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2024-05-03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精选十篇)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篇1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 计算其所需投入的费用和可能取得的效益, 分析经济指标并评价其经济合理性。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指标对水利建设项目技术方案、投资规模进行优选, 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决策的科学性, 从宏观上对国家有限资源 (包括资金、土地、劳动力以及其它自然资源) 进行合理配置。

1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

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在参数计算和资料选用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1 综合性。

大多水利建设项目没有明确的“产品”, 其产出效益难以定量计算, 因此水利项目经济评价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水利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程度, 进行多个方案比选。

1.2 系统性。

既要考虑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相互关系, 也要反映水利建设布局自身的特点, 使其组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 既能全面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优化利用当地能源, 又要考虑与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相关因素, 平衡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1.3 可操作性。

项目本身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简单明了。能够定量的指标一定要定量化分析, 便于实际测算和制定发展目标。

1.4 动态性。

水利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 各年效益不确定性大, 进行经济评价时, 应考虑通货膨胀、资金时间价值、自然条件等其他外部因素, 进行经济指标分析。

1.5 规范性。

项目评价的计算及其涵义的解释应规范, 资料来源规范。主要指标测算资料应从国家统计年鉴、水利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正式公布和颁布的资料中选取, 部分资料可采用全国性规划的成果资料, 以保证指标的可靠真实以及口径的统一。

2 经济评价主要方法及评价指标

2.1 内部回收率法。

在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确定的条件下, 在计算中调整资金的折现率, 使工程方案在经济分析期内的净现值 (或净效益年金) 等于零, 这时的折现率称为经济内部回收率。其含义为, 工程方案做到盈亏平衡时的折现率, 可用图解法或试错内插法求得。当某一方案的内部回收率大于或等于国家或部门所规定的资金折现率时, 该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独立方案间进行比较时, 如不受资金限制, 可选内部回收率最大者。对若干互斥方案的比较, 需对各可行方案投资大小次序, 由小到大排列, 依次进行两方案间增量投资的内部回收率的分析。只有增量投资的内部回收率大于或等于规定的资金折现率时, 投资较大的方案, 才是经济上可行的。

2.2 经济净现值法。

是将各方案在经济分析期内各年的效益和费用, 以政府公布的考虑投资收益水平及资金供需关系的社会折现率折算为工程投产年年初的现值, 并求其代数和, 称为净现值NPW, 用下式表示:

NPW=B0- (K0+C0)

式中B0为各年效益的折算现值之和;K0为各年投资的折算现值之和;C0为各年运行维修费的折算现值之和。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各方案比较时, 可选用净现值NPW最大的方案。如各方案的效益现值之和B0相同, 可选用费用折算现值之和 (K0+C0) 最小的方案。

考虑不同建设方案的经济寿命周期不同, 如果将项目效益和费用的折算现值之和, 分别换算为经济分析期中各年均等的费用和效益年金值, 并相减, 差值即为净效益年金 (NAW) 。这种方法称为年金法, 其数值也可用净现值进行换算, 如下式所示:

净效益年金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各方案比较时, 可选用净效益年金最大的方案。与现值法相比较, 年金法的优点是可按各方案的不同经济寿命直接进行计算, 无需换算为相同的经济分析期。

2.3 效益费用比法。

以工程方案在经济分析期中的各年效益的折算现值之和 (或年值) , 与各年费用的折算现值之和 (或年值) 之比作为经济评价指标。当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0的方案, 是经济上可行的。对于各独立方案的比较, 可在资金许可条件下, 选定效益费用比最大的方案。而对于互斥方案的比较, 则应在诸可行方案中, 对增加投资所得的效益进行增量分析。只有当增量的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0时, 增加投资的方案才是经济上可行的。

3 水利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费用计算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防洪、除涝、灌溉、水力发电、城镇供水、航运、渔业。

一方面, 经济评价采用的数据, 大都来自预测和估算;另一方面, 水利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受水文现象随机性的影响很大, 因此水利建设项目年效益和年费用具有不确定性。为了弄清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 以判定工程方案在经济、财务上的可靠性,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还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水利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一般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 (风险) 分析, 现分述如下

3.1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即可进行单因素的影响分析, 也可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

水利建设项目的敏感性分析一般选择投资、效益、工期等做为敏感性因素, 计算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 从中找出最为敏感的因素, 进行必要的补充研究, 以优化建设方案, 发挥投资效益。

3.2 概率分析。

防洪、灌溉及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的各年效益及其运行维修费用, 随当年的水文情况而有所变化。可根据过去多年的水文观测资料, 进行概率 (频率) 分析, 以计算净效益的期望值 (或多年平均值) , 并估计在指定的运行期限内, 达到所计算的经济评价指标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般用概率加以表示。

4 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方案比选注意事项

4.1 注意各方案之间的关系。

方案间关系一般为独立或互斥关系。如一条河流上的灌溉工程和另一条河流上的水电工程, 就是相互独立的。又如水电站工程的坝体方案中, 高坝和低坝方案就构成互斥关系。独立关系的方案可同时建设, 互斥关系的方案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建设。

4.2 注意各方案间应具备可比性。

基本要求为: (1) 研究的深度基本一致; (2) 计算费用和效益的价格均应采用影子价格; (3) 各比较方案经济寿命一般不同, 可采用各经济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共同的经济分析期, 并采取相同的起始基准年;或者用年金法进行方案比选; (4) 采取同一的资金时间折算率。

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 水利工程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 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在今后一定时期, 水利建设仍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因此有必要建立水利投资效益评价理论, 选择合适的水利投资效益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水利投资效益评价实践, 从而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通过经济评价, 计算经济指标, 论证拟建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及财务上的可行性, 是进行技术方案选优, 提高投资效果的重要方法。本文仅就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析, 为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篇2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指导意见

一、总则

(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水规计„2012‟112号),为规范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工作,明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报告编制要求等,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河流、湖泊上尚未竣工验收的新建大型水利水电枢纽。

(三)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工程完工后,通过对该项目的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检测,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靠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安全验收评价对象为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监控设备、安全设施等有关工程安全、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项目。

(四)安全验收评价依据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水利部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工程设计文件和审批文件,以及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五)安全验收评价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现场检查、符合性评价、尚存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价、提出安全补救对策措施建议、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

(六)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编制应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对评价对象的安全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对项目运行状况及安全管理作出总体评判。

二、资料收集及现场检查

(一)应全面收集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包括工程设计文件和审批文件,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相关设计专题报告,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验收自检报告、试运行报告、监测资料分析报告,以及安全验收评价所需的其他文件、资料。

(二)安全评价机构应组织相关安全评价人员对所评价的项目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内容包括: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安全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制度运作状况;项目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管理状况、监控状况。

三、符合性评价

(一)检查评价各类安全生产相关证照是否齐全。

(二)全面评价建设项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三)检查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评价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是否有效。

(四)检查安全预评价中各项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

况。

(五)评价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

(六)检查是否建立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尚存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价

(一)根据现场检查及符合性评价结果,工程试运行情况以及各专项验收意见,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在安全预评价评价单元的划分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情况,对尚存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二)应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明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三)可根据评价的需要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的特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并说明选定评价方法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四)安全验收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可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分析等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可采用定量风险分析、概率风险评价、危险指数分析等评价方法。

(五)应根据选定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危险等级划分指标,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列表分类汇总并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等级,提出评价结果。

五、评价结论

(一)应提出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二)应给出评价对象尚存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

(三)应提出安全补救对策措施建议并说明采取安全补救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

(四)应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专项验收条件,提出安全验收评价综合结论。

(五)对遗留问题,应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附录: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参考目录

附录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参考目录 编制说明 1.1 评价过程简述 1.2 评价范围 1.3 评价依据 2 工程设计、建设情况 3 符合性评价 3.1 各类相关证照

3.2 法律、法规、规范的符合性 3.3 安全设施“三同时”情况 3.4 预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3.5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3.6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尚存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价 4.1 工程总体布局 4.2 建(构)筑物 4.3 开关站 4.4 机电及金属结构 4.5 特种设备 4.6 危险化学品

4.7 安全监测 4.8 厂内外交通 4.9 防火、防爆 4.10 防洪、防涝 4.11 生产作业环境 4.12 安全管理 4.13 应急预案 5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5.1 符合性评价综合结果

5.2 尚存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 5.3 安全补救对策措施建议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方法;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X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2-0047-02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 %,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2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3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4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郭宗楼.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

2 黄贤全.区域农业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

3 赵俊峰、赵晓荣.灌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探讨[J].水资源和水工程学报,2006(17)

4 贝克(Beek,E.V.).水资源综合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hen Huan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ul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e basic industries of agri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 should not be ignored, especially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a larg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ojects are more or les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make a reasonable assessment of their very, very meaningful.

探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 篇4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的后评价被定义为基本建设程序后环节, 在性质上属于项目管理的延展内容, 是检测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以及使用情况是否符合建设标准的第一道关卡。正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着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 所以更加凸显了建设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 而想要发挥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必须形成科学合理的指标检测体系, 确保其准确性与真实性。建筑方通过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评估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 判定其建设的结论, 为以后的水利水电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1 简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而是包含了项目提出至结束的全过程, 可分为多个方面的评价, 只是在侧重上有所不同。

1.1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

后评价的作用主要是追踪建设项目所含有的各环节, 并对其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这项工作在整个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过程中是铺垫性评价, 其主要内容为建设项目运转评价、监督评价、管理评价等。管理部门在评价时所依据的标准有很多, 例如, 工程总投资、企业生产效能、建设周期等。

1.2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技术后评价

技术后评价与过程后评价虽然都属于后评价但侧重点具有显著差异, 技术后评价的只要功能为深入检测建设项目技术以及所检测设备是否具有延展性、适用性以及潜在效能。技术后评价通过分析数据反映建设项目的特征, 例如, 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产销能力、建设成本、水利工程容量以及水利供电量等。

1.3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 一方面为经济评价, 只有掌握以及合理控制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盈利额度、收益空间、发展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投资, 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效益计算的参数需要从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市场竞争等视角出发进行分析, 衡量建设项目对国家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需要给予的帮助, 根据财务评价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第一,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惠民后评价。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惠民后评价的侧重点为社会影响后评价、人口流动后评价、环保后评价以及地质水土后评价等。其中社会影响后评价的主要评价对象为建设项目受惠群以及遭到破坏的社会群体, 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项目的分布、项目构成以及土地利用, 提高国民经济收入, 改善人们的生活。

第二,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发展连续性评价。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发展连续性评价同样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建设目标评价, 一方面为建设项目的效益性评价。企业根据建设项目预案的完成情况和实用程度完成评价, 分析建设项目与原方案的偏离程度, 深入分析建设项目的实际作用。建设项目的效益性评价也可称之为可持续性评价, 换句话说,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后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空间、是否能够循环使用、是否能够支持同类建制项目使用等, 这是建设项目效益性评价的关键。

2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评价方式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第一, 比较法,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评价方式, 其评价方式为对比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 进而评估项目建设效益。正是因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涉及到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相当广泛, 建设项目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利用比较法评价其作用非常适用;第二, 集成评价法, 这一方法主要用来捋顺建设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 建设项目的成本投入, 建设成果以及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又如, 建设项目需要的资源, 项目建设过程中所组织的活动以及项目所产生的效益之间的关系等。企业通过衡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判定外部条件, 提高建设效益;第三, 联系评价法,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评价需要多方面考虑, 综合各方面显示的参数, 在总体上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效益进行评价。首先, 有关部门要收集建设项目所要评价的各个数据, 其次,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解, 划分为各个独立的子项目, 再次, 为这些子项目制定相应的指标, 最后, 比较各个指标评价值。

3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展望

经过长期发展,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已经从简单的财务评价过渡到全方位评价, 也就是可持续性评价, 从单方面内容评价过渡到发散式综合内容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评价的视角更为新颖, 各有其特点。例如, 建设项目的投资角度, 主要评价建设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建设项目的服务角度, 主要评价建设项目所带来的人文效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角度, 主要评价建设项目对协调自然与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在具备了基本的评价功能后应该划分专门的评价项目, 具体进行研究, 提升其评价地位, 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变动评价项目, 增加新的评价内容, 删减陈旧的评价内容, 及时更新, 准确捕捉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影响, 另外, 企业并不能只重视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形式, 更应该注重其内容, 发挥其后评价作用。

4 结束语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篇5

第一条为加强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评价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新建、改建、扩建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第三条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是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中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专篇”的编制依据。新建、改建、扩建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必须在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编制之前进行安全卫生预评价。

凡未进行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开工在建的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须补做安全卫生预评价;几未进行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已经竣工投产的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须对其安全卫生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条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由建设项目主体设计单位以外的熟悉本行业和本建设项目技术特点的、具有安全预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

第五条为了从设计源头上加强和规范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的安全卫生“三同时”工作,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预评价报告、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专篇的技术审查工作和安全卫生竣工验收评价工作。

第六条水电水利行业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预评价大纲、预评价报告、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专篇、竣工验收评价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规定,仍执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转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水电规办[2001]0026号文)。

第七条在新建、改建、扩建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设计管理中将安全卫生作为强制性实施的专题审查项目。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预评价报告及其评审意见应向国家(省人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预评价报告及其评审意见备案实行分级管理。

下列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预评价报告及其评审意见应报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l.国务院审批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程);

2.属于国家核设施、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工程);

3.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工程);

4.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建设项目(工程)。

上述以外的其它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预评价报告及其评审意见,应报送建设项目(工程)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本规定由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 地方经济 水利建设 社会发展

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以及地方经济利益。水电建设是水利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水电资源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属于一项公益性事业。水电工程的建设有利于转变当地政府干部的思想、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当地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水电建设中,加强水电资源的开发工作能够为水利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一、水电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促进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电建设中,人们将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技术方法运用在工程的建设中,这无疑给传统的工程建设一次沉重的打击。水电站的兴建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能够创建一个对外信息交流平台。与此同时,由于当地政府加大其宣传力度,使得当地农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以及经济意识,使农民能够有效的运用法律,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可以向政府干部咨询工程建设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寻找法律依据,还可以向政府提出相关建议与要求;2)当地农民为了提高法律意识,可以学习相关法律,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3)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需要政府规范劳动力市场,由于国家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所以政府必须要通过相关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以及道德素质。总而言之,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转变政府干部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极为重要。

2、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以此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重点事业的建设进行,从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进步。水电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加快水电站的建设进程,还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由于我国十分重视水电工程的建设,因此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开始建设水利工程,此时为了促进水利工程的加快建设,就要求有充足的物资以工建设人员的日常所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农业发展创造力条件。不管是农民在生产蔬菜、瓜果方面,还是在养殖产业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有效的提高了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保障当地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民作物的增收。水利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能够有效的推动当地各行各业的发展,凭借发电企业来有效的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加强经济实力,从而形成一个电力产业链,使各个产业共同发展。在水电站周围富有较多的矿产资源,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生物资源以及旅游资源,这就能够保证当地旅游景区的开发,使之与矿产资源开发相互合作,使水电工程的开发与建设积极与地方经济有机的结合,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自水利工程开发与建设以来,它能够为第三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开发商提供较好的投资环境,推动餐饮、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当地的企业有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变。

5、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貌有较大改观。

众所周知,水电工程主要是在偏远的地区建设,各种设施设备都相对比较落后,所以政府可以等到水电工程建设之后,加大其宣传力度,并使开发商对其投资,保证当地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二、水电开发战略条件下,两种发展观的思考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目前最为浩大的工程之一,其主要是将西部有力的资源合理利用,使西部地区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工程中,政府需要加快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教育等多方面的进程,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使社会与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共同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工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两点:1)工程开发的优势。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广物博,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2)工程开发的劣势。由于西部地区大多比较穷困,缺乏建设资金,以致于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也不能对西部人员进行合理的教育,导致西部人员道德素质不高。再加上西部地区常年风沙,环境遭到大幅度的破坏。

针对上述问题,在水电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具有有两种发展观的思考:1)归根结底,西部地区恶劣的环境主要与我国国情相關,国家在经济发展道路中重点对东部地区投资,而忽略了西部地区,并且将西部地区的有利资源运往东部,这就使得西部地区居民产生一些不满心理。所以国家需要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在西部地区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实现东西部的和谐发展。除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之外,西部在开发过程中还缺少一定的建设资金。对一些大工程的建设,西部地区居民往往会尽可能支持,但是从另一方面分析,有些工程的建设将不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只能作罢。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相关配套项目的建设,带给西部的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种主动创新的、追求持续发展的观念,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主要分析了水利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水电开发的两种发展观。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关乎国家的利益以及社会的利益,为了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十分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当地还可在水利工程周边开发新的资源,以增强当地经济实力,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伟娟. 浅析当前生态堤防设计理念[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6)

[2] 余兴明.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J].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8(01)

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研究 篇7

水利工程是国家一直很重视的问题。近几年, 农业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这反映了水利建设的成功。国家颁布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对水利管理和财务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调整和规范。在建设水利过程中, 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虽然资金使用率得到提高, 但是由于国家管理制度的不完整、财务人员的素质较低以及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等, 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然后再提出改进措施, 最后提出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 从资金配置, 管理水平等方面对资金进行评价。

1 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设单位对内部管理结构分工不明确, 制度不明确。管理资金的部门不再单独由某一部门来管理, 在运行期间建设单位不能掌握一个总体的资金运行状态。这种情况影响最后完工财务的决算。在后期的财务账单收集、整理和核对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 不能准确的体现财务的真实性。从而资金不能够得倒很好的管理。有些领导为了政绩, 加大力度投资水利建设。结果造成资金过多的被用于建设, 造成浪费, 甚至出现挪用资金的现象[1]。

(2) 财务机构人员素质较低, 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力过低, 在工程预算中不能提出建议进行预算分析, 没有发挥一个会计的作用。甚至很多费用项目没能考到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应用中, 造成预算资金较低, 在以后的水利建设过程中造成资金短缺。有的项目法人开户手续不全, 签字手续不全, 账目核实不能有效对接。没有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要求来做, 完工之后费用的归集与核算不完整。

(3) 审计部门没能正确的旅行自己的职责, 审计部门在审核水利工程时要先检查项目是否进行了严格的审批手续。然后根据工程的施工程序, 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审查。然后还要把项目的法人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这是审计部门的职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审计部门的审计不全面或者是利益冲突导致资金流失。

2 改进的对策

为了提高资金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利用率, 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 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 增强法制观念, 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利建设, 为了加强管理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为财务建设提供一定的加强作用。如果只依靠这些法律法规远远不够。需要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共同协作。从实际出发, 制定适合本公司项目的措施, 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对公司的每一笔款都要进行核实。

(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人员的工作, 会计人员不单是记账, 还要回对资金运用情况和财务结构进行分析掌握。让会计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水利工程建设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划清每一份资金应用的渠道, 做到专款专用, 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建立审批和拨付制度, 水利单位根据项目性质进行资金评估, 按预算拨款;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在开工之前, 水利建设单位应结合预算的情况, 组织有关的部门进行评估[2]。

(3) 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和项目监督, 水利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比较薄弱, 要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就要深入的对水利工程进行分析。水利项目的建设有设计、勘探、施工、监理、资金拨付, 那么绩效评价要涉及到水利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将整个工程资金管理过程串联起来。

(4) 加强审计工作加大审计力度,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工作, 提前介入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提高监督权威。审计人员积极参与水利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要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纪检、监察由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从实际出发, 明确职责分工;立项和资金安排做到联合审批;资金拨款环节上联合监督。加强分析研究, 不断完善审计环节, 把资金管理争取提高到一定的水平[3]。

3 资金管理的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所以制定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下面以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实际情况为例进行分析[4]:

(1) 影响因素, 主要有:资金配置效率因素、资金违规效率因素、资金经济效率因素、资金管理水平因素和其它因素。

(2) 评价的原则是根据当地的经济环境等发展情况, 将经济和社会、内在和外在、短期和长期的利益等相结合。以影响水利项目资金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作为出发点, 进行多层面的综合评价。

(3) 评价方法各影响因素计算:

(4) 评价方法根据以上几个因素公式, 用加权赋分法确定项目资金的基本效率:

对于不可直接获得的其他效率进行综合调整:

E综合—水利项目资金管理效率综合因素评价值;G综合—水利项目综合影响因素的权重矩阵;P综合—某地区社会及效益影响因素中各影响要素的评价矩阵;其中P社会—根据社会效应对项目资金管理效率进行调整的评价矩阵;P环境—根据环境效应对项目资金管理效率进行调整的评价矩阵。社会效应选取万元GDP耗水、水承受指数和收入水平3个指标;环境效应选取污水处理率、水量和水质3个指标。z社会—社会因素决策矩阵中的规范化矩;z环境—环境因素的社会因素决策矩阵中的规范化矩阵;z综合—每个影响因素的规范化矩阵。

4 小结

基层水利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利益, 水利工程制度的制定都是需要相关组织者、管理者和施工技术人员同事合作。水利工程资金管理效率包括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保证人民利益不受损。

摘要:现阶段国家加强对水利资源的建设工作,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在水利建设过程中, 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提出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和对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效率

参考文献

[1]封其娟.浅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J].管理视野, 2012, 8 (下) :169:6.

[2]朱雷鸣.基层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及使用[J].农田水利, 2014, 1 (下) :213.

[3]殷雪梅.试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措施[J].甘肃农业, 2011 (12) .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研究 篇8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在定义上有着不同的解释, 水电工程质量指水利水电工程符合建设方的要求且具备相应的功能, 其实体工程质量譬如基础结构、主体结构、采光等等是否符合要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不仅仅包含着工程实体质量, 还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质量。所谓建设质量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是否具有完备的施工标准, 是否能够对市场进行可靠预测, 是否具有可靠的保修服务。

1.1 预测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需要全面表现出整个工程质量的发展前景, 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预测特征。因此, 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部门需要有策略的分析总结该工程的发展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程的发展历史, 并综合分析2组数据, 最终得到工程发展趋势的相关数据资料。

1.2 导向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还需要兼顾导向性的原则, 也就是说施工当地的政府部门不但要增强对工程的管理, 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方针, 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质量检测标准, 制定清楚的评价体系, 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对工程实现良性引导作用。

1.3 客观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技术评定人员还需要保证其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综合性, 把工程建设相关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 最终使工程检测原则更加真实有效。

1.4 规范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测还需要根据可靠的方针运行, 应该保持方针的持续有效性, 而且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结需要同固定的要求保持一致。

1.5 系统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本身有多层次的特征, 想使评测的结果全面真实地表现出项目的综合质量, 需要依照系统性的原则, 这使得评价的标准和时间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

1.6 动态发展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管经验也不断丰富, 需要监管人员采取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研究出新的方式和标准, 使得质量检测系统更加全面, 最终提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2.1水利水电工程的评价体系中的质量要求需要满足5个基本方面, 只要一项没有满足, 整个工程就会被否定, 而且现在的评价体系不涉及每个影响因素对其质量的影响权重, 评价标准没有全面反映出科学合理的特点。

2.2现在的水利部门从建国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制定出整套比较合理又具有实践性的监测评价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 即《质量评定表》和《质量评定标准》。不过在水利水电方面的, 现在尚未制定比较完善的质量监管和评价系统。只有借鉴大中型水利工程的2个评价体系进行, 但是现在的评价体系却无法全面考察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因素的。

2.3现在的质量评价体系知识对评价标准的简化和量化处理, 但是无法兼顾到影响工程质量及其等级区分的模糊性特征, 所以无法真正反映工程质量的全面信息。

2.4在水利工程中, 因为将存在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的状况, 其数量比较小, 评价人数比较少, 导致工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误差。比如由于不同的工程段的项目比较少, 而项目的分配经常会有不同分部的数目一致, 而现在的评价体系主要评价工程的合理率和优良情况, 这就使得实际的项目评价在不同的施工段存在一样的质量优良情况, 而不同工程段的项目质量实际上存在很大差距, 如果只参考项目的评价数据, 无法实现完全的公平, 无法反应工程的实际质量状况。

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1 质量评价方法

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评价一般包括4个角度:不同等级的评价, 也就是根据工程的实际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的评价体系;对单元工程的评价, 分部工程的质量如果都能符合标准, 每项的中部产品、原料和启闭机制要保证全部符合标准, 评委公布工程质量达标, 如果工程量的一半到达优良水平, 重要的单元工程质量优良, 没有出现质量缺陷。中间产品与原料都符合质量标准, 启闭装置和闸门质量符合标准, 工程原料重要是混凝土的工程原料混合物质量优良, 单元工程也达到优良;对分布工程的评测, 主要分为一般的和重点的工程, 比如丢工程进行等级检测, 如果工程能够达到基本标准, 而重点工程的所有检测关注点都达到基本要求, 一般工程的检测合格率达到70%, 并比较实用, 工程就检测合格;如果被检测一般项目90%或以上都达标, 则这个工程为优良项目就;对工程质量的评测, 当各个工程都符合基本要求的时候, 这个工程就被评测为合格项目, 如果在合格的前提下一半的工程能够达到优良, 这个工程整体就被评测为优良项目。

3.2 质量评价指标

影响工程质量高低的原因有很多, 这些原因又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衡的联系, 现在通用的评价标准有比较显著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 无法全面反映工程的质量。现行的评价指标是针对工程具体某个阶段的实际状况而采取的质量要求, 例如在工程的完工阶段, 其质量的好坏状况, 无法表明整个工程的质量评测指标。另外, 工程的评测体系内部缺乏合理的联系, 缺乏合理的管理方法, 而且工程监管的方法也不能与时俱进, 监管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 只具有监督职能, 却无法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否决, 而且承包单位也欠缺自我管理的制度, 导致3方的管理制度都有欠缺, 不能对工程的质量实现全面管理。所以,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全方面的质量监管是适用于工程的各个发展阶段的, 所以需要尽力一个综合的、有体系的、具有时效性的评测系统, 实现对项目整体质量和可能存在风险的全方位监督管理。

3.3 对质量评测指标的选择

工程的质量是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互相关联、互相制衡的动态平衡系统, 但是现在的那些全局性质量检测指标在表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上有其固有的缺陷。大部分的指标只会表现施工和完工时期的一部分质量情况, 偏重在表现某一时期某一工程侧面的质量状况, 而不能全面反映出工程的整体质量情况;现在的企业自我检测、社会监督管理和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这3方面的监管系统之间缺少沟通, 企业自身管理不全面, 监管方式比较落后, 监管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 只具有监督职能, 却无法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否决, 而且承包单位也欠缺自我管理的制度, 导致3方的管理制度都有欠缺, 不能对工程的质量实现全面管理。对工程的质量监管应该适用于工程的各个发展阶段的, 所以需要尽力一个综合的、有体系的、具有时效性的评测系统, 实现对项目整体质量和可能存在风险的全方位监督管理。这些就需要质量监管系统要体现工程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依照以上条件, 进一步思考工程质量的影响原因和指标确定, 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设定评价标准。

4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关乎到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居民的生产生活, 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对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 笔者将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以期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海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探索[J].科技资讯, 2010 (10) :51.

[2]陈桂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 (10) :220-222.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篇9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76亿kW,技术可开发容量4.93亿kW,经济可开发容量3.78亿kW。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都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全国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仍然较低,开发率仅24%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平均开发利用水平。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而水能资源丰富,开发率很低。新世纪伊始,我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必将带动西部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

中小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但建设区生态系统脆弱,工期较长、技术复杂、施工环节和制约因素较多,涉及规划、设计、环保、施工、监理等方面,影响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受政治、技术、经济、社会、自然等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和随机性,使工程项目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本文以三峡地区中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实例,探讨中小水利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1 研究区概况

三峡地区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中上游,邻渝、川、湘3省,行政区划为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就建在此区内。2009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利用法国开发署贷款建设五峰县天池河梯级开发水电、秭归县观音堂水电工程项目,其地理分布位置见图1。

观音堂水电工程位于秭归县西部(长江南岸)青干河流域梅家河与青干河两岔河汇流口下游,梅家河乡尤家湾村,距秭归县城茅坪镇约120 km。地理坐标为110°15′~110°45′北纬30°43′~31°00′之间,总库容0.461 8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16 MW,属中型水库,尾水与三峡水库(175 m蓄水位)回水相接;五峰县天池河梯级开发水利工程项目位于天池河流域,鄂西南山区,属武陵山支脉,地跨东经110°17′~115°25′,北纬29°57′~30°25′,分别由三级,既水尽司水电站、竹桥坝水电站、纸妨头水电站组成。总投资24 751万元,总装机容量38 MW。

2 环境风险识别

2.1 影响结构

依据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建设消耗三峡地区大量人类社会有限的资源(自然资源和能源),同时破坏生态系统和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能源和资源的影响如图2所示。

2.2 环境风险要素识别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的环境风险主要集中从自然因素和在人为因素两方面所带来的风险。

2.2.1 自然因素

2.2.1.1 不可抗自然力

三峡地区属于中高山区,地质构造复杂,降雨雪量丰富,河流纵横交错,地形切割强烈,洪水、泥石流、滑坡、岩体崩塌时长发生,自然灾害频繁,属于高自然风险的地区。

2.2.1.2 恶劣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观音堂、天池河梯级开发水利工程项目地处偏僻鄂西三峡地区,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利,以至于材料、设备进场困难。当地的气温、强降雨等施工环境恶劣,也将会给项目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在设备选型时还要充分考虑这种气候条件下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2.2.1.3 恶劣的现场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坝址地形狭窄,地质基础较弱,地质情况复杂,现场水位高,施工用水用电供应困难,给项目建设施工带来高风险。

2.2.1.4 洪水事故风险

青干河、天池河属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地处“75.8”暴雨中心的边缘地带,流域洪水过程以单峰型洪水为主,即使是双峰型洪水也多为主峰在前,涨洪历时多在5~12 h。水库大坝为为堆石坝,设计洪水标准采用50年一遇。

2.2.1.5 脆弱的生态系统

三峡地区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脆弱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森林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三峡地区水能资源开发强度的加大(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部分地改变长江的水文情势,由此导致相关地区生态与环境发生变化,脆弱生态典型区的生态系统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2.1.6 严格的资源与环境保护目标

由于工程地处长江水系的上游,属国家天然林环境保护区,不允许工程随意在该保护区内开山采土石,资源与环境保护目标要求严格,环境保护政策带来的风险。

2.2.2 人为因素

2.2.2.1 溃坝事故风险

根据三峡地区建坝的环境条件,参考《全国水库垮坝统计资料》[1],本工程具有大洪水漫坝、坝体质量缺陷、溢洪道渗漏、滑坡、崩塌、管理因素溃坝风险[2]。

2.2.2.2 移民搬迁风险

观音堂、天池河梯级开发水利工程项目共淹没各类土地31.5 hm2,移民134人,搬迁部分村镇设施和淹没部分道路、电力、通信等设施,发生一定数额的费用,增加了工程投资及社会影响风险。

2.2.2.3 环境破坏风险

(1)水土流失:工程所在地山高坡陡,地面破碎,拦蓄能力差,地表抗冲刷能力弱,易风化的软弱岩层出露较多,残坡积物范围广泛,蓄量大,水土流失的物质来源丰盛,山地灾害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被纳入全国水土保持八大重点治理区之一。

(2)水环境问题:项目建成后观音堂水电站尾水与三峡回水相接,而三峡首期蓄水成库后,因水库回水减速作用,三峡青干河回水段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在相同排污负荷条件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将增加,水环境污染将有所加重。工程施工高峰期产生的废水排放量2 739 m3/d,主要污染物SS,浓度5 000~30 000 mg/L。施工人员生产高峰期产生的生活废水135 m3/d,主要污染物COD,浓度达700~1 200 mg/L,构成对河流污染。

(3)环境空气问题:施工期工程施工对作业区造成一定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回填、骨料加工筛分、仓库装卸等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扬尘,以及生活区内生活燃煤产生的废气等,使大气中TSP浓度增大;坝基开挖、导流隧洞开挖爆破均会产生分散、无组织排放粉尘和NOx;土料、石料等物料运输产生扬尘和尾气,使运输路线两侧局部范围产生一定空气污染;堆场料堆受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将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对作业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4)噪声污染:施工机械运行、装载机运输、爆破施工等产生的噪声,对施工区及公路沿线500 m范围内的野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野生动物不得不迁移到适宜环境中去栖息和繁衍,影响了它们的栖息环境、繁衍迁移规律等。

(5)固体废物:工程土石方开挖、主坝、引水洞、进场(永久)公路施工,产生约1.6万m3的固废弃渣。施工高峰期人数为600人,每天产生垃圾0.3 t,施工期垃圾排放总量为140.6 t。

(6)生态环境影响:工程修筑对外公路、大坝、溢洪道、厂房及其辅助系统,占地范围内使原有的植被类型的结构和分布发生变化,地表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施工废水、废渣排入河流,使观音堂河段的浮游藻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原生动物类、轮虫类等中污染型种的浮游生物有所增加,并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枝角类、硅藻类等清洁种的浮游生物有所减少[3]。

两工程筑坝之后会阻断原有河道的水流连续性,流域内的河源关系、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天池河工程是在一个流域上三级筑坝,各梯级的生态环境往往交互影响,且含有明显的积累生态影响效应。

3 环境风险评价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三峡地区建设项目风险随机发生概率及后果程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 88-2003[4],结合三峡地区中小水电项目涉及环境风险及范围进行选择,然后对水利、环保、生态、地学、气象诸方面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所得到信息作为样本,经概括提炼筛选出主要风险评价指标所得分及频次表1。

对表1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各个指标重要度的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上下限、变异系数表2,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可抗力风险(地质灾害、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属于影响系数平均值较低的指标,环境风险指标(生态系统、水环境、环境空气等)的影响紧密性平均值 均高于2.54,说明被调查者都认为这些指标是重要的,因而可以作为正式的评价指标。标准差变异系数均小于0.153,说明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置信区间的下限都大于3,说明指标的紧密性满足要求。

3.2 环境风险评价[5,6]

三峡地区中小水利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标准执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7],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B=AR=(a1,a2,,an)[r11r12r1nr21r22r2nrn1rn2rnm]=(b1,b2,,bm)

注:*号为环境风险指标。

式中:A为向量,A=(a1,a2,…,an);aii个评价指标在方案优选目标总目标中所获得的总权重(i=1,2,…n),ai∈[0,1],且∑ai=1;R为由n个评价指标构成的总评价矩阵,R=(rij)n×m;rij;第j方案第i指标隶属度(相对满意),rij∈[0,1];B为综合评价矩阵B=(b1,b2,…,bn)=(bj)t×n;bj=∑airij(j=1,2,…,n)。

隶属度的确定,设A是论域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对于任意xU,指定一个实数uA(x)∈[0,1],这个值uA(x)就叫做xA的隶属度。映射uAu:U→[0,1]使得uA叫做x的隶属函数。采用模糊统计与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评语集V及标准隶属度集U,风险评价评语集:V={V1,V2,V3,V4,V5};标准隶属度集:U={U1,U2,U3,U4,U5}。其中:V1,V2,V3,V4,V5分别表示指标的评语为“优”、“良”、“中”、“较差”、“差”,对应的环境风险程度分别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U1,U2,U3,U4,U5对应的标准隶属度分别为1.00,0.75,0.5,0.25,0。

专家对三峡地区中小水利工程项目的15个指标打分,打分时并不要求给出具体的分值,而是在5个评语级别:“低”、“较低”、“中等”、“较高”、“高”中认为最合适的某一级别上打一个钩即可。然后进行隶属度的计算。依据专家的评语,做统计分析可得总评价矩阵R,R=(0.671 9,0.531 3,0.703 1,0.703 1,0.718 8,0.578 1,0.531 3,0.468 7,0.578 1,0.765 6,0.718 8,0.484 4,0.625 0)T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B=AR=(0.156,0.075,0.084,0.044,0.13,0.108,0.035,0.211,0.06,0.03,0.015,0.029,0.021)(0.671 9,0.531 3,0.703 1,0.703 1,0.718 8,0.578 1,0.531 3,0.468 7,0.578 1,0.765 6,0.718 8,0.484 4,0.625 0)T=0.603 7。

从计算结果可知,环境风险评价综合指标为:0.6037。因此从环境风险评价的角度来看,0.4<0.603 7<0.7,说明三峡中小水电项目投资项目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该项目风险处于中等较低水平。

4 结 语

(1)生态系统、水环境、水土流失、移民问题是三峡地区中小水利工程项目环境破坏主要的风险指标,影响紧密性平均值在3.452~3.943。

(2)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三峡地区中小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风险处于中等较低水平,从环境风险评价的角度该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收的。

(3)将不同权重的环境风险指标进行风险级别归类是重要的,划分五级风险级别较明显地划分出风险的级别,有利于环境风险管理者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管理司.全国水库垮坝统计资料[R].北京:水利出版社,2000.

[2]Frans H Koch.Hydropower-the politics of water and energy.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Energy Policy[J].2002,(30):1 207-1 213.

[3]Environmental safety.Challenges and trends of environmentalrisk assessment Wessberg,Nina Source:[J].VTT Tiedotteita-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n 2374,p 1-38,2007.

[4]HJ/T 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S].

[5]Slater,David Jones,Huw.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theenvironment agency[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999,65(1-2):77-91.

[6]Pollard,Simon J.Yearsley,Roger;Reynard,Nick;Mead-owcroft,Ian C.;Duarte-Davidson,Raquel;Duerden,SusanL.Current directions in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2,36(4):530-538.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浅析 篇10

1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概述

1.1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 是从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者和管理者角度出发, 以项目的相关要求和项目预期的目标为指导, 结合投资方、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 考察水利工程项目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实际绩效, 旨在为水利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做出客观与全面的评价。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是围绕着项目的核心价值展开, 项目的核心价值始终是多维度绩效评价的重点, 指导着整个评价工作的开展。

1.2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的内容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 就内容来说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 具体包括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第一,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主要考虑的是水利工程项目投资的收益、效率和抗风险性, 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 所谓的财务评价是指从财务角度出发对现有或者准备施工水利工程项目的货币收支、盈利状况以及借款偿还能力进行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则是从国家角度出发, 考察与评估水利工程项目能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及取得这些贡献国家需要付出的代价, 可以理解为效益和成本问题。第二, 技术评价。技术评价是指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包括工艺技术流程的科学性, 所用技术装备的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等。第三, 社会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价, 旨在分析项目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是与社会相适应, 还是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风险, 包括社会正面效益和负面影响两方面。第四,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主要分析的是水利工程项目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以及项目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应该本着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出发点考察水利工程项目的绩效。

1.3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结果要求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结果要求评价要具有深度和广度, 只有具备了深度性和广度性的特点, 才有可能满足对水利工程项目做出整体科学评价的要求。针对某一具体的水利工程项目所做的多维度绩效评价, 要求要注意从实际出发, 与项目实际结合起来。首先, 要考虑所做绩效评价对解决项目实际问题的价值与意义;其次, 也是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关键, 就是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评价结果只有可靠才能可用, 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决定了其实际应用价值。就当前情况来说, 要对一个水利工程项目做出可靠、准确的评价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可以说评价覆盖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涉及诸多要素评价, 但实际上可用的资源却很有限。这就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工作, 一方面只能选择有价值的指标开展评价;另一面还要考虑评价的全面性, 尽可能多的选择有价值的评价指标。这也是造成目前普遍存在的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两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2 多维度绩效评价在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2.1 经济评价在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中的经济评价, 具体来说就是从财务角度分析与计算项目可以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 重点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进行考察;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过程反映了项目在投入运行后在财务、国民经济方面产生的结果, 其核心价值在于项目的“经济”价值。

2.2 技术评价在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中的技术评价, 主要考察的是项目采用技术的合理性, 技术评价结果直接反映了水利工程项目本身的特性。如果说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本质的外在表现, 那么水利工程项目的技术评价就是沟通项目本质与外在表现的重要桥梁, 是项目成功实现“经济”外在表现的重要途径。技术评价则反映的是水利工程项目所用技术的经济性、合理性, 具体包括了项目从构想到现实的手段和方案, 在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2.3 社会评价在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中的社会评价, 重在考察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项目社会评价涉及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性问题, 直接反映了水利工程项目在社会当地的实施与运营情况。特别是对那些实际上财务收益有限却能产生较大社会效益和影响的水利工程项目, 社会评价的意义更大;缺乏社会效益、社会影响考虑的水利工程项目是不能立项的, 其也不可能有项目的核心价值, 项目核心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评价, 因为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回报社会。

2.4 环境评价在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运营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其会对环境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除了那些专门为了改善自然环境而设立的水利工程项目外, 其它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可以说与项目的核心价值没有直接关系。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的内容源于项目的外差效应, 重点分析与评价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并不是项目本身所要实现的目标。同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价一样, 环境评价并不能直接反映项目实施者的项目要求, 但项目确实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作用与反作用, 进一步分析水利工程项目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从而得出水利工程项目是否会成功的评价。水利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深远, 特别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 可能会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影响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甚至会造成地质、地貌的改变, 既然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就要我们必须准确识别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在做具体的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环境评价时, 可以尝试先对一些水利项目比较直接的和明显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风沙灾害、生态结构变化和生态平衡等等。

3 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 大体看上去只包括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四个要素, 但它决不是简单的四个因素评价相加, 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对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关联的考虑。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涉及面广, 涉及的评价因素众多, 在实际应用多维度绩效评价方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上述四个要素的综合考虑, 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绩效的多维、综合评价。

摘要:在总结阐释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概念、内容和结果要求的基础上, 从经济评价、技术评价、社会评价和环境评价四个维度探析了水利工程项目多维度绩效评价应用问题, 探索性的提出应用策略与建议, 旨在为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科学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多维度

参考文献

[1]李钟群.浙江省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2]吉顺文, 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水利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 2011 (03) .

上一篇:功能性/针灸疗法下一篇: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