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区水利局水利建设

2024-04-16

云溪区水利局水利建设(共8篇)

篇1:云溪区水利局水利建设

岳阳市云溪区“十一五”期间农田建设

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督查及农田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由主管土肥的副局长谢小泉同志亲自带队,深入到区财政、水利、国土、发改等多个部门,开展了“十一五”期间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云溪区辖7个乡镇,67个行政村,725个村民小组,2.16万农户,现有耕地面积13.65万亩,其中高产田土4.38万亩,中产田土3.6万亩,低产田土5.66万亩,近五年来,中低产田土面积有上升趋势。

二、农田建设项目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田建设项目的主要来源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项目、发改委项目以及国土项目等,大大小小的项目共有31个,总投资3771.34万元,涉及到耕地面积45072.3亩,平均亩投入837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修建排灌水渠、机埠以及山塘清淤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十一五”期间,云溪区的重点建设工程多,象云溪

工业园、长炼工业园、临港产业新区以及随岳高速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征用了大面积的耕地,而且都是沃土良田,这些被征用的良田表土没有实现有效剥离和覆盖再利用,而新补充的耕地又没有通过长时间的培肥,导致耕地质量总体下降。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标准太低,发改委的机埠、排渠建设项目、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项目及水利部门的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项目地方配套不到位,区级财政年投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量少,总的来说我区“十一五”期间的农田建设情况不容乐观。

四、建议

一是要拓宽筹集渠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多投资投劳;二是要创新建后工程管护机制,让广大农民成为项目建成后的工程管护主体;三是要提高工程设施定额、提高亩均投资标准;四是要突出重点,整合项目新修水利;五是要提高项目区道路建设标准,实现农村道路网络化,便于机械化作业;六是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指导与监督。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篇2:云溪区水利局水利建设

应 急 预 案

1总则 1.1 目的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突发性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总体预案要求,切实提高保障公共性安全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确保建设城管系统将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为构建和谐云溪、平安云溪做好相关保障,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等。

1.2.2地方性法规规章:《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湖南省燃气管理条例》、《湖南省公共客运管理办法》、《湖南省户外广告管理条例》等。

1.3建设城管系统常见突发性公共事件现状及趋势 1.3.1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建设城管局管辖的建设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绿化等,易受暴雨、高温、干旱、雷击、火灾、冰雪的侵袭及人为的盗窃损坏,发生事故灾害与生产伤亡的可能性增大。

1.3.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人口及物流的增大,容易引发各种媒介传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

1.3.3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城市建设与管理点多面广,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大,建筑执法、燃气执法、客运执法、城管执法随时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大规模群体事件、上访事件的发生难以避免。

1.3.4突发性公共事件基本特征。城管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宽,一些矛盾问题比较集中,人为因素的特点较明显,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放大性。

1.4 遵循原则

1.4.1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4.2 预防为主。有效预防是防止问题发生、矛盾激化和演变的重要工作。通过采取得力的防范措施,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避免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1.4.3依法规范。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要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为指导,全面规范应急工作的各种方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决策科学,处置正确。

1.4.4按级负责。按照区政府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要求,本局对所辖单位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行统一指挥,按照职能分工实行按级负责制。

1.4.5反应迅速。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如大规模执法纠纷、暴力抗法、火灾、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等,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建设城管局报告,按照指令迅速、果断、有效起动应急方案,进行积极妥善处理,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1.4.6资源整合。整合全局应急资源,构建功能完善、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决策科学的应急技术支持平台;建设统一管理、装备优良、技术熟练、反应迅速的救援队伍。

1.4.7平战结合。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平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临战的标准要求做好各种准备,搞好相关演练,确保需要时用之能战,战之能胜。

1.4.8公众参与。事发前广泛做好公众宣传教育工作,向民众阐明危害得失,识大体顾大局;事发时准确发布预警及处置信息;事发后积极做好各种善后工作。

1.5适用范围

1.5.1本规定适用于本局一般、较大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1.5.2因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分类和分级

2.1突发性公共事件分类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的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我局突发性公共事件分三类:

2.1.1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气象灾害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各种媒介传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

2.1.3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群体性事件,如冲击政府机关、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等。

2.2突发性公共事件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原则上划分为三级,即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

2.2.1一般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简单,在较小范围内对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基层单位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2.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但只要事发单位和本局就能够处置的突发性公共事件。

2.2.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需要协调区有关部门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3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一般、较重、重大三级预警,并依次采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情即将临近,事态可能扩大。

橙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趋势。

红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蔓延。组织机构和职责 3.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1市局成立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局办公室、局党委办(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市政处、园林绿化处、综合协调处、法制处、市爱卫办、市城管机动大队、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市绿化管理处、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市道桥管理处、市道桥维修中心、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市园博园管理处、市城管科研所、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为成员单位。

主要职责是:协调制定本局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协调制定全局突发性公共事件管理总体预案;指挥和协调全局较大以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协调调查和处理较大和重大责任事故。

3.1.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办公室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为办公室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草拟突发性公共事件法规、规章和总体预案;汇总分析信息,提供应急决策服务;及时准确上传下达领导小组的指令;组织综合应急演习;组织、协调参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处置工作。

3.1.3各专业应急机构负责相关专业的日常工作,承办领导小组授权的相关专业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

3.2组织体系框架

3.2.1市城管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图(见附表一)3.2.2较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启动后,成立由局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局长和事件主管单位负责人任副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吸收相关涉及单位及专家为成员。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环节要求,成立五个应急行动。(一)现场救助组。由分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副局长负责,法制处牵头,相应专业和事件主管单位、事发地区政府、派出所、企业、社会团体等相关单位参加。

(二)工程抢险组。由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局长负责,相关业务处室牵头,相关专业部门和事发地区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参加。

(三)后勤保障组。由分管行政后勤工作的副局长负责,局办公室牵头,城管指挥监控中心、直属单位、医疗站、服务中心等参加。

(四)信息报道组。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副局长负责,局办公室牵头,市城管科研所(宣教信息中心)等参加。

(五)调查善后组。由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局长负责,相关业务处室牵头,协调相关专业、法律、医疗等部门参加。预测和预警 4.1信息监测与报告

4.1.1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要认真执行市局关于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1.2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要通过强化值班制度、培训值班人员,广泛收集本局可能造成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报告要规范、准确、真实。属于较大和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发20分钟内向领导小组报告主要情况,并在2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群体性阻挠执法、堵路、暴力抗法、锅炉爆炸等事件,要立即报告。4.2预警

4.2.1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单位,掌握或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后,应迅速通过城管960110电话报告有关情况。

4.2.2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应科学分析预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应急预案建议,并向领导小组报告分析结果。4.2.3预警信息发布后,相关专业或事件主管单位、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应迅速通知有关单位采取行动,防止事件发生或事态扩大。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

5.1.1一般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力量处置。

5.1.2较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由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预案,并按相关程序报市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处置。

5.2基本响应程序

5.2.1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单位作为第一责任单位,在事发30分钟内有关领导和人员赶到现场,开展警戒、救助、控制现场、收集现场信息等工作,并立即将情况报领导小组。

5.2.2领导小组根据事发情况,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确定启动应急预案后,应及时成立临时指挥部,并适时启动应急行动组。事发在特区内的,应急行动组30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开展工作;在特区外的,必须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开展工作。

(一)现场救助组。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力量对突发公共事件地实施警戒,维持治安,救助受灾人员,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协调专业应急单位开展工作,收集有关信息等。

(二)工程抢险组。主要职责是组织抢修被损坏的公共交通、供电照明、加固清理现场等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医疗救护机构开展现场救助,组织调集、征用各种应急物资,组织车辆保障救援人员、设备、物资运输等。

(四)信息报道组。主要职责是实时记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起草有关上报文字材料;组织有关新闻单位开展报道工作,或组织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等。

(五)调查善后组。主要职责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对事发原因、处置单位履行职责情况提出奖惩、评估损失和援助范围等意见。5.3应急结束

处置工作完毕后,领导小组组织相应专业机构、事件主管单位及时研判,决定应急工作结束,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6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理

应急工作结束后,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事件主管处室或直属单位、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应及时会同开展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清理现场等善后处置工作。

6.2 调查和总结

6.2.1 调查善后组在善后处置阶段应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奖惩、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报告报市城管局及备份送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

6.2.2 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对本单位和部门应急处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市局。

6.2.3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市局对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市局纪检部门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 保障措施

7.1技术储备和保障

7.1.1 局办公室统筹规划全局应急物资、人员等储备资源。通过整合相关直属单位信息技术资源、组织编制全局应急资源分布图谱,在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的基础上,搭建全局应急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动态掌握应急保障信息。

7.1.2 各直属单位或事件主管单位在市局应急指挥中心指导协调下,建立相应的监控、指挥和决策技术支持平台以及应急信息系统网络平台。

7.1.3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期间,市城管科研所要协助保障市局处置突发事件小组现场指挥部等机构的通讯畅通,并制定应急保障方案,确保实现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双向传递。

7.2 应急队伍保障

7.2.1 强化以事发地直属单位等为主体的先期处置,市局专业应急指挥中心或事件主管机关处室为后续处置,各公园、仙湖植物园管理处、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市道桥维修中心、各执法队

(协管员)为本局联动应急队,武警、民兵、志愿者团体为增援辅助应急队伍。

7.2.2 各直属单位应依据职能组建相关专业应急队伍,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提高装备水平,增强队伍实战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武警、民兵、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做好供给保障等辅助工作。

7.3交通运输保障

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平时应掌握全局系统交通工具动态数据库,明确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等,要制定交通运输工具调用方案,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交通运输保障。

7.4 医疗卫生保障

局办公室平时要建立直属单位医疗救治资源动态数据库,明确医疗急救队、卫生防疫队的分布以及救治能力、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制定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方案。

7.5 治安保障

法制处要建立执法队分布动态数据库,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治安保障。

7.6 物资保障

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要会同直属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加强相关物资储备;制定应急物资调拨、配送方案,并建立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机制。

7.7资金保障

计财部门要保障突发公共事件急需费用。直属单位财务部门要在年度预算中按照本级支出额的3%安排预备费,优先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同时设立应急专项资金并建立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及供给渠道予以解决;城管指挥监控中心信息化建设、日常维护、组织队伍培训、演习、科研等开支纳入年度计划投资和部门预算申报解决。8 宣传、培训和演习

8.1 公众宣传教育

城管宣教中心要组织应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公布市报警电话,向公众提供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开辟应急宣传公益栏目,让公众掌握避险、互救、自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培训班。

8.2 演习

由局办公室牵头,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具体负责,制定全局综合性应急演习方案、计划,组织各专业队伍和相关单位进行合成演练和协同演习;各事件直属单位要组织演练。演练应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达到普及应急知识和提高应急技能的目的。9 附 则

9.1 预案管理

9.l.l 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要在本预案框架下,制定相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

9.1.2 机关处室直属单位要参照本预案,制定处置本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分预案,并负责指导业务归口的各直属单位开展预案制定工作。

9.1.3 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和各区直属单位的应急分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与总体预案构建成预案文件体系。9.2 监督检查和奖惩

局办公室牵头,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具体负责,适时对总体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和充实并对专项预案的制定、修改实行督促检查,组织预案评审活动。

各专业应急机构和事件主管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物资、救援队伍等事项的检查工作,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9.3 解释机构

本预案由市局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领导小组负责解释。9.4 实施时间

篇3:云溪小学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一、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1. 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

校园足球文化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从中得到德、智、体、美、劳等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拓展知识面,逐步形成以足球教学为主导, 以课外足球活动为依托,多方协调配合,全员积极参与,健康、积极和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可以说,校园足球文化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文化系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

2.国内外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 1 )国外的校园足球

英国和德国都是足球强国,两个国家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足球教育。德国的足球文化氛围浓厚,俱乐部体制成熟,商业化运作到位。德国少年学生的足球训练主要是在俱乐部和体育学院进行的,他们注重对学生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而英国的校园足球更是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依照英足总社会青少年和校园足球管理小组制定的社会青少年和校园足球开展管理手册,当学校举办普及性的足球活动时,指导老师不能是体育教师,也就是说,英国学校里带着学生踢球的老师,很可能是教数学、英文、自然科学的,除非学校足球队的教练才有可能是体育老师。并且在英国学校,老师教足球必须先通过考核。他们要接受英足总相关机构的培训和考核,考核通过后获得资质证书,才能在学校教足球。这确保了足球老师具备相应的足球技术和运动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校园足球中所欠缺的。

(2)富阳春江小学足球

杭州富阳春江小学足球队始建于2000年,于2009年,成为杭州市首批校园足球定点学校,2012年桐庐春江小学女子足球以全胜战绩夺得了全省冠军,并因此被评为浙江省体育特色(足球)学校。春江小学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们在推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通过走访调查,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新机制,保障足球项目良好发展。他们为了使学校足球运动规模大、上档次,把足球运动项目办成学校特色,成立了校园足球运动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任组长、副组长,校领导亲自带头。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全方位、多层次地研究和寻找制约足球发展的瓶颈和推动足球发展的支点。最大胆的是,他们采用俱乐部建制普及足球运动,让更多的学生关注足球,参与足球,从中享受快乐。

2落实课程,为提高学生足球技能奠定基础。在不改变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桐庐春江小学坚持每周三节体育课,广泛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并邀请专职的足球教练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组织体育专职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快乐足球》。

3举办特色活动,为校园足球开展提供载体。桐庐春江小学有一系列的足球特色活动:发挥学生特长的空间站的足球社团、展现足球精神大舞台的“校长杯”足球联赛、展示学生个性的T型台的足球节,各类足球特色文化活动的举行为球员个人精彩技艺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培养了一批足球苗子。

二、我校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措施

鉴于杭州富阳春江小学等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我校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相关措施,来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浓厚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夯实足球文化基础。

1.引入俱乐部机制,保证足球良好发展

扬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13年扬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中提到2013年上半年,扬州市在宝应试点筹建市青少年校园足球俱乐部,分设小学C级、初中B级、高中A级三个部分,年底前于全市推广。可见校园足球俱乐部制已成为一种趋势。 因此,我校也顺应潮流,成立校园足球俱乐部,由校领导牵头,全员参与,这也是我校足球走向市场化的必然之路。

2.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兴趣,彰显校园足球文化的特色,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 在适当简化足球规则的前提下,制定了一系列足球方面的趣味活动。例如,颠球比赛:在1分钟内看谁颠球最多;远射大赛:在2/3场地位置上的3个平行位置射门,要求球在不落地的情况下入门, 看那一队进球最多;三人带球闯关赛:三人一组,每人带球闯障碍物,最后一名队员完成射门,三名以接力形式完成,最快到达终点并完成射门的组为冠军。

3.建设校园足球文化阵地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阵地建设,改善内外部足球设施的建设。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为了不给学校增加经济负担,我们设计了一些简单可行的办法来打造足球的文化阵地:(1)制订足球的校本课程———《我爱足球》;(2)保证每班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3)创建校园足球报,聘请学生为小记者,对学校的足球明星、足球竞赛等做定期报道;(4)创建足球文化墙和足球宣传橱窗,向广大师生包括家长系统地介绍足球的发展历史,足球运动的知识;(5)成立足球荣誉室,张贴和陈列我校的足球荣誉,增强全体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爱校、护校、强校的热情;(6)搞好文化课与校园足球的互动和互容,如,足球英语角,足球征文、足球知识抢答、足球主题的班会等,不仅要以球健体,还要以球促智,带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开展校园足球文化的中坚力量。学校一方面邀请专业的足球教练来校对教师进行足球技术指导,一方面派代表去桐庐春江小学等足球试点学校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

5.制订科学合理的足球运动激励机制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足球教练的积极性。 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足球带来的激情与快乐,学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足球运动激励机制,对在学校足球文化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篇4:云溪小学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关键词:云溪小学;校园足球;文化

2009年北京召开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为贯彻阳光体育的精神,会上制定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确立了将足球作为特色体育项目的方针。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取得这些成绩是不易的,这与我校积极推进足球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如何进一步推进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将我校的足球文化做成响亮的品牌,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一、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1.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

校园足球文化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从中得到德、智、体、美、劳等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拓展知识面,逐步形成以足球教学为主导,以课外足球活动为依托,多方协调配合,全员积极参与,健康、积极和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可以说,校园足球文化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文化系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

2.国内外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1)国外的校园足球

英国和德国都是足球强国,两个国家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足球教育。德国的足球文化氛围浓厚,俱乐部体制成熟,商业化运作到位。德国少年学生的足球训练主要是在俱乐部和体育学院进行的,他们注重对学生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而英国的校园足球更是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依照英足总社会青少年和校园足球管理小组制定的社会青少年和校园足球开展管理手册,当学校举办普及性的足球活动时,指导老师不能是体育教师,也就是说,英国学校里带着学生踢球的老师,很可能是教数学、英文、自然科学的,除非学校足球队的教练才有可能是体育老师。并且在英国学校,老师教足球必须先通过考核。他们要接受英足总相关机构的培训和考核,考核通过后获得资质证书,才能在学校教足球。这确保了足球老师具备相应的足球技术和运动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校园足球中所欠缺的。

(2)富阳春江小学足球

杭州富阳春江小学足球队始建于2000年,于2009年,成为杭州市首批校园足球定点学校,2012年桐庐春江小学女子足球以全胜战绩夺得了全省冠军,并因此被评为浙江省体育特色(足球)学校。春江小学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们在推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通过走访调查,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创新机制,保障足球项目良好发展。他们为了使学校足球运动规模大、上档次,把足球运动项目办成学校特色,成立了校园足球运动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任组长、副组长,校领导亲自带头。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全方位、多层次地研究和寻找制约足球发展的瓶颈和推动足球发展的支点。最大胆的是,他们采用俱乐部建制普及足球运动,让更多的学生关注足球,参与足球,从中享受快乐。

②落实课程,为提高学生足球技能奠定基础。在不改变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桐庐春江小学坚持每周三节体育课,广泛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并邀请专职的足球教练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组织体育专职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快乐足球》。

③举办特色活动,为校园足球开展提供载体。桐庐春江小学有一系列的足球特色活动:发挥学生特长的空间站的足球社团、展现足球精神大舞台的“校长杯”足球联赛、展示学生个性的T型台的足球节,各类足球特色文化活动的举行为球员个人精彩技艺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培养了一批足球苗子。

二、我校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措施

鉴于杭州富阳春江小学等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我校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相关措施,来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浓厚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夯实足球文化基础。

1.引入俱乐部机制,保证足球良好发展

扬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13年扬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中提到2013年上半年,扬州市在宝应试点筹建市青少年校园足球俱乐部,分设小学C级、初中B级、高中A级三个部分,年底前于全市推广。可见校园足球俱乐部制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我校也顺应潮流,成立校园足球俱乐部,由校领导牵头,全员参与,这也是我校足球走向市场化的必然之路。

2.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兴趣,彰显校园足球文化的特色,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在适当简化足球规则的前提下,制定了一系列足球方面的趣味活动。例如,颠球比赛:在1分钟内看谁颠球最多;远射大赛:在2/3场地位置上的3个平行位置射门,要求球在不落地的情况下入门,看那一队进球最多;三人带球闯关赛:三人一组,每人带球闯障碍物,最后一名队员完成射门,三名以接力形式完成,最快到达终点并完成射门的组为冠军。

3.建设校园足球文化阵地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阵地建设,改善内外部足球设施的建设。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为了不给学校增加经济负担,我们设计了一些简单可行的办法来打造足球的文化阵地:(1)制订足球的校本课程——《我爱足球》;(2)保证每班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3)创建校园足球报,聘请学生为小记者,对学校的足球明星、足球竞赛等做定期报道;(4)创建足球文化墙和足球宣传橱窗,向广大师生包括家长系统地介绍足球的发展历史,足球运动的知识;(5)成立足球荣誉室,张贴和陈列我校的足球荣誉,增强全体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爱校、护校、强校的热情;(6)搞好文化课与校园足球的互动和互容,如,足球英语角,足球征文、足球知识抢答、足球主题的班会等,不仅要以球健体,还要以球促智,带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开展校园足球文化的中坚力量。学校一方面邀请专业的足球教练来校对教师进行足球技术指导,一方面派代表去桐庐春江小学等足球试点学校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

5.制订科学合理的足球运动激励机制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足球教练的积极性。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足球带来的激情与快乐,学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足球运动激励机制,对在学校足球文化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2013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联赛建设等多方面、多维度给予校园足球工作以更具体、更有力的支持。这给了我们办好校园足球更多的信心。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一定要不骄不躁;面对现今的困难,我们一定要不气不馁。借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办公室副主任陆煜的一句话:“我们相信,校园足球工作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也相信校园足球也一定会为我国足球的发展搭建坚实的塔基。”

参考文献:

[1]李建臣.普通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创新的影响素质与途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110-122.

[2]李丽.高校体育文化构建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5):68.

篇5:云溪区文化调研报告

近年来,借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东风,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云溪区群文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文化硬件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突出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亮点,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室等资源综合利用,群众文化欣欣向荣,形成了农村十里文化圈,不断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标准化、均等化,群文活动开展及创作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实行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按照“完善体系、提高效能、促进公平”的工作思路,云溪区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改善文化民生,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厂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1、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增加。近年来,各级财政对于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去年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由中央财政补助12万元,省财政配套补助6万元、7个乡镇以固定资产(房屋)作为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省文化厅以电子设备、器乐等实物形式投入近100万元。省新闻出版版权局以书籍、设备等实物形式对78家农家书屋投入近80万元。区财政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也略有增长,将一元剧场、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村村通工程等都纳入了每年的财政预算。

近年来,我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以各级政府为主,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明显不足,仅限于在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时到个别企业拉点赞助,在整个文化事业发展所需经费中无异于杯水车薪。

2、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几年来,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不断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相继兴建了云溪一中、云溪中学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和云溪休闲广场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推进了“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工作。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充分管好用好区文化馆(被中央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建立了7个乡镇文化站,配齐了文艺书籍、器乐设备和群众文化艺术骨干。78个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或文化娱乐室。三是定岗定人,履行职能职责。按照区委编办的“三定方案”,区文广新局等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到人,配齐了工作人员,各乡镇成立了“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文化站”,明确专门人员负责文化工作。每年区乡两级政府将公共文化事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创建工作提供财政保障。

3、政府引导投入,将文化礼堂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区委区政府做出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之后,区政府出台了《岳阳市云溪区美丽乡村、美好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决定选择在群众要求强烈、文化基础好、人文环境好、人口集中的云溪镇四屋组、文桥镇汾水村和黄皋村、陆城镇泾港村、进行试点,2015年再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目前,云溪镇的四屋组文化礼堂已经投入使用,总面积304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6.1平方米,投入资金380万,其中:村民自筹290万、本村私营企业投资10万,在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筹资30余万元,其他为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内设阅览室、群众活动室、民俗文物展厅、书画室、文化大礼堂、道德微讲堂,成为云溪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标杆。陆城镇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的保护修缮项目,将红色文物“陆城影院”进行了修缮,建设成为陆城镇文化礼堂。汾水村、黄皋村文化礼堂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4、完善文化网络,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区乡两级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两极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一是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区现在拥有国家二级文化馆一个、影剧院一个、文化休闲广场三个;7个乡镇共建设有7乡镇综合文化站、78家农家书屋,形成了一乡一站,一村一屋农村文化格局。目前,云溪区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正在实施,永济乡文化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村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正在进行资源合,现已完成58家,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达到100%,村村响工程已经正式启动,FM101.1长江之声云溪人民广播电台重新恢复开播,覆盖城乡的文化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开放,发挥积极作用。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均已实施全面开放,除区文化馆、按要求开放以外,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采取灵活的方式,以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原则,随时为群众开放,区、乡、村60余个文化广场成为群众唱歌跳舞等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二、丰富文化产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

1、打造文化品牌,用精品推动文化发展。一是文化惠民活动品牌深入人心。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云溪区推出了“大美云溪”、“一元剧场”、“送电影下乡”、“送文化下乡”“生态乡镇 魅力屋场”等文化品牌,区政府将这些文化品牌经费都纳入了财政预算,群众对这些文化品牌都耳熟能详,交口称赞。二是精神文明品牌全国闻名。云溪首创成功的“家规家训”文化品牌是湖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公民道德十佳实践课题。“道德评议”被中央文明委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十佳典型案例,曾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指派央视记者、《光明日报》庞大记者采访团来云溪实地采访,《云溪区里找新鲜》专题在央视播放25分钟,《道德力量正民风》被《光明日报》整版重头推介。云溪区一直将精神文明品牌常抓不懈,今年,全市农村精神文明流动现场会在云溪区召开,受到市委宣传部长徐部长的高度评价。三是厂港地特色文化凝聚人心。云溪因厂设区,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是岳阳市经济支柱,为了服务大厂,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云溪区着力于打造“厂港地”特色文化,建立互通、共融的大文化格局。每两年一次的“厂港情 云溪梦”群众文化联谊晚会成为厂地特色文化亮点,营造了厂港地“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四是德孝文化品牌传承不息。云溪乡的坪田牌坊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时任清廷户部主事刘兆梅为旌表其母乐善好施、恪守贞操、教子成才等美德请准圣旨而建,牌坊上的“乐善好施”四个字为光绪皇帝亲笔御赐,乐善好施的德孝文化根植于此,生生不息。区文化馆馆长朱志华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孝德歌”,云溪区正在以坪田 牌坊为载体,建设湖南省德孝文化教育基地,现已正式立项。

2、培植文艺团队,走共同发展繁荣之路。因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群众文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差异。永济乡每年举办的群众文化艺术节已经四届,《岳阳日报》曾以“一个乡的文化梦”进行专题报道,路口镇的广场舞蹈队伍曾经在全国获得荣誉,这两个乡镇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云溪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标牌,乡村群众文化也以这两个乡镇为中心不断向四周辐射。为了加快这种辐射力度,今年,区文化馆以“大美云溪”品牌活动为契机,开展“文化一家亲”活动,一是大力培植乡村文艺团队,实行文艺团体结队帮扶。积极鼓励各村组成立舞蹈队、腰鼓队、花鼓戏剧团等团队,为这些文化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目前,云溪区共有75家(个)文艺协会、团队活跃在全区各个乡镇,云溪区舞蹈协会经常下乡指导各村的排练与演出,各文艺队伍之间相互交流人员与节目。二是加强乡村文化辅导。区文化馆业务骨干经常下到各村指导当地文化活动的开展及节目排练,在今年的“送文化下乡”和“大美云溪”活动中,区文化馆对全区7个乡镇的40余支舞蹈队伍进行现场指导,出现了文化馆长下乡比政府部门领导下乡更受群众欢迎的现象。

2016年,云溪区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进度,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区委区政府将会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创作文化作品,培训文艺人才,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与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结合起来,建立服务于民,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区文化建设进展显著,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曰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政策法规刚性支撑。长期以来,文化发展缺乏政策保障、法律支撑和规划的约束,虽然十七届六中全会指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一系列扶持措施,省市也都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口号,但真正到位的扶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性项目和资金并不多。

2、财政投入长期不足。公共文化发展起点低、基础差、欠账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各种投入长期偏少,再加上文化事业单位是以公益性为主的服务单位,没有什么收费职能,有限的财政拨款还无法满足单位的正常运转。一是政府投入不够。资金不足是云溪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一直以来,我区财政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以人头经费为主,没有建立文化人才建设、文化扶持奖励等专项基金。云溪区在文化事业上的投入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关注不够。主要表现在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投入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对文化事业支持不够,文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事业的发展。现有的7个乡镇文化站、78家农家书屋已投入使用,但社会关注热度不高,每年大型文化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等主动冠名单位几乎为零。三是群众参与不够。绝大多数群众仍将文化事业的发展定位为政府的职责范畴,自身是被动的配合者,自主意识较为淡泊,制约了群众自主参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行为。

3、缺乏专业人才。文化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特别高,文学、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各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其他部门无一技之长者可以干工作,在文化部门则万万不行。一是缺乏文艺专业型人才。二是缺乏复合管理型人才。三是没有引导、辅导乡镇文化队伍的专业人才。

四、建议

要蓬勃发展文化事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单位的合力支持和经费投入。

1、加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当前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契机,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取必要的资金保障。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继续做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外,因地制宜在云溪区实施一批新的文化工程建设项目。

2、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扶持力度。只有上级财政建立长效的基层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争取上级政策性经费投入。要争取国家、省、市公益性文化发展事业引导资金和文化发展产业引导资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规定,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加大区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财政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是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文化广电艺术中心筹建、三馆免费开放工作等正在争取政府专项经费投入。

3、积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篇6:云溪区水利局水利建设

泛五云溪

作者:许浑朝代:唐体裁:五排 此溪何处路,遥问白髯翁。佛庙千岩里,人家一岛中。

鱼倾荷叶露,蝉噪柳林风。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篇7:云溪区水利局水利建设

心月照云溪,心月照云溪王丹桂,心月照云溪的意思,心月照云溪赏析 -诗词大全

心月照云溪

作者:王丹桂朝代:元体裁:词 五峰挺秀,滴翠岚光腻。气势压沧溟,对烟浪、云涛无际。碧岩深处,腌映道人家,忘宠辱,绝骄矜,勘破人间世。野情幽兴。谁羡公卿贵。闲运妙玄机,看虎龙、盘旋作戏。婴娇女姹,欢笑庆金丹,功成去,步云霓,显我嘉祥瑞。

篇8:云溪区水利局水利建设

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选取云溪区三所中学的初中学生(云溪区第一中学、云溪一中、育红中学)

研究方法:查阅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关文献资料。根据总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5份有效问卷344份,有效回收率为86%,其中男生人数171份,女生人数173份。收集、整理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运用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溪区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从表1中可看到,云溪区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排前4位的是,增加体质占24.12%,丰富生活情趣占24.12%,身体健康占19.18%,提高学习效率占13.08%,其中男生活动动机排前4位的是增加体形占25.14,丰富生活情趣占23.39%。身体健康占20.46%,提高学习效率和竞技比赛占11.69%,女生活动动机前4位的是丰富生活情趣占24.85%,增加体质占23.12%,身体健康占17.91%,提高学习效率占14.45%,由此可见云溪区乡村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机集中在丰富生活情趣,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反映出云溪区乡村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他们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

2.2 云溪区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从表2可以看出,云溪区乡村中学生对现在体育项目的兴趣比较集中,且女生的兴趣稳定性高于男生。这些项目活动大都带有明显的健身、塑形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活动本身比较激烈,富有刺激,又有强身健体的实效。因而对广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2.3 云溪区初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云溪区乡村初中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280人占81.39%。其中有男生189%人,占67.75%;女生71人,占32.5%。有时或偶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94人占33.57%,其中男生35人,占12.5%,女生59人,占21.07%;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0人,占10.71%,其中男生10人占3.56%;女生20人,占7.1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乡村初中学生在思想上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中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比女生要多。

2.4 云溪区初中学生不参加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以云溪区乡村中学生不愿意或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为对象询问。询问结果为云溪区乡村初中学生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第一是不喜欢并不是没有时间;第二是没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第三是父母反对;第四是没有老师指导。这些都是影响乡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2.5 云溪区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

云溪区乡村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部入学校的总课程表,除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之间外,每天下午第七课到课外活动课。但不能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为1节课,因为课外体育活动无人组织,检查,班主任也不参加,体育教师也不能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缺乏组织、严重影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2.6 云溪区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出勤情况

在云溪区第一中学实习期间对云溪一中、育红中学的走访调查。其中初一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出勤率最高占到总人数的44.78%,其原因,初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对新体育学习环境,内容、手段等各方面充满好奇;初二年级只有35.22%,因为初二年级学生相对处于稳定状态。而初三年级只有20.00%;初三年级学生中受文化课考试的影响,学习繁忙,思想和学习负担较大,故极少参加体育活动,所以会出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显低状态。

3 结论

通过对云溪乡村初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显示,动机、兴趣是云溪乡村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只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加强组织管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就一定能吸引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促进云溪区乡村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对云溪区乡村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解,结果显示同学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动机主要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学习效率。兴趣趋向于健美性、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因此,激发和培养乡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兴趣是健康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云溪区,乡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国祥,赵东升,张玉平.中小学校实行体课外活动俱乐部形式之我见[J].中学学校体育,2001(2):54.

[2]王桂忠.广东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体育[J].体育学刊,2002.9(4):93-94.

[3]施利东,周君体,蒋守铭.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及改革思想的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24-28.

[4]樊临虎.山西省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4(5)58-59.

上一篇:电子毕业论文下一篇:迎刃而解是不是褒义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