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2024-05-20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精选十篇)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1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等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它是按一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 因为体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体育教学都是围绕其指导思想进行各项教学活动,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的, 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基本观点与认识, 它从体育教学角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对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改革的尝试, 已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具体指导思想问题认识不一, 众说纷纭, 观点纷呈, 出现“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局面, 因而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也有各异。当前,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体质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 有以技能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 有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指导思想, 有全面教学的指导思想, 此外, 还有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主动体育的指导思想、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等等。在众多的教学指导思想中, 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究竟应该定位在哪一个指导思想体系中,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为此, 本文拟就以终身体育作为当今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探讨, 求教诸位专家与同仁。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 搜索我国高校体育开展的现状。通过中国知网收集、整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文献和资料, 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咨询多名高校体育教育专家、学者,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3、归纳演绎法

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演绎。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终身体育的概念及意义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 (Lifelongsports) , 亦称生涯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 身体锻炼的作用, 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 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终身体育的含义, 应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 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 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 是从学龄儿童进人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 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 促进身心健康, 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 培养兴趣爱好,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也是培养自我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 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等, 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 从而造成终身的缺陷。所以,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 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该阶段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 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阶段, 学校体育的结束将是终身体育的开始, 不应将学业毕业视为体育的结束。

3.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的, 目前由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众说纷坛, 观点纷呈, 导致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同。有的高校提出以体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 有的高校提出以技能教育为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以三基教学为中心环节, 有的高校提出以全面教育为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的高校提出以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当然还有些高校以主动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纷纷进行改革尝试, 而且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讲, 在体育教学模观点、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 还没有突破60年代初所定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主要由三种类型:一是普通体育课, 主要进行全面身体锻炼, 这类课大多数高校在一年级开设;二是专项选修课, 主要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进一步提高某项技术、技能, 使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特长, 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 这类课一般都在二年级开设;三是保健体育课, 这是为体弱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学生开设的, 是带有医疗性的体育课, 主要是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 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 使其早日康复。它们的教学特点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延伸, 教学的主要手段仍然是通过规范动作练习, 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 总之, 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仍处于呆板、封闭状态。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目前中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师包打天下”等教学思想和方法仍普遍存在, 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模式, 严重束缚了学生手脚和头脑, 致使体育教学系统的反馈通路封闭, 甚至被堵塞。虽然近年来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 但其现状仍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 注重短期效益, 通路封闭。高校的体育教学与社会生活脱节, 它只研究学生在体育课期间的问题或在校期间的问题, 对于学生离校后在社会上的问题不去研究, 难以充分利用社会对人才使用有关方面信息反馈来进行教学。只求急功近利, 而把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隔离开。

其二, 开课时限跨度太窄, 受益学生太少。目前大多数高校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 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就没有体育课了, 这对高年级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 体育锻炼习惯的延续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都是极其不利的。

其三,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仍然没有摆正。由于片面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提倡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 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没有认识到学生这个主体内部存在着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致使教学程式化、强制化, 教学方式呆板, 学生往往成为教学中的被动物, 在教师口令的指挥下进行被动的练习, 这种教学形式致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其四, 教学内容陈旧化, 多是中小学内容的再现。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的陈旧化, 不适合大学生渴望求得新知识, 新技术的心理, 忽视对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开发。另外, 由于高校体育内容多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重现, 不仅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而且会使大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一种轻视感, 因而也削弱了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3.3、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背景

终身体育的思潮主要来自于现代教育中终身教育理论和现代发展对体育的需要, “由于终身教育的出现, 生活水平的提高, 运动不足的影响, 社会意识的变化, 体育观念的改变, 使人们认识到:体育不单是在学龄期作为人的发展手段, 而应是贯穿一生的主要生活内容, 学校体育不能随着毕业而视为终点, 而应视为人在一生中不间断地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有着无限的广延性和终身性。”由于其顺应了时代发展进步的趋势, 很快成为世界各国学校体育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从美国、日本、西德、苏联等国的材料来看莫不如此, 我国从八十年代对终身体育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我国学者们提出的“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等观点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近年来, 高校体育界在逐步克服过去片面强调体质和运动技术的缺点, 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锻炼的能力, 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 积极倡导能使学生终生进行活动的消遣手段和方式, 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 并且把体育生活化和提高学生对环境适应能力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这个时期出现的高校体育改革实践中, 有许多是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必须适应人才使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和需求。因此, 体育教育应由学校教育变终身教育, 由短期受益变终身受益。学校教育应成为终身受益的起点, 而不是终点。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 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阶段, 学校体育时期的结束, 只是生涯中一个时期的告终, 体育只是刚刚入门, 不能随着学校的毕业, 使体育的学习和运动结束。在大学生体质问题上, 过去仅仅满足于近期效益把两年或三年体育课期间学生体质的增强, 技术的提高, 成为体育课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因而过去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对终身体育的研究, 致使高年级学生在体育课结束后体质下降。至于毕业生进入人才使用期, 时间越长在体质方面就显得问题越严重。近年来, 有许多有成就的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 令人扼腕叹息。他们的早逝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生时代没有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才的培养是为了使用, 在作用期尚未达到退休年龄时却夭折了, 这是党和国家在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最大的损失。严酷的事实给过去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打上了一个醒目的问号。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见效慢, 应具有预见性, 先行性。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要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就不能只求急功近利, 而应把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等等结合起来。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提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体育意识, 提高体育能力, 养成锻炼习惯, 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通过多种形式, 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教会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还有当前提出的“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贵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等口号, 这实际上都贯穿着终身体育的思想。此外, 由于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周期长, 见效慢, 必须具有预见性、先行性,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适应人才使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和需要。

3.4、建立终身体育观的措施

3.4.1、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要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首先任教的体育教师自己要有终身体育的观念。当前普通高校师资业务水平的先天不足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屏障。教师应正视现实, 继续教育, 学习新的体育理论知识, 提高专项技能水平以适应现代大学体育教学需要。

3.4.2、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 更新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 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 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条件还较落后, 学校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提高学生锻炼的条件, 这也是抑制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客观因素。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活跃课堂气氛, 协调师生关系, 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真正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3.4.3、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 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兴趣是推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当学生喜欢上一项运动时, 他就会自愿去尝试、去体会、去实践, 从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而没有兴趣的情绪会导致心理活动水平降低, 身体运动机能未能激发, 大脑处于抑制状态, 运动不但不能带来快乐, 反而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由于社会的进步, 国家的开放, 当今高校的学生运动兴趣不再满足于“三大球”和“三小球”这些传统项目了,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兴趣, 高校应该积极引进和开发一些广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比如高尔夫、滑板、台球、攀岩等等。

3.4.4、培养体育意识, 提高体育素养。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促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 形成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一生须按照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 并且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正确的体育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运动手段、方法、时间, 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的连续性, 进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3.5、对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总体评价

终身体育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并能持续终身的自我锻炼过程。终身体育思想强调学生学习阶段中参加体育运动完全出自内心的驱使, 基本对体育的社会文化生活价值的认识, 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生活的内容和需要, 自觉自愿地参加进行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运动, 并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实践, 充分体会到运动的真正乐趣和意义, 体验到运动中的快乐感。掌握运动的兴趣并掌握运动的方法, 培养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运动教育的能力, 掌握运动技能, 掌握有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基础和基本内容, 养成自我锻炼的态度与习惯, 以主动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需要。总之, 终身体育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它对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该定位于终身体育。

4、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标问题。高校体育教学要落实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就必须立足于现实, 着眼于未来,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各项功能, 对现有的一些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延长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 加强师资的继续教育,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开发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新兴体育项目, 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无缝对接, 着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学生终身健康服务, 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规格和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2]黄力生.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 :10-13.

[3]陈晓荣.多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 :91-95.

[4]庄昔聪.以终身体育为方向是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J].福建体育科技, 2005, (6) :54-56.

[5]李涛.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及教学方法初探[J].体育世界, 2010, 9.

[6]董王伟.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11, (3) :45-47.

[7]杜光宁.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J], 体育与科学, 2006, (6) :96-98.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现在的大学并不是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大学在强调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为了使大学体育课程可以得到发展,需要对其现状进行一些改革。在革新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大学体育终身化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来发展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就是指能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相关的训练,大学生只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思想,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帮助,本文阐述了终身体育思想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产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终身体育思想;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意义

将终身体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是因为当今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多半是在老师和学校的监督管理下完成的,不是自主地开展,一旦离开老师和学校的监督管理,就不会再进行体育锻炼。健康生活这个概念,还没有彻底地进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我们要抓住这一机会,在脱离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的情况下,最大力度地使终身体育思想扎根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使自主的体育锻炼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快速蔓延,最终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有一个好身体为基础进行发展。促使大学生能够自主萌发一种长久地的进行体育方面锻炼的意识,被称为终身体育思想,要将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必然现象。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思想意识,还能帮助大学生在踏出校门以后还能够保持健康、充满活力的身体状态。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利用终身体育思想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式

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必然性和关键性。教学改革需利用终身思想来完成,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终身思想的作用,如果大学生没有彻底领会终身思想的核心目的,就不会自愿地参与到其中。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潜移默化被影响,老师要将这种思想的优势经常挂在嘴边,使这种思想意识的优势能够为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学生经常能够在与老师的沟通中,以及学校的宣传中听到。第二,将更多的专业体育知识和技能普及给学生。现如今我国大学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项目,使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大学生在开展这些活动项目时,如果没有专业人士从旁指导,难免会出现受伤的情况。基于此点,在对体育教育实施终身制思想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大学生而言,为了能够继续开展体育锻炼,要设计合适的活动对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差异进行平衡。

三实施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意义。针对具体的体育锻炼来说,从前人们重视程度并不是特别高,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精力只限于解决温饱,没有多余的精力研究其他事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健身行业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行业。究其原因,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据分析统计,在现今社会中,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比普通人的平均寿命要少十年左右。这是因为对于锻炼身体的时间来说,脑力工作者在繁重工作量的重压之下,根本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就算有时间,也只想休息,根本不可能有精力锻炼。长期的无氧工作环境导致了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导致寿命减少。围绕这个问题,大学生更加要重视体育锻炼,在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将终身体育思想牢牢地印刻在脑海中,积极地锻炼,将身体各个方面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更好地投身到建设国家的浪潮中。第二,推进大学体育教学理论的建立。将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改革科学合理地融入大学体育的具体教学中,从而将大学体育新型教育理念更好地完成。要确保这一理念的顺利实施,这就对相关的专业老师的大学体育知识理论掌握以及讲解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将这一能力健全好,才能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鹏.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

[2]汪博.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3

在实际调查中我发现,真正能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并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大约有四成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形式教条、组织单一、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其余部分的学生体育意识薄弱、惰性大,这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学习忙、缺乏活动场所和器材也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客观因素。这种实践与认识的脱离,不仅不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不能完成为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打下坚实基础的任务。可见,除去客观的器材、场地因素外,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除了体育课本身教学内容不切合实际外,与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过于单调、呆板,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关。

初中阶段的现行体育教材,基本上以田径、体操、球类等竞技体育为主贯穿于教材之中,技术难度大,使教师在教学中方法单一、乏味,只能把体育教学视为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手段,没有作为一门学科对待,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体育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理论水平欠缺,使体育课成了以练为主的锻炼课,只看重近期的效益,只为应付体育中考,使学生体育意识淡化,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国家倡导的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能使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落到实处,我认为必须满足学生兴趣,普及专项选修课。增设选修内容,全面推广专项选修课,每个学生在两个学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2~3个不同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选项学习的最大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主题要求,为今后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让学生阶段成为以后终身体育锻炼培养良好习惯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应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入手,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一两种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为今后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考核内容和标准上,应侧重于每个学生掌握和具备的能力、体育知识等共性的东西,其中包括作为对体育意识进行考查的课堂表现和出勤率。变“竞技式”为“健身娱乐式”的健身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与标准,深入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特点,积极营造校园健身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丰富学生的健身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让学生对体育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体育的浓厚兴趣。那么,培養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终身体育思想

1、前言

终身健身思想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 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而言极为重要, 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要着眼未来, 立足现实,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与传授健身技能、健身知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 增强他们终身锻炼意识, 独立自主、自觉自愿地参加身体锻炼, 树立起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2、立足终身体育思想, 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原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以某高校为例, 该校对一年级学生开设以田径、武术、体操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基础课, 强化体育基础教育, 结合贯彻《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对二年级学生开设以篮、排、足球、网球、乒乓球、武术、游泳, 女生健美操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体育选项课, 使学生在全面锻练的基础上, 学习和掌握某一专项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 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在一、二年级教学基础上对三、四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使其对某一专项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从而进一步提高专项技术能力。此外, 对于一、二年级中经医院证明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每学期, 还安排了6学时的体育教学理论课 (含理论考试) , 教学时数占总课时的15%以上。在改革课程设置的同时, 还对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于体育成绩合格升入二年级学习的学生, 改变以往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必修的前提下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 使其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体育能力选择学习项目。根据学校条件, 二年级开设了田径、篮、排、足球、武术散打、形体、健美操、网球、乒乓球等项课程, 组织形式上打乱原有教学班编制,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选项情况重新编班组织教学。

3、加强学生对于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的追求

竞技体育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竞争性、娱乐性,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沉着果断的顽强品质和抗挫能力、自控能力、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群体意识等, 这些都是大学生所必需的。另外, 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学生在追求体育锻炼给他们所带来的健康效益的过程中, 也应该注重对于他们的体育特长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多掌握和学习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 以便使用学生终身体锻炼育和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4、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基于终身体育思想来看,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改选择那些适合群体性锻炼、参与性强、学生都愿意参加的项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都缺乏时代性、基础性、娱乐性, 内容脱离实际, 教学重点多放在传授运动技术上, 这样一来, 很多学生觉得体育课程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或望而生畏, 或枯燥无味。因此, 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更新竞技体育内容。在继续开展田径、足球、排球、篮球之类的传统项目教学时, 还应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充实上体育舞蹈、健美运动、游泳、武术、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之类的竞技体育项目。

第二, 高校教学内容要做到多样、全面,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突出主动性、实用性、终身性、全民性、娱乐性、健身性的特点, 教学内容不能过易, 也不能过难, 要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

第三, 注重传授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高校体育教学应该突出健康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三个方面,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 利用队列队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高校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教学, 从要求到方法, 从形式到内容, 都无不体现出强烈的集体性。队列队形是体育课中最为基础的教学, 但恰恰通过这个队列队形, 却可以培养学生协调一致、动作准确、反应迅速的能力, 有利于营造住朝气蓬勃、纪律严明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 体育教师应该利用队列队形来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及时批评在队列队形中破坏整体协调性的同学, 培养学生公而忘私、相互理解、先人后己、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摒弃以个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另外, 体育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 要求学生不迟到, 不早退, 自己必须先到操场, 提前候课。要求学生穿便于运动的服装, 自己必须着运动装。

参考文献

[1]吴晓虹.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9 (05) .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5

一、终身体育思想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从我国国情看,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多元化的,相互之间是兼容、并存关系。在众多的指导思想中,应该从系统观、层次观出发树立一种主导思想,使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有“主线”,又使学校体育各个方面都有指导思想的指引,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

“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终身体育也必须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根本目的。这是因为,体育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要素,走进人们的生活,学校体育要把握好健康与体育的本质联系,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行为。

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并被广泛地接受,与世界性的健康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是相通的。但是“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也有不同之处,“健康第一”是针对整个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弊病提出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而言首先是在学校阶段健康成长,而不是分数第一,要求学生身心健康比考试升学更重要。终身体育则更多地关注人的一生健康,着眼长远效应,强调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学校体育要考虑学生体质的增强这个短期效益,但在指导思想上应立足于终身体育这个长期目标上,重视学生体育兴趣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把整个教育要遵循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这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但从学校体育自身的特点来分析,能反映学校体育本质又能统领现有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当是“终身体育”。

二、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体现的是终身教育的思想,其着眼点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终身教育思想的要求,素质教育应尽可能好地在学校教育阶段完成人们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终身教育的全过程才能顺利实现。不断接受教育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以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终身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一生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素质教育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两者保持发展方向的一致,即只有素质教育接受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并坚持终身教育思想,两者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终身体育思想是把人一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看成一个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人一生身心发展的子系统。终身体育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的当前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甚至终生。这种思想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有重大推动作用。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全体性、全面性,要求传授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与终身体育所重视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同出一辙。素质教育是就整个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而提出的,从体育的本质特点看,素质教育并不是冲体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就显得不那么合适,尽管学校体育也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是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按照这个思想,学校体育就要考虑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领域可以看作是结构形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纠正学校体育中的应试教育现象十分重要。

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体质教育是我国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学校体育领域遵循的主导思想,对于形成“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主要任务”的观念、普遍增强学生体质、形成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体系等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现代健康观、素质教育观、全面人才观的出现和发展,过去那种侧重从身体角度研究和实践体育的所谓“单纯生物体育观”遭到众人的反对,多数学校体育工作者赞同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维体育观。笔者以为,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发展等非智力因素教育,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没有愉快感,这是对学生的健康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提倡从多学科、多维视角研究学校体育是有积极意义的。问题的关键是,“体质”这个概念是否包含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如果没有包括,则“增强学生体质”的观念难免会落入“单纯生物体育观”的境地。但是,从体育的本质角度看,“增强学生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的特性,因此,在今天,“体质教育”的观点仍然占有市场,也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即便体质与健康不同,就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看,体质教育仍然是体育重要的功能,是终身体育所需要的。所以,在学校体育领域,体质教育可看作是功能形态的指导思想:即在学校体育的众多功能中,不能忽视“增强学生体质”这一主要功能。

三、终身体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

技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为主导的思想。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指导思想是从学习苏联学校体育模式、以运动项目的技术和技能掌握为追求目标而延续下来的。这种指导思想同时强调运动目的和运动手段相统一。技能教育可以概括为“三基”教学的指导思想。“三基”教学从它的本意来看,并不是要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单纯从运动技术教学的角度看待“三基”教学,是片面的。技能教育容易导致技术教学为中心,以“达标”、通级为目的,教学过程竞技化倾向,精雕细刻的技能训练,必然忽视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的隐性目标和体育能力、价值观培养的长远目标,最终也会使学校体育的阶段目标受到影响。终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关注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要成为终身体育者,就离不开对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学习、掌握和应用。从这个角度说,离开了“三基”教学,终身体育就失去了支撑。

四、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的关系

快乐体育是指在体育运动中使学生获得内在乐趣,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体育的一种思想。快乐体育侧重从体育过程、体育方法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既是学校体育的目标又是激励学生的手段。成功和乐趣、失败与挫折、甚至痛苦相伴而生。成功和快乐是经过磨难并在克服困难中产生的,只追求表面的、一时的快乐是不会长久的,没有磨难的乐趣,不可能培养出为事业而坚忍不拔的国家栋梁之材。应该辩正理解“快乐”。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密切联系,对学校体育过分重视传授技术和单纯强调增体质的“生物体育观”持批判态度,注重让学生养成自觉积极参与体育的态度,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快乐体育还强调要使学生理解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运动实践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只追求某一特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熟练程度,强调把保持健康贯穿于终身的实践。从快乐体育的本质特点看,快乐体育是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依据的,特别重视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有的学者认为,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学联结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必须要重视体育情感的目标,培养学生意识、兴趣、习惯;没有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如何能终身参与体育?所以,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快乐体育可以看作是方法形态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总之,终身体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可见终身体育与整个社会发展有关。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如何与终身体育接轨,如何从终身体育分析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改革对策,这是学校体育领域一个非常具有实质意义的研究课题,也是终身体育要研究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因此,终身体育的研究对于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促进全民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学校体育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对于转变、更新学校体育思想,形成一整套贯穿“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改革和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扭转“被动体育”状态、学生厌学体育现象,全面推行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的“主动体育”、“快乐体育”实践,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1987(1).

[2] 王则珊.对终身体育的探讨.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7(1).

[3] 周登高,李永亮,毛振民.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2000年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体育科学,1997(1).

[4] 毛振明.快乐体育的理论及产生背景.中国学校体育,1996(6).

[5] 赖天德.试论学校体育的本质与目标.中国学校体育,1993(2).

[6] 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上).中国学校体育,1998(1).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6

1 终身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1.1 终身体育的发展

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教育。我国的终身体育开始于2 0世纪7 0年代末, 当时, 邓小平同志就说过:“中国体育的重点是要抓好群众体育”。到了1 9 9 4年, 王则珊教授在出版的《终身体育》中对终身体育进行了十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终身体育体系纵向分为婴幼儿体育、学校体育、成人体育三个阶段构成;横向由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组成, 其中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2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改革

在2 0 0 0年之前我国颁布了5部《体育教育大纲》, 大纲的体育教学木匾主要是关于体育的生物功能, 而忽视了体育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人文素养培养相对十分少。在后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中才明确的提出了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等诸多“以人为本”的目标理念, 保证人们体育运动的主动性。

1.3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在我国体育教学体系中包含着几个层面目标, 彼此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连接性和相关性, 它们共同的实现着体育教学的目标。然而,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 这些层面目标各自为主, 彼此之间缺少一定的衔接性和连续性, 毫无逻辑可言, 这些现象的产生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抵制情绪, 甚至一些喜欢体育的学生也不喜欢上体育课了。这种重视生物体基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忽视了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自我、创新自我能力的提高, 降低了人们对体育的兴趣, 影响了正常的健身习惯。

终身教育思想表示, 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点, 发挥着“桥梁”作用。终身体育理论的提出, 表明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由终结式体育教学向终身式体育教学转变, 学生们在接受终身体育教学的同时对体育教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体育教学同样具有教育的长效性和迟效性, 每位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接受了15~16年的学校教育, 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将会对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是每个人一生中可以系统全面持续接受体育教育的阶段, 因此学校体育教育承担着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任。终身体育教育实行效果优劣很多程度上依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 在最新的体育大纲中明确的表示:“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基本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所以, 在高校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为主要内容,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 高校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的策略

2.1 更新体育教育理念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 高校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我国能否走到世界科技经济强国的大计。在高校教育中, 体育教育是保证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根本, 是影响社会生产力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旧的体育教学理念中, “体育运动训练知识在一生中一个短暂时期内进行的”这种错误观点应彻底摒弃, 确定新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过去以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为评断体育成绩好坏的标准是片面的, 高校体育终身理念是确立健康和生命是整体的个性有机体, 应将德智体紧密的衔接到一起。

2.2 成立一些相关的体育项目俱乐部

很多人认为高校就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个“小社会”或者是“实践基地”, 这是由于高校的教育环境给了大学生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 学生在这期间加强了自身的各项能力培养和对目标的追求。在高校成立一些相关的体育项目活动, 可以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 并且加深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各方面理解,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通过俱乐部定期举办的相关活动深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3 创造终身体育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阶段, 可以周期性的举办一些大中型的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和体育文化周、月活动, 这种宣传方式可以带动学校体育文化的氛围, 更把体育项目变成了一种时尚。对于讲座的内容, 可以选择基础知识、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卫生等, 寓教于乐, 保证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上,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进行更深层次的再教育, 教师应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懵懂的大一新生,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的教学内容, 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让他们对体育的所有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样在二年级开始阶段, 可以使用“三自主”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对课程、时间、教师进行选择, 这样的模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 完成由健身向体育锻炼的过渡。在大三、大四的课程中, 应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增加一些瑜伽、健美、体育舞蹈和攀岩的活动等, 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可以终身使用的体育锻炼方法, 产生终身体育效应。

2.4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和社会的连接性

在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中, 是要开设社会实践基地, 使学习者转变成指导者为体育事业奉献力量, 加强学校体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性是社会性服务性事业。学校体育和社会之间的连接可以讲学校体育从封闭隔离的教育状态下解放出来, 这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应公众开放为社会各界人员服务, 并将生力军组织为这些场地和设施的组织管理者。这样,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还可以增加学校的额外收入, 同时学校体育成为了开展终身体育咨询指导的基地辐射区。终身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因此构建终身体育型高效教育模式是当代高效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 终身体育教育的作用

3.1 可以使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的改革, 是根据终身体育的教育体系在体育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改变的是以往以运动技术为体育教学的框架式教学,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锻炼创新的机会。终身体育教学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积极参与并学习一些感兴趣的体育技能, 在自我选择的过程中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培养学生生命在于运动的终身体育理念。这种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不仅教会学生的是运动技术, 还有体育知识的广度和宽度, 学生在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3.2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两方面重要因素是运动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 将体育教育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结合在一起, 可以拓宽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 积极的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 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参加运动的感染力和运动对自己身体带来的活力感。高校体育在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学习体育相关知识和健身方法, 对锻炼的目标更加明确, 培养学生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全民运动发挥积极作用。

4 结语

在当今物质生活高度发达和体育健身相对匮乏对比十分鲜明的社会里, 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已显得十分必要。在高校的体育学习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阶段体育学习, 同时高校体育也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终身体育思想是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重要理念, 这种理念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服务理念, 因而终身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要:体育人口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经济实力和教育水平。学校体育是传播体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源头, 在学校里, 人们学习获得各种各样的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 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 有部分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偏差的理解和认识, 因而, 我们需要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地位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林.高校终身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重构[J].江苏高教, 2011 (4) .

[2]陈彦卿, 马天龙.探究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终身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教导刊, 2012 (1) .

[3]郭科伟.高校终身体育模式初步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 .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7

1.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乐趣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 生理心理发育较完善, 求知欲旺盛, 求胜心切, 已拥有一定的体育能力。 游戏与竞赛以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根据这些特点, 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 教师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体育竞赛的参与意识往往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 其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比其他方式都更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 ”中职体育教学应多进行各活动项目竞赛, 利用竞争心理的因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 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多用良好的语言刺激, 促进学生情绪的正面变化,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查表明, 学生“要求学校经常组织的体育竞赛”的愿望强烈, 如趣味体育运动会、障碍跑、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 等等。 特别是高年级的足、篮、排球对抗赛, 都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锻炼热潮, 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2.开展 “开放型”教学

通过“开放型”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开放型”教学需要教师在思想和时间上进行“开放”处理, 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更愿意学习。 “开放型”教学建立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上。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而开展“开放型”教学有利于教学统一, 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主动。 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考核学生时参考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 采用模糊量化法这种方式进行考核。 比如, 教师在讲解排球双手下手垫球时,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垫球数进行汇报。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往往统一要求, 而不考虑学生的特殊性。 相比较而言, “开放型”教学更注重放宽限制。 以往在开始正式体育教学时, 教师都会让学生排成纵队慢跑三圈, 但是教师可以改变这种方式, 让学生在歌曲的旋律中分散跑。 在跳远教学时, 教师可以适当放宽对于跳杆高低和起跳点的限制, 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 此外, 根据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 这样做考虑到了教师的意愿和学习动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3.根据教学指导思想、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选用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指导思想、目标是选用教学模式的首要因素。 因为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立的。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以增强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 无论是传授运动技术, 提高身体素质能力, 还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 在教学模式的选用上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 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发展和认识为主体, 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观点。 同时, 还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后, 体验体育课成功的喜悦。 学生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制定学习目标, 逐步克服体育学习的难处。 在单元结束时, 都需要进行体育学习后的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 有效建立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 强化体育教学效果。

4.体育教师的技能应向 “一专多能”性转变

体育选项课的开展, 使学生学习的项目增多, 这样一个教师必须教授多个项目, 学校体育课才能顺利开展, 这就需要充分挖掘体育教师的潜能, 使他们向一专多能性转变。 例如, 健美操专项教师可以在短时间通过自学, 很快掌握形体舞蹈之类, 他就可以进行形体舞蹈教学;乒乓球专项的教师, 对网球、羽毛球有一定的共性, 同样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 进行进修学习, 那样就可以教授网球或者羽毛球了。

5.加强体育教师与社会体育社团、俱乐部之间的交流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多, 都很受年轻人的青睐, 而且基本都是以体育社团、俱乐部等形式展现, 都是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 如街舞、搏击操、瑜伽、踏板操等。 教育主管部门都没开设有这些项目的专项,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经常与这些社团、俱乐部进行交流、学习, 将这些项目带到学校体育中, 作为选项课开展, 供学生选项。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8

1终身体育思想的内在涵义

终身体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体育教育、体育知识等,体育活动作为人生的长期行为,与社会现状、艺术、道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统一于终身体育思想之中。终身体育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且人们自身意识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及需求。当今时代,生产力发展变化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及方式也在不断地处于变化之中,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社会分工的变化,大大解放了人们的劳动力,从而使得人们的空余时间越来越多,使得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除了工作以外的活动领域,包括娱乐、体育锻炼、生活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也使得体育锻炼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从而使得终身体育思想在人们思想中不断萌芽发展。新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们的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同时,人们又渴望拥有幸福健康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发展的源泉,从而需要人们源源不断地投入体育锻炼当中,当今时代,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足以表明社会节奏的变化,需要人们采用便捷方便的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从而拥有健康的身体来面对和从事复杂的工作,同时适应社会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今时代,工作中脑力劳动大于体力劳动,因此对人们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使得终身体育思想的产生具有了客观需要性。随着人们体育锻炼观念的不断增强,及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体育项目及设施也由原来的单一体育锻炼向多元化转变,转变后的体育活动娱乐性和趣味性更强,使得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各个阶段的人们不同程度上都成为了体育锻炼的人群,上到古稀老人,下到牙牙学语孩童,慢慢地体育锻炼贯穿于人们的一生,从而造就了终身体育的萌芽阶段出现。终身体育思想就是指一个人可以自觉终身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及观念。只有具有终身体育思想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思想受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一系列的影响,使得人们终身受益匪浅。终身体育思想为人们就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老年人群具有一个幸福安康、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使得青年及中年人群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压力,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终身教育思想对各个年龄人群均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国家的发展建设也起到战略性及全局性作用。

2大学体育教学贯穿终身体育思想的必要性

2.1提升了大学生体育教学的价值

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大学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级针对性人才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学教育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养了各色各样的人才,大学作为人才输出的把门关,其在培养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价值可以映射出学校内在的价值。早在20世纪,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较为淡薄,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及习惯。随着生活节奏、社会压力不断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面临挑战。据调查,同时期的知识分子的寿命比普通人寿命平均短10年左右,从而可以反映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对身体健康状况具有较大的影响,身体素质及寿命的缩短与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有一定的关系。

2.2促进了大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了后,我国在教学方面我国一直在摸索前进。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早摸索中逐渐完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又突显出了其中的弊端及问题。而终身体育思想的出现,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积累的经验及工作总结,其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简单的体育知识传授,而终身体育思想萌芽后,体育教学逐渐向意识及精神方面转变,从而使得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取得了有效的连接,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理论体系得到了完善。

3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应用途径

3.1大力宣传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好终身体育思想的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发展迅猛,大学体育教学也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终身体育思想的宣传使得师生快速地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更好地接受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思想与传统知识不同,其是一种观念,很难让学生一时半会地接受,只能通过多方式、长时间等方式,长久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可以采取体育知识讲座、收听、观看提比赛、体育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自身终身体育观念的深化,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2通过实践及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意识在实践中体现,终身体育思想主要是为了指导人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长期的体育锻炼使得人们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最终使得人们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获得健康的身体。大学体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乐趣,从而使其在实践中增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意识。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从而使得学生走出象牙塔后更好地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探索新的体育教学实践方式,增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喜悦感及成就感,在大学期间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营造良好、和谐的关系

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将体育知识及技术动作传递给学生,在传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其中的技术、技巧及活动方式,从而促使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使终身体育思想的发展深化。

4结语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引领作用,老师引领的质量与学生对体育技能、知识、思想观念等的掌握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时期中国教育教学逐渐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寻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改革后的课程教育中师生出于平等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扮演更多的是领导者的角色,引导鼓励学生学校体育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思想及观念,达到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得终身体育思想慢慢地深入学生思维意识当中。

参考文献

[1]周鹏.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126-128.

[2]汪博.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112-114.

[3]汪波,周学荣,李慧萌.“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惑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5):112-117.

[4]郑重.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67-68.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9

1 大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体育教学来说, 其使用终身体育思想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大学生不仅在大学校园中科学健康地锻炼, 还为了让大学生在离开大学校园之后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为强健的体魄, 还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为积极向上的人格与生活态度, 这对于离开大学校园走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当然,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思想对于大学体育教学自身也有极高的意义。这是因为终身体育思想弥补了大学体育教学体制中的短板, 使得大学体育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得到了提高, 使得大学教学的内在价值能够得以体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并且转变学生现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而使得人们的寿命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得以延长, 而实际上也就是大学体育教学最有价值的教学意义所在[1]。

除此之外, 终身体育思想作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能够帮助大学体育完善教学理论体系。这是因为终身体育思想是我国长期体育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同时也是极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思想之一, 它使得我国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教学逐渐向着体育意识以及体育精神方面转变, 并实现了教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当然, 这也是我国传统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中缺少的重要部分, 因此, 终身体育思想的在这一方面的弥补是意义重大的[2]。

2 大学体育教学中利用终身体育思想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探讨

2.1 努力推广终身体育思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而言, 想要利用终身体育思想进行教学改革, 那就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而想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以及其他课程教学中就需要不断向更多的学生推广终身体育思想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潜意识里拥有这一思想。当然, 想要让老师与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一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切实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中来是较为困难的, 因为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 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 而为了能够实现观念的推广以及师生对这一多元化观念的接受, “耳濡目染”是极为重要的推广方式之一。其中, “耳濡”指的是让学生与老师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不断地“听到”终身体育这一运动理念:“目染”则指的是增加终身体育这一词汇在师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出现频率。当然, 为了实现上述两种宣传效果, 校方可以利用校园中现有的传播平台与传播渠道 (如广播台、宣讲会等) 以及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 (如校园公众号、校园微博等等) 使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不断地深化, 从而促使学生将观念转变成行动[3]。

2.2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体育锻炼技巧以及体育知识

大学体育锻炼的项目较为多元化, 并且部分体育项目对运动技巧的要求较高, 此时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较多的体育锻炼技巧以及体育知识, 那么学生很可能在锻炼的过程中误伤到自己, 甚至由于害怕因运动受到伤害而放弃运动, 而这与终身体育思想是完全相悖的。因此, 在利用终身体育思想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 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技巧以及体育知识的教学, 而当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以及体育知识时, 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运动方法进行运动, 从而让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锻炼的目的。当然, 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得知, 目前我国部分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形式教学”的现象, 即只让学生掌握锻炼的“形”, 而不让学生懂得锻炼的内在知识, 而这就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亟需改变的问题之一[4]。

2.3 积极组织体育活动,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终身体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 更是一种习惯, 而只有当学生能够养成这一习惯时, 终身体育才可能在未来极长的时间内影响学生的生活。因此,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老师应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从而让学生能够将锻炼当成是自己的一种本能, 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当然,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 这一点, 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大规模的体育运动或是体育活动来实现。比如说, 对于刚入校不久的大一大二学生, 老师可以组织晨跑等一类不仅锻炼学生意志更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运动, 并且这种运动对几乎所有学生都具有普适性, 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优质运动[5]。

3 结语

终身体育不仅影响学生短时间内的身体情况, 还会影响学生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生活状态, 因此, 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更好地成长, 而这同时也是终身体育思想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振华.终身体育思想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青少年体育, 2014 (11) :22-24.

[2]周鹏.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 (1) :126-128.

[3]汪博.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17) :112-114.

[4]朱铁峰.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6 (21) :67, 69.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 篇10

1 终身体育

1.1 终身体育的内涵

所谓终身体育,主要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就是其表面意思,主张一个人一生都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第二,就是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每个人根据自己体育锻炼的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地点选择进行合适的身体锻炼,达到身体健康,提高最基础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探索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保持终身体育的方法。第三,也就是最具有长远意义的一点,提倡体育与生命相融合,除了身体上的锻炼项目,还要进行学无止境的体育教学。

1 . 2 终身体育思想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然性

教育学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与之所受的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1]。体育教育事业在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就是终身体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终身体育思想必将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终身体育思想认为,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环节。它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为本,追求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高校体育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教学理念,把体育选项课更加生活化、科学化,全方位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 高校排球选项课现状

2 . 1 对排球选项课不重视

在各大高校体育项目中,相对于足球、篮球来说,排球项目可能是一个冷门项目。无论是从老师这方面来说,还是学生,对排球项目的重视度还不够。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备课,没有详细的课程安排,上课时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在上课内容上,无论是训练技巧还是理论知识,都没有全面细致的教授给学生们。学生在上课时情绪也不积极,还有很多学生把排球课当作休息课,并没有认真的练习。这种情况,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

2 . 2 教学内容不实用不够用

排球选项课不像文化课一样课时较多,所以很多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内容讲完,只是粗略的进行讲述,学生只是有一些印象但是却不能准确的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陈述。大量的内容不能运用的到实际的排球练习中,在平常学的理论知识也成了空的。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处理课时不够的问题时,选择只讲重要的动作技巧,忽略了在实际应用中最基础的动作技巧[2]。

3 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的体育教学设计理念

3 . 1 追求学生全面发展

终身体育思想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下,体育教学理念更加的完善,在排球选项课上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3 . 2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终身体育思想在体育教学要求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将主要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和交流,在学习中进步。

3 . 3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

排球是体育项目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排球爱好者都非常热爱排球运动,会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排球训练。在排球训练过程中,本身是具备很大的乐趣的,学生在学习排球时,也因该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体验运动乐趣,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运动要领。

4 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的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设计的系统建构

4.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课堂起着引导作用。下面结合排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分为五个层次来实现高校排球选项课的教学目标。

4.1.1 言语信息

所谓语言信息,要求学生可以灵活的通过句子来陈述自己学习的内容,展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意识的支配下,运动技能会更加的准确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口述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达到大脑与身体最协调的配合。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学生通过掌握一些书面知识,比如说排球运动的特点和一些动作战术等,可以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得到运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掌握更多的排球运动要领。

4.1.2 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主要包括辨别技能、概念技能和规则技能。辨别技能,要求学生对技术动作具有辨别能力,在排球运动中准确的区分垫球与传球、正面垫球与侧面垫球等技能动作。概念技能,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其书本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的控制和指导自己的动作。深刻的动作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展示其动作技能,所以概念技能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可以准确的实现运动技能。它不仅可以全面清晰的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运动练习的盲目性。规则技能,要求学生将所掌握的概念全面综合的应用于复杂的运动情景中,会有防备性的注意来球方向、弧度、力量和速度等。

4.1.3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作为学生具备终身体育能力的核心部分,主张学生利用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清晰的认知注意、编码、记忆和思维的正确的顺序和方法。掌握认知策略的学生可以综合的考虑问题,并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搜索合适的信息及规则,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和情况下解决问题。掌握认知策略,学生会有规律的调控自身问题,并掌握越来越强的自学能力。

4.1.4 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排球运动的要领之处。在排球选项课中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的掌握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掌握,不能只是完成某一个规定动作,而是必须通过循环的练习,更加流畅协调的表现出一系列相关的动作。在高校的排球训练中,掌握比较重要的运动技能是一个必经的练习过程,垫球与传球是众多动作要领的重中之重,紧随之是发球与扣球,然后是拦网等技能。

4.1.5 态度

态度作为个体和外界反应的中介,主要可以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认知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理解和评价;情感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绪;行为意向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排球选项课中,学生的态度除了包括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所发表的看法和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行为反应以及在一系列的运动练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虽然每个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一个学生虽然对排球运动有很高的评价,但是由于本身不喜欢运动,就会在排球教学中表现得非常消极;反过来说,也会存在这样一部分同学,虽然本身不热爱排球训练,但是由于对运动感兴趣所以也会很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这个情况来看,情感态度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绪,所以在各个高校的排球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也要主要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及态度。

4.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由学生的发展需要决定,并以教学目标为依托,选择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在终身体育思想价值观的大背景下高校排球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必须具有科学性,在教学时,概念一定要确切,在表现动作时要注意讲解动作原理,除此之外,进行练习时也要分步骤讲解练习方法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有比赛规则,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一点,必须让学生心里很清楚,在进行排球练习过程中也要注意。第二,教学内容要具有高效性,要求教学内容实用、够用、好用。所谓实用,就让要求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术要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要向学生教授应用价值较高的排球技能和理论知识。够用,就是保证教授的知识与技能能满足以后学生在实际运动训练的需要,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只是注重给学生们进行重要技术的练习,而忽略了最基础的战术和规则,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够用。好用,就是不能追求表面的假大空,为了内容多而不精,而是真正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4.3 教学方法

终身体育思想背景下,倡导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重点。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并非占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课堂练习中,学生并不能准确地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吸收并应用,所以,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明确教学内容,注重排球知识、技术、战术、比赛能力的提高,并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课程的乐趣。第二,遵循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成体系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排球练习。

5 结语

上一篇:住宅产业化的收获下一篇:政府财政职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