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顺序

2024-05-12

实施顺序(精选九篇)

实施顺序 篇1

1ABCDE顺序管理法内涵

ABCDE顺序管理法通过人与现场环境的互动来处理井下生产现场安全隐患, 它是针对井下基层单位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处理的科学管理法, 不仅包含对生产现场安全隐患处理的安排, 并且包括调整安全隐患责任人的思想意识, 还包括整改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整改后的汇报和全方位安全大检查等与生产现场处理安全隐患有关活动的科学管理法。ABCDE顺序管理法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安排 (Arrange) 。

处理安全隐患前, 人员安排要量才施用, 发挥长处, 才能提高效率, 减少个人因素可能带来的隐患;考虑本班生产有什么特殊情况, 设备人员应该如何临时调整, 才能做到从容应对, 忙而不乱, 使全班形成“一盘棋”。

(2) 动脑 (Brain) 。

针对安全隐患现场情况, 养成勤分析、善于思考的习惯, 总结其中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 能迅速做出反应, 制订方案, 及时处理, 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3) 整改 (Communicate) 。

整改的目的就是排除隐患, 搞好安全。根据制订的技术方案, 整改人员要各负其责严格执行, 按制度、按标准、按程序把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严把质量关。质量是安全的保证, 质量搞不好就不可能搞好安全。

(4) 汇报 (Debrief) 。

对本班安全隐患的整改结果和处理安全隐患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 尤其是可能影响下一班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的, 要及时向管理者汇报, 向下一班通报, 以便管理者和工友及时了解情况, 及时采取应对处置办法。

(5) 检查 (Examine) 。

工作结束后, 要对安排的工作进行详细的复查, 重点复查工程质量和隐患整改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处理不了的现场交接清楚, 从而实现安全隐患发现、处理的闭合管理。

2建立与实施

2.1顺序管理法模式

实施整改负责人负责制, 由当班跟班干部负责处理安全隐患的具体组织、整改、汇报和检查工作。

2.2顺序管理法标准

依据井下现场安全隐患实际情况, 制订井下生产现场ABCDE顺序管理法标准。井下生产现场安全隐患管理标准要求, 针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 能处理的及时处理, 当时处理不了的, 及时汇报, 并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对顺序管理法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以安全隐患是否得到及时排除为内容, 制订相应的得分标准。

2.3顺序管理法被考核范围及职责

被考核范围为处理井下生产现场安全隐患现场, 被考核的井下生产现场安全隐患责任人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规定, 完善现场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积极开展自主管理、自主建设, 保证本单位顺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积极、认真整改存在问题, 使本单位现场安全隐患排除工作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2.4顺序管理法工作程序及实施

各隐患整改现场的顺序管理法采取被考核范围自检、自查、自控, 接班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评定的管理模式。每月由本单位领导成员对被考核范围进行现场联合检查和综合考评, 以得分多少为依据进行考评结果的排序, 并将结果公开。顺序管理法要按照不断查找隐患、处理隐患、排查隐患、遏制隐患苗头产生的步骤实施, 通过安排、动脑、整改、汇报、检查, 一级扣一级, 一级促一级, 层层抓落实整改。

2.5考核及奖罚

顺序管理法推行本单位领导对各隐患整改现场的顺序管理, 实行月考核、月奖励的政策。

3结论

教学活动顺序和实施计划 篇2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教育技术自80年代“移植”到我国以来,通过借鉴——协同——融合——创新,无论是理论还是开发,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设计工作者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然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协同发展,理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近二十年来,由于我国的教学设计总体上处于引介的状态,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从教学设计者的角度看,程序化的操作性模式只提供了教学设计流程,但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却缺乏更具体的教学策略。

所谓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要,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对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计划形式,它依赖理论的指导,针对教学实践,对其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最终都是为了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然而。我们以往的研究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七八十年代,国外一些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不断涌入我国,肯普(J.E.Kemp)模式,史密斯-雷根(P.L.Smith&T.J.Ragan)模式。截止1990年,以教学技术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已有近百个。这些模式虽然在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设计层次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即注重线性的操作程序、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他们将教学设计过程划分成线性的步骤,认为只要合理有序、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进行分析,用具体、详细、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并依据总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这便是一次完美的教学设计过程。其实不然。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少不了人的参与,这使原本简单的教学变成了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学情境的混沌性使原本完美的教学设计成果——教案显得流于形式,而对于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难以预见的问题却无能为力,使精心准备过的教师突然感到手足无措。由此可见,早期的教学设计理论过分强调了定义所体现的形式范畴,而忽略了内容范畴,操作性不高,而老师们更期望能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的教学设计理论。

二、站在教学设计者的立场上,教学设计构筑的理论框架,简化了目标、方法和条件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教学设计者创造性的发挥设计讲究创造。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理论应为营造这种创造性提供理论空间。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规范。教学设计模式的本质是教学规范的参照框架,组成了教学过程的操作性结构,但他并不是严格的工业规范。操作既可入格,也可出格,但不能无格,根据它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我们现在的设计模式和工具,线性和顺序化的特点非常明显。这些操作工具对在教学中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但限于一些表格、流程在某种程度上会妨碍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以至于思维受这些操作工具的影响较大,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设计的实践,不能很好地实现。

三、教学设计过程要求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设计活动又包含很多繁杂的、复杂性的工作,这对于普通教师个人是很难完成的有些研究者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认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完成许多任务。实用化问题的解决、学习行为的分析、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针对综合性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决策。仔细分析这些任务,似乎不是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能轻松做到的,有的甚至是教师一人无法完成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都是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学习活动的效度也是不易驾驭的问题,这些都不是单个教师很容易完成的,况且我们现实中的教学设计人员的理论素质与所要求的还有一定的差距。乌美娜教授曾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教学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扎实的教育、学习、心理、传播、媒体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2、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3、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的操作技能;

4、具有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技术。这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一名普通教师来说相对较高,因此他们很难独自完成繁重复杂的教学设计工作。

四、从受教育者——学生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的教学设计大多基于教学系统本身的改进,很少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没有真正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这对我国教育的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系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社会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另一层含义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生存,其关键在于认知策略的培养。然而,我们现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对不同类型学习的内容分析和目标分析方法,以及基于目标的内容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的抉择技术和评价技术,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像言语信息、智慧技能等学习目标的分析和设计可能是有效的。但是,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难以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具体、严密的分析。现在的教学设计大多是班级授课形式下的规划,像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小组相互作用这样的教学形式的教学设计研究和实施还很少。规划设计中对教学环境的设计,学习主题活动的设计尚显薄弱,视点较低,范围较窄。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教学设计大多基于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考虑,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因素按一定的程序紧密联系在一起,着眼点在于教学系统本身的改进,重点设计“如何教”,很少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等脱节,没有真正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五、从经济承受能力上看,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上的误区给学校、教育机构、甚至社会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要求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真实的情境。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这使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离开了技术的支持,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就无法进行”。于是,他们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考虑教育技术设备投资的成本,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的硬件建设。但这些大量配备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一次次警示我们:仅仅技术的介入并不会自动地在学生学习中产生教育改革所设想的变化。毕竟我国的国力有限,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全面实现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的教学。

实施顺序 篇3

顺序功能流程图语言是PLC中非常好的一种解决复杂顺序控制的语言, 它的出现使顺序控制类问题设计变得简单明了。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于1988年公布了“控制系统功能图准备”标准 (IEC848) , 我国在1986年颁布了功能图的国家标准 (GB6988-6-86) 。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在实施并发展这种语言的编程标准, 1994年5月公布的IEC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 (IEC1131) 中, 顺序功能流程图被确定为PLC位居首位的编程语言[1,2]。本文是以日本三菱公司FX2型PLC为例来阐述用顺序功能流程图实现复杂顺序PLC控制的。

1 顺序功能图

顺序功能图编程是一种比较新的图形化编程方法, 它是用流程图来表达一个顺序控制过程, 由步、转换条件及有向连线组成。

画顺序功能图最基本的思想是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阶段, 这些分阶段称为步 (Step) , 并用编程元件 (例如内部辅助继电器M和状态继电器S) 来代表各步。步是根据输出量的状态变化来划分的。步又分为初始步和工作步。一个控制系统必须有一个初始步表示控制系统的初始状态, 初始步可以没有具体要完成的动作。在每一工作步中要完成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动作, 使相应的各输出量保持正确的逻辑输出状态。相邻两步输出量的状态是不同的。

步用方框表示, 方框内是步的元件号或步的名称, 步与步之间要用有向线段连接。其中从上到下和从左到右的箭头可以省去不画, 有向线段上的垂直短线和它旁边的圆圈或方框是该步期间的输出信号, 如需要也可以对输出元件进行置位或复位。

步与步之间用“有向连线”连接, 在有向连线上用一个或多个小短线表示一个或多个转换条件, 当条件得到满足时, 转换得以实现。当系统正处于某一步时, 把该步称为“活动步”。为了确保控制严格地按照顺序执行, 步与步之间必须要有转换条件分隔。

2 顺序功能图编程过程

三菱公司FX2型PLC配有步进指令来表达顺序功能图, 但是它不具有通用性。用通用指令就可以实现顺序功能图的思想, 所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一样的。用通用指令编程时, 最常用的指令格式是起保停格式, 即起动、保持和停止。起动即激活某一步, 使这步处于工作状态;保持即保持这步始终处于接通状态, 从而使这步的所有输出能够保持不变, 直到下一步;停止即激活某步时, 必须使上一步停止。

用顺序功能图实现一个复杂的顺序控制, 步的划分非常关键, 把步划分完毕, 编程仅仅是按部就班而已。在划分步时, 最重要的依据是步是根据所有输出量的状态变化来划分的, 并且相邻两步输出量的状态是不同的。

很多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步进的思想前, 一定会很疑惑既然有些输出量在几步中始终接通, 为何还把它分在几步里?这是事关顺序功能图思想精髓的一个问题, 是一个必须要弄懂的问题, 否则不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 把一个复杂的顺序控制过程分解为很多步后, 非常容易编程, 它把一个对通盘都要考虑的复杂编程问题变成了只对步的编程, 即只对步进行负责, 把一个复杂庞大的问题进行了最小化的处理。只要步的编程不错, 整个系统编程就不会错。其次, 把一个复杂的顺序控制过程分解为很多步后, 在实现的过程中, 某个连续输出的状态并没有因为步的划分而产生差异。

在顺序功能图中, 步与步之间实现转换应该具备两个条件, 即想激活某步, 则该转换步的前级步必须是“活动步”, 并且相应的转换条件得到满足。转换实现应完成的操作有两个, 即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条件相连的后续步都变为活动步, 并且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条件相连的前级步都变为不活动步[3,4]。

由于自动控制系统应能多次重复执行同一工艺过程, 因此在顺序功能图中一般应有由步和有向连线组成的闭环[5], 即在完成一次工艺过程的全部操作之后, 应从最后一步退回初始步, 系统停止在初始状态。在顺序功能图中, 必须用初始化脉冲将初始步预置为活动步, 否则因顺序功能图中没有活动步系统将无法工作。FX2型PLC是采用初始化脉冲M8002的常开触点作为转换条件, 将初始步预置为活动步的。

3 送料小车例子

送料小车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PLC接线图如图2所示。SQ1、SQ2、SQ3和SQ4为送料小车的行程开关。设小车在初始位置时停在左边, 为系统的初始步, 限位开关SQ1 (X001) 为ON。按下启动按钮SB1 (X000) , 小车右行 (Y000) , 碰到SQ2 (X002) 卸料, 15S后左行, 碰到SQ1 (X001) 装料, 20S后右行, 碰到SQ3 (X003) 卸料, 15S后左行, 碰到SQ1 (X001) 装料, 20S后右行, 碰到SQ4 (X004) 卸料, 15S后左行, 碰到SQ1 (X001) 装料15S, 停止在初始步。

本例仅是一个简单的顺序控制, 但是如果按照经验法进行设计时, 由于小车在一个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同行程开关产生的输出结果是不同的, 所以处理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对于没有经验的设计者来讲, 还是很不容易把握的。但是按照顺序控制设计法来设计, 则可很轻易的设计出来。首先, 把送料小车正常工作时的一个工作循环按输出量的状态变化来划分若干个步, 并用状态继电器M来代表各步。步划分的波形图如图3所示。本例中, 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步的概念, 把小车往返经过的行程开关都列出了 (实际设计时, 这个过程可省略) 。小车一个工作循环中, 虽然经过的行程开关都画了出来, 但并不是每个行程开关的闭合都一定会引起输出的变化, 这主要得看它是否是激活下一步的转换条件, 如果不是, 就不会引起当前步输出的变化, 例如图3中下方打“×”的地方是不会改变当前的输出状态的。设计的顺序功能图如图4所示, 对应的通用指令梯形图如图5所示。

图5中的各输出量在一个工作循环中都是多步接通的, 应将代表各有关步的辅助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并联后, 驱动该输出的线圈。但是如果当某一输出量仅在某一步中为接通状态, 在其他步不通时, 则可以将它的线圈与对应步的辅助继电器的线圈并联。也许有人会认为既然是并联, 还不如把代表步的辅助软继电器去掉, 这样节省编程元件。其实, 辅助继电器M是完全够用的, 多用一些根本不会增加额外的硬件费用, 却可以起到概念清楚, 编程规范, 梯形图易读和查错等作用, 所以建议保留代表步的辅助继电器。

4 仅有两步的闭环的处理

如果在顺序功能图中存在仅由两步组成的小闭环, 用起保停电路设计的梯形图时不能正常工作, 如图6所示。M23步后有两个选择M22和M24, 当M22和M24任意一个接通, M23都需要断, 所以M22和M24的常闭触点串联在M3的启动电路中。M22继电器为1时, 它的常闭触点断, 所以M23不通, 无法激活M23, 使程序无法继续下去。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M22既是M23的前级步, 又是它的后续步。如果在小闭环中增设一步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如图7所示。这一步只起到延时作用, 延时时间可以取得很短 (如0.1S) , 对系统的运行不会有什么影响。

5 结束语

采用顺序控制设计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顺序类的控制问题, 是经验设计法无法比拟的, 使设计工作变得简单、高效和可靠[5,6]。设计时, 只要把控制过程按输出量的状态变化正确地划分为若干个步, 之后按部就班把每步的编程工作做好, 就可完成整个编程过程, 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直观, 容易把握。

参考文献

[1]许翏, 王淑英.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廖常初.PLC梯形图的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J].电工技术杂志, 2001, 10:51-53.

[3]廖常初.PLC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J].电工技术杂志, 2001, 11:44-48.

[4]廖常初.PLC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J].电工技术杂志, 2001, 12:46-51.

[5]齐占庆, 王振臣.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实施顺序 篇4

标记符号分基本标记符号和辅助标记符号两种。辅助标记符号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标记符号的表达能力,适应类号灵活组合的需求,《中图法》在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的基础上,另外采用的一些特殊符号,以作为辅助标记符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对标记符号有如下规定:

1、类号末位标记有推荐符号“a“者,排在本类的最前面。(请注意“排”字含义)

例:

Ea

马克思、恩格斯论军事

军事

E-54 军事年鉴

E0

军事理论

E2a

毛泽东论中国军事

E2

中国军事

2、类号中有辅助符号时,在其前的各位符号(A-Z,0-9)相同的情况下,依下列次序进行比较排列:(请注意“排列”两字的含义)

总论复分号

()国家、地区区分号

“ “

种族、民族区分号 =

时代区分号

< >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表示通用地点)

< >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表示通用时间)

组配符号

联合符号

例:

R711

妇科学

R711-62

妇科学手册

R711(711)

加拿大妇科学

R711(711)=56 八十年代的加拿大妇科学

R711=6

十二一世纪妇科学展望

R711: R83

航海妇科学

R711+R173

妇科学和妇女卫生

对《中图法》标记符号的排序,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1、标记符号的排序与标记符号的使用顺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种图书在分类时,同时使用多种辅助标记符号。其使用次序是指在图书分类时,标记符号标记的先后次序;而标记符号的排列次序则是指标记符号应用于图书排架时其使用次序的先后。《中图法》标记符号章节中把辅助标记符号的使用顺序与标记符号的排列顺序混为一谈。

2、类号的末位标记有推荐符号“a”者,排在本类的最前面。推荐符号“a”,主要用于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a”是在马克思主义作家的著作单独列类后,基于马克思主义作家的单行著作对各学科的重要指导作用,在各类加以推荐而使用的一种符号。例如,《实践论》。图书类号归入A424,同时还要在哲学类中反应出来,在哲学类中加以推荐,其互见号为B023a。《中图法》规定,应将其排在B023类中其他著作之前。笔者认为,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分至B023时,该类目己分类完毕;从等级体系观点看,“a”这一级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家著作的细分,其作用仅相当于在其它类目中的互见。那么,“a”符号就应视为辅助标记符号,B023a应排在B023之后。这样的序列同样起到推荐作用。因为在B023“认识论、反映论”这个类目中,只有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相关著作才有后缀“a”的特权,显然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作家著作的思想政治内容以及其指导作用。同时,这样的序列安排与《中图法》编制原则中第一条“„„类目的确立及其序列安排,不仅要从科学概念出发,同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政治内容”要求相符合。

B023a排列在B023后,既符合《中图法》在标记符号排列时“先字母后数字”的规定,又与《中图法》关于辅助标记符号排列顺序的规定也取得了一致性。如,妇科学类目下才是妇科学有关总论复分类目。我们不必为类目的“强调”作用而废弃类目排列的科学性原则。

3、组配、联合标记符号的排序。

把处在分类法中不同位置,但有密切联系的类号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复合类号,反映类目之间的交叉关系、横向联系,用来集中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这种方法称为组配。《中图法》关于组配标记符号的序列(上面己有示例),即组配标记符号的序列安排在总论复分等辅助标记符号序列之后。笔者认为,这种序列安排欠妥当。组配符号用来集中某一主题相关文献,同样不是对某一级类目的细分。而总论复分等标记符号,是对图书内容或载体形态的延伸解释,如“-43”,是对图书内容体栽的说明;“-63”是对图书载体形态的说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对某一类目的细分。因此,考虑标记符号的排列顺序,组配标记符号序列应安排在R711之后,总论复分等标记符号序列之前较为妥贴。基于同样的理由,联合标记符号排序也应提前,排在总论复分等标记符号序列之前。

按照顺序写景物 篇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 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 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 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 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拓展思路

本次习作选材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 如北京的故宫、八达岭, 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 开封的铁塔、相国寺, 西安的大雁塔和临潼的兵马俑, 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寺, 泰山的迎客松, 旅游胜地的黄山, 有胆才敢行的华山……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比如乡村的田野、茂密的果园、巍峨的青山、潺潺流淌着的小溪, 城市的立交桥, 繁华的街道或街道的夜景, 小巧玲珑的街心公园, 幽静的胡同等, 都可以作为这一次的写作材料。你可以选择一处你觉得最美、最奇特、印象最深的景物来写。

习作提示

1.抓住特点, 写出奇特之处。在选择写一处自然景观的时候, 首先要想一想, 准备突出它哪一点奇特之处。写的时候可以紧紧围绕这一奇特展开。

按照顺序写景物 篇6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拓展思路

本次习作选材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八达岭,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铁塔、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和临潼兵马俑,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寺,泰山的迎客松,旅游胜地黄山,有胆才敢行的华山……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比如乡村的田野、茂密的果园、巍峨的青山、潺潺流淌的小溪、农村的“都市”(指建设已经现代化、都市化的村镇);城市的立交桥、繁华的街道或街道的夜景、小巧玲珑的街心公园、幽静的胡同,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这一次的写作材料。你可以选择一处你觉得最美、最奇特、印象最深的景物来写。

习作提示

同学们怎样才能写好这次有关景物的习作呢?

1. 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同学们游览过或了解到的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或是身边的景物,但是在一次习作中不可能一一去介绍,那就把你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写下来吧!

2. 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如例文《美丽的冀新路》的小作者抓住了街道的夜景和路旁的花草,写出了冀新路的美丽整洁,这就是冀新路的特点。

3. 写景一定要有顺序。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例文《美丽的冀新路》就是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的。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篇7

合理的说明顺序,就是容易让人明白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是三种容易让人明白的说明顺序。

一、介绍事物的发展,使用时间顺序较合理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动植物生长等,采用时间顺序较为合理,因为按时间顺序写,能够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按照时间顺序,先介绍最早的“旅人桥”,又具体介绍建于公元605年左右的赵州桥,然后说明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接着介绍修建于八百年前的江东桥,最后介绍解放之后修建的长江大桥。再如下面一篇介绍气球发展史的短文,采用的也是时间顺序。

气球小史

法国的蒙格尔费兄弟从袅袅上升的炊烟得到启示,他们把浓烟装进糊制的大纸袋中,做成了最早的热气球。

1783年9月的一天,兄弟俩让热气球携带着一只羊、一只鸭、一只鸡,升到了450米的高空……两个月后,他们首次乘热气球成功升到900米的高度,开辟了人类航空的历史。

1783年12月1日,法国学者理查德利用性能更好的氢气球上升到了2000米的高度……

以后,科学家们用密闭式吊舱代替过去使用的敞开式吊舱,使人乘气球到达了2万多米的高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气球探测器代替了有人驾驶的气球。气球上携带着各种仪器,可以把得到的资料用无线电波及时发回地面。

短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气球的发展史。文中“最早”、“1783年9月的一天”、“1783年12月1日”、“以后”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表明短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二、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合理的安排是使用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按照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是最合理的说明顺序。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馆》,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就是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的。还有我们将要学习的文言文《核舟记》,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下面再看一段文字: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 , 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光辉永照”的装饰花纹 , 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 永远照耀着后代。大、小碑座的上、下四周 , 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 , 陪衬着百花组成的卷草花纹 , 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尚、纯洁和坚忍 , 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 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选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这段文字先写碑身,再写碑座,最后写碑顶,空间顺序非常清晰,行文很有条理。

三、说明事理,采用逻辑顺序是合理的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加以介绍说明。不管是说明实体的事物,还是说明抽象的事理,都适于运用逻辑顺序。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先说世界上石拱桥的特点,接着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最后再说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运用的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再如我们学过的课文《苏州园林》,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综合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的笔墨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在四大方面的具体特征,接下来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苏州园林的细部特征,运用的是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我们来看下面一段文字:

泡沫塑料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暖。50克泡沫塑料相当于550克羊毛的保暖效果,这是因为泡沫塑料内的无数气孔能容纳大量的空气,而空气是不易导热的。织物纤维中的空气越多导热性就越差。空气是热胀冷缩的,用泡沫塑料做衣服或做衣服的衬里,只要人体有一点热量,泡沫塑料内的空气就会膨胀;空气的压力使泡沫塑料伸展开来,挤住了透气孔,空气对流量减少,增强了衣服的保暖能力。所以用它做宇航服、飞行服、航海服或普通人的冬装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时,它还可以取代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又好洗又好干。(选自《泡沫塑料做衣服》)

这段文字先说明泡沫塑料保暖的特征以及原理,再阐明泡沫塑料可做衣服的用途,运用的是由特征到用途的说明顺序。

油品的顺序输送 篇8

在同一条管道中按一定顺序连续输送几种油品, 这种输送方式称为顺序输送。油品顺序输送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 现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我国于1976年建成第一条长距离青藏顺序输送管道, 到目前为止, 已建成投产了包括兰郑长、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等多条顺序输送管道。

不同种类油品、不同牌号油品均可采用顺序输送方式批量输送。多种油品采用顺序输送与采用多条单一油品管道输送相比, 可降低管道运行成本, 提高管道利用率, 但不可避免地发生混油现象, 如何排列油品输送顺序、切割混油是减少顺序输送油品损失、提高管道运行效益的关键。

2 混油的形成及混油规律

若顺序输送的两种油品相互混溶, 则接触的界面处, 由于流速分布不均、分子扩散和液体浓度差会使接触界面处互相混合。这种混合在油品界面处向前后扩散, 形成一段混油。流态对混油量有很大影响。层流流动时, 管中心液体的流速比平均流速大许多, 后一种油品会钻入前一种油品中形成楔形油头。由此可见, 层流状态下, 管道截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是造成混油的主要原因。在紊流状态下交替输送油品时, 紊流核心部分流体的最大局部流速随雷诺数的增大而接近液体的平均流速, 由于激烈的紊流扰动, 混油段的任一截面上的油品浓度变得较为均匀, 观察不到楔形油头的存在。根据上述混油机理, 层流的混油量比紊流要大得多。实验证明:随着管道内液流雷诺数的增加, 相对混油量开始很快地下降, 当雷诺数为25000~30000时, 相对混油量几乎不随雷诺数变化。

3 混油界面的检测与混油处理

顺序输送油品混油段的物理性质比如密度、折光率等相对于单种油品发生了一定变化, 根据这些变化特点可以研制出检测混油界面的仪器。在混油界面处加入萤光剂、放射性物质, 在接收站处使用示踪物检测仪器可检测出混油界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仪器是密度型界面监测系统。兰成渝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就是在各分输站进站管线上、末站的进站管线上安装高精度的振动式密度计, 在线监测管内油品密度的变化, 用于柴油和汽油间的混油界面监测。

针对不同的混油情况, 采用的切割方法有所不同。在中间分输站里, 混油段一般不单独地分切出来, 而是在管道中的某一个混油浓度界面上, 将混油段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随前行的纯油进行分输, 另一部分随后行的纯油进行分输。在终点站分输时, 除采用上述切割方式外, 还可以将混油的中间一部分单独地分切出来进入混油罐, 再根据混油的浓度情况、纯油物理性质指标的余量等条件, 按照允许的掺混率, 将混油返掺进前、后行纯油里, 这种切割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对于不允许用掺混方法处理的混油, 可送到炼油厂回炼, 或做降级处理。若末站距离炼厂较远, 末站可设置一套混油处理装置, 一般是采用简单的常压蒸馏工艺。

4 顺序输送工程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顺序输送工况特点

顺序输送多种油品时, 泵站和管路内油品粘度和密度随着油品的交替输送而变化, 引起泵站和管路工况的不稳定。在应用达西公式进行沿程摩阻计算时, 输送汽油、煤油时的流态常处于混合摩擦区, 输送柴油时的流态常处于水力光滑区, 因此在计算水力摩阻系数λ时常采用对流态变化适应性较强的阿尔特舒利-卡利聪公式, 见下式。

式中:λ———水力摩阻系数;

e———管内壁绝对 (当量) 粗糙度 (m) ;

d———输油管道的内直径 (m) ;

Re———雷诺数。

4.2 混油量的计算

混油段内所含的油品容积即为混油量。一般认为影响混油量的主要因素有:1) 管道长度;2) 管内油品平均流速;3) 管道内径;4) 雷诺数;5) 油品粘度和油品分子紊流扩散系数;6) 两种油品密度差;7) 泵站和管道附件等。根据资料介绍, 至今还没有公认并与生产实践完全吻合的计算公式。本文公式引自《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这些公式是由大量的生产数据归纳得出的。

式中:Re———雷诺数;

Re1j———临界雷诺数;

C———混油段长度 (m) ;

d———输油管道的内直径 (m) ;

L———管道计算长度 (m) ;

e———自然对数的底, e=2.718。

现举例计算如下:国内某D355.6×7.1顺序输油管道, 长度100km, 经计算临界雷诺数为49002, 取Re=30000<Re1j, 经计算混油长度为1135m, 取Re=60000>Re1j, 经计算混油长度为723m。可见随着管道内液流雷诺数的增加, 混油长度逐渐缩短, 为了减少混油量, 管道应在紊流并大于临界雷诺数的情况下运行。国内外资料和生产实践都表明, 紊流输送混油量一般为管道总容积的0.5%~1%, 而油品在层流状态下运行, 顺序输送的混油量可高达管道总容量的4~5倍。

4.3 油品输送顺序排列

油品顺序输送排列顺序原则是相邻的油品, 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要相近, 以减少混油量。首先, 相邻油品的密度和粘度值应平缓变化, 这样既可以减少油品的混合, 也不致使输油工况发生过大的跳跃波动;其次, 一种油品混入另一种油品后, 应保证后一种油品的各项指标满足油品标准的要求。典型成品油在一条管道中的排列顺序为:高级汽油→粗汽油→煤油→燃料油→柴油→燃料油→煤油→粗汽油。高级汽油与煤油的界面直接切入混油罐;煤油与燃料油的界面可以部分切入燃料油;燃料油与柴油界面可以直接部分切入燃料油;柴油与煤油的界面可以部分直接切入柴油。

4.4 确定最优循环次数

顺序输送管道的循环次数越少, 每种油品的一次输送量越大, 在管道内形成的混油段和混油损失越少。而油品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均衡进行的, 各种油品每天都在生产和消费, 顺序输送管道对每种油品来讲是间歇输送。循环次数越少, 就需要在管道的起、终点以及沿线的分油点和进油点建造较大容量的储罐区来平衡生产、消费和输送之间的不平衡, 油罐区的建造和经营维修费用就要增加。因此, 最优循环次数的确定应从建造、经营油罐区的费用和混油的贬值损失两方面综合考虑。

确定管道最优循环次数的通常做法是, 根据设计委托输量选择几组循环次数进行罐容、经营管理和混油贬值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最优循环次数方案, 然后根据站场平面布置情况、储罐类型、设计规范要求等内容确定各种油品的罐容和数量。

4.5 其他工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油品顺序输送管道, 在输油站间不宜设置副管;2) 多种油品顺序输送管道, 应采用连续输送方式, 当采用间歇输送时, 应采取措施减少混油量;3) 采用旁接罐输送工艺, 当多种油品顺序输送混油界面通过泵站时, 应切换成泵到泵输送工艺;4) 在起终点、分油点、进油点储罐容量允许的条件下, 尽量加大每种油品的一次输送量;5) 混油头和混油尾应尽量收入大容量纯净油品储罐中, 以减少纳入混油罐的混油量;6) 在两种油品交替时, 最好在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的情况下切换油品, 因为流速大时, 相对混油体积要小一些。

5 结论

本文论述了油品顺序输送工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对工艺计算、界面跟踪、混油切给、输送序列、循环次数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 顺序输送达到了用单一管道输送多品种、多牌号油品的目的, 具有节省建设投资、提高管道利用效率的优点。1) 油品顺序输送中应在紊流流态下进行, 以减少混油问题;2) 合理的切割混油、合理的排列输送顺序、连续输送可以减少混油量;3) 最优循环次数应从建造、经营油罐区的费用和混油的贬值损失两方面综合考虑。

摘要:油品顺序输送是长距离管道输送的主要方式之一。介绍了顺序输送的适用范围, 简述了顺序输送中的混油问题及规律、混油界面的检测和混油处理, 对工程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油品,顺序输送,混油,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筱蘅.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文伟, 张月静.长输油气管道工艺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3]叶德丰, 韩学承, 严大凡.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

[4]李琳, 穆向阳, 江秀汉.长输管道自动化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

略议腧穴针刺顺序 篇9

中医学古籍中早有论述, 后代医家对此观点不一, 但缺乏系统的整理, 笔者在查阅古籍与现代针灸资料的基础上, 将腧穴针刺顺序规律整理总结如下。

1 据穴位属性

1.1 主配相合, 先针主穴

针灸处方中有主穴与配穴, 主穴是指在处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穴位;而配穴, 是指在选取主穴的基础上, 为提高临床疗效, 配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腧穴, 并起到协调主穴的作用。同一针灸处方中, 一般先针主穴, 后针配穴, 是临床针刺顺序的首要规律。若主穴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配穴存在两个及以上者, 一般在先主穴后配穴的基础上, 遵循“由上到下, 先背 (阳) 后腹 (阴) ”的规律, 但如果配穴的取穴上, 存在特殊配穴法, 如原络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 则配穴当先遵循其特殊配穴法的各自规律进行配伍。

1.2 原络相配, 先原后络

原络配穴法首载于《针灸大成·十二经证治主客原络歌》, 如“太阴多气而少血, 心胸气胀掌发热……所生病者何穴求, 太渊偏历与君说”, 点明了经脉的病候、本经原穴及相表里经脉的络穴。在临床上有本经原络配穴、表里经原络配穴与异经原络配穴三种应用, 其中, 表里经原络配穴法较为多用, 其原穴取自先病之经, 即为主穴, 客穴即为相表里经脉 (后病之经) 的络穴, 起到沟通表里两经的作用, 临床应用原络配穴法时, 多先针刺先病之经的原穴 (主穴) , 后针刺后病之经的络穴 (客穴) 。崔增骅等[2]曾治一胃脘痛患者, 初无效, 再次治疗时, 从脾经论治, 应用原络配穴法, 并按序先针脾经原穴, 后针胃经络穴, 愈。

1.2 俞募配合, 分清病位

俞募配穴法是以《难经·六十七难》中“阴病行阳, 阳病行阴, 故令募在阴, 俞在阳”为依据, 按脏病等多取本脏的背俞穴, 腑病等多用该腑募穴为基本原则的针刺取穴方法, 属于前后配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 此法当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为理论基础, 按脏病先俞后募, 腑病首选募穴次针俞穴的先后顺序进行临床施治。如临床在治疗咳嗽时, 若选用肺俞、中府等穴位时, 先针俞穴, 后刺募穴, 而临床治疗胃痛, 同时取胃俞与中脘, 则按先针中脘, 后刺胃俞的顺序。

1.3 远端局部, 先远后近

针灸处方中, 一般既有远端循经取穴, 又有局部取穴, 《医学入门》中提及“以不病者为主, 病者为应”, 并提出先针远端穴位, 后刺局部腧穴, 此法不仅可增强临床疗效, 且先针远端腧穴同时配合运动疗法, 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与通畅。如:盛燮荪[3]提出阴阳经穴相应等八种相应取穴法, 其中, 交经缪刺等刺法多采用先应后主的顺序。另外, 对于中风等疾病, 首取无病侧之穴位, 后取有病侧之腧穴, 亦为此理。

1.4 特殊穴位, 特殊顺序

某些穴位对特定病症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大成·长桑君天星秘诀歌》文首便提及“天星秘诀少人知, 此法专分前后施”, 强调了特殊穴位当按序针刺的重要性, 随后歌诀中就对常见病及特殊穴位的针刺顺序进行了详细阐释, 如“若是胃中停宿食, 后寻三里起璇玑……脾病血气先合谷, 后刺三阴交莫迟”。在《拦江赋》等古代文献中对此也有详细记载。现代针灸资料中各医家结合临床经验亦有类似观点, 如:百会位于人一身之巅顶, 具有升举阳气, 升清之效, 印堂则有降浊之功。姜硕等[4]认为, 浊阴降赖于清阳升, 当先刺百会以升清, 后取印堂以降浊, 用以治疗精神障碍类疾病, 疗效较佳。崔增骅等[2]将其命名为“效穴相应”, 并在针刺牙痛、落枕患者时, 发现按文献记载的顺序针刺疗效显著, 反之则逊。另外, 《素问·刺法论》中提出:泻法先刺阴经之井, 后刺相表里的阳经之合的五行补泻法的针刺先后顺序[5]。

2 据疾病特点

2.1 阴阳盛虚, 针分先后

中医学认为, 疾病有阴阳之分、盛虚之别, 有阴盛、阳盛、阴虚、阳虚四种分类, 不同病机治则不同, 针刺顺序更有不同, 如《灵枢·终始》对此进行论述:“阴盛而阳虚, 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 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为后世对阴阳虚实的针刺顺序奠定理论基础。一般认为, 阴阳盛虚的判别, 是通过寸口脉与人迎脉的对比, 如脉口大于人迎者, 当先补阳经穴位后泻阴经穴位, 反之亦然。同时, 初发病部位属阴属阳也对针刺顺序有影响, 在《灵枢·热病》中就有“病先起于阳, 后入于阴者, 先取其阳, 后取其阴, 浮而取之”的相关论述, 如临床针刺治疗皮肤有疾, 后入阴分, 则先刺阳经穴位, 后针阴经穴位, 并浅刺。

2.2 标本并存, 刺各有异

早在《黄帝内经》中对此就有记载:如《素问·标本病传论》中“病发而有余, 本而标之, 先治其本, 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 标而本之, 先治其标, 后治其本”, 以疾病的虚实有余不足来确定标本顺序。并在此篇中提出“先病而后逆者”“先逆而后病者”“先寒而后生病者”“先病而后生寒者”“先热而后生病者”“先病而后泄者”“先泄而后生他病者”“先中满而后烦心者”“小大利”等病均以治本为先;“先热而后生中满者”“先病而后先中满者”“小大不利”等病以治标为要。《灵枢·师传》以时间季节划分标本治则与顺序, “春夏先治其标, 后治其本, 秋冬先治其本, 后治其标”。标本缓急治则是祖国医学临床基本治则, 一般认为急性病、实证等疾病首取治标穴, 后刺治本穴;慢性病、虚证等先取治本穴, 后针治标穴。例如, 李柏霖[6]将40名慢性咳嗽患者分为先固本后治标组与先治标后固本组, 进行针刺治疗, 评定治疗后二者咳嗽积分与VAS评分, 前者优于后者, 改善程度较后者明显, 表明按此治则指导的针刺顺序疗效显著。

2.3 病有先后, 刺有先后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有先病后病之分, 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 从而确定针刺顺序, 最终有效治愈或缓解疾病。一般认为, 先病者当先刺, 即“先刺其病所丛生也”, 同时, 中医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当考虑疾病的传变, 再刺即将传变之经的穴位。

2.4 内外不同, 分序而刺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论述, “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 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 先治其外, 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 则治主病。”《灵枢·五色》亦有“病生于内者, 先治其阴, 后治其阳, 反者益甚。其病生于外者, 先治其外, 后治其内, 反者益甚”的论述。临床实践中, 当辨证清晰, 确定病位, 病位在内者, 先治内, 即先治阴, 针刺时先刺阴经、胸腹部或性质属阴的穴位, 病位在外者, 先治外, 即先治阳, 首针阳经、背腰部或性质属阳的穴位。

2.5 特殊病证, 特殊顺序

针对某些特殊病证, 根据资料记载与临床经验, 有其特殊针刺顺序。如痹痛证的治疗, 隋秋珍等[7]以《灵枢·周痹篇》记载“痛从上下者, 先刺其下以过之, 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 先刺其上以过之, 后刺其下以脱之”为治疗原则, 按序针刺组明显有效于无序针刺组。如临床由胃不和则卧不安引起的失眠等, 当先针之以和胃, 后刺之以安神;在《灵枢·厥病》中也有“厥头痛……先取手少阴, 后取足少阴。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先取手, 后取足”等记载, 特殊病证对应的特殊取穴顺序不胜枚举。

3 其他

3.1 按经气流注顺序

不同医家根据经气流注顺序, 采取的针刺顺序各不相同。如:江涌[8]综合天文、佛学以及气运周天等规律, 总结出经气在人体左右、前后及腹部的运行特点指导临床, 按经气流注顺序进行针刺, 效果较佳。李佛基[9]总结吴善斋用针经验, 其先师吴善斋创“顺时针刺法”亦依据经气运行之理, 进行“回”字顺序针刺。著名针灸大家彭静山提出大接经刺法, 按十二经留注顺序, 首刺人身一侧十二经的原穴, 次针相表里经脉络穴, 后针下一经原穴, 依此类推, 再由络到原, 再到络的针刺方法, 临床疗效显著[10]。同时,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源于人体内部气血随时间的流动与灌注这一理论, 来进行有顺序的针刺治疗, 也属于此范畴。

3.2 气机变化

依气机变化与疾病的进展来确定针刺顺序, 通过针刺顺序引导气机升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如吴中朝等[11]总结邱茂良教授针刺顺序:自下而上针, 用以治疗气虚等, 根据气机变化审因而定序。

3.3 特殊刺法

某些特殊刺法有其特殊针刺顺序。如应用盘龙针法针刺华佗夹脊穴, 因其在人体背部犹如龙形盘踞, 故名盘龙针法, 而盘龙针法的针刺顺序则为从上到下, 沿脊柱两旁的华佗夹脊穴, 左右交错针刺[12]。

4 结语

本文从腧穴属性、疾病特点等三个角度论述, 并在主配相合、原络相配、俞募配合、远端局部、特殊穴位、阴阳盛虚、标本并存、病有先后、内外不同、特殊病症、按经气流注顺序、气机变化及特殊刺法, 共十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阐释说明了不同情况下针刺顺序的重要性与规律性, 但针刺顺序机理方面还需要不断研究与完善。

摘要:针刺顺序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由于缺乏系统总结与整理, 现代针灸书籍中关于针刺顺序论述不多。从穴位属性、疾病特点等方面, 对腧穴针刺施术顺序进行论述。

关键词:腧穴,针刺顺序,干预次序

参考文献

[1]许继宗, 乔宪春, 李月明.由音律学角度看针灸针刺顺序的重要性[J].吉林中医药, 2011, 31 (3) :231-232.

[2]崔增骅, 郭知章.论配穴与针刺先后之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 1992, 11 (6) :4-5.

[3]盛燮荪.略论相应取穴及其针刺先后[J].江苏中医, 1998, 19 (8) :8-9.

[4]姜硕, 狄忠.浅论针灸处方中针刺顺序问题[J].中医杂志, 2012, 53 (7) :620-621.

[5]洪俪凤.论针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10 (1) :52-53.

[6]李柏霖.固本与治标不同施治顺序对针刺治疗慢性咳嗽疗效的影响[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

[7]隋秋珍, 陈玉华, 刘明素, 等.痹痛证与腧穴针刺顺序[J].上海针灸杂志, 1994, 13 (2) :73.

[8]江涌.沿经气流注顺序针刺法[J].针灸临床杂志, 2005, 21 (1) :6.

[9]李佛基.予非“神针”, 是予“神”针:吴善斋针灸落英掇拾[J].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 9 (1) :26-28.

[10]邵妍, 王鹏琴.浅析彭静山教授学术思想之一——八字取穴大接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 (4) :84-86.

[11]吴中朝, 陈德成.邱茂良教授针刺手法与得气精要[J].中国针灸, 2001, 21 (5) :297-299.

上一篇:彩超诊断输尿管肿瘤下一篇:教学护理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