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军事工程教育

2024-05-23

高等军事工程教育(通用6篇)

篇1:高等军事工程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摘要

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2.4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

军训,对于刚刚迈入大学的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儿时的军训,纯粹是游戏;少年时的军训,仅不过是一种锻炼;大学的军训截然不同,性质也得以升华。长达十二天的大学军训,让我明白的太多太多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军训后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内涵。

一.大学生军训是有法可依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

” 二.大学生军训对国防建设意义

可以说:高等学校的军事训练是作为我们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人才宝库,是军队人才建设重要的厚备力量,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工作对于军队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在国家也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所以大学生入学时的军事训练可以对以后的入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许有人会说,未来战争中操作键盘将越来越多地代替扣动扳机,面对以电子战、导弹战、网络战为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军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的确,面对充满高技术较量的信息化战争,学生和员工们的军训显得是那样的浅显、简单,但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技术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人。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激励人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根本动力。军训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军民团结所焕发出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旺盛的战斗力,在经济上又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三.当今大学生被赋予的使命

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将走进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行列,成为未来战场的战士。校园国防教育要牢固树立为国防培养 “后备军”的意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对学生的军事理论教学,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培养其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精神,为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未来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以便在祖国需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建部队的骨干,做到寓兵于民,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创造条件。目前,我军主要采取选定国防定向生、征集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入伍等方式,从地方吸收各类人才,这也是世界不少国家采用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根据我国学生基数大的实际,还可在大中专院校与军事对口的专业中,选择学龄长、学业好、热爱国防事业的学生,经过定期的培养锻炼,预任预备役军官和预编预备役士兵,为部队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

四.我们面临的挑战

在这一个崭新的时期,我们国家和国防建设也面临了新的挑战,霸权主义仍旧横行,藏独疆独等恐怖势力仍存,台湾形势复杂多变导致两岸关系不稳定,台湾仍未回归祖国怀抱,世界性的粮食,金融危机蔓延,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并消灭一切有破坏的势力事物,认真对待目前诸多不稳定因素及严峻的形势及挑战,构建一个高度有序,健全,有效的军事体系,尤其是国防体系,确保我们国家利益及人民生活稳定,安全,使国家越来越强大,繁荣。国防事业,人人有责,我们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积极学习国防,军事知识,支持国防,军事事业,不做损害国家,对国防军事有害的事情,争取为自己的祖国国防,军事事业实现现代化并逐步强大做出贡献。

篇2:高等军事工程教育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

2012级二班

孔维健

70120209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国防事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学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军训作为提升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军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引言:作为培养学生军事素养的基本途径,军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取得一个良好的军训成果,首要的前提就是安全保障工作,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从现状中找出提升改进的方法,让大学生军训变得更有效果,更有意义。

一.军训的意义与必要性

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还应该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而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的全面综合性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与国防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解放军的武器更新和装备技术化、信息化将会越来越快,这就需要有较高科学素质的人去研发、去掌握,而经过军训的学生能更好更快的在军队人才选拔中融入新集体,这对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最重要的是军训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注意精神,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使命感,有助于我国军事实力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军训的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1.军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地方的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训的时长不得短于14天(其中军事集中训练不得短于7天),并要求学校在军训期间或军训后加以军事理论素养教育。而纵观现阶段的高等学校军事训练,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都能很好的高质量的完成军事素养的培训教育工作,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在军事训练方面,则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学校军训时间不达标,无无故缩短了军训时间;二是指导员和教员的配备数量达不到要求比例,减少了教员的数量;三是某些院校军训强度不够,有些规定的项目没有按要求去教授布置。这些问题造成了某些院校的军训水平不达标。

2.军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军训训练中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军训现状的研究,不难从中发现,在军训成果基本达标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问题,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从中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军训过程中展现出的安全问题。有些院校因为害怕学生在军训过程中因学生劳累疲惫而出现各种人身安全问题而自行缩短了军训时间,或是降低了军训强度。还有一些院校为了降低军训中的费用支出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影响而无故减少教员数量,使得教官和学生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这在增加教员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军训的质量,使之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动大大增加了军训中的安全隐患,使得安全事故更容易发生。而在军训中,首要保障的就是学生的安全,一旦出现事故,任何的补救都是徒劳的。所以说,安全问题是学生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综合来看军训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其原因无外乎两方面:一是学生体能素质的急剧下降;二是学校领导部门的轻视。一方面,新时代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巨大的压力导致了现在的学生不得不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从而忽视了日常的体育锻炼,平时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直接造成了一大批近视和肥胖人群的出现,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结果就是使得他们根本无法适应军训中那些本不算高强度的训练,从而导致了军训中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近期某些不正风气的风行,使得学校相关部门过于注重学校的面子工程,忽视了军训事务,并为了更好的业绩而把本应用在军训上的经费用在了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从而造成了军训经费的短缺,使得教员数量减少或是军训规定项目抽条,这大大增加了教员的负担,使其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造成了不必要的劳累,也大大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三.军事训练中突出问题(安全问题)的处理意见

作为军事训练中的最突出问题,我认为要想改善并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提升上来的,所以应该从小加强体育锻炼,这既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尽最大可能的避免在军训中因身体不适而造成的各种安全问题;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2.对军训中的军训强度采取分级化制度。所谓强度分级化,是指在军事训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把军训动作、时间、项目分成不同的等级,使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强度与训练时长,这样能更好的适应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并给予更加适合的训练强度,使每个学生在军训中得到锻炼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使军训更有效率,更有成果。

3.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增强军事素质培养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军事训练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即是人们对军事素质的培养缺少重视,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军事素养的培养对自身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完善军事训练体系,加大对军事训练的宣传力度等来引起人们对这一活动的足够认识,让培养军事素养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在军事训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

四.军训中突出问题(安全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

1.从小抓起,保障中小学的体育课时数,并加以充分利用。现在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能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设置足够学时的体育课,但近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虽然有了足够的时间,但是体育课缺课的现象却异常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忽视;二是繁重的学习压力。鉴于当今的社会现状使得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减轻学习压力的可行性不强,那么就需要学校认真执行体育课时数,不抢课不占课;学校体育老师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安排充实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在欢乐中锻炼自己的体魄。

2.在军事训练中采取分级化管理制度,增强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虽然从中小学阶段开始的体育锻炼会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人之间必然在身体素质上存在差异,所以分级化管理是很必要的。在分级化管理中,可以在减弱等级强度的同时适当地延长训练周期,使得以低强度训练的人能取得跟其他人相仿的锻炼效果;可以在加强训练强度的同时给予学生一些感兴趣的军事活动(如在严格安全保障下进行实弹射击),使学生对军训充满兴趣,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对能适应高强度训练的学生加以记录,以便在以后的突发事件中能够第一时间反应,在兵员补充时能够以最快速度选拔出高素质、有一定军事素养的人。总而言之,这一方法的实施,将会给个人和国家都带来好处。

3.注意军训期间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清洁。饮食卫生无论在任何事情,任何情况中都值得加以注意,不要乱吃街边的食物,不要吃过期变质的食品等等,以免因饮食卫生而导致身体不适,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及时整理内务,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这样既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给自己一个愉快的心情。

4.学校加强军训安全思想教育,并以适当的方法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正如前文所述,思想上的重视永远是最重要的,只有思想跟上去,在实践中才会有本质上的提升。所以,学校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可以适当地以提问、考试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军训安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对未来军事训练的展望

未来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在解决现有安全问题的基础之上,必将展现出信息化、分级化、多元化的特征。这将使军训在训练途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项目上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会给我国国防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新形式的有力保障,但无论如何变革,军训之中的安全问题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也许安全问题的存在形式会发生变化,但本质绝不会改变。所以,军训中的安全问题,不仅存于当下,在未来中,也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

篇3:高等军事工程教育

关键词:军事高等教育模式,办学体制,培养目标

中国近代军事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欧美、日本等国有所不同, 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 而是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被动性和偶然性, 属于典型的“后发外生型”模式, 是内忧外患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被动选择。中国近代军事高等教育模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根据主要学习对象的不同, 分为学习欧洲、学习日本以及学习苏联 (美国) 三个阶段。

1 1866年至1894年的学习欧洲的军事高等教育模式

1.1办学体制

1866 年创建的福建船政学堂秉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思想, 是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1885年成立的天津武备学堂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陆军院校, 这一时期的军事院校, 在办学体制上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均属中央或地方督抚集中办学, 属官办学校, 在学校机构设置上, 均为中央派遣官员管理, 在经费保障上, 多由中央财政下拨或地方督抚筹措而得。二是大力效仿欧洲军校教育模式。海军院校主要效仿英国, 陆军院校大多参照德国, 大量聘请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现役或退役军官担任学校教习。三是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因教习大多由洋人担任, 其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思想理念方面与汉文教习及学校中方管理层存在着较大差异, 再加上洋文教习与汉文教习在薪酬上的巨大差距, 洋教习又常目中无人, 高高在上, 在教学方式、训练方法上多有专断, 学校事务受洋人掣肘较多, 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1.2 培养目标

以船政学堂为例, 其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前学堂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的是为制造轮船。二是后学堂培养的驾驶专业学员, 旨在培养舰船指挥军官, 三是后学堂培养的管轮专业, 培养舰船的机器操纵、维护等技术军官。天津武备学堂等陆军院校培养目标, 一是在职军官培训, 是创建初期的主要目标。选拔陆军的优秀初、中级军官, 在学堂进行新式教育和训练。二是选拔军中优秀士兵加以培训, 毕业后充任军官。三是面向地方招募有一定文化基础的, 年龄在13 至16 岁之间的“良家子弟”, 作为高级军事人才加以培养, 此为后期主要的培养目标。

1.3 课程设置

各军事院校的课程类型从总体上分为中学和西学两大类型, 还是以福建船政学堂和天津武备学堂为例。福建船政学堂的课程设置迥异于传统的封建官学或书院, 打破了“中学”课程观的束缚, 侧重于外语、自然科学和军事学等学科。对课程设置, 学堂筹建者, 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说:“艺局之设, 必学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 精研算学, 乃能依书绘图, 深明制造之法, 并通船主之学, 堪任驾驶”。船政学堂分为前后学堂,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四大类。天津武备学堂所开设课程分为两类, 一类是理论课, 因在教室内上课, 时称堂内课, 一类为实践课, 因在教室外实施, 称为堂外课。理论课程开设有英文或德文、数学、化学、测绘、天文、舆地、格致、炮台、营垒、阵法、筑城、兵器和经史等。

2 1905-1923年的学习日本的军事教育模式

2.1办学体制

保定军校的办学体制仿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12 年, 蒋百里担任校长后, 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整顿校务, 选贤任能, 辞退无能庸师, 重视学生的精神教育, 常教导学生只有团结一致, 才能战无不胜。保定军校实行严格的“递进招生制”, 在保定军校之下, 设有陆军中学、陆军小学, 即小学面向地方公开招生, 中学从小学毕业生中选拔, 保定军校再从中学毕业生中选拔, 经过层层严格选拔, 确保了生源质量, 蒋百里的一系列改革, “一时校内学术研究之风甚盛, 校风丕变, 壁泉一新”。烟台海军学堂设学堂监督, 即校长。下设庶务长1 人, 协助校长办理学堂事宜;设教务长1 人, 负责课程设置及考核教师讲课情况和学生听课情况等;设斋务长1 人, 负责管理学生的食宿等后勤事务;设正教习2 人, 副教习4 人, 协教习2 人, 操教习1 人, 武术教官1 人, 文案、军需、军医各1 人, 及录事、号兵、夫役、炊事等杂工若干, 首批在京、沪各招新生90 余人。烟台海军学堂发展迅速, 不几年, 已位居清末民初四大海校之首, 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海军80%以上的舰艇长毕业于该校, 著名的武汉会战海战指挥官、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和壮烈殉国的“中山”舰舰长萨师俊都是毕业于该校的高材生。

2.2 培养目标

保定军校的培养目标为既精通军事战略战术理论, 又能熟练掌握军事指挥等实战技能的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现代陆军军官。重视军事知识和技能学习, 重视军人气质和精神塑造, 注重培养军官的综合素质, 注重军队纪律的日常养成。烟台海军学堂专门培养舰艇指挥军官, 是民国以来中国培养舰艇指挥军官最多的海军学校, 要求学生入学年龄在13-16 岁之间, 学制三年。学堂十分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强调“学堂以德育为贵”、“品必先于学”等。福建船政学堂的培养虽也仿照英国的模式, 在培养过程中, 标准不可谓不严格, 但“只学其表, 不学其里”, 在军人的精神气质塑造等方面未得其精髓。

2.3 课程设置

保定军校的课程设置参照了日本模式, 除设有战术、兵器、测绘、筑垒等课程, 尤其重视基础课程如理化、数学、史地、外语等, 理论课每日半天。民国成立后, 各省先后自建“讲武堂”, 其中以云南讲武堂、奉天讲武堂和天津讲武堂取得成绩最大。以云南讲武堂的课程设置为例, 在课程分类上相当全面, 包括步兵、炮兵、工兵、骑兵、辎重科、宪兵科、交通科等, 除各科专业课外, 公共基础课有算学、国文、物理、化学、法律、英文、日文、法文等, 除此之外, 在军事战略和战术课程上也堪称丰富和完备, 如蔡锷亲自编写的《曾胡治兵语录》, 杨杰编写的《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战争要诀》等, 还引进了外军经典战略书籍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烟台海军学堂的课程设置参照英国海军学校设立, 包括英语、几何、地理、代数、历史、绘图、天文、帆缆、测量、枪炮、驾驶、电学、气象学、布放鱼雷、船阵、游泳等课程。学堂不设寒暑假, 每星期只休息半天, 学员每学期考试成绩平均分达到80 分以上的给予奖学金作为奖励, 平均分在60 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当即作退学处理。另外尤其注重游泳课程, 游泳单门功课不及格也一律退学。

3 1924-1949年学习苏联 (美国) 的军事高等教育模式

3.1办学体制

孙中山为再造共和, 今日借此军阀之兵攻彼军阀, 明日复又借彼军阀之兵攻此军阀, 各军阀部队却以武力自恃, 常不听调遣, 孙中山痛感“顾吾国之大患, 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感叹中国只有民国的称号, 却没有民国的事实, 尤其是陈炯明的叛变, 使孙中山受到沉重打击, 痛感于此, 孙中山建立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有着完整思想政治体系的军校。在办学体制上, 由蒋介石担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下设政治部、教授部、训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六个部门, 其中, 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 学校在体制上效仿苏联, 第一次设置军代表并设立专门的政治机关, 开创了我国“党军一体”的办学机制。

1936 年6 月, 中共中央在刚刚到达陕北后不久, 即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随着日军在华北步步进逼, 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1937 年1 月, 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办学伊始, 条件极为艰苦, “以窑洞为教室, 石头砖块为桌椅, 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 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 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毛泽东为抗大定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在战争年代, 抗大不得不“流动办学”, 从延安瓦窑堡, 游动晋东南, 再到邢台浆水, 这样的办学方式全世界恐怕也极少见。抗大在办学体制上, 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 坚持求真务实的教风, 坚持严格的校规法纪, 注重实战锤炼的教学理念, 这些对当代我军院校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3.2 培养目标

黄埔军校和之前创办的保定军校等带有军阀气息的旧式军校有着鲜明的不同, 保定军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各军阀培养自己的军事骨干, 扩充自己的势力。黄埔军校的革命理论则是三民主义, “军校学生既要学习军事, 又要学习政治;既要学习书本理论, 又要参加社会实践。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革命军的骨干’, 即造就既有革命理想, 又能掌握军事技能的军政兼备的革命干部” 。贯彻三民主义, 以政治教育为先, 将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 这是黄埔军校不同于以往军校的根本区别。抗大是我党为了抵抗日寇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培养和积蓄人才而创建的军事高等教育院校。毛泽东指出:“要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争取抗战胜利, 就必须大大增加抗战力量, ……增加战斗力量的工作和方法很多, 然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是办学校, 培养抗日干部”。党中央对抗大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抗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学校, 它的任务是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

3.3 课程设置

在课程的设置上, 黄埔军校施行军事与政治并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所开设课程分为军事和政治两个大的方面, 在政治课程方面, 以三民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 政治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 明确了革命军人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军事课程设置方面, 分为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两类, 军事理论课有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等, 军事训练课又分为教练科目和演习科目, 教练科目包括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等, 演习科目有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黄埔军校因时间所限, 学制大为压缩, 如第一期学制仅为半年, 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极为紧凑, 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时间的分割细化确保课程的完成质量。

抗大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显著的抗战特色。课程分为军事、政治和文化三类。军事课程又分为军事理论课程、军事专业基础课程、军事地形学课程、军事技术课程、军事战术训练课程等。军事理论课程开设有《论持久战》、《战例案集》、《兵团讲义》、《参谋业务》、《游击战术》、《伏击战》、《捕捉战》、《联防战》、《急袭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地雷战》、《地道战》等;军事专业基础课根据步、骑、炮等不同兵种的特点, 重点学习掌握武器装备基础知识及规范运用等;军事地形学课程包括军用地图使用、沙盘作业、器材使用等;军事技术课程包含投弹、射击、刺杀、防空、土工作业等内容, 多为实践课。军事战术训练课程重点研究日本的战略战术并探索研究应对之策。抗大初期的学员大都是身经百战的指挥员, 所设军事课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文化课程的设置方面, 抗大根据大部分学员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 开设了识字、作文、读书读报等课程, 并在识字的基础上开设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和各种常识课等。除了军事、政治、文化课程的设置之外, 抗大还依据根据地的实际特点, 开展劳动、体育、文艺等实践性课程。

参考文献

[1]沈岩.船政学堂[M].科学出版社, 2007.

[2]许逸云.蒋百里年谱[M].团结出版社.1992.

[3]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史料[M].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4]埃德加·斯诺, 董乐山译.西行漫记[M].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5.

[5]曾宪恒.国共合作中的黄埔军校[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 (1)

[6]苏士甲、康景海.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发展史[M].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1.

[7]罗大正.浅析抗大的教学特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9) .

篇4:高等军事工程教育

一、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实施我军院校教育的战略性转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军队干部的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战士提拔干部转向直接从地方与部队的高等院校选拔,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大部分干部来说,主要是进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为重点,注重了培训的针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是学历教育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对军队来讲,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军事领域的不断高技术化,促使我军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对武器装备进行全面掌握,是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的必要手殴。培养知识综合化、技能通用化、智力系统化的人才,主要依靠继续教育束完成。

现代化武器、现代化战争对军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院校在满足军事职业军官第一任职需要的基础上,要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适应军官第二、第三、第四……任职的需要上,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继续教育上。在发展战略上要优先谋划,在人员配备上要优先考虑,在经费使用上要优先投入,在装备器材上要优先保障。只有把继续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把我军现代化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转移到提高军事人才素质上来。

二、军队院校从学历教育为主向继续教育为主转变的条件已经具备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方针已经明确。1997年12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1998年5月27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的讲话中更加明确地提出,军队“院校应该成为继续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大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使院校教育逐步从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继续教育为主。”1999年6月8日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的意见》,提出我军要“经过三至厅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网络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体系.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教员、有教材、有保障条件的继续教育局面。” 2000年5川30日,国务院和小央军委做出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基本实现军队的军地通用专业技术人才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并选拔适量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补充到指挥岗位。2000年12月28门经九届人大19次会议修正后的《现役军官法》第十条规定:“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每晋升一级指挥职务,应当经过相应的院校或者其他训练机构培训……专业技术军官晋升—每级专业技术职务,应当经过与其所从事专业相应的院校培训;院校培训不能满足需要时,应当通过其他方式,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国民教育的迅速发展为生长军官提供了广阔来源。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许多大学毕业生把就业方向投向军队,为军队吸引人才提供了机遇。 “九五”期间,全军从地方普通高校接收毕业生30000多名。日前,全军已在全国29所重点普通高校建立了25个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力、公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依托培养工作,在利用国民教育培养生长军官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施生长军官军地并举培养的战略,现在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

军队院校继续教育起步发展。目前,在军队院校,普遍建立了继续教育领导机构.有的还建立了继续教

育学院。各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走上以继续教育为主的路子做了大量工作。近3年来,全军举办各种高科技讲座和学习班1万多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80万人次。这些讲座和学习班大部分都是依托军队自己的院校进行的,在普及军事高科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积累了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

发达国家有经验可供借鉴。美国军队每年所需5万名生长军官,其中有4万名来自国民教育,军队院校则主要负责军官任职前的培训和新装备、新技术、新条例、新战法的培训。俄军、英军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做法。

三、军队院校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对策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和四总部《关于加强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我们认为,我军院校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军特色的以继续教育为主、以军人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院校教育体系,做到数量适当、规模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水平较高,满足军队建设对各种军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为此,必须采取一些对策:

第一,坚持军队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一是逐步扩大接收地方大学生的数量,直接从地方院校引进通用技术人才,军队院校只培养军事专业技术人才。从地方院校引进硕士生、博土生,充实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军队所需的部分硕士生和博士生交由地方院校培养;招收地方院校本科生,经过3个月或半年军事训练后分配到部队任职。二是在地方院校建立健全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制度。大学新生一经入学就及早选择对象,签定合同,并给他们增加必要的军事学习内容,毕业后按一定比例择优录用,主要应接收本科生和硕土生。三是可在一些地方重点大学建立国防奖学金和贷学金制度,以鼓励和吸引大学生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定向为部队培养急需人才。四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从地方高层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中,吸收和选拔军队所需的特殊人才。

第二,建立初、中、高三级继续教育体系。应在全军成立一系列初级继续教育院校,主要负责营以下指挥管理干部和初级专业技术干部的继续教育;建立一系列中级继续教育院校,主要负责师团两级指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的继续教育;军以上领导干部、高级专业技术干部和科技指挥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主要应由军委直接领导的两所大学负责。

第三,扩大在校学员数量,提高师生比例,形成规模效益。教员和学员比例是衡量教育投资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军院校师生比例通常在1:4到1: 1.5之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汁,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师生比例一般在1:15左右,法国和意大利超过1: 20。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师生比例1997年为1:9。我军院校师生比例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和国内地方高等院校,而且较之美国西点军校1:8的师生比例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军院校体制改革,应适当收缩摊子,合并同类院校,扩大在校学员数量,提高师生比例,使院校在校生达到2000人以上,形成规模效益。

第四,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我军院校设有专业1000多个,数量过多、专业面过窄的问题突出。顺应继续教育和培养复合人才的需要,在院校体制改革中,必须适量压缩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口径,扩大专业覆盖面。对于军队各院校中虽有军队特色但属重复设置的专业和相关专业,则要尽可能地加以改造与合并。与此同时,要设置一些面向未来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在相关专业教学中,加大高科技知识、新型武器装备知识和现代军事指挥知识的含量,及时组织编写反映新军事革命成果的新教材。

第五,提高生长军官的培训层次。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必须从初级军官培训开始,强大理工利知识的教育内容。然后在其工作期间逐步补充新的知识。目前,我军已经形成了一批重点院校,对这类院校,应重点加强建设,使它们在搞好继续教育的同时,提高学历教育的层次,扩大硕土生和博士生培训的数量,提高培训水平,使之成为在国内乃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一流大学。这类院校有军委直接领导的,如国防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也有各总部各军兵种领导的。

第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各院校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的同时,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的能级结构,力争到2010年,担任本科生教学和中高级干部继续教育的教员,80%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土学位。同时取消编制上的人为限制,按照教员成长的最佳年龄段和科学的群体结构,选拔和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制定优惠政策从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吸引高层次人才补充师资队伍,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合理比例。军政后教员,都要有在部队任职或代职的经历,并逐步走开与部队干部交流的路子。

第七,走虚拟化办学的路子。机构和人员要小、要少,充分依托社会力量办学。一方面可以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育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军队院校的吸引力。在这方面美国的国防采办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他国家的军队院校也在走这样一条道路。我军院校必须借鉴外军的经验,压缩军校编制,减少军校人员,走虚拟化办学之路。

篇5:高等军事工程教育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出版地方:湖北 快捷分类:教育 邮发代号:38-106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A4 见刊时间:1-3个月 业务类型:杂志征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教育部党组决定创办的学术刊物。投稿联系天天论文职编辑扣2014148452,20多年来,学报一贯坚持探讨教育规律、开展学术讨论、反映研究成果、交流教育信息、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国际交流的宗旨;以其工程应用性、学术前沿性的鲜明特色,深受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的好评——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11月,中国工程院成立教育委员会,负责指导与协调工程院在工程教育方面(含工、农、医等领域)的咨询研究和学术活动,就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同年决定,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作为工程院教委会会刊。根据工程院教委会的安排,本刊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料,每个院士人手一册,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全国高教界和工业界的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性权威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为了满足全国高校的强烈要求,从2006年起,本刊特增加页码、扩大版面,以敏锐的触角、创新的理念、优质的稿源,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成果,受到了高教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赞扬。我们相信,在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教司和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在高教界、工程界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一定会与时俱进,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院士论坛、校长论坛、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投稿联系编辑扣 3070266983 目录

工科平台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分析 孟佳;付宇卓;吴静怡;田夏;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方式研究——以智能手机和QQ群为例 俞跃;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赵淑梅;内部治理结构创新:职教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翁伟斌;基于协同创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马楠;曾玲晖;刘叶;“创新驱动”过程中研究型大学的功能实现路径——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

以原创性全面创新理论来认识创新驱动发展——浙江大学魏江教授访谈录

工程实践中的知识增长:基于多案例研究 项聪;案例教学困境及其超越的文化思考 李太平;戴迎峰;黄富琨;基于TOPCARES-CDIO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评估 董玮;王世勇;工程类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及评价——以工程热力学教学实践为例

篇6:高等军事工程教育

1.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高等学校的扩招规模逐渐增加,这也导致了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生源出现不足的现象,为了提高生源学院对于学生准入的门槛也在不断降低,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较差。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尤其是高等数学经常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课堂不学习,在考试时为了及格只能突击学习。

1.2高等数学教学时间较少

高职学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较多,而且都是抽象性的思维,需要的计算能力也较高。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因此经常压缩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的教学时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高等数学内容全部讲完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这对于本来数学基础就差的高职学生来说更是难以将知识点全部消化。

1.3高等数学与专业结合不足

现在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上也是重理论轻实践,一般来说高职数学老师都是由数学专业老师来担任,数学老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而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专业特点,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无法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枯燥和抽象的数学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混合式教学引入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在信息化时代下以网络作为依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高数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高职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手机软件比如qq和微信等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高数老师可以将每次的讲课视频以微课的形式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自由的安排学习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样能够避免老师在课堂上由于讲课进度过快导致的学生无法理解的情况,学生可以在微课上慢慢的仔细听讲,自由的调解课堂节奏,充分理解数学老师讲述的知识。

2.2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

现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校园网络也得到了全覆盖,网络教室也逐渐的呈现规模化,因此学院的学生可以不需要在额外使用手机流量,只需要通过学院的网络路由器进行登录就可以观看微课视频,同时也可以在学校的微信公共平台上进行面对面授课和微课相结合的模式开展高数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

3高职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3.1利用网络共享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

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必须有完善的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网络教育平台,让学生能够利用网路平台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相结合。常见的网络平台包括高职学校的慕课平台以及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高职学校数学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创建数学学习微信公众平台,老师根据数学课程的教学进度准备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慕课、微课或者微信公众平台将教学的专业案例、教案内容以及数学练习题等上传到公众平台中供学生下载学习,同学之间以及同学和老师之间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讨论高等数学中的难点和知识点,同学之间可以互助解答,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3.2将数学知识点制作成微课

微课时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将高等数学中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能够将数学中抽象的理论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要注重数学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作用,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应用数学题制作成微课,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微课应该短小精干,生动有趣,可以加入一些动画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将线上线下资源相融合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数学老师要注意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线上将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微课或者微信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并布置一些思考问题,学生通过网络预习能够提升在课堂学习中的针对性,课后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老师就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在线交流,老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分小组共同完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

3.4采用多种数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数学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平时的学习过程,而在混合式教学方式下,应该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在过程学习中通过评价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以及在网络上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情况相结合,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这样能够体现数学评价的公平性,提升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混合式课堂教学是未来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高职数学老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小龙,张宸瑞,耿斌.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12):52-58.

[2]凌越.高职院校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06):41-43.

上一篇:英语系本科毕业生自荐信下一篇:晋升主任科员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