综述结果

2024-05-22

综述结果(精选四篇)

综述结果 篇1

为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 2002年我国政府颁布了《科普法》,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近年来 , 我国的科普事业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增长。2010年, 中国第八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 中国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27%, 高于2005年的1.6% 到1.67%。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 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性别、职业、城乡、地区差异显著

1.1 不同性别的公民之间科学素养存在明显差异

半个多世纪以来 , 中国妇女的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1931年到1931年 , 只有780多名妇女接受初等教育 , 女性文盲率的90% 以上。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 , 2000年 , 15岁以上文盲的比例约为13.5%, 3.6% 的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在2001年调查报告显示 , 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素养的比例 , 女性为0.98%, 男性为1.7%, 男女相差0.72%。[1]而在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 ,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虽然因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 男性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3%, 女性的比例为1.7%, 男女相差0.6%。差异在进一步的缩小。另有调查显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女性越来越高 , 但从结果的角度分析 , 妇女的教育水平明显低于男性 , 性别差异的文化水平 , 这表明男性和女性的自然人口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性别差异的社会地位。也表明文化程度的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是一个重要方面。在最近的“第二阶段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 发现女性教育水平大大提高科学素养的专业水平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

1.2 不同职业的公民之间科学素养存在明显差异

2010年 , 调查显示 , 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 (15.6%) 。企事业单位 (8.2%) , 和专业技术人员 , 下一个主管 (7.4%) ;三是列 , 主管机关、党和群众之间的组织 (5.4%) 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1%) ;第四列是生产工人、运输、设备运行积极有关人员 (2.5%) , 商业和服务人员 (2.3%) 、家庭工人和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节水生产人员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低于1% (分别为0.7% 和0.3%) 。在此选取领导干部、公务员、教师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具体说明。

据统计 , 2009年基本科学素养的数量在我们内部员工的比例8.2%, 县级人员的数量基础科学质量百分比为12.2%。虽然 ,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的科学质量高于平均水平 , 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2]甚至官员迷信 , 党员信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3]

以教师行业为例。从湖北省一项对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可以看出 , 缺乏科学的教师。例如 , 66.7%的科学教师应该认为科学是大脑的产物科学家主观建设 ;95.8% 的教师认为科学可以解决宗教信仰的问题。教师科学素养存在着好的和坏的都是杂居现象 , 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能理解试卷第一类概念 , 和87%的人都知道“人类呼吸氧气的植物”, 89% 的人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 , 94% 的人认为“π是大约3.14”。同时 , 需要更高水平的知识理解的第二个问题 , 农民工能回答正确的比例在山东更低。只有11% 的人“激光由于收集声波 ( 错误的 ) , ”深刻的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 77%的城市工人“早期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1.3 不同地区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差异明显 , 变化比例不同步

我国幅员辽阔 , 中部 , 东部 , 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 , 地理环境 , 生活观念人口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 受这些差异影响 , 不同地区城市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存很大的不同。以2005年为例 , 在东部城市中 , 以上海为首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科普素质调查中高居榜首 (10.7%) 。而在西部地区 , 除了成都市以4.55% 的水平位列全国第四 , 兰州、银川、西宁 (2.63%) (0.67%) 是未知的。向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在2010年中国东部 , 中部地区的2.0% 为2.3%, 西部地区是1.5%。与2001年相比 , 东部地区下降 (2.3%) , 2001年 , 中部地区长大的 (0.9%) , 2001年 , 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时期2001年 (0.7%) 。[4]

虽然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施行 , 西部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 2009年西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 高于东部、中部城市经济增长速度。[5]但是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 地势偏远 , 教育落后 , 开放程度低 , 地域广袤的西部多数城市在各次科普调查中榜上无名 , 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城乡公众的科学素养差距较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人口 , 农村科普不仅是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工作。而目前 ,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落后 ,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 我国城乡公众的科学素养差异巨大。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工作难度、复杂性。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 , 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 高于2001年的1.4% 降至1.98%。然而, 城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4.1%。的科学素养水平, 0.7% 的农村人口的差距是非常大的。2010年11月25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新闻发布会上 , 第八届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表。结果表明 , 城市工人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2.37% 增加到2010年的4.79%。农民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0.72% 增加到2010年的1.5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科学素养水平提高 , 但从另一组数据可以发现 , 农村居民科学素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据悉 , 中国农村劳动力4.9亿人 , 高中学历以上仅占13%, 小学文化水平的36.7%, 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不到5%。可见 , 科学普及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在客观方面 :一个是地理因素。农村相对城市位于偏远和分散 , 交通不便 , 使科普工作是极其困难的。第二是缺乏经济的承诺。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 , 资金的缺乏阻碍了科普工作。三是缺乏农村科普工作的机构。在主观方面 :一个是农民的认知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民自己文化程度低 , 缺乏主动学习科学和技术的能力 , 不利于大众科学教育和科学和技术推广。二是农村科技人员和缺乏整体质量相对较差。三是科学对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重视农村男性劳动力 , 教育水平越高 , 农村干部、职业和年轻人的流行 , 而忽略了农村家庭妇女、低教育水平、百姓的流行和青年工作。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 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公众科学素养。

2 我国科普事业的有效化建议

尽管2010年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由2005年的1.6% 增加到3.27%, 但水平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和美国在1980年代末。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低且职业 , 城乡 , 地区方面的差异显著。

同样我们也给出了加强科学普及工作 , 提升公民科普素养水平 , 缩小公民科普素养水平差异的一些建议 :首先 , 科普工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公益事业 , 无疑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长效机制 , 增加对科学的投资基金 , 引导并确保科普工作的发展。几年前 , 一项调查显示1.5每百万人口只有科学专业在我国 , 科学普及活动每年人均只有1.18元。那么几个人 , 这样一个低投资 , 显然这样一个大型经济体 , 与美国相比不成比例最多的国家。其次 , 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有效的科普教育方法与模式 ,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作用。最后 , 更加重视 , 扶持低科学素养水平公众的科普工作 , 逐步减小公众学科素养水平在性别 , 职业 , 地区 , 城乡方面的差异。

3 结论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 在这个时代 , 科学知识的价值将发挥到新的高度 , 科学普及将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国民的终身社会教育。科技的创新 , 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 , 也需要普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 , 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攀登科学事业新的高峰 , 迎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明天。

摘要:近年来,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结束了长期停滞, 实现了稳步快速发展。但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性别, 职业, 城乡, 地区方面的差异显著, 并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公众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分析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差异,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述评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2002.

[2]玄凤女, 徐莉.关于提高我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思考.2009 (09) :47-48.

[3]孙钦伟.“官员迷信”是一面镜子.上海人大, 2013 (9) .

[4]宝胜.基于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科普工作策略研究.科技管理研究, 2010 (9) .

综述结果 篇2

1 比赛服装的功能与演变

体育比赛是运动员展现运动才华, 展示本国 (或本民族) 文化的舞台, 是体育美的集中展现平台。从体育欣赏的角度出发, 鲜艳、醒目而富有个性特点的比赛服装是体育美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然而对运动员来说, 无论穿着何种颜色的服装参加比赛, 只有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并取得理想的比赛结果才是自身体育能力的最好展示。近年来, 随着比赛纪录被不断地刷新,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运动训练水平以及运动员的竞赛能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另一个方面则反映了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体育界的重视, 这种重视表现在训练方法的创新与优选、训练辅助器材的研发与运用、比赛器材与比赛服装的选择与运用更加注重实效。就体育比赛服装而言, 多年以前, 世界上许多竞技体育较发达的国家就已经意识到比赛服装对比赛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并对新型比赛服装的研发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运动服的发展演变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 (见表1) 。

自2004年以来, 体育比赛服装在注重本国民族文化表现以及创造好的比赛成绩方面, 在比赛服装设计研发中充分考虑到民族文化特征、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从服装材质的选用、服装款式的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另外, 在高水平的比赛中, 为了帮助运动员取得理想的比赛结果, 比赛服装颜色的选择和搭配等影响比赛结果的外延因素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2 比赛服装颜色影响比赛结果的最新研究进展

2.1 颜色影响运动员的情绪

颜色专家指出, 颜色不仅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而且也影响人体一系列生理过程, 从而直接影响体育运动的形式和结果[1]。影响的根源在于色调对人体视觉的刺激, 进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2]。 (见表2、表3)

通过表2、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色调的光对体育运动的刺激特点不一样, 导致运动员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也不一样, 造成运动员的运动情绪变化, 进而影响比赛结果, 这种影响与运动员的年龄、运动年限、技术水平、文化水平的有密切的联系[5]。

2.2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对比赛服装颜色的偏好

运动员对比赛服装颜色的偏好, 实际上是运动员的一种潜意识心理影响, 是一种兴奋基础水平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是不会发觉的[6]。颜色作为影响运动员心理的诸多因素中仅小的一部分, 其影响程度较小, 但客观存在, 且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颜色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

不同性别的排球运动员对服装颜色也有偏好, 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对鲜艳、明亮、注目性高的比赛服装颜色都比较喜欢, 对常见7种比赛服装颜色的偏好顺序为:红、黄、深蓝、黑、白、浅蓝、绿色, 且女子排球运动员穿红、白等鲜艳、明亮的颜色获胜几率大[7]。

武术运动员偏好于单一色调且质地柔软的真丝、仿真丝、真丝棉的白色、浅黄色、浅紫色服装, 并缀以“镶、嵌、滚、绣”等各项工艺服饰, 穿着给人以雍容高贵的视觉美感, 从而获得更多的裁判员及观众的支持[8]。

女子体操运动员一致认为, 看到喜欢的、新鲜的、和谐的颜色就会斗志昂扬, 对胜利充满信心;而看到灰暗的、没有感染力的颜色则灰心丧气, 烦躁不安, 失去比赛信心, 甚至有获胜毫无希望的感觉[9]。

通过资料检索后发现, 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颜色偏好都有所表现, 这主要是不同颜色服装对运动员视觉映像而产生的心理意识。

2.3 穿红色会赢

英国Durham大学的Russell Hill和Robert Barton两位演化人类学家以2004年的雅典奥运的四项搏击运动——拳击、跆拳道、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 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通过研究发现, 这四项竞赛的选手被随机指定穿戴红色或蓝色的装备 (或防身设备) , 如果颜色对比赛的结果没有影响的话, 那么穿红色赢的次数和穿蓝色赢的次数, 在统计上应该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但是Hill与Barton发现四种比赛都很一致地得到穿红色的选手赢的次数多, 而且达到统计显著差异。这个结果在每种比赛的每个回合都相当一致, 21场比赛中, 有16场是红色选手赢过蓝色选手, 只有4场是蓝色选手赢过红色选手。在每种运动的不同量级 (weight classes) 效果是一样的;在29个量级比赛中有19次是红色选手赢, 只有6个量级是蓝色选手赢。研究显示:如果控制技巧 (skill) 和力量等重要因素相当的情况下, 在两位选手势均力敌的比赛中, 红色对比赛结果是具有优势的[10]。换句话说, 只用在选手的实力相当时, 穿红色的选手赢穿蓝色的选手才达到统计显著。当竞争对手的实力增加, 不对称性提高时, 红色优势也跟着降低了。

2.4 穿蓝色也会赢

针对Russell Hill和Robert Barton两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 Rowe, Harris和Roberts三位学者在2005年进行了一项研究, 这三位研究者以2004年雅典奥运的柔道比赛为研究对象, 选手都没有穿红色比赛制服而是穿蓝色或白色, 用比赛的另一组数据来说明比赛中选手不管是不是穿红色照样赢。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和Hill与Barton一样, 在确定选手的柔道服颜色是随机分派后, 他们发现比赛结果是有差异的, 而且穿蓝色的选手比穿白色的选手赢的次数多。和Hill与Barton的研究有类似的发现, 这三位学者也发现, 如果只看第一个回合的比赛, 穿蓝色制服的选手比较赢[11]。这样的结果可以排除较厉害的选于刚好穿蓝色然后一路胜到底的可能性。

2.5 服装颜色对团体比赛项目的影响

在雅典奥运之前, Hill与Barton也针对2004年欧洲冠军杯足球赛做了分析, 在足球赛中各个球队分别穿不同颜色的比赛服, 做不同的配对, 结果发现当对方球队穿蓝色以外的衣服时, 红色在团队运动中是最有优势的。研究者拿穿红色制服的五个球队和穿其他颜色制服的球队 (四队白色, 一队蓝色) 做比较, 结果发现五队穿红色制服的表现都比较好。因此, 制服的颜色也会影响团队运动比赛的结果[10], [12]。在2008年世界杯足球比赛上, 进入半决赛的4支球队中, 有两支拥有红色的球衣 (葡萄牙、德国) , 而另外两支 (法国、意大利) 则以蓝色为主要色调, 这不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

3 比赛服装颜色对比赛结果的影响机制

3.1 不同颜色队服具有不同的内隐功能

颜色被认为会影响人的心情和情绪, 感觉上较具有侵略性[13]。在动物的世界中, 颜色是竞争互动的一种讯号, 但在人类的竞赛中, 还没有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在人类的社会和历史中也是充斥着侵略性竞争。Hill和Barton告诉我们, 穿红色制服的选手和球队会赢, 他们建议红色会带来胜利, 因为红色在很多动物族群中代表支配统御, 在人类的竞赛中代表攻击[10]。他们是从动物行为的研究中得到的灵感, 在动物世界中, 红色能增强雄性动物的统治地位和刺激罩丸激素, 在猴子的世界中, 具有统治地位的公猴的脸和屁股都比较红, 人在生气时也会脸红脖子粗。这组科学家的研究表明, 人类对于红色可能也有同样的本能, 即那些穿上红色运动服的运动员会更加自信, 使对手产生某种心理压力, 尽管红色的优势在统计学上是明显的, 但并不意味着穿上红色的运动服就必然赢得特定的比赛。

3.2 队服颜色影响比赛成绩的植物神经内稳态[14]

颜色影响运动员心理, 心理影响比赛, 这种变化受到运动员植物神经内稳态变化的影响。根据运动训练的内稳定理论[15], 内稳态是生物系统利用负反馈机制维持特定功能稳定充分发挥的状态, 更严格地应该称为功能内稳态 (function-specific homeostasis, FSH) 。专项运动员的FSH就是项目内稳态 (sport-specific homeostasis, SSH) 。根据运动训练的内稳态理论, 运动员的系统分为 SSH必需系统 (SSH-essential system, SES) 和非必需系统 (SSH-non-essential system, SNS) 。SSH 要求 SES 必须处于内稳态, SNS 的子系统可以不是都处于内稳态, 但处于内稳态的子系统越多, SSH 的品质越高, 运动成绩越好。为了维持运动功能的稳定, SSH 的抗疲劳能力是表征SSH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Rhea等的研究表明, 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剂量曲线是不同的, 运动员可以有训练平台, 运动可以达到稳定的水平;但普通人为倒钟形曲线, 超过峰值运动水平会大幅下降。

植物神经属于SNS的子系统之一。 Pichot等的研究表明, ET期间, 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 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先是逐渐升高, 然后是逐渐降低;OT期间, 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逐渐降低。OTA 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植物神经内稳态 (autonomic nervous homeostasis, ANH) , 在EC末期的比赛不会打破ANH, 但在OBC期间的比赛会引起运动性疲劳, 需要交感神经兴奋来额外提供能量, 从而打破ANH。运动员恢复ANH的能力较强, 表现为较强的抗疲劳能力, 植物神经重新恢复ANH的能力越强, SSH 的品质越高。运动训练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植物神经恢复ANH的能力[16]。

3.3 不同颜色队服具有不同的视觉属性

Rowe, Harris和Roberts这三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颜色有关的赢的倾向中, 红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们还很幽默地说他们想不到动物行为或是心理学的演进来为蓝色制服的选手说话。他们想到的是衣服的颜色会影响对手的可视性 (visibility) , 这对闪、躲、拦截和预测行为是很重要的。视力会影响运动绩效, 像能够追踪快速移动的物体和进行快速的视觉搜寻。所以色彩、颜色的饱和度、亮度、和物体 (或对手) 的对比, 可使其从背景中凸显出来;这对搏击运动是很重要的因素, 有助于侦测场上的选手。在柔道比赛中, 白色的柔道服似乎是要比蓝色的亮多了, 也与背景有较高的对比。因此穿蓝色的选手取得了视觉上的优势而能看清白色对手的一举一动。Rowe, Harris和Roberts说他们不知道在Hill与Barton的研究中反射光谱、灯光设计和其他视觉因素对穿红色的选手和穿蓝色的选于会有什么样的视觉影响[11]。Rowe等人认为虽然他们没有检验他们的假设, 但是可视性差异 (visibility difference) 应该也可以解释Hill与Barton的实验中穿红色的选手为什么总能赢。今后运动选手在决定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时, 得要好好思考视觉属性 (visual attributes) 。

4 讨论

1.虽然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比赛时, 不管是个人项目还是团体项目, 穿红色总能赢。但是切记, 这是在比赛的两方势均力敌时;如果双方实力悬殊, 即便是穿何种颜色的比赛服也很难赢。

2.运动员对比赛服装颜色的情绪体验可能与颜色的生理效应以及运动员所在国家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不同颜色的比赛服装能起到调整赛前情绪, 减少自我消耗, 稳定情绪, 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的积极作用。比赛服装颜色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应该以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为研究起点。

综述结果 篇3

央视2009年经济生活大调查明信片的回收率是四年来最高的。在参与过程中, 大家不但投入了很多热情, 有人还找到了一种情怀。有一位受访者曾发来信息表示:“世界是精英的还是大众的, 主张有种种不同, 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 精英和大众存在于同一时空之中, 而只有当匹夫担当起了天下的兴亡之责时, 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社会就不是海市蜃楼, 而是众人脚下的存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年份里, 每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发生了什么改变?这一年有哪些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深刻的影响?2010年人们的消费热点又在哪里?经济生活大调查做了部分回答——

2010年哪里的人对收入预期最乐观

多数中国人对2010年自己的经济状况充满信心。根据统计, 60%的受访者预计2010年的收入将会增加。对2010年收入预期最乐观的是海南人, 有27%的海南受访者认为新的一年他们的收入会大幅增加。

收入增加, 百姓的投资首选, 最看好的是基金。2010年买基金的受访者占了50%, 这表明基金连续第三年成为中国百姓最热衷的投资项目。除了基金, 2010年受访者的投资打算, 40%的人选择了国债, 38%的人选择了保险, 35%的人选择了股票。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解答中说:“2009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更重要。2009年我们看信心真的变成了黄金, 变成了货币。2009年一系列的扩大消费、鼓励消费的政策性措施出台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购买1.6排量以下的汽车, 在购置税方面会享受优惠, 如果农民买车, 政府会给予补贴, 包括家电下乡等。2009年, 我们战胜了困难, 2010年中国经济还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2010年最热门的商品将会是什么?

在受访者中, 2010年想买电脑的人最多, 占44%;排在第二位的消费项目是旅游;排在第三位的是汽车。值得关注的是, 去年和今年的调查结果完全相同, 电脑、旅游和汽车始终列在中国百姓消费首选的前三位。尤其是汽车, 今年有买车意向的人, 依然保持了去年32%的比例。

想买车的人不少, 但是什么价位的车会更畅销呢?在有意买车的受访者当中, 5〜10万元的车最受欢迎, 有34%的人首选这个价位的车;有31%的人表示, 他们会买5万元以下的车。两项相加, 想买10万元以下汽车的人达到了65%。我们有理由相信, 10万元以下的车型很可能是2010年汽车市场的宠儿。

过去, 对很多的中国家庭来说, 买辆汽车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梦。如今,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个梦触手可及。金融危机让全球的汽车工业似乎步入了寒冬, 当美国汽车业苦苦挣扎在破产边缘的时候, 中国的汽车业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在很多城市, 甚至有不少人怀里揣着钱排队等着买车。

姚景源说:“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也不断升级。30年前人们追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九十年代人们追求彩电、冰箱、洗衣机, 现在大家又在追求汽车。这样的消费结构升级, 是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中国汽车业得以逆势上扬的原因。”

2010年最让中国百姓头疼的事是什么?

据统计, 过去一年在受访者家庭面临的种种困难中, 排在第一位的是收入, 55%的受访者认为收入增加是个难题。而住房则是位列第二的难题, 54%的受访者表示住房难是他们最大的烦恼。排在第三位的困难是医疗, 53%的受访者认为看病是目前生活中的大难题。

综合四年的调查结果, 收入、医疗和住房始终是中国百姓最头疼的三大难题。特别是住房, 排名已经从前两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而去年排位第四的就业难, 今年已经被子女教育支出问题所取代。收入自不用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钱包更鼓一些。同样, 医疗也是每年大家都非常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再就是住房, 调查结果显示, 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是逐年上升的, 可以说, 房子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一个痛, 许多人都梦想有一套属于自已的房子, 可居高不下的房价让人觉得这个梦有些遥远。

2008年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 买房意愿最强的地区是宁夏。而2009年, 宁夏银川的房价涨幅位列全国70个城市之首, 这样一个还不算发达的西部地区, 房价为什么会涨得这么快?这似乎也在诠释着收入成为百姓头疼之最的主要原因。

2010年哪里的人最想买房?

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 2010年打算买房的人占48%, 不打算买房的人占52%, 几乎各占一半。在打算买房的人当中, 33%的人表示用于自住, 13%的人表示用于投资。

从全国范围看, 最想买房的是海南人。在海南, 有54%的受访者打算买房, 其中37%的人买房是为了自住, 17%的人买房是为了投资。而最不想买房的是上海人和北京人, 这两个城市60%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不想买房。

对于房价预期, 2010年, 有57%的受访者预计房价会上涨, 有18%的受访者预计房价会下跌。预测房价会上涨10%以上的受访者, 主要集中在宁夏、广西、新疆和海南。

现在, “住”的问题的确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但凡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任何一个波动, 一点小小的变化, 几乎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2009年,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似乎没有寒冬。有人曾开玩笑说, 2009年中国的房价没有最高, 只有更高。姚景源认为:“目前的房价确实是高, 而且一些热点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得离谱了。”针对52%的受访者不打算买房, 姚景源说:“不打算买房并不表明这些人没有买房需求, 而是因为房价太高, 没办法买房。所以, 要坚决把房价过高、过快上涨的势头遏制住, 让更多的人能够改善居住环境, 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居住条件。”

幸福的理由是什么?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拥有一套自已的房子就是幸福, 有人说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就是幸福, 还有人说子孙满堂、健康长寿就是幸福。幸福似乎挺简单, 其实它也很复杂, 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 还有思想、情感、性格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

据调查, 2009年认为最幸福的受访者所在的地区是:西藏的拉萨, 辽宁的辽阳, 山东的枣庄, 安徽的亳州, 内蒙古的赤峰, 江西的上饶, 江苏的扬州, 河南的周口, 黑龙江的绥化, 湖南的邵阳。它们都不是繁华的大都市, 不是最富足的地区, 但它们却拥有最多的感觉幸福的人。这让我们陷入另一种思考: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地区, 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

综述结果 篇4

(一) 样本选择情况

262家参与测算的银行被分成两组。自有资本超过30亿欧元、业务经营多样化的49家国际活跃银行被分到第一组, 其余213家银行被分到第二组。为避免重复计算, 当集团和子行分设在不同欧盟国家时, 子行数据包含在集团的并表数据中, 东道国不再把子行作为样本行。

(二) 调查结果

在当前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 银行无论采用标准法 (TSA) 还是内部评级法 (IRB) , 对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总体上都将下降。导致信用风险MRC下降的三个主要因素依次是住房抵押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和公司风险暴露 (包括中小企业公司风险暴露) 。

增加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是导致MRC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此外, 未提取的信用额度、场外交易衍生业务、回购交易、证券化风险暴露、银行和国家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对资本的要求等也是导致MRC增加的因素。

二、总体评价

通过比较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的银行资本要求发现:采用高级方法会降低资本要求。两组数据都表明, 用FIRB取代TSA, 或用AIRB取代FIRB, 都将极大地降低MRC。因此, CRD为银行采用更高级的方法提供了激励机制。

(一) 标准法 (TSA)

采用TSA的银行, 信用风险的整体资本要求略有下降 (第一组银行下降0.9%, 第二组银行下降3%) 。零售资产是造成MRC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 抵押贷款分别使两组银行的MRC下降7.8%和7.2%。第二组银行的零售业务更多, 零售类资产对该组银行的MRC影响更大。导致MRC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关联企业贷款。该类资产分别使两组银行的MRC上升2.0%和0.9%。这主要是对关联保险机构处理的不同造成的。

(二) 内部评级法 (IRB)

采用IRB法, 信用风险整体资本要求下降。MRC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零售类资产和住房抵押零售贷款所占比例较高。公司资产、中小企业贷款 (包括中小企业零售贷款和专业贷款) , 以及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许多国家MRC下降的主要原因。引起MRC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关联保险机构的处理、对经合组织国家风险暴露分配的风险权重的变化、证券化资产风险暴露, 以及场外交易衍生产品等。

1.内部评级初级法 (FIRB)

零售类资产是导致MRC总体下降的主要因素。批发类资产 (公司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 也是导致MRC下降的因素, 但对MRC的影响小于零售类资产。国家风险暴露和股权风险暴露则是造成MRC上升的因素。

2.内部评级高级法 (AIRB)

与FIRB类似, 公司贷款和零售类资产是导致MRC下降的主要因素。在零售类资产中, 住房抵押贷款和中小企业零售贷款又是造成MRC下降的两个主要子项目, 其他零售贷款也导致MRC大幅下降。

3.对风险参数——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估计

(1) 违约概率 (PD)

两组银行公司贷款的平均PD分别为1%和0.8%, 中小企业公司贷款的平均PD均为2.2%。在几乎所有参加测算的国家中超过65%的风险资产的PD低于0.8%, 而且最多有3%的公司贷款违约。这主要归因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信用环境。在零售类资产中, 合格的循环零售贷款、其他零售资产和中小企业零售贷款的PD较高, 分别为3.7%、4.3%和3.3%。

(2) 违约损失率 (LGD)

在FIRB下, 对LGD的估计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银行充分考虑合格抵押品和把握信用风险缓释 (CRM) 降低资本要求的能力。各家银行把握CRM降低资本要求的能力不同, 有些银行根本没考虑过抵押因素。与预期相似, 除了少数银行的LGD很低外, 多数银行的LGD比较接近。

在AIRB下, 银行对LGD的估计值显然比监管值更低。但在个别情况下, 由于采用保守的估值方法以及存在高比例的未抵押从属债权和未提取限额, 个别银行的LGD估计值要高于监管值。

4.监管计算差额

按照“资本必须抵补非预期损失, 准备金必须抵补预期损失”的原则, 如果损失准备 (包括普通准备和专项准备) 不足以抵补全部预期损失, 即有“准备缺口”, 监管计算差额 (RCD) 就必须从资本中被扣除;相反, 如果损失准备超出EL, 超出部分应被列入附属资本, 但在使用上有特定的限制。准备金不足会导致两种IRB法下的MRC总体上升。在FIRB下, 分别使两组的MRC上升3%和1.6%, 在AIRB下, 分别上升2.4%和1.1%。许多银行在近几年已由“准备缺口银行”转变为“超额准备银行”, 或缩小了准备缺口。这符合许多国家现在良好的宏观经济和信用状况。

5.股权

不论银行采用哪种IRB法, 关于股权的规定都导致了MRC的增加。如果一国对几乎所有的股权风险暴露都不使用IRB法, MRC只会少量增加。对那些不使用IRB法, 但又很重要 (超过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之和的10%) 的股权风险暴露, 大部分银行 (30家) 采用了市场法 (MBA) 。13家银行采用了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法 (PD/LGD) , 但只用于少数股权风险暴露。采用MBA法的银行, MRC的变化从120%到270%不等。这与简单风险加权法的风险权重一致, 也与只有少数银行采用内部模型法的事实一致。在PD/LGD下, MRC的变化从100%到175%不等, 比采用MBA法变化小。但是由于样本规模较小, 该结果不太具有说服力。

(三) 证券化

两组银行MRC的变化不同。第一组银行的MRC在TSA法下增加21.2%, 在IRB法下增加7.9%。第二组银行的MRC在TSA法下减少3.9%, 在IRB法下减少14.6%。这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所致:

1.两组银行在证券化市场上从事的业务不同。由于第二组银行主要是作为高质量 (投资等级较高) 证券化头寸的投资者, 而且新的资本要求对这些头寸赋予了较低的风险权重, 所以不论采用TSA还是IRB法, 总体资本要求都要下降。而第一组银行在证券化交易中多充当发起人和保荐人。这意味着它们处于较强的从属地位, 因此, 资本要求比现行协议要高。

2.对流动性便利的处理。流动性便利占第一组银行资产的比重很大, 它现在的风险权重为零, 没有恰当地反映出流动性便利的提供者承担的经济风险。因此, 这种对风险不敏感的做法要被更合适的方法所取代, 从而会导致TSA和IRB法下的总体资本水平提高。

(四) 交易账户检查和双重违约处理的影响

1.双重违约

能提供双重违约信息的银行非常有限。第一组只有四个国家的九家银行能对部分风险暴露进行双重违约处理。个别数据显示, 到目前为止, 没有哪家银行用双重违约处理超过6%的公司贷款。对风险暴露进行双重违约处理可能会造成资本要求的大幅下降 (在任何情况下都低于4%) 。因此, 大部分银行会从中受益, 有足够的动力使用这种处理方式。

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1) 场外交易 (OTC) 衍生产品

大部分银行使用市价计价法计算场外交易 (OTC) 衍生产品的资本要求;少数银行使用了TSA法。只有一家银行提供的数据质量较高, 表明用TSA使各种OTC衍生产品的风险暴露值3下降了27%。11家银行使用了预期正风险暴露 (EPE) 法, 其中7家的风险值下降高达80%, 11家风险值平均下降了9.3%。没有银行能自己估计出阿尔法参数, 因此, 所有EPE结果都是基于监管当局事先确定的阿尔法值。

(2) 回购交易

只有很少的银行用简单法计算回购交易 (Repo-style) 的资本要求, 两组银行用的最多的还是综合法 (平均用于80%以上的风险暴露) 。这造成了风险值和相应风险加权资产 (RWA) 的强劲增加。然而, 这种以百分比表示的增加是由现行协议下回购交易相当低的风险值所致。从整个银行层面看, 这种增加对MRC变化的影响很小;从单个银行层面看, 差异很大, 有的银行MRC降幅达90%, 有的银行的MRC则大幅增加。这种结果反映了各家银行资产的多样性。

(3) 违约和事件风险

只有3家银行计算了对违约风险的增量资本要求。测算结果显示, 增量资本对总体资本要求的影响非常重要, 使其增加了5%。如果今后更多的银行能够对违约和事件风险建模型, 增量资本将会极大地提高总体资本要求。

(五) 操作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的变化

操作风险的测算结果不如信用风险复杂, 因为第二组只有一家银行能同时提供高级计量法 (AMA) 和TSA法的数据。与QIS3相比, 第一组银行大部分采用了更高级的方法, 即TSA和AMA, 而且, 更多银行从TSA向AMA过渡, 更多的第二组银行采用了TSA。各国监管当局指出, 实施AMA仍给许多银行带来挑战。

测算结果显示, 如果银行采用更高级的方法 (从基本指标法BIA过渡到TSA法, 或从TSA法过渡到AMA法) , 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会下降。因此, 两组银行似乎都有积极性采用更高级的方法。

摘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五次定量测算 (QIS5) 显示, 无论采用标准法还是内部评级法, 新协议对信用风险的总体资本要求将下降。采用高级计量方法会降低资本要求, 这为银行采用更高级的方法提供了激励机制。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第五次定量影响测算,欧盟

参考文献

[1]Committee of European Banking Supervisors, 2006:Quantitative impact study5Overviewon the results of the EUcountries.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翻译.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综述结果】相关文章:

结果与任务结果思维08-15

结果05-22

结果公开05-30

结果展示05-04

政策结果05-05

风险结果05-23

结果证明范文05-16

专一结果作文04-22

评比结果范文04-28

评议结果通报04-28

上一篇:萧规曹随下一篇:综合化智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