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

2024-05-04

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精选七篇)

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 篇1

一、确定100个概念, 打开100扇探寻之窗

小学生对自然的认识、社会的了解、生活的理解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思维的触角单一而单向,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南京市学习力研究中心成员根据南京市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阅历、知识、经验基础, 选择100所学校, 一所学校确立了1个探究概念, 在全市建构100个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概念主题的确定分低中年段和高年段:

1. 适合中低年级的日常生活概念课程花草类:花、草、树、荷、果

动物类:猪、牛、马、羊、鱼、虎、鼠、狗、猫、猴等

禽类:鸡、鸭、鹅、鸟

生活类:家、钱、米、水、糖、盐、油、衣、帽、鞋、菜、奶、茶、废品等

学习类:书、画、纸、文具、墨

机器类:汽车、火车、飞机、船、手机、枪、炮、电视等

人类:工人、农民、军人、警察、老板、老师、清洁工

人的器官:手、眼、口、耳

城市:城、房、路、商场、学校、医院、工厂等

运动类: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登山、武术等

2. 适合中高年级的科学概念课程

自然类:太阳、地球、月亮、星星、风、云、雨、电、煤、石油、钢铁、天然气、高山、海洋、河流

抽象概念类:幸福、崇高、感恩、善良、美好、真理、自我、成人、立业、组织服务、孝敬、责任、诚实、环保、生态、市容、公安、科技、认识、卫生交通、工业、农业、市场、领导、集体、职业等

这100个概念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概念, 熟悉降低了孩子们的学习难度, 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这100个概念的体验和探究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100扇看风景的窗户, 让孩子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更丰富、更广阔, 更深入。

二、设定9个领域, 延伸9条思维之道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每一个概念都与其他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由直观到抽象, 由外延到内涵, 每一个主题概念研究学校, 选择一个概念, 根据其概念的外延, 选定9个板块领域, 建构出本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 并使之体现多领域、多学科的特点。每一个概念的课程框架设计要体现“历史观”、“世界观”、“现实观”和“未来观”。小学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体现九大整体板块:

1. 物体概念的概述 (本质、结构、外形、历史、种类、品牌等) ;

2. 使用过程中与活动的关系;

3. 与其他物体的关系;

4. 与环境的关系;

5. 与科技的关系;

6. 与经济、生产的关系;

7. 与管理的关系;

8. 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

9. 与人格及德行培养的关系。

例:“汉字”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九个领域为: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第二章汉字与象形;第三章汉字的发音;第四章汉字的书写;第五章汉字的运用;第六章汉字与社会文化;第七章汉字与文化艺术;第八章汉字与科技;第九章汉字与人。

9个板块的研究, 也让孩子知道概念和概念之间是有密切关联的, 这种关联就形成了概念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只有把握住这种关联才能对概念有整体把握和了解, 才能把知识经验整合起来结构化, 才能把日常生活概念变为科学概念。这种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究学习, 打通了孩子思维通道, 延伸了孩子的思维触角, 使孩子的认识、思维不再平面单一化, 而是立体的的、多元的、整体的。

三、设计36个主题事件, 整合36个知识点、面

教会孩子从多角度去认识、研究一个概念, 这样对概念的认识才会更全面, 更深刻, 这样才能使认识从直观上升到抽象。

在9个领域下设计的36个小领域, 就是一个大概念下的36个小概念 (知识面和点) , 教师将这36个小主题概念设计成36节课。每一节课就是围绕这一小主题概念展开的的具体学习事件。教师要有效处理和协调这36个小主题中的知识面与知识点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和整合等引发人脑系统的自组织和自相似的思维功能, 从而生成和深化概念的内涵。

以下是“房”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体系。

第一章房的历史

1. 兽穴、鸟窝与原始人的房2.房屋的演变历史3.房屋的种类4.现代化的房屋功能5.未来的房

第二章房的建造

1.打地基2.盖房子3.装修4.房屋的结构

第三章房与环境

1.房与地理环境 (高山、沿海、草原、森林) 2.房与气候环境

第四章房与文化

1.房屋与中国文化2.房屋与外国文化 (东方、西方) 3.房屋与宗教文化4.房屋与民族文化

第五章房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1.房与屋、室2.房与家

第六章房与经济

1.房屋的价格与买房2.房屋与计划经济3.房屋与市场经济3.房与相关产业

第七章房与科技

1.房建造的新型材料2.房屋结构的力学原理3.房屋的安全设计4.房屋的环保设计

第八章房与管理

1.房屋规划2.房屋质量管理3.楼宇智能化管理4.小区物业管理5.与购房有关的政策6.住房保障7.家庭房屋管理

第九章房与人

1.建筑工人2.建筑设计师3.装修工人4.房屋与我

四、体验一堂实践活动课, 享受一次综合学力的提升

每一节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情景而展开生动的学习事件, 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观察、尝试体验, 享受玩中学的快乐;同时在一节课的学习事件中, 教师事先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情景,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事件的主角, 在参与的过程中思考、合作、交流、反思, 并获得问题的解决。通过一节课, 学生生成了特定概念的具体经验, 在老师的引领下, 学生对获得的经验进行回顾、总结、概括、提升, 最后形成对该概念的本质内涵的抽象认识。一节课让学生在快乐中生成和发展特定的概念, 在快乐中提升了综合学习力。

案例:手与手形画

学习事件:看手、画手

1. 看手, 猜主人

同学们, 你们仔细观察过不同人的手吗? (课前已让学生观察准备) 仔细观察, 你能猜出他们的主人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 通过看图, 让学生很快抓住不同人物手的主要特征, 并能结合生活经验与人物快速对应, 猜出结果。旨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以及言语表达能力。

2. 看手, 画小手

这一环节,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小手, 并把它画下来。教师的引导, 旨在培养学生精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我们看手, 不仅要看手的整体形象, 还要仔细观察手指粗细长短, 这样画出来的手才像, 才真。这个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绘画能力, 学生画自己的手兴趣很浓, 探究学习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3. 展开想象, 绘制手形画

这个环节, 是个神奇变化的过程, 原有的手形画, 添上几笔就变成了小鸟的头、枝杈很多的老树、戴帽子的长颈鹿等。这过程不仅仅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联想能力, 创造能力。

4. 观察手形画, 编故事。

这个环节, 孩子们在想像绘画的基础上, 把画的内容变成一个小故事说一说、写一写,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 篇2

前一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的视频学习,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我工作的四年教学中,据我了解,有的教师将综合实践课上成了百科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课,有的将这种教学变成了活动课,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其作为语数外等考试学科的辅导课。在我们农村校,综合实践课程名存实亡。这门课程本身则处于“三无”状态:无大纲——无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无教材——教案是活页式的,各教案之间缺乏联系、不系统;无教师——没有该课程的专任教师。这种学习方式给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聆听了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接受了他们的精心指导,也见识了优秀教师的风采,借鉴了他们科学的教学思路,更给了我们一个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空间。我们共享,我们参与,我们感悟......总之,有一种“累,并快乐着,收获着”的感觉。

首先,这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给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理论依据,开阔了视野,刷新了思维方式,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能健康理性的成长,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其次,通过网络远程研修,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经验、研究案例,探讨各类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对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对提升我的课程意识和教育教学行为方式,都帮助很大。找出了自身的不足,缩短了教育差距。

再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活动指导成为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突出问题。专家指出:有效的指导应是适度、适当、适应、适时、适合的,同时渗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程序性方法和策略性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但在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缺乏程序性方法和策略性方法的指导基础。这也是我所需要调整和补充的。

最后,创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鲜明的创新点。在这些事件性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趣味性,而且没有什么难度。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都被赋予了独立完成事件的任务。

南京市从2009年开始研制“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研制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项教育创新工作。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一种崭新的课程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得到过学校的普遍重视。但随着实践的推进,这门课程在许多中小学进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次学习是新的亮点,它促进了我们教师学习、1

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综合主题课程;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材料创新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为应对市场对人才具备专业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地对现有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综合主题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政策推出的重要教学手段,对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在综合主体课程背景下,创新设计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以及材料,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探究,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的创新设计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较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智力发展以及身体发育还处在基础阶段,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可以锻炼身体素质以及刺激智力发展,帮助幼儿在成长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家长以及教育机构过分重视对幼儿进行超前知识的学习,使得幼儿教育适得其反,鉴于此,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游戏内容的创新设计应当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幼儿的实际知识接受水平,从而进行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的创新设计,简单以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内容创新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小班幼儿在智力以及身体发育上面还较弱,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征都是处在一个较为基础的阶段,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游戏创新设计时,要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实际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同时要设计运动量较小,符合小班幼儿的身体发育以及基础力量特征,另外在创新设计区域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到小班幼儿对世界好奇心强这一特点,综合出一套既具备知识学习内容,又具备一定趣味性的主题游戏课程,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简单举个例子,教师构建一个以动物为主题的综合课程,开创多种区域游戏,帮助幼儿通过区域游戏内容达到理解各类型动物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开创美工区域游戏,准备贴纸、褶皱纸、各类彩纸、胶水、剪刀等,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动物形象,自主通过应用各种材料以及剪刀、胶水等设备,做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幼儿通过该种区域游戏,一方面认识了各种动物,并深刻记忆,另一方面锻炼了小班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工具的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表演区域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小动物扮演,幼儿通过在集体面前的表演,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等。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创新设计

对于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运用准备上,教师应当将幼儿作为游戏设计以及材料准备的主体,而不是将教师自身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作为游戏设计以及材料准备的主体,因此,幼儿园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应当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特点,再结合幼儿自身对游戏需求的方面,进行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将综合主题课程与区域游戏相结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在确定了综合主题课程之后,要进行游戏材料的准备,通过电信、网络、纸张等方式,将要开展的综合主题课程详细的介绍给家长,并且把需要准备的游戏材料通过列表的方式,要求家长和幼儿协力准备好,幼儿通过家长对游戏材料准备的重视,也逐渐树立起责任意识,教师则可以将收集的游戏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帮助主题课程顺利开展,在主题课程开展中,幼儿通过参与游戏从而反复运用游戏材料,达到巩固知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合理放置保存这些游戏材料,通过观察研究,将幼儿的弱项科目以及感兴趣的科目进行科学的延伸,使得幼儿可以长期的接受到感兴趣的课题,从而对该课题自主进行深入探索,推动幼儿未来的发展。

三、结语

综合主题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措施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因其多元化的特性使得幼儿园区域游戏在内容以及材料的创新设计方面,更具趣味性,极大的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游戏需求,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推动幼儿高素质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娜.浅谈幼儿主题活动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5:45-46.

[2]郑振鸿.浅谈主题课程背景下开展区域活动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6,02:269.

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 篇4

一、教学设计要适应市场需求

装饰艺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当前社会中行业的发展形势和具体需求, 在结合相关需求的基础上, 对于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创新设计理念, 让课堂教学紧跟社会需求的发展。针对现阶段一些过于陈旧的教学内容, 要进行选择性的处理, 并重新设计。与时俱进的发展是保证装饰艺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上, 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合理调整课程的重点, 对于一些重要性不足的课程, 可以采取缩减的方式, 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总而言之, 教学过程如果脱离了市场和社会, 那么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内在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打造应用型复合人才的理念也就成了一纸空谈。另外,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理念, 让学生了解装饰艺术行业, 并且认识到这个行业的基本职业特点, 逐渐提髙学生的职业学习兴趣, 坚定学生的职业发展信念。

二、教学过程要划分层次, 引入合理竞争

层次性的教学理念的运用, 可以更好地提高装饰艺术课程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教师本身要积极扭转观念, 将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做好自身角色上的转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引入一些具体的竞争理念, 让学生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 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竞争, 从而达到激励学生自主进步的目的。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 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 并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增加理论和基础教学内容, 帮助他们夯实基础;对一些基础可以, 但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学生, 教师则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探索的机会, 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 能力较强的学生, 教师则可以多加入一些实践性内容, 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提前感受到装饰艺术行业的具体岗位情况。层次化教学理念是近年来教学水平发展中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思路。

三、合理协调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

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是装饰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两个重要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设想的过程中, 要对于二者进行合理的协调与搭配, 这也是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一项考验。在进行教学设计与设想的过程中, 教师要突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时, 要关注对学生基础艺术理论知识的培养, 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艺术设计原理、图形设计构成、艺术观察方法、美学理念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教学, 让学生可以运用艺术、理性的眼光来进行设计, 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技能培养上则关注学生造型能力、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工艺制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进行理论技能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引导, 采取适合课堂教学需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可以积极引入一些实战教学, 结合当堂课堂教学内容, 把学生带领到实际设计现场, 让学生熟悉现场的具体情况。

总之, 装饰艺术相较其他专业教学来说, 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装饰艺术也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 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放眼未来, 积极适应巿场竞争环境新需求, 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力争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装饰艺术人才, 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春亮.浅谈高职装饰艺术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01) .

[2]于娜.高职装饰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华章, 2011 (06) .

[3]邓德祥.生活化关注与艺术性表达——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现实涉及与延伸[J].艺术教育, 2008 (05) .

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 篇5

课题研讨会

时间:

10、9

地点:书记办公室

主持:郭吉芳

出席:曾永智(区教科所教研员)、叶洪林、喻霞、吴建玲、胡丽蓉、刘红、刘小英

内容:评喻霞执教《我爱我家》成果展示课

刘小英《我爱我家》方案设计课

一、曾永智

1、方案设计课是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的,把设计课与展示课连在一起上很好。

2、方案设计课要注意围绕“家”这个主题,给学生相应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找哪些内容,怎么去获得有关资料。

3、成果展示课非语文的东西似乎多了些,要让一线的教师可学可仿。

二、叶洪林

1、主题式教学设计有四种:方案设计课、过程指导课、成果展示课、反思评价课。目前我们做得较多的是成果展示课。现在开始尝试做方案设计课,还没有涉猎过程指导课与反思评价课,但并不能说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安全因素,过程的活动往往是在家长指导下或几个学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的。这一阶段一般涉及到搜集资料与处理资料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方案设计课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提示,在成果展示课中将这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学要求提出来。

2、关于如何理解和处理“语文”味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甚至于班会课的要求、方法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首先是立足的对象不同: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立足于语言文字,而综合实践立足于实践,班会课立足于“道德纪律”等;其次是学习的要求不同,综合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观察、听、说、读、写、思等,而班会课是明理明道而已,综合实践则重在培养实践能力;三是综合性学习不管综合到什么,总是要抽取出语文的内容,训练语文的能力。

三、郭吉芳

1、刘小英的方案设计课可以从“家”这个字的演变导入,以体现强烈的语文味。

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 篇6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项目式教学法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 (MBA) 把项目式教学法描述为: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 深入实际,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项目是预先计划好的, 有固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项目式教学法的人员组成, 是由学员组成的小组, 有一项确定的工作, 他们自己策划每个环节如何实施。在这里, 是指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 应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 通过一个个的“建网工程”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任务,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的用户需求构建网络, 并解决在实际建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的项目教学法要求课程项目单元任务设计必须达到的前提指标是:

◇明确每个项目应用到的理论知识, 用什么理论来指导项目;

◇在每个项目中要激发学生什么兴趣和培养哪方面的创造力;

◇在每个项目中要设计为实际建成一个满足用户各项需求, 性价比合理, 技术先进并具有可扩展性的网络这一总目标的子目标;

◇在每个项目的设计中突出独立完成与协作完成的能力;

◇对每个项目是否达到目标进行设计评定标准, 并能实时给出评价。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的项目教学实践的课程设计应该满足上面的要求, 并将每个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为学生将来工作构建各种网络, 提供一个实施的范例, 这样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缩短实际工作中适应阶段的时间。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项目式教学法特点

1. 每个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中的各子项目之间关联度很大, 涉及的理论知识也较多, 在教学中应该避免像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那样, 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而是要始终围绕着这一项目是否能够完成来进行, 对项目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应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指出项目将综合应用到哪些知识, 培养学生将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选取, 综合应用的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是一个个子项目的有机组合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项目式教学是围绕一个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 设计出一个个解决实际的子问题的子项目。因此, 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 是以项目为核心, 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通过这一典型的网络工程任务, 学生可以概括性地了解他将从事的职业之一—网络工程组网的主要工作内容、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3.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项目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整地完成一个个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式。每个项目在教学中均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 学生既了解整体项目目标, 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 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同时, 也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的项目教学法实践

1.课程项目的选取

学生在校园里每天都在使用校园网, 对校园网最为熟悉, 因此课程的项目是以某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为教学内容, 从工程项目发标、招投标到工程项目的完成, 模拟实验整个过程作为实训的项目,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其项目选取如表1所示。

表1是以某学校网络工程项目为背景, 学生既作为了校园网的使用方提供建网需求与招标等方面的工作, 也作为了校园网的承建方, 来建设整个校园网,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再现了真实的工程实施过程。

2. 课程项目的教学过程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的项目式教学法, 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有非常高的要求。我们以“项目3:需求报告书”为例来组织教学过程 (如表2) 。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分析与实现, 让所有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共同参与, 协作完成, 鼓励小组内相互探讨, 各抒己见。同时, 还引入了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理论, 严格控制工程开发各环节功能的实现过程, 培养良好的严谨的工程实施风格。对完成好的小组进行展示点评,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共同提高。从而使所有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 并融会贯通, 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理论的能力, 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课程的教学评价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考核方式采取以过程考核为主, 以最终成果考核为辅的评价方法, 按“平时操作成绩60%+设计报告及实验报告书40%”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重在岗位职业能力考核。平时的每个子项目的完成, 让学生自己根据所付出的努力来评定其成绩, 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给出平时操作的成绩。对实验报告、作业、方案设计书等从严要求, 从教学环节上保证教学质量。两年来的实践证明, 这种考核方式能更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 能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克服单纯理论考试的片面性, 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在“网络工程综合设计”教学中,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书本的理论知识, 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工程综合设计”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实施过程中更体现了我院重视实践教育的特点与特征,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摘要:项目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一个个“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它是工科专业的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本文针对实践性很强的“网络工程综合设计”课程, 提出了在该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网络工程,综合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王春燕.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07 (9) :10-11.

[2]胡庆芳, 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30 (8) :18-21.

[3]余梅.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实践[J].教育技术, 2005 (5) :15-16.

[4]张成霞.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J].教育技术, 2008 (4) :20-21.

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 篇7

关键词:药物设计,教学改革,研讨式

新药创制是振兴民族医药事业的关键, 然而新药研发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目前, 现代药物设计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已成为药物发现的有效手段, 这就要求众多的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适应社会需求, 急需培养一批既具有扎实的药物设计理论知识, 又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毕业生。随着高等教育及招生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华盛顿协议》体系建设的推进, 新药研发新思路新方法的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和改革要求, 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改革本科药物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是药学专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然后由师生共同查阅资料, 研究、讨论、实践、探索, 提出解决问题办法, 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能拓宽专业知识面,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 日学日进”的教学新境界。我们认为在药物设计课程中实施研讨式教学可达到这一预期目标。

一、药物设计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实施

1. 改变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角色扮演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教学效果。传统的药物设计教学是以“化学驱动”的理念进行验证性教学, 它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体, 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静态、封闭的教学过程。随着新药研发理论的发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学科间相互渗透, 这种教学理念将造成知识脱节, 已不能适应当代新药研究的需要。

同时, 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陈旧, 能力较低, 无法适应当前药物设计领域用人需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势在必行。而研讨式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情景和途径, 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 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还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 进而密切师生关系, 促进教学相长。因此, 研讨式教学不失为药学专业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确定研讨内容。

药物设计是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它研究先导物的发现途径、优化方法以及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 是药学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它将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融入创新药物的研制过程, 从根本上改变药物设计的盲目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课程设计思路, 我们合理地分配了讲授、研讨和上机实践等内容的课时。在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学科前沿后, 以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及优化方法为主线, 把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基于靶点/性质/结构的药物设计、药物发现的虚拟筛选方法和应用实例等内容循序渐进地展现出来, 实现经典药物设计原理与新理论、新方法及研究动态的有机结合。上机实践课程设定为10学时, 采取边讲授边练习的形式, 主要借助于Discovery Studio软件来完成, 实践内容包括小分子模拟及构象分析、分子对接、基于药效团的分子模拟等。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以便于学生接受。

3. 组织与管理研讨课。

针对传统以教师和以应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引入最新药物研究及发现方法于课堂中, 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知识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与科研相长。结合研讨式的教学模式, 主要按以下四个步骤开展课程研讨。 (1) 确定研讨主题。研讨主题的确定可以是教师出题, 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对前沿和热点的课题, 不过学生选题需与指导教师商定。若主题选择不当, 会导致课堂讨论不热烈, 研讨不深入。我们在前期研讨课中, 偶尔也出现学生选择的主题和文献陈旧, 其研究方法当前已经相对落后, 不能有效地引入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观点和新内容, 导致与课程教学相脱节, 达不到教学目的。 (2) 文献查阅、总结及PPT课堂展示讨论。按照确定的主题, 进行文献调研、消化吸收和分析总结, 并撰写讲义和PPT演讲稿, 最后将整理的PPT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该部分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检验, 涉及学生文献总结、多媒体利用、语言表达、分析总结等各种能力的训练, 要求学生对于所讨论的专题重点突出, 内容创新。 (3) 师生点评。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式的互动讨论, 并针对该组学生课题内容、文献查阅总结能力、PPT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应变能力和知识积累储备等进行点评和引导。同时, 教师对本课题相关的最新进展及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性讲解, 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该研究主题,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研热情。 (4) 总结提高。在师生点评探讨结束后, 该组学生针对报告中的不足之处和不同观点进行全面总结, 部分课题需要重新查阅文献归纳完善, 以便下次研讨课时进行简要PPT补充探讨。最后, 将报告论文做认真的修改, 并按照学校论文格式打印成文稿, 作为本课程成绩考核的重要一环。

以上四个步骤的实施, 可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倡导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 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 提高其综合能力, 可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4. 研讨教学的注意点。

根据学科需要, 始终贯彻实践论哲学观点, 强调“启发式”学习方法, 着重介绍新药发现、新原理和新技术形成的过程,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强调原理和技术的运用, 结合药物设计领域前沿, 开阔学生眼界, 启迪学生思维, 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性, 了解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程序, 熟悉新药 (先导化合物) 的发现途径, 掌握药物设计与发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 成为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开拓型人才, 适应新世纪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需要。

在授课期间, 我们结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学科发展方向及研发热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研讨主题, 适时提出典型问题, 并将进行研讨的相关主题简要地提出, 供学生选择参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 对提出的课题进行确认或提出自己的课题。当然, 自选课题的选择一般在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下, 避免研讨内容知识点的过多重叠。

课堂研讨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以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药物分子设计策略的综合运用为主, 使同学们有一个综合锻炼的机会。尽量选择能加深概念和开拓思路, 能体现综合应用、训练基本技能、学科发展方向或热点药物的课题及方向。课题确定后与学生当面探讨所选择课题及讨论内容的合理性, 并在学生课堂讲解前检查相关资料及课件准备是否充分等等。同时, 对探讨课题中常见的错误, 特别是概念性错误, 在课堂上及时讲解。

二、实施效果与体会

经过三年多的药物设计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 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原来较为“死气沉沉”的课堂为学生讨论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场所, 营造了较为活跃和轻松的教学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较好地实现了教学活动的能动性。通过研讨课, 学生普遍感受到自己的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应变能力在不同程度地提高, 强化了团队协作精神, 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和科研的信心。

1. 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 研讨式教学营造“教”与“学”处于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宽松、愉悦而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中,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积极性。

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 而且能够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对药物设计研发的热情,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激发了学习热情。

研讨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锻炼自己的舞台, 必将增强树立自信心。当然, 在实际研讨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应以热情的肯定与鼓励为主, 以诚相待并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自我解释的机会。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形成总结报告、演讲等, 得到师生的肯定, 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 必将激发其勇于创新、勇于进取的信心。

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研讨式教学有效融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印象深刻, 知识更加融合,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潜能,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重视个人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些将会对药物设计及研发领域的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当然这一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 还需对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完成课题质量及教师评价等内容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但不可否认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先进并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苗东利, 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 2013, (1) :131-132.

上一篇:相似下一篇:名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