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毕业生

2024-05-16

普通高校毕业生(精选十篇)

普通高校毕业生 篇1

1 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1 大学生创业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

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在创业时选择的都是投资相对较少, 容易起步且相对风险较低的行业, 如餐饮、服装零售等行业。这些创业项目虽简单易行, 但面临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同时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较低, 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往往有较大的差距, 大学生不能发挥知识优势, 加之大学生相对缺乏社会经验, 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认识往往不足, 创业面临困境。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自主创业设计大赛的项目一般都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涉及新兴行业, 但大学生一旦毕业脱离学校之后, 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 在完成此类科技含量较高的创业项目时往往显得科研能力不足, 势单力薄。再加上银行、投资公司等不愿意对此类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发放贷款, 大学生创业同样面临困境[1]。

经过了解, 很多“创业”成功的大学生都有相关行业的家庭背景, 其所谓的“创业”也往往作为家族企业的一个部门分支存在, 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企业现有的社会资源和经营模式, 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业。

1.2 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了解

虽然各个高校都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教育, 大学生也都知道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 但具体到这些政策有关哪些方面、是什么内容都知之甚少。尽管部分学生有很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的打算, 但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创业流程、需要办理哪些手续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了解和规划。

2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讨

2.1 大学生创业者普遍缺乏相关经验、技能和专业知识

经济、金融和管理类的大学生在创业时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论优势。而非经济、金融和管理类的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他们在创业之前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 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 对各种风险也缺乏准确的分析, 未能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心理等方面的准备[2]。虽然很多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特别注重通过加入社团组织、做兼职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但是学校和社会毕竟是两码事, 没有真正走上社会、经过社会的洗礼是不可能有充足的经验来处理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系。大学生经验、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创业艰难的重要原因。

此外, 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者都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创业项目, 很少有创业者能在创业前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 依据市场调查结果选择创业项目。虽然个人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创业要以市场为基础, 创业项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学生创业者要在充分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结合市场需求综合考虑创业项目的选择[3]。

2.2 创业资金短缺

创业资金的短缺是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尤其是创业初期普遍遇到的最大难题。现在我国大学生一般都是在父母的支持帮助下完成学业, 能做到经济上不依赖父母自己独立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学生初出校园, 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和贷款渠道不通畅, 很多学生无法筹集到充足的启动资金。即便在创业过程中, 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 创业就面临失败的可能。资金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最大障碍。

2.3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例如在创业审批、贷款审批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国家出台的政策很多都是宏观的指导性和方向性的, 具体的详细的实施方案则由地方政府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对于一些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来说, 由于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 在具体的实施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尽管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不少相关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和政策减免收费,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银行也必须评估其所承担的放贷风险。政府也不能靠行政命令强制把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资金的风险留给银行负担, 大学生很难以自身的信用获得充足的银行贷款, 不能满足创业的资金需求。除此之外, 目前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优惠的含金量较小, 如大学生创业政策减免收费大多是办事程序中的一些手续费、证件费, 优惠的费用与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费用相比所占比例微乎其微[4]。

3 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的思考

3.1 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在高校中, 创业教育普遍被作为就业指导的一个分系存在, 没有建立独立的、系统的创业指导和帮助支持体系, 缺乏专业的培训指导机构和教师, 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知识和创业技能, 创业的综合水平不高, 难以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壮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没有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应设立相关职责部门,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指导和教育, 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例如通过开设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课堂, 增加创业相关理论的教育, 联系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举行讲座, 为学生提供参与有关的社会实践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5]。

高校要成为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互动桥梁, 不仅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 更要成为正在创业过程中的学生的坚强后盾。高校应利用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优势, 为创业学生提供理论、技术指导, 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源, 把大学生创业视为高校就业服务的职责所在, 为创业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

同时, 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应积极沟通合作, 共同创建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 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3.2 注重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3.2.1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首先, 创业意识包括大学生对创业的渴望、兴趣、动机, 对创业事业的追求和信念。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动力, 是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其次, 创业能力也是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习能力等。

高校应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 丰富创业教育内容, 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提高其创业能力。高校还要成为社会与大学生创业者之间的桥梁, 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 也帮助社会了解学生的创业需求,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6]。

3.2.2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主要有对创业的坚定信念和理性认识, 在创业过程中的顽强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态度等方面[7]。创业的道路是充满艰辛的, 要在不断地犯错误和失败中探索成功的道路。创业者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极强的心理素质来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压力[8]。作为高校要加强对创业学生的心理辅导, 发现问题及时了解情况, 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培养学生经受挫折、抵御风险的心理能力。

3.2.3 重视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应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创业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又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 磨练坚强的心理素质[9]。一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创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对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另一方面, 应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社会兼职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并获得一定的社会阅历, 积累创业经验。

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一名学生创业成功, 不仅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 更可以为社会创造几个甚至十几个就业岗位,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然而, 大学生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大学生、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而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本文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分析了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高校

参考文献

[1]李玲, 丁盼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双低”困境及“三步走”战略[J].高等教育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8, 24 (8) :58-60.

[2]刘建花, 刘雪.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2011, 9, 17 (5) :93-94.

[3]付友良.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民族论坛, 2010 (3) :58-59.

[4]高丹.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18) :178-179, 186.

[5]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 22:99-101.

[6]钱国英.日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 (4) :125-130

[7]徐立青, 黄大荣.关于大学生创业者素质的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 2 (4) :74-78.

[8]吴文浩.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11, 61.

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 篇2

(此合同仅限于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使用)

一、甲方用人单位:法人代表:

单位性质:(1.政党机关2.科研设计单位3.学校4医疗卫生 5.金融单位

6.国有企业7.三资企业8.部队9.其它)

单位行业:工作职位类别:注册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区)人事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编:单位详细地址:组织机构代码

二、乙方毕业生姓名:性别:政治面貌:身份证号:毕业学校:

专业:学历:学制:联系电话:手机:邮编:

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接受乙方到本单位工作,乙方愿意到甲方任职,为确保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乙双方自愿签订本合同。

一、本合同为灵活用工合同,用工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自年月日生效,于年月日终止。

二、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报酬以双方协商的标准由甲方以现金方式支付给乙方。

三、试用期间甲乙双方根据适应情况决定是否签订“高校就业生协议书”和正式劳动合同。

四、乙方在试用期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的规章制度,维护甲方利益,保守甲方商业秘密,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按时完成甲方交给的正当工作任务。

五、在试用期间,由于任何一方的欺诈行为导致另一方利益受损,可立即终止试用合同,报酬支付到合同解除日。

六、试用期间,乙方因考研、升学、参军、志愿服务西部、录取公务员、甲方应允许终止合同。

七、此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学校各存一份,签字盖章有效。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

普通高校毕业生 篇3

【关键词】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团学工作;思考

高校团学工作是学院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2011年9月,94名新疆吐鲁番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来我院进行为期2年的培养,其中中共团员49名,后经落实超龄团员19人,确切团员人数30人。为更好管理和领导团员开展各项活动,做好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规定,结合新疆学员具体情况,建立新疆学员团总支,下设两个团支部——财会班团支部、统计班团支部;并于2011年11月29日召开新疆学员团总支成立大会,并选举团总支委员会委员。

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开展好新疆学员团总支工作既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挑战,同时也充满着创新的乐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他们的知识、文化、习俗等社会背景、把握学员的心理,除了参加学院团委组织的各类常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等)、五四评优以外,我们特别开展了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团学活动。如“每周一歌”、与友谊班级开展的“普通话训练暨汉语角”活动、组织参观“雷锋纪念馆”、组织学员观看庆祝建党90周年 “七一”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的党员——“人民的好儿女”电视系列片,并组织座谈、观看纪念雷锋逝世50周年纪录片——“永远的雷锋”、组建新疆学员合唱队并参加雷锋歌曲合唱比赛等。

1.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鼓励共青团员们积极向党总支靠拢,把握新形势下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方向,加强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艰巨而又神圣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新疆学员团总支只有30名团员,但是经学员自己主动申请、党组织考察批准,现有8名学员参加了新一批的党校培训,并顺利拿到了《党校结业证书》。

抓好团总支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团总支干部会议和团员大会,及时传达党的精神,贯彻“党建带团建”工作方针。

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学习2011年“七一”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的党员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特组织全体新疆学员观看了《人民的好儿女》这部电视系列片,并组织座谈。学员们从四个故事:“情怀——买买提江?吾买尔”、“马背上的白衣天使——梅莲”、“美丽人生——秦怡”、“大山的火把——赵世术” 当中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所有学员在观看过程中都非常认真,很多学员不止一次流下感动的泪水。他们在观后感中这样感慨道:“《人民的好儿女》是人民对优秀共产党员最好的评价,给我们每个学员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课。作为一名学员,一名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我们更应该发奋图强、敢于创新,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辜负党和人民寄予我们的厚望!”

2.用音乐滋润心灵,丰富学员课余生活

以优秀的歌曲熏陶、感染学员,让学员在歌声中抒发情怀,讴歌党的领导,培养学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激发学员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感情,塑造学员良好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开展“每周一歌”的目的。一个宗旨是:活跃思想,陶冶情操,促进求知。三个适应是:适应学员年龄特点,适应时节需要,适应社会形势。每周一歌的学唱有别于音乐课的教唱,更加注意它的群体性和实效性,歌词是浓缩的文学,广泛运用音乐课等所学的音乐知识,通过多种形式教唱、习唱、演唱,滋润学员的心灵,陶冶情操。

此外,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如社团文化节的歌舞表演,学雷锋合唱比赛等,增强学员的参与意识,促进民族融合。组建了一支42人的合唱队,定期练习,并教唱专业的发声练习,如“呼吸练习”、“如何打开共鸣腔体”他、“如何使声音和谐统一”等,让他们领悟“身体是世界上最神奇、最精密的乐器”,感受合唱的魅力,感受专业的声乐学习带给他们的体验,提高学员们的音乐素养。当然,同时也加强了学员们的集体团结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用“友谊”拉近距离,促进民族融合

为了更好地加强与来我院培训的新疆学员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更好的说好普通话,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增进民族友谊,经过与辅导员、班主任、班(支)委干部商议,特挑选友谊班级——会计1134班20名同学参与本次普通话辅导暨“汉语角”的活动,这是新疆学员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友谊班同学一份难得而又崇高的义务和使命。

经过精心组织,制定了计划,明确了训练目标,确定了辅导对象,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晚自习的时间大家都很好的利用上了,达到了互相促进的理想状态。这样既加强了新疆学员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增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普通话等级考试的信心,同时也对友谊班级的同学提出了高要求,在压力中促进他们自身的学习,增强了友谊班同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当然,最重要的它成了增进了新疆学员与汉族同学之间情谊的桥梁,为维汉两族更好的了解、融合付出了。

以上是到目前为止新疆团总支开展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和获得的一些成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校内塑造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新疆学员团总支是一支相对比较特殊的团总支,在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活动的组织中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困难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以及方面:

第一、团总支成立时间不长,管理机制不够成熟。团总支干部职责分工虽然明确,但是真正得力的只有两三个,而且需要一定时间来锻炼和成长。

第二、管理对象特殊。学员都已经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年龄、心理等方面都跟在校大学生有这很大的差异,加上由于培养时间不长,学员们学习考证压力重,大部分学员虽然非常愿意参加各项活动,但是时间、精力有限。

第三、团员人数少,组织活动有一定难度。学员人数才近100人,在龄团员人数30人,很多活动我们是面对所有学员,如观看励志电影、合唱比赛、普通话比赛等,但是在学院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往往是有特长、表现较突出的学员重复参加,难免会感到有些疲惫。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一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应适当考虑学员的特殊性。

其次,加强团总支干部队伍培养和班级团支委建设,使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创新意识,积极主动为团员青年及学员们服务。不能把担子压到个别学员干部身上,应该明确分工,帮助树立主要干部的领导地位、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发掘和锻炼其他优秀团员干部,增强主人翁意识。

再次,针对新疆学员薄弱环节,开展有各种形式的友谊班级手拉手活动,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增进民族情谊。[科]

【参考文献】

[1]张玉杰,关于增强高校团组织活动吸引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02).

普通高校毕业生 篇4

《公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 由政府补偿学费, 代偿助学贷款。

《公告》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由政府补偿学费, 代偿助学贷款;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

《公告》强调, 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聘用期满, 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 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面试经验 篇5

本人来自广州一所普通重本高校,04级,第一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校此专业新开没有任何名气,但是此专业还是比较热门,没有任何关系渠道只靠自己努力,现在已经提前获得上海某外资牛企的全职offer加实习offer.

求职 准备

分为思想准备和操作准备

思想准备

假如真的决定 求职 ,大三中间那个寒假就要开始打算,然后下学期就可以实际操作,这个时候要做的,是明确自己未来想要什么,能够获得什么,然后综合考虑后给自己定下职业方向,5年内就ok,对于一般的人,思想深刻的可以做的规划,

职业规划 就是先定一个目标,然后详细列出自己达成目标的步骤,但是也不要太过固定,有一定松动空间,找准每级楼梯,才可以走上屋顶。

我自己不是海投,不是面霸,因为首先分析过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性格不允许我这样,时间精力方面,不能光顾 找工作 忽略了学习,忽略了朋友,忽略了亲情,忽略了爱情,性格方面,更喜欢集中火力去做一件事,上网多数时候,开QQ就只开QQ,看网页就不听音乐,只是个人特点,并没有否认面霸的好处,也并不是提倡大家不做面霸。

海投和面霸的好处,除了机会比较多,成功率增大之外,我认为尝试去interview那公司的职员,HR或者CEO也是了解公司的一种手段,对于没有很明确方向的同志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以小窥大,有利于你找对第一份好工作。派出来 面试 的人,都代表了这个公司的精英,代表了这个公司的形象,是你未来合作的伙伴,所以很有参考意义。

我是读经济管理类的,所以 求职 的方向相对很多同学比较广阔,机会也多了点,最后我自己定为咨询类研究类,金融类,财经类,而且是外企,大型国企,尽量500强,大城市,薪水3K以上,主要要有发展,所以外企不包括日本,德国这些promote得比较慢的。

但是很明显地是,大三下学期一般是没有招fulltime的,名牌企业会招收一部分intern当作未来的fulltime candidate,因此,找到一个好intern等于是找到了好工作,

所以我不把实习只当作实习,很早的时候,就当做是工作的试用期,那些廉价劳工类的我坚决不参加,更不要说免费劳工了…假如公司是优秀的,是有心培训你成为正式员工的,根据我所知,基本生活补贴是一定有的,名牌的还会有优厚的补贴,例如四大100一天,IBM 100多一天。

操作准备

信息!信息!信息!

我是标准大学生,没有“关系”,所以只可以依赖互联网和朋友,当然你有硬后台,好“关系”,那最好,我不喜欢靠“关系”,但是也不歧视,这是中国文化,正常得很。

朋友,就把身边要 找工作 的多多沟通,可以建个群,通通气,关于那些 招聘 信息, 招聘 会等。

互联网就提供给大家一些网站,不需要多说,严重建议发布实习职位期间,每天都打开,会使用RSS阅读器的可以一次订阅所有的,那会方便点,但是以防某些网站RSS更新慢,也可以稳妥点每天去看看。

会使用那搜索引擎的话能找到很多实习而且是一般学生找不到的(可能没发布在BBS那些,竞争比较小)

清华北大论坛不用说了,全国最好的工作基本会发在那里,尤其北京上海

大家最熟悉的了,广东最好的工作都在这里,中大论坛

简历 关

由于本人不是名牌高校,所以 简历 关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难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技巧方面的东东,至于内容方面,请参考本文的厚积篇。

形式也不需要多说,找个模版就搞定了,注意语言,措辞方面的简练,最好不要超过一页。

在这里贴上一个,注意,你成绩不好就写多点工作经验,工作少就写多点学校学习,两样都没有,就继续努力找找搞搞,适当渲染但是不要撒谎,也不要用一大堆形容词副词什么的,例如你去一个公司的某部门做打杂,可以叫部门助理,去听电话,可以叫客户服务,去整理人事档案,可以叫人力资源助理等。

XXX

地址

高校毕业生待业保险研究 篇6

【关键词】待业保险;产品设计;社会效益

规范和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对立统一的推动力。创新是对先前的规范的某种程度上的打破,而规范则是对先前创新的确认和肯定。当今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我国保险业必须勇于创新,开拓新产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保险业创新的一个新视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款保险产品是有其潜在市场的。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此种情况不一定出现,购买保险的日期可以定在学生即将毕业的那一年。这样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能不能及时找到工作。保险公司也可设计更加合理的保费方案来。保险年度为一年或二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若学生在一年内找到工作,则保险条约失效。若在一年后仍未找到工作,则可以领取保费。若签的是两年则在未来一年内按月领取保费。本着自愿购买的原则。保险业如着眼于这一新的保险需求群体,推出高校毕业生待业保险,不但是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能够帮助减轻待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及心理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保险公司提供待业保险的必要性

1.当前环境决定的。

大学生就业每年都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来自重庆的吴江林代表含着眼泪提出建议,有财政拨款帮大学生购买失业保险、交纳失业保障金,毕业后不能就业的大学生可以到劳动就业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中组部、中宣部、中编办、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等十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各地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离校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到各类人才和职业中介机构登记求职,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有就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可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和人事部门应免费提供专门的就业服务,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通知》明确把大学生纳入到了失业保险范围内,没有缴纳失业保险金的大学生,之所以毕业后能享受失业保险,是与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成果紧密相关的,在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逐步缓解,失业保险基金有所盈余,因此才能在整体经济持续发展、财政余力增强的情况下惠及更多的就业困难群体。保险公司若来做这件事情,是会得到政府支持的。另外政府也希望保险公司来做这件事情,因为那样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也更能体现公平性。

2 效仿银行推销信用卡的做法。

毕业生也不会为了得到那仅有的一定保费而不去找工作或不去努力找工作。这就像买了医疗保险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希望自己生病一样。保险公司可制定详细的条款。另外这个保险也能起到宣传的作用。毕业生肯定是以后保险产品的主力军。因此若能得到他们的眷顾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根据消费者心里,一般对人生的第一个保险会特别在意,不出一般情况下,他们会一直选用该家保险公司的。就像现在的银行在学生中推销信用卡一样,非常优惠还免年费,还送东西。为何银行要这么做,就是运用了心里学方面的知识,在客户未涉足某项消费品时,另外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相当多时,并且消费者又不能在短期内做出判断认为那家产品更好。在这种情况下,此种战略是有其道理的。同样保险行业也是。因此我们要把目光方在大学毕业生身上。保险公司应该花大力气在大学生身上做文章。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自身的工作问题,因此完全可以这样做除了待业保险外,现在很多保险学生都有。不过这些保险都是学校集体办理,学生难以接触。因此学生也就不太了解保险了。那么可否让学生自己主动去买保险呢

3毕业生总数很大,失业的只占很少一部份,有利润可图。

此种保险一般承包时间为一到二年。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完全可以开发相关保险产品。不至于一毕业就失业,并顶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一个学生毕业后两个月还未找到工作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要求。保险公司核实后发给其一定的保费。比如一个月200元的生活费。此保费定10元,保额1000元。若每个毕业生都投保的话。每年600多万的毕业生的保费就有六七多万。也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

二、基本原理特征分析

保障特性。 高校毕业生待业保险,从基本设计来看,由于保险公司承担了投保人待业的风险,因而具有保障的特性。

风险特性。由于这是一款新险种,没有历史资料可供参考,难以制定合理的保费。另外对未来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也难以预测,因为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三、结论与展望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再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待业的大学的总量是巨大的。本文试图设计一款适合于待业大学生的保险。待业保险的推出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也能带动保险业的发展,本文的研究是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要推出待业保险,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希望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就业指导. http://chengshenggu.bokee.com/viewdiary.15949657.html.2007-5-19

普通高校毕业生 篇7

1 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背景与就业心理分析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做以下分析:

1.1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内部心理分析

(1)懒惰依赖心理。当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能力把自己的孩子送入高校,精英教育好似已成为历史,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大众教育的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成为全民的诉求,当然,随之而来的就会是教育质量的下降与贬值。再加上本来就不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被吸纳到了高校,不能说影响了学校的声望,但至少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加之诸如此类的学生大多出身独生子女家庭,所以,上学只是他们的所谓“过程”而已,至于就业自然不是自己考虑的范围。

(2)过分自信盲目心理。当今社会的毕业生,很大程度上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认为学了很多知识,掌握了诸多技巧和专业技能,盲目乐观自信。其实,囊中羞涩,不堪重负,离社会真正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相去甚远。浮躁心理占据主导地位,理论知识的学习盲目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水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眼高手低,说得多,做得少,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有待日后不间断的学习、充实、提高。这样的盲目自信严重影响了毕业生正确判断是非的眼光和标准,严重影响了自己在就业道路上的成功。

(3)被动从众心理。当今普通高校学子中能够有主动开拓精神的人越来越少,能够有自己明确目标的学生也为数不多,真正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就更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甚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专业,为什么选择了目前的专业都说不清楚,毕业后的走向更是无法预料,只能是专业能对口或者与专业相关就已经不错了,大家怎样我就怎样,盲目的从众心理,最终导致了自己就业的失败。应该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脚踏实地地干下去,多积累实践经验,总结规律,而不是人云亦云,最终悔恨终生。

1.2 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分析

(1)普通高校毕业生职业定位不清晰。众所周知,大学生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求职方向和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少有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今普通高校毕业学子,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了解自己有多少,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分别在哪里,我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优势去与别人竞争,扬长避短,自然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毕业生都能够有明确的职业定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会干什么,能干成什么,就不至于在今后的就业生涯中四处碰壁,不知所措。

(2)普通高校毕业生待遇定位不合理。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应届毕业生胃口一般都相当大,要求薪金一般都在5000元以上/月。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何德何能要求如此高的薪金,当然不乏出类拔萃之人,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应该选择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逐渐施展自己的才华,慢慢受到领导赏识和重用,从而从待遇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由于这些毕业生待遇定位不合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就业的良机,或许他们不后悔,但我们会为他们感到惋惜。认清自己,认清形势,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3)普通高校毕业生地区定位不切实际。诸多高校毕业学子首先会考虑北京、上海等知名城市,这些本无可厚非,人人都想更好、更快地发展自我,但一定要注意方式和策略的运用要得当。经济发达的城市,自然竞争者众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就已十分频繁,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要解放思想,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与地区广泛,不能因为一时的选择耽误了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部分学生不切实际的就业地区定位影响了就业的大好时机,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4)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矛盾凸现。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过于老套,不能适合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高校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要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发展形影不离才能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力求最大限度地服务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

2 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间接原因分析

2.1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扶持不健全

普通本科毕业生由于其在校期间“程度”各有不同,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就业去向,不同的省份,同一专业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取舍,身体状况的差异都要有相应政策的扶持与导向。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应有所区别的,对于优秀的学生,定向的学生,边远省区的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其就业政策应该灵活运用,切不可搞一刀切,标准应该灵活多样,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代的供需紧密联系在一起。总之,政策环境要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2 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障不完善

尽管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期,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诸如此类,都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障碍和门槛,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制度,增强就业保障,把重知识、重能力,轻文凭,轻出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增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社会保障。

2.3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不畅通

网络求职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应聘市场最为常见的求职途径之一,但网上求职有时会真假难辨,过期的职位或虚假信息、出卖应聘者个人资料等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一些不良网站通过发布虚假信息从事传销等非法活动,侵害了应聘者利益。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和发挥宏观指导作用、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尤其是中长期预测预报,尚未普遍启动。

3 提高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措施与突破

3.1 积极鼓励促进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尽一切可能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自主创业则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3.2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是提高自身的诚信素质,培养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加强自我管理,并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方法以克服不良行为。其次是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正视社会现象,客观分析自我,不断改进和发展自我,强化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适应能力争取求职的成功。再次是培养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强化对班集体、组织交付的工作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3 政府部门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只有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岗位,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与市场供求情况挂钩,减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压力。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一是通过完善一系列优惠扶持举措,为自主创业提供各方面的便利;二是建立健全灵活、方便的社会保险工作运行机制;在就业管理制度方面,打破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的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流向。

3.4 社会通力营造大学生就业支持环境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社会媒体要坚持健康的舆论导向,家庭成员要发挥积极的鼓励作用,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和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主创业的本领。

4 结束语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分析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内部心理分析,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间接原因,提出了积极鼓励促进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政府部门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社会通力营造大学生就业支持环境等提高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措施,希望会对我们今后的毕生就业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姚裕群.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彦,陈晓强.劳动与就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赵建国,苗莉.城市就业问题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张波.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问题探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6]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7]张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1).

普通高校毕业生 篇8

一、问题的引入

根据2015年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定义, 初次就业率: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学生在六月底或七月初走出校门后已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总毕业生的百分比。新疆初次就业率一般是指截至到当年8月31日, 就业单位得到落实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其中就业落实方式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科研设计、教育、医疗卫生等) 、国有企业、上市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参军入伍、基层项目 (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天池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等) 、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出国 (境) 。【1】

一般初次就业率是在大学生毕业后两个月内进行统计。在这两个月期间也是大学生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可以真实地反应出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获得社会认可度的高低。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否合理, 是否“接地气”。【2】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 研究对象

本文根据2011年、2012年、2014年、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院校对初次就业率的就业通报, 分析近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

(二) 研究方法

1.数据的处理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数据处理统计软件和Excel2007软件, 制图用Sigma Plot12完成。

2.参考文献法

通过Internet和就业相关书籍收集、查找相关等相关文献,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定量分析, 对近五年的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现状进行分析。

三、性别、民族和毕业去向分别对新疆普通高校初次就业率的影响

(一) 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情况

近五年, 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总体是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2015年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 达到75742人, 与2011年的66698人相比净增加11.94个百分点。2011年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6698人, 截止到2011年9月1日就业人数为47521人, 初次就业率为71.25%;2012年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8355人, 截止到2012年8月31日就业人数为51645人, 初次就业率为75.55%;2013年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73768人, 截止到2013年8月31日就业人数为53426, 初次就业率为72.42%;2014年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72267人, 截止到2014年8月31日就业人数为53712人, 初次就业率为74.32%;2015年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75742人, 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就业人数为56753人, 初次就业率为74.93%。【3】

就业率的统计标准及统计方法均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文件要求;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已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X100%;深造率计算公式为:深造人数 (已升学+已出国) /毕业生人数X100%;已就业包含签订就业协议、参军、西部志愿者、签订劳动合同、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已升学、已出国等就业形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2015年就业通报可以看出, 2011年-2015年初次就业率在73.70%附近波动。【4】2013年以来普通高等院校的初次就业率在稳步上升, 在自治区经济增速趋缓和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的双层压力下, 自治区人民政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首位, 重点突出, 加大企业就业、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政策扶持力度, 多措并举,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保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总体稳定, 稳中有升。

(二) 性别对新疆普通高校初次就业率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 2011年-2015年, 女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年增长率为3.60%, 男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年增长率为2.78%。女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年增长率比男性普通高校毕业生高出0.82个百分点, 说明女性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比男性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快, 这无疑加大女性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2015年就业通报可以看出2011年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为66.97%, 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为76.31%;2012年女性毕业生就业率有很大地提升达到73.38%。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新高度为78.17%;2013年由于自治区未发文缺该年度就业数据;2014年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为76.57%比往年有所下降, 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也出现同样的情况, 其就业率为71.15%;2015年男性毕业生就业率出现小幅度的提升达到77.04%, 但没有达到近五年的最高值。【5】女性毕业生就业率在2015年达到一个近3年的峰值为73.20%。

由表1可以得知, 2011年-2015年, 女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没有男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稳定。通过数据统计软件SPSS分析, 男性普通高校毕业生近五年的初次就业率与女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其原因 (见下表1) , 其一是男性普通高校毕业生与女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同;其二是男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态度比女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态度积极;【6】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男性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务实, 一般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而女性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喜欢“挑挑拣拣”而错失就业的最佳时期。【7】

(三) 民族对新疆普通高校初次就业率的影响

总体上汉族毕业生和少数民族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均在增长。从2012年-2015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数差距在逐渐减小, 汉族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差距, 由2012年的23543人, 缩小到2015年19614人。说明近年来自治区对少数民族招生地倾向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2015年少数民族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呈现较好地增长趋势【8】。

通过数据统计软件分析, 少数民族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近五年的初次就业率与汉族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择业区域都是在大城市和稳定较高的事业单位, 不愿意去南疆或者自己的家乡就业。二是部分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择业期望过高、手低眼高现象比较明显。与其相反, 疆外汉族应届毕业生有66.34%的大学生期望留在疆内工作, 并且相对少数民族毕业生来说就业区域没有那么苛刻, 在他们眼中只要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工作他们均愿意试一试【9】。综上所述, 汉族初次就业率比少数民族初次就业率略高的原因是就业意向和就业心态。

从近五年的初次就业率来看, 与汉族毕业生相比,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是少数民族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缩小同汉族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的差距, 由2011年的21.82%缩小到2015年的14.48%。说明少数民族就业取得一些显著成绩, 但是仍然需要各高校把少数民族毕业生作为重点促进就业的服务对象。

(四) 就业去向对新疆普通高校初次就业率的影响

量化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11年-2015年的毕业去向 (截止到当年8月31日) , 一共有九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科研设计、教育、医疗卫生等) 、国有或上市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部队、基层项目、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灵活就业、升学、出国 (境) 就业去向。

1.去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情况

由图2, 可以明显看出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占就业人数的43.69%, 到2015年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57.22%, 3年的时间增加13.53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一是,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后, 新疆非公有制企业有序良好发展的确需要优秀的人才, 而新疆高校正是为新疆经济、社会发挥提供人才保障的基地。所以有大批优秀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二是, 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在发生新变化。

2.去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就业的情况

普通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上市企业的人数增长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数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到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的人数每年都有一定上升, 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在吸纳毕业生能力方面, 显然没有非公有制企业强。从侧面可以看出, 国有企业已经达到饱和或即将达到饱和状态。【10】

3.去年事业单位就业的情况

2011年与2015年相比, 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的去向为事业单位 (科研设计、教育、医疗卫生等) 的人数增长最快, 2015年比2011年高出55.94个百分点。2011年只有6353人 (占当年就业总人数的13.37%) , 到2015年走向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达到9907人 (占当年就业人数的17.46%) 。说明新疆近年事业单位吸纳大学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4.参军入伍情况

2011-2015年大学生去参军入伍的人数出现负增长。2011年参军入伍一共有511人 (占当年就业人数的1.08%) ;2012年477人 (占当年就业人数的0.92%) 参军入伍;2014年达到冰点只有345人 (占当年就业人数的0.64%) 参军入伍;而2015年虽然有小幅度的提升但是也只有426人 (占当年就业人数的0.75%) 参军入伍。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两条:一是:现在享乐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怕吃苦;二是, 多数大学生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政策, 导致毕业生对参军入伍有偏见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参军这样的选择。

5.创新创业情况

在国家“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积极引导下, 2015年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与2011年相比增长25.42%。但是这个增长率远低于去事业单位的增幅55.95%。说明新疆大学对自主创业的热情还有待提高。

6.灵活就业情况

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灵活就业的人数由2011年的3926人 (占当年就业人数的8.26%) 减少到2015年的773人 (占当年就业人数的1.36%) , 在所有就业去向中灵活就业变化最显著。

四、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总体上看来, 新疆近几年的初次就业情况不断好转。这得益于新疆政府对高校就业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各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工作, 多措并举, 想方设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放到就业的首位。【11】【12】

尽管女性应届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但是每年的女性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也在增加, 由2011年女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6.97% (当年就业总人数为人47521人) 到2015年女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增加到73.20% (当年就业总人数为人56753人) 从数据可以看出女性大学生的初次就业情况在不断改善。【13】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及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因此女大学生就业有较大的改观。男性初次就业率保持在76%以上, 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就业方面男性和女性就业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在性别上还有偏见。

近四年来少数民族的初次就业率发展趋势比较稳定: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在不断升高, 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对少数民族地吸纳能力在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从近几年的少数民族初次就业率的数据上可以看出, 从2011年到2015年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汉族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差距都在缩小。2011年汉族毕业生就业率 (78.77%) 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 (56.95%) 相差21.82个百分点, 到2015年汉族毕业生就业率 (80.29%) 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 (65.81%) 相差14.48个百分点。但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仍需要自治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去事业单位 (科研设计、教育、医疗卫生等) 的人数每年都在明显增加。从2012年到2015年毕业去向为事业单位的就业率保持在17%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近四年来新疆的事业单位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毕业生, “非编制不要”的心态仍然存在, 为求一份稳定有“编制”工作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14】

2015年非公有制企业的初次就业率比2011年非公有制企业的初次就业率高出10.20个百分点。这充分可以说明非公有制企业有很大的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 所以应该鼓励高校毕业生去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在为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的同时, 也解决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

受到创业环境、创业气氛和创业服务等各方面的影响, 新疆高校的创业活力还没有完全被释放, 所以截止到2015年自主创业最多也只有74人 (占总就业人数的0.13%) 。此外我们还缺少对基层项目、应征入伍的宣传力度, 所以高校毕业生对参加基层项目、应征入伍的人数不多, 比例不高。

五、提高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措施

就性别、民族和就业三个方面对新疆普通高等院校初次就业率的现状进行分析, 为此需要从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 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刚进入校门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化知识、专业技能, 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其目的就是为毕业后求得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就业。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毕业就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但是有些大学生毕业既失业呢?其中有一个重要是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

1.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转变就业观念尤其重要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女大学生, 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择业技巧和就业心理方面的辅导。在民语言班级的就业指导课中, 有侧重的对学生择业技巧进行培训。与此同时, 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从社会的角度向大学生讲解先就业再择业重要性和有一个正确就业观念的必要性。

2.大学毕业生应走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路

首先, 大学生是要把眼光瞄向基层和一线,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就业。其次, 无论选择专业还是工作, 都要尽可能和自己的学业、兴趣及特点相关, 不要为找一份所谓的“好工作”而放弃自己专业特长, 盲目转型, 荒废学业、专业。再次, 未雨绸缪提前准备, 在校期间, 就要多参与社会实践, 接受职业指导规划、就业信息服务、职业培训实习、创业教育服务等指导, 以便多方面了解社会, 尽早融入社会。

(二)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1.明确就业目标,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总目标任务, 大一到大二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大三大四时就业指导课程。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无缝衔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贯穿于大一到大四生活的始终。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建设就业指导队伍

配好、配齐、配强就业指导人员, 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服务质量, 使新疆高校就业服务达到一个新高度。通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使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人员具有专业水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三) 线上、线下齐配合, 让毕业生找工作更高效

1.以网络信息平台为依托, 动态发布就业岗位

就业信息有效对接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 自治区于2013年开发新疆省级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依托“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 (http://www.xjggjy.com) 平台, 为就业主管部门、院校和企事业单位间协同办公提供实时的网络服务。系统具有就业信息登记、发布、采集、审核、上报、统计和查询等功能。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人社部门之间搭起一个“电桥”, 使毕业生能更改的找到工作, 使用人单位能减少招聘的人力、财力的损失, 使人社部门更好的监测各院校的就业情况。

2.举办“小型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校园招聘会

积极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供需双向选择平台。把招聘会开到专业系部、开到班里。搭建一个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一个无任何障碍的信息平台, 让用人单位选到满意的毕业生, 让毕业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并向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 使毕业生在没有离校之前实现就业或者参加到各项就业准备活动中。

(四) 加强创业指导力度, 激发新疆高校的创业活力

每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应该指定专门的指导老师, 在此基础上以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骨干, 聘请组建自治区级创业指导专家团队, 要求创业指导老师根据自主创业大学生具体情况开设创业课程, 穿插就业指导内容,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使“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深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内心。不断强化毕业生创业意识, 增强创业的积极性;积极配合自治区组织实施的“万名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计划, 大力开展创业培训, 在毕业生创业实践上重点下功夫, 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 提升创业层次和水平, 激发新疆高校的创业活力。

(五) 积极宣传国家、自治区就业政策, 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

普通高校毕业生 篇9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

随着高校的扩招,来新疆高校就读的内地生源逐渐提升,他们从不同的文化背景来到新疆这个欠发达、多民族、多宗教以及多元文化、历史与现实背景的特殊环境中生活学习,他们接受的观念、教育、以及择业观和就业情况将直接影响新疆高校在内地的形象和生源,就业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内地各族人民对新疆的整体看法,从而影响整个新疆的经济发展和人才流失。

一、新疆高校内地毕业生就业现状

1.新疆高校内地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与实际岗位稀少的矛盾导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内地省市教育水平整体比新疆发展快、水平高,为了调整生源结构,加强学校的学风、校风,新疆部分重点高校自2002年开始在内地招生,并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目前新疆各高校在读的内地学生有四万余人,每年有四千余名内地大学生毕业。而近几年,新疆毕业生传统就业渠道吸纳能力逐渐下降,人员饱和。学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的就业渠道在大量精简、分流,无法再接受更多的毕业生,并且,新疆各地州成型的大企业、大公司这种企业吸纳人才的主渠道还未真正形成。

2.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现实与理想难以实现

(1) 新疆地理位置在中国的最西部,地大物博,目前在内地招生的新疆高校有20余所,大部分是专科院校,而且,部分高校远离首府,例如:伊犁师范学院在离乌鲁木齐700千米处,喀什师范学院在离乌鲁木齐1300千米处,塔里木大学离乌鲁木齐1000千米处,和田师范在离乌鲁木齐1500千米处。况且,新疆高校大部分是地方高校,缺乏名牌、重点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导致毕业生缺乏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 (2) 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制造自己单位的影响力,在招聘毕业生时原本只需要专科生,而他们的用人信息却提出要本科生,男女均可操作的工作,要求只要男生等,这种高学历性别差别导致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3) 新疆民族成分复杂,高校师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各方面相对落后,内地学生毕业后,想着去沿海或者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等有较好的经济待遇的地方就业,不愿意留在新疆,导致在新疆有业不就、有岗不去的现象极高,错过很多就业机会。

3.新疆高校的专业发展不平衡和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就业困难

新疆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后,新疆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内地各大企业进驻,需要很多应用性、复合型、专门型人才,而新疆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市场不接轨。而且,新疆的生源绝大部分是来自新疆各地州农村、兵团、牧区。因此,生源质量较经济发达地区欠保障,这些学生到校后,不努力学习,从而对内地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外,许多内地学生在校生期间没有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没有刻苦钻研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缺少实践锻炼,从而导致毕业时缺乏就业各项素质。

4.考研依然是内地大学毕业生跳出新疆地域和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

内地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高于新疆,新疆各高校在内地的录取多半是平行志愿或高分落榜后被调剂的,所以这些大学生进校后的职业规划就是以新疆高校为平台努力考研。另外,内地的学生来疆后,看到了新疆的经济发展,有很多学生经过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很难改变诸如饮食、风俗等习惯,为了跳出这个生活圈,将就业定制为考研。据统计,目前在新疆高校每年考取研究生的40%的学生是内地籍毕业生。

5.就业信息稀少成为就业的绊脚石

新疆各个地区和高校距离上的跨度和各地州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内地来新疆办企业、办公司的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边远的一些高校信息闭塞,缺少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

6.对新疆文化的认同趋于合理,乐意为边疆的发展贡献力量

内地来新疆就读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认同和适应了新疆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把新疆当做了他们原始资本和积累经验的理想区,毕业时很乐意留在新疆工作。通过调查,目前新疆内地籍毕业生就业形式有中小学教师、报考公务员、企业公司、自主创业,留在新疆参加工作的占当年内地籍毕业生总量的60%。

7.在企业和公司就业以及参加创业的学生明显高于新疆籍的学生

主要原因有各高校在内地设置招生计划时大部分以计算机、电子、商务类专业为主,这些专业在企业、公司就业有优势。另外,内地学生来新疆就读的毕竟是极少数,受到内地原有的开放式的观念和原本的创业精神,他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快,不怕失败,上进心强,有勇气,有胆识。

二、对新疆高校内地籍学生就业的建议

1.正确处理毕业生就业与本地区深化改革的关系,努力营造新疆环境建设

面对当前就业突出的矛盾,政府要明确只有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好,才能吸引更好的投资商来投资办厂,才能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要明确政府的改革要为就业服务,以促进就业为基本目标,把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紧密结合起来,把教育摆在新疆快速发展战略的优先发展地位,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各地州政府要加快经济发展,吸引内地大中型企业来新疆投资建厂,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定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调整专业结构,以此带动毕业生就业。还要多出台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法制化建设和积极引导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

2.各高校要不断深化改革,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 要帮助新疆高校内地毕业生了解新疆的政策与形势,了解市场供求变化规律,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的职业需求,增强其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加强就业形势、择业观、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 (2) 要拓宽专业口径,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尽可能开设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应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重视课内外结合及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强化教学实践、实习、见习等环节。 (3) 要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与内地生源地教育部门的对接,将就业指导工作向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要加快建设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专门建立内地毕业生个人信息库,加强求职技巧能力的训练,并做好内地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质量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及时准确地调整各项改革措施,努力为毕业生服务。

3.内地毕业生自身要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内地毕业生要准确认识新疆的特殊形势、地域差异,多了解风土人情,多与社会接触,拓宽知识面。要有上进心,不要被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影响。要分析市场、分析用人单位,改变过去认为只有机关、事业单位才是人们公认的“好单位”。要在进校后做好自己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拓宽横向、纵向知识面,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文化上都相对落后。新疆的发展和建设最终要靠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新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促使区域经济发展。相信随着新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新疆的经济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大型企业和公司来投资办厂,就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新疆高校内地籍大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陈洪玲.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 .

[2]郑淑蓉.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9, (12) .

[3]王军, 刘慧.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探析[J].黑河学刊, 2006, (5) .

[4]杨邦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

[5]周月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新疆师范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6, (2) .

普通高校毕业生 篇10

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之际, 我们在这里召开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 总结2012年工作, 分析形势, 明确任务, 全面部署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 江苏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教育厅、武汉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听后很受启发。下面, 我讲两点意见:

一、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预定目标任务

2012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协同支持下, 各地各高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实现了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 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各部门通力协作呈现新气象。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 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多个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了工作督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实施了“三支一扶计划”、“就业见习计划”等项目, 中组部、团中央等部门完善了“到村任职”、“西部计划”的政策措施, 财政、工信、税务等部门切实推动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以及扶持自主创业。

二是各地各高校狠抓落实有了新进展。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 多措并举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江苏、黑龙江、福建、天津等地加大投入、强化服务, 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吉林、湖南、重庆等地以及长安大学等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了有效的就业帮扶。各省级就业工作部门和各高校普遍实施“一把手”工程, 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 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去向。

三是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实现新突破。2012年, 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51.8%;到地级市以下单位就业的占56%;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占45%。中央和地方共实施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140余个, 甘肃、河南、湖北等地基层项目招募均超过1万人。2012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落实到中小学任教, 91.9%到中西部地区任教, 32.5%到县镇及以下中小学任教。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近3500名高校毕业生分赴86个国家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军地协作开展入伍预征和征集工作, 北京、上海、河南、山东、辽宁等地出台了更有力的鼓励政策, 全国预征报名确认人数超过25万人, 比去年增加近5万人。

四是就业指导服务取得新成效。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 充分挖掘企业行业资源, 共举办现场和网络招聘活动约1.6万场, 提供岗位信息500多万个。基本建成全国互联互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 初步实现了供需信息有效共享。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去年均有所提高。

五是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各地各高校共设立创业资金23亿元, 建设创业孵化和实践基地3000余个;举办创业培训、讲座等活动2.7万余场, 参与学生400多万人次;109所高校实施了1.6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和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总人数达到23万人, 比2011年增加6万人。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从2009年的0.2%上升到今年的3.3%。

最近, 刘延东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以及各地各高校密切配合、多管齐下, 及早部署、扎实工作, 圆满实现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 为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 也是对做好今后工作的激励。在此, 我代表教育部, 向长期辛劳奋斗在毕业生就业战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新的起点上全力以赴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的十八大, 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布局和全面部署。十八大强调,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鼓励青年创业,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些新部署新要求,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坚决贯彻落实。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人, 比去年增加19万人。当前, 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 积极拓展就业领域,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继续保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 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充分;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近日, 教育部制定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 各地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这里, 我着重强调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加强组织领导,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各省级就业工作部门和高校要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 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 切实保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主动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措施。要密切关注、及时研判就业形势变化,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

第二,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基层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空间, 也是毕业生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广阔天地, 要加大工作力度, 引导更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要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基层就业项目, 关心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工作、成长和发展, 不断完善服务期满有序流动的相关政策。要高度重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切实组织好双选活动, 落实好有关政策, 确保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要全力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有关工作, 把2013届高职 (专科) 毕业生作为今年冬季征兵重点动员对象, 加强预征宣传动员, 完善后续服务, 切实把这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好事办好。要配合农业等部门启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 鼓励涉农等专业毕业生积极投身农技一线。要积极拓展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就业渠道, 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各类中小微型企业、社会养老服务业、海外汉语教学等岗位就业。

第三, 支持青年创业,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青年是最富创造活力、最具创业潜力的群体。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既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也是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帮助更多大学生成功创业。要设立专门领导协调机构, 明确职责和任务, 完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通过开展创业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地落户等优惠政策。要全面提高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努力在创业资金设立、创业场地支持、创业项目对接等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 依托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

第四, 完善服务体系, 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是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各地各高校要充分挖掘潜力, 多出实招新招, 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要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 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 加快网络市场平台建设, 推动网上网下就业市场良性互动。要不断完善就业信息服务, 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及校友等资源广泛收集岗位需求信息, 探索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手段发布就业信息, 力争岗位需求信息数量高于往年。要强化就业教育与指导, 着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 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咨询和指导, 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各省级工作部门要力争用2-3年时间将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全员轮训一遍, 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畴统筹考虑, 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教师聘任、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制度,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第五, 多解民生之忧, 千方百计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帮助困难毕业生群体实现就业, 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成长发展, 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这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这项工作, 让每一位困难毕业生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学校的温暖。要摸清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群体底数, 全面掌握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就业需求, 建立数据库, 实施动态管理服务。要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和更多就业岗位;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重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求职就业。要着重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加快调整优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就业技能培训, 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能力。

第六, 推动内涵发展, 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良性互动。培养质量是实现充分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机制, 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 与地方政府、产业集群或产业园区、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着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与评价机制, 加强就业状况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 把就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制定、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班子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要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核心指标, 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 除个别特殊专业外, 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离不开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也离不开积极主动的宣传舆论工作。各地各高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 通过举办就业形势报告会、基层就业典型事迹宣讲会、校友报告会、毕业典礼等活动, 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引导广大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通过各种途径, 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宣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好做法, 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典型, 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上一篇:专业化渗透下一篇:良性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