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淀粉钠

2024-05-04

羧甲淀粉钠(精选三篇)

羧甲淀粉钠 篇1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羟甲淀粉钠溶液,疗效,免疫功能

反复呼吸道感染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n, RRTI) 是儿科常见病, 多发病, 其临床特点:常年反复发作, 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 不仅影响儿童的生活和生长发育, 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1]。羧甲淀粉钠溶液是一种多糖类物质, 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周口市扶沟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 对儿科门诊及住院的RRTI患儿应用羧甲淀粉钠溶液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病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的患儿, 诊断均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拟定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结核等疾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 男20例、女15例, 年龄1~7岁, 平均 (3.5±1.4) 岁, 每年发病次数6~12次, 对照组35例, 男18例、女17例, 年龄1~7岁, 平均 (3.3±1.8) 岁, 每年发作次数6~13次,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次发病予以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 不加用任何免疫调节剂,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羧甲淀粉钠溶液口服 (陕西正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 100m L∶22.5g) , <1岁5m L/次, 1~4岁7m L/次, 4~7岁10m L/次, 一日3次, 3个月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结束后、半年后随诊。

1.3 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发病次数, 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 (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免疫学检测指标及方法

治疗组患儿在第一次就诊时和口服羧甲淀粉钠1个疗程后, 分别采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 所有患儿采血前2周未用过激素、血液制品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血清Ig G、Ig A、Ig M含量测定用琼脂单扩散法,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法。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一个疗程结束后、半年内随诊, 无呼吸道感染发生或发生≤2次。有效: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或症状减轻、病程缩短。无效:发病次数, 病程无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和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7, P<0.01) 。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患儿治疗后血清Ig G、Ig A与治疗前相比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2。

2.3 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增高, CD8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本组应用羧甲淀粉钠病例, 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RRT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除与病原体的直接侵袭及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外, 还受环境因素、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影响,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婴幼儿SIg A、Ig A、Ig G和Ig G亚类含量均低, 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 使小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已有研究表明, 免疫功能异常是RRTI患儿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3]。文献报道RRTI患儿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 而CD8显著高于健康儿童, 认为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 免疫功能低下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4]。王运芳等研究表明,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部分儿童Ig A、Ig G降低, 提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5]。因此临床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时, 一方面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一方面合理应用免疫调节剂, 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 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羧甲淀粉钠是一种多糖类物质, 多糖类物质的水溶解性决定其免疫调节的活性, 羧甲淀粉钠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水溶解性, 免疫作用主要是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细胞或加强抗体生成及激活补体等, 口服后可使胸腺增大, 细胞增多, 选择性刺激T细胞, 促进T细胞成熟分化, 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 提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提高血浆Ig A、Ig G浓度, 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本文应用羧甲淀粉钠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结果表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且反复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减少, 病程缩短, 说明羧甲淀粉钠有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 能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明显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及缩短病程, 应用中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认为羧甲淀粉钠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59-621.

[2]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26 (1) :41.

[3]候梅荣, 夏惜文.左旋咪唑辅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76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 34 (4) :88.

[4]朱晓萍, 尹文艳.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IgG亚类及细胞免疫水平[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 (2) :135.

新法制羧甲基淀粉钠完成中试 篇2

催化三步法年产1000吨羧甲基淀粉钠 (CMS) 中试研究项目日前通过广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催化三步法生产工艺由济南海博生物技术研究所发明。该工艺采用复合催化剂, 反应分三步进行, 克服了现有的溶剂法和干法存在的缺点, 具有配方合理、工艺简单、可连续化操作的优点, 生产成本低廉, 产品质量优良, 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羧甲基淀粉钠有“工业味精”之称, 用途十分广泛, 已成为国外淀粉深加工的重点。全球CMS的年产量已达到600万吨。目前国内年产量不到5万吨, 实际需求量却在80万吨以上。

摘自《中化新网》

羧甲淀粉钠 篇3

关键词:交联凝胶,羧甲基淀粉钠,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CMSN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味。由于进行了引入了羧甲基基团,其水溶性大大提高。CMSNa具有良好的增稠、乳化、糊化、吸水性和成膜性。由于其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已经被用广泛于石油钻井液、泥浆稳定剂、保水剂等领域。

聚丙烯酰胺是油田化学常用的聚合物产品,但在一定无机盐和温度条件下,其水溶液黏度急剧下降,抗剪切性差。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是一种水溶性阴离子单体,具有强亲水性官能团磺酸基,由它合成的共聚物水溶性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本研究将AM与AMPS接枝到CMSNa上,得到一种高粘度的耐盐、抗剪切聚合物,其交联凝胶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羧甲基淀粉钠(CMCN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工业品;阴离子PAM(W=1000万,水解度10%)、过硫酸铵(APS)、三氯化铬(CrCl3)、MgCl2、CaCl2、NaOH、丙酮、冰醋酸、乙二醇为分析纯。

Model DV-III型Brookfield流变仪;ANTON PAAR MCR300型流变仪。

1.2 共聚物的合成与纯化

1.2.1 共聚物的合成

将一定量的CMSNa,在磁力搅拌下完全溶解于定量的去离子水中。称取一定质量的AMPS,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冰浴中缓慢加入30%(质量分数,下同)NaOH溶液,调节至pH=6~8。丙烯酰胺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将CMSNa、AM、AMPS三者的溶液充分混合,倾入500mL四口瓶中搅拌溶解。通入氮气,加热到60℃,恒定约30min,加入一定量的过硫酸铵(APS)引发剂,反应8h,冷却至室温。

1.2.2 共聚物的纯化

将合成的聚合物配制成约2%的水溶液,用丙酮对聚合物进行沉淀分离,除去水及小分子,真空烘箱50℃干燥至恒重,得粗接枝物。以冰醋酸∶乙二醇体积比3∶2 混合溶剂反复洗涤[2],离心,去上清液,以除去AM及AMPS均聚物,再经丙酮沉淀,真空烘箱50℃干燥至恒重,即得纯接枝物。

1.3 性能测试

1.3.1 聚合物水溶液耐盐、抗温性研究

配制质量分数为5% 的CMSNa-g-(AM-co-AMPS)及PAM(W=1000万)溶液,矿化度为2000-50000mg·L-1(溶液中含Ca2+和Mg2+分别为80%和20%,其余为Cl-离子),静止24h后,

配制质量分数为5‰ 的CMSNa-g-(AM-co-AMPS)及PAM(W=1000万)溶液,设定温度从30~120℃ 变化,Model DV-III型Brookfield流变仪测量溶液粘度。

1.3.2 Cr3+交联凝胶流变性的测定

以1%浓度的聚合物溶液与CrCl3水溶液对聚合物溶液进行交联,温度选取为40℃,剪切速率为170s-1,ANTON PAAR MCR300型流变仪连续剪切30min测定其粘度的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2.1.1 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物表观黏度的影响

为了系统研究单体配比对产物表观粘度的影响,固定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60℃,反应体系的浓度为20%,引发剂浓度为单体含量的5%,固定羧甲基淀粉钠加入量为20%,调整AMPS与AM的质量比从1∶1到6∶1。结果如图1,随着AMPS量增大,产物表观黏度随之增大。 这是由于在AMPS较少时,由于引入了强电解质基团磺酸根,分子链由于静电力的排斥作用而变得伸展,分子的流体力学体积变大,产物的黏度变大。而当两者比列达到4∶1时,继续增加AMPS含量,产物黏度反而下降。这是由于两种单体竞聚率差异较大(rAM= 0.98,rAMPS= 0.49),活性较高的AM浓度下降导致了接枝聚合物分子量降低[3]。

2.1.2 体系浓度对接枝共聚物表观黏度的影响

固定AM∶AMPS质量比4∶1及其它条件不变,变化体系浓度从10~30%,考察体系浓度变化对接枝共聚物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随着反应体系浓度增加,产物表观黏度先升高后降低。当体系浓度较低时,单体浓度增加增大了相互之间的碰撞几率,聚合物分子量增大,产物表观黏度增大。而当单体浓度到达20%,产物粘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单体浓度,由于链转移、链终止反应的加速进行,均聚物含量增加,产物表观黏度降低。

2.1.3 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共聚物表观粘度的影响

固定反应体系的浓度为20%及其它条件不变,考察APS加入量对于产物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如图3。随APS用量的增加,产物表观黏度先增大后减少。当APS加入量占单体含量的0.5‰时,表观黏度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当APS用量过低时,反应体系内自由基浓度较低,不能充分引发羧甲基淀粉钠产生自由基。CMSNa上产生的接枝点少,聚合物分子量小,表观黏度较低。当APS加量增加到0.5‰时,刚好能够充分引发接枝聚合,生成聚合物黏度较高。继续提高引APS用量,体系内自由基浓度过大,自由基反应引起的链终止和单体自由基密度增大而引起的均聚反应的增加,不利于活性链的增长[4],接枝物分子量降低,导致表观黏度的下降。

2.2 聚合物的流变性

2.2.1 盐对聚合物表观黏度的影响

图4考察矿化度对产物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保留率的影响。选用AM与AMPS质量比为4∶1,体系浓度20%,引发剂浓度5‰的样品与PAM(分子量1000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PAM与CMSNa-g-(AM-co-AMPS)水溶液加入少量的盐黏度即出现明显的下降。PAM的黏度保留率大约为40%,而CMSNa-g-(AM-co-AMPS)水溶液则为70% 左右,黏度保留率大大提高。这是由于AMPS中的磺酸基团是阳离子基团,溶液中的Mg2+、Ca2+等金属阳离子不易进入聚合物分子中破坏水化层,另一方面,强电解质磺酸基团的强亲水性会给聚合物形成厚的水化膜[5-6]。

2.2.2 温度对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

温度对CMSNa-g-(AM-co-AMPS)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保留率影响如图5:当温度升高时,PAM溶液的表观黏度下降迅速。至50℃下降到平台区,至120℃ 黏度保留率剩余14%。而接枝物溶液的表观黏度随温度上升缓慢下降,至120℃粘度保留率大约为40%。结果表明,CMSNa-g-(AM-co-AMPS)聚合物溶液的耐温性能远高于PAM溶液,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更易破坏PAM分子的水化层,使得分子链变得卷曲,粘度下降迅速,黏度保留率较低。而接枝共聚物由于带有磺酸盐基团,分子链具有一定的刚性。加热后分子链的运动受阻,分子链不易收缩卷曲,因此保持黏度保留率较高。

2.3 聚合物交联凝胶的流变性

将聚合物溶液与PAM溶液分别与Cr3+溶液交联,将交联凝胶置于流变仪测试其抗剪切性能。结果如图6:40℃时,交联凝胶的初始黏度都较大,PAM(分子量1000万)的黏度为1001mPa·s,高于CMSNa-g-(AM-co-AMPS)水溶液Cr3+交联凝胶的初始黏度850mPa·s。当以170-s的剪切速率进行剪切,两种胶体强度逐渐下降,PAM交联凝胶的黏度下降更为迅速。剪切30min后,PAM交联凝胶的强度为175mPa·s;而CMSNa-g-(AM-co-AMPS)交联凝胶的强度仍能达到375mPa·s左右,呈现了良好的耐剪切性能。

3 结论

上一篇:数字化语音实验室管理下一篇:第一、二年轻恒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