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脐疝的治疗

2024-05-13

仔猪脐疝的治疗(精选四篇)

仔猪脐疝的治疗 篇1

1 病因

(1) 先天性的, 多因胎生时脐孔发育缺陷, 脐孔没有闭锁或腹壁发育缺陷而形成。 (2) 后天性的, 多因脐孔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薄弱, 抵抗力不够, 在腹压增大时易形成。 (3) 在断脐时, 人为因素造成的。断脐过长而未自动干瘪脱落, 而被扯掉, 致使脐带穿通仔猪腹腔的腹膜, 感染细菌后化脓影响脐孔正常闭合, 发生脐疝。断脐过短, 脐孔不能正常闭合, 当腹内压力突然增高, 腹内容物易脱出于皮下, 形成脐疝。

2 临床症状

脐疝可分为可复性疝和嵌闭性疝。在脐部出现局限性, 柔软无痛性球形肿胀, 呈鸽蛋大小至拳头大小不等, 患畜无明显症状, 通常容易还纳腹腔, 可触摸到疝轮。若嵌闭性疝, 内容物是肠管, 或脐疝突然增大, 则呈现少食, 不食, 腹胀, 腹痛等症状。触摸内容物较坚实, 时间稍长, 内容物无法还纳腹腔, 触摸不到疝轮。

3 治疗方法

3.1保守治疗当疝囊小而脱出的内容物较少时, 一般容易还纳于腹腔内。新生幼畜在脐部用压迫绷带固定住, 压迫其内容物还纳于腹腔, 疝孔可自行修复闭合。

3.2手术治疗

当采用保守疗法无效的, 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的, 较大的脐疝因不能自愈且病程长, 日龄较大, 故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办法:病畜仰卧保定, 腹底部和疝囊周围做常规无菌准备, 沿疝囊基部皮肤做环形切口, 切开皮肤, 分离疝囊, 将内容物还纳于腹腔内, 切除多余疝囊壁。采用水平褥式缝合法闭合脐孔, 结节缝合皮肤。缝合时, 手指深入腹腔内探查, 防止伤及肠管和大网膜。缝合致密, 确保疝轮完全闭合。若已与疝囊或脐孔缘发生粘连, 需仔细剥离粘连。若肠管坏死失活, 要将坏死肠管切除后, 做肠管吻合术, 自行还纳于腹腔, 再做脐孔及皮肤缝合。

4 术后护理

小孩脐疝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篇2

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

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

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手术方法:围绕脐疝之下方作半圆形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后游离疝囊,将疝囊从脐部皮肤下面切除后,逐层缝合皮肤。创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后用宽粘膏固定,以消除腹壁的张力。

一例猪脐疝的手术治疗 篇3

【关键词】猪脐疝;手术治疗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2013年1月5日魯河乡鲁河村盖XX求诊,主诉其家有一约30㎏猪,雄性,体温、精神正常,食欲基本正常,在脐部表面有一直径约15㎝的球形囊状物,触诊囊内容物较柔软,脐部腹壁有一直径约2.5㎝的疝环,囊内容物不能还纳腹腔。因此确诊为不可复性猪脐疝。主诉猪在15㎏重时找兽医手术一次,未能治愈,而造成现状。

2 手术治疗

2.1 术前准备

手术刀、手术剪、肠钳、持针器、止血钳、腹膜肌肉缝针、缝线、皮肤缝针、缝线、纱布、碘伏、局麻药等常规的准备与消毒。

2.2 手术

2.2.1 消毒麻醉:清洗术部,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干净。用碘伏或碘酊涂抹消毒,然后用75%酒精脱碘。脱碘后用0.5%普鲁卡因20ml作疝囊周围做浸润麻醉,当针刺无反应时即可开始手术。

2.2.2 打开疝囊:经消毒麻醉后皱褶法打开疝囊,发现肠管与疝囊壁粘连,经小心剥离后,发现肠管已坏死,并有约2㎝的破裂口,立即决定切除坏死肠段。先将疝环适度扩大,然后在手术创口周围垫上手术巾,将肠管健康肠段充分暴露于创口外、长度以便于手术为度。把暴露在手术创口外肠段内粪便,推送至腹腔内肠管中,以防污染术部。用肠钳将在切除肠段的下方2~3㎝处夹住肠管。然后切除坏死肠段(必须在健康部位切除)。“V”字形剪除多余肠系膜,用细丝线缝合肠系膜,再将两肠管断端对齐,并在肠管断端下方2~3㎝处重新用肠钳夹住肠管。用全层间端连续缝合法,即全层连续缝合2~4针打一结、然后再全层连续缝合2~4针再打一结以此类推。目的是防止因全层连续缝合人为造成肠管管腔狭窄,术后发生肠梗阻。全层间断连续缝合完后,再将肠钳子在肠管吻合端下方3~4㎝处重新夹住肠管,作浆膜肌层间断连续内翻缝合(方法同全层间断连续缝合法),调整肠钳子直至把下面未缝合的缝合完为止。

2.2.3 关闭术部切口:首先清理手术创口,用青霉素生理盐水纱布(将纱布浸泡在含有适量青霉素的生理盐水中,取出拧至不滴水为度)擦拭吻合后的肠段,肠管吻合处撒布青霉素约20万单位,把吻合后的肠管还纳腹腔。腹腔放入青霉素160万单位,适度切除疝环周围陈旧创缘使其变为新鲜创,用18#缝合线,纽扣状缝合疝环。确定缝合紧密,腹腔内容物不能外溢,方可结节缝合皮肤。然后整理创缘,碘伏消毒、装结系绷带。手术完毕。

3 术后护理

术后禁食24h左右,以后喂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如稀米白糖粥。手术12h后自由饮用白糖水或补液盐水即凉开水1000ml、食盐3.5g、小苏打25g、葡萄糖20g。术后肌肉注射抗生素用氧氟沙星10ml,稀释氨基苄青霉素钠2g,每千克体重肌注0.25ml,每天两次,连用3~5d。将手术猪放在干燥、清洁、卫生的圈舍内不能与其他猪混群防止其他猪啃咬患部,手术后大约12~15d拆除结系绷带和皮肤缝线,患猪痊愈。为防止复发,可在手术部位采用绷带环绕压迫包扎。方法是:让猪只取站立姿势,用宽约10㎝左右的长形布条或绷带,其布条一端在猪背腹部与脐部相对应位置,留有约10~15㎝左右打结用,然后经左腹侧开始往右腹侧脐部缠绕,大约缠绕5~8圈,确认缠绕牢固即可。(按术后护理)

4 小结与体会

猪脐疝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生的原因是脐带轮未完全闭锁,这是因便秘努责,吃的过饱、肚腹膨胀,加之追捕,奔跑、挤压、母猪踩压等因素引起。也有是因先天性脐轮发育不完全,轮比正常宽大、肠管尤其是小肠和系膜容易通过而形成脐疝。一般先天性脐疝,在仔猪出生后15~30d就能发现,因此早发现、早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关键。同时加强术后精心的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在没有手术条件的地方也可用脐腰部环绕压迫包扎法保守治疗。即:取跟疝囊差不多大小的一块硬布,鞋垫比较合适。先将疝囊内容物推送至腹腔立即放好预先准备好的硬布或鞋垫,然后用准备好的约10㎝左右宽的长布条,进行脐腰部环形缠绕。约适度压迫缠绕5~8圈后打结即可。

作者简介:

仔猪脐疝的病因及防治 篇4

1 典型症状

在仔猪脐部皮下出现象葡萄至鸡蛋大小的圆球样突起。有的比较柔软, 用力按压脐部, 内容物可还纳腹腔, 这时在突起部位的腹壁可以摸到疝孔;随着时间的延长, 内容物由软变硬, 成了不可复性的, 因经常趴卧水泥地面而造成突起部位皮肤破溃而发炎。病猪常不影响精神和食欲, 当疝孔嵌闭时, 内容物发生粘连、坏死, 病猪出现绝食、呕吐、胃肠臌气、体温升高等症状。

2 病因

2.1 遗传原因造成的, 连续3个胎次以上都有脐疝仔猪产生。是先天性的, 这种猪一般不宜留做种用, 应淘汰。

2.2在仔猪出生后, 给仔猪断脐带时, 脐带留的过长或过短, 由于小猪的踩踏或咬斗, 引起脐部发炎, 因脐孔不能及时闭合而造成脐疝。

2.3 饲养管理方式不当, 密度过大, 饲喂的过饱, 造成腹压增大而形成脐疝。

3 治疗措施

3.1 保守疗法

对于可复性脐疝, 可采用将疝部内容物按压回腹腔, 在外面用适当的圆形硬质物片顶住, 再在外面缠上医用绷带, 或在疝孔周围注射酒精、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疗效;但缺点是仔猪活动性强, 容易造成固定物或绷带移动位置而失去治疗效果。

3.2 手术治疗操作要点

3.2.1 术前应先空腹24~36 h, 以降低腹内压, 利于还纳肠管, 避免在手术时因腹压过大, 肠管在脐孔部涌出而延长治疗时间。

3.2.2 术部用1%高锰酸钾冲洗,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部用5%的碘酒消毒, 再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注射3%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10 mL, 分点在脐孔周围注射。

3.2.3 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切开术部皮肤, 露出乳白色疝环, 将疝部的皮肤和疝囊分开, 白色囊状物便暴露出来;如果是可复性的, 将囊内容物按压回腹腔, 然后将囊切去;如果是不可复性的, 应先将疝囊小心切开 (疝囊处皮肤及肠管易发生粘连、坏死) , 如果肠坏死, 要把坏死的部分切除, 然后进行接肠手术, 再把多余的疝囊去掉。

3.2.4 把脐孔部 (脐孔内壁上) 划痕造新鲜创 (因为疝囊里面没有血管, 长不到一起) , 或将疝孔处的疝环切除, 用手术钳将术部轻轻向上拉起, 以利于和腹腔内的肠管分开, 便于缝合。缝合后撒上黄胺结晶粉, 再把肌肉层做结节缝合, 撒上青霉素粉, 最后把多余的皮肤去掉、缝合, 缝合时应留有一定空隙, 以利于炎性渗出物的流出, 避免术后再次感染。

4 讨论与小结

上一篇:房地产业泡沫经济下一篇: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