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法

2024-04-15

顺序法(通用11篇)

篇1:顺序法

2012佳扬第一届夏令营科目班级姓名日期

每周名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成语故事:

入木三分

意思: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

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例文赏析:

放假了,整天呆在家里,没事干,实在太无聊。妈妈笑着说:“能干的事多着呢,跟我学做饭吧!”妈妈当起了总指挥,在一边向我“发号施令”:“橱柜上有鲜酵母,拿一块儿来,再舀点儿温开水,把酵母溶到盆里……”我手忙脚乱地执行着妈妈的“命令”。“还得舀点儿面粉拌到里面,——哎呀!上哪儿舀面呢?”“面缸不是在你身边吧?跑橱柜边干啥?”——唉,妈妈真不留情,头一次做饭,谁知道东西都放在哪儿呢?笨手笨脚地把面拌上,就小心翼翼地问妈:“蒸吧?”妈妈忍不住“扑哧”笑了,数落我说:“真是把你宠坏了,啥也不会干,面不开咋蒸?”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过了三个多小时,妈妈到厨房看了看面团,又叫我了:“面开了,过来,我教你怎么做。”我在妈妈指挥下往面盆里拌了点干面粉,然后学着揉面,再把面揉成馍坯。妈妈又给我讲了许多注意事项,然后就帮着我把馍放进了锅里。

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真担心蒸出来一锅硬疙瘩。半个多小时后,我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老天保佑!锅里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馒头乐得咧开了嘴呢。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得意地冲妈妈眨眨眼,心想,妈妈再不能说我笨啦!

家长签名:

篇2:顺序法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

you ->he/she; it ->I

You, he and I should return on time.

2) 复数人称代词作主语时,其顺序为: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we ->you ->They

注意: 在下列情况中,第一人称放在前面。

a. 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时,

It was I and John that made her angry.

是我和约翰惹她生气了。

b. 在长辈对晚辈,长官对下属说话时,如长官为第一人称, 如:I and you try to finish it.

c. 并列主语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时,

篇3:顺序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6例, 男11例, 女5例, 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48.6岁。病因:支气管扩张7例, 肺脓肿5例, 肺囊肿2例, 肺结核2例。病变部位:右下肺病变7例, 左下肺叶病变9例。症状:均有反复咳嗽, 咳脓痰, 反复发热4例, 咯血2例。经术前抗炎及营养支持等治疗2周以上且无发热大咯血, 痰量<50mL/d手术治疗。

2 方法

传统的肺下叶切除方法, 先结扎切断肺下静脉, 分离粘连, 再分离结扎切断基底段、背段动脉[2], 最后结扎切断肺下叶支气管, 在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搬动、挤压患肺。我们的顺序切除法, 是首先处理肺裂并结扎切断基底段、背段动脉, 再结扎切断下叶支气管, 最后结扎切断肺下静脉, 对于肺下韧带及粘连, 在肺下静脉切断后一并分离托出。最后按常规止血清理胸腔。

3 结果

全部16例手术顺利, 术后听诊双肺呼吸音清, 血氧监测饱和度98%以上, 并安全脱机, 术后无肺部阻塞性肺炎及感染等。均顺利出院。

4 讨论

毁损肺多由于支气管扩张感染及肺感染、肺脓肿引起支气管开口阻塞、感染等引起。常需手术治疗。由于支气管阻塞引流的通畅, 肺内常积聚大量脓液, 由于炎症引起胸膜粘连, 因此手术常较困难。常规肺叶切除, 需要反复搬动、挤压患肺, 使肺内脓液、细菌流到对侧支气管内, 从而引起肺不张, 并影响通气, 甚至死亡。手术中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 常插入双腔管麻醉, 但有时虽然插入双腔管通气, 手术时体位的变动、牵拉患肺, 常使双腔管气囊滑动、移位, 或由于挤压患肺使气道内压力增加, 脓液仍不可避免流入对侧气道, 使气管内灌满粘稠脓液影响通气, 轻则血氧饱和度下降, 重则死亡。我们的新术式, 避免了在病变支气管未阻断前挤压肺部, 大大降低了脓液、细菌倒灌现象的发生。本组16例均未发生脓液倒灌等并发症, 效果满意。

摘要:毁损肺由于结核、炎症等原因引起肺组织慢性纤维性病变导致肺硬变或不张, 使该肺功能不可逆性丧失[1], 一般需要手术解决。

关键词:顺序切除法,治疗,下叶毁损肺

参考文献

[1]邹仲.胸部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145.

篇4:顺序法

【关键词】双曲拱桥;加固;增大截面法;施工顺序;有限元分析

引言

拱肋是双曲拱桥最重要的承重构件,采用在截面下缘外包混凝土加强拱肋是双曲拱桥加固最常用的方法,可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和刚度。目前,针对增大截面法,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固效果评价及施工工艺,对加固过程施工力学研究较少,而对于拱桥,加固施工过程对成桥后受力有较大影响,研究浇筑方案对加固施工力学特性影响很有必要。

本文以一座四跨连拱双曲拱桥加固工程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进行加固施工仿真分析,探讨外包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施工力学特性,为类似拱桥加固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某四跨连拱双曲拱桥位于湖南怀化,单孔净跨径50m,矢跨比1/8,主拱圈采用等截面悬链线无铰拱,拱轴系数m=2.814。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浆砌片石,基础均坐落于石砂岩上。主要病害为:拱波顺桥向开裂(共21处)、横系梁竖向贯通开裂(45处);腹拱开裂(17处)等。

为确保桥梁继续安全运营,对该桥进行外包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要求加固后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加固施工流程为:封闭交通,拆除桥面桥面系→搭设施工吊架平台,修补表面缺陷与裂缝→主拱圈植筋,浇筑拱肋,并浇筑相应区间横系梁与加强块→3cm高性能聚合物砂浆抹面→侧墙、立柱抹面→重建桥面系。

2、加固方案

2.1有限元分析模型

运用MIDAS/Civil建立加固施工阶段分析单拱肋杆系模型,外包混凝土加固采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真实模拟加固过程中各施工荷载(含混凝土收缩徐变)作用下拱圈截面受力。计算模型如下图:

2.2拱肋外包混凝土浇筑方案比选

拱结构加载需要遵循“对称、均衡”原则,为便于施工,跨内拱肋采用分段浇筑,根据该桥特点,为探讨分段外包混凝土浇筑方案对拱肋结构的影响,初步拟定4个浇筑方案如下表所示。

3、计算结果分析

为便于对比分析,本文仅考虑施工荷载,如混凝土自重、收缩徐变等,并计算到加固成桥时刻,计算结果取关键截面内力(挠度)的时间历程及关键截面成橋时刻内力(挠度)值。

3.1支反力结果对比

按照拟定拱肋外包混凝土浇筑方案,得到各个方案在加固后的支反力增量,见表3-1。表中数据为正表示反力增大,数据为负表示反力减少。各表格中从上到下按照“0#台起拱线→1#墩底→…→4#台起拱线”列出其支反力的变化。

从上表可知,加固后由于增加结构自重,竖向反力均增大约10%,而水平推力与弯矩则有增有减,规律性不强。通过四种方案对比可知,浇筑顺序对结构支点反力影响很小。

3.2施工过程原拱肋内力对比

加固过程中,原拱肋一直处于受力状态。以下对比原拱肋关键截面在施工过程中的内力变化,以分析不同浇筑顺序对原拱肋的受力影响。下图中,“Nd-1”表示方案1下拱顶轴力,“N1/4-1”表示方案1下四分点轴力,“Nj-1”表示方案1下拱脚轴力;“Md-1”表示方案1下拱顶弯矩,“M1/4-1”表示方案1下四分点弯矩,“Mj-1”表示方案1下拱脚弯矩。

从图3-1、3-2可知,外包混凝土拱肋划分节段越多,则施工顺序对拱肋受力影响越小,在浇筑拱肋过程中,拱肋轴力、弯矩变化幅度不大,而拱上填料的拆除、换填对拱肋受力的影响较大。四种浇筑顺序均可以使得拱脚轴力增大约20%,拱脚弯矩增大333%~406%,四分点轴力减少约4%~21%,四分点弯矩增大29%~45%,拱顶轴力增大0%~2%,拱顶弯矩减少98%~113%。

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的方案,对原拱顶受力有利;但同时加大原拱脚、四分点拱肋受力,并增大其轴力偏心距,对原拱肋受力不利。

3.3施工过程后浇马蹄内力对比

以下对比后浇马蹄关键截面在施工过程中的内力变化,以分析不同浇筑顺序对后浇马蹄的受力影响。下图中,“Nd-1”表示方案1下拱顶轴力,“N1/4-1”表示方案1下四分点轴力,“Nj-1”表示方案1下拱脚轴力;“Md-1”表示方案1下拱顶弯矩,“M1/4-1”表示方案1下四分点弯矩,“Mj-1”表示方案1下拱脚弯矩。

从图3-3、图3-4可知,拱肋外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各方案中加固部分弯矩增加幅度不大,而加固轴力则有所增加,一旦重新架设拱上结构,则弯矩、轴力均大幅变化。对于弯矩而言,拱脚加固部分均承受72kN·m~83kN·m(正弯矩、下缘受拉),四分点附近加固部分则承受-28kN·m~-48kN·m(负弯矩、上缘受拉),拱顶加固部分承受90kN·m~102kN·m(正弯矩、下缘受拉);对于轴力而言,拱脚加固部分轴力值为674kN~943kN(拉力),四分点加固部分轴力值为-1309kN~-1551kN(压力),拱顶加固部分轴力值为-347kN~-368kN(压力)。

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的方案,加固部分拱肋仅仅承受很小一部分内力,其数值约为旧有拱肋受力的10%~30%。同时对于拱脚截面,加固部分承受拉力,应按拉弯构件进行设计验算。

3.4施工过程拱肋变形对比

变形反映拱肋刚度的变化,以下列出施工过程中拱顶挠度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各个施工阶段,竖轴表示拱顶位移累计下挠量,因方案1、方案2在拱肋浇筑时分段较少,因而其曲线长度较短。

从图3-5中可知,拆除桥面系后,拱顶上挠+68mm,占加固前拱肋下挠量的50%,拱上建筑恒载对拱肋受力的影响大,控制拱上建筑恒载对控制拱顶下挠意义重大。随着拱肋加固截面的不断浇筑成型,拱顶持续下挠,最终方案1下挠量为-112mm,方案2的下挠量为-132mm,方案3下挠量为-107mm,方案4下挠量为-130mm。比对方案1、2(方案3、4)可知,先拱脚到拱顶的浇筑顺序拱顶下挠较少,对结构有利。对比方案1、3可知,现浇拱肋节段划分的越细,则对下挠越小,其挠度变化幅度越小,对拱肋结构越有利。

4、结论

本文以增大截面法加固某四跨连拱双曲拱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弹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四种拱肋外包混凝土浇筑方案的仿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时,应分别原拱肋、加固拱肋进行极限状态验算才能确保结构安全。且不论采用何种拱肋浇筑方案,加固部分拱肋受力严重滞后于原有拱肋,加固部分拱肋甚至承受拉力,且原有拱肋、四分点轴力减少、弯矩增大,其受力较加固前更为不利。

(2)若以控制拱顶下挠为目的,建议施工过程中按照“由拱脚到拱顶”的顺序对称浇筑,且尽可能多划分几个浇筑节段。

(3)对于增大截面法加固的设计理念,拱顶加固截面位于受拉区,能改善原拱肋受力情况,但对于拱脚(四分点)等位置,若加固截面则位于受压区,则恶化了原有拱肋的受力,基于此,增大截面法加固应该结合原有拱肋的受力,使得加固部分位于原截面受拉区,以改善原拱肋的承载状况。

(4)拱上建筑的卸载、加载对拱肋受力影响极大,加固设计时,建议采用轻型填料结合精细化施工,改善拱肋的受力。

参考文献

[1]肖航.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的参数研究[D].西华大学,2013.

篇5:顺序法

实验七 两台电机顺序启动顺序停止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自锁开关、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三相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方法及各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1、380V三相四线制电源(由DJDK-3型电工实验装置提供)

2、三相闸刀开关1个

3、交流接触器2个(380V)

4、时间继电器3个

5、按钮开关1个

6、鼠笼式异步电动机2台(380V)

7、起子、钳子(自备)

8、万用表1个

9、导线若干 三.试验线路

启/停电机控制线路连接如图1,主电路连接如图2,三相调压电流保护端图3

1、控制电路连线图

2、主电路接线图

3、三相调压电流保护端

四.实验原理

接线正确合上电源后,按下按钮开关,交流接触器线圈1CJ得电吸合,与按钮开关常开触点并接的1CJ常开触点闭合,锁住按钮开关,控制电路中的交流接触器线圈1CJ始终处于得电状态,与此同时主电路中的三个1CJ常开触点闭合,电动机得电处于星形转动状态。过五秒后,2CJ得电,过程与1CJ得电一样,两台电机开始同时转动。再过5秒后时间继电器失电,电动机2停转,再过五秒后电动机1停转。

五.实验步骤

注意:该实验为380V强电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身体应该远离裸露在外的带电触点。

1、用万用表检测交流接触器、闸刀开关各触点是否完好。

2、按照按图

1、图2正确接线。

3、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确。

4、把闸刀开关电源线和控制电路电源线依次接入到实验台控制面板上的三相调压电流保护一端的U端插孔、V端插孔和W端插孔。如图3所示

5、为保证安全,先合上闸刀开关,打开实验台上的钥匙总开关,按下实验台上的电压启动按钮(绿色按钮),再按下图1控制电路中的按钮常开触点。

6、观察实验现象,如运转正常,1分钟后再按下按钮开关常闭触点,电路失电,电机停转。

7、若电路运行不正常,按下实验台上的停止按钮,关闭实验台上的钥匙总开关,拔出实验电路的各个电源插线,然后检查线路连接是否出了问题,直到问题解决,重复实验。

8、实验完成后,断开电源,拔出实验线路电源插线,整理器材,写出实验报告。六.实验过程(图片)

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心得体会

篇6:顺序法

标记符号分基本标记符号和辅助标记符号两种。辅助标记符号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标记符号的表达能力,适应类号灵活组合的需求,《中图法》在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的基础上,另外采用的一些特殊符号,以作为辅助标记符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对标记符号有如下规定:

1、类号末位标记有推荐符号“a“者,排在本类的最前面。(请注意“排”字含义)

例:

Ea

马克思、恩格斯论军事

军事

E-54 军事年鉴

E0

军事理论

E2a

毛泽东论中国军事

E2

中国军事

2、类号中有辅助符号时,在其前的各位符号(A-Z,0-9)相同的情况下,依下列次序进行比较排列:(请注意“排列”两字的含义)

总论复分号

()国家、地区区分号

“ “

种族、民族区分号 =

时代区分号

< >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表示通用地点)

< >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表示通用时间)

组配符号

联合符号

例:

R711

妇科学

R711-62

妇科学手册

R711(711)

加拿大妇科学

R711(711)=56 八十年代的加拿大妇科学

R711=6

十二一世纪妇科学展望

R711: R83

航海妇科学

R711+R173

妇科学和妇女卫生

对《中图法》标记符号的排序,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1、标记符号的排序与标记符号的使用顺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种图书在分类时,同时使用多种辅助标记符号。其使用次序是指在图书分类时,标记符号标记的先后次序;而标记符号的排列次序则是指标记符号应用于图书排架时其使用次序的先后。《中图法》标记符号章节中把辅助标记符号的使用顺序与标记符号的排列顺序混为一谈。

2、类号的末位标记有推荐符号“a”者,排在本类的最前面。推荐符号“a”,主要用于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a”是在马克思主义作家的著作单独列类后,基于马克思主义作家的单行著作对各学科的重要指导作用,在各类加以推荐而使用的一种符号。例如,《实践论》。图书类号归入A424,同时还要在哲学类中反应出来,在哲学类中加以推荐,其互见号为B023a。《中图法》规定,应将其排在B023类中其他著作之前。笔者认为,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分至B023时,该类目己分类完毕;从等级体系观点看,“a”这一级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家著作的细分,其作用仅相当于在其它类目中的互见。那么,“a”符号就应视为辅助标记符号,B023a应排在B023之后。这样的序列同样起到推荐作用。因为在B023“认识论、反映论”这个类目中,只有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相关著作才有后缀“a”的特权,显然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作家著作的思想政治内容以及其指导作用。同时,这样的序列安排与《中图法》编制原则中第一条“„„类目的确立及其序列安排,不仅要从科学概念出发,同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政治内容”要求相符合。

B023a排列在B023后,既符合《中图法》在标记符号排列时“先字母后数字”的规定,又与《中图法》关于辅助标记符号排列顺序的规定也取得了一致性。如,妇科学类目下才是妇科学有关总论复分类目。我们不必为类目的“强调”作用而废弃类目排列的科学性原则。

3、组配、联合标记符号的排序。

把处在分类法中不同位置,但有密切联系的类号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复合类号,反映类目之间的交叉关系、横向联系,用来集中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这种方法称为组配。《中图法》关于组配标记符号的序列(上面己有示例),即组配标记符号的序列安排在总论复分等辅助标记符号序列之后。笔者认为,这种序列安排欠妥当。组配符号用来集中某一主题相关文献,同样不是对某一级类目的细分。而总论复分等标记符号,是对图书内容或载体形态的延伸解释,如“-43”,是对图书内容体栽的说明;“-63”是对图书载体形态的说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对某一类目的细分。因此,考虑标记符号的排列顺序,组配标记符号序列应安排在R711之后,总论复分等标记符号序列之前较为妥贴。基于同样的理由,联合标记符号排序也应提前,排在总论复分等标记符号序列之前。

篇7:习得顺序

(2)If you turn to the left, you will find our institute at a distance.[译]如果你向左转,你将会在远处找到我们的机构建筑。(3)Ican’t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译]因为他是不诚实的,(所以)我不能信任他。

(4)We took off and flew over the city and slowly gained height.[译]我们起飞了并且飞过了这个城市,然后慢慢地飞向高空。(5)The cat ate the mouse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cornerof the house.[译]猫吃掉了喝了放在房子角落里酒的老鼠。(老鼠喝了放在房子里的酒,猫吃了这个老鼠)

(6)He lived neither for fame nor for personal gains.[译]他既不为声望,也不为个人利益地活着。

(7)Water freezes at 0°C and boils at 100°C.[译]水在零度是结冰,在一百度是沸腾。

(8)We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a year and we can act English[译]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英语了而且我们能用英语表演。(9)The door was opened, and the audience came crowding in.[译]这个门被打开了,然后有观众不断地涌进来。

(10)And with this, and a proud bow to his patrons, the Manager retires, and the curtain rises。[译]并且(因为)有这个,一种自豪感扑向了他的赞助人,经理后退着拉开了窗帘(幕布)。(11)The lion eats the zebra that eats the grass.The snake catches the toad that eats the insect that nibbles the green leaves.[译]狮子吃了在吃草的斑马,蛇抓住了靠(在咬绿叶的昆虫的)来吃的蟾蜍。

(12)If there were no such a thing as gravity, we could not run or jump rope or swim or have a cold drink.[译]如果没有像万有引力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可能不能去跑,去跳绳,去游泳和喝冷饮。

(13)When I was reading a book, she came in.[译]当我正在读书的时候,她进来了。

(14)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it is arranged.[译]它一被安排,我就会让你知道。

(15)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I saw you.[译]自从我看见你,那已经是很长时间了。

(16)As she talked on she got more and more excited.[译]当她说起话来,她就变得越来越兴奋。

(17)I knew nothing about it until he told me.[译]直到他告诉我,我才知道了关于它的(东西)

(18)Come when you are free.[译]当你有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19)He was a free-will agent and he chose to do careful work, and if he failed, he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without subterfuge.[译]他是一个自由意愿的代理商而且他会去选择仔细的工作,并且如果他失败了,他会没有诡计地去承担责任。

篇8:顺序法

关键词:机组组合,扩展优先顺序法,经济调度,机组效用系数,邻域搜索

0 引言

机组组合问题是电力部门根据预测的未来电力负荷安排发电机组启停计划,在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条件下,追求发电成本最小。由于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机组组合问题一直是现代电力系统每天运行计划的主要优化任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其意义更加突出。迄今为止,许多方法被应用于解决该问题,如优先顺序法PL(Priority List)、动态规划法DP(Dynamic Programming)、拉格朗日松弛算法LR(Lagrangian Relaxation)、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等人工智能方法,或是几种算法的结合使用[1,2,3,4,5]。

其中,PL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运算时间短,且不会存在不收敛或得不到可行解等情况,能较快地获得满足应用的近似最优解,因此被较多地应用于实际系统中。然而传统PL方法采用机组在满负荷情况下的平均耗费即AFLC(Average Full-Load Cost)作为机组优先排序指标,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机组的运行费用[6,7]。当机组不运行在满负荷的情况下或偏离满负荷运行时,采用单一AFLC进行排序得到的最终解偏离最优解较大,为此文献[8]加入机组利用系数CUF(Commitment Utilization Factor)作了改进,但其只对单一的初始解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很可能丢失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扩展优先顺序法EPL(Extended Priority List),弥补了传统的优先顺序法PL方法由于采用单一排序指标平均满负荷费用AFLC而不能全面反映机组优先顺序的不足。文中首先定义μ-Load Cost反映机组在不同出力范围内的经济指标,形成不同μ值下机组组合的邻域,而后定义机组的效用系数UUR(Unit Utilization Ratio)优化机组的优先顺序企图获得机组的最优优先顺序。此外,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文中引入参数控制机组组合邻域的规模并采取策略对机组组合进行调整。

本文所提EPL方法解决机组组合问题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从两方面优化机组的优先顺序从而得到机组组合初始解的邻域。在这一步中,只考虑了系统负荷平衡和旋转备用约束,没有考虑机组本身的约束。第二步对所得邻域内的初始解进行调整。该步考虑了机组的最小开/停时间,爬坡约束等。第三步对邻域内的各组合进行经济调度,邻域中的最优解即为最终解。

1 优先顺序法(PL)特点

优先顺序法是将系统可调度的机组按某种经济特性指标事先排序,根据系统负荷大小按该顺序依次投切机组。算法中机组的经济特性指标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改进算法,本文对PL法作了研究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如果机组的单位出力所耗费用恒定,则机组的优先顺序是可以唯一确定的,从而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机组的最优组合。

但通过研究发现,机组在不同出力范围其单位出力耗费不同,从而导致在基荷、腰荷和峰荷不同出力范围内机组的优先顺序发生改变。如图1为两台机组在不同出力情况下的平均燃煤费用。其中实线代表机组1,虚线代表机组2。图中当机组出力落在[40,x*]时,机组2比机组1优;若机组出力落在区间[x*,160]时,则机组1更优。因此,欲获得机组的精确优先顺序必须先确定机组的出力范围。

第二,如果能预先确定机组的出力范围,则可确定机组的优先顺序。

然而机组的出力是不能预先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机组的出力与机组的组合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决定的过程,其中任一方的改变都会导致另一方的变化。图2为相同机组的两种组合所对应的机组出力。图中,对于同一负荷1 000 MW,当机组1~6的状态为[1 1 0 1 1 1]时(如虚线所示),相应机组的出力为[455 455 0 130 40 20];而当机组状态为[1 1 11 1 0](如实线所示)时,相应机组的出力为[455 360130 130 25 0]。可见机组的出力与机组的组合是相互关联变化的。不能预先确定机组的出力范围从而难以得到机组确定的优先顺序进而确定最优机组组合。优先顺序的不确定性最终难以保证所获得解为最优解。

第三,如何确定机组初始组合及更准确地优化机组的优先顺序是改进优先顺序法的关键技术。

优先顺序法是通过机组优先顺序确定机组的初始组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机组状态进行调整使其成为最终解。因此对于PL方法,初始解的确定极为重要,其直接影响到最终解。

PL方法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其在调整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策略,很有可能会忽略最优解。但是由于调整是在较好的初始解基础上进行的,且调整的策略是依据实际经验和机组组合问题的特点相结合得到的,因此只要能获得较准确的机组优先顺序,往往能得到较好的解。

2 扩展优先顺序法(EPL)

在PL求解机组组合的过程中,机组的优先顺序是影响最终解质量的关键。PL方法根据机组的排序从最经济的机组开始投运,从最不经济的机组开始停运从而形成机组的开停计划。本节针对传统的排序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优化机组优先顺序的EPL方法。本节包括二部分内容,2.1节定义机组在不同出力范围内排序指标μ-LC,阐述了根据不同的机组出力范围拓展排序指标的方法从而得到机组组合初始解的邻域。2.2节定义了机组的效用系数UUR(Unit Utilization Ratio)。并介绍了如何采用机组的效用系数UUR优化机组的优先顺序。

2.1 机组组合初始解邻域的形成

PL方法根据机组的优先顺序得到接近最优解的初始开停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结果。可见,机组的初始解至关重要,利用传统PL方法形成初始解时,或是采用单一的排序指标顺序投入或切除机组,或是随机形成一些初始解,这样往往会得不到很好的结果[7]。与传统的PL方法相比,本文扩展了单一的优先顺序,定义了μ-LC(μ-Load Cost)作为排序指标,按照一定的特点来形成多个机组的优先顺序,从而扩展(μ为扩展系数)了寻找最优解的空间,与原来单一的解相比更有可能寻找到最好解。邻域的范围越大,其包含最优解的概率就越大,遗漏最优解的概率则越小。当邻域趋向于无穷大时,将演变成穷举法,此时最优解肯定落在邻域内。

式中:μ为扩展系数;Fi(Pi)=aiPi2+biPi+ci为机组燃煤费用函数;为机组i的最大出力及最小出力。

根据μ的取值不同,可以得到机组不同的优先顺序,从而得到相应的初始解。下面以6机组4时段为例,其中有两台机组(最大出力为455,最小出力为150)定义为基本机组不参加排序,其余四组机组的参数如表1所示。

排序指标随μ取不同的值而发生变化,当μ=0.1,0.2,0.7时,由定义1得到如表2所示的μ-LC值。

从而得到如表3所示的优先顺序。

假设四个时段负荷为(850,950,1 000,1 100),则根据表3所示的优先顺序,得到相应的三种初始解如图3所示,斜阴影部分表示该机组状态为1。

得到初始解的邻域后,按照2.2节介绍的方法采用UUR来优化机组的优先顺序,从而改善解的质量。

2.2 基于UUR邻域的形成

本节定义机组的效用系数UUR,结合机组的UUR及μ-LC指标来确定机组优先顺序,提出基于UUR与μ-LC的优化方法。

其中:Uit为机组i在t时刻的状态;SCit为机组i在t时刻的所需出力的上限;SCit=t时段的负荷+

备用

则基于UUR与μ-LC的优化方法为:

Step1:给定机组的值,即机组效用系数的下限值。从具有最小μ-LC机组开始依次计算(i=1,2,…,N);

Step2:比较UURi,

Step3:若则把第i台机组分别与相邻的w台机组交换优先顺序得到具有w个元素的优先顺序集合;

Step4:计算交换机组i与k后机组的UUR值;

Step5:若则交换成功,否则放弃此交换;

Step6:根据优先顺序的集合分别重新形成初始解的邻域;

Step7:控制邻域的范围,按式计算Nindex,从中选取Nindex最小的s组。

采用2.1节的所给例子进行说明。当μ=0.7时,机组的优先顺序为机组2,机组1,机组3和机组4。为了说明方便,假设四个时段的系统负荷均为280 MW,所有机组的为0.5。

Step1:计算UUR2=(4×130)/(4×130)=1;

UUR1=(4×130)/(4×130)=1;

UUR3=(4×(280-130-130)/(4×162))=0.12

机组4处于停机状态。

Step2:因为取w=2交换优先顺序,即得到两组优先顺序邻域{机组3与机组1交换},{机组3与机组4交换}。

Step3:计算

邻域1:UUR3=(4×150)/(4×162)=;

UUR1=0(机组1处于停机状态);

邻域2:(UUR3处在停机状态);舍去该邻域;从而得到μ=0.7最优优先顺序集合为:{(2134),(2314)};根据该优先顺序集合和系统负荷需求重新形成初始解邻域,本节对此不做详述。

3 机组组合的调整

上述方法得到的是接近于最优解的初始解,其往往不满足所有约束,本文采用一些策略对初始解进行调整,使得其满足所有约束。

3.1 最小开/停时间的调整策略

为了使上述得到的初始解满足机组的最小开/停时间,按如下步骤进行调整:

(1)计算第i台机组在第t时刻的连续开机时间iT,otn和停机时间iT,toff;

(2)令t=1,i=1;

(3)若Uit=0,Uit-1=1且T(最小开机时间),则Uit=1,更新机组开机和停机时间;

(4)若Uit=0,Uit-1=1,且t+Ti,down-1≤T,(最小停机时间),则Uit=1,更新机组的开机和停机时间;

(5)若Uit=0,Uit-1=1,且t+Ti,down-1>T,则U it=1,更新机组的开机和停机时间;

(6)若i

(7)若t

3.2 解除冗余机组策略

通过3.1的调整,可能会出现剩余负荷,为了充分利用机组,节省运行费用,采用如下策略解除冗余机组:

(1)令t=1;

(2)计算该时段的剩余负荷:

(其中:PDt,PRt分别为t时

段的负荷和备用);

(3)寻找该时段中可停机组集合Off List;

(4)停Off List中优先级别最低的机组,重新计算Rt,若Rt>0,则从Off List删除该台机组,否则转(6);

(5)重复步骤(4),直到Off List为空;

(6)若i

(7)若t

3.3 爬坡约束的处理策略

本文处理爬坡约束依据如下原则:

情况1:当机组从停运状态变为运行状态时,机组在该时段的出力为其最小稳定运行出力;

情况2:当机组从运行状态变为停运状态时,机组在该时段的出力为其最小稳定运行出力;

情况3:当机组连续运行时其应满足爬坡约束条件,其中:URi和DRi分别为机组的最大上坡和下坡功率。

3.4 考虑机组启停费用策略

机组的启动费用分为冷启动费用和热启动费用,冷启动费用一般比热启动费用高很多,为了避免机组冷启动,降低运行费用,本文在冷启动发生之前启动机组,即提前启动机组,使机组的启动从冷启动转为热启动。

3.5 扩展优先顺序法步骤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EPL方法的总体流程如图4所示。

B部分按照2.1节所述形成初始解的邻域,然后进入C部分,即按照2.2节的Step1~Step7完成对机组优先顺序的调整,形成最终参与调整的解的邻域,最后采用3.1~3.4的策略对机组的初始组合进行调整,使得所得的初始解均为可行解,通过经济调度程序计算机组的出力计划,完成整个过程。

4 算例测试

本文采用26-unit IEEE系统,38-unit Taipower以及45-unit mainland Spain实际系统对EPL算法进行仿真测试,并与ILR,CLP,FO,ASSA和HPRGA所得结果进行比较。测试采用Matlab7.1在PC环境下进行。

4.1 26机组系统

该测试系统共有26台火电机组,机组特性及负荷特性来自于IEEE稳定测试系统[6],其中基荷机组为机组10 17 18 19 20 24 25 26,腰荷机组为机组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图5示出了不同μ值(0.1<μ<0.5)的耗费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μ=0.2~0.5时耗费值为最小为732 663.7$,传统的PL方法耗费值为744 381.5$。图6为机组的的选取对耗能费用的影响,在仿真过程中对所有机组取相同的UUR下限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取0.98时得到的结果最优。

4.2 38机组系统

该系统来自于Taiwan某电力系统的实际数据,考虑了38机组24时段的机组开停计划。为了方便与其它文献结果比较,旋转备用为负荷的0.1,且机组的开机成本恒定。表4为本文方法与其他方法(EPL[6],ILR[9],CLP[10],FO[11],MRCGA[12],ASSA[13])耗能费用的比较。图7示出了不同μ值(0.1<μ<1)的耗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μ=0.1时耗费值为最小195 598 093.8$,传统的PL方法耗费值为196 411 416.7$。图8为机组的的选取对耗能费用的影响,在仿真过程中对所有机组取相同的下限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当UUR取0.8时得到的结果最优。

4.3 45机组系统

该测试系统来自于mainland Span实际系统,考虑45机24时段的开停计划。为了方便与其它文献结果比较,在该测试系统中,旋转备用为负荷的0.1,启动成本恒定。表5为本文方法与其他方法(IPL-ALH[6],HPGA[14])耗能费用的比较。图9示出了不同μ值(0.1<μ<1,包括了采用进行调整)的耗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μ=0.2~0.5时耗费值为最小为1 030 339 793.7$,传统的PL方法耗费值为1 031 365 839.1$。图10为机组的的选取对耗能费用的影响,在仿真过程中对所有机组取相同的下限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当UUR取0.6时得到的结果最优。

5 结论

篇9:洗发顺序大颠倒

结构美学 护肤专家

保持传统的洗发习惯

护发的概念随着人们对保养观念的提升,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单单洗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洗发与护发孰先孰后,多半取决于产品的作用机理。洗发产品通常会将发丝毛鳞片张开,以起到更好的清洁效果,而护发产品则作用于修复损伤以及闭合毛鳞片。

一些成分简单的洗发产品,不为头发与头皮带来负担,却在洗发后感觉干涩,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润泽力来闭合张开的毛鳞片,添加天然精油的护发产品则是此时的最佳助手。想象一下若将两者的顺序颠倒,护发产品只能修复发丝的表面伤害,无法深入发芯,脆弱和干燥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而在之后使用洗发产品,不只将润泽成分洗掉,还将头发置于毫无防护状态当中,加深环境伤害对于发丝的威胁。更值得注意的是着眼于防脱、强健发根以及修护头皮损伤的护发产品,必须在发丝及头皮停留足够的时间,往往会建议在干发后使用,给予发丝和头皮更持久的滋润及修护,若在使用后再进行洗发步骤,只会将这些保养成分白白浪费。

马锐老师

妆型美学专家

也不是不可以

关于国外达人总结的洗头顺序,首先得从发质上说:外国人的头发很细很软,而我们亚洲人的发质普遍比较粗硬。两种不一样的发质,需要用不一样的洗护手法:一般来说,我们的头发都推荐先洗发去污,再养护。如果直接照搬这个外国实验的结果来套到每一个人身上,本身就不科学。具体来说,先用护发素再用洗发水的方法,对于头发细软,并且没有受损的头发来说,是好的。

篇10:顺序作文600字

有过几次漂流岛经验,今天与众不同,听工作人员介绍我们这次是要坐着橡皮艇从一百二十九米的高处漂流滑下来。听着蛮刺激的。肯定好玩。于是我怀着好奇紧张的心情坐着大巴向山上驶去。

到了目的地,刚走下几个台阶只听见左边有一个水塘打声鼎沸,右边一个长滑梯,工作人员把橡皮艇一个一个的滑下来。下面是游客排好队,有秩序地上艇。“哇”,轮到我们了,我拉着妈妈的手,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嗯,感觉真不错。不知谁叫了一声“放艇喽”!于是大家纷纷划着桨,朝出水口挤去,我那着桨划着,可是不走,在原地打转。并不向目的地前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幸亏有高人指点,悄悄地拉着别人艇上的绳子。我们没费多大的力气就到了出口处,还么等我做个深呼吸,只见一根长长的竹竿,勾住了我们的小艇,轻轻一拉我们的小艇就到了水泥做的水槽里。我与妈妈对面坐着,对手拉着船上的绳子,在泉水的冲击下,橡皮艇急速向下滑去,我感觉像滑滑梯。凉凉的泉水怕打着我,使我又惊又凉又兴奋。啊!一路狂叫“砰”地一声,橡皮艇落在了一个蓄水塘,捡起来一个又大又高的浪花。清澈冰凉的水花劈头盖脸地朝我们扑来。瞬间我们全身湿透了,像两只落汤鸡。冷不丁一注水流横空向我们射来,击打着我们的后背,气得我咬牙切齿。我要“报仇”。回头一看,一个小男孩正向我做鬼脸,我叫到“可恶”。拿起了我的水枪对着他反击,水花飞溅,一下子,好多人有的拿起水枪,有的人用水瓢,有的用船桨打水。顿时水塘里热闹非凡,尖叫声、嬉笑声、传遍了整个山间。

三悬泉漂流真让人流连忘返。

篇11:写作文的顺序

写作文不是只靠材料积累和写作手法来决定的,写作文的顺序也很重要,写作文也有一定的步骤顺序可循。

【八大步骤】

一、认清题目:对于题目字字句句逐一推敲,了解题目的意思,并划定题目的范围。

二、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再加以创作,才能使得文章内容能针对题目,而不致离题。另外,不要订立太多的中心思想,以单一主题发挥,才不会增加文章的复杂性。

三、决定文章体裁:分析完题目后,应可大概看出应以什么体裁来加以书写,而且文体决定之后,就朝着一定方向去写作,如果想融合两种以上的文体,也应有主辅之分。

四、搜集相关材料:广泛的资料搜集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但也不是要所有的材料都概括承受,如此对于主题和布局可能会造成伤害,对于搜集到的材料或脑中引发的灵感,应该予以去芜存菁,如此才能创造出杰出的内容。

五、拟定主题大纲:依主题拟定大纲,并做好分段规划,如此写作时才能有所参照,也不会离开主题。

六、依大纲写作:依大纲的内容,把搜集整理的材料融成一体,并注意前后语气连贯性。

七、修饰文句:边写边修饰,对于文字词句的用法要仔细斟酌,谨慎的应用。

八、详细检查:找出隐藏的错误,在检查的过程中,对于部分题意的表达,可能会发现更佳的方法。

【决定开头】

开头的写法必须能带动全文,使文章能够动的起来,也使文气能够延续下去,对于读者要能引起动机,使他们有往下看的动力,否则就成为一篇死气沉沉的文章了。

开头的方法千变万化,如何应用最好的方法,创作出更吸引人的文章,我们归类出下列几种原则:

一、开门见山,点出重点,再依据事件发生顺序,将所见所闻写出。

二、倒叙写法。

三、以对话为开头,再引出事件的重点。

四、引用法:引用各种资料,加以引申。

【拟定大纲】

写一篇作文有如建一幢房屋,写作文也必须要先加以设计规划。作文的大纲就像设计蓝图一样,能够使文章的要点展现,构思严密,如此就不会发生杂乱无章,主从不分了。

文章大纲的`设计,必须把握下列三点:

一、必须涉及本文的范围,避免谈论与主题无关的范围。

二、把握文章的重点,不能偏移重心,以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

三、针对文章的题意分析其题性,再依题性加以分析探讨订出架构。

材料的搜集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文章,必须有精彩的内容,所以有了平时广泛的作文材料搜集,你的文章内容才能充实而且言之有物。

丰富的资料能够充实文章内函,但也要适可而止,否则就容易造成文章内容拼拼凑凑,找不到重点,若引用太多的他人文章作为资料,也可能触犯智能财产权,文章也会没有特色。

如何在平时搜集材料呢,我们提供你几种方法,当然一本笔记本与剪贴簿和相机是必备的器具。

一、细腻、敏锐的观察周遭事物,多发现一些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就会有更多与人不同的见解。

二、要搜集新鲜、深入而且特殊的材料,并以客观的观点加以分析、整理。

三、在平时就进行材料的搜集,最好以习惯的方式进行。例如:与人对话或老师课堂上讲述的内容,报章杂志的报道等等都是可以搜集的材料。

四、凭借丰富的推理能力与想象力,针对现实事务加以延伸推演,产生新的思想与构思。

【确立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就好比一棵大树的主干,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最主要的部分,读者要看的就是这里,而非其它枝节部分。写作文时要能够把握重点,加以评论,文章才有价值。证据或引述部分只是陪衬而已,所以文中的主旨要表现得明显,不要本末倒置。

一、看清题目:

作文题目的意涵有的单纯,有的复杂,所以一定要看清题目,并加以分析确定题意才有办法加以发挥,不然可能发生文不对题,或论述狭隘,使人难以完全了解。

二、选定材料:

所选的材料必须配合题意,尽量避免涉及不必要的引申与论述,那可能就无法表达出题目的中心思想,也会把读者带离了主题。

三、决定内容:

要依据题目的含义来决定内容,而决定的内容走向也必须围绕题目主题,务求充分说明主题。

【文句的修饰】

文章不是写完了就算了,对于整体内容或字字句句,都必须加以推敲改正,哪里必须修改,哪里可以美化,都是完成一篇完美作品必须注意的。自古以来,文人们常常就为了一个字而费尽心力呢!

一、比喻:

用一种东西比做另一种东西,这就是比喻,将一件虚拟化的事务以实际的事务加以比喻,可以让读者更能了解您所要表达的意涵。

二、模仿:

对于事务的感觉加以形容描述,让读者仿佛有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如此可让读者更能融入你作文的主题意境之中。

三、引用:

【文章的修改】

一、内容是否切合题意。

二、全文的主旨是否一致。

三、词句是否通顺畅达。

四、错别字是否修正。

【文章的结尾】

文章结尾若能妥善经营,不仅给读者回味无穷的感觉,好的结尾更可收画龙点睛的妙处,在文章中有好的开头和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内容,若能给予铿锵有力的结尾,将会是一篇完美无缺的杰作。

结尾的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期望法:期勉自己或别人对主题事务的做法。

二、感想法:将自己的感想贴切地提出。

三、引用法:引用古今名人语录或广为周知的事务来做为结论。

四、呼应法:提出呼应前文内提出的主张,但务必保持前后连贯,相互支持。

五、悬疑法:不下任何评论,留待读者来印证或评断。

六、移位法:以与主题相关但却未在前文内提出的事件插入做为结语。

七、评论法:用自己的看法,以建设性的言论下结论。

【文章的布局】

各种文章的作法,自古以来皆有不同的章法,不过自古以来最基本的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头的写法,承是指承接开头而展开主题的论述,转就是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主张与看法,并加以辨述,合是在文章的结尾归纳自己提出的主张。

布局的要点

一、有秩序:所有文章材料的排列次序要有前后观念,应分析清楚,安排妥当。

二、能连贯:文章气势发展要能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切勿有脱节现象,使文章离开主题。

三、能一致:全文的章法与提出的主张要能一路写来,始终如一,切勿自乱阵脚。

四、能匀称:文章分段内容不能过长或太短,开头要有吸引力,内容要有说服力,结尾更要具震撼力,如此才不会变成虎头蛇尾,头重脚轻。

上一篇:红五月的诗歌朗诵稿下一篇:医院科室业务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