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

2024-05-17

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精选八篇)

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 篇1

迫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压力,在学校学习情境中,教师承担着传递知识的重要责任,因此,课堂上学生很少参与课堂,多数情况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所谓的“课堂评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评价,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新课改基本理念第一点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提出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老师应是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这么多年,但在课堂形式方面并没有做出太大改变。主要还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为主,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浙江丽水学院的陈昕老师在《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用语优化》一文中指出:“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关系,要求我们打破传统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课堂评价模式,引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学生评价教师等多样化评价方式。”[3]当教师提出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让学生回答以后,这时评价学生回答内容的时候,应该不仅仅是自己给出自己认为合适合理的答案,还可以把权力下放,让全班学生对这位学生进行评价,即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刚才的表现。开放的教师甚至允许学生对你给出的问题或评价提出质疑。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表现欲望强烈的阶段,学生没有那么多顾虑,积极给予她们机会参与课堂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愿意参与课堂问题的回答,这样学习才更高效。

根据我们小组对苏北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研究的情况,在“老师通常会怎样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一题中,1105份问卷中,63%的学生选择老师不仅能给出结果性评价,还能具体地指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个方面,也有21%的学生认为老师通常只会说“好还是不好”,不会做出具体的评价,5%的学生选择“不做任何评价”这一项。

虽然课堂评价科学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但仍有很多教师在评价内容方面存在缺失, 主要存在评价的内容不够具体,评价语言较浅显,过于注重表扬性评价等问题。“你真棒”、“真聪明”这一类鼓励式评价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成了老师及家长的口头禅,说者敷衍了事,听者不以为然。特别是课堂 上老师的 一句“你真 棒”在被多 次运用后 ,很难在学生心里激起涟漪,再天真的孩子也不会为此沾沾自喜[4]。教师进行评价时,评价用语一定要具体,用心评价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真诚,真诚的评价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 可以一味 地、毫无 原则地对 学生进行 “赏识、激励”。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和情感走上正道。赞赏应该有个“度”,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5]。少量赞赏性语言的使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赞赏成为一种口头性用语,会使学生变得麻木。要求教师适时进行批评,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以获得更大的提高。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生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不能一味表扬,这样容易引起骄傲自满的情绪。

一项调查表明,53%的教师认为自己迫切需要研究评价用语的相关问题,“认为自己曾无意识地想到过评价语言重要性的占24%,从未关注过课堂评价语言的占4%,说明课堂评价用语已经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 作为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评价能力的发展主动性很强;20%的教师认为理想中的评价很难实现,认为自己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效果不明显的占22%,说明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为评价能力发展感到困惑,需要得到帮助[6]。”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评价难这一问题, 需要我们从师范生培养方面进行重视。在教师职前培训方面,关于课堂评价培训方面,较多师范院校都采用教育学科课程及见习、实习和微格教学之类的实训课程,但就培训内容和方式来看都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和教师课堂用语最直接的课程———普通话的培训更是令人担忧,聘请教师大多数是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教师,专业方面教育没有问题,容易忽视如何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另外,很多师范生面临考证的压力,对于口语训练这一块敷衍了事,只求过关,很少真正得到训练。各大师范院校应把教师口语培训落实到师范生教育的过程中,从根本上增强教师的课堂评价能力,注重课堂评价技术的推广,让每一位即将走进工作岗位的教师都重视课堂评价、会使用课堂评价。

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 篇2

一、培养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采用教具动手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或者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评价的对象,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在评价的过

程中获取新知,巩固旧知识。

二、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

数学课堂时时处处存在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往往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学会在倾听中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们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例如学习了比例解应用题以后,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块地,如果用边长是2分米的砖去铺地,需要225块,如果改用边长3分米的砖去铺地,需要多少块?说说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最喜欢哪种解法?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可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到少“讲”多“听”。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2.学会在竞争中评价。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注意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并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例如在解答下面这道题目时:某工程队挖一条水渠,5天挖了全长的5/12,照这样的速度,余下的还要挖几天?我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每组派一个代表上黑板展示解题思路,本组同学可以自由补充,最后男女生互评答题方法,评价谁的解法更巧妙,课堂气氛中充满了积极的健康的评价。

3.学会在互动中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以此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如学习了比例应用题后,出示这样一组数据:3小时,270千米,5小时。450千米,组织学生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编好后与好朋友分享成果。在教学中,还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做的对吗?好在哪里?”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三、反思教师组织评价的角度

1.评价的全面性:传统的学生评价,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记录学生的成长,认真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家校联系来自家长的信息等,这样记载了学生的点点滴滴,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

2.评价的平等性: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坚持对学生给予鼓励时因人而异,注意做到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3.评价的多元性:小学数学课程是一个整体,包括数和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和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因此,在评价的目标上,我们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并注重学生数学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注意开放地、多角度、多层次地来系统认识和整理数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如评价学生:1、学习态度(动机、情感、行为参与、主动性等);2、学习习惯;3、学习方式与方法;4、基础知识掌握情况;5动手操作能力;6、实践运用能力。在评价中体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评价的综合性:数学老师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科质量,但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时候要有全面性、综合性。例如在数的认识和计算及让动手实践等多项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你解答方法真巧妙,你还能找到更巧妙的解法吗”,“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是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一定能行。”“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老师真佩服你”等。我们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适当记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例如在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同学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的同时,给学生一个适当、贴切的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通过众多评价方法有所取舍的结合使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运用类实验设计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 选取20名大同大学医学院大二、大三辅导员 ( 其中医学专业12名、思政专业5名、心理学专业3名) , 每位辅导员从所带班级随机选取1个班, 共627名女大学生作为实验组, 专业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选取同年级同专业女大学生共635名作为对照组。

1. 2 方法

1. 2. 1辅导员培训研究者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 由课题组生殖健康教育专家对20名辅导员进行系统的生殖健康教育内容和健康教育方法技巧的培训。培训方式以讲座、小组讨论为主, 利用每周的辅导员例会时间, 每次培训2 h, 培训5周, 共10个学时。

对经过系统培训的辅导员运用自行编制的测试卷进行培训效果的测评, 内容包括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对待性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基本技能 ( 包括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生活技能和传播健康知识的技能) 。其中生殖健康基本知识题50分, 态度题20分, 基本技能题30分, 满分为100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测试, 由课题组成员按统一标准阅卷, 规定测试总成绩在90分以上为合格, 培训合格者方可对实验组学生实施生殖健康教育。1. 2. 2干预方法由培训合格的辅导员对其所带的实验组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深入宿舍谈心、个别指导等方式实施生殖健康教育, 5个月后进行干预效果终期评价。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7,8,9], 结合本次研究对象特征, 自行设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 并进行预调查及专家修改完善。问卷内容包括知识题19题 ( 有4道多选题) 、态度题16题和行为题6题, 知识题选对1个答案得1分, 满分为33分 ( 其中专业知识18分, 预防知识10分, 社会相关政策知识5分) ;态度题主要是对性病/艾滋病患者的看法、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对性病/艾滋病的关注程度、对使用安全套及校园内发放安全套的看法、对学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必要性的看法等, 每个问题的答案按程度不同分为5个等级, 赋分范围为 ( -2 ~2) 分, 得分越高表示态度越好, 满分为32分;行为题统计行为的发生率。

运用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和终期评价, 问卷实行匿名制, 被调查者隔开座位进行答卷, 由专门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卷, 并当场收回。

1. 3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 3. 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 使用SPSS 15.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均数比较用t检验, 百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比较由表1可见,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殖健康教育知识的各个方面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 干预后, 实验组生殖健康知识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 P值均 <0.01) 。

2. 2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生殖健康态度得分比较干预前, 实验组和对照组态度得分分别为 ( 18. 9±7. 6) , ( 19. 5±8. 2) 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t = 1. 33, P> 0. 05) ; 干预后, 实验组态度得分为 ( 25. 3±4. 9) 分, 高于对照组的 ( 21.9±7.3) 分 ( t =9.71, P <0.01) 。

2. 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率比较干预前, 两组学生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 干预后, 实验组近3个月发生过性行为、有2个及以上性伴侣、从不使用安全套的高危行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而定期清洗外阴、曾经参加过性病/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的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值均 <0.05)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发生率/%。

3 讨论

处于性活跃期的女大学生是避孕节育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而中国计划生育和性健康教育内容及服务对象多局限于已婚育龄夫妇, 大学生群体尚处于空白状态。女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殖健康及避孕方面的知识, 更缺乏避孕药具的提供, 必然会引起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发生[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辅导员实施生殖健康教育后的实验组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近3个月发生过性行为、有2个及以上性伴侣、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高危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而定期清洗外阴、曾经参加过性病/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的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证实了辅导员参与模式在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康教育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人们普遍认为, 医学女生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对于生殖健康方面不需要再给予特别的教育, 可事实并非如此。朱军华等[9]、龙璐等[10]研究显示, 医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综合大学和艺术类院校等其他学校。但医科大学大多没有开设生殖健康专门课程, 知识多来源于自学, 因此掌握的知识并不系统、全面。尽管医学专业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较高, 但实际护理行为与其他专业女生基本相同, 女大学生整体生殖健康护理状况并不乐观, 若不予积极改善可能影响其生殖功能健康[11,1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新时期辅导员进行了重新定位[5]。所以, 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殖健康。

辅导员工作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与学生联系紧密, 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及心理状况等, 能够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对辅导员有一定的信任, 有利于辅导员宣传生殖健康知识, 及时发现学生异常情况, 帮助学生增强危机应对能力。辅导员可利用主题班会等载体实施健康教育, 并在危机中直接参与干预和处理, 也是最易于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人员。同时,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后的跟踪、教育和反馈, 保持对学生的长期和持续关注, 极大地促进了生殖健康危机干预工作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 辅导员参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积极促进全校联动局面的形成, 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生殖健康水平,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邓丽.某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系统健康现状调查[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0) :1341-1342.

[2]段爱旭, 余小鸣, 冯玉荣, 等.培训培训者模式在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危机干预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11) :1281-1286.

[3]段爱旭, 冯玉荣, 赵富玺, 等.性病/艾滋病危机干预三位一体化综合模式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 (5) :763-766.

[4]梁沪东, 韩少凤, 林镘, 等.同伴教育方法在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中的本土化应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8 (10) :76-80.

[5]田德勇.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5) :598-599.

[6]成敏.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7 (11) :117-119.

[7]苏琳, 田玲, 张利, 等.护理专业女生避孕和意外妊娠认知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7) :809-813.

[8]李俭莉.某高校女生婚恋观及生殖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5) :449-450.

[9]朱军华, 伏延新.医科大学在校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与需求的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6) :236-239.

[10]龙璐, 聂绍发, 王敏, 等.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12) :1568-1569.

[11]薛志林, 曹霞, 冯玉荣.山西某大学女生生殖健康护理行为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 (3) :349-350.

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 篇4

一、提高道德水准, 以诚信者形象参与品牌竞争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家长对校外教育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 校外教学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我们每一位校外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忧患意识和超前意识, 而且还要加强品牌意识, 努力为少年宫这样的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然而, 每一位校外教育工作者师德修养的提高不正是少年宫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吗?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 对社会而言, 是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 而对一个家庭来说, 却是百分之百啊。他们身上, 寄托着每一位家长全部的希望, 然而, 要使家长们的希望转换成现实, 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校外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 更需要我们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所欢迎的人。每一位孩子都如一块璞玉, 不经雕琢, 难以成器。雕琢是一门艺术, 而校外教育则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艺术, 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 影响学生。那么, 这种征服和影响, 对孩子来说, 可以穷其一生。其实, 这需要我们一分一秒都不能懈怠, 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 这也决定了新一代的校外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优秀的品行和诚信者的形象。一旦,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以诚信者的形象出现在家长的面前, 相信少年宫这样的校外教育机构也定能在品牌竞争中独占熬头!

二、注重个性健康, 以乐观者形象参与质量竞争

试问每位教师, 在家长送孩子进少年宫学习时, 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对!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 要听老师的话”, 家长在孩子面前如此突出教师的楷模力量。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著名教育家马中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教育中, 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 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这段话, 充分说明了教育者个性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人的性格是各式各样, 千姿百态的, 跟开朗的人在一起, 不会感到抑郁, 跟郁闷的人在—起, 不会拥有快乐。因此, 我们的个性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产品”——学生, 教师的热情开朗和真诚坦率, 会使郁闷拘谨的孩子感受到暖意盈怀;教师的严肃冷静和沉着稳重, 会使浮躁轻狂的学生感到肃然起敬。要知道:在教师个性的影响和气质的熏陶下,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出教师的个性和气质。沉稳严谨的名师教出的学生, 大多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 开朗爽直的教师教出的学生, 大多容不得半点的狭隘和自私。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于成长阶段, 是他们道德、学习、生活等方面尚未稳定的时期, 俗话说“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教师对学生个性、思想和行为之“染”’有如“春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因此, 一位有责任感的校外教育工作者, 应该是乐观的, 积极向上的。可以说, 只要我们以乐观者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学生, 那么我们的“产品质量”就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三、丰富情感世界, 以关爱者形象参与服务竞争

热爱学生, 是教师专业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 把真爱奉献给学生也是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爱”不仅是我们献身校外教育事业的原动力, 而且是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家长们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当他们毫不吝啬地牺牲自己和孩子休息、玩耍的时间, 把孩子送到少年宫交给老师后, 不但希望孩子能学到更多本领, 而且他们更希望孩子在少年宫的老师这里也能够得到严父慈母般的爱。一个富有爱心, 且非常细心、耐心、真心的教师, 不光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尊敬, 同时也深受家长的敬重和感激。但同在一片蓝天下, 沐浴着阳光, 承受着雨露, 田里的作物有壮有瘦, 同在一个班级, 听着同一个老师授课, 结果也迥然有异。教师希望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佼佼者, 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光荣榜上, 但现实告诉我们, 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 善于配合老师教学的孩子, 常受到欢迎, 对于那些接受能力不强, 并且在心理、行为情绪方面有缺陷的孩子则会被人遗忘。如果此时我们老师能用爱的双手拉其一把, 那将会对这些孩子一生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真心诚意地爱每一个孩子, 实实在在地关心每一个孩子吧, 孩子会永远记住你, 家长也会永远感激你。当一位教师以自己从事的职业为骄傲时, 他就会把无私奉献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就会用片片爱心滋润每一个学生。当我们每一位校外教育工作者都以关爱者的形象来面对服务对象时, 我们少年宫的工作质量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四、强化发展意识, 以开拓者形象参与素质竞争

一所现代化的少年宫, 必须具有一批现代化的教师, 少年宫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少年宫的教师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今, 我们泰州市少年宫的设施和规模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硬件”已经达到现代化, 相比之下, 我们要思考:教师队伍的发展是否已适应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呢?我们只有比过去更具敬业精神, 勇于创新, 善于合作, 并不断强化发展意识,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开拓型的现代化教师, 才能使少年宫现代化的教育“硬件”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 我们必须确立与新教育理念一致的现代校外教育观念。其次, 我们要具备开展现代校外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最后, 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程度。正如美国教育家凯茨指出的那样: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 并且把它丢回去, 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 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他们才是真正的孩子学习和发展的专家。总而言之, 我们只有对“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校外教育工作者”这一发展的核心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只有尽快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开拓型的教师, 才能使少年宫有“资本”在新一轮的素质竞争中永不言败!

今天,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作为人类教师的我们, 应该在课改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专业角色, 做到诚信者、乐观者、关爱者、开拓者四位一体, 承担起自己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使命, 从而推动少年宫校外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相信校外教育的天空会因我们而美丽, 校外教育的新篇也会因我们而精彩!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校内校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一代校外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 立足专业、提高素养、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育质量的竞争。我们应该在课改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专业角色, 从而推动校外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 篇5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社区, 并通过网络社区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这主要源于网络社区拥有跨时空限制的优势, 可以使消费者迅速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 快速解决用户问题。顾客参与是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实体、智力以及情感的投入, 大部分研究发现顾客参与会对企业的绩效、顾客满意、顾客忠诚有促进作用, 其中, 顾客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用户做出积极的品牌评价, 进而促使企业品牌发展。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日趋成熟背景下, 网络社区的出现改变了顾客参与的方式, 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企业的服务过程, 提出相应的建议, 并表达对企业品牌的评价, 因此, 关注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对企业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 本文将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形式划分为分享体验、共享资源、发现问题、用户间的互动、提供解疑平台、参与创新六类, 将参与用户分为干扰者、共享者、学习者、浏览者以及贡献者五类, 以具体探讨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对品牌评价的影响。

为了深入分析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对品牌评价的影响机理,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选取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前景较好的网络社区———小米社区———为案例, 分别探讨不同用户类型和不同网络社区顾客参与方式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基于此,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案例探索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对品牌评价的影响, 探索如何有效激发消费者通过网络社区积极参与企业活动, 提升其对企业品牌的评价, 以期为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顾客参与和品牌影响力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二、小米社区案例分析

本文将小米社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原因如下:一是小米科技对于顾客十分重视, 顾客关系维护和管理助推了小米的发展, 小米社区也成为国内受欢迎程度较高的网络社区之一;二是通过直接建立小米社区, 在社区中构建与顾客的关系, 让交易自然发生, 这种社区商务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对网络社区的顾客参与的重视;三是小米社区发展成熟, 板块丰富, 用户活跃, 用户对品牌评价也很积极, 十分契合本研究的主题。

小米科技是一家专注互联网开发的企业, 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手机业炙手可热的明星, 2015年在手机行业整体不景气、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 小米出货量超过了7000万台, 依然领跑了国内手机市场, ID C、H IS、SA等三家国际公司的数据均表明2015年小米手机销售量为我国第一。小米科技较高性价比和成功的营销方式为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忠实顾客, 由此, 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社区。自2011年8月正式对外上线, 到2015年12月30日, 小米社区的会员人数突破5000万, 达到50192162人, 总发帖数达到2.8亿份之多, 平均每天的发帖量在150000份, 社区人气高, 活动频繁, 用户互动积极, 社区活动更新快。此外, 小米社区的板块设置较为完善规范,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产品板块, 包括小米5、小米路由器、小米V R等34个子板块;二是综合板块, 包括小米众测、小米摄影馆、小米社区A PP等14个子板块。

通过理论分析, 本文将小米社区的用户分为干扰者、共享者、学习者、浏览者和贡献者五类。[1]干扰者即“水军”, 主要是竞争对手用于诋毁和散布谣言的用户;共享者即将自己的资源或软件分享给社区其他用户的人;学习者即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发布在网络社区, 寻求大家的帮助;浏览者即单纯的浏览网站, 不采取任何参与行为的用户;贡献者即将自己创新的思维提供给社区, 用于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改进。其中, 共享者、学习者、浏览者和贡献者的网络社区参与行为对品牌评价起着积极的作用, 而干扰者的网络社区顾客参与行为对品牌评价起着消极作用。同时, 网络社区顾客参与的形式主要有六类, 各种参与或多或少会对品牌评价产生影响。一是分享体验, 共享者或贡献者将自己的使用经验和感受发布到社区, 促使有相同爱好的用户进行话题讨论, 这种参与使分享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增强。二是共享资源, 用户将自己的资源或软件分享给社区其他用户, 不仅为自己带来满足感, 还能帮助他人, 获得良性互动和关注, 这种参与使用户获得心理满足感, 增强了品牌的积极评价。三是发现问题, 这种参与很可能是由于服务或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极易产生顾客不满和抱怨, 这种参与如果能得到快速响应和解决, 用户的品牌评价会大为改善, 如果没有响应则会挫伤用户积极性, 不利于品牌正向评价, 因此, 企业必须时刻关注顾客不满, 及时解决问题化解顾客信任危机。四是用户间的互动, 小米社区为所有顾客提供了开放的平台, 当一些用户遇到问题时, 可以将问题或疑惑发布到社区, 其他用户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帮助解决, 提高品牌好感。五是提供解疑平台, 用户对产品体验感受最直接, 其问题和经验为企业社区提供了途径和渠道, 这些建议和意见, 不仅有利于企业改善产品和服务, 也增强了顾客满意和品牌影响力, 进而影响用户的品牌评价。六是参与创新, 小米科技的很多产品都是由社区用户共同参与实现的, 企业根据“米粉”的意见反复改进最终推出创新产品。这种参与不仅实现了企业和用户的双赢, 还进一步增加了用户与企业的粘性, 从而提高了品牌忠诚度。

三、建议启示

本文将小米社区作为案例, 深入分析和讨论了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对品牌评价的影响, 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不同的网络社区顾客参与主体对品牌评价产生不同影响, 共享者、学习者、浏览者和贡献者的网络社区参与行为对品牌评价更为积极, 干扰者对品牌评价起着消极作用;二是不同的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形式会导致不同的品牌评价。

结合上述结论, 本文对于企业的网络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建设和维护网络社区要深入分析顾客需求, 找到能激发用户参与的“痒点”, 引导用户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 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营造和谐的网络社区氛围, 建立良好的用户关系。这要求企业必须充分了解目标顾客的需求, 找到改善产品和服务的关键, 进而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品牌评价, 提升品牌影响力。[2]二是企业要关注不同网络社区顾客参与主体, 既要对共享者、学习者、浏览者和贡献者的参与行为不断鼓励和奖赏, 又要对干扰者加以阻挠和限制。由于不同参与主体对品牌评价的差异, 企业要区别对待五大主体, 不断培养用户在网络社区中的积极行为, 鼓励用户分享经验, 解决疑惑和困难, 为贡献者和分享者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三是注意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区顾客参与方式, 尤其是对待发现问题和抱怨类的顾客参与, 企业要及时快速解决用户不满, 主动与用户进行直接沟通, 确保用户的参与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 这种问题处理更能促使顾客对企业产生好感, 进而增强积极的品牌评价。四是企业要创造参与机会, 深化人际互动, 用户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既能实现人际互动, 增强彼此的情感信息联络, 又能通过信息互享加深对产品的了解, 让顾客参与到服务中来, 使消费者成为服务的建议者、体验者和受益者, 促使顾客接受品牌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产生消费的欲望, 塑造品牌形象, 建立品牌忠诚, 提高品牌影响力。五是提炼品牌化的顾客参与, 服务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 企业应该提供独特的顾客参与服务, 实现顾客参与的品牌化。当顾客产生需要时, 自然会产生主导型品牌联想, 因此企业要给顾客营造一种独特的、唯一的品牌化体验氛围, 使顾客不断参与其中, 不断强化顾客对品牌的认同, 进而建立起顾客参与和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评价。[3]尤其是在互联网深刻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社区表达着自己的购买体验, 企业只有时刻关注用户意见和需要, 塑造品牌形象, 赢得顾客积极的品牌评价,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品牌影响力, 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摘要: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对企业品牌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小米社区作为案例, 深入分析和讨论了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对品牌评价的影响, 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不同的网络社区顾客参与主体对品牌评价产生不同影响;二是不同的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形式会导致不同的品牌评价。

关键词:网络社区,顾客参与,品牌评价,小米社区

参考文献

[1]刘伟, 丁志慧.基于参与行为的兴趣型虚拟社区成员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 2012, 11:92-95.

[2]任贵清.我国物流企业如何发挥顾客资产的战略竞争优势[J].中国市场, 2008, 23:19-21.

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 篇6

顾客参与创造是企业实践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问题。顾客参与产品、服务、广告等的创意和制作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利益, 例如节约企业成本、聚集更丰富的创意、提高创意的适用性、易于企业与大众沟通、扩大企业的市场影响力、提高已参与顾客的卷入程度。同时, 参与创造的顾客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甚至是经济利益, 例如得到了成就感、归属感、认同感, 甚至得到企业酬金。因此, 大量企业热衷于顾客参与创造, 例如开源代码、贵人鸟和联想等企业征集顾客的广告作品等等。

现在, 更多的企业希望将顾客参与创造的价值从参与顾客群体扩散到未参与共创过程的顾客群体当中去, 例如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某产品、服务或广告是由普遍顾客参与创造的, 以增加公众对产品等的认可度, 增加企业的亲民形象, 从而提高销售量。但是, 公众会如何评价由顾客参与创造的产品、服务、广告等呢?公众喜欢这些由顾客参与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广告吗?公众会实际购买这些由顾客参与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吗?

本文认为顾客参与创造的内容包括实体产品、服务、广告等。根据信息处理路径模型, 当公众采用中心处理路径, 他们会更多关注产品、服务或者广告等顾客参与创造的物体本身, 所以会较为客观的对创造物进行评价, 从而客观做出购买决策。当公众采用边缘处理路径, 他们会更多的加工顾客参与创造的信息, 如果引发了公众对创造者与其自身相似性的考虑, 则增加了公众的身份认同感, 提高对创造物的评价;如果引发了公众对创造者能力的质疑, 则降低了对创造物的评价, 降低了对企业和产品等的偏好。以下是对这三种路径的详细论述。

2 中心处理路径促使产生客观的内容评价

当公众有充足的精力 (例如时间、注意力资源) 去关注由顾客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广告等内容时, 根据信息处理模型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 公众会采用中心处理策略, 更多的关注内容本身, 调动更多的认知资源去处理、分析、解释内容, 而对顾客信息等边缘信息的认知是次要的。在这种情况下, 公众深入的观看、获取信息、思考、分析产品、服务、广告等顾客创造的内容, 从而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由顾客所创造的内容本身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公众可以像认知由专业人士创造的产品、服务等一样对其进行理解和判断, 并不太需要参照顾客信息、顾客参与创造等边缘信息。所以, 我们认为公开顾客参与创造的信息和顾客信息的作用不大, 即当公众认知资源充足时, 向公众公开顾客参与创造的信息不会提高其评价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 由于公众能够就内容本身客观评价, 所以也不会由于对顾客创造能力的质疑而降低对内容本身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3 边缘处理路径引发认同感后提高对内容的评价

当公众没有太多的精力 (例如时间、注意力资源) 去关注产品、服务或广告本身, 根据信息处理模型, 公众会采用边缘处理策略, 这种策略较少涉及思考与努力的付出, 更多的依赖例如创造者、公司实力、以及其对企业的态度等周边线索对产品、服务或广告等做出评价。

社会心理学和营销领域的研究已经证实了信息来源的吸引力在说服过程中的积极效应。信息来源吸引力是信息获得者对于信息来源的相似性、趣味性和熟悉度的认知。一般而言, 公众所熟知的、偏好的、与其相似的信息来源是有吸引力的, 其结果是公众容易被说服。例如劝说理论中的详尽可能性模式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 以及启发式系统处理模型 (heuristic systematic processing model, HSM) 均指出, 在低介入度情况下公众没有能力或动机仔细关注信息, 所以他们将信息来源视为启发性或次要性线索, 并以此评判劝说性信息;公众还会将信息来源相关的情感转化成对信息客体的情感, 从而公众更有可能去认同来源于有吸引力信息源的内容。在高介入度情况下, 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来源则通过影响系统性处理的心理效价来提升信息的说服力。信息来源的正面特征, 例如可信任程度或吸引力, 可以提升信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有吸引力、与公众相似的信息来源能够激发公众的认同感知, 从而提高公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无论是高介入还是低介入的情况下, 当公众认同信息来源时, 认同效应就会发挥作用, 个体与信息来源间的关系将变得重要, 并且这种认同是在无意识情况下被激发出来的。任何与信息来源相关的特征都会推动认同的出现。已有研究证实了信息来源与接受者的相似度能够激发公众产生认同感。人们总是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愿意接受与自己相似者所持有的态度, Wilson和Sherrell (1993) 进行的元分析也证实这一点。所以, 当告知公众, 信息 (例如广告) 是由顾客参与创造的, 相比于由专业设计人员创造的, 公众会将其他的同类顾客视为与他们更相似的对象, 提高对信息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同理, 当告知公众, 产品或服务是由顾客参与创造的, 相比于产品或服务是由专业设计人员创造的, 公众会将同类顾客视为与其更加相似的对象, 对同类顾客产生认同感的同时也对其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产生认同感, 从而提高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接受程度。因此, 基于信息来源效应与社会影响力的相关文献, 我们认为向公众透露有顾客参与了内容创造这一信息将会提高公众对内容的认同程度, 从而提高公众对内容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4 边缘处理路径引发能力质疑后降低对内容的评价

就顾客参与创造的内容进行评价, 公众还可以经历另一条路径, 即对参与创造顾客的能力产生质疑, 从而质疑其所创造的内容。一些研究则认为公众会对顾客参与创造的内容 (例如广告) 持怀疑态度, 从而减弱对顾客所创造内容的评价和接受程度。大多数公众更可能将内容共创视为不同寻常的企业举措。选择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 当公众接触到的信息与自己之前的期望不一致时, 他们将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解决其中的不一致性。当透露内容是由顾客创造的, 而非专业设计公司创造的, 这会引发公众的期望不一致感, 将会提高公众对信息来源的关注, 提高公众对顾客能力的质疑。研究显示, 公众接受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他们对专业机构和专业能力的信任程度。研究表明, 当公众对内容创造者的能力存在质疑时, 会将对顾客能力的质疑转移到对其所创造内容上, 从而质疑由顾客所创造的内容, 然后对其持批评态度, 降低了对其的接受程度;并且在公众高度介入时更容易产生质疑, 降低评价和接受程度;与前述认同路径相比, 引发质疑路径的可能性更大, 并且评价降低的程度大于认同路径时评价提高的程度 (已有文献是对顾客参与广告创造进行的实验研究) 。因此, 我们认为向公众透露有顾客参与了内容创造这一信息也可能引发公众对参与创造的顾客能力的质疑, 从而对其创造的内容持质疑和批评态度, 降低对内容的接受程度。

5 管理建议

本研究为营销管理者如何运用顾客创作内容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见解。如果企业只是希望利用顾客参与创造提高参与顾客的介入程度和接受程度, 并不寄希望于公众因此提高对产品、服务、广告等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那么明智之举是选择不对外公开其产品、服务、广告等是由顾客参与创造。一则, 如果公众采用中心处理路径认知由顾客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广告等内容, 公众最可能客观评价这些创造物, 当然也存在公众降低评价的风险。二则, 也是企业最不乐见的情况是, 公众倾向于采用质疑的边缘处理路径, 特别是在高介入度情况下, 公众将对顾客创造能力的质疑转移到对产品、服务、广告等内容的评价上, 降低了评价和接受程度, 同时这种降低程度又偏偏大于认同边缘处理策略所带来的提高程度。由此可见, 如果公众采用边缘处理路径, 则企业无论在公众边缘路径的选择概率上, 还是在两种路径的影响程度上都胜算较少。

如果企业希望通过对顾客参与创造的宣传, 提高公众对顾客所创造产品、服务、广告等内容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将顾客参与创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引发公众更多的采用认同的边缘处理路径。

首先, 研究发现当公众精力不足 (时间紧迫、注意力资源有限) 的时候, 其对创造内容的顾客的信息会分配更多的注意力, 此时如果这些信息能够突出顾客的创造能力、提供专家的有利评价、唤起公众对顾客的身份认同等, 就可以引导公众采用认同的边缘处理路径, 提高公众对顾客所创造产品、服务、广告等的评价和接受程度。例如企业可以选择电视等介入度低的媒体宣传产品、服务、广告等是由顾客参与创造的, 有研究表明电视媒体宣传顾客信息通常可以提高公众的正面评价。

另一个对于管理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是公众的品牌忠诚度会引发其采用认同的边缘处理路径。研究发现低品牌忠诚度的公众对于顾客创作的产品、服务、广告等会做出负面评价, 相反, 高忠诚度的公众会做出正面评价。越是忠诚的公众越能够与创造产品等的顾客形成认同感, 因为顾客创造产品等传递了一个信号, 在品牌“那边”还有一批热爱品牌的顾客存在, 公众会相信他们与产品等的创造者共享品牌偏好并拥有更加相似的感知。因此, 品牌的成长目标将决定是否开展顾客参与创造的商业宣传活动以及是否将这一信息透露给公众, 这类活动对于吸引和维系对于品牌忠诚的公众更为有用。所以, 对品牌忠诚度高的公众开展这种宣传活动, 更能够提高公众对顾客所创造产品等的认同度、评价和接受程度, 例如在品牌社区和网络品牌社区中开展宣传活动。

最后, 企业开展顾客参与创造的活动时应该选择对创造能力、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的内容, 例如开展顾客参与广告创意活动、服务创意活动、产品外观设计活动、包装设计活动等等。这些内容公众都能够参与, 往往是公众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需求满足等内容, 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尖端技术。这样, 公众对参与创造顾客的能力就不会产生太多的质疑, 转而更加关注他们与自身相似的身份, 提高认同感, 提升对顾客所创造产品、服务、广告等内容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运用目标引导学生参与自我学习评价 篇7

所谓运用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评价, 是指体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 以卡片的形式设计一些与学生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内容, 并以此为导向来引导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或者结束后, 对自我的学习行为及其态度、水平、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性评价的一种教学行为。

比如, 在教学“滚翻”的时候, 我设计了这样的五条评价内容作为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目标: (1) 你知道滚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2) 这节课你学会滚翻了吗? 或有进步吗? 进步在哪些方面呢? (3) 你觉得这节课中练习最困难的是哪个环节? (4) 在这节课中你有没有和其他同学交流与合作? (5) 在这节课中你觉得最大的成功或失败在哪些方面?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交流的热情, 不断提出问题和建议, 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能力。由此可见, 运用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达到了以下几点效果: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通过学习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驱动他们的内部活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 由于评价目标的导向性,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不断对照评价目标, 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达成学习目标; 其次, 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过程的不断反馈和调节, 随时了解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 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促进了学生自我认识的形成, 实现自我教育。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自我认识是多元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得以培养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评价情境,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交流与反思, 从不同角度获得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 并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形成自我反馈, 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4. 实现了多元化评价, 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评价主体来看, 评价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教学的性质来制定的, 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与思想, 而评价的行为又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由学生自我或者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进行的, 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 改变了过去只有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的局面; 从评价内容来看, 评价目标内容中既涵盖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又有对学习过程的理解, 也有成功与失败的感受, 还有学习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体现了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实现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 准确把握评价的功能和含义, 设计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案, 才能实现评价的实际效果。因此, 在实践中, 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 评价内容的设置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 要构成教与学的统一, 避免评价的内容游离于教学之外, 导致评价的盲目性、随意性, 形成只为评价而评价。

2. 目标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发展性, 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生命的发展不仅需要显性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与提高, 还需要观念、情感、态度、意志等多种隐性要素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评价内容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态度及学习观,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评价把内隐性的因素转化为外显性的学习行为中来。

3. 要强化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 把评价的所有权都交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培训, 让学生明确参与学习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并在评价中懂得彼此尊重; 教师还要积极走到学生中去, 参与他们的评价, 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对待优点要及时表扬, 对待不足不能一味迁就, 要适时批评纠正, 做到“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 也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无妥协的态度。”否则, 是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

对学生参与师德评价 篇8

目前, 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 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充当配角。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英语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 并且在基础学习阶段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较少, 因此, 很少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缺乏自信, 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往往表现出参与意识薄弱。同时, 教师也大多按照应试教育模式教学, 其主观能动性未能够充分发挥。因而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导致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程度较低。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 主要还是采用了以各种考试为主的评价手段, 如:C E T-3, 4, 6等水平测试 (proficiency tests) ;期末考试, 期中考试等成就测试 (achievement tests) 。[1]虽然终结性评价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手段, 但却不能对教学过程做出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显然,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提出的学生能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要求, 更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其作用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英语课堂教学也不单纯是一种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是一种师生感情交流, 思想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主动参与的课堂。

美国教育学家Bloom认为“形成性评价 (或称为过程性评估) 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反馈信息, 改进教学, 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2]也就是说这种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学生的水平、能力而设计的;而是为了让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反馈信息, 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学生评价量表、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持续评价。[3]形成性评价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而进行的, 它通过课堂观察, 活动记录, 学生评价表, 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教师提供详细的学习过程反馈信息, 帮助师生调节教学活动。因此,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试行) (以下简称为课程要求) 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改进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评估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时课程要求也指出“教学评估分为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 学生相互间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 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各校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 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这是教育部门第一次从宏观的角度了给大学英语教师指出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方法。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教学评价体系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联系, 查找形成性评价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模式的主要因素。所以笔者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形成性评价的几种评价形式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相关程度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3.2 研究方法

将学生学习档案, 学生学习活动记录, 教师观察, 学生自评, 师生互评结合到教学过程中,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最后, 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统计, 得出结论。

3.3 研究对象

选取笔者所在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的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74人。调查研究于2009年9月开始, 参加调查的学生已完成一年大学英语课程, 每个班都有将近1/4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这些学生大多来自浙江省, 文化背景相似, 英语基础和学习经历也差不多。

3.4 研究过程

(1) 学期初笔者随机选取了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得出学生参与课堂现状结论 (主动参与、被动参与或者不参与) 。问卷调查的前3个问题是有关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目的的;4~7是有关学生前阶段参与课堂情况的;8~11是有关教学评价方式的;第12~13是有关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

(2) 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小组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另外教师通过观察, 档案袋, 座谈, 访谈, 课堂录像, 教学日志等方式收集数据,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及进步情况并与学生及时沟通,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 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存在的不足, 制定学习计划。

(3) 学期末, 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这份问卷调查前3个问题和学期初的相同, 也是关于学习态度的, 4~6这几个问题是对学生该学期参与课堂情况的调查;7~10这几个问题旨在调查学生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尤其是档案袋建立, 师生座谈, 学习日志, 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等形成性评估的形式对学生课堂参与方式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的。

(4) 数据整理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师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

4 研究结果

学期初, 笔者发出40张调查问卷, 收回37份有效问卷。学期末, 再次对这37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问卷37份, 全部有效。通过比较两张问卷, 发现学生学习态度有了一定的改变, 较喜欢英语的同学由起初的72.9%提高到87.5%。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本学期课堂活动的同学达到了被调查人数的89.2%。通过期末问卷调查的第5题, 发现学生参与课堂程度较高, 有83.7%的同学较多参与课堂活动, 较学期初高出约18个百分点, 没有人选择“从未参加过课堂活动”这一选项, 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中“单选5”代表问题“您本学期参加过多少课堂活动”;1、2、3、4分别代表“很多”、“较多”、“还行”和“很少” (表1) 。

比较两张问卷调查中的第6题, 发现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也有了明显提高, 有84.7%的同学希望以后能更多参与课堂活动, 比期初高出约19个百分点, 没有人表示不太愿意和非常不愿意, 如下图所示, 图中“单选6”代表问题“您以后还愿意参加课堂活动么”;1、2、3分别代表“非常愿意”、“比较愿意”和“还可以” (表2) 。

另外, 通过访谈、学生学习记录、问卷等反馈发现多数的同学表示本学期的课堂活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效果。通过这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英语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因而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

评估方式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 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将评与教紧密结合, 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状态和进程的反馈信息, 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有机会体会成功,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 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目前, 我国高职生英语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 学习缺乏自信, 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预先调查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 教学评价体系与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 按照学生的个性, 分别采用了学生学习档案, 学生学习活动记录, 教师观察, 学生自评, 师生互评, 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最终对所得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 得出结论。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1]钟艳, 曾葡初.论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学习[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

[2]Bloom B.S. Edu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M].New York: Mc Graw-Hill, 1981.

上一篇:通讯服务下一篇:固体电解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