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2023-05-19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简介

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至今已有3年。为了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按照上级精神和课题实施方案、计划,认真开展了课题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

一、二阶段的研究任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学分认定方案》,各部门《管理职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辅导资料以及活动实施的实用表格等几个方面。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

(1)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实施,促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3)高度重视,全员参与。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寻求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认真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课程实施的组织与措施

(1)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总方案和各学期实施计划,全面组织实施、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小组。主要分工是: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活动组织、指导和实施工作。 (3)各年级组成研究性学习学科评审小组(分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两个综合学科,由备课组推荐有经验的教师5—7人担任)。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和结题论证工作由学科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和学生课题成绩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4)设置研究性学习专任教师

研究性学习专任教师首先做好一名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①负责对全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参与对全校、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辅导讲座,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指导工作。

③参加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完成学校指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工作。协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资料和成绩学分认定情况上传网上的任务。

④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⑤指导学生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和班主任一起负责学生课题组课程开题论证、实施过程、结题论证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⑥津贴。

教师工作量计算,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参与开题、结题论证、成果评优以及在校外参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的,提供详细活动资料,根据具体情况由教务处认定课时。。

(5)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由班主任考核,由政教处审核。所有评审材料和原始资料交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复核,然后将考核评审结果公布。

3、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每18课时为1学分, 15个学分,总共270个课时。高一上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识培训,从高一下期到高三上期共4个学期,每学期54课时,每学期完成一个课题计3个学分。每个学期原则上完成一个课题,并记入学生学分认定记载表。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一节排上课表,其余2节集中或课外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通识培训:用一个学期18课时的时间,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期末进行考核并记3个学分。

社会实践: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6个学分,每学年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一次。学校可有计划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学生自行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一周,不少于60小时。 ①每年秋季开学时,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

②校内服务性劳动。如班级值周,参与学校管理,以行政班为单位开展日常劳动卫生工作等。

③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④社会调研、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调查。如市区交通安全问题调查,关于文明礼仪调查、家庭教育调查等。 ⑤开展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文艺晚会等。

⑥学生社团活动,参加1-2个校内学生会、团委会登记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团、校广播室活动等)。一次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周或60个小时。

社区服务: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但工作必须达到10个以上工作日(每个工作日达到6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该学分。 ①做好人好事,维持公共秩序,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如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孤儿。开展助残帮困活动,到火车站、汽车站打扫卫生、协助车站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科普宣传、社区保洁等。 ②参加社会交通安全和法制教育义务宣传活动。

③参加志愿者活动。学校建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④参加管理服务(帮助环卫工人义务打扫城区卫生;到福利院打扫卫生)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

根据我校实际,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每组5-8人(不超过8人),设组长1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需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一般都在本班组建小组。特殊情况需跨班组建小组,需报告班主任并征得同意方可开展研究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除集体组织外,均由小组为单位实施,每小组不少于3人。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 ①培训教育。

对于指导教师、学生,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学校征求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见;教师学生通过校园网站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学习)

②选择课题。③制定计划,进行开题论证。 ④实施研究。⑤整理总结。⑥交流评价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①培训教育。②精心规划。③内容选择。 ④活动实施。⑤总结交流。⑥评价考核

(指导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进行开题论证;查阅资料;召开“聆听成长的声音”的主题班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特级教师卢伯友在进行数学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的探究;学生在校外调查实践;结题答辩;研究性学习成果)

6、学分认定方案

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一个课题若有完整的研究程序(研究课题方案;研究过程记载;研究成果),且研究时间不少于54个课时,即可得3学分。(学生三年中需要完成约270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的学分认定:6个学分

(1)按要求完成军训者即可得2个学分。

(2)校内传统活动、班级值周活动、校内劳动——三年内活动累计不少于一周时间即得2个学分

(3)社团活动、校内兼职、社会调查、其它活动——累计工作日不少于1周得2学分。

社区服务:可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行安排,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个学分。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1、研究性学习模式 “师生共同启动”模式

2、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文学科: 辉煌的慈利

关于《大长今》对高中生的影响 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为什么这么火?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彩色的西方节日„„ 社会学科:

争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打工对社会的利与弊

加入WTO对本县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 „

自然学科: 沼气开发与利用) 灶具的演变 生活垃圾及处理 远离白色污染 废旧电池与环境保护 慈利县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

(2)校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关于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调查 口香糖残渣的危害以及处理 中学生道德价值的重构 关于校服调查情况报告 使用IC卡的利与弊 关于校园卫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封闭式管理 „„

(3)学科内资源开发与利用

宋丹同学的《对慈利县城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获省三等奖),从化学的角度针对慈利县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慈利县水泥厂、氮肥厂的生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文秘同学的《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吴鹏的《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姚忠胜的《怎样设计化学实验》等课题均来源于高

一、高二化学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但从研究性学习成果上分析又高于教材,体现了学生对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导向是正确的,是积极有效的。

袁志平指导吕志勇的《城市绿化中大树进城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张新良指导龚昕的《从语文中来到语文中去》(获市一等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于慈利一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调查与分析(附成果照片) 体会数学的美与价值(附成果照片) 双导管磨口玻璃塞的设计(附成果照片)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铜和硫酸反应探究

如何处理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学习天空图的制作 制作学校网站和班级网页

高中数学资源中错题归类与解析„„

3、分年级有侧重的进行研究性学习

高一的研究性学习基本知识培训明确要求掌握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

高二的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为主,并结合社会实践、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未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高三上期必须全部完成。

4、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认识 (1)几个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我们这一组一开始认为那一家的超市的价格最便宜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经过一番研究才发现很深奥,包含地理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要考虑相当多的因素”;“走出了校园我们去了社会福利院,初来到这里还紧张兮兮的,过一会就和小朋友交谈起来,我们心理有点高兴,又有点伤心,高兴的是他们没有在意自己的不同,伤心的是他们的父母把他们抛弃”,“通过这次报告,我呼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福利院,献出自己的善意,温暖他们”) (2)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可以肯定的是选题是很成功的一步,是对社会的批判,对现代中学生心灵的撞击”;“做任何事情首要的是做好它,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收获,我相信你们不仅对留守儿童有了较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你们从中领悟到了道理,会更珍惜现在的一切”)

(3)一位我校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

2007届284班的黎运阳同学(后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在进入大学以后给学弟学妹的体会中说:

“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如果做得得当的话会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我鼓励他们做研究性学习,而且是用心做,千万不要敷衍,同时学校要提供适当的指导。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讲究的是团队精神,这在当今社会是很重要的,学校应该鼓励和奖励团队合作好的小组。”

四、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谢谢大家!

2008年11月

第二篇: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培训、听了专家的理论指导以及其他地区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本人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有了一些了解。回来后看了其他省市的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情况,再结合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情况,对于我校在下学期如何开展课程提出如下设想。

一、实施原则

1、遵循《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的精神和要求。

2、以本学校以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基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所有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二、课程构成

1、研究性学习活动:必修学分15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一年级10学分,高二年级5学分。

2、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学分6分。分二年学习,军训2学分、高一年级2学分、高二年级2学分(时间初步定位每年的春假前期,可以统一进行)。

3、社区服务:必修学分2分。时间在两个暑假期间学生自己完成,各5个工作日。

三、课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主管校长——教务处——专职教师——其他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学生处——班主任协助管理监督,教务处——专职教师负责登记、记录和学分,同时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并对此进行管理。

四、课程开设

1、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或者兴趣出发,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课题的主要形式可以有以下四大类别:

A、自然科学类: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方面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纳米技术、粮食问题、动植物保护问题、灾害预报等。

B、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良渚文化与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C、经济生活类: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贸易与市场、产品认证、知识产权保护、WTO规则、经济全球化、世界区域经济等。

D、学习生活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分研究性学习小组,每小组6—8人,每班分7小组,组员自由组合,研究课题各小组自己决定(如条件不允许,可以由学校出课题各个小组自己选择合适的题目来完成。指导教师每组一位,由学校根据情况指定,原则上每位教师都必须指导2—3个课题小组。每位同学高一完成两个课题,高二完成两个课题,其中高一以“项目设计”为主,高二以“课题研究”为主,每个小课题根据情况3—5个学分。

课程开设时间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每一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60个课时,其中在学校课堂上完成30个课时,课后活动时间为30个课时。在高一刚开始设置研究指导课,由专职教师完成,4个课时,讲解课题的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讨论、成果报告等。然后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高一每周两个课时,安排在周三下午

三、四节;高二每周也是两

个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

三、四节。

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每一步骤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或是小组组长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时参考。学分认定时由教务处初步认定每个课题的学分值,完成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学分,特别优秀的作品经指导教师书面申请,教务处同意可以增加学分值或者分两个学期完成给双倍学分。

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长室复议。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其宗旨在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劳动体验,其可以是以下几个内容:

A、学校内服务性劳动:培养生活技能和主人翁意识,如值周班劳动。

B、军训: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C、参观和郊游:有主题的组织学生的参观考察活动,如新疆班的校外活动。

D、社团活动:参加1—2个校内学生会社团部登记的社团活动或校外合法社团活动。 E、杭州市或者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例如科技节、运动会、艺术节等。

其学分认定由学校统一决定,班主任管理监督。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参加学校或家庭附近所在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方式,其内容包括:

A、社区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文娱活动等。

B、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社会、扶贫济穷、拥军挥属、参与社会必需的各种义务工作,培养对社会的关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C、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例如扶贫活动、各种团组织活动、班级为单位的公益劳动等。

本内容学分由班主任决定和管理,由学生处监督。具备四个条件,可得2个学分:①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②《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整;③家长签名;④经抽样回访、成果展示、公示一周无举报无异议。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练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课程目标目标是预先设定的意欲达到的状态。课程目标则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应学龄段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2. 总体目标是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

3. 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 4. 总括式表述所谓总括式表述就是指不分段落、只用一段话将活动主题具体目标表述出来。 5. 列点式表述所谓列点式表述就是指将活动主题所涉及的目标要点分列出来。

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7.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8. 人的身心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身体发展主要是指身高、体重、各种器官及其技能的发展。心理发展主要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思维、创造力发展以及情感、意志等。发展特点是: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9.“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以及对文化的认识和经验,它绝不可以追求系统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知识与能力目标并不仅仅作为结果性目标,它也具有过程性目标的性质。

10.“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不仅强调学生亲历实践学习的过程,如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测量、分析、比较、评价等学习活动,而且还立足于现实社会的具体生活,强调让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各种发现及提出问题的方法,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应用的方法等。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更关注他们情感体验和态度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真正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促使学生获得丰富而完整的人生经验,从多方面满足学生需求,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12.“全员参与”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参与的机会,从而得到发展。

13. 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体验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情感性和个别性,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内心感受与理解,内在省察与反思。(五章二节)

14. 总体规划是指具有整体性的时间比较长的一种计划。

15. 系统分析法综合实践活动规划的系统分析法就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机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整体安排活动的相关要素而进行的活动构想或策划。 16. “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存在着七种相互联系的智力,即语言的智力、逻辑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以及自我反省的智力。 17. 情境分析法所谓情景分析法,就是指学校围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如学校规模、地理环境、硬体设施、教师资源、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社区参与、地方资源等,分析其优势与劣势、机会点与威胁点,全面把握课程资源现实性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

18. 联想生成法是指学生通过联想,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并鉴别或比较他们的重要性,生成许多有联系的事物的方法。更确切地讲,就是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

19. 头脑风暴法是较实用的一种集体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既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好方法。它是由学生和教师平等讨论,以协商的方式共同选择和确定主题的一种方法。

20. 画问题树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时候,必须围绕活动主题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主次轻重之分,可以将所要分析的问题作为树基,用提问的方式,把一个个问题(如学生是否有兴趣、学生是否有探究基础、学生具有哪些知识结构等)放在树枝上,以便帮助我们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画问题树法。

21. 概念展开法这是按主题所包含的概念展开的方法。从主概念向次概念展开,犹如从一点向周围散开去,由此形成主题网络。主题网上许许多多小概念,就像是从一个中心概念(主题或论题)散发出星点一般。

22. 单一主题结合实践活动以某个主题为独立单位展开活动,其活动的主题称为单一主题。 23.“行为性目标取向”指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后学生自身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的结果。

24.“体验性目标取向”是指主题活动的目标中要有过程性目标,以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

25.“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主题活动的逐步实施而自然生成的活动目标,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因素,必须处理好目标的生成性与活动过程、活动结果之间的关系,生成性目标与活动手段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断养成。 26. 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设计与实施等的基本看法。

27.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8. 教师评价所谓教师评价,是指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具备的素质及实施过程情况的鉴别。

29. 学校评价是指对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机制及课程实施效果的综合性评估。

30.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之中进行的,为了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长处、缺陷及发展程度等方面而进行的评价。

31. 档案袋评定档案袋评定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收集学生从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期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典型作品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32. 协商研讨式评价它是指围绕目标,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以及不同主题的特点,由教师、学生、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等共同协商进行的评价。 33. 结果性评价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目标达成度、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开展提供依据。

34. 目标本位评价是指以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它是以目标为基础来判断目标实现的程度。目标本位评定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35.目标游离评价是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总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显示这些结果。

36. 成果展示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制作、发明、科技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出来,让学生感受、体验。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8题)

1. 中国传统的“教育”往往具有外铄的特征。

2.“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强调教育学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3. 新的课程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4. 新的课程观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个部分。

6. 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活动课程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活动方式的多元性。

9.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标准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标准是课程目标。 11.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

12. 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结果。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一个由总体目标、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5.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涉及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方面。 16.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问题性、探究性、综合性。

17.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18. 学生已有经验包括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19. 直接经验是通过直接认识获得的感性知识经验,而间接经验是通过间接认识获得的理性知识经验。

20. 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类兴趣(本能、冲动):“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艺术性本能”。

21.

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 22.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求预设、生成相统一。

23. 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的主题一定是学生、教师双方协商的结果。 24.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一定的知识是主题产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25.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特点,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26. 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有对话式、探究式。

27. 主题名称直接反映着活动主题,是对活动目标的浓缩,对活动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8. 活动目标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展开的首要环节。

29. 活动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主要部分,它一般分为准备阶段、活动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撰写。

30.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容均以融合的形态呈现。

31. 活动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和蓝图,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 32.

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步。

33.

课程意识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和角色。

3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课程意识主要包括: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 3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丰富性、客观性、可利用性。 36. 课程目标是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多元的,其中,教师是关键。

3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以社会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 3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注重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0.

定量评价、质性评价是评价的基本方法。

41. 定量评价适用于评价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测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2.

质性评价适用于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4.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进行学生评价时,可从参与度、感受度、提高度三个方面来设计评价项目。

4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46.

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是协商式评价的三种评价方法。

47. 目标本位评定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4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评价的方法包括:校校互评、校内自评、跨校评价。

三、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必改正。每题1分,共36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要求人们的观念由主客统一的知识观走向主客两分的知识观。(

X)

新的课程观强调强调儿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 X ) 新的课程观强调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采用单一模式组织生活的过程。( X) 4.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和舒展的。()

5.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儿童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而建构的活动。()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是控制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而成为师生追求意义和坐标、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7. 综合实践活动所代表的课程形态不再是在教育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知识文本,而是在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

8.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9.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活动。()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基础,选择和生成活动主题。( X )

11. 生成性目标本身就是课程指导者预设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在活动设计之初和活动实施过程中创生的。()

12.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表述只能根据国家课程目标设定。( X ) 13.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和途径。( X )

14. 研究性学习像学科知识那样也具有清晰的起点和终点,通过演绎推理来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其构成是可以序列化的。(X )

15. 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探究活动主题的选择不应高于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而应该完全迁就学生的生活背景。( X )

16.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没有预设的成分,它更多的是充满生成的、动态的设计。(X ) 17.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也是根据预定目标先行设计的课程。(X )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不仅是一个既定课程计划、活动方案的落实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

1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实施的过程就是将课程规划、方案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通过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活动课程的翻版。( X ) 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综合实践学习。(

X) 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X ) 2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乡土课程”,利用地方的历史文化、风景资源,进行外出参观。( X )

24.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学生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X ) 25.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指导教师的指导是以一堂课的时间为单元,而不是完全由学习内容和方法来决定的。(

X)

26.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只有教师才是活动的设计的主体。( X )

27. 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阶段,师生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X)

28.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师生既可以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和指导者与活动者的关系,也可以是竞争关系,甚至是颠倒的师生关系。()

29.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给学生确定合适的活动范围和制定学习方式、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X )

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且构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X ) 31. 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校外资源的开发。( X )

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注重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3. 质性评价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如果不能保证信度和效度,那么质性方法的使用就是失败的。(X )

34. 定量评价表面上没有评分、计算等诸多“麻烦”,实际却更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博大的教育精神。( X )

35. 评价主体只能是一个领域的权威、一个群体的领导或师长。(X )

36.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进行学生评价时,可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显性指标主要反映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X )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题6分,共30题)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特性?(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内容有哪些?(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特点是什么?(1)强调体验性目标(2)注重实践性目标(3)重视生成性目标

4. 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段目标是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总体目标是制定学段目标的重要依据,总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段目标的实现。首先,学段目标之间是一种承接关系。其次,学段目标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

5. 如何将课程目标具体化?(1)明确目标的所属维度(2)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3)选取合适的行为动词(4)采用适当的表述方式

6. 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有哪些?(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7.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哪些独特的价值?第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促成学生所学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第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8. 在以社区服务与生活实践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年龄特征;2.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去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和价值观的形成;4.严密组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 9.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征是什么?(1)动手与动脑结合;(2)以项目为载体;(3)可感的操作对象;(4)多学科的视野;(5)贴近现实生活;(6)开放的学习领域。

10.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目标具体、明确(2)内容综合、富有生活气息(3)活动过程突出参与、探究与体验(4)活动方法得当,形式多种多样(5)活动方案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安全可靠(6)形成特色,体现创新

11.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多因素协调(2)预设和生成相统一(3)多方面参与(4)因地制宜(5)循序渐进

12.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1)从学校、班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中生成主题;(2)改造外来的参考课题,增删活动主题;(3)从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生成主题;(4)从学科教学中生成主题;(5)通过其他多种渠道生成主题。

13.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生成的要求有哪些?(1)是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的情况改变目标或增加目标。(2)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设计总体目标,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再设计分目标。(3)是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情况变化增加生成性目标。(4)是根据系列活动主题的预期目标生成子课题的目标。(5)是在教师指导下生成新目标。

14.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学校及活动背景;2.相关人员及事件;3.课程设计;4.课程实施要求的设计;5.课程评价与反思的设计。

15. 总体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系统分析法

(二)综合法

(三)基于“多元智能”进行总体规划的方法

(四)情境分析法

16. 单一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与系列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系列主题活动的目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形成了一个目标链,它在作为系列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之下,有若干对应于系列主题活动之中各子主题的子目标,而单一主题活动的目标相对简单,同时重点也是更加突出。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有哪些?(1)影响因素多(2)时间跨度长(3)活动场所多(4)方式多样化(5)凸显自主性(6)安全要求高(7)管理难度大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哪些要求? (1)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2) 合理的知识结构(3) 全面的课程实施能力 19. 如何把握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设计的主体。其次,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促进作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意识(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如:提高教师的活动规划、实施能力;增强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教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等。) 2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需要符合的条件有哪些?(1)具有教育价值;(2)与课程目标吻合;(3)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4)安全性能高;(5)成本低、消耗少;(6)可重复使用。

22. 课程资源开发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有什么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深入发展需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健全人格需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需发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2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具有什么重要意义?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确立教师实践的课程观;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

2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一)就地取材;

(二)学以致用;

(三)形成体系;

(四)优化配置。

2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把握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3)因此制宜,体现特色

2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程序有哪些?(1)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小组;(2)背景分析;(3)拟定课程资源开发计划;(4)组织师生申报课程资源;(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6)对资源进行评价与调整;(7)实施资源的开发;(8)资源开发的评估。 2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强调整合;(2)提倡共享;(3)合理使用;(4)提高效率;(5)注重连贯。

2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2)学生感性经验和精神生活的获得;(3)学生的生活方式;(4)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课程实施的基本素质;(2)合理开放的知识结构;(3)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4)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能力;(5)组织与指导能力(6)活动结果的评价能力

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课程设置(2)制订方案和计划(3)建立组织机构(4)校本培训(5)管理制度(6)资源的开发利用(7)学校文化氛围(8)教师的工作量计算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6题) 1.我国新课程目标涉及“过程与方法”,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作为课程目标的过程和方法”的内涵。

过程就是目标德国老师眼里的美术教育

市青少年宫美术班的孩子们还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课桌被搬到室外的树荫下、没有黑板、没有规定具体的临摹对象和主题、没有限定材料和工具„„ 来自德国杜伊斯堡的莱茵艺术学校美术老师布曼·布赫洛和坎帕·亚内克是应邀来汉进行美术教育交流的。在20天的教育活动中,她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绘画技巧,而是先和孩子一起在少年宫逛了一圈,然后告诉他们:“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画、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可以用。”孩子们的作品大大出乎家长们的意料:有画太阳的、有画树木的、有画小朋友的、还有画德国老师的„„更有意思的是,随手捡来的树叶、擦手的纸巾都被孩子们利用起来。二十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没有一张重复的,再熟悉不过的少年官,在孩子的眼里竟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把白纸蒙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来回涂抹,纸上就会留下硬币的形状,这也许只能算“雕虫小技”,但德国老师却鼓励孩子们用“雕虫小技”进行创作。一开始,孩子们纷纷找家长要硬币,布赫洛女士启发孩子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件东西。”很快,钥匙、颜料盒、树叶、环形针、钮扣等等都成了孩子们得心应手的工具。看着孩子们创造出来的“蔬菜大棚”、“龙卷风”、“雪花”、“五线谱”、“麻饼”,两位德国老师连声称赞。

两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德两国孩子的想象力、对自然、对生活的感知力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中国孩子可能缺乏自由发挥的机会。但中国孩子在技巧方面已达到了—定水平。 亚内克女士告诉记者,德国孩子到12岁才开始系统学习绘画技巧,此前着重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德国孩子从入门到表现出技巧的过程可能很长。但他们有一句口号:“过程就是目标”,在兴趣培养阶段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别,看出谁更有天赋。

布赫洛女士还认为,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盼也许太高了,这样反而会抑制孩子天赋的发挥。

1.(第三章第二节P45)(1)学生学习课程的良好经历和方法成为教育和课程关注的焦点。(2)这种目标是开放的,强调学生创造性,预先不进行精心的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比较自由。(3)这种理念有助于教师把握和组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老鼠有决策能力吗?

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课题内容不限,但必须有独立见解。 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 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洞天。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 小黄同学做实验时,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记下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获取食物的时间。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拉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而那只小白老鼠则10次之中有8到9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小黄同学完成了他的论文,那完全是一篇正正规规的研究报告,题目是:“老鼠有决策能力吗?”他的结论令人刮目相看。他写道:“研究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的论点。因为,如果老鼠有决策能力,那只白老鼠就不应该走过左边的洞。但是如果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那只黄老鼠也不可能多次成功地选择右边的洞。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作出复杂决策的能力。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作出的决策。” 2.(第四章第一节P71)(1)问题性;(2)探究性;(1)综合性。 3.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征。 用纸做服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服装”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 2.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所做的特殊“服装”,把脚伸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活动准备

在课前,教师先请学生观察商场卖的服装,有关的服装杂志,了解服装的制作,并设计制作服装的新颖构思,要求学生制作的服装不要太复杂,可以是简单的裙子和马夹,可以在服装上加一些装饰物。准备材料:特殊的纸张,剪刀,透明胶,皮尺。

三、活动方法

个人制作,全班展示。

四、活动步骤

1.让同学们2人一组进行服装的制作。

2.教师提出服装展示评比的标准: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特点。然后请同学们依次出来一个一个地表演。教师提供音乐伴奏,要求学生按照音乐节奏表演。

3.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教师请学生自由推选最好的服装设计,并说明理由。然后全班学生表决。教师宣布获最佳设计奖的学生,请这些获奖的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和设计的经验。教师对设计好的服装及其设计者进行表扬。

五、后续活动

六、活动资料与建议

1.用纸来做服装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服装样式一定要简单,要防止纸张的破裂,纸张可以是旧挂历,也可以是装饰纸。

2.可以在学生设计之前,把一段时装表演的录像给学生看。 3.可以买鲜艳的包装纸。 (1)动手与动脑结合;(20以项目为载体;(3)可感的操作对象;(4)多学科的视野;(5)贴近现实生活;(6)开放的学习领域。

4.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 自制广告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让他们欣赏一些平时见到的富有创意的广告,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中现场推销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锻炼他们的口才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3、从广告词中获得语言的美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字的热情。

4、从无声的广告中体会广告独特的艺术。

5、从推销商品过渡到推销自己,让学生们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自己。

二、活动内容

1、首先让他们欣赏一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并让他们思考后自由讨论自己看过后的感想;

2、介绍有关广告词的知识;

3、互动环节中安排一组即兴广告创意表演:即每个组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种商品的广告,然后大家对此做些评论,最后表演的好的,富有创意的那一组要提出表扬;

4、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大家发挥想象力,为自己写一段广告词。

三、活动方式

1、观摩优秀的广告作品;

2、师生互相讨论;

3、小组表演竞赛;

四、活动过程(略) (1)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把握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5.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填歌词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写简单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二、活动准备

请同学们在课前复习唱《小燕子》。

三、活动方法

学生独立填写歌词,在小组交流和表演,在全班表演。

四、活动步骤

1.学生一起唱《小燕子》,老师自己伴奏或者录音伴奏。

2.教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讨论这首歌表现了什么主题题,有没有不合适宜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学生举手在全班发言。

3.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原有的曲调,重新填上新的歌词,要求表现积极的思想主题。 4.学生填写完了之后,在小组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推荐几名学生在班上表演。评比的标准:主题思想鲜明,有新意,文字优美。评比的标准:主题思想鲜明,有新意,文字优美。 5.每个小组推荐评委,有五人组成评比小组。被推荐的学生依次上台表演。评委公布获奖学生的名单。

6.教师小结。教师对写得好的歌词及其作者进行表扬。

五、活动资料与建议

1.《小燕子》词曲(省略)

2.填歌词要求与音乐以及原有的歌词对应,注意前后押韵。

3.如果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她)来组织整个活动。

4.可以先让学生在家里预先填写歌词,在小组活动中以交流评价修改为主。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6. 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 日用弃物小创新

一、设计意图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培养创新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其潜力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制关重要。组织学生对日常弃物回收简单加工后再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想像能力,在动手制作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二、活动目标

1. 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件日用弃物的小创造。

2. 再找一些其它的生活弃用物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造,看看学生可以做出自己设计的物品来。

3. 体会活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长方形牛奶合若干、暑片空盒,彩色包装纸、象胶片、彩笔,剪刀

四、活动过程(省略)(1)内容选择综合化、社会化;(2)内容呈现问题化;(3)重在过程。

六、论述题:(观点共8分,展开说明5分。每题13分,共12题)) 1.联系实际,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价值?(1)满足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请联系实际,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育有哪些价值?(1)重建课程观(2)重建教学观(3)重建学习观

3.请联系实际,论述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1)着眼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2)立足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3)注重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4)崇尚活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5)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4.请联系实际,论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2)研究性学习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养成学生合作与共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4)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5)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5.请联系实际,论述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课程目标

(二)学生方面

(三)教师方面

(四)学校的教育条件

6.你认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一、了解学生,

二、调查课程资源,

三、教师自身的准备

7.请联系实际,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过程。(1)确立活动主题(2)制订活动方案(3)评价活动方案

8.请联系实际,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1)生成活动主题(2)制订活动方案(3)实施活动方案(4)总结交流(5)活动反思

9.你认为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活动的形式,忽视活动的实质

(二)注重活动的结果,忽视活动的过程

(三)用学科教学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四)缺乏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整体管理 10.请联系一个实例,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策略。(1)选题的指导策略(2)活动组织的指导策略(3)制订活动方案的指导策略(4)活动实施的指导策略(5)交流的指导策略(6)反思的指导策略

1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及利用能力弱(2)课程资源利用存在单一化倾向(3)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低 12.请联系实际,论述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的理解。(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2)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3)鼓励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4)注重过程,体现差异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习总结

1105402002 董浩

一、课程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深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代社会转型及教育理念转变的产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突破,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内涵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由学生自己时间和探索,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从其内涵可以看出,课程是以儿童为主体所进行的的富有建构意义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形成双边关系,以主动性的互动共同建构民主、平等的课程运作秩序。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对话、平等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创生课程的意义,进行课程的实践,实现课程的目标。

21世纪初,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年改革拉开了序幕。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立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国际化的趋势、吸取我国课程研究和事件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应时而生的。经过了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基本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从课程的理解与认识到课程的规划与开设、课程资源与师资配备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不断实现面的拓展和点的深入,课程的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不断提升。

二、 学习方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习方式讲求多样性,讲求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门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不只是像其他课程那样课堂上单纯的讲解与课外作业的辅导,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当然不止是自己所任教的科目,还要有灵活应变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与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相适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与其他科目相同的学习方式是理论讲授。在活动实施之前,教师学要向学生讲解清楚这门课,包括它的选题、中间过程的实践以及最后的展示交流。让学生首先对这门课有个整体的认识,掌握整天观念。教师的讲解不仅是简单的介绍各个环节而是详细解释各个环节的实施方法和要求。这就为以后活动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的操作,分配承担任务、课堂讨论交流及自主学习等。这门课对学生动手动嘴动腿的要求很高,其性质也决定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方式选择的多样化。例如,调查问卷、照片、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它要求学生不只拘泥于狭窄的理论要求,还要有更为宽阔的更为深层次的实践经历。

三、 学习收获

为期六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我深深的明白了课程的特征和价值。 综合性是其特征的主要方面,集中表现为内容、时空、学习方式以及目标的综合。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学生的生活世界又是由各种复杂的关系构成的,它们紧紧的交织在一起。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多门学科了知识的杂烩,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彻底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学生在其中自主的、创新的开展学习活动。在一次次的探究、调研、实验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得到极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深化和完善鼻息的见解,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学会交流与合作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

四、 反思建议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五、自我评价

总体说来,这次实践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小学生也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的经历。个人觉得我们小组首要成功的环节是选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五个人进行了多次的商讨,在同蒋老师以及四年级1班班主任王老师的交流后最终确定了几个备选题目,并且每一个都做了初步的准备。当然我们并不是强制的要求学生接受我们的题目,而是在跟学生进行了交流共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意愿进一步改进了我们的选题及后期准备。这样就是学生对选题有浓厚的探讨的兴趣,也就使我们后面的自主实践环节进行顺利。

但是,这是我们也是小学生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选题

我的思维始终受到局限,一直围绕着环境保护及交通安全这几个大的方面,对其他的方面缺少了解,没有想到生活中的细节之处也可以成为活动的主题。

2、任务布置

我们组的主题为“你最喜欢的动画片”,对象为四年级一班的学生。第二次去小学之前我们预想了很多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理解主题的含义,只是单纯的以为看了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所以在最后的交流展示环节只有三个小组详细介绍了他们所看过了的动画片。这似乎没有达到我们所设定的主题的要求和想要达到的实践目的。 这次实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一个小小的活动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等。所以,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能力,争取在以后和学生一起有精彩的综合实践的经历。我会为之努力。

第五篇: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

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

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打开“http://www.jxol.net/yyzdwyn/index.htm”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

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

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

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4、访家乡名人——“剪纸能人”钱仁祖老师;

上一篇:综合实践课程评价策略下一篇:综合实践五上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