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2024-05-15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精选八篇)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11月间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就诊,轻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OCT检查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65例纳入观察对象。年龄在35岁至78岁,平均51岁;男性37例,女性28例,共113眼,视力在0.1~0.2。所有患者均患有糖尿病视网膜变病、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中浆等。根据黄斑水肿和增生性水肿[1]。其中,局限性水肿67眼,弥漫性水肿24眼,囊样水肿13眼,缺水性水肿6眼,增生性水肿3眼。

同期另有26例黄斑水肿患者因各种原因放弃中药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治疗,而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年龄在30~75岁,平均54岁,男性16例,女性10例,共41眼,视力在0.1~0.4,病因同上,其中局限性水肿22眼,弥漫性水肿10眼,囊样水肿5眼,缺水性水肿3眼,增生性水肿1眼。

1.2 治疗方案

中药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菊花、泽泻、车前子、猪苓、山药、丹参。全方补气健脾,活血通络,利水渗湿。均为常用剂量,1剂/d,分两次水煎,早晚各服1次。所有患者均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剂,600μg/d,分3次口服,30d为第一疗程,第二疗程亦30d,口服卵磷脂络合碘300μg/d,分3次口服,中药可以等11d开始服用。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还接受视网膜光凝术,但所有患者均未行黄斑区光凝术。治疗期间,患者坚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口服维生素C、B和AIP,肌苷等精神营养药。

1.3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在开始给药后的30d及60d复诊,眼科检查内容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压、散瞳行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OCT检查。

2 结果

治疗组65例患者中,无1例因为副作用而退出治疗。治疗30d有42例65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57.5%),见表1。治疗60d,有54例94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83.2%),见表2。其中局限性水肿的有效率达100%,而且视力达到0.8及以上者,达6例11眼(16.4%),对照组60d时21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51.2%),见表3。与治疗组比较,χ2=16.26,P<0.005,差别显著。

注:有效率是指视力提高两行者

3 讨论

黄斑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继发于其他病变,尤其是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病因主要是旁中心凹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黄斑水肿在病理上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根据水肿程度极其引起水肿的原因,分为局限性水肿、弥漫性水肿、囊样水肿、缺水性水肿和增生性水肿。鉴于黄斑解剖及功能上的特殊性,对于黄斑水肿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的难题。针对黄斑水肿,首先是治疗原发病,对黄斑水肿本身的治疗,包括保守的药物治疗和激光格子样光凝,而早期又不是凝光治疗的最佳适应证,因此应用药物治疗是最佳的选择,而长期的黄斑水肿又可引起感受器的损害,从而导致视力改善不佳或永久性视力障碍。因此,早期应用促进水肿吸收的药物,势在必行。

在中医上,依据辨证论治,黄斑水肿属淤血阻滞治则应是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本房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是治痰饮水肿之良药;茯苓、猪苓、泽泄利水渗湿、健脾,加车前子利湿润;菊花明目解药,疏风清热;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痛,养血安神;山药益气养阴,部脾、肺、肾,既补脾气又脾阴,全方审补气健脾,活血通络,利水消肿而不伤阴。

在西医中,治疗黄斑水肿的药物主要有两种:(1)改善血管微循环的药物;(2)促进黄斑水肿吸收消退的药物,注意是碳酸酐酶抑制剂,但疗效并不确定,而且不良反应很多,因此临床医师正在关注其他药物的应用,如贝他洛尔、蛋白激酶等,但也因疗效不确切或不良反应,而使其使用受到限制[2]。曲胺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是目前临床上医师最爱使用的方法,疗效尚好,但因对医师的技术条件要求很高,操作不当,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而使得推广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3]。卵磷脂碘化物是治疗眼底病变的惟一口服有机碘片。它既能发挥碘剂的作用,又克服了传统碘剂产生的不良反应[4]。该药稳定性良好,无药物间相互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卵磷脂碘化物治疗眼底及玻璃体积血,促进积血吸收,已经被大多数眼科医师所认可。本研究用卵磷脂碘化物治疗黄斑水肿,其作用机制为,口服后,在肠道以无机碘的形式被吸收,进入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释放入血液,作用于眼底病变部位,可提高视网膜组织的呼吸,促进视网膜的糖酵解,改善视网膜的新陈代谢,进而促进水肿的吸收。而且,抑制可能是其病因的网膜炎症也是有效的[5]。另一方面卵磷脂碘化物直接渗入细胞内,使细胞的机能亢进而发挥作用。

本研究发现,中药与卵磷脂络合碘应用无不良反应而且疗效客观,患者对此依从性相当好。经我们的研究发现,该治疗方案对治疗黄斑水肿的治疗良好,大对数视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0d时,视力提高两行的57.5%;60d时,83.2%。其中,局灶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最佳,30d时,有效率达74.6%;60d时,有效率达100%。而弥漫性,囊样性和缺血性次之,增殖性最差,3个病例中1眼无效,2眼仅视力提高一行。因此,对轻度的,局灶性的黄斑水肿疗效明确,而对于严重的黄斑水肿疗效差,尤其是囊样性或牵拉性黄斑水肿。对于疗效差,水肿明显的患者,我们分析表现,有两个共同的特征:(1)缺血性面积大,尤其是波及黄斑的区域大;(2)首次就诊时间距发病时间长。因此,早期口服中药与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可以大大的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志立,董应丽,孔众.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J].眼科研究,2006,24(5):491.

[2]王海欣.黄斑水肿的药物及手术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4):316-318.

[3]余曼.玻璃体腔注射曲奈胺得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J].眼科新进展,2006,26(10):791-793.

[4]Singalavanija A,Ruangvaravate N,Dulayajinda D.Potassium iodate toxic retinopathy:a report of five cases[J].Retina,2000,20(4):378-383.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篇2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雷珠单抗;最佳矫正视力(BCVA)

[中图分类号]R779.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09-03

糖尿病眼部的并发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造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黄斑局限性或格栅样激光光凝、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及玻璃体切除术等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雷珠单抗(ranibizumab)是目前治疗DME所致视力损伤的有效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均依据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ou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检查确诊。其中男44例(60眼),女36例(40眼),年龄在55~84岁,平均(63.4±9.6)岁,病程1~12年,平均(9.42±1.75)年,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此次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术前3d予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托吡卡胺眼液点眼,轻度散瞳至5~6mm。盐酸奥布卡因眼液滴眼3次,间隔5min,行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后以5%聚维酮碘溶液行结膜囊消毒,再以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齿镊固定眼球后以4.5号针头距角膜缘3.5~3.8cm经睫状体平坦部进针,针尖垂直于眼球壁进入约1cm,瞳孔区确定针尖在球内位置后向玻璃体腔内注药,观察组注入雷珠单抗(Lucentis)(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Z21020278)0.5mg(0.05mL),对照组注入曲安奈德(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H20065207)4mg(0.1mL)。拔针后压迫进针口片刻,再次以5%聚维酮碘溶液点眼并以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氧氟沙星眼膏涂眼包扎。术后予左氧氟沙星眼液点眼每天3次,连续7d。

1.3疗效评价

显效:眼底检查黄斑区水肿出现皱褶、水肿消退、中心凹反射出现,FFA显示黄斑区渗漏消失或.减小、视力提高2行以上(0.02为一行);有效:黄斑部水肿减轻,渗液部分消失,眼底出血、渗出部分吸收,微血管瘤减少。荧光素渗漏减轻,视力提高小于2行或不变;无效:黄斑部水肿、渗液不变或加重,眼底出血、渗出及微血管瘤不变或增加,荧光素渗漏程度不变或加重,视力不变或降低。

1.4观察指标

以ETDRS视力表在2m距离测得,采用标准验光步骤获得BCVA字母数,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问比较采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及F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患者出现短暂眼压升高,经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后控制良好。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2、12周,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1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a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视力急剧下降,甚至致盲。DR的眼底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微血管瘤、棉絮斑、硬性渗出、视网膜血管病变、出血斑、黄斑病变(包括黄斑水肿、渗出、缺血)等。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约有20%的患者三年内会出现中度视力丧失(定义为视角重叠)。DME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主要与血一视网膜屏障功能破坏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不良,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释放增多。VEGF与其受体结合,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视网膜血管渗漏增强,最终导致黄斑水肿增厚。

目前DME临床的治疗方法较多,如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及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等,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为常用治疗DME的方法之一,研究证实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部分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且合并高眼压等并发症。黄斑区格栅光凝是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仍存在部分患者视力改善仍欠佳,且对弥漫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黄斑水肿则意义不大。

雷珠单抗是第二代重组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整体有效性、安全性已在治疗眼底疾病的大量研究中得到证实。雷珠单抗作为一种继阿伐单抗(avastin)后的新型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玻璃体腔局部注射的治疗机制是拮抗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视网膜渗出、水肿、出血等,因而对黄斑水肿有效。玻璃体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雷珠单抗(ranibizumab)能够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降低中央视网膜厚度,阻止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改善DME患者的视力、降低致盲率。多项雷珠单抗治疗DME的临床试验研究,均显示雷珠单抗能够显著改善DME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减轻黄斑水肿,在治疗DME方面具有良好地应用前景。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21例, 其中男11例, 女10例;年龄26~65岁, 平均年龄 (44.7±4.6) 岁;病程2d~1年, 其中病程<3个月12例, 3~6个月7例, >6个月2例。随访过程中观察屈光介质清晰。未经过光凝治疗, 且无严重高血压及心肾功能不全等。其病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 葡萄膜炎2例,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4例。

1.2 方法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方剂:黄芪60g、赤芍10g、川芎10g、泽泻20g、车前子15g、地龙10g、葛根30g、茯苓30g、牛膝10g、三七粉3g。随证加减:阳虚加肉桂10g、肉苁蓉10g。阴虚燥热加天花粉30g、麦冬10g、知母10g。水煎服, 每日1剂, 分2次服用。30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服用1~3 个疗程。 甲基强的松龙20mg, 球后注射1次/3d, 共注射2次。

1.3 观察指标临床症状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观察、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1.4 疗效评定标准2个月后行视力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视力提高及黄斑区水肿消退情况。痊愈:视力提高大于3行, 或 (和)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 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消失;有效:视力提高1~2行, 或 (和) 黄斑水肿较治疗前消退, 荧光素渗漏范围缩小;无效:视力无明显提高, 黄斑水肿无变化或者加重。

2 结果

21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行视力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黄斑水肿变化情况。其中痊愈7 例 (33.3%) , 有效12 例 (57.1%) , 无效2 例 (9.6%) , 总有效率为90.4%。经过6~12个月的随访, 有1例患者复发占4.8%。

3 讨论

目前黄斑水肿产生的机制还不是十分的明确, 临床上治疗方法报道较多, 其中应用得较广泛的有激光光凝和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多采用局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 光凝可以阻止部分患者视力进行性下降, 但是通过激光治疗视力很少能有较明显的提升。但对于那些弥漫性的黄斑水肿, 光凝后视力能否提高与一些其他危险因素相关, 如硬性渗出的多少、荧光渗漏、格栅光凝的面积、高脂血症和肾衰竭等。因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黄斑水肿患者, 需慎行黄斑激光光凝治疗进而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对于黄斑水肿合并黄斑缺血的患者, 激光治疗疗效也不明显。研究显示[1]:眼底激光光凝对黄斑部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流速及血容量的增加无任何帮助, 所以也就无法解决黄斑缺血引起的视力损害。同时黄斑部激光格栅光凝成本较大, 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糖皮质激素, 它治疗黄斑水肿的机制是能够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从而减少血管通透性, 稳定血视网膜屏障。现大多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等, 药物可直接达到病变的部位, 发挥较大药效作用。但眼内操作风险较大, 增加了眼内炎发生的几率, 在重复注药有眼压升高风险和并发症如白内障的报道, 而且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 包括手术环境都有严格限制。所以玻璃体内注射给药的方式对其适应证、给药的剂量、给药的次数、远期疗效以及并发症还需进一步地总结和观察, 应避免临床滥用现象的发生[2]。因此笔者采用球后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的方式, 降低了操作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祖国传统医学中没有明确地提出“黄斑水肿”的病名, 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络瘀暴盲”[3]范畴, “淤”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因素。《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诸病源候论》曰“经络痞涩, 水气停滞”, 《血证论》谓“瘀血化水, 亦发为肿”。中医学认为黄斑色黄属脾, 脾主运化水液, 若脾失运化, 水湿停留于眼底的黄斑区则造成黄斑水肿, 神光不能发越导致视力下降, 因此黄斑水肿应从脾肾论治, 其病机为脾肾两虚、水湿内停。因此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活血利水之剂, 笔者采用血府逐淤汤为主方加以健脾利水中药。利水渗湿的中药可促进视网膜下水肿的吸收, 益气健脾中药改善黄斑部视网膜血管的微循环从而影响血视网膜屏障, 进而改善黄斑区视细胞视功能, 祛风除湿的中药可以起到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方中黄芪剂量应大, 取其补气利水的作用;赤芍、川芎、地龙、三七粉活血化淤, 泽泻、车前子、葛根、茯苓温肾健脾、利水通便;桔梗开宜肺气、载药上行、开胸行气, 使气行则血行。从临床药理学来看, 本方可以改善视网膜血管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提高视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抑制组织增生同时改善糖、脂的代谢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笔者还发现即使是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 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考虑与中药对全身整体的调节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 采用中药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具有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当然本文还存在样本量小、缺乏对照实验、随访周期短等不足。另外中药治疗黄斑水肿的具体机制也在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中。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未经其他方法治疗的黄斑水肿患者21例, 经甲基强的松龙20mg联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荧光造影等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 21例黄斑水肿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黄斑水肿较前减轻。结论:中药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球后注射具有明显促进黄斑水肿吸收以及提高视力的作用, 而且操作简单, 风险小,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黄斑水肿,糖皮质激素,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Arvas S, Ocakoglu O, Ozkan S.The capillary blood flow in ischemic type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the effect of laser photocoagulation〔J〕.Acta Ophthalmol Scand, 2002, 80 (5) :490-494.

[2]黄智, 梁先军, 何锦贤, 等.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后并发症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07, 15 (1) :59-61.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 0 1 4年1-1 2月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D M E患者9 6例, 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8例。其中男性2 6例, 平均 (5 0.4±4.2) 岁;女性2 2例, 平均 (5 3.7±3.9) 岁。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确诊为糖尿病, 且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证实有D M E, 并排除影响O C T检查的其他眼部疾病[4]。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糖皮质激素 (曲安奈德, 4 m g) 治疗, 玻璃体腔内注射, 1次/月, 疗程6个月。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 (曲安奈德, 剂量4 m g) 联合抗VEGF (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康伯西普, 剂量0.5 mg) , 玻璃体腔内注射, 1次/月, 疗程6个月。注射前, 患者外用加替沙星眼药水4次/d, 连续3 d。

1.3 疗效评价

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矫正视力, 采用国际化标准视力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进行评估, 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视力升高为提高, 视力下降为降低, 视力不变为稳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DM病史、术前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s)

2.2 疗效评价

2.2.1 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矫正视力分别为4.32±0.13和4.64±0.15, 均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s)

2.2.2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视力比较

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矫正视力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5, P<0.05) 。

2.2.3 治疗后观察组视力变化

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的视力提高患者分别占54.17%、66.67%、62.50%;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的视力提高患者分别占35.42%、45.83%、47.92%, 见表3。

3 讨论

传统的治疗DEM的方法包括, 激光光凝治疗、抗炎治疗等。但其效果不理想, 未能有效的延缓DEM的进程, 导致患者视力下降, 甚至失明[5,6,7]。

本文通过糖皮质激素联合抗VEGF治疗DEM, 发现联合治疗后, 患者的视力得到很大改善, 矫正视力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 研究发现, 联合治疗在治疗后1、3、6个月后, 视力均有所提高。Martidis等用曲安奈德4 mg玻璃体腔注射治疗16例激光光凝治疗无效的DME, 分别在1、3、6个月时间点的随访显示, 所有病例视力均有提高, 分别为2.4行、2.4行、1.3行, 这与本文的结论一致。最近, 抗VEGF药物治疗DEM收到广泛关注。其代表药物包括, 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通过临床实践发现, 抗VEGF的不良反应少, 且眼内炎发生概率均较低[8]。解决了传统疗法不良反应多, 并发症概率高的问题。

[例 (%) ]

研究表明患者积极控制血糖, 保持血糖平稳颇具挑战[9]。今后的研究需要延长观察时间, 并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 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DME患者96例。分为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和抗VEGF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组, 每组48例。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均有所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视力提高趋势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3个月疗效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提高, 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抗VEGF联合糖皮质激素更为有效, 可能与抗VEGF促进血管再生相关。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普通视力

参考文献

[1]张亚丽.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J].临床与实践, 2015, 19 (24) :3350-3352.

[2]唐仕波.在正确认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其治疗方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2, 30 (2) :97-100.

[3]林琳, 盛艳娟, 王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3, 31 (10) :992-995.

[4]陈静, 赖铭莹, 罗恒, 等.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观察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 2014, 32 (6) :693-697.

[5]Mithal C, Singh S, Gupta S, et al.Difluprednate:an overview[J].Del J Ophthalmol, 2013, 23 (3) :165-168.

[6]Stewart MW.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the evolution continues[J].Curr Diabetes Rev, 2012, 8 (4) :237-246.

[7]Funatsu H, Yamashita H, Noma H, et al.Increased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nterleukin-6 in the aqueous humor of diabetes with macular edema[J].Am J Ophthalmol, 2002, 133 (1) :70-77.

[8]Papadopoulos N, Martin J, Ruan Q, et al.Binding and neutraliz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related ligands by VEGF Trap, ranibizumab and bevacizumab[J].Angiogenesis, 2012, 15 (2) :171-185.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篇5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曲安奈德,疗效

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 其病因复杂, 由多种致病因素, 包括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关系密切[1]。黄斑部异常是RVO常致并发症, 包括黄斑囊样水肿、黄斑瘢痕等, 其中黄斑水肿是指眼底视网膜对光线最敏感的黄斑区发生炎性反应, 液体渗入, 形成水肿, 黄斑水肿会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 且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2]。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 传统中成药的治疗起效较慢, 且疗效并不确切, 而黄斑格栅光凝对视力的改善并不显著[3]。近年来临床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眼部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但药物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曲安奈德 (TA) 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混悬液在临床具有较为广泛应用, 我院近年来采用玻璃体腔注射TA的方法治疗RVO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RVO且继发严重黄斑水肿患者50例 (60眼) 。所有患者均通过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 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等检查明确诊断;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BCVA) ≤0.6, 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250μm;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前均未采用过任何干预手段包括口服、静脉用药或激光等进行该病的治疗;排除白内障、青光眼等影响FFA或OCT检查的其他眼部疾病以及治疗前存在炎性反应的患者。50例患者中, 男21例 (25眼) , 女29例 (35眼) ;年龄34~80 (59.6±7.3) 岁;病程1~8 (4.23±1.05) d;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4例,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常规行小数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镜等检查以排除治疗禁忌证, 并在治疗前均被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眼压升高、白内障进展以及视网膜脱离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3d给予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 每天4次。

1.2.2 具体方法:

所有患者的治疗操作均于手术室内进行, 术前按照内眼手术常规消毒, 并行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术眼, 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TA (50mg:5ml, 天津太平洋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103268) 0.1ml (4mg) 于颞下距离眼角膜缘3.5~4mm处进针, 缓慢注射完成后应用无菌棉签压迫注射点3~5min, 以防药物反流, 注射完成后无特殊体位要求。

1.3 观察指标

(1)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月的随访, 对治疗前及治疗后 (治疗后1、3d, 1、2周和1、2、3、6个月) CMT和BCVA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其中CMT的测量采用手动测量从内界膜表面至RPE层表面直接的距离; (2) 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复发情况; (3)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的log MAR值均明显小于治疗前 (P<0.05) , 其中于治疗后1个月的视力最好, 之后视力又开始有所下降。治疗后的CMT值均明显小于治疗前 (P<0.05) , 其中在治疗后的2个月CMT值最小, 之后又有所增加。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其他时间点比较, #P<0.05

2.2 病情复发

术后出现复发11例 (22.0%) , 其中术后1个月时复发3例, 在术后3~6个月时复发8例, 经重复治疗后疗效显著。

2.3 并发症

5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眼压升高3例 (6.0%) , 经降眼压滴眼液治疗后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 随访6个月内, 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混浊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黄斑水肿是多种眼部疾病包括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的常见临床表现, 主要是指眼底视网膜的对光线最敏感部位黄斑区发生炎性反应以及液体渗入从而形成水肿, 会造成患者视力严重下降, 且长期黄斑水肿可将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损害[4]。黄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 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但是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是比较确定机制之一, 而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与缺血状态下一些内源性因子的长期释放有关, 并可导致不可逆损害[5]。对于黄斑水肿的治疗, 临床中传统方法是采用黄斑部格栅样激光光凝等治疗, 而这种方法对长期或严重的黄斑水肿治疗无效[6], 因此寻求一种黄斑水肿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玻璃体内注射的方法被不断应用于黄斑水肿的治疗, 而对于药物的选择临床也有多种, 其中TA是一种非溶性, 人工合成的长效糖皮质激素药物, 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且作用较强且持久, 通常在肌肉注射后数小时内生效, 并经1~2d可到达最大效应, 左右可维持2~3周甚至更长[7,8]。其经玻璃体内注射后作用于眼部组织, 可起到减轻炎性反应, 降低炎性血管通透性作用, 同时还可降低视网膜内皮系统, 消除颗粒性抗原, 从而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 为视网膜提供稳定的视网膜屏障[9]。同时TA还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减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增加血管通透性, 因此由它治疗各种病变所致的黄斑水肿临床疗效显著[10]。本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1、3d, 1、2周和1、2、3、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降低, log MAR值明显减少, 提示患者在治疗后的黄斑水肿明显减轻, 视力明显提高。但TA治疗后仍存在复发的病例, 在本研究中复发率为22.0%, 但对本组所有复发患者进行重复玻璃体注射治疗, 疗效显著, 同时对1例反复复发的病例, 经口服、静脉给药以及激光等多种方法治疗后发现, 玻璃体腔内注射TA是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一结论与临床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1,12]。同时临床将由RVO导致的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好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黄斑中心厚度越厚, 视力越差, 两者呈负相关。同时在TA治疗黄斑水肿安全性方面的研究, 本组3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眼压升高的不良反应, 但症状轻微, 经对症处理后痊愈,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提示TA治疗RVO所致的黄斑水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也有临床报道, 玻璃体内注射TA还可能会导致眼内炎以及后囊下白内障等并发症,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监测,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治疗, 从而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而对于其不良反应的防治, 临床有通过改用经Tenon囊球后注射TA的方法治疗黄斑水肿发现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值得临床试用。同时对于TA治疗RVO所致的黄斑水肿的远期疗效和安全行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来本院就诊80例均为单眼患病,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37~70岁, 平均55.4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复方托品酰胺眼水充分散瞳, 对照组应用多波长激光机, 采用氪黄激光行C形格栅或环形格栅光凝, 光斑直径100~200 μm, 曝光时间0.1~0.2 s, 产生Ⅰ~Ⅱ级光斑的功率, 光斑间隔1个光斑, 内圈距中心凹300 μm。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2 d内患眼局部消毒后, 一次性粘贴巾固定下眼睑及睫毛, 开睑器开睑, 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40 mg/ml的TA混悬液0.1 ml, 颞下角巩膜缘后3.5 mm处进针注入玻璃体腔。眼压高者给予前房穿刺放出适量房水, 嘱患者坐位或侧卧位。随访3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底情况、CMT、眼压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照影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视力改善情况

实验组治疗前、后视力为0.10±0.08、0.41±0.38;对照组治疗前、后后视力为0.11±0.07、0.18±0.15, 组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2.2 CMT变化

实验组治疗前、后CMT平均值为 (504.4±149.8) μm、 (227.6±119.4) μm;对照组治疗前、后CMT平均值为504.1±149.5μm、389.9±154.6μm。组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两组黄斑周围血管荧光渗漏较前明显减轻, 黄斑渗漏减少, 甚至消失。

3讨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近来的研究证实, 视网膜缺氧在DME中起一定的作用, 因缺氧而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磷酰化, 从而增加血管通透性, 导致液体和血浆成分 (如脂蛋白) 的外渗, 进入视网膜而致其增厚, 导致DME。

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可以帮助黄斑水肿消退, 提高或稳定视力, 但治疗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 主要并发症是激光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热损伤, 包括旁中心盲点形成、对比敏感度下降、黄斑中心凹误伤、黄斑新生血管的形成、视网膜脉络膜吻合等。而且弥漫性黄斑水肿有约24%的患眼对激光光凝不敏感, 即使激光光凝治疗预后视力仍较差。

曲安奈德为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 不溶于水, 为乳白色混浊液, 具有强消炎抑制细胞增生和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作用于眼组织的主要效果是减轻细胞的免疫反应, 降低炎症血管的渗透性, 稳定血-房水屏障, 限制纤维蛋白样渗出, 阻止成纤维细胞的化生, 抑制上皮细胞的增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TA已经用于玻璃体腔注射[2]。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实验组视力恢复、黄斑视网膜中心凹厚度均好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TA 结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可使两者的优点得到加强, 是一种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实验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TA) 联合激光光凝, 对照组单纯激光光凝, 随访3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底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MT) 、眼压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照影的变化。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前、后视力为0.10±0.08、0.41±0.38;对照组治疗前、后后视力为0.11±0.07、0.18±0.15。组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②实验组治疗前、后CMT平均值为 (504.4±149.8) μm、 (227.6±119.4) μm;对照组治疗前、后CMT平均值为 (504.1±149.5) μm、 (389.9±154.6) μm。组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结论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好且安全,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曲安奈德,激光光凝

参考文献

[1]陈悦, 张金嵩.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弥漫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7, 25:155-157.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35眼黄斑水肿患者, 男12例13眼。女19例22眼。右眼:21只, 左眼:14只。年龄21~83岁, 平均 (63.7±14.48) 岁。因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为12例12眼,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0例13眼,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水肿6例7眼,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水肿1例1眼, 葡萄膜炎所致黄斑水肿2例2眼。

病例入选标准:多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 伴有明显视力下降者:

1) 经OCT证实有黄斑水肿, 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170μm;2)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半年以上, 黄斑水肿持续存在>4个月, 经局部点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水效不佳; 3) 葡萄膜炎在注药前3月内无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病例排除标准: 1) 最佳矫正视力≥0.6; 2) 牵拉作用所致的黄斑水肿; 3) 以往有严重黄斑疾病, 而视力很难恢复; 4) 有严重全身性疾病, 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 5) 随访期内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

1.2 注药针头制作

12号针头, 去其针尖并磨钝, 将前1/3段弯成约1500弧形。

1.3 注药方法

每位患者于注药前3d, 用广谱抗生素眼药水, 每日三次, 清洁结膜囊。签订知情同意书。注药均在眼科手术室进行。0.4%倍诺喜, 表面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 置开睑器, 嘱患者向鼻下方注视, 手术显微镜下, 在颞上方距角膜缘约3~4mm处, 用显微平镊和结膜剪, 平行角膜缘剪开球结膜2~3mm, 逐层向后分离Tenon囊组织, 暴露巩膜, 以注药针 (12号呈弧形弯曲、钝头) 连接在已抽好TA (1ml, 40mg) 的注射器上, 从切口Tenon囊下, 巩膜表面, 缓慢进针至球后, 经回抽未见异常返流后, 将TA缓慢注入。在此过程中, 若遇到阻力, 则退回注药针重新进针, 并确保注药针能在巩膜和Tenon囊之间, 顺利到达球后相应黄斑区, 同时应避免药液自创口处返流。注药完毕, 结膜切口以平镊对齐, 不予缝合。抗生素眼膏点入结膜囊, 眼垫单眼遮盖。嘱患者注药后1周内, 使用广谱抗生素眼水, 3~4次/天。

再次注药标准: 在首次注药后2月内无异常眼压升高 (≥22mmHg或升高幅度≥8mmHg) 者: 1) 黄斑水肿再次复发; 2) 较严重的黄斑水肿, 首次治疗有效。

1.4 主要药品

①曲安奈德 (TA) 混悬液 规格: 40mg, 1mL。[H20030225, Bristol-Myers Squibb Parkistan (Pvt) Ltd]。②20%荧光素钠, 3mL/支。

1.5 主要仪器

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Zeiss Stratus Modle 3000; 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 :Topcon眼底照相机 (TRC-50IX) ; ③Goldmann压平眼压计; ④国际视力表。

1.6 随访观察指标

于注药前, 注药后1d、1周及每月一次检查: 最佳矫正视力、压平眼压、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散瞳查眼前段, +90.0D非接触镜查眼底;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 (FT) ;部分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 。

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SPSS软件, 方差分析SNK-q 检验进行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分析;通过卡方趋势检验分析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 并将最佳矫正视力转换为对数视力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例患者35眼共接受42次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入TA, 其中6例7眼 (20%) 因黄斑水肿再次复发或严重黄斑水肿, 而再次接受治疗。随访期为1~6月, 平均为 (2.87±1.75) 月。

2.1 视力

见表1。

35眼首次注药后1个月和3个月均较注药前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1者, 注药前为51.4%, 注药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增加至71.4%和86.7%, 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经卡方检验, P<0.05) 。

注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对数视力较注药前分别提高了1.80±2.04和1.93±1.87行。视力稳定、视力提高1行、视力提高≥2行的患眼在注药后1月分别为37.1%, 25.8%和37.1%, 术后3月分别为20.0%, 33.3%和46.7%, 视力仍呈提高趋势。

在第二次注药的6例7眼中, 3眼于二次注药后1个月, 对数视力较首次注药前提高≥4行。

2.2 黄斑中心凹厚度 (FT)

见表3。

经方差分析SNK-q检验, 注药后各时间段的平均FT均下降, 与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 (P<0.01) ;注药后各阶段间差异也均有显著性 (P<0.05) , 说明TA治疗黄斑水肿有效并可持续3个月。35眼首次注药前平均FT为 (645.69±255.65μm) , 注药后1周降至 (565.7±267.11μm) , 约降低了12.39%。在注药后1月和3月分别降低了约29.43% (从645.69μm降至455.66μm) 和52.14% (从645.69μm降至309.00μm) 。

5例6眼因严重黄斑水肿行二次注药后, FT均呈进行性下降。平均FT, 在首次注药前为 (882.5±210.47) μm, 在二次注药后2个月为 (403.67±176.65) μm, 下降了约54.26% (Paired Sample T-Test, P<0.05) 。 1例1眼复发性黄斑水肿患者, 首次注药前FT为455μm, 注药后2个月时降到164μm, 3个月时黄斑水肿复发为408μm, 行第二次注药后1个月降至177μm, 第3个月时仍保持在158μm。

2.3 眼压 (IOP)

见表3。

经方差分析SNK-q检验, 注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平均眼压均升高, 与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其中注药后1个月眼压升高较明显;注药后1周和3个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在首次注药后1个月35眼中有3只眼 (8.6%) , IOP较注药前升高>5mmHg, 1只眼 (2.9%) 较注药前升高>10mmHg, 均为异常眼压升高 (≥22mmHg或升高幅度≥8mmHg) 。其中1例 (1眼) 有青光眼病史, 另1例 (2眼) 为糖尿病患者, 均经使用局部抗青光眼药, 眼压降至正常。

在行二次注药的6例7眼中, 仅1例 (2眼) 糖尿病患者于二次注药后1个月, IOP较首次注药前提高了右眼6mmHg, 左眼7mmHg, 局部抗青光眼药, 眼压降到正常。

3 讨论

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球周注射治疗CME时, 为达到最佳疗效, 使药物定位于黄斑区非常重要。我们采用从颞上方进针的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药法, 以期获得较高的TA Tenon囊下球后黄斑区定位。

3.1 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药法与常规Tenon囊下球后注射TA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

Tanner[3]在对中间葡萄膜炎所致黄斑水肿, 行常规Tenon囊下球后注射TA的研究中报道, 注药后3个月时最佳对数矫正视力提高≥2行的患者为40%, 我们采用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药法, 结果为47%。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的OCT检查, 结果均显示采用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药法, 注入TA后CME明显改善, 更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入TA治疗CME的良好疗效。

后部Tenon囊与围绕视神经周围的硬脑膜相延续, 此囊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它形成了一个筋膜间隙把眼球和眶组织隔开, 从而防止出血和感染在眼球和眼眶组织之间的互相蔓延, 起到屏障作用。将TA注入此囊下, 不但可使眼后段获得较高药物浓度, 同时可减少眼眶脂肪萎缩、上睑下垂等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药法所采用的是钝头针, 未出现常规方法尖头针行球后注射时, 常见的并发症, 如球后出血、眼球穿孔、血管闭塞等。但不能排除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药法相关的可能的并发症, 如球结膜囊肿, 眶蜂窝组织炎等, 但在本研究中未发现这些并发症, 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由于TA结晶状混悬液溶解度小 (25~30μg/mL) , 可在球后Tenon 囊下存留较长时间, 而持续有效[4]。本研究中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和平均FT下降的效果, 一直持续到注药后3个月, 仅有1例患者于首次注药后3个月时ME复发。但因本研究随访时间有限 (平均为2.87±1.75月) , 未能进一步观察其长期的有效性, 所以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延长随访时间, 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的稳定性。

3.2 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TA法与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

随着玻璃体腔内注射T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来, 发现了多种并发症如, 高眼压、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结晶物沉积等, 有的十分严重, 不容忽视[5]。其中高眼压的发生率较为显著。而我们研究中, 注药后1个月眼压升高比较明显, 但只有8.6% 眼压升高>5mmHg, 2.9%眼压升高>10mmHg。提示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入TA法, 与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相似, 同时, 引起异常眼压升高的机率较后者明显降低。

本研究证实改良Tenon 囊下球后注入TA可有效治疗多种病因所致的CME, 且安全性高, 因此将该方法联合视网膜光凝疗法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或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可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Riordan-Eva P, Lightman S.Oribtal floor steroid injections in thetreatment of uveitis[J].Eye, 2000, 8:66-69

[2]Opremcak EM.Uveitis:a clinical manual for ocular inflammation[J].New York:Springer-Verlag, 1995, 65-67

[3]Tanner V, Kanski JJ, Frith PA.Posterior sub-Tenon’s triamci-nolone inj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uveitis[J].Eye, 2009, 12:679-685

[4]王光璐, 马凯, 张风, 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1, 17:184-186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符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诊断标准[3]; (2) 最佳矫正视力不超过0.4; (3) 屈光介质清; (5) 研究过程中血糖控制稳定。排除标准: (1) 合并高眼压或青光眼的患者; (2) 合并其他视网膜疾病的患者; (3) 黄斑区有激光光凝治疗史的患者; (4) 黄斑区有视网膜或其他眼内手术史的患者; (5) 合并黄斑裂孔、黄斑前膜、黄斑出血、黄斑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70例, 78只患眼) 与对照组 (70例, 75只患眼) ,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 (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65207, 规格为5 m L/50 mg) 治疗, 方法如下: (1) 第1~3天, 向患眼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4次/d。 (2) 第4天进行手术, 先进行术前常规准备, 如充分冲洗结膜囊, 表麻后对眼部进行严格消毒, 进针部位选择睫状体扁平部, 向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 用无菌棉签压迫注射点防止药物反流。手术完毕后在患眼结膜下注射氟美松, 包扎后送回病房。 (3) 术后向患眼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7 d。对照组患者接受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瑞士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S20100024, 规格为100 mg/4 m L) 治疗, 术中向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1.25 mg, 其余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P<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视力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 2组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3个月, 观察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

2.2 治疗前后2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中心层厚度 (CMT) 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M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 观察组CMT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该病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分为局灶性水肿与弥散性水肿两类, 前者是由毛细血管节段性扩张、微动脉瘤渗漏所致;而后者的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是由于血-视网膜屏障功能障碍, 在硬性渗出的基础上发生囊样变[4]。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方法包括激光光凝、玻璃体手术等, 不同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适应证, 一般情况下,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局灶性水肿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是当视网膜厚度超过450μm时, 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 甚至还可以导致病情加重[5]。在玻璃体手术方面,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部内界膜撕除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常用术式, 该术式可以减退黄斑水肿, 提高视力, 但是其并发症较多, 价格昂贵, 疗效受黄斑水肿病程、硬性渗出程度、无灌注区范围等因素的影响, 远期疗效不明显[6]。因此目前临床上亟需一种有效方法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

近十余年来, 玻璃体腔注射疗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观察组患者接受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治疗, 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的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第3个月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提高视力的维持时间更长。此外, 本文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CM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CMT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减轻黄斑水肿的疗效更佳。综上所述, 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优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前者接受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 后者接受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治疗。结果 ①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个月、6个月, 2组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3个月, 观察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②治疗前, 2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中心层厚度 (CMT)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1, 3, 6个月, 观察组CMT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具有提高视力的维持时间长、减轻黄斑水肿的疗效更佳等优点。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玻璃体,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参考文献

[1]王健, 解正高, 陈放后, 等.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 (21) :12-15.

[2]王星力, 黄韵洁, 陈晓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 31 (5) :519-522.

[3]贾洪强, 张歆, 杨立东, 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诊断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8 (11) :2248-2250.

[4]华瑞, 柳力敏, 陈亢非, 等.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伴发浆液性黄斑脱离的脉络膜微结构改变[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2, 28 (4) :346-349.

[5]尚志宏, 荆毓陶, 李红.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 2012, 20 (4) :345-346.

上一篇:残胃息肉临床分析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