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功能

2024-05-05

摄影功能(精选七篇)

摄影功能 篇1

《跨文化传通》作者沙姆瓦等学者将“文化”定义为一种积淀物。不仅指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构成, 也包括人类价值、信仰、观念、语言等方面, 是人类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由此, 大学文化应是大学校园内部一切活动及其活动方式[1], 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校内摄影活动及作品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 并以纪实、形象的特征成为其展示手段之一。

1 大学文化视域下的摄影功能

1.1 历史传承功能

文化是“一种积淀物”, 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成熟的大学文化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 且是鲜明个性特征及核心理念的积淀与传承。摄影因记录而诞生, 在传承大学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上有着天然优势。德国美学家本雅明的影像理论指出, 任何影像记录的事物都会成为“过去”, 但积极的艺术家所记录的“过去”应当对“现在”及“未来”产生作用[1]。摄影所具备的这种联系“过去”与“现在”的力量, 就是它的历史传承功能。摄影作品是社会面貌的切片, 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延伸到高校就是大学文化的“记忆体”。以此担当大学历史课程的“主讲”, 教育激励广大师生传承大学文化, 说服力和便利性是其他记录方式无法比拟的。

1.2 宣传引导功能

摄影技术诞生于19世纪欧洲。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于希腊语phos (光线) 和graphis (绘画、绘图) , 即“以光线绘画”[2];《辞海》将其定义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可见, 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同为艺术构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出, 艺术是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方法, 有巨大的社会改造意义。摄影的宣传引导功能体现着这点。广义上, 任何一件摄影作品都被赋予了思想文化内涵, 宣传某种审美趣旨和引导意图;狭义上, 各摄影派别均以之展示外在世界和内在艺术追求, 作用于社会审美和价值评判。

大学是以文化的组织方式和文化的工作手段实现其文化功能的社会机构, 文化是大学的本分和本真, 文化属性是大学永恒的特征和不变量[3]。一所大学形成并传承个性鲜明的文化属性, 离不开摄影的宣传引导功能。在报纸、电视、网络、橱窗等高校宣传平台中, 真实性和感染力强的摄影是不可或缺的宣传引导手段, 在树立学校形象、日常新闻报道、宣扬先进典型、营造文化氛围、引导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 体现出一所大学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风貌。

1.3 教育培养功能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 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 唯一的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 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可见, 高校既通过课堂, 也通过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等发挥人才培养功能。摄影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 是反映大学文化的窗口之一, 对于大学生成长同样有着教育培养功能。

摄影是通过空间、形体、色彩、影调等手段塑造可见可感的艺术形象, 是艺术对生活的再现。大学生能借助其细致地体察生活, 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艺术的感悟生活, 实现情感、意志、艺术修养的逐步融合与不断提高。这一“用外在的东西把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方式, 正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的培育手段, 也是大学文化对其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此外, 摄影也作用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摄影不仅是艺术, 还是技术, 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汇的结晶。无论是摄影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 还是摄影技术及设备的运用, 都需要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并不断实践。思考并实践的过程即是激发大学生创造欲望,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2 摄影功能发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真实性原则

大学是探索和追求高深学问、获取和传播真理与知识的学术机构。求真求实, 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摄影要服务于大学文化建设, 助推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实现, 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发挥历史传承功能时, 高校摄影是纪实摄影, 需要客观真实的反映现实世界, 不只是摄影成像的真实, 而且是摄影内容的真实, 经过修改或者导演的摄影作品曲解了纪实功能, 难以真正传承校园历史信息, 凝聚校园精神文化。发挥宣传引导功能时, 高校摄影是新闻摄影。新闻传播学理论认为,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同时, 宣传思想工作的“三贴近”原则也对宣传内容的真实性作出了强调。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高校新闻作品才能真正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发挥教育培养功能时, 高校摄影坚持真实性即坚持大学文化本质属性。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高校摄影以事实为依据, 是坚持做优良大学文化的“放大镜”, 做大学文化庸俗化的“显微镜, 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育培养栋梁之才。

2.2 艺术性原则

摄影艺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摄影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必须尊重摄影的艺术规律, 保持摄影的艺术特点。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摄影兼具应用性和艺术性, 单向度强调文化建设的应用目的, 摄影只会沦为机械的实用工具;遵循其艺术特点, 摄影才能更丰富深刻的反映大学文化。

坚持摄影的艺术性原则, 一方面是坚持作品的艺术性。高校摄影要注重把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有机结合、将艺术表达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只有既展现大学文化追求, 又具有艺术底蕴的摄影作品才是具有感染力、生命力和思想深度的优秀作品, 才能更好的传达大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真正达到传承历史、宣传引导、教育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坚持环境的艺术性, 即创作环境的自由度。诞生优秀的高校摄影作品需要充分坚持创作环境的艺术性, 坚持校园氛围的自由度, 尊重创造者的自由精神与个性发展。在这点上, 摄影的艺术自由与大学的学术自由内涵是一样的。

2.3 人文性原则

摄影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既有宣传引导, 也有文化传承;既有实践能力培养, 也有审美意识启迪, 体现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校摄影遵循人文性原则, 一方面是出于摄影艺术的人文色彩。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熟练掌握摄影基本技巧、摄影器材工作原理等技术固然重要, 但丰厚的人文素养、审美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更不可或缺。高校摄影工作者要在美学修养、人文素质等方面苦练内功, 才能在校园有限的题材和环境中发掘新鲜的角度和深刻的内涵。另一方面是出于大学文化的人文色彩。求真育人的大学文化本质强调大学教育的真诚、创造、高雅等品格, 体现着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高校摄影首要以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体性为前提, 坚持人本思想, 依靠师生, 反映师生, 服务师生;其次要尊重宣传教育的基本规律, 摒弃空洞教化的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 坚持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摄影作品传达思想内涵, 潜移默化的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摘要:“读图时代”, 摄影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新途径。优秀的摄影作品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宣传引导、教育培养等功能。运用摄影作品作用于大学文化建设需要遵循真实性、艺术性、人文性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大学文化,摄影功能,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的理论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2.

[2]钟丽茜.本雅明论摄影技术与纪实影像的先进文化功能[J].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2011, 6.

摄影功能 篇2

摄影(多媒体影像创作)

摄影(图片摄影)初试 笔试:(1)摄影知识(2)摄影作品分析

复试 现场拍摄(以命题方式现场拍摄,考生自带相机,传统相机负片拍摄,数码相机JPG格式存储,拍摄不超过15张)

三试 口试:文艺理论常识,摄影理论知识,电脑图形处理常识等(考生可自带本人摄影、美术作品)文6理15

山东师范大学 摄影基础知识;室内实拍(自备6百万象素以上数码相机)文12理8 山东轻工业学院 摄影基础知识(基础原理、作品分析)、摄影技能。文30理20 报名时间2月26号,考试时间2月27号

济南大学 摄影基础知识;室内实拍(自备6百万象素以上数码相机)文20理10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摄影图片赏析(50%)

摄影笔试(50%)25(山东)

河北传媒学院(一本)面试(回答考官问题)、笔试(摄影理论基础、创作内容)文10理5

浙江传媒学院 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摄影专业(电视摄像)/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初试:形象考察;自我介绍;回答主试教师提问

复试:影视作品分析;综合素质测试

摄影专业(照明艺术)

初试:形象考察;自我介绍;回答主试教师提问

复试:影视作品分析;综合素质测试

90人

吉林动画学院 文艺常识30分,摄影基础知识30分,图片评析40分。文17理8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

(摄像与录音剪辑技术)

1、文艺常识测试;

2、影视作品分析;

3、命题编故事;

4、口试,回答问题。

2、20人

上海师范大学 摄影基础知识(100分)摄影技巧测试(100分)

(命题拍摄、静物拍摄)

重庆大学 1面试:回答提问(综合素质考察,考生可自带本人美术、摄影作品))

2命题创作(根据命题的故事内容自拟题目,创作画出4-10幅画面,叙述故事情节。绘画形式不限,提供画纸一张,自备画具)

3影片分析(笔试)(15人)

中国传媒大学 1电视摄影方向文理20(电视节目分析)

2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 图片摄影方向文理30(影片分析、绘画:素描、分镜头)初试 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

复试 面试:a、回答考官提问; b、摄影作品分析;

笔试:电视节目分析(重点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男,身高1.70米以上;女,身高1.65米以上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面试: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图片作品分析。笔试:影视作品分析

文理:80+70+40

天津师范大学 摄影类 摄影 笔试,一试 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内容为:

1.文学艺术常识(30%,以中学教材涉及内容为主)

2.摄影基础知识(30%)

3.摄影作品分析(40%)

4.如参加我校美术.设计类考试可另行加分。美术.设计类考试满分为200分,加分成绩按总成绩*10%折算,最多为20分。文理40人

南京师范大学

1、摄影基础知识;

2、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赏析;

3、平面广告设计(图片与文字编排,规定图片与文字,8开画纸;平面广告设计需自备画笔、颜料、剪刀、尺子、胶水或胶棒等绘画工具)

云南艺术学院 1色彩——根据文字描述进行命题绘画创作强调透视与色彩表现力(以总分120分计入总分)

2图片分析——笔试(以满分80分计入总分)

3面试——(以满分100分计入总分)

(1)自我介绍(自选,时间不超过3分钟)

(2)身体与艺术素质测试(包括文艺、影视常识等)

(3)艺术作品展示(美术、图片摄影)

山东艺术学院 素描、图片分析、面试文理60人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1、美术基础知识,摄影摄像基础知识,文学艺术常识(100 分);

2、图片分析(100分)。

南京艺术学院 专业成绩合格,文化分达考生所属省普通类本二文科或理科省控线75%,按文化分择优录取

文理30

摄影功能 篇3

精嘉这个创立于1986年的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以其精良的做工、优异的保护性能和独特的背负系统设计在国内摄影爱好者心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为两次囊括TIPA最佳摄影包大奖的品牌,这次推出的精嘉Adaptor摄影包看上去轻巧了许多,不但能够当做摄影包使用,而且也能当做日常生活中的多功能背包使用。独特的左右手快取设计,可以让你在需要快速拿取相机时,提供极大的便利。

精嘉Adaptor系列

精嘉Adaptor系列的摄影包和Skyborne系列摄影包有很大的区别,第一眼看上去精嘉Adaptor系列的摄影包要小巧轻便一些,只有1千克左右的自重、众多的摄影附件存放袋、全可拆卸式内藏隔断让精嘉Adaptor系列的摄影包不但可以满足摄影爱好者保护器材的需要,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背负使用。精嘉Adaptor系列一共有3款,分别是Adaptor45、Adaptor46和Adaptor48。这次我们收到的是内尺寸比较大的精嘉Adaptor46摄影包。

外观和背负系统

精嘉Adaptor46的色彩非常具有品牌识别性,和精嘉之前发布的多系列摄影包类似,精嘉Adaptor46的外观主色调也避免使用纯黑色,内部采用了类似中性灰的色彩设计。摄影包的外部面料采用了多种规格的防撕裂涤纶制成,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定的防水能力,摄影包的顶部和左右两侧都有采用了一些硬度较高的护板作为夹层,这样可以防止外力对器材的冲击。精嘉Adaptor46摄影包的背负系统和Skyborne系列类似,背带以及和后背接触面采用了透气的网状面料。

由于是一款轻巧的多功能背包,所以整个背负系统没有设计得过于厚重,这样在夏天背负时会让体感舒适许多。这款摄影包的体积并不是很大,所以也没有设计过多的加固装置和拉紧锁定装置。就算满载的情况下,这款摄影包也不用需要腰部固定装置的辅助来分散重量分布。

精嘉Adaptor46摄影包外部面料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将水泼洒到摄影包上时,会形成水滴附着在摄影包表面,并不会快速渗透到摄影包内部。精嘉Adaptor46的正面下方设置了专门放置三脚架的悬挂系统,可以让你在如此轻巧的摄影包上稳固的携带中轻型三脚架。精嘉Adaptor46摄影包的拉链和扣具非常坚固,在摄影包的两侧设计了可以拓展的储物包设计,这样可以增加摄影包的容积。

功能和设计

精嘉Adaptor46摄影包的自重只有0.98千克,而这不到1千克的摄影包却可以负重6.5千克的摄影装备。这款摄影包的内尺寸为24×15.5×43厘米,足可以放下一台数码单反相机、2支标准变焦体积镜头、一支70~200/2.8规格的镜头、一支闪光灯和其他一些摄影附件了。精嘉Adaptor46摄影包的两侧具有独特的左右手快速取机设计,无论是习惯使用左手还是右手,你都可以快速的通过两侧的拉链拿取相机,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拍摄。

精嘉Adaptor46摄影包的两侧拥有附件储物袋,可以方便存放存储卡、电池、滤镜等摄影附件,甚至你也可以把手机放在其中。在上方的储物袋上设计了两个扣具,通过和摄影包主体的扣具连接,可以正好挡住两侧拉链的行程。这样可以避免在复杂环境下,摄影附件被盗的可能。

总结

精嘉Adaptor46摄影包的左右手快速取机设计方便了不同的摄影爱好者的需求,通过贴心的设计不但能够快取拿取摄影器材,还能够保护摄影器材的安全。拥有众多的摄影附件置物袋,可以避免小型附件的丢失和损坏。超轻的自重在除去隔板后,当做日常背包使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摄影功能 篇4

电视摄影画面作为媒体信息的主要载体,将动态和静态图像信息进行有机结合,为电视新闻的传播带来丰富的资讯与消息。在电视新闻摄影中,关注所要报道的主题,将与事件相关场景以摄影图像的方式呈现,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1]电视音响画面所具有的事件描述、意象表达、形象创造以及促进新闻多元化表达,提升新闻的真实性,表现电视新闻独特性等多种功能与作用,共同促进电视媒体新闻的不断发展。

二、电视新闻摄影中画面的功能

(一)事件描述

电视新闻摄影图像不仅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生动的动态描述,也能够通过屏幕之间的连续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从而起到新闻广泛传播的作用。电视新闻画面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事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摄影本身仍然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文字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若单纯地采用文字叙述,事件的吸引力将大幅降低,难以使电视新闻传播达到最佳效果。由此可见,电视屏幕上独立的新闻事件的叙述对于电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是远远不够的。在现有媒体技术基础上,叙述的新闻事件通过屏幕展示出来成为不可或缺的方式。电视画面使新闻更具吸引力,也更为直观,并且能够显著地提高观众的参与感与代入感。另外,丰富的叙事元素大大增强了图像描述事件的功能。所以,屏幕画面取决于当时事件的如实叙述,而电视摄影画面则可以形成一种完整的描述手段。

(二)表达意象

电视新闻在整个新闻事件中,采用了电视摄影画面呈现的方式给予观众事件的深层形象。正是由于画面的采集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这才使得电视新闻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意象的表达不等同于直接的语言表达,而是通过画面自身所承载的信息资源向观众表现出贴合事件发生背景的氛围。电视新闻画面的形象表达功能十分常见,其传播功能极为强大。在电视新闻的实际应用中,电视摄影画面常常被用来进行各种加工,从而更加完善了新闻的意象表达。

(三)创造形象

直接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新闻事件来引起观众的深思,电视新闻节目注重在图像中创建新闻事件,强调对摄影图像正确的使用,采用标准的建模手段,将完整的电视屏幕设计直接赋予观众更多的视觉冲击,从而获取新闻的良好效果。电视新闻摄影需要敏锐地抓住新闻事件的要点,突出个性和形象的新闻事件。因此,观众可以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从而结合新闻画面,使新闻信息广泛传达的目的得以实现。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镜头的灵活应用,提高了画面形象的灵活性和随机性。此外,通过调整镜头来表现出不同的画面视觉效果,通过合理的、符合当时人物情境的镜头向观众传达银幕信息,使得屏幕更具吸引力。生动、形象的人物描述加上电视新闻摄影的视觉效果,冲击观众眼球,赋予事件活力,在创造电视新闻形象的同时做出更好的电视新闻效应。

三、电视新闻摄影中画面的作用

(一)促进新闻表达的多元化

在现代媒体尚未兴起时,新闻传播主要集中在文本与普通图像配合的传统传播形式上,这种形式表达方法较为单一,且缺乏直观的事件冲击性。因此,电视新闻摄影画面在赋予新闻表达方式多元化的同时,使得新闻表达更具亲和力。从电视摄影画面的本质上说,电视新闻画面的表现空间更大,当电视新闻画面结合同期的声音、文字等多种表现手法时,电视新闻的表现自由度更大。同时,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电视新闻画面的摄影有许多优势。此外,电视新闻的画面摄影关注于图像的总体情况,有效地实现自我认证,通过连续的电视新闻摄影画面表达,加强了新闻事件的要点。同时,丰富的新闻表达更有利于提高观众对新闻资讯的接受程度。

(二)提升新闻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表达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和直观性,新闻画面的真实性直接决定了新闻的真实性,而观众亲眼所见到的电视新闻画面也决定了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与判断。信息图片本身是一个融合的结果,各种各样的信息显示在电视新闻画面中,使画面更有吸引力。新闻摄影师所负责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确保新闻画面的真实性,采取多种措施,杜绝假新闻的传播。

(三)表达电视新闻独特性

电视新闻是以画面信息为主要载体,实现新闻事件的叙述。因此,在报道新闻时,通过画面和文本解读的方式,极大地提高新闻传播的目的。电视新闻摄影需要多种技能的相互结合,摄影人员不仅要注重艺术的内涵,更要以与众不同的新闻视角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动态和静态,屏幕亮度和颜色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结合不同的元素来传达文本信息,反映了新闻本身的独特性与影响力。

四、结语

电视作为一个最大的信息传播平台,合理地将动态、连续的摄影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不仅丰富了电视新闻的表达方式,也实现了电视新闻高品质传播的目的。[2]在电视新闻摄影中画面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电视新闻摄影画面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的固有价值。

摘要:作为人们生活中信息资讯的重要来源,电视新闻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最新的信息,电视新闻摄影画面具备了新闻传播的所有功能,画面所负载的信息往往是单纯的文字信息所不能比拟的。电视摄影画面不仅丰富了新闻的表达方法,更给予新闻传播者更大的创造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电视摄影图像与普通摄影图片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电视摄影图像是将动态和静态的影视资料进行有机结合,并起到一定的电视媒体信息沟通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带来最直观、最真实的场面报道。

关键词:电视新闻,摄影,画面,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阴雅琳.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与形象感染力[J].青年记者,2014(17):44.

摄影功能 篇5

一、研究背景

丽水市实验学校地处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丽水, 这里青山绿水、风光旖旎, 生态环境优良, 被誉为“浙江绿谷”、“天然氧吧”。丽水秀美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传统文化给摄影文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丽水摄影人才群英荟萃, 拥有国家级摄影家50多名, 整个摄影队伍达几千人。丽水作为首个“中国摄影之乡”,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连续十年五届在丽水举办, 摄影这一区域特色文化发展日益成熟。

二、研究过程

1. 更新理念

我们确立“以美怡情, 以美启智, 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办学中, 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中的美的因素, 通过美的形式和美的手段, 寓教于美, 增强教育的艺术性,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实现培养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养、美的人格的人之目的, 使学生积极探索真理、追求真知, 品行良好, 崇尚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2. 操作策略

(1) 活动设计的审美化。深入挖掘育人活动中的审美因素, 自觉而科学地从审美的角度来审视和把握少先队的综合实践活动, 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德育的艺术性, 寓教于乐, 寓教于美。把德育实施的过程变成师生审美的过程, 培养学生对德育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内在需求, 培育学生良好的德育情感, 强化学生的德育认知, 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 形成健康和谐的个性, 发展各方面才能, 全面提高素质。

(2) 活动内容的生活化。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挖掘学生道德品质生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少先队活动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我们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原本枯燥的德育说教“鲜活”起来,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3) 活动过程的自主化。只有使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 活动才能行之有效。活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来源于学生、根植于学生, 符合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遵循其人格、需要和情感, 学生们按计划实施方案, 或调查访问, 或查阅资料, 动手实践, 或者讨论分析等。

(4) 活动时空的开放化。活动时空开放化, 具体表现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选择、方法的确定、成果的展示等方面, 均有较大的自由度。应该打破校园、教室的框框, 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 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 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 让活动的内容开放, 具有广阔性, 既可关注自己、关注学校, 又可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3. 整合资源

整合各种资源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既要利用校内教育阵地, 又要利用社会教育阵地, 既要依靠校内辅导员, 又要依靠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辅导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空间和各种条件, 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进行资源重组、整合, 建立开放式的活动体系,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丰厚少先队的文化底蕴。

4. 设计活动

体验教育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作为主要方式, 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队员们结合《雏鹰争章活动手册》, 在“摄影章”的基础上, 自主设计了“七色光奖章”“银色光奖章”“金色光奖章” (争到“七色光奖章”的基础上评选“银色光奖章”和“金色光奖章”) , 在辅导员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闪光灯下快乐成长”的雏鹰争章活动。

5. 校本课程

我们以本土化、合作化、实践性、创造性为原则, 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辅导员、学生、家长等力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摄影综合实践活动, 努力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研究成果

1. 优化了育人环境

在“中国摄影之乡”的大背景下, 我们立足社区, 整合资源, 校内外联动, 积极构建机制, 创设机会, 搭设舞台, 优化环境。我们一方面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了道德认识的导向功能、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道德行为的规范功能;另一方面创新了德育活动内容, 使其成为学生道德认识的阶梯、情感的熔炉、转化行为的动力。把物化环境的熏陶、日常行为的规范、校园活动的引领有机地整合起来, 努力创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人文环境。

2. 完善了校本课程

在开发课程实践中, 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定期交流等, 促使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岗位成才。同时积极挖掘摄影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辅导员、学生、家长等力量, 共同开发摄影特色校本课程。

3. 提高了德育实效

我们通过以摄影文化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强化了德育的活动化、生活化、审美化, 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与学生日常生活、自主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紧密相连, 将道德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

摄影功能 篇6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系统,硬件组成,功能分析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放射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X线摄影技术。其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所得到的数字放射影像,具有动态范围广、图像分辨率高、图像清晰、速度更快,患者受照射剂量少等优点[1],同时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已成为建设数字化影像科和现代数字化医院PACS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医院正准备引进该系统,因此了解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硬件组成、功能配置及主要技术参数对引进论证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数字X线摄影系统硬件组成主要包括数字化平板探测器、X线发生系统(包括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电动机架悬吊系统、数字平板探测器胸片架、数字平板探测器拍摄床、操作控制台及图像后处理系统等,下面分别介绍DR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主要技术参数及目前市场上主要生产厂家的不同配置情况。

1 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数字化平板探测器是数字X线摄影系统成像的关键部件,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数字X线摄影系统采用碘化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其作用是将X线能量直接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在监视器上显示[2]。这种探测器的特点是噪音最低,光子检测效率最高,经临床证实是性能最高、最稳定可靠的数字平板探测器。

量子检测效率(DQE)是衡量平板探测器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它综合反映和评价了系统的影像对比度、噪声特性、空间分辨率和入射X射线剂量几个重要参数。DQE用%来表示,数值越高,性能越好,表现了系统能在低入射X线剂量的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即在清晰度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高DQE的设备可以大大地减少X线剂量。DQE是空间频率的函数,不同的数字平板类型具有不同的DQE曲线,所以比较DQE要全面比较整个DQE曲线[3]。美国GE公司采用自己研制的非拼接无定形硅整板数字化探测器,有效区域为:41 cm×41 cm,有效矩阵:2 000×2 000,量子检出效率DQE:77%@0 lp/mm。飞利浦公司、西门子公司和柯达公司生产的DR均采用Trixell公司生产的平板探测器,有效区域为:43 cm×43 cm,有效矩阵:3 000×3 000,量子检出效率DQE:65%@0.1 lp/mm。

2 X线发生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X线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目前大多数DR生产厂家均配置双焦点、大功率和高热容量的球管。同等功率效率下,球管热容量越高,球管连续拍摄的工作时间越长;旋转阳极转速在8 000 rpm以上,以保证球管有更好的散热率,散热好的球管可以减小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目前,多数DR生产厂家均配置高频高压发生器,工作频率可达100 k Hz,更高的工作频率可以提供更精确的X线;其功率一般在80 k W以上、最大管电流在800 m A以上;可以提供AEC自动曝光模式、手动设定参数曝光模式、解剖程序摄影模式等。

3 机架悬吊系统

该系统按功能分为五轴全电动驱动、三轴电动驱动和手动驱动3种。五轴全电动驱动机架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机架系统,该系统根据摄影位置的不同,可自动实现立、卧位摄影的机架摆位准备;实现球管三维电动跟踪探测器;实现探测器任意位置时球管电动与探测器中心自动对中。GE公司的Definum 8000、柯达公司的DR7500以及西门子公司的AX-IOM Aristos FX均为五轴全电动驱动机架悬吊系统,其伺服电动驱动装置控制球管悬吊装置全自动运动,包括球管悬吊装置水平面纵向、横向电动驱动、球管垂直电动驱动、球管电动旋转等,从而更高效、精确、轻松定位、跟踪等。

4 数字平板探测器摄影床和胸片架系统

单板多功能DR配置的摄影床为移动式摄影床,拍摄卧位患者时将固定在胸片架上的平板探测器降低并水平翻转,然后将移动床移动到探测器上方进行摄影。双板DR配置落地式数字化摄影床,具有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和可拆卸的滤线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及放射人员辐射吸收剂量;电动控制升降,床面可实现四向浮动,方便摄影投照;摄影床内的数字化探测器可自动跟踪球管。

立柱式胸片架可以实现自平衡式垂直运动,具有电磁式安全刹车功能,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和可拆卸的滤线栅可与悬吊球管同步自动跟踪,GE公司的Definum 8000、柯达公司的DR7500均采用立柱式胸片架;西门子公司的AXIOM Aristos FX虽然没有立柱式胸片架,但其球管和平板探测器的双悬吊式的机架结构具有覆盖范围大,摆位灵活、方便,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的优势,不仅可以满足普通双板DR的全身站立位和卧位的数字X线摄影功能,而且可以满足更多复杂的被动体位患者的摆位要求,减轻患者痛苦。

5 操作控制台及高级图像后处理软件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及控制系统软件、专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和网络接口等部分。其整合了曝光控制、探测器控制、软件、图像处理和图像输出等功能。操作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传递、球管曝光、图像捕获、采集和处理数字影像及系统管理。标准和高级DICOM接口功能包括输出DICOM格式图像并开放界面,支持多项DICOM服务类别(DICOM Store存储、DICOM print打印、DICOM发送与接收、DICOM Worklist工作列、DICOM MPPS等),可以实现与医院PACS/RIS/HIS的完整连接。患者信息资料可通过触摸屏,键盘,读码器或医院的HIS/RIS输入。所有的曝光参数可手动设定或使用AEC功能。

该系统基本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对比度和亮度调节、图像旋转/翻转、图像放大/移动、图像颜色反转、文本注释功能等。高级图像后处理软件各生产厂家均研发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分析软件,如GE公司的双能量减影功能软件利用骨与软组织对X线光子的能量衰减不同,在0.2 s内进行2次独立曝光,通过数据分离、整合及减影等方式获得3幅图像:常规图像、软组织像、骨组织像,提供了更丰富的诊断信息[4];柯达公司专利的影像增强清晰功能(EVP)不但能自动识别高频、低频图像信号,还能对不同频段的信号进一步细化,然后动态调整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影像质量,保证了诊断的可靠性;西门子公司的钻石窗软件包Diamond View采用先进的多层灰度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提高了细节对比度并降低了噪声。

以上分析了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系统配置及功能要求,DR系统又可分为单板电动、单板手动、双板电动、双板手动及单板全电动等不同机型,医院在引进DR系统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李敏.论直接数字X线摄影原理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2,23(2):61.

[2]沈克涵.数字X线摄影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2001,22(2):21-22.

摄影功能 篇7

一、引言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他以准确的抓拍风格闻名于世。目前,国内学界与业界对于布列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他的个人摄影生涯、摄影手法与创作实践以及他的《决定性瞬间》摄影经典之作等方面。邓天佑、王慧、郭芮男、李奕贤、段宜君等学者,以时间为论述主线,通过总结、理清布列松的摄影生涯经历和他的生涯创作过程,认为布列松在摄影创作中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源于他不平凡的生活阅历,他对生活独特的见解与思考,以及他对“抓拍”摄影手法的执着。林路、孙京涛、徐忠民、唐团结、教毅等学者,尝试从摄影思想、纪实手法等不同角度对布列松的摄影创作实践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布列松对现当代摄影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摄影瞬间独特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捕捉能力,他让现代摄影对现实的反映多了一种全新的传奇。龙迪勇、李亚男、杨阳、邓天佑、郭芮男等学者,分别从叙事学、艺术美学、新闻学的角度对“决定瞬间理论”提出评价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决定性瞬间”提出解释。

纵观国内关于布列松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虽然总体来说,研究的文章数量很多,但研究成果仍显贫瘠,缺乏相关的理论分析,没有深入探讨布列松的创作手法、“决定性瞬间理论”以及他的照片,究竟给现当代摄影界带来什么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先后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等著名的媒介学说观点,尝试从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塑造和对人的感知心理影响的角度研究媒介。本文打算以摄影照片这一媒介为研究对象,以20世纪伟大的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摄影照片为例,将其置于麦克卢汉媒介“三论”学说的视角下进行重新定义,重新理解,以其能在新的角度对布列松的摄影作品能够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二、布列松摄影图片中的“媒介即讯息”

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媒介即讯息”是核心所在。他认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而产生。自从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创作手法经历了高艺术摄影、绘画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直接摄影和纪实摄影等阶段,但每一个阶段、每一种手法都有独特的“讯息”,都影响我们对摄影的理解和思考习惯。布列松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他不仅集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和纪实摄影等所有流派的精粹创造出“决定性的瞬间”哲学,更重要的是他采用抓拍这种最接近真实的手法拍摄,将“经人脑思考过后”最典型、最带有视觉冲击力和最精确的组织形式瞬间捕捉,这样的瞬间在空间上是精妙的构图,在时间上是稍纵即逝。他利用摄影能像镜子一样自动地反映外部世界,产生一种一模一样的可复制的视觉形象特性,抓住某一时刻将其从时间中分离出来,将时间凝固,像雕塑品一样将人的感觉、思维永久“保存”,还将细节放大,发现一些在生活中不易察觉却又十分有趣的细节或者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细节。《巴黎穆费塔街》这张照片是布列松在巴黎街头上,以不干涉对象的抓拍方式而拍摄的,他给被摄体一个完美的表现。画面中,一个男孩的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主体人物真实自然的表情与天真无邪的神情,在照片瞬间记录的技术特点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杰作,也是他接近真实的抓拍手法所传递的“讯息”。

布列松接近真实的抓拍手法与“决定性的瞬间”理论,告诉大家如何用摄影特有的语言“说话”,给我们的摄影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观念,塑造了对于摄影的全新认识。他的这种抓拍的摄影思想同时也被同时代的德国摄影家爱瑞克·萨洛蒙博士、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匈牙利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摄影名家所推崇,并成为新闻摄影最有效的手段。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然而,媒介的内容或用途却是五花八门的,媒介的内容对塑造人机组合的形态也是无能为力的。

关于“媒介即是讯息”,麦克卢汉还提出一个精辟的论断:电光是单纯的信息,它是不带讯息的媒介,除非它是用来打文字或拼写姓名,这是一切媒介的特征,这一事实说明,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文字的内容是言语,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

布列松的一生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用照相机拍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影像瞬间,其中甚至不乏20世纪的一些巨大变革。1948年底,布列松作为《生活》杂志特派摄影记者来到中国,以图像见证当时中国的“巨变”。1954年,布列松将144张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出版在他的摄影集D'UNE CHINE A L'AUTRE上,初版于巴黎,两年后此书在纽约首次发行英文版,名为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

布列松摄影图片的内容是他以最接近真实的抓拍手法、不干涉对象的拍摄准则和在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而表现的形象,正如布列松的摄影图片是他的摄影集、杂志或者报纸的内容一样。他的摄影图片是单纯的形象信息,但当他的摄影图片作为报纸、书籍或者杂志等大众媒介的内容,通过大量的印刷复制,传递到世界各地时,他的摄影作品就成为向世界说明事件、传播消息或引发影响等功能的具体“讯息”。这样的视觉形象“讯息”能消除国家或者民族之间在认识问题上的疆界障壁和文化壁垒,消除接受信息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还能让全世界的人们不因语言、文字或者具体的政治观点不同,对信息产生不一样的理解,而成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同时,对于我们现当代研究20世纪摄影发展和20世纪部分社会发展状况而言,随着摄影集、报纸、杂志保存下来的布列松摄影图片,则作为我们研究所需的历史文献“讯息”。

三、照相机是布列松“人眼的延伸”

在过去,大多数的传播学者都把大众传播媒介当作传递信息的介质,而麦克卢汉则认为:任何一种技术,只要它是人类身体、思想、存在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他指出,媒介的这种延伸是人的器官、感官或者功能的强化和放大,但对于人类通过媒介不断扩张的能力,人自身却浑然不觉。

布列松年轻的时候在科特迪瓦以打猎为生,他猎杀野猪和羚羊,然后把猎物卖给当地的村落。在打猎中,他不仅形成了贯穿他一生的摄影技巧——准备、等待、等待、等待,最后扣动扳机或者按下快门,还“练就”了一双善于发现“猎物”的眼睛。当他进入摄影界后,他的这双“眼睛”能帮助他发现一些常人难以发现而带有趣味性的细节,但因人眼的功能有限,无法将他看到的视觉形象完全凝固和保存,也容易忽视一些更有趣味性的细节,而照相机却很好地填补了布列松人眼的“劣势”,延伸了他的人眼功能。照相机具有迅速、准确、全面和客观的记录功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捕捉在被拍摄物体的形状、神态与内容三者间协调的达到的最佳瞬间,发现并保存人眼“视而不见”的形象。他曾经说过:“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圣拉扎尔车站后面》这张在摄影界耳熟能详的照片是布列松1932年在巴黎拍摄的。这一个跨越积水的经典瞬间,已经成为大多数的摄影教科书的参考模本,告诉各位摄影爱好者,布列松是如何通过他的照相机完成最终的“致命一击”。画面中人物的动态身影与水中的倒影,与远景中招贴的广告女郎的形象互相呼应,一前一后,相映成趣。

四、结语

基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下探讨布列松摄影图片的功能,便于我们在新的环境、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布列松摄影图片对于我们现当代摄影界发展的意义。首先,布列松摄影图片的内容是他以最接近真实的抓拍手法、不干涉对象的拍摄准则和在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而表现的形象,而当他的摄影图片作为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的内容时,它又具有多种“讯息”;其次,照相机作为布列松人眼的延伸,既能帮助他保存人眼发现的有趣味性的“信息”,也能帮助他发现人眼无法捕捉的视觉形象;最后,布列松的摄影图片,不仅在几分之一秒的瞬间清晰地抓拍被摄对象,还赋予形象特殊含义,引起人们思考、想象和参与。

参考文献

[1]邓天佑.布列松新闻摄影思想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2]王慧.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郭芮男.美国“玛格南图片社”现象研究[D].石家庄:河南大学,2007.

[4]李奕贤.试论“决定性瞬间”摄影理论的禅意[D].石家庄:河南大学,2014.

[5]段宜君.从“决定性瞬间”探析数码时代的新闻摄影[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6]林路.摄影思想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上一篇:网络公共理性下一篇:导游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