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类型

2024-05-08

机构类型(精选六篇)

机构类型 篇1

1.1 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失误

引起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失误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柜面上的银行操作人员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员, 来银行办理事务,工作时间过长,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都特别大,每天休息的时间不足,失误也在所难免。 其次,市场不断在发展,银行为了避免被淘汰,不断推陈出新,新产品越来越多,然而对银行工作人员知识上的更新并不能赶上银行新产品更新的进度,所以导致了种种失误。 最后,银行为了比拼业绩,硬性要求员工完成超额的指标,员工为了不被扣工资,而只注重数量,却忽略了与每一位客户交流的质量。 归根结底,银行不注重对员工的教育而导致了许多操作失误。

1.2 银行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 银行制度的缺陷是引起银行机构风险的主要原因。首先,新产品、新制度的传达存在滞后性,银行通常都是先上架,再培训员工,这样往往导致了自己家员工是最后一个知道有新产品上架的人,对新产品根本没有自己的认识。 其次,新产品传达下去之后,员工们并没有真正了解,也就是说,银行缺乏监管人员,并没有人对员工进行监督和测试,员工在与客户推荐新产品时支支吾吾,可能自己还没有客户本人了解。 最后,缺乏整体性,银行内部结构复杂,部门繁多,人员更是复杂,要想一个新消息传达到每个人的耳朵里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导致了新产品的空白区,更严重的会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操作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巨大失误,产生损失。

1.3 硬件设备有缺陷

在国内五大银行中,由于操作系统不完善而导致风险的占大多数,每年发生的事故与本银行的操作量成正比。 硬件系统不稳定、操作环境不固定、硬件出现问题,这些都是硬件设备出现缺陷的原因。 硬件系统运行的不稳定、不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险、操作数据滞后等导致了风险的存在。

2如何减少银行机构的风险

2.1 重视银行操作人员的教育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银行机构的风险, 就必须以人为本,从银行内部人员的改善做起。 首先,要加长银行柜面操作人员的休息时间,银行柜面操作人员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却要重复着同样的几件事情,同时还要保持微笑,所以加长他们午休的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劳逸结合效率才能有提高。 其次,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能够快速掌握新产品细节的员工进行奖励,对那些不能快速掌握新制度的员工必须严惩。 最后,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员工进行监督和检查,不能徇私,而且要面面俱到,不能有缺漏。

2.2 改善制度,清晰流程

对事情的检查虽然是检查越多次越好,但事半功倍感觉更好,让每个员工了解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有些工作没人做,有些工作却做重了。 每个员工每天做的事已经相当乏味,所以减少员工的操作难度势在必行, 能机器完成的尽量让机器完成。做好信息的同步, 让每个部门都能同时了解到新产品的细节,部门和部门之间要有定时的交流,防止有消息不共享的情况存在,在做好教育后,派专业人员做好检查监督的工作。

2.3 及时更新硬件设施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在排长队柜面上进行钱财上的交易,更愿意在手机或者是ATM上操作,因此,派专门的人员对机器、网络等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方便市民的存取款, 同时也变相减轻了银行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要简化机器的操作,让更多的老人容易理解和操作,做好宣传和示范工作是关键。

3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银行、手机银行,并更多地去使用他们, 因此银行本身做到零失误或是少失误是十分关键的,做好内部人员的教育工作,做好银行内部制度的改善工作,做好硬件设施的检修更新工作, 才能更好地减少银行操作风险,提升员工素质,发展银行文化,为城市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本文就银行机构风险类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但由于本人学历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给同行和社会热心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郭新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2]林贵.民营银行风险的表现、成因及防范研究[J].经济师,2012(5):185-187.

养老机构的三大类型范文 篇2

养老机构主要有三个类型就是救助型、福利型、市场型,三大类。一.救助型养老机构 定义: 所谓的救助型养老机构,主要就是面向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如农村“五保”、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和特殊贡献者等。主要靠政府划拨专项资金,比如敬老院。收养对象: 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敬老院经常组织一些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入住条件及流程: 不同的敬老院入住条件不完全相同,以下仅供参考。入院须知与要求:

1、入住老人自愿入院。如退院则由本人及家属提出申请,子女及全家人同意方可出院。

2、入住老人及家属监护人员交身份证复印件一张、老人乙肝化验单,说明并无精神病、传染病。由老人监护人员与院方签申请表一份、协议书一式两份。

3、有精神病、传染病的患者不得入住。

4、院方提供被套、床单、枕套。入住老人需自带棉被、枕心、脸盆、毛巾、水杯、香皂等日用品及四季换洗衣服。其他多余物品,请不要带入敬老院。

5、入住老人不得将电器带入敬老院。若确实需要,经院方同意方可带入使用,全部费用(包括电费)由家属担负。

6、敬老院对老人提供流动服务与呼叫服务相结合。老人及子女若有增项服务,应该与院方协商。

7、入住老人如果不习惯院里生活,可以出院,费用按天数退还。入住流程

1.咨询参观:有家属陪同,考察敬老院硬件软件建设,设施、服务、伙食、收费等详细情况。

2.受理入住申请:院方同意即可。

3.调查访问:了解入住老人的反映、老人家属的口碑。

4.入住评估:即老人试住感受。

5.入住申请:向院方申请入住,同时提交身体检查报告单。

6.预定床位:向院方提前预定养老床位。

7.签订入住协议:甲乙双方协议,由家属签字。

8.缴纳入住费用:生活物品自带,交付少许押金,以后养老服务费用按月缴纳。

9.开始入住 正式入住

二.福利型养老机构

定义:社会福利院是民政部门在城镇设立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其任务是收养城镇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它和敬老院一样,费用一般由政府承担,属于机构养老。

社会福利院收养对象

社会福利院主要任务是收养市区“三无”老人,实行养、治、教并举的工作方针,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老年社会福利院享受国家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服务程序;

属“三无对象”的老人、残疾人需要入院,由本人或亲属向所在街道办事处申请,经街道初审后上报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复核同意,填写《市区城市“三无”人员入住福利院对象情况调查核实表》和《市区城市“三无”人员入住福利院申请审批表》报市民政局,经市民政局审查批准后,到市社会福利院按规定办理入院手续,接通知后入院。入院时需办理的手续持《市区“三无”人员入住福利院申请审批表》; 三市场型养老机构 特点

带有福利的性质但也有盈利的能力,通常具有政府或者慈善机构。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福养老机构的收费水平高。入住者通常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抵押金,每月交纳租金和管理费。管理机构通过各种高水平的服务收费获取利润。国内目前还只有老年公寓。

1、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主要是提供给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居所,以出租为主要经营模式,居住者的年龄必须在60岁以上。一般来说,老年公寓不提供公共用餐的场所、不组织娱乐活动、不提供交通工具。经营管理模式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别的简易方法 篇3

关键词:铰链四杆机构;分类;方法;学生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概念

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刚性构件用转动副或移动副相互连接而成,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平面内运动的结构。它能够实现某些较为复杂的平面运动,广泛用于传递动力和改变运动形式。平面连杆机构中的移动副都是低副,因此平面连杆机构是低副机构。最常用的平面连杆机构是具有四个构件(包括机架)的低副机构,称为平面四杆机构。

构件间以四个转动副相连的平面四杆机构称为平面铰链连杆机构,简称铰链四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是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也是其他多杆机构的基础,熟悉和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相关知识对生产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分类

如上图所示,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固定不动的构件4称为机架,不与机架直接相连的构件2称为连杆,与机架相连的构件1、3称为连架杆。在连架杆中,能绕转动副轴线作整周旋转的称为曲柄,不能绕转动副轴线作整周旋转的称为摇杆。这样铰链四杆机构按两连架杆的运动形式不同,可分为曲柄摇杆结构、双曲柄结构和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

三、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

曲柄是能作整周旋转的连架杆,只有这种能作整周旋转的构件才能用电动机等连续转动的装置来带动,所以,能作整周旋转的构件在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即曲柄是结构中的关键构件。

铰链四杆机构中是否存在曲柄,主要取决于机构中各杆的相对长度和机架的选择。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2)连架杆和机架中必须有一杆是最短杆。

根据曲柄存在的条件,可以推导出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取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与其余两杆之和相比,若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大于其余两杆之和,无论哪个杆为机架都不存在曲柄,则该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若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等于其余兩杆之和,则分三种情况:(1)若连架杆之一为最短杆,则该铰链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2)若机架为最短杆,则该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曲柄机构;(3)若连杆为最短杆,则该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四、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简易判别方法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中,学生必须对机架、连架杆、连杆的概念非常清楚,才能正确判定出三种基本类型的种类。而现在的学生却不愿多花时间,希望有一套简易的判断方法。为此,可简化连架杆、连杆的概念,也可很轻易地判断出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具体方法是:取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与其余两杆之和相比,若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大于其余两杆之和,则该铰链四杆机构必为双摇杆机构;若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杆之和,则分三种情况:(1)如果以最短杆为机架,则该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曲柄机构;(2)如果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则该铰链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3)如果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则该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可用下表简单表述: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简易判别方法

例:根据下图中标注的尺寸,判断各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每个机构中的最短杆及最长杆,再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一一对应,即可求解。

解:(1)最短杆Lmin为40杆,最长杆Lmax为110杆,其他两杆L1、L2为70杆与90杆。套公式:Lmin+Lmax=40+110=170,

L1+L2=70+90=160,

故有:Lmin+Lmax≤L1+L2为第一大类,

且以Lmin为机架,故可判断该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2)最短杆Lmin为30杆,最长杆Lmax为140杆,其他两杆L1、L2为70杆与120杆。套公式:Lmin+Lmax=30+140=150,

L1+L2=70+120=190,

故有:Lmin+Lmax≤L1+L2为第一大类,

且以Lmin的邻边为机架,故可判断该铰链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3)最短杆Lmin为50杆,最长杆Lmax为100杆,其他两杆L1、L2为70杆与60杆。套公式:Lmin+Lmax=50+100=150,

L1+L2=70+60=130,

故有:Lmin+Lmax>L1+L2为第二大类,故可直接判断该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4)最短杆Lmin为50杆,最长杆Lmax为100杆,其他两杆L1、L2为70杆与90杆。套公式:Lmin+Lmax=50+100=150,

L1+L2=70+90=160,

故有:Lmin+Lmax≤L1+L2为第一大类,

且以Lmin的对边为机架,故可判断该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现代职业教育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应用性为目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突出灵活性,摒弃一些过深、过难的内容。对于铰链四杆机构只要求学生会判断和区分其类型即可,判断的方法也只需要按上述式子简单套用即可。可生动地展示应掌握的知识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学过程“易教易学,易懂易用”,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徐艳敏.利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型式[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李咏梅,1970年3月出生,河南省焦作市技师学院本科。

机构投资者类型对股市波动的影响 篇4

随着证券投资专业化、社会化及各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现代证券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评价各类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在发展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过程中发挥各类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机构投资者与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观点及研究结论存在着较大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机构持股可以稳定市场,第二种观点认为机构持股加剧了市场波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机构持股与市场波动无关。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二是研究对象上存在差异,部分文献以机构总体作为研究对象,而部分文献以某一类机构投资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导致结论不一致;三是在不同时间段上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存在差异,即使同是对机构总体持股的研究,由于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不同类别的投资者特征不同,投资策略不同,从而导致机构整体持股对市场的作用也不相同;四是不同的市场环境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对不同的市场状态及具体阶段,所得结果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暗示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五是在研究机构持股的作用时常将其视为外生变量。事实上,有些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显示机构持股与市场波动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如果机构持股的内生性确实存在,则在不控制其内生性的情况下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将导致模型设定偏误,从而影响结论的可靠性。针对国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控制内生性情况下,从机构细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类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分析各类机构持股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是否具有非对称性,而国内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

针对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国外文献提出了两种解释,即信息假说及市场状态假说。从信息角度分析的有:Keim and Madhavan(1996)[1]认为机构投资者买入股票的行为是不公开的,而一旦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的长期头寸后,根据机构投资者对持有股票的目标收益或流动性的需要,市场参与者就可以判断机构投资者的卖出时机和适时卖价。这意味着买入和卖出交易向市场披露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从而造成买入和卖出交易引起的股票价格波动的不对称性;Chan和Lakonishok(1995)[2]认为机构投资者从多种投资机会中选择购买股票,这样的决策将传递公司的特定信息,而从投资组合中卖出部分股票则可能基于流动性或其他非信息的考虑。从市场状态分析的有: Chiyachantana, Jain, Jiang, and Wood(2004)[3]研究发现:股票价格波动的不对称性主要取决于基本市场条件,在牛市中买方居多,而卖方较少,买方是流动性的消费方,而卖方是流动性的提供方。买方为了购买股票,必须向卖方支付很高的流动性溢价。所以在牛市中买方引起的股票价格波动更大。但在熊市中正好相反。

本文与以往实证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以2007-2010年股市上升、下降、盘整的整个波动周期为考察期间,从机构细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市场环境下各类机构投资者的特性和作用,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特征及成因,并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忽视的变量内生性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说明及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借鉴Sias(1996)[4]本文用季度期间股票每日普通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股价波动性的指标。

Vi,t=i=1n(ri-r¯)2n,rt=pt-pt-1pt-1

其中pr分别为股票每日收盘价及股票日普通收益率, n表示季度内股票交易天数,V为股票季度日收益率的标准差用于衡量波动性。

本文解释变量为机构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IO,若IO与股价波动显著正相关,则说明机构持股加速了市场波动;若IO与股价波动显著负相关,则说明机构持股减轻了市场波动。若IO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随市场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则说明机构持股对股价波动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控制变量方面, Dennis和Strickland(2002)[5]发现公司股价与市场波动显著正相关,Karpoff(1987)[6]认为股票换手率是导致股价波动的直接因素,Rubin和Smith(2007)[7]的研究表明财务风险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剧,Wei和Zhang(2006)[8]研究发现公司盈余波动对市场波动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加入股票季度平均价格(Aprice)、股票季度日平均换手率(Turnover)、资产负债率(Indebt)、前12季度ROE的方差(VROE)作为控制变量。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市场回报Returnt-1(前一季度股票回报)、上市时间age等可能影响股价波动的其他因素。

国内外对于机构和市场波动的诸多研究中纷纷提到机构持股与市场波动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严重的内生性会导致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结果的有偏性和非一致性。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与机构持股相关,而且与市场波动无关的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估计,进一步检验机构持股与市场波动的关系。

选取工具变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工具变量本身必须是外生的,而且与内生变量高度相关。国内外学者(Gompers and Metrick[9],2001;Aggarwal,Klap-per and Wysocki[10],2005;瞿伟丽,何基报等[11])研究发现,构投资者偏好规模大、高收益、公司治理较好的股票。因此,本文选取公司规模Size(流通市值的自然对数)、市盈率PE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构建的二阶段回归模型如下:

第一阶段回归模型:

IOi,t=α0+α1Sizei,t+α2PEi,t+εi,t (1)

第二阶段回归模型:

Vi,t=β0+β1IOi,t+β2Apricei,t+β3Turnoveri,t+β4Returni,t+β5Indebti,t+β6Agei,t+β7VROEi,t+ηi,t (2)

本文首先采用计量方程中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运用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在股市上升、下降、盘整三个不同阶段机构整体持股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为验证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我们还根据Arellano & Bover(1995)[12]及Blundell & Bond(1998)[13]的建议进行了Sargan检验。其次,从不同类型的机构特性出发,在控制内生性情况下,分别检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市场的不同阶段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为了避免制度差异的影响,本文仅研究我国A股股票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自2007年开始至2010年末,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在此期间我国股市既经历了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也经历了牛熊市及金融危机的跌宕起伏,因此,我们将研究样本期间定义为2007年一季度至2010年三季度,使用15个季度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文中机构持股数据来源于Wind金融咨询终端,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在剔除缺失数据后样本容量为16990个,为考察不同阶段机构持股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借鉴现有文献(宋冬林等[14],2007),我们将样本按股市上升、下降、盘整分为三类,其中,市场快速上涨期样本为2007年1-3季度及2009年1-2季度的数据,样本总计5 299个;市场快速下跌期样本为2007年4季度及2008年1-4季度的数据,样本总计5 433个;市场盘整期样本为2009年3-4季度及2010年1-3季度的数据,样本总计6 248个。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不同市场环境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市场环境下股价波动、机构持股情况及上市公司特征的一些差异。其一,股市从快速上升、下降到盘整的过程中,市场波动先上升后下降;在市场快速下跌期,市场波动最为剧烈,平均市场波动率提升到了4.2%;而在市场盘整期市场波动最小,平均市场波动率仅为2.9%。其二,在股市上升、下降到盘整的过程中,机构持股变动的趋势与股价波动趋势正好相反,先减少后增加;在市场快速下跌期,机构持股比例最低,平均为22.707%;而在市场盘整期,机构持股比例达到最大,其均值提升到了35.194%,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金融危机过后,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很多股票出现了价值低估,很多机构会在市场盘整期提高他们的持股比例。其三,不同市场环境下,换手率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快速上涨期,股票换手最为频繁,日均换手率达到了5%;而下跌期最小,仅为2.4%,不到市场上涨期的一半。其四,在市场快速上涨期,平均资产负债率最大,达到了76%;下跌期次之;盘整期最小,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0%。这一方面说明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存在一些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财务风险较高。其五,不同市场环境下,净资产收益率的方差从24.2%到30.9%不等,这说明上市公司总体盈余波动较大,不同市场环境下盈余波动也存在一些差异。

(二)机构整体持股对股价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实证检验

首先,研究采用STATA 11.0中的Fixed-effects model对股市上升、下降、盘整三个阶段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了回归,并且针对面板数据特点使用了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均拒绝了Random-effects回归方式,使用Fix-effects回归能够消除数据组内不随时间序列而变化的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同时为了防止数据中异方差的影响,回归中还使用了Robust检验,在以下按机构类型分析中使用了同样的回归方法。

其次,本文针对面板数据的特点采用Hausman检验考察机构持股是否存在内生性,检验结果见表2的最后一行。检验结果中若卡方值较大P较小,则拒绝原假设,说明存在内生性问题,由表2可知,无论在股市上升、下降还是盘整阶段,Hausman检验均在1%的水平拒绝了原假设,因此,我们认为机构持股确实存在内生性问题,我们应当采信应用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

注:(1)***、**、*表示在1%、5%、10%水平显著,括号中的数代表t值;(2):IO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工具变量的有效性需要严格的计量检验。为此,我们在表2中对股市上升、下降、盘整三个阶段模型中的工具变量分别进行了弱识别、不足识别及过度识别检验。其中,若拒绝弱识别检验的原假设,则表明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强相关,是强工具变量;若拒绝不足识别检验的原假设并接受过度识别检验的原假设,则表明工具变量是外生的。

表2的结果表明,我们所选的工具变量是严格外生的,同时其与内生变量高度相关,是强工具变量。

表2中估计方法标记为IVFE的列报告了在股市上升、下降、盘整三个阶段应用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结果。2SLS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排除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机构持股在股市的不同阶段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显著不同,在股市上升阶段,机构持股与市场波动显著正相关,即机构持股加剧了市场波动,而在股市下降及盘整阶段,机构持股与市场波动显著负相关,即机构持股显著地减小了市场波动稳定了市场。另外,作为对比,本文还在不考虑机构持股指标内生性的情况下对模型2采用OLS方法直接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表2中估计方法标记为FE的列报告了在股市上升、下降、盘整三个阶段模型2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结果,这与表2中应用工具变量(2SLS)的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结果略有不同,虽然整体上都表现出不同市场阶段机构持股对股市波动不同影响的非对称性特征,但在具体阶段的回归结果却大相径庭,特别是在盘整期应用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与直接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结果截然相反。由于Hausman检验显示机构持股存在内生性,因此利用2SLS的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比在不考虑内生性时用OLS对单方程进行回归更为有效。这说明,在考察机构持股对股市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中,若没有控制机构持股的内生性问题,将可能误估机构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控制内生性情况下,机构整体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的特征,在股市上升阶段,机构整体持股加速了市场波动,而在股市下跌及盘整期,机构整体持股减少了市场波动,稳定了市场。这与陈国进等[15](2011)的研究结论一致。机构整体持股对股市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特征可以用市场状态假说进行解释:在市场快速上涨期,买方居多卖方较少,买方是流动性的消费方,而卖方是流动性的提供方,买方为了购买股票必须向卖方支付很高的流动性溢价,所以在牛市中买方引起的股票价格波动更大,但在熊市中正好相反。具体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在市场快速上涨期其增持股票需要承担很高的流动性溢价,因而加速了市场波动,而在市场快速下跌期及盘整期,机构整体持股的增加只需承担较低的流动性溢价,因此起到了稳定股价的作用。

(三)机构投资者类型对股价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实证检验

上述实证分析证实了机构整体持股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同,但股价波动的大小不仅与市场环境和制度有关,还与投资者结构密切相关,即使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机构投资者的特性不同,交易策略也不同,必然对股价波动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持股机构主要有12种,分别是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非金融公司、社保基金、券商、券商理财产品、信托公司、一般法人、QFII、企业年金、财务公司、银行,由于银行、财务公司、企业年金这三类机构持股在整体机构中的比例较小,文中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其他机构,研究将分别考察这10类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本文将采用此前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注:(1)***、**、*表示在1%、5%、10%水平显著,括号中的数代表t值;(2)IO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列出了各类机构持股变量的回归系数和T值,其他控制变量在此省略。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首先,我们分析同一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在不同市场环境的表现。第一,占有机构份额较多的基金公司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在股市快速上涨期,基金持股对市场波动没有显著影响;在市场快速下跌期,基金持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发挥了政策制定者和市场监管者希望其发挥的作用;而在盘整期,基金公司的频繁换仓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场波动。第二,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一般法人已超过基金成为各机构类型中持股份额最多的投资者,其持股对股市波动影响与机构整体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完全一致,在市场上涨期加速市场波动,而在下跌及盘整期减轻了市场波动。第三,保险公司持股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也具有非对称的特征,但其影响却与一般法人截然相反,在市场上涨期,其承担起了维稳市场的角色;而在市场下跌及盘整期,其持股却显著加剧了市场波动。第四,信托公司的表现与保险公司极为相似,除在下跌期,其持股对市场波动没有显著影响外,在上涨及盘整期信托公司持股对于市场稳定起到了截然相反的作用。第五,非金融公司持股在下跌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在盘整期又承担起加速市场波动的角色。第六,券商持股在盘整期加速了市场波动,而在上升及下降期,其对市场波动并没有显著影响。

其次,我们对同一市场环境下不同机构投资者的表现进行分析。第一,在上升期,基金公司、一般法人持股加速了市场波动,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持股则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第二,在下降期,保险公司、非金融公司持股加剧了市场波动,而基金公司、一般法人则成为捍卫市场稳定的斗士,其持股显著减轻了市场波动。第三,在盘整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券商持股显著加剧了市场波动,而非金融公司、一般法人持股又承担起了维稳市场的角色。

此外,无论在上涨期、下跌期,还是盘整期,社保基金、QFII、银行、财务公司、企业年金及券商理财产品持股对市场波动都没有显著影响。

上述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也不相同。

四、结论和启示

从理论上分析,不同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与以往实证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以股市上升、下降、盘整的整个波动周期为考察期间,从机构细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市场环境下各类机构投资者的特性和作用,并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忽视的变量内生性问题,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机构整体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的特征,在应用2SLS方法排除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发现:在股市上升阶段,机构整体持股加速了市场波动,而在股市下跌及盘整期,机构整体持股减轻了市场波动,稳定了市场。

第二,对于机构进行的分类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同。

本文结论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启示:(1)需辨证认识各类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针对不同机构投资者的特征及不同的市场状态采取不同措施以稳定市场。(2)均衡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形成相互制衡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因此,除基金公司、一般法人外,我国需要均衡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这样不仅能为投资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还能通过投资风格及投资方法的多样化实现稳定市场的目的。(3)加强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建设,进一步提高机构投资者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强化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从而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4)除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稳定市场外,政策制定者还须完善市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合理的正向激励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来维护市场的稳定。

机构类型 篇5

1 从业人员数量分布

辽宁省水利行业2011年年末从业人员55 431人, 其中水利机关为2 264人, 水利事业单位为25 682人, 水利企业为20 661人, 水利社会团体为46人, 乡镇水利管理单位为6 778人 (表1) 。

2 机构类型划分

水利行业能力机构类型的明确划分为其他水利普查任务提供工程管理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信息, 为其他普查任务确定合理的普查填表对象提供参考。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增强水利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划分单位所属行业的唯一标准是《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鉴于衡量行业能力的内容和指标错综复杂, 有些指标数据难以收集获取。加之地区间的差异性又比较明显, 衡量行业能力的指标也相应存在较大差异。辽宁省2011年年末水利行业能力普查对象中行政机关116个, 事业单位987个, 水利企业266个, 水利社会团体39个, 乡镇水利管理单位1 065个 (表2) 。

2011年辽宁省水利行业年末从业人员数共有55 431人, 其中水利系统内单位 (除乡镇水利管理单位) 本科以上学历9 787人, 仅占水利系统内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20.1%。大专学历及以下有38 856人。乡镇水利管理单位1 605个, 其中包括系统内单位27个, 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中专学历及以上有4 618人, 高中及以下2 160人, 后者占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31.9%。

2.1 水利行政机关

辽宁省和其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立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专业开发机构, 在管理体制上也对应相应的行政级别, 因此形成了省级、地市级、县级多种行政级别层次。

2.2 水利事业单位

辽宁省的水利事业单位由省内各水利行政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设立形成, 在管理体制上也对应相应的行政级别, 因此也形成了省级、地市级、县级、镇级、乡级等多种行政级别层次。

2.3 水利企业

第一次普查从业务活动角度, 即从水利勘察设计等技术咨询、水利水电投资、滩涂围垦管理、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水利工程供水服务、城乡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再生水生产、水利发电等指标变量, 从而可以分别统计从事某类活动水利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经营绩效。水利企业的清查与普查有利于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以流域为单元, 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同时, 对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涉水事务, 也能统筹兼顾, 积极推进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2.4 水利社会团体

第一次普查的水利社会团体都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单位审查同意或者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 依法向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2.5 乡镇水利管理单位

乡镇机构改革后, 辽宁省内的一些地区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变为乡镇政府管理的机构。此时的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其人权、财权、事权直接归属乡镇政府管理, 与县 (市) 水利局通常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但往往在具体业务上存在一定形式的联系, 如乡镇水利站撤销, 其职能并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属于乡镇政府管理。

3 行业人才现状

2011年年末水利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 高素质人员严重不足, 表现在:系统内水利管理单位仅有20%的从业人员为本科以上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专业技术人员中, 水利类、工程类专业占据80%以上的比例, 稀缺复合型人才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人员比例过低;单位分布不均衡, 大多数水利行业人才集中于科研、机关管理部门或单位, 而基层单位中学历人员统计为高中以下的单位仍然存在。

3.1 在岗职工数量分布

2011年底辽宁省水利行政机关在岗人数2 213人, 水利事业单位在岗人数为24 518人, 水利企业在岗人数为18 249人, 水利社会团体的在岗人数为44人, 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的编制内人数为4 978人 (其中系统内单位的编制人数为85人) 。

3.2 年末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统计情况

2011年辽宁省水行政机关中博士研究生1人, 硕士研究生学历的126人, 大学本科1 081人, 大专及以下学历1 056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6.6%) 。2011年辽宁省水利事业单位中博士研究生35人, 硕士研究生学历的491人, 大学本科5 380人, 大专及以下学历19 776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77.0%) 。2011年辽宁省水利企业中博士研究生6人, 硕士研究生学历的98人, 大学本科2 560人, 大专及以下学历17 997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87.1%) 。2011年辽宁省水利社会团体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9人, 大专及以下学历有27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58.7%) 。2011年辽宁省乡镇水利管理单位中专及以上4 618人, 高中及以下2 160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1.9%) 。

3.3 按专业技术职称统计情况

2011年, 辽宁省水行政机关按专业技术职称划分, 高级74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3%, 其中正高级13人。中级116人, 初级224人。2011年, 辽宁省水利事业单位按专业技术职称划分, 高级1 670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6.5%, 其中正高级426人, 中级4 136人, 初级4 180人。2011年辽宁省水利企业按专业技术职称划分, 高级463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2%, 其中正高级86人。中级1 359人, 初级1 894人。2011年辽宁省水利社会团体按专业技术职称划分, 高级7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5.2%, 中级及以下14人。2011年辽宁省乡镇水利管理单位按专业技术职称分初级及以上2 841人, 占其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1.9%, 员级897人。

4 结语

针对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行业能力专项成果, 应该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和“水利人才战略”。要把一切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全行业职工科技文化素质上来[3]。不仅要对现有职工队伍人才资源进行开发, 也要注意对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 不仅要对国内人才市场进行关注, 也要学会到国外人才市场上引进各类人才。围绕建立一支包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在内的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布局合理、管理水平较高的水利人才队伍这一目标而继续不断地努力, 最终实现水利现代化, 并造福于人类[4,5,6]。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J].中国水利水电, 2010 (11) :22-25.

[2]施熙灿.水利工程经济学[J].中国水利水电, 2011 (1) :70-74.

[3]张晶.2011辽宁统计年鉴[J].中国统计, 2011 (9) :60-61.

[4]李钧.对做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几点体会[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1, 3 (10) :85-86.

[5]赵淑贤.浅议如何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J].大观周刊, 2012 (25) :118, 222.

机构类型 篇6

一、授课对象分析

授课对象为技工学校机加工专业学生, 学习基础较差, 缺乏主动思维和感性认知, 因此讲课时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 辅以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使学生从直观的感性认识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一) 教学方法。

实验法, 小组合作分析法, 问题引导, 动画演示, 启发式, 讨论法, 探究式, 归纳总结等。教材分析:目前学校所用教材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 教材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是按照图1, 用数学方法推导“曲柄存在条件”, 最后对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作一般性推论。若照本宣科地讲解, 繁琐的数学推导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雪上加霜”, 更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若直接给出“曲柄存在条件”及“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条件”, 虽结论清晰, 但学生理解并能长期记忆有一定难度, 难以与工作实际相联系。

(二) 教具。

多媒体、小木条、螺丝、螺母等若干、十字起8把、直尺。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 第一步:

通过多媒体演示, 提出问题。一环扣一环, 逐步深入, 使学生忆起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引入新的问题及本节的教学任务。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二是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三种类型?三是电风扇的摇头机构采用什么类型?汽车雨刮器又采用了什么类型?四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地铰链四杆机构, 使它能实现所需功能。从而引出主题“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

(二) 第二步:设计实验。

按下面的实验表格将学生分好小组, 并动手制作铰链四杆机构, 观察后填写表格 (表1) 。

汇总数据, 小组讨论, 在引导下归纳得出结论。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条件:

1. 最短杆+最长杆≤其余两杆之和。

最短杆的邻杆为机架, 得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 得双曲柄机构;最短杆的对杆为机架, 得双摇杆机构。

2. 最短杆+最长杆>其余两杆之和。

无论哪个杆件为机架均得双摇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注: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缺一不可。)

(三) 第三步:教学巩固, 讲练结合。

1. 基本判别。

如图2所示, 分别判断其中各图为哪种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

2. 联系实际巩固。

一曲柄摇杆机构, 机架为40mm, 两连架杆分别为18mm和45mm, 如果连杆在工作中发生断裂, 现要确定连杆的范围, 以便准备材料修理。问如何确定?

3. 思维拓展。

能够运用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一款推料机构吗?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写出设计方案并画出示意图

三、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 体现了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题。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使学生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并能进行简单制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 实践感受。

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书本上的知识和学问是抽象的理论, 所以经常会有学生问起“老师学这个有什么用呢?”只有自己实践了才能使学生知道原来这些知识就在身边, 提高学习兴趣。

2. 提高学习效率。

动手实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有效地将书本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变抽象为具体, 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生在实践时所发现的“死点位置”也为后面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3. 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内部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以后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4. 促进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完成, 尤其是将一堂较为枯燥的理论课变为实践课时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师生之间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参考文献

[1] .张艳玲, 申超英.曲柄存在的条件两种证明方法的比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

[2] .王西进, 王良才.谈谈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讲法[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 (卷1教学论文) [C], 1995

[3] .王哲, 于兴芝.判断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新方法[J].现代机械, 2010, 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机构类型】相关文章:

中国养老机构类型07-27

养老机构的类型范文06-19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05-08

问题类型与创业者类型05-20

类型人物04-30

合同类型05-13

作文类型05-17

患者类型05-07

心理类型05-09

媒介类型05-16

上一篇:生产无政府状态下一篇:模拟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