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住房体系

2024-05-01

城乡住房体系(精选九篇)

城乡住房体系 篇1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住房公积金等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该体系从制度层面基本覆盖了城镇所有中低收入阶层, 为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和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无论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都超过城镇的广大农村却长期被排斥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 住房保障制度近乎空白。虽然一些地区通过“农村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改善了部分贫困农民的住房问题, 但是其覆盖范围及力度十分有限, 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住房困难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 而且, 这些“工程”由于没有制度的支持与规范, 其持续性和稳定性无法保证。

这种“冰火两重天”式的制度安排, 显然有失公平, 而且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 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关乎社会公平、稳定与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

二、农村住房现状及问题分析

1. 部分农村地区住房条件十分落后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农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但是由于我国农村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 有些农村地区住房条件还十分落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 2006年末, 我国农村住房仍然为竹草土坯结构的高达2124万户, 占到了全部农村住房的9.6%, 而西部农村地区, 竹草土坯结构住房高达21.8%。在四川、贵州等省的调研显示, 这些竹草土坯结构的住房多数年久失修,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另外, 有些农村地区的住房配套设施也很不完善, 据农普公报显示, 全国农村有2265万住户反映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 9474万住户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 13318万住户使用柴草作为炊事能源, 分别占到了全部农户的10.3%、42.9%和60.2%。

单位:%

来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 农村住房困难家庭大量存在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上升, 但绝对水平仍然偏低, 并且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按当年农村贫困标准人均纯收入1274元测算, 2010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另外, 统计公报还显示, 当年有5228.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554.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上述数据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群体。这部分低收入群体虽然可以无偿 (或很小的成本) 取得宅基地, 但是仍然无力建造“适足”的住房, 或无力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 从而成为住房困难家庭。

3. 农村住房资源闲置及低效利用较普遍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具有无偿、无期限、可继承等特征。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还不完善, 一些地方在管理上也不规范,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我国农村住房资源闲置及低效利用较为普遍, 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1) 一户两宅甚至多宅现象大量存在。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即“一户一宅”, 但在现实中, 农村居民具有两处住宅甚至多处住宅的并不鲜见, 有些农户将多余的住宅用于堆放杂物甚至闲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 2006年末, 我国农村居民拥有2处住宅的为1421万户, 占6.4%;拥有3处以上住宅的77万户, 占0.4%。

(2) 农村人口外流导致的住房资源季节性闲置, 甚至完全闲置。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重作用下,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 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有些是举家进入城镇;有些则是将老年人和幼童留在农村家中;有些在农忙及春节期间短暂回家, 有些则长年不回家。不论属于哪种情况,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 农民工是城镇中居住条件最差的群体, 他们很多人长年蜗居于简易工棚中。然而, 他们在农村的住房却处于低效利用甚至闲置状态, 有些本来是用于四五个人居住的, 现在仅剩一两个人, 有些则处于季节性闲置甚至完全闲置状态。另外。有些农村居民已经在城镇购买商品房, 但他们在农村仍然保留着住房。2010年的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显示, 当年我国外出农民工高达15335万人, 可以想象, 沉淀或低效利用的农村住房资源有多么庞大。

三、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1. 居住权实现的内在要求

从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 到1981年的《住宅人权宣言》, 再到1997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居住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既然居住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那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公民在居住权凭自身能力无法实现时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予以保障, 即政府必须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然而, 自1980年我国福利分房制度改革以来, 虽然住房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 但保障对象基本局限于城镇居民 (现在也包括一部分具有农村户籍的城镇流动人口) , 农村居民长期被排斥在外。当然, 这种制度安排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及住房制度改革范围有关, 因为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仅限于城镇, 且改革导致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异常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 优先考虑建立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已30余年, 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已基本完善, 农村住房保障的问题却开始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基于人权视角还是社会公平原则, 作为在法律意义上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农村居民, 理应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 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镇居民均等的住房保障。

2. 农村土地及住房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村住房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住房资源大量闲置和低效利用, 一户两宅甚至多宅、住房季节性闲置甚至完全闲置等现象大量存在;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无力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住房困难群体。如何才能走出这个闲置与短缺并存的困境, 实现土地及住房资源的优化配置呢?显然, 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搭建一个桥梁, 使闲置的住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然而, 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这一设想是无法实现的, 因为农村住房困难群体受支付能力的制约无法形成有效需求。因此, 政府必须承担起搭建这座桥梁的责任。那么对于政府而言, 最现实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 通过政府的支持与导向, 将住房短缺与闲置有效对接, 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消化存量住房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农村部分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 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 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其目标就是要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 让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显然, 具有显著二元化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必将随着城乡统筹战略的推进及改革的深化, 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均等。住房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建立城乡统筹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 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均等的住房保障, 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

4. 分流城镇保障性住房需求压力的必然选择

由于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大量存在及农民工等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 当前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需求大。虽然中央政府加大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制定了建设目标, 如2011年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为1000万套, 但是当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城镇化及人口控制目标, 十二五期间, 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 即从2010年的47.5%提高到2015年的51.5%, 全国总人口拟控制在139000万人以内。而我国2010年总人口为134100万人, 按照上述目标及数据计算,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人口将新增7887.5万人, 参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过去十年间的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0.57%, 可知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自然增长1836.2万人, 那么十二五期间, 将有6051.3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年均达1210万人。

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每年将有1210万农村人口涌入城镇, 这给城镇住房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另外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也面临着自然资源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制约。按照现在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发展模式, 显然无法走出这种困境。唯一的出路无疑就是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来分流城镇住房保障的压力。

四、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框架构建

1. 突破现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制度, 确保农村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

按照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 保障性住房只能建设于国有土地上, 在集体土地上建设保障性住房, 唯一的途径就是经过征收转变为国有土地。这种制度设计与我国现有的仅覆盖城镇的住房保障制度是一脉相承的。而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 必须首先要突破这一制度, 允许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农村保障性住房, [1]并且和城镇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一样, 要优先满足, 应保尽保。

2. 建立健全农村住房保障投融资机制, 满足农村住房保障资金需求

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样, 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资金问题不能解决, 住房保障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 构建长效稳定的农村住房保障投融资机制是建立并实施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的关键。除了常规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和信贷支持外, 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制度政策, 将住房保障纳入其中, 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另外, 也可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 提供对口捐赠和资助, 扶持农村住房保障工作。

3. 适度开放农村住房保障系统, 缓解城镇住房保障压力

农村住房保障体系, 首先是保障本地农村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在满足本地农村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后, 应对城镇居民和外地户籍农村居民适度开放。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城镇住房保障需求的巨大压力。当然, 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 另外, 城镇住房保障系统与农村住房保障系统要无缝对接, 以实现对住房保障对象的有效跟踪管理, 避免城乡住房保障的重复与脱节。

4. 健全农村住房资源流转机制, 多渠道筹集农村保障性住房房源

要走出我国农村住房资源闲置与短缺并存的困境, 必须依靠政府搭建一个桥梁, 将两者有效对接。这就需要健全农村住房资源流转机制, 一方面在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下, 通过市场机制, 让闲置的住房资源流转到住房短缺者手中;另一方面就是政府通过收购、置换、租赁等方式, 将闲置的住房资源储备为保障性住房房源, 包括部分小产权房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转为农村保障性住房房源。如何既实现住房资源的高效利用, 避免闲置浪费, 又能保证住房流出方的利益, 是农村住房资源流转机制能否成功运转的关键。

5. 完善农村住房自主改善激励机制, 发挥农民建房主体作用

与城镇居民不同的是, 农村居民可以在分配的宅基地上自主建房。在推进农村住房保障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制度优势, 通过信贷支持、技术支持、建房补贴等措施, 激励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村居民发挥建房的主体作用, 自主修建或改善住房。在技术支持方面, 主要是建立专门的农村住房建设技术指导机构, 提供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村住宅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 为农村居民建房提供参考, [2]另外, 对农村居民在建房或修缮改造住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也可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勇.农村地制创新与住房保障制度的变革[J].求索, 2010, (07) .

城乡住房体系 篇2

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保证建设工程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准确,提高我市检测管理水平,规范建设工程检测市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根据我市建设工程检测的实际情况及检测工作特点,我委决定建立建设工程检测机构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价范围

凡纳入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管理的检测机构均应进行检测机构的诚信综合评价,只从事室内环境、建筑节能专项检测的检测机构除外。

二、评价办法

(一)检测机构诚信评价由基准分和评分项两部分组成,具体评分操作按照《建设工程检测机构诚信综合评价标准》(详见附件)实施,诚信评价设基准分,凡纳入本市综合评价体系的检测机构的诚信评价基准分值为50分,检测机构诚信评价分数等于基准分加上评分项加分和减去评分项扣分。

(二)评分项加分由检测机构每月10日前向市质监站提交申报资料(申报资料时限为上一周期年内),市质监站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后报市建委工程质量安全处,次月10日由市质监站集中登记加分,计分周期为1年,期满后系统自动扣除所加分值。加分项目一年内只能登记一次,不得重复登记。

(三)评分项扣分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进行评定,在日常监督执法中发现检测机构存在附表中的违规行为的,可直接对相关检测机构的诚信评价进行扣分处理,并报市建委工程质量安全处。

专项检查或抽查完成后,市质监站根据检查通报情况,对检测机构的诚信评价进行加分或者扣分。

(四)检测机构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记录不良行为的,每发生一次扣10分,有效期3个月;受通报批评整改的,每发生一次扣15分,有效期6个月;受到行政处罚的,在日历年内每发生一次扣20分,有效期1年。

三、评价应用

(一)财政性投资工程检测服务公开招标项目,采用商务诚信法评标的,各投标人总得分由诚信综合评价得分和其他评审项目得分各按40%和60%权重加权平均计算。

(二)广州市建设工程检测机构诚信综合评价系统根据各检测机构每日所得分值对检测企业进行排名,其诚信评价结果将作为企业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未纳入诚信评价,未与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联网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竣工验收的资料,各检测机构应当在本办法执行之日起30日内,与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进行联网。

四、评价管理

(一)为确保广州市工程检测机构诚信综合评价系统的高效运行,由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系统的开发,维护及日常管理工作,广州市城乡建设信息中心应用评价系统按评价标准计算各检测机构的评价分数,按总分计算排名归类,并在广州市城乡建设网站和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网站实时公布排名信息。

(二)被评价单位对当日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在5日内向审定的评价主体单位申请复查,评价主体单位应当在收到复查申请后10日内检查有关评价情况并答复,如有错误,应当修正。评价主体单位逾期未答复或申请复查机构对评价主体单位答复不服的,申请复查机构可自答复期满后10日内或自收到答复后10日内向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申诉,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诉后30日内调查并答复申诉人,发现确有错误的,责令评价主体单位纠正。

(三)参与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评价、运行工作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乡住房体系 篇3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委、天津市建交委、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重庆市规划局: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村庄规划、镇规划以及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镇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村镇实际、指导性和实施性较差等问题仍然存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我部在继续开展村庄规划试点的同时,组织开展镇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试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的目的和重点内容

(一)试点的目的。

探索符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符合村镇实际、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实施性的村庄规划、镇规划理念和编制方法,以及“多规合一”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方法,形成一批有示范意义的规划范例并加以总结推广。

(二)村庄规划试点的重点内容。

参照《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建村函〔2013〕35号)的要求,针对村庄问题,抓住村庄需求,因地制宜确定村庄规划内容及深度。今年着重探索不同类型村落格局的村庄规划方法,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适宜技术、村庄风貌和公共环境的整治方法、村庄格局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和管控等。村庄现有格局不做大调整。

(三)镇规划试点的重点内容。

探索符合小城镇实际、解决小城镇问题的镇规划理念、目的、内容、深度及编制方法等。探索不同功能、人口规模及产业特点的镇规划方法。探索符合小城镇特点的产业发展和扩大稳定就业的规划措施。探索以镇为中心的农民生产生活圈规划方法,依据农民购物办事、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各类活动需求和活动半径,合理确定镇与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增强镇服务功能。探索“多规合一”的镇规划方法和工作机制。避免照搬城市规划方法、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重镇区轻镇域、重新镇区建设轻老镇区改造、缺乏小城镇特色、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试点的重点内容。

探索县域城乡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的规划方法和工作机制,实现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全覆盖,全县一张图管理。探索符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县域城镇化战略和空间格局以及实施措施,提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传统产业传承发展并举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提出人的就业、人的生活、人的素质、人的布局等以人为本的规划措施,提出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合理用地等土地利用布局,构建以不同层次功能圈为基础的村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布局。重点解决目前县域规划中存在的各层次规划缺乏衔接、重现代轻传统、重县城轻乡镇、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二、试点的选择

试点单位采取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的方法。每省最多推荐1个村庄、1个镇、1个县作为候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选择符合条件的10个村庄、17个镇、5个县作为试点。推荐材料表见附件。

(一)试点村庄的选择。

本次将选择以下类型村落格局的村庄做为试点,每类格局各选2个试点:一是散居型的村庄;二是组团型的村庄;三是网状型的村庄,如沿水网形成的村庄;四是带状型村庄,如沿过境公路、河道、山谷等形成的村庄;五是其他格局的村庄。2013年大部分试点的村落格局为集中连片型,今年试点不选择此类型。试点村庄应为当地政府重视,村干部带头作用强,村民参与积极性高的行政村。迁建、撤并的村庄以及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点不作试点。

(二)试点镇的选择。

本次将选择不同功能、人口规模及产业特点的镇作为试点:一是城市卫星镇,位于大城市周边或城镇密集地区内并分担城市功能,镇区现状常住人口为3至5万人,此类镇选择3个试点。二是县域副中心镇,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对周边乡镇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镇区现状常住人口为1至3万人,此类镇选择3个试点。三是一般镇,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主要辐射范围为本辖区,镇区现状常住人口小于1万人,此类镇选择3个试点。四是特色产业镇,现代农业镇、商贸镇、工矿镇和旅游镇各选2个试点。试点镇应为县政府重视,有政策、资金支持,近期建设项目可落实的非县城关镇。

(三)试点县的选择。

本次试点优先选择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多规合一”工作机制已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城乡协调发展较好的县。

三、试点工作要求

(一)注重调查。

深入实地开展调查,认真分析第一手资料,切实把握县、镇和村庄实际情况及居民切实需求。

(二)问题导向。

找准县、镇、村庄发展建设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解决主要问题入手,科学确定规划目标、内容和深度。

(三)部门协作。

县政府组织,建设、财政、发改、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规划各类建设项目。

(四)公众参与。

尊重公众意愿,在规划调研、编制、审批等各个环节,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征询意见、公示规划成果、宣传普及规划。

(五)总结提炼。

建立评估机制,转变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对规划编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指导,总结提炼,为推广示范经验、制定规划标准和编制办法等提供实践基础。

四、试点工作组织

(一)落实责任分工。

试点所在县(市、旗)对规划编制和实施负总责。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规划试点的具体组织、监督和检查等工作。依法组织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

(二)规划编制经费的补助和筹集。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拨付规划编制补助经费,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给与支持,试点所在县(市、旗)负责拨付余额部分。住房城乡建设部按每个村庄规划试点7万元、每个镇规划试点15万元、每个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试点20万元对规划编制单位予以补助。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为规划试点项目共同委托单位,与规划编制单位签署合同并支付补助资金。

(三)示范推广。

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对试点规划进行验收,优秀规划将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示范名单。鼓励各地按照本通知要求开展本地区规划试点并推荐优秀规划,经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评审后,优秀的可列入部示范名单。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在全国宣传推广示范并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

(四)工作进度安排。

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于2014年4月20日前,向住房城乡建设部上报所推荐的试点村庄、镇、县和编制单位的基本情况(见附件)。2014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

联系人:陈伟、郭志伟、唐兰

电话:010-58934567(兼传真)

附件:1.村庄规划试点基本情况表

2. 镇规划试点基本情况表

3.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试点基本情况表

4. 规划编制单位推荐表

城乡住房体系 篇4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共产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关于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开展向崔学选同志学习活

动的决定

(建党[2009]3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江苏、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机关各单位、直属各单位,部管社团:

崔学选,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于山东莱州,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8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山东省潍坊市建设局局长,山东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乡(镇)村建设组组长。“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崔学选同志主动请缨,迅速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在援川工作中,他带领一线援建人员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因长期高强度工作,积劳成疾,2008年9月病倒在援建一线,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晚期,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今年5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考察灾后重建工作时,得知崔学选同志因过度劳累病倒,对他表示了亲切问候。

崔学选同志是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杰出模范。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高尚品德和爱民情怀,体现了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为弘扬崔学选同志的优秀品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决定,授予崔学选同志“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开展向崔学选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广大干部职工以崔学选同志为榜样,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要学习崔学选同志立党为公的坚强党性,像他那样,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一切。要学习崔学选同志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学习崔学选同志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像他那样,对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要学习崔学选同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像他那样,始终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公正处事,襟怀坦白,淡泊自守,乐于奉献,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习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把学习活动与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做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宣传崔学选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崔学选同志为榜样,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业绩,为推进我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努力奋斗。

附件:崔学选同志先进事迹

中国共产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

城乡住房体系 篇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提出了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6项主要任务。

姜伟新要求, 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住房城乡和建设系统要在2010年扎实做好6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住房工作, 促进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要继续把住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抓好。要完善政策, 增加有效供给, 继续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 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强市场监管, 稳定市场预期, 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同时要研究促进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

要通过棚户区改造和新建、改扩建 (购置) 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方式, 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其开工建设的套 (户) 数比去年增加1/3, 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另外, 安排建设的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去年增加一倍, 以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解决城镇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当前, 廉租住房仍然以实物保障形式为主, 新建廉租住房单套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在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的同时, 可以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范围, 由低收入家庭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国家将适当提高对中西部廉租住房建设的补贴标准。各地特别是各城市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管理, 严把准入关, 强化使用监管。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各地要认真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人民银行制定的指导意见。2010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要扩大规模。继续推进国有林区、垦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

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房价上涨过快、住房和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不足的城市, 要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其土地供应数量和比例。各地要对以上5类住房抓紧编制今后3年建设规划, 年度计划要落实到地块。各地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商品住房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在继续支持居民自住住房消费的同时, 要更加严格管理二套住房信贷,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各城市政府都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 特别是要加大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的跟踪调研,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 要对去年以来新出台的不符合调控要求的地方性房地产政策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 采取针对性措施,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 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组织实施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

二、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管理, 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城乡规划是推动人口、经济和资源在空间上合理布局,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乡规划的制定, 要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以人为本的原则, 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 注重资源的节约, 注重保护环境、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要努力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工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监管工作。同时, 要下功夫研究城镇化发展战略问题, 尤其是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直接有关的问题。

2010年要重点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提高城市安全等运行管理水平。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等管理工作。要推进城市无障碍建设, 做好100个开展创建活动城市的检查验收工作。

三、继续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建筑节能潜力很大, 是住房和城乡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工作之一。要切实提高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大力推动供热计量改革。从2010年起, 北方城市新竣工集中供热建筑都应当实行按户用热量计价收费, 未安装按户热计量装置的建筑不得竣工验收和投入使用。2010年要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筑5000万平方米的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 全面完成国务院要求的“十一五”期间改造1.5亿平方米的任务。争取实现所有已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部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二是着力提高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 2010年施工阶段执行率要超过95%。三是增加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县, 继续组织实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发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示范作用。四是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

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推动城镇减排。配合有关部门,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继续加大对配套管网建设的支持力度。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再生水利用。加大污水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力度。2010年,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5%, 东部地区都要实现每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监管标准, 继续开展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等级评定工作。垃圾焚烧项目建设, 要依据规划, 科学选址, 技术可行, 并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试点工作。2010年,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72%。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扩大推行无车日范围, 保留和修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减少城市交通能耗和污染排放。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吸尘、降噪、减排等生态功能和防灾避险功能, 加快编制和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严格绿线管理, 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水平。

四、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 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下大力量整治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虚报售量、制造紧缺假象和假按揭、假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 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坚持依法拆迁, 细致做好工作。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源头。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修订建筑业企业和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强化对企业资质、个人注册执业资格的动态监管。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各地要强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监管, 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推行分户验收制度。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等大型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管理。对建筑施工安全开展以预防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起重机械设备等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将建筑节能列入工程质量监管范围, 严格执行。确保农村房屋建设质量安全。

五、继续做好法规和建设标准完善及改革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力争出台有关加强城市燃气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方面的法规。继续加强城市房地产管理、住房保障、村庄和集镇管理、住房公积金、城市房屋拆迁等方面的立法调研工作。各地要加快地方性的配套法规、规章制定工作。继续完善稽查执法机制。

2010年力争完成提高能效等方面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算定额和造价指标等编制工作。加强对重要建设标准的宣传和实施检查, 探索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执行强制性标准的审核监管机制。各地要加快地方性标准的制定完善和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继续发展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等改革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做好全国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六、关于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作风建设

对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作风建设, 姜伟新强调了三点:

(一) 反腐倡廉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继续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行政权力不少, 思想上稍一放松警戒, 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演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 增强宗旨意识, 解决好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问题。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强化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在和业务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要不断完善制度, 堵塞漏洞, 规范权力运行, 防止以权谋私。要加强监督,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 都要自觉将自己置于公众和舆论监督之下, 保证我们的行政行为始终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 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很多工作直接关系百姓生活, 社会影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以“文明行业创建”为重点, 深入开展全系统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政府机关要以政府公信力、服务满意率为核心, 企业要以倡导社会责任为核心, 公务人员要以勤勉、奉献、效率、公正为核心, 企业职工要以职业道德为核心, 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大力宣传新时期先进人物, 以鲜活的时代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荣辱观教育, 营造学楷模、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三) 真抓实干求实效,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一要加强学习, 特别是理论学习。为了应对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我们的同志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沉下心来, 踏踏实实地研究问题, 开阔视野, 提高水平。二要扎实工作。要在一个“实”字上下功夫。不做表面文章, 不搞形式主义, 不图虚名, 不讲空话, 多做实事, 少说多做, 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 察实情、辨实理、出实招、求实效。三要注重协调配合。协调配合, 要有大局观念和长远思考。部机关与中央各部门之间, 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 机关与部属单位之间, 都要加强协作配合, 围绕中心工作, 相互支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很多工作离不开城市人民政府的支持, 今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在继续加强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联系的同时, 加强与城市人民政府的联系。

姜伟新在总结回顾2009年工作时指出,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扎实工作, 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是大规模推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2008年已建设和2009年开工建设了380多万套 (户) 保障性住房;同时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推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同时加强了住房公积金管理。

二是加大了建筑节能工作力度。2009年, 预计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99%, 施工阶段超过90%;全年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6611万平方米;预计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3%, 全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9%。

三是加强了城乡规划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工作加快;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工作有新进展, 已向全国51个城市派出城乡规划督察员68名;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取得新成效;北川新县城重建规划编制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是强化了市场和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管。开展了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完善了建筑市场相关制度;加强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管工作, 全国建筑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均有下降。

五是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全国80多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化管理试点工作。组织编制城市供水设施改造规划。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加强村镇建设工作, 目前全国已有12万个村庄基本完成村庄整治。

六是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了住房城乡建设法律法规框架;共批准发布工程建设国家标准59项、城镇建设和建筑工程行业标准39项, 工程建设产品标准40项。

姜伟新最后强调, 2010年的工作任务很重, 责任很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明确目标, 制定措施, 狠抓落实, 为促进百姓住有所居和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郭允冲在会上作了题为《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努力开拓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的报告。

郭允冲指出, 2009年,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中心工作, 在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主要在6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理论武装扎实有效。二是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建设明显加强。三是“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有声有色。四是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五是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六是综治维稳工作认真扎实。

郭允冲要求, 2010年,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继续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以人为本, 扎实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主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是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三是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四是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五是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龙新南在会上作了题为《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深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报告。

龙新南指出, 2009年,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反腐倡廉部署, 紧紧围绕住房城乡建设中心工作, 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贯彻落实。二是稳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治本抓源头工作不断深化。三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四是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和市场行为。五是加强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 惩治腐败的威慑力进一步增强。六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七是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龙新南强调,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结合实际、细化任务,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认真完成好2010年的工作任务:一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二要继续落实《工作规划》, 着力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三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要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进一步提升行业形象。五要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六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仇保兴主持会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大卫、齐骥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建委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纪检组长、文明办主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主要负责同志, 中央有关部门有关局、室负责同志, 国务院有关部门司 (局) 负责同志, 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负责同志,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还特邀了地级以上城市 (直辖市除外) 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出席。

会议还向江苏省南京市、陕西省宝鸡市颁发了“中国人居环境奖”, 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环境建设等32个项目颁发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篇6

会议认为,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进展, 为“十二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姜伟新指出, 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之大、任务之重, 是史无前例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2011年提前、超额完成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的任务。2011年以来, 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落实中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力度, 多数地区涨幅回落, 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调控成效已经显现。

姜伟新指出, 2011年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城市总数达到89个, 督察员总数达到102名。全国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城市管理。预计2011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78%,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有望达到80%, 均比2010年增加。农村危房改造265万户。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资金总体安全。

姜伟新介绍, 2011进一步加强了建筑市场监管, 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建筑市场和轨道交通工程执法检查。启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7亿平方米, 相当于“十一五”期间的改造任务总量。严寒、寒冷地区已全面执行新的节能设计标准。

会议强调, 做好2012年的工作, 既有许多有利条件, 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要全面正确判断形势,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重点要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强化管理工作。2012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 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 竣工量要高于今年。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资金和土地落实。严把规划设计、建材供应、施工和竣工验收关, 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准入分配机制, 加强使用退出管理。认真抓好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水、电、路、气及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深入研究住房保障政策和机制, 逐步完善住房制度顶层设计。

二是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继续落实地方政府对房价调控的责任。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 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 优先保证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着力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注重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全面启动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编制质量, 增强规划科学性。继续扩大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城市范围, 基本实现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城市的全覆盖。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2012年, 各地要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各城市要积极探索创新地下管线管理方式, 创造和积累管理经验。强化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等城建档案管理, 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和延伸。继续加强供水、供热、供气、城市桥梁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监管,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城市内涝。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监管,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编制和实施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大力提倡采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四是更加突出地抓好建筑节能工作。要提高认识, 把建筑节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2012年启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9亿平方米。进一步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住宅产业化, 推广商品住房全装修。

五是加快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配合有关部门, 加快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进一步推进住房公积金运行监管系统建设, 力争2012年末覆盖到全国100个城市。加强和改进服务, 确保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六是加大村镇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2012年中央将提高补助标准。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实施工作, 扩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范围, 强化传统村落保护。

七是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重点推进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强化资质资格动态监管, 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管理。

八是认真抓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立法执法工作。加快完善住房城乡建设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 继续落实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范城乡规划等领域行政处罚裁量权, 继续强化稽查执法,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会议同时强调,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必须不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作风建设, 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 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期间, 来自辽宁、广西等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经验交流。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建委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纪检组长、文明办主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主要负责人, 中央有关部门有关局 (室) 负责人, 国务院有关部门司 (局) 负责人, 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负责人,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还特邀了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县 (市) 人民政府分管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出席。

城乡住房体系 篇7

2016年,这是改革之年,是奋进之年,也是圆梦之年。千帆竞发的改革在全国展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从为实现“住有所居”而深入推进的棚改安居工程建设,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全面试点,再到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全国住建系统正在攻坚克难,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吹响棚改攻坚战的号角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棚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是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在住建部的部署下,各级住建部门将棚改作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吹响了棚改攻坚战的号角。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按照“四年规划、三年完成”的工作目标,举包头全市“领导之力、政策之力、资金之力、法律保障之力和全社会之力”,全力实施北梁棚改攻坚战。创造出了仅用1年多时间就改造13平方公里棚户区、拆迁安置5.36万户居民的棚改奇迹。

四川省提出了“省级平台统贷,市县政府还款,省级财政增信”的棚改融资“四川模式”,推动四川棚改不断加速,为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北省宜昌市不搞“一刀切”,制订了降低棚户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增加棚户区基础设施和开敞空间的“两减两增”举措:对房屋破旧、功能不齐、公用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毫无保留价值的建筑及片区,进行“拆除重建”;对具有典型历史文化特征、有一定保留价值的老旧建筑及历史街区和特色街区,坚持“改建结合”;对拆除后不再具备开发条件的建筑及片区,实行“只拆不建”,拆除后只建设街头绿地、停车场等公益设施。

6月以来,西安、成都、济南等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行货币化安置。对新实施的棚改项目,货币化安置率不得低于50%,有条件的要进一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对商品房消化周期超过18个月的区县,实行全部货币化安置的刚性要求。

同时,各地纷纷推出了各种不同的货币化安置奖励政策,着力于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率。

在济南,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实行分段奖励,早签多奖励、晚签少奖励或不奖励。而对棚改中选择货币化安置的居民来说,购房还有望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享受“团购”价。

成都则鼓励被征地农民购买存量商品住房,对于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买商品房最高可补贴房款总额的3%。同时,农民工缴存公积金6个月以上可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等。

衡水则对低收入家庭住宅总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选择货币补偿时将按30平方米予以补偿,补偿后仍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保障。

2016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棚户区改造600万套。1~7月,已开工467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8%,完成投资8211亿元,基本建成任务已完成。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开花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有了地下综合管廊后,技术人员无需再“挖地三尺”,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2015年已有69个城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2016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6年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福建厦门市在国内率先总结并大规模采用预制拼装法进行综合管廊施工;率先试点雨污水管和燃气管入廊;率先引入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参与建设管理;率先将弱电管线融入地铁现有断面空间;率先试行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率先出台管廊技术规范——厦门“六大率先”为全国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了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

湖北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于去年12月3日正式开建,总投资35.5亿元。作为国家试点城市,将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试点期内新建地下管廊51.64公里。按照住建部对试点工作的要求,三年试点期内应有一年为运营期,十堰将在2016年年内完成全部地下管廊建设。

2015年至2017年三年,湖南长沙市计划在高铁新城、梅溪湖国际新城、老城区试点建设综合管廊共计约62.62公里,包含18个项目(21条道路)及3座综合管廊控制中心,总投资约55.95亿元。按照“应进皆进”的原则,试点项目的排水、燃气、供水、热力、电力、通信等七大类15种管线将全部入廊敷设,管廊设计将“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以满足城市100年发展需求,同时综合管廊还将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

湖北省的年度建设计划为150公里;四川省将力争新建地下综合管廊200公里;上海市要求到2017年,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至30公里;广西计划新建37.08公里,计划投资20.87亿元;河南省2016年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河北省则要求各市在2017年底前均要开工建设不少于1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

“从各地规划和在建城市综合管廊现状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城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大国。”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戴慎志如是说。

绿色建筑迎来新的时代

我国绿色建筑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2016年上半年,海南省进一步加大绿色建筑的推进力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省工信部门联合召开全省新型建材生产、应用和绿色建筑推进会。截至6月底,海南省新增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135个、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新增3个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

河南省已经建成的绿色建筑项目彰显出节能减排的明显成效。经综合测算,绿色建筑每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煤240吨左右,已获得运行标识的804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每年可节约标煤近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多万吨,降低粉尘近2000吨,产生了较大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数量及面积居于全国前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将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宜居改造惠民工程,居住建筑节能综合改造按照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以老旧小区为单元的综合改造为重点,积极开展区域化、宜居性、绿色化综合性改造;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高校、医院等能耗较高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为试点,开展公共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

250多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100多兆瓦光伏发电……湖北随州市有13个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证书,全市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累计建成节能建筑794万平方米,成绩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已完成29.69万平方米的新建节能建筑,对5.63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实施了节能改造。

以绿色改造为目标,绿色建筑使人们生活更美好,使城市更美丽、更宜居。

城管体制不断创新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地,城管终于有了顶层制度设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被明确为原本“无爹无娘”的城管的主管部门,承担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职能。城管体制,正酝酿着一系列变革。

此前,广州市荔湾区率先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局”这一机构,将城管、卫生、环保、文化、交通、食药、安监等12个部门的执法职责归并至综合行政执法局名下,执法队伍相比其他区城管执法队伍,制服基本不变,但却多了执法职能,建立起司法衔接、部门联动和联席会议等机制,由原来单一式的管理变为联动式治理。“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实施后,原本属于城中村地带的车陂街道焕然一新,广州各区各街道其后纷纷效仿这一机制。

北京为全市7000名城管执法人员配备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5大功能于一体的“执法城管通”智能执法终端,设置“移动办公”和“执法监察”等栏目,并设置“任务”清单,随时查看“待处理”“已完成”和“处理中”的各项任务,使城管执法人员变成智慧城管的“人体传感器”、现场监察员和一线服务员。城管执法员从发现问题,到运用“城管执法通”拍照、录音、输入文字信息并传出,前后不超过5分钟。

利用互联网+北斗技术,对渣土车进行“云管理”,从源头上对渣土车漏撒顽疾治理;以街为基础、社区为单元,违法建设、占道整治、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问题都可以通过社区网格化系统一站式解决……湖北省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呈现诸多亮点。根据要求,湖北全省2017年底前市县要整合形成数字城管平台,2020年完成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的目标。

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执法勤务机制建设,建立“警城”联动工作机制,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区镇全覆盖……昆山城管倾力打造“民生城管”服务品牌,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扮靓城市容颜,加快了“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务”转变。

去库存成效初显

去库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去库存纳入今年工作重点。目前,内蒙古、安徽、浙江等16省,鄂尔多斯、淮北、宁波等33个市出台不同力度去库存配套政策,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安徽淮北,国内第一家“房产超市”运行已一年有余,超市涵盖房产交易、金融、中介等51项涉房服务项目,为市民和房产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房产超市创办至今,成交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1.6万套。

在浙江宁波,最低首付款比例降至20%,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可供销售的新建商品住宅套数比去年年底减少8000多套。

针对由产品设计、配套不足导致的无效供应,江西吉安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前提下,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调整结构。

为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河北秦皇岛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公积金贷款额度由4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山东烟台则出台新规,农民进城购房后,凭房屋产权证可由当地统筹安排其子女入学。

综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 篇8

1.1 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讲, 我国的住房制度, 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甚至涉及政治问题。我国的住房制度素来以户籍制度为界限, 以二元化为特征, 将人民大众区分为三六九等, 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进行的, 这就产生了人口迅速在城市落户和安家与国家住房制度的内在矛盾问题。另外,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 导致住房问题的直接受责备者是政府。所以, 从宏观方面来讲, 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求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 及时防范风险, 提高管理绩效。

1.2 社会效应方面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关系到普通大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 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而且, 由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上, 是实现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的阶段, 那么, 民众必然对先富是否带动后富比较关注, 必然将其视为政府对自己的承诺, 工作做不到位, 必然引起民众较大的不满, 影响国家整个战略的部署。所以, 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具有社会方面的效应。

1.3 政府承担之角色的研究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 政府应该稳定大局, 做引导者和监督者。政府应该逐步实现对民众的承诺, 应该在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 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 通过政策调节, 使“先富者”回馈社会, 同时加强会计管理工作, 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 对会计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2 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重点

2.1 分析性质, 重点加强

由于住房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存在着不同的级别, 不一样的意义, 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 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区分先后顺序, 区分重要程度, 考虑对社会的不同影响, 以及民众不同的承受能力, 就有必要对会计管理的性质加以界定。界定主要是针对宏观面上的性质界定。以不同的社会意义为依托, 以工程可以为民众带来的实际社会效果为度量, 以民众的关注程度作为时间先后的度量, 把工程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 然后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加以特别说明, 以明确重要程度, 进而可以配置不同的资源。

2.1 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进行统筹约束

在经济学中, GDP只是一个用来度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简陋的工具, 但是, 当前各地政府都比较注重GDP, 许多好的政策和项目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GDP效果, 这就使得它们的级别被不断降低, 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所以,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中应以社会效益替代GDP效益, 这样才能从内部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 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风险和防范

3.1 风险的来源

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 (1) 重视不足导致的延误风险; (2) 认识不足导致的工作风险; (3) 一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前两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中的特定风险, 本文重点论述。所谓的重视不足是指因为城市用地是国家所有的, 乡镇土地也可以通过权力征收上去, 那么土地的财产怎么体现, 怎么计价问题需要考虑, 还有一点就是土地的用途问题。到底是以其达到的实际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呢, 还是以其产生的政绩为出发点呢?不同的出发点必然导致不同的社会方面的压力, 其间必然产生无人管理和具体核实及评估的问题, 从而导致延误风险。其二, 认识不足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工作的宏观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有所缺乏, 不能从大局出发而导致的问题。

3.2 加强审计、增加信息透明度

加强审计要从增加信息透明度出发, 在政府具有土地所有权的背景下, 对于土地的各方面审核必须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 要求项目的资料 (非保密前提下) 尽可能公开, 以便于核实和审查。而且, 要建立相关的计量体系, 从制度上保证会计活动的合规性。

4 结论

我国改革开放的策略是先富带动后富, 这一政策的本质就是先制造一些不平衡的发展, 等到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足够先进之后,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金之后, 才运用政策来调整这种不平衡, 达到最终统一发展的目的。不过, 纵观我国目前的住房和城乡建设, 国家运用各种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住房问题依然是二元化的划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本质就是让那些到城市去打工的人群最终得以在城市落脚, 变为城市人, 住房问题的解决是这些人的大问题。所以, 怎样实现国家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 怎样解决城乡建设的协调和统一, 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抓好会计管理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 应围绕会计管理的重点, 降低风险, 从大局出发, 在细节上做好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之枫.城乡二元住房制度——城镇化进程中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的瓶颈[J].城市规划汇刊, 2003 (5) .

[2]吕萍, 甄辉.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 .

[3]朱婷.统筹城乡住房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

[4]张农科.政府在城市居民住房发展保障中的角色研究和思路建议[J].新视野, 2009 (3) .

城乡住房体系 篇9

对于住房工作, 姜伟新要求, 要继续把住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抓好。要完善政策, 增加有效供给, 继续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 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强市场监管, 稳定市场预期, 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同时要研究促进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

要通过棚户区改造和新建、改扩建 (购置) 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方式, 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其开工建设的套 (户) 数比去年增加1/3, 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另外, 安排建设的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去年增加一倍, 以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解决城镇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当前, 廉租住房仍然以实物保障形式为主, 新建廉租住房单套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在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的同时, 可以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范围, 由低收入家庭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国家将适当提高对中西部廉租住房建设的补贴标准。各地特别是各城市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管理, 严把准入关, 强化使用监管。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各地要认真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人民银行制定的指导意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2010年要扩大规模。继续推进国有林区、垦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

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房价上涨过快、住房和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不足的城市, 要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其土地供应数量和比例。各地要对以上5类住房抓紧编制今后3年建设规划, 年度计划要落实到地块。各地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商品住房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在继续支持居民自住住房消费的同时, 要更加严格二套住房信贷等管理,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各城市政府都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 特别是要加大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的跟踪调研,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 要对去年以来新出台的不符合调控要求的地方性房地产政策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 采取针对性措施,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 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组织实施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

提高城乡规划水平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对于城乡规划, 姜伟新强调,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管理, 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城乡规划是推动人口、经济和资源在空间上合理布局,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乡规划的制定, 要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以人为本的原则, 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 注重资源的节约, 注重保护环境、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要努力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工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监管工作。同时, 要下功夫研究城镇化发展战略问题, 尤其是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直接有关的问题。

今年要重点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提高城市安全等运行管理水平。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等管理工作。要推进城市无障碍建设, 做好100个开展创建活动城市的检查验收工作。

继续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对于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 姜伟新指出, 建筑节能潜力很大, 是住房城乡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工作之一。要切实提高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大力推动供热计量改革。从2010年起, 北方城市新竣工集中供热建筑都应当实行按户用热量计价收费, 未安装按户热计量装置的建筑不得竣工验收和投入使用。2010年要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筑5000万平方米的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 全面完成国务院要求的“十一五”期间改造1.5亿平方米的任务。争取实现所有已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部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二是着力提高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 2010年施工阶段执行率要超过95%。三是增加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县。继续组织实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发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示范作用。四是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

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推动城镇减排。配合有关部门,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继续加大对配套管网建设的支持力度。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再生水利用。加大污水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力度。2010年,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5%, 东部地区都要实现每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监管标准, 继续开展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等级评定工作。垃圾焚烧项目建设, 要依据规划, 科学选址, 技术可行, 并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试点工作。2010年,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72%。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扩大推行无车日范围, 保留和修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减少城市交通能耗和污染排放。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吸尘、降噪、减排等生态功能和防灾避险功能, 加快编制和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严格绿线管理, 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水平。

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对于市场监管, 姜伟新要求, 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下大力量整治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虚报售量、制造紧缺假象和假按揭、假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 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坚持依法拆迁, 细致做好工作。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源头。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修订建筑业企业和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强化对企业资质、个人注册执业资格的动态监管。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各地要强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监管, 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推行分户验收制度。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等大型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管理。对建筑施工安全开展以预防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起重机械设备等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将建筑节能列入工程质量监管范围, 严格执行。确保农村房屋建设质量安全。

继续做好法规和建设标准完善及改革工作

对于法规和建设标准完善及改革, 姜伟新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力争出台有关加强城市燃气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方面的法规。继续加强城市房地产管理、住房保障、村庄和集镇管理、住房公积金、城市房屋拆迁等方面的立法调研工作。各地要加快地方性的配套法规、规章制定工作。继续完善稽查执法机制。

2010年力争完成提高能效等方面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算定额和造价指标等编制工作。加强对重要建设标准的宣传和实施检查, 探索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执行强制性标准的审核监管机制。各地要加快地方性标准的制定完善和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继续发展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等改革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做好全国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作风建设

对于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作风建设, 姜伟新强调:

1.反腐倡廉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继续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行政权力不少, 思想上稍一放松警戒, 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演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 增强宗旨意识, 解决好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问题。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强化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在和业务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要不断完善制度, 堵塞漏洞, 规范权力运行, 防止以权谋私。要加强监督,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 都要自觉将自己置于公众和舆论监督之下, 保证我们的行政行为始终符合人民的利益。

2.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很多工作直接关系百姓生活, 社会影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以“文明行业创建”为重点, 深入开展全系统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政府机关要以政府公信力、服务满意率为核心, 企业要以倡导社会责任为核心, 公务人员要以勤勉、奉献、效率、公正为核心, 企业职工要以职业道德为核心, 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大力宣传新时期先进人物, 以鲜活的时代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荣辱观教育, 营造学楷模、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教学录像下一篇:职业道德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