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健康与淀粉含量

2024-05-01

饮食健康与淀粉含量(精选五篇)

饮食健康与淀粉含量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克新18。

1.2 方法

试验于2010年在北安分局二龙山农场科技园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土壤为淋溶黑钙土,春整地,春起垄。试验地基础肥力:水解氮312.66mg·kg-1,有效磷21.9 mg·kg-1,速效钾212.03mg·kg-1,pH 5.88%,有机质7.43%,全氮3.64g·kg-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分别为4月29日、5月6日、5月13日、5月20日播种,5m行长,5行区,小区面积20m2。3次重复,栽培密度为保苗55 005株·hm-2(垄距80cm、株距23cm);各处理肥料均以种肥方式深施于种薯下4~5cm处。磷肥为48 kg·hm-2、钾肥为129kg·hm-2、氮肥为90kg·hm-2。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1.3.1 植株长势

在盛花期对各处理每小区随机取10株测量展开叶片数、株高、茎粗、冠幅,求平均值。

1.3.2 产量

各播期处理在收获时称量小区产量,折合成公顷产量。

1.3.3 淀粉

含量在收获后7d内用比重法测淀粉含量。

1.4 试验数据处理

对田间试验数据运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马铃薯植株性状的影响

以盛花期(7月15日调查)为例,试验结果见表1。可知,5月6日播种的处理株高最高,而4月29日播种的处理株高最低。在茎粗和冠幅上,5月6日播种的处理茎粗、冠幅都最大,比较繁茂,而4月29日播种的处理不论是茎粗、冠幅都最小,这是因为播期愈早,植株生长势越弱[3],说明播期适宜,植株生长才能健壮,从植株性状上看,5月6日为最佳播期。

2.2 不同播期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影响很大,由表2可知,5月6日播种的处理淀粉积累最多,达到15.51%;而5月19日播种的处理淀粉积累最少,只有13.83%,经新复极差比较,5月6日播种的处理淀粉含量与其它3个播期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见表2)。

2.3 不同播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5月6日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其20m2小区平均产量99.11kg,折合单产为49 555kg·hm-2,4月29日播种的产量最低,小区产量只有80.66kg,经方差分析(见表4),试验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新复极差比较(见表5),5月6日播种的处理与5月13日播种的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与5月19日播种、4月29日播种的处理产量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2.4 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不同播期处理间,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相差大(见表6),出苗时间在19~31d,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天数缩短,前期播种温度低出苗慢,后期温度升高出苗则快;生育期变化不大,从101~107d。这与葛长琴等研究结果有所不同[4],也正说明播期试验在栽培区划上的重要性。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早播的马铃薯由于地温低,种薯在土中时间长,容易烂种,造成出苗率低,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过晚播种,结薯时遇到高温也不利于结薯。在西部农场马铃薯播期以5月上、中旬产量较高(46 000~49 555kg·hm-2),品质好,淀粉含量高。其中,最佳播期为5月6日,植株性状最好,产量最高,达49 555kg·hm-2,与其它3个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淀粉含量最高,为15.51%,与其它3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摘要:以马铃薯中熟品种克新18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西部农场进行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探讨其对马铃薯生长、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宜过早播种,过早易遭受低温,影响壮苗,从而影响产量及品质;黑龙江省马铃薯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此期播种的产量高,与其它播期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高产量达49 555kg.hm-2,淀粉含量高达15.51%,与其它播期淀粉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播期,马铃薯,淀粉含量,产量

参考文献

[1]尚国斌,张瑞久,蒙美莲,等.NaCl胁迫下马铃薯试管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D]//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更快更高更强.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205-209.

[2]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刘明月,熊兴耀,吴文明,等.不同播期对湖南春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M]//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饮食健康与淀粉含量 篇2

关键词: 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蒸煮品质;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44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加大。鲜食糯玉米因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鲜嫩清香,风味好而逐渐为人们所认同。近年来种植面积也在逐步提高。根据国家行业标准(NY/T 524-2002),优质的鲜食糯玉米在蒸煮品质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风味、气味、甜糯性、皮的薄厚、柔嫩性好。而糯玉米的支链淀粉含量是糯玉米籽粒的一个重要性状,对于糯玉米的蒸煮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以35份鲜食糯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3行区,行长5米,行距0.65米,种植密度3500株/亩,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为防止花粉直感,每个品种套袋自交5株(穗),套袋隔离直至采摘,以备品尝。糯玉米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3~26天。乳熟期后采摘3穗蒸煮品质,考察糯性、柔嫩性、皮渣率、风味,评分标准参照国家行业标准(NY/T 524-2002)。每个鲜食糯玉米按实际多人份品尝平均值计算。鲜食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先将鲜籽粒放在干燥箱中110℃下杀青,然后在65℃~70℃下烘干至恒重。测量前先用微量进样粉碎机将籽粒粉碎,过100目筛,用电子天平准确秤取0.2克,再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籽粒的支链淀粉。每个果穗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观察值。

应用DPS软件,对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与蒸煮品质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支链淀粉含量与蒸煮品质的分析

结果显示,鲜食糯玉米的支链淀粉含量的F值为6.3520,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支链淀粉含量最大为99.59%,最小为96.85%,中位数为98.47%,平均值为98.42%,变异系数为0.54%。

根据多人品尝结果,35个鲜食糯玉米的蒸煮品质的表现:糯性评分最低为12分,数量1个,最好18分,数量8个;柔嫩性最低分为7分,数量7个,最好10分,数量4个;皮渣率最低分为12分,数量6个,最高分为18分,数量1个;风味最低分为7分,数量8个,最高分为10分,数量为3个。

2.2简单相关系数

从表1可以看出,糯性与皮渣率、风味、柔嫩性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0.22、0.21,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柔嫩性、风味与皮渣率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0.1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风味与柔嫩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知,在4个蒸煮品质中两两之间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品质的提高需要4个性状之间的协同作用。

由表1可知,直链淀粉含量与柔嫩性之间相关系数为0.31,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直链淀粉的含量越高,柔嫩性越好;支链淀粉含量与风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5,呈极显著相关,表明支链淀粉含量越高,风味越好;支链淀粉含量与糯性、皮渣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15、0.17,说明含量越高对于糯性、皮渣率越高。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普通玉米的转育是提高糯玉米种质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对玉米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糯玉米的培育工作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只有30多年历史。尤其是在抗逆性、耐密性、株型、配合力等方面,普通玉米的表现都远远好于糯玉米。因糯玉米培育工作的时间短,起步晚、资源少,为了加快培育优良的育种材料,通过将糯质基因导入到优良的普通玉米自交系中就成为了一个极佳的选择,一个很好的育种手段,从而可以大大加快糯玉米的选育工作。例如昌7-2、郑58等骨干自交系都或多或少的被育种家通过多次的回交,转育成同型糯质系,这样就完整的保留了其抗性好、配合力高等特性。因优良的普通玉米自交系大多是硬粒型,籽粒密度过高,而支链淀粉含量对比糯玉米来说并不是很高,所以在与同型的糯玉米自交系进行对比时就会发现,普通玉米在糯性、皮渣率等方面的表现一般较差,即蒸煮品质差,这样就导致新转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在生产实践中并无太大用处,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如果是通过普通玉米自交系回交转育而成的糯玉米自交系,应该尽量选用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并且在其他方面表现较好的普通玉米自交系,这样新转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在糯性及皮渣率等方面的表现应不会太差,并且直链淀粉的含量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对于蒸煮品质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竞雄.综论玉米育种——从起步到爬坡望登攀[J].玉米科学,1992(11):1-4.

[2]丁照华,孟昭东,张发军,等.我国糯玉米现状及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2006,14(03):46-48

作者简介:王野,吉林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和育种。

饮食健康与淀粉含量 篇3

宣威是云南省重要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基地,提高宣威原料基地的原料质量对引导全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解决原料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通过在宣威淀粉加工厂附近选择不同的环境条件:低海拔(2 000 m)与高海拔(2 600m),并进行多点试验。从环境条件入手,研究同纬度2个不同海拔生态环境条件对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产量、淀粉含量和相关经济性状的影响,开展比较鉴定工作,筛选出性状好、淀粉含量高、品质佳的马铃薯品种,以为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揭示影响淀粉含量形成的环境条件,制定改进马铃薯质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为提高原料马铃薯淀粉含量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宣威市平均海拔920 m、年均温13.4℃,年均降水量986 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004.5 h,年温差14.1℃。气候特点是冬温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属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试验地点分别在宣威市农技推广中心东山马铃薯基地和板桥镇耿屯村:(1)宣威市农技推广中心东山马铃薯基地。东经104°03′,北纬26°13′,海拔2 600 m,红壤,肥力中上,前作地膜白菜,生育期间日均温为16.0℃,降雨量为997.8 mm,日照时数为1 497.6 h;土壤p H值6.75,有机质含量3.81%,全氮0.14%,碱解氮126.94 mg/kg,有效磷22.03 mg/kg,速效钾174.37 mg/kg。(2)宣威市板桥镇。东经104°03′,北纬26°06′,海拔2 000 m,红壤,肥力中上,前作烟草,生育期间日均温19.6℃,降雨量1 079 mm,日照时数1 599.1 h;土壤p H值6.43,有机质含量3.45%,全氮0.18%,碱解氮119.16mg/kg,有效磷22.85 mg/kg,速效钾186.34 mg/kg。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系:S03-2391、S03-2401、S03-2643、S03-3293、S03-2641、S03-2611、S03-2222、S03-2619,均由云南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自主选育。这8个品系均为高淀粉品系,播种前生理状态良好,处于多芽生长期。另有2个当地品种云薯和米拉,以米拉作对照(CK)。

1.3 试验设计

2007、2008年连续2年在东山、板桥进行试验,各试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6.5 m2(2.69 m×2.40m),栽植密度4.95万株/hm2,每小区4行,每行8株,株行距0.34 m×0.60 m,每小区种植32株。施马铃薯专用肥(N∶P∶K=9∶10∶8)1 500 kg/hm2。低海拔试验点和高海拔试验点的田间管理相同。记载各品系的物候期,并调查株高、主茎数、分枝数、茎色、花色;各试点的马铃薯正常成熟后,以小区为单位收获并测产,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大小不同块茎5 kg,进行淀粉含量的测定。

1.4 测定方法

收获后每小区随机取样约5 kg,用水比重法测定其比重[3,4]。将所有马铃薯供试品种用水洗净晾干,按编号分别测定其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计算各品种比重:

计算出块茎比重(小数点后保留4位),查美尔凯(Mepkep)表得出淀粉含量,3次重复,取平均值。

1.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处理系统,对2个试点淀粉含量和产量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5,6]。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对各试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作图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淀粉含量分析

由表1、2可知,淀粉含量表现为年份间差异极显著,说明在不同海拔高度环境条件下,淀粉含量在年份间表现不稳定。2007年2个不同海拔区间各品种(系)的淀粉含量(19.13%)显著的低于2008年(19.69%);淀粉含量在地点间差异极显著,东山点淀粉含量(19.91%)极显著地高于板桥点淀粉含量(18.92%),表明各品种(系)在不同试验点间的淀粉含量缺乏较一致的适应性;淀粉含量在品种(系)间达到差异极显著,即不同品种间淀粉含量本身存在显著差异,淀粉含量在年份×品种(系)、地点×品种(系)、年份×地点×品种(系)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说明品种(系)与环境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F值的大小表现为:品种(系)间F值>地点间的F值>年份间的F值>地点×品种(系)间的F值>年份×地点×品种(系)间F值,表明对淀粉含量而言,品种(系)间的差异>地点效应>年份效应>地点×品种(系)间的互作效应>年份×地点×品种(系)间互作效应。即淀粉含量的高低是马铃薯品种(系)本身固有的特性,尽管气候因素也对该性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基因型,即淀粉含量这一数量性状是品种遗传特性。

由表3可知,马铃薯淀粉含量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S03-2401的淀粉含量最高,2个试点平均含量为20.98%;S03-2641次之,为20.82%,然后是S03-2391、S03-2611和S03-2619,其淀粉含量分别为20.59%、20.35%和20.17%。淀粉含量在19%~20%之间的是S03-3293和S03-2643,以上几个品种(系)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对照米拉的淀粉含量最低,2个试点平均含量为16.40%,与云薯201淀粉含量(16.55%)差异不显著,这2个品种均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品系。在所有参加试验的品种(系)中,云薯201的淀粉含量较低,可能是因为该品种在东山点连续4~5年种植留种,该品种种薯退化严重,种薯状态差。参试的10个马铃薯品种(系)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均较小,在2%~13%之间,S03-2641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2.23%;S03-2222最高,为13.42%。

从图1可知,马铃薯淀粉含量年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可以说明淀粉含量在不同年度间表现比较稳定。S03-2641的年度之间淀粉含量几乎没有差异,S03-2641、S03-2643和S03-2391品系的淀粉含量都高于20%;云薯201和对照米拉的淀粉含量最低,但年度间也几乎没有差异。

由图2可知,S03-2619的淀粉含量高于20%且在东山点和板桥点间没有差异,在2个试点均表现较稳定,云薯201和对照米拉品种在东山点的淀粉含量比板桥点稍低,而其他7个品系在东山点的淀粉含量均较板桥点高,尤其S03-2643的淀粉含量差异比较大,说明这7个品系的淀粉含量在东山地区表现较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东山点的生态环境适合马铃薯淀粉的积累。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拔不同造成的,可以初步认为淀粉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2.2 马铃薯淀粉产量分析

由表4、5可知,2007、2008年间马铃薯淀粉产量差异极显著,2007年的淀粉产量(4.26 kg)显著高于2008年淀粉产量(3.89 kg)。淀粉产量在地点间也表现为差异极显著,东山点的淀粉产量(4.43 kg)显著的高于板桥点的淀粉产量(3.71kg)。马铃薯淀粉产量在年份×地点×品种(系)互作间表现差异极显著,该结果与淀粉含量的结果具有相似之处。且F值的大小表现为:地点间>年份间>品种(系)>年份×地点间,表明对淀粉产量这一性状而言,地点效应>年份间差异>品种(系)的差异>年份×地点间的互作效应。也就是说,在决定马铃薯淀粉产量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效应,然后才是品种本身固有的特性。这是因为淀粉产量是由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2个性状决定的,这2个性状是易受环境影响的数量性状,尤其是产量性状受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淀粉含量同时也受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两者综合导致淀粉产量的不确定性。

由表6可知,各品种(系)淀粉产量也表现差异极显著。S03-2611的淀粉产量最高,2007、2008年2个试点小区的平均值为4.64 kg,S03-2619次之为4.6 kg,然后是S03-2401、S03-2643和S03-2391,其小区淀粉产量分别为4.55、4.47、4.31 kg,3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米拉为3.84 kg。低于对照米拉的是云薯201、S03-3293和S03-2222,其中S03-2222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几个品种(系)。各品种(系)淀粉产量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S03-2619变异系数相对较小,为7.67%,其次是云薯201为11.49%,说明这2个品种(系)在2个试点稳定性较好;对照米拉的变异系数最大,在2个试点间稳定性较差。

从图3可知,各品种(系)小区淀粉产量变异基本一致,S03-2611小区淀粉产量在2年间几乎没有变化,而其他几个品种(系)在2008年较2007年小区淀粉产量下降,S03-2619下降幅度最小,其次是S03-2401。S03-3293和S03-2222在2年间的小区淀粉产量均为最低。

从图4可知,各品种(系)小区淀粉产量在地点间差异较明显,2007、2008年东山点所有品种(系)的小区淀粉产量均较明显高于板桥点,高出19.4%。其中S03-2401、S03-2643、S03-2611、S03-2619在2个试点小区淀粉产量均超过4 kg。S03-3293和S03-2222在2年间各试点小区的淀粉产量均为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门福义等[7]认为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是变化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除品种本身固有的特性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条件,例如自然气象条件、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和块茎的成熟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块茎淀粉的积累。因此,优质品种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方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试验选用8个高淀粉马铃薯品系及2个生产上主栽品种,研究连续2年在宣威市2个不同海拔生态条件下各个品系的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栽培适应性试验。分析马铃薯淀粉含量生态差异及适应性评价,初步明确各淀粉品种的适应地区及各地区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在一定程度上为马铃薯加工企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为该地区的引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试验对2个年份、2个试点的马铃薯淀粉含量作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效应在决定马铃薯淀粉含量方面起主导作用,但环境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即淀粉含量的高低是马铃薯品种(系)本身固有的特性,尽管气候因素也对这一性状有一定的影响,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基因型,即淀粉含量这一数量性状是品种遗传特性。不同地点间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存在差异,这些生态条件通过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马铃薯淀粉含量,使同一马铃薯品种在不同地点和年份间的种植表现为淀粉含量的差异。

该研究表明同纬度地区之间海拔越高,马铃薯淀粉含量越高。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日均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等因素均有利于淀粉的积累,从而导致淀粉含量高。高海拔东山点淀粉产量明显高于低海拔板桥点,并且高海拔东山点的淀粉含量和产量均高于低海拔板桥点,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不断下降、昼夜温差增大、马铃薯生育期延长、夜间呼吸消耗少、干物质积累多。由于东山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表现出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产量高等优势。在2个试点淀粉含量表现较好的是S03-2401、S03-2641、S03-2391、S03-2611、S03-2619,其淀粉含量在20%~21%之间。

淀粉产量是综合评价马铃薯品种淀粉可利用率的指标。淀粉含量和产量是易受环境影响的数量性状,尤其是产量性状受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淀粉含量同时也受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两者综合导致淀粉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育种和引种过程中尤其要重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大面积引种前要进行小范围的试验,才能减少因盲目引种可能带来的风险。

摘要:试验选用8个特色高淀粉马铃薯和当地的云薯201、米拉为试验材料,于2007—2008年在宣威市通过同纬度2个不同海拔(2 000 m和2 600 m)试点进行试验。研究表明:①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表现为高海拔东山点极显著高于低海拔板桥点,可以认为在云南立体气候条件下,同纬度地区淀粉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②马铃薯淀粉含量品种间的差异大于地点间的差异;③初步认为:S03-2619、S03-2611品系在东山点和板桥点不仅淀粉含量相对较高,而且其淀粉产量也较高,具有广泛适应性,这2个品系可以考虑作为该地区的淀粉加工品种,并且由于这2个品系皮色和肉色均为彩色,也可以做为特色品系开发利用。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含量,淀粉产量,适应性,生态条件,云南宣威

参考文献

[1]王仁贵.加拿大马铃薯育种体系对加工品种品质的要求及其分析方法简介[J].中国马铃薯,1992(3):182-183.

[2]王春英,陈伊里,石瑛.影响马铃薯油炸品质的研究进程[J].中国马铃薯,2003(4):232-236.

[3]黄伟坤,唐英章,黄焕昌.食品检验与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宁正祥.食品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5]盖均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卡通糖、胶质糖果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篇4

实验部分

试剂

无水乙醇, 浓硫酸, 苯酚溶液, 葡萄糖标准储存液, 1+1盐酸。其中, 苯酚溶液与葡萄糖标准储存液需配制, 苯酚溶液浓度为50 g/L, 葡萄糖标准储存液浓度为0.1 g/L。

主要仪器

离心机, 分光光度计 (型号:UV2250) , 可调节恒温水浴锅, 量程为25 m L具塞比色管。

方法

1绘制标准曲线

量取葡萄糖标准储存液0.00、0.10、0.20、0.40、0.60、0.80 m L和1.O0 m L分别加入7只25 m L比色管中, 加水使总体积为1.0 m L, 然后加入1.0 m L苯酚溶液, 均匀混合, 再加入8.0 m L浓硫酸, 置于沸水中煮沸2 min, 冷却后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485 nm处以试剂空白液作为对比, 用1 cm比色皿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值, 以葡萄糖含量 (Y) 为纵坐标, 以吸光度 (X)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240.08X+1.425, 相关系数R2=0.996, 线性较好。

2试样前处理

取处理后的样品5.0 g置于50 m L离心管中, 加入蒸馏水10 m L, 于沸水中煮10 min, 冷却后加入40 m L无水乙醇, 离心机离心5 min, 除去上清液, 然后重复上述步骤 (由加入10 m L蒸馏水开始) 3~4次。以30 m L水转移残渣, 置于250 m L碘量瓶中, 加入30 m L1+1盐酸, 冷凝后置入沸水浴使其回流, 时间控制为2 h, 取出后使其即刻冷却。转移样液至100 m L容量瓶中定容, 均匀混合后过滤, 去除20 m L滤液, 滤液留下待用。

2样品测定准确选取一定量溶液, 并定容至100 m L, 准确量取样品处理液1.0 m L, 置于25 m L比色管中, 以相同标准曲线进行测定。

3结果计算按公式 (1) 计算淀粉含量X。

其中, A为吸光度, a为曲线斜率, b消曲线截距, m为称量样品质量v V1为定容体积, V2为吸取滤液体积, V3为体积, V44为比色用稀释液体积

实结

可溶性糖残留量

运用不同的方法检对未加入淀粉样用, 可测量得到样品中所残留可溶性糖含量体结下见表1。通过比同两种前处理方法的残留较, 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处之后样品中可溶性糖类含比较少。

测定过程比较

分别以国家标准方法和该方法对三个含有淀粉样品进行测量, 结果见表2。由此可见, 本方法的测定结果较

平行, 而滴定法测定淀粉时, 测定条件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因而本方法测定得结果更加准确。

测定范围比较

本方法对淀粉含量无要求。

结论

马铃薯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WXG-4圆盘旋光仪, 电子分析天平 (精确度为0.000 1 g) 0.309 mol/L盐酸, 0.250 mol/L亚铁氰化钾, 0.100 mol/L醋酸锌溶液, 4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

实验材料为新大坪、陇薯3号、陇薯5号品种的马铃薯2013年4月28日种于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铃薯试验田10月10日收获。收获后每个品种随机取10个块茎, 测定淀粉含量。

1.2 实验原理

(1) 一部分样品用稀盐酸水解, 在澄清和过滤后用旋光法测定淀粉含量。

(2) 另一部分样品用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溶液萃取出可溶性糖和相对分子量低的多糖。然后按 (1) 给出的步骤进行过滤。

1.3 实验步骤

1.3.1 样品的制备

将马铃薯样品在60℃~65℃下烘干, 粉碎过60目筛, 备用。

1.3.2 样品总旋光度的测定

(1) 称取 (2.50±0.05) g制备好的实验样品, 置于100 ml容量瓶中, 加入25 ml 0.309 mol/L盐酸搅拌至较好的分散状态, 再加入25 ml 0.309 mol/L盐酸。

(2) 将容量瓶放入沸水浴中并不停振摇, 或者将容量瓶放入装有磁力搅拌器的沸水浴中以最小速度搅拌。

(3) 容量瓶在沸水浴中振摇一定时间, 停止摇动或搅拌后取出, 立即加入30 ml冷水, 用流动水快速冷却至 (20±2) ℃。

(4) 加入5 ml 0.250 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 振摇1 min。

(5) 加入5 ml 0.100 mol/L醋酸锌溶液, 振摇1 min。

(6) 用水定容, 摇匀后用合适的滤纸过滤, 如果滤出液不完全澄清, 用10 ml亚铁氰化钾溶液和醋酸锌溶液重复上述操作。

(7) 在20 cm旋光管中用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旋光度。

1.3.3 在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溶液中可溶性物质的旋光度测定

(1) 称取 (5.0±0.1) g样品, 置于100 ml容量瓶中, 加入80 ml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溶液, 将容量瓶在室温下放置1 h;在这1 h中剧烈摇动容量瓶6次, 以保证样品和乙醇充分混合;用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定容到100 ml, 摇匀后过滤。

(2) 用移液管吸取50 ml滤液 (相当于2.5 g样品) 放入100ml容量瓶中, 加入2.1 ml 7.7 mol/L稀盐酸, 剧烈摇动;在容量瓶上安装回流冷凝管, 同时置于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后将容量瓶取出, 冷却至 (20±2) ℃。

(3) 测定醇溶液的旋光度步骤同1.3.2。

1.3.4 干样品中淀粉质量分数的计算

计算用公式:

其中:α1———测定的样品总旋光度值 (°) ;

α2———醇溶物质的旋光度值 (°) ;

m1——总旋光度测定时样品的总质量 (g) ;

m2——醇溶物测定时样品的质量 (g) ;

ω1———样品中干物质质量分数 (%) ;

αD20———醇淀粉在589.3 nm波长下测得比旋光度 (°) (此方法中其取值为185.7°) 。

2 结果与讨论

在测定样品总旋光度时, 样品在沸水浴锅中的水解时间分别为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 测定总旋光度值、旋光度值, 利用上述公式求得干物质中淀粉含量 (见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 当样品在沸水浴锅中的水解时间为15min时, 旋光度达到最大值, 相应的淀粉含量也最高。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 旋光度反而降低, 同时, 淀粉含量也减少。由此可知, 在此实验条件下, 淀粉的最佳水解时间为15 min。这是因为如果水解时间太短, 淀粉未完全水解, 测定结果会偏低;相反, 如果水解时间太长, 会发生糊化反应, 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所以本实验确定的最佳水解时间应为15min。

3 结论

上一篇:数据模型设计方法研究下一篇:幼儿识字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