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囊样水肿

2024-05-02

黄斑囊样水肿(精选三篇)

黄斑囊样水肿 篇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CME患者29例 (29眼) ,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BCVA、IOP、裂隙灯+90D前置镜检查、FFA、OCT及mf-ERG检查。其中男10例, 女19例, 左眼15例, 右眼14例, CRVO 13例, BRVO 15例, 视网膜颞上分支动脉炎1例, 平均年龄 (52.52±15.49) 岁;所有患者全身一般状况良好。患者截止治疗前, 病史0.5~3个月, 随访时间6个月。BCVA≤0.4, IOP≤20mm Hg。对所有受试者详细询问病史, 排除以下情况:有青光眼和 (或) 青光眼家族史者, 有其他眼底病变 (黄斑前膜、黄斑裂孔,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行玻璃体切割术者、硅油眼者;IVTA治疗后又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者;有泪器病、眼表病及眼外伤等疾病者;高度近视者;妊娠或哺乳女性等。

检查仪器: (1) CFT测量, 采用OCT-3000扫描仪; (2) mf-ERG检查, 采用视觉电生理检查仪Reti MINER-S; (3) FFA检查, 采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仪FF450。

治疗方法: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 (0.05 m L) 。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 BCVA、CFT及mf-ERG各波反应值在IVTA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对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CFT与mf-ERG各波反应值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视力: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BCVA 4行、4.1行、4.4行, 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期BCVA进行方差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758, P=0.000, P<0.05) 。

FFA:29例CME患者IVTA治疗后6个月内造影均显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花瓣样荧光素聚集逐渐减少或者完全消失。

OCT:术前29眼平均CFT (678.44±253.45) μm,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CFT分别为 (269.38±205.14) μm, (235.99±122.90) μm, (254.34±153.18) μm。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期CFT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FT与术前CF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6.288, P=0.000, P<0.05) 。

mf-EGR:mf-ERG1环各波反应值在IVTA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对比:对mf-ERG各波潜伏期及振幅密度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方差分析, N1波潜伏期 (F=0.317, P=0.813) , P1波潜伏期 (F=1.599, P=0.196) , N1波振幅密度 (F=1.054, P=0.373) , P1波振幅密度 (F=0.605, P=0.613) , 结果治疗前后各波反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多焦视网膜电图各波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相关性比较:对两组mf-ERG 1环的N1、P1波潜伏期、振幅密度分别与CFT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 检验结果发现N1波振幅密度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与CFT有负相关性 (r=-0.511、-0.622, P<0.05) , P1波振幅密度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与CFT有负相关性 (r=-0.522、-0.456、-0.581, P<0.05) , 其余P1波潜伏期、N1波潜伏期与CFT无相关性 (r=0.293~0.078, P>0.05) 。

讨论

TA在未行玻璃体切除术眼中的半衰期18.6 d, 存留3个月左右, 这与本研究发现IVTA改善CME在1~3个月效果明显, 而3个月之后效果一般相一致。

关于OCT的结果:本研究29眼OCT结果, 治疗后1~3个月大部分CME减轻, 隆起降低,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间的囊腔变小或消失, 视网膜各层结构及整体形态逐渐接近正常, 但部分患者治疗后3~6个月CFT再次升高, 可能是随着药物的代谢, TA的疗效逐渐减弱, 水肿再次发生。不足之处, 因选择病例时未对年龄、性别, 病种等加以划分, 故CFT的标准差较大, 反应了样本的代表性欠佳。

关于mf-ERG1环各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密度与OCT检查的对比分析:通过mf-ERG潜伏期和振幅密度的改变, 可以对黄斑区视网膜功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其波形包括N1、P1波等, 波形分析的项目有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关于细胞起源近年来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 (ISCEV) 给出:mf-ERG的N1波与全视野ERG的a波、P1波与全视野ERG的b波及震荡电位起源细胞相似。

本研究IVTA术后随着黄斑水肿的吸收, N1潜伏期变化不规则, 与CFT不一致, 二者亦无相关性;P1潜伏期逐渐缩短, 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 虽然与CFT的变化一致, 但CFT与P1波潜伏期无相关性。N1波振幅密度变化不规则, 整体是升高的趋势, 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 部分观察时间点与CFT的变化存在负相关性。P1波振幅密度整体是升高的趋势, 与NI波振幅密度相比, P1波振幅密度与CFT的变化存在较密切的负相关性。

综上可以看出, CME对mf-ERG1环的影响以N1、P1波的平均振幅密度为主 (术前较正常值下降了67.3%、73.4%) , N1、P1波的平均潜伏期下降较轻微 (25%以内) 。IVTA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 mf-ERG各波在治疗前后N1平均潜伏期无明显缩短, P1平均波潜伏期较术前缩短, 但仍较正常值延迟;N1、P1平均振幅密度较术前升高, 但仍较正常值降低。在与OCT相关分析得出, P1波振幅密度与CFT的变化相关性最好, N1波振幅密度次之, P1、N1潜伏期较差, 与于强等研究黄斑中央5区域的N1、P1波反应密度与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呈负相关, 而N1、P1波潜伏期与此厚度无相关性的结论相符[1]。

进一步分析:根据吴德正等研究黄斑囊样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总结, N1波的受损, 说明视网膜外层功能下降[2]。P1波的受损, 反映了视网膜内层功能下降。本研究CME患者N1、P1波均受损, 可见视网膜内、外层功能均下降。视网膜三级神经元是逐级传导的, 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 有连锁反应, 故外层视网膜功能下降, 内层视网膜功能也下降。经IVTA治疗后, N1、P1波逐渐恢复, 但与治疗前比较不明显, 可能由于视网膜外层功能受损严重导致视网膜内层功能恢复受到了限制。

总之, OCT和mf-ERG结合能更客观、更全面地对IVTA治疗CME在黄斑形态和功能上变化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于强, 张欣, 陈景荣, 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的关系[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1, 11 (7) :257-259.

黄斑囊样水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21例, 其中男11例, 女10例;年龄26~65岁, 平均年龄 (44.7±4.6) 岁;病程2d~1年, 其中病程<3个月12例, 3~6个月7例, >6个月2例。随访过程中观察屈光介质清晰。未经过光凝治疗, 且无严重高血压及心肾功能不全等。其病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 葡萄膜炎2例,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4例。

1.2 方法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方剂:黄芪60g、赤芍10g、川芎10g、泽泻20g、车前子15g、地龙10g、葛根30g、茯苓30g、牛膝10g、三七粉3g。随证加减:阳虚加肉桂10g、肉苁蓉10g。阴虚燥热加天花粉30g、麦冬10g、知母10g。水煎服, 每日1剂, 分2次服用。30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服用1~3 个疗程。 甲基强的松龙20mg, 球后注射1次/3d, 共注射2次。

1.3 观察指标临床症状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观察、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1.4 疗效评定标准2个月后行视力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视力提高及黄斑区水肿消退情况。痊愈:视力提高大于3行, 或 (和)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 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消失;有效:视力提高1~2行, 或 (和) 黄斑水肿较治疗前消退, 荧光素渗漏范围缩小;无效:视力无明显提高, 黄斑水肿无变化或者加重。

2 结果

21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行视力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黄斑水肿变化情况。其中痊愈7 例 (33.3%) , 有效12 例 (57.1%) , 无效2 例 (9.6%) , 总有效率为90.4%。经过6~12个月的随访, 有1例患者复发占4.8%。

3 讨论

目前黄斑水肿产生的机制还不是十分的明确, 临床上治疗方法报道较多, 其中应用得较广泛的有激光光凝和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多采用局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 光凝可以阻止部分患者视力进行性下降, 但是通过激光治疗视力很少能有较明显的提升。但对于那些弥漫性的黄斑水肿, 光凝后视力能否提高与一些其他危险因素相关, 如硬性渗出的多少、荧光渗漏、格栅光凝的面积、高脂血症和肾衰竭等。因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黄斑水肿患者, 需慎行黄斑激光光凝治疗进而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对于黄斑水肿合并黄斑缺血的患者, 激光治疗疗效也不明显。研究显示[1]:眼底激光光凝对黄斑部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流速及血容量的增加无任何帮助, 所以也就无法解决黄斑缺血引起的视力损害。同时黄斑部激光格栅光凝成本较大, 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糖皮质激素, 它治疗黄斑水肿的机制是能够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从而减少血管通透性, 稳定血视网膜屏障。现大多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等, 药物可直接达到病变的部位, 发挥较大药效作用。但眼内操作风险较大, 增加了眼内炎发生的几率, 在重复注药有眼压升高风险和并发症如白内障的报道, 而且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 包括手术环境都有严格限制。所以玻璃体内注射给药的方式对其适应证、给药的剂量、给药的次数、远期疗效以及并发症还需进一步地总结和观察, 应避免临床滥用现象的发生[2]。因此笔者采用球后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的方式, 降低了操作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祖国传统医学中没有明确地提出“黄斑水肿”的病名, 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络瘀暴盲”[3]范畴, “淤”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因素。《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诸病源候论》曰“经络痞涩, 水气停滞”, 《血证论》谓“瘀血化水, 亦发为肿”。中医学认为黄斑色黄属脾, 脾主运化水液, 若脾失运化, 水湿停留于眼底的黄斑区则造成黄斑水肿, 神光不能发越导致视力下降, 因此黄斑水肿应从脾肾论治, 其病机为脾肾两虚、水湿内停。因此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活血利水之剂, 笔者采用血府逐淤汤为主方加以健脾利水中药。利水渗湿的中药可促进视网膜下水肿的吸收, 益气健脾中药改善黄斑部视网膜血管的微循环从而影响血视网膜屏障, 进而改善黄斑区视细胞视功能, 祛风除湿的中药可以起到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方中黄芪剂量应大, 取其补气利水的作用;赤芍、川芎、地龙、三七粉活血化淤, 泽泻、车前子、葛根、茯苓温肾健脾、利水通便;桔梗开宜肺气、载药上行、开胸行气, 使气行则血行。从临床药理学来看, 本方可以改善视网膜血管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提高视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抑制组织增生同时改善糖、脂的代谢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笔者还发现即使是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 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考虑与中药对全身整体的调节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 采用中药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具有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当然本文还存在样本量小、缺乏对照实验、随访周期短等不足。另外中药治疗黄斑水肿的具体机制也在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中。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未经其他方法治疗的黄斑水肿患者21例, 经甲基强的松龙20mg联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荧光造影等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 21例黄斑水肿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黄斑水肿较前减轻。结论:中药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球后注射具有明显促进黄斑水肿吸收以及提高视力的作用, 而且操作简单, 风险小,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黄斑水肿,糖皮质激素,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Arvas S, Ocakoglu O, Ozkan S.The capillary blood flow in ischemic type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the effect of laser photocoagulation〔J〕.Acta Ophthalmol Scand, 2002, 80 (5) :490-494.

[2]黄智, 梁先军, 何锦贤, 等.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后并发症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07, 15 (1) :59-61.

中药基本方加减治疗黄斑水肿30例 篇3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黄斑水肿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8~86岁,平均63.8岁,以58~69岁居多,病程0.5~24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并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4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例,葡萄膜炎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4例,视网膜血管炎2例,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制定。①症状: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大如小,或视直为曲等。②体征:视力下降程度不一,黄斑部视网膜因水肿而增厚,呈昏蒙状,有时隐约见囊样间隙,中心凹光反射消失。③辅助检查:OCT、FFA、Amsler表检查。

治疗方法:中药基本方:党参15 g,黄芪15 g,茯苓10 g,白术10 g,砂仁5 g后下,薏苡仁20 g,猪苓10 g,泽泻10 g,车前子10 g (包煎),泽兰10 g,益母草15 g,当归10 g,红花10 g,赤芍10 g,川芎10g。黄斑区出血者去当归10g,川芎10 g,加生蒲黄10 g(包煎),三七10 g,白茅根15 g,茜草10 g以化淤、止血;肝气郁结者加郁金10 g,柴胡6 g,川楝子10 g,青皮10 g以增疏肝理气解郁之功;黄斑区渗出者加浙贝母10 g,昆布15 g,海藻15g,冬瓜子10g以化痰、软坚散结;失眠多梦者加炙远志10 g,酸枣仁10 g,石菖蒲10 g,夜交藤10 g,柏子仁10 g以宁心安神;脾阳虚衰,水湿停留,舌苔白滑,脉象沉细者加干姜10 g,桂枝10g,牛膝10 g以温阳散寒,化气行水,通络消滞;肝肾不足者加杜仲10g,菟丝子10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以培补肝肾。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黄斑区水肿完全吸收,症状消失,视力恢复至健眼水平。②好转:黄斑区水肿光晕明显缩小,症状减轻,视力提高2~3行以上。③无效:黄斑区水肿未见吸收,症状存在,并发黄斑板层裂孔、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等。

结果

治愈9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

讨论

黄斑水肿,根据临床表现,四诊合参,归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视瞻有色”、“视直如曲”、“视正反斜”、“视大如小”等范畴。

“黄斑属脾”。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唯脾运健旺,方能气血充足,目有所养而目光敏锐;反之,则目失所养,视物不明。《素问·玉机真脏论》在论及脾的虚实时说“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即可见脾虚可致目窍不通。同时,脾主升清,主精微物质上输头目,目得之则能明视万物。《兰室秘藏·眼耳鼻门》中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故脾虚则五脏六腑之精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因此,视觉功能的正常有赖于脾之精气上输。

黄斑水肿,审证求因,当责之于脾。脾气健运,水湿敷布就正常,反之,脾气虚弱,运化不健,水湿内停,发为水肿。故中药基本方用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砂仁、薏苡仁益气健脾、运化水湿,以培其本。脾虚不运,统血失司,“血不利则为水”,故用当归、赤芍、红花、川芎、泽兰、益母草、猪苓、泽泻、车前子活血利水以治其标,达到血行气畅,水湿自去的目的。中药基本方血水同治,标本兼治。治水亦当治血,血道通而水道利;水液停留之处,常有血液瘀滞,中药基本方运用活血化瘀之品,使血液流畅,水液散布就有出路。肝气郁结加用柴胡、郁金、川楝子、青皮等疏肝理气解郁之品以调畅气机,有利于气血运行,化湿利水。脾阳虚弱者加用干姜、桂枝、牛膝以温阳散寒,有助于化气行水,通络消滞。脾虚不运,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故加用酸枣仁、石菖蒲、夜交藤、柏子仁以养心安神定志。

黄斑水肿多由其他疾病所引起,要积极、规范地治疗原发病。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炎、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植入等,要防止发生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板层裂孔、黄斑部视网膜前膜、视网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同时,黄斑水肿患者要调情志、戒躁怒、慎起居、避劳累,多食富含叶黄素的蔬菜水果,饮食清淡,戒烟酒,忌辛辣,以防病情加重或复发。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基本方加减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收治黄斑水肿患者30例,采用中药基本方加减治疗,观察效果。结果:治愈9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结论:中药基本方加减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显著。

上一篇:分层测试下一篇:自动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