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形势

2024-05-13

专业形势(精选十篇)

专业形势 篇1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发展, 是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能力提高的过程。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新专业、新课程、新内容、新方法、新工艺等不断涌现, 中职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手段对其教学的支持已是捉襟见肘, 日显单薄。教师急需增强专业意识, 提高专业素养, 对其教学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等进行提升, 以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广州为例, 至2008年, 广州市中职与普高的比例大致保持在4:6的比例, 基本实现了与普教相当的规模。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对38所中职学校的3535名在编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重点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学科能力发展

通过对中职9个大类学科/专业的专任教师进行专业能力重要性调查, 有6个专业的教师将教学能力放在第一位, 专业知识及能力紧随其后, 这表明中职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很准确, 明确教育的责任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以及专业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通过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排序统计,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技能”这三项需求排在前三位, 表明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教师迫切需要知识更新, 提升专业知识能力, 改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

(2) 教学技能提升

由于中职教师大多来源于非师范学校, 教学理论基础薄弱, 缺乏教学技能的训练, 而且, 由于中职教育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较普通中学学生比较要稍逊一筹, 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提高教学技能成为中职教师一项重要的专业能力提升需求, 这在前面的调查统计中已得到体现。

(3) 理论学习以及教学研究欠缺

调查结果显示, 中职教师虽然对教学技能较为重视, 但是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及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 教学理论能力提升的愿望不强, 表明中职教师对教学能力及自身发展的基础性知识重视不够, 没有认识到教学研究及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对于提高教学能力与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三、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1) 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种“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培训过程, 能十分有效地推动中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职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以及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发展需求, 制订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 设计出生动活泼、实践性强、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培训方案, 采取诸如专题讲座、案例反思、师徒结对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推广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技能。

(2) 加强专家引领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 以及教师自身教学及研究的局限, 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往往无法正视到自己某些方面的欠缺, 导致在教学能力及方法等方面的徘徊不前。为了克服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上的障碍, 在一些教学、专业问题上寻求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 有利于开拓教师的专业视野, 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 引领教师的长远发展, 促进中职教师专业能力的迅速提高。如我校开展的中等职业学校复合型骨干教师培训, 就邀请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给学员开展讲座, 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使学员受益非浅。

(3)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

职业教育是与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的教育,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必须要与其专业的人才市场状况相结合, 紧密地与企业及劳动人事部门的联合, 了解当地的人才需求状况, 听取他们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方案、人才塑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 可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培训, 聘请企业老总、生产岗位上的技术能手到校讲课, 或到企业、生产现场观摩学习, 增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4) 主动学习与研究

主动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师本人积极、主动地去发展自己, 教师才会把职业作为事业去经营, 新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被教师所接受, 科学的教育理论才有可能被教师所内化。因此, 学校要帮助中职教师树立“我要学”的观念, 为教师创设自学研讨的条件, 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组织教师们开展常规化的专题研讨, 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氛围的形成。此外, 中职教师要加强案例与科学研究, 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研究与教学工作无痕结合起来, 构建起一个实用型的理论研究平台, 这样才能促进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昊.搞好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等职业教育, 2010, (1) :41-44.

专业形势 篇2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年级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学号20124469

姓名贾正渝

任课教师王丽娟

内容摘要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关键而迫切的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一个学通信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当今国内的通信工程的就业形势怎样,考虑是否有必要考研,以及想好自己应该怎样利用好大学的四年来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今国内就业形势分析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影响专业设置错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初曾表示,2012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在京举行,面对略显严峻的就业形势,与会专家呼吁,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者收入,提高就业的质量。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当今,对于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有的人说这些年通信工程专业在很多方面

都达到了饱和,社会上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是供大于求的,各个通信企业间竞争十分的激烈,更有人说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通信工程已经沦为夕阳专业了。而我也或多或少感觉到此专业没有了1995年那时候的热度与辉煌,不过,就现在的形势来看,随着3G,4G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对这方面的精英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由此可推断此专业正在慢慢地复苏中技术,再度辉煌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当前,全球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将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技术、业务、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将成为这个时期通信产业的主要特征:一是通信业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步向终端和内容产业延伸,通过提升客户体验,在内容上不断拓展新的媒体,围绕人们的娱乐、社交和商业活动提供业务应用;二是电信网络和IT网络设备的有效融合,网络架构逐步向云计算演进,提供宽带、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便捷、低成本的信息和网络服务;三是通信业将进一步满足行业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物联网,不断拓展网络和用户的属性与边界。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通信产业面临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来自其他行业的挑战。随着当今3G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再加上即将到来的4G的又一次通信革命大潮,必然不会再次带动整个行业的前进与发展,为缓解就业压力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大一一年对此专业就业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通信的就业是非常好并且广泛的。其中第一类是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例如:华为、中兴、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北电等等著名的跨国大公司;工程管理、工程督导、设备销售、培训部、合同管理等等。第二类通信运营商,例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等跨国大公司;比如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做技术和项目管理,还有各省电信工程局,都挺赚钱的。工程管理、设备和线路维护、财务、市场、技术支持等。第三类是通信工程设计、施工企业,例如: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中国通信建设第二工程局、中国电信设计研究院、各个省的设计院、工程公司、各种民营的设计院、工程公司等等大中小型公司;第四类是网络内容及服务提供商,例如:网易、雅虎、新浪、网龙、盛大、百度、谷歌等等公司,这类企业最多; 第五类就是增值业务运营商。由此可见,此专业就业去向是非常好而广泛的,不过,专业就业好知识一方面;另一方面,只有自己在大学充分学好了专业知识,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个人规划与准备

大一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大二也已经过了一半了,当初自己选了通信这个专业也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不过,现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己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规划和打算。首先,把自己的专业成绩搞好是尤其重要的,只有让自己有真正的实力,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中站踏实。在平时的学习之余,自己还得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在班上担任一些相关的职务,以此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在写简历的时候多些可以写的内容。还有就是,自己打算参加一些竞赛以及科研活动之类的,并且努力拿个奖,这些证书对以后找工作是十分有用的,比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四级证书,高数英语全国竞赛,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这些都是很有分量的比赛,多参加对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然后就是考取相关专业的证书。像我们通信专业可以考的就是华为思科的IT 初

级工程师,IT中级工程师,以及IT高级工程师,这对以后去华为是很有帮助的。自己现在的打算就是毕业后考研加找工作双方面准备,不过,考研时不妥当的,所以自己的提高专业排名,以求保研,然后在大四的时候再去找工作,如果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不读研直接去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保研或者在大三或者更早就准备考研。现在自己以后工作期望去的是国企,特别是想去华为,为此,自己现在正在努力向党员发展,并且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了,因为现在很多国企要求进去的人需要是党员,所以成为一个中共党员也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很有必要的。总之,最重要的是搞好专业学习成绩,提高自己的排名,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充实自己,以此为自己今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增加胜算。如果专业成绩足够的话,自己还计划努力考过托福雅思,到国外留学深造后再回国找工作。这就是自己目前的前景规划,不过,这还得靠自己去落实才能把它们一一地实现。

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地努力拼搏,吃苦耐劳,执着勇敢,不管当今的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心中那份理想的工作,以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011专业就业形势排行榜 篇3

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dE_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提供教育咨询服务。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

最新一次调查中,总共收回约100万份有效调查试卷,共覆盖2599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30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553所(部);共调查了118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21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6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57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7%。囊括了全国所有行业分类。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 篇4

一、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现状

近几年来,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金融业监管部门等。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43%的就业方向是银行, 29%为证券公司, 13%为保险公司, 15%选择其他行业。从就业困难程度的调查看, 有30%的同学认为作为金融专业毕业生找份工作比较容易;有61%的同学认为要因人而异;另有9%的同学认为竞争激烈、就业很难。从调查结果来看, 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更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因为该行业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相关行业知识背景, 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 并且大多金融类毕业生都愿意前往银行工作, 因为银行业一向被公众认为是高福利低风险的行业, 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仍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方向。

在对薪资调查方面, 54.4%的毕业生刚工作时, 薪资在1, 500元以下;有36.8%的毕业生刚工作时薪资超过3, 000元, 其中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占到83.4%;通过试用期并转正后, 有36.4%的毕业生薪资达到了5, 000元/月以上, 18.2%的毕业生薪资在3, 000~5, 000元之间, 只有18.3%的毕业生薪资低于2, 000元/月。对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资, 我们发现金融类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普遍较高, 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于2007年发布的《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指出, 金融专业毕业生平均起点工资和平均定级工资分别为2, 628.52元和3, 794.91元, 排在IT业等高收入行业之前。

对调查问卷中“您觉得企业最看重金融毕业生的哪方面素质”的回答中, 45%的同学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是“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主动性等处事能力”, 另有22%和18%的同学分别选择了“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 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选择了“学业成绩”。因此, 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 增加实际操作能力, 更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科竞赛等途径锻炼自己的管理、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机遇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性产业, 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 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金融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自2006年底, 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迎来新的阶段, 温家宝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 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以我国的金融中心上海为例, 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仅十多万人, 只占到上海总人口比重的1%以下, 而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这个数字要在20%左右, 上海国际金融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则更加捉襟见肘。综合而言, 金融业务经营类人才将成为各金融单位迫切需求的人才。

三、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后, 金融热逐渐升温,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或扩招金融专业学生, 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招生, 金融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远超过招生人数, 金融专业毕业人数也不断攀升。而2010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金融专业毕业生被列为就业最困难的十大专业之一。近两年的往届金融专业毕业生不断积聚。在全球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复苏性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 尽管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 但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仍是“低就业率时代”, 金融行业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总量加大但金融人才需求增速小于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同时, 留学生回国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直接挤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海外留学生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及各国法律制度比较了解, 加上在国外多年金融市场的锻炼, 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强, 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金融业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 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步缩小, 硕士、博士生相对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从20世纪末至今, 国内外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市场性,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融专业学生要在竞争中获胜, 必须强化学习, 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针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对策

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 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都了解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中, 课堂教学的“授业”模式一直以来是高校主要教学形式, 是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 并且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和科技活动, 却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所,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 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 设立开放型实验室等, 鼓励学生多参加像“挑战杯”竞赛、模拟证劵投资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这样的科技活动。另外,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中去, 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进行科研, 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2、多方位拓展就业渠道, 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 也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有效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这不仅仅是在校园有限的环境里, 而更应该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校一直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优质渠道, 而企业和高校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 互为生存。要拓宽就业的渠道必然离不开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前景下, 学校不能仅让学生单独联系企业或是等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学校, 这样的模式不适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为了让学校的人才能得到有利输送, 也为了企业吸收优秀人才, 学校应主动搭建一座桥梁, 利用学校资源、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如建立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等, 让学生了解企业, 也让企业了解学生, 为学生就业大开方便之门。校企合作有利于让学生能更早的接触社会, 了解企业, 了解企业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专业和能力, 这样会对自身的认识有更好的把握, 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是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的, 而在此过程中,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更是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 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 同时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亦不能很好地运用, 导致其对就业存在迷茫和担忧。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 明确其将来就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投身到社会实践的各个工作岗位, 弥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并且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社会所需, 更好地明确自己今后努力方向, 提高自身接受知识的自觉性, 通过两方面的互动, 形成良性循环, 一方面增长才干, 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增长社会经验,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培养良好就业心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在毕业生的就业大军中, 一直存在这样的老问题:一心想进大城市, 工作只选“铁饭碗”, 最后高不成低不就。要想改变这样的观念, 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 应通过老师引导、系列讲座、经验之谈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加强对自我情绪和心态的调整, 及早考虑就业问题,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前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让自身在就业过程中能以平常心面对, 以冷静的思维进行择业。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 学会积极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心境。通过合理的宣泄途径和放松训练, 排除诸如不满、愤懑、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对就业方向上的原有束缚和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终生职业”的择业观。树立大金融意识, 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 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

摘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逐步加快, 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分析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力图对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金融,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褚红素.金融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报告[J].湘潮, 2012.12.

[2]崔量.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企业导报, 2011.17.

机械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5

系别:机电工程系 班级:姓名:张学号:092142辉 021409048

第一章:认识自我一、职业兴趣

喜欢从事教育类职业,机械、外贸研究者等职业。

二、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初步掌握了本专业领域广阔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三、个人特质

㈠我的性格是:

我的性格类型是内向、实感、思维、判断。

㈡特长:

能很快适应各种环境。

㈢特点:

遇事冷静,善于思考和发现,沉静,认真;做事能贯彻始终、得人信赖而取得成功。讲求实际,注重事实和有责任感。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

四、职业价值观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职业。

五、自我分析小结

为人正直,做事沉稳,处事细心,作风正派,有高度责任心,情操高尚,乐观宽容。但有时脾气很倔。

第二章: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一、家庭环境

㈠父母的职业:

父亲:农民母亲:农民。

㈡父母对我的期望:

希望我能诚信为人,安居乐业,平安幸福

二、学校环境

㈠学制

专升本两年

㈡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合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社会环境

㈠我来自:

河南南阳

㈡当地文化:

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名士文化。

㈢当地的价值观:

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提倡合作,提倡互帮互助。提倡“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㈣地区对我的影响:

使我树立了诚信宽容乐助的品格;不卑不亢的人格;奋发向上,沉着的性格。㈤社会对机械制造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使机械工程学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阶段。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工业的生产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巨大的产业背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职业环境

㈠我目前的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㈡专业前景:

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

㈢相关行业的从业要求:

①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广阔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③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④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五、分析小结

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所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就业率应该算是很高。但还需要不断增强专业技能。要在机械制造业有所作为,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一、职业目标的确定

学好专业课程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证书和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并成为技术人员。

二、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㈠目标分解:

1、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以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以便修完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证书。

2、对于第二个目标,又可以分解为了解市场,应聘职务,熟悉工作,实习并顺利就业。㈡目标组合:

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证书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有利于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目标。

第四章:具体执行计划

一、在校期间

㈠专业知识和技能上:

大四考出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大学毕业获CAD应用培训证书。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㈡能力和素质上:

培养自己的①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③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④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步入职场(初期)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完成从一个择业者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如果你不是技能型人才,如果我不是企业的核心员工,那我就需要在步入职场好好努力,用实际的成绩来证明你自己在公司的作用。确立短期的目标,并且踏踏实实地工作,以帮助我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第五章:分析小结

专业形势 篇6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师;提升;执教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71-02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是对教师职能的完整论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新生儿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而我们作为这个新生儿的实践者与执行者责任重大。新时代的高职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呢?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呢?在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在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引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职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是本行业的专家,具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方法和技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执教能力,与以下几个要素有关:教师、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观念,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1.学习高职教育的新思想并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高职教师首先要学习和理解高等职业教育,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统称为应用型人才。而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可以统称为研究型人才。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不能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混淆,更不能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专业划分、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具有从事相应的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教改的推进,教师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掌握新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符合教学理念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学技能的支撑,因此课堂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执教能力的提高。教学技能就是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因材施教。正如打仗要抓“战机”一样,把握最佳的时机正是教育艺术讲究的策略。德国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将15克盐放在一碗美味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吸收了。情境与知识,犹如汤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创设适当的情境,体现了一种教学技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活动变化技能、调控技能、观察技能、结束技能。教学技能要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提升。把关于课堂的理念、方法与课堂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二、了解行业需求,积极参与本行业的实践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教育,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人文素质,同时应具备“双师素质”即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的专职教师。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为适应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要强调专业课教师提高技能水和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实践工作经历。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再也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职教教师必须善于把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转换为便于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应的学习环境,并指导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进行自我建构式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了解该职业领域的职业工作过程。通过强化教师直接参加与职业有关的企业、单位实际工作过程的实践,使他们熟练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过程的经验和知识,这种企事业单位实践训练应贯穿于从职教教师的各个阶段,促进高职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

三、根据社会的需求,参与专业的设置、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体系设置的全过程

普通本科教育通常是学科导向学科或学科群设置专业。而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也不能照搬。高等职业教育应按照社会中的职业、职业群或岗位的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还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专业、并要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的设置,具有灵活性和变动性的相对动态平衡特点。在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理念和了解社会的行业需求下,进行专业的划分和设置时很有必要的。

在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本行业的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普通高等教育按学科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的后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按岗位群设置专业,按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置课程进行教学和训练,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快速适应性。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社会的岗位或相关的岗位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的培养过程需要行业、企业的直接参与,才能实现培养目标。靠学校教育只在课堂、校内实习场所,难以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到职业素养的培养,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培养过程,共同完成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只有实现产业部门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四、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文化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缺乏主动性、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其增强责任意识并勇于承担责任。严格要求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学习、工作、生活、行为等方面的正确态度和良好习惯。同时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鼓励,同时特别重视他人的评价。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学习精神,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其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形成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融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上佳途径。它将传授知识与现场感悟结合起来,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将获得实践经验与技能技巧结合起来,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结合起来,将学历教育与获取职业资格结合起来,将单一的、理论知识的应知考核评价体系与综合的、实践知识与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结合起来。

为此,我们着眼于构建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感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着一个真正的工作人员、完成起一项真实的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调实践教学,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实习实训的现场操作特点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及校内仿真实训室,不仅只为理论验证,更注重学生操作及重复训练的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性,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倡导学中做、做中学及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六、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除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并完成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外,还必须承担一定的教科研任务。教师的劳动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应是不断推陈出新劳动成果,不断完善创新的创造性劳动。教师要通过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科学研究和沽学方法,把握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追踪最新的学术动态。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加快教改进程。

在提倡坚持“科研引领,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层次,创新和发展教育”的新时代,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不仅透射出教师的职业理念和敬业精神,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反映、检验和衡量师德素养和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国家教育部2005年1月13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就明确要求:“要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精神。”从当前的教育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看,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研能力,乃是提升师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在新时代特征的要求下,高职教育新的教学模式在逐步形成,作为高职教育实践中的一员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积极主动的投身到高职教育交流改革和实践中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道德教育研究,2005,(1).

[3]龚艳冬.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与培养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4).

新形势下通信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 篇7

一传统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习教学是校内校外实习相结合, 使学生通过实验环节运用实验箱、仿真平台等理解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的生产车间及运行部门参观或参与实际操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升了通信专业人员的培养质量, 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要求的提高以及实习单位的变化, 传统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有所凸显。

第一, 通信专业课程内容复杂, 主要表现在类型多、要求多、公式多、表格多、图形多;在校内实习教学环节中, 大多数实验装置陈旧、功能单一, 且验证型实验多, 设计型实验少。这样难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及设计能力的开发都存在着较大的阻碍作用。

第二, 单一化、灌输性的教学方式, 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实习之前, 学生已知晓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报告格式等, 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 只是走过场, 完成任务, 甚至不愿动脑筋或不愿动手, 参与积极性不高, 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三, 由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较理论教学偏难, 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 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 包括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及检查指导都必须详细安排, 否则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因为教学难度较大, 所以实习教学容易出现避重就轻、应付了事的现象。

第四, 传统的校外实习内容以授课及参观为主, 实习单位考虑安全及生产效益等因素, 接待学生实习的意愿普遍不高。且实习过程中资源有限, 学生能否实际动手操作、实习内容是否贴近行业生产、动手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等都需要进一步落实, 否则会违背高效实习的初衷。近年来高职教育招生规模扩大, 配套制度的更新滞后, 学生人数多、对实习单位要求高, 物价上涨导致各项费用增加, 这些因素均增加了校外实习的组织难度, 同时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实习教学改革的原则

1.实习教学内容的科学化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相关人员应该深入通信专业生产企业和一线进行调研, 充分了解企业一线的需求情况并准确判断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 掌握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能力结构等, 为进行实习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咨询。同时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和更新, 教学必须既能反映通信领域基本核心的知识, 又能反映通信专业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且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

2.实习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不同的实习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才能使教学实践达到预定的目标。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进行环境模拟, 对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模拟和设计;可以采用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和实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集中的时间里进行比较系统、完整、感受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同时, 可以通过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项学科、技能竞赛, 通过层层选拔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水平竞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总而言之, 要采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实习教学环境的创新性

师生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结合本专业学科的实际, 不断完善改进,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共同努力创新实习教学环境。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科竞赛、技能大赛、模拟创业等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搞科研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实习津贴、教学成果奖励、工作考评、职称评审等机制充分调动实习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实习教学的规章制度, 加强执行力度, 从各个方面创新实习教学环境。

三实习教学改革的措施

第一, 鉴于实习课程内容单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效果一般的现状, 应重新规划实习课程, 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整合改革。提炼能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编写实训指导书及校本教材, 实现课题化实习教学, 通过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形式完善单一的实习教学方式。

第二, 在通信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大量采用仿真实验, 发掘理论与实际生产需要和科研需要的结合点, 通过设计综合实验,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 光纤通信课程可结合后续课程光电子学, 用光波导的方法和椭圆偏振法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测量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还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实验中结合所学的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来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 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又能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 进一步拓展思路, 每学期组织相关实践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相关教学技能的指导和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更多更丰富的技能培训活动和各级各类竞赛, 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积极影响, 通过竞争机制, 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知识的更新, 应引进满足新技术新方向发展需要的实验设备, 应用通信实训平台, 降低学习难度。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第五, 选择专业对口的高稳定性校外实习单位, 保持长期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以就业为导向, 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实习内容, 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制度, 以督导、听课、走访、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保证校外实习的良性循环和稳定发展。

第六, 对学生和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分类管理, 如研发类、运营类、信息类等, 实现学生和实习单位在专业兴趣、就业意愿与技术服务以及招聘意向等方面的无缝对接。鼓励学生及家长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自主实习, 保证实习内容的专业性, 但要配套相关的制度, 进行督促、管理和考核。

第七, 建立新的实习评价体系, 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从出勤、实习态度、日常表现、实习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在校外实习考核中, 增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定, 采取多种考查方式, 制订有效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 使考核成绩与实习单位的就业招聘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重视程度。

四实习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通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这是由专业特点决定的, 但是实习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必须固守, 基本的教学规范必须重视。创新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而不是颠覆和全盘否定, 创新是在规范基础上的创新, 规范可以变革, 但变革不是摒弃, 而是要完善规范。

第二, 通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要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 即以教学为中心, 坚持服务学生, 坚持服务就业。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关系。管理的前提是服务, 实习指导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管理手段, 同时加强对制度的维护, 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

第三, 通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要有过程意识, 学生的成绩要反映实习的整个过程,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反馈、教师测评等多种形式反馈实习教学效果, 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形成体系化的教学反馈制度, 进行精细化的过程管理。

五结束语

新形势下通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正确的方法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改革, 遵循科学、多样和创新性原则, 注意与时俱进、坚持服务和过程管理,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 实习教学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但传统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新形势下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

关键词:通信,实习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向庆、曾辉、陈志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1)

[2]刘迪迪.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物理, 2011 (3)

[3]韦江华、林川、何剑等.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改革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21)

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思考 篇8

1 助产专业发展状况

1.1 助产专业发展历史及存在问题

我国助产专业高等教育始于1929年留美学者杨崇瑞开办的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助产专业进入发展期,但1979—2008年期间,我国助产士角色定位不清,助产士职称晋升时被列为医疗防疫人员,可根据本人实际情况晋升医师或护师。2008年《护士条例》颁布,正式要求助产士获得相应学历证书后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职称晋升归于护士系列。这些变化使助产士失去了独立的专业职称晋升渠道和继续教育途径,也使助产专业丧失了与护理专业同步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导致助产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使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明显滞后。

从培养层次来看,国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士教育分为学士、硕士、博士3个层次,不同层次人员的工作责任不同,有经典的教材保证教学质量,且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而我国助产士培养目前仍以中、高职层次为主,本科层次教育刚刚起步,且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一直缺乏全国统编教材,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2]。

从数量来看,国外助产士与产妇比例为1∶1 000,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为0.03∶1 000。“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我国每年大约还要增加200万名孕妇,差距还会进一步加大[3,4]。

从质量来看,我国助产士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孕产妇健康保健及相关产前教育没有达到国际化标准[5]。国际卫生组织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率为46.2%,居亚洲首位[6]。这不仅造成大量卫生资源的浪费,也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2助产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鉴于我国剖宫产率过高现状,国家卫计委正着力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助产服务需求必然加大[7],助产专业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母婴及其家庭,服务面广、责任重,这对助产士职业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助产人才迫在眉睫。

国家卫计委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指出,必须强化助产高等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2014年国家卫计委开始在北京、天津等8个省市进行助产本科教育试点。2015年5月5日,在国家卫计委的支持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和联合国基金会在杭州联合主办了“2015中国助产专业建设和发展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分会,研究制定了各级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正式成立了8所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使我国助产专业建设正式走上与国际接轨、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2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助产专业本科教育刚刚起步,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找准自身定位、适应社会变革和职业需求,是亟待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目前仍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高职院校助产专业缺乏先进的理念和现代化管理,培养出的学生与国家对助产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不少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建设主要依托于护理专业,自身专业特点不突出,与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等相关单位合作深度、广度和实效不够。院校合作停留在专任教师去临床实践、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阶段,教科研相互融合及职业文化渗透尚未实现;没有完全按照助产士职业能力即核心胜任力的要求安排课程,助产专业课程内容与助产职业标准未能完全对接。

2.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没有完全落实。助产专业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时对学校实训环境及设施不熟悉,难以有效开展实训;助产专业专职教师到医院实践少,理论知识与临床脱节。专、兼职教师学习与培训机会较少,知识及观念较落后。

2.3缺乏高职助产专业系列教材

我国一直没有组织编写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助产技术的理论、实训统编教材,致使很多高职院校助产专业或自编校本教材教学,或使用本科、专科妇产科护理学理论、实训教材,专业课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以补充助产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这两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助产学理论及实训教材,但尚处于摸索阶段,仍缺乏国家层面的助产专业统编教材。

2.4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但理论课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课以“教师示教—学生练习”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多数高职院校助产专业没有数字化平台,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亟待加强。

2.5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校内仿真实训室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需要进一步开发。多数高职院校助产专业缺乏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队伍,难以实施课外开放式模块化综合实训。

2.6缺乏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与考核管理体系

多数高职院校助产专业通识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理论、实训教学仍围绕护理专业进行,没有突出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特色;缺乏与助产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与助产及相关行业文化未能对接,缺乏职业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3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思考

鉴于目前我国助产专业发展形势,课题组认为,高职助产专业改革应首先了解国内外助产专业发展现状,立足于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在各校多年助产专业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助产相关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助产专业与助产岗位群从职业技术到职业文化的全方位对接。

3.1创建助产专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助产专业校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实效。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标准、仿真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评体系构建和完善、就业指导、学生管理和教科研等方面实现学校与相关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以促进“双赢”为前提,建设助产专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到资源共享、基地共建、教材共编、学生共管,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同时成立助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和相关合作单位领导、行业专家(包括助产、妇幼保健、计生专家)及学校专业课教师参加,或成立校、院两级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指导助产专业改革。助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规律,分析目前国内外助产专业建设趋势,考虑助产岗位群要求及助产士、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标准(保证“双证”就业),合作修订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培养目标,分析助产岗位职业能力即核心胜任力。据此,重新整合助产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并根据国家助产专业建设发展的动向及时进行调整。

3.2加强助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现有教师队伍,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如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假期深入一线参加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有计划地聘请行业骨干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理论、实训教学和教科研活动,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指导;创造条件安排骨干教师脱产培训,培养能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国内外助产专业发展趋势、了解助产先进理念、理论水平过硬、专业实践能力强、教科研能力强、有责任心、爱岗敬业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3.3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针对助产专业课程缺乏统编教材现状,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助产专业专、兼职教师,结合先进助产理念,有计划地开展适合的助产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或组织参与出版社助产专业教材编写,并统筹安排实施。如助产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助产技术理论、实训教材,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母婴保健、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等课程教材。在此基础上做好助产技术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录制教学视频资料,推动助产专业数字化教学进程,为进一步实施网络教学打下基础。

3.4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针对助产专业招生规模小、人数少的特点,职业技术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浅入深地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模块化教学。理论课推行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实训课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采取“视频教学—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示范评分—完成实训报告”的教学流程,多采用案例引导、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熟悉临床情境,技术操作步骤、实训室纪律和护患沟通方式按临床实际工作情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团队协作、医患沟通能力。

利用校内外便利的网络资源和校内实训资源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如向学生推荐助产相关网站,建立助产专业各年级学生和专、兼职教师共同加入的QQ群,课外开展助产模块化综合实训培训等,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兴趣,同时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3.5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校内外实训质量

3.5.1构建助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由浅入深地构建助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质量意识、人文关怀渗透到助产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助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职业基本技能模块。包括正常人体结构的识别、身体评估、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外科无菌技术等,要求突出助产相关实践课程的开展。(2)职业技能模块。包括产前检查、正常分娩接生、异常分娩接生、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计划生育手术及护理、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妇科检查等。(3)职业综合技能模块。包括课外开放式模块化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见习、毕业实习前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前技能考核、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3.5.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应邀请合作单位助产专家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助产岗位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能同时满足助产、护理教学,社会服务和培训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模拟训练。此外,在进一步巩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发带教实力雄厚的校外实习和见习基地,以保证校内外实训的顺利开展。

3.5.3加强校内外实训管理助产教研组专、兼职教师组成助产实训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完善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安排学生校内实训、校外见习和实习。此外,邀请助产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小组成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校内实训指导、案例分析指导和见习、实习期间学生学习指导与个案指导。

3.5.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可采取校内基本项目实训—校内开放式模块化综合实训和技能竞赛—校外集中见习—实习前助产岗位能力综合训练和考核—校外实习模式。将新增的校内开放式模块化综合实训安排在课外,每学期由学生自主联系,助产实训指导小组负责统一安排,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3.6加强教学管理

(1)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助产岗位不仅对助产人员职业技能有严格要求,对其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从职业基础课程开始,就要围绕助产专业岗位要求开展教学。职业基础课程教学、职业技术核心课程教学、职业拓展课程教学、见习、实习等环节都应设立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包括人文目标。同时,在原有校园文化活动基础上,邀请助产专家进校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假期开展社会实践,到医院见习、实习,到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参观。利用助产相关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知识,利用QQ群进行专业知识答疑,开展仿真综合实训和“国际助产士节”活动等,促使助产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学校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合作从制度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实现学生和助产士角色转变的无缝对接。

(2)构建并完善助产专业办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构建融高等教育标准、助产职业标准为一体的助产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学校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学生互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用人单位(实习单位)、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就业后跟踪调查,充分了解本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4 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要培养专业水平高、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助产士,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始终,将人文关怀、和谐生育、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等先进理念融入助产教学,培养学生关注女性健康、热爱生命的职业精神。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助产专业人才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先进助产理念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谭丽,李耀军.助产专业的现况与助产教育的发展趋势[J].中国健康月刊,2010(6):126-128.

[2]庞汝彦.中国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C].2015中国助产专业建设及发展国际研讨会,2015.

[3]甘贝贝.世界助产状况报告呼吁——缓解助产服务短缺现象[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4-11/05/c_1113125795.html,2011-11-05.

[4]北京晚报“.单独二孩”每年增200万新生儿?助产专业招生试点将启动[EB/OL].http://bj.people.com.cn/n/2014/0529/c82840-21313411.html,2015-05-29.

[5]张明娥.关于高职助产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的思考[EB/OL].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59761.2/.html,2012-05-15.

[6]王娜,丁焱.无剖宫产指征孕妇行剖宫产相关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 47(8):751-754.

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初探 篇9

( 一) 师资力量的不足与学校生源量的急速增加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规定,可以看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关注的,已经将学前教育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在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也开始扩招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甚至一些原本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院校也开设了这门专业。这就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员总量骤然上升,并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在这种学校生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学校的师资力量补充却跟不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就使得一些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也要参与学前教育的教学,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不足与学校生源量的急速增加之间的矛盾。

( 二) 专业教育方向不清晰与学员就业难之间的矛盾

在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时,老师并没有明确这个专业的教育方向,使学员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出现了偏差,有的认为是幼儿园老师,有的认为是保育员,甚至有的认为是艺术培养人员,造成这种教育方向不清晰的情况有以下两大原因。

1. 中职院校不敢对学员保证培养的方向是幼儿园老师

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2010年我们国家的中职院校共培养了20多万幼儿园老师,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园老师是没有中专毕业证书的。然而,从2010年开始,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对幼儿园老师的学位要求至少是大专或者以上,那么拿着中专文凭的学生实际上是不符合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水平要求的,这样的话,这些中专生就很难去应聘社会上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位。基于这种现实状况,中职院校是不会和学员保证培养的方式是幼儿园教师。

2. 中职院校在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培养保育员

要知道,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是负责照顾和看管幼儿的生活,担任的职责比较多,既是幼儿园的管理者,有时候又是教育者。社会对保育员的教育水平要求比幼儿园老师低的,因此,有相关的教育人士指出,可以把中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方向转变为培养保育员。但是,中职院校却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并且不愿意将培养方向转向保育员。这是因为保育员相比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能会影响中职院校的生源量。怎样才能明确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培养方向仍然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学者们必须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

( 三) 学校生源质量良莠不齐与幼儿老师高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也不断地提升了,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这样,中职院校的生源量就没办法得到保障,使中职院校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很多中职院校为了突破这个瓶颈,采取了降低入学门槛和要求的方式,使很多良莠不齐的学生进入了中职院校。其中一些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及使老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但是这些“顽固”的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直到要毕业了,这些学生的素质还是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可是,社会对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幼儿园老师既要掌握全面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其他特长,如音乐、美术等。这就造成了学校生源质量良莠不齐与幼儿老师较高的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新形势下优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对策分析

( 一) 重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要结合我国的教师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幼儿园老师的资格审核标准和要求会越来越高,针对这种形势,中职院校务必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工作,加大专业理论知识的比例,减少一些轻文化的课程,使得中职学生能够掌握更加多的知识理论,从而来指导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另一方面,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时候,要以幼儿园老师的职位要求为基础,根据社会上对幼儿园老师职位的具体标准,中职院校要针对性地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中职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

( 二) 充分发挥特长,开发多项能力

要知道,随着社会各类院校生源的不但扩大,幼儿园老师的职位争夺是比较激烈的,如果中职生不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那么就很难在优秀的毕业生中获得就业机会。

1. 发挥特长,拓宽就业路径

中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必要全部都去争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位,反倒是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拓宽就业的路径。比如,有的学生可以到一些文娱社团里面任职,也可以去社会教育培训室担任舞蹈老师,或者是少儿培训班担任艺术指导老师,等等,其实只要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有意识地去发挥,那么中职生的未来就业道路还是比较宽的。

2. 学校要开设大量的选修课

为了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缓解,中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开设一些选修课,让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三) 积极吸引高质量生源

我们知道,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的高低。如果中职院校降低招生的标准和要求,就会使中职学生良莠不齐,难以保证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使培养出来的中职生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了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长期下来,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甚至是出现倒退的情况。为了改善这种现状,中职院校可以树立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品牌,努力地建设好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科学合理地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使中职院校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 篇10

据统计, 目前鄞州区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已达302家, 其中在农林局备案登记的有161家, 共有社员4099人, 合计注册资本金7132万元, 参与农户8039户, 联结基地226733亩, 其中核心基地114718亩。同时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也在逐年提升, 目前为止全区有区级规范化以上合作社86家, 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16家, 省级示范性合作社9家, 全国示范性合作社1家。从总体上看, 合作社的发展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 同时也有了质的提高。从产业分类情况来看, 合作社产业门类日益丰富。161家合作社涉及种植、粮机、渔业养殖、林业、畜禽、服务等农业各个产业, 其中种植类合作社72家, 占总数45%, 主要种植各类水果和蔬菜;粮机合作社34家, 占总数21%;渔业合作社19家, 占总数12%;林业合作社16家, 占总数10%;畜禽类合作社13家, 占总数8%;服务类合作社7家, 占总数4%。通过几年发展, 部分合作社的内在实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呈现跨区域发展趋势。如针对我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 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经营效率, 部分合作社实施了走出去战略, 在异地建立合作社基地。如瞻岐滨海蔬菜合作社在上虞、台州建立了3000亩雪菜种植基地, 创宁粮机在杭州湾开辟了5500亩粮食种植基地, 姜山农乐果蔬在上海崇明岛建立了350亩西瓜种植基地。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鄞州区正处于农业转型增效的关键时期, 怎样引导一家一户的小农业进入大市场, 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 提高市场话语权, 合作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 也碰到了许多问题, 面临着许多矛盾, 需要引起重视, 这些问题和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同类型合作社集中分布现象明显, 不利于合作社做大树优。

对全区86家区级规范化以上合作社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 瞻岐镇集中了3家雪菜合作社, 五乡镇李家洋村关于榨菜的规范化合作社目前已有2家, 石碶街道原栎社乡集中了4家粮机合作社, 咸祥镇集中了4家水产养殖类合作社, 姜山镇集中了5家果蔬合作社。同类型合作社在小区域内的过度集中, 是导致合作社规模小、管理弱、同产地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 在商标品牌的创建上也是各自为政, 品牌效应不明显, 有的甚至鱼龙混杂, 不利于发挥地方产业优势。如关于李家洋榨菜的商标目前就有3只, 并且因各合作社榨菜加工工艺不同导致了榨菜品质的差异, 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李家洋村榨菜产业的更好发展。

2.2 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程度存在管理不规范现象。

主要有: (1) 合作社社员资格不规范, 存在主要社员为家庭成员或家族成员的现象。建立合作社的初衷是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 强调的是农户与农户的联合。但是在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合作社社员以家庭成员为主或非家庭成员虚挂名头的现象,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建设已进入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 特别是在市级示范性合作社评选和复评过程中对社员资格认定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严, 所以这些合作社最终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2) 部分合作社财务管理、账务处理不规范, 主要有:a.财务管理机构建立不健全, 财务人员配备不齐, 账务记载不全, 有的合作社无专门出纳人员, 甚至没有会计, 账务记载只有简单流水账, 存在原始票据保管散乱, 票据审批手续不完善等现象;b.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个别甚至尚未设立银行结算账户, 合作社巨额资金以理事长名义开设个人存折卡进行保管, 现金支取随意性大, 缺少牵制措施;c.有些合作社在财产管理上也存在许多漏洞, 如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库存物资的收发等相关责任不够明确, 部分固定资产未列入账面核算, 特别是用上级项目资金建造的房屋设施和购买的设备机械, 如果不列入账内管理, 存在流失隐患;d.收益分配不规范, 没有严格遵守合作社收益分配主要以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比例返回的原则, 许多合作社年底分红只是简单的平均分配或以股本金比例返回, 违背了合作社盈余分配的基本原则, 同时在收益分配上也不排除少数合作社存在上级补助款用于年底分配的现象。合作社财务管理不规范将会引发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引起合作社内部不稳定。

2.3 许多合作社经营状况不理想, 对成员的服务和带动作用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

(1) 在经营销售上, 全区161家合作社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 社均267万元, 其中销售收入在300-500万元的合作社38家, 销售收入在500万-1000万元的合作社仅22家, 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仅12家, 50%以上的合作社销售收入在平均数以下。所以除了少部分基地规模较大, 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合作社, 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合作社经营状况普遍不理想。根据产业类别进行分析后也可发现同类型合作社销售收入存在很大不平衡性, 例如果蔬类合作社销售收入最大的是姜山农乐果蔬合作社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 (且基本上是农超对接统计数) , 但是最少的果蔬合作社销售收入仅28万元;畜禽类合作社销售收入最大的是瞻岐星盛生猪合作社达万元, 但是销售收入小的生猪合作社仅万元。2、在服务带动上, 1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社员25个, 绝大多数合作社社员数在50个以下;注册资金社均44万元, 多数合作社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由于合作社社员数量普遍偏少, 经济实力普遍偏弱, 导致合作社对社员的带动和服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实际经营运作中普遍存在散、弱、小现象, “五统一”服务实现率比较低。

2.4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效应不强, 营销渠道比较单一, 缺少市场话语权:

(1) 从整体上看, 当前鄞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小而弱, 表现在商标注册上也是过多过滥, 缺少叫得响的名品大牌, 86家规范化以上合作社农产品获得市级知名商标的仅1家 (五乡“翠姑娘”) , 获市级名牌农产品的仅3家 (瞻岐“益加益”、姜山“金鳖山”和横街“野水鸭”) 。又如葡萄种植产业, 全区种植总面积约10068亩, 共有种植户300多户, 户均种植面积仅30亩, 根据鄞州区葡萄协会统计, 180家会员单位注册的关于葡萄的商标就有60多个, 名目繁多的商标品牌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集中体现我区葡萄产业的品牌优势。 (2) 农产品销售渠道比较单一, 除了一部分依靠各种关系推销到企事业单位外其余大多数是批发到农贸批发市场, 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量很少。全区实行“农超对接”的合作社仅4家, 实行“农社对接”的合作社目前还是空白。合作社农产品直销模式的缺失, 增加了多道流通环节和流通费用, 不仅抬高了农产品价格而且农产品品质也在流通过程中受到很大影响。

2.5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制约较突出, 主要是三大瓶颈:

人才、土地和资金。 (1) 合作社普遍缺少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许多理事长和核心社员对合作社的本质了解不够或不够深刻, 如对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什么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怎样才算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常识的理解有偏差, 是导致合作社发展不规范、经营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合作社自身经营效益不理想、待遇报酬不高、工作环境艰苦等原因, 合作社的工作岗位对大学生很少有吸引力, 普遍存在人才留不住现象。 (2) 土地资源的紧缺和用地指标的紧张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鄞州区本来就是人多地少, 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仅0.67亩,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现代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 耕地资源愈加紧缺, 土地流转价格逐年提高, 土地资源的紧缺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拓展规模、扩大经营的主要瓶颈, 同时由于土地政策和用地指标的限制, 许多合作社缺少建造生产经营设施如冷库、仓库、加工场所以及管理用房所必须的土地指标, 对提升合作社经营规模和合作社形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 资金的匮乏制约了合作社发展能力的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融资难、贷款难的客观现实是制约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资金方面, 目前大多数合作社存在注册资本不多, 流通资金不足的现象, 当合作社需要扩大经营规模, 修建、购置生产经营设备设施时, 因社员自有资金有限, 合作社自行融资十分困难, 但是向金融机构贷款门槛又很高, 绝大多数合作社无法提供房屋产权证等金融机构所要求的贷款抵押物。

3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对策分析

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 合作社应当怎么办?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合作社的发展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切实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点要从以下两方面不断进行努力:一是规范运行, 二是提升发展。

3.1 要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目前, 鄞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关键是要抓质量的提升, 如果光有数量的扩张, 没有质量的提升, 合作社也只是徒有虚名的空壳, 迟早会失去竞争力, 丧失凝聚力。当前必须把加强指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尤其在合作社发展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 更要强调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合作社的规范运行是合作社提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1.1 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合作社工作的指导。

首先要加强业务指导服务, 重点是要建立完善合作社工作指导体系, 培养一支熟悉业务、工作认真、热心合作社事业的镇 (乡) 级辅导员队伍, 为做好区合作社指导服务工作提供人力保障。从2008年开始, 鄞州区试行部分合作社账务由镇 (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代理会计代理, 通过几年规范, 从总体上看全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步将试行在原来基础上, 把全区合作社账务进行分类别集中代理, 逐步培养一批精通合作社财务的代理会计;其次是要加强对合作社领头人和骨干成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 逐步培养一批懂合作、善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领头人和骨干成员, 造就一批职业经理人。

3.1.2 在具体工作指导中重点要抓好几项制度建设:

(1) 切实做到依法办社依章办事。首先在合作社社员资格认定上要引起充分重视, 做到社员出资真实到位, 杜绝出现社员虚挂名头现象;其次合作社章程的起草、制订、修改都必须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和议决, 章程规定的事项, 必须共同自觉维护和遵守, 要充分保障成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2) 建立完善成员账户。成员账户是明晰成员与合作社产权关系的依据, 也是合作社法所规定的一项十分重大的产权制度安排, 成员账户上要清楚记载每个成员的出资情况、国家补助形成资产的量化情况、公积金和盈余分配情况、与合作社的交易情况等。 (3) 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制度执行力。重点是财务管理与公开制度, 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三会”制度以及会议记录制度。“三会”制度方面, 要切实发挥好“三会”的各自功能, 成员大会作为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 决定合作社的一切重大事务;理事会作为合作社的日常办事执行机构, 要贯彻执行好成员大会作出的决定;监事会作为合作社的监督机构, 要监督理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不能成为一个摆设。在会议记录制度方面, 要完整记录每次会议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员、最后决议等详细内容, 这是检验一个合作社是否民主办社的重要依据。

3.2 要切实关注合作社经营能力提升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在内部运行规范的基础上, 合作社要进一步提升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3.2.1 要树立品牌意识, 时刻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合作社要组织和带领成员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 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加强品牌化建设,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提高合作社产品知名度。

3.2.2 要积极探索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随着实践发展的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必然会走向行业或区域间的联合, 实现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的合作经营。根据我区实际情况, 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 经济实力较弱, 竞争能力不强, 市场话语权不高, 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 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已成为新的客观现实的需要。根据调研分析情况来看, 可以探索两种途径:一种是组建纵向的联合社, 由同业合作社之间组建联合社, 如葡萄产业合作社和茶叶产业合作社, 基地不集中, 品牌杂, 以区内销售为主, 2013年将有计划地引导同业之间的合作社进行联合, 以逐步实现共同打品牌, 共同创外地销售市场;另一种模式是将组建横向的销售联社, 由若干不同产业的合作社组建销售联社。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组织成员统一购买农资, 降低采购成本, 统一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开展生产、加工、冷藏、运输、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 以获取更多环节的盈余增值, 增加成员收入, 计划在城镇集中地建立合作社产品直销店或连锁店, 为各成员社降低流通成本, 减少中间环节提供更广的销售渠道。

3.2.3 要积极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农产品直销活动, 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提升合作社流通经营能力。

上一篇:英汉广告语言下一篇:形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