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体育教育

2024-05-22

军事体育教育(精选十篇)

军事体育教育 篇1

军事体能素质是作为军人的必备考核素质之一, 虽然在近现代化下, 高科技武器占据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军人与军队处于主要地位。据调查, 在许多高校运作期间, 出现许多学生军事体能训练成绩不达标情况, 造成军事体能素质较弱现象。

因此大多高校都十分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 如何针对高校学生研究出一套合适的体育教育对策, 这就成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1 高校军事体能概况

1.1 高校军事体能现状

随着高校军事体能素质训练的推进, 高校学生军事体能素质不高, 不适应训练节奏的问题日益显著, 当前就学术界而言, 对高校军事体能素质提高对策的研究并不多, 学者的大部分研究都比较偏向如何建立体育教育体系, 或者是针对体育的教学, 但是对于系统性的研究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对策的文章算是十分鲜有了。

1.2 研究军事的目的及实际意义

为了围绕如今各高校中军事体能训练的结果与培养过程, 紧抓军事体能的训练效果提升, 按照高校训练规律, 将体育与军事结合, 探讨高校对于军事训练素质提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为接下来的高校军事体能素质培养的相关管理流程提供更具操控性的依据。

我国军队自建军来, 十分注重军事体能的训练, 从红军时代起至今, 体能训练已十分普遍, 如跑步、跳高、游泳和投弹等, 体能培养是全面发展军人的指标, 所以对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训练要求就是将高校学生培养出拥有军人的身体素质与品质, 高校学生应抓紧军事体能训练的机会, 去学习军事体能素质的基础, 对推动我国高校学生关于体能素质的培养, 产生积极效果。

2 影响高校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原因

2.1 针对军事体能素质的培养体系尚未健全

军事体能素质是学生拥有坚定身心的基础, 在关于军事体能的体育教育中占据重点地位, 相关部门早已对关于高校学生军事体能素质培养方面出台过相应文件, 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意义, 但就实际而言, 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培养体系来说还不能说是合理健全而科学的, 一个完整的高校体能素质训练体系包括以下四种:培养课程体系、关于培养教师的制度体系、评估学生培养效果体系与学生素质培养管理体系。所以, 如何灵活地调整体系内容, 将文字转换为规范的实践, 是值得研究的。

2.2 军事体能提高训练的课程项目不合理

就国防生的军事体能训练法来说, 课程的设置更能决定体能素质培养的成败, 由于现代条件的影响, 如今对国防生即军队的后备培育力量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他们的身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所以特别对于国防生而言, 就军事体能素质提高培养就更为重要了。通过调查作出柱状图, 下图即为国防生训练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图1所展示的是根据多方调查数据研究, 国防生在高校期间, 以力量训练、跑步训练和耐力训练这样的训练为主, 在训练国防生的灵敏度和柔韧度方面鲜有涉及, 但很多像关于武装越野、抗疲劳训练与攀岩类训练等却很少实施, 所以应针对国防生训练多开发训练科目, 让课程设置更加完善一些。

2.3 教育观念产生的矛盾

各高校的体育教育突出的是健康较重要, 高校中军事体能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完善的体格与健康的心理, 通过军事训练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而军队中的教育更为注重打胜仗, 采取的训练也是与战斗相关, 是为了保障国防安全, 打胜仗的理念胜过于身体健康。

高校的训练方法较为多样, 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上讲究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取快乐, 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而军事体育教育就比较单一了, 而且相对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对学生下达命令造成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这就造成了教育观念的矛盾了, 所以需要平衡高校体育教育与军事教育两者间的矛盾, 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2.4 教育人员的专项体育素质不足

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训练较为复杂, 因此相应的教员个人军事专业能力一定得有说服力, 因为其不仅要懂得专业的军事体育理论还要很好地掌握军事的技能。一个好的教员给予学生的是非常直观的印象, 直接影响到后期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可以给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让学生在接受军事教育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然而, 据调查很多从事高校学生军事体能训练的教员并不具备以上条件, 更甚者甚至因为日常工作较忙很少参与体能训练, 这对学生是非常不负责的, 给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造成了很大阻碍。

3 应对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对策

3.1 树立正确思想理念

高校军事教育应该指导学生树立起“练为战”的思想理念, 让其明白军事体能素质的提高关乎于打赢战争, 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 从而在生活中给自己时刻提醒自己。高校学生特别是国防生, 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与坚定信念, 国防生是未来国家军队的强健力量, 所以要树立好正确的思想理念。将教育中的指向性转变, 在军事体育教育实践后结果增强同时, 也要就这个结果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转变军队战斗第一的宗旨。

3.2 注重在教育中对人才的重视

在军事体能训练中, 不仅注重体能训练还要培养关于理论性的教育, 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在战争后, 人们都把着重点放在枪炮弹药高科技武器上, 而忽视了人的作用, 人在战争中是真正取到决定性作用的, 要充分清醒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对高校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 消除其不良思想, 强化关于优良作风的学习, 使其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3 优化军事体能训练的管理

将高校学生编为以院、系、班为单位的训练队伍, 这样更有利于整合队伍与更好地实现管理的便利性, 对日常训练与比赛都有良好的管理效果, 在训练时注重基本体能素质的提升, 注重军队素质, 建立评价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等, 做到链接性强、无漏洞的管理制度。

3.4 展开适宜的体育活动

体育文化节在近几年在各高校十分受欢迎, 在高校学习工作之余, 空出一天或几天时间举办这样的体育活动, 主要通过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的划分进行多人竞技比赛, 竞技比赛让体育精神发挥到极致,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也让班集体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同时促进了学生们喜欢上体育, 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 通过体育文化节也促进了高校学生进行交流。

将体育项目与军事体能训练相结合, 可以开展体能比武活动, 相对其他体育运动来说, 这项体育活动更为充满“军味”, 这项活动的军事性很强, 需要提前严密地进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 总结

军训是作为高校学生的一门特殊的课程, 需要亲身实践, 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种形式, 既对高校学生关于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又对巩固我国的国防与现代化军队建设事业有着推动作用, 因此需要全面地完善我国高校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体育对策。虽然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需要提高, 但是并不能生搬硬套军队原先的规矩, 盲目进行军事体育教育, 否则会违反高校教育规律, 应该转变原先的教育观念, 使用更为先进的方法, 优化体育教育对策, 提高教师的素质, 密切与军队协调合作, 改进现存的不足如管理体系的不明晰与教员水平的不足, 针对高校体育训练的特点, 合理建立起科学而完善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9.

[2]倪宏强.关于新形势下军人体能训练与军事体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体院学报, 2011 (1) :5-6.

军事教育论文 篇2

题目:保卫国家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系别:信息工程系 班级:会电二班 姓名:牛翩翩

保卫国家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保卫国家大学生应该怎样做?这个话题对我们现在来说并不陌生,就近几年中国因为领海问题和其他国家发生许多纠纷,特别是钓鱼岛问题,着实让国人愤怒。作为一个有理智的大学生,我不停的在想应该怎么保卫国家,而不是在大街上烧砸“日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用理智和知识来捍卫国家。

爱国主义是人民团结祖国统一的向心力量,是保卫祖国的动员力量,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的鼓舞力量。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坚决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不是空谈主义,也不是妄想主义,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一、知国。知国才能爱国。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知之甚少、更不用提是否有所研究了。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途径很多。如结合班校会进行国情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指导大学生收看新闻等电视节目,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感受祖国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结合教学讲爱国民族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结合教学讲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等等。在此,要特别举日本的例子。日本的动漫事业相当发达,但他们的动漫事业服务的不仅仅是青少年,也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他们把动漫推广到日本各个年龄段的民众,为爱国主义提供了平台。他们将一个个新颖的动漫故事构建在日本的历史框架下,让日本民众在被情节吸引的同时不自觉地学习到了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点什么。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动漫一直处在初级阶段停滞不前。那些情节恶俗老套,只适合幼儿或青少年看,根本无法吸引在身心都已经迈向成熟的大学生。我们可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发挥类似动漫的产业的优势,吸引广大学生,这对爱国主义教育有相当大的帮助。

二、爱国。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

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时,要考虑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帮助他们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使他们懂得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祖国建设新貌、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进行今昔对比;也可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从爱家乡、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扩大、深化、升华为深刻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报国。报效祖国是知祖国、爱祖国的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的具体要求。热爱祖国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报国之志、报国之才和报国之行。1.育志,即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四化献身之志。应该教育大学生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2.育才,即培养大学生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科学本领。空有爱国之志,而没有这样的能力,报国也是无望的。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3.导行,即引导大学生将报国之志付诸行动,把报国之才献给祖国。导行不能光说不做,要引导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为国出力”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为他人为集体献爱心活动等等。要教育他们一切行动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并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如实际救国,参军这是个很好的建议,考虑到部队去锻炼与发展,我们认为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就业发展之路。军人职业有着许多的特殊性,所以大学生在选择这条道路时,必须要谨慎考虑,理性决策。而如果能够与军队的要求相一致的话,那么到部队中去积极地工作,一方面可以磨练自己的性情与毅力,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获得广阔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将自己所学的各项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为我国军队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保卫国家出一份力,为自己的人生成就写下光辉的一笔!

军事体育教育 篇3

一、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位

1994年4月,中央军委作出了军队院校要努力转变办学重点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军队院校必须把办学重点从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为主逐步向以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和现职干部继续教育为主转变。实现军队院校办学重点的转变,就应该解决好军事职业教育定位的问题。我军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可拟为:按照军事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给与军队受教育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这样定义军事职业教育,需要明确三点:

(一)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的特点

针对性。一是专业针对性,无论哪个层次的军事职业教育都是以岗位任职需要为培养目标,这样就决定了这个层次的培训必须针对某个专业岗位来展开,二是教学内容针对性,教学内容必须具有适应性、有效性和综合性,除了进行必须的专业培训外,还要针对岗位特点强调品质培养、注重指技合训、强化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

多样性。根据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军事职业教育无论从培训层次、培训对象、培训范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制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实践性。军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很明确:适应岗位任职需要,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注重实践的特点。

终生性。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为实现军事人才的矢口识结构随时代发展,每个军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阶段将会接受不同内容的军事职业教育,在军人的职业生涯内将享受终生教育。

除了以上四个特点外,军事职业教育还具有教育目标明确、教育任务广、教学内容起点高、高科技含量大、教学组训方式灵活、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要求高等特点。

(二)明确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适应需求的原则。军事职业教育的培训范围很广,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这些班次的设定不是随意的,是按照任职岗位的需求来开设的。能力本位的原则。军事职业教育涉及到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管理工作,适应军事职业教育针对性强的特点。晋训一致的原则。开展军事职业教育,要进行有计划的院校教育培训,循序渐进的岗位任职,做到“不训不晋,先训后晋,晋训一致”,形成一条进出有序、逐步提高的人才成长渠道,使军事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正规化。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军事职业教育,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调动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因地制宜的远程教育、函授教育以及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多种方式的军事职业教育,使我军的军事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循序渐进的岗位任职,因地制宜的在职自我发展,三者结合,交替进行的良性机制。

(三)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的分类

1、士兵军事职业教育

主要是针对刚入伍的士兵来开展,其培训内容主要是入伍训练,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上岗前的培训。

2、士官军事职业教育

根据我军目前的土官培训体制,在培训范围上分为士官学历军事职业教育和士官非学历军事职业教育两部分。土官学历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军队专业院校和土官学校承担的士宫中专、大专学历教育。土官非学历军事职业教育包括初级、中级、高级士官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各种培训,该部分的教学任务在士官学校、部分军队专业院校和相应部队完成。

3、军官军事职业教育

我军现行的干部培养体制规定;不进院校培训不允许提干,“2005年后生长干部培养基本实现高等教育”。上述规定从法规上明确了军官任命前必须接受普通高等教育 (也可称军官任命前的基础教育)。由于普通高等教育是按学科设置的“大专业”,重在基础性,与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非常大的不同,因此,为突出军官任命前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在军官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础性,我们认为在军事职业教育的分类中不应将该部分教育列入其中。

1999年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和全军第十四次院校会议,规定了干部不经过院校培训就不能转换工作岗位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实现了我军干部培训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使军队在职干部的培训步入科学、正规的发展轨道。军官任职资格和任职能力的教育,我们认为均属于军事职业教育。

二、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主要是指有关军事职业教育的培训任务、方式、规格、层次、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等构成的整体系统。具体构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适应海航部队建设需要;二是符合训练任务规划,三是突出学科专业优势。

依据上述要求,我们具体构建了“三种类型、三个领域和三个等级”的军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三种类型就是:任职教育、晋升培训和专项培训,三个领域就是:政工、指挥(包括军事、后勤、装备指挥官)和专业技术类三个培训领域,三个等级就是:晋升培训均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等级。

任职教育。任职教育可以定义为我军官兵首次任职或上岗前的专门训练。一般包括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地方高等教育毕业生到部队工作前的岗位培训,二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4+X”中的X阶段的教育,是任职教育的重点,三是专业技术兵训练,如我院为海航承担的新兵初级预选士官培训,也属于任职教育范畴。

晋升培训。主要是指现职干部和土官为了适应不断成长与进步、由初级到高级等工作岗位转换的需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职务而对其进行的晋职晋级前的系统化培训。晋升培训又可分为政工类、指挥类和技术类三个培训领域,指挥类包括军事指挥干部、后勤指挥干部和装备指挥管理类干部。不同院校有不同的侧重领域,而每个培训领域一般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大致应与岗位任职等级要求相吻合。

专项培训。是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为重点,改善现职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满足部队的建设需求为目标而适时开展的各种各类的短期培训。在具体培训模式上,主要包括换装培训、持证培训、应急培训与定期轮训等各种形式。适应部队装备迅速更新换代的需要,按照海军院校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专项培训的方式、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内容将越来越丰富,是今后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发展方向之一。

三、健全军事职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的法规法律是进行军事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军事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需要根据部队与院校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际,创造性地构建切实有效的军事职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机构。遵循全军办院校、合力育人才的军校教育特殊规律,军事职业教育更加需要建立与完善由机关牵头、院校为主与部队防调的“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机关、院校与部队三方的积极性与优势,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共同研究解决军事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重大的政策法规与实施办法等问题。

西夏军事体育文化的探析 篇4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西夏军事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综合方法, 对本研究中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阐述和探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西夏军事体育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作为西夏主体的党项族, 自远古以来就生息在辽阔苍茫的青藏高原上。由于这里地势险峻, 生产落后, 加之气候多变, 霜雪期长, 冽风炎日, 逞威施谑, 种种不利条件使他们锻炼成习劳耐苦, 健劲勇迈, 奋发乐观而又富有战斗性的民族。党项人自古就生息在青藏高原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党项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 又备受各大民族的欺凌和奴役。残酷的民族压迫, 使党项族深感要保卫自己, 维护本民族的尊严, 就必须强身健体, 练习武艺。他们千方百计用良马壮羊同汉族商人交换弓矢铠甲, 用精良的武器装备自己, 以增强本民族军事实力, 这样, 在民族压迫与反民族压迫斗争中, 一种强烈的民族尚武精神也就应运而生, 西夏军事体育的各种活动便有而产生, 这就孕育着古代党项族体育的产生。因此, 西夏军事体育是由于当时生存所需、生活所迫, 民族压迫和反民族压迫、部落战争、社会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

2.2 西夏军事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载体。

秦文忠在《略论西夏的军事体育》一文中, 论述了具有浓厚军事色彩的西夏党项族体育主要有如下内容:“铁鹞军”、“步跋子”、“麻魁”、“浑脱”、“泼喜”、“‘对垒’的战车”、“善骑射”及“占卜”八项。吴炎在《党项民族的尚武精神及军事体育活动》一文中, 论述了党项民族有关军事的体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像狩猎、骑射、技击、长跑、跳高、跳远等都是重要的内容。其中, “技击”包括兵器技巧和拳术、摔跤等技艺。

肖屏, 余军在《西夏民族体育诹谈——以<文海><同音>所反映的西夏文体项目为中心》一文中, 经对《文海》、《同音》中有关文体内容的字、词的初步查检, 西夏体育项目大致有舞蹈、射箭、御马、摔跤、相扑、蹴鞠、弈棋、泛舟等。汪广茂在《西夏军事体育概述》一文中, 认为西夏军事体育的主要载体有:铁鹞军、步跋子、麻魁、“浑脱”队。刘旭东《西夏军事体育兴盛的社会学探析》一文中, 认为西夏军事体育的主要训练形式有:射猎、步跋子、骑术, 除上述的训练形式之外, 西夏还有其他形式的军事体育训练, 如为适应沙漠作战而训练的“泼喜”部队, 为便于水运之利的“浑脱”部队等。从上可以分析出, 虽然各位学者的对西夏军事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载体的论述不同、说法不同, 但从字面上推敲他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意思是相近或相似的, 关键点是他们的出发点不同, 以秦文忠老师为代表, 他们从军事组织方面以军事作战为出发点对西夏军事体育内容进行论述的, 而肖屏老师等人从军事作战之外以娱乐健身为出发点对西夏军事体育内容进行论述的, 两者的特点和功能是不同的。

2.3 西夏军事体育的特点和具体实践。

秦文忠在《略论西夏的军事体育》一文中, 认为西夏军事体育的特点是: (1) 寓体育于狩猎及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 狩猎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军事战斗活动是绝然不能分割的; (2) 寓体育于军事战争之中: (1) 西夏统治者的重视; (2) 制度健全; (3) 兵源雄厚; (4) 战争的效果,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体现西夏军事体育的特点。汪广茂在《西夏军事体育概述》一文中, 认为西夏军事体育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军事训练受到统治者高度重视;夏崇宗 (李乾顺, 西夏第四代皇帝) 重视武备训练, 起用在军事方面有才能的人, 让其弟察哥掌握兵权。察哥对军事训练有他独特的见解和办法。 (2) 军队组织严密军事体育训练有制度保障; (3) 有雄厚的训练有素的后备兵源。

秦文忠《略论西夏的军事体育》一文中, 认为西夏军事体育的具体实践, (1) 在武器制造业上的反映:由于西夏统治者重视武备, 因而用于战争的兵器制造业也相当发达, 其冶铁技术水平很高, 他们采用立式风箱, 制造出许多有名的兵器, 例如:“夏人剑”、“神臂弓”等。另外, 西夏兵器制造业上还有很大的独创。除了刀、矛、枪、斧、锹、斤等外, 制造的甲胄, 采取冷锻工艺制造, 坚滑光莹, 一般的弓箭很难射透。备战用的马鞍, 护身用毡盾, 攻城用的木鹅梯冲, 云梯革洞, 调兵遣将用的铜牌。 (2) 在战争中的运用。永乐之战是西夏对宋朝的一次大战役。西夏军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 是同它平时注重对将士的军事体育训练分不开的。汪广茂在《西夏军事体育概述》一文中, 指出西夏军事体育在武器制造上的反映, 与秦文忠《略论西夏的军事体育》一文中, 认为西夏军事体育的具体实践的内容大致相同。

因此, 从上可以分析出, 西夏军事体育文化的特点是:统治者高度重视;军事体育组织制度健全;实行全民皆兵“人人能战斗”的强大武装的后备力量;强烈而经久不衰的尚武战斗精神。西夏军事体育的具体实践主要反映在先进的兵器制造业上。

2.4 西夏军事体育与科学技术。

西夏在军事上的强胜还和他发达的冶炼业与兵器制造业有关。西夏境内矿藏丰富, 冶铁主要用以制造兵器与农具。西夏统治者尤为重视兵器的制造, 并把它牢牢掌握在官府手中。中央机构中设有“铁工院”、“冶金司”统领全国的冶铁业。元昊时期, 在兴庆府王宫中设有冶铁工场。其冶炼技术较为先进, 有立式风箱和塔炉。如“夏人剑”“神臂弓”、“护身用毡盾”, “备战骑用的马鞍、攻城用的木鹅梯冲、云梯革洞、调兵遣将用的铜牌”, 这些事实可以使我们知其冶铁技术水平。在《梦溪笔谈》中, 有不少关于刀、剑、强弓、坚甲、战车、战棚等武器的制造及性能等方面的论述。在“铸剑”这一条里, 都有所论述, 并且从冶金学的角度, 指出古人铸剑, 是用一种比较硬脆的碳钢 (剂钢) 作刃, 用熟铁作“茎干”。不这样, 剑往往会折断。用钢作的剑, 它的刃往往会砍出缺口。所以, 不能单纯用“剂钢”来铸剑。在“冷锻制甲”这一条里, 沈括对著名的“瘊子甲”作了去伪存真的论述。他说, 住今天青海西宁一带的羌族 (党项羌族) 人, 擅长锻造铁甲, 这种铁甲呈青黑色, 表面光洁明亮, 可以照得见头发丝。羌人锻造护身甲, 一般是作冷锻的方法, 不用火加热。最初用的铁料比较厚, 当锻到比原来厚度减少了2/3时, 就成功了。此外, 还有常规兵器的刀、矛、枪、斧、锹、镬、斤等都采取冷锻工艺制造。由此得知西夏兵器制造业上有很大的独创, 已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 为西夏的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战斗武器, 同时, 促进了西夏军事体育的大发展。

西夏在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军器的锻造方面有很大的科技成就, 它促进了西夏的军事体育的发展, 同时, 西夏根据自己特殊部队的性能, 摆脱了宋朝《九军阵法》的传统作战方法, 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战方式。“浑脱”的制造, “泼喜”和“对垒”战车的使用, 冶炼业的发达, 使西夏军事力量和国力不断增强, 更使西夏的军事体育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这一切, 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提高了西夏人的身体素质, 增强了西夏的经济实力, 广泛学习各民族先进技术, 应用于军事体育之中, 使之不断发展, 在西夏历史上, 意义重大。因此, 从上可以分析出, 西夏军事体育与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的, 在冶炼业、兵器制造业、农业、畜牧业等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西夏军事体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 结论与建议

党项族有着强烈的尚武精神, 实行全民皆兵制度, “人人能战斗”的强大武装的后备力量, 历代统治者对全民族武艺都高度重视, 军事体育组织制度健全, 有着强烈而经久不衰的尚武战斗精神。由于社会发展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再加现存有关西夏军事体育史料极少, 给研究者带来极大地困难, 但研究者克服各种困难, 坚持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西夏军事体育的历史背景、主要载体和形式、特点、与科学技术、与西夏岩画等方面;虽然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较少, 但让一部分学者注意和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是体育学科中一个亟待投入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汪广茂.西夏军事体育概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6) .

[2]秦文忠.略论西夏的军事体育[J].宁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85, (1) .

[3]吴炎.党项民族的尚武精神及军事体育活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8, (4) .

[4]肖屏, 余军.西夏民族体育诹谈——以《文海》《同音》所反映的西夏文体项目为中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 (8) .

[5]汪广茂.西夏军事体育概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6) .

[6]刘旭东.西夏军事体育兴盛的社会学探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

[7]秦文忠, 周海涛.西夏军事体育与科学技术[J].宁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2) .

大学生与军事教育 篇5

一、增强国防意识w什么是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w而如今,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剑拔弩张的日本与朝鲜等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w 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防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那么如何加强国防观念呢?军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军训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国防、了解国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国防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拓宽学生眼界,端正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国防意识是维护祖国的必须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须。w

二、端正爱国精神w 爱国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什么是爱国精神呢?其实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是盲目的热爱。其实爱国精神包含很多内涵,它既是一个人知识是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的展示,可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有人也许会问:爱国不是简单的爱国吗,还能有什么内涵?其使这是很多人包括与多大学生对爱国精神的误解。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有层次的,一个要高层次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必定要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而军训教学正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这种素质。通过军训教学大学生建立了积极的爱国精神,正确的爱国态度,科学的报国方法,存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w

三、拓宽眼界,顺应时代w当今世界是一个极度全球化的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升级,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一个崭新的“地球村”是的世界已初步形成。因此,在现代社会不能只关注眼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拓宽视野、放眼世界,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这种情况在军事应用计国防建设中尤显突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当今世界复杂的形势,美国称霸的野心,日本崛起的企图,欧洲在世界上的角色,俄罗斯与我国的关系,第三世界的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当今前沿科技的发展,在军事上各种武器的应用,各种先进的战略系统应用,各种战术策略的实施。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了军队建设的各方面问题,步兵的基本军事技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贡献。这些知识极大的拓宽了我的眼界,丰富和健全了我的知识结构,使我进一步适应当今社会大发展。w

军事体育教育 篇6

关键词:高校;军事体能训练;体能素质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35-2

0 引言

军事体能素质是作为军人的必备考核素质之一,虽然在近现代化下,高科技武器占据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军人与军队处于主要地位。据调查,在许多高校运作期间,出现许多学生军事体能训练成绩不达标情况,造成军事体能素质较弱现象。

因此大多高校都十分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如何针对高校学生研究出一套合适的体育教育对策,这就成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1 高校军事体能概况

1.1 高校军事体能现状

随着高校军事体能素质训练的推进,高校学生军事体能素质不高,不适应训练节奏的问题日益显著,当前就学术界而言,对高校军事体能素质提高对策的研究并不多,学者的大部分研究都比较偏向如何建立体育教育体系,或者是针对体育的教学,但是对于系统性的研究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对策的文章算是十分鲜有了。

1.2 研究军事的目的及实际意义

为了围绕如今各高校中军事体能训练的结果与培养过程,紧抓军事体能的训练效果提升,按照高校训练规律,将体育与军事结合,探讨高校对于军事训练素质提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接下来的高校军事体能素质培养的相关管理流程提供更具操控性的依据。

我国军队自建军来,十分注重军事体能的训练,从红军时代起至今,体能训练已十分普遍,如跑步、跳高、游泳和投弹等,体能培养是全面发展军人的指标,所以对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训练要求就是将高校学生培养出拥有军人的身体素质与品质,高校学生应抓紧军事体能训练的机会,去学习军事体能素质的基础,对推动我国高校学生关于体能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效果。

2 影响高校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原因

2.1 针对军事体能素质的培养体系尚未健全

军事体能素质是学生拥有坚定身心的基础,在关于军事体能的体育教育中占据重点地位,相关部门早已对关于高校学生军事体能素质培养方面出台过相应文件,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意义,但就实际而言,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培养体系来说还不能说是合理健全而科学的,一个完整的高校体能素质训练体系包括以下四种:培养课程体系、关于培养教师的制度体系、评估学生培养效果体系与学生素质培养管理体系。所以,如何灵活地调整体系内容,将文字转换为规范的实践,是值得研究的。

2.2 军事体能提高训练的课程项目不合理

就国防生的军事体能训练法来说,课程的设置更能决定体能素质培养的成败,由于现代条件的影响,如今对国防生即军队的后备培育力量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他们的身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特别对于国防生而言,就军事体能素质提高培养就更为重要了。通过调查作出柱状图,下图即为国防生训练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图1所展示的是根据多方调查数据研究,国防生在高校期间,以力量训练、跑步训练和耐力训练这样的训练为主,在训练国防生的灵敏度和柔韧度方面鲜有涉及,但很多像关于武装越野、抗疲劳训练与攀岩类训练等却很少实施,所以应针对国防生训练多开发训练科目,让课程设置更加完善一些。

2.3 教育观念产生的矛盾

各高校的体育教育突出的是健康较重要,高校中军事体能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完善的体格与健康的心理,通过军事训练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而军队中的教育更为注重打胜仗,采取的训练也是与战斗相关,是为了保障国防安全,打胜仗的理念胜过于身体健康。

高校的训练方法较为多样,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上讲究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取快乐,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而军事体育教育就比较单一了,而且相对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学生下达命令造成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就造成了教育观念的矛盾了,所以需要平衡高校体育教育与军事教育两者间的矛盾,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2.4 教育人员的专项体育素质不足

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训练较为复杂,因此相应的教员个人军事专业能力一定得有说服力,因为其不仅要懂得专业的军事体育理论还要很好地掌握军事的技能。一个好的教员给予学生的是非常直观的印象,直接影响到后期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可以给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在接受军事教育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然而,据调查很多从事高校学生军事体能训练的教员并不具备以上条件,更甚者甚至因为日常工作较忙很少参与体能训练,这对学生是非常不负责的,给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造成了很大阻碍。

3 应对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对策

3.1 树立正确思想理念

高校军事教育应该指导学生树立起“练为战”的思想理念,让其明白军事体能素质的提高关乎于打赢战争,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从而在生活中给自己时刻提醒自己。高校学生特别是国防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与坚定信念,国防生是未来国家军队的强健力量,所以要树立好正确的思想理念。将教育中的指向性转变,在军事体育教育实践后结果增强同时,也要就这个结果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转变军队战斗第一的宗旨。

3.2 注重在教育中对人才的重视

在军事体能训练中,不仅注重体能训练还要培养关于理论性的教育,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战争后,人们都把着重点放在枪炮弹药高科技武器上,而忽视了人的作用,人在战争中是真正取到决定性作用的,要充分清醒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对高校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消除其不良思想,强化关于优良作风的学习,使其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3 优化军事体能训练的管理

将高校学生编为以院、系、班为单位的训练队伍,这样更有利于整合队伍与更好地实现管理的便利性,对日常训练与比赛都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在训练时注重基本体能素质的提升,注重军队素质,建立评价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等,做到链接性强、无漏洞的管理制度。

3.4 展开适宜的体育活动

体育文化节在近几年在各高校十分受欢迎,在高校学习工作之余,空出一天或几天时间举办这样的体育活动,主要通过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的划分进行多人竞技比赛,竞技比赛让体育精神发挥到极致,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也让班集体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促进了学生们喜欢上体育,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通过体育文化节也促进了高校学生进行交流。

将体育项目与军事体能训练相结合,可以开展体能比武活动,相对其他体育运动来说,这项体育活动更为充满“军味”,这项活动的军事性很强,需要提前严密地进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 总结

军训是作为高校学生的一门特殊的课程,需要亲身实践,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种形式,既对高校学生关于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又对巩固我国的国防与现代化军队建设事业有着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全面地完善我国高校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体育对策。虽然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需要提高,但是并不能生搬硬套军队原先的规矩,盲目进行军事体育教育,否则会违反高校教育规律,应该转变原先的教育观念,使用更为先进的方法,优化体育教育对策,提高教师的素质,密切与军队协调合作,改进现存的不足如管理体系的不明晰与教员水平的不足,针对高校体育训练的特点,合理建立起科学而完善的教育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9.

[2] 倪宏强.关于新形势下军人体能训练与军事体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体院学报,2011(1):5-6.

我国西夏时期军事体育探讨 篇7

关键词:西夏王国,李元昊,军事体育

西夏王国是由李元昊在1038年建立的, 是与宋金辽同期并存的一个西北封建割据政权, 它是一个以党项族人为主体的政权, 包括了蒙古族 (鞑靼) 、维族、藏族、汉族。自从7世纪开始, 党项族便开始在西北青海、四川、西藏一带活动, 后来经过长期的战争掠夺, 到了11世纪以后, 其疆域就已经扩大到今天的内蒙古、青海、陕西、宁夏、甘肃地区, 直到1227年被蒙古族所灭, 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历史中, 党项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体育思想, 成为我国军事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西夏王朝军事体育兴起背景

军事体育活动, 对于党项族的成长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西夏王朝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军事体育活动的开展, 不仅大大提高了党项族人们的身体素质, 而且还使人掌握了较多的攻防技能, 并通过一定的战前训练和实战, 大大增强了党项族的身体素质, 提高了西夏王朝的军事实力。因此, 西夏王朝体育活动具有十分浓厚的军事体育特点。

1. 频繁的民族战争。

在西夏王国和党项族发展壮大过程中, 对外战争始终贯穿其中, 因此, 西夏王国重视军事体育, 从拓跋部建立夏州政权一直到被蒙古族灭掉, 历时346年, 跨越五个世纪, 但国家战事稀少的年代不足百年, 其余时间都是在不断进行战争, 可以用“点集不逾岁, 征战不虚月”来形容, 甚至这个民族还参与到唐朝末年的镇压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中。在宋朝建立以后, 又进一步参与到武力反抗宋朝入侵、武力扩展, 与宋朝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战争, 后来又先后灭掉甘州回鹘、凉州吐蕃政权, 和青唐吐蕃也进行了多次战争, 甚至和结盟的辽朝也兵戎相见, 以及与取代辽朝的金朝进行了数十年的战争, 最后在蒙古族的入侵下而灭亡, 频繁的战争构成党项族和西夏王朝历史的重要内容, 因此, 西夏王朝对于军事体育活动十分重视, 不仅自上到下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军事体育训练体系, 而且还开展各种形式的军事体育活动。

2. 全民皆兵的特殊社会组织。

频繁的民族战争历史背景下, 造就了西夏王朝全民皆兵的特殊社会组织。西夏王朝规定, 整个国家中凡是在15岁以上, 60岁以下的, 都需要自备战争武器参加战争, 与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相配套的是屯田营田制度。西夏王朝各族人民战时为兵, 战后为民, 兵民不分, 屯田营田, 平时都是以部落为单位进行散居生活, 带弓而锄, 衣食自给, 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战斗而没有兵民区别。西夏王朝在社会组织上仍然是以部落为单位, 部落以酋帅为统领, 拥有部落武装力量, 西夏王朝的皇帝实质上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西夏王朝全民皆兵的社会组织形式与国家权力结构形式决定了王朝就是一个战争工具, 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战争适应能力。西夏部落同样也具有特殊社会组织, 每一个家庭号称是一帐, 每一个小族部落都有数百帐, 而大的部落甚至有千余帐。在李元昊建立西夏王朝政权以前, 鼓励人们通过军事体育训练来获取正规军的地位, 因此在战争期间, 只有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人才能够被编入到各项待遇都较高的正规军中去, 而体格较弱、武功拙劣的人只能被编入到地位、待遇较低的“抄”中去。

3. 党项族的尚武精神。

长期的战争造就了党项族的尚武精神, 立国西陲的西夏王朝竟然能够以弹丸之地抗拒宋、辽、金国而不被灭亡, 并长期以一个军事强国而出现, 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党项族所具有的经久不衰的尚武精神, 以及在这个国家的强悍民风。擅长拳术、精于骑射是党项族这个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 其大部分首领都是勇武善战、善于骑射的沙场统帅。由于西夏王朝位于资源较为贫乏的西北地区, 其国内物资十分匮乏, 其获取财富、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就是掠夺, 西夏王朝穷兵黩武的国内政策培养了党项族尚武的民族习惯和心理文化。特别是西夏王朝的女子也特别好斗, 专门组建了一支可以参与战斗的女兵队伍, 号称麻魁, 从而与北宋文弱的汉族女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侧面反映出西夏王朝尚武的民族精神, 无论男女都富有战斗精神。党项族人十分讲信用、讲义气、具有强烈的民族复仇心理和以诚待人的民族品质, 一旦感觉受到愚弄和欺骗, 其心中所蕴含的愤怒之火就难以抑制, 就会实施强烈的复仇行为, 《旧唐书·党项传》中记载道:“尤重复仇, 若仇人未得, 必蓬头垢面, 跳足蔬食, 要斩仇人而后复常。”党项族人所具有的至死不渝的复仇精神, 正是其民族尚武精神的反映。

二、西夏王朝军事体育活动

1. 铁鹞军。

西夏王朝的铁骑部队被称之为是铁鹞军, 按照西夏王朝军事编制, 十二监军司共有五十万余人, 其中铁鹞军, 即铁骑部队共有三千余人, 分为十队, 每队有三百余人, 各队设有队长负责指挥战斗, 由李元昊亲自挑选骁勇善战之人担任, 战斗的时候围绕在他周围护卫。每当战斗的时候, “用兵多立虚寨, 设伏兵包敌, 以铁骑为前军, 乘善马重甲, 刺斫不入, 用钩索铰链, 随死马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 敌阵乱则冲击之, 步兵挟骑而进”。西夏王朝铁鹞军作战绝技引起宋朝的高度重视, 在《宋史·兵志》中就有记载道:“有平夏骑兵, 谓之‘铁鹞子’者, 百里而走, 千里而期, 倏忽往来, 若电集云飞。”这种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的铁鹞军就是经过长期的军事体育训练之后所组建的, 是西夏王朝战争的常胜铁军。

2. 步跋子。

步跋子即步军。西夏王朝步跋子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在《宋史·兵志》就对其有直接记载道:“有山间部落, 即步跋子者也, 出入溪涧, 上下山坡, 最能爬高跳远, 轻足善走。西夏王朝每当在平原之处遇到敌人, 就会用步跋子来御敌, 以为击刺掩袭之用。”西夏王朝以武立国, 在其军事思想中继承了练兵用兵思想长处, 特别提倡“兵贵神速, 捷足先登”军事思想。所以, 在西夏王朝的军事体育训练中, 为了更好克敌制胜, 特别注重对于步跋子这样特殊兵种的训练, 以此来使兵士更好适应高山峻岭战争。

3. 麻魁。

麻魁前文已有提到, 即西夏王朝军队中的女子部队, 是经过军事体育训练以后, 可以直接参与战争的女兵, 麻魁强悍善斗, 是西夏王朝军队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战斗力量, 其战斗力之强, 在唐代就已经有所记载, 她们曾经直接参与到乌兰池的盐后, 虽然被擒获, 但是其战斗力之强悍为唐人所震撼。由乐史在《太平寰宇记》关于党项羌中专门记载道, 在唐宪宗李纯十五年七月, 即820年, 兖州送抢劫乌兰池的麻魁女子拓跋子三人以及婢女两人, 召到朝廷之上进行责问, 后赦免死罪送回到西夏国。一般情况下, 党项族部落的麻魁勇敢顽强、胆量过人, 在战斗中完全可以和男子相媲美。这些全副武装、泼辣没有约束、行动敏捷的麻魁, 在实际战斗中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 和平时的严格军事训练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4. 浑脱队。

浑脱队更多是指西夏王朝的水军部队。浑脱是西夏王朝进行作战用的船只, 在明朝人士叶子奇就在其《草木子》提到, 党项人杀了小牛的时候, 会在小牛的后背上开一个孔, 然后去掉牛头和内脏以后, 牛皮是完整的, 即浑脱。清朝学者李心衡在其《金川锁记》中提到, 在甘肃靠近黄河附近的西宁一带, 经常使用浑脱, 都是用牛皮去掉牛骨和牛肉以后制成的, 可以在水面上漂浮, 乘坐浑脱可以穿过激流;清朝另外一个诗人李开先在其《塞上曲》中就有“不用轻帆并短棹, ‘浑脱’飞渡只须臾”的诗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浑脱是我国西北地区水上交通不可或缺的工具。为适应接连不断战争的需要, 西夏王朝适应地形需要, 专门训练了一支具有党项族特色的浑脱队。党项人利用其盛产的牛皮制成袋子, 然后把袋子缝制在一起制成较大的牛筏子, 普通的一个牛筏子在战争的时候可以载上七八个士兵, 可以配合铁鹞军、步跋子其他兵种部队进行作战。

三、西夏王朝军事体育训练工具

1. 夏人剑。

在1975年西夏陵区的一个帝王陵墓中出土了一件长达1米的铁剑, 被称之是夏人剑的实物, 夏人剑在当时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就特别欣赏夏人剑, 并专门请晁补之为夏人剑作歌, 其歌辞写道:“痛惜灵武奇谋空, 往年身夺五刀剑。螺旋硭锷波起脊, 白蛟双挟三蛟龙;试人一缕立虢魄, 戏客三招森动容。”从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 夏人剑的制造工艺十分精湛, 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了, 就连当时北宋的皇帝宋钦宗赵恒都经常随身佩戴夏人剑, 在《宋史·王伦传》中提到在宋京城汴京失守以后, 宋钦宗被人拥至宣德门以后, 被旁人挤得过不去, 此时王伦走到皇帝面前, 跟皇帝说:“臣能弹压之。”于是宋钦宗就将其随身携带的夏人剑解下来赐给王伦。

2. 神臂弓。

党项人所发明的弓箭———神臂弓在兵器中也享有盛名。在《隆平集》之二十卷中就记载“弓弩用柳干皮弦”制造而成;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也记载道:“熙宁中 (1072—1074) 李定献偏架弩, 似弓而施于镫。以镫距地而张之, 射三百步, 能动重札, 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朱弁《渠洧旧闻》卷九则以献神臂弓者为李定。并说神臂弓“其实弩也:以厣为身, 檀为鞘, 铁为枪膛, 铜为机, 麻索系扎为弦。上 (宋神宗) 于玉津园试之, 射二百四十步有奇, 入榆木笄。有司锯榆呈上曰:‘此利器也’, 诏依样制造。至今用之”。

不仅如此, 西夏王朝在兵器制造方面不断追求创新, 除了刀、矛枪、斧等一些兵器以外, 其所制造的甲胄更是采取了冷锻工艺制造而成, 十分光滑、坚硬, 一般的弓箭是很难穿透的, 其备战做军事体育训练使用的马鞍、云梯革洞、攻城木鹅梯冲、护身毡盾制造工艺也十分精良。

参考文献

[1]李范文.西夏史考[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0.

[2]秦文忠.论西夏的军事体育[D].宁夏大学学报, 1985 (1) .

[3]刘德佩.军事体育的由来与军事体育的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9 (3) .

[4]李进兴.西夏天都海原文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5.

军事体育教育 篇8

一、孙立人的早期成长与校园竞技经历

1. 孙立人的早期成长。

孙立人字抚民, 号仲能, 出生于清末, 世居安徽省庐江县金牛山南, 世代簪缨。其父孙熙泽为清末举人, 曾被授予山东知府官衔, 举家前往青岛居住。孙立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便在青岛这座东方海滨城市度过。相传孙立人少时曾在青岛海滨捡拾石头把玩, 被几个德国小孩联合欺负, 此事成为触发其国强民兴思想从而投笔从戎的重要根源。

清朝末年, 政局不堪, 美国政府返还庚子赔款, 支持中国青少年赴美留学, 遂建清华学校, 招揽天下英才做赴美留学预备生。1914年, 孙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身份考入清华学校, 开始了长达8年的留美预备学习生活, 这成为孙立人一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从此, 孙立人走上了读书为学、强身健体、学通中西的学子生涯。

2. 孙立人的校园竞技经历。

清华学校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标杆, 不仅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树立了数量众多的第一, 而且成为国际化办学的典范。在注重外语和理工教育的同时, 清华的人文氛围和体育风尚也十分浓重, 校园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十分繁忙和兴盛, 这种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竞赛氛围一直持续到今天, 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教结合的典范。

孙立人身高1米85, 英姿飒爽, 体健貌伟。在完成日常繁重学习任务的同时, 他依然学有余力, 热衷各种校园竞技体育活动。他参加了清华学校的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手球、棒球等多支运动队伍, 并于1920年任清华篮球队队长, 率领清华校队战胜了多年蝉联京津篮坛冠军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篮球队, 获得华北大学篮球联赛冠军。1921年孙立人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 并担任国家男篮的主力控球后卫, 随队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那届远东运动会的篮球比赛只有中国、日本和菲律宾报名参赛, 中国男篮分别以32∶29和30∶27击败了日本队和菲律宾队[1], 勇夺篮球比赛冠军, 这是中国男篮第一次在国际篮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一抹亮色。

1923年, 孙立人在因伤多休学一年后完成清华预备学习任务, 赴美留学。他先是插班入普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修习, 并于1925年获得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继而于1926年进入美国著名的维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 192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 受邀赴欧洲考察游学, 参观了英法德等国的军事设施和军队训练。在繁忙的留学和半工半读生涯中, 青年孙立人依然挤出时间参加体育运动, 强健体魄, 补充体能, 这成为其高效率和健康生活的坚实保障。

二、孙立人的军事教育、指挥生涯与军体训练活动

1928年, 孙立人完成学习和游历后回国, 旋即投入繁忙的军事训练、军事教育活动之中, 继而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青年骨干, 并快速成长为国军优秀将领, 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光辉战绩。

1. 孙立人与军事教育。

1928年刚刚回到祖国的孙立人, 正是当时紧缺的高级留学回国军事人员, 立即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 (今政治大学) 军事训练教官, 任职中尉军训队长, 开展国民党军官的军事训练工作。由于孙立人有着十分丰富的运动训练经验和留学背景, 其军事训练手法和思路远非一般本土培养的教官所能企及, 其军训内容和形式十分灵活、新颖而严苛, 其所带学员的作训成绩也就远高于其他队伍。此后, 孙立人先后调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和财政部税警总团, 军衔升格为上校, 依然主要从事军警训练工作, 其所带税警总团第四团曾获得华东地区射击比赛冠军, 个人成绩前10名中竟被他的队员占去7席[1], 孙氏训练法取得了远超作训要求的最优业绩, 其人也逐渐声名鹊起, 扶摇直上。至国民党军败退台湾之后, 孙立人依然成为国民党军队篮球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对部队体能训练和精神磨炼起到了独到作用。

2. 孙立人的军事指挥生涯与军体训练活动。

1937年8月13日, 日本军队突然进攻上海, 掀起了“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大幕, 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兴亡和近代中日军事斗争史的著名战役也留下了孙立人的身影。1937年10月, 淞沪会战的关键时刻, 孙立人率领税警总团加入淞沪会战战场, 在周家桥地区与日军血战两周, 先后七次击退日军试图突破苏州河防线的进攻, 这里也成为日军在此次会战中损失最重处之一。孙立人本人在会战中身负重伤, 被部下救出后转至武汉, 升任少将, 旋即被派往贵州都匀地区练兵备战。1941年12月, 孙立人所部兵马被整编为国民党第三十八师, 孙为少将师长, 该师成为国民党主力部队之一。1942年2月, 孙立人将军率领所部深入滇缅地区抗战, 参加了多次滇缅地区的协同作战, 并解救了被围困在仁安羌地区的英军部队和数百名记者、传教士和妇女等非战斗人员, 赢得了震惊中外的仁安羌大捷, 这次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后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孙立人指挥所部以少胜多, 击溃了10倍于己的日军部队, 从此, 孙立人声威大震, 成为中国远征军的标志性人物, 获得国民党政府、英国国王、美国总统的多次重奖。1943年末到1944年初, 缅甸抗战进入更加激烈的阶段, 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部和其他几部转往印度, 成为中国驻印军, 先后取得多次战役胜利, 尤其是中美部队联合攻克密支那的战役, 歼灭日军王牌部队第18师团两万多人, 这次战役被美国著名军事家和战略家约瑟夫·史迪威称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此役后孙立人升任新一军中将军长, 旋即消灭中缅印边境地区全部日军残余部队, 孙被授予国民党青天白日勋章。早在三十八师时期, 孙立人将军就因其先进独特的军事训练和作战手法被誉为“东方隆美尔”, 此后在中缅印边地区的辉煌胜利又使他获得了“中国战神”的骄人称号。1945年5月, 孙立人成为中国高级将领的唯一代表, 被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邀请前往欧洲考察欧洲战场。1945年9月7日, 新一军开进广州, 接受日军投降并修建烈士公墓, 被誉为“蓝鹰部队”和“天下第一军”。

抗战结束之后, 国民党政府名义上要组建联合政府, 与中共代表谈判, 实际上却上下其手, 积极组织内战。1946年3月下旬, 孙立人所部新一军乘坐美舰在秦皇岛登陆, 旋即开始与林彪指挥的第四野战军开战, 一度击溃林彪所部, 迫使其后撤。此后, 由于国民党高层决策问题和友军配合问题, 孙立人部未能进一步北进, 使得战场时局开始逆转。1947年, 第四野战军精锐部队在林彪指挥下发起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在对国民党军的持续战斗中取得了艰苦胜利, 一举逆转了东北战场格局, 孙立人所部被迫撤出东北战场, 成为国民党军队少有的全身而退之师。1947年11月, 孙立人率军辗转到达台湾高雄凤山, 在此集合旧部人员, 编练新军, 此后孙立人及其所部成为蒋介石政权退守台湾的军事屏障之一。1950年3月, 孙立人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 并于1951年5月升任陆军二级上将, 达到其军政生涯的顶点。直至孙立人去职乃至拘禁后, 台湾岛内军政界人士依然对孙立人在台湾建立完善的军事训练和兵役制度的贡献毫不讳言[2]。台湾孤悬台海一侧, 面临多边军事压力和美国的军事渗透, 其守备压力可想而知, 加之人口有限, 规范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保证兵源、强化防御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立人在这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不会被历史所抹杀。

三、孙立人拘禁台中及其体育教育与健身养生实践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之后, 东亚地区的政治军事格局处在不稳定状态之中, 中共部队随时待命进攻台湾, 实现解放全中国的革命目标。此时的蒋介石政府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下, 既被台湾岛内民众所鄙弃, 也不为美国政府看好。美国一度希望培植新的政治代理人和军事强权者取而代之。由此, 蒋介石对以孙立人为代表的留美派颇为忌惮。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台湾岛内政治格局更趋复杂, 此后蒋介石对孙的依赖性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化, 加之孙立人特立独行的风格而使其缺少军政届高层的支持, 至1954年6月改任“总统府”参军长而失去了兵权。此后, 孙立人受到政变传闻的影响, 更为蒋介石政府所不容, 1955年8月20日, 孙立人兵变时间公开化, 台当局政府关押孙立人, 组成以陈诚等9人的调查组, 此后孙被判长期拘禁于台中向上路寓所[1], 直至1988年蒋经国去世才告解除拘禁。此后多年, 孙将军家人始终坚持平反申诉, 随着台湾当局态度转变, 孙立人兵变一案的结论日益被质疑和挑战, 2011年1月22日,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访问孙立人台湾故宅, 并为孙立人将军纪念馆揭匾, 马英九一席“怀着感恩和歉疚”的谈话, 形同对孙立人的平反[3]。

孙立人拘禁台中期间, 虽然深陷囚境, 挫折苦闷, 依然热衷教育, 出资兴办了立人学校, 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和强身健体活动。同时, 长期的拘禁生活虽然衣食无忧, 但却极易滋生寂寥和厌世情绪, 因而孙将军十分注重休闲养生, 习练传统功夫和拳法, 终日不辍, 经年坚持。事实上, 孙立人将军的体育教育和休闲养生做法是有家学渊源和传统的, 至今, 在其家乡安徽庐江的孙立人故居, 早已被建成金牛中学, 2001年7月, 金牛中学出资兴建了故居纪念馆舍, 供观瞻。

回顾孙立人将军富有激情的战斗人生, 既让人豪情满怀、不能自持, 又易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历史慨叹。体育是强身健体的砝码, 又是教书育人的基石。尽管作为一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孙立人也有对抗人民、反攻大陆的举动和野心,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但当我们暂时放下政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去观察和反思将军的足迹之时, 依然充满敬畏和赞叹。眼光往长远处看去, 台海永葆和平, 早日实现台海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愿景, 是我们始终的期冀和夙愿。

参考文献

[1]根据百度百科“孙立人”词条[D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3794.htm#7.

[2]郑锦玉.碧海钩沉回忆思录——孙立人将军功业与冤案真相纪实[M].台北:水牛出版社, 2006.

军事体育教育 篇9

军事体育教学是军事院校进行的与军事训练密切相关的体育教学, 是培养军事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保证和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 对军人各方面的要求极其严格, 尤其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 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谁在人才上取得优势, 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优势。现代军事人才应集高体能、高智能于一体, 其基础核心便是良好的健康状况。健康是人才的根本, 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才在战争中也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军事体育科学研究认为, 现代战争对军人的体能、智能、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空前提高, 由此可见, 军人高素质的健康水平是未来军人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军事体育教学的健康教育绝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 也不是片面的理论学习, 把二者分离开来是不对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 它融合了教育的一切方法和手段, 贯穿于军事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健康教育, 使军事体育人才成为健康的主动建设者, 而不是健康的被动接受者, 从而使之真正担负起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任。

2、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学中注重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健康教育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

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医疗费用增长迅速,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军人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我国是一个军队人数众多的发展中大国, 在武器装备不太发达的情况下, 军人健康水平在保卫祖国、抵御外侵的任务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据有关报道说, 我国军事院校学员中心理疾病人数成上升趋势, 这是我国军人健康状况的潜在危机, 当然, 这与院校学员社会压力增大、健康教育的薄弱不无关系。为了抵御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提高健康的自觉意识, 健康教育在消防军事军体教学中势在必行。

2.2、健康教育是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必然要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但局部战争时有爆发, 多极化格局已然形成。密集的高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生化武器是未来战争的显著特点, 它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战场景象:智能武器能自动识别敌我;高精度制导导弹可跟踪打击目标;一部计算机便可摧毁敌方的指挥系统。战场无限扩大;敌我却又可互不想见, 军人要承受来自海、陆、空、天、电多维空间的压力;没有高水平的健康作保证, 就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可以说;健康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平台”;而高水平的健康则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加强体能训练的同时;极其注意各个方面健康教育地开展;例如加强沙漠高温干旱气候的适应性训练;大力强化心理适应能力的健康教育, 从整体上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 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效率极高。由此可见, 健康教育确实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2.3、健康教育是培养复合型军事体育人才必备条件

健康教育是军事体育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 学院不仅要牢固的掌握体育训练的方法、理论, 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 作战技能等。教育内容多, 时间紧, 很可能在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不足或空白, 例如:戒烟, 心理自我调节, 疾病预防等, 这些内容不可能在军事体育教育中都照顾到, 即使有了一点教育, 但在力度、效果上也是有折扣的。健康教育正是为了弥补军事体育教育的一些不足, 使教育的整个过程全面有序, 目的明确, 实现真正的人才全面培养, 素质全面提高。

2.4、健康教育是消防院校学员育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军事院校体育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学员的军事体能素质, 提高部队战斗力。目我消防院校学员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兵源、文化程度差异性也较大, 健康知识匮乏, 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有不少院校仍然存在重体能训练轻健康教育的现象, 有的一味追求“军体”达标, 而忽视健康教育在军事体育训练中的作用, 结果事与愿违, 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报道说, 我军军事训练士兵年度受伤率达30-40%。流行病学对此的研究证实, 出现这种情况与学员在校期间体育锻炼不够、吸烟、思想麻痹大意。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不能单纯地就是体能训练和体能研究, 也应重视军事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 这对军事体育训练计划的顺利进行, 对提高学员战斗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训练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训练计划, 切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是我军军事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健康教育是军事体育教学的完善和补充, 它能有效弥补军事体育教育中的不足, 使教育训练目的更加明确、组织更加全面有序, 从而卓有成效的开展军事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胜涛.军事体育教学应注重健康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 2007, 08.

[2]冉北航.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04.

军事体育教育 篇10

一、军事教育转型的动态逻辑

(一) 社会转型的内在牵引

社会形态是军事形态的母体。当前, 我国整体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 但信息化的大势日益明显地在军事上凸现出来。军事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活动, 理所当然受到信息社会发展的强大冲击, 并促使军事教育体系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换言之, 社会转型是军事教育转型的首要动因, 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是教育转型的技术支撑。

(二) 军事变革的强力推进

新军事变革的逐步深化, 引起整个军事系统的重塑和军队结构的调整, 必然要求军事教育体系进行相应变革。欧美军队普遍遵循“像作战一样训练, 像训练一样作战”的理念, 强调教育训练应与作战理论、武器装备、部队结构的转型协调一致、联动发展, 形成整体合力。

(三) 现代战争的人才需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但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仍未改变, 人依然是获取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而现代战争的人才需求, 直接推动了军事教育深刻转型。当前, 各国军队皆把建设信息化高素质人才队伍摆在战略位置, 并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积极调整与创新军事教育编制体制, 以整体合力、联动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 转型成果的示范效应

近年来, 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军事强国, 加大改革力度, 积极推进军事转型, 军队建设成效显著, 并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局部战争中彰显其强大战力。欧美国家成熟的理论成果和丰富的转型经验, 对信息化建设基础较为薄弱的国家军队而言, 将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 从而持续推动本国军事教育转型。

二、外军教育转型的主要特点

(一) 着眼需求, 创新理论

科学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是实践的指南。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美军参联会颁发的《2020年联合构想》以及各军种颁发的与之相配套的构想等, 形成了如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系统集成”和“天军”教育训练等先进理论, 为其推进信息化条件下军校教育全面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美军在《转型计划指南》中鲜明指出:“成功实现美军和国防部的转型, 要求有目标清新的战略。而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国防部高级领导人有使命感并切实重视, 并且明确区分任务和职责”。

(二) 注重效益, 稳步推进

军事教育转型, 是军事系统转型的内在要求,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能一蹴而就, 而必须着眼转型效益, 稳步推进。当前外军的主要做法有:一是重组院校结构和规模,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这是院校教育转型的首要任务, 而重点则在于精简数量、提高质量, 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复合型”的院校结构;二是注重试验, 循序渐进。纵观各国院校转型经验, 主要采取“先试点, 后展开;先实验, 后推广;分阶段, 按步骤”的方式, 自上而下、有序推进;三是保障支撑, 经费先行。军事教育转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必有强大的经费保障作支撑。为满足军事转型的经费需求, 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原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为军事转型造势。

(三) 把握主线, 优化结构

院校教育转型是系统要素的动态更新过程, 而这种更新是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信息化教育能力紧密相连的。一方面, 突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这一主线, 创新军事联合职业教育模式。西方各军事强国皆把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作为推动军队建设、促进教育转型的战略支撑点, 并通过贯穿军官职业生涯的正规院校培训, 从知识结构上突破联合作战的人才“瓶颈”。另一方面, 优化教育系统结构, 构建新型信息化教育体系。传统教育训练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因而, 摆脱传统结构束缚, 走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模拟化、网络化、基地化训练之路, 使联合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成为各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式。

三、我军院校教育转型的路径依赖

(一) 科学把握院校教育转型的时代要求

首先, 要以习主席强军治军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加强教育转型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要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 坚持仗怎么打, 人才就怎么培养, 教育就怎么改革, 一切围绕实战树标准, 全面拓展实战化教学;其次, 要以建设新型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 找准转型的着力点。要切实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 把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最后, 以外军教育转型经验为参照, 强化转型的思想引导。诚如习主席所言, 军队院校要搞好, 必须坚持开门办学。因此, 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观、包容的建设观, 调整院校发展的方向, 瞄准“联合”育人才。

(二) 有效加强院校教育转型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建立集中统一的宏观决策机构。要在中央层面组建宏观决策机构, 负责制定院校转型的总体战略, 确立教育转型的步骤, 拟定军事教育的目标;二是要形成责权一致的业务指导部门。要在各院校设立转型办公室, 发挥指导和监督检查功能, 确保院校转型的实效和方向;三是要落实具体指导。院校教育转型, 牵涉诸多利益, 关系各个层面, 需要机关业务部门指导落到实处、落到具体环节。要抽调专家教授组成督导小组, 抽配到各院校, 按照统一部署和整体规划, 逐项目、有重点的实施指导, 以考帮建、以评促建。

(三) 扎实推进院校教育转型的纵深发展

上一篇:大学生理念下一篇: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