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价风险分析

2024-05-05

经济评价风险分析(精选十篇)

经济评价风险分析 篇1

一、传统概率分析过程及其局限性

与确定性分析不同, 在不确定性分析中我们所用的现金流都是对未来预测的结果。因此, 每个时间点上的现金流都是在一个范围内取值, 或者都是服从某个分布的随机变量。常见的分布有均匀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 而技术经济决策中一般存在的是正态分布。决策者通过以往数据来确定某一指标所服从的概率分布从而计算该指标的期望值与方差。

设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某一离散型参数取值为xi (i=1, 2, …, n) , 各取值发生的概率为Pi (i=1, 2, …, n) , 则该时间点上参数x的期望值为:若参数x服从[0, t]时间段内的连续分布f (x) , 则x的期望值为:此时, 我们可根据参数x的期望值与方差进行评价分析。以方案的净现值为例, 设某投资周期内每一时间点上的现金流取值为yj (j=1, 2, …, n) , 各现金流的取值发生的概率为Pj (j=1, 2, …, n) , 折现率为i, 则该项目投资期内的净现值的期望值为:

根据所求净现值的期望值和方差, 我们可以进行决策:在多项目评价中选择净现值的期望值大的项目, 在净现值的期望值相等的情况下选择净现值的方差小的项目。通过这样的概率分析来选择投资最大收益、最小风险的项目, 这是传统概率分析的一般步骤。从上面叙述的概率分析的一般过程来看, 该方法只是机械地将计算出来的期望值、方差进行比较, 忽略了项目投资者的主观因素。在实际情况中, 项目投资者出于对自己经济实力的考虑会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 在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方差大甚至是净现值的期望值小的方案。这虽然与传统的规避风险思想 (方差与风险成正比) 相违背, 但它体现了一个关于投资者自身经济实力的主观因素, 即对于投资者而言, 主观存在一个能承受的最大损失值。如果现实情况中这个最大损失值出现或更大, 投资者将无力承担, 这个投资项目就会宣告失败, 甚至投资者将会破产。这是投资者在做任何决策之前都应首先考虑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要完善概率分析体系, 同时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即“风险值”概念。

二、对传统概率分析方法的修正

1.“风险值”概念的引入。

概率分析方法是用来衡量项目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期望值与方差的计算。一直以来, 人们在计算期望值与方差的过程中显然更多地将目光放在某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上, 即在公式“中更关心Pi的大小。若Pi对应的xi为负值, 则Pi越大则E (x) 受到的负向影响越大, 决策者就会放弃E (x) 小的方案。事实上, 除了Pi, xi也应受到同样的关注, 甚至应该优先考虑xi。在实际情况中, 我们应将所发生的最坏结果的严重性也列入风险管理的范畴。

前文提到的最坏结果的“严重性”即风险值。风险值是指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值, 在技术经济评价中指某方案中所有可能性的最小值或称为最差可能。如果说方差描述的是项目获益与损失之间的波动程度, 那么风险值就更突出了损失这一面, 这更是投资者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首先关心的问题。因为在项目经济评价中, 投资者除了要考虑“获利”, 还应考虑“生存”, 如果不能“生存”下去也就失去了继续获利的机会, 而风险值恰恰就讨论了“生存”的底线问题。若某方案的风险值大于投资者所能承受的最大损失值且风险值发生的可能性大于某既定概率, 则无论该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多么大、方差多么小, 投资者都不会选择这一方案, 即投资者根据这个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风险值对这一方案进行了“一票否决”。由此看来, “风险值”概念对传统的概率分析过程是一个有效补充, 它打破了一直以来人们只重视期望值与方差的局限性, 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概率分析过程并对其加以完善。

2. 举例说明对传统概率分析方法的修正。

例1:若某项目存在两个方案A、B, 每个方案可能的净现值及相应概率如下表所示。投资者所能承担的最大损失即风险值为80万元, 出现净现值大于这个损失的概率不能大于30%。

单位:万元

由上表数据可得A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

A方案净现值的方差为:

B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

B方案净现值的方差为:

通过对A、B两方案的净现值的期望值和方差的计算,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相同, B方案净现值的方差更大。若按传统的概率分析思想, 在期望值相等的情况下, 投资者应选择方差较小的A方案。但由于A方案中存在一个亏损100万元且发生概率大于30%的净现值, 这超出了投资者所能承受的范围, 因此本例中投资者在净现值的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方差更大的B方案。

例2:同为例1中投资者, 若某项目方案的净现值服从期望值为50、方差为75 000的正态分布, 即NPV~N (50, 75 000) , 则:此时, 净现值小于-80的概率为:由于投资者所能承受的亏损额在80万元以上的概率不能大于30%, 因此项目投资者会拒绝投资此项目。

综合上述两例, 若项目的净现值服从离散分布, 我们首先观察该方案的风险值是否超出了投资者的承受范围, 如果超出则将所有超出投资者承受范围的损失值对应的概率加总并与投资者损失接受概率相比较。若实际损失概率大于既定接受概率, 则拒绝方案;反之, 继续计算期望值与方差, 等待与其他方案继续比较。若项目的净现值服从正态分布,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正态分布以及投资者所能承受的最大损失值计算出大于这个损失的置信度, 再与投资者既定接受概率相比较。若实际损失的置信度高, 说明实际损失超出投资者的承受范围, 此项目将被拒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在比较期望值与方差之前应先评估方案的风险值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有效地从主观上控制项目的投资风险, 这是对传统概率分析方法的修正与补充。

三、结论

概率分析是项目经济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在对净现值等指标进行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对技术指标的实际值的发生概率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从而对项目的收益与风险状况做出全面的判断。而在实际的概率分析过程中, 仅仅从客观方面考虑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和方差不足以使投资者完全规避风险, 不能够全方位地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这方面的漏洞需要及时填补。本文通过引入金融学中风险值的概念对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加以修正, 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影响投资者决策的自身经济实力的因素。通过本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项目的风险值应该优先于其他因素被考虑, 因为每一个经济项目都要在“存在”的基础上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添祖, 冯勤, 欧阳仲健.技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周大庆等.风险管理前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陈志宏, 阎春宁, 余鹏.市场风险值VaR的算法与应用.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2002;12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 篇2

作为一项评价技术,概率安全评价(PSA)用于找出复杂工程系统运行中所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估算其发生概率以及确定它们所可能导致的后果。概率安全 评价是由安全性和统计学的概念在工程设计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概率安全评价(PSA)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 代,最早应用于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A.Watson发展PSA的故障树 方法,将其应用于“民兵”导弹的发射控制系统的评估中,并 获得成功。1972年,PSA分析第1次应用于核电站设施上, 里程碑式的报告就是发表于1975年的WASH-1400,分别用于 一个轻水堆和一个压水堆,开创了对于大型设备的安全进行 定量化描述的阶段。PSA用于工业辐照设备的安全分析开 始于90年代初[1-3],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吴德强,译.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76号出版物—潜在照射的 防护:对所选择辐射源的应用,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2 IAEA.Procedures for conductiong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of nu-clear power plants(Level 1):A safety practice,safety series No.50-P-4, IAEA,Vienna.1992.3 IAEA.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in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safety series No.50-P-10,IAEA,Vienna.1995.安全评估分为动态和静态,以上可以放在最后

PRA,概率风险评价(PRA:ProbabilisticRisk Assessment)

自1972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应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相结合的分析技术成功地对核电站的风险进行了首次综合的评价,以定量 的方式给出了核电站的安全风险后,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开始使用PRA来支持其管理过程。在“挑战者”事件之后,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和质量保证大纲,采用概率评价方法对航天任务进行评价[2],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PRA程序对航天飞机的飞 行任务进行评价, ESA(欧空局)的安全评价也从以定性为主转向定量评价,并开发了自己的风险评价程序[3]。PRA正作为许多工程系统安 全风险管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运行中。

航天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对航天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的方法经历了从定量到定性,再到定量的过程。早在5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即用概率计算分析航天可靠性,并使用故障树方法来分析民用导弹的可靠性。1960年“阿波罗”登月计划中,NASA曾应用定量评估方法对航天系统成功完成飞行任务的概率进行了计算,但由于计算出的成功概率很小,使NASA十分失望,认为航天系统风险评估中采用定量评估方法毫无意义,转而开始采用定性的安全性分析方法。1986年的“挑战者”号事故促使NASA转变了认识,重新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航天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美、俄及欧洲诸国对航天安全均很重视。我国目前对于航天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工业总公司等单位都进行过航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航天工业总公司从1992年开始编写航天安全性大纲。但是,被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广泛采用的PRA方法在 我国过去则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直到1997年航天部门才开始着手推广和应用PRA方法。本文对这一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风险评估为主的航天安全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国航天系统的安全性评估(3)综合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协调(评审)技术(VERT)和概率风险评估(PRA)方法。

PRA方法是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安全性分析方法,是对复杂系统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应用PRA方法,可以使安全工程师对复杂系统的特性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有助于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可以在概率的意义上区分各种不同因素对风险影响的重要程度,为风险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定量信息。自从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以来,PRA方法已在核电站、化工等复杂系统的定量风险评估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PRA方法并没有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NASA曾于80年代提出使用PRA方法对航天飞机的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估,但一直没有受到重视。1986年“挑战者”号出现事故以后,美国国会及社会各界都对NASA在航天系统的风险评估中只采用定性评估而没有定量评估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从而促使NASA转变了对定量风险评估的认识,重新开始重视PRA[4]。

4.1 事故链(事件链Scenario)事件链是一串按时间排列的事件序列,它由某些偶发事件而发生,通过干涉事件而结束[2,5]。如果事件链的结束状态是一个事故,就称为事故链。即便在最简单的系统中,一个初因事件都可以导致几条事件链,这取决于干涉事件的结果。由于PRA方法只对一种后果:机毁人亡(LOV)进行研究,所以所有的事件链都是事故链。事故链可以概念性地表示为图1。初因事件轴心事件(不希望事件)后果(结束状态)传播时间 图1 事故链图解

描述事故链的关键术语主要有:(1)初因事件,也可称引发事件,它和预先存在的潜在危险一起导致事故链的发生;(2)轴心事件,这是不希望事件,它有改变事故链发展方向的能力,可分为预防性事件(保护性)、恶化事件或弱化(良性)事件;(3)后果,也称结束状态,它有满意、良好、不好等多种结果;(4)传播时间,从引发初因事件开始,经过一系列轴心事件到最后结束所花费的时间。4.2 主逻辑图(MLD)确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初因事件可采用主逻辑图法。MLD是一种层次结构图,是对顶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的一 种分级描述。一般说来,上面各级事件是航天系统顶级或系 统单元的功能失效,下面各级事件是子系统或部件的功能失 效。

MLD的建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首先,把LOV事 故作为顶事件,将其分解为一组新的下级事件,每个新的下 级事件都是导致发生LOV的必要条件,并具有不同的系统 响应;然后,对每个新的下级事件继续进行分解,分解后的新 事件是导致发生LOV的必要条件并且具有不同的系统响 应;这种关于事件的逐级分解过程,一直要进行到分解后的 新事件都具有相同的系统响应为止。由于MLD底层的基本 事件是导致发生LOV的不可分解的必要条件,并且具有相 同的系统响应,所以,MLD的基本事件就可作为导致发生 LOV事故的初因事件。4.3 功能事件顺序图(FESD)对每个初因事件可以建立相应的功能事件顺序图,它描 述了从初因事件到LOV事故发生所经历的全部中间事件, 即系统对初因事件的各种不同的响应。建立FESD采用归纳 法,通过回答问题“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来确定初因事件 之后的所有中间事件。FESD不仅是描述系统对初因事件的各种响应和系统 的设计特性的有效工具,而且可以有效地获取系统专家的知 识。对每个初因事件建立相应的FESD之后可将其转化成事 件树,从而可确定导致发生LOV事件的事故链。4.4 事件树(ET)事件树是每一事件有两种输出结果的决策树,通常与 FESD拥有相同的信息,但它更易于通过计算机来构造所需 的代数方程。对事件树的每一决策结点,要求建立发生的联 合概率。

根据FESD可以得到简化的事件树,由此可以得到导致 LOV的事故链和导致允许的异常终止但不发生LOV事故 的事件链。计算每条事故链的发生概率需要知道初因事件发 生的概率以及事件树中各标题环节事件失效的概率,即有关 系统或设备的不可用度。在假定事件树中各标题环节事件是 相互独立的条件下,可以应用故障树分析方法求出各标题环 节事件的失效概率。4.5 故障树(FT)故障树分析法是以不希望发生的、作为系统失效判据的 一个事件(顶事件)作为分析的目标,以图形的方式表明“系 统是怎样失效的”。通过FT可以清楚地了解系统是通过什 么途径发生失效的,从而找出导致系统失效的基本原因。对 事件树中的标题环节事件建造故障树时,首先把标题环节事 件的失效状态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然后找出导致顶事件发 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因素和原因,它们是处于过渡状态的中 间事件,由此逐步深入分析,直到找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基 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基本事件为止。通常,这些基本事件的数 据是已知的,或者已经有过统计或试验的结果。构造故障树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不断询问和回答问题 “顶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演绎推理过程。因此,故障树通常用 来建立事件的层次,可以为事件树中的事件提供更多的细节 以帮助量化。由于归纳过程和演绎过程的互补性,事件树和 故障树经常一起使用,表示从初因事件到危害状态的系统响 应。二者结合使用比只使用其中一种能够更加完全、精确、清 晰地构造和记录事故链。事件树和故障树一起描述了每一个 危害状态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形成代数方程的基础。最终使用这些代数方程来得到危害状态发生的频率及不确 定性分布。

有了主逻辑图、功能事件顺序图、事件树、故障树以及有 关数据和其它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利用综合集成就有一个集 成图。这个集成图是将专家知识,各种信息、数据和多种模型 综合集成的结果。PRA过程不存在唯一的、精确的图解形 式,不同的分析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在安全性和可靠性 分析中,最常用的就是事件树、故障树、事故链图。

概率安全评价(PSA)用于找出复杂工程系统运行中所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估算其发生概率以及确定它们所可能导致的后果。PRA方法是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安全性分析方法,是对复杂系统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的一种重要工具。

概率风险评价(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PRA)是一种用以辨识与评估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风险为目标的结构化、集成化的逻辑分析方法。1986 年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的发生,使得 NASA 重新重视 PRA 的应用。特别是 2003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进一步促进了 PRA 技术在 NASA 的应用和发展。ESA 从 1996 年开始,将每年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国际会议更名为概率风险评价与管理国际会议。

PRA 综合应用了系统工程、概率论、可靠性工程及决策理论等知识, 主要用于分析那些发生概率低、后果严重并且统计数据有限的事件。PRA按照三个问题来描述风险: 1)什么事件可以导致故障(事故)? 2)其可能性有多大? 3)其后果是什么? PRA 通过系统地构建事件链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 以一种集成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复杂 事件链由一系列的事件组成, 其中每一个事件都有可能对系统造成严重后果。这些事件链中的事件,孤立地看可能并不严重或并不重要, 但若它们组合到一起却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主 逻 辑 图(Master Logic Diagram, MLD)———主逻辑图主要用来确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初因事 件。主逻辑图是一种层次结构图, 是对顶事件发生 的必要条件的一种分级描述。一般说来, 上面各级 事件是系统顶级或系统单元的功能失效, 下面各级 事件是子系统或单机的功能失效。主逻辑图的建立 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例如, 可以把损失航天器 事故作为顶事件, 将其分解为一组新的下级事件, 每个新的下级事件都是导致发生损失航天器的必要 条件;然后, 对每个新的下级事件继续进行分解, 分解后的新事件是导致发生损失航天器的必要条 件。由于主逻辑图底层的基本事件是导致发生损失 航天器的不可分解的必要条件, 所以, 主逻辑图底 层的基本事件就可作为导致发生损失航天器事故的 初因事件。初因事件也可以通过 FMEA 确定。事件序列图(Events Sequent Diagraph, ESD)———对每个初因事件可以建立相应的功能事件序列 图, 它描述了从初因事件到损失航天器事故发生所 经历的全部中间事件。建立事件序列图采用归纳 法, 通过回答问题 “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来确 定初因事件之后的所有中间事件。事件序列图不仅 是描述初因事件对系统的各种响应的有效工具, 而 且可以有效地利用设计师的经验。对每个初因事件 建立相应的事件序列图, 之后可将其转化成事件 树, 从而可确定导致发生损失航天器事故的事件 链。事件树是每一事件有两种输出结果的决策树, 通常与事件序列图有相同的信息。根据事件序列图 可以得到简化的事件树。

典型的 PRA 实施过程包括: 定义目标与系统分析、识别初因事件、事件链建模、确定事件的故障模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模型的量化和集成、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与分析(重要度排序)等 步骤。

步骤 2: 识别初因事件

在完整的事件链中, 首先要识别初因事件, 必 须正确地识别出来。可以采用主逻辑图(MLD)或 FMEA 等来实现 步骤 3: 事件链建模

采用事件树(ET)建立事件链模型, 从初因 事件开始, 经轴心事件到达最终状态。有时可以首 先通过事件序列图(ESD)来描述事件链, 因为从 工程分析的角度来看, 事件序列图比事件树更有优 势。

在任何复杂工程技术系统中,总是存在多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为了完成一定的功能及实现某个系统目标,有必要以模型的形式对各子系统及功能间的交互进行简明直观地逻辑表达。运用主逻辑图即可以建立这样的模型。

经济评价风险分析 篇3

关键词: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经济风险;TOPSIS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5-0042-005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进入到增速换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欠发达地区如何利用好普惠化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利用产业承接寻求地区经济发展机遇,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缩小区域差异的关键[1]。中部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发挥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然而,近年来中部地区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存在“低端锁定”与“路径依赖”,存在“重投资、轻技术”和“重招商、轻嫁接”的现象。[2]产业承接不是简单的产业落地,而是影响到地区全产业链的形成与稳定。因此,中部地区在产业承接过程中防范经济风险,是保障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产业承接经济风险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雁行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欠发达国家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将自己的传统产业转移到更低梯度国家,呈现的是一种梯度转移过程。随后产业承接经济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产业梯度转移风险和经济增长风险。

根据“比较成本原则”,W. Artllur Lewis提出产业转移是由于该产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时,产业移出地一般会优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会给承接地带来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的变化。[3]产业移出国获得了“比较优势的再生”,而产业承接国则可能面临梯度转移风险。根据R.Vemon的梯度转移理论,发达国家或地区会率先转移低档产品的生产,逐步转移中档产品,而将高档产品的生产主要放在本国或本地。欠发达国家承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低档产品的生产,这样使产业承接国或地区容易被锁定在低端产业上,并形成对资源的过度依赖。[4]

Hoover-Fisher和W.W.Rostow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5],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化阶段,对发达地区产业的承接必然会给承接地带来技术的改变,进而影响到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使经济增长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目标,产生经济增长风险。[6]James R.Markusen认为,产业转移不仅对产业移出国的产业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增长,最终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7]然而,国家间的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国来说可能会存在负面的影响,不仅不能够给产业承接国带来生产率的增长,而且可能会出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呈负相关的现象。[8]此外,从政府行为角度,Peter Gourevitch认为产业承接地的政府政策对产业承接经济风险存在着重要影响,产业承接地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很可能会出现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污染等经济风险的行为。 [9]

国内学者对我国地区产业承接经济风险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两个角度研究了风险的形成与作用方式。产业承接地面临的经济风险主要有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劳动力就业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陈建军认为,我国发达地区企业为了追求经营资源的边际效益最大化,产业转移的动因主要是实现市场扩张和企业成长。[10]因此,欠发达地区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如果承接不当,容易形成“低端锁定”和产业结构匀质化的现象,从而面临产业升级风险。[11]由于欠发达地区处于产业分工中的低端,产业转移很有可能增大移出地和承接地之间的技术差距,而各承接地为争夺产业移入本地区所产生的内耗也会阻碍技术进步。产业承接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内生性的技术进步,就无法真正提高产业承接地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形成“路径依赖”,陷入技术僵局。[12]另外,欠发达地区所承接的高端产业会使本地区的资本有机构成得到相应提高,出现一定程度上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13],而产业转移过程中带来的人口流动,又会相应增加产业承接地的人口,从而加大本地劳动力的就业风险。何龙斌认为,发达地区转移的大多是污染效应较强的边际产业,而欠发达地区为争夺产业承接,甚至不惜降低环保门槛来招商引资,从而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风险。[14]

二、产业承接经济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综合产业转移经济风险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影响承接地区经济发展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影响承接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二是影响承接地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福利)。根据我国实际,基于重要性原则,本文将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作为衡量地区经济福利的重要变量,将劳动力就业和环境污染作为衡量地区社会福利的变量。

1.产业升级风险指标

产业升级的测度方法比较常用的是Moore值法和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法,两种测度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15]由于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指标比较直观且易于计算,因此本文采用该指标值来测度产业升级风险。其计算公式为:

Q=

上式中,Q代表地区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kit为i产业在报告期的占比,ki0为i产业在基期的占比,n为各地区工业产业数量,m为报告期与基期间隔的年份数。如果Q值越大,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越快,产业升级风险就越小;反之,如果Q值越小,则产业升级的风险就越大。

2.技术进步风险指标

本文借鉴胡鞍钢的观点,从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进力度两个方面来进行测度。[16]考虑可获得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采用有效专利数指标来衡量自主创新引致的技术进步。由于地区间直接投资的数据难以获得,本文采用各地区利用外资(FDI)与自筹资金的比值,来衡量由技术引进而引致的技术进步。

范黎波和宋志红通过实证研究发现,FDI流量与专利授权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17],二者之间互相促进,有乘数作用。因此本文确定的技术进步指标计算公式为: S=r×q。该式中S代表技术进步指标值,r是地区当年有效专利数,q为地区当年FDI与自筹资金之比。S值越大,越有利于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承接的经济风险越小;反之,经济风险就越大。

3.失业风险指标

由于无法获取完整的、准确的就业率和失业率数据,所以本文采用各地区登记的城镇失业率的变化值作为衡量指标,来评估地区失业风险。

4.环境污染风险指标

对环境污染风险指标的测度,本文借鉴赵细康对污染产业的分类方法,将污染类产业分成重度污染产业、中度污染产业、轻度污染产业和基本无污染产业四类[18]。并根据污染程度在区间[1,10]内赋值,赋值越大,表明产业对环境污染越严重(见表1)。

通过对地区各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加权求和,可计算各地区产业对环境污染的指标值,其计算公式为:

?棕=?姿i

式中?棕为环境污染指标值,?姿i为产业i的环境污染赋值系数,为产业i占地区工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棕与地区的经济风险成正比,?棕越大,环境污染越严重,产业承接的地区经济风险越大。

三、产业承接经济风险的TOPSIS评价

TOPSIS法是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并加以改进,求取各地区各测评对象与理想解的接近度,来衡量经济风险的大小。

1.经济风险指标值计算

为增强横向比较的可比性,本文采用中部各省近十年经济风险指标值的相对数值(变化率)。经济风险四大指标的变化率计算公式为:

产业升级风险指标I1属于变化率指标不需要调整,所以式中i代表的是其他三个经济风险指标。?兹i为i指标的变化率,Ii0是i指标在基期的指标值,Ii1是i指标在报告期的指标值。其中,I1和I2是逆向指标,I3和I4是正向指标。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本文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5)、《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6)以及中部各省2006、2015年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建立经济风险评价的初始矩阵Mij(见表2)。

为满足模型对数值统一性的要求,对表2中的数据先进行正值变换,再进行指标属性的趋同化和归一化处理,得到决策矩阵Nij:

2.指标值权重的确定

为避免或减少主观赋权法的随意性,本文利用变异系数计算各指标权重,客观反映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对以上决策矩阵Nij运用变异系数计算公式: vj=(j=1,2,…,m)可计算得到4个指标的权重:wj==|0.1067 0.4978 0.1861 0.2094|,由计算结果可知,技术进步风险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环境污染风险,而产业升级风险和失业风险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力度较大,注重对产业的承接和引进,追求经济的高增长。所以总体上,经济福利风险权重比社会福利风险权重要高,以上权重的分配基本上能反映经济风险的实际情况。

将矩阵Nij各列分别乘以相应权重,得到矩阵Zij:

3.模型求解

根据矩阵Zij确定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最优方案由Zij中每列的最小值构成,最劣方案由Zij中每列的最大值构成:

每一个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有:

如果Ci越大,越接近最劣方案,经济风险也就越大(见表3)。

4.经济风险评价分析

根据表3的排序结果,中部地区的经济风险水平差别较大,安徽的经济风险水平与负理想值的相对接近度最小,仅有0.035,而最大的是湖北,高达0.876。按照Ci值大小,本文将中部六省的经济风险划分为三类:风险较高型、风险较低型、低风险型(见表4)。

表4中湖北的经济风险水平较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环境污染两项风险指标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该地区产业承接过程中对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对资源的依赖较为明显。山西、江西和湖南属于风险较低型,但山西除了环境污染风险指标较小外,其余三个风险指标均较高,尤以失业风险最大,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山西小煤矿实行“关停并转”,另一方面山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湖南的经济风险主要体现在失业风险方面,江西的经济风险主要集中在技术进步和环境污染方面。安徽和河南属低风险型,河南是农业大省,失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最低。而与其他省份相比,安徽各项经济风险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产业承接力度和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TOPSIS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产业承接的经济风险进行评价,并通过横向对比排序,大致反映出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的总体经济风险水平。评价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各省经济风险水平差异较大,在四个主要经济风险指标中,除了产业升级风险较为接近外,其余的三个经济风险指标差异明显。(2)变异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影响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经济风险最主要的因素是技术进步风险,产业承接中技术依赖明显。(3)中部地区的失业风险总体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近年来的产业转移为中部地区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反映出中部地区的产业承接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4)经济风险指标中,除技术进步风险指标外,失业风险与环境污染风险指标在经济风险中的权重较大,产业承接中的失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与结论,本文的政策建议为:(1)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错位发展,确定产业承接重点,避免承接地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同时要利用好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方面的拉力,结合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比较优势寻求”的推力,有效降低产业承接成本和相应的产业承接风险。(2)中部地区应重点防范技术进步风险,避免因产业承接而导致“低端锁定”和“路径依赖”。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地应提高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注重内生性的技术进步,增强所承接产业的关联效应,带动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3)中部地区应根据国家产业布局政策,明确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编制符合区域实际的产业承接规划,避免对产业低层次、重复承接。搭建好产业承接创新平台,在增加承接地产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同时,提升就业质量和拓展就业空间。(4)正确设计产业承接与产业结构升级、环境保护关系的体制框架和制度政策,避免因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以及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等问题,并通过增加环境规制强度有效降低产业承接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参考文献:

[1]范海洲,邵春燕.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15.

[2]黄海峰,葛林,王美昌.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的重点行业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4,(11):60-66.

[3][美]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M].乔依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Z.A.Tan.. Product cycle theor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government policy and indigenous manufacturing in China[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2,26,(1-2):17-30.

[5]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R·E·麦格尔.风险分析概率[M].孙济元,杨少俊,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7]T Ozaw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1992.1,(1):27-54.

[8]M Haddad,A.Harrison. Are there spillovers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Morocco[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42:51-74.

[9]Peter Gourevitch, Roger Bohn, D.Mckendrick. 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insights from the hard disk drive industry[J]. World Development, 2000.28,(2):301-317.

[10]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理论和实证分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1]谢丽霜.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J].商业研究,2009,(1):95-98.

[12]李伟庆,金星. 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7):29-33.

[13]王海霞.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商业时代,2009,(3):96-97.

[14]何龙斌.对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热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1,(2):61-64.

[15]丁焕峰,孙泼泼.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2010,(5):97-100.

[16]胡鞍钢,盛欣.技术进步对中国青年城镇就业的影响——基于1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5):707-715.

[17]范黎波,宋志红. FDI与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基于中国1990—2005年数据[J]. 国际贸易问题,2008,(12):84-89.

[18]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经济评价风险分析 篇4

1建设投资估算

针对竹子坪水电站工程建设具体情况, 根据湖南省水利水电厅湘水电水建字[1998]第5号文《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的通知精神, 采用工程概算定额估算法对竹子坪水电站工程进行建设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的主要依据有:①1992年《湖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估算扩大15%;②1992年《中小型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估算扩大10%;③1991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乘以1.743 2的调整系数。基础单价按湖南省保靖县建设行业的平均水平确定:①人工单价:不分普工、技工, 均按26.40元/工日计算;②材料预算价格按当地现行价格加运输杂费进行计算。竹子坪水电站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结果见表1。

2资金来源和投资计划

竹子坪水电站建设工程经济分析价格水平年定为2006年, 其资金分年度投资筹措情况见表2。根据业主融资方案, 业主自筹资本金8 565.9万元, 占总投资的30%;贷款约占总投资的70%, 即19 987.10万元。流动资金48万元, 利用银行短期贷款在机组投产时注入, 计算期末一次回收还贷, 利息计入各期费用。取银行贷款综合利率为6.39%, 按投资年度均衡发放。用复利法计算项目建设期利息为3 250.61万元。第1年应计利息:4 200.7/2×6.39%=134.21万元;第2年应计利息: (4 200.7+134.21+3 885/2) ×6.39%=401.13万元;第3年应计利息: (4 200.7+134.21+3 885+401.13+2 130.1/2) ×6.39%=618.94万元;按上述方法计算第4年、第5年应计利息, 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我国现行的财税制度, 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中, 固定资产形成率取100%, 因此, 竹子坪水电站工程的固定资产原值为31 803.61万元 (表2) 。

3成本费用估算

电站发电成本费用指正常运行年份全部费用, 包括折旧费、年运行费 (经营成本) 、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竹子坪水电站的综合折旧率取4%, 年折旧费为1 273万元。竹子坪水电站年运行费包括水资源费、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等, 其计算过程与结果如下:① 水资源费, 按0.002元/kW·h计算;②人员工资, 电站定员32人, 按当地电站年度统计人均工资10 000元/年计算;③职工福利费, 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④修理费, 按固定资产原值1%计算;⑤材料及其他费, 按10元/kW·h计算;⑥运行期水质监测费, 按每年3 000元计算;⑦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息支出也计入生产成本中。计算结果见表3。

4发电环节的税金及利润

发电环节的税金包括增值税、地方税和所得税。增值税为价外税, 按照国务院对地方小水电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小水电增值税执行6%的征收率;地方税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 以增值税额为基础, 分别取增值税的1%和3%;所得税采取优惠政策, 按15%的征收率计取。根据现行市场情况, 竹子坪水电站的上网电价为0.38元/kW·h, 正常年份销售电量按1.68亿kW·h计, 则竹子坪水电站正常年份的收入为6 384万元, 其增值税为6 384×6%=383.04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为383.04×1%=383万元, 教育附加费为383.04×3%=11.49万元。竹子坪水电站正常年份利润测算情况则见表4。

5水电站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取行业基准收益率为8%, 根据上述基础数据测算结果, 计算竹子坪水电站动态评价指标:项目净现值ENPV=5 323.58万元;投资回收期P=13.6 a (不含建设期) ;内部收益率EIRR=10.56%。可见, 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是可行的。

6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以财务评价为基础, 按照影子价格与现行价格的差别进行调整。竹子坪水电站工程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因资料不足且确定各种材料的影子价格有困难, 故取扣除利税后的投资额为影子价格, 竹子坪水电站固定资产投资额调整为25 697.7万元, 其年运行费根据比率调整, 调整比率为1.0。根据湖南省同类型电站的影子电价, 确定竹子坪电站的影子电价为0.60元/kW·h, 并以此计算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发电环节的效益。取社会折旧率为12%, 可以计算竹子坪水电站的项目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2 737.25万元和15.54%。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项目净现值大于零, 内部收益率大于12%, 这说明竹子坪水电站工程具有投资价值。

7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产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确定保证项目盈利的最低产量的分析方法。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法, 可以初步估计竹子坪水电站建设工程的经营风险。

经计算, 竹子坪水电站设计年发电量Q=1.68亿kW·h, 固定成本F=3 028.48万元, 水电站可变成本为84.97万元, 单位电量可变成本V=0.005元/kW·h, 产品电的销售价格R=0.38元/kW·h, 则:

a. 年度发电量盈亏平衡点。BQ=FR-V=3?028.480.38-0.005=0.8亿kW·h, 即当年度发电量达到0.8亿kW·h时, 竹子坪水电站可保本经营。

b. 电力收入盈亏平衡点。BS=RFR-V=0.38×3?028.480.38-0.005=3 068.86 (万元) , 即当年度电力销售收入达3 068.86万元时, 竹子坪水电站可维持收支平衡。

c. 年度电力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BY=BQQ×100=0.81.68×100=47.62;经营安全率η=Q-BQQ=1-BY=52.38, 即年度发电能力利用率达47.62%, 竹子坪水电站可维持收支平衡, 其经营安全率远大于25%, 说明竹子坪水电站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d. 电力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BR=FQ+V=3?028.4816?800+0.005=0.19 (元/kW·h) , 即电力销售价格为0.19元/kW·h时, 竹子坪水电站经营可保本。

8结语

本文主要运用工程经济动态评价方法, 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方面对湖南省保靖县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该水电站工程具有投资价值, 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 竹子坪水电站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无论从酉水流域的防洪需要, 还是从水电站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 都应加快竹子坪水电站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涉及面广, 工程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一次性的相关外部效益[6], 如防洪、治涝、灌溉、旅游等, 本文没有对相关的外部效益进行计算分析, 这是以后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摘要:对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 计算出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ENPV和内部收益率EIRR, 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对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进行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 竹子坪水电站具有投资价值, 并有较强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水电站,经济评价,风险评价,盈亏平衡分析,竹子坪水电站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高仕春.水利工程经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官友政.西门水电站开发建设的影响因素综合评价[J].小水电, 2002 (4) :23-25.

[3]徐旌, 陈丽晖.大型水电站建设的环境影响及生态修复:以云南漫湾水电站为例[J].云南环境科学, 2005 (4) :14-18.

[4]赵海培, 赵国真, 曹新爱.沙河、漯河以西防洪工程体系防洪经济效益分析[J].水利经济, 2009, 27 (4) :32-36.

[5]欧先平, 彭驰.竹子坪水电站对凤滩水库防洪影响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 2007 (6) :33-34.

物流企业风险的内涵分析及评价 篇5

关键词:物流企业;风险;模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08-04

Abstract: From the complexity of risk and the importance of risk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sult deflection, expectation deflection, risk loss and psychology feeling, this paper displays the connot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risk, sets up AHP-GRAM model on the risk evalu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and makes an empric analysis of Shanghai Jinban Logistics Company.

Key words: logistics company; venture; model; evaluate

物流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型行业和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行业特点、发展趋势决定了物流行业较一般行业的风险种类更多、影响更大。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物流企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可为物流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物流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以预测,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风险对应的收益进行取舍,可以为物流企业及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正是基于此,本文试图展开对物流企业风险的内涵分析及评价。

1物流企业风险的内涵分析

物流企业风险是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物流企业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所导致的目标偏离预期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包括:

(1)结果偏离说。物流企业风险的结果偏离说是指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所实现的结果具有波动性。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在某百分比之间波动,交货期仅能确定在某小范围之内,物流企业投资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与最低收益相差甚远,等等。物流企业风险的结果偏离说揭示出,物流企业的观念偏差与行为误差可能会导致实际经营活动的结果不确定性,尽管该不确定性未必一定会给物流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但在特定的事件中(如应对突发事件、特殊物品的运输、客户需求较为苛刻的服务等)必然会触发一系列不利后果。

(2)预期偏离说。物流企业风险的预期偏离说是指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无法按照其承诺兑现基于投资者的承诺;物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目标、产值目标、利润目标等偏离预期值;物流企业实际提供的服务偏离消费者预期等。显然,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偏离必然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如投资者的预期偏离在影响投资积极性之后会导致财务风险,物流企业自身追求目标的预期偏离会阻碍下一轮目标的实现,消费者预期偏离会降低顾客感知质量与品牌忠诚度,等等。同结果偏离说一样,即使物流企业在未能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偏离预期目标,但仍然会影响物流企业的后续风险。

(3)风险损失说。物流企业风险的风险损失说是指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遭受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物流企业生存的目的在于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获取经济利益,基于此风险损失说相对狭义地认为任何可能会导致物流企业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均可称之为风险。在某种程度上说,损失是风险产生的最终结果,但该损失包括经济损失与非经济损失,后者可看作风险损失的外延或者间接经济损失,具体包括物流企业信誉丧失、品牌形象受损、市场地位降低等。

(4)心理感受说。物流企业风险的心理感受说是指物流企业管理者以及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执行者在遭遇外部环境复杂性以及经营条件局限性时的具体心理感知。显然,物流企业风险的心理感受说具有相对性,其受到管理者与具体执行者风险偏好、心理承受能力、经济实力的影响。比如,同样面对政治局势的变动或者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实力较强与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对于风险感知的敏感程度要远低于经济实力较弱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物流企业;面对不可多得的市场机会,风险偏好型的决策者感受程度要低于风险规避型的决策者,等等。

2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模型

2.1物流企业风险的AHP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辉霞. 供应链管理与复杂性科学[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57-60.

[2] 彭良涛,姜大立.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虚拟物流组织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06(6):27-29.

[3] 谢季坚,刘承平. 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 丁蓉. 虚拟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5] 刘联辉.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J]. 物流技术,2005(9):107-118.

经济评价风险分析 篇6

一、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巨大而又复杂,传统经济评价方法中缺少对不确定性(风险)评价的有效方法。

1.传统经济评价分析方法不能综合考虑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敏感性分析仅能对单一的不确定性或因素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决策树(层次分析)把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结果看作有多个固定的结果,并为每个结果分配可能性,最终得到评价指标的期望值。

2.传统经济评价参数往往是通过以往工程经验的经济指标估算得来一个具体数值,没有针对具体项目内容具体分析,针对不确定性往往依靠乐观或悲观的策略,采用系数法对评价参数进行处理,如对投资成本的处理,通常增加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作为对不确定性(风险)的处理。

二、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评估

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对象深埋地下,具有隐蔽性,复杂的地下条件、地质资料的不足和人们对复杂地质现状认知的不完全、不准确性,同时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投资巨大,建设工期长,都增加了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性。

1. 风险分析

本文仅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对于油气勘探开发,最影响经济效益的风险是勘探阶段的地质风险。地质风险简单地说表现在能否找到油气流和能找到多大储量2个方面。可见油气储量是评价的物质基础。此外,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对经济评价也有重要影响。

2. 风险影响评估

为准确反映风险对评价参数的影响,首先,对三个评价参数进行要素分解,这样便于分析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其次,进行参数要素和风险的匹配以及风险影响程度的定量评估;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计算最终的评价指标。

蒙特卡罗模拟应用于经济评价时,首先通过概率中完备事件组的定义:若A1,A2……An为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并且A1+A2+……+An=Q,则称Q为一个完备事件组。在此,笔者将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油气收入计算方法等同)定义为完备事件组,将评价参数中的相关要素构成定义为互不相容(相互独立)的事件。即各相关要素的总和构成投资成本。其次,项目的风险决定了评价参数中相关要素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拟合出客观概率,或者给出主观概率,从而近似的服从某一概率分布。所以,在计算投资成本的时候,不能简单加和。即在考虑风险不确定性时,所做出的投资成本并非确定值,而是服从某一概率分布的曲线。

三、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基于风险评估的经济评价方法

1. 评价方法

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基于风险评估的经济评价过程如下图。

(1)风险识别。项目风险识别主要按照以下的步骤开展:

•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识别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将会导致工程项目发生风险,并分析其潜在损失或危险的类型。

•建立初步风险源清单,对每一种风险来源均要作文字说明,说明风险事件的可能后果、发生概率。

(2)评价参数要素分解。评价参数要素分解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分析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例如,投资成本中设备费用和设计费用收不同的风险影响,且影响的程度不一,因此投资成本的要素中应把设备费用和设计费用分成独立的费用科目。

(3)风险与评价参数要素匹配。建立风险注册表和费用分解结构后,应当对两者进行匹配,即,针对结构中的每一项,选择其受影响的风险,并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分布以及对该项费用的影响程度,此步骤建议由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人员承担。

(4)蒙特卡罗模拟。基于风险评估的经济评价中所涉及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油气收入不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服从某一概率分布的曲线,具有不同概率的置信区间。经济评价按照之前风险和分解结构的匹配关系,利用模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计算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投资回收率等评价指标,所得到的相关指标并非确定值,而是服从某一概率分布的曲线。

2. 经济评价实例

笔者在实践中,对某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开展了基于风险评估的经济评价,并摘取部分数据:(1)风险注册表(见表1);(2)评价参数要素分解(见表2);(3)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见图2)。

在图2中,直方图表现的是项目内部收益率的近似分布曲线,S曲线表现的是项目内部收益率的近似累计分布曲线。

四、小结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具体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项目风险会发生变化,最初识别并确定的项目风险事件及风险性评价指标均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或者当项目的环境与条件发生急剧变化以后,都需要进一步识别项目的新风险,并对风险性评价指标进行确定。通过这种反复循环的评价,有利于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安小龙 周恒:油气田开发中传统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7)

[2]闫瑞娟 张莉:浅议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5)

[3]王守清: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J].中国招标,2010,(17)

经济评价风险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有Agilent 7890N气相色谱仪(配ECD检测器和HP-5 30 m×320 μm×0.25 μm色谱柱),瑞士BUCHI多样品浓缩仪,IQ-300VED超声波,正已烷和二氯甲烷为色谱纯。所检测的DDTs标准品购自Dr.Ehrenstorfer公司。

1.2样品采集与分析

2011年11月从东莞及其邻近海域从事海洋捕捞的渔船上采集凤鲚(Coilia mystus)、尖尾鳗(Uroconger leptur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各种类采集样品大于1.0 kg,在冷藏条件下运回实验室于-20 ℃保存备用。前处理与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6-2007)[12]中生物体DDTs的分析方法,取鱼样肌肉进行均质,称取样品10.0 g进行萃取、分离、纯化和浓缩,最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

与鱼类样品分析流程相同条件下进行空白样品分析,无干扰物质的峰值,处理分析过程未受到人为有机物污染。对样品加入40.0~200.0 ng的O‚P′-DDT、P‚P′-DDD、P‚P′-DDE、P‚P′-DDT进行加标回收和平行样测试,回收率为83.2%~88.8%,变异系数为1.5%~10.2%,可满足生物体分析要求。

2 结果与讨论

2.1鱼类的w(DDTs)

研究分析了东莞及其邻近海域6种经济鱼类体内DDTs的残留情况,w(DDTs)为1.527~24.842 μg·kg-1,最高的为凤鲚,其后依次分别为尖尾鳗、龙头鱼、皮氏叫姑鱼和鲈,最低的为棘头梅童鱼,其中w(DDTs)较高的前4种鱼类比较低的2种鱼类质量分数高1个数量级(表1)。鱼类体内w(DDTs)高低与其生活习性、摄食、年龄和自身脂肪质量分数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肉食性鱼类体内w(DDTs)比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相对高一些,如KONG等[13]研究发现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ides)、乌鳢(Channa argus)和鳜(Siniperca chuatsi)体内的w(DDTs)要高于罗非鱼(Tilapia)、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鳙(Aristichthys mobilis),其主要原因是罗非鱼和团头鲂均以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为主食,草鱼以水生和陆生植物为主食,鳙主要滤食浮游动物,而加州鲈、乌鳢和鳜均属于肉食性鱼类。凤鲚属河口性洄游鱼类,以多毛类、毛颚类、糠虾类、磷虾类和鱼类等浮游动物为主食[14,15];活动水域更接近人类活动频繁地带,曾出现在东莞市内东江河段水域,与其他鱼类相比更容易受到生产活动带来的污染,其生物学特性可能对蓄积DDTs起到一定作用。此研究中凤鲚的w(DDTs)亦比其他5种鱼类高出2倍以上。与其他海域相比,东莞及其邻近海域经济鱼类的w(DDTs)比周边沿岸深圳湾(1.84~286.83 μg·kg-1)和大亚湾(57.10 μg·kg-1)的鱼类略低1~2个数量级,与广东省内粤西海域(0.60~18.40 μg·kg-1)的鱼类水平相当,比广东省外东海舟山海域(0.45~8.6 μg·kg-1)的大致高1个数量级,与亚洲韩国海域(0.85~27.0 μg·kg-1)和印度海域(15.00 μg·kg-1)的鱼类水平[16]相当。

2.2DDT的组成特征

分析了DDTs的4种同分异构体在东莞及其邻近海域6种经济鱼类体内的残留情况,其中w(P‚P′-DDE)最高(1.529~9.762 μg·kg-1),占总量的39.30%~50.58%,平均为44.55%;其次为w(P‚P′-DDD)(0.818~8.962 μg·kg-1)和w(P‚P′-DDT)(0.432~5.105 μg·kg-1),分别占总量的22.81%~36.25%和14.29%~33.94%,平均为29.19%和22.01%;w(O‚P′-DDT)最低(<1.013 μg·kg-1),不足总量的8.71%,平均为4.25%(表1和图1)。由此可知,经济鱼类的DDTs主要组成物是P‚P′-DDE,且各异构体在不同鱼类间的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这与丘耀文等[10]对广东大亚湾海域鱼类DDTs累积研究结果[w(P‚P′-DDE)(40%)>w(P‚P′-DDT)(38%)>w(P‚P′-DDD)(19%)>w(O‚P′-DDT)(3%)]基本相符。据报道P‚P′-DDE在鱼类组织中的半衰期为5~7年,P‚P′-DDT的半衰期则为8个月[7,17],且DDT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脱氯转化为P‚P′-DDE,在厌氧条件下则转化为P‚P′-DDD[18,19]。在DDTs已禁用多年的情况下,P‚P′-DDE成为海洋鱼类体内DDTs存在的主要同分异构体。在工业原粉DDT中,O‚P′-DDT和P‚P′-DDT组成的百分率分别为25%和75%。参考钟硕良和董黎明[19]报道的当(DDE+DDD)/DDTs>0.5,表明环境中DDTs降解较完全且无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此研究6种经济鱼类的(DDE+DDD)/DDTs为0.66~0.78,均大于0.5,表明东莞及其邻近海域鱼类体内的DDTs大部分已降解成为DDE和DDD,且近年来无新的DDTs污染物质输入,鱼体中的DDTs应来自过去的污染源。

2.3经济鱼类食用风险评价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DDTs每日人体允许摄入量(10 000 ng·kg-1)[20],见式(1),对东莞及其邻近海域经济鱼类体内w(DDTs)安全进行评价。

人体每天DDTs的摄入量(ng·kg-1)=鱼体内w(DDTs)(ng·g-1)×人体每天的食鱼量(g·d-1)/人体平均体质量(60 kg) (1)

参照当前报道,人体平均体质量按60 kg计算,每人每天吃鱼量约为50 g[6,21],可得出棘头梅童鱼、凤鲚、龙头鱼、鲈、皮氏叫姑鱼和尖尾鳗人体每天每千克体质量DDTs的摄入量分别为2.52 ng、20.70 ng、10.15 ng、3.33 ng、9.10 ng和11.68 ng,远低于FAO/WHO标准,介于其规定量的0.025%~0.117%之间。此外,参照中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22]w(DDTs)≤1 mg·kg-1,此研究的6种鱼类w(DDTs)仅占其规定量的0.302%~2.484%。因此,东莞及其邻近海域6种经济鱼类体内的DDTs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但此研究仅在2011年冬季采集了6种鱼类进行分析,仍需采集更多样品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证明以上结论。

3 小结

经济评价风险分析 篇8

10月16日,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灾难性医疗风险家庭医保待遇申请及经济风险评价办法》报告讨论会,部医保司、部社保中心,江西省人社厅领导及课题项目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上海、上饶、威海的同志参与了讨论。

课题负责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作了项目中期研究成果报告,就已开展工作和下一步研究计划向课题组成员做了详尽阐述,与会代表对中期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同时,地方代表也介绍了灾难性医疗风险家庭医保待遇申请及经济风险评价的做法、 问题及建议。最后,中国医保研究会秘书长熊先军作了总结发言,肯定了项目中期研究成果,对地方应对灾难性医疗风险家庭医保待遇申请的做法作了点评。

病险水库风险分析与评价 篇9

1.水库建设及效益

到目前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已建水库468座,其中大中型水库81座(大型9座,中型72座),小型水库387座(小I型149座,小II型238座)。设计总库容约74.8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49.4亿立方米,中型19.53亿立方米,小型5.87亿立方米。这些水库工程保护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等重要城镇和村嘎查,人口750.65多万人,耕地1904.15多万亩。保护京包、包兰等重要铁路和110、109等国家级、省级和其它重要公路。这些水库建成以来数十年中,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养鱼、发电、多种经营等综合效益,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水库工程安全现状

根据1998年我区编制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和2001年对小型水库的普查,全区468座水库中,病险水库有348座,占水库总数的74%。其中小I型病险水库138座,占小型水库总数的40%,小II型病险水库210座,占小型水库总数的60%。造成的原因主要有:水库工程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工程不配套、缺少或没有必要的观测设施,无法进行正常的管理运行。老化严重、长期失修、病险加剧、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财政投资少,水价不到位,水管单位经费困难、管理技术手段落后,法规制度不完善等。

二、风险分析

1. 风险分析的程序及分析的基础

项目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四个基本阶段。其分析的基础包括风险函数、风险影响、风险概率、风险评价矩阵、风险等级等几部分。风险的大小或高低既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成正比,也与风险事件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成正比。

2.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工程项目中不确定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影响程度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在项目的建设或处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病险库坝的风险分析是指根据工程实际特点研究评价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级别,建立预警系统,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损失。在进行风险分析前要进行风险识别和失事模式的分析。

(1)风险识别。是指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找出风险所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后果做出定性或定量估计和描述。

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减少项目结构的不确定性。它包括收集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过程。识别风险可采取依靠观察、掌握有关的知识、调查研究、实地勘测、采访或参考有关资料、听取专家意见、咨询有关法规等方法,风险识别之后要把结果整理出来进行分类。针对己经识别出的风险,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进一步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为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用来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目前还不成熟,更多是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识别风险。

(2)失事模式分析。指在某种危险作用下,导致水库大坝失事的路径。失事模式分析是应用系统综合筛选过程,确定水库大坝所有可能的失事模式。

病险库坝失事模式的识别就是要分析库坝的失事形式及影响各失事形式的因素。根据库坝的物理特征以及工程运行实际统计,可以将大坝的坝体及坝基的失事模式归纳为漫顶失事变形失事、滑坡失事、渗流失事和地震失事。其中,漫顶失事主要是洪水设计不当,设计标准偏低或泄洪能力不足造成;变形失事、滑坡失事、渗流失事都是由土石坝结构失效引起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准确把握坝体材料的物理特征,坝体材料老化或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地震失事是由地震力的作用引起坝体或坝基的破坏,如坝体失稳、土体液化、开裂、塌方、涌浪等。只要某种失事模式有可能发生,则需进一步分析其风险。只有当某种失事模式明显可以忽略时,才可不作进一步风险分析。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预测与识别的基础上,建立问题的风险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并找到该工程的主要风险所在,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风险评价主要两种方法 (1) 比较的方法; (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4)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应用合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

风险评估定性分析方法一般不需要对风险进行量化,主要有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风险水平矩阵表示法和风险坐标曲线表示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方法或分析模型来实现对风险大小的测估计,主观要有蒙特卡罗分析法、计划评审技术和图形评审技术、模糊分析法、影响图分析等。

获得了基本的数据信息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处理常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与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逻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法,故障树分析法,贝叶斯理论,影响图法和马尔可夫过程理论等。这9种风险评估中常采用的理论方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风险进行定量的分析量测,各自适合不同的情况。

(5)风险处理

经济评价风险分析 篇10

关键词:农业银行  盈利能力风险  财务风险

1 理论基础

所谓财务风险,通常情况下是指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公司的偿债能力,进一步使得投资者预期收益面临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风险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将其归结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从狭义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一方面包含损失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明确了风险的不确定性,不仅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同时带来相应的机会,这是从广义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定义的。

对于财务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的“标准”比较多,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商业银行按照资金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将其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资产质量风险五大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商业银行的盈利性风险,商业银行也同各家上市公司一样,是需要商业性盈利的,所以盈利水平影响了该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否有成长性,是否利于投资等等。那么对于农业银行这一不良贷款拨备相当高的国有银行,其盈利性又有什么样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改善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2 “农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与评价

2.1 “农业银行” 盈利性风险指标的构建

在国际上,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通常以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进行反映,其中,资产收益率(ROA,也称资产回报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而资本收益率是净利润与股本的比率,又称资本利润率。对于农业银行来说,要发展成大型的上市银行,需要对盈利能力、盈利模式给予高度的关注。标准如下:

①定量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股本净回报率、成本收入比率与总资产净回报率。

②定性因素:

a扣除未提足的资产损失准备金后的资本利润率及资产利润率保持较高水平;

b经营效益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c收入结构与主要业务结构吻合,盈利稳定性好;

d成本收入会计核算规范审慎。

2.2 “农业银行”盈利性风险指标的计算与比较

①成本收入比率是银行业务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成本收入比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家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效率。

成本收入比=(业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收入×100%

②总资产净回报率是体现银行业务盈利能力的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总资产净回报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

③股本净回报率是体现银行业务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比较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盈利能力的拥有指标。

股本净回报率=净收入÷股东权益×100%

④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息税前利润-负债×负债利息率)×(1-所得税率)÷净资产

2.3 “农业银行”盈利性风险指标的评价分析

综合来看近五年的农业银行数据如下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农业银行的主要财务经营指标近年来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资产规模、净利润、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益率、成本收入比等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增长或改善。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本净回报率都远远高于监管标准,成本收入比虽然从上市初期的接近不合格到2013年度的36.30,有明显的控制良好态势,但是相比其他四大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还是居高不下的位置,可见农业银行相较而言其成本控制能力处于弱势地位,主要在于经营成本和费用消耗较大,同时信贷资产质量低,从而削弱了成本控制力而增加了盈利能力与盈利成长能力的风险。

3 “农业银行”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在盈利性能力方面,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企业,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目的就是盈利。但是,在经营对象、社会分工等方面,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实现盈利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满足安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那么对应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比较强,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安全性才有保障。我们认为多增加高信用成本降低成本收入比,即尽可能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从而来加强未来盈利成长的确定性。

同时农业银行作为常有政策性业务的国有银行,尤其是针对资产质量相对较弱的农业金融方面,“三农”和县域业务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股东回报。我们要主动看见这些业务的优点以发挥其作用,比如“三农”和县域业务具有资金成本低、贷款定价能力较强等独特优势,就要抓大放小的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建议进一步加大县域市场资金组织力度,加快发展惠农卡和小额贷款业务,抓好新农保,新农合等战略性业务,不断提升“三农”和县域业务的综合回报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南.CreditMetrics模型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J].金融论坛,2002(5).

[2]李姗姗,吴涛.信用风险度量——VaR值的计算方法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7).

[3]章政.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方向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6(7).

[4]周沅帆.基于KMV模型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度量[J].保险研究,2009(3).

[5]罗晓光,刘飞虎.基于Logistic回归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11).

[6]董乐.论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7]葛家澍,程春晖.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J].会计之友,2000(8).

上一篇:大规模数据导入下一篇:网络流量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