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明珠

2024-05-10

职教明珠(精选四篇)

职教明珠 篇1

始建于1986年2月的海南省工业学校, 直属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校初期, 在陡峭的荒坡上, 野草丛生, 只有几间平房教室, 两幢年久破旧的学生宿舍楼, 整个校园全是土路。设施奇缺, 资金不足, 没有教学楼, 没有实训室, 没有运动场, 全校固定资产不足百万, 以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主, 学生不足百人。

1990年, 全校师生自己动手铺设了教学区到宿舍区第一条水泥校道, 从此吹响了改变学校办学条件, 改变育人环境, 完善教育教学设施的号角。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普通中专学生200人, 完成了从企业干部短期培训到全日制学历教育, 办学模式逐步从成人教育过渡到多层次普通学历教育。

在办学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学校以“勤俭建校、育人立校、从严治校、改革兴校”为工作方针, 对学生进行爱校情感、行为养成、艰苦朴素、感恩励志、控烟禁毒等教育, 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的理念, 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关怀”, 教学生先学会做人, 后懂得做事。

学校始终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有利于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有利于教职工生活地位的改善与提高”的“三个有利于”原则, 到1995年的短短几年时间, 从办学规模到人才培养, 都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改写了学校的办学历史, 走出了一条具有“工校特色”的办学路子, 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从1996年起, 学校以“规模求效益、质量创名气、专业促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 形成了“优良校风与优美环境相协调、一流管理与先进设施相统一、专业设置与技能培训相对应、实践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四大办学特色。学校管理以“科学、规范、高效”为标准, 严抓德育建设, 规范学生行为, 引导学生自觉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 为学生心理疏导提供服务, 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这一年, 召开了首届家长会, 为学生的培养和教育, 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提出宝贵意见, 逐步形成了“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

1997年, 学校提出: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职工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 教职工首先不做。从抓教职工控烟开始, 在全校开展控烟工作, 利用每年的“世界无烟日”举行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等公益活动, 举行控烟工作表彰大会。学校被海南省教育厅、省爱卫会授予海南省无烟学校荣誉称号。

1998年, 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普通中专办学水平的评估中, 学校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差校, 以优异的成绩升格为省 (部) 级重点普通中专。几年间, 学校办学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同行的赞誉, 奠定了学校更大的发展基础。同年, 再次被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文明单位。

2001年, 学校从海南省工业厅分离出来, 直属海南省教育厅。学校将“三个转变”作为办学的重要教育思想, 坚持“不降低收费、不缩短学制、不承诺就业”的“三不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 讲究教育方法, 追求教育效果, 实现了“从全面优质管理向全面提升人文素质的转变、从整体优良行为向个体不良行为矫正的转变、从强调教学纪律向强调教学效果的转变”, 强调从制度到文化、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到教师, 将一所全省最弱、最差的学校办成全省唯一一所工科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着手描绘学校“十·五”发展规划, 实施名校发展战略。

2003年, 学校被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授予“中国控烟先进奖”, 并被吸收为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团体会员。

2004年, 学校成功举办了18周年校庆, 向社会展现了18年来以“超前的意识、超常的速度、超凡的业绩”创造的海南职业教育史上的奇迹。

2005年, 学校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6年, 学校实现了从全面优质管理向全面提升人文素质的文化层面的转变, 形成了“传承优良传统, 弘扬工校文化”的氛围, 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和民进中央等七部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陶海林老师被授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国家教育部发出号召, 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陶海林老师先进事迹的热潮。

2007年, 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把学校的发展列入工作议程, 定安县委县政府考虑塔岭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时, 提出了“争取引进省工业学校落户塔岭”。在定安视察、调研和现场办公时, 省委书记罗保铭认为在塔岭工业园区建设省工业学校新校区的思路是正确的、可行的, 有利于定安的发展。

2007年5月27日, 《中国教育报》在第一版以“穷山沟也能办出一流职校:海南省工业学校的奇迹”为题再次对我校进行了报道。原党委书记蒋培福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陶海林老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 塔岭新校区完成了第一期教学大楼、实训大楼、食堂、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房的建设。6月6日, 《海南日报》以“省工业学校塔岭校区今秋投入使用”为题对学校新校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

学校站在做精做强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的高度, 提出了“教育一致性”, 努力实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让学生接受优良教育”的“二优承诺”, 把培养师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师生进步, 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同年, 与定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委托经营管理定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协议书 (3年) , 正式托管定安职业技术学校。

2008年3月22日, 《海南日报》第四版以“专业对路好找工, 省工校9成毕业生被预订”为题对学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报道。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08年“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09年, 塔岭新校区第一期建设工程竣工。秋季开学举行了塔岭新校区启用庆典暨开学典礼, 2000名师生进驻新校区。学校形成五指山校本部教学区、车间实训教学区和定安塔岭新校区、托管定安职业技术学校区的“两地四区”办学新格局。

原党委书记蒋培福校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陶海林老师应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 到北京天安门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观礼。

2010年, 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陶海林老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王业端老师被授予“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

2011年, 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骨干专业建设“三项建设”为抓手, 形成了“在道德形成和行为培养上、在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上、在就业机制和就业质量上、在配置资源和优质服务上”实现新突破的办学新理念。在“四个新突破”的指导下, 学校传承创新, 以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校为新起点, 跨入了提升内涵建设的办学新阶段。

2012年, 学校整体搬迁到定安塔岭工业园区, 占地面积300亩, 整合资源, 集中办学, 开启了第二次创业新纪元。

2013年, 学校传承工校文化, 弘扬工校精神, 从多年的办学历程中, 明确提出新的办学方向:责任教育, 培养敢于担当的海南人。

2014年, 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

2015年, 学校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

2016年, 学校站在新的高度, 重新审视学校新的办学方向、新的办学定位, 谋划学校新的发展蓝图。

长白山脚下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 篇2

抚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座落在美丽的吉林省东北部长白山脚下,属吉林省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办学理念,制定办学长远规划,紧扣职教办学特点,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出了自己的特色,确立了专业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等方面均上了一个新台阶。连年被评为抚松县“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抚松县“先进党支部”、“安全先进单位”、白山市“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吉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创业机构”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2010年综合布线取得了团体二等奖;2011年影视后期制作取得了团体二等奖、2012年单片机取得了团体三等奖。抚松电视台、白山电视台、吉林都市、长白山日报、吉林日报都纷纷报道和用较大篇幅刊登了抚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办学事迹。主要事迹如下:

一、上级支持 统筹规划

抚松县拥有30万人口,辖区拥有7所高中阶段学校,每年初中毕业生2500余人。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07年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了抚松职教中心;2010年召开了抚松县职业教育大会,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各乡镇一把手均出席会议,会议决定各乡镇将职业教育列入当地首要任务来抓,会议还出台了《抚松县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决定》。县领导多次到学校进行调研,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协调万达集团与学校对接。县教育局为了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将各学校招生宣传列入督导考核;同时制定了《抚松县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吉林省教育厅为了进一步推动抚松职业教育发展将2013年职业教育年会放在抚松召开,这次会议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抚松职教中心办学宗旨做到“一个目标、两个方向、三个坚持、四个模式”。一个目标: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学校发展、社会认可。两个方向:专业兴教、产业兴校。三个坚持:坚持面向本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企业发展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坚持面向长白山旅游发展和大连万达度假区开发建设,为带动旅游、休闲、度假经济产业发展培养服务管理人才;坚持面向十四个乡镇,为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我县劳动力就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四个模式:学校企业化模式、实训基地工厂化模式、课堂车间化模式、学生职业化模式。学校发展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外向型与开放式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北京商鲲集团、青岛太平货柜公司、上海联想集团、常州德莱仕集团、北京东交民巷、万达长白山假日酒店等二十多个企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三、创新办学模式 推进联合办学

学校本着出口旺,进口畅的办学思想,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加强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主要采取了校校联合、校中联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学校与吉林工程技师学院、中铁十三局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女子学校、天津东丽区职业学校、北京商鲲学院、长春嘉恒学校等学校联合办学,通过校校联合不仅解决了学校设备、师资、学生就业等问题,关键是学到了新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和招生就业方法,提高了相关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节省了培训经费。校中联合---就是学校与中介联合,这种联合方式主要是为了探索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与昆山的海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北京天羽人杰文化中心等中介进行联合,对短期培训的学生进行安置就业。校企联合---学校与万达假日酒店、无锡焊接有限公司、浙江春天门业、青岛金华汽车进出口公司、大连爱路安时装公司、北京东交民巷店、北京辛辣道餐饮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解决了师资不足、设备落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2012年学校又与北京商鲲集团联合办学。通过与北京商鲲集团联合办学,实施订单培养模式,开设了动车方向的铁路运输管理专业、银行事物方向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议服务与管理方向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电梯制造安装与维修方向的机械制造技术、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方向的机械电子专业等,扩大了招生范围、解决了学生见习、学生顶岗实习、安置就业等问题。

四、科学设置专业,强化专业建设

在认真广泛征求我县用工企业意见和全国各地企业用工情况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市场需求,确定了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及全国各地企业用工的专业,开设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焊接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机械制造技术、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铁道运输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十五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为省级骨干专业;焊接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为市级骨干专业;铁路运输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为学校品牌专业。

五、坚持以人为本 彰显德育特色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组织机构,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围绕“实践的德育”指导纲要,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重视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实施封闭管理;以俱乐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通过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家庭教育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感恩意识、自律意识和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围绕内涵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模式。一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⑴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省、市、县开展的各级各类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了国家

级培训、3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30多名教师参加了市级培训、50多名教师参加了县级培训;⑵组织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有4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⑶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二是积极开展教研活动。⑴组织教师开展了精品课、示范课、推门课等教学研究活动;⑵请吉林省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白山教师研修院专家、教授到校开展了现场观摩课活动;⑶开展了课题立项与研究活动;三是积极进行课程改革。⑴调整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文化课占三分之

一、专业基础课占三分之

一、专业实训课占三分之一;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了实用英语课程,聘请于淼荣老师任课;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聘请高明太老师任课;开设了阳光心理课程,聘请了万达企业赵和峰老师任课;开设了形体课程,聘请陈晓娟老师任课。如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键盘课程,聘请了滕怀祥老师任课。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聘请了穆森林老师任课;⑶实施见习制度,技能学生每学期都要到企业进行见习1---2月,目的是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体验企业管理,培养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⑷开展了校本教材研究活动,目前已经编写出了《语文读本》、《就业指导》、《电工》、《焊接技术》等教材。⑸积极开展技能展示活动,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专业技能考核,每学期开展一次技能展示,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开展的技能大赛;四是狠抓技能训练。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通过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反复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七、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学生实习实训和劳动力培训问题日益突出,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解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学校投入近500多万资金购置了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设备,建成了焊接实训基地、白钢铁艺基地;投入近200万元资金购置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备,建成了汽车维修实训基地;投入100多万元资金购置了电工电子专业设备,建成了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投入80余万元资金购置了计算机专业设备,建成了3个计算机实训室;投入20余万元资金购置了学前教育专业设备,建成了7个钢琴室、1个舞蹈室;投入50余万元资金购置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设备,建成了旅行社实训基地;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7个实训模拟室、2个教学研究室;投入近300万元资金在乡镇建成了4个校外劳动力培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基本满足了学生和农村劳动力实习实训要求。

八、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在抓好中专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坚持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抚松职教中心每年举办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创业人员培训班、阳光工程培训班等,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主要开设焊接技术、烹饪、面点、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培训形式为依托乡镇培训基地,将技能送到学员手中。目前培训各类学员达10000人次。

九、产教结合带动专业化发展

学校紧紧围绕“以产养校、以产兴校”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之

路。既能满足学生实训实习所需,又能服务县域经济,还能促进学校发展。随着长白山旅游持续增温和大连万达度假区项目的建成,抚松区域的旅游前景非常看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专业发展空间很大,经过反复论证和深思熟虑,学校决定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把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2012年学校投入50万元成立了抚松职教旅行社有限公司、投入近300万元建成了天池水山庄。这两个经济实体的建成,即解决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问题,还解决了学校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

十、加强职业指导,畅通就业渠道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在保证正常课时之外,学校还经常请企业知名人士和就业成功学生到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例如,请大连万达假日酒店的赵禾峰总监讲了《企业与人才》;请北京商鲲教育集团的潘和永总裁讲了《商鲲的人才培养优势》、请焊接技术毕业生王继伟同学回校讲了《创业之路》等等;学校招生就业部门每年在学生就业前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学校还组织就业学生参加县、市劳动部门开展的一年一次的就业洽谈会;通过职业指导活动的开展,学生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清楚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学校与万达假日酒店、长白山蓝景黛丝酒店、长白山大饭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招工培训密切协作关系,餐饮、旅游、电工、电子、汽修、烹饪等学生毕业后全部输送到县域各企业就业,从而有效推动了我县经济发展。学校领导班子经常利用节假日深入国内知名企业,为职校开拓毕业生就业路子。近两年来,我校加强了与北京商鲲集团的合作,毕业生推荐就业形势非常好。铁路运输管理、机械电子、机械制造技术、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珠海,南方职教的一颗明珠 篇3

据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冯成志介绍,目前,珠海市加大对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力度,增加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完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体制不断完善,质量稳步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珠海市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所(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总人数2.2万余人,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包括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卫生学校和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今年,珠海市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招生比例接近5.6:4.4,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珠海市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立足当地实际,注重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亮点频现。

全力打造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1.“一个核心,三大板块”精心规划。

所谓“一个核心”,就是以珠海市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为核心;“三大板块”包括:在香洲区(含高新区)建设现代服务专业群,在金湾区(含高栏港区)建设航空港口专业集群,在斗门区建设机电农林专业集群。

据介绍,珠海职教基地总投资超过19.8亿元,新建规模达1万人的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扩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市艺术职业学院和广东省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使职业院校在校生总体规模达4.2万人。

珠海市有效整合资源,建设布局合理的三大专业集群板块。充分发挥集群优势,集约发展,走中、高职衔接、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共赢之路。针对每一个板块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发展不同的专业集群。如在香洲区,充分发挥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和珠海市卫生学校的龙头示范作用,打造该区旅游会展、卫生护理等专业集群。针对斗门区的农林业优势,在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打造水产养殖、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集群。

2.丰富职教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珠海市坚持深化职教改革、丰富职教内涵、提高办学效益的发展策略,职业院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一是各职业院校将珠海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转化成专业优势,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职教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共定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管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二是以技能大赛为支撑点,紧抓技能培养。珠海市连续三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珠海市派出的7位中职学生选手全部获奖,其中,5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是全省参赛队伍中获得一等奖最多的地级市。三是建设专业的教师团队。珠海市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引进企业骨干为学校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国外国内培训,积极打造坚实的职校领导团队。如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现有高级教师30名,研究生12名,双学位教师18名,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95.2%,“双师型”教师38名,占专业课教师75%。在今年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分别举办的全国百名教育管理杰出人物和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评选中,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甘朝威和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詹红红分别荣获“全国百名教育管理杰出人物”和“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

利用优势,积极扩大与港澳合作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现“珠澳同城化”的规划,在此大背景下,珠海职教充分发挥毗邻澳门的优势,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积极寻求与澳门的有效合作。据悉,珠海市卫生学校从1989年开始在澳门镜湖医院开辟了实习基地,20年来,护理、助产、康复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学生相继前往澳门实习或工作。近三年来,镜湖医院招聘该校毕业生100余人。此外,该校积极加强与香港、澳门等地的交流,成功举办“三地四校”(珠海、澳门、香港四所卫生学校)的交流活动。另外,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向澳门输出毕业生,2007年有8人在澳门就业,2008年有7人在澳门就业,今年珠海市一职校与澳门旅游学院的合作办学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依靠地理优势,积极开展与港澳合作办学,借鉴港澳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促进了珠海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完善,对珠海各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适应经济,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珠海60%以上是现代服务业,基本都围绕现代服务业的一些项目开辟相关产业,如航空业、航海业、生物制药、IT、家电业等,将是珠海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珠海经济发展的这些特点,给珠海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良好环境,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卫生学校、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和南屏中学,这些在珠海市起龙头作用的中职学校都紧紧围绕本市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定位。

据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甘朝威、副校长赵新介绍,该校结合珠海本地经济发展,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一是面向市场,把握学校发展的定位。珠海市是一座旅游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该校清楚认识珠海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把握学校发展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都突出现代服务业的方向。而在学生培养上,该校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岗位群,按照就业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就业率高达100%。二是走“2+1”办学模式。该校在办学中强调校企合作,开展“2+1”办学模式,不仅如此,该校每年还专门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三是着力培养“三高”人才。由于现代企业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适应企业的这种要求,该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尚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规格的专业素养的现代“三高”职业人。

珠海市南屏中学副校长苏绍昌告诉记者,该校与建华模具设计培训中心合作办学,被全国模协和省模协授予“广东省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称号,并与冠宇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施“订单式”培养。同时,在珠海市度假村、海湾大酒店等五星酒店设立了实训基地,还与珠海市圆明新园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了平面设计制作工作室。该校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合作,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资源,形成了学校为企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长效合作机制,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该校职业教育的层次,使今年该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正是把握住了珠海市经济发展的脉搏,珠海职教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大势,面向现代服务业,积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从而使得珠海职教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紧密联合,并真正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

挖掘潜力,创办职教办学特色

珠海职教大发展,不仅依靠珠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毗邻港澳的便利,更是由于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各职业学校自觉挖掘自身优势,立足自身特点,积极办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就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办学经验。

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位于珠海市西部地区,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总结该校的办学经验,校长黄华欢认为有如下几点:一是科研兴校。该校一直以来把科研兴校作为一种战略,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的学力和教学教研能力。近几年以来,该校参与研究广东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管理研究》、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立项课题《中职生转型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省级教育课题研究《以生本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验》,均获省一等奖。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由于生源素质较差,该校按照“精心掏沥,让沙子闪光”的理念,以兴趣为突破口,组织兴趣小组,如民歌、舞蹈、书法、茶艺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综合全面的提高。该校以技能大赛为动力,通过举办各种各样学部、学校的竞赛和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三是建设校企文化。学校在积极与本地企业合作的同时,积极地组织学校的文化节目到企业去表演,以构建一个学校与企业共同的文化,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文化交流。四是为本地培训技能型人才。该校大力开展社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有2000多人的社会岗位技术接受该校培训点的培训,培训农民工2106人,为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珠海市教育局钟以俊局长认为,珠海处于“珠中江”经济圈的核心地位,珠海经济大发展,推动了珠海职教大发展;珠海职教大发展,促进了珠海经济大发展。“未来,”钟以俊局长满怀信心地说,“珠海要积极营造一个‘学在珠海,教在珠海的职教环境。”

职教明珠 篇4

学校管理严格科学,多年来,已为社会输送20000余名合格毕业生,短期培训41000余人次, 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省职业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60余项荣誉称号。

职业中专位于县城新区,占地403亩,有可容纳80个教学班的教学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实训楼和相关功能用房以及高标准的塑胶跑道运动场。配备有汽车维修车间、数控车间、电子电工实训中心、车工钳工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及高标准多媒体教室。

学校办学紧紧围绕“学生成才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接轨”这一核心来展开。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等方面都通过社会调查,按企业所需实施订单定向培养。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实行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职业资格证书保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上一篇:脱口秀节目主持下一篇:高校网络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