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招生模式

2024-05-24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精选七篇)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 篇1

一、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的历史缘由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在浙江的试点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进行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实际需求,从国际、国情、省情等多种维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政策背后的内在逻辑和客观缘由。

1. 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契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014年世界银行发布《全球大学招生模式》,报告认为没有“正确”的招生制度,不同国家具体做法有很大差异(见表1)[2]。总体来看,采用单一的凭借国家级考试成绩进行大学招生的国家越来越少,与此相对应的,将国家级考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申请材料、大学入学考试成绩、标准化能力倾向考试成绩等多种核心指标组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主客观考量、综合评判是一个共性态势。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借鉴了世界上一些知名大学的招生方法,探索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大学招生进行改革,顺应全球大学招生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 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近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国家招生制度改革与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的核心要素高度一致,即“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既是国家对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的借鉴,也是对其执行效果的肯定。

表1 全球部分国家大学招生模式分类及核心指标

3. 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适应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新态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到高等教育领域,其核心任务就是要完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确立“有限政府”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逐步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模式下的“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型关系。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以重构政府、大学和社会关系为核心,着力协调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考生、家长等多方利益主体,契合国家以政府治理为主体、强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改革方向。

4. 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符合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新要求。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变革大学治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大学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民主管理。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是大胆探索招生模式和人才选拔方式的一种尝试,高等学校呼唤多年的办学自主权,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招生自主权,它是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牛鼻子”。

5. 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满足人民群众自由选择的新需求。

理想的招生考试制度是使所有的高校挑选到最合适的生源,使所有的学生选择最合适的高校,体现双向选择原则的制度[3]。2014年浙江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5.8%,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4%,已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此时,浙江高等教育面临一个新“拐点”,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自由选择的多样化需求。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打破了“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把考试升学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学生和学校,弥补了单纯以高考分数选拔学生的不足,拓宽了高考选拔的多元化途径。其最大特点表现在评价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两方面:多元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四个层面。综合性表现在,一是录取依据综合了统考、会考和综合素质测评三方面的成绩;二是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院校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4]。

二、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的实施现状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推行4年多来,已完成一个周期,首届学生将于2015年7月毕业。总体来看,“三位一体”招生反响良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积极探索招生新思路、新举措,参与招生高校逐渐增多,招生专业和人数逐年增加,“三位一体”招生学生在校表现突出,报考率年年攀升,社会评价较高。

1.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改革进程不断推进。

为积极有序地推进“三位一体”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牵头单位,教育厅基教处、教研室、职成教处等部门积极参与,加强“建章立制”,定期召开招生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不断推广。省教育考试院强化试点规范管理,坚持目标责任制,与试点高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各校综合测试工作实行巡查制度。2012年3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颁布《浙江省普通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9月,浙江省与上海市一起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浙江省公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针对高校“三位一体”招生,方案指出,高考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与此同时,教育厅及时印发《关于适应高考招生改革变化统筹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的指导意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推动“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向纵深推进。

2. 招生高校范围扩大,招生规模持续增长。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实施以来,试点高校越来越多(见表2),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见表3)。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启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招生260人,中国美术学院完成2012年招生的阶段性试点;2012年,招生试点扩大到17所高校,实际招生1419人;2013年,招生试点扩大到22所高校,实际招生1885人;2014年,招生试点扩大到34所高校,实际招生3187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3所“985工程”高校加入试点;2015年,招生试点扩大到46所高校,计划招生4847人,100%的大学、76%的学院、36%的独立学院、15%的高等职业学校参与了“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试点,部委和省外高校除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继续参加外,新增复旦大学、中科院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3所。

表2 近5年来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院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政府网站、现有文献和电话调研等

表3 近5年来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人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政府网站、现有文献和电话调研等

3. 招生单位积极探索,立足校本推陈出新。

“三位一体”招生过程中,各个高校依据本校学科和专业特点,确定综合测试目标、内容和方式,特别是有效地测试学生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内容、学科性向、专业素养和专业潜质等。2012年,宁波大学将选修课程学分作为报考条件之一,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将突出特殊才能测评纳入“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全面推广按类招生模式,按照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法学类、化学类、机械类、电气类、计算机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建筑类、土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试验班类(健行学院)进行招生。2014年温州医科大学面试各环节紧扣“医”主题,侧重从心理测试、体验与感悟等角度考察考生,招收有医学潜能的学生。

4. 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参与程度逐渐增加。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经过4年多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报考率不断提升,通过“三位一体”模式招收的学生在学校也有良好的表现。近年来“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屡次获得教育部负责人赞同,教育部出台高考相关政策时也充分借鉴了浙江的经验。许多高水平大学对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和兴趣,并逐步参与这一改革试点。

三、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的问题分析

在充分肯定“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其在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等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

1. 政策宣传度不足,相关利益主体政策认知差异较大。

目前“三位一体”招生的宣传手段主要有:学校招生网站发布招生信息、向省内相应中学邮寄招生简章、由省考试院牵头统一在报纸上做宣传、部分媒体发布相关信息等。由于“三位一体”招生面向中学开展,地域、城乡、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致使相关利益主体在政策认知上有显著不同。各个中学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宣传方式不一,有的甚至消极抵制“三位一体”招生宣传,且参与“三位一体”招生高校基本都是省内高校。一些学校不想让最顶尖的学生参加“三位一体”招生,因为学生最后的升学状况与学校以及教师的绩效考核关联度很大。学生认知能力和掌握信息的渠道有限,导致他们对“三位一体”招生政策一知半解。家长由于从事的职业和教育文化程度的差异,很难对“三位一体”招生政策深入了解。

2. 政策科学性不够,政策碎片化、表象化现象突出。

“三位一体”招生改革中的科学性问题,首先集中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综合素质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科学有效地衡量考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考试招生中的作用是一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部分高校“三位一体”招生屡屡出现奇葩题、怪题、偏题等,题目涉及各个方面,很多题目都是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就看如何自圆其说,让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其次是招生条件和标准方面,一些学校招生条件偏高使一些真正具有个性的怪才、奇才难以入选。再次是政策碎片化、表象化等问题,“三位一体”尽管针对中学毕业生,但是中学传统的教育培养体系普遍缺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和培训,很多学生没有能力进行大学和专业的选择,大学和中学两个系统存在明显的脱节。

3. 政策辐射面不足,政策影响力、认同度相对较弱。

与高考录取相比,“三位一体”招生的量还比较少(见表4),同时它只在部分高校小范围内进行实施,涉及的学校和专业有限,除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宁波大学等以外,其他高校只有零星专业参与试点(见表5)。由于“三位一体”政策辐射面不足,致使其政策影响力、认同度相对较弱,高考仍旧是普通社会公众认可度最高的招生依据和招生模式。

表4 近4年来“三位一体”招生与高考录取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政府网站、现有文献和电话调研等

表5 近5年来浙江省部分普通本科高校“三位一体”招生专业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政府及各高校网站、现有文献和电话调研等

4. 政策公信度不够,政策实施过程缺少有效监督。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于“三位一体”招生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因而有些年份招生出现一种不温不火的局面。“三位一体”招生政策公信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三位一体”品牌认知度不够,很多高校都是依托自身原有的社会影响力、信誉度进行招生,“三位一体”制度的内在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二是“三位一体”将学业水平考试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依据,高中会考成绩“注水”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度与效度。三是“三位一体”招生实行一个周期以来,缺少相应的政策评估,政府及相关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督缺位等现象。

5. 政策保障度欠缺,政策运行缺少独立的财力支撑。

与以往统一高考相比,“三位一体”招生程序更加复杂,牵涉的面更广,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更多,组织工作更加复杂,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更多,与此对应的是,相关高校普遍缺少独立的招生经费保障。

四、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从宏观上来看,“三位一体”招生作为浙江省高考选拔模式的新尝试、新探索,其对我国整个高考招生改革所带来的效应是显著的,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从改革的全局出发,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广度和深度,引领这一制度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合国情、省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招生新模式。

1. 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地破解阻碍“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实践证明,无论是公平,还是科学,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推进、来强化。“碎片化、短期行为、政出多门以及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是我国现行治理体制和公共政策的致命弱点,它们严重削弱了国家的治理能力。”[5]这种现象在“三位一体”招生政策中也有反映,“三位一体”招生涉及众多利益主体,各种利益主体出于自身现实利益因素的考量,对于“三位一体”招生政策会出现选择性执行、变通性执行、折扣性执行等问题,因而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首先从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明确高校与政府的权责关系,在发挥高校招生评价选拔主体作用的同时,理顺政府、高校、社会、中学、学生及家长等各种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

2. 拓展改革广度,不断提升“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位一体”招生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各方面的经验得到比较充分的积累,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浙江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效果也比较认同,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在更大范围全面推广的阶段了。因此,一方面要扩大“三位一体”招生量,尽可能地拓展高校参与数,同时大幅提升参与“三位一体”专业的比例;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政策宣传、解释和解读,热情周到地做好考生及家长的服务工作,特别是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工作。

3. 发掘改革深度,努力将“三位一体”招生模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向纵深推进。

“三位一体”招生改革不仅要有路线图、时间表,还要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侧重地加以推进。首先,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要着重解决科学性、公平性、专业性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学科专业性向、学科专业素养、学科专业潜质的考核,真正将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选拔出来。其次,成立由教授、学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多个层面人员组成的专家库,加强考官专业培训,提升考官业务能力。再次,将“三位一体”招生改革与大学自主权下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有机联系起来,条件成熟时及时推出政府管理高校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4. 加强改革系统设计,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政策体系。

首先需要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加强“三位”(中学会考、综合素质评价、高考)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克服割裂、片面的局部利益障碍,从而真正形成有机联系的“一体”。其次建立健全政府、高校、中学、社会、学生及家长协同共治体系,通过招生模式的多元参与机制,完善各方利益的均衡表达机制。在“三位一体”招生体系中,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是对抗性冲突,不是“零和博弈”,即一方利益主体的获益并不会导致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必然受损,通过协同共治,有效“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新型关系”,可以达到“双赢”“多赢”格局。

5. 加强评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的公信度和影响力。

“政策评价是制定政策过程的有力工具,因为它具有对政策制定者曾经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再度设计的可能性。”[6]政策评估和监控是“三位一体”政策体系的重要环节。首先加强政策评估,定期出“三位一体”招生质量报告白皮书,并在媒体公开发布,内容包括现阶段取得哪些成绩、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未来改进思路等。其次加强政策监控,通过监管、监督机制,实现招生标准、条件、录取等招生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三位—体”招生过程中高校有一定的选择权,但这种选择权应该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监督,确保在“阳光下操作”。

6.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确保“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有充足的财政经费预算。

由于“三位一体”招生前期处于试点阶段,招生规模相对较小,尽管有些学者对“三位一体”招生提出“投入过大、效率过低”等批评,但是保障问题不是太突出,未来政策如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政府和学校对“三位一体”招生应有充足的财政经费预算,且是独立支出,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经费相分离,从而保证“三位一体”招生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不干扰。其次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确保“三位一体”招生在有章可循的模式下制度运作。

7.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借鉴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高校招生模式及发展经验。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是浙江省立足国情、省情,并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的实践探索。近年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我国许多高校实现了招生模式的改革,如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等,其招生模式与“三位一体”招生大体一致,我们有理由相信,“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是我国未来高校招生改革的大趋势、大方向。

摘要:高考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改革近年来一直是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201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进行“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改革缘由入手,深入分析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思路,目的在于系统总结改革经验,为“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在全国推广提供可以借鉴的范例。

关键词:高考改革,“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吕慈仙,乐传永.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分析——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01).

[2]孟庆涛,等.大学招生:看世界银行如何“把脉”[N].中国教育报,2014-06-16.

[3]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7.

[4]冯成火.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研究,2014(10).

[5]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 篇2

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职业院校直接面向行业、企业办学,开展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实现招工与招生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实现企业用工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2013年1月,福建省教育厅决定,黎明职业大学等8所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开展2013年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至此,福建省正式拉开了由政府引导的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招工招生一体化的形成回顾职业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猛烈冲击着我国传统工艺和制度,致使原有的大批传统企业瞬间丧失了经营能力,一批新企业应运而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职业教育被提上了重要的位置,社会开始认识到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社会上占主导地位,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仍旧比较低。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件让职业教育重新找到了风向标,那就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优势”。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体制形式,其重要内容是产学研结合。校企通过合作形成广义的产业链,其最基础的环节是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结合。这些方式的合作目的都在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进而推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

学校在实施招工招生一体化时,必须依据企业的用工条件、岗位要求和技能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学生在学校即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从毕业实习开始就直接到企业就业,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招工招生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生产一体化和实习就业一体化,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输送的良好渠道。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企业方在向社会招聘时,可以承诺员工在职期间有机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员工能够获得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的拓展,这样无疑可以增加企业招聘一线员工的吸引力。院校与企业的招工招生一体化,既提供学生就业机会,又提供职工学习深造机会,形成多方共赢的机制。

二、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多次提到“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文件明确指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学校方和企业方必须同时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各自需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高等院校

1、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本着注重基础教育的原则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逐步进入科学、技术、人文并重的时代,单一的专业人才已难以应付社会的复杂局面,所以应强化基础教育,淡化过细的专业;国外的许多高等学校在改革中贯彻了终身教育的观念,加强了基础性的、工具性的知识教育,改革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的课程体系,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要顺应世界高教国际化的潮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可看作是对这种全面发展的新的国际教育理念的一种呼应。

2、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与能力素质的提高

在深化学校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努力探索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校方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建立现代学徒制制度,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与双重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工,形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学生毕业(学徒结束)时,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着力解决合作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

(1)从教学体系和课程改革入手,抓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核心环节。

校方应邀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专家到校,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企业中与管理人员、一线职工共同分析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从实践教学水平突破,注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关键环节。

与适合学校专业发展,前景好、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学习基地,让企业在参与实践教学时,带动学生接触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仿真或全真的实践环境中传授给学生生产操作、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从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重点抓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环节。

定期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教师到企业中任职或实行校企轮岗工作制度,教师的实践经历将很大程度提升授课质量,同时教师本人的专业和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高职院校以人才、设备、研究为优势,直接参与产业经济的运作,标志着职业学校将真正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在科研的基础上,以先进的专业技术为支撑,按照产业和市场运行规律,参与到产业运作中,学生实习和企业生产同时收益,共同发展。

(二)企业方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 篇3

什么是“三位一体”招生?简单地说,就是在大学录取过程中,高考成绩只占一部分,与学生高中期间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作为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举措,“三位一体”招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考生所了解和重视。

据了解,2014年,浙江省参加“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比去年增加10多所,这也意味着九成以上的浙江高校都将参加今年的“三位一体”招生,且报名启动时间普遍提前,招生将于4月10日前结束。所以,假如你的目标大学是浙江省内高校的话,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准备起来了哦,争取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拿到好成绩。

浙江高中试点必修课“走读”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相信很多同学看过,影片中主人公们在高中同班三年过程中结下的友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但在不久的将来,高中同学间也许将不会再有同班、同桌甚至固定座位的概念了。

今年年初,浙江省教育厅透露,高中阶段将推行“必修课走班制”,也就是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允许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学习。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浙江省已有包括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在内的4所高中试点必修课走班,今年还将有杭二中、鄞州中学、温州中学、嘉兴一中等一批重点中学加入到走班试点行列。

学籍系统全国联网

转学可在网上办理

曾几何时,转学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不过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将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试运行办理跨省转学等日常学籍管理业务,省内转学也按照同样的方式办理。假如你希望转学,仅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可在网上进行。

香港少年 朗诵“表情帝”

朗诵古诗词的时候,老师总要求我们“有感情地朗诵”。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位被称为“用生命在朗诵”的少年,他就是香港中学生梁逸峰。这位男生在舞台上用瞪眼、张望、扯嗓等独特方式,演绎了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等,百变表情让人忍俊不禁。网友称赞其“全身是戏”,是“新一代表情帝”。而梁同学自己的解释则是:“这是我特有的朗诵技巧,动作、表情都是跟诗文内容配合而已。”

“世上虽然没有完全的准备充分,但必须要有准备与积累的。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新导演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泥里走过来的。”

在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之前,韩寒在博客里这样给自己“鼓劲”。

“有些人喜欢玩,学习的时候老想玩;有些人玩的时候认真玩,也不耽误搞学术,这是玩的第二个境界;玩的第三个境界,就是分不开了,玩的时候也会想着学术,做学术的时候也有玩的乐趣,这才是最高境界。”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王迅在食堂吃鸡、拼人体骨骼的照片走红。大家都觉得这位老教授很“萌”。其实王教授平时就爱玩,他不仅是游戏高手,还是微博达人。

“我最大的向往就是自由。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一档叫作《最强大脑》的电视节目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眼球。评委之一、北大“最帅教授”魏坤琳称自己对学术和科研的爱好远远超过其他东西。

“我们的城市应该是一座审美的城市,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有某种你记忆中的东西,人们因此称那里是他们的镇子、他们的街区、他们的村庄。”

当中国拉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经济升级帷幕的时候,有评论者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了对未来城市的看法。

“一切变数中,最可变或最不变的是你自己。国家很大,历史很长,文明很复杂,不确定是常态。”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普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写道,他认为在新的一年里,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老师会教我们‘是什么’,但我更喜欢问‘为什么’,不光课堂上的知识,我还喜欢找资料扩展知识。”

薛道路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他不光自己学得好,课余时间还积极帮助同学查漏补缺,深受小伙伴们崇拜。

“不少年轻人的抱怨、牢骚和不满是对于坦诚沟通和相互了解的渴望。他们的敏锐、直率、创造性与想象力都值得学习。”

北大教授张颐武新书《年轻时——张颐武解说人生警语》最近出版。在书中,张教授真诚表达了其对当下青年人的理解。

“音乐的消失是因为没有了灵魂,没有音乐家。我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

“三位一体”招生模式 篇4

一、以宣传内容为根本, 突出学校办学优势, 并不断完善宣传内容。

(一) 以学校办学优势根本

陈天云等对浙江师范大学2010级2271名新生作网络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影响考生志愿填高校的因素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办学实力 (76.31%) , 毕业生就业率 (69.31%) , 专业设置 (63.32%) , 学校声誉 (54.47%) , 教学设施 (50.11%) , 校园环境 (41.00%) , 学校类型 (40.11%) , 转专业政策 (33.38%) , 奖助学金 (29.85%) , 地理位置 (26.24%) [2]。因此, 招生宣传时除了向考生介绍国家招考政策和招生计划, 应当着重突出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 如学校的总体概况、学校特色、社会服务成效、科学研究成果、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和个体就业案例等 (如人才培养优秀案例、优秀毕业生事迹) , 向学生展示学校的办学优势, 吸引考生报考。

(二) 通过问卷调查不断对宣传内容进行有效补充

考生在选报学校时的着眼点不尽相同, 有的关注学校的综合排名及报考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的排名, 有的关注学校的教学水平, 有的关注学校的科研条件, 有的关注就业去向, 有的关注考研前景, 等等。应当尽可能对高中三年级学生及家长开展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在报考时希望重点了解的内容, 提前、全面了解考生选报学校的原因, 使招生宣传工作的重心更加明确, 针对性更强。另外, 应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及家长开展问卷调查, 征集考生及家长对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建议, 对开展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及时为今后招生宣传时的宣传内容进行有益补充。

二、以宣传对象对核心, 运用统计学和管理学方法明确宣传对象。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运用管理学知识对生源实施市场细分相结合, 科学分析招生宣传的重点对象, 包括中学及分数段考生。可以对最近五到十年间入读本校学生的毕业高中学校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招生宣传工作的目标定位提供实证依据。

在细分中学方面, 中学是高校的生源库, 高校一方面应对历年录取考生较为集中的中学进行重点宣传, 另一方面应根据本校历年录取分数线, 确定目标分数段考生的分布高中, 有选择地进入不同中学进行招生宣传, 提高工作效率。在细分考生方面, 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后, 各高校招生的学生在全省高考分数的位次段日趋稳定, 招生宣传应根据往年录取情况, 根据各地级市考前模拟考的排名分析数据, 确定适合报考本学校考生的分数段, 对该分数段的考生进行重点宣传。

三、以宣传方法为关键, 多管齐下丰富宣传方法。

(一) 合理选择宣传媒介

分析和认识各种招生宣传媒介在考生中的覆盖和使用范围, 是准确把握招生宣传工作规律的重要前提。夏青等对浙江大学375名2008级新生和476名2009级新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08级和2009级调查对象入学前了解高校的主要途径前五位依次为:招生手册, 分别占76.0%和59.2%;学校网站、电话咨询, 分别占45.3%和47.7%;学校简章等宣传资料, 分别占21.87%和19.8%;亲朋好友介绍, 分别占20.3%和16.4%;电视报纸等媒体, 分别占12.5%和8.6%[3]。因此, 除了招生手册上的宣传, 各高校应充分发挥高校招生网站和招生宣传主题微博的宣传作用, 将本年度学校概况、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历年录取分数等信息在网络上予以公布, 除了招生内容, 还可转载学校的重大新闻, 如社会影响力、学科建设成效、科学研究成果、人才培养成绩等, 方便广大考生和家长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学校和查询到所要了解的信息。同时, 利用网站的留言功能和微博的私信、评论功能, 以及即时通讯软件工具等, 及时回复考生及家长的咨询。另外, 充分利用电话咨询作为宣传的有力补充, 认真做好考生的电话咨询工作, 招募和培训一批了解学校和各专业概况的学生志愿者接听电话回答考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采取上述方法, 可增加考生对学校的了解和信心, 增强报考意愿。这样可形成以网络宣传和咨询为主, 电话咨询为重要补充, 并合理利用招生宣传简章等其他媒介。

(二) 优化教职工招生宣传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稳定、高效的招生宣传队伍是高校开展好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构成和成功要素。教职工招生宣传工作人员的形象是考生和家长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 要明确招生宣传队伍的人员准入制度, 同时做到准入考核与配套待遇并举。注重对招生宣传人员的准入考核及岗前培训, 确保招生宣传人员具有组织纪律性、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熟悉学校整体情况, 掌握招生政策和招生宣传技巧, 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条件允许, 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课老师, 特别是教授加入招生宣传队伍, 充实人员队伍, 为考生和家长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解答, 同时展示学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

(三) 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示范功能

在读大学生的示范效应对增强考生报考学校的意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应充分发挥在校生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作用。通过自愿组队报名和招投标的形式, 让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到自己的高中母校进行宣传, 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有益形式, 从在校的大学生中, 特别是学生干部中选拔一批志愿者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学校概况、办学条件、招生章程、历年录取分数、招生专业和就业情况, 力求对考生进行正确引导, 准确回答考生提出的问题。除此之外, 还可积极鼓励参加招生宣传的学生团队制作幻灯片或文字材料讲稿, 讲稿内容可结合自身在学校的发展情况和体会, 向高中生宣讲在校生活及校园文化活动等, 用现身说法增加考生对学校的了解。活动结束后给予参加招生宣传工作学生登记综合素质学分、志愿者工时, 以及评选优秀团队等表彰形式, 调动在校大学生参与招生宣传的积极性。

(四) 进一步丰富面向考生的校园开放活动

面向学生、家长和高中教师开展能展现学校办学实力

WENJIAOZILIAO

和优势的校园开放活动, 增加校园参观活动的数量和提高参观活动的质量。除了在填报志愿前负责招生工作的教职工在学校或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高考咨询活动中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指导考生科学填报志愿, 学校还应与省内特别是学校所在地级市及周边地级市的中学联系, 长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参观, 邀请考生、家长和高中老师参加。培训和设置专门的校园宣传志愿者组织, 负责向来校参观的考生介绍学校概况、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学习经历、就业前景, 以及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参加全国、省挑战杯等各类学术、文体活动的获奖情况, 实地参观学校的博物馆、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体育馆, 等等, 为考生、家长和老师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校和勾勒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境提供优质的平台, 提升对学校的信心, 增强报考意愿。

(五) 建设优质生源基地

高校应通过学校与地级市的战略合作或产学研合作等平台, 或是利用学校教职工的人际关系资源, 积极主动深入到中学校园开展招生宣传, 在每年录取人数比较多的中学和意愿报考考生较多的中学挂牌建立优质生源基地, 并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 高校通过考前心理健康辅导、考前饮食营养指导等科普知识讲座等为考生提供优质服务, 并为中学的教学、科研提供有力帮扶;另一方面, 中学为高校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考生, 形成多赢的局面,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总之, 招生宣传效果直接影响生源质量, 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决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优质的生源是高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保证, 应该以宣传内容为根本、以宣传对象对核心、以宣传方法为关键, 形成一套招生宣传工作的有机整体模式, 扎实有效地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为学校科学发展夯实基础。

摘要:生源质量直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 事关人才培养质量, 招生宣传效果对生源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本文围绕如何提升生源质量这一核心问题, 对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和宣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分析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现状, 提出构建招生宣传工作的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和宣传方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三位一体”模式构想。

关键词: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三位一体”操作构想

参考文献

[1]谢学芳.新形势下高校招生宣传的策略[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4) :55-60.

[2]陈天云, 程俊俏.平行志愿背景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调查分析及招生宣传策略探讨[J].文教资料, 2011 (9) :184-186.

三位一体招生自荐信 篇5

一直以来数字逻辑电路,集成传感器都对我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听闻贵校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享有盛誉,有着非凡的专业人才。李向阳教授的名字,我也听闻已久,希望通过这次招生活得进入贵校的资格证。在专业队伍和个人兴趣思潮的领导下,能在电子信息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或许是因为家中有位学计算机的兄长,C语言,单片机和智能控制和数据加解密码等理论和技术等专业知识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我的生活。他向我展示计算机高潮的演算功能和未知的反战前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对那片神秘的信息领域充满了向往。

我的家庭较为明主开放,我的父母虽不是高学历人才,却十分重视我的学业,同时也绝不压抑我的个性与自由,能够理解和支持我的兴趣和爱好。初中阶段,我曾在老师的领导下参与市里的网页制作比赛,并获得一等奖。我认为那仍只是计算机之树在我的心中萌发的开端。大概是因为不满足于虚拟的空间,在同班同学的指引中,我开始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以及各种遥控装置的拆装研究,电子模型的内部改造。虽然一开始屡遭窘境,各式的电板与线桥在我的心中一团乱麻。不过我不是一个过分急躁的人,每当我思路阻塞的时候,运动与音乐是我的调和剂。也许在恍然之间,会有奇思妙想涌现,这一点在学习上也是一样。

对于生活,我始终充满信心和向上的热情,作为班干部,我认为我有义务帮助同学,承担责任。我是一个做事有主见的人,愿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更喜欢积极主动地学习,一旦遇上感兴趣的问题,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靠自己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地去完成它们。

步入高中,我意识到我先去所见的信息世界只是冰山一角。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逻辑电路与计算机编程技术映入我的眼帘。蠢蠢欲动的兴趣因子才随之从我的心中迸发出来。平日里,与物理老师深谈各种电子小模型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去年春节,有幸成为物理老师的助手,应用电子显像管技术,共同制作一个“闪语”,为同学们嗲来新春祝福。

在学校里,我是一个成绩优异,不善言语的男生,但我们英语老师常说: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我始终相信电子技术能改变世界,正如我一直仰慕的长安迪*格罗夫,他把英特尔推向了世界。近年来有不少我校学子不约而同地选择贵校作为第一志愿,我也十分渴望近年7月份可以拿到贵校的入去通知书,希望成为贵校的一名学生,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愿贵校可以给我一次机会,我愿意将我的全部精力投入中国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希望凭我的绵薄之力可以为杭电的名声增福添彩,为祖国的电子科技技术发展推波助澜。

相信在这里我学习的不只是只是,更是一个锻炼人格的机会。在学术活跃的杭电,我将努力参加一些团体,论坛和各种活动,把自己磨砺成一个独具文化品位,非凡创造力,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恳请贵校领导能够接受我的申请,实现我的梦想。

此致

祝老师人生万顺,敬祝贵校流年畅达。

探索三位一体教育新模式 篇6

实现高品质家园合作,共促幼儿健康成长

转变家长工作观念,建立新型家园关系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近年来,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甚至超前于教师,家长已不再满足于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转。针对幼儿园家长工作中存在的这一实际问题,教师们努力转变家长工作的观念,建立起与家长的新型关系——平等的教育伙伴关系。这种平等关系的建立,拉近了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发挥了家长的能动作用。

互动式家长工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随着新型家园关系的建立,教师们在做家长工作时,变教师教育家长的单向活动为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商育儿方法的平等的双向活动。

首先,教师在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中,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注意在倾听家长的育儿观念与方法基础上,通过协商与沟通,达成观念与行为上的一致,形成家园同步、同向的教育。其次,家长会的内容由家长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每次研讨根据主题请不同家长参与,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信心,调动了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最后,教师积极为家长间的互动搭建平台,创造相互交流育儿经验的机会。教师定期组织家长开展家长沙龙活动。家长间的积极互动,达到了自我宣传、自我教育的作用。

发挥家长资源作用,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家长中不乏人才,他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成功利用,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

一方面,幼儿园尝试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活动中,家长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为解决家长虽有教育资源优势,但缺乏幼儿教育方法这一问题,教师们增强了志愿者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做到活动前与家长一起认真研究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教育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协助家长共同开展活动;活动后第一时间与家长共同反思活动,帮助家长总结活动经验。

另一方面,在家委会成员的倡议下,家长自发地组建了家庭友好小组。家长通过与教师协商,根据孩子的性别、性格、家庭住址、家庭环境等因素,划分成以5—6个家庭为一组的家庭友好小组。在家长们的积极策划下,家庭友好小组成功开展了共同郊游、家庭才艺表演、走访社区孤寡老人、到太阳村慰问孤残儿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密切与社区合作,共创育儿大环境

发挥社区早教基地作用,为社区提供惠民性学前教育服务 在开展面向社区的早期教育工作时,幼儿园始终坚持以“惠民性”为原则,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免费无偿为社区散居幼儿服务。利用园内闲暇教室,开办社区幼儿活动站;开展送教进社区的活动,开设社区图书室;开展定期的早教咨询、入户指导活动等。幼儿园还定期组织家长来园听家教讲座、组织散居幼儿来园与在园幼儿共同活动等。早教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社区散居儿童的受教育率,同时引导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成为幼儿教育的第二课堂 幼儿园充分挖掘社区可利用资源,使社区成了幼儿的第二课堂。小区内座落的商店、邮局、学校等设施,成了幼儿学习课堂;小区里的工作人员,民警、保洁员、居委会办公人员,则成了孩子们的“老师”。在社区这个大课堂里,运用社区的力量使教育更丰富、充实,也更贴近生活,更具说服力,使孩子们学到了在幼儿园中学不到的东西。

家庭、幼儿园、社区各具教育特点,各具职责,要努力挖掘,并将三者结合起来,使教育相互配合、相互统一、步调一致,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的,彰显幼儿园家、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的办园特色,促进办园质量的不断提高。

玉米“三位一体”生产模式的优势 篇7

摘要:玉米免耕深松、机收、秸秆还田三位一体生产模式具有省工、省时、省籽、增产、增收的优势。本文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对玉米免耕“三位一体”生产模式的应用不足和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建议适宜地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玉米免耕;机收;秸秆还田;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S233.7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07

2010年开始,双辽市开始引进推广此项目技术,在政府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推动下和引导下,得到了农民的认可,近些年这项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免耕面积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市免耕播种机达到1000台,每年免耕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市玉米播种面积的40%。

1 玉米免耕技术的优点

应用玉米免耕技术是当前双辽市玉米耕作制度的一项改革。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充分提高了种肥的利用率、改良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工作强度,使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的机械化农业前进了一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玉米应用免耕技术可达到“两省”、“两降”、“四提高”的良好效果。“两省”即省工、省种。免耕技术减少了传统耕作的耕、翻耙整地等工序,种子和化肥同时一次性施入土壤,有效地减少作业次数,进而达到省工的目的。免耕播种可调为单粒播种精播,较传统播种方式相比,一般可省种5%~10%;“两降”即降低生产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初步统计应用免耕技术,通过省种、省工、省燃油等综合计算,平均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0%~15%。随着免耕技术的大量引进,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四提高”:一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免耕机可使化肥施用深度达到10~15厘米,减少化肥的挥发,肥料利用率提高5%。二是提高土壤肥力,免耕技术结合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7%,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三是提高播种质量,免耕机播种深浅和覆土一致,有利于拿全苗、齐苗,提高了玉米群体的整齐度,播种质量明显提高。四是提高土壤含水量,免耕技术结合秸秆还田,覆盖度达到30%以上,局部土壤就会形成土壤“水库”,春季土壤含水量增加2%~5%,防止地表水径流,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收入,免耕技术应用得当,一般可增产10%~20%,增收15%左右。

2免耕机播种注意事项

2.1种子选择

一般每穴1~2粒为宜,种子要选颗粒饱满,优质的良种,发芽率95%以上,并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2 化肥选择

免耕机播种应选用颗粒肥(尿素、硫酸铵、复合肥等),粉状化肥易结块、流动性差、会影响施肥效果。播种前对颗粒肥需进行检查,结块要去除,以免堵塞排肥管影响施肥量,施肥量每亩5~10公斤为宜。

2.3 播种作业

本机械可以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施肥等作业工序,播种作业时,宜将种子播入土壤深度3~5厘米,化肥要施到土壤中8~10厘米,种肥分施不小于4厘米。不漏播、不重播、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镇压严实。

3 机械化深松技术优点分析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土壤耕作,局部松动耕层土壤和耕层下面土壤的一种耕作技术。不同于以往使用的旋耕机,能够实现农作物旋耕、播种一次完成,使用机械化深松技术需要先深松土地、再播种,但是凭借着有效疏松土壤、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防涝能力等优点,机械化深松技术在保坻区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和欢迎。

与传统的耕地机械不同的是,深松机械的犁耕部分总长达到50厘米,而传统的犁耕不过20厘米,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农作物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在过去田地耕作时,大多以小型机具连年耕作,土壤耕层只有15厘米左右,土壤板结严重,犁底层的土壤变得硬脆,土壤养分容易被破坏,不易蓄水。采用机械化深松技术作业后,农作物可以增产10%,增产效果可以持续2~3年。

通过这几年深松的效果来看,深松达到30厘米的地块,比未实施深松的,每公顷可以多蓄水400方左右,相当于在耕层以下建立了一个土壤水库,伏旱期间深松地块30厘米土壤的含水量,平均比未深松的提高5~7个百分点,抗旱的效果十分明显。

4 玉米秸秆还田、机播机收技术优点

切碎秸秆,把玉米秸秆趁鲜铡成3~6厘米长的短节,或采用机械粉碎法粉碎,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下茬作物出苗与生长。

足墒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使切碎的玉米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被架空。

补施氮肥,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会出现与下茬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氮素的现象,所以要按每100公斤玉米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肥,这样可以避免下茬作物苗期缺氮发黄。

数量适宜,玉米秸秆每亩施用300~400公斤较好,多了反而会阻碍下茬作物根系生长。

深度适宜,玉米秸稈还田时,一般应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并耙平压实。同时还应注意本田秸秆还本田,不要将本田的秸秆还到其他田。

防病虫害,玉米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有病虫害的玉米秸秆还田,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

将土壤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及机播、机收等技术综合在一起的配套技术体系,建立具有省工、省时、节本降耗等特点的新型农作技术模式,减轻农田水土侵蚀、控制秸秆焚烧污染及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加强保护性耕作和有机肥回田。

上一篇: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下一篇:游泳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