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微探

2024-05-07

高中历史教学微探(精选十篇)

高中历史教学微探 篇1

一、勇于质疑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事事包办, 使学生的质疑能力慢慢退化, 创新的意识渐渐枯萎。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把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只有思考, 才会发现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 才能去解决问题, 才能在“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 培养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质疑能力乃至于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比如, 曹操的确是奸臣吗?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毫无瑕疵吗?这样学生爱学习了, 综合能力提升了, 在历史课堂上他们必将活力四射。

二、愉快阅读, 激发兴趣

歌德说:“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所以说, 历史学习虽然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 但绝非枯燥无味的。不过仅凭教师的讲解, 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和规律, 仅强调“死记硬背”, 学生肯定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 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每一个框题的结构上看, 它从一些基本的、具体的、典型的事例出发逐步引出需要阐明的观点, 同时穿插着大量的史料、图片、表格。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教材上的图文资料, 确立合适的导入问题, 让学生带着悬念、疑问、惊奇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去认真阅读课文,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历史教学最应注重德育

历史教学, 就是以人为本, 弘扬先人的美德,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在了解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 接受心灵的陶冶, 感受人格的震撼。

如孟子“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傲骨;张骞出使西域, 百折不挠的毅力;霍去病“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抱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状志;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抱负……让学生牢记这些历史名人、名言、名事, 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上述教学使学生学习这些历史人物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学习他们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 学习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微探论文 篇2

一、高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中教育在我国教育的改革中已经得到广泛普及。高中生的学习成绩也都各有千秋,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差异。以往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给部分同学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很多同学不喜欢动脑思考,将学习知识这件事看得十分被动,老师传输什么就接受什么,不会加入自己的联想与实践。懂得动脑思考的同学与不积极动脑的同学之间往往在学习成绩上会拉开一定的档次。然而,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其实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利于开展同学们的学习潜力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的。高中数学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学好高中数学是终身受用的,虽然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学会的学科,但是相信在老师合理的引导下,同学们也会对高中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认真学好它。

二、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得到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通过新课改的标准,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摸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再为枯燥的教学方法而提不起来精神。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1.适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同学们能够学好高中数学最好的老师,也是同学们的学习动力,然而这种动力有一部分是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还要努力地钻研和学习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照本宣科,通过应用数学和在巩固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作用了。教师也可以通过制造数学模型和设计情境来激发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这样做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对原本的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外界环境和自身的思维相结合,加强同学们对数学思维的掌握。

2.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是十分重要的,它也应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思想,培养属于同学们自己的个性是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之处在于,新课改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创新意识,更加接近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更适用于当代的高中生和社会的发展前景。在这个物质文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学好传统知识已经不是每名同学主要的学习目的了,能在传统的思想上去创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当代社会发展更为需要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他们定下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同学们学习的欲望,一步一步踏实地学好高中数学才应该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的最终目标。通过老师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温故而知新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拓宽视野对于教师的教学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3.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娡学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大脑的开发及塑造理性思想。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应该教会书本上应该学会的数学知识,也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同学们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捷径,这种捷径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运用巧妙的普通人想不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思考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在以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节约时间成本且不降低质量。勇敢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打破常规,这样做的同时也给了同学们一个良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思维潜力也慢慢地开发出来。

4.培养同学们的个性

初中历史教学微探 篇3

一、学生自主探究,加强课前预习

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时空宽广,内容丰富,不少知识,常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故有“政史同一宗,文史不分家。”之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时空和自由,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探究对象,设计探究程序,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自己得出结论。在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或信息,起辅助和组织的作用。如:在教学武则天这课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武则天死后,要给自己立一个无字碑,谈谈你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再如:讲清明专制统治时,教师可以提问:假如你是明清时期的一位知识分子,想一想你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去思考、去探究、去深挖历史,从而学到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历史知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合作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它。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有句名言:“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可见培养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没有兴趣,是决定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志,学生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培养。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要在做到如下几点:①科学搭配,合理分组。要求所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要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积极进取,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②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不能撒手不管,也要积极参与,认真配合,角色要转变,重心要下移,与学生平起平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研讨分析,适时调控和交流,做学生的学习朋友和探索伙伴,并根据情况,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③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师要放弃传统教学中的“主角”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课堂为演堂、辩论的会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观点碰撞的环境和平台,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维翅膀,在合作学习中积极表现自己。

(二)师生配合要默契。课堂是学生举疑解难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要配合默契,关系要平等和谐,情感要交融沟通,老师要了解学生,授课方法要适应学生的文化基础、性格特点、自己养成的一些好习惯;还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接纳自己、适应自己。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适应的最高境界是默契,教师应从学生的不同神情中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要能从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里体会出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教师要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游刃有余,有娴熟自如的表达能力,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教学才艺。学生质疑求教,教师要耐心回答,做到百问不烦,胸有成竹,态度从容,信心有余。同事,师生都应明白这个道理: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其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因此,每个章节后面知识迁移题,教师要督促学生按质按量的完成,耕耘好这片为学生提供知识消化的沃土。

三、要不断的对新旧知识对比

只有对比才有不同,只有对比才有新的发现,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比教学尤其重要。如:在教学隋朝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把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秦朝相对比,教师列出一张隋朝与秦朝的对比表,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这两朝的统治时间的不同,统一意义的不同,政治制度的不同,伟大工程的不同,灭亡原因的不同,以及对后朝影响的不同。这既让学生学到本课的历史知识,又复习和巩固了过去的历史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

四、开展课外活动,举办第二课堂

(一)观看历史影片。形象生动的有条有理的情节可加深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记忆和印象。为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影片,如反映中国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世纪的悲剧》等。这些影片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都贯穿与故事和人物之中,对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品质,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撰写历史论文。为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了解国情,理论结合实际,在学完某些章节之后,我还要求学生撰写历史论文,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写作过程中,我严格要求学生:不走过场,不说大话、空话、不流于形式,理论结合实际,不为撰写而撰写。开始,学生有些不习惯,说老师小题大做,把历史课上成作文课。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适应。如撰写《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看今天的环境保护》一题时,学生思维驰骋,引经据典,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实况如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塵风暴,全球气候变暖,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事实意义娓娓道来,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感情丰富真挚,文采飞扬,既符合历史学习的要求,又从中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写作的能力,产生了一箭双雕的积极效应。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策略微探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思维

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问题的产生、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完成的。问题教学迎合了高中物理的教学需要,它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问题不断地感知物理知识并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本文主要论述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学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物理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讲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场景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习题课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部分知识的掌握。问题情境:“南方某地发生了洪水灾害,消防官兵进行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在某次执行任务中,一名村民被洪水围困在中央地段并且在水流的方向100m的位置就是瀑布所在,如果该村民掉下瀑布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消防战士要前去营救,此时洪水的流动速度是10m/s,消防战士平时的游泳速度是3m/s。下面请你思考一下消防战士能否把村民安全地救上来。消防战士应该带着村民向哪个方向游才能安全地到达岸上?假如村民被安全地救上岸,二人将会在何处上岸?物理问题夹杂生活场景,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拉近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爱学、乐学物理。

二、重视问题启发,填补思维欠缺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问题设置,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指引下逐步得到启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并把预习心得记录下来。通过查看学生的预习记录发现,有学生认为匀速直线运动其实就是指物体的速度总保持一个恒定的值;有学生则认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瞬时速度和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数值是一样的。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还有些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来填补学生的思维欠缺。如: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其运动的速度都是一样吗?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中间某段时间的速度和开始运动、结束运动时的速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再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欠缺得到有效填补。

通过提出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体会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欠缺的思维得到完善,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拆分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设定。如果发现学生对于某些物理问题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则可采取拆分问题的方式,把复杂、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简单、易于理解的多个小问题,利用多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将促使学生自主形成知识体系和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是本节的重点,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对此教师采用了拆分问题的方式,利用多个问题的引导对该节进行讲授。如(1)你能从生活入手,说说下落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吗?(2)你能说出导致物体下落时出现的不同情况的原因吗?(3)请你试想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想法。(4)大家做的实验,哪些情况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5)你能想出一个具体实验,但必须要让物体下落时没有阻力吗?(6)你能总结出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吗?你能设想出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哪种运动吗?(7)要用怎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设想的正确性?(8)要用实验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合作探究。

通过把教学重难点问题拆分成多个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分层理解与吸收,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微探高中英语对话教学教育论文 篇5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是当代英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应努力的方向。从我国成千上万英语学习者的成功经验中,以及对这些经验的大量分析研究中,英语学习的普遍规律大体上概括出下列一些:由原结构到新结构、由单模式到复模式、由接受到表达、由模仿到创造。根据英语学习规律,笔者认为:通过模仿对话、编导对话到指导学生表演小品、短剧,这是提高言语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仿对话

根据英语学习规律,模仿对话在英语学习模式中属简单模式,从学习阶段上分,属学习的初级阶段,初学时起重要作用的应该是模仿和机械识记,这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手段。笔者运用交际法把学生分成“对子”或“小组”,让学生在pair work中分角色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伴以手势、动作、表情等再现生活中的交际场景,通过对话表演,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导入到“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大大地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如SEFC Book 1A Unit 3 Lesson 9。本课对话教学要求学生会使用一些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的句型,并了解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后,笔者要求他们根据所给情景,进行模仿对话表演:

Situation: Charles is from England and is studying in the States. He meets his new classmate Tom for the first time. Tom is American.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before the class begins.

学生模仿表演如下:

Tom: So you are Charles. Nice to meet you.

Charles: How do you do? I have just come to the States. 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some of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here.

Tom: No, I think you are doing fine. You know, sometimes I also can’t understand what the English people say. By the way, where is your classroom?

Charles: On the ground floor.

Tom: Would you please say that again more slowly?

Charles:My classroom is on the ground floor.

Tom: I am sorry I can’t quite follow you.

Charles: OK, I’d like you to come with me to my classroom. Classroom 3 is next to my classroom.

Tom: You mean your classroom is on the first floor? I see. My classroom is on the third floor. I think we can meet again, but I have to go now. Bye!

Charles: Goodbye!

由此可见,模仿并不只是机械的重复练习,而是在表面上重复校正的同时, 在深层上不断捕捉英美人使用英语的感觉,以及英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甚至能产生某种新鲜的修辞效果:诙谐幽默,不落俗套。

二、改编对话

在模仿对话的基础上,笔者逐步引导学生改编对话并表演。这是学习者按接受模式复制成表达模式的过程,是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和生活创造性的本能表现。如更换剧中的人名、地名和时间等细节,或让学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增加新的内容,在虚拟的情景中进行真实的交流,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如SEFC Book1B Lesson 57。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在医院或诊所就医时所用的日常用语,笔者在教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改编原文中的对话,并表演,笔者作了以下提示:

Situation:Kate(K)doesn’t feel well. She is difficult to speak. She is visiting Dr. Zhang (Z) now.

学生表演如下:

Z: What can I do for you, Kate?

K: Well, it is hard for me to say… a… word.

Z: What’s the matter?

K: I’ve got a pain… might…here.

Z: Let me examine you. Does it hurt?

K: Ouch?

Z: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K: I went to a… Rock concert. I had a good time there. I drank beer after that concert. That’s all.

Z: I see. That may be the problem. You’d better have a rest. Don’t talk too much. Take a pill whenever your throat hurts. And you should drink a lot of water. I advise you not to cry or shout a lot in a concert in future and not to drink beer after that. It can do harm to throat.

K:Thank… you.

三、演短剧、小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英语学习是艺术性活动,它的艺术性来源于语言的本质,因为语言的学习、发展及运用,既具有艺术的所有基本特征,例如创造、美感、形象、和谐、节奏、直觉、灵感等;又包括在英语学习中各种专门艺术形式和手段的运用,如学唱英语歌曲、背诵英文诗歌、表演英语短剧、小品等。其内容都与学习者的思想、感情、气质、修养等合拍,能引起共鸣。这样,学习者就后会很容易进入艺术再创造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英语,而且熟练牢固。所以艺术性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其实质是潜意识学习。根据这一理论,笔者让学生尝试自编自演英语小品、短剧。如选择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剧本,选取几个易表演的片段,编排通俗易懂的台词外加旁白,布置简易的场景,设计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加以表演。通过试演短剧、小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社会文化,逐步将语言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地步。它既标志着教的成功,由标志着学的成功。

我的做法如下:

1、每上完一节对话课布置课外作业时,拟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下节课表演。话题涉及新学的句型或词语。如表示人际关系中请人代为问候的常用语:

Best wishes/ regards to… 向…问好

Please give my regards/ best wishes/ love to…请代我向…问好

Say hello to…向…问好

Please remember me to…请代我向…问好

要求学生在设计生活情景、编成英语小品时,不仅要用上这些表达,而且还要用得正确和得体。

2、小品可长可短,不单纯以长短定优劣,重在语言使用是否得体,语音语调是否正确,表情动作是否优美,是否备有简单的道具增加表演效果,这些都属于质量标准的范畴。

3、要在各组安排水平较高的学生, 以保证小品的质量。同时, 也允许学生自由组合。

4、全体学生都是演员。要计划和安排每个组表演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优生和差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5、一个组表演过后,教师要提问观看表演的学生,要求每人说一句从小品中听到的英语句子。然后,教师让全班同学发表简单的评论, 以肯定成绩为主。这样做,可使学生能够注意观看和倾听小品表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6、最后作简单的总结和评价,并亮出分数,以示鼓励。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策略微探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教学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80

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问题的产生、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完成的。问题教学迎合了高中物理的教学需要,它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问题不断地感知物理知识并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本文主要论述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学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物理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讲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场景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习题课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部分知识的掌握。问题情境:“南方某地发生了洪水灾害,消防官兵进行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在某次执行任务中,一名村民被洪水围困在中央地段并且在水流的方向100m的位置就是瀑布所在,如果该村民掉下瀑布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消防战士要前去营救,此时洪水的流动速度是10m/s,消防战士平时的游泳速度是3m/s。下面请你思考一下消防战士能否把村民安全地救上来。消防战士应该带着村民向哪个方向游才能安全地到达岸上?假如村民被安全地救上岸,二人将会在何处上岸?物理问题夹杂生活场景,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拉近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爱学、乐学物理。

二、重视问题启发。填补思维欠缺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问题设置,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指引下逐步得到启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并把预习心得记录下来。通过查看学生的预习记录发现,有学生认为匀速直线运动其实就是指物体的速度总保持一个恒定的值;有学生则认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瞬时速度和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数值是一样的。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还有些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来填补学生的思维欠缺。如: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其运动的速度都是一样吗?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中间某段时间的速度和开始运动、结束运动时的速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再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欠缺得到有效填补。

通过提出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体会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欠缺的思维得到完善,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拆分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设定。如果发现学生对于某些物理问题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则可采取拆分问题的方式,把复杂、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简单、易于理解的多个小问题,利用多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将促使学生自主形成知识体系和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是本节的重点,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对此教师采用了拆分问题的方式,利用多个问题的引导对该节进行讲授。如(1)你能从生活人手,说说下落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吗?(2)你能说出导致物体下落时出现的不同情况的原因吗?(3)请你试想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想法。(4)大家做的实验,哪些情况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5)你能想出一个具体实验,但必须要让物体下落时没有阻力吗?(6)你能总结出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吗?你能设想出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哪种运动吗?(7)要用怎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设想的正确性?(8)要用实验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合作探究。

通过把教学重难点问题拆分成多个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分层理解与吸收,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微探 篇7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即教育!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更是紧密相连, 为此我们在情境的创设上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以致用。

例如, 在学习“多媒体相册制作”这一内容时, 笔者将学生平时活动的照片为素材, 照片上有挥汗如雨的运动员, 有摇旗呐喊的啦啦队队员, 有站在颁奖台上的获奖者, 等等。当这些照片传到学生手中时, 学生都异常兴奋, 他们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甚至还有自己, 学习的兴趣立刻浓厚起来, 创作由此铺展。

又如, 在教学“网络信息检索”时, 由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为: (1) 要让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知道网络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 (2)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运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 (3)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的问题需要对获取信息的方法进行选择, 且正值临近春节假期, 所以笔者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切入, 在告诉了学生“搜索引擎”怎么用后, 以“我国不同地区春节习俗比较”为研究方向,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搜索 “不同地区的习俗的形成与特点”。这样, 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学会了网络信息检索, 同时也了解了民俗文化。

二、创设游戏类情境

“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信息技术课有很大一部分是操作课, 与计算机打交道, 与其枯燥地搬弄教材, 还不如搭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平台,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 进而升华情感。

例如, 在学生初学“Flash动画”时, 笔者事先制作了一组动作连续的“猎豹奔跑”的静态图片, 将这些猎豹的动作插入到PPT幻灯片中, 并将其命名为“课前小游戏.ppt”, 然后传送到学生电脑上, 学生播放该文件, 发现猎豹慢慢动了起来, 好奇心被充分激发, 生成了“是怎么做到的呢”的求知欲。在学生有了学习欲望的基础上, 笔者介绍这是二维动画制作的原理, 借助于Flash软件可以达到这一组连续的静态图片的动画效果。学生自然想学。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后, 明白了 “逐帧动画”的原理, 接着制作起来, 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奔跑”的猎豹。当然也有新的问题生成:“豹只能在原地奔跑, 与驰骋的猎豹有区别, 怎么办呢?”此时围绕这个情境, 进入了“关键帧动画”的制作研究。

实践表明,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恰当地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悬疑式情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巧设悬疑式情境, 将教学内容藏匿于学生未知却又好奇的情境中, 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解“Flash引导层动画制作”这一内容时, 设置了一个“地球绕着太阳转”的Flash动画场景, 学生通过“测试影片”后发现了问题:“地球”不能绕着“太阳”转。

于是整个课堂悬念生成, 为什么会这样?如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疑问, 课堂学习由此铺展。当学习到“引导层动画”时, 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在“地球”引导层中设置的“引导线”不合理。整节课因为这个有悬念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的心也被悬起来, 课堂学习变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旅, 在这一“旅程”中帮助学生深化了对“引导层动画”的理解。

总之, 创设情境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能够有效凝聚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 将学生思考、知识学习与探究乐趣有机结合在一起, 不仅仅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学习, 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识, 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并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孝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8) .

[2]张丽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挑起“认知失衡”的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12) .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微探 篇8

一、以生活为出发点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的确, 知识来源于生活, 也必将应用于生活, 高中政治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 以生活为出发点, 不仅是教学的需求, 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生活化教学延续的是生活—课堂—生活的模式, 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来, 在课堂中学习理论后应用于生活, 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二、以问题为效率点

有效的政治课堂应该坚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又带着新的问题走进生活。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 起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作用。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提问, 首先, 要保证问题难度适中。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不是个别学生, 而是整个班级, 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让全体学生接受。如在《投资的选择》学习中, 笔者用平时去银行存款、取款的事例导入新课后, 结合“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示意图提出问题:“什么是储蓄存款活动?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有哪些?人们为什么进行储蓄存款活动?”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也是教材中明确的, 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含义。其次, 问题尽量少而精, 且按由简到难的顺序逐渐提出。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的学习中, 为让学生正确理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先设问:“请同学们都参与讨论, 说说你们心目中的好官是怎样的?”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好官应该是一个能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一个好的政府, 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政府的责任应该是对人民负责。”“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接着设问:“为什么说我国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呢?由什么决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这就决定了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 要对人民负责。”如此层层推进, 学生的知识构建有了基础, 问题才会变得更加有效。

三、以转变为着力点

转变的是教师的教学模式, 即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引导探究式转变。倡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来进行知识构建,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丰富的个性体验, 才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知识构建也才能获得基础。

以《意识的本质》学习为例, 教学中笔者不是给学生讲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如何发展的, 而是通过问题为引导, 让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意识。如理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笔者设置了探究活动: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在探究中点拨学生:“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 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这样, 学习过程就不是“要我学”了, 而变成了“我要学”, 并且, 在不同的小组探究中, 小组间的竞争和小组内的合作让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同时, 学生的观点得到了阐述, 在交流中不断地取长补短, 学习更加有效。

四、以协调为平衡点

“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新课程理念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要求, 因学生之间客观地存在个体差异, 如果教师“一刀切”, 势必加大学生的差异, 让学生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么, 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来做到协调发展呢?

高中历史教学微探 篇9

一、生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原则

总的来说,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坚持“双生”为本, “双生”即学生和生活。

第一个“生”是指学生。生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 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要回归学生熟悉的生活,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设计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例如,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信息获取”这部分内容时, 就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这个视角出发, 打开网络“天气预报”实时查询, 那么与生活实际的情况相比较结果如何呢?可以以此为任务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去调查网络中的各个天气预报网站的准确性和同步更新速度, 以此为依据评选出最理想的天气预报网站。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既完成了信息获取, 同时也服务了生活应用。

第二个“生”是指生活。生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回归生活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 其主要教育思想是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引入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学中来, 并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生活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实现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的双增长。

例如,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信息技术与社会”这部分内容时, 笔者从学生熟悉的一则著名漫画“在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和一个网友撰写的“别以为你是一条隐藏很深的狗”出发, 以此为社会话题,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网络匿名的方式讨论这两则信息带来了哪些新的伦理问题。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 学生的分析大多涉及电话、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结构, 及信息传播结构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等方面。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现象的评价与讨论之中, 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还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构成双向的有益的联系。

二、生活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是联通的, 从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出发, 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挖掘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思想。信息技术是如何发展的?信息技术是社会与科技进步、发展的结果, 也是生活智慧的结晶。注重挖掘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思想, 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形成。

例如,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信息管理的三种技术”这一内容时,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挖掘信息技术思想, 如生活中分类管理春夏秋冬的衣物、学生平时管理个人的书籍等都与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相一致, 这样的处理不仅弱化了信息技术知识的纯理论性, 而且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着信息技术思想。在此基础上, 再布置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的任务, 整个学习过程就水到渠成了。

2.提取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体验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 “互联网+”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 提取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具体的应用, 以此作为教学资源来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是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例如,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 “数据库管理方式”时, 笔者先让学生登录学校网站, 到图书查阅系统中去检索学校图书馆存馆的书籍, 学生在检索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到数据库管理方式的特点。

提取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际上是给学生创设体验知识应用的机会, 获取直接经验的平台, 将间接知识转化成直接经验, 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3.开拓运用信息技术的生活渠道。知识在运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是知识内化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生活化教育的渗透, 还应该开拓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生活的渠道。尤其是作业的布置, 应该要避开纯理论性的作业, 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服务生活中去。

例如, 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每学期按照事先安排的课程计划开始学习。每门课程由多名教师讲授;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每个学生学习多门课程, 学期结束后通过考试, 教师登记每门课程、每名学生的成绩, 并得到确认后存档。请根据上述要求绘制E-R图。

高中历史教学微探 篇10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是一门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很多的事物都可以作为生物学科研究的对象。而这些身边的事物对于学生而言要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加亲切, 因此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 在生物课堂上, 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发挥生物学科的这一优势, 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 为了给学生介绍“细胞的呼吸”, 我就在上这部分内容之前提前一周让学生准备几个苹果, 把他们放进塑料袋中, 一部分袋口扎紧, 一部分袋口敞开。待一周以后上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 我就让学生把这些装在塑料袋中的苹果带过来, 当学生解开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时, 一股酒味扑面而来, 这时候再对比一下袋口没有扎紧的塑料袋, 却发现没有任何酒味。面对这种情况, 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袋口扎紧的会有酒味, 而没有扎紧的则没有呢?就这样, 在疑问的引导下, 学生自然地进入到了学习和思考的状态之中, 这样, 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 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

二、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听故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够把一些有趣的故事同课本知识相结合, 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为了给学生讲解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知识, 我就给学生讲了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在30岁的时候与其舅舅的女儿艾玛结婚, 在婚后, 他们一共生了六个孩子, 但是在六个孩子中, 其中有三个幼年夭折, 而剩下的三个孩子命运也非常的悲剧, 都是终身不育患者。今天的人们都知道, 这是由于近亲结婚才带来的悲剧, 而达尔文那个时代却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达尔文直到晚年时期, 才通过观察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区别了解到其中的奥秘。在听完了达尔文悲剧性的故事以后, 学生对于近亲结婚又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时候, 再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 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利用生物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因此, 我们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当然也离不开实验手段。与理论讲授相比, 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往往能够使得生物知识更加的直观化, 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因此, 通过实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向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而我们也可以利用实验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 为了让学生了解“向光性”的概念, 我就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一段时间先准备好燕麦胚芽鞘的实验 (准备一组有单侧光照射的燕麦胚芽鞘和一组无光照射燕麦胚芽鞘) , 这样, 在上课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把之前的实验结果拿出来让学生观察不同光照下的燕麦胚芽鞘的状态。经过观察学生发现, 燕麦胚芽鞘明显地向有阳光的方向弯曲, 这样就使得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向光性”的概念, 从而在直观现象的刺激之下更积极地投入到了有关知识的学习中。

四、利用复习旧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 在生物教材中, 前后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我们在生物课堂上, 也可以采用复习旧知识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注意, 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 在讲到专题一《基因工程》时, 我就让学生先回顾一下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基因的一些基本知识, 如基因的结构、基因的表达等, 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些问题, 为什么世界万物各种生物的性状会千差万别呢?到底是什么力量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有没有可能让某些生物的性状在某一方面发生改变呢?就这样, 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 使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用以理解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而恰当的问题的提出, 也使得学生的思路更加明确。这种利用复习旧知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 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有所巩固, 另一方面, 也把之前的旧知识和接下来要学习的新知识连成了一体, 这样, 可以使得新知识能够顺利地纳入到之前的知识体系。

德国有个学者曾经这样来描述教学情境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就好比是盐, 而教学情境就好比是食物, 如果把盐加入食物中, 就能够烹调出一道美味的菜肴, 而人们在享受美味菜肴的同时会把盐全部吸收进体内。由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出, 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同时还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加透彻。因此,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 我们一定要在生物课堂上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使得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激励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刘鹏.新课标语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年05期

[2]苏正松.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20期

上一篇:主站运行下一篇:革命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