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4-05-2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精选十篇)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1

因此, 重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地位, 积极开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为高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任务。

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使用范围广泛,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确保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许多高校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致使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高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以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

同时, 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活动中, 许多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 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传授理论知识, 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 高校需要通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 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增强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 由于有些高校的教学条件有限, 在开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活动中, 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测量透镜的焦距、光的偏振现象、观察透镜成像等实验, 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因此, 高校应该开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 高校应该加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建设,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以确保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的质量。高校应该根据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以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的效果。

在光子学基础方面, 高校应该注重强调基础理论知识, 重视描述方法、物理量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 开设信息光学、电动力学、激光原理、量子力学和光电子学等必修课, 确保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在信息技术方面, 高校应该重视电子信息技术, 开设数字电路、电路理论和模拟电路等必修课,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光信息技术方面, 高校应该合理设置课程, 适当安排光通信原理、光电检测与处理、光信息存储与显示这三门课程,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 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 许多高校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严重降低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因此,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 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 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加大资金投入, 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提供必需的硬件设施, 确保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三、总结

总而言之, 作为新时期的热门专业之一,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因此,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高校应该重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地位, 加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不断优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丰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为社会提供专业的高素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进而促使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新兴的热门专业逐渐被开设, 其中,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更是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因此, 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成为高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指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体的改革措施, 以期为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

关键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必要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雁, 蓝岚翎, 谢世伟, 王习东, 黄瑶.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3:87-88.

[2]李淑红, 孟华茂, 包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探索[J].科技风, 2011, 20:224.

[3]王晓玲, 郎晓萍, 牛春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 2010:2.

专业介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研究光子的产生、传输、控制、探测、存储与处理的科学,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技术。光子和电子相比,具有信息承载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等突出优点,光电子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光电子产业迅猛发展,因此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和能量载体的优越性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的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光电子技术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技术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引起了光学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促进了高等教育中相关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专业介绍】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基于光学或光子学在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是利用光学或光子学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变换、检测、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等几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是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相融合的新学科,是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支柱。本专业所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全息技术、光学设计、光信息处理、激光原理等。

【开办院校】

目前,全国设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15所左右,同时设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本专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这些高等院校包括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能力要求】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子、光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四大知识板块,理论与实践结合特点突出,因此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专业基础,能系统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产业发展状况及最新发展动态,获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训

练,能在信息光学、光通信、光电子学、应用光学及相关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与应用技术开发等。

【就业方向】

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篇3

【关键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1]。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该专业,目前每年招生规模能稳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本文就目前该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 我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跟传统专业一样,本专业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特点是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其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

(1)注重基础教育

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开设了普通物理,普物实验;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基本做到计算机课程四年不间断。这样,在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加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都保证理论课时在60学时以上,实验课时在20学时以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形成宽厚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

该专业的实践实训时间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门专业课程都独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两周的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大四第一学期安排有8周的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安排有8周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八周的毕业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 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此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差别不大,特色不够突出。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器件、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多数院校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少,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稍多,但他们又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所以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尽管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但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学生面对的是试验箱,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即可,缺乏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和社会接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4)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待改进

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分析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适时的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专业建设建议

(1)保证执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级该专业建设和评审委员会,该评委会的成员要具有建设此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应具有公正客观的高尚品质。应客观地就该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主干课程和教学计划、办学条件、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对该专业建设既起诊断作用, 又有导向和调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1]。结合我校师资条件和具体实际,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示例)。并加强对相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

(3)具体落实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室硬件到位,保证开放时间;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改变实验考核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制定工业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明确教师指导,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rotel DXP(自修)、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2)限选课: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电子工艺学(自修)、电视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3)任选课(选修4门)电子测量与仪器、数字视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原理、局域网技术、卫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学水平

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即某专业课实验教学由该专业课的理论老师来指导,并进行“六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课后互相提出宝贵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的见解;每学期至少和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师去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生产实践;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4 小结

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们提高了该专业建设质量,狠抓了教学环节,则我们的招生和就业就水到渠成,我们的高校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4

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门结合物理学、电子学、光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 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进行研究的新型较差学科。对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讲, 它是与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 还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加强光信息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十分重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 对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种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所教导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了。而实践教学作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重视实践教学,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2.1 转变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 教师依然是以机械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 只重视“教”,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它讲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而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 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 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积极的转变观念, 在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并标准, 学生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深化, 学生治愈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积极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1]。

2.2 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光信息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 专业的教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 学校必须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其次, 要对外引进专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 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另外, 作为教师, 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 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重视实践教学[2]。

2.3 加大投入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 设备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先决条件, 只有完善的设备, 才能更好地开展时间教学。为此, 学校必须加大投入, 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配备先进的设备以场所,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实践操作。

2.4 推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的关联, 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 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不但可以学习到东西, 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历练, 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及早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此, 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 就应当积极的推行校企合作, 学校结合专业需求, 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实践, 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

2.5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作为现代社会人才所必备的一种能力, 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的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 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参加实践, 才有了不断的发现、发明和创新。同时, 实践又能够检验和发展创新, 一些重大的创新目标, 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才最终确立和完善。为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而作为学校更要结合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创办相应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进来,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成长[4]。

3 结语

加强实践教学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中, 加强实践教学,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 通过实践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孔伟金, 云茂金, 黄家寅, 孙欣, 陈沙鸥.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03:19-21.

[2]魏计林, 王青狮, 邱选兵.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太原科技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06:50-52.

[3]张斌, 陈士谦, 汪家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10:23-25.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篇5

本科毕业后在微电子学领域及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如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技术等工作。

教师――从事微电子或者相关专业教学的教师,起薪一般在1000~1500元/月。

硬件工程师――器件制作和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开发,起薪一般在3000~5000元/月。

软件工程师――相关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起薪一般在1500~5000元/月。

报考什么样的学校 需要一流实验条件的学校

微电子学的研究要求使用的实验设备一般比较昂贵和精密,因此,有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是学习微电子学最好的地方。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但是,不得不提到的是,目前国内的试验条件较好的大学不是很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结合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进行研究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用光取代电信号对声音、图像、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和和信息交换的光通信技术;用光进行临床医疗、器械控制、精密测量、遥感探测、智能制导等应用的光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属于理科专业,要求学习者有坚实的

物理、数学基础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授课的内容 学习最新的知识

要系统地学习物理学、光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设计、波动光学、激光原理和光通信与通信网络等新技术。课程的学习一般都结合实验进行,比如:使用激光器进行距离测量,设计防盗报警器等光电器件进行机械控制,拍摄激光全息照片,使用光纤进行长距离通信测试等。学校还会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学生到机控企业、电讯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毕业后干什么 广阔天地,大有所为.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供不应求,供求比例一般都在1∶10以上。学生毕业后可以自主选择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外资企业、通信运营商、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光电元件、光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人才就业的优惠政策。一般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500~3000元,如果去外企年薪最高可达十几万元。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6

关键词:指导思想;教学大纲;教学方法

我校通信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有十余年,从开始的理学专业到现在的工学专业,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但从学生的反馈以及老师的教学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去大量一、二流开设本专业的院校调研等手段,不断总结改进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近几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们普遍反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缺乏竞争力。也有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虽然了解很多知识,但存在知识运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本着“改造、充实、发展、创新”的思路,调整专业和专业基础课,增加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逐步向培养具有复合型专门人才过渡。

二、完善的专业体系的构建

1.指导思想

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原有本科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造、调整和重组,删减用得较少的课程,增加有生命力的前沿课程和拓宽知识面的跨系选修课程,增强专业适应性,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平衡发展。从而制定出本科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1)特色

为了保证学生高效率学习,在一、二年级可以将教学任务适当加强。将语言类课程提到一年级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与高数和工程数学课程同时上。这样在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可直接对计算机语言加以应用。

(2)加强专业基础课

如电路分析基础及实验、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处理等课程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必须结合软硬件设计进行学习。

(3)开设课组体系

对电子线路类、信号处理类、通信原理等本院学生通学的课程可按照课程难度及开设学期设立课程组,在同一时间授课,学生可按照自己的程度及将来从事的专业方向进行选课。将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全年两学期均开设,提供学生在跟不上进度时,可在下一学期选择相同课程。

2.覆盖面宽的教学大纲

大力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课程大纲和实践环节的大纲要相辅相成;基础课程大纲和后续课程大纲要衔接自然,根据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更新大纲内容,更好地解决学科基础课程与新知识的关系。

3.高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的艺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适时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新技术,以动画、图表、计算机软件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讓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辅助教学。

4.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课内实验教学

对待所有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绝对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定要加强管理和考核环节。

(2)加强课外科技活动

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专业课实验室为实践教学的基础,成立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资源,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创新实践。

(3)改变实习走过程的状态

大学四年所有的实习环节必须在完善基础实验设施的基础上,广泛与企业和科研单位联系,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开展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

学院现任的教师中30到40岁的老师占了大部分,这些教师正值成熟时期,精力充沛,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多媒体都很熟悉,学习理解新生事物能力比较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同样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需要为教师创造科研环境,制定一定的进修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这样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将面临更大的发展和更快的知识技术更新。这对于建设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和探索,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1999(12).

[2]电子信息科学基础教程研究组.电子信息科学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1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7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 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数字化学习的特点是使课程学习的内容具有先进性、多层次性和可再生性, 数字化学习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方法进行教与学的完整系统, 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 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之一。重庆邮电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0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经过10年的建设, 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本专业申报并批准为“重庆邮电大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09年申报并批准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建设是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学校和学院在下一阶段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因此, 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 如何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的全面整合, 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尤其值得探讨与实践。

2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的学习不仅来自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 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 提供非线性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在教师、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合作学习, 学生自主对资源的收集利用, 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 数字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 强调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主动地位, 能够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 有利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通过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字化学习的过程, 能够更为直观的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具体表现, 有利于他们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理论, 并思考如何进行教学实践, 促进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未来的专业实际需要。数字化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学习者具有更高的信息素养。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而言, 信息素养是必备的能力, 通过在学习中不断运用, 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规划

3.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重庆邮电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光通信系统、光电子、光信息以及计算机领域内较宽厚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 能在光通信及系统设计、光电子技术、光信息处理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光通信系统设计、光电子产品研发、光信息处理科学研究、生产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总体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目前该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选择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所包含的课程) , 作为平台前期建设目标。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宗旨是:通过教学团队力量, 加强主干课程内容复合和交叉。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实行教师负责制, 所有专业课程内容的建设由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总负责。每一门课程由1-2名教师负责, 所有该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负责教师组织撰写课程的详细教学内容, 确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编写详细的教学授课计划、理论与实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并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讨论, 统一形成每节课的课件 (PPT) 、实验项目以及各类作业和课程考试/考察方式。

3.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规划

作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一部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内容素材方面, 将提供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有主干课程的PPT、教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计划、习题、教辅资料、上课的视频资料、实验教学相关内容等等。

数字化学习需要软硬件平台的支持, 硬件平台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的支持。目前, 重庆邮电大学已有较好的校园网环境, 电教设备和多种媒体的建设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学生也大多购置了计算机或者有较为方便的上机机会, 这从硬件上支持了数字化学习的实施。考虑到部分学生没有电脑, 为此开放部分实验室, 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室, 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又有利于优化学习氛围。

软件部分采用客户/服务器架构, 通过web接口提供服务。服务器端的软件主要包括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型媒体的综合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的软件包括:日常作业提交子系统、专业课程管理子系统、主干课程作业批改系统、毕业设计作品展示系统、实验和实践教学视频点播系统、以及教师和学生网上交流与讨论系统等6个子系统。

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实施分3步完成:第1步, 完成平台调研;第2步, 购置硬件设备和开发软件系统, 初步建构数字化学习平台;第3步, 完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内容建设。

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前,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已经大致建成投入使用, 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 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该专业的数字化平台由综合学习网站、视频学习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三大块组成。尤其是该专业的精品、重点课程网站, 内容已经相当丰富。网站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特殊需求, 体现了教学科研互动、校企互动、课内外互动、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媒体技术、管理维护等方面都进行了专业化的设计与整合, 展现了学科特色。

4.1 综合学习网站

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简介、新闻动态、主干课程、专业师资、作品展示、产业合作等栏目。全面展示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面貌, 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与专业相关的各类信息。上述栏目的具体内容为:专业简介:包括专业培养方案、交流互动、科研成果展示和专业实验室介绍;新闻动态:包括系内新闻、学院新闻和日常专业信息;主干课程:包括本专业所有主干课程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等下载 (不包括精品、重点课程, 精品、重点课程有专门的网站) ;专业师资:包括本专业所有教师和课程组教学团队介绍;作品展示:包括师生优秀作品、课外作品和学科竞赛作品等的展示;产业合作:包括与本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和成为实习基地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情况介绍及合作项目的介绍。

4.2 视频学习网站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视频、教学视频、学生视频作品等, 具体内容为:专题视频:包括学生参与制作的各类专题片、名师教学的访谈及光电工程学院重大活动的专题节目视频等;教学视频:包括教师的讲课录像及相关视频学习资料;学生视频作品:包括学生所上专业课的优秀视频作业及课外制作的视频等短片。该网站专为视频学习而设, 分学生和教师两级管理。

4.3 精品、重点课程网站

精品、重点课程网站所包含的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 (英) (重庆邮电大学精品课程, 正在申报重庆市精品课程) 、《信息光学》 (重庆邮电大学精品课程, 正在申报重庆市精品课程) 、《光电子技术及应用》 (重庆邮电大学重点课程) 、MATLAB及其工程应用 (英) (重庆邮电大学重点课程) 、《固体物理》 (重庆邮电大学重点课程) 、《集成光学》 (重庆邮电大学重点课程) , 所有这些课程均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 同时还链接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精品、重点课程网站。精品、重点课程网站相对独立, 课程的大纲要求、师生论坛、答疑、作业提交、资料、课件、网络教材、学科竞赛、特色教学、作品展示、教学视频等方面均独立开设栏目, 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学习网的重要补充。

4.4 今后的工作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 应将其列入一项长期的工作, 建立一个良好的开始, 然后逐步日常化、规范化。今后的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教学观点,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构建师生教与学的新观念, 培养师生信息素养;加强教师交流平台建设, 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师生互动平台建设, 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拓宽知识领域;加强教师科研平台建设, 用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加强技术支持平台建设, 保障信息应用畅通;突出资源利用的便捷性和实效性体系, 凸显节约与共享特点;及时更新资源;提倡师生共建资源, 加强大学生的技能培训等等。为此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工作和资源操作等能力, 从而构建完整的资源数字化学习系统, 并要配置相关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和研制工作, 把这项工作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5 结语

通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 学生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 并养成了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习惯, 在其它科目的授课过程中, 发现学生进行自学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有了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同时,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 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明显增强, 碰到问题能够更多的从网络上寻找解决方法或开拓思路, 并倾向于通过网络形式来进行交流。随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不断完善, 将会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人性化的交互方式,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体系也会在这样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辅助下变得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马维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研究, 教育探索[J], 2008, 12

[2]张琦.谈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学习,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 2008, 07

[3]刘群.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 韶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J], 2009, 09

[4]耿卫东;彭韧;李晓.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计算机教育[J], 2010, 08

[5]张利桃, 刘永花, 基于三维目标的“数字化学习”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J], 2010, 07

[6]刘革平, 赵嫦花.基于形式化本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技术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2009, 1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篇8

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概述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起, 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已经显示出将成为现代前沿技术的趋势。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 人类对信息的存储和信息传播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想获得更高速、高效、大容量的存储, 更快速的传播。但传统信息存储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信息存储与传播的需求。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运而生,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到的必然产物。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到了光信息存储、全息信息存储、光纤通信等多个领域中,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推动着我国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

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

2.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科技水平, 现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相关,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就是通信领域, 光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通信方式, 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相比传统的通信技术, 资源消耗率较低、性能更加优秀、频率更高、通信传播速度更快。是构建大容量、长距离、高质量的通信系统的基础。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国家电网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

2.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光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

传统光信息存储技术由于技术原因, 易受到光衍射的影响无法将光完全聚焦在体积小于1010cm3的材料上, 所以光信息存储必须存储在105bit/cm3的存储器上, 这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光信息存储的发展, 因为105bit/cm3所占的存储空间也比较大, 不能随便携带, 并且在使用中十分繁琐重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光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不仅使光信息的储存空间变小, 更提高了存储速度和读取速度, 存储稳定性也大大被提高, 并且存储的信息不易损坏。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光信息存储领域应用的原理是利用持续光谱烧孔技术, 来存储信息。这种技术打破了陈旧的二维光信息存储方式, 实现了三维光信息存储。

2.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全息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

由于我国正处在发展中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 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存储方式仍然以光盘存储为主, 这种存储方式虽然成本低廉, 并且在存储容量上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由于光盘存储的信息机率是通过光学头机械运动刻录方式进行信息存储, 因此这种存储方式存储的信息稳定性很难得到保障, 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如对光盘保护稍有不慎, 造成刮痕, 就会导致光盘信息无法读取或信息损坏和丢失。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全息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信息存储领域的现状, 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实现了快捷、大容量、可靠的信息存储。这种全新的存储方式不仅存储效率高, 更加节省了存储空间和时间, 并且还能够快速再现存储的信息。目前这种存储方式多被应用在唱片制作与发行领域、网络多媒体领域中。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仅有效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 更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2.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打印领域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传统喷墨式打印机的打印质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打印的需求。喷墨打印机所使用的打印墨盒并不便宜, 墨盒价格甚至高于打印机本身价格, 并且墨盒耐久性非常差、极易损坏。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打印领域的应用, 实现了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机就是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 其原理是:充电辊给旋转中的感光鼓表面布上一层均匀的正电荷。然后, 携带数字信号的激光束扫描感光鼓的表面, 接受激光照射的部位变为导体, 静电荷消失, 未经激光照射的地方保持原来的电荷, 这样鼓的表面就形成了静电潜像。磁辊通磁性在将一定量的碳粉吸附在表面, 再充上负电, 使碳粉颗粒带上负电荷。带了负电的碳粉颗粒会在电场的作用下, 吸附在感光鼓上显正电的区域, 使图像清晰可见。最后, 携带碳粉图像的感光鼓转动, 并与同样速度的纸相遇。转印辊给纸背面施以正的电压, 使带负电的碳粉被吸引到纸上。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光信息科技与技术在人类社会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未来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 研究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意义重大。

摘要: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又名“光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现代光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属于近些年新兴的科学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现代测试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多被应用在这些高新技术领域, 如:计算机领域、光电领域、光学领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为人类科技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针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信息科学,光信息科学,科学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徐梅玉.浅谈我国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领域[J].湖北工商学院, 2012, 13 (11) :119-124.

[2]李力旺.讨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对现代生产的意义[J].浙江经济学院, 2011, 11 (14) :132-136.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9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本世纪初期以来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为社会的建设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信息科技人才。但近几年出现了电子信息科技专业学生难就业的状况,主要原因为电子信息科技专业毕业人数增多,而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一部分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被淘汰[1]。在电子信息科技专业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岗位工作期间动手实践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大胆实践与创新的精神,虽然掌握着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很难在职业场合中做出突出贡献。因此,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技专业教学团队应当重视这种现象,在今后的电子信息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此,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应当对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坚持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秉持“改造、充实、发展、创新”的教学思路,对课程进行科学调整,增加实践应用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电子信息科技人才。

2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措施

2.1 改革专业课教学体系,加强职业教学

首先应当加强电子信息科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素养。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体系,可以设置专门的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面的延伸扩展,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适应性,可以通过开展课组体系使学生对通信原理、电子线路类型以及信号处理类型进行全面掌握。重点加强职业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树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联系职业的意识,通过与职业规划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过程的针对性[2]。

2.2 构建覆盖面较宽的教学大纲

在电子信息科技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限制在教材与基本的教学计划之中,应当构建起具有较大较宽覆盖面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主要环节设置为理论教学环节与操作技能训练环节,这两个教学环节应当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基础课程大纲和后续课程大纲要衔接自然,根据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更新大纲内容,更好地解决学科基础课程与新知识的关系,丰富并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

2.3 完善加强本专业师资力量

电子信息科技专业任课教师应当深切了解当下市场对电子信息科技人才需求的主要类型,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实践应用型电子信息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在吸取各种先进教学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锻炼开拓充分的教学空间 [3]。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在校学习以及专业实习期间联系人才市场与企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锻炼的机会,最终保证学生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2.4实行高效高质量的信息科技实践教学

加强课内的实验应用教学,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合理的课堂应用操作方案,充分运用学校的实验室及机房资源,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加强课外电子信息科技活动,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专业课实验室为实践教学的基础,成立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在班级之间或学校之间展开各种电子信息科技应用能力竞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自主学习与竞争学习的意识。

2.5 改革考核制度,重点考察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为了适应应用型电子信息科技专业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合理设置相应的应用实践能力考核制度。考试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创意知识理论的书面考试。作为考试重点第二板块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察,可以让学生进行电子线路的创新性设计,考察创新能力,也可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过程中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

3 结语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10

(1)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包括着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两部分, 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上要求学生具备电子信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在学习的内容上涉及到信息技术、电子学和计算机知识三个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和严格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训练的开展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在相关领域内的工作能力。

(2) 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目标设定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以学会能力培养为主, 要求符合市场需求和职业需要。以此为培养方向的人才目标具体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毕业生具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基本技能与方法;要求毕业生了解电子信息产业政策以及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并对相近专业的基础原理与知识有一定了解;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本软件开发能力;要求学生在对专业发展前景以及动态上有所了解, 具有从事电子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定

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在提高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下应该要求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优化整合。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增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能够达到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与专业技术能力提高的统一。

(1) 明确的专业课程划分。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明确划分把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课、工具类课程以及专业课三部分。三个课程组成部分代表专业知识的三个层次, 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设置多项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的延展性和知识面及思维的扩展上具有基础性作用;工具类课程的划分和设置是为在集成电路领域以及嵌入系统应用中从事设计制造等技术工作者提供开发工具, 工具类课程的划分和设定开展在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效果;专业课的划分代表着学生的职业方向, 通过对开展的集成电路方向的设计、安装与开发等课程, 使学生在集成电路产业与嵌入式系统发展需要中能够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求注重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 在对学生和教师积极性调动的前提下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的良好氛围。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求注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还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指导, 充分对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进行激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中, 要求积极举办电子科技设计竞赛等活动,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其次, 还要积极成立课内和课外科技活动小组, 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进行一些电子科技设备的设计或维修等, 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教学活动开展中应该加强对大学身科技设计研究项目的申请力度,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研究活动中, 使其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成长, 从而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 注重学习、研究与生产的结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技术的研究和实际的生产工作, 因此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下学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设定中要加强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具体生产活动的结合。这要求学校逐步完善科技实验中需要的基础设备, 并与生产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1) 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的合理性。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以分层式渐进式自主实践理念为指导建立。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包括基础实验和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以及综合实践平台。在第三到第七个学期中将基础实验平台、基础实践平台和专业实践平台在教学点活动中进行逐次开展, 综合性实践平台的建立是教学活动不断开展中建立的要求, 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在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技术实践学习时间安排上具有合理性, 也是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要求。

(2) 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内容。基础实验平台的开展时间应在在第三和第四个学期, 针对于电子电路等理论知识特点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验的结合是实验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基础实践平台则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开展时间在第四和第五个学期, 基础实践平台是科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措施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具有良好的效果;专业实践平台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开展, 使学生的实践与生产活动相结合, 使学生专业的技术能力在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

综合实践平台的建立要求具有开放性和全面性, 其开放性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进行实验活动, 保证了平台开展的利用效率;其全面性是指在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完善程度高, 能够充分达到科技实验需要的程度, 给予科技实验研究顺利开展一定保证。

四、结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以专业课程设置为开展措施, 在课程设定理念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制定在教学计划中才能够充分实现。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对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具有实际性意义。

摘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两个方面进行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 张颖, 王志红, 隋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5, 01:139-141+144.

上一篇: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