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2022-07-05

第一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进一步夯实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

—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1年11月8日)

同志们:

这次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召开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第

一、二批重点县建设管理经验,分析当前重点县建设形势,部署第三批重点县建设任务,全面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

刚才,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同志分别介绍了本省重点县建设管理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广西富川县、江西龙南县分别代表第

一、第二批重点县进行了交流发言,宁夏海原县代表第三批重点县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深刻认识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共建成20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300万公里灌排沟渠。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大中型灌排工程相结合,形成了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工程体系,为保障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要看到,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受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取消“两工”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进一步凸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更加尖锐,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更为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强调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县为单位整体规划,集中力量解决农田水利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利于发挥工程整体效益,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有利于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提供保障;有利于调动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这一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第二,充分肯定重点县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据中央部署,财政部、水利部2009年6月、2010年7月先后启动了两批共850个重点县建设,今年又启动第三批400个重点县建设,重点县的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5%、78%、79%和86%。重点县建设启动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进展顺利,综合效益显著。截至今年9月底,共维修改造塘坝1.9万处,更新改造引水堰闸6000多处,维修改造机电井10多万眼,配套改造小型泵站1.3万座,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5万多处,整治渠道17.5万公里,新建及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49万处,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0万亩,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9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0多亿斤。在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地党委、政府把重点县建设作为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普遍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发改、水利和农业、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300多个县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加强组织发动,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小农水建设议事成功率达到90%以上。二是坚持规划指导。所有重点县都按要求编制完成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经县人大或政府审批,为分期分批实施重点县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多方筹措资金。通过竞争立项、民办公助、绩效考评等措施,形成了地方财政加大投入、以奖代补激发投入、市场运作吸引投入的良好投入格局。85%的县市地方配套资金全部到位,成为近几年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最好的农村水利项目。四是严格建设管理。严把规划设计关、施工队伍关、材料设备关、质量标准关、竣工验收关,已验收工程优良率达77%。五是强化监督检查。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共开展重点县项目审计稽查240多次,及时发现和整改一批问题。不少地方大力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大受益群众的监督力度。六是注重建后管护。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的政策措施,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落实运行管理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第三,准确把握重点县建设的工作重点。重点县建设点多面广,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水旱灾害特点各不相同,不同地域之间差异很大,必须紧紧围绕着力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从当前农田水利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水旱灾害暴露的突出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北方地区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在东北、西北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大力发展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群众用水方便程度。南方丰水地区要把渠系整治作为重点,按照渠道生态化的目标,加快渠沟塘库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山丘区要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做好水源工程加固维修、清淤扩容及配套完善,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蓄引提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效提高蓄水抗旱保墒能力。大中型灌区要抓好统筹规划,把骨干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有效衔接起来,确保同步建设,同步完成,同步受益。

第四,不断加大重点县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建设任务重,要确保重点县建设目标圆满完成,夯实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必须在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中央已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县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扩大重点县建设的范围,各地也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尤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需求。要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方支农涉水资金,集中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加快重点县建设的合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坚持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投资投劳挂钩,不断完善“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奖代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

第五,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然单项规模小、施工较简易,但工程总量大、分布范围广,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要积极探索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模式。研究制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规模以上工程要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五小水利”工程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可适当简化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多、任务重的地区可实行集中建设管理,实行打捆招投标选择专业技术队伍设计和施工,集中采购重要设备和原材料。二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管责任,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同时积极推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三要加强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建设秩序,严格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核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四要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建立建设进度月报制度,确保早开工、早完成、早见效、早受益,原则上本重点县建设任务在下年的7月底前完成。五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验收。六要着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和完善资金监管体系,坚决防止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对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混乱、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要取消重点县立项资格。

第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必须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要全面落实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模式,把明确管理权属、落实管理职责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置条件。要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实行“自有、自用、自管”;对受益范围较大的工程,交由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组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要把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设立基层水利站,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灌溉试验、供水、节水等技术队伍建设以及技术服务、培训、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要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政策,总结推广“以林养渠、以鱼养堰、以库养会”等成功经验,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第七,进一步完善重点县的监督管理。一要完善竞争立项和公示公告制度。大力推行竞争立项、公开评选等重点县遴选方式,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县级申报、专家评审、公开陈述、现场打分、当场亮分、全省公示”,选准选好重点县。要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二要强化监督检查。要把重点县建设作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稽察部门的作用,以资金配套、建设管理、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为重点,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把重点县工程建设成廉政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三要搞好总结评估。对第

一、第二批重点县建设各地要及时开展“回头看”,总结成效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完善政策措施,为今后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四要加强考核评价。实行动态考核,严格奖优罚劣,对绩效评价不合格、出现重大问题、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地区,要扣减新增重点县名额,调减中央补助资金,取消重点县资格。同时,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工作力度大、成效突出、积极性高的重点县及省份率先完成建设任务。水利部、财政部决定,第一批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好的,可以继续参加明年第四批重点县的竞争立项。

第八,着力强化重点县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一项惠民生、强基础、利长远的德政工程,各地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把重点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全程督导,着力解决好项目整合、资金配套、群众参与、部门配合等问题,逐级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科学编制规划。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提请县人大或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尽快编制完成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打好基础。尚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对规划编制工作不重视的县,不能列入重点县建设范围。三要搞好部门协调。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工作。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主动汇报工作,强化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四要加强技术指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县级水利部门要整合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援助和服务,加强对基层水利队伍的培训。五要抓好宣传引导。大力宣传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工程建设动态、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重点县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要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深入扎实的作风,狠抓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加大管理和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农田水利保障水平,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抢抓机遇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沾化县政协 张建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1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切实搞好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近日,沾化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县水务局,深入古城、滨海、利国等乡镇,采取实地查看、座谈了解等形式,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 当前沾化县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沾化县因受地理自然条件影响,自身水资源严重不足,旱、涝、碱、潮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水利工程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采取上级支持帮助、地方财政倾斜、农民投工投劳等综合措施,先后兴建了一大批引、蓄、排、供、防潮等骨干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为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据初步统计,全县现有田间沟渠3.2万条,其中跨乡干沟、干渠52条,跨村2860条,田间桥、涵、闸、扬水站1659座,其中受益范围涉及两村以上的172座,中小蓄水工程60处。这些工程的产权和管理权基本由所在乡村负责。

调研中,通过与乡镇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我们认为,当前全县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投入严重不足,工程建设滞后。由于我县总体经济状况仍处于温饱阶段,财政状况为吃饭财政,而乡村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建设与管理投入资金巨大,当地财力和受益农民确实难以承受。虽然

1 近几年,通过“一事一议”资金,或县乡财政作为“个案”予以投资维修改造,但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田间水利工程与大中型水利工程不配套的矛盾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已成为全县水利体系的“短板”。

二是设施管理缺位,人为破坏严重。据调查,全县大部分乡村没有田间工程管理办法及措施,有的虽有,因缺乏机构、投入、考核、运作机制等必要手段,形同虚设,难以落实,绝大部分田间工程处理失管失修状态。田间沟、渠、桥、涵人为损坏也很严重。有的农民在渠道两旁垦地种植蔬菜,影响边坡稳定,造成渠道淤积、倒塌,导致田间沟流通不畅,失去排水能力,给田间抗旱排涝造成隐患。

三是工程老化失修,效能大幅减退。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除近几年新建工程外,90%以上处于老化退化和带病运行状态,有很多地方仍在吃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的老本,即使新建工程项目,因多为土层结构,标准低,如管理跟不上同样面临失管退化局面。据统计,全县田间工程完好率不足15%,效益低于50%的占60%以上,有45%村三年内未进行田间工程建设治理,灌区有效利用系数在0.4以下。

四是机构人员缺失,工作难以开展。目前,除滨海镇以外,其它乡镇(办事处)都没有水利站这样的水利工程专门管理机构,更缺少专门管理人员和经费,大都由农业综合办公室代管,基本处于无机构缺人员的状态,一些乡镇仍然依靠工作多年又没有编制的老同志,担负水利会战规划、测量等季节性工作,有的还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用于水利工作,致使水利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中一直存在着重视大工程、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忽视配套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倾向,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维护的倾向。

二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制度,单靠行政命令措施,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作法已成为历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发动工作难度加大。同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挣钱,农村可用劳动力与以前相比越来越少,这更增大了劳动力组织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

三是乡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狭窄。按照国家水利产业政策,中央、省主要管大工程,管主体工程,小(一)型以上主体水利工程还可以两眼向上,争取上级投入。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无法争取到上级的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主要靠地方财力和当地老百姓投入。而我县财政属于吃饭财政,乡镇政府和村民筹资能力更是十分有限,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被忽视。

三、加快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我县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为契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坚持高点定位,科学编制乡村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基础。建议由水务部门牵头,联合国土规划等部门,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 3 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高点定位,科学编制我县乡村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规划要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相衔接,与现代农业规划相配套,与群众的意愿相符合。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全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改造一遍,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群众生产条件。

第二,广开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国家支持、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参与并重,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进一步加大上争力度,努力争取更多国家和省、市的涉农涉水资金和项目。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要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逐年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落实好向上争取项目配套资金。要建立完善农民兴修农田水利工程补贴机制,加大民办公助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投资的热情。三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村民、集体、村在外能人和社会民营资本等通过拍卖、承包、赠与、股份合作等方式投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大力推广“一事一议、以资代劳”的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好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水利设施综合效益。在搞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构建田间灌排体系。通过新挖、疏通、清理排水渠道,新建、修复渠系建筑物,疏

4 通村级“竹节沟”,将田、林、沟、路、渠综合治理,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构筑“沟河相通、村村相连”的田间灌溉排水体系。要搞好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不断放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经营管理权,切实开发和管理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探索农田水利民主管理新机制,加强镇村农民用水协会建设,进一步调动农民管护积极性。要落实部门职责,切实保护好水利设施。尽快出台《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县乡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按照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要求,以乡镇为单元,建立健全乡镇水利服务机构。有条件的村庄选配村水利员,具体承担现场报汛、水情监测、供水服务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等职责。要积极引进、培养水利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县水务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大跨越。

第三篇:关于加强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长治县位于山西省上党盆地东南边缘,辖5镇6乡,254个行政村,270个自然村,总人口33.72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84万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983元;县域面积483km2,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48%。

长治县是一个传统农业种植县,县域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是基本县情。根据2006年我县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分析,全县水资源总量 3486万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仅106.4 立方米/年,亩均水资源量98.5立方米/年,不足全省的1/

3、全国的1/20。水资源紧缺且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提高的瓶颈因素。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提高县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长治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截至2010年底,全县实际灌溉面积达到11.50万亩,机井1395眼。其中:井灌区10.99万亩,小型水利0.33万亩。因受采煤漏水破坏、老化失修严重和市场因素影响,我县以取用地表水资源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报废严重,多数工程名存实亡,所属水地变成名誉水地。

全县现有水库7座,除陶清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10年竣工外,其它水库坝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 蓄水量很少,蓄水总量为38.45万m3。

全县现共有塘坝16座,大都分布在南部山区乡镇。由于塘坝工程均修建于

六、七十年代,管理体制落后,多数塘坝没有进行整治,蓄水量很小。

、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 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

我县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农田水利工程,其田间工程建设配套不够完善,以致近年来我县的农田水利田间工程不仅输水效率极低、渗漏损失太大,还有相当一部分水浇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名誉水地。如上秦万亩灌区,始建于70-80年代,曾经号称万亩灌区,但如今由于受附近南寨煤矿的影响,地面塌陷7-10米,彻底成了“零灌区”。再如苏店井片,46099亩耕地,20008亩有效灌溉面积,是我县地平水浅的水利黄金地段,如今受司马煤矿的影响,地面塌陷令人心酸,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1000亩。近几年时间内,报废机井数也日趋增多,有些机井也是年代已久,负伤累累、带病运行。

2 、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在近些年已竣工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人为损坏、自然毁损的现象十分严重,且无人管护和维修,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尽管各项目都制定了管护措施,但落实很差。究其原因,一是群众管护意识差,只顾用不愿管;二是没有管护资金;三是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取消后,难以组织力量无偿维修管护。因此,不少地方形成边新建边毁损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呈逐年降低态势。

3 、基层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项目基本由县级政府水利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区党委政府没有多大责任,积极性不高。有的对实施项目持消极态度,配合县水利部门做群众工作不够积极主动。有的村干部出于利益原因,消极抵制,造成项目区干部群众阻挠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被占用田地又没有得到补偿的农户,阻挠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4、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宽,投资兴办企业、经营、加工等项目的农民逐步增多,特别农村劳力外出打工日益增多,使部分农民群众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相对较大,受益较慢,造成部分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深入开展。

5、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对水利投入,但大都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重点工程建设,与公路、铁路等投入力度相比,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相对偏少;我县的水利投入也大多用于水库除险加固、村村通自来水等重点工程的建设,面上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我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水利工程目前已进入更新改造期,由于缺乏资金,不能及时维修改造。

6、缺乏节水意识。

农民群众普遍缺乏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不合理和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三、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1、统一规划,实施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计划。 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需要资金额巨大。建议由水利局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县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并明确县、乡镇、村的责任。水利局要在业务上给予指导,督促规划的实施。按照发展计划,水利局要统一协调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实施,提高各类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2、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市、县、乡镇三级政府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增加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等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同时,分类进行维修、维护。建议县、乡两级承担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复等投资应以乡镇为主,合理确定县级与乡镇投资的比例。此外,在确保财政投入资金增加的同时,可通过部分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商业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农田水利建设。

3 、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管理。

建议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考核的内容。同时,加大对偷盗农田水利电网、水泵等设施的打击力度。

4、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2009 年中央1 号文件精神,3 年内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服务站,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民用水协会,负责所在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修复,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鼓励乡镇组织当地农民成立农田水利专业施工队,按市场经济原则,承担当地农田水利施工任务。

第四篇: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水利大业,人才为本”这是敬正书副部长在全国水利人才工作座谈会上反复倡明的观点。敬部长指出随着形势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思路的转变过程中,抓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稳定人才队伍,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才在水利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是摆在水利事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水利部曾于今年五月对水利系统队伍建设作过调研活动,水利职工队伍存在如下特点:

年龄结构成橄榄型,以35~45岁为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

学历层次偏低,只接受了中专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占了多一半。学历层次低反映了受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的缺乏。不能不说是适应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需要的一大障碍。

中高级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

不难看出,当前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明显不适应客观要求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人才分布不够协调,技术人才密度低,高层次人才偏少,不能满足需要;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学历层次较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匮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人才使用不够充分;由于就业压力较大,用人机制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致使一方面学非所用,一方面无学而用的现象同时存在,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隐形浪费等等。

总之,我们的队伍人才总量和质量相对不足,结构尚不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能够承担水利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水利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点。切实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重点是抓好以下两点:

一是完善机制建设。

1、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是选人用人的基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克服官本位意识,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指标和参数体系,不唯学历、不唯资历、 1

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变伯乐相马为赛马场上选良驹,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制度。

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通过发现人才,进一步培养使用人才。本着不图实名,但求实用的原则,注重实效,因人因地制宜,合理培养和使用。党政人才注重“群众公认”,经营管理人才注重“市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同行公认”,技能人才注重“实际效益”。建立以业绩为重点,有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各类人才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

2、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实行有效激励,不断增强各类人才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行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情感激励。激励机制应持续不断,鼓励多做贡献,再获奖励。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人才成长环境。

3、建立健全作用发挥机制。各类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和带头作用。制定组织调配手段和措施,依托重点工程、重要任务,形成各类人才迅速集结、大力协作、群策群力的反应机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

4、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才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这是我们党确立党管人才原则的根本着眼点。”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树立党管人才的观念,就是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敬正书副部长强调,党管人才主要管宏观、管原则、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水利事业中来。

二是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毋庸置疑,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改善队伍现状提高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

水利系统队伍建设调研问卷统计显示,当前,人们对党政人才队伍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党政干部的工作流程往往被描述成“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他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理解。结构也不尽合理,年龄偏大,“老黄牛型”、“守摊型”人多,开拓型、复合型人才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党政人才的精神状态、素质能力、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如果还停留在原来水平上,就难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水利的要求。

各级党政人才既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实践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他们要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政人才工作,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发展,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利民”,要教育党政人才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通过脱产学习、外出进修、对外交流、岗位培训等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驾驭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技术人才是水利人才队伍的主体,是理论知识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实践中,培养、引进、使用技术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以增加科技人才总量为主题,以优化科技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发挥科技人才作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重要课题研究、重点发展领域,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发挥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吸引和聘用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为水利建设服务,改善水利技术人员结构性短缺问题,

实行政策倾斜,大力吸引人才。对水利事业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可实行政

策上优惠,工作上优先,按照人到岗位到,岗到任务到,充分发挥其能量,确实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大有作为之感;生活上优待,用人单位尽力为引进的技术人才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解除其后顾之忧,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这样,用人单位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人才本身也有巨大的成就感。

建立激励机制,全面用活人才。用活人才、用好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技术动力。结合我们水利单位的特点和实际,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各尽其才。可在国家工资政策指导下,自主确定分配方案,实行岗位工资制度,或按聘用岗位的贡献和业绩定酬,亦或实行协议工资,按岗定酬,按劳取酬;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和奖励制度,特殊贡献,可实行特殊津贴制,通过改革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的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行劳动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建立自主择业和自主用人的市场机制,用活、用好人才。

改善人才环境,切实留住人才。水利单位大多地处偏远,环境比较恶劣,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孔雀往南飞”的人才效应。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改善人才环境,为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加大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改变把人才投资开发看作非生产性投资的观念,制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规划和计划,按照“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搞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使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避免出现“伤仲永”现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强化对技术人才的服务意识,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采取体制引人、事业引人、待遇引人、感情留人等各种途径吸引、留住科技人才为我所用,为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事业所用。

3、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水利系统队伍状况发生了变化,从事经营人员越来越多,水利事业的长足发展也需要有经营队伍的壮大和经济实体的支持。因此要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派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理顺和改善管理体制,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改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聘用制,使经营管理者市场化配置。实行经营管理者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坚持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探索适应现代

企业制度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4、水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水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培养造就党政人才、优秀经营管理者和学科技术带头人,而且要培养造就一批技能人才队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水利行业是技术性很强的行业,需要成千上万的技能人才。必须树立全面的人才观,鼓励水利技能人才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建设一支宏大的技能人才队伍,主要靠培养。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制定技师、高级技师和职工持证上岗培训计划。通过岗位培训和业务锻炼,使广大职工成为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进而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机制和环境。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可以通过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和技术创新等活动不断发现和选拔技能人才。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学历、资历等的限制,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建立职工凭技能水平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机制。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水利职工人人作贡献,人人都成才。

时代呼唤人才,事业需要人才,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适应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振兴水利事业的永恒主题。我们要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切实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为实现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第五篇:水利部门加强效能建设情况汇报

3月27日下午,厅加强效能建设动员大会后,我处立即召开会议,从我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我处机关效能建设作了具体部署。29日,我处再一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郭金龙书记、王金山省长的讲话精神和纪厅长的动员报告。通过认真学习讨论,大家充分认识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初步分析了本处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学习整改目标,决心把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取得实效。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当前一段时间内是要认真学习好郭金龙书记、王金山省长在省直机关加强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纪厅长在全厅加强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上的动员报告,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一是精心安排、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因为我处工作涉及面很广,人员出差在外较多。为了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法进行认真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体每周集中学习一次,时间不定。二是联系实际学。各人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认真对照纪厅长的动员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主要就是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取长补短,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二、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我处主要从事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过去,在依法行政、规范程序方面也作过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纪厅长的讲话精神,我处在依法行政、规范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对项目投资规模、申报内容、程序要事先公开,充分征求项目实施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其次,所有的项目要经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预审(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提出初审意见,在最终审批时邀请市级参加,充分考虑其提出的意见;第三,对于一些重大项目审定,均要召开全处人员会议,公开讨论,努力将项目审批中的人为因素影响降到最低点,避免暗箱操作,保证项目审批的公开、公平、公正,做到择优选项。同时,对于我处涉及的有关行政收费和处罚事项,要从严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办事。

三、改进方法,提高效能。由于我处工作是面对全省广大的农村,工作是点多面广、难度大。大家在学习讨论中,就我处如何加强效能建设,今后要努力做到三个转变,即要由只满足于办好具体事务,向善于把握宏观、统筹全局,做好参谋转变;由只注意做好当前工作,向善于从实际出发、做好超前服务转变;由疲于应付、被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自觉开动脑筋、主动服务、创造性地工作转变。具体要做到:一是要制订明确目标任务。各人所负责的工作要明确目标、重点,并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与时效性。处内建立了工作月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通报上月工作情况,制订下月工作计划,努力做到事事有计划、件件有落实。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真正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摸清情况,为群众办实事。全处每位同志每年结合自己工作,至少写一篇有一定份量的调研报告。三是抓好示范,以典型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四是工作分工实行AB制。规定每位同志在承担好自身分工任务的前提下,对处内另一位同志的工作也要了解、掌握,以保证在承担某项工作任务的同志外出时,处内其他同志能够及时办理。

四、勤政为民,多办实事。加强效能建设,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服务于经济建设,多为好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近期内我处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四件实事:一是发展村镇供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结合当前我省的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地的水源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地区、缺水区以及血吸虫疫水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二是整治病险水库和中小河道,确保防洪安全。三是完善农田灌排工程配套,确保粮食安全。整体推进面(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上节水工作,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保障粮食主产区的灌溉用水。继续进行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青弋江、花凉亭、女山湖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实施淮北平原井灌区恢复配套和节水改造,开展江淮丘陵区和部分山区灌区的水源建设,全面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四是加强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生态安徽。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快皖河上中游、大别山五大水库上游、新安江上游等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建立全省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流域和地区建立生态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有效监管,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随着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逐步推进,我处将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基层群众意见,认真查找影响效能建设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完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我省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上一篇:加强交通安全方案下一篇:竞聘演讲稿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