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痫护理

2024-05-14

产后子痫护理(精选八篇)

产后子痫护理 篇1

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严重阶段,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抽搐, 可有意识消失, 眼球固定, 由部分肌肉抽搐到全身抽搐, 约1min后转入全身松弛昏迷状态, 抽搐和昏迷反复交替。子痫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24h内, 分别称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痫和产后子痫, 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妊高征可发生于妊娠6个月左右, 但多见于孕晚期7~8个月以后。妊高征的病因不十分清楚, 表现为一种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3个症状。正常孕晚期妇女也会下肢水肿, 但休息一夜次日早起水肿消失, 这是正常现象。而妊高征患者的水肿经休息也不消失, 而且面部、双手均有水肿。同时血压增高, 检验尿中有大量蛋白。我科于2011年8月收治1例子痫患者, 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38岁, 因停经37+6周在家突然发生抽搐2次后入院。2011年8月16日23:30收入院, 急诊时查体:神志不清, BP 160/110mm Hg (1mm Hg=0.133kPa) , 立即给予5%葡萄糖液30ml 加25%硫酸镁20ml缓慢静推 (>5min) , 5min后神志清醒, 舌下含化硝苯地平10mg。自述近2d出现头晕、眼花, 入院2h前突然出现抽搐2次。入院再次查体:T 36.8℃, P 89次/min, R 20次/min, BP 160/90mm Hg, 胎膜未破, 宫口未开, 先露 (-3) , 胎心14次/min, 腹部及下肢水肿明显, 急查血常规正常, 尿蛋白 (+++) , 酮体 (+) , 给予双通道输液。一组维持输液通道, 另一通道给予5%葡萄糖液500ml加25%硫酸镁20ml静脉滴注, 15滴/min维持, 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急行剖宫产手术, 取出一活男婴, Apgar评分>8分。术后产妇返回病房, 一个通道给予抗炎、止血、缩宫等治疗, 另一个通道给予5%葡萄糖液500ml加25%硫酸镁20ml静脉滴注, 15滴/min, 8月17日上午11∶10突然出现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不清, 随后发展至全身抽搐、四肢僵直、双手紧握、全身冰冷、面部发绀。立即予吸氧6L/min, 置开口器, 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舌后坠, 静脉缓推地西泮5mg (10mg>2min) , 25%硫酸镁20ml加5%葡萄糖40ml静脉缓推, 盐酸异丙嗪50mg、盐酸哌替啶100mg肌内注射, 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 5min后抽搐停止。行床旁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记录24h出入量, 重点观察尿量, 14∶30给予5%碳酸氢钠100ml, 23∶00给予25%硫酸镁10ml加2%利卡因2ml臀肌深部注射。8月17日血压波动在130~159/89~128mm Hg, 内科会诊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口服, 每天2次。8月20日BP 140~160/86~100mm Hg医嘱给予吲达帕胺2.5mg口服, 每天2次, 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口服, 每天3次。8月22日午后BP 140~170/90~110mm Hg, 给予倍他乐克12.5mg口服, 每天2次。8月23日BP 140~150/90~95mm Hg, 于8月24日母子康复出院。出院随访母子健康。

2护理措施

2.1应急护理

(1) 置患者于单人暗室, 保持空气流通, 绝对安静, 避免一切外来刺激, 如亮光和声音。护理治疗相对集中, 动作轻柔, 以减少刺激, 专人护理。 (2) 床旁备子痫急救用物, 如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及氧气。 (3)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如防止舌咬伤及防止坠床等, 加用床栏。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侧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 备妥包有纱布的压舌板, 加强口腔护理。 (4) 遵医嘱吸氧:维持有效吸氧, 及时吸引口鼻黏液和分泌物。 (5) 遵医嘱予双静脉通道给予解痉、降压、利尿等输液治疗,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 (6) 注意观察胎心胎动变化。 (7)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阴道出血情况, 警惕有无胎盘早剥、早产及临产征象。 (8)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瞳孔大小, 对光反射等变化。 (9) 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10) 根据医嘱留取各种化验标本, 做好术前准备。

2.2术后护理

(1) 置患者于高度单人暗室, 保持室内安静, 避免一切声光等外界刺激, 术后6h绝对卧床 (去枕平卧) 休息。 (2) 持续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检测,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血压变化, 15~30min观察1次, 并做好记录, 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和观察患者的症状,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 (3) 遵医嘱腹部压沙袋6h, 并定时按压宫底, 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量、是否凝集等, 严防产后出血。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按医嘱予抗炎、解痉、降压等药物治疗, 预防感染。 (5) 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观察尿液颜色, 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床单整洁, 及时翻身, 每天用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 及时更换会阴垫, 观察腹部伤口的情况, 预防感染。 (6) 指导正确饮食, 做好母乳喂养及健康教育工作。

2.3药物护理

(1) 严格掌握硫酸镁用量及滴速。每天用量为25~30g, 滴速为1~2g/h, 不宜过快, 以免发生肺水肿。 (2) 用药前、中、后观察膝反射、呼吸及尿量。如呼吸次数≥16次/min, 尿量每小时≥25ml, 膝反射存在等。 (3) 必要时遵医嘱监测血镁浓度。 (4) 备有解毒药物:10%葡萄糖酸钙。

2.4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能否好转, 心理护理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患者对发生子痫无思想准备, 意识恢复后非常恐惧, 细心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 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并鼓励家属多陪护患者, 给予精神和心理支持, 解除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使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 对稳定产妇情绪, 控制病情很有帮助[2]。方法: (1) 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 首先处理危害身心健康的问题; (2)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主动与患者多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 有目的地消除其心理障碍; (3) 主动告知疾病发生的原因, 治疗的方法和生活中需注意的事项, 如:注意休息, 按时服药等; (4) 向其举例周围治愈的病例,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 争取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 增加安全感,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3]。

3讨论

有调查显示发生子痫的产妇在发生子痫前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产科医护人员对血压正常的妊高征产妇, 应增加血压的测量次数和血压差的变化。重视子痫的先兆症状如头痛、眼花、胸闷、心慌和恶心等, 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处理。子痫患者经药物控制后6h内终止妊娠, 持续硬膜外麻醉可使麻醉平面下血管扩张, 减少回心血流量,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同时有降压作用, 患者在无痛条件下快速完成分娩, 最大限度地阻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子痫再次发作。因此, 对产前子痫患者6h内终止妊娠, 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行剖宫产术, 能有效地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发病率, 最大限度地避免母婴死亡。

子痫对孕产妇危害甚大。因此建立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 开展围妊娠期及围生期保健工作, 加强健康教育, 做好产前检查, 通过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健康教育门诊定期地进行孕期健康教育指导, 密切注意一些高危因素:初产妇、孕妇年龄过小或大于35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低社会经济状况等, 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4]。该孕妇具有以上3种高危因素:初产妇、营养缺乏、低社会经济状况, 已经发现多种营养如低清蛋白血症、钙、镁、锌、硒等缺乏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有关。对高危因素的孕妇自孕20周起补充钙2g, 可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维生素E和维生素C均为抗氧化剂, 可抑制磷脂过氧化作用, 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若孕妇自孕16周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E 400U和维生素C100mg可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下降18%。为此要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与休息, 孕妇应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及新鲜蔬果, 减少动物脂肪及过量盐的摄入, 保持足够的休息和心情愉快。加强孕期保健, 做好预防工作, 对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能早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及时处理, 对预防子痫的发生及抢救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在积极抢救治疗护理的同时,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基础护理也是关键[5]。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2.

[2]杨雪娇, 沈琼佳, 刘燕娜.23例子痫患者的护理[J].河北医学杂志, 2005, 8 (1) :78.

[3]高际天.妇产科学及护理[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4:82.

[4]安力彬, 李文涛, 丛云凤.实用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61.

产后子痫性脑病临床资料分析 篇2

资料与方法

2003~2012年收治产后子痫性脑病患者15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4例,年龄21~37岁,其中13例血压增高,2例血压正常,收缩压130~220mmHg;舒张压80~135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值取入院后监测的最高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8~22g。2例行脑部CT检查,3例行脑部MRI检查,10例行脑部CT及MRI检查,13例治疗后行CT或MRI检查。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抽搐发作和精神状态改变,2例出现定向力障碍,1例出现肢体无力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表现:8例CT表现为双顶枕叶、双基底节区多发对称性低密度灶,形态不规则,呈斑片状、脑回样改变,治疗1周后病灶消退。10例MRI表现为T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2WI主要呈稍高信号,FLAIR大多呈高信号,T2WI和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影,以双顶枕叶及双基底节区多发,额叶、大脑镰旁白质也可见,形态不规则,呈对称性分布,治疗1周后病灶完全消失。

治疗方法及预后: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硫酸镁15~20g/日,东莨菪碱等解痉、降压、镇静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请神经科医师会诊予以甘油果糖、甘露醇等抗脑水肿后14例患者1周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1例10天后恢复正常。

讨 论

子痫是妊高症发展的最严重阶段,是由于患者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脑心血自动调节上限的急性全面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即为子痫性脑病(EE)[1]。根据第1次发生抽搐的时间可分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痫,产后子痫,产后子痫约占子痫性脑病20%[2]。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抽搐发作,影像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病变的分布特征,病变主要分布于后循环供血区,最常见的部位为双侧枕叶对称的皮质下白质。

对子痫引起脑水肿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现今主要有两个观点:①认为妊娠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在血压轻微波动或明显升高到导致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失调的情况下,导致血管内液体、大分子、甚至红细胞外漏,发生血管源性水肿。②认为子痫性脑病是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前者能很好解释患者病灶的分布特点。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包括肌源性及神经源性调机制,在妊高征时,在各种毒素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内皮受损导致肌源性调节机制基本失效,此时主要依赖于神经源性调节机制,而大脑后区的血管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特别是枕叶及后分水岭区的血管,几乎缺乏交感神经分布,因此对血压的变化犹为敏感。当血压在较高水平波动时,超出其自动调节范围时,收缩的小动脉被迫扩张,就会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的高灌注,液体、大分子甚至细胞漏出脑实质内,引起脑水肿。病灶多以对称性分布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及后分水岭区,由于皮质比白质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容易抵抗大量水肿液的集聚,因此水肿多集中于皮层下白质,所以病灶皮层下白质受累为主。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在某些血压不高的患者亦可出现血管内液体及分子外漏,出现脑水肿。随着研究的深入,血管内皮受损在子痫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被证实。因此子痫性脑病影像学所表现的病灶并非损毁性的,而是一种血管源性的脑水肿,并未形成梗死灶,这与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完全恢复是一致的。

本组病例中有2例并没有高血压,却出现产后子痫的症状,这说明子痫性脑病发病机制远较高血压脑病复杂,与妊娠因素和产后机体特殊病理生理有密切关系。Schwartz等把滋养细胞细胞毒作用看作是其发病重要机制。

产后子痫性脑病需要与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及脱髓鞘等疾病鉴别。①脑梗死: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伴随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根据相应供血血管区域分布、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及MRI信号特点,鉴别较容易。②CVT:妊娠、围产期、脱水为常见致病因素;CVT缺乏典型的临床征象,临床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高压征,伴或不伴有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癫痫发作、瘫痪,病情逐渐发展,出现意识障碍,CT增强20%可呈条索征,空delta征;根据血栓演变的不同时期MRI信号不同,MRV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可确诊。③脱髓鞘疾病:急性脱髓鞘性脑炎病灶则主要位于皮层下及侧脑室周围白质。CT示病灶呈低密度,但早期可表现正常。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合临床与本病鉴别并不困难。

一旦确诊产后子痫性脑病后其治疗原则与子痫的处理一致,即镇惊止抽、降压、镇静、防治脑水肿等,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复查CT或MRI显示病灶显著改善或消失。

总之,孕产妇出现产后头痛、抽搐等症状,尤其妊高症患者时,要考虑产后子痫性脑病可能,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同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地指导临床对症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林其德.子痫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577-579.

产后子痫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自愿接受研究的子痫前期产妇42例作为研究组, 年龄22~41岁, 平均年龄 (27.5±7.5) 岁;选择同期基线资料相同的40例子痫前期产妇作为对照组, 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 (26.8±6.9) 岁。两组产妇在年龄、发病孕周、分娩后基本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基线资料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产妇给予常规护理, 产后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 减少人员进出及外界刺激, 血压≥160/110 mm Hg的产妇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心率、尿量等, 并作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研究组42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中医特色技术, 具体方法: (1) 耳穴压豆:以王不留行籽贴子宫、卵巢、肾、内分泌、皮质下5个耳穴, 每天早晚用食指和拇指按压耳廓内外耳穴, 每穴每次持续按压2 min, 以感觉发热到酸麻胀痛为度, 6 d后取下耳穴; (2) 中药泡脚:主药主方为当归10 g、红花10 g、牛膝20 g、夏枯草30 g、茺蔚子15 g、草决明15 g、莱菔子15 g、泽泻15 g, 用纱布包裹, 浸入沸水中, 待药液温度降至38℃~43℃时泡脚30~45 min, 早晚各1次, 10 d为1疗程, 共泡脚3个疗程; (3) 穴位按摩:采用平揉法对气海、命门、足三里、上髎、中髎、次髎、下髎、三阴交、内关、腰阳关、太冲等进行按摩, 每天1次, 时间20~30 min。

1.3 观察指标

所有产妇均随访至产后3个月, 比较产后即时、产后1个月、3个月高血压、服用降压药及尿蛋白异常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产后1个月服用降压药患者数为13例, 占30.95%, 高血压及尿蛋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5.24%、26.19%;产后3个月高血压及尿蛋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4.29%、9.52%, 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显示, 子痫前期产妇远期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其中轻度患者风险增加约2倍, 重度患者风险性高达5.36倍[2]。同时子痫前期产妇出于对母儿结局及产后并发症的担心, 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压力, 表现为紧张、烦躁易怒、焦虑、情绪低落、失眠多梦等, 如不加以纠正不利于产后康复[3,4], 因此在子痫前期产妇产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该研究应用中医学特色技术, 采用穴位按摩、耳穴压豆、中药泡脚等对研究组42例子痫前期产妇进行护理, 从产后1个月、3个月高血压、服用降压药及尿蛋白异常发生率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后1个月降压药服用率为30.95%, 高血压及尿蛋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5.24%、26.19%;产后3个月降压药服用率为40%, 高血压及尿蛋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4.29%、9.52%, 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该技术在护理上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对于子痫前期产妇产后给予穴位按摩、耳穴压豆、中药泡脚等护理, 其目的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脏腑气血。从经络上讲耳不但是听觉器官, 也是人体脏腑器官的全息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少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走空穴”。耳穴压豆法通过对子宫、卵巢、肾、内分泌、皮质下5个耳穴的良性刺激, 一方面可调和胞宫气血, 疏经通络, 达到“通而不痛”之功效;还可调理脏腑平衡阴阳, 调节和抑制大脑皮层兴奋, 促进睡眠。足部是蕴含无限宝藏的神秘“器官”, 足掌汇集了身体一半经络, 三阴经 (脾、肝及肾) 始于足, 三阳经 (胆、膀胱和胃) 终于足, 因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足部共有60多个穴位与脏腑密切相关。中药泡脚药物通过温度透过皮肤吸收, 作用于诸穴, 进一步调和气血, 配合穴位按摩促进高血压及代谢的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于子痫前期产妇产后的护理中, 一方面可调理脏腑气血, 使子痫前期产妇在产后较短的时间内机体建立新的平衡, 同时对降低产妇远期代谢疾病及心血管疾病风险, 促进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芳荣, 龚护民, 茹美艳, 等.子痫前期患者胎盘NF-κB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 2014, 25 (4) :483-1486.

[2]杨翠萍, 吴玉可, 吴妙君, 等.子痫前期并发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32) :2945-2946.

[3]段凤仪, 郭跃.中医循证护理方法在促进产妇泌乳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8) :564.

[4]陈鹏英.集束化护理对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0) :71-73.

犬产后子痫病的诊治 篇4

随着饲养宠物犬的增多, 有较多的养犬户指望母犬繁殖后代, 在本中心门诊临床实践中, 接触到犬产后子痫母犬 (低血钙症) 的病例也逐年增多。本病在母犬产前或分娩时以及产后6周内均可发生, 但以产后2~4周期间发生的病例最为多见, 而且本病多发生于泌乳量高或产仔哺乳多的母犬。依据临床多年来32个病例 (28患犬) 的病案记录, 我们对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犬后子痫病诊治方法做一介绍, 仅供同仁们参考。

2 病因

母犬血钙降低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妊娠或产后母犬发病时, 血液生化检验血钙值多已降至8 mg/100mL, 严重的病例只有6~8 mg/100mL或更少, 所以有的资料称本病为母犬低血钙症;患犬运动神经异常兴奋而引起肌肉强直性痉挛, 故也有的称本病为母犬产后搐搦病。目前, 实质性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 随着胎犬或仔犬的发育和骨骼的形成, 血钙进入乳中的量也增大, 当血钙进入乳中的量超过母体动员钙与肠道吸收之和后, 将会导致一时性血钙降低, 并会引起运动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而发病;其次母犬妊娠期饲喂低营养或营养不均衡的食物, 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3 症状

3.1 发病初期, 母犬运步蹒跚, 口角流涎, 呻吟, 步样强拘。

3.2 随后, 患犬出现肌肉震颤, 全身肌肉强直性或间歇性痉挛后, 病犬多卧病不起;接着呼吸急促, 心悸亢进, 有的眼球向上翻动, 口角常附有白色泡沫, 抽搐强烈的患犬, 还会因抽搐咬伤自身口舌, 在口腔部可见出血。

3.3 绝大多数病犬在痉挛期间体温升高到40℃以上, 有的呼吸困难, 可视黏膜呈现充血、发绀, 患犬脉搏加快。

4 实验室检验

4.1 患犬临床血液检验。可见嗜中性分叶核细胞增加, 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减少。

4.2 血液生化项目检验可见血钙降低4~7mg/100mL;强直性痉挛的患犬, 可导致血液生化项目检验中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

5 防治

5.1 加强护理

首先应加强对患犬的护理, 保证其呼吸道畅通, 及时清除口鼻部粘稠的泡沫及污物, 防治患犬因抽搐误咽而堵塞呼吸道。

5.2 及时补钙

临床上我们多以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10 m L加到100 m L葡萄糖盐水中, 缓慢静脉滴注, 如抽搐尚未缓解, 可用上述药物同剂量续用1次, 绝大多数病犬症状即刻缓解, 恢复正常。

5.3 镇静

对持续痉挛的犬, 可配合应用镇静药戍巴比妥钠2~4 mg/kg静脉滴注;也可使用泼尼松2 mg/kg, 口服或皮下注射。

5.4 其他措施

病情缓解后, 尚可对患犬用维丁胶性钙1mL皮下注射;母犬发病后应在24 h内与仔犬隔离, 仔犬采取人工哺乳法, 以改善母犬的营养状态;母犬每天口服乳酸钙0.5~1g和维生素D 0.25~0.50万IU/次, 可减少复发。

6 分析与讨论

6.1 及时诊断很重要。在临床上, 易将本病误诊为有机磷农药中毒, 所以问诊很重要, 要详尽了解患犬的生活、发病等情况, 如不及时诊断治疗, 患犬多会于12 d后因窒息而死亡。与有机磷农药中毒鉴别诊断要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犬瞳孔缩小, 而本病无此症状, 可与其区别。

6.2 本病多发生于产仔后、产仔数多、母性好的小型母犬, 偶见于分娩前、分娩中及中型母犬。据统计, 产仔后发病犬占总数的92%, 小型犬占发病总数的96%, 中型犬占发病总数的3%, 大型犬为0%。

6.3补充血钙系本病治疗的根本措施。补充血钙可选用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液, 静脉缓慢滴注, 切勿静脉急速推注。只要血钙补充到位, 病犬症状即会消除。

探讨如何预防产后院内子痫的发生 篇5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013年病例各1例。

1.1 案例1

产妇, 29岁, 因“停经32周, 发现血压高1天”于2012年12月23日入院, 孕期无特殊不适。孕20周初检, 首诊时血压正常, 尿蛋白 (-) , 入院时孕32周, 血压146/101mm Hg, 尿蛋白 (++) , 当时孕妇无不适, 胎动正常, 拟“孕32周未临产, 重度子痫前期”收入院。身高158cm, 孕前体重52kg, BMI 22.50, 孕期增重20kg。孕3产1, 2010年8月因“重度子痫前期”在我院足月剖宫产一子, 术时血压最高154/118mm Hg, 无抽搐, 术后逐渐正常。入院查体:T 37℃, P 90次/min, R20次/min, Bp 140/100mm Hg。心肺 (-) 。腹隆, 宫高29cm, 腹围98cm, LOA, 胎心正常, 先露头, 未入盆, 未及宫缩, 浮肿 (+) , 宫口未开, S-5, 未破膜。辅查:12月23日彩超BPD 7.6cm, HC 27.4cm, AC 24.8cm, FL 5.3cm, AFI 8.9cm, PL I级, S/D=3.29, 尿蛋白 (++) 。入院诊断:孕3产1, 孕32周, ROA未临产;重度子痫前期;瘢痕子宫;胎儿生长受限。入院后予解痉、降压、镇静、营养、促胎肺成熟等治疗, 血压波动正常。入院第三天晚上因出现颅内压升高表现, 在腰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术中取出一活男婴, 手术顺利, 术后予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利尿、促宫缩、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术后第一天11:37分出现子痫, 立即予特级护理、告病危:将患者取头侧卧位, 口腔内置开口器,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避光;继续给予硝酸甘油、硫酸镁、安定、速尿、杜冷丁、异丙嗪等药物治疗。产妇抽搐时间约30s, 抽搐停止后进入昏睡状态。经抢救后产妇血压平稳, 但产妇肝酶迅速升高、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考虑HELLP综合征?予转广州市孕产妇重症救治中心诊治。7天后痊愈出院, 预后良好。

1.2 案例2

产妇, 20岁, 因“停经37+1周, 浮肿1周”入院, 入院查体:T 36.3℃, P 102次/min, Bp 148/87mm Hg, R 20次/min, 身高165cm。心肺 (-) 。腹隆, 宫高31cm, 腹围89cm, LOA, 胎心正常, 先露头, 已入盆, 敏感宫缩, 浮肿 (++++) 。宫口未开, S-3, 未破膜。辅查:彩超:BPD 8.5cm, HC 29.5cm, AC 27.1cm, FL 5.8cm, AFI 10.5cm, PLⅡ级。尿蛋白 (+++) 。入院诊断:孕2产0, 孕37+1周, LOA先兆临产;重度子痫前期;瘢痕子宫;胎儿生长受限。入院后立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术中取出一活女婴, 手术顺利。术中血压130~143/90~98mm Hg, 术后予镇静、降压、合理扩容、利尿、促宫缩、防感染等治疗, 术后第二天05:34、06:00、06:50分别出现子痫三次, 立即予硝普钠、硫酸镁、冬眠合剂、速尿、安定、地塞米松、甘露醇等对症治疗, 病情稳定后转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进一步诊治, 9天后痊愈出院, 预后良好。

2 诊断及处理

2.1 诊断及处理

重度子痫前期病情加重发展可能发生子痫, 如果血压骤然升高, 出现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应警惕子痫的发生。但子痫也可发生于血压升高不明显、无蛋白尿或无水肿病例, 抽搐后血压升高, 多由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精神刺激和疼痛诱发。

2.2 产后子痫的发作原因

产后、术后3天是产后子痫发生的关键, 发生重度子痫前期, 其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的痉挛, 因此硫酸镁解痉的应用是关键, 应足量、及时应用。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当出现颅内压增高等前驱表现时, 因予以重视, 积极处理, 并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避免子痫发生。应重视分娩后疼痛的刺激, 及时给予止痛及镇静药物, 当出现血小板下降、肝酶上升需警惕HELLP综合征。

2.3 发生子痫后的监护

监测内容包括生命体征、尿量 (应>30ml/h) 、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胸片、尿蛋白定量、注意有无HELLP综合征及DIC的发生, 必要时行心肺功能检查, 注意有无心衰、肺水肿及肾衰等情况, 并进行神经系统、眼底等检查。

2.4 预防产后子痫的发生

医护配合是关键, 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各项医务制度:医护人员应记录有关先兆子痫的详细症状;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即应予硫酸镁解痉, 重度子痫前期予25~30g/24h[2], 产后继续应用硫酸镁24~48h[3];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尿素氮、电解质和转氨酶、监测肝、肾功能。研究表明, 肾脏病变可能在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即已开始[4];每1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次、持续心电监护。患者的房间应安静、避光;每天记录高血压病情观察表;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由资深医师决定分娩时机和方式, 适时及时终止妊娠;关注上述管理和病情变化;平常加强子痫的理论学习及抢救演练。国内外研究发现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在子痫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及发生子痫时产妇及胎儿的成功抢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6]。

3 讨论

3.1 通过上述病例, 临床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子痫是在妊高征基础上发生全身普遍强直性阵发性抽搐, 伴或不伴昏迷, 可在产前、产时、产后发作, 但产后发作较少见[7]。产后24h内的子痫称为产后子痫。而产后发生院内子痫是产科质量管理中应避免的, 在临床工作中, 医务人员需要思考, 通过此患者的诊疗经过有哪些不足?可以学到什么?为什么该患者会发生院内子痫?是否可以避免再次发生?应如何改进?笔者作为临床一线医生, 参与了上述病例的诊治过程, 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和义务。

3.2 适当的选择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

重度子痫应在病情控制2h后适时选择剖宫产, 如果产妇已临产, 估计短时间内能经阴道分娩, 可以依据产科情况在侧切、产钳助娩, 适当应用缩宫素下加强宫缩阴道分娩。

3.3 积极预防

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管理, 建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护系统, 加强孕期宣教, 推行健康教育, 切实开展产前筛查。定期产前检查, 使孕妇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及危害, 提高医从性。及时发现, 积极治疗, 防止疾病恶化, 适时终止妊娠。

4 效果

通过全院对此病例的讨论学习, 观察并发现问题,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管理, 规范合理用药, 重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监护, 进行全科全面整顿之后, 至今 (2013年7月1日) 为止, 我院再未出现院内子痫的发生病例, 作为临床医务人员, 应尽量减少或杜绝院内子痫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云琴.产后子痫5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2) :1450-1451.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7-104.

[3]陈开芳.116例产后子痫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 2006, 27 (5) :423-424.

[4]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8.

[5]Moss SW.The power to terrify:eclampsia in 19th-century Americanpractice[J].JObstet Gynecol Neonaml Nurs, 2002, 31 (5) :514-520.

[6]叶彩媚, 郑开颜, 徐凌燕.21例正常血压子痫患者护理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695-696.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子痫的护理研究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 年龄20岁~38岁, 平均33.3岁;初产妇2例, 经产妇4例;孕足月2例, 36周~37周3例, 35周~36周1例。主要症状为血压160/110 mmHg (1 mmHg=0.133 kPa) , 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视觉障碍, 尿蛋白 (+++) - (++++) , 水肿 (++) - (++++) , 无肝肾功能损害, 本组病例均采用剖宫产术。发生产前子痫2例, 产后子痫4例;均经解痉、降压、镇静等治疗后子痫得到控制。新生儿APgar评分8分~9分4例, 6分~8分2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 这些不利因素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 使体内加压素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使血压增高而加重病情, 护理人员应告知疾病的一般知识, 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诉, 根据所出现的心理状况予以相应的解释和安慰。使病人心情平静、精神愉快, 并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1]。

2.2 保证休息

尽量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 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 卧床休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指导病人保持左侧卧位, 以解除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2], 以避免出现胎儿宫内缺氧。

2.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每2 h测量血压1次, 并询问孕妇头痛、头晕、眼花、恶心等自觉症状, 如发现危险信息, 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同时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械。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 每天对尿蛋白、腹围、体重测量1次, 掌握孕妇水肿、肾功能代偿情况。同时还应严密观察胎心音及胎动变化。注意有无宫缩及阴道流血、流液等现象。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2.4 饮食护理

指导孕妇摄入高蛋白质, 高维生素以及富含铁、钙、锌的食物, 减少脂肪和食盐 (每日少于3 g) 的摄入。

2.5 特殊用药的观察和护理

硫酸镁是治疗子痫前期的首选药物。静脉给药时应限制滴速, 一般1 g/h~2 g/h, 每日用量15 g~20 g。过量会导致中毒。所以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定时检查膝腱反射是否存在、呼吸不少于16/min、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 mL或24 h不少于600 mL, 如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头胀、全身发热、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应减缓滴速或停止使用;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用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注射, 以解除镁离子中毒。

2.6 子痫病人的护理

2.6.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子痫发生后, 用开口器在上、下臼齿之间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 用舌钳固定舌头, 以防唇舌咬伤或发生舌后坠而堵塞气道, 立即吸氧, 流量3 L/min~5 L/min, 使病人取头低侧卧位, 或平卧头偏向一侧, 以防分泌物阻塞气道, 发生窒息。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喉部黏液或呕吐物, 以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病人昏迷或未完全清醒时, 禁止给予一切饮食和口服药, 防止误入呼吸道而致吸入性肺炎。

2.6.2 控制抽搐

病人一旦发生抽搐, 应协助医生尽快控制。首先用硫酸镁5 g加入25%葡萄糖液静脉推注 (5 min以上) , 再用维持量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可联合应用强有力的镇静药物。

2.6.3 严密监护病情变化

设专人护理, 留置导尿,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两路静脉输液, 要注意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 避免发生肺水肿。注意病人意识及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运动情况的变化。及早发现肺水肿、脑出血、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准确记录抽搐时间、持续时间及抽搐次数等情况。

2.6.4 严密观察产程, 适时终止妊娠

注意有无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警惕有无胎盘早剥及临产征象。加强胎心监护, 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或者子痫病人经药物控制后6 h~12 h, 无临产征象者应立即行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 并做好抢救婴儿的准备。

2.7 剖宫产术后的护理

2.7.1 病情观察

产后24 h~48 h子宫缩复致大量的血液进入体循环, 同时产妇体内组织中潴留的大量体液回流到体循环, 使循环血量增加, 血压进一步升高[3]。仍有发生抽搐的可能, 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 并注意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重症病人术后应继续硫酸镁治疗1 d或2 d, 严防子痫的发生。由于治疗时使用大量的硫酸镁, 产后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 因此应严密观察子宫复旧情况, 严防产后出血。

2.7.2 一般护理

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每天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 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指导母乳喂养。术后平卧6 h后可在床上做下肢伸屈和翻身活动, 如果病情允许尽早下床活动,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小结

子痫是重度子痫前期最严重的阶段, 直接影响母儿的安危[4]。通过加强产前检查,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休息时间、药物治疗等措施可以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加强子痫病人的护理, 对减少母婴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碧云.浅谈先兆子痫、子痫的产前产后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0 (5) :81-82.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6.

[3]周昌菊, 陶新陆, 丁娟.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64.

[4]宋玉霞.子痫前期及子痫围生儿结局的分析[J].护理研究, 2010, 24 (6C) :1652-1653.

子痫前期及子痫的观察与护理 篇7

1 高危因素与病因

1.1 高危因素

初产期, 孕妇年龄<18岁或>40岁, 多胎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 慢性高血压, 慢性肾炎, 抗磷脂综合征, 糖尿病, 营养不良, 社会经济状况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1.2 病因

(1) 免疫机制; (2) 胎盘浅着床; (3)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4) 遗传因素; (5) 营养缺乏; (6) 胰岛素抵抗。

2 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2.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子痫前期及子痫期。

2.1.1 子痫前期

(1) 轻度子痫前期;妊娠二十周以后出现BP≥140/90mmhg, 尿蛋白≥3g/24h或随机尿蛋白 (+) 伴有上腹不适, 头痛等症状。 (2) 重度子痫前期:BP≥160/110mmhg, 尿蛋白≥2.08/24h, 或随机尿蛋白 (++) 。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 持续性上腹不适。

2.1.2 子痫期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成为子痫。

2.2 诊断

(1) 病史:患有本病的高危因素及上述临床表现, 询问有无头痛, 视力改变, 上腹不适等。

(2)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升高至少出现2次以上, 间隔≥6h。 (3) 尿蛋白, 24h尿液中的蛋白含量≥300mg或两次随机尿检尿蛋白浓度为0.1g/L。 (4) 水肿孕妇体重突然增加≥0.9kg/周或2.7kg/月是子痫前期的信号。

3 治疗

3.1 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 去左侧卧位, 休息>10h。

3.2 镇静

对于精神紧张, 焦虑或睡眠欠佳者可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2.5~5mg睡前口服。

3.3 解痉

首选药物硫酸镁。首次2 5%硫酸镁2 0 m g加入1 0%葡萄糖20mL5~10min推完。继之25%硫酸镁6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滴速为1~2g/h。

3.4 降压药物

对于血压≥160/110mmHg或舒张压≥110mmHg以及原发性高血压, 须用降压药物, 如硝苯地平。

3.5 利尿药物

全身性水肿, 急性心衰, 肺水肿者, 常用利尿剂有呋塞米, 甘露醇等。

3.6 适时终止妊娠

(1) 子痫前期经积极治疗24~48h仍无明显好转者。 (2) 子痫前期患者孕周超过34周。 (3) 子痫前期患者, 孕频不足34周, 胎盘功能减退, 胎心尚未成熟着, 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4) 子痫控制后2h可考虑终止妊娠。

4 先兆子痫护理

(1) 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声光刺激; (2) 密切注意自觉症状的消失或发生, 及时汇报。 (3) 记液体出入量。 (4) 准备抽搐急救用品, 如开口器, 压舌板。拉舌钳, 氧气及急救药。 (5) 准备冬眠合剂, 严密观察血压。

5 子痫

(1) 单人安静暗室, 取头低侧卧位, 有活动假牙却下, 以防咽下。 (2) 避免刺激, 各种护理治疗工作尽量集中进行, 一切操作必须轻拿轻放。 (3) 禁食, 直到抽搐已经被控制, 完全清醒为止。 (4) 防止外伤, 加床梢, 防止患者坠地受伤, 抽搐时不可强按, 用压舌板包以纱布放两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 以防吸入性肺炎, 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 以免舌后坠影响呼吸。 (6) 抽搐时给氧气吸入, 并解开衣领, 注意抽搐持续及间歇时间, 次数并记录。 (7) 每个2h测血压, 脉搏, 呼吸次数。勿在口腔内测体温。 (8) 放置留置尿管并测量尿量, 及时送尿常规检查, 记录出入量。 (9) 密切注意临床征兆, 倾听胎心音。 (10) 按时协助翻身, 预防褥疮的发生。

综上所述, 我院产科病房加强了对高危产妇的监护。护理上努力积极配合医生诊治。执行系统围生期监护系统, 系统护理和重点管理。近几年来, 围生儿死亡率下降了, 保证了母婴安全, 提高了围生保健质量。

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健康教育:

(1) 高危因素:初产妇, 预付年龄过小或>35岁, 多胎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 慢性高血压, 慢性肾炎, 糖尿病, 肥胖, 营养不良, 低社会经济状况, 均是高风险因素, 应该加强孕期检查, 早发现, 早治疗。 (2) 多种营养如低蛋白血症, 钙, 锌硒等缺乏与子痫前期发生有关。因此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自20周期每日补钙2g, 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E等均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3) 饮食营养丰富高蛋白, 少盐为主, 多吃蔬菜, 水果等含维生素高的食物。 (4) 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取左侧卧位, 休息不少于10h。左侧卧位可使回心血量增加, 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 (5) 由于妊高征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 它的发生发展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因此, 有效预防妊高征发生是最关键环节。在群体中扩大保健知识宣传力度, 针对性开展文图并茂的健康教育, 使广大妊娠妇女了解妊高征知识及其对母婴的危害, 促使孕产妇自觉定期做产前检查, 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从而减少妊高征的发生和阻止病情进展, 对已确认的妊高征, 必须住院治疗至分娩, 加强医务人员适宜技术培训, 提高产科质量, 对妊高征产妇实行专管理, 是不可忽视的长期性工作。

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护理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住院部所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尿蛋白及水肿, 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22~35 (25.6±1.3) 岁, 初产妇20例, 经产妇5例;观察组年龄20~34 (27.1±2.4) 岁, 初产妇18例, 经产妇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具体措施为:展开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健康宣教、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孕期给予营养指导。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为: (1) 护理干预:每天对患者体重、尿蛋白含量进行检测, 评估肝肾功能, 保障会阴清洁, 控制蛋白及水摄入量, 确保体内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7d/次进行胎心监护; (2) 病情观察: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观测。住院期间30min/次对脉搏进行测量, 2h/次对血压进行测量, 了解患者主诉症状的变化情况, 对血压进行动态检测。患者出现先兆子痫需要及时上报, 必要时给予妊娠终止处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 给予蛋白、血浆扩容治疗, 预防并发症; (3) 心理护理:治疗期间对患者心理活动进行密切观察, 对疾病及治疗思路进行介绍,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积极配合治疗; (4) 用药护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入院后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降压药及解痉挛干预, 视患者实际情况, 给予15.0g以内硫酸镁配合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对出现尿量、尿色变化的患者, 需注意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同时针对存在精神焦虑患者给予镇静剂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 以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足月分娩率为92.00% (23/25) , 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前子痫发生率为4.00% (1/25) , 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8.2±0.6) d, 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3 讨论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孕妇特有疾病, 妊娠期合并高血压演变为本病后, 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严重时会导致产妇及新生儿死亡[4,5]。由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水平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因此需要密切观察病情, 对血压进行24h动态监测。除严格遵医嘱使用降压、利尿药物外, 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给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加以及时处理。考虑到本病患者焦虑情绪较为严重 (主要原因是除担心自身受疾病影响以外, 担心胎儿生命安全) , 因此, 临床护理中需要对患者心理护理加以重点关注, 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给予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 缓解并逐步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对提高足月分娩率, 控制子痫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效果, 值得临床重视。

摘要: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护理方案及其实施效果。选取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 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 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足月分娩率为92.00% (23/25) , 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前子痫发生率为4.00% (1/25) , 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8.2±0.6) d, 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对提高足月分娩率, 控制子痫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效果, 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杨翠萍, 吴玉可, 吴妙君, 等.子痫前期并发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32) :2945-2946.

[2]张明静, 高维, 翁谊彬, 等.132例子痫前期孕妇的监测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4) :68-70.

[3]沈亚, 潘雨萍, 朱仲群, 等.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13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3, 12 (4) :335-337.

[4]陈春娥, 肖丽娟, 张建鸿, 等.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4) :42-43.

上一篇:校园安全保卫下一篇: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