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教学

2024-05-19

选课教学(精选十篇)

选课教学 篇1

关键词:高校法语公选课,法国文化,语言教学,文化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发现掌握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更紧俏。法语作为除英语之外使用国家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语言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视为希望学习的第二外语, 现已走进诸多高校的课堂。在我国, 大学法语教学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分为法语专业教学, 英语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法语二外必修课教学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选课教学。鉴于以往的相关研究均未涉及法语公选课教学, 笔者将总结这一类型法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依靠文化助推大学法语公选课教学的文化教学新模式。

一大学法语公选课的意义及特征

众所周知, 法国既是科技发达又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法语公选课的开设既可以给学生一个多学一门外语的机会, 使他们可以借助法语获得本专业最新学术信息;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打开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同时,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利于思维方式的求异和创新, 有利于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提出与众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笔者经过调研, 总结了当前大学法语公选课的特征如下。一是选课学生方面, 选择法语公选课的学生一部分是毕业后有留法打算, 一部分是对法语有着强烈的好奇。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法语包括法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二是在课程设置上, 法语公选课的课时较少, 大多在100课时左右, 而且周期偏短。三是课堂教学方面基本沿袭的是“课本+黑板”“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二大学法语公选课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1. 无专属教材且教学模式陈旧

法语公选课多采用的教材有《新大学法语》《法语》《简明法语教程》等, 没有专属的法语公选课教材。在内容上不能与公选课的课时相匹配, 而且侧重词汇和语法教学, 对保持和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捉襟见肘。同时, 法语公选课教学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法语仅为选修课教学, 所以受重视及受扶持程度偏低, 这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多数教师仍固守传统教学模式, 很少开展多样化的新型教学。

2. 学生学习兴趣严重受创

法语公选课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法语的兴趣大于学习压力。他们抱着对法语尤其是对法国文化的兴趣走进课堂, 但教材内容的不适应性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呆板逐渐打消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法语公选课渐渐失去魅力。因为它传统守旧的内容和模式无法保持和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使其学法语的兴趣严重受创。

面对法语公选课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不妨转换思路, 以文化为引擎拉动法语公选课教学, 以文化教学吸引学生重回法语课堂, 留住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

三文化教学——大学法语公选课的新出路

教师在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 也是在传授给学生一种不同的文化。在法语公选课教学中, 我们要强调文化的牵引功能, 让文化教学拉动语言教学, 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才能在不伤害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正确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

1. 文化教学原则

一是关联原则。在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发散性思维, 小到一个字母、大到一篇课文, 根据教材内容联想到相关事物, 进而做相应的介绍。二是适度原则。文化教学要把握好尺度, 适度而行。教学的目的是借助文化教学带动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文化教学要点到为止, 在学生的兴趣点上适时地进行语言教学。三是实用原则。教材中出现的对于文化交际实用价值大的文化点应该着力讲解, 给予学生理解文化的钥匙, 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换位思考,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四是综合原则。在大学法语公选课教学中, 应将语言教学内容与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对法国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五是客观原则。法语教师在尊重法国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的同时不能抛弃自身的文化身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客观的态度用文化教学带动语言教学。

2. 文化教学策略

一是培养学生法语学习过程中对文化的敏感度。词汇、习语等多方面都有着文化烙印, 要让学生拥有发现语言背后文化的眼睛。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文化教学, 如PPT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视频,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目的语文化和背景, 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受, 收到更好的文化导入效果。三是积极寻找文化差异和对比。把母语和法语文化进行对比, 在教材学习中对涉及法国文化特异性的内容进行注释和讲解。这是文化教学中针对性较强的一种跨文化教学策略。四是教师有意识地针对教材内容设立文化主题, 介绍相应的文化现象, 使文化教学激活语言教学。如“法国印象”“法国文学大赏”等。此时, 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对法国文化的兴趣, 鼓励学生课下查找、整合资料, 并在课上提供展示的机会。除此之外, 可以学唱法语歌曲, 讲述法式幽默, 使课堂气氛活跃, 还可赏析一两首著名的法语诗歌, 让学生体味法语的文化韵味,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

在文化教学助推的法语公选课堂上, 学生将踏上一次曼妙的法国文化之旅, 饱览法国灿烂文化, 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被最大化地保留和强化, 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并产生继续学习的想法。这样的文化教学不但让学生转变了语言学习枯燥乏味的传统观念, 还会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形成新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将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大有裨益。

日语公选课教学思考 篇2

摘 要: 日语公选课在很多高校都有开设。近年来,就如何强化其教学效果,亦有很多先行研究。作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日语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 日语公选课 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引言

公选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旨在开阔其视野,提高其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日语公选课不论是由于中日两国在政治、历史领域的一系列敏感问题的存在,还是由于日本动漫产业的发达,两国民间交流不断深入等原因的存在,一直以来在很多高校公选课体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日语公选课开课率较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日语公选课的现状

第一,作为一门公选课,在教学管理和考核考评方面,其要求显然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必修课。一般而言,学校会给定一个指导性意见,如规定“累计缺课超过三分之一,取消考核资格”,这在学生中的理解便是:只要出勤率达到了,那么学分自然就会有。所以学生学习没有压力,缺乏动力,自然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

第二,由于选课的学生,普遍都是日语零基础,再加上公选课学习时间短(一般为40学时),很多教学工作者对选用何种教材、教授哪些内容感到一筹莫展。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是完全针对日语公选课教学的。

第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常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就日语学习而言,发音部分是无论如何也必须要掌握的,否则后续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无从谈起。在仅仅40个学时的学习时间内,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很多教学工作者依然采用针对日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没有针对日语公选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成为制约日语公选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所在。

2.日语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语教学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要改变现状,强化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区别于日语专业学生对日语系统性、精确性的学习,日语公选课的学习只要能让学生从对日语完全不了解到有基本了解;从完全不会说到会说几十句日语,掌握几个基本的句型,并能做简单自我介绍就可以了。归根结底,能让学生开口说日语便是极大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例如日语的发音,既然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说日语,就完全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平(片)假名的写法。只要学生对五十音图有大概了解,能按顺序说出,能掌握拗音的发音方法就可以了。既然没有一本教材是完全针对日语公选课教学的,那么当然没有必要拘泥于选择哪本教材,按照教材授课。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按照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定教学内容,采用自编课件进行授课。

2.2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日语发音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学生读罗马音。相较于传统的根据其写法死记硬背,罗马音由于与汉语拼音发音方法的相似性,显然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在学习常用语的时候,也完全可以通过标注罗马音训练发音,比如你好(こんにちは ko n ni qi wa)。此外,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中日文比较等方法,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这些常用语,也可以穿插日本文化方面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いただきます”和“ご?Y走さま”这两句的时候,可以图文并茂地给学生讲日本的代表性美食,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日餐桌礼仪的差异等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这两句用餐日语的学习和记忆。

2.3教师严格管理,随堂检测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只要出勤率达标,学分自然会有”的想法,笔者一贯的做法是加强随堂检测的力度。例如某次课学习了5句日常用语,那么要求学生在授课结束的时候,至少要会说其中的3句,一个个说,合格了才能记出勤。只有让学生明白公选课并不是只要坐在教室里就能有学分,只有给学生压力,学生才能有动力,才能配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要改变日语公选课现状,不仅需要学校教学管理理念、制度的支持,而且需要学生素养的提高。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工作者要主动适应学校、适应学生,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积极探寻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内涵,实现日语公选课开设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瑜伽公选课教学实践初探 篇3

摘 要 近年来,瑜伽作为一种健身项目风靡全球,学习瑜伽的人越来越多,瑜伽也深受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青睐,为此,笔者于2011年在我院首次开设了瑜伽公选课,本文概括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选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在瑜伽公选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公选课瑜伽教学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瑜伽 教学 公选课

随着体育不断走向社会化、娱乐化和终身化,人们已把体育看成是一生中所必须的生活内容。瑜伽运动现已风靡全球,学习瑜伽的人越来越多,瑜伽也深受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青睐。瑜伽是一项全身心的运动,同时又具有多功能特点,其锻炼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练体、练智、练心、同时有美体、美容、减肥、防病、治病的效果,同时又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大众健身方式,适合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符合大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需要,同时外在气质也得到了提高,是广大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将瑜伽列入体育课的教学大纲,广泛地开展瑜伽教学。为此,笔者于2011年2月在我院开设了瑜伽公选课,本文慨括笔者近年的教学实践,分析选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在公选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公选课瑜伽教学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为高职院校瑜伽教学的顺利推进和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瑜伽公选课开设的背景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各高职院校也随之展开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潮。在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中,传统的田径、篮球、排球等项目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选修课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类型,即由以前普通班式的教学,转向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个性特征为出发点的体育选修课教学。开展选修教学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有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瑜伽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其塑造形体、提升个体气质的功效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高校是一个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场所,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展瑜伽公选课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选修瑜伽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且这种动力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先决条件,从瑜伽课程学习的角度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瑜伽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与能力,充分展示大学生形体美,塑造完美体形,为今后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全院瑜伽选修学生人数为806人,笔者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发现,来自全院各个专业的选修瑜伽的学生动机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选修瑜伽课的目的可谓多种多样,但涉及到的动机和目的无外乎以下五个类型:(一)学习提高型动机,这类型学生以前曾参加过瑜伽俱乐部练习,对瑜伽项目很喜欢,有一定的瑜伽练习基础,想在学校期间进一步的学习提高。(二)现实学习型动机,这类学生觉得学习瑜伽可以减肥健身,改善形体,增强气质,修生养性,放松神经,缓解压力,乐意参与瑜伽学习。(三)健身防病型动机,这类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性格内向,不喜欢剧烈运动,更喜欢瑜伽项目的动作简单易学而节奏舒缓,动作舒展优美的特点,同时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四)娱乐文化型动机,这类学生觉得瑜伽是一项比较时尚的新型健身娱乐项目,瑜伽的文化很神秘深奥,好奇想试试学学看。(五)盲目跟从型动机,这类型学生觉得其他的都不想学,别人选修瑜伽他干脆随大流,甚至有的男生觉得选修瑜伽可以和漂亮女生一起上课等等。

通过统计,其中前三个动机型类学生占比例多,他们多数对瑜伽项目有一定的热爱,对瑜伽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关注,学生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通过运动实践充分体验到瑜伽运动带来的愉悦,提高自我锻炼能力,通过系统的教学达到强身修心的目的,养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在一生中自觉将体育纳入自己的生活。通过动机调查,笔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增添瑜伽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瑜伽相关的电影视频,经常听的瑜伽音乐,介绍和推荐学院图书馆里瑜伽相关的一些书籍,网上比较适合学生练习的瑜伽视屏教程,加入瑜伽学习交流QQ群,浏览瑜伽网站学习等。

三、瑜伽公选课教学实践

(一)制订好瑜伽教学计划。瑜伽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瑜伽不但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能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如何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就应该在教学计划上下功夫。笔者在制定教学计划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上网查找相关院校的教学计划,再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二)选好教材备好课。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因我校目前没有给学生订瑜伽教材,笔者在瑜伽教学实践中,用心查找教材质料,经过对比选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瑜伽基础教程,该教材是高职高专“十一五”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用心备好每节课,挖掘教材资源的潜力,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去书店购买教学参考资料,凝聚优质教学资源。

(三)合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我们瑜伽教学实践课,让学生自己购买瑜伽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价位和材质的瑜伽垫,每次上课背着自己的瑜伽垫来上课,他们说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瑜伽教学对于场馆设施和器材依赖性不高,不需要特别修建场馆,宽敞平坦的室内或室外场地,天气很好的时候我们就在田径场或草坪上户外瑜伽课,天气不好就到体育场馆内上课。听着唯美悠扬的瑜伽音乐,有组织有规律的开展瑜伽教学。

(四)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男女分组、随机分组、和年级分组等,教学方式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身特点,从实践中掌握适合自己的技术。在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后,教师要因人而异,针对学生的不足,突出重点加强练习;教学步骤要本着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瑜伽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使瑜伽课真正成为学生都喜欢和受益的课程。同时笔者认为,应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突出瑜伽特有的功能,始终以舒缓紧张的神经和压力为主线,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达到掌握瑜伽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增强体质,改善体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目的任务。

四、瑜伽公选课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注意事项:瑜伽经过长期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种类和练习方法,比如:氧瑜伽、节奏瑜伽、普拉提、帕拉帝、理疗瑜伽、流瑜伽、哈他瑜伽、高温瑜伽等。总体来说,瑜伽的练习方法并不是很难,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目的,锻炼的方式和重点也加以区别对待。另外练习瑜伽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身体健康的特点,也在于心灵上的安宁与平和,而要从这项健身运动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学生也必须以一种安详而放松的心情来做这些练习,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的性格特点——急躁不沉稳,让他们都很祥和的练习瑜伽需要老师的精心指教和他们个人内心不断的历练和沉淀。我认为以上两点也是高职院校瑜伽教学实践的难点。

(二)缺乏专门的教材。瑜伽项目是新兴项目,目前没有统一的高校公共课教材,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教材选择也不固定,缺少瑜伽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课时安排时数相对较少。应组织编写适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加强瑜伽理论教材的编写。

(三)上课班级规模过大,不利于很好的组织教学。建议在上一学期末就提前根据上体育课班级数和人数来合理安排好下一学期的上课时间表。避免超过60人的大班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瑜伽课堂教学质量。

(四)建议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学校成立瑜伽俱乐部或者瑜伽协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五、结论

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既要在体育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又要在体育教学具体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完善。目前,我们还处在一种探索、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之中,如何将瑜伽教学开展得更好,还有待于今后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使之成为体育教学特色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江磊.瑜伽训练与高职院校女生身心健康塑造的关系[J].滁州学院学报.2009(6):58-60.

[2] 李晓钟.瑜伽练习:从初学到精进[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1-52.

[3] 殷乐.高职体育瑜伽教学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4).

日语公选课教学思考 篇4

关键词:日语公选课,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引言

公选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旨在开阔其视野,提高其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日语公选课不论是由于中日两国在政治、历史领域的一系列敏感问题的存在,还是由于日本动漫产业的发达,两国民间交流不断深入等原因的存在,一直以来在很多高校公选课体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日语公选课开课率较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日语公选课的现状

第一,作为一门公选课,在教学管理和考核考评方面,其要求显然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必修课。一般而言,学校会给定一个指导性意见,如规定“累计缺课超过三分之一,取消考核资格”,这在学生中的理解便是:只要出勤率达到了,那么学分自然就会有。所以学生学习没有压力,缺乏动力,自然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

第二,由于选课的学生,普遍都是日语零基础,再加上公选课学习时间短(一般为40学时),很多教学工作者对选用何种教材、教授哪些内容感到一筹莫展。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是完全针对日语公选课教学的。

第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常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就日语学习而言,发音部分是无论如何也必须要掌握的,否则后续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无从谈起。在仅仅40个学时的学习时间内,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很多教学工作者依然采用针对日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没有针对日语公选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成为制约日语公选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所在。

2.日语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语教学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要改变现状,强化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

笔者认为,区别于日语专业学生对日语系统性、精确性的学习, 日语公选课的学习只要能让学生从对日语完全不了解到有基本了解;从完全不会说到会说几十句日语,掌握几个基本的句型,并能做简单自我介绍就可以了。归根结底,能让学生开口说日语便是极大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例如日语的发音,既然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说日语,就完全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平(片)假名的写法。只要学生对五十音图有大概了解,能按顺序说出,能掌握拗音的发音方法就可以了。既然没有一本教材是完全针对日语公选课教学的,那么当然没有必要拘泥于选择哪本教材,按照教材授课。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按照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定教学内容,采用自编课件进行授课。

2.2多种教学方法并举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

例如在学习日语发音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学生读罗马音。相较于传统的根据其写法死记硬背, 罗马音由于与汉语拼音发音方法的相似性,显然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在学习常用语的时候,也完全可以通过标注罗马音训练发音,比如你好(こんにちはko n ni qi wa)。此外,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中日文比较等方法,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这些常用语,也可以穿插日本文化方面的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いただきます”和“ご馳走さま”这两句的时候 ,可以图文并茂地给学生讲日本的代表性美食,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日餐桌礼仪的差异等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这两句用餐日语的学习和记忆。

2.3教师严格管理 ,随堂检测学习效果 。

针对学生“只要出勤率达标,学分自然会有”的想法,笔者一贯的做法是加强随堂检测的力度。例如某次课学习了5句日常用语,那么要求学生在授课结束的时候,至少要会说其中的3句 ,一个个说 ,合格了才能记出勤。只有让学生明白公选课并不是只要坐在教室里就能有学分,只有给学生压力,学生才能有动力,才能配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心理战概论通选课教学实施计划 篇5

作为一种对敌进行软杀伤的作战样式,心理战千百年以来一直受到中外兵家的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心理战在抑制战争发起、改变力量对比、加快战争进程、降低作战损耗等方面,开始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近些年来,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又使心理战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我军要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加强心理战的系统研究和教育训练,形成我军特色的心理战体系是诸多战略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心理战概论课程旨在通过十个讲座的教学讲解,让学员了解心理战的发展历史、组织原则、实施过程、外军实践及防御手段,把握中外心理战理论研究前沿,初步具有心理战与反心理战的能力。

第一讲:心理战理论概述(2课时)

讲述心理战的基本理论。包括定义、地位作用和一般原则。第二讲:心理战基本战法(2课时)讲述心理作战过程中常用的作战方法。

第三讲: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录像)(2课时)

使学员对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心理战有一个的感受,为以后的学习求解“设疑”。

第四讲:心理战的历史与发展(2课时)

讲述心理战历史形成与发展,使学员对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心理战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心理战思想的内容与特点、我军心理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古代西方心理战思想介绍。

第五讲:心理战进攻的组织与实施(2课时)

讲授心理战过程中进攻的方法,以及心理战中建立机构、明确任务、收集情报、制定方案、实施攻击、效果评估等六个环节,使学员初步了解心理战的基本流程。

第六讲:心理战中的心理防御(2课时)

讲授心理战防御的特点、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及反敌心理战的组织实施。提高学员心理战防御的实际组织指挥能力。

第七讲:我军瓦解敌军思想的理论与实践(2课时)

讲授内容:我军瓦解敌军心理战思想的发展历程、我军瓦解敌军心理战思想的主要内容、我军瓦解敌军的心理战思想形成的根源、我军瓦解敌军心理战在信息战中的不足。

第八讲:现代心理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课时)

讲授内容: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的特点、我军心理战的实践、心理战的发展趋势。使学员在现代心理战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我军心理战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增强历史使命意识。

第九讲:外军心理训练介绍(2课时)

通过对美军、俄军的心理训练有关内容的讲授,使学员对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十讲:台湾政战的历史与发展(2课时)

讲授内容:台湾政战的由来、发展改革与现状。使学员对台军心理战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考核:对台作战中心理战的实施探讨

学员制作对台心理战方案,探讨交流,并形成本课程结束考核的论文。

选课教学 篇6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实践;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7-02

近年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已应用到许多领域,除了如工业、农业、国防军事、生物医学、通信等专业领域外,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网络视频分享与欣赏。一些常用的图像处理工具或软件系统,如Photoshop、Acdsee Premiere、会声会影等也得到了非专业人员的广泛应用。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实时化等方向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除了作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外,在本科阶段开设数字图像处理公选课,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理解和认识相关技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无疑有很大的益处,是十分必要的。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到众多的知识领域,因此,要让学生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最基本、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原理、理论和算法以及基本技术和方法,必须对教学方法有所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地,开设《数字图像处理》公选课,面对的教学对象具有不同知识背景,专业相差较远的学生,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和兴趣点差异也较大。因此,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和学生背景知识特点,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总结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对公选课《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教材

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数字图像处理》公选课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数字图像处理知识如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和图像分割等内容,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差异,侧重于学生的基本能力锻炼与提高。因此,所选用的教材需要同时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综合起来,所选择的教材应该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用性和新颖性。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学科,有很多较好的成熟教材可供选择,例如美国Gonzalez等著的《Digital Image Processing》,阮秋琦编著的《数字图像处理学》等教材,都反映和结合了当前图像处理领域的科技前沿动态及科技成果,包括了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这些教材在《数字图像处理》专业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对于作为公选课《数字图像处理》的教材来说,其相关理论知识还是过于深奥而实用性不够。因此,需要选择一本能突出其应用而较少涉及理论和公式推导的教材来使用。出于此目的,我们选择了胡学龙等编著的《数字图像处理》作为本门课程的教材。

该教材作为一本应用性教材,在讲清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图像处理基本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设计图像处理的软件应用,来验证相应的理论和算法,和我们的教学目的相接近。为了增强和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在选定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和生活相关、应用范围较广的书籍作为辅助性教材,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验证。我们选择了《Visual C++数字图像处理》、《Visual C++/Matlab图像处理与识别应用系统》、《Photoshop图像处理》等教材作为辅助教材。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具体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照辅助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验证实现,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兴趣不高,老师讲得再生动也是枉然,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公选课来说,大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这为提高公选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教学内容选择不合适,或者教学手段单一,则有可能让原有的兴趣逐渐消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工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兴趣:

1.问卷调查。在《数字图像处理》实际教学中,在第一次课的讲授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大而全的介绍方法,主要突出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各种不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将实际应用与相应的图像处理方法联系起来。在课堂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先修课程的学习情况如数学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语言能力,感兴趣内容等。调查问卷回收后,及时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图像处理内容和学生感兴趣内容,及时调整和修改修订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为以后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兴趣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期结束前,同样发放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感受,课堂教学效果,数字图像处理与先修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程度等,为提高下次公选课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

2.结合实例。通过具体的研究课题,具体的应用实例特别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图像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一方面能让他们了解本课程各种方法的用途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己动手实践的想法,为主动学习提供动力。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实例。如在讲授图像增强时,以照片修复作为实例进行讲解,比较不同增强方法的原理和效果;在学习图像分割时,以道路监控视频分析为实例讲解。除了与每章相关知识相结合的实例外,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和所进行的研究课题,设计一个完整的图像处理应用系统,贯穿整门学科的教学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分别设计和演示了细胞图像处理和识别系统,行人动作识别系统等实例,逐步分析和讲解所应用到的数字图像处理基本知识和应用效果。采用结合大量的实例进行教学,除了能引起学习的兴趣外,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实例讲解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针对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并对不同解决方法进行评价和讨论,理解不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效果。最后确定解决方案,并进行综合评价,讨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完成整个过程后,不仅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兴趣,也促进了图像处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经过多次实例讲解,《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大部分应用都是以图像的结果进行显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用语言难以准确形象地描述,必须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除了采用黑板和PPT等教学手段外,还应该充分以计算机为教学媒体,利用其具有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动态显示等特点,向同学们生动形象地传输大量的信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我们设计了丰富的教学课件。例如可以利用动画来演示图像分割中区域生长的过程,利用Matlab程序单步调试来比较图像增强过程中参数对效果的影响,利用Photoshop来理解图像分辨率、屏幕分辨率等基本概念,利用视频播放来观察图像压缩的效果和影响。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的理解。除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和丰富教学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既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效果,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综合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综合使用“问题教学法”、“形象化教学法”和类比法,引发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针对公选课学生背景知识和学习目的差异大等特点,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我们不断地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不断了解前沿动态,实时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材,分析学生特点,结合实例,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改革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怎样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冈萨雷斯,著.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M].阮秋琦,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

[2]章毓晋.图像工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3]胡学龙.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9.

选课走班“四问”教学法 篇7

一、问题式备课

问题式备课打破了传统备课按节、按章一成不变的程序, 打破了传统教学由教材到备课簿的方法, 打破了传统备课簿格式化的模式。其做法是:由备教材变备问题。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情对教材采取二次加工处理, 不断拓展、延伸、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才能使教材生动鲜活, 派生多样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选择的备课, 即备问题, 主要是备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去感知教材、认识教材, 从中发现问题, 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将其放在本班学科的“问题袋”中。学科任课教师在备课前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找出基本问题、主要问题, 进行问题式备课。

问题式备课, 是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是以学生问题为主, 而不是以往教师认定的问题。其表现方式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 打破以每节课为单位的基本形式, 改变了以往部分教师“备而无用、备而不用”的现状, 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和备课簿使用的实效性。

二、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 就是以“发现问题, 然后提出问题, 再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通过对学、互学, 解决一般性问题。其次是组际之间交流学习。对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组际之间相互交流, 解决较难的问题。再次是师生共同学习, 教师把学生组际交流中没能解决的问题, 运用搭桥式方法, 把甲乙间的问题串联、并联, 使同类问题进行迁移;可运用递进式方法, 使复杂的问题形成梯度, 由表及里, 循序渐进;可运用因果式方法,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主要矛盾、主次关系、问题定向;可运用逆向式方法, 从现象看本质, 由果寻因, 研究问题的发展过程;可运用设疑式方法, 使“呈现型”问题变成“发现型”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启发思维的碰撞, 设疑的问题既不能过于暴露, 又不能过于隐蔽;可运用归纳式方法, 针对众多繁杂抽象的问题, 给出概念, 给出方法, 给出规律, 学会举一反三。

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预设的问题,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 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二是学生通过预习发现并找出的问题。第二方面较第一方面更直接, 离学生认知发展区更近,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是自己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更有针对性, 更有价值。不过, 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前提条件是, 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 学会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做好知识的建构与积累;学会归纳整理, 去粗取精, 提升问题的质量, 挖掘“问题源”。

三、问题式诊断

问题式诊断是以问题为教学的主要元素, 以问题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 以问题为线索建构教学过程, 以问题为节点拓展生成知识细节, 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

教学中, 教师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如何厘清诊断, 抓住主要问题, 排除干扰, 是诊断的关键。这其中, 提问诊断是基本方式, 通常是教师主问, 学生被问, 选课走班教学实验提倡的是学生问学生, 学生问教师, 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讨论诊断是另一种教学方式, 针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在组间进行合作攻关, 教师通过学生互动交流研讨, 诊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展示诊断法是通过个体汇报展示、组内互动研究展示、组际之间共同展示、教师从不同层面展示等方式, 诊断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程度;发现诊断法基于教学过程是动态过程, 也是知识再生成过程, 更是问题演变过程, 原问题的解决就是新问题的开始这一规律, 诊断学生对问题的应用程度。

四、问题式反思

问题式反思, 是教学的专题性反思, 在选课走班实验的过程中, 主要侧重两个层面。

一是教师对问题教学的反思。既然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背景、为切点展开, 那么, 教学反思要对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选取进行反思。从数量看, 问题既不能太多, 又不能太少;从质量看, 所选问题既要有现象的, 又要有本质的;从呈现方式看, 既要关注显性的问题, 又要关注隐性问题, 同时还要关注问题的拓展性和生成性;从过程看, 要掌握课堂呈现的问题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程度如何, 下次课应注意什么, 如何改进。

二是学生对问题的反思。在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关注自己提出的问题, 看看同伴和教师是怎样解决的, 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从中学会解析、归纳、梳理和再现。另外, 让学生关注同伴提出的问题, 并进行反思, 思考自己对同伴提出的问题是否理解和掌握了, 还需从哪方面深入, 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优化。更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 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结论性、重点性的, 要备加关注, 领会教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视角、不一样的思维, 从中学习“授之以渔”。

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篇8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日益深入和完善,其改革的着力点表现在课程改革方面。公选课作为有别于专业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高校整个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构成维度,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培育的重要环节。从现实层面来讲,公选课教学旨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强化技能训练,发展学生多方面智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适应能力;从深层次来讲,旨在实施“全员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迫切需求,因而高职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公选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有效作用。

1 公选课的介绍

从国内外公选课设置和实施情况的比较来看,国外许多高校由于学校类型、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公选课程模式,但大略可分为四种,即核心课程模式、经典解读模式、分组必修模式和隐性课程模式;在公选课的功能和内容方面,呈现出几大值得关注的特点,表现为课程功能呈现多样化,课程内容趋向专题化,注重学科交叉。在国内,公选课程设置理念仍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不同院校因培养目标各异,其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不外乎是价值导向、心智培育和知识扩展;在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模式方面,则与国外情况相似,主要介于“核心课程模式”和“分组必修模式”之间;从国内许多大学开列的公共选修课菜单看,以概论式、通论性课程居多,具体说就是将某一学科内的若干基础性课程平移到公共选修课中去,普遍存在着课程实际内容与课程设置理念相脱节的情况。

2 公选课运行和管理现状

2.1 公选课开课难

从学校制度看,缺乏开设公选课的激励机制,各个高校极少采用有效措施来吸引一些专业突出、经验丰富、必修课学生评价很高的老师来上课。对主讲教师的要求不高,很多时候是资历较浅且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还有一些是教辅和实验人员,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精品更是少之又少。从教师角度上看,公选课教学是一项软任务,学校并无硬性规定,公选课开设与否全凭教师的主观因素,而且公选课的上课时间都在晚上,一些老师不太有兴趣,造成公选课质量不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2 学生选课难

在学生方面,学生选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普遍存在轻视选修课的现象。学生对公选课的信息了解不多,选课系统上虽然有课程介绍,但是学生选课时仅仅是根据课程名称来猜测课程的内容。学生认为公选课和自身的就业没有太大的关系,导致学生在选择公选课课程时,带有功利性,有着混学分的想法。还有学生盲目选课,看到某门课程选的人数比较多,或者听说某门课程的考试容易通过,就选这门课程。或者同学、朋友一起选修某一门课程,而不是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

2.3 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在选公选课的时候很积极,但是上课的时候却不认真,很多学生会出现旷课的现象。因为公选课一般在前一学期通过网上选课,选课的时间不多,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门课,而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加上公选课与自身专业关系不大,从而混的思想较严重。公选课的上课时间都在晚上,与学生各种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的经常发生冲突,这也导致学生经常旷课。再加上公选课的学生数量较多,老师也不可能每堂课进行全体点名,导致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放松自己,肆意旷课。

2.4 各专业教学进度不一样

目前,高校中各专业的教学进度不一样,有些专业(如烹饪)会在学期中间有几周时间外出实习,而无法参加公选课学习,后续课程也很难接上。有些专业(信息类)则在第四学期第十周之后就外出进行专业实习,而此时公选课还没有结束,一些学生到外地实习而无法回来参加公选课考试,给公选课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3 网络教学公选课的意义

网络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教与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开展交互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正在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与环境。完善网络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也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学教育的战略举措,是构筑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有效途径,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目前,虽然我国的网络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但网络教学在我国教育中也在逐渐完善。大学生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网络学习。首先,高校学生宿舍都已经联网,而且学校也有网络机房,学生上网已经非常的便捷。其次,各高校也基本都有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这就给学生们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准备条件,同时也对高校普及网络学习起了推动作用。

3.1 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突破了时间限制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任何内容。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教学资源可以同时给很多学生使用,教学和学习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对分离的。因此,不同的学生就可以在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相同或者不同的时间学习课程的内容,而不是仅仅限定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内容。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避免学生太多而上课难。不管学生的专业类别、性别、身体状况,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进行网络学习,真正实现无差别教学的理想选择。

3.2 网络教学的公选课能提高教育质量

网络教学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网络教学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比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主动学习,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网络教学也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互动性,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添加了动态演示内容,提高了互动性,学生碰到问题时,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合作学习、在线讨论、在线问答以及其他互动方式和老师与其他同学讨论和解决问题。因此,网络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合作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

3.3 网络教学的公选课能克服教学单一性

网络教学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网络教学中,网络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市场的需求确定,一般以短小实用、应用型课程为主,注重学生的兴趣,实现公选课课程设置的多元化。主讲教师也可以通过竞聘的方式选取,甚至可以聘请知名教授、社会名流来担任,教师来源的多元化能够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网络课程可以制作集文字、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的网络教学软件,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网络课程和学习资料很容易形成大量的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共建共享,更受学生欢迎。通过开设网络教学公选课,实现了资源的多样化、师资的多源化和课程的多元化,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

3.4 网络教学的公选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社会人才要有学习与认知,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能力,而不是仅仅的知识,记忆和背诵前人的经验,要学会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善于创新不敢于创新知识的人才。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消极的发现和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学习者,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发挥,不适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网络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是主动建构的。教师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建构意义的辅助者、促进者。网络教学具有多种功能,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结构更科学,更合理。

参考文献

[1]赖显明.网络教学:普通高校公选课教学的新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初探 篇9

一、立足实际, 合理整合选课走班资源

科学整合教学资源, 搭建新的教学平台, 是推行选课走班教学的基础工程。我们坚持因校制宜, 优化组合现有资源, 奠定了选课走班基础。

1. 发挥自主权利, 科学规划课程资源

一是发挥学校自主权, 科学调整必修课程。在开全模块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学需要, 科学调整部分模块的开设顺序, 例如: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部分内容必须以必修2《政治生活》为基础, 因此把必修2调整到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把必修1调整到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二是发挥学生自主权, 合理规划选修Ⅰ课程。依据学生初步选课意向, 制定选修Ⅰ课程开设方案, 避免各模块选修人数冷热不均。三是发挥教师自主权, 独立开发选修Ⅱ课程。教师自主、自愿组合成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课程开发计划, 课程管理委员会将所有校本课程开发计划集中印发给学生, 根据学生初选意向, 择优确定候选规划模块, 然后学生根据候选规划模块正式选课, 依据选课结果确定开设模块, 组织教师编写教材。

2. 坚持远近结合, 集约利用校舍资源

立足于目前开设的选修模块较少的实际, 把空闲教室和实验室、微机室等校舍作为走班教室, 另装配了3间美术工作室, 尽量不占用行政班教室。同时, 为每间走班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有线电视和听力播放系统, 在各楼层休息室设置搁物架供学生放置体育器材。着眼于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教学的长远发展需要, 我们计划在行政班教室后墙为每名学生配备1个书柜, 当后期行政班教室也用作走班教室时, 可以保障走班上课时学生个人用品存放安全有序。

3. 实行双向选择, 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学年结束前, 教师依据个人能力特长, 填写《新学年任教岗位申请表》, 自愿申报任教模块, 级部结合业绩考核结果和学生评教意见适度调整, 校长办公会审核通过。可多名教师任教同一个模块, 但不得一人兼任2个以上 (含2个) 模块。同时, 通过发动有能力有特长的相关、相近学科教师兼任、转岗, 缓解了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师资不足的难题, 确保开全学科、开足课时、上好课。

二、自主探索, 积极创试选课走班模式

我们权衡了分层走班、模块走班、复合走班等走班方式的利弊, 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 决定采取模块走班方式。

1. 严把两道关口, 落实学生选课制度

一是严格工作程序, 确保选课结果的科学性。第一步, 做好选课准备。各学科制定开课方案和课程说明, 课程管理委员会汇总后形成课程清单, 编写《选课指导方案》和《选课指导手册》。第二步, 进行选课指导。分别召开班主任会、教师会、学生会和家长会, 印发、解读《选课指导手册》和《选课单填涂说明》, 宣传有关政策, 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明确选课原则和方法。第三步, 组织选课。实行两轮选课, 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 初步确定选课意向并填写《选课意向表》;学校梳理汇总后, 发现并纠正原则性错误, 然后组织学生正式选课, 填涂选课单, 未通过的学生进行二次选课;对部分选修人数不足30人的模块, 以及师资、校舍等资源不足的模块, 依据学生的第二志愿提出调整意见。第四步, 选课结果由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签名, 学校公示并存档。二是严肃工作纪律, 确保选课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把握教师指导的“度”, 坚持“四不”原则, 即:不搞文理分科或变相分科, 不代替学生选课, 不学校统一选课, 不强迫学生选择指定模块, 确保学生的自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2. 解决三个问题, 有序开展走班教学

一是合理组建教学班, 解决“什么人走”的问题。按照“切块组合、均衡搭配”原则, 根据各学科教师数、各模块选修学生数以及教室、场地、设施等情况, 各学科分别以2—6个不等的行政班为一个单元, 单元内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 根据学科基础、能力等因素组建成一个或多个教学班, 每班人数控制在40—60人, 保证各教学班人数均衡、生源质量均衡。二是科学编排课表, 解决“什么时间走”的问题。以行政班为单位编排课程表, 坚持三项原则, 即:同单元同时走班原则, 同一单元内各行政班的走班课程要“同学科同课节”, 避免出现学生无课可上的现象;走班教室不连续使用原则, 防止出现前一批学生还未完全退出, 后一批学生等待进入的现象;走班课时分散原则, 避免同一行政班连上两节走班课程, 减少学生流动量。三是模拟走班, 解决“怎么走”的问题。为确保开学后能迅速按部就班地进行走班教学, 开学前一天提前进行走班模拟演练, 首先公布师资安排情况、学生各学科所在的教学班和走班教室, 然后学生和班主任到教学班教室, 安排座位, 制定座次表, 确定学科班长人选, 公布班级管理制度。最后, 学生依据行政班课程表, 制定个人课程表, 做好走班学习准备。

三、健全机制, 有效规范选课走班管理

选课走班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为保障。我们制定了《乳山一中选课走班管理方案》, 切实加强走班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1) 在班级管理方面, 明确了级部为整体, 教学班与行政班并行, 实行级部、单元、班级三级管理的“123”管理模式。各单元设单元长, 负责学生管理和工作协调, 教学班管理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负总责, 班长、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科班长委员会协助管理, 明确各个层次、各类岗位的职责目标, 使班级管理有条不紊。

(2) 在学生评价方面, 重点强化学生考勤和学分管理。针对走班教学中易于出现的后进生逃课、学分认定过程材料不全不实等问题, 制定了《选课走班考勤表》, 每堂课对学生选修模块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制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评价表》, 依据《学分认定管理方案》, 每周从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等级制考核, 作为学分认定依据, 并将教师评价的公正度、可信度纳入业务考评。目前, 我们已开发出相关软件, 对这两项内容实行网上实时考核, 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

(3) 在教师管理方面, 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工作调度, 级部每周召开教学协调会和班主任、备课组长、单元长和任课教师等专题会议, 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和管理中的疑难问题;二是强化集体备课, 每周两次集体备课, 实行统分结合, 即同学科既要有统一的集体备课要求和内容, 又要有分倾向、分模块的集体备课, 促进教学整合;三是强化合作教学, 各备课组每周每人轮流执讲一节公开课, 同学科教师打破任教模块界限, 相互听课观摩, 共同提高。

高校公选课《微生物学》教学初探 篇10

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 可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该学科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至关重要。[4]因而, 为了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了解其在农、工、医等方面的应用, 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微生物学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本校开展了《微生物学》公选课。

针对目前我国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存在的普遍问题, 如学生选课较为盲目、课堂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专业性过强等, 笔者结合从事本校《微生物学》公选课的教学经历, 谈一下在该课程实施中的点滴体会, 以期对我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探索。

一、明确课程目的, 端正教师与学生对公选课的态度

在公选课实施过程中,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公选课的态度不端正, 存在“教师敷衍、学生凑合”的现象, 导致学生上课不听, 课后不复习, 课程结束后没有任何收获。另外, 部分学生选课目的是为了“混学分”, 而不是以兴趣和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的选课。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 公选课可有可无, 选课存在较大盲目性, 违背了公选课开设的初衷。[5,6]因而, 《微生物学》这门公选课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需要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端正教师和学生对公选课的态度, 并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根据自身需要引导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紧贴生活实际, 选择适宜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涉及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就要求授课内容就要紧贴生活实际,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8]与此同时,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微生物学相关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很多实际问题。例如, 在细菌形态结构这章的授课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选择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引导性部分, 借用结核杆菌、肺炎链球菌、布鲁氏菌等细菌致病与治疗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 使其意识到学习细菌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又如, 在讲解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时, 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人生长激素等药物的过程, 加深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另外, 由于选择本门公选课的学生大多为非生物专业的学生, 基础比较薄弱, 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微生物,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地加入一些微生物相关图片、动画和视频, 增加课堂生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 为了加强学生对微生物学前沿知识的了解, 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适当加入一些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研究现状, 也可介绍一下目前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以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采取多种现代教学方法, 增强感官认识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 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中介”和“桥梁”。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理解程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9]《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 所涉内容面较广, 知识量大且重点难点较多, 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运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由于微生物个体极其微小, 因而, 在讲授过程中, 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通过彩色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学习并理解这一抽象的教学内容, 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又如可采用研讨法讲授病毒部分内容,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小组, 请同学们试着分析和讨论噬菌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及应对方法, 以增强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重视信息反馈

公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有很大差异, 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一, 与专业课相比较, 作为公选课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和信息反馈。为了征集学生意见, 在《微生物学》公选课开课之前, 教师可将本门课开设的目的和重要性、授课的重点内容等信息与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交流,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地增加相应的授课内容。此外, 在每节课和整个课程结束后, 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评价和意见,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尤其是那些批评和建议, 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 不断学习并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以期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适宜的课程考核办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很多公选课程都是通过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亦或是论文撰写方式加以考核, 这些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精神压力, 同时也消减了学生对公选课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而, 在我校公选课《微生物学》课程考核环节, 授课教师将多种的考核方式有机整合在一起, 包括小组讨论、课程论文及考试等, 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亲自参与课程教学工作, 不仅仅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更能实现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目的。

六、展望

历经两年的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我校公选课《微生物学》选课人数逐年上升, 目前已经达到240人/年, 在教学效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该门选修课在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而,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总结每一学年的教学经验, 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反思, 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过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微生物学》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核心, 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吉林农业大学近两年开设了《微生物学》公共选修课, 本文结合公选课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情况,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初步改革和探索进行阐述,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微生物学

参考文献

[1]韩素贞, 侯成林, 范黎, 等.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的教学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 2009 (36) :762-764.

[2]余婉娜.提高大学校选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 2010 (06) :26.

[3]百丽荣, 李建明.在非生物专业开设人类遗传学导论课的必要性[J].衡水学院学报, 2006 (08) :49-50.

[4]陈海琴, 田丰伟, 王刚, 等.本科生微生物学 (食品) 创新教学模式摸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6) :23-24.

[5]张春艳.高校公选课《珠宝文化与珠宝鉴赏》教学思考与实践[J].科学咨询, 2013 (12) :135.

[6]靳娟, 司杨.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13) :99-103.

[7]赵雨云, 龙梅芳.提高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网络财富, 2010 (09) :117-120.

[8]王慧利, 曾爱兵, 林枝, 等.医学与生物类专业微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探微[J].考试周刊, 2013 (27) :164-165.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一篇:企业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