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2024-05-16

仔猪水肿的预防和治疗(精选七篇)

仔猪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篇1

1水肿病的特征

仔猪水肿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肠毒血症,这些大肠杆菌可产生一种侵入血流并破坏血管壁的外毒素。因为胃黏膜下和结肠系膜的水肿是此病的主要特点,因此将该病称为水肿病,该病是危害仔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一般是突发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见于春秋两季。发病前可以看出一些症状,比如四肢无力而站立不稳,狂叫狂奔,时而前进时而倒退;有时睡觉时出现抽搐发抖、呼吸加快或者便秘拉肚子等现象;进食上吃得太多,或者长得较快。一旦犯病,一窝或一群中的一头或者几头就会突发疾病,几天之内就会出现死亡。

2出现原因

细菌多在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肠道内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大量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饮水、饲料和周围环境,这是主要传染源。当然,出现该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因仔猪断奶、饲料、阉割、场所改变等引起。例如,仔猪断奶后开始吃饲料,而饲料蛋白质比例水平偏高且过于单一,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饲喂贪吃过饱等,若硒和维生素E不足时,会诱导该病发生;若饲料中硒的比例达不到,一旦猪缺硒就会引起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缺硒是应发水肿病的最重要原因。此外,给仔猪换环境,有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或者新环境条件较差,致使仔猪的运动量较低,导致仔猪体质衰弱,脾气亏虚,水湿外泄受阻,使水湿泛溢于肌肤,而成水肿发病。

3防治措施

3.1提前药物预防

母猪妊娠前40 d、产前20 d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K88、K99、987P多价苗3 m L,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在仔猪出生后4 d注射亚硒酸钠VE 0.02 kg,14~18日龄肌肉注射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活苗,1 m L/头,30 d后加强一次。也可在发病季节用磺胺、大蒜等药物进行预防。

3.2断奶

仔猪断奶到吃饲料时间一定要合理。断奶时间一般在30~40 d。如果断奶较早,仔猪的水肿病发病率越高。断奶工作应在3~5 d内逐渐进行。而不能一天就断,这种容易导致仔猪因不适应而发病。

3.3选好饲料

因该病的发生与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息息相关,预防该病必须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饲料营养要全面,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断乳后的仔猪切忌饲喂过饱,一般每头仔猪每天饲喂0.5 kg左右,并在7 d后逐渐加量。7~14日龄用易消化、含乳清粉5%~20%的乳猪诱食料进行诱食,同时增加青绿饲料,使仔猪获得免疫耐受性。

一般仔猪在出生的圈中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如果对仔猪和母猪重新换圈,就必须对新圈进行消毒。同样,在原圈也要消毒。同时,保持圈内外光线充足,通风透气,干净整洁;户主每天进圈打扫卫生都要更换衣裤鞋袜;外来参观人员不得随意出入圈舍,给仔猪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

3.4治疗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与预防 篇2

一、概况

该场共存栏460头猪,其中母猪55头,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繁自育的方式饲养,并按免疫计划接种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高致病性蓝耳病、链球菌病、气喘病等疫苗。该场管理较先进,以往无重大疫情发生。

去年9月下旬的一天,该场62头刚断奶1~2周的仔猪突然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麻痹、部分全身麻痹、头部水肿、部分出现腹泻、排水样和血样粪等症状,5天内先后有10头仔猪死亡。本站接到该场主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往猪场诊治,通过治疗使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二、临床特点

该场患病猪多为营养状况良好、较健壮的仔猪,多无明显前驱症状,少部分之前出现腹泻,体温无变化。发病后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并共济失调,做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触诊时,病猪发出惊叫,叫声嘶哑。倒地病猪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所有病猪脸部、眼睑、眼结膜、牙龈水肿,症状严重的病猪水肿扩至颈部、腹部皮下。病后期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死亡。

三、解剖所见

解剖两头不同日龄病猪,病理变化基本相同,主要病变如下:全身广泛性水肿,脑水肿明显,脸部皮下水肿呈灰白色凉粉样。胃壁特别是胃大弯、贲门部的胃壁水肿显著,切开水肿的胃壁可见胶胨样物质。肠系膜水肿明显,大肠黏膜可见出血灶。浅表与胸、腹腔淋巴结均有水肿,心包水肿。胸、腹腔积液,积液多为淡黄色,暴露空气后凝固成胶胨样物质。取小肠内容物培养,分离到溶血性大肠杆菌,送上级实验室鉴定为O2型大肠杆菌。

四、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病。本病还应与猪瘟、猪丹毒、营养不良性水肿等鉴别。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且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而后三者可发生于多种年龄的猪,且症状有别。

五、治疗

仔猪水肿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采用抗菌、消肿和对症治疗。本病例在基本确诊后,采取以下方法:

1. 猪舍彻底消毒,严格排泄物管理,病猪隔离治疗。

2. 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按1毫升/千克体重的量肌注,每天2次,连用3天。病重猪加用维生素E 10毫升,溶于葡萄糖液中静注。

3. 磺胺嘧啶注射液20毫升,维生素B6注射剂2毫升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中,注入腹腔内,每天1次,连用3天。

4. 0.1%亚硝酸钠注射液2毫升,深部肌注,不重复使用。

5. 水肿严重者,加用利尿剂呋塞米。

6.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2毫克/千克体重,全群预防。

经上述处理后,病情基本控制。

六、讨论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毒血症,其血清型常见有O2、O8、O138、O139等。此类杆菌在正常情况下,仅少量存在于肠道内,无侵袭性,但在仔猪断奶后,失去母猪抗体,饲养条件、气候等变化以及饲养配制不当,会使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小肠内环境发生改变。断奶仔猪感染细菌后大量繁殖均产生致水肿毒素与致腹泻毒素,引起皮下、脑、胃肠壁等处毛细血管或小血管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大,水分外渗过多导致多组织、多器官水肿症状,引起腹泻。

仔猪水肿病致死率高,可达40%,本病例采取措施及时,死亡率为16.1%。本病预防是关键,而预防的重点是加强饲养管理。哺乳仔猪要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其断奶后适应独立生活。切忌突然断奶与突然更换饲料,改变饲养条件。断奶后的仔猪饲料中要加入一定量的母猪料,以适应过渡饲养。饲料喂量要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饲喂过浓精饲料。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同时要加强猪舍清洁卫生,保持干燥,定期消毒。

仔猪断奶前7~10天肌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疫苗1~2毫升,刚出生仔猪在吃奶前口服0.1%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间隔3天,重复1次,都对预防本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邮编:315700)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和治疗 篇3

白城市猪场内的100头仔猪已经有3只出现死亡, 死亡仔猪的眼睑和面部出现严重水肿。并且有4只仔猪出现轻微的水肿症状, 为避免对猪场造成巨大损失, 对已经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检查, 并对出现症状的进行体检。

2 临床症状

4只仔猪出现水肿症状。眼睑、面部下方出现轻微水肿, 体温在39~40℃。仔猪出现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其中1只仔猪出现肌肉震颤, 站立不稳, 并且出现轻微的腹泻。解剖死亡病例时, 发现胃壁、结肠的肠系膜出现水肿, 胃壁厚度达到3 cm左右。有轻微的出血点。心脏出现轻微的水肿症状。

3 诊断

根据发病仔猪的临床症状、死亡病例的解剖结果以及发病仔猪的特点大多为6周龄、个体较大的仔猪, 可以初步判断为仔猪水肿病。

确诊时, 取小肠内容物、前部黏膜、肠系膜淋巴结等病变部位进行涂片、镜检等方法进行确认。取肠系膜淋巴结、肠黏膜病变部位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三糖铁斜面培养基、肉汤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经过37℃, 24 h培养。普通琼脂培养基可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中等大小的菌落。三糖铁斜面培养基黄而且含有气泡。在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会产生均匀浑浊的现象, 并且有菌环, 管底部有灰白色沉淀。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光滑湿润, 边缘整齐的红色圆形菌落。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现β溶血, 挑取菌落, 然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中等大小的杆菌, 大小差异不大, 两端略圆, 多以单个存在, 也有成双或聚集成团的, 染色后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挑取菌落接种于不同的发酵管, 37℃下培养24h, 可发酵乳糖、麦芽糖、甘露糖产酸产气, 不产生硫化氢。MR实验为阳性, VP实验为阴性。经过实验室诊断可确诊该猪场仔猪所得疾病为仔猪水肿病。

4 治疗方法

目前, 仔猪水肿病没有特效药, 只能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抗菌消炎药与维生素C进行配伍治疗, 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控制全身症状用硫酸卡那霉素2~4 m L、维生素C 6 m L和50%葡萄糖10 m L混合静脉注射, 同时口服痢特灵, 每天2次, 连用4 d。

对于病情好转的仔猪可进行巩固治疗。可用庆大霉素6~8万U肌肉注射, 每天1次。连续使用3 d。

该猪场有水肿病症状的仔猪经过以上方法治疗后, 临床症状逐步缓解最终痊愈。

5 预防措施

仔猪水肿病发病率低, 但死亡率极高, 该病具有发病快病程短的特点, 一旦发病可能很快出现死亡, 所以该种疾病应重在预防。下面针对发病的原因提出一些预防该病发生的措施。

5.1 避免应激的影响

应激因素是造成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过早断奶的因素最容易引起该种疾病的发生。所以, 应在断奶之前给仔猪进行适当的适应期, 并从7日龄开始, 适当的饲喂乳猪料可以使仔猪在断奶前适应植物性饲料, 这样可以减少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几率。

5.2 提高胃内酸度

仔猪断奶后1个月左右应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00%~1.50%的柠檬酸 (乳酸和食醋也可) , 这样可以提高胃内酸度, 适合有益的乳酸杆菌的繁殖, 可以抑制有害大肠杆菌的过度繁殖, 对预防水肿病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5.3 补充硒元素、铁元素

仔猪容易发生硒元素的缺乏, 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当补充硒元素, 不仅可以预防白肌病、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等疾病的发生, 而且还对仔猪水肿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 会引起大肠埃希氏菌的过度繁殖, 从而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反生。因此仔猪应注意补充铁元素, 预防疾病的发生, 减少损失。

5.4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比较方便、快捷、低成本的预防方法, 接种疫苗对仔猪水肿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采用仔猪水肿、副伤寒二联灭活菌苗。

5.5 搞好环境卫生

搞好猪舍卫生, 对于患病的仔猪要进行隔离, 每天清理粪尿, 每隔一定时期要对圈舍进行消毒。在仔猪断奶前后使用各种驱虫剂驱虫, 从而可减少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发生。

6 讨论

仔猪水肿病会造成仔猪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等明显水肿, 在诊断上要和同样具有水肿症状的疾病相区别, 如乙型脑炎、食盐中毒、伪狂犬。同时也要注意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水肿和由于缺少维生素E、硒元素等其它因素引起水肿之间的鉴别诊断。

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治疗 篇4

1 临床诊断症状

此病的发生多在季节交替时节, 多发生于断奶猪仔, 而且此病的发生不是整群发病, 是零散发病, 早期进行治疗, 可以减少猪仔的死亡率, 而且此病是猪仔必须经历的疾病。因此进行及时的症状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对病猪具有重要作用。

此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眼睑严重肿胀, 脸部、颈部、耳根部水肿。病猪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 食欲减退, 体温正常, 结膜充血, 不喜活动, 步态不稳, 口吐白沫, 叫声嘶哑, 反应过敏, 做转圈运动, 共济失调, 站立时拱背发抖, 随后惊厥倒地抽搐, 肌肉震颤, 四肢不断呈游泳状划动, 若强行驱赶, 则茸毛拱背, 后躯左右摇摆, 步态瞒珊不稳[1]。此病还会伴有心跳急速, 呼吸急促等情况。病程一般为1~2天, 最短数小时, 最长7天以上。

2 预防方法

首先对发病的猪不要和无病猪一起散养, 将这些患病的猪安排在消毒的固定的猪舍内进行饲养, 对断奶的猪仔更换新的食物, 减少发生水肿病的几率;其次要对断奶的猪仔进行合理的喂食, 保证猪仔的营养平衡, 保持猪仔不暴食。暴食是引发水肿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猪仔的饮食管理, 控制猪仔的食量;再次对断奶后的的饮食方面多加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也可以加入一些药物如维生素E、支原净、恩诺沙星等药物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可以起到促消化的作用。

一般在治疗方面要早期治疗, 后期的治疗是无效的, 因此注意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采用药物的治疗, 可以中药治疗, 也可以西药治疗并且也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治疗主要的药物主要是防风、商陆、大蒜、猪菩、苍术、白扶菩、生姜、车前草、滑石、思仙、葺米、黄柏、黄答、泽泻、国老各10g[2], 云曲7g, 白术5g, 将这些药物进行混合后和食料混合喂服。西药主要是猪水肿抗毒注射液0.5~1.0m L/kg体重进行注射治疗, 对发病比较严重的病猪进行注射痢菌净加卡那霉素加速尿[3]。

4 结果

对早发现的病猪进行合理的治疗, 全部治愈。

5 结论

猪水肿病是一种突发性的疾病, 进行准确的诊断并进行早期的治疗均可以将这种疾病治愈, 但对发病后期的猪水肿病却没有效果,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猪水肿病的关键。本研究对猪水肿病的症状进行了分析, 主要是断奶猪仔发生的一种疾病, 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病猪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颓废等症状, 明显可以看到病猪食欲不佳、排泄不正常、不爱活动, 当出现这种表现时就要引起关注, 再进一步检查区别与某些缺素症的不同, 如维生素B1、硒缺症等就可以断定为猪水肿病[2], 当确诊为猪水肿病后进行合理的治疗, 主要是中药治疗, 进行搭配中药处方, 进行合理的治疗后均会治愈, 本研究的100头病猪, 通过诊断均为猪水肿病, 经过确诊后进行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将100头病猪完全治愈。

此病不仅要做好症状的诊断, 还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针对猪水肿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预防这类疾病具有一定作用。保持断奶猪仔很快的适应独立的生活的能力。并对断奶猪仔一个合适的环境, 等病情好转后再和猪群出去进行散养。并观察猪仔的断奶情况, 避免过早断奶, 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过早断奶容易造成猪仔患上水肿病, 而且断奶晚反而不容易出现水肿病, 这也是预防水肿病的一个很好的方法[3]。

参考文献

[1]杨晓平.猪水肿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0 (23) :277-278.

[2]刘宏勤.猪水肿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3, 3 (3) :50-51.

通过营养调控预防仔猪水肿病 篇5

一般情况下,同一窝中,体型较大,生长情况最为良好的仔猪最容易患病。并且发病率在10%~70%,死亡率高达80%。这无疑会是猪场正常高效运转的巨大威胁。下面就简述如何利用营养调控手段预防水肿病。

1 早期训料

早期训料是指尽量提前使仔猪适应断奶后的饲料。早期训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仔猪如果迅速适应断奶后的阶段,可以迅速提高抵抗力,增强生理尤其是胃肠道生理机能,从而提高免疫力,抵抗水肿病。在断奶后,一般不宜立刻供给过于浓厚的饲料,而是为仔猪提供一个安全、合理的过渡期即在饲料中添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青饲料。早期训料成功的仔猪一般会有更强大的分泌胃酸的能力,分泌更强活力的胃蛋白酶,从而使食物高效吸收。减少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蛋白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这样会使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体内存留时间短,减少腹泻等症状的发生,有效防治仔猪水肿病。

2 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虽然在哺乳动物体内含量很少,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生育酚等的作用。但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时,体内正常的代谢途径被打乱或终止,相关的酶不能合成,必然会导致仔猪生理机能下降,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对于预防仔猪水肿病来说,补充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是至关重要的。

补硒和维生素E能够提高仔猪的消化能力和消化道微生物菌落的稳定,从而使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失去了侵染的机会。在稳定的猪肠道内,p H的稳定,酶,辅助因子的稳定都会使猪的抵抗力大大提高。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E时应该注意,选取2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 1 m L,在仔猪40日龄时加倍。剂量不宜过小也不易过大,并且依照各猪场历年的养殖情况确定最优剂量。

3 添加助消化剂

所选取的助消化剂包括酸化剂和酶制剂。虽然添加的目的是助消化,但是添加的过程中每种制剂又有自己不同的功能。

在早期断奶的仔猪饲料中,添加有机酸,不仅有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还能降低仔猪胃中的p H值,杀灭不利于仔猪生长的菌落如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的生长,并有利于益生菌乳酸菌的定植。酸度的变化还有利于仔猪胃中的蛋白酶活力的提高,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利用。

仔猪气喘病的治疗和预防 篇6

1 症状

1.1 急性型

病猪精神沉郁, 呼吸加快。喜卧, 不愿走动。本型多见于新发生猪支气管肺炎的猪群, 发病重, 病程短, 死亡率高。

1.2 慢性型

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 尤其早晨起立驱赶、夜间、运动时和进食后发生咳嗽。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该型在老疫区多见。

1.3 隐性型

病猪一般不显临床症状, 有时在夜间或驱赶运动后出现轻微的咳嗽和气喘。但用X光检查时, 可见到肺上有肺炎病变。

2 诊断

2.1 根据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 尤其咳嗽、气喘、肺有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 可初步确诊。

2.2 X线检查在病猪肺的内侧和心膈角区见有不规则云絮状阴影, 密度中等, 边缘模糊。

2.3 血清学诊断

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凝集试验检测本病, 效果均好。

目前, 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依然是气喘病的主要控制措施。

3 治疗

3.1 西药治疗

3.1.1 卡那霉素10~20 mg/kg, 肌肉注射2次/d, 5 d为一疗程, 严重者2~3个疗程。

3.1.2 林肯霉素50 mg/kg, 肌肉注射, 2次/d, 5 d为

一疗程, 严重者2~3个疗程。

3.1.3 20%泰乐菌素

4~9 mg/kg, 同时配合注射黄芪多糖3~5 m L/kg, 1次/d, 连用5 d, 严重者2~3个疗程。

3.1.4 盐酸土霉素30~40 mg/kg, 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 分点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3~4 d。

3.2 中药治疗

桔梗50 g, 天冬50 g, 麦冬50 g, 苦参50 g, 知母50 g, 款冬花50 g, 贝母50 g, 瓜篓40 g, 白前40 g, 枝子50 g, 黄芩40 g, 陈皮50 g, 茯苓80 g, 甘草25 g水煎灌服。20 kg猪5头为1剂, 2次/d, 连用5 d, 严重者2~3个疗程。

4 预防

4.1 坚持自繁自育的原则, 尽量不要从外地引进,

确需引进时, 则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 并对引进的仔猪严格检疫, 观察2个月确诊无病后方可混群, 以防病源传入。

4.2 科学饲养, 安全管理, 饲喂营养全面的全价日

粮, 严禁饲喂发霉、腐败、变质饲料, 提高机体抗病力。经常观察猪群, 发现咳嗽, 气喘的病猪应马上隔离, 检疫, 确诊治疗。

4.3 保持猪舍洁净、通风、保暖, 保证空气新鲜, 尽

量减少应激反应。在对猪舍搞好清洁卫生的基础上, 要进行全面消毒。

4.4 科学免疫, 健康猪选用猪喘气病弱毒苗, 按疫苗瓶签说明用量加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

4.5 母猪产前、产后l周加保健药, 80%枝原净

l25 g加10%盐酸多西环素l 000 g或2%纽弗罗l 500 g加泰乐菌素250 g/t饲料, 可使仔猪免受气喘病的感染。

4.6 仔猪3、7、21日龄肌注辉瑞产得米先或广州燕

仔猪腹泻病的预防和治疗 篇7

1 仔猪腹泻病的预防

1.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怀孕期间要多喂一些满足母猪怀胎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的饲料, 保证腹内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母猪产前一周开始减料, 防止母猪产后奶汁营养浓度过高, 容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而腹泻。

母猪的圈舍在产前、产后都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产前5~6 d将圈舍打扫干净, 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临产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 并把每个乳头挤掉少许乳汁, 以冲掉乳头孔的污物及有害菌。而产后要始终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 也可以带猪消毒。

1.2 加强对仔猪的管理

冬季初生仔猪加强保温:可以铺上垫草外加紫外线灯炮增温, 北方有条件的猪场用电热板为仔猪取暖, 避免仔猪受凉感冒, 为仔猪创造温暖的生存环境。

初生仔猪越早吃上初乳越好, 仔猪能从母体的初乳中获得抗体, 有效增加抵抗力, 尽早给仔猪饮水、补料, 早些锻炼仔猪的胃肠功能, 为断奶做准备。

15日之前对仔猪实施早期断奶, 可以成功的提高生猪的生长率。研究表明15日龄后的仔猪, 体内有可能从母体传染上一些有害病菌, 所以应尽早为仔猪断奶。

2 仔猪腹泻病的治疗

有时用一些针剂注射方法治疗仔猪腹泻, 效果并不好,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仔猪腹泻, 都会造成猪体内大量的水分流失, 严重的时候会危害猪体的生命, 因此补充体液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补液的方法。

2.1 口服补液盐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对治疗腹泻取得显著疗效。补液盐的成分是由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葡萄糖组成。具有补充水分、电解质、调节酸中毒和补充营养的作用, 应用时每25 g补液盐加入1 000~1 500 m L的水, 让仔猪自由饮用, 不能饮用的就要灌服, 每天灌服4~5次为宜。

2.2 灌服0.04%高锰酸钾溶液

对发病的仔猪每头灌服10 m L, 10日龄以上的仔猪灌服20 m L, 每天灌服2~3次, 一般连用4 d左右, 如果没有痊愈, 继续使用至一周即可治愈。

2.3 其他方法

上一篇:青杨天牛下一篇:西方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