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服务营销

2024-05-03

农家书屋服务营销(精选六篇)

农家书屋服务营销 篇1

1 农家书屋面临问题

1.1 图书文献问题。

农家书屋建设由新闻出版局一手操办, 建设过程中满足于建成而非建好, 这是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成因之一:新闻出版部门既充当了图书营业员又充当了顾客, 农家书屋的图书质量不高;成因之二:农家书屋建设没有长期发展计划, 尤其是图书补充计划, 省援建农家书屋千篇一律一个面孔, 同一种图书全省成千上万个复本;成因之三:图书采购没有从事图书馆业务的专业人员参与, 不能掌握农民需求图书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实际情况, 不少图书馆设计了图书资源共享计划, 想法是好的, 实现起来毕竟难度不小, 首先是图书流通没有专门经费, 其次是共享计划管理人员少, 加上基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计划难于实现。

1.2 读者问题。

我国乡村人口高达7个多亿, 按道理农家书屋读者发展不成问题。事实上真正来农家书屋读书的农民屈指可数。不完全是图书数量与图书内容难以满足农民要求的原因, 至少还有以下二个问题:一是信息时代广播、有线电视村村通, 农民求知求乐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传统读书受益的知识传播方式与农民普遍低学历的接受能力形成相当大的反差;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传统的物质刺激与反应超越文化权益、政治权益追求, 现代民主观念淡薄, 党和政府赋予他们的文化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

1.3 管理员问题。

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极不稳定, 兼职管理员多为村干部, 干部的调动对图书资产的保管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对图书管理的责任心也是一个考验。村级组织是自治性质的, 考核没有制度, 管理没有抓手, 农家书屋完全是一种放养型的图书室, 对村民文化权益的保障基本落空。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落实, 这对农家书屋的长远建设造成了极大影响。现在的管理员队伍, 一是村干部兼职, 二是离退休老干部作奉献, 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要想管起来, 关键还是一个钱的问题。最实在的做法, 如许多图书馆所描绘的理想模式, 一是由县级文化部门归口管理集中考核, 实行图书资源共享, 经常进行图书调配, 二是对书屋进行抽查考核, 三是对正常开放书屋管理员进行相应物质奖励。

2 农家书屋建设策略

农家书屋, 顾名思义, 服务农民的书屋。然而, 农民的特质和农村自治组织形式决定了行政推动与规范化业务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农民读者发展模式, 将自上而下文化惠民工程转化为农民自觉自愿的读书行为。站在营销学的角度, 广告有形象广告与营销广告, 农家书屋建设也有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这就是农家书屋形象建构与农家书屋读书推广的整体规划。图书馆人不但要做一个好的图书管理员, 更成为一个合格的农家书屋的营销员。

2.1 农家书屋形象建构。

农家书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 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价值诉求是否契合农民的需求, 包括求知需求、求富需求、求乐需求, 摸清楚了“顾客”的需求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一个通俗易懂的价值观, 这就是我所要说的农家书屋形象, 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读书推广措施, 方能让农民真正认识书屋了解书屋并走进书屋。

农家书屋形象建构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显性形象建构, 二是隐形形象建构。

先谈显性形象建构。佛教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 时至今日, 寺庙香客盈门, 因为它迎合了老百姓居安思定、祈福安康的心理, 这就是形象的魅力。农家书屋也需要形象, 一句“惠民工程”, 老百姓实在弄不懂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经济实惠, 文化权益所为何物更是无从谈起, 将政治目标化为可视的直观的形象的事与物, 这是农家书屋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直白地讲, 农家书屋显性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建构:管理员形象建构———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评比活动, 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优秀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及其先进事迹;书屋文化形象建构———搜集农民读书致富故事与农民读书成才故事;建立奖励机制, 奖励优秀书屋、优秀管理员与优秀读者。书屋政治形象建构———以县级图书馆为龙头, 将形象建设列入国家等级馆验收标准, 从制度源头上搭建农家书屋形象建设平台;以县级政府为龙头, 将农家书屋奖励资金列入小康示范县考核目标, 书屋建设列入各乡镇政府考核目标, 从而提升书屋建设的政治地位。书屋文化形象建构———举办农民读书节, 邀请领导专家参加, 通过征文、演讲、书画摄影等大型活动, 营造读书氛围, 提高农民读书的社会影响。再谈隐形形象建构。显性形象建构打造农民读书活动的文化背景, 是农民读书之社会地位的建构, 契合农民切入政治视野走向政治舞台的愿望;隐形形象建构需要奠定农家书屋建设的理论基础, 建构农家书屋的理论殿堂, 使之成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学术支流。文化是软实力, 农家书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基础、最广泛开展的网络终端之一, 转化为消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软实力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辅之理论研究, 一是举办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 二是在图书馆学的核心期刊上开辟专家论坛, 提升农家书屋建设在图书馆专家心目的学术地位, 引导图书馆理论界对农家书屋的关心和支持, 提升书屋建设学术地位。

2.2 农家书屋读书推广。

显性形象表达的是政府公平正义、文化均等的民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价值观, 隐性形象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文化理念。工业化、信息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 特别是农村社会的小农意识, 要让农民走进农家书屋还要为农家书屋打上功利烙印, 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农家书屋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求知、求富、求乐的实惠。虽然功利了一点, 但以农民自身的素养这是最为简单易懂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因此, 我们的农家书屋建设有必要围绕农民初级目标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推广活动。一块板报:农家书屋一月一块板报, 以最传统最基本的方式宣传和推介农家书屋。结合农村生产实际, 从农家书屋藏书中提炼种养植技术, 推介富民信息, 介绍相关图书, 吸引农民关注。一个专栏:文化站联合镇广播站开办农民读书专栏, 每周一期宣传农家书屋。一份小报:县 (市、区) 图书馆每季一期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动态, 推介富民信息的同时介绍书屋建设经验、树立读书典型。一项评比: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农民读者评比活动。两个讲座:联合地方农业部门, 邀请专家举办科技讲座, 从农业技术、种养植技术到科普讲座, 并推介农家书屋相关图书开展导读活动;邀请学者举办文艺讲座, 内容与农民求知、求富、求乐密切相关, 吸引农民到书屋借阅相关图书。

农民群众是一个相对功利性的群体, 农家书屋建设时时面对小农意识的困扰。因此, 我们的农家书屋建设要真真正正地将农民引进来, 把农家书屋成功的向农民推销出去, 一句话, 关键还是要看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实惠。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1]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

[2]杨鹏星.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家书屋建设.[2]杨鹏星.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家书屋建设.

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服务建设的思考 篇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151-02

农家书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阵地,是直接服务于村民的文化基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满足广大村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农家书屋服务基地的发展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延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服务的作用

农家书屋即由乡村集镇提供场地和设施,公共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及业务指导,联合组建。这种服务恰好把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散到各个服务点,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

工作目标主要是:普及村民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体现人文关怀,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弘扬主体文化,塑造健康人格

乡村是社会的最基层,它的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以全社会公认的价值准则来规范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行为秩序,是维系社会有序和谐运行的精神纽带。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员,通过自己的服务流程,将文献上的社会主流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传播给每个村民,使之变成一种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用图书特有的教育形式把人类崇高思想,美好感情融入村民心中。使广大村民明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美好心灵,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宣传政策法规,普及科学知识

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的活动中心,为广大村民提供学习机会,使他们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体现自我人生价值。通过引导村民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举办法律专题书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知识,让大家明法、守法、依法办事。积极引导村民主动的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知识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学科学的社会风气。使乡村一些荒诞离奇的谣言、愚不可及的卜卦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不攻自破。

(三)便于公共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它涵盖一个地区的疆域沿革、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风土民俗各类文献的集合,它是记载和传承社会文明的有形载体,是了解特定地域历史的窗口,收集保存地方文献意义深远,历史价值也是永远的。

二、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的服务思路

(一)灵活服务,增强吸引力

农家书屋不仅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公共图书馆农村服务的主体之一。增强吸引力,就是要读者想着你,依赖你,这也是当今社会服务业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1]。

依据图书馆服务“读者至上”的原则,这种服务的吸引力应该具体体现为“便利、及时、关爱”确保服务工作到位。不仅仅要坚持开馆,有条件还要送书上门,做好图书推荐和咨询,解决村民对书刊的需求问题,增强与村民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拓寬服务领域,健全服务项目

农家书屋作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范围的补充部分,它的服务方式由传统图书馆封闭保守的服务理念代之以主动开放的新型思维,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 [2],范围也更加广泛。要使农家书屋融入乡村群众的日常生活,首先得使书屋变为“阅览超市”,当你农忙之后来到书屋博览群书,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古往今来那些伟人的心灵之中,瞻仰他们的风采,亲沐他们的友情,聆听他们的言论,分享他们的激情,汲取他们的经验,不知不觉融入他们匠心独运的幽美意境中,你顿时会觉得自己心胸开阔,疲乏与倦意全消[3]。还应顺时代信息需要,加添CD及互联网录像等其它形式的实用资料,让他们在这里观赏到最新影视名片,听到各类健康向上的歌曲,实现个人爱好,各取所需,互不干扰,让书屋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三)突出特色,体现“三农”

由于农村各地经济实力不同,文化基础不一,建设农家书屋,应发扬各自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引导村民撑握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组织专家讲解农业生产知识,以提高农村种养业的产能效益。交通便利的地方,收集适时的有关致富资料和反馈市场上的各种信息,整理成有关专栏、专架、建立专门的目录检索系统体系。

(四)开展读书活动,强化村民的书屋意识

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村民的知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现代化的进程。图书馆应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在村民朋友中组织开展读书竞赛、专题展览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更多的村民走进书屋、了解书屋、利用书屋。在村民与书屋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互动的桥梁,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

三、共图书馆农家书屋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领导,搞好农家书屋的场地规划

如何把农家书屋这一公益事业办好,关键在于要加强领导,围绕此项工作建立一套公共执行机制,将其纳入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合理安排进度,科学选择地点,确保长期有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环节。因为他们是农家书屋开展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应选择热爱图书事业,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担任管理工作,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三)规范服务制度,优化书屋的资源配置

市(地)县图书馆应起到中心馆的作用,定期开展业务辅导。根据实际帮助农家书屋制订较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实现农家书屋规范化管理。包括《农家书屋管理员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办法》等全套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

同时,要发挥图书采编人员的技术优势,从文献信息发展规划、入藏重点等方面对农家书屋建设给予宏观把握。根据当地农村、农事、农季的需要,分别以大棚种植、水产养殖、农村卫生防治、果树栽种等侧重点配置图书,把农家书屋变成图书流动站,定期进行书屋之间的书刊交换,使农家书屋的图书流量达到最大化,实现文献资源的协调利用。

(四)完善运行机制机制,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仅仅依靠市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不能满足农家书屋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农家书屋、或捐助公益性书屋,让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书屋越办越兴旺。

总之,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严谨地遵循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把农家书屋建设好,使书层真正成为支持和促进我国新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孙丽文.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新定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

[2]刘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

辽宁省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策略研究 篇3

一、辽宁省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的现状

自2008年以来,辽宁省把农家书屋建设当成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大事来抓,共投资了2.3亿元,实现了11762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100%覆盖,形成了惠及3000余万农村人口的农家书屋工程。

(一)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印发《辽宁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责任主体,确定了建设标准、工程进度和资金来源。全省14个市都由党政主管领导挂帅,省财政负担每个农家书屋的近一半资金投入,一方面缓解了市、县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市、县政府的积极性,从而确保了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

(二)信息化工作逐步展开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多方的努力下,辽宁省农家书屋信息化工作“点、线、面”相结合逐步展开,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1.鞍山首批44个农家书屋联网市图书馆。鞍山市首批44家农家书屋已完成了与公共图书馆的“一卡通”连接,可在鞍山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随后,鞍山市837个农家书屋将全部联网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平台,使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鞍山市还协调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近40万元,通过政府招标方式,购置了电脑、电子条码识读器等设备;组织人员开展农家书屋藏书标准数据的采集、加工、“一卡通”技术平台搭建等工作;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修订完善藏书借阅制度,使之适应“一卡通”系统启用后对农家书屋管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营口市“农家书屋电子工程”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看书购物已成为更加便捷的方式,为了让农家书屋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2012年营口市启动了“农家书屋电子工程”建设,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现已为大石桥、盖州等四个涉农县区的150个农家书屋,配备了电脑及其配套的辅助设施,升级成了以实用书籍、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的阅读视听和网络资源共享,建成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于一体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农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掌握信息、开展农产品电子交易提供便利。

此外,大连市金州新区部分村的图书室还配置了计算机,可以实现计算机检索书屋内的文献资源。

二、辽宁省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建设资金不足

近几年,辽宁省财政累计安排和投入农家书屋建设资金虽然逐年递增。但由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虽然各书屋都达到了文件的“标准配置”,但后续资源补充跟不上。目前只有少数农家书屋有计算机和网络,绝大部分农家书屋仍实行手工登记借阅,没有计算机和互联网基本设施,缺乏数据库资源,因而不能实现信息化。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据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选出的“2012年优秀农家书屋及优秀书屋管理员”的数据显示,各书屋管理员均为一人。其中,兼职书屋管理员占66%,专职书屋管理员仅占34%,管理人员数量少且兼职比例大,对书屋的利用效率会有负面影响。同时,书屋管理员的文化比例大致为:大学文化占11%,高中文化占15%,大专文化占40%,中专和初中文化各占17%。因此,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文化层次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大部分书屋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思维,也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不懂管理,更不懂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农家书屋。

(三)信息化服务技术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辽宁省80%以上的农家书屋并没有配备视频学习播放设备,一些有播放设备的农家书屋也没有固定人员在固定时间内播放这些电子音像制品,信息技术运用不到位。而且一些偏远村落存在架设有线光缆的难度和成本较大,难以保证多媒体数字资源的使用宽带、缺乏长效机制保证上网经费的投入、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只有较少的农家书屋配置有数字化平台。

(四)文献资源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据调查得知,辽宁省大部分农家书屋的文献资源建设问题凸显。农家书屋的文献资源收藏范围仅仅根据农家书屋推荐书目进行配置,并没有充分考虑农民读者的客观需求。多数农村书屋缺乏贴近农村现状以及农民实际需求的文献资源,文献品种单一、数量少且过时,受众面有限,对村民读者缺乏吸引力。大部分文献书籍无人阅读,使许多农村书屋存在较多的“死书”现象。还有些很难让农民读者看得懂的哲学、经济学、艺术等书籍,看似内容丰富,实际上却与农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根本无法满足农村读者的需求。

(五)缺少第三方监管机制

辽宁省农家书屋除了政府对农家书屋行使监督职能外,并没有设立第三方监管机制。目前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国家、省政府对农家书屋高度重视,而个别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其重视不够。这不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无法充分发挥政府对人民群众服务的作用,不能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没有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不能积极调动广大人民参与共建、改善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的积极性,致使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也无法保障农家书屋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不能有效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利于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效率和促进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的发展。

三、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1.聘请专业的书屋管理员。专业的书屋管理员能够针对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主动、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选择计算机或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做农家书屋管理员。大学生村官是基层组织文化素养较高的人群,他们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整合,在信息服务方面能做好农民的辅导员。

3.组织书屋管理员定期到公共图书馆进行交流学习。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备强大的优势,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足以让农家书屋所效仿。可定期组织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到对口的公共图书馆进行交流学习,公共图书馆也可以组织馆员到农家书屋进行现场辅导。

4.政府出资对农家书屋的信息化管理开展外包服务。弥补农家书屋管理员信息化水平不足的重要方法是采取外包服务,政府出资委托专业的外包服务公司来完成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书屋管理员负责管理系统的使用及常规的日常工作。

(二)构建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国家、政府首先应加大对农家书屋及偏远村落的资金投入,建立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即整合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络、手机移动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通道,使网络全面覆盖;然后建立农家书屋信息服务网站,开通数据库资源、电话语音、手机短信等各种信息应用系统;最后形成集计算机网络、语音、短信和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农家书屋信息传递通道,而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应采用松散耦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依托于网络平台,建设和整合形成综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让读者可通过这个信息传递通道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获取信息并进行资源共享。

1.农家书屋与信息服务平台融合管理。可以把农家书屋与信息服务站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办公场所、管理人员和设备设施的整合。农家书屋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服务站的重要资源,而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可以通过农家书屋进行长期保存。农家书屋可以借助信息服务站的网络和电脑实现文献管理、读者管理、信息查询等服务工作。此外,农家书屋应与益农信息社功能互相补充。益农信息社是辽宁省农委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打造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综合服务平台,是一种“政府、服务商、运营企业”三位一体融合式农村信息服务模式,该平台统筹农业公益服务和农村社会化服务资源,期望在市场化运作中达到共赢。益农信息社更多的是服务于生产性农民,对于非生产性农民(妇女、儿童和老人)和生产性农民的业余文化服务生活,需要由农家书屋来承担。省农委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时,要注意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避免重复建设,不能出现信息服务的盲区。

2.构建一站式检索平台。信息化检索平台的操作越方便,使用效率就越高。针对农村读者文化水平偏低等实际情况,检索平台必须简单易用,支持多样化的资源形式,能够通过统一的检索一站式输出所有检索结果,该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较成熟,在设计农家书屋的检索平台时,可一步到位实现一站式检索。

3.建设地区特色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农家书屋在管理好印刷型文献的同时,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序是农家书屋的新职能,根据当地农户读者的阅读需求,收集网上开放获取资源的网址,建立符合地区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数据库的资源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提供,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传递给农家书屋管理员,由农家书屋管理员来丰富自建数据库的内容。

4.将科普信息化服务平台嵌入到农家书屋的信息服务中。推广营口市农技协的做法,2015年3月20日,该部门开通了科普信息化网络平台,农民和农业专家通过网络可进行即时交流,利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可实现互动。辽宁省农村幅员辽阔、位置分散,“互联网+”缩短了服务的距离,务实的惠农信息活动必须通过网络服务到最后一公里。因此,相关部门可以把科技兴农的活动录成音像资料,由农家书屋进行播放。

5.建设数字卫星农家书屋。数字卫星农家书屋数字化资源丰富,更新及时,可以作为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有益补充。因此,为农家书屋配置卫星发行系统和电子阅读设备,引进数字卫星农家书屋是探索农家书屋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并构建融入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模式

政府要加强监管机制,把农家书屋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以及地方工作业绩考核,对全省各地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构建融入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模式也是一种监督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工作业绩及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管机制,避免政府或者馆员在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中的擅自更改规划、超支、质量及腐败问题,保障农家书屋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并能有效评估政府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的投资,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农家书屋的利用效率,促进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的发展。

四、结语

农家书屋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财政的持续投入,夯实前期投入的成果,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阵地作用,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摘要:辽宁省农家书屋已实现了全覆盖,但信息化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建设资金不足、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技术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信息资源短缺和缺少第三方监管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服务策略,即提高管理人员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构建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并构建融入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模式等,以促进农家书屋的信息化发展。

农家书屋服务营销 篇4

图书馆作为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而农村基层图书馆事业由于各种原因发展滞缓,现状不容乐观。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无疑给公共图书馆,尤其是中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发展基层农村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契机,图书馆的职业优势给农家书屋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经验和技术。图书馆借助农家书屋的资源、场地等,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空间,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样使得图书馆与农家书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最大化。

1 基层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

1.1 建多存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图书馆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在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要么是政府为应付“达标”或利用社会“捐赠”的机会,一次性建设,临时凑场馆、图书、设备,为农村建起图书馆(室)来达标,捐赠过后,无人问津。加上缺乏科学管理和持续投入,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三五个月,这些图书馆(室)便名存实亡,甚至名实皆亡。

1.2 资源匮乏

很多村图书馆连个像样的桌椅都没有。没有或者微薄的购书费使很多地方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图书,所捐图书数量少、复本多、质量差。人员、藏书、设备等资源匮乏使基层图书馆(室)各项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

1.3 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很多公共图书馆根据需要开展延伸服务,建设了一批基层分馆,却存在分布不均的不足。

2 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重视度不高,建设质量堪忧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农家书屋的管理是个大问题。据笔者了解,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一些乡村干部对农家书屋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把农家书屋作为一次性活动或一次性任务来完成,只是建设几个重点村应付检查,工作不能深入开展。有的只是把书运到村里,放到书架上就完事了。这样就使后期书屋管理出现加工不合理、借阅不规范、开放不正常、图书流失严重等现象,建设质量不高。

2.2 管理员队伍建设不到位,业务管理混乱

农家书屋是农民自主管理,目前的管理员大都多数是义务和兼职,大部分管理员文化程度偏低,接受能力有限,没有任何图书管理经验,仅仅只是参加了上级部门的短期培训,就仓促上岗,几乎不可能做到有效的管理农家书屋。有个乡村的管理员是个老先生,自己给图书设了个“红书”专类,分类不规范,查阅不方便;有的图书室因借阅没有及时登记,没有采取押金借阅等措施,造成图书丢失、流失;有的为防止图书丢失,采取只阅不借的管理办法。

2.3 图书品种数量有限,吸引不了读者

有了农家书屋,还要保证农家书屋图书不断更新。现有的农家书屋,是国家一次性配套到位的,后续资金有限,新书更新缓慢,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吸引不了读者到书屋内利用图书。洛阳偃师市第一批建设的17家农家书屋只有两个发展良好:一个是和县级图书馆分馆共用一室,图书更换快;一个是村委重视,每年到新华书店去争取一些新书补充,但更多的农家书屋一年增加不了多少书。

2.4 牵头部门职能所限,服务效果欠佳

新闻出版部门作为农家书屋牵头部门,本身从事的是出版发行工作,重点是图书销售,而不是图书的利用,受职能所限,它在图书管理、读者服务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专业知识不全、经验不足等问题。在很多地方的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新闻出版部门委托新华书店负责图书配送和采集照片等工作,作为文化部门下属的图书馆被动地参与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按照农家书屋管理办公室制定的标准去进行,对图书等文献的管理工作不系统、不规范。这样重形式轻内容、重建轻管的做法使配套管理工作不能到位,图书的功能和效用也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为农村、农民服务的效果也就受到严重影响。

3 图书馆与农家书屋优势互补服务农村文化的意义

3.1 农家书屋的后续发展需要图书馆保驾护航

农家书屋建设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说明,仅凭新闻出版部门的号召和农家书屋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合力,特别需要县级公共图书馆加强对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才能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3.2 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农家书屋充实力量

如前所述,农村基层图书馆存在数量少、资源匮乏、管理不善等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资源匮乏成了农村图书馆的死结。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无疑盘活了这个死结,给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3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共同担当

近年来,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蓬勃开展。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开放性平台,是先进文化的集散地。部分基层公共图书馆受人员、资源配备、经费拨付等限制,空有服务意识,却不能有效地组织展览、讲座、阅读推广等形式多样、受众面更广的服务活动。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应尽最大努力利用农家书屋帮助乡村加强基层图书馆(室)建设事业,并把它们作为公共图书馆驻扎在农民中间的情报站、信息转播站、科技推广站,充分发挥它们的前沿阵地作用。

4 图书馆与农家书屋优势互补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思路

4.1 合理定位,加强联系,主动就位

图书馆、农家书屋管理部门要树立大文化的理念,农家书屋引进图书馆业务指导,图书馆应该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农家书屋定位为图书馆基层分馆或馆外服务点,要加强和各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参与农家书屋的后续发展,积极有效地进行业务管理和资源配置。

4.2 统筹规划,查漏补缺,完善基本服务项目

首先要梳理本地基层图书馆的资源现状,集中图书、设备、管理员,和农家书屋共建一阵地,共用一载体。其次,要统筹规划,对各项基础性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再次,对所有的农家书屋进行规范化管理,帮助建立书屋资产管理、图书保管和借阅制度,制定图书及设备丢失和损坏赔偿规定,完善各项服务措施,并指导做好有关方面的业务统计,为书屋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 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农村文化建设有限的资源,为基层图书馆事业服务。图书馆要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农家书屋进行有机整合,农家书屋工程提供纸质书刊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数字化阅读,从而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信息的完美融合和统一管理,为广大农民带去实实在在的方便实惠。

4.4 创新思路、拓展空间、有效开展读者活动

图书馆应凭借活动组织能力,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利用“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阅读活动”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举办适合农民观看的讲座和报告会等。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按照当地的实际需求,把采集到的相关科技信息、市场需求等汇编成小册子或小报,提供给“农家书屋”供农民利用。

4.5 理顺建设管理部门职能,使文化资源真正在农村发挥作用

一方面要呼吁政府给力统筹规划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及时落实管理员待遇、文献资源更新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要呼吁适时调整国家在农家书屋后续管理服务中的政策,由图书馆来统一购置文献资源,合理调配各地基层农家书屋的文献资源,采用就近轮换的原则,使有限的文献达到价值最大化。保障整个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高效运转,源源不断地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滋养。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滞缓的现状,以及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优势互补服务农村基层文化事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实际就二者如何协调共同服务农村文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基层图书馆,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敏.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101-102.

农家书屋服务营销 篇5

农家书屋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缺资源、缺少读者、管理不善、后续资金不足等, 影响了农家书屋功能的发挥。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大会上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着力做到以出版物补充为保障, 完善农家书屋长效机制;以管理员队伍建设为重点, 提高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以开展活动为抓手, 带动农家书屋发挥作用;以数字化建设为手段, 提高农家书屋传播能力。

一、大庆市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大庆市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006年底, 借助“书香大庆”全民读书活动的开展, 农家书屋建设在辖区农村中全面铺开。在前期的建设中, 主要通过社会捐赠、合作共建、市场运作相结合等方式筹措建设资源, 在短短一年内, 全市485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农家书屋”。之后几年, “农家书屋”建设一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推进项目, 农家书屋建设质量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到2012年8月, 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 建成标准化“农家书屋”491家, 藏书总量超过100万册, 形成涵盖农村实用技术、生活保健、政策法律、文学读物、学生课外读物等种类丰富的藏书体系。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棚室经济、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 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了解大庆地区农家书屋的发展和利用情况, 笔者走访了包括示范农家书屋在内的十几家农家书屋。通过实地观察, 以及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种养殖户、个体经营者、普通群众等不同群体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 发现了大庆市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1. 农家书屋利用率低, 宣传不到位。

通过笔者的走访调查, 示范农家书屋每天接待读者不足十人;其他农家书屋接待的读者更是寥寥无几。受访群众中有60%不知道农家书屋是什么, 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少数知道的, 对于建设农家书屋的目的、意义、运行方式、开放时间、读者的权利义务等也缺乏足够了解, 真正去看书、借书的不足20%。宣传是推广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政府的民心工程, 在电视、报纸、广播中都曾做过宣传。但因在宣传方式、内容等方面与农民群体对信息的探知、接受、理解习惯产生偏差, 造成农村群众对农家书屋了解不全面, 村民对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偏低。各级政府还应在宣传方式和内容上多下工夫, 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同时还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让农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到书屋建设中来。

2. 管理粗放, 服务不到位。

农家书屋是建在农村, 由村民自己管理的图书馆, 其功能的发挥需要管理员的敬业和专业, 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热情的服务。在对书屋管理员的调查中发现, 书屋管理员多由村干部兼职, 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由于缺少对农家书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常因忙于本职工作, 影响到书屋的开放和卫生清扫;因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 常出现书刊编目、排架错误, 书刊防尘、防潮工作不到位, 外借登记不规范;因缺乏服务意识, 对上门的读者缺少热情, 没能积极宣传农家书屋。由于管理粗放、服务意识淡漠, 影响了村民利用农家书屋的积极性, 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来提升书屋管理和服务水平。

3. 资源保障不足, 信息反馈不到位。

政府是农家书屋建设的主导者, 是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及执行者;农民是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和受益主体。在农家书屋建设之初, 政府并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村民对文化建设的需求, 漠视了区域发展差异对文化需求的影响;而是通过简单的集中采购、募集捐赠等方式, 统一配置图书报刊、音像资料、桌椅等设备, 造成书屋普通读物多、复本量大, 特色资源不足。农民感兴趣的数字化网络设备、资源不足。多数被调查的农家书屋无法为村民提供及时的网络信息查询服务, 满足不了村民的数字化信息需求。现阶段, 政府每年为每个农家书屋安排了2000元建设资金, 但这些资金还很难满足农家书屋发展需要, 所以政府及书屋管理者有必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根据村民文化需要, 有针对性地采购村民所需的书刊资料,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需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加强农家书屋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使农家书屋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以上几方面原因, 造成了农家书屋在发展中, 因缺宣传、缺管理、缺服务、缺资源最终导致缺读者, 影响了农家书屋作用的发挥。面对面广量大的农家书屋, 政府主管部门在人力支持方面也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困境。如何协助政府改变这一不利局面, 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凭借历次在大型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优异表现, 成为我们化解农家书屋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

二、大庆市高校志愿者服务情况

(一) 高校志愿者服务的优势

高校志愿者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重要参与主体, 在近20年的发展中, 规模不断壮大, 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在诸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汶川灾后重建等大型志愿服务中, 都有极佳的表现。并且开创了如“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品牌志愿服务。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学者李良进认为志愿行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安国启与曹凯认为, 志愿者行动可有效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内在缺陷。高校志愿者与其他志愿者相比, 又有着明显优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员结构简单, 有利于活动的组织、动员和管理。 (2) 文化素养高, 接受能力强, 有利于针对服务项目开展专门培训, 能够保证服务质量。 (3) 思想素质高, 参与积极性高, 利于招募和大规模开展活动。 (4) 时间充裕, 除寒暑假外, 课余时间也可参加活动, 利于建立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 大庆高校志愿者活动情况

大庆市共有各类高等院校八所, 在校学生和教师超过六万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学校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以笔者所熟悉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大庆师范学院为例, 它们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 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大庆师范学院2013年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共组织5支校级志愿服务队伍, 深入到乡村小学、厂矿、农村, 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科技宣传、农村问卷调查、健康讲座等活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和东北石油大学因在“三下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 都曾获得过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粗略统计, 在全市活跃着十几只高校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如关注心理健康的:星愿爱心服务队、爱心社、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宣传践行环保的:绿谷之星环保协会、环保服务队等;宣传读书、促进阅读的:图书馆读者协会、图书管理员协会、爱阅读书协会等。高校志愿者们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指引下, 积极在校园、社区、乡村开展志愿服务, 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实现了自身价值, 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高校志愿者服务农家书屋的必要性及方式

(一) 高校志愿者服务农家书屋的必要性

农家书屋作为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其功能发挥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主观上, 确实有很多农家书屋因管理者宣传、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客观上,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因人力、物力有限, 虽采取了很多措施, 但面对面广量大的农家书屋和农村群众, 短时期内也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基于大学生志愿者在“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优异表现, 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对这一素质高、规模大、组织性强的志愿服务群体的利用, 来弥补政府服务缺陷。同样, 以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己任的地方高校, 也应积极组织高校志愿者们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宣传中来, 为地方政府分忧, 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出力。

(二) 志愿服务的主要方式及预期效果

(1) 利用地方高校志愿者课余时间充裕、参加人数多、易于集中的特点, 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 在某一乡 (镇) 内大规模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其优点是, 通过志愿者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交流, 把农家书屋建设的目的、意义、使用方法、村民的权利义务、农家书屋能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等宣讲清楚。使村民明白农家书屋就是党给农民建的一座“大学堂”, 是农民致富路上的好帮手, 要勤于利用。 (2) 调查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使村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文化需求, 建立村民文化档案, 书屋管理者在配备资源时有据可循, 建立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 (3) 有图书馆管理经验的志愿者可主要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图书编目、排架等专业工作;有专业技术的志愿者如图书馆专家等, 可以根据农家书屋实际情况, 对书屋管理员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帮助书屋完善规章制度、制订发展规划、建立图书检索、借阅登记系统等服务。 (4) 利用信息技术专家, 帮助有条件的地区, 以农家书屋为中心, 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卫星数字发行平台资源, 建立数字化农家书屋, 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 (5) 利用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 建立农家书屋的图书推荐系统, 向村民推荐图书、宣传书屋活动。 (6) 以农家书屋为实践基地, 利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 为农村学生义务辅导, 建立为农村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 在志愿服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使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活动组织者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作。首先, 书屋主管部门要根据服务地区农家书屋数量、村 (屯) 分布情况, 人口数量、服务要达到的效果等情况, 制定详细计划。其次, 各高校团委要依据活动计划, 在校内广泛宣传和动员, 选拔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组织纪律性强、思想端正、吃苦耐劳的志愿者。再次, 要认真开展培训工作, 除对志愿者进行基础的志愿者章程、管理制度、自我防护技能、当地风俗习惯的培训外;重点应进行图书管理、分类、信息检索、沟通技巧等专业技能培训。最后, 要有完善的奖励政策, 以表彰先进的形式, 扩大农家书屋服务活动在志愿者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结语

农家书屋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普及科技知识, 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农村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农家书屋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政府及社会各界都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解决, 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政府建在农村的“大学堂”。

摘要:本文从大庆市农家书屋发展利用现状入手,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提出利用高校志愿者组织人数多、素质高、纪律性强、便于组织开展大规模志愿服务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宣传、推广, 促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家书屋,高校志愿者组织,服务

参考文献

[1]柳斌杰.开创农家书屋建设新局面[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2-9-28.

[2]大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获得多项奖励[DB/OL].http://wgxj.daqing.gov.cn/2012/1116/1374.html.

[3]田圆, 季卫斌.新农村建设下农家书屋的发展困境与出路[J].当代经济, 2013 (4) .

[4]于明涛.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MPA教育中心, 2010.

农家书屋服务营销 篇6

信息可视化是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在科学、医疗、商业、军事、教育和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可视化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当中,对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句名言“一图胜千言”,就是说要描述一幅图给的信息,至少需要千言来说明,学者方亮提出人类获取的信息中有70%来自视觉,其他20%来自听觉,10%来自触觉[1],因此,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最佳方式是视觉的方式,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是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或动画来实现,根据人脑的结构,人类对图像的认知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这就是人们更喜欢以图像方式表达信息的原因,这里就自然地体现出信息可视化的重要作用。信息可视化是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图形、动画等形式,以便揭示信息的内涵和关系,发掘有用的信息,帮助人们进行决策。

1.1信息可视化理论基础

1.1.1信息可视化概念的发展过程。信息可视化的定义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合和信息可视化实际应用领域的扩展与来不断充实、发展的。最早的信息可视化定义由国外学者Robertson G,Card S K,Mackinlay J D[2]首次提出,他们认为信息可视化是将抽象数据用可视的形式表示出来,以利于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和决策制定。随后国内学者也对信息可视化的定义进行了描述和完善,信息可视化概念从方法、技术、过程、工具、人机交互、数据挖掘到到辅助决策的丰富与扩充,充分体现了信息可视化融合各种先进技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1.2信息可视化参考模型。周宁[3]教授描述信息可视化参考模型是原始数据通过采集、整理成数据表,再映射为可视化结构,进而选择最佳的可视化形式,转变为视图的形式。

信息可视化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这个模型主要描述了从原始数据开始,经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整理出统一格式、集中管理的数据表,再转化为可视化结构,进而显示为人们可以看见的可视化视图的过程。数据交换、可视化映射、视图变换过程均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该过程包含原始数据、数据表、可视化结构、视图四个阶段,从阶段1到阶段2主要完成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工作,从阶段2到阶段3主要是可视化映射工作,从阶段3到阶段4完成了视图变换。信息可视化主要过程就是实现上述参考模型的映射、变化和控制。

1.2信息可视化特点

宋绍成[4]教授根据信息可视化的目的提出了六个特点:

1.2.1位置特点。这里主要是说明了位置信息跟各种信息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1.2.2直观形象性。信息可视化的目的就是以各种形式,简单、直观的表现信息的内涵。

1.2.3多源数据的采集和集成性。主要是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来源广泛,需要将这些数据收集后,整理格式,集成到统一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

1.2.4交互探讨性。交互主要是人机交互,这里主要体现人和信息可视化系统具有交互过程,通过交互,人们可以获得所需的最佳信息。

1.2.5信息的动态性。动态性主要指的是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比如动画、视频等。

1.2.6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载体由单一的纸质形式逐渐扩展到电子方式,文件形式也扩展到动画、视频等。

1.3信息可视化发展趋势

周宁[5]教授总结了信息可视化的四个发展趋势:

1.3.1以结构为中心的可视化研究范式向潜在现象的动态属性可视化研究转移趋势。这里强调了时间参数这个重要指标,加入时间参数可以连续的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1.3.2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分析科学相结合的趋势。主要强调了加入分析推理因素后的信息可视化系统的作用。分析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信息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1.3.3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趋势。这一趋势体现了苹果公司倡导的用户体验观念,特别是对于信息商品,从用户的需求和人机界面效果出发,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1.3.4可视化技术产品化、商品化趋势。现在信息可视化商品比较多,比如思维导图等软件,这些软件基本上都采用商业模式运作,可以直接购买。

2农家书屋服务平台

2.1农家书屋工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6]。截至2012年8月底,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完成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的任务。全国共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0 449家,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制品1.2亿张、影视放映设备和阅读设施60多万套,标志着覆盖全国农村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开创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2.2农家书屋服务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家书屋的建设正在向资源数字化、服务方式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结合农家书屋工程,利用可视化方法、信息服务理论构建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平台,使农家书屋工程信息化、数字化,利用计算机、手机、电视等设备,为“三农”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解决文化消费渠道网络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农家书屋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通过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2.1管理困难。行政村比较分散,对这些农家书屋进行管理比较困难。农家书屋服务平台通过对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的管理,可以直接管理每一个用户,实现了高效的管理。

2.2.2书籍资源单一,书籍更新缓慢。农民读者迫切需要能够及时更新信息资源,获得最新农业科技信息。解决的方法是书籍电子化,即以电子书的形式提供各种知识,通过网络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这里需要考虑保密机制,保护知识产权。

2.2.3信息无法交流。农家书屋读者大都在一个行政村,行政村甚至乡镇之间的读者交流较少,不利于农业科技信息的推广。农家书屋服务平台提供用户的交流渠道和方式,比如以网络课堂、微博、电子留言板、网络社区等形式实现农民对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2.2.4信息获取不便利。农民读者需要亲自到农家书屋查阅相关书籍才能获得所需信息,农家书屋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渠道,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与共享,实现了随时、随地、无时间限制获取信息。

2.2.5信息表现形式单一。农家书屋主要提供纸张书籍和杂志,音视频提供较少,农家书屋服务平台采用可视化方法,以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提供各种信息,提供远程教育,专家在线课堂等形式,提高农民对信息的获取程度。农家书屋服务平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获得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依靠信息可视化技术支持,必将成为实现信息增值服务的重要载体。

3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农家书屋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3.1信息资源可视化

农家书屋服务平台的基础是各种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可以利用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各种信息资源,提高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效率,提高用户体验效果。比如以报表、图表等格式来动态显示数据,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都是很好的可视化表现形式。

3.2用户界面可视化

农家书屋服务平台硬件载体包括计算机、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及移动智能终端等设备,用户界面可视化包含所有载体的系统界面可视化技术和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设备,采用最佳的可视化技术与方法,方便用户使用,提高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比如移动智能终端的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设备,这些设备屏幕较小,在这些设备上阅读电子书,采用翻页的可视化效果,尽量扩大信息展示区域的面积,以动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显示各种信息。

3.3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高度集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中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通过模拟仿真后叠加,将虚拟的信息映射到真实世界,给人带来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知识进行设计,采用增强现实技术,提高农民对知识的获取效果。比如提供水稻生长过程的增强现实效果,增强信息的表现效果,使用户耳目一新的掌握相关信息。

3.4可视化检索

可视化检索是将含有检索目标信息的图片等文件与资源库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输出检索结果的技术,用户选择含有需要搜索物体的图片,比如麦苗的图片,进行检索,系统进行相似度匹配,将匹配度最高的数据以图像、动画方式展示出来。

3.5位置信息可视化

农家书屋服务平台包含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智能终端,这些终端都带有GPS卫星定位模块,用户通过农家书屋服务平台的定位程序可以准确地知道其所在的位置信息,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3.6可视化导航

农家书屋服务平台提供全国各地的电子地图,用户通过国家、省、市、地区电子地图的逐级查阅,可以了解所关注地区的信息,比如当地农产品及特产,促进不同地区农业方面的合作与发展。

3.7影音娱乐

视频和动画是也是提供用户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利用可视化和多媒体功能,通过网络查看各种视频、动画,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要求。比如提供各种农业科技视频,提高用户的专业技能。

3.8在线培训

农家书屋服务平台提供远程教育、专家在线等功能,形象生动的帮助用户获取所需知识和技能,实时解答用户遇到的各种问题。

3.9电子商务

农家书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功能,支持用户在线交易各种农产品。通过可视化技术,用户可以发布商品的图片信息,并对各种农产品进行图形化的销售走势数据分析,提高销售效果,减少仓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总结

我们要掌握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概念与发展趋势,将可视化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农家书屋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数字资源,以多种可视化形式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提供丰富、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满足用户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方亮.信息树在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J].图书与情报,2007(2):85-88.

[2]Robertson G,Card S K,Mackinlay J D.The cognitive coprocessor architecture for interactive user interfaces[C].New York,USA:ACM Press,1989.

[3]周宁,陈勇跃,金大卫,张会平.知识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2):178-181.

[4]宋绍成,毕强,杨达.信息可视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研究领域[J].情报科学,2004(1):13-18.

[5]周宁,程红莉,吴佳鑫.信息可视化的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8):35-38.

上一篇:供应链责任下一篇:FastICA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