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评估

2024-05-14

心理评估(精选十篇)

心理评估 篇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9例, 女67例, 年龄36岁~74岁, 平均年龄51.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6例, 肺心病87例, 冠心病心绞痛49例, 急性左心衰14例。

2 心理评估

2.1 方法

采用综合性医院抑郁量表, 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重, 多处于抢救中, 且体质弱, 无精力或体力填写量表, 因此, 由护士询问患者后代其填写。共对229例危重症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收回量表229份, 回收率100%。

2.2 标准

根据量表结果, 将有关分值相加, 即得A (焦虑) 总分及D (抑郁) 总分。按原作者的标准, 焦虑及抑郁量表分值区分为:0~7分属无表现, 8~10分属可疑, 11~21分属有反应。即如果A或D的得分说明患者有焦虑或抑郁, 护士应继续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必要时可随时进行测量评估;得分, 说明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 应进一步深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分析原因, 给予相应的治疗[1]。根据患者自评结果, 将有关分值相加显示:8~10分58例, 11~21分171例。

3 心理护理干预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

对于危重症患者, 时间就是生命, 必须分秒必争, 尽快救治。同时牢记, 这类患者情绪反应强烈, 而情绪对疾病又有直接影响, 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急剧恶化, 甚至死亡。因此, 护理人员要有责任心、同情心, 要沉着稳重、严肃、有序地进行抢救护理, 这样可以使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 稳定患者的情绪。

3.2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是指所采用的各种心理治疗都能够在精神上给患者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支持。护士通过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 使患者内心产生一种积极获取的内在驱动力, 或者使那些心理处于极端矛盾和困惑的患者解脱痛苦, 心态趋于平和。如果患者在饱受疾病的折磨时, 护士以热情关怀的态度、真诚关注的表情、亲切和蔼的语言、主动体贴的护理措施去为患者解除痛苦, 使患者能感受到来自护士方面的心理援助, 就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心理支持的作用。

3.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 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和态度, 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要告诉患者只要正规治疗, 是可以治愈的。同时应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避免了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发生。

3.4 加强非语言交流

除加强语言交流外, 对于因气管插管、气管造口等原因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 护士要加强非语言交流, 掌握一些特殊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如学会用感觉器官去“听和说”;学会用表情、手势、动作去“听和说”;学会用图片、会话卡、纸和笔去“听和说”。通过对患者表情、手势、体动和口型的观察来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例如, 当给患者翻身时, 患者紧锁眉头, 呲牙咧嘴, 护士就可以在纸上写“你哪儿不舒服?”, 再观看患者的手势, 确定其部位。对患者的要求不能仅停留在“知道了”, 还要明确表示“我正努力去办”, 以解除患者的焦虑, 使患者放心。

3.5 消除依赖心理

对即将离开CCU产生依赖心理的患者, 护士一方面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使患者既明确自身疾病已经缓解, 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对产生呼吸机依赖心理的患者, 应向患者解释, 现在的病情已有很大好转, 可以按计划间断撤离呼吸机, 直至完全撤机。呼吸机就准备在患者身边, 一旦感觉呼吸困难, 可以随时接上呼吸机, 这样可解除患者的担心。

4 讨论

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来势凶猛, 起病急, 变化快, 对于短时间内发生或加重的、意料之外的、渴望紧急就医的疾病, 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 都可以使个体进入应激状态, 并进入患者的角色, 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甚至造成机体的持续应激状态。其心理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和长短, 不但取决于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 也受到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以及患者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种心理反应, 若得不到及时的调节、控制, 则可能加重疾病, 且妨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229例危重症患者施以有效救治的同时, 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 使患者在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或稳定的情绪状态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性发育心理评估 篇2

一、正常心理学 要看书

二、异常心理学(8个方面做出诊断)

三、如何帮助修订

异常心理学

正常的心理如果出了问题,会有哪些表现

知道了哪些异常行为,我们去找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先诊断再治疗

本次讲:心理发育的评估

每次讲课:1先讲正常心理学

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观点:儿童期的这些这些就是成人的那些那些。任何成人期的问题都起源于儿童期的发育,所有的精神创伤,内心冲突多半在潜意识里。精神分析就是寻找潜意识。

潜意识里有未完成的成长任务

根据成人期的问题找到发育的哪个阶段出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性心理的发育阶段:内驱力,客体关系,自我 这三个方面来讲

重复讲性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

一、口欲期,例子:一个妈妈给5岁的孩子买了2000元的玩具,可能是在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没有出现,这种期望被压抑进入潜意识,忘记,认为妈妈特别爱自己,要求妈妈买很多的玩具,妈妈又愧疚,给予补偿。(持续恒定的给予孩子满足,才能形成健康的信任,自爱和自恋)

原始母性全身心的关注,使孩子有全能感。全能感也会导致问题(为满足自己的全能感,非要帮助别人)

妈妈也要给予孩子不满足,让孩子有不安全感(否则孩子会认为世界上都是好人)

所以要培养孩子合适的全能感

重要人物:心理学上的妈妈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清清楚楚的,人生活在两极当中(满足和不被满足之中)

二、肛欲期,发展意志品质的时段,来源于父亲,父亲的角色很重要,给予安全感,教会是非。(于单回忆父亲,声泪俱下)(单亲家庭有一个好处是父母不会吵架)

这是一个告诉孩子行为规范的启蒙时期,控制大小便,孩子发现可以通过意志控制事物

这时如果父母可以足够的宽容,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随便大小便)形成意志品质,足够地坚定,校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让他知道在什么时候要接受来自外界的控制(人一生都有控制欲)

这时候训练的是孩子的自主性

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有问题,与人亲密关系有问题的人常常是肛欲期没发育好。

一刻离不开丈夫的妻子往往是肛欲期没发育好,后面发展成为离不开儿子,然后儿子出了问题。

此时因为与母亲的分离,开始形成人生的第一次自恋

三、俄狄浦斯期,父母共同如何对待孩子,会出现特别的品质。人际关系有问题的是此时期出了问题(一上街就脸红或者主观感觉不够)

如果父母亲吵架,打架,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恨自己,转向恨爸爸妈妈,长大以后恨。。

每次考试都是对权威的否定,怕考试是阉割焦虑,潜意识会唤起高度的焦虑

发展的好形成目的的品质,否者做事没有条理

四、潜伏期 意义不大(自我比较强大,接受太多的事情,好奇心,自然界,看电视,上网)自我用的最多的防御机制就是压抑

五、青春期 开始重复前面三个期,发育地好,可以适应社会,适应自己。发展出 爱,关心等作为人的品质

六、看第一讲的性心理发展

女人中有男人气质和男人中有女性气质都是很好的事情

单亲家庭也有男性和女性角色,如果双亲家庭中父母只顾吵架,反而没有男性和女性的角色

第二阶段:诊断

他到底有什么问题---比较难确定的(来访者是中心)

例子:强迫洗手---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实际上是夫妻问题,在教育孩子上有问题,(我们无法治疗不想治好的来访者)

抑郁症----1懒,不洗碗(不是),2工作效率下降(也不是)3儿童期有创伤(也不是),真正的是要与父亲竞争,让自己病,让父亲内疚,伤心(打败父亲)

1.初始访谈:可以是一次或者一年,直到得到心理学诊断,找问题,发现问题,形成假设,形成动力学诊断

2.知道如何去提问,从错误到正确,是一个永远犯错的过程和一个永远知道犯错的过程,只有知道犯错,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提出假设,证明是错的)

3.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时间,退行越早,约严重(口欲期比俄狄浦斯期要严重),形成治疗计划

4.根据心理发育评估来确定咨询的形式和技巧

讲书上P57

心理治疗从本质上来说修通早年心理发育受挫的过程。

患者有关的关键问题都与心理成熟过程有关。(问题都起源于早年)

为什么在这个特定的时候来寻求心理治疗? 要引起高度注意,常常是儿童期某些东西的再现

以前是否出现过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过,才说明假设成立,记得清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童年的经历,越早越有意义,越奇怪越有意义),如果没有反复出现,说明假设错误

P58

精神分析是两推论,是充满挫折的,经常会出错的。

面对应激的时候,人们倾向于采取类似阶段的应激方式,这就是退行。

我们这里提到的父母指的是心理学上的父母

P60

潜意识冲突和发育受挫都会引起问题,治疗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潜意识冲突----通过防御机制转移为躯体疾病,产生癔症(例子:手臂麻痹,原因是想手淫,但是与伦理冲突,压抑,所以出现躯体症状,这是原发,继发获益-得到温柔和照顾,原发与继发是相通的,继发获益比原发获益更加重要)

防御机制---例子:反复检查门窗(强迫症状,因为不想再照顾父亲,希望父亲死掉,原发获益---检查门窗,爸爸不要真的死了,继发获益---我生病了,也需要照顾,无法照顾父亲了)

青春期危机--中年危机,都有机会改变

P66

一个人的性格反应了发育时期的情况。

我们要评估一个人的性格发育情况。

口欲期性格—希望的品质,(希望来源于安全感,安全感来源于信任感,信任感来自于被理解)发育理解,安全和信任和希望品质的。形成基本信任和不信任。(出问题的话,会混淆内部和外部,分不清自己的想法和现实,现实检验能力有问题)(妈妈的爱,越是没有,越是要掩饰,越是知道自己缺乏,越是要让自己相信妈妈是爱自己的)

肛欲期性格—意志形成的过程,意味着分离,婴儿的无助感和自主之间的谁赢谁输。(非此即彼,爱憎分明—是肛欲期问题特征,有着鲜明的情感,频繁地变化)

俄狄浦斯期性格—攻击和依赖,人际相处,与客体可以形成稳定的关系(能够感知对方的情感活动,会观察自身的情感活动导致你的情感活动,可以带给咨询师全面的叙述,有强烈自我感的人,会引起咨询师的正性移情)

P68

焦虑和抑郁 的成分

焦虑的三个期:

1.本我焦虑,口欲期焦虑,起源于共生阶段(感觉自我不存在而产生的焦虑,精神分裂症常有)(会突然爆发自杀)

原始焦虑,存在焦虑,不可名状,毁灭性的终生都对亲密关系孜孜不倦,来源于我们的毁灭性焦虑,对死亡的恐惧

与人亲密关系是既要又不要,实际上不可能有

2.肛欲期焦虑,自我的焦虑,我是谁的焦虑,分离焦虑(与重要人物的分离,来源于我们早期的分离,有自我丧失的不祥之兆)(会有冲动性自杀)

3.超我焦虑,追求完美,常常是是由于人际交往导致的焦虑,是主观的(与权威人士关系,越成功,潜意识越会感觉要受到惩罚)

P70

潜意识会计时,周年持续,1年,5年,10年,子女的同一时间

案例督导

1.精神分析不适合自我暴露,容易让来访者投射(为了共情的自我暴露时非常不适宜的)

2.我们要起到的是镜像作用,我们需要节制

3.没有共同语言,什么叫共同语言,因为不谈哲学,要在问下去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没有性生活,结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他嫌老婆的什么,就是儿童期母亲没有给的ABC,那么他会通过什么行为得到ABC(趴在地方的原因我们要搞清楚)

4.我们经常被来访者问得哑口无言

5.“爸爸从来没有关心过我”----我偶尔地因为过于关心他,而没有听懂某些话背后的意思,从我的错误,而反省到(你爸爸从来不关心你,你指的是什么,具体有什么事情)

6.你与妈妈粘连到什么程度?如何问呢?伤心么?到什么程度?什么叫很深?。。

7.证明是粘连的话,假设是什么?母亲去世以后,要寻找新的粘连----找新娘

8.他爱不爱我,是看他给不给钱,爸爸不给我钱,说明他不关心我,9.我们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但是常常我们会问其他的东西,问什么呢?

10.吃奶吃到13岁? 为什么呢?因为我最聪明

11.母亲死后,你一定很痛苦吧,痛苦时,你会怎么缓解痛苦么?--会不会和症状有关系么?

12.你喜欢你老婆么,你老婆喜欢你么?新妈和旧妈有什么区别,要一直比较的。旧妈为什么喜欢你,新妈为什么喜欢你?新妈没有变成旧妈,他一直在找,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然后有小新妈—女儿

13.当女儿进入医学大学,产生医学上的病

14.17岁生病以后,爸爸结婚了,给我很少的钱,说明爸爸不爱我,这是他的获益---他第三次证明爸爸不爱自己,第一,说爸爸从来不关心,结果老婆的事情,证明他是关心的,第二,父亲给我的钱很少,这也说明父亲是尽力了------他一定要证明父亲不爱自己,否者自己心里受不了,是什么情况要让他这样做呢?(因为他把父亲的老婆夺走了,所以觉得自己要受惩罚的),他举出的例子来证明父亲不关心自己,却恰恰证明了父亲是关心他的,他拼命地想象父亲不关心他,是一种自我惩罚

15.你愿意你的女儿女婿,当初妈妈不应该取小伙计?口误:整个家庭中男女关系是颠倒的。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爸爸是如此地弱,自己男性的角色是模糊的(他永远是个男孩,因为他不用长大,就可以得到妈妈)(他的父母亲结合是交易,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所以,爸爸,我,儿子角色都是模糊的)

16.什么时候来就诊?第一个妈,第二个妈,第三个妈(他需要生病,为什么现在来看病,因为女儿要结婚了)

17.他是,分离焦虑,肛欲期焦虑,俄狄浦斯期性格(主要是这个,因为他的问题是人际相处的问题)

18.咨询师觉得自己次数太少,所以不敢打断,所以断送了这个个案,钱不够不是理由。

19.如何处理呢?咨询师和他一起退行,做他的妈妈或者爸爸,让他成长,知道只有成为男人才能得到妈妈的爱,不那么以自我中心,不负责任

20.他会千方百计地想成为男人,考研,写书,等等,正是因为她没有男性气质,所以要追求这些。

21.你连着踢走他三次,最终把他踢走了,其实潜意识中要踢走他,有内疚---所以报了个案,了却了未完成22.他老于此道,第一回就将咨询师打败了,后来咨询师就乖乖地跟他走了,相信他将他世上的妈妈都打败了一遍,爸爸不干了

23.是什么要让他想控制妈妈,如何养成的,这是由于早年形成的内部成像—母亲造成的。

24.13~17岁当中,父亲起了作用,所以他要考研,要写书,会做股票,但是由于他从小就认为自己抢了母亲,父亲肯定是恨自己的,所以与父亲无法相处,幸亏父亲外面有人,他的恐惧降低了,实际上他潜意识是希望父亲外面有女人(而实际上外面有没有女人并不重要)

25.在咨询的互动中,当你说A的时候,他一定要说B。

26.他早期的未完成(与母亲),然后以后一直在重复

27.他与母亲的精神乱伦,界限不清晰,不断重复,再产生与女儿的精神乱伦。

28.他通过生癌症来吸引女儿,同时他潜意识觉得自己应该生癌症,受虐倾向。

29.小时候的作,让他取得妈妈的爱,让这个成为了他的人格。

30.母亲生了三个男孩,他是第二个孩子,妈妈有需求,满足他的作。整个悲剧是由妈妈启动的。

31.他与妻子只有三年的性生活,是发现她不是妈,而后,在生活上把他当妈,精神上没有把他当妈。

胡晓媛 胡氏心理评估 篇3

1,看到左上角有根毛。0

2,看到有根毛并且试图吹去或用手除去。+

3,只看到空白页面,没别的。-

第37页中注意到:

1,注意到右下角缺角。0

2,注意到右下角不是缺角而是折角并将折角展平。+

3,只看到空白页面,没别的。-

第38页中看到:

1,看到左下角的折角。0

2,看到左下角的折角并将折角展平。+

3,没看到左下角的折角。-

仍是第38页中想到:

1,没想到本页中的印刷图像与之前的那根毛存在联系。0

2,想到本页中的图像是前面那根毛的局部放大。+

第39页中看到:

1,看到空白页。0

2,看到空白页但怀疑是纯空白的。+

第40页中看到:

1,看到印着一张下边缘有折痕的白纸的图像。0

2,看到印刷内容是带有小折痕的白纸,但觉得这页上应该还有待查找细节。+

3,看到也是空白页。-

答案中“-”多:人格被某种防御机制所渗透和决定,时常自动消解外部世界。不能去做或没有想到去做的事情会很多,尽管根据他的生命活力、精神状态和教育背景,使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他去做这些事情。

答案中“0”多 :理精力和心理精力仍在正常范围,请多保持。

答案中“+”多:焦虑,时常伴有的危险感和敌意是由内在心理因素所激发后并且夸张过了的。

答案比例较均等(比如 3个+3个- 或 2个+2个-2个0 等):边缘游移的不确定状态,仍需进一步观察与刺激。

胡晓媛的思路

读者的行为可以被“加/+”入

比如某些人可能会:

A.试图用手除去第一页左上角的毛;

B.将第三页左下角的折角展平;

C.主动做第六页上的测试。

创作意图或内容可以被读者主观“减/-”掉

比如某些人可能会:

A.完全无视作者可以印刷的内容(第一页上的毛;第三页上毛发局部中段的白色圆点;第五页上带着细微折痕的白纸。)

B.无视作者刻意制作的折角。

艺术家可以将个人意识“加/+”给读者

第六页上的心理测试是一个无任何科学依据、仅来自艺术家本人的经验判断。但想必某些热忱的读者在做过之后会推崇并沿用这个逻辑。

读者可以因为对测试形态的艺术作品不感冒或对测试结果的不满“减/-”去对艺术家的喜爱或“减/-”去艺术家的时间

产后心理状态评估及护理对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通过对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评估诊断为产后心理障碍39例, 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19~41岁, 中位年龄31岁, 发病时间为产后7h~5d, 一般在产后3d。原因:产后睡眠障碍9例, 家庭不合7例, 新生儿死亡及畸形5例, 术后疼痛4例, 产后出血4例, 未婚1例, 其他9例。其中产后沮丧或轻度抑郁的患者36例, 经心理疏导, 增加家人关爱后康复出院。3例产后重度抑郁症患者, 转入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

1.2 心理状态评估方法

(1) 评估产妇的个性特征、文化水平, 既往有无精神疾病史、此次分娩结局如何、新生儿是否健康, 家人对新生儿性别满意程度及对产妇的态度。 (2) 评估产妇产后睡眠情况, 有无焦虑、恐惧、退缩行为, 有无孤独感, 有何心理需求。 (3) 评估产妇的情绪、日常活动和行为能力、对支持系统的满意度, 经济有无困难。

2 护理对策

2.1 爱护、关心、尊重产妇

精神障碍产妇心理脆弱, 易受暗示, 依赖性强。虽然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但其有被尊重、被关心的基本需求。护士所有的护理活动, 爱心和耐心贯穿始终, 使产妇在陌生的环境认为医护人员值得信赖。同时要耐心倾听其诉说, 鼓励其增加自信心, 同时避免不良刺激, 减轻生活中的压力。

2.2 改善产妇的睡眠

对睡眠障碍的产妇, 遵医嘱给予调整睡眠节律和深度的药物。建议其最好与婴儿同步休息。

2.3 加强巡视

对于剖宫产及高危因素的产妇, 要加强巡视, 给其提供更多帮助, 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

2.4 对家属的教育

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产妇, 要做好丈夫的思想工作, 给他讲解产后抑郁症的基本知识, 使其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 调解好家庭成员的关系, 尽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给产妇以情感上的支持。

2.5 减少环境的刺激

对有重度抑郁症的患者, 应减少心理应激、增加安全感, 提供安静、舒适的单间病房, 保护好其隐私, 避免其他人的干扰和刺激。走路、说话、关门、操作都要轻, 尽量减少环境对产妇的心理应激。

2.6 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时, 告诫家属, 给产妇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避免不良刺激, 使其在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中表现出自信和满足。若有不良行为, 应及时就诊。有抑郁倾向的产妇一定要到专科医院就诊。

3 防范措施

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使产后妇女的不良情绪化解在心理障碍的萌芽阶段。 (1) 有焦虑情绪的产妇, 分娩时顾虑多, 护理人员要主动询问产妇产后有无不适, 婴儿护理上有无困难。 (2) 产妇分娩后心境、分娩愿望与对婴儿的期望是否吻合。对心境不良的产妇, 要引导其倾吐心中的不快, 让其多与婴儿交流、母乳喂养, 尽快适应母亲角色。 (3) 对有不良分娩结局如新生儿畸形、滞产、难产、产后出血、新生儿抢救、死胎、死产等的产妇, 躯体或心理可能受到不良刺激。护理人员要多加巡视, 给予其安慰, 使其从恐惧、焦虑的情绪中恢复过来静心休养。告知家属避免将不良情绪带给产妇, 并警惕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 产妇因本身的疾病、产后感染、伤口疼痛等, 可能出现悲观情绪。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 产妇在喂养、照料新生儿时感到疲劳, 而家属又对产妇照顾不周, 产妇可能感到压抑和失落。告诉家属要理解产妇这一情绪反应, 用爱和行动使其安全渡过产后情绪波动期。 (6) 经济困难的产妇可能有自卑, 要给予其更多的帮助, 使其树立热爱生活的信心。

4 讨 论

分娩对于产妇是一种压力源, 会引起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理情绪反应。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状态, 并与妊娠期心理、对分娩经过的承受能力、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产妇的性格倾向、生活经历、夫妻间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其产后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3]。通过观察和倾听有不良情绪产妇的诉说, 与其真切交谈, 针对根源进行疏导。通过对39例产后心理障碍产妇的观察发现产后抑郁一般发生在产后3~4d, 如何保障产妇安全, 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探讨。总之, 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高危人群, 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干预, 出院后加强监护与积极治疗是防治产后抑郁症病情恶化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心理状态,评估,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3.

[2]罗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40.

自我心理评估报告分析 篇5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理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战胜自我,拥抱健康;沟通,消除心结:真诚,融化壁垒;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学业如莲

很庆幸高三那年暑假,我选择了复读。回头看来,这一路虽走得辛酸,却让自己得到了凤凰涅槃般地洗礼,让自己的心理趋于成熟。

那时,每天都要做很多模拟题,不言不语地忍受着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总是会告诉自己“如果你还不能放下一切全力以赴,想想你活着的目的,你已经失去了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这次再也不能错过”;告诉自己“如果你不想让生命虚度,那你就应该每天用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衡量一下自己的言行”。就这样默默奋斗着,为每一次的小进步快乐不已。渐渐体会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的一句话,他说“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能从琐碎中得到升华”。

这段经历对我的性格塑造产生了很大影响,它让我明白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它让我明白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它让我明白把脸迎向阳光,心情就不会被雨淋湿;它让我明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它让我明白要耐心,要坚持,恰如蝉,“四年深埋,一朝破土,惊鸣震人”。

因为不易,所以更懂珍惜。从而,我的大学不至于太过松弛。大学的生活的确很丰富多彩,乱花渐欲迷人眼,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像那个小猴子,扔了桃子摘西瓜,忙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贵在精,而不在多,道路再多,总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我的选择是以学习为重。我会认真听每一节课,记下每节课的重点,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复习的时候我就明白学习重来都是苦的,如果说学业是一朵莲花,最令人欣慰的回报一定是那清苦的莲心,一直苦到心里,才有那美丽绽放的莲花。

真水无香

进入大学后,我很庆幸能进入到这个班级,这个团结互助的集体。在这里,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同学们的真诚、快乐、友好感染了我,让我也不由自主地打开了心扉,生活中,我与同学们都相处地很好。一直记得徽商的古训:诚以待人,宽以载物。只有用心去交友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视友谊为交易者,既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友谊,更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它害人又害己。 不知哪个哲人说过:“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同学、室友之间难免会出现小误会、小摩擦,凡事忍一下、退一步,别太在朋友之间的琐事,友谊不在一时,而在平时;不凭年龄,而凭心灵。

真水无香,透彻、自然充满贵气,不修饰不伪装,不超脱、不流俗,快快乐乐的做纯净、真实的自我,反映生命最原始的本质。从他们身上我获益匪浅。

永不止步

上面说了很多自己对学习、对与人交往的一些想法和态度。但是只有看到不足,才能进步,才能完善自我。

理想中的自己是这样的:

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希望遇到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的时候不要拘谨,勇敢一点,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尊重他人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智慧理性,读书明智,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多阅读充实自己,另外,对别人的话要经过大脑思考,争取给予最恰当的回答;学会拒绝,对于自己难以办到的事要及时向别人说明情况。遇事要冷静,不乱方寸。多观察,倾听,汲取别人的智慧;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思考周全后,要当机立断,不临阵退缩,不出现约拿情绪,一旦决定做了,就要坚持到底。

对住院小儿心理需要的评估与护理 篇6

【关键词】小儿;心理需要;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工作现由陈旧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实施系统化整体的优质护理要求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的基本要求[1]。由于对儿科患儿的护理仅停留在生理护理的方面上,对其他方面的需求还未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儿时期是患者中特殊的群体,在心理方面进行比较,小儿与成人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且此时期是受教育的最好时期。对于住院的小儿要进行密切的护理就必须要了解小儿的心理特点、小儿对社会方面的需要,现笔者将对住院小儿心理需要的评估与护理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我科住院的小儿88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小儿患者54例,女性小儿患者34例,年龄在5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在4.7岁。

2不同阶段的心理需要的评估及护理

2.1婴儿期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儿的细微变化,此期患儿对周围的所发生的事情都非常敏感,容易受惊吓,怕见生人,尤其是对穿白大衣的护理人员,产生非常强烈的紧张、恐惧心理,害怕从她母亲怀里把她抱走,对这些,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就要和患儿建立友好关系,给患儿身体上的接触,如抱抱患儿,抚摸患儿,用玩具哄他玩等,护理要通过亲热的表情、神态,姿势给患儿建立信任感,给与心理安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关怀,和亲切的态度使患儿得到安慰和安全感,为患儿创造和谐轻松地氛围,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在进行治疗护理时要尽量分散其注意力,要以娴熟的护理技术,消除患儿的恐惧感,护理人员要以母亲般的关怀,给患儿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发展[2]。

2.21-3岁幼儿期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操作要尽量人员固定,护士进行连续全面的护理,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尽量满足幼儿住院前的喜好和生活习惯,了解患儿的习惯用语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如为患儿讲熟悉的故事,玩熟悉的玩具,帮助患儿减轻陌生感,使患儿发挥其自主性。幼儿期患儿智能发育迅速,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情绪高度急躁,尤其是有病,愿意哭闹,容易产生厌恶,自卑,患儿模仿力强,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要正确引导,耐心启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适宜喂养保证生长发育,使其智力得到发展。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干净舒适,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眼神,姿态和患儿接触后能唤起患儿的欢乐,消除紧张情绪,充分调动起积极性,配合治疗和护理。

2.33-6岁学龄前期心理护理3-6岁患儿变得性格比较固执,不听话,有的甚至反抗,这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违拗心理。不可过于严格控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的人也陌生,对医护人员怀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他们常常坐在那,闷闷不乐,一声不吭,对他讲话也不理不睬,医生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时,进行哭闹、反抗、甚至逃跑,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沟通技巧,主动去亲近他,主动和他玩,使他尽早熟悉环境,在他高兴的时候,因势利导,尤其是对不合作的患儿,护理进行操作时,让其他患儿给他做示范,使他减轻害怕的念头,我们护理人员要经常在生活上关心患儿,治疗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态度要和蔼,尽量分散其注意力,力争做到操作快,稳、准。针刺静脉一次性成功,使患儿觉得护理操作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痛,慢慢的习惯接受治疗和护理。

2.4学龄期心理护理此期患儿主要是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怀疑受到惩罚,护理人员要保持稳定,有足够的耐心,尊重患儿的人格,热情、周到、体贴的为患儿服务,努力和患儿建立感情,使患儿感到温暖。促使患儿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用患儿容易理解的词语,和特殊方式,方法,解释治疗和护理的主要过程,减少患儿顾虑,利用恰当的机会,说明住院的原因,使患儿相信住院不是一种惩罚,是治疗疾病的需要,同时对患儿进行素质教育,合理安排生活,供给充足营养,介绍病情,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并告知这个方案是根据你的病情制定的。

3讨论

小儿各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当受到不良影响时,可以干扰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从患者入院时起,就应经常到病房去看望,和他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和他交朋友,要用慈母般的温柔、亲近患儿,语言要亲切,使患儿感到如亲人,尽早熟悉每一名患儿的性格特点、习惯及要求,尽量用各种办法满足他的需求,给他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护理人员通过体贴、周到,热情的服务,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增加亲近感,换来患儿的滿意,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心理负担,调动起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儿早日康复,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闫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16):473.

心理评估 篇7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对象是人, 包括了病人和健康的人, 所以评估的范围既涉及了疾病, 又涉及了健康, 而且更重视健康的评估。具体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任务包括如下方面:1) 描述个体或人群有关疾病的特征, 主要是从疾病的行为表现或精神病理学水平进行评估, 协助临床诊断分类, 作为研究病人人组标准, 寻找各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2) 描述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况, 全面地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构成健康的诸要素进行评估, 为研究增进各种人群的健康机制和方法提供依据。3) 评估日常健康行为习惯和日常功能的有效水平。4) 评估疾病发展中的心理过程, 包括认知、行为、社会、情感等各种心理过程。5) 评估心理、社会等因素在疾病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作用。6) 评估个体对不同应激刺激的反应, 主要指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 观察个体对各种应激事件的心身反应性质和程度。7) 评估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与心理、社会等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8) 评估生活方式对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影响。9) 评估个体或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的影响。10) 评估卫生保健的有效性, 主要是指各种卫生保健设施和方法对提高人群健康的作用, 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增进人的健康工作, 其服务对象有各种各样的人群 (population) , 也有具体的个人 (individual) 。对人群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了解, 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提高人群健康计划, 防治疾病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个体的服务可能是病人 (patients) , 也可能是来访者 (clients) 。前者是生理上或精神上有障碍, 需要治疗;后者只在情绪或适当环境上遇到困惑, 需要帮助。在帮助或治疗前, 就要全面了解他们的心身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正是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生物、心理和社会这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四个方面, 而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内容涉及了这全部的四个方面。

当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医学界限, 并冠以健康心理学这一新的名称, 更加重视人类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各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并涉及了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所有领域, 已经走向各种健康保健单位、学校、工厂、农村等等。在这些领域,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告诉我们, 尽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是物理原因引起的, 但疾病的危险因素, 症状的严重程度, 它的时间过程和预后却与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健康教育, 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可能会积极或消极地影响人类的健康;这些健康教育也让人们避免那些高危的行为, 从而减少对疾病的易感性。作为人们健康保健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与诊断正在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各种有力的服务与支持, 它让人们认识到, 生命的质量与生命的数量是一样重要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评估, 第一能使我们全面了解了某一人群或某一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进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或者对个体作出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 向来访者提出忠告或建议等。第二能使我们形成对个体的印象, 评估的第二个意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形成对来访者或病人的印象, 这具有个别化意义, 印象正确与否, 取决于评估时获得的信息。第一印象很重要, 因其形成后常很牢固。研究表明, 三次晤谈后形成的印象与第三十次晤谈时的相关极高。社会心理学家也指出, 第一印象往往有“贴标签”的作用。第三它能使我们核实假说, 任何科学研究或者临床医学诊断都是不断地修正假说、核实假说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正是作为其中一种方法而发挥作用。比如心脏病“A型个性”的关系就是很好的例子。A型个性或称A型行为模式的提出是心理学对于身心疾病研究的一大贡献, 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诱发心脏病的原因是高血压、血清胆固醇、吸烟等, 但这些因素解释或预测不到心脏病的半数。后来心理学提出易患心脏病的人有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 称为A型行为模式。早先人们只是通过自然观察或其它一些渠道得来的信息, 形成了成功型的管理人员与心脏病具有某种联系的初步假说, 通过采用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法作了大量研究证实“A型个性”与心脏病具有肯定的关系, 后来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是某几种“A型个性”行为特征 (如敌意、攻击性等) 与心脏病关系密切。A型以外的行为模式称为B型行为模式。现在在临床上用是否为A型行为模式预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继志.心身疾病简介[J].临床医学, 1988 (01)

[2]张路.心理卫生的全景图[J].百科知识, 2002 (05)

中职生学习心理适应问题评估 篇8

发展和适应是人生一个不合或缺的过程。心理适应指的是从环境的变化出发,个体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自身的心理状态与环境保持协调和一致,对于个人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适应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来到学校以后,就意味着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因为学校是学生第一个能接触社会的场所,而中职学生在完成了中职学习之后,就彻底地进入了社会。从心理学角度来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如果学生心理情况健康,自身的学习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具体表现出学习态度良好、学习方法科学有效、学习目的明确以及学习比较自觉等,那么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也更加冷静和灵活。近年来,中职教育改革了招生制度,提高了生源生源,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难度,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适应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一所中职院校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中职生学习适应性低的原因

(一)生源素质欠佳

通过对《中国教育报》上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2005年以及2006年的时候,中职学校实现了连续100万的扩招,而且很多中职院校还保持着持续升温的招生热潮。但是在这种火爆的招生局面背后也有一些隐患存在,一方面学校为了保证招生数量能够达标,往往忽视了生源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很多素质较高且学习较好的学生都不会报考中职院校,导致中职院校缺乏优秀的生源。中职院校招收到的学生往往都是成绩比较差、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很多学生甚至没有通过中考。生源质量的不达标不仅影响到了中职学校的办学和管理工作,也是造成中职生学习适应性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课程和课时方面的设置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其中课程设置方面的区别是最大的。普通教育主要是对语文、数学、外语等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教育和学习;而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能,需要从就业情况、市场需求等各方面进行考虑。所以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不管是从教学的规律上还是课程的模式上,都与普通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调查中,很多学生都反映出了以下情况,初中时候学习成绩较差,没有打下良好而牢固的知识基础,考试的成绩自然也非常一般,报考职业院校就是不想再继续学习文化课程,而是想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但是中职院校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既要保证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就业形势相适应,又可以通过普通的升学考试,因此在文化基础课方面增加了课时,提高了难度,许多学生因此产生了比较大的厌学情绪。而且,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时间相对被压缩了,影响了对专业的学习。

(三)学生自身的状态

中职生同样也面临着日益加大的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这更加剧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比较强的竞争意识,自控能力和经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的话,就容易出现比较大的情绪波动,造成中职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偏低。

三、针对中职生学习心理适应问题做出的对策

(一)从社会情况以及就业需求的方面出发,对课程以及课时等的设施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设置课程和课时的时候需要注意,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计划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符合,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严谨性以及规范性;另一方面还要将全新的职业教育观体现出来,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社会的置业需求以及生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采取多种措施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对专业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在专业课程对基础文化课程的需求方面进行仔细分析,以此为依据对文化基础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压缩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学习时间适度延长。中职生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在社会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储备也要足够充分,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要将培养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相关的专业学习方法、专业要求、职业要求等内容尽快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在新生时期就对职业、专业等各方面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适应全新的学习要求。

(二)在学生学习方面也要进行科学的引导

首先要从专业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找到与自身情况相适合的学习方法。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还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二步就是做好课后复习,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其次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接受、理解和掌握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能将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就可以更深刻、更灵活地认识到教师讲述的知识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是如果有错误产生,要善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找到知识用错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对于知识产生的错误理解的话,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降低学习效率,而且自我查误纠错的过程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同学们克服身上的惰性。再次是对学习能力进行积极的锻炼。学生想要提高学习能力,需要对自身的学习特点有足够充分的了解。了解自身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地认识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避免出现妄自菲薄或者自以为是的问题;二是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征,选择与自己个性特征相适合的学习方法,例如从生理方面来说,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生物钟,所以适合学习的时间段也具有差异,应该选择最佳学习时间来安排完成那些比较深的学习内容或者创造性比较强的脑力劳动。

(三)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

虽然中职院校没有什么升学压力的存在,但是大的社会环境下的应试教育,使考试不仅成为了学生的负担,也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能力的发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且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此外,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影响,例如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难、就业的压力等。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素质投入到学习中去。设置课程时要尽量在第一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中职生年龄尚幼,个性还没有完全定型其,具有比较强的可塑性,学校应该在这一时期让学生接受到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在专业课程方面,应该将专业和职业的相关信息尽早介绍给新生们,将其学习动机有效的激发出来。

(四)班集体需要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对中职生学习心理适应能力方面有影响的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班集体,它和中职生的人际适应有着重要的联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可以帮助中职生尽快建立起归属感,而归属感又决定了中职生的人际适应情况,只有保证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没有忧虑,才能有更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状态投入学习。在中职院校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处于重要的地位,他们既是管理和组织者,又是师生关系的承接者,因此班主任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办集体活动,来为班级形成良好的凝聚力,保证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的融洽,帮助新生解决遇到的人际适应问题。

(五)使家庭发挥积极的影响

中职生的学习心理适应能力也受到家庭环境的重要影响。中职生进入学校之后虽然离开了家庭空间,但是家庭产生的影响依然是存在的。中职生可以通过先进的现代通讯方式与家长进行联系,将家庭的心理支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一来,中职生面对新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都会减轻不少。当中职生可以很好的适应学校这个环境的时候,他们自然就有更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学习,那么学习心理适应问题也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摘要:中职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适应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职生在学习心理适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总体能力偏低。本文首先分析了其学习心理适应能力偏低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心理适应,问题评估

参考文献

[1]董奇,黄芳.第三只眼睛看中职学生——上海市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5,(06):55-59.

[2]张阿敏,徐大真.中职生问题行为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3,(01):67-72.

[3]张利.高职与中职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及衔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6):94-96.

[4]梁晓燕,高志旭,高小丽,施露露.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越轨同伴交往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11):83-88.

口腔门诊舒适环境的心理疗效评估 篇9

1 环境构造

1.1 诊室的设计与布局

利用不同的建筑结构及布局,针对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诊室设计,对房屋内部的安排,布置从不同的色调采取不同安排,主要分为候诊区,诊疗区,生活休息区三大块布局[3]。

1.1.1候诊区的设计主要放置才人性化,休闲的基础上,整个候诊区约60m2,主要以背景照明,白色墙面上衬以固定专家出诊的名单及各式的艺术画,风景画并在墙内悬挂着艺术的插花,采用橘黄色小射灯的黄色光线予以重点照明,在透亮的玻璃墙和特色的室内植物的衬托下,配以室中央优闲的长椅及吧式的桌台,使得自然生态美的同时将人工创造的绿色自然景观和人文的融合,突出了诊室的人文和休闲气息,使得整个候诊区呈现星级宾馆化的优雅环境,令患者充满宾至如归的感觉,化解了患者候诊时间久所产生的不安情绪。

1.1.2 诊疗区的设计以干净,整洁,宽敞和方便医生看病为主,采取了纯白色塑胶地板配以淡绿色墙和透亮的玻璃窗。墙壁上仍以小射灯重点照明的艺术插花及艺术名画,在室中喂养活泼可爱的金鱼,着重强调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室内沿用淡黄色的柔和迷人的光线,使空间更加人性化,宾馆化,每个医生单独配备高1.3m,宽0.6m的工作台,利用工作台将各个医生的诊疗区进行分隔,保证了病人的隐私又方便了医生治疗。医生的制服采用白上衣,白裤的形式并抛弃了沿用至今的白大衣,而护士采用裙装,化淡妆使病人进入诊室感觉到诊室的美丽环境,极大的缓解了对口腔操作的恐惧,再治疗之前让患者知道病情诊疗方法和治疗费用,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缩短了医患距离。

1.2 生活休息区的设计与布局

门诊配备有主任办公室,会议室,工作人员休息室,贮藏室,更衣室,卫生间。工作人员休息室是医务人员在无病人时或喝水时可在休息室休息,避免了医生们在无病人时闲坐或在工作台上喝茶的不良印象。更衣室分男,女更衣室。每个工作人员配有衣柜。更衣室还配有一间10m2的杂务间,置放雨具,鞋帽等。

2 人性化的服务

候诊区配备了饮水机,电视等休闲设备,使整个诊室内设置了背景轻音乐,让病人坐在椅位上一边喝茶,听着背景音乐,一边翻阅各种杂志,资料,同时导医小姐随时对一些候诊时间长,对治疗不满意的病人主动予以解释。在候诊室与诊疗区之间采用"L"型服务台,具有挂号,咨询的功能,借此将两大分区分隔。候诊区的病人和陪客不可随意进入诊疗区,保证了诊疗区的安静及隐私,体现了对病人的尊重。

3 效果评估

医护人员评估口腔医生通过比较不同患者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病人服务投诉的数量:包括病人的面部表情,配合程度等认为在舒适的环境中可给病人一种安详的感觉,可缓解病人的不适心理,化解了绝大部分医疗矛盾,加强了医患的沟通,提高了医疗质量。

患者感受患者在上述环境中第一感觉便是干净,整洁舒适,让其不断的享受环境,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高品位的享受,再人与自然融合的环境中心境平和尤其是室内休闲椅,电视的配置及人性化的服务,使病人加强了对医生的信任及对医院的好感,让病人不知不觉接受了牙科治疗的内涵,缓和了病人绷紧的神经,减轻了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病人自觉的接受各种推荐的牙科治疗。

4讨论

3.1 口腔患者特点

有报道认为[5]85%以上的口腔患者对牙科治疗有恐惧心理,另有调查认为60%紧张者主要是看见牙科器械,55%无法忍受牙钻,敲榔头的声音。这种恐惧,紧张的心理我们称之为牙科畏惧症,即指患者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或某些环节。牙科畏惧症是造成患者早期不敢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都有影响。

3.2 环境疗法的依据

早在佛洛依德的心理学中提到外界环境被人体感觉转化后转化为人的感情,思维,经验,影响人的行为。1999年俞国良也提出建筑的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不同的住房设计引起不用的交往和友谊模式,房间内部的安排和布置也影响人们的知觉和行为,现在,许多医院开始营造一种"人性化"的环境,对牙科诊所的构建提出初步构想,对口腔治疗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3.3 环境疗法的作用及机理:

3.3.1 对血压,镇痛的作用可以使患者分心,从而分散对治疗的恐惧,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松弛血管壁的紧张度,促进人体内腓肽的分泌,减缓疼痛[4]。

3.3.2 直接刺激作用室内的陈设布置直接刺激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乔纳曾描述了室内陈设对室内的人起到重要作用的三个因素:(1)陈设的位置;(2)陈设之间的距离;(3)使用象征饰物的数量。我科的设计以此为基础,强调了陈设的装饰,烘托了诊室的人文气息及休闲的环境,直接刺激病人的心理,缓解不良情绪的产生,影响病人的行为[1]。

3.3.3 联想作用舒适的环境,宾馆化设计,人性化服务,幽雅的背景灯光,塑造了一种重要的潜在休闲环境,会直接创造舒服和心静的环境,霍桑实验早有力的证明了这点,会给人一种休闲的错觉,带来的不仅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愉快的心情,平和的心理环境,形成良好的就诊情绪[4]。

3.3.4 创造出了空间的舒适感:空间的舒适感与人在空间中占有的位置方式有关。我科门诊的设计具备让人感到舒适的空间感,它具备有以下两个特点:(1)它是一个较小的空间作为病人的依靠;(2)病人可以通过窗户,电视机等开放的部分看到一个较大的空间,从而满足了病人对空间的依靠感,又可以让病人观察到外部公共性更强的活动,产生舒适的感觉[4]。

3.3.5 保护了病人的隐私,及对病人私密心理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方面对人际沟通予以极大的关注,一方面又是对自我封闭表现出需求倾向。而病人本身的心理却强烈的表现在要求自我隐匿,有所保留。在个人诊疗区的分隔上体现了对病人的隐私,及对病人私密心理的尊重。使病人产生受尊重的感觉,对病人心理产生调节。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主编.《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王林,杨建荣,等.新时期牙科构建初探[J].口腔医学,2003:23(1)63.

[4]李艳秋,赵静辉.口腔诊室中背景音乐的心理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03:19(5).

浅谈罪犯心理评估的方法与适用 篇10

关键词:罪犯,心理,评估

一、正确认识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 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 对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 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人群为主, 心理评估应重视对人的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

心理评估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时刻刻, 是我们正常认识自己, 评判估价他人的一种正常的社会适应人际交往能力, 一种智力或认知能力, 具备了这种能力, 我们才能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才能更好地进行互动, 发展人际关系, 成就我们许许多多的事情。

那么, 我们对罪犯的管理、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人际交往, 特别是对罪犯的管理说是一种强制的人际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我们时时都在进行评估, 评估其犯罪原因, 好不好管理, 能不能过了劳动观, 改造难易度, 可能不可能是危险分子或顽危犯, 我们的管理教育行为在他身上的效果如何, 等等。所有这些评估都涉及心理因素, 因而, 这些评估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可以叫做心理评估, 而行为本身就是心理的外化。

二、罪犯心理评估的一般情况和方法

(一) 罪犯心理评估的情形

1. 根据入监期限的长短分为:入监评估、出监评估、服刑中期的评估。

2. 根据心理问题性质分为:一般问题评估和特殊罪犯的评估。

3. 根据评估的性质分为:改造质量的效果评估, 改造难易度的评估, 重新犯罪的评估等等。

(二) 评估的方法

罪犯在不同的服刑时期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一般情况下, 服刑初期呈现以下几种心理:敏感多疑、自我表现、投机钻营、自我防御, 悲伤、苦闷、失望的情绪体验, 紧张、不安、急躁、忧虑、烦恼、恐惧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过度焦虑, 有时会有侥幸心理, 神经过敏、疑神疑鬼, 敌视心理, 自我封闭, 自卑心理。服刑中期:罪犯从心理上基本适应了监狱的生活与劳动, 主要的心理表现是由于个性特征及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服刑后期:因突然的心理放松及即将面临的问题导致的应激反应。

根据罪犯的服刑不同时期的特点, 我们监狱现在一般进行的评估是入监初期罪犯适应的评估和特殊罪犯的评估。

(三) 入监初期的评估

入监初期我们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 全部进行SCL-90、EPQ、16PF测试, 首先分析调查问卷的情况, 进行初步筛查, 发现有问题, 有必要的话, 在分析心理测试的结果后进行面谈。

关于入监初期心理评估的一般方法, 主要有同下几种:

1. 心理测试, 主要用上述的几种心理测试问卷来完成。

2. 谈话、问卷调查。

3. 一般社会调查资料调查, 查阅档案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理评估的谈话不同于一般性的谈话, 应当应用咨询谈话的技巧, 深入到服刑人员内心世界, 探寻其精神领域的有关活动。

(四) 特殊罪犯的评估

特殊罪犯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危险性的评估。

有脱逃危险、自杀危险、伤害危险、破坏等危险评估。在实践工作中, 我们的管理以防范手段为主, 即使通过心理测试等手段表现出了危险倾向, 也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一旦发生了未遂事件, 足以引起各级民警的警觉和重视。在实践中运用最多的是危险性评估, 有的是心理无法测出的, 因为有的服刑人员具有掩饰性。

2. 特殊人格或特殊行为模式的评估。

实际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反社会人格, 通过其行为及言谈表现出来, 另一种是暴力型人格, 即以肢体语言表达情感, 在行为当中, 理智的空白无力, 举二个特殊的盒子:未完成情结, 孩子心理。 (张润平)

3. 重新犯罪评估

4. 改造质量评估

5. 异常心理 (精神疾病排除) 的评估, 21世纪威胁人类的

疾病是精神病, 监狱更是高发区, 经常遇到异常心理的排除问题, 除了应用一般常识性社会方法, 通过观察及谈话了解其有无异常心理之外, 理论上依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判断, 即心理学标准: (1) 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实践中, 我们监狱与某市精神病疗养院联系, 定期有大夫来监狱诊断开药, 判断准确、见效快。处于临界状态的服刑人员很容易由心理问题发展为精神病, 发病快, 反复多, 好转难, 这与特殊的监狱监禁状态有关。

三、评估中的误区

监狱管理者更倾向于以外在的行为表现推测其内心的状况, 一方面改造有欺骗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自我欺骗。我们看到干净, 监狱的监舍, 绿草如茵的狱园, 更愿意相信服刑人员在这里改造是幸福的。正如, 触目惊心的校园枪杀案告诉我们的。现代的物质文明并没有带给人们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物质的文明正与精神的匮乏并驾齐驱, 因此, 不断地发展出新的教育改造模式, 如, 个性的改造模式就是一种, 科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人不是机器, 也不是动物, 最终要通过教育, 即国学教育、孝道教育、德性教育来解决问题, 包括对社会、示危、宗教教育也是一样的。

四、如何提高对罪犯的评估能力

1.首先评估自己, 感觉自己, 认识自己。自信才能信人、自卑情结 (曹操的自卑与虚荣, 朱元璋与天生的职业皇帝)

2.放下许多固有的念头, 更好地感觉罪犯。不轻易下判断, 坏、好、邪。

3.追根溯源分析原因。见到现象分析原因, 及原因的原因, 苏格拉底:产婆术、追问许许多多为什么, 如中国的禅宗参悟头一样。

4.理念或态度重于方法。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 知识是方法 (工具) , 智慧是应用工具的手, 智慧是正确的态度和理念。

上一篇:心理学家郭子仪下一篇:会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