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

2024-05-08

模拟法庭(精选十篇)

模拟法庭 篇1

模拟法庭一词来源于美国法学院的moot court课程[1]。模拟法庭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学生对庭前、庭审和庭后3个阶段予以模拟, 最终达到将审判阶段的诉讼理念、规则和技能内化于心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2]。模拟法庭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实践教学方法。

1 模拟法庭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模拟法庭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把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从而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正确使用民法、刑法等实体法律去解决实践中的纠纷。在这个过程中, 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调查取证的能力、分析证据材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制作法律文书的能力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技能和法律职业道德。具体而言, 模拟法庭教学具有以下的作用和意义。

(1)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模拟法庭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由于模拟法庭的参与者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 各个角色要在一定的案情及各种规则下活动[3], 因此学生必须在模拟法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不断思考,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模拟法庭教学是以案例为中心、以模拟法庭为载体的授课模式。该模式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的案例中, 并采取模拟法庭的形式展开。学生在整个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能够锻炼的能力主要有综合分析的能力、调查取证的能力、分析证据材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制作法律文书的能力等[4]。

(3) 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学能力。模拟法庭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因此, 组织模拟法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拟法庭教学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确立教师在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角色。同时, 教师要想组织好模拟法庭教学, 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 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资料检索和调研访谈发现, 目前国内高校对模拟法庭系统化的研究不多。从研究现状来看, 我国大部分高校法学院模拟法庭教学刚刚起步, 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运行机制。一些高校虽然配备了模拟法庭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 导致利用率很低。很多高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模拟法庭教学的重要性, 并且实施得不错, 但是在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急需解决。目前模拟法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不足。

(1) 模拟法庭过分注重表演性, 忽视了法庭辩论的真谛。学生在表演之前就已经拿到了剧本[5], 辩论双方的台词也都是准备好的, 学生在开庭之前需要做的只是熟记剧本, 开庭中辩论双方也不需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只需要按剧本表演即可。整个模拟法庭更像是演戏, 和法庭开庭审判完全不同。这种传统模拟法庭的运行设计, 很难达到模拟法庭教学的目的, 许多学生在参与完之后, 觉得自己并没有太大提升, 只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背台词。

(2) 选择案例的来源局限性很大。在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 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 它直接决定着模拟法庭教学的效果。从调查来看, 多数模拟法庭选择已经结案的经典案例或者从网上选取经典案例。对于已经结案的经典案例、从网上选取的经典案例, 学生往往获取了太多的信息, 很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这与模拟法庭教学的目标有些偏离, 直接影响到模拟法庭教学的效果。

(3) 模拟法庭活动的参与者对开庭程序很不熟悉。模拟法庭活动主要是模拟司法诉讼程序, 但在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之前, 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旁听过法庭审判, 因此对开庭程序很不熟悉。虽然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 但是要做到熟练应用司法诉讼程序, 还需要学生反复旁听法庭审判, 并在此过程中认真体会和仔细揣摩。只有熟悉了法庭开庭程序, 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进行。

(4) 模拟法庭结束后, 教师和学生并不清楚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调研发现, 模拟法庭结束后, 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并不清楚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过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 这样模拟法庭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3 模拟法庭教学运行设计研究

针对目前模拟法庭教学存在的不足, 本文提出更适合法学教学需要的模拟法庭教学运行设计。模拟法庭教学主要包括3个阶段, 即旁听阶段、模拟法庭阶段和邀请相关法律工作者进行点评阶段。这种模拟法庭教学运行设计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法律和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错综复杂的法律问题和矛盾。通过这种锻炼, 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加强了职业技能训练, 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模拟法庭的教学目标。

(1) 丢掉剧本, 回归法庭辩论的真谛。我们在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时, 首先要明确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它不是一场表演秀。因此在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时, 我们不需要剧本, 在确定好案例后, 对学生进行分组, 将学生分为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等, 并要求他们就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选出出席代表, 撰写法律文书。这种丢掉剧本的做法让模拟法庭充满了竞争性和不确定性, 使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2) 建立案例库并定期进行更新。在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 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 它直接决定着模拟法庭教学的效果。如果选择已经结案的经典案例, 学生往往会因为获取了太多的信息而限制了思维。建立案例库并定期进行更新是不错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案例库的案例数量要能保证模拟法庭教学的定期开展, 并且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归类, 以便随时进行查阅。案例库中的案例选择应该考虑到时效性、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因素[6]。

(3) 带学生去法院旁听或邀请法院相关人员来模拟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开展观摩教学的条件, 将各级法院各类案件的庭审放在学校进行, 组织学生旁听和观摩, 或者定期带学生去法院旁听。通过旁听和观摩, 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教学时会更熟悉流程, 从而可以把模拟法庭的学习重点更多地放在案件争论的焦点问题上。

(4) 邀请相关法律工作者进行点评,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看到不足。教师可以在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前向经验丰富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发出邀请, 让其参加模拟法庭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结束后, 请他们进行点评, 教师与学生现场交流互动, 从而明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及如何改进。

摘要: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实践教学方法,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但模拟法庭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模拟法庭教学存在的不足, 提出更适合法学教学的模拟法庭运行设计, 从而更好地实现模拟法庭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模拟法庭,教学目标,案例库

参考文献

[1]徐莹, 伍倩.模拟法庭教学利弊谈[J].长沙大学学报, 2013 (11) :175-176.

[2]刘福泉.实战型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之构筑[J].长沙大学学报, 2011 (6) :136-137.

[3]闫辐.模拟法庭之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研究[J].高教论坛, 2010 (6) :75-77.

[4]魏清沂.模拟法庭及其教学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 2000 (1) :105-106.

[5]刘海蓉, 程龙.模拟法庭改革刍议——以实践和实验为视角[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9, 17 (3) :30-33.

模拟法庭法警 篇2

模拟法庭心得体会

模拟法庭是我们了解和认知法律,体会法律威严,加深法学理论的重要方式,对我们学习和今后参加法律工作有巨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参加这次模拟法庭,使我对整个法律体系有了更加完整的把握,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我所担任的角色是法警,法警的职能有维护审判秩序;对进入审判区域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刑事审判中押解、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传带证人、鉴定人和传递证据;在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中,配合实施执行措施,必要时依法采取

强制措施;执行死刑;协助机关安全和涉诉信访应急处置工作;执行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等。了解了法律工作的严谨和辛苦,同时也找到自身的不足,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今后学习中的宝贵财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首先,在前期准备工作时,我了解法律工作的严谨和辛苦。其次,通过参加模拟法庭,使我法律知识得到了锻炼,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使我的法律综合能力锻炼和提高,会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或组织侵犯时,运用所学法律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同各种侵权行为进行斗争。通过参加模拟法庭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法庭审判程序,使之对法庭审判程序的理解显性化、感性化,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真正体悟法律的公平、公正、权威等精神内涵,为形成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这次模拟法庭我也清楚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我在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也是今后要努力完善的方向。首先加强法律理论知识完善法学理论体系。在模拟法庭中,我体会到了自己法学理论的不足和缺陷,对概念的模糊,缺乏法律的整体的理性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完善自身的法律体系,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提高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增强法庭上的辩论技巧,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法律能力。

“模拟法庭” 亮剑昌平 篇3

因应“依法行政”

上午9时27分,“模拟法庭”活动开始。由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区县统计局及调查队、昌平区政府法制办、司法局等单位领导、法制工作骨干和昌平区统计局及调查队全体工作人员组成的“观审团”,使昌平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的220个椅位座无虚席。

主持“模拟法庭”活动的国家统计局昌平调查队队长于桂谦做了这样的“开场白”:

今天的模拟法庭,是特殊形式的依法行政专题讲座;是学习、宣传新《统计法》活动的延伸;是政府统计工作人员岗位技能演练和培训的组成部分。之所以组织今天的活动,是因为面临以下工作背景:已经实施一年多的新《统计法》和原《统计法》相比,加大了对执法主体的规范力度;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队伍迅速扩大、新人明显增加,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所有工作活动都要受《行政诉讼法》的约束和规范,不少同志可能还没这个概念,这个意识需要强化;统计执法对象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不少企业都聘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统计部门必须规范执法活动,避免出现行政败诉;国家对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

“开场白”传递出清晰的信息:“模拟法庭”因应了依法行政的工作背景,萌生于法制规范的统计环境。

拟在“亮剑交锋”

如果有一天统计部门真的成了“被告”,统计人到底如何应对?这是昌平统计局队领导创意“模拟法庭”的核心落点。基于这个落点,模拟法庭力求在各个环节要达到“亮剑交锋”的真实效果。

场境原汁原味。昌平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庭前正中国徽高悬。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法警各就其位,高低错落相对而设的法官席位、原被告席位、证人座椅,包括审判区与旁听区的隔板,让身置现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这庄严肃穆的场境,是原汁原味的法庭。

程式规范严谨。9时30分,“庭前准备”开始: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核实出庭人员身份;审判长征询各方当事人对参加庭审的委托代理人出庭资格是否有意见后,法槌击响:“现在开庭”。

9时35分,“法庭调查”开始进行:当事人陈述;法定职权审查;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依据审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10时28分,听过双方当事人最后陈述,合议庭对“本案”进行评议后,当事人起立,审判长宣判“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身着法袍的法官、风纪严整的法警、规范严谨的程序,告诉现场的每一个人,行政机关与行政对象诉讼“过招”时,就是这个样子。

“锋点”事真据实。模拟法庭上,原告“永唐超市有限公司”;被告“北京市昌平区統计局”。双方剑花舞动,锋芒相对:

“起诉书”陈述:×年×月×日,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局执法检查人员对“原告”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应交增值税”、“零售额”、“电力能源消费量”、“在岗职工”指标,其年度上报数据与检查数据不符(差错率略);检查时还认定,“原告”未按规定设置统计台账、统计人员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年×月×日,“被告”向“原告”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年×月×日,“原告”法定代表人到“被告”单位进行了陈述。×年×月×日,“被告”向“原告”送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其做出了“警告并贰万伍仟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原告”诉称:数据差错是统计员对指标口径的理解和“被告”年报培训的质量问题;未建立统计台账是前任统计员遗留问题;统计员未取得从业资格是“错过”了从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时间。据此,请法院撤销“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

针对“原告”的诉讼理由,“被告”依据法律条文、事实证据(包括证人证言)一一进行了驳辩,并提出“为了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请法院维持对原告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法庭角色虽为模拟,但“诉讼内容”和“剑锋招式”并非虚构,如果翻看昌平区统计执法案卷,一定会发现法庭上文字陈述和语言辩说的“出处”、印迹。

考量“统计行为”

“庭审”历时53分钟,时间不是很长,“剑锋交点”也不是很多。但品味“庭审”过程,让人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法庭在考问诉讼因由、事据真伪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考量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行政行为。

“法庭调查”时,审判长请“被告”做出说明:统计行政行为的职权依据;关于统计数据差错是否有主观故意的法律规定;关于设置统计台账的法律规定;关于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法律规定;关于“罚款”的法律规定和处罚幅度的把握。在做出说明之后,审判长要求“被告”出示对“原告”进行行政处罚的全部法律依据。这些“说明”和“出示”,给出一个重要信息:包括统计执法在内的统计行为,必须依循依法行政的规范。法庭调查的举证质证环节,其作用就是证明统计执法程序合法、取证规范。

整个“庭审”过程,除统计执法的法律依据、执法程序外,还围绕统计资料真实性的界定依据、统计数据的采集标准、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的年报培训质量、年报组织环节、统计法规宣传与告知等内容进行了询问和讼辩。

主持人在“庭审”结束时说:“‘法庭’留给我们的思考非常多:为了规避行政败诉,我们应该怎样完善统计制度?怎样夯实基础工作?怎样提高业务技能?怎样提高年报工作组织质量?怎样改进政风行风?怎样优化统计部门和统计人的形象……”

引发“思考互动”

10时30分,“庭审”结束。法庭“论剑”话题,触发了观众的思考燃点。当主持人宣布“我们安排一个互动环节”时,“观审员”纷纷向法官进行咨询提问:

“行政机关针对数个违法行为,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做出一个处罚决定是否合适?”

“新《统计法》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修订前《统计法》相对应的法规条例等行政法律文件还未明确废止,应以哪种法律文件作为行政处罚依据?”

“适用规章与《统计法》冲突,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应如何决定法律运用,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以撤销?”

互动结束后,两位领导以“讲话”方式为模拟法庭活动划上了句号。

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恒:模拟法庭情节真实,让人身临其境;模拟法庭创意价值很高,让人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有了直观感受;希望开展更多类似活动,增强统计工作者依法行政意识。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王军:昌平可以作为一个基地,为全市统计法制工作提供一个优质的活动环境。在法庭上与行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为了应对挑战,政府统计部门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统计执法,提高诉讼技能。

高校“模拟法庭”德育化作用探析 篇4

第二课堂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提高思政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同时是拓展大学生德育作用发挥时间和空间,提高高校德育作用广度和深度的有力实践。第二课堂是将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成自身德育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现今社会注重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情况下, 大力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是适应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

一、模拟法庭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定义的。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与课堂内容有所联系的各种活动。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的教育的时空限制,不受教学大纲和计划的约束,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弥补了第一课堂标准化教育带来的教育漏洞和体制僵化的不足,为大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合适的舞台。第二课堂的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这一理念要求在教育中更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人性化”,第二课堂强调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常见的第二课堂主要为知识竞赛、主题征文、辩论赛、演讲赛、交流会、社会实践、读书报告会与模拟法庭等活动。相对于其他第二课堂活动而言, 模拟法庭具有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勇于表达自我,坚信公平正义的品质,有利于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成长。我们以“模拟法庭”这一比较具有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探讨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德育意义。

模拟法庭是在高校中模仿建立现实生活中的法庭审判运行机制的一项第二课堂活动, 它的实质是一个能够实现不同身份的人获得同样平等公平交流的平台。通过模拟法庭活动的实施,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公平正义,这无疑会极大地鼓舞大学生追求公平正义。

区别于常见的模拟法庭仅用于各高校法学院的法律教学实践, 我们本次探讨研究的模拟法庭同时注重理论与现实,模拟法庭的受理范围并不是虚拟的案情而是理论争端与公诉行为。使模拟法庭成为理论争辩的舞台和学生群体对于学院政策行为或学院管理部门表达意见的沟通渠道。模拟法庭的核心在于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公平与正义,起到畅通学生与学院管理部门之间交流沟通的作用, 促使政策行为更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制约监督学院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模拟法庭的实践

任何理论最终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通过“人机分离”和“夜间熄灯断网”这两个较为典型且具有争议性、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探析以“模拟法庭”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的实效。

“人机分离”指学生进入课堂时将人与手机进行分离 , 把手机置于指定的地方。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经济发展,手机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快捷的咨询方式、五花八门的游戏软件、丰富多彩的电影电视等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娱乐空间,与此同时,手机也捆绑了人们的生活,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学生的交际、生活与学习。

在模拟法庭中双方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部分同学对学校实行人机分离制度表示不满,认为手机属于私人物品,校方无权要求任何同学在课堂上实行人机分离。作为辩论另一方的校方,纪律检查部门反驳的理由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课堂,才采用这样一系列举措,目的是让在校师生在氛围良好的教室进行教学与学习。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教学虽然说相对开放,但其也有要求,为此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那么显然在课堂上实行人机分离是极其必要的。

很多同学有这么一个顾虑, 万一上课期间家人或者朋友打来电话, 或者在此期间家庭因打不通电话而受骗或产生的损失该由谁承担呢? 显然这样的情况是个例,只要同学平时和家里做好沟通,完全可以避免。

手机不是只有弊没有利,运用恰当,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当老师讲到一个知识点,学生很有兴趣但不是很了解,可以马上上网搜索,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巩固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有使用手机辅助学习的习惯,如上英语课时用翻译软件查阅不懂的生词,上课来不及抄笔记时用手机拍下投影PPT等。能否有效利用自己的手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本身,只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手机就会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大多在课堂上持有手机的同学使用手机时并非做上述事件。这就进一步发挥了实行该制度的优势,让学生的心至少在课堂上能静下来。

“夜间熄灯断网”指在夜间特定时间在学生公寓实行熄灯断网的一种制度。这项制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 但与此同时每个高校都存在对该项制度抱有意见的学生,我们将此作为“模拟法庭”的争辩提案。

在模拟法庭中, 许多人认为学校里熄灯断网为的是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目的是学生今后的发展,好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生的精神风貌会不一样,对学校学风建设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同时,熄灯断网可以减少电的使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电习惯,对节能减排能起到帮助作用。学校“熄灯断网”存在过于僵硬、不够灵活、需要调整的问题。

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行,对“人机分离”和“夜间熄灯断网”这两个较为典型的话题进行争辩,参与的同学表示在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让其在学习阶段就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不仅改变了申诉同学的感受,而且使接受申诉的被告方的同学心服口服,同时也认为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维护了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改变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渠道,只能间接且滞后地进行交流的做法,实实在在地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模拟法庭的制度化探讨

模拟法庭的核心在于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公平与正义。“模拟法庭”中没有教师、学生或学院部门等角色,只有法官、申诉人与被告人,每个人原本的角色身份在这里都暂时消失。案件受理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课程理论争论,二为以公诉人身份对学院提出申诉。第一种类型双方为理论的正确性找寻证据,提出对方理论的不正确,搜集足以支撑自己论点的证据说服法官。第二种类型为公诉人代表学院的某一群体对学院部门或某些政策行为提出公诉, 畅通学生与学院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促使政策行为更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制约监督学院部门的工作。

模拟法庭实习总结 篇5

实习总 结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 11月4日

目录

实习目的...............2实习时间...............2

实习地点...............2

实习内容...............2

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2

案件............3案件分析...............3

法庭模拟存在的问题............5总结............5

模拟法庭实习总结

实习目的培养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法律文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习时间

2013年10月14日—2013年11月6号

实习地点

社会科学系601教室

实习内容

实习的第一天,主要进行了模拟法庭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观看法院审理案子的视频。模拟法庭的相关知识主要有:模拟法庭的目的,模拟法庭的组成,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庭审程序。

模拟法庭的组成:每组8人左右;组员包括审判长(王宁)、合议庭成员(张业龙、范小琳)、书记员(陈蕾)、原告(吴国静)、被告代理人(董淑瑶),杨利利负责纠正庭审错误。

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深入分析案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寻求法律依据,按不同角色撰写相应的法律文书;

二、申诉、答辩及有关辩论要做到语言简洁、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严禁恶语中伤对方;

三、审判结果要基于已经认定清楚的事实,适用法律正确、适当,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

被告人最后陈述 被告人可以就本案的事实、证据、罪行有无及轻重,对犯罪的认识以及定罪、量刑方面的要求等,作最后的陈述。

评议和宣判由合议庭对庭审质证的证据进行评议后继续开庭,评议时间为十分钟,恢复开庭后,书记员要求全体起立,由审判长宣读判决书,宣读完毕后,审判长宣布闭庭。

案件

2008年5月2日上午10时左右,刘江、薛原、两人去同学家玩耍。回家途中,行至政府办公楼后的河边,看见河对面张路在河边洗鞋。这时刘江提议两人用石子砸鞋子。于是两人纷纷用石子砸。池塘中的张路见有石子砸来,欲取鞋子避让,不料被一粒石子砸中左眼。张路当日到市人民医院治疗,诊断左眼球破裂伤,用去医疗费1620.23元、交通费256元和住宿费126元。为赔偿问题,张路的父母亲分别与刘江、薛原的父母亲协商,但两个孩子的父母亲均以不是自己的子女打伤为由,拒绝赔偿。

于是,张路的父母亲以张路的名义将刘江、薛原、告上法庭,要求两位被告赔偿损失。案件分析

本案两被告均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在玩耍中抛打石子,在主观上既没有共同致伤原告的故意,也没有单独的故意,同时也不存在共同加害原告的过失。但两被告扔石子砸同学应当说是一种对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有危险的行为,主观上存在疏于注意义务的共同过失,并且该共同危险行为已经给他人造成实际损害。对这种共同危险行为,可以认定其属于《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的共同侵权。

在学理上,共同危险行为又称为准共同侵权行为,是共同过错的另一种形式,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实施有侵害他人权利危险的行为,并且已造成损害结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谁是加害人。

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条件是:①行为是由数人实施的;②行为的性质具有危险性;③具有危险性的共同行为是致人损害的原因;④损害结果不是共同危险行为人全体所致,但不能判明谁是加害人。在本案中,两被告共同用石子砸原告,并将原告砸伤,但是原告只是被一粒石子砸伤,而这粒石子到底是谁砸的又不知道,因此相对于此上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条件,三被告的行为已构成共同危险行为。

本案中两被告均为未成年人,因此应该确定两被告的监护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律链接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实习心得

通过参加这次模拟法庭,使我更加了解了法律的神圣。使原有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亲身体会法律的运行,使我对整个法律体系有了更加完整的把握,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其次,通过参加模拟法庭,使我法律知识得到了锻炼,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使我的法律综合能力锻炼和提高,诸如口才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结合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会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或组织侵犯时,运用所学法律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同各种侵权行为进行斗争。

法庭模拟存在的问题

 原、被告在自由辩论阶段,语言过激,举止不当。

 案件分析不正确,错把民事案件当刑事案件处理。

 准备不充分,证据不齐全,根据当事人口述难以断案。

总结:

通过这次模拟法庭我也清楚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我在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也是今后要努力完善的方向。首先加强法律理论知识完善法学理论体系。在模拟法庭中,我体会到了自己法学理论的不足和缺陷,对概念的模糊,缺乏法律的整体的理性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完善自身的法律体系,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提高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增强法庭上的辩论技巧,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法律能力。

并且对法院审判活动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强化我们所学知识,并且还增强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整个活动重提问、重交流、重讨论。而这正是我们将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素质,活动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定位,切实做好了自己的任务,使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用模拟法庭来激活语文课堂 篇6

模拟法庭

谁是杀害刘兰芝的凶手?

1.法庭辩论

法庭中,学生围绕刘兰芝形象以及她被遣回的原因这一教学重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原告律师团抓住课文内容列举大量事实证明刘兰芝是一个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的女性,指出她不应被遣,焦母之所以将其遣归,完全是出于妒忌心理,生怕美丽、品行不凡的媳妇动摇了她在家中的“家长”地位;而被告律师团也引经据典,抓住“孝”字作文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刘兰芝婚后多年无子,乃“大不孝”,该遣。并出示汉代休妻的“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并解释无子为绝后。此外,从其主动请归当中也可看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甚至还提出,刘兰芝入门后,正因为她的美丽,便“子甚悦其妻”,而《礼记·本命》中有规:“子甚悦其妻,父母不悦,出”,认为焦母遣刘兰芝有充分的理由,加之其投水自尽是在主动请归回到娘家之后发生的事,故其死与焦母无关等等。

2.法官总结宣判

焦母、刘兄表面上看是杀害刘兰芝、焦仲卿的凶手,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拆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并非其本意,他们主观上的愿望还是希望维护自己亲人终身幸福,但是,客观上他们失败了。

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兰芝、仲卿毕竟是通过他们的手直接害死的。他们在作为受害者的同时,也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

这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3.(后记)水到渠成的生成

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

A.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是经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的。汉魏时期,妇女再婚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东汉蔡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董祀。

B.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反衬手法)。

我的收获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我的这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不管是让学生给刘兰芝画像还是模拟法庭审判,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思考,试想如果没有小组的合作和交流,又怎能有激烈的课堂辩论?为了准备材料,学生精心研读文本,而且还上网查阅了大量的材料,这不仅增强了自己论据的力度,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带给他们的强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所谓的有效前提之一便是提高学习效率,本堂课用了两节课解决了三四节课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说明了课堂的效率很高。还有,这节课学生不仅收获了人物分析的方法,而且还探究了悲剧的根源,在写辩护词的时候,学生还掌握了实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7

模拟法庭教学的开展是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基础的, 即活动教学理论。所谓活动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习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作为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一种科学的实践教学方式, 当前许多高校法学专业教学都采取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但由于许多高校法学专业对模拟法庭教学都处于摸索阶段, 或者认识不清、投入不足、组织不力等原因, 使当前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据笔者对在京高校法学专业办学情况的考察, 发现在模拟法庭实际操作中存在下列问题:

1.没有完善的制度, 缺乏对模拟法庭教学的统一安排

模拟法庭教学被认为是诉讼法任课教师或其他实体法实践教学教师的课内任务, 由某个教师独立组织和操作, 学生只按照教师的授课要求进行实践, 没有制度加以约束和保障, 以至于模拟法庭的运用范围较小, 运用时间较短。而没有教师周密的授课计划, 学生很难自己组织模拟法庭, 在操作中随意性较大, 缺乏适当的约束。

2.教学目的单一,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模拟法庭教学常常由诉讼法专业教师自行组织, 受教学目的、授课时间、人员设备等限制, 教师只关注审判程序“走”得如何, 诉讼理论掌握得如何, 而并不注重学生如何组织, 怎样适用实体法, 如何全面总结, 因而, 整个活动虽然能达到熟悉掌握诉讼程序的目的, 但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而学生也因此孤立地看待模拟法庭教学, 重程序轻实体、重专业轻素质培养的思想普遍存在。相反, 单独由某些实体法教师组织模拟法庭教学, 又会出现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

3.教学指导中只注重庭审环节的偏差倾向使教学效果折损

教师对模拟法庭的庭前准备不加以指导或指导很少, 对庭后的总结形式单一, 范围狭窄, 把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开庭审理这一环节上。而在司法实务中, 法庭审理阶段仅仅是案件审理的一个环节, 大量的庭前准备工作、具体的庭审技巧对司法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庭后的总结对于提高审判的质量也非常重要。因此, 借鉴司法实际, 模拟法庭教学也应注重庭前准备和庭后总结, 用多种形式完成教学环节,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4.对模拟法庭的价值认识不足, 阻碍了模拟法庭功能的发挥

模拟法庭活动每个法学院、系都开展了很多年, 但是在实践中却缺乏对模拟法庭的认真研究与探讨, 严重制约了模拟法庭功能的展现。笔者认为, 目前各高校对模拟法庭的基本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存在着不足。例如, 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模拟法庭在课程体系中的体现与课时安排等。

那么, 怎样解决以上问题, 模拟法庭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呢?作为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 在模拟法庭教学中要着重体现“规范化管理、全方位投入、高素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才能有效地组织实施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解决以上典型问题, 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1.制定制度, 定位定责

为实现对模拟法庭教学的规范管理, 必须制定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使模拟法庭教学更为成熟和高效, 因此, 要制定《模拟法庭教学实验规程》、《模拟法庭管理办法》、《模拟法庭指导要求》等制度, 对模拟法庭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

2.全程指导, 全面锻炼

在模拟法庭教学中进行恰如其分的指导, 往往会取得令学生茅塞顿开或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指导绝不是不分情况的灌输和包办, 张驰有度才能既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又实现师者解惑的职责。

第一, 由学生自行选择案例, 教师在选择方向上给予指导。由学生自行选择案例, 发挥主动性, 对社会问题从法律角度进行思考, 以期找到社会生活的“焦点”问题。教师只需对他们选择案例进行方向性指引, 使学生在模拟法庭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学会扬弃。

第二, 将模拟法庭的庭审格式选择权赋予学生, 教师对个别疑难问题给予指导。研习操练什么样的庭审方式, 是选择国内庭还是国外庭, 是普通庭还是简易庭均由学生自己决定。确定程序格式后, 由小组成员自己学习法律, 准备素材, 分配角色, 组织演练。在临近开庭时, 安排答疑时间, 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法庭调查中举证质证等难以处理的问题,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法理的领悟, 又能弥补教师授课时间有限、知识深度不够的缺陷。

第三, 把握学生模拟法庭活动进程, 解决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亟需克服的客观困难, 如对难以查到相关法律资料, 如外国法律条文和诉讼文书格式, 比较特殊的实验设备的配备等各方面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充分的物质投入、丰富的法律资料准备才能为模拟法庭的成功运作奠定基础。

3.注重总结, 巩固理论

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才能使实践教学推向深入。在实践中, 将总结的形式多样化, 让它成为师生沟通和进一步展示自我的机会。做好庭后总结与评价是学生个体能力和素质改善和提高的重要方面, 建立一个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 也是模拟法庭作为一门实践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 (1) 程序是否合法, 操作是否规范; (2) 法律运用是否准确, 说理是否透彻; (3) 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精彩; (4) 临场应变能力如何; (5) 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评价的标准应明确、具体、合理, 可能分解与量化的应分解量化, 并应事先为全体学生所知。

4.整体测评, 督促改进

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成功, 最终是由教学效果来评判的。对整个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测评解决的是教学方法本身的评价和改进。常见的测评方法主要是民意测验和调查, 包括对学生的民意测验、教师对学习氛围变化的感受比较报告、实施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前后学生综合能力的比较调查等。通过这些测评, 了解和评价模拟法庭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相应的改进, 这样, 模拟法庭教学才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总之, 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必须有好的制度来予以保障和规范, 这些制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修正和充实。

摘要: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法律实用型人才, 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职业伦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与法学教育目标相适应, 是实现法学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实务训练

参考文献

[1]廖永安.模拟民事审判庭.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试论完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途径 篇8

法学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 而且是一种职业训练[1]。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中的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 学生可通过扮演各种诉讼角色, 提高运用知识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途径。

本文就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寻找完善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的途径。

1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活动开展缺少计划性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指导书, 缺乏统一安排。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被认为是任课教师的课内任务, 由教师独立组织和操作。教师在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指导书的情况下, 难以制订出授课计划, 没有教师的授课计划, 学生很难自己组织模拟法庭, 即使组织了也缺乏有力的指导, 在操作中随意性较大, 缺乏适当的约束[2]。

1.2 案例的选择没有反映教学内容, 缺少典型性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案例教学的一种, 对于案例具有严格的要求, 所选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与授课内容相符合。但目前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所选择的案例, 没有反映教学内容, 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1.3 活动的展开缺乏基础条件

目前, 很多院校没有专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 没有电脑、多媒体等先进仪器设备。在这种条件下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模拟法庭实验室应当具有真实的场景, 营造一个法制的氛围、创造一个法制的环境, 体现特定的法制文化。一般教学实践中创设的模拟法庭, 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室或多用途场所, 很少能体现出法律的内涵[3]。

2 完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途径

2.1 加强建设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软件设施

软件设施是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灵魂,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模拟法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典型和适当案例、教师的指导和总结。

2.1.1 编写模拟法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编写教学计划, 使课程有步骤地按大纲进行, 避免流于形式;编写教学指导书, 对课程开展的具体环节与步骤作出详细规定, 使教师与学生有章可循。

2.1.2 选取典型、适当案例

选择典型、适当案例是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典型案例是指案情比较复杂, 学生可通过亲身参与, 能理解、掌握相应法学基本原理, 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适当案例是指其难易程度适当, 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繁杂, 与普通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相适应的案例。模拟法庭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 根据所掌握的事实, 运用所学知识自由、充分地展开思考与辩论。

2.1.3 重视教师的指导和总结

教师不仅要对所有教学环节中的细节和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还要对整个模拟法庭运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 对个别学生的表现作出具体评价。评价时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进行充分肯定,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表彰, 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总结。

2.2 创造和改进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

2.2.1 建立固定、合格的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很高, 指导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教师需要有综合素质, 既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 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 要让教师有机会参与社会司法实践。除让教师做兼职律师外, 还可由学院与有关司法机关达成协议, 让教师有机会到这些部门工作一段时间, 获得最直接的实践经验, 以提高其指导水平[4]。

2.2.2 建立设备齐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

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是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实验室除具有法庭应有的审判设备外, 还应配备一些先进设备与仪器, 如电脑、多媒体、投影仪、录放机等, 以充分保证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的装饰要符合法庭要求, 体现法律的公正与内涵, 并营造法律文化氛围, 如桌椅可参照正式法庭的样式制作和摆放, 布置一些法庭应有的标志。这些将使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更规范、更富严肃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崇敬感和职业感。

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孤立的理论研究和知识传授。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对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的一次综合考验。

关键词: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晨光.模拟法庭——对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挑战[N].人民法院报, 2001-07-17.

[2]张毅辉, 曲升霞, 顾龙涛.模拟法庭在法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1, (2) :61~62.

[3]许步国, 王凤民.关于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 2005, (5) :139.

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一、模拟法庭应用的原则

第一,主观能动性原则。模拟法庭教学实施的时候,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模拟法庭教学的实施。模拟法庭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参与工作的每位学生必须同等对待。例如,收集案例材料时时,必须合理划分案例材料的种类,了解材料的作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底,体现出模拟法庭的教学作用。同时合理分配学生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第二,放矢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的法律规范制度,可以利用角色互换方式提高法律教学效果。第三,开放创新原则。开放创新强调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打破传统教学的约束,让学生科学的分析教学思路,得到全面的教学成果。

二、模拟法庭教学法在高校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模拟法庭教学设置较简单。设置模拟法庭的主要目的就是与形式生活达成一致,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条例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模拟法庭教学设置的环节较简单,不符合实际生活,不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法律知识,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第二,模拟法庭设置较随意。法律本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细小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模拟法庭设置中必须提高法律严谨性,根据法律法规要求设置,特别是模拟法庭的规划问题。但是当前很多高校中设置的模拟法庭都缺少规范性,规划工作较随意,导致法律教学课程无法正常进展,教学应用较紊乱,不能让学生深入掌握法律知识,影响了学生的法律水平。

第三,教师对模拟法庭定位不准。教师是教学活动进展的主要指导者,对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具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应用模拟法律的时候,更要对学生加强引导。但是从现阶段很多高校实施的模拟法庭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定位不准,不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影响了法律教学效果,不能发挥模拟法庭教学的作用,给学生法律知识学生产生了很大阻力。

三、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将实际作为基础,提高模拟法庭应用的全面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方面,教师角度。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法律教学的顺利实施。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完善教学计划,制定严谨的教学方案,在模拟教学中合理定位自己,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完成后,还要积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第二方面,模拟法庭的实际应用。必须在了解实施的基础上扮演教学角色。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掌握知识,体现教学的全面性。最后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将法律理论知识正确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提高教师的认识,正确给予学生指导

模拟法庭教学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指导者,教师必须给学生进行指导,合理定位自己。第一,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指导工作的内容,然后掌握法律知识,根据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情况,给予学生指导,走出教学误区,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养。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模拟法庭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实现教学过程和自身能力的结合,给学生进行指导,提高模拟法庭教学质量。

(三)发挥法律的严谨性

第一,在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模拟法庭建设的原则,明确法律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学习与教学相关的性质、内容和调整,正确认识法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提高模拟法庭的地位。第二,维护和改进模拟法庭教学。教师必须及时对模拟法庭机制做出分析和维护,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不断寻找教学缺陷,检查法庭设定的程序,提高模拟法律的规范性。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高,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模拟法庭教学法是一种优秀的教学过程,可以提高法律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在长期教学中不断分析模拟法庭教学特点,提高教学水平,认真认识法律教学的应用,促进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法律是一种要求较严谨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高校是法律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对教学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只有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教学的实施。模拟法庭是一种实现教师和学生结合的课程,可以利用教学中配备的资源对学生实施教学,让学生深刻理会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对高校法律教学的长期进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模拟法庭,高校法律,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云兰.试析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6(02).

[2]张勇.模拟法庭在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论模拟法庭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开展 篇10

一、模拟法庭在现代法学教学中的现状

模拟法庭作为一种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 它要求学生跳出传统的记忆学习方法, 强化自我学习意识, 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反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它的价值在法学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共识。

许多学校的法学专业还专美开设了模拟法庭课程, 以改革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专门开设模拟法庭课程的学校, 也一般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或者进行模拟法庭比赛。 (2) 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还是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 模拟法庭都已经根植与现代法学本科教学中。

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 学习具有主动性

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中, 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学生除了是学生之外, 还扮演着法官、检察官、律师、证人等法律或非法律工作的身份, 学生角色的扮演引导学生看待问题视角的变化。在模拟法庭活动中, 学生必须主动去学习很多东西, 主动思考案例中的法律关系和存在的法律问题,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要地位。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模拟法庭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大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尤其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刺激了其学习兴趣、发挥了其聪明材质、培养了其综合素质。

(二) 实践操作性

模拟法庭中, 学生不仅要处理实际案件中遇到的情况即事实问题, 而且要处理各种法律问题。模拟法庭活动中的每一份事实材料, 学生都必须从参与案件的有关法律人和非法律人的角度去认真思考, 站在律师、法官、检察官、证人、原被告等地位去考虑问题。学生在接触案件后要像专业的法律人那样, 对自己了解的事实进行分析、归纳、筛选, 从而概括出他们需要向法庭陈述的相关事实, 并在自己已经掌握和归纳的案件事实基础上形成独立的法律意见。如此, 在整个模拟法庭的过程中, 都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动脑, 实际操作性强。

(三) 模拟法庭的真实性

模拟法庭既是模拟又是实战, 模拟法庭教学是高度模仿真正的法庭审判过程而设置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它从法庭设施、案件材料、参与人员和法律适用等多方面强调庭审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模拟法庭教学在审判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来进行。

三、模拟法庭的运行过程

(一) 以真实典型的案例为载体

因为案例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模拟法庭演绎是否成功, 因此, 我们必须以真实的案例为题材, 案例可以是来自法院、检察院或律所。如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所言:“实例研习乃在培养处理案例的能力。” (3) 因此一般是选择那些争议大、辨析力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案例。确定案件后, 各小组成员按照自己所负担角色扮演的需要, 到图书馆、书店、网络查看资料, 搜集本案涉及到的法律条文, 准备法律文书和发言材料, 如起诉状、代理词、答辩状、判决书等。

(二) 课堂以学生为主角

在进行模拟法庭演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追求内容形式的真实化,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做到审判长、审判员、辩护人、公诉人、法警、证人通通都由学生自己担任。是真实的法庭程序在学生团队中再现, 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法律实务的奇妙所在。

(三) 有专职的教师指导团队

模拟法庭是教学活动之一, 因此模拟法庭也应该有老师组成, 模拟法庭虽然要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但同时也不能离开老师而存在。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题材, 弥补学生在选择案例过程中对案件思考和事实材料分析的不充分、不完整。学生“表演”完成后, 指导老师要对整场“演出”进行点评。模拟法庭的指导老师都是专业性的法律人才, 从不同的角度指点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有利于学生的发扬和改进。

(四) 严格培养学生程序意识

模拟法庭的整个过程都应该严格依照我国的法定诉讼程序进行, 每一个角色都是原有案件的再现, 参与者必须如实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要尽量从着装, 语言去体现模拟法庭的真实性。为了使模拟法庭更加接近于现实的法庭, 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法律实务者 (律师、检察官、法官) 对活动进行点评。如此, 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

四、模拟法庭在我院的实践及启发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份, 在多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 班上同学曾分成小组, 进行了多次模拟法庭活动。模拟的案件包含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 行政案件。笔者有幸参加了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此次活动, 小组同学生动、全面地演练了两名被告人故意伤害致被害人死亡的整个庭审过程。案件经公诉机关审查之后将被告人起诉于某某市某某区人民法院, 法院受理该案件后, 依法组成合议庭, 采用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进行公开审理, 程序合法,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次模拟法庭活动中, 笔者担任的角色是辩护人, 经过开庭前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本人算是顺利的完成了出庭的任务。但是, 经过指导老师和观摩同学的点评, 自己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法庭辩论阶段没有抓住公诉词的重点、不能从全方面的保证被告的权利, 有可能出现结果对被告不利, 这严重有损一个专职法律工作人员的形象。总之, 在整个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 笔者更一步的认识到程序、实务与我们想象的大不相同, 认识到实践对我们的重要性, 学习到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法律工作者, 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外, 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模拟法庭教学活动, 正是为法科学生今后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积累宝贵经验的有效途径。

五、法科教学中模拟法庭的开展思路

(一) 增强物质保障, 设置专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

模拟法庭实验室是模拟法庭课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4) 。为了更好的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 必须重视模拟法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从场地设施, 人员着装等去追求法庭的真实性。各法学高校应该建设专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 而不能简单的用一般的上课教室。实验室的设置要严格按照《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要求, 安装桌椅, 应具备法庭应具备的国家标志, 如法槌、参加诉讼人员的标志、国徽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庭的法律人应配备相应的服装, 准备齐全相应的法律文书, 尽量使整个模拟法庭规范化, 严肃化,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崇尚感和职业感。

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应社会需要的实践教学方法, 想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必须有相应的物质条件来保障和规范, 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二) 提高模拟法庭课程在本科教学课程中的数量

目前, 模拟法庭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得到推广,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得到很多师生的认可。然而, 在模拟法庭刚刚起步的现阶段, 不少的高校也只是将其作为教学的补充, 更多还是注重理论的传授, 并没有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模拟法庭放在教学的主要地位。在以后的模拟法庭教学开展过程中, 各个高校应该增加模拟法庭课程在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增加模拟教学课程数量, 把理论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看得同等重要, 用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 让模拟法庭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三) 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

模拟法庭活动毕竟是实践基础薄弱的学生自行进行的, 实践经验还不足, 所以学校必须为模拟法庭教学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从事模拟法庭指导工作的老师应该要有很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校不仅可以在院内请相应的老师, 还可以从法院、检察院、律所等相应部门获取教师来源, 使模拟法庭教学能够直接获取充分的校外实践经验, 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另外, 因为来自各个法律部门的工作者他们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领导学生摆脱纯教材和纯理论的局限, 自热而然的将法学实践的知识融汇到整个法学教学过程中。

我国已经培养法律卓越人才作为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为一名在读法科学生, 如何能尽快的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工作中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已经成为每一名法科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也许, 这样的现实需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学实践得以应对。

注释

11 陈兵.论高校模拟法庭教学与功能及其实现——写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之际[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3.01.

22 王宏璎, 刘晓霞, 刘琳, 殷兴东.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法学实践教材系列[J].模拟法庭, 2009.

33 蔡秉坤.论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3-11-27.

上一篇:机构类型下一篇:政治教学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