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2024-05-05

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精选十篇)

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篇1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导游专业生学习现状分析

近年来, 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 加强了对中职学生教育规律的研究, 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较好更新, 更注重以学生为本, 开展素质教育, 积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但尽管如此, 由于中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特别是中职生生源素质普遍较低、道德意识淡化、心理素质不高等客观实际, 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目标不明确、课堂纪律性差、学习毅力不足等问题。作为中职生的组成部分, 导游专业生也存在上述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加大了中职学校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难度。究其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 众多中职学校在培养导游专业生的过程中过多地流于形式, 而忽视了导游专业“灵魂”思想的灌输, 这个“灵魂”思想就是导游角色意识。

二、导游角色意识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意识?角色意识是指人对其所担负的角色及与之相适应的身份、地位、权力、义务和必须执行的规范的认识, 它通常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指向性, 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驱动作用, 自觉地指导人“做什么”“怎样做”。甚至可以说, 一个人角色意识水平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这个人行为的动力、方向和水平。

导游角色意识, 就是明确自己担负的是导游人员的身份, 知晓导游人员的权力和义务, 并遵守导游工作人员职业规范和道德来指导规范约束自己言行的认识。

三、导游角色意识对导游专业生学习的作用与意义

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具有明确的导游角色意识, 就是培养他们能自觉地按角色规范和期望指导约束自己言行的意识, 这种意识广东梅州●丁建

对导游专业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1. 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化被动为主动

不可否认, 作为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中职学生, 较大程度上存在学习能力不高和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而不少学生选读导游专业时, 直接认为该专业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不高, 所以才报读。实际上, 学习导游专业, 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史地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这种错误解读, 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入学不久, 开始重复初中时的恶性循环状态, 学习兴趣锐减, 学习陷入被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选择导游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外向型性格, 他们期待成人社会的身份地位, 渴望得到像成人一样的尊重, 符合“扮演”社会角色的心理特点。学校和教师若能加强学生导游角色意识的培养, 创造导游角色活动条件, 将有利于发挥角色意识对学生的能动性和指向性作用,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面对自己的学习, 化被动为主动。

2. 有助于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 保证课堂内外学习效率

目前, 大多数导游专业生与其他中职在校生一样, 存在纪律散漫, 课堂纪律性差, 经常迟到、旷课等诸多不良习惯, 这些都直接影响导游生专业学习效率。不难发现, 不少中职学生早就对教师和课堂产生“免疫力”, 尽管中职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法, 吸引学生注意力, 但往往成效甚微或效力不持久。从根本上来说, 学生对自己所担当的角色长期以来处于模糊状态, 甚至存在书是为了家长、教师、学校而读的错误认识, 面对踏入中职校园学习、生活的导游专业生来说, 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摆脱这种角色模糊的状态。因此,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导游角色意识, 引导学生定位到导游从业人员这个角色, 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不断灌输导游人员职业规范, 从而引导学生以自己将来要担当的社会角色来要求自己。

3. 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创新中职德育方法和模式, 是中职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因此, 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 不仅是衡量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也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否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作为中职学校和中职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能去“挑”学生, 而只能去积极地引导学生。可是, 长期以来, 中职学生已对传统德育产生了“免疫力”, 中职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对于中职学校导游生来说, 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 把学生当做一名社会导游人员来对待, 引导他们找到自我认同感。同时, 从“先模仿, 后内化”角度出发, 向学生开展导游职业规范教育, 引导学生以导游职业道德来审视、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此基础上, 再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受到来自学生内心的阻力势必减弱。

所以, 对导游专业生进行导游角色意识培养, 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成绩方面的提高, 更可以给学生导游专业的“灵魂”, 即让学生从思想到言行、从课堂学习到课外活动、从理论学习到专业实操, 都能以导游人员的身份来要求和规范自己。

四、如何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导游角色意识

1. 改变观念, 尊重导游生的“导游”角色

长期以来, 在中职学校教师观念中, 导游生只是特殊的“高中生”。忽视了专业特性, 缺乏以发展的眼光看导游专业生, 更没有在教学、课余相处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名导游或将成为一名导游。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 也把自己当做一名特殊的“高中生”来看, 而不是一名导游。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 尤其是非专业教师要以对待一名导游一样应有的尊重、态度和要求对待每一位导游专业生, 让学生以自己是一名导游或将要成为一名导游的意识去面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课余生活。

2. 将角色意识培养与入学教育相结合

笔者认为, 导游角色意识培养应从入学教育开始抓起。学校与班主任、教师要共同帮助学生实现导游角色意识的启蒙。其中班主任和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应成为培养导游专业生导游角色意识的主要推手。由于进入新的环境, 导游中专生还未能真正实现角色转换, 大都停留在中学生角色层面。由学校、班主任、教师对新入学的导游专业生进行导游角色意识启蒙, 并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有别于初中时的对待, 如平等、尊重、信任等。这样, 能让导游专业生明白自己接受的教育并不是学校和教师、家长要求的, 而是将来自己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所要求的。

3. 以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为主体, 编织角色意识培养的网络

其实, 与其他专业教学一样, 不少教师、班主任都会从学生日后可能担当的职业角色来告诫或教育学生, 但为什么都被学生一笑置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学生不会因为一两句话就会形成职业角色意识。反之, 要想引导导游专业生形成导游角色意识, 就需要编织起一张由学校、班任、教师、家长参与进来的导游角色意识培养的网络, 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自己被当做一名导游人员来待, 并能感受到学校、班主任、教师、家长是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导游工作人员, 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希望自己做一个“听话”“不闯祸”的学生。这就要求导游专业班的班主任和非导游专业教师, 尤其是文化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多关注旅游动态, 加强对《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导游业务常识》的了解, 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角色意识培养。

4. 循序渐进, 在细节中不断强化学生角色意识

引导导游专业生形成导游角色意识, 应做到循序渐进, 从细节中进行强化。每一位班主任、教师、家长都要在导游专业生的每一个成长环节中不断进行暗示或明示。例如可以从对学生的称谓、上课开始语、下课结束语、教学情境导入、导游业务实操过程等诸多方面入手。笔者曾在导游专业班级做过一个实验, 那就是在其中一个班级中, 持续地称呼每一位学生为“某导”, 并将课前开始语如“上课!”改为“各位导游好!”, 将“下课!”改为“各位导游辛苦了!”, 点名或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也直称学生为“某导”, 并在实操过程中给予学生正式导游一样的对待。经过一学期的实验, 发现与其他导游专业班级相比, 导游角色意识强的班级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学习成绩方面都明显优胜于缺乏导游角色意识的班级。

5. 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评价活动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教师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机制在以人为本, 真正体现导游专业特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 每一位教育者, 包括班主任和非专业教师在对导游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时, 应将常规评价机制与《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结合起来 (如其中的“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 , 形成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激励性的考核机制。这样, 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得的分数不只是反映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更是对自己作为一名导游人员今后所具有的社会竞争力的衡量。

培养导游专业生导游角色意识, 是为了发挥角色意识的能动性和指向性, 对导游专业生的行为起到调节和驱动作用,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将职业规范内化为对自己言行、思想道德的自我评价和要求, 自觉地指导自己“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笔者坚信, 只要每一位班主任、教师、家长都参与到导游生导游角色意识培养的过程中, 导游角色意识就一定会对导游专业生的学习乃至成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近年来, 出自中职学校的导游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等现象。究其原因, 众多中职学校在培养导游专业生的过程中过多地流于形式, 而忽视了导游专业“灵魂”思想的灌输, 这个“灵魂”思想就是导游角色意识。培养导游专业生导游角色意识, 是为了发挥导游角色意识的能动性和指向性, 对导游专业生的行为起到调节和驱动作用, 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将导游职业规范内化为对自己言行、思想道德的自我要求, 自觉地指导自己“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促进导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导游专业生,角色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顺琼.提升自我意识, 培养良好行为品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 (1) .

职高类导游专业导游考试试卷 篇2

适用专业:10级导游班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历史性旅游资源?()

A、古罗马斗兽场B、埃及金字塔C、秦兵马俑D、三江源

2、下面哪项不是位于北京市的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A、故宫B、长城C、避暑山庄D、颐和园

3、大漠风情、石窟故城旅游大区是指哪个旅游区的特色()

A、东北B、西北C、中原D、东北

4、据记载,我国一些地方都曾出现过佛光,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

A、峨眉山B、庐山C、武夷山D、黄山

5、下面那个少数名族人口超过百万()

A、高山族B、羌族C、回族D、纳西族

6、世界三大宗教不包括()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道教

7、古代建筑中,台上的木构结构建筑叫做()

A、榭B、廊C、轩D、阁

8、坎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水利工程,主要盛行的地区在()

A、新疆吐鲁番B、广东C、东北D、海南

9、古代江南的三大名楼不包括()

A、岳阳楼B、黄鹤楼C、大观楼D、滕王阁

10、皇家园林中的三山五林没有包括()

A、颐和园、B、景山公园C、万寿山D、畅春园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__________所画。

3、我国的三大国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道教名山里的“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都江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位于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主持修建。与附近的道教名山____________山一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简答题

1、解释什么是“吴带曹衣”?(说法来源于哪个领域,具体指哪个人物,有什么特点)10分

2、左祖右社是指什么?10分

3、关于观看的中国饮食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结合第七章中国的饮食和风物特产,随意谈谈你个感想。(300字以上。可以描述你多观看的一种食物它的文化内涵,它的历史沉淀,哪些做法或哪些细节对你有什么样的感触。本题为开放式,言之有理,有内容有自己的想法的皆可得高分。)20分

答案:

一、选择题:

DCBACDAACB

二、填空题

1、女娲、伏羲、神农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

2、吴道子

3、中国画,中医,京剧

4、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成都平原、李冰(李冰父子)、青城山

三、简答题

1、吴带曹衣是指绘制人物画方面的两种著名的描法(2分),即“吴带当风,曹衣出水”(1分),是指两种衣服褶纹表现程式(2分)。吴道子画人物时,衣带飘举,称为“吴带当风”,而北魏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衣服窄紧,因称“曹衣出水”。(3分)

2、左祖右社是指左边卫太庙,右边卫社稷坛。(2分)中国的礼制思想中,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是一个重要的内容。(3分)“左祖”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所以称太庙。(2分)“右社”是指在宫殿的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3分)

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篇3

【摘要】 导游人员是旅游业的窗口和形象,导游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企业的形象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导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桂林青葱岁月旅行社为例,就校办旅行社与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青葱岁月旅行社导游专业职业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2006年,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一般来讲,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是指院校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实训教学场所。而校内实训基地则强调生产性,体现教、学、做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

青葱岁月旅行社成立于2009年4月,是经桂林市旅游局批准,在桂林市工商局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行社,隶属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青葱岁月旅行社的主要架构和部门设置与其他旅行社基本一致,设总经理1名,由桂林旅专导游系主任担任,副总经理2名,由桂林旅专导游系资深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另有办公室、导游部、计调部、外联部、电子商务部、财务部等,均由导游系二、三年级的优秀在校生担任。作为桂林旅专校办企业和重要的校内实训基地,青葱岁月旅行社在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校办旅行社与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观念的养成

校内实训基地是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需求和标准为依据,融教、学、做为一体,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因此对学生职业观念的养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导游专业是一门职业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提高导游人才培养的质量,桂林旅专导游系充分利用校办旅行社这一实训基地,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新生体验旅游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体验旅游,即通过青葱岁月旅行社的运作,组织导游系全体新生在区内主要景区开展专业考察和实践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导游系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这种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场体验与实境训练”为途径,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以职业环境资源引入教学进程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为目标,旨在让新生加强对导游专业的直观认识和深刻体验,帮助新生加深对导游资格考试景点的理解,感受导游的魅力,体验旅游的乐趣。

自2009年以来,青葱岁月旅行社每年都会经过周密部署、精心策划,配合导游系组织新生开展体验旅游活动。在线路设计方面,既有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七星公园、靖江王陵、两江四湖和漓江等桂林市内景点,又有柳州鱼峰山和大龙潭公园、桂平西山、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桂平西山、凭祥友谊关、北海银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中长线景点。同时,旅行社计调部门安排理论与实践经验颇为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和一线优秀导游全程示范讲解。针对当前导游队伍中存在的职业道德水准偏低和职业意识较差的问题,旅行社安排的优秀导游在带团过程中,非常注重导游职业道德的渗透,将自尊自强、敬业爱岗、热情友好、游客至上等优秀品质传递给大一新生。

总之,通过参与体验旅游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大一新生进一步了解了导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了对专业及行业背景的认识。同时对导游职业有了一个感性认知,感受了导游执业文化,为导游职业观念的养成和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了使导游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导游职业岗位的规范和标准,青葱岁月旅行社还定期邀请旅游业界的资深专家、企业“十佳导游”等开展培训讲座,介绍和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服务意识。

二、校办旅行社与导游专业学生带团能力的提高

导游是一项以旅游者为工作对象,以指导参观游览、沟通不同语言和讲解为主要工作方式,以安排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为主要任务,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目的的服务性工作,也是对外代表祖国、代表当地进行的民间交流工作。因此,导游被业界誉为“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活动的导演”,是旅游的形象和窗口。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然而在目前的导游队伍当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理论脱离实际、职业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

2009年12月,国务院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业来培育;要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随着国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的进一步增长,旅游业保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呼唤更多更好的导游职业人才。这给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桂林旅专狠抓教学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导游人才,以扭转当前导游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

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青葱岁月旅行社在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带团能力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首先,在组织导游系新生体验旅游活动中,青葱岁月旅行社给予导游专业学生很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带团能力。以2011年9月的“靖江王陵之旅”为例,旅行社先从高年级中挑选若干成绩优秀、有导游资格证且有带团经验的学生,并指派两名优秀教师导游对挑选出来的学生进行培训,告知他们在带团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充分准备讲解知识。在9月26日团队正式出发后,由挑选出来的学生导游先在车上进行沿途讲解;到达景区后,再为学生讲解王陵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并现场演示讲解技巧和注意事项。体验结束后,教师导游会对学生导游进行点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在这种真实的职业氛围下,导游专业学生进行了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并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带团工作中,带团能力尤其是景点讲解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其次,青葱岁月旅行社充分依托地缘优势,承接来桂林旅游的自驾车旅行团、来校访问考察团以及各种会议旅游团。在接待这些旅游团队过程中,导游专业的学生同样得到了大量地陪实践的机会。如2011年9月13至14日,旅行社承接了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一行五人在桂林的旅游活动,根据客人的要求,安排了1名导游专业的学生导游带领游客游览了两江四湖、芦笛岩、象鼻山、叠彩山、刘三姐大观园等景区。2011年9月25至26日,在青葱岁月旅行社的运作下,导游专业2名大二的学生导游带领桂林逸夫小学40人教师旅游团,前往平乐仙家温泉和榕津古镇开展两日游。2011年11月,接待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育厅领导考察团一行8人,组织了漓江、两江四湖2日游,安排了1名导游专业的学生担任导游。2011年11月20日,第四届中俄旅游教育国际论坛在桂林旅专隆重举行,期间青葱岁月旅行社组织参加论坛的中外学者开展了桂林市内一日游,景点包括象鼻山、芦笛岩、伏波山、叠彩山、七星公园等,由4名导游专业的大三学生担任导游。2012年元旦期间,成功组织天津棒垒球集训队成员40人游览兴坪渔村、图腾古道、聚龙潭等景点,全程由2名导游专业的学生担任导游。

在青葱岁月旅行社安排的各种带团实践活动中,导游专业的学生很好地检验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增强了自信心和职业能力。一方面,面对各个知识层次的游客,有各级领导和大学教授,有小学教师,也有棒垒球运动员,导游专业的学生储备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如必要的政策法规知识,扎实的史地、文化和民族民俗知识,灵活的心理学、美学知识等等。另一方面,在带团实践中,导游专业的学生充分锻炼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旅游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中间有很多环节和相关责任人(如司机、酒店餐厅经理等),这些都需要导游人员去组织协调。同时,由于导游人员主要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工作,因此突发情况随时都可能会发生。除了事前的预防以外,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导游人员需要妥当地进行处理。

三、校办旅行社与导游专业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导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专业。旅行社在招聘导游人员的过程中,尤为注重导游员的实际能力。因此一毕业就能顶岗带团,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应变能力强的大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然而在当下的高职教育背景下,不少学生通过了导游资格证考试还是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出现不敢、不能上团的现象。有的虽然能说,而动手能力极差,遇到紧急情形不是束手无策就是麻木不仁等等,这些都暴露了我国导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离、职业适应力弱的实际情况。

作为全国高校首创的桂林旅专导游系,拥有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D模拟导游实训室,可在课堂上为在校导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仿真实习;同时依托数十家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选择;实现了以导游职业能力为主体,围绕教、学、做,建立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践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由此培养了大量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应用型导游人才,满足了旅游业对导游人才规格的需求。

作为桂林旅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青葱岁月旅行社在促进导游专业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方面贡献尤为突出。首先,青葱岁月旅行社给导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训情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岗前的职业培训,实现由学生向社会导游人员的实际能力转換。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对学生进行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能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如职业道德的养成、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等等,最终全面提升导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技术准备,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青葱岁月旅行社积极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度的桂林旅专导游风采大赛。导游风采大赛是礼仪、形象、口才、才艺和导游技能的全方位展示和比拼,通过比赛参赛选手的导游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大赛的成功举办,使用人单位亲眼目睹了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的丰硕成果,各大景区、旅行社纷纷借此机会选拔优秀的导游人才。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既给导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职业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搭建了一个推介就业的平台,促进了导游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桂林旅专在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年来,导游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都在90%以上;导游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达到100%,很多学生在走向导游岗位后,工作表现机会多,业绩突出,有的不到一两年实践,即成为旅行社的骨干导游,如2010届导游专业毕业生罗筌毕业不到一年,即成为广东顺德广之旅的业务骨干,并被评为广东省佛山市十佳导游。此外,在各级导游大赛中,导游专业学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2009年度广西导游风采大赛总决赛,桂林旅专4名参赛学生不畏强手,在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导游比拼中,展示出较高的职业能力。其中,各有两名选手获得由自治区旅游局授予的“广西十佳优秀导游”和“广西优秀导游”称号。2010年在江苏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举办的“神州视景”杯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上,桂林旅专派出参赛的四名选手,取得了三个高校中文组和英文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同类旅游院校中名列前茅。

上述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葱岁月旅行社对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真枪实战”的环境中,导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走进旅行社和景区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按照导游服务程序进行“接受导游任务、制定行程计划、组织实施旅游团活动、处理团队的各类事件到顺利送团、回社总结”等导游岗位工作流程的职业技能训练,这样掌握的职业能力就更为实用,从而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企业的“零距离”选人创造了条件。

毫无疑问,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桂林旅专充分发挥了校办旅行社这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作用,实现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三个主要目的,极大地提高了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导游专业人才。事实证明,建设职业性、真实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注: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关于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桂教高教[2009]83号,项目编号:2009C106)”。)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Z].2006.

[2] 刘金菊、邝伟楠:桂林旅专新生第一课:感受导游执业文化[N].中国旅游报,2011-10-12.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09]41号)[Z].2009.

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篇4

一、当前专业导游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导游人才供求冲突比较明显

社会实际需求是导游人才培养的根本,但目前各专业院校在这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不但难以满足旅游市场实际需求,甚至存在脱离社会的现象,即导游人才培养无法跟上旅游业实际发展。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当前各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并不高,常常面临就业难这一社会现实,也易受各种现实因素制约而选择转行,结果既浪费了专业教育资源,更会产生人才需求不足和毕业生难就业的奇怪现象,同时这也反映出院校教育无法突出市场需求,以及专业实践教学实效性欠缺的一系列问题。

(二)课程设置脱离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任何一种人才培养而言,都不能背离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当前部分院校受到社会竞争压力影响,一味追求扩展“面”,而不注重培养和发展校内精神,以至于教学实践时形成多个课程与培养目标单纯重叠的情况,结果既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也不利于提升其专业化程度。

(三)教师团队难以满足专业需求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开设课程虽相对全面,但缺乏专业课程所需的教师团队,结果造成多数课程教师专业水平过低,教师“半路出家”或兼代的不良现象。由于受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影响,一些教师无法系统把握课程理念,很难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也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专业导游人才的有效策略

(一)建设“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严格要求着学生的操作性、实践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其既要具备深厚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建设“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也大有裨益。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聘请区域内行业先驱者成立专业的建设委员会,比如旅游主管部门或企业的负责人,以及校内专业教师等,针对专业建设提出全方位的观点,并定期开设讲座培训教师。

2、加强校企合作,提供给专业教师进入旅游企业挂职或兼职实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充分深入行业第一线,进而把握行业最新发展信息;或聘请行业先驱入校兼职,进而建立专职结合兼职的专业师资团队。

3、勉励教师参与专业培训或深造,加强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学习,与此同时,院校还应积极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最好是针对教师个体制定与之对应的考核指标,从而激励现有教师积极实践,以此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二)进一步深化实训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一种针对性的岗位技能训练,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最大的教育区别即更注重培养动手能力,而要实现这一方面必须进行实践教学。为此,专业院校首先要保证自身校内实训设施符合教学要求,包括模拟导游、餐厅客房等实训教室;其次要科学划分实践性教学,一般来说其涉及课程与毕业的实习两方面,这其中课程实习即实训。另外,由于旅游业属于综合性的特殊服务行业,毕业生需要深入到一线与顾客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所以学生性格因素将对自身发展前途和企业服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建议院校方面积极对旅游专业学生做星象测试,以明确学生是否适合旅游业,避免误人子弟。

此外,若是生源选择面不大,则可采取定制化培养已招学生,即在其对行业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其性格特点,科学合理地指导其规划和选择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与职业生涯,以免学生认为只有性格外向者才能从事旅游业而心生胆怯等情绪。然后,再通过专业书籍推荐,从业方向所需选修课程抉择指导,布置相关岗位实习等,来实现定制培养计划的目的。

(三)进行科学的专业定位

要合理定位导游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分析导游职业的岗位及其职能,并对其行业进行深入调研,通常导游专业主要是面向旅游企事业单位,包括旅游服务公司、景区以及旅行社等,一般工作岗位群则分别为接待岗、营销岗和导游岗,而发展工作岗位群多为企业中层管理岗位,相关工作岗位群涉及星级酒店茶艺、餐饮及客房等服务岗位,学生必须在取得导游资格、普通话、计算机等证书后方可结业。

三、结束语

浅谈导游专业网络课程 篇5

关键词:导游专业网络课程;旅游业;网络化教学

网络化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已成为学校有效教学途径之一。相比传统的教学,网络化教学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手段。

1 导游专业网络课程的产生背景

1.1 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导游专业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旅游消费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预计在21世纪前10年内,全球旅游的需求增长最快的将是东亚太平洋地区,届时该地区将成为全球“双向旅游”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1.2 旅行社业急需高素质、高学历的导游人才。人才是旅行社业竞争的核心,吸纳优秀导游人才,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是增强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未来,人们更加重视知识的更新,鉴于文化旅游、专业旅游、科研考察的发展,导游服务将会对导游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

1.3 旅游业方兴未艾,其发展前景极其广阔,也就决定了对于导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必定是长久的;也决定了导游专业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导游专业将随着旅游业更大规模的发展而迎来一个发展高峰。导游也将成为年轻人向往从事的热门职业。

2 网络课程在导游专业学习中的优越性

2.1网络可以使信息更快的传播,加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信息知识更新、传播的速度快是网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网络信息随时将旅游业的最新动态,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讯速的告诉学生。学生在课下学习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学生接受最新的网络信息后,可以更好的将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印证。

2.2教学过程中表现方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和生动化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改变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教师通过网络建立网络教学模块,可以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形象,表现更加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这些多媒体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去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网络课程与枯燥乏味的传统教材不同,它是以网页的形式出现的导游教材,其中文本、图像、动画、声音都能显现。

2.3 网络化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知识更为集中,为学生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将与本课程相关的各类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在网络平台上建立相应的课程模块,学生就可以随时通过这个课程模块有目的性的来学习相关资料,这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某些內容的理解。

3 导游专业的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

3.1 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网络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并能按岗位的要求标准进行自测。在有问题出现时,可以通过网络化课程教学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3.2 辅助教师形象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视(音)频课件来进行教学。

3.3 提供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在网络教学中,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来参考资料,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 网络课程对导游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4.1 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时,学习者要有自控能力。因为面对网络上的许多知识,学习者要有更强的能力来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以保证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

4.2 自学能力对于网络课程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和传统的教学相比,网络课程更需要你有较强的自觉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善于利用网络与指导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开展协作式学习。

5 如何实现导游专业课程网络化教学

5.1 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建立清晰的教学思路。

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导游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定位。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注重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相结合,首先,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利用网络的优势,在实施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同时,要活跃课堂气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是,利用网络提升本专业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并且给非本专业学生或想考取导游资格证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

5.2 建立网络化教学模块,在网上实现交流平台。

在使用网络化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学习目标,合理构建网上的教学模块,使各模块清晰明了。根据学习内容,通过网络把导游专业课程分为几个网络教学模块,主要课程计划、课程资源、作业和网络交流平台四个模块,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实现教学、答疑、作业的布置及批改等各项教学任务。

在这四个教学模块中最主要的是课程资源,这个模块可以从课堂资料、复习资料、参考资料几块着手。其中课堂资料包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PPT,授课录像等;参考资料包括专题知识PPT、声像资料及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的网络链接等;复习资料包括考试大纲、考题库、相关案例及重点难点解析。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十分重要,因此在构建课程网络教学时,有必要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空间,让学习者有权利和机会发言,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信息,回答学生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还有其他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直接与老师沟通。

5.3 课程网络化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课程网络化教学的建立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互配合使用,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课程网络教学在与传统教学模式配合使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改善提高,可以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篇6

一、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导游文化素养的培养现状

当前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导游文化素养的培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首先,是学生专业的导游语言素养较低。造成这种实践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高职旅游专业的语言课程设置不合理。开设最多的是旅游英语与实用英语课堂,涉及一些带队外出旅游专业知识的高职院校,往往还会增设日语和韩语等导游语言。而导游语言素养的培养内容除了在导游实务课程中有所体现外,其他课程中根本没有语言素养的培养要求,这便是导致高职学生语言专业素养较低的一大原因。其二,就是学生自己对导游语言素养的培养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多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导游专用语言,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无法达到临场发挥水平的。其次,就是人文素养不高。身为导游就应当对自己工作的地域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学生不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部分学生也没有在实践中养成善解人意、细致周到的导游人文素养,从而不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又如何能优化旅游服务队伍的形象。最后,就是个别导游缺乏职业道德,这一点在近几年的新闻中不难看出,严重损害了旅游服务队伍的形象,其中也包括一些刚刚进入一线服务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因此,综上所述,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的导游文化素养刻不容缓。

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导游文化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提高导游对话水平

旅游的过程并不是导游一个人的表演过程,多数游客是不希望导游一个人机械式地重复已经烂熟于心的导游词的,而是希望导游能够投入更多的热情,运用更加贴近生活的语言,与游客形成对话或互动。因此,导游语言素养的培养可以说是从事旅游服务行业者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为了有效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的导游语言素养,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从职业需要入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增加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案例,进而丰富高职旅游专业的语言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专业导游语言,确保导游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确切性。其二,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对话练习环境,可以在开展对话前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导游词,但是这种背诵并非是机械式的背诵,而是结合了学生本身对导游词的透彻理解之后而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导游语言,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模拟旅游场景的练习,如轮流让学生充当导游与游客的角色,从而在不断的对话中提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导游语言素养。

(二)利用网络有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作为培养高职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教师,理应积极有效地运用实践策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现代服务行业对旅游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适应新时代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资源开展旅游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旅游教学”关键词,从而检索出大量的可参考文献、视频、图像等信息,教师可以从中选取如《旅游规划学》《旅游美学》等书籍供学生线上或线下阅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重视德育教育,强化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近几年的新闻中不断报道有旅游不良事故,给旅游行业的服务抹上了不光彩的一笔。因此,为了有效净化旅游服务之风,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高职教师就应当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目前来看,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是有效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爱国、敬业、奉献等优良品行。

概言之,在高职旅游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的导游文化素养十分必要。为此,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导游对话水平;其二,利用网络有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三,重视德育,强化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进而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导游文化素养的培养现状,指出其实践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导游语言素养较低、导游人文素养不高以及导游缺乏职业道德等,为了有效解决实践中的这些困境,结合教学经验,浅谈了几点培养学生导游文化素养的有效策略,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晓桂.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篇7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然而, 在实践过程中, 导游专业的实践性强、合作企业岗位不足、学生实践过程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影响了导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与实践。因此, 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 建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导游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必须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中培养, 但是实训室很难模拟出实体企业的真实环境, 而一般旅行社不愿录用没有导游证的学生, 这也是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发展的“瓶颈”。为此, 针对导游专业的特点我们提出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公司, 利用“教学公司制”平台对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对导游专业发展及高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教学公司旨在通过实战或模拟的公司化教学体制及运行机制, 为高职服务类专业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教学公司制办学模式, 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征, 职业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 创新了就业创业实践整合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沟通协调、相互支撑的人才培养平台。

1.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教学公司模式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有机融为一体, 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 学校通过走访行业企业充分调研, 并围绕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目标, 在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公司制”培养模式是一种基于仿真模拟企业平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模拟公司培养过程中, 学生角色发生转变, 每名学生以“准员工”身份接受系统职业化训练, 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职业活动, 学生自主管理与经营班级 (公司) , 以团队形式合作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能力、素质都得到训练和加强。

3. 强调全程参与。

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形成规律, 参照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方式, 将学生的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职业认知期、职业成长期和职业成型期。“教学公司制”培养模式根据三个培养阶段的能力及素质要求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按不同的学时比例由校企教师共同在校内外教学主基地及实训基地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实施, 从而完成对学生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

4. 注重多元化考核。

“教学公司制”考核引入企业经济效益与业绩考核理念, 进行课程考核制度的创新。改革考核方式, 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以实际技能为导向, 把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解决能力纳入主要考核范围, 逐步与公司经济效益和公司业绩接轨。通过综合项目实战、实战项目评审等方法, 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实现学习效果客观评价。

三、导游专业“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根据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特点, 从教师、学生和企业指导教师三个层面, 通过教学模拟公司、班级虚拟公司和人才服务公司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三个平台, 采取“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培养, 并对导游专业的职业素质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尝试。

1. 三个层面联动推进。

(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游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注重对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2)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公司制”改革实施中,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明确组织方式, 把导游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放在组织教学设计的首位, 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参与者, 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和指导者,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3) 借助企业的主要力量。一方面, 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老总担任导游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共同参与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指导教师为学校特聘教授、教师, 采取多种形式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能力开展特殊训练, 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 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 应该紧扣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采取“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导游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对导游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分解, 形成了岗位体验课程教学、岗位模拟课程教学和岗位实践课程教学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1) 岗位体验课程教学。“体验”是职业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 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认知体验, 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都会对职业、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建立概念。 (2) 岗位模拟课程教学。“模拟”是职业实践活动的过渡阶段。从第二学期开始, 主要进行旅游行业知识和旅游从业能力提升训练。主要进行旅游服务意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职业形象教育, 以及岗位认识, 并引入模拟公司制, 把企业文化导入到每个班级。通过模拟实际的职业实践活动, 以及工学交替活动, 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实训, 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训环境, 进行实践演练等。 (3) 岗位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是职业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 也是学生的职业成型期。经过综合技能课程和岗位高级技能的培训之后, 在大三学年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相应的旅行社进行将近一年的顶岗实习和专业实习, 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完成实际的工作项目任务, 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3. 三个平台全面提升。

(1) 将模拟公司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公司体制下的人才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而人才培养过程则是一个辅助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 需要按照学生在公司中的角色、承担的工作项目、学习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素质, 灵活确定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内容上, 更贴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通过教学拉近学生与未来工作岗位的距离。根据导游的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内容以导游讲解服务、旅行社操作实务以及业务洽谈、客户接待等作为重点内容。在教学方法上, 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常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有演示法、调研法、模拟法、项目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等。在教学手段上, 将模拟公司引入课堂教学, 搭建导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模拟企业各部门真实工作现场、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构建真实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可达到:熟悉业务过程, 掌握操作方法;根据具体情况, 独立做出决策;明确经营目标和组织结构;培养与他人一起工作、相互合作的精神;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技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更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一个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 (2) 组建教学虚拟公司。教学公司能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敬业意识,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提升诚信品质和团队意识, 充分挖掘导游专业学生的潜能, 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1) 班级组建虚拟公司。通过开展集训活动, 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融入公司企业文化, 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和职业素质, 为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院组建实体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心、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创新的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真正把校内旅游实体公司与旅游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使校内旅游实体公司真正成为旅游人才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工学结合基地。 (3) 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导游专业教学提供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践性教学环境, 同时也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实践手段。此外, 还要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进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以加大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四、“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1.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虚拟教学公司的工作, 丰富了指导教师企业工作经验, 评价能力和教育能力, 教师及时更新了知识结构, 及时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技术, 准确把握本专业的最新动向, 随时与行业、社会保持同步, 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教学公司的实践锻炼,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全面、综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职业意识,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充分挖掘导游专业学生的潜能。同时由于扩大了与行业企业的接触, 增强了高职学校与旅游企业沟通, 使旅游企业更好地了解导游专业学生, 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3. 解决企业“用工荒”。

通过虚实结合的教学公司制改革, 解决旅游企业在旅游旺季用工紧张的困境, 更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导游人才, 也有利于双方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摘要:高职院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必须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中培养。本文总结了“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并从实践的角度对该模式进行积极探讨, 对导游专业发展及高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篇8

1.入学后前期语言表达中的问题

刚入学的中职导游生, 初中成绩在班里大都较差,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这些学生往往缺少自信心。过去, 他们不被别人重视, 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很少, 缺乏胆量。再加上思路混乱, 语言组织能力差, 所以在表达的时候语言缺乏条理性、准确性, 讲起话来吞吞吐吐、词不达意。

2.入学后后期语言表达中的问题

入学后经过一段时期的专业学习与强化训练之后, 学生的胆子是大了, 上台不会过于紧张, 出现面红耳赤的窘况, 语言也越来越流利。不过, 在讲解过程中, 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讲解内容单一化。导游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 必须见闻广博, 知识面宽。只有这样, 讲解起来才会如鱼得水, 得心应手。而我们的学生本来基础知识就不够扎实, 对学到的东西也是一知半解, 所以在讲解的时候都是照本宣科, 千篇一律, 过于呆板。其后果必然是讲解生涩, 别人听起来就如同背书。

(2) 语言表达书面化。大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 照搬书本上的语句, 不会变通生活化, 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就显得别扭、生硬、不自然。书面化的导游词固然写得精彩, 可那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在实践中却不能生搬硬套, 否则影响沟通交流。过于书面化的语言让人听起来华而不实, 淡而无味。只有口语化的讲解才会在语气语调表达上自然, 情感交流上亲切, 通俗易懂, 让人听着觉得舒服愉悦。

(3) 肢体语言散漫化。在讲解时, 不仅口头表达重要, 肢体语言也不可忽视。有些同学平常就没有良好的素养和行为习惯, 所以在讲解的时候, 一些缺陷就自然地暴露了出来。他们站立的时候, 有的摇摇摆摆, 有的驼背屈腿, 有的搔头摸耳, 有的眼神乱瞟等, 这些都是很不雅的行为。导游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 首先自身要遵循礼仪规范, 好的讲解, 特别需要得体的动作和表情的配合。

3.对学生讲解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1) 学生自身素质局限。职校生在初中阶段, 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进校后, 基础差, 缺乏学习热情, 完成作业敷衍了事, 不会主动学习, 不去看专业书, 更不要说去阅读拓宽知识面的书籍了。本人曾对导游专业的学生作过调查, 75%以上的学生不愿意课外阅读。他们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知识储备, 用时囊中羞涩自然不足为怪。再加上他们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 有些学生在抽象思维、综合归纳、举一反三这些方面的确较弱, 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2) 教师观念亟待改变。在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上, 我们应从过去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转向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全方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 他们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给他们最有用的东西, 让他们在毕业以后能顺利地踏上导游岗位, 理应作为专业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理论学习固然重要, 但实践运用也不可忽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书本知识才能变活, 从而发挥出极大的学习效益。只有这样, 才能将书本知识真正变成自己可用的储备, 才能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它。所以有些学生虽然顺利通过了导游证的考试, 可是要独立带团还是有很大的问题。作为教师, 我们更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机会。这样, 我们培养出来的不仅是能通过理论考试的导游学生, 更是充分胜任导游工作的合格人才。

4.如何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

(1) 丰富导游知识。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而这用以负舟之水从何而来呢?是靠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不分时间, 不分地点的。课上, 教师授课的内容不要仅局限于书本, 可以适当做些拓展, 把相关实用的知识及时地补充给学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多借助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音像资料,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他们的视野。还可以通过讲一些历史典故, 有趣的风俗民情, 吸引学生自己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使他们在课外培养起读书的习惯。要积累知识只能通过不断地阅读, 诸如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 各方面的书籍都要涉猎。可以利用校内外图书馆的资源, 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室后面办个图书角, 把家里闲置的图书带来共享。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 就是随时随地做好笔记, 把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 以便今后使用。好的习惯一旦养成, 是可以受益终身的。休息在家的时候可以适当收看一些有意义的旅游方面的节目, 教师可以适当推荐, 在休闲放松的同时又能获得知识。

(2) 培养语言能力。语言是导游工作的工具, 导游讲解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 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像我会在每次专业课, 比如《导游基础》或者《旅游地理》课前, 安排5分钟~10分钟的说话训练, 采用提问、讲解等方式, 不仅检查了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第一次进行导游讲解的时候不免会紧张和呆板, 可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训练, 经过了结结巴巴地讲述———熟练地介绍———有表情地讲解等过程,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要培养学生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导游语言表达是以口语为主, 语音和语义的表达需要清楚明白, 能使对方理解和接受。

导游班学生要开设普通话课程或者安排专门的时间训练, 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声韵发音、错读误读等情况, 有针对性地学习普通话语音及常用词汇。让学生掌握演讲的节奏、感情等, 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充分肯定。把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纳入导游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之内。

其他时间,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语言锻炼。比如, 每天早读课抽出一定时间大声朗读导游词。班会课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朗诵大赛、演讲比赛等, 锻炼他们的胆量, 使他们养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3) 学科立体融合。一个合格的导游人员的培养, 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责, 还应有其他科任教师的通力配合与立体打造, 更少不了班主任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组织。各学科教师如果横向联合, 纵向管理, 统一观念, 明确目标, 相互配合, 那对学生来说更是得益匪浅, 如虎添翼。

在所有学科中,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我们中职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管子说:“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 故能成其高。”要成为高素质、渊博型的导游, 不是单单学几门导游专业课程就能实现的。教师如果围绕导游的知识需要, 突破教材的局限, 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延伸与拓展, 就可以增加和丰富导游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 积淀文化底蕴。这种知识和底蕴, 就好比一坛酒, 经过学科的融合, 专业的打造, 生活的丰富, 时间的沉淀, 愈加醇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本来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比如, 学生朗读课文时, 应要求学生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 朗读要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再次, 教师要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练习说话、人人参与课堂教学, 仅靠专业课的时间训练, 其成效是很有限的。如果语文课也加强学生口语训练, 那么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肯定会发生量变到质变。可利用课前3分钟~5分钟时间, 组织学生围绕时政与社会热点、旅游、自然、科学、文艺、体育等话题, 从多方面自由选材, 进行有准备的发言, 以此训练学生敢说、想说、能说、会说、说好的信心, 让他们爱上语言表达。

(4) 模拟导游讲解。经过了一定时间的练习以后,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导游讲解的能力, 我们就可以在一些专业课, 如《江苏导游基础》或者关于当地景点的校本课程上进行比较正式的模拟导游讲解训练。当然,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校内建立模拟导游实验室, 这样操作起来会方便很多, 但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或是在教室进行。以景点导游讲解为例, 我觉得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完成模拟导游讲解训练。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 布置任务。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 分组布置讲解任务, 让学生搜集相关景点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第二, 编写导游词。修改、编写导游词是导游员的基本功。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 将现成的导游词根据需要加以修改, 把书面语变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口头语, 只有这样, 导游词才不会拘泥于书本, 才能便于记忆, 才能讲得更完整、更透彻, 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

第三, 制作幻灯片。学生将搜集到的景点图片制作成幻灯片, 这样才能贴近实际地进行讲解, 当然, 如果条件不允许, 这一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完成。

第四, 导游景点讲解。各小组可以派一位代表, 以本班学生和教师为“游客”, 以旅游景点的图片为实景, 认真演练导游讲解的全过程。

第五, 总结评价。教师下发评分表给各组, 对讲解同学进行打分, 并要作出相关的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并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要注意的是, 这个评分应该是对内容、表达以及礼仪的综合, 尤其是礼仪方面, 体态语是否规范, 表情好不好, 会不会微笑, 目光看向何处, 手势运用得如何, 这些都要从平时开始注意并加以训练。

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 让学生的讲解能力得到锻炼, 学习别人的优点, 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 才能不断进步。另外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5) 实地景点导游。所谓“实地导游”就是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进行导游, 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实践性更强, 真实的现场感利于发挥, 能提高学生的导游能力, 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特别是导游证考试中口试的景点, 通过实地导游后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 增强自信心。教师在每次出去之前要做好准备, 合理安排, 先让每位学生熟悉掌握欢迎词、欢送词、沿途概况、景点的导游词。上车之后, 就组织学生进行欢迎词和沿途讲解。到了景点, 可以先听景点导游讲解, 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 分散在景区内, 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逐一让学生现场练习讲解, 并可以让周围的游客提出意见和建议, 还可以向一些当地人多了解景点的情况。我们就按此方案带领学生去无锡的景点实习, 同学的积极性都很高, 准备也很充分, 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 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 重视实践操作, 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 强化未来导游队伍的建设, 提高导游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白稚萍.浅谈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7 (5) .[1]白稚萍.浅谈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7 (5) .

[2]赵湘军.导游语言技巧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赵湘军.导游语言技巧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咏梅.浅谈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模式[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7 (3) .[3]刘咏梅.浅谈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模式[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7 (3) .

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篇9

一、西藏旅游业发展迅猛, 导游需求量大

青藏高原拥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各族人民创造了非此地莫属的灿烂文化, 造化了神奇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所赋予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正是西藏所独具的最引人注目的极品旅游资源, 给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条件。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卓越的旅游资源优势, 培育以旅游业为首的支柱产业、吸引社会投资、增加农牧民收入, 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旅游业已成为全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是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就明确了旅游业在西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并强调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快发展旅游业”;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 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 从而明确了旅游业在西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中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西藏要把第三产业打造为主导产业发展, 2000年5月, 西藏自治区党委五届六次全委 (扩大) 会议已明确将旅游业列入自治区六大特色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十五”计划纲要》中确定了“力争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近年来, 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林芝和阿里机场通航, 西藏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十一五” (2006—2010年) 期间, 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25万人次, 年均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收入226.2亿元, 年均增长29.8%。根据西藏“十二五” (2011—2015年) 规划, 西藏“十二五”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自治区旅游部门将实施多种举措, 着眼于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努力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西藏旅游开发将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将努力建成世界一流高原生态与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末争取年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中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在西藏自治区政府重点发展的背景下, 西藏旅游业将在未来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导游作为发展旅游的关键要素之一, 必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 旅游人才需求量巨增。据调研统计分析, 2002年, 西藏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数0.43万;而2008年该数字为2.84万, 间接从业人员14.2万。其中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旅游行业人员分布最集中的行业。旅游人才主要来源于基层或外系统进入, 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院校毕业生十分紧缺。按照西藏旅游的总体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 西藏将加大旅游硬件、软件建设力度, 着力提升产业素质, 做强做精西藏旅游业。到2015年末, 西藏旅游产业增加值将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旅游经济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 旅游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旅游业行业固定资产规模有望突破80亿元。从就业容量看, 西藏导游缺口较大, 可见西藏高校导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援藏导游不能顶替西藏导游体系

近年来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 但导游队伍力量相对不足, 特别是外语导游的短缺成为制约西藏旅游服务水平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旅游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全国导游力量开展援藏工作, 截至2011年, 共有约6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导游入藏支援。国家旅游局预计用10年左右时间, 每年在内地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选派导游进藏。

据了解, 援藏导游将在西藏工作6个月, 为每年4至10月中旬结束。2011年第八批导游共48名, 分别从北京、上海、安徽等21个省 (区、市) 的39家旅行社中选派, 全部为外语导游。其中英语导游20名, 日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导游28名。通过导游援藏, 促进西藏旅游人才建设, 促进西藏旅游业发展。而帮助培养西藏自治区本地的导游是每批援藏导游的重要工作之一。

西藏是一个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十分浓重的旅游区, 藏族先民自古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上, 形成自己独特民俗风情和语言文字, 藏语文的使用沿袭至今。由于西藏自治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 很多人特别是农牧区的群众从小到大就使用藏语交流, 不会讲普通话。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西藏旅游产业, 可旅游点不断扩大至更广阔的农牧区, 就需要更高素质、更具本土化的导游服务队伍, 本土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本地藏语言的运用水平, 而这是援藏导游不可在一两年之间能完成的。由此可见, 从援藏导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上分析, 建立西藏长期自主的导游人才库才是发展西藏旅游事业的最终保障, 因此, 本地生源导游人才就业前景可观。

三、导游本土化趋势带来广阔职业空间

国家大力提倡全国服务行业本地化, 导游员为本地人即为其体现之一, 导游既是服务员, 又是宣传员, 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关键体现于导游。导游服务的本土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旅行者的旅游体验与消费行为。根据市场需求分析, 入藏游客多为高端游客。这类游客, 旅游经验丰富, 受教育程度高, 消费能力强。入藏之前, 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媒体, 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来藏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体验西藏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西藏发展的状况。根据自治区旅游局网站资料显示, 国外游客中, 绝大部分来西藏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想看到和别处不一样的景观, 包括寺庙、农牧区的社会生活等”。因此, 需要导游准确把握与强化本土知识, 并真正深入了解旅游者的需要, 使游客对景观形成清晰的感知。而从导游服务供给角度分析, 对于导游的素质来说, 外语能力稍微差一点, 工作一两年就可以补上, 而对西藏传统历史文化及社会现状的了解, 则是一个西藏导游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然而目前许多导游这方面的知识薄弱。

西藏各院校导游专业的学生, 其生源为西藏本地, 学生从小接触西藏民俗、了解西藏民俗对西藏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有很深的了解, 并且他们热爱民俗文化、热爱西藏这片土地。因此, 西藏地区高校导游专业的学生从事导游工作, 不仅是对西藏民俗文化的宣讲, 更是对西藏旅游民族文化的传承。

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得以发展和昌盛的根本, 是民族旅游的亮点和卖点。民族旅游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来吸引旅游者的, 西藏民俗文化是与西藏宗教密切相关, 并受到西藏宗教的规范。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西藏文化活的、在思想、口头、行为中传承的部分, 是西藏宗教普及民间, 深入藏族人民生产、生活进而经过世俗化和规范化形成的结果。西藏民俗的绝大部分都起源于西藏的宗教文化, 是从西藏宗教祭祀仪轨、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活动中发展演化而来的, 是西藏宗教世俗化、普及化和规范化的结果。在古代西藏, 宗教作为西藏的主体文化, 主要包括藏传佛教、民间宗教等, 对藏族社会和历史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民俗习俗已经普遍深入到藏族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成为指导和规范人们日常道德和行为的准则, 也成为藏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依托和根据。而民族文化尽管形式各异, 内容多样, 但都是通过具体的形态和事物来体现的,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掌握一定技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如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藏戏、歌舞艺术、唐卡刺绣、配饰人才, 他们不仅给旅游者带来内容丰富的文化享受, 还是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使者和主要载体。这不仅仅要求导游员了解民族文化, 还要求导游不计个人得失, 乐于奉献, 与时俱进, 对民族文化的内涵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时刻关注民族旅游文化产品品位的提高, 西藏导游队伍本土化趋势正好迎合了这些特征。

四、西藏导游薪酬制度为导游提供保障

自治区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西藏导游队伍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导游派遣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有关规定, 逐步建立完善的导游薪酬制度。旅行社对注册登记的专职导游人员, 要按规定办理劳动聘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给不低于西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最低月工资, 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导游派遣公司要与注册登记的社会导游人员签订规范的《社会导游管理协议书》, 积极探索建立以导游服务费为主体的社会导游薪酬制度, 社会导游的薪酬可包括导游服务费、带团绩效奖励、旅游者自愿支付的小费等。并为所聘用的社会导游购买意外伤害险。为促进导游薪酬和劳动保障机制的建立,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将结合旅行社年检, 在年检中增加反映导游量化考核标准, 并与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有效结合。

这意味着, 今后凡是受聘于旅行社的专职导游人员, 可能将按月领取工资, 并享受保险待遇;社会导游人员也可名正言顺地领取导游服务费、带团绩效奖励、旅游者自愿支付的小费等。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相信有导游专业背景的人才将更多地选择投向从事导游工作。

五、总结

导游工作的性质要求导游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较强的导游能力, 受到导游专业教育的西藏本地生源人才能更加适应导游工作的发展需要。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及各种鼓励政策为导游专业人才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西藏旅游业民俗性、宗教性的特点要求导游员应本土化, 也为西藏本地导游专业背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魏敏.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经济师, 2006 (2) :124

[2].袁银枝, 导游业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梁焰.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6 (4)

[5].洁安娜姆.西藏导游人才本地化特点培养与需求分析[J].职业, 2007 (21)

[6].洁安娜姆.西藏旅游职业教育应加强本土化培养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9)

浅谈导游专业课程教学环境的创新 篇10

关键词: 创新教学环境;模拟导游;导游讲解;实践能力

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都难以提高,导致于我们学校学生每年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难以提升,出现了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下面我就以模拟导游课程为例,浅谈关于创新教学环境的研究:

中职导游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在教学上应该打破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学环境,在思想上,以人为本,激发人的创新潜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目标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上,增强适应性;在教学方法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培养。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固有的教科书,教师将导游实地讲解工作内容及经验汇编成册,编写校本教材,并把每个景点按游览线路拍摄下来制作成3D动画教学视频。

2、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我们应该转变思想,从传统教学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转变为“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学生上台讲解为主,进行角色互换,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现在就能掌握导游带团的工作要领并带着项目任务去动手完成,以及培养学生在带团中对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专业类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许多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旅游路线以及讲解技巧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但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做到让学生到每个景点见习,因此通过高科技的3D动画模拟,即使没有完全进行景点的现场训练,学生也能大致了解景点的基本情况、参观路线以及模拟讲解。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1、“项目任务教学法”,提升讲解能力。讲解能力是导游员的基本功,但讲解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线路,自己创作导游词,自己模拟带团讲解,让学生对着3D屏幕进行讲解练习,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和同学一起点评。

2、加强教学硬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注重更新实训设施设备。导游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多为“杂家”,即对各个学科领域都要有所涉猎,包括: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古文、考古等等,这些知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受到课堂容量的限制,而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就能使原有的课堂容量大大扩充,实现了在原有的学时中进行大量知识拓展的要求。

三、教学思想的创新

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积极进取,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个人的教学风格、课程的特点、课程的人文因素等教学方面的问题,营造一个升华课程内容的良好氛围。

2、创办校办旅行社,学生自主管理,设计旅游线路,推广旅游项目。如今的中职专业教学课改要求中职院校将专业发展推到产、学结合。作为实践性强的导游专业,可以将学校的模拟旅行社打造成一个真实的对校内学生开放的营业性旅行社。在学生学习了旅行社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了旅行社的基本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具备讲解能力之后,让模拟旅游社不再只具有“模拟”的效用,而具有实战的功效。

四、教学设计的创新

1、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2、推行选课制度,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选择主讲教师;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专业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建立有利于师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3、教学评价内容创新。教学评价不能以记忆性知识为主,评价形式不能再以“一张考卷定终身”。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考查。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要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测试,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陆佳.《导游职业教育之<模拟导游>教

学改革初探》.中国市场,2012(15)

[2] 沈群艳.《让学生享受实践的快乐——浅

谈中职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中等职业教

育,2011(2)

[3] 汪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探讨》.武汉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

[4] 张杰.《关于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视

上一篇:摄影功能下一篇:汉语能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