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策略

2024-05-07

评估策略(精选十篇)

评估策略 篇1

不过, 我们却错过了利用学生的能量, 他们是评估过程中的合作者。会不会太晚了点呢。不过, 对课堂形成性评估策略的广泛实施是必要的。反思性评估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反思性评价强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随着老师在一个共同的合作体中的合作共赢, 杜威说:“反思性评价策略服务于学生以及教师。”作为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活动, 他们认为这是他们所拥有的学习的所有权。同时, 老师得到反馈, 帮助他们改进设计,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反思性评估策略, 可以很容易地嵌入在课堂和活动中, 它总是强调形成性评价, 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无缝的部分。在《教学:学习和评估, 小学教室》这本书中 (2010) , 埃利斯推荐了很多反思性评估策略。这是有几个例子, 易于实施并可以鼓励学生学习。

我学会的统计报表。让学生思考他们所学到的教材, 写出开头的句子, 收集这些报表, 审查监测个人和团体的进步。调整以后的课程。重教或者加速学习相应的内容。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进度。

自言自语。让学生先想着自己刚刚所学的, 然后让他们与旁边的人分享所学内容, 讨论不仅有助于思想的深入, 也给教师指导的机会。教师要在教室中走动, 参与学生的讨论。

知识识得图。要求学生在一张纸的中间画一条垂线, 把他们理解清楚的放一边, 不清楚的放别一边。这种策略要求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程度, 并提供了老师形成反馈课的目标。

资产评估师考试冲刺备考策略 篇2

(1)大纲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教材的内容很多,覆盖面太大,“应接不暇”,其实,还是有诀窍的,那就是大纲。可以把大纲的每个知识点抄下来,然后带着问题去看书,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勤做笔记,尽量把问题完整的解答出来,这样就有效保证了知识面的累积完整。

(2)学习时间是保证

大部分报名参考人员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时间比较有限,

备考资料

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在学习前,可以先拟定一份学习计划,按照计划去学习,有利于自助掌控学习进度。

(3)教材和试题相结合

在复习中,看书是基础、是根本,但适当的做题能加深理解,巩固记忆,而且能把看书过程中很多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东西具体化、条理化,更能有针对性地去掌握各个知识点,查漏补缺。所以,考生们在考前可以做一些模拟题或以前的考题、错题,检测下自己总的把握情况,从而强化对知识点间的连贯性理解。

评估策略 篇3

摘要:浙江社会组织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也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无论是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还是社会组织评估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已经到了需要进行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转换观念,调整思路,将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定位到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重新调整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合理设置评估指标,健全评估的法制化、规范化,加强评估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社会组织评估结果运用的效能,让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社会组织 评估体系 现状 策略

全国性的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于2007年开始,随后国家层面制定了《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性民间组织评估实施办法》,并于2010年出台《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目前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参评率达41.5%①。浙江省于2008年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近年来不断完善评估指标,规范评估程序,大力推进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目前全省共7788家社会组织参加评估,评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评估机制的建立、评估指标的完善、评估成果的应用等均走在全国前列。

1 浙江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业已取得的主要经验

1.1 加强分类指导,严格分层管理。浙江省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不断调整适应浙江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评估细则,不仅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采取不同的评估体系,还将社会团体分为专业性社会团体、行业性社会团体、联合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社会团体五类,并相应制定了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和结果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对社会组织进行“谁登记谁评估”的分级管理办法,下一级要将5A级单位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有利于直接管理部门与所辖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

1.2 评估内容丰富,指标体系初成。评估内容较为全面,一般涉及基本条件、组织建设、工作绩效或自律与诚信建设、社会评价等方面,涉及规范化运作、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日常建设等情况。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则更为重视起信息披露、资金运作等状况的监管。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着重规范化建设,民办非企业单位着重诚信评估。对联合性、专业性社会团体注重规范化建设和提供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对行业性社会团体注重维护行业利益诉求和行业自律、行业影响力、服务政府等,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则重视其公益活动规模和效益、项目开发与运作、与政府关系等,对基金会的考核也更多注重公益活动的开展和效果。

1.3 评估主体多元,评估手段多样。浙江省严格限定了参加评估工作的社会组织资格,在民政部门登记满两年以上的社会组织才能够参加,并每年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评估等级较高的社会组织还拥有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权限。评估采取社会组织自评、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和评估委员会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由单位负责人和全体工作人员对照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并提供证明材料和依据,业务主管单位根据社会组织的自评报告,结合平时管理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委员会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结合实地查看、听取各方意见经综合后得出评估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方评估的呼声越来越高,浙江一些地市也逐步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评估。

1.4 评估过程透明,评估机制规范。浙江省的社会组织组织评估过程是较为公开透明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评估机制。每年在评估工作开始前,各级民政部门都提前将评估的内容、标准、流程、考核方法对外公布,考核的结果也向全社会公示、公布。评估工作到目前已经实施了7个年头,浙江在职能部门工作开展、分级评估备案上报、政社沟通、第三方协作等方面都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对评估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和标准,整体工作基本按照民政厅要求规范、有序开展,如杭州市社会组织参评率超过7成,评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 当前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评估氛围还不浓厚。目前全国参评社会组织只有41.5%,不到社会组织总量的半数。浙江参与评估的社会组织总量位于全国第一,但参评率仅占全省社会组织的24.43%②。2013年全省性社会组织获得2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仅45家,其中7家为基金会,其余均为社会团体,绝大多数是行业协会和商会③。现有的评估主要是被动评估,内容主要涉及到组织是否合理使用资金、是否违规操作等,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发展前景等缺乏重视,导致许多社会组织认为评估就是检查工作,因而难以通过评估来促进组织发展。

2.2 评估主体有待培育。当前评估主体主要有三类:社会组织内部评估部门、行政主管或授权单位、第三方评估组织。评估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社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工作人员构成,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占比较高,评估工作实质上是民政系统的内部业务。杭州已在部分社会组织中初步尝试第三方评估,但尚未纳入法律约束和保障的范畴,第三方机构在评估中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也未明确说明。

2.3 评估能力有待提升。当前的评估以公布评估等级为重点,共五个等级,缺乏诊断式评价和对策研究。评估中的独立运作能力和水平还不适应实际情况,评估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还很不健全,人员能力和水平不适合参加评估工作。与此同时,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也体现出与繁重的评估、年检工作的严重不符,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总体来说评估体系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评估专业人员还很缺乏,需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评估理论、评估指标和评估工具进行本土化工作。

2.4 评估结果有待运用。评估机制没有有效发挥激励、监督、促进竞争的作用,评估结果与社会组织的反馈沟通机制尚未建立,评估结果对于社会组织的“后续”影响不明显。一般社会组织的评估结果仅在民政部门网站或相关报纸予以公示、公布,至于各社会组织的评估结果具体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等有针对性的评估报告尚未形成,也未形成具体的互动反馈、指导、跟进机制。政府在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措施出台,全社會的征信评价体系也仅处在建设初期,浙江出台的对评估结构优秀的奖励政策以及将评估结果纳入政府信息平台还只是让社会组织看到了一些“希望”。

2.5 评估指标有待调整。目前的这套评估指标体系适用于发展初期,对于提升组织质量的目的还体现出一些滞后性,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项目的评估几乎没有涉及。评估体系中针对社会组织发展初期的许多规定性条件,如组织登记注册运营等内容在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已经不再成为必要指标。同时,对组织某些方面要素缺乏关注或者关注程度不够,例如,对社会团体的专业性等具体指标方面,缺乏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等方面的重视;又如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评估重点指标是诚信经营,但基础条件和组织制度的分数已经接近诚信经营的指标,前两者分数占据过高;而对基金会的评估指标中,资金增值能力、经费流动渠道监管等处于真空。

3 完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的思路

当前社会组织发展已经到了需要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时刻,现有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已经滞后于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必须转换观念、调整思路,将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定位到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组织的新一轮发展。

3.1 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从社会组织管理研究和实践的角度看,科学的社会组织评估体制的建立,严格有序的 “第三方评估”尤为重要,其信度、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国际经验一般是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专门负责社工机构评估的机构,这个机构一般是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如香港社会福利署负责对所有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的评估工作,并通过 16 项《服务质素标准》来测评机构运作情况。需有意识地转变政府职能,承认第三方评估组织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公众较高的信任度,将政府的评估职能部分转让给第三方机构,实行“购买服务”政策。其次,要提高第三方评估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应当实现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化,政府应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系统,最大限度避免信息封闭、缺失现象,保证独立第三方能获得真实、详尽的信息,避免评估结论失真。

3.2 设置合理的评估指标。一是社会组织工作目标与规划评估。社会组织发展的程度与其使命感、理念与价值观、发展目标、规划有着重要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社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将这一部分内容列入。二是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评估。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其人才结构、专业化程度、文化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发展,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社会组织人员都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重视。三是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评估。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资金筹措能力、社工业务能力、机构素质评估、志愿者状况、专业能力与职业伦理、服务专业性、承接项目情况、项目运作管理专业性、创新能力等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能力。四是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评估。应该注重过程评估、结果评估和社会评价三方面的结合,加大服务对象评价和社会组织运行过程、结果的评估。

3.3 健全评估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社会组织自身的社会性、专业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使得评估体系建设更为复杂、评估过程易产生多种矛盾,因此评估首先应加强法制建设,在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引导、扶持、规范。国家层面要在社会组织管理条例中加入评估内容,作为评估体系建设的总依据,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组织评估法规的建设,明确评估的实施主体、范围、程序、标准等,为推进社会组织评估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注重评估过程的规范化,设计评估各环节的规范文书,使各类社会组织评估行为得到统一,并将评估信息采集、分析、核实、归档、反馈等内容制度化、程序化。尤其要注意结果反馈的规范化建设,明确应将评估结果的书面审查、现场评估内容、专家建议等及时反馈给社会组织,给予社会组织申辩、质询的机会,确保各种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增强评估透明度和公正性。

3.4 加强评估机构队伍专业化建设。社会组织评估是一项专业性、操作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使评估活动有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员支撑。一要积极鼓励、培育专业评估机构的发展,积极向他们“购买服务”,为他们创立良好的政策条件;二要将一些在法律、财税、管理、社会学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学者纳入专业评估人才队伍,建立评估专家库,作为评估工作的导向性人才;三要建立健全评估人员的常态化培训制度,特别是强化各项评估应用指标的分析设计能力、约谈技巧、评估标准等系统培训,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估能力;四要定期交流,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评估经验,实行“因地制宜”和“拿来主义”的结合,避免盲目“摸着石头过河”。

3.5 提升评估结果运用效能。评估结果能否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到评估效果的好坏。目前,浙江社会组织评估能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激励机制。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要落实经费,争取财政支持,创立财政保障机制,把社会组织评估经费纳入常规财政预算,与评估工作量挂钩;二要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政府转移委托职能、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扶持、财税优惠等方面向社会组织适当倾斜;三要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引导公众观念,广泛宣传社会组织评估的意义及评估范围、基本程序、操作方法等,重点向社会推介一批获得3A级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更广泛地获取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注释:

①浙江在全国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培训及座谈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N],浙江民间组织信息网,2013.7.2。

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民间组织信息网公布的2013年数据。

③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民间组织信息网公布的2013年浙江省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公示。

参考文献:

[1]田舒.我国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一种有效的监管途径[J].理论界,2015(02).

[2]贾文德.浅议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四个作用[J].社团管理研究,2011(03).

[3]王梅.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省民间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及培育提升对策研究”(编号2013N054)的研究成果。

探究学习评估策略研究 篇4

探究学习的思潮始于20世纪初, 最早倡导探究学习的人是J.Dewey, 他强调“主体与外部作用基础上的反思”。1959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J.S.Bruner作了《教育过程》的报告, 他强调,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发现而获得解答方法, 增强探究实践能力。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J.Schwab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 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 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二、探究学习的评估原则

评估是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反馈机制, 它以对教学目的和规律的基本认识为基础。对探究学习进行评估是系统化的复杂工程, 操作过程需要基本原则作为指导。1996年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指出对被考察者的评价标准: (1) 保持评价目标和过程的一致性; (2) 对学习科学的成绩和机会进行评价; (3) 评价的数据质量应有助于提高后续决策的行动和质量的合理性; (4) 评价行为必须是公平的; (5) 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地推论, 并提供假设结论。 (1) 我国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提出探究学习评估六大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3) 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4) 评估学习成绩与学习机会相结合的原则; (5) 教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6) 日常观察与系统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2)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方针与评估模式, 笔者试提出以下五个探究学习的评估原则。

(一) 多元化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实验稿) 》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实验稿) 》, 38—39页,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指出, 要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多元化原则, 即评价观念上的多维度, 具体是指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及评价的方法三个方面的多元化。

受到传统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的影响, 课堂评价只有唯一的评价者:老师。新课改集中突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及评估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学生从单纯的被评价者转变为被评价者及评价者的双重角色, 评价主体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评价者转变为由老师、家长、管理者和学生共同担任的角色。新的评估模式是学生成为评价过程中的一员,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及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地认同并接纳评价结果, 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改进和发展。

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运用考试来测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等教育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实验稿) 》针对探究学习的特点, 对其评估形式提供了新视角及指导思想:在考察学生对概念及事实理解的同时, 评价学生的价值观、科学探究方法及能力、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总之, 探究学习的评估内容是技能和知识, 方法和过程, 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单纯通过笔试考试很难真实、有效地评价探究学习所强调和涵盖的内容。综上, 探究学习的评估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 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进步和发展,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 形成性原则

以往的评估模式以终极性评价为主要方式, 考试是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指挥棒。随着课改的推进及探究学习模式的推广, 形成性评价受到广泛关注。形成性评价突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评价, 通过收集、整理整个探究学习过程在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料, 以及学生在探究学习全过程中前后能力水平变化的对比, 对综合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价值判断。当然, 终极性评估仍然是当前重要的评价模式, 有其积极正面的作用。老师在进行终极性评价的过程中, 要对学生强调:终极性评估的结果只是探究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用来评价学生探究表现的重要方面之一。

探究学习本身是一种有着多侧面的系列活动, 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形成结论和讨论结论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个环节都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环节都包括诸多复杂、高级的心理特征, 比如, 探究实践能力、探究实践态度、探究实践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等。在具体的探究学习实践中, 学生由于选择的探究题目不同, 致使研究的难易程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结果也不尽相同;即使学生从事同一探究项目实践, 他们最后的学习结果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学习模式一般以小组合作为主, 不同的组员在探究过程中所担任的实际工作各有不同。所以, 教师运用终极性评价不可能收集到全面的可靠数据和信息。根据探究学习的特点, 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方法, 例如, 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等等, 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全过程, 收集更真实更有效的信息。

(三) 交互性原则

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教学过程的杠杆,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遵循着“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则。传统的评价方式使教学注重记忆知识和回忆知识, 探究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节奏变慢, 学习的内容变少, 然而, 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会更加深入, 对实践知识的应用也更灵活。新课改提倡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和学习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探究学习的评价要体现评估和教学、学习之间的交互性作用, 它即能真实地反馈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也能促进教学和学习的进步、发展。通过评价, 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怎么学。教师则能更好地反馈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 为教改提高科学的依据。

(四) 真实性原则

传统的考试把考试局限在特点地点, 使得考试和教学及课程截然分离。在笔纸考试中, 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 学生只需要以事实资料的简单堆砌来对题目作出应答, 他们只是孤立地, 有时带有偶然地给予答复。真实性评价是国内外课程改革中的显著特点, 它强调在有意义、真实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估。

探究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真实有效的评估应该和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具有内在一致性, 它具有的本质特点是“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推理能力运用于与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科学家实际工作的情况中。” (1) 例如, 它注重的是让学生像个作家一样描述某种过程的能力, 而不是背诵课文的能力;注重的是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 而不是让他们按照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程序”去“操作”。

(五) 发展性原则

随着课程功能的改变, 评价功能也随之发生根本改变。探究学习中的评估不是为了选拔, 而是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换言之,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不是学生的发展反作用为评价服务。

探究学习的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知道什么, 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学生在思考什么, 他们为什么这样思考;学生有能力做什么, 他们做的情况如何。传统的教学评估常常只限于表层信息, 如通过选择题或是填空题了解学生知道什么, 而把后面的深层次信息给丢舍了。探究学习的评估不仅重视表层信息, 也重视深层次信息, 教师通过可选择的多元的评价手段, 或通过观察学生以小组或单独工作来完成动手科学研究, 或者使用准备好的等级量表或检核表, 或是通过提问单个学生来评价他们对整个过程的理解。评价关注学成成长与进步的状况, 并通过分析指导, 提出可行的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论

探究学习理论本身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从教学的角度看,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探究学习, 就需要了解、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过程、方法、技能。而探究学习的评估是探究学习的难点与焦点。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课中知识特点, 摸索出更具体、更具操作行的方法, 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6-109.

[2]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卢利.大班英语教学的互动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149-153.

[4]黄大勇, 杨炳钧.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4) :288-292.

评估策略 篇5

中期评估报告

银龙小学

李继冯

2011年9月,我校申报了石泉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小学低年级写字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研究》。2011年12月12日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研室、银龙小学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一)、成立了实验机构。

研究的组织,由教研处主任、教务主任、语文教研组长为课题组顾问,指导引领课题的实施。由李继冯老师担任课题组组长,组员有一至二年级语文教师。

(二)、确定了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写字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和富有实效,依据语文教研组相关系列制度加以保障。

1、在常规教学检查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各项指标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且收集了相关资料。

2、随机抽查的制度。对教师板书、学生平时的写字姿势,收集了视频图片资料并及时反馈相关的班级和老师。

3、积极参加学校的大型硬笔书法赛事。

4、家庭作业反馈制度。每次由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作业时的书写情况,也可对老师的书写指导提出意见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1、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侧重、实验班级。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阅读小学写字教学及教科研相关书籍,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对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出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3、进行课题初步论证,形成研究方案。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设计制定调查问卷。

5、课堂教学中规范“两姿”。

课题的成效最终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且服务于课堂教学。通过创建有效的写字教学课堂模式,改变教师原有的写字教学弊端,加强对学生写字方法的指导,在不加重学业负担的情况下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写字,把字写好。

①、写字坐姿、执笔姿势的规范。

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规范的运笔方法是提高学生写字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首先强调的是正确的写字姿势,而不是把字写好。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入学年龄早,大部分6周岁,一小部分不足6周岁,手部小肌肉没有发育全,如果这时候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过高的要求,就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还可能导致学生错误的执笔姿势。因此在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书写姿势、书写规范这个关键问题上。

②、针对错误的执笔姿势五花八门,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师资培训,以点带面。使老师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邀请资深的书法教师给全体老师进行写字教学的技术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正确的执笔和坐姿,无论在什么课,都能成为学生的兼职写字老师,做好正确的写字示范,时刻督促学生正确执笔、规范书写。以点带面在全校范围内使正确的“两姿”得到推广和巩固。

B、课堂强化,方式多样。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为了巩固正确的姿势,在课堂中,老师们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强化。

C、课外巩固,家校联合。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把家长也吸纳到孩子的“写字兼职老师”、“写字督察员”的队伍中来,使写字指导无处不在。

6、班内的后墙设立“书法园地”,专供展览本班学生的写字作业,写字心得,以及同龄少年的优秀书法作品。

7、写字与“减负”

低年级语文老师布置抄写作业:一个生字抄3—5遍再组词就可以了,作业量减少,学生往往乐意先完成这项作业,书写质量也得到提高。

三、课题实践的主要收获和成果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书写质量到了提高,学生的作业书写整体较为端正,整体书写水平得以提高,作业正确率以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2、课题组成员专业、理论素养得以提升,创造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写字指导策略。

3、学生坐姿、握笔的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学生整体行为规范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4、进一步激发教师对写字教学研究的热情,积极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能主动运用并探索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较熟练地掌握书写技能。

5、近视率有了一定的控制(执笔姿势与学生近视密不可分)。6对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进行及时提炼、总结,形成书面的研究成果。

7、在常态教学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电脑越打越快,文字越写越差。”随着计算机迅速地走进家庭,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写字教学正在逐渐被忽视,原来教室墙上或橱窗里的学习成果都是手写的,现在大多是打印的。在这些严峻的事实面前,写字教学面临的冲击越来越大。

2、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写字能力的训练。学校所设的写字课流于形式,随意被挤占,写字教学收效甚微。其次信息化的加快,写字的育人功能受到弱化。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手掌肌肉尚未发育健全,力量较弱,对笔的控制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姿势不够端正。写字要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训练。遥远的成就感消磨孩子们写好字的积极性。使有的的孩子不愿意写好字,练好字。

随着新一轮写字教学改革的深入,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到了汉字的无限魅力。我们在课堂中不断地了解汉字,亲近汉字,热爱汉字,把方方正正的汉字越写越规范,越写越端正。当然,通过研究,对写字教学起步阶段我们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3、家长要强化写字姿势的指导意识。

我们可以运用家长会、校训通等家校联系平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提高家长对写字教育的认识,让家长体会到家庭教育一对一的指导在写字教学中的优势,巩固孩子在校养成的良好写字习惯。

4、老师们要加强汉字文化的学习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汉字书写不可分割。写字教育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因为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汉字这个特殊的载体,汉字的书写本身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写字教育,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字、写好汉字,更重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书写背后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让我们的孩子也将浸润在丰富的汉字文化氛围中,从深厚的情感基础上去学习汉字。

基于风险评估的电力变压器检修策略 篇6

关键词:风险评估;变压器;检修策略

中图分类号:TM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109-02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建设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电力企业更加注重对电力输送质量的监管。变压器作为电力输送中的重要组成设备,可以对电流的电压进行恰当的调节,保持电力的输送稳定正常,因此,可以说它的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从当前的电力系统运行来看,不进需要关注运行的安全性还要对其经济性和风险性进行把控,要对运行风险进行定期的评估,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的消除,为日常检修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风险评估下的变压器检修策略分析

所谓的风险评估就是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所出现的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量化的一种工作。如果从电力的角度来讲,在风险评估下的电力变压器检修策略就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①变压器的风险评估;②根据风险评估的最终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检修策略。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运行中关键性的组成设备之一,是整个电网正常稳定运行的必要设备,由于它的上下环节所涉及到的程序较为复杂,因此,会或大或小的存在很多运行风险。一般来说,变压器的运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变压器出现运行故障的效率。②故障所引起的资产损失风险以及对整个系统所造成的风险,具体的步骤分析如下。

1.1 评估的对象和目的清晰

电力变压器中的风险评估不是单单的针对于某个环节的变压器而言,而是涉及到很多方面,评估的对象不仅可以是整个系统中的所有变压器,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环节的变压器,通过对这些电压器进行风险的评估,可以对风险水平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最终可以实现以不同的风险水平采取不同的检修策略的目的。

1.2 对风险多方面的评估

对于风险的评估要包括对变压器故障发生概率、后果以及风险值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计算,它的故障概率是由变压器自身状态信息推算得到的;故障的后果包括资产的损失和运行中造成的损失,其中后者的损失是由潮流越限制严重度、电压越限严重度以及失负荷严重度来综合反映的;而所谓的风险值是故障概率和故障后果的乘积。

1.3 在风险等级的基础上来确定最终的检修策略

在对变压器进行检修时,它的检修策略制定需要考虑到变压器故障发生的概率影响,检修策略的内容一般是较为独立的,主要涉及暂不处理、加强检查检修力度。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排列顺序,来对各个变压器检修的优先性进行合理确定。

2 对于电力变压器运行的风险评估

2.1 对变压器故障概率的具体计算

变压器运行风险的评估中一般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在这些数据信息中变压器的故障概率是一项关键性的数据之一。一般可以采用基于健康指数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所谓的健康指数就是对变压器状态的优劣程度进行描述的数值,一般可以依据变压器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参照相关的文件规定来获得。

2.2 变压器出现故障的后果大小计算

2.2.1 资产损失方面

这一方面的损失表现主要是资金成本方面,是变压器出现故障后需要维修的各种费用,一般是借助资产以及资产的损失严重度来表示。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于输变电设备风险的评价导则,结合设备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对变压器的资产损失进行如下表达:

S1=S11S12

式中S11表示的是资产的取值大小,见表1;S12表示的是资产的损失度大小,见表2。

2.2.2 运行的损失

它的表现是变压器的突然停止运行导致电网的传输能力大大降低,进而引发潮流越限、电压越限以及失负荷等的现象而导致的损失,可以通过N—1潮流分析和失负荷量的计算,在潮流越限严重度、电压越限严重度和失负荷严重度三者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反映。首先,潮流越限严重度。它所反映的是一台变压器停止运行所导致的系统内线路过载的后果;其次,电压的越限严重度,它所反映的是一台变压器停止运行时所导致的系统内部节点电压越限的后果。再次,对于失负荷严重度来说,它所反映的是一台变压器停止运行后所引起的系统内部负荷失衡的后果。最后,运行的损失,运行的损失所反映的是一台变压器停止运行时所导致的整个系统的综合严重度,其中就包括了潮流越限、电压越限以及失负荷三者在内。

2.3 变压器运行风险的评估分析

根据风险评估理论的表述,对于变压器运行风险的评估定义就是,它是综合度量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之间的关系,用公式的表达就是:

R=P

其中i的取值是不固定的,可以取值1和2。P代表的是变压器故障概率大小;Wi是故障后果类型的权重表示;Si代表的是故障的后果;i代表的是故障后果的具体类型,i的取值如果是i=1的话就是资产的损失;如果取值为2,即i=2的话,运行的损失。那如果根据假设的状况,把资产损失所占综合损失的权重W1表示为0.4,那么运行损失所占的综合损失的权重W2就是0.6。

3 结 语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电力企业就需要切实做好供电服务,保证供电的质量和稳定性。变压器作为电力输送中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对电流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使供电趋于平稳正常,不会有太大的波动,针对变压器故障的风险评估,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细节性安全隐患产生,给日常的维护检修工作提供便利,提高检修工作的经济性和科学性,使变压器的运行更加稳定有序,从而推动供电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就需要电力服务部门在风险评估下加强对变压器的检修维护力度,从风险的角度入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建立系统的全面的防御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忠会,王卉,何乐彰,等.基于风险评估的电力变压器检修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4).

不正常航班恢复策略评估体系研究 篇7

1 不正常航班恢复策略评估指标体系

采用德尔菲法完成对初始指标的筛选工作, 进而设定评价指标。

1.1 一级指标

通过走访签派专家、一线骨干签派员, 对不正常航班运行管理条例, 建立初始一级指标。如表1所示。

通过德尔菲法完成一级初始指标的筛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指标期望值结果, 选择前4位指标作为不正常航班的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 即安全、成本、社会影响、运行环境。

2.2 二级指标

同理, 完成对二级指标的筛选设定。安全指标下属航线、机场、机组、飞机4个二级指标;成本指标下属显性成本、隐性成本2个二级指标;运行环境下属天气、公司运力、服务保障、次日计划4个二级指标;社会影响下属旅客、航班性质、延误时间、航权4个二级指标。

3 不正常航班恢复策略评估模型

3.1 指标权重

基于上述分析, 结合层次分析理论, 建立指标体系集合, 目标层包含安全、成本、运行环境、社会影响4个一级指标, 设集合U = (A1, A2, A3, A4) 。其中安全下设航线、机场、机组、飞机4个二级指标, 设集合A1= (B1, B2, B3, B4) ;成本下设显性成本、隐性成本2个二级指标, 设集合A2= (C1, C2) ;运行环境下设天气、公司运力、服务保障、生产计划4个二级指标, 设集合A3= (D1, D2, D3, D4) ;社会影响下设旅客、航班性质、延误时间、航权4个二级指标, 设集合A4= (E1, E2, E3, E4) 。根据层次结构, 制定专家选取规则, 经过专家打分, 借助MATLAB软件, 计算各个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3.2 恢复策略隶属度

针对特定运行环境下运控人员制定的恢复策略, 设定专家选取规则, 采用专家调查法, 构建指标隶属度矩阵。

式中:R1为安全下属指标隶属度矩阵, R2为成本下属指标隶属度矩阵, R3为运行环境下属隶属度矩阵, R4为社会影响下属指标隶属度矩阵。

3.3 综合评判

3.3.1 一级评判

采取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模糊转换时采用模型M (∨, ∧) , 借助Matlab程序计算。对安全下属指标作一级综合评判, 经计算可得

3.3.2 二级评判

令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一级指标权重W={0.501 1, 0.194 9, 0.148 8, 0.155 1, 0}作二级综合评判得:= (0.300 0, 0.334 0, 0.200 0, 0.194 9, 0) 。

3.4 结果分析

将= (0.300 0, 0.334 0, 0.200 0, 0.194 9, 0) 数据归一化处理。可得

将接受程度代替评语集合, 即将评语数量化:VT={1.0, 0.8, 0.6, 0.4, 0.2}。即可得出量化的结果。即

结合评语层级界定量化参考标准, 可为运控人员提供更直观、确切的衡量标准。计算数值越大, 其恢复策略的质量越高, 对运行越有利。相反, 数值越小, 代表该恢复策略的质量越差, 不可盲目实施。界定量化区间如表3 所示。案例计算结果为0.743 7, 代表运控人员拟定的策略质量较高, 在无其他方案可选的前提下可以实施。

4 结束语

本文将数学理论应用到不正常航班恢复策略的评估体系中, 提供一个量化的衡量体系和标准, 通过不正常航班恢复策略评估模型的建立, 可以求解出量化的结果,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 参考设置的量化区间, 不仅可以有效地评估恢复策略的质量, 同时为运行控制人员制定科学策略提供指导, 从而整体促进和改善不正常航班的恢复质量。同时, 文中建立的不正常航班恢复策略评估体系是基于理论方法的研究, 后续将以此为基础开发一套系统, 融入运行控制系统, 以便实施更为快速、高效的评估。

参考文献

[1]赵秀丽.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恢复模型及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2]郭金玉, 张忠彬, 孙庆云, 等.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 :148-153.

[3]唐小卫.协同决策机制下的航空运输系统不正常航班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4]杨慧敏.不正常航班调度的模型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 2009.

[5]刘立波.基于模糊数学的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2, 14 (3) :48-49.

评估策略 篇8

1浙江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业已取得的主要经验

1.1加强分类指导, 严格分层管理。浙江省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不断调整适应浙江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评估细则, 不仅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采取不同的评估体系, 还将社会团体分为专业性社会团体、行业性社会团体、联合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社会团体五类, 并相应制定了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标准和结果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对社会组织进行“谁登记谁评估”的分级管理办法, 下一级要将5A级单位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有利于直接管理部门与所辖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

1.2评估内容丰富, 指标体系初成。评估内容较为全面, 一般涉及基本条件、组织建设、工作绩效或自律与诚信建设、社会评价等方面, 涉及规范化运作、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日常建设等情况。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则更为重视起信息披露、资金运作等状况的监管。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着重规范化建设, 民办非企业单位着重诚信评估。对联合性、专业性社会团体注重规范化建设和提供社会服务、活动开展, 对行业性社会团体注重维护行业利益诉求和行业自律、行业影响力、服务政府等, 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则重视其公益活动规模和效益、项目开发与运作、与政府关系等, 对基金会的考核也更多注重公益活动的开展和效果。

1.3评估主体多元, 评估手段多样。浙江省严格限定了参加评估工作的社会组织资格, 在民政部门登记满两年以上的社会组织才能够参加, 并每年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评估等级较高的社会组织还拥有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权限。评估采取社会组织自评、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和评估委员会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由单位负责人和全体工作人员对照评估指标进行评估, 并提供证明材料和依据, 业务主管单位根据社会组织的自评报告, 结合平时管理情况进行审核, 评估委员会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 结合实地查看、听取各方意见经综合后得出评估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 第三方评估的呼声越来越高, 浙江一些地市也逐步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评估。

1.4评估过程透明, 评估机制规范。浙江省的社会组织组织评估过程是较为公开透明的, 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评估机制。每年在评估工作开始前, 各级民政部门都提前将评估的内容、标准、流程、考核方法对外公布, 考核的结果也向全社会公示、公布。评估工作到目前已经实施了7个年头, 浙江在职能部门工作开展、分级评估备案上报、政社沟通、第三方协作等方面都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对评估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和标准, 整体工作基本按照民政厅要求规范、有序开展, 如杭州市社会组织参评率超过7成, 评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当前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评估氛围还不浓厚。目前全国参评社会组织只有41.5%, 不到社会组织总量的半数。浙江参与评估的社会组织总量位于全国第一, 但参评率仅占全省社会组织的24.43% (2) 。2013年全省性社会组织获得2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仅45家, 其中7家为基金会, 其余均为社会团体, 绝大多数是行业协会和商会 (3) 。现有的评估主要是被动评估, 内容主要涉及到组织是否合理使用资金、是否违规操作等, 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发展前景等缺乏重视, 导致许多社会组织认为评估就是检查工作, 因而难以通过评估来促进组织发展。

2.2评估主体有待培育。当前评估主体主要有三类:社会组织内部评估部门、行政主管或授权单位、第三方评估组织。评估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社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工作人员构成, 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占比较高, 评估工作实质上是民政系统的内部业务。杭州已在部分社会组织中初步尝试第三方评估, 但尚未纳入法律约束和保障的范畴, 第三方机构在评估中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 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也未明确说明。

2.3评估能力有待提升。当前的评估以公布评估等级为重点, 共五个等级, 缺乏诊断式评价和对策研究。评估中的独立运作能力和水平还不适应实际情况, 评估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还很不健全, 人员能力和水平不适合参加评估工作。与此同时, 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也体现出与繁重的评估、年检工作的严重不符, 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总体来说评估体系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 评估专业人员还很缺乏, 需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评估理论、评估指标和评估工具进行本土化工作。

2.4评估结果有待运用。评估机制没有有效发挥激励、监督、促进竞争的作用, 评估结果与社会组织的反馈沟通机制尚未建立, 评估结果对于社会组织的“后续”影响不明显。一般社会组织的评估结果仅在民政部门网站或相关报纸予以公示、公布, 至于各社会组织的评估结果具体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等有针对性的评估报告尚未形成, 也未形成具体的互动反馈、指导、跟进机制。政府在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措施出台, 全社会的征信评价体系也仅处在建设初期, 浙江出台的对评估结构优秀的奖励政策以及将评估结果纳入政府信息平台还只是让社会组织看到了一些“希望”。

2.5评估指标有待调整。目前的这套评估指标体系适用于发展初期, 对于提升组织质量的目的还体现出一些滞后性, 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项目的评估几乎没有涉及。评估体系中针对社会组织发展初期的许多规定性条件, 如组织登记注册运营等内容在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已经不再成为必要指标。同时, 对组织某些方面要素缺乏关注或者关注程度不够, 例如, 对社会团体的专业性等具体指标方面, 缺乏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等方面的重视;又如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评估重点指标是诚信经营, 但基础条件和组织制度的分数已经接近诚信经营的指标, 前两者分数占据过高;而对基金会的评估指标中, 资金增值能力、经费流动渠道监管等处于真空。

3完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的思路

当前社会组织发展已经到了需要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时刻, 现有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已经滞后于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 必须转换观念、调整思路, 将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定位到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组织的新一轮发展。

3.1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从社会组织管理研究和实践的角度看, 科学的社会组织评估体制的建立, 严格有序的“第三方评估”尤为重要, 其信度、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国际经验一般是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专门负责社工机构评估的机构, 这个机构一般是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如香港社会福利署负责对所有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的评估工作, 并通过16项《服务质素标准》来测评机构运作情况。需有意识地转变政府职能, 承认第三方评估组织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公众较高的信任度, 将政府的评估职能部分转让给第三方机构, 实行“购买服务”政策。其次, 要提高第三方评估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应当实现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化, 政府应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系统, 最大限度避免信息封闭、缺失现象, 保证独立第三方能获得真实、详尽的信息, 避免评估结论失真。

3.2设置合理的评估指标。一是社会组织工作目标与规划评估。社会组织发展的程度与其使命感、理念与价值观、发展目标、规划有着重要的关系, 建立科学的社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 应当将这一部分内容列入。二是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评估。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 其人才结构、专业化程度、文化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发展, 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社会组织人员都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重视。三是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评估。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资金筹措能力、社工业务能力、机构素质评估、志愿者状况、专业能力与职业伦理、服务专业性、承接项目情况、项目运作管理专业性、创新能力等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能力。四是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评估。应该注重过程评估、结果评估和社会评价三方面的结合, 加大服务对象评价和社会组织运行过程、结果的评估。

3.3健全评估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社会组织自身的社会性、专业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使得评估体系建设更为复杂、评估过程易产生多种矛盾, 因此评估首先应加强法制建设, 在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引导、扶持、规范。国家层面要在社会组织管理条例中加入评估内容, 作为评估体系建设的总依据, 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组织评估法规的建设, 明确评估的实施主体、范围、程序、标准等, 为推进社会组织评估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注重评估过程的规范化, 设计评估各环节的规范文书, 使各类社会组织评估行为得到统一, 并将评估信息采集、分析、核实、归档、反馈等内容制度化、程序化。尤其要注意结果反馈的规范化建设, 明确应将评估结果的书面审查、现场评估内容、专家建议等及时反馈给社会组织, 给予社会组织申辩、质询的机会, 确保各种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增强评估透明度和公正性。

3.4加强评估机构队伍专业化建设。社会组织评估是一项专业性、操作性要求很高的工作, 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使评估活动有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员支撑。一要积极鼓励、培育专业评估机构的发展, 积极向他们“购买服务”, 为他们创立良好的政策条件;二要将一些在法律、财税、管理、社会学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学者纳入专业评估人才队伍, 建立评估专家库, 作为评估工作的导向性人才;三要建立健全评估人员的常态化培训制度, 特别是强化各项评估应用指标的分析设计能力、约谈技巧、评估标准等系统培训, 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估能力;四要定期交流, 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评估经验, 实行“因地制宜”和“拿来主义”的结合, 避免盲目“摸着石头过河”。

3.5提升评估结果运用效能。评估结果能否合理运用, 直接影响到评估效果的好坏。目前, 浙江社会组织评估能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激励机制。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要落实经费, 争取财政支持, 创立财政保障机制, 把社会组织评估经费纳入常规财政预算, 与评估工作量挂钩;二要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 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在政府转移委托职能、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扶持、财税优惠等方面向社会组织适当倾斜;三要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引导公众观念, 广泛宣传社会组织评估的意义及评估范围、基本程序、操作方法等, 重点向社会推介一批获得3A级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 为社会组织更广泛地获取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田舒.我国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一种有效的监管途径[J].理论界, 2015 (02) .

[2]贾文德.浅议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四个作用[J].社团管理研究, 2011 (03) .

大型发电机状态评估与检修策略分析 篇9

1 影响发电机状态的几个因素

大型发电机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影响发电机运行状态的因素有很多, 这主要和材料的选择、发电机的设计、现场的施工安装以及实际运行有直接的关系。这不仅使得发电机的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 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要高度的重视。其中, 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 状态影响因素主要有制造质量、安装质量、运行工况、操作维护以及发电机自身的使用寿命等方面。

2 发电机状态评估

所谓的发电机状态评估也就是指人们对发电机各种状态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收集, 来对发电机的桩长程度进行评价。

2.1 状态信息

目前, 我们在对发电机进行状态评估的过程中, 发电机状态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发电机的制造质量、安装验收工作、预防性问题以及运行情况等各个方面。而且在对其检修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中, 我们要通过停电、掉电以及在线等方法来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

2.2 状态信息评估

在现有测试技术的基础上, 我们在对发电机状态信息进行评估的过程中, 主要是从出厂报告、操作运行、定期检修以及临时检修等各种情况, 来对发电机的状态等级进行划分, 从而让人们对发电机的状态有着比较详细的了解。目前, 我们在对发电机状态等级进行划分的过程中, 一般都是将发电机的状态分成正常状态、可以状态、不良状态和危险状态这四种。下面我们就对这四种不同状态的信息评估进行介绍。

2.2.1 发电机正常状态主要条件

正常状态是指在对发电机状态信息进行评估的过程中, 发现发电机状态数据信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其中发电机正常涨停的满足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发电机在制造、运输的整个过程, 其运行状态都处于良好的情况, 并且都是严格安装相关的技术要求, 来对其进行处理的, 从而使得发电机的绝缘水平、安全性能以及适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且在出厂试验和交接安装的过程中都是一次性通过的。

第二, 发电机内部的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以及其他的组织都符合发电机运行的标准。

第三, 发电机在使用时, 其各方面的运行参数都保持着一个正常的状态, 而且其各个部位都没有异常现象。

第四, 发电机在状态信息都显示正常, 而且一些特殊的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 其相关的数据都比较合格。

2.2.2 发电机可疑状态主要条件

可疑状态:指在试验、检修周期内, 发现某些参数反映发电机内部可能有异常现象, 但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凡有下列诸因素之一均属此状态: (1) 在试验周期内首次发现定子绕组绝缘下降到前次70%以下, 但绝对值 (20℃时) ≥500M, 极化指数≥2, 吸收比≥1.6。 (2) 在试验周期内首次发现转子绕组绝缘、轴承绝缘、密封支座及中间环绝缘、穿心螺杆绝缘、端部铁芯及轴瓦热电偶绝缘、电阻测温元件绝缘等绝缘测试值较前次下降30%以上, 但仍在标准限值以上。 (3) 发电机各部温度或者考核温差不正常升高, 但仍在报警限值以内。 (4) 定冷水导电率、PH值、氢气纯度和湿度等参数异常, 超过期望值规定但仍小于报警值;额定压力下的定子冷却水流量明显降低, 但仍在报警值以上。 (5) 定子绕组绝缘电腐蚀检查发现异常但数值在允许范围。 (6) 定子绕组各相或各分支的直流电阻值, 相互间差别以及与初次 (出厂或交接时) 测量值比较, 相对变化大于1%。

2.2.3 发电机不良状态主要条件

不良状态:指历次周期性试验或跟踪测试结果分析存在故障, 且基本确定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 判断这种故障在短期内不会发生事故。凡有下列因素之一, 均属此状态: (1) 定子绕组绝缘、转子绕组绝缘、轴承绝缘、密封支座及中间环绝缘、穿心螺杆绝缘、端部铁芯及轴瓦热电偶绝缘、电阻测温元件绝缘等低于标准规定。 (2) 发电机各部温度或者考核温差超过报警限值但在跳闸值以下, 如线圈层间电阻测温元件最高与最低的温差超过8℃但12℃。 (3) 定冷水导电率、PH值、氢气纯度和湿度等超过标准规定;额定压力下的定子冷却水流量明显降低至报警值。 (4) 定子绕组绝缘电腐蚀检查发现:线棒出槽口处表面绝缘电阻>0.5M;线棒表面电位>100V;发电机运行中, 测温元件感应电压超过>10V。 (5) 定子绕组端部手包绝缘表面电位测量>500V。 (6) 反映发电机异常运行工况的保护动作跳闸。

2.2.4 发电机危险状态主要条件

危险状态:指试验数据或运行参数表明, 发电机内部故障已不能运行或运行中随时有可能发生事故。凡有下列因素之一均属此状态: (1) 定子绕组绝缘、转子绕组绝缘严重低于标准规定。 (2) 发电机轴振超过0.254mm跳闸, 存在明显杂音。 (3) 漏氢量严重超标, 无法维持额定氢压运行。 (4) 定冷水流量突然降低, 断水保护动作跳机。 (5) 发电机发生严重的非同期并列情况。 (6) 反映发电机定子绕组三相/两相短路、单相接地、匝间短路、转子绕组两点接地等严重故障的保护动作。

3 检修策略

通过对发电机的状态评估, 确定其对应状态, 进而针对处于不同状态的发电机, 采取不同的检修策略。

(1) 正常状态的检修策略:持续运行, 勿需检修, 但应保持正常在线监测、离线的周期性试验以及值班员和专业维修人员定期的巡视检查。

(2) 可疑状态的检修策略:可继续运行, 但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跟踪监测, 在监测期间没有进一步劣化趋势并稳定在某一合格值内, 发电机可不进行维修。

(3) 不良状态的检修策略:说明发电机的安全可靠性在下降, 必须通过检修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应做出诊断报告并抓紧安排停运, 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

(4) 危险状态的检修策略:应紧急停运投入恢复性检修, 检修后经试验合格方可重新投入运行。

结束语

由此可见, 在发电机使用的过程中, 对发电机状态信息进行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利于人们对发电机运行情况的了解, 还方便人们对发电机检测策略的选择。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 这就使得发电机在日常使用的过程, 其工作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从而满足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型发电机运行状态的因素进行简要的介绍, 讨论了发电机状态评估的方法, 提出了相关的检修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发电机,状态评估,检测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小飞.发电机双流环密封油系统分析[J].科技资讯, 2010 (19) .

评估策略 篇10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很多院校都建立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评价机制, 但其机制的建立健全完整情况以及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此绩效评估机制下的工作现状各不相同, 很多高校的绩效评估机制都不完整, 这就很容易让绩效评估机制的建立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的起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1 高校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机制建立的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为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纷纷建立了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是针对高等院校中的包括校长等领导阶级在内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全面的考核,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中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改进其工作方法, 克服目前高校中常出现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分工不明确以及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等等 (王丹慧唐振平, 2011) 。但是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 各高校建立的绩效评估政策往往目的不明确, 校长等领导阶级对于绩效评估政策机制的重视度不够, 这就使得绩效评估政策不能真正的起到其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的作用。领导阶级的不够充分重视也造成了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不重视, 这就很容易让绩效评估政策只是流于形式。

1.2 考核评估标准与实际不符

由于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所实施的绩效评估政策都是从国外或者其他高校借鉴的, 这就使得绩效评估政策的考核标准并不是完全按照该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的, 而很多高校在引进绩效评估机制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基本上原原本本的将其他高校的绩效评估机制运用到高校的实际操作中, 这就很容易在实际运行中形成考核标准与其他细节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况, 直接影响到了绩效评估政策实行的真正意义和完整度。另一方面, 由于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像教学工作那样能够做到明确化、数量化, 在绩效评估中的考核和评估就不能按照统一标准来进行, 而是要从被考核人员的实际情况入手, 这就提高了考核和评估的难度。

1.3 考核过程缺乏有效监督、考核结果失真

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估普遍存在着目标不明确、考核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差等问题,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失去预期的作用。很多高校只是引进建立了绩效评估政策, 并没有建立对绩效评估政策的执行监督机制, 对于考核评估过程中的执行力低下、考核过程失真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 考核人员考核的标准不一、力度不同, 因此考核评估工作的结果并不真实, 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就造成了绩效考核的结果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

2 高校绩效评估机制健全完善策略

2.1 充分重视绩效评估机制的建立、保证考核过程认真严谨

要想在高校中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 首先就要从意识方面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予以足够的重视, 只有管理阶级意识到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的重要性, 各层的执行部门才会引起重视。第一步必须让各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具体负责的各项工作, 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了解和界定, 然后要针对各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安排具体的绩效评估和考核的标准, 让考核双方在工作目标、考核目标以及工作水平和考核水平上达到一致, 从而进一步实现考核评估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 确实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建立健全完整的符合实际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考核监督

完整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除了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之外, 还要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监督。监督工作并不是只集中在某一时间和方面的考核, 而是贯穿在整个的绩效考核的过程之中, 加强绩效评估的监督, 有利于监督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 帮助他们树立对绩效评估机制的重视和正确态度, 更能够保证绩效评估过程的真实有效性, 打破了绩效评估人员对评估信息的垄断, 真正的促进绩效评估政策的完整有效实行。只有在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的、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的同时, 建立有效的评估考核的监督机制, 才有可能充分保证绩效评估活动的高效进行, 才能起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水平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丹慧, 唐振平.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缺失与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2) .

[2]吴英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12 (6) :99-103.

[3]谢合明.高校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1.22 (8) :195-197.

上一篇:工科数学分析下一篇:网游虚拟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