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责任

2024-05-03

供应链责任(精选十篇)

供应链责任 篇1

一、农业企业与农业供应链

农业供应链是农业产业链导入供应链管理而产生的, 是指由各种实体和信息构成的网络, 网络上流动着农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农业企业是构成农业供应链的实体, 也是农业供应链流程上的节点。这些实体涵盖生产资料供应、生产、收储、架构、物流配送、批发零售等环节, 包括一些农业公司、子公司、农场、加工厂、制造厂、仓库、外部供应商、运输公司、配送中心、零售商和用户、农户。一条完整的农业供应链始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商, 止于农产品的最终用户。农业供应链上的农业企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共同完成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核心工作。见表1。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企业供应链发展模式慢慢演变成为了一种企业集群模式。我国农业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 企业集群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它不仅促进了知识转移和信息互动的效率, 而且也为农业企业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准备了必要基础, 如物流成本的降低、更加紧密的协作等 (喻国华, 2005) 。这种集群模式也会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效应, 一旦农业供应链上的某个企业出现社会责任管理失误, 将给整个农业供应链的企业带来影响。作为农业企业, 应该防范这种风险与未然, 进行供应链社会责任的有效管理。

二、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社会责任以及责任竞争力倡导近几年在我国刚刚兴起, 逐渐开始进入行业的深度研究。农业关乎国计民生, 农业产业不仅保证了民众日常生活必需品, 更由于其基础行业的地位和涉及国家安全战略而弥足重要。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不仅对自身企业发展十分必要, 对农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和巩固行业地位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 应对农业走向世界的实际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我国农业的总产值和农产品附加值却不高。面对全球竞争, 我国农业不仅存在着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卫生质量、服务体系、物流配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问题, 也面临着诸如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不能履行国际通行供应链社会责任标准等问题, 造成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的弱化。

(二) 推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农村发展的层面上看, 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在有序、稳定、和谐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只有构建起以农业产业为基础, 确立和保护农民和农业企业的主体利益, 形成稳定、和谐的供应链利益关系, 农业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也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社会发展。

(三) 提高农业全球竞争力的必要

要实现农业全球竞争力提升战略, 就必须实施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产品优势向产业优势、产业优势向区域综合优势的发展战略。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是要围绕农业供应链, 促进各农业供应链主体责任的履行和功能的发挥, 促进农业产业化, 提高农业全球竞争力。

三、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评估

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是由于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力给链条企业带来的风险。供应链社会责任 (也称供应链责任, Supply Chain Responsibility) 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更强调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合作会遏制风险在链条上的蔓延, 或者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

农业企业对企业面临的供应链社会责任战略和运营风险源进行分析, 了解其传导机制, 实施动态和过程评估是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评估的发起人或最终负责人应该是公司治理的最高权力组织 (如董事会) 。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评估的执行人可以是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机构, 由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完成;也可以是治理层, 在特定时间里或就特定事件, 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来实施评估。

(一) 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主要风险来源

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来源主要表现在:1.上游供应链 (供应商) 社会责任履行不足及可能给本企业带来的损失;2.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风险;3.下游供应链 (采购商) 社会责任履行不足及可能给本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 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的传导

如果企业没能对上游供应商的社会责任状况进行审核管理, 供应商的社会责任风险就会顺着供应链传递给下游企业 (如零售商) 。依据在农业供应链上传导的方向可以分为上传导和下传导。顾名思义, 上传导就是像农业供应链的上游农业企业的传导, 下传导则反之。二者传导机制和影响后果不同, 管理的策略也应该有差异。

(三) 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评估

农业企业可以从农业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 半定量化地对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进行评估。这项工作可以由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等进行, 也可以外聘风险管理中介机构进行。

四、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策略

现阶段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逐渐成为农业供应链风险的首要因素, 如何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社会责任受损事件的发生, 在受损事件发生后如何使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损失最小化, 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很重要。但意识要“落地”, 还需要一些管理策略和措施来保障企业。“攘外”与“安内”是农业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策略的指导思想。

(一) “安内”管理策略

古人云, 攘外必先安内。为了防范风险, 农业企业首要的是要做好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内功”, 建立起防范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的防火墙。为此, 农业企业可以从组织保障和内部控制机制两方面着手。

1.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框架的组织保障。为了配合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 农业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框架应该提供足够的组织保障, 部门的设置就是表现之一。农业企业应该设置直接隶属于企业治理最高层 (如董事会) , 专职负责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部门, 如可持续发展部、战略规划部、风险管理部或者公共关系部等类似的部门。

2.构建基于治理层、管理层、作业层的三维立体内部控制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理念嵌入业务流程管理中, 即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管理实践, 继而深入流程和作业, 内部控制起到支撑作用, 有效贯彻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理念变为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实现其“落地”。为此, 应该构建基于治理层、管理层、作业层的三维立体控制活动, 实现全面的社会责任风险控制。

(二) “攘外”管理策略

农业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充分起作用的基础上, 还要有“攘外”的意识, 防范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为此, 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关注供应链上其他农业企业或农民在经营中的诚信度。供应链是一种合作运行的模式, 合作不仅需要宏观经济环境要有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公正、严格的执法体系, 还需要企业正确的合作观念及良好的诚信表现。但现实是在这些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农业供应链上其他企业或农民在经营中的诚信度低,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之间合作的意愿, 也给链条上的农业企业带来了风险。一旦供应链链条上的某家或某几家企业或者农民诚信下降, 导致有违社会责任的事件发生, 其余的农业企业如果抵御能力较差, 就会带来企业声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因此, 在农业企业供应链上社会责任不利事件发生后要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2.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供应链社会责任比企业社会责任更强调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农业企业如果只在自己范围内管理好社会责任事务, 而不顾及企业行为对上下游企业的社会责任影响, 社会责任绩效很难有实质性改善。因此, 农业企业供应链全局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十分必要, 节点企业与供应链的其他企业相互合作, 在供应链体系下推行社会责任, 进行有效管理, 跟踪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产品质量、材料采购与环境保护等情况, 确保其合作伙伴履行了社会责任, 从而形成自身和供应链条的有利的竞争态势, 可以形成企业和供应链条的“软竞争力”。

五、结束语

供应链责任 篇2

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且消费者要求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最低的价格及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产品,从而使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捉摸不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的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还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组织,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又将受到国外汽车制造商的冲击和挤压,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在这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经济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竞争的方式也发生了不同寻常的转变。现在的竞争主体,已经从以往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而,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成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范例。

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台湾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裕隆集团为台湾省内第一大汽车制造厂,其市场占有率高达51%,年销量20万辆)、广州京安云豹汽车有限公司等共同合资组建的,由东风汽车公司控股的三资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风神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模式及其支持技术方法,取得了当年组建、当年获利的好成绩。通过供应链系统,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与供应商、花都工厂、襄樊工厂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化了链上成员间的协同运作管理模式,实现了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物流通畅,提高了客户反应速度,创造了竞争中的时间和空间优势;通过设立中间仓库,实现了准时化采购,从而减少了各个环节上的库存量,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库存成本消耗;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合作,各个节点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核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产品开发、生产、分销、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有效反应,大幅度缩短订货的提前期;通过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生出更强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风神公司目前的管理模式无疑是成功有效的,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风神供应链结构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扩展企业结构模式,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在风神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风神汽车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生产基地设在湖北的襄樊、广东的花都和惠州。“两地生产、委托加工”的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使得公司组织结构既灵活又科学。风神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得以有效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并和从原材料到向顾客按时交货的信息流相协调。同时,在所有供应链成员之中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型的业务关系,促进了供应链活动的协调进行。

巴斯夫:责任供应链的品牌效应 篇3

6月23日,巴斯夫联合合作伙伴扬子石化-巴斯夫举办了首届物流服务商日活动,并同期颁发了第四届最佳物流服务奖。期间,巴斯夫还以“化工物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危机管理与道路安全事故应急响应”为主题举行了两场讨论会。参与这次活动的包括巴斯夫65家物流服务商的125名代表,其中不少是中国化工物流行业的“中坚力量”。

上述针对物流服务商的合作项目已经成为巴斯夫在大中华业务地区的品牌活动。在帮助物流服务商拓展企业社会责任视野,鼓励其提高企业责任治理水平之外,活动也促进了化工行业内外对于巴斯夫负责任供应链品牌的认知。

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正是巴斯夫责任品牌的核心所在。在国际化工业巨头巴斯夫看来,负责任的品牌形象与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相得益彰。巴斯夫坚持在自身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带动行业履责,最终推动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

在确定可持续供应链推动者的品牌定位时,巴斯夫首先考虑的是要将供应链品牌与公司核心业务及决策相结合,发挥核心竞争力。之后,巴斯夫会结合本土社区的实际需求,联合行业企业及多方的跨界合作平台,推进“1+3”等多个长期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以复制和扩大项目成效,塑造公司致力于推进可持续供应链的品牌形象。

品牌定位:与核心业务优势结合

在当前的全球商业竞争环境中,供应链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越来越多地塑造着大型企业的责任品牌形象。只有与供应商沟通、分享最佳实践,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强化供应链的企业责任管理,跨国公司才能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巴斯夫在中国及其他业务地区有着广泛而多样的供应链。巴斯夫并不直接生产品牌化学品,而是通过生产各种各样的化学原料,进一步应用到各行各业。这些原料涵盖化学品、塑料、特性产品、作物保护产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原材料供应商、物流客户服务商等。

“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是巴斯夫作为化工企业的发展宗旨。巴斯夫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及其中国网络的创始成员之一。巴斯夫认为,供应商的可持续性管理是推动发展、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巴斯夫不仅考量经济标准,还评估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方面的表现。巴斯夫明确地描述和沟通对供应商的要求和预期,并支持他们达成目标。比如在2013年的一次研讨会上,巴斯夫团队就分包商管理原则和分包商评估要求向供应商进行了说明,并明确了物流服务商的应急响应措施标准。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对环境和社会肩负着特殊的责任。物流是我们可持续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巴斯夫大中华区平台和职能管理的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中国物流服务商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挑战的认识,与他们共同创造价值和降低风险”。

品牌塑造:推进“1+3”CSR项目

在确定了推进可持续供应链的品牌定位后,巴斯夫通过一系列符合本土需求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予以推进。其中,由巴斯夫联合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首倡并发起的“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在华推进已有八年。

根据“1+3”的理念,每个公司带动其供应链上的三大业务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供应商)展开合作,与他们分享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以及环境、健康与安全(EHS)方面的最佳实践,再由这些合作伙伴将相同的理念传递给各自价值链中的其它企业。

截至2013年12月,巴斯夫已带动三轮27家合作企业参与该项目,并已逐渐产生了“雪球效应”:通过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平台,该项目已在国内140余家企业中传播。

以参加该项目的第三轮合作伙伴为例,他们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以及EHS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全面提升。例如,一家“1+3”合作伙伴改善对废气处理装置以减少大气排放;另一家合作伙伴则建立了安全指导委员会,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EHS管理制度,提高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

“1+3”项目自身及其为巴斯夫带来的品牌效应也在不断提升。巴斯夫将第三轮项目的平台向更多利益相关方开放,邀请环保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共同参与,面向多方利益相关者构建了一个开放、透明和高效的沟通平台。在2013年12月举办的项目总结论坛上,“1+3”项目合作伙伴首次作为巴斯夫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参与巴斯夫年度利益相关者对话。

在由本刊发起的“金蜜蜂企业”评选中,已有超过15家“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合作伙伴先后获评或入围。“金蜜蜂”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在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获得广泛认可。该项目先后两度被列入联合国全球契约年鉴并作为最佳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享,联合国环境署将其作为化学管理的最佳实践之一。

长期地看,巴斯夫希望以化工行业为起点和辐射,在未来10年时间里,力争对10个以上相关行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产生积极推动和影响。通过与相关合作企业和机构的大力推动,完善和改进相关行业的执行标准和规则,实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跨行业和跨地域的广泛传播。

供应链责任 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动力机制,供应链,发展策略

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本质与议题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企业与顾客、供应商、雇员、政府、投资者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通过合理解决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分歧,可以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获得顾客、供应商、投资者、政府等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西方政府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企业自治、政府认可和鼓励,到政府与企业合作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最后通过立法规制企业社会责任几个阶段的变迁。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议题并不固定,它随着企业社会活动领域的扩大而不断变化。主流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一些组织如联合国(UN,2003)、欧盟(EU)、经合组织(OECD,1997,2000,2004)、商业社会责任协会(BSR,2000)、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1999and2000)、加拿大议会(1999)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用得较广泛的是欧盟(COM,2001)和社会责任国际的定义。截止到2007年,大约有50个多个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定义。通过对这些定义的研究,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议题主要包括5个方向:环境、社会、经济、股东和自愿性。表1为根据Dahlsrud等人的研究整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的维度和内涵。

概括来说,这些定义阐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但并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样的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没有一致的标准,这导致了实践操作中的混乱。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企业将社会责任标准运用到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如AA1000(2004)、ISO1400(ISO14001:2004~ISO26000:2008)、社会责任报告倡议准则(GRI2006)、SA8000(2002)、环境管理评价系统(EMAS:EC2001),防止贿赂协议(UNODCCP1999ab)以及一些生产守则和标签。同时,由这些标准和守则发展出了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管理工具应用于实践,如环境影响评价(EPE)、环境帐户(EAC)、清洁生产(CP)、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生命周期成本(LCC)等,而这些管理工具作为社会责任操作化方法贯穿了整个供应链。

二、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力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日益成为一个“世界工厂”,许多中国企业几乎不懂相关法规,也不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重要性。他们的雇工程序、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极不协调,也缺乏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能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中国企业,更容易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而驱动现代中国企业不断完善社会责任的动力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社会责任涵化

涵化(accultur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影响、传递、交流和整合。企业社会责任涵化是社会责任理念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传递、交流和整合。社会责任涵化的目的是让企业在没有任何正式的法律义务要求的情况下,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自愿性是社会责任涵化的目标,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道义劝告,这是基于人们对道德价值及公民义务的认识程度;另一种是由非政府组织的压力所激发的自愿行为。

1. 道义劝告。

道义劝告不是通过威胁对人们进行惩罚来达到目的,而是通过唤醒人们的公民道德感来发挥其作用,如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活动就是道义劝告形式之一。外溢性是道义劝告的优点,如一个人参与了低碳宣传活动,公民道德感得到了增强,因而会自觉维护自己的汽车,学会省油,不乱丢报废电池。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责任感。一些企业会对道德呼吁做出响应,而其他企业则不会。道义劝告是将责任寄托于那些道德感比较强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者身上,而那些对道德呼吁没有响应的企业会搭便车,享受其他企业进行道德约束所产生的收益,却逃避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果那些承担责任的企业面临的是普遍的搭便车行为,在长期内,先前所树立的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道德感将遭到侵蚀。因此,通过道义劝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方法可能在短期内比较有效,但在长期内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 非政府组织的压力。

非政府组织的行为、规范跟政府立法不一样,其行为只具有软的约束力,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中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NGO)有四种基本形态:第一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即由政府部门设立,但属于社会公益和服务事业的单位,其资金基本来源于国家财政,另外三类形态是民间社会团体、民间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是较为典型的民间组织,其筹资方式都是以自筹为主,获取社会捐助、海外捐助。从非政府组织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及策略方面来看,非政府组织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分为合作型、独立型和抗争型三种。合作型从两个方面与企业发生联系,一是自己所办的“整合型”社会企业,两者形成高度依赖关系;二是与外在企业合作。独立型是非政府组织以第三方审核机构的身份,凭借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监察与培训。抗争型即非政府组织采取社会运动的方式监察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

非政府组织不借助法律手段对企业施加压力,而是采用如民间组织的活动、新闻宣传、游行示威、协商谈判等,迫使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整合。在这个整合过程中,非政府组织通过非正式压力影响企业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受影响的成本主要有:诚信危机导致声誉损害、因抵制导致的市场丢失、股票市值下降等。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比较发达,构成了社会压力的主体力量。而在我国现阶段,民间自发性的社会组织不仅数量少,而且社会影响力非常有限。

(二)企业社会责任政策激励

在短期内,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的主要问题是能否激励企业采用成本最低的方法,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从长期来看,合意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会对企业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使它们自发地寻求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生存期、成长和成熟期、衰落期三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激励措施如下:

1. 生存期。

对出于生存期的企业,可以尽量减少其社会责任范围和力度,或者降低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以促进企业尽快成长,度过其艰难的生存期,尽早进入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成长期和成熟期。

2. 成长和成熟期。

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应该积极引导并营造一个环境,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发展空间,促使这个阶段的企业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如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奖励基金、优先提供政府采购机会或减免税等给社会责任记录良好的企业。同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公开表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谴责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

3. 衰落期。

对于衰落期的企业,政府可以积极地介入债务问题和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以避免破罐子破摔而拒绝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或者帮助企业实现重组、转型,或重新获得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三、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策略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主要焦点是供应链。跨国企业主要受国际性标准影响,常常是购买方(国外大品牌)而不是政府管理者要求企业遵守劳动法,但从中长期来看,自愿性将逐步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供应链中对于改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是不均匀的,越靠近市场的那一端压力越大。结合供应链管理,本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发展策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风险规避策略

采用风险规避策略的供应链前端企业是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核心企业这一段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前端企业多为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如采掘业、石油、造纸、化学、森林行业等,这些行业政治风险高、竞争激烈。与供应链其他环节企业相比,供应链前端企业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员工健康和福利、社区等方面需要从事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信息披露中强调这些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以避免来自环境保护组织、劳工组织等社会责任激进组织更多的压力和批评。

(二)核心优势策略

采用核心优势策略的供应链中段企业是处于链结构中心的核心企业,是指供应链上拥有该供应链的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决定供应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供应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核心企业最初多为生产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在供应链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融合力,是信息交换的中心,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资金的结算中心和统筹规划的协调中心。吸引供应商和分销商加入到供应链中,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核心优势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策略,这一发展策略在维系供应链有效运作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对形成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影响最大。

(三)信息共享策略

采用信息共享策略的供应链后端企业是从核心企业到最终用户这段的网链,也被称为市场端企业。供应链后端企业以分销商和零售商构成的消费供应链为主。在当前国内以商业资本为主的经济形势和以销定产的生产环境下,供应链后端与消费者接近的消费供应链显得更为重要。相对于供应链前端和中间企业,在供应链末端的企业承受较多的社会责任压力。因而,为了改进供应链,市场端企业必须对他们的供应商施加压力,并为消费者提供可信的产品信息。然而,企业对于供应链其他参与者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因而用企业社会责任准则作为向供应链前端推进的标准可能是一个了解社会责任信息的办法,可以促进社会责任信息共享,从而产生连带效应,加强管理买卖双方在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的信息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郑石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公共责任研究的新视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杨家宁,陈建民.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模式探讨[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2):60-81

[4]姜启军,顾庆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选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陶菁,顾庆良.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J].求索,2009(5):9

[6]Min H,Galle W P.Green purchasing strategies:trends andimplic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als Management,1997,33(3):10-17

[7]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篇5

XXX有限公司的政策方针是遵守国家法律,信守行为守则的各项要求及维持高度的职业道德情操,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

XXX有限公司的运作及行为是参照国家法律,政府法规及BSCI商业行为守则上所阐述的社会责任条文为依据而制订,它主要是为确保本公司及其供应商在商业行为道德上能达到下列标准,并保持不断改善。

1. 法律要求:所有商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

2. 披露权:在要求下,本公司指定的员工有权利进入供货商的厂房,本文之供货商是指替本工厂及客户生产服务的商户。

3. 保持机密:任何关于本公司或客户的产品开发,报价资料,必须给予保密,不能外泄。

4. 道德原则:所有商业行为的运作必须是诚实,廉政及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表现,在相互的来往期间,供货商不能与个别员工从事未经许可的私人交易,发经发现要导致终止双方的合作关系。

5. 商业行为守则:

5.1劳工

(1)每星期工作时数,工资,加班费等均符合法定的标准,或(如果没

有这方面的法规)工作条件合乎人道,安全和有助生产的要求;

(2)没有雇用未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人士在工厂任何生产阶段上工

作,虽然在所有情况下均以14岁为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但会员工厂须遵守国际劳工组织C183《最低年龄公约(1973)》和C182《雇用童工的闻差方式公约(1999)》的规条。

(3)没有雇用强迫劳工和囚工,工人可以依时下班离开工作岗位,驻派

保安员,只为执行正常保安工作。

(4)所有工人均有权享受关于病假和分娩假的法定权利。

(5)所有工人均有权自由行使当地法律赋予他们的员工代表权。

5.2作业场所

(1)工厂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符合甚至胜於当地法律规定的卫

生保障和风险保障

(2)工厂有适当的照明通风,过道和出口随时保持畅通。

(3)医疗协助足以应付紧急事故,而所指派的急救人员均曾接受有关程

序的培训。

(4)有足够而且标示明确的紧急出口,而全体员工也曾接受紧急疏散训

练。

(5)有作防护之用的安全设备供员工使用,而员工在使用此类设备方面,也曾接受此方面的训练。

(6)机器上的防护装置符合,甚至胜于当地有关的法规要求。

(7)卫生间设施足够,符合当地环境卫生法规要求,而且维修保养完整。

(8)设有员工餐和其它工间小息所需的设施,并制定了适当的规定。

(9)就为员工提供住宿福利的工厂而言,宿舍房间和卫生设施保证符合基本需要,通风良好,达到消防安全和当地其它法规的要求。

(10)不施行精神上或肉体上的纪律处分。

5.3遵循情况

(1)本《守则》的目的是建立行为操守标准,教育和鼓励业界致力於从事

负责任的工业生产,而不是要对业界施加惩处。

(2)国际服装协会员公司会评鉴本身和承包商的各种设施,以判定是否有

逾越《守则》的情况。会员公司要查阅所有账册,记录,对设施进行实际查视,并会要求承包商对其分包商采取同样的做法。

(3)每一家制造公司或其承包商均须变本遵行本《守则》的情况编制年报,年报须经公司有关主管人员签署。

(4)承制产品的合同必须订明:凡在遵守本《守则》或按时履行纠正措施

计划方面有重大疏漏,便属违约,有关合同可以因此取消。

(5)因为所制手袋种类繁杂,所用生产方法甚多,工厂规模大小不一,用

工众寡不同,故在本《守则》上另加三个附录,就核定遵行情况提供指导。裁决附件条文实用与否,务必依据此理性原则。

(6)本《守则》须以当地文字写成,公开张贴,或可供所有员工索阅。

本公司之供货商承诺遵从商业行为守则,尊重员工的权利,维护国家法律,我们要求供货商都能信守同样的承诺,及做出持续改善。

本公司商业行为守则主要内容概括了公司在行为道德上的基本政策与条文,条文主要是以遵守政府的法律及尊重员工的权利为主引。

作为本公司的供货商,贵公司有责任把这套行为守则向员工传达,而贵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签署这份文件的同时也表示贵公司承诺遵守这套行为守则及做出持续改善。

本公司之供货商在本公司的诚意要求下,参与对本公司的监督活动。本公司之供货商应及时补救违反本标准规定的任何不符合事项。

作为本公司的供货商及时和完整地通知本公司所有与贵厂有商业关系的其它供货商和分承包商。

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回条

致:由:(供货商填写)

单位名称:电话:传真:地址:

兹收到贵公司之《BSCI社会责任守则》及相关承诺书回条文件,本公司承诺遵守BSCI所有社会责任守则及对不符行为做出持续改善。

负责人签名:

共同承担供应链上的企业社会责任 篇6

6月5日,在“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分论坛”——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国际研讨会上,来自BSCI的执行理事Lorenz Berzau、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采购官翟博霆、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李伟阳、索尼公司CSR统括部长冨田秀实对供应链上的社会责任管理进行了热烈讨论。

全球化共识也需考虑当地文化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李伟阳认为,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下,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大家在讨论社会责任的问题时应该是平等的,跨国公司不应该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充当一个评判官的角色。在不同价值观的支持下,对于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应该尊重所在国的法律和文化,不能按照本国的标准去决断。

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采购官翟博霆则认为,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跨国公司需要建立一个互相理解的桥梁,一方面努力地去了解所在国的法律和文化;另一方面,也要试图让所在国和人民了解跨国公司的文化,最终达成一个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CSR知识更应得到分享与传播

来自BSCI的执行理事Lorenz Berzau认为,企业应当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来告诉他们怎样改善社会责任工作。通过对供应商的“能力建设”,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社会责任,从而达到普遍所接受的准则和标准。

对于供应商的“能力建设”,索尼公司CSR统括部部长冨田秀实说,在日本索尼会帮助供应商引入索尼的化学或物理检测方法管理他们的物质材料,告诉他们如何控制化学物质。

共同承担CSR成本耐心等待长期回报

在各个专家的主题发言后,来自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俊峰的提问使现场的讨论气氛达到高潮,甚至让人嗅到了激辩的味道。

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成本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一直是供应链社会责任的核心和疑难问题。在讨论这一问题时,翟博霆说,飞利浦在采购的时候会把供应链的社会责任成本考虑进去,而在随后的讨论中又强调说,社会责任的成本费用应当由供应商自己承担。

张俊峰抓住翟博霆这个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问到:“飞利浦是如何考虑分担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在与供应商分析整个产品成本的时候,是不是把其他因素,包括时间因素包括在内?”

翟博霆并没正面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购买方一再压低采购价格忽视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成本是很不道德的模式。但是供应商也应当意识到,社会责任投资的回报是一个长期的回报,只有做更多的投资才能让价值链运转出来,才能够形成竞争力。”

供应链责任 篇7

一、供应链社会责任的错位

1. 层次发生错位:

供应链当中的重要企业受到舆论的监督和社会的关注以及披露制度的约束大部分都可以积极肩负起有关法律责任, 社会责任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站在高端的伦理以及慈善责任, 目前我们国家很多作为供应商的企业对于政府职能和外部信用机制以及法律机制等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所以很多企业都有可能违反劳工或环境等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企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成本驱动的原始冲力比较大。

2. 目标发生错位:

企业社会责任其目标被重点企业制定为以下方面:提高市场的价值错误、改善比较利益、未找到引用源和创造需求以及优化企业的资源等。相对于非重点企业而言, 其目标主要制定为:供应链对其规格化参数的要求一定要满足。供应链中基本参数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如何生存, 二是生产什么, 三是生产量是多少, 四是什么时间生产, 五是产品品质, 六是产品的价格。重点企业以及链条外部的组织作为其参数的主要来源。外部企业的参数普遍要低于内部重点企业的参数。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对产品的需求, 我们国家的制造商必须依靠生产过程参数的规范化从而达到发达国家对于产品的生产规格, 然而供应链整治的重要目标参数是企业社会责任, 因此一些新的标准不断出现, 如跨国公司的OHSAS18000和制造商守则以及SA8000。

3. 内容发生错位:

社会责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在重点企业中都与企业的形象以及品牌的价值有关, 如实行向消费者负责和提高员工的福利以及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而对与非重点企业其目标仅仅是对跨国公司制造商守则等标准的执行, 跨国公司的几项标准主要是针对劳动权利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 其标准的实施相对于采购方来说简单, 但是相对于供应方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原因是在大范围的采购中, 供应商主要负责集中生产, 其他跨国企业承担起了本应国内采购商应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

4. 治理发生错位:

重点企业普遍可以对社会责任进行发表公布, 但是非重点企业通常不可以对其进行发表公布。当一整条供应链被很多种企业合作产生以后, 因为各个企业中管理的独立, 导致了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被披露, 使整个链条的稳定协调出现问题。现在很多的跨国公司用验厂的方式来处理存在的问题, 但是容易出现漏洞, 效果不佳。

二、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合作

供应链是以成本和利润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标, 虽然一些企业在供应链中社会责任管理方面造成了错位的问题, 不过依然具备合作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探讨几种企业间的合作模式:

1. 伪合作模式。

这在根本上不属于真正意义的合作。因为采购商仅看认证证书而不看表现造成供应商采取欺骗的手段获取了认证, 而社会责任实际管理被忽视了。目前有一种“验厂软件”等产品采用的就是这种欺骗手段。

2. 松散考察合作模式。

部分采购企业对于供应商并没有系统的社会责任考察制度, 可是采购企业依然在这方面有追求, 如果采购企业在考察中发现供应商存在不好的行为, 于是就终止合作, 相反, 若是发现表现不错, 也就可以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一般出现在非上市公司作为重点企业的供应链当中。

3. 被迫合作模式。

这种合作缺乏主观动力, 造成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必须邋遢, 最多符合最低标准, 因为供应商是受到重点企业的强制要求才不得已而为之。

4. 选择性合作模式。

重点企业依照内部规定寻找有着类似的社会责任表现的供应商来进行合作, 对于没达到要求的企业放弃合作。选择性合作作为供应链社会责任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因为有了选择,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供应商才得胜出。

5. 战略合作模式。

供应商和采购方因目标相同来进行社会责任管理有效配合;企业间由于内在目标相同,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建立。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合作主要在于企业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及公平价格。把全球成衣供应链作为案例, 其因对时尚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提高了国内市场中低廉零售价格的有效需求, 以至于多方受益者出现:进口商、供应商、零售商、品牌持有商均因为销售额的提高最终获取利润;工人因企业景气获得了工作岗位以及更高的收入。可是, 目前价格体系中仍有分配不公平的因素:便宜价格受益于厂家不充分的投入;而快速反应受益于员工加班加点。如果供应链能有有效协同, 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 所以在供应链中的企业要相互努力和加强彼此协调。

三、结束语

以供应链视角下构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行对我国对外经贸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还未出现时, 因为新劳动法的颁布使得当时国内的劳动成本明显提高, 从而也使得在金融危机期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困难, 但是, 供应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是向高端全球供应链迈进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潘会平, 陈荣秋.供应链合作的利润分配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

[2]梅晚霞, 马士华.供应链中转节点物流能力计划问题研究[J].管理学报;2011.

供应链责任 篇8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基础是一种哲学或道德要求,强调企业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对更广泛的社会负责,针对现代企业组织运营环境的复杂性,Freeman等学者建议以相关利益者管理概念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消费者、员工、社区、政府、环境、工会等负责。企业社会责任是当今供应链治理中的一个新的目标参数,通过供应链管理将企业社会责任延伸至整个企业网络,是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在嵌入全球供应链及企业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供应链社会责任的驱动要素

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处理相关利益者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链式或网络管理,其驱动结构可以通过图来加以描述。

1. 消费者与公众的新要求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供过于求使得卖主间竞争激烈,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企业同社会的关系,公众的利益在企业经营方式中越来越得到体现。近年来在信用机制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安全、社会和环境,对产品质量的认知逐步深入,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逐步延伸到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考察。

2. 公共部门的新要求

联合国和各政府间组织近几十年来制定了大量与商务活动有关法律与政策框架,自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开始,该框架越来越全面,基本的法律文件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国际劳工组织的8个核心公约等等。在这些普遍适用的国际准则的基础之上,各政府、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作出倡议和规定。在上述规范性准则的基础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标准越来越全面和细致,主要标准包括:SA8000、《工作场所生产守则》、《道德贸易行动基本守则》、《环球服装生产社会责任守则》、《成衣公平贸易约章》、《ICTI商业行为规范》、《AVE规范》、《中国商业原则》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标准促使越来越多的各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生产守则》,进行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

3. 企业关系网络的深化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分工和整合日益在更大的地理空间中进行,经济全球化日益显著,优势企业集中发展其核心业务,把非核心业务直接交由外部企业完成,在全球供应链格局之下,企业相互依赖关系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化,每个企业都以其他社会机构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同时又为对方的生存提供条件,这种关系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要求从整个供应链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公众公司纷纷制定自身的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环境报告,其中有关其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成为这类报告的重要内容,国际市场中越来越透明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与披露机制,直接影响全球生产网络中各节点企业的管理方向和重点。

4. 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变化

当前,西方跨国公司价值观正沿着以下方向进行变化:从自由放任的市场转化为自律的市场、从唯我主义到企业公民思想、从自由正义到公平正义、从仅执行最低法律标准到关爱社会、从防御性反应走向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指引下,在以跨国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必然随着采购——供应环节一波一波向外延伸,影响链上其他企业。

二、供应链社会责任的错位

1. 供应链社会责任的层次结构

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所构成,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不同性质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顺序可能不同。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完成各自在供应链中的任务,最后将产品按照顾客的需要送到顾客的手中,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增值和利润。

2. 供应链中社会责任管理的错位

CSR由高到低可以被划分为四个层次,即慈善责任(对社区投入资源以提高生活质量)、伦理责任(做正确、正义、公平的事,避免伤害)、法律责任(按游戏规则行事)、经济责任(赚取利润),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中可能出现以下错位:

(1)层次错位: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受社会关注、舆论监督以及披露制度的约束一般能够主动承担法律责任,其社会责任管理重点为处于较高层次的慈善和伦理责任;对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企业而言,一方面企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成本驱动的原始冲力较大;另一方面外部信用机制、法律机制、政府职能等有着不同层次的缺陷,因此企业具有违反劳工、环境等法律责任的机会主义倾向。

(2)目标错位:核心企业实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包括:提高市场价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改善比较利益、优化企业资源、创造需求等。而非核心企业实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供应链的规格化参数的要求。供应链的基本参数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何时生产、生产多少、产品价格和产品品质。参数来源主要是链条中的主导企业(即核心企业)和链条的外部组织。内部主导企业参数通常高于外部组织的参数。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发达国家的产品需求,发展中国家生产商只有在规格化的生产过程参数(如质量认证)的指导下才能满足发达国家产品生产的标准,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供应链治理的新的目标参数,在此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制造商守则(以下简称COC)、OHSAS18000和SA8000等标准应运而生。

(3)内容错位:核心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内容主要是:从事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提高员工福利,推行向消费者负责的各种举措,这些举措不约而同都与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等挂钩。非核心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内容是执行跨国公司C O C和OHSAS18000等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围绕劳动者权利和环境保护问题,标准的实施对采购公司而言是容易的,而对供应商企业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在全球采购下,生产被集中在了供应商(制造商)环节,相当于采购商将自己在外包之前应承担的企业责任转移给了其他国家的企业。

(4)治理错位:核心企业往往具有社会责任披露程序,而非核心企业一般无社会责任披露程序。当不同企业通过合作形成一条供应链之后,由于企业管理各自独立,一些节点企业缺乏社会责任表现披露,实现链条的协调治理出现困难。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采用验厂来解决供应链社会责任问题,容易姑息弄虚作假等弊病。一些研究表明,核心企业——如跨国购买商——对供应商提出了升级要求,但并不为供应商提供挑战的解决方案。如Gibbon的研究表明,国外购买商对毛里求斯的成衣制造商提出了产品升级和过程升级的要求,但没有给予任何升级的帮助。

三、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合作

供应链以成本、利润或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尽管链上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出现上述错位,但仍具有合作的基础,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1. 伪合作模式

这事实上并非是真正的合作。由于采购商只看认证证书不看表现,供应商可能会采用某些欺骗手段获取认证而不进行社会责任实际管理。近年来在互联网上热卖的“验厂软件”等产品就是这类欺骗活动的升级手段。

2. 松散考察合作模式

采购企业未形成系统的供应商社会责任考察制度,但采购企业具有这方面的零散的追求,当采购企业在考察或合作过程中发现供应商有不良行为,就终止合作,反之,如果发现表现良好,就促进合作的密切性。这类合作多出现于以中小非上市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

3. 被迫合作模式

因供应商受到核心企业的强制要求而不得不执行核心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因缺乏内在动力,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易流于形式,仅履行所依照标准的最低要求。

4. 选择性合作模式

核心企业根据内部规定寻找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表现的供应商合作,放弃未能达到要求的企业成为供应商。选择性合作是供应链社会责任升级的基础,正因为选择的进行,具有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供应商才得以因获取了新型的比较优势而脱颖而出。

5. 战略合作模式

供求双方因目标一致而进行社会责任的管理协同;企业间因内在目标一致,互为依托而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选择性合作模式是当前供应链社会责任合作的基础,战略合作是企业间合作的发展方向。以宁波申州公司为例,该公司的客户分为国际知名零售机构和服装品牌商两类,主要客户包括UNIQLO,ITOCHU,ITOKIN、ITO-YOKADO等零售商和耐克、阿迪达斯、PUMA、FILA、MIZUNO等品牌商,这些客户各自都有供应商社会责任要求,而申州公司作为单纯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除了通过研发和快速反应等手段在技术领域取得优势以外,在社会责任领域表现突出,如兴建浙江最大的两座污水处理厂、投入2.3亿元人民币引进中水回用系统、设立员工慈善帮困基金等,从而能够顺利通过上述跨国公司的各类社会责任认证,加入国际知名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并形成稳固的采购—供应关系,在2008年纺织服装全行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遭遇寒冬之际,该公司的销售量依然能够提高,充分说明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良好表现可以形成竞争优势。

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合作的重点在于企业间协同和公平价格。以全球成衣供应链为例,因时尚产品较大需求弹性,国家市场中低廉的零售价格刺激有效需求提高,从而产生了多方受益者:零售商、进口商、品牌持有商、供应商均因销售数量的提高而获得利润;产业工人因企业景气而获得工作岗位和收入。然而,现有的价格体系中存在分配不公平的因素:低廉价格部分得益于制造厂家不充分的利益相关者投入、快速反应部分得益于员工超时加班。改变这一不公平成本和分配体系的关键在于供应链协同,这要求链条中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而进行彼此的协调和相互努力。建立新型议价体系的重点在于:须将履行社会责任标准而产生的成本在销售价格中真实体现,并制定合理的生产周期。如果供应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造假,依然实行低报价,会不得不陷入地价—接订单—造假—查验—再造假的怪圈,很可能在某次事件后而发生供应链的突然断裂,失去订单机会,而核心企业也会因危机事件而蒙受品牌价值的重创。

以供应链全局视角构架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对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具有时代意义。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劳动成本已经因为新劳动法的颁布和推行而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成为金融危机期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困难的原因之一,但供应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进入高端全球供应链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由于篇幅有限,未能深入探讨供应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执行问题,而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成本承担和利益分配,以及企业间互动整合机制将是本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供应链责任 篇9

进入21世纪以来,从现实社会到虚拟社会,从食品安全(毒奶粉)、环境污染(毒苹果)、劳工问题(富士康12跳)到网络围攻(淘宝事件),社会责任风险不断在供应链涌现,这些问题成为严重影响企业运作、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破解之道。因此,研究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供应链社会责任研究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对供应链管理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缪朝炜等,2009)[1],全球供应商的社会责任风险和道德采购问题日益成为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的主要来源(Webby R,2006)[2],解决环境问题的绿色供应链构建受到普遍关注(杨光勇等,2011)[3];当社会责任面临市场失灵时,就需要国家有限干预来弥补市场缺陷,促使社会责任行为的履行(欧阳小迅,2011)[4]。从我国社会责任实践来看,特别需要加强对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罗双临等,2009)[5]。考虑社会责任水平对供应链的影响,Jose M.Cruz(2009)、金汉信(2009)等构建了基于全球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6,7],郭春香等(2011)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就制造商和供应商如何合作共同分担社会责任,实现利润共享和供应链帕累托改进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8]。

综合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来源、社会责任对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价格契约的影响等方面,尚未有文献从复杂网络视角研究供应链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影响,特别是核心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机制对供应链风险管理和适应性成长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核心型供应链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从复杂网络理论的角度研究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社会责任主导作用。

二、供应链网络与复杂网络理论

随着外包成为帮助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获得最佳性能的竞争战略,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转移环境污染。外包全球化趋势加剧了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从原料采购、生产、分销、物流到消费者市场,供应链包含的企业和中间环节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

本文将供应链网络定义为由若干条供应链交错形成的既竞争又合作的结构模型。供应链企业间的具体业务联系使企业间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网络由大量节点企业组成,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业务发生相互作用(联系),这种相互作用既可以是通过线下交易的物理连接,也可以是通过internet、无线网络等虚拟网络进行的网上交易。同时,不同的供应链之间又通过共同节点联系,形成具有层次性、双向性、多级性、动态性和跨地域性等特点的网链结构。在供应链网络模式下,企业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网络化的格局,二元的供需关系转变为供应链网络关系,产业组织形成了一种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虚拟企业社区”(陈志新等,2010)[9]。因此,核心型供应链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用如图1所示模型描述,其中网络节点(或称顶点)表示企业,节点之间的连接称为边,边表示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图1中实线代表通过线下交易的物理连接,虚线代表通过internet、无线网络等虚拟网络进行的虚拟网络连接。

复杂网络理论将系统内部各个主体作为节点,主体之间的关系视为连接,强调系统的结构并从结构角度分析系统的功能。已有研究表明复杂网络与一般网络相比具有不同的统计特征,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小世界效应(Barabas,2003)[10]和无尺度特性(Newman,2003)[11]。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结构复杂性、节点复杂性、各种复杂性因素的互相影响。有少数学者对典型产业的供应链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像中国家电企业(袁娟,2007)[12]、汽车零部件网络(李季明等,2008)[13]等传统产业的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都具有复杂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可见供应链网络是典型的复杂网络系统。

复杂网络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涌现的产生机制,以及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的防范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复杂网络理论视角下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一)核心型供应链网络中社会责任风险传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从复杂网络理论角度来看,供应链网络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各节点企业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反馈机制,导致供应链网络出现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社会责任风险也是这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用如下公式(1)或公式(2)描述它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传导过程。

Si、Ai分别为第i个节点传递出来的风险值和承受风险的能力;Si0、Ai0、Xi0、Yi0、Zi0、和Ki、ri、rimax分别为第i-1个节点风险未传递过来时,第i个节点对应的初始风险值、能承受的初始风险值、该节点不合理合同(订单)的评价值、不合理验厂标准的评价值、资金和该节点的风险传递系数、该节点的社会责任风险治理能力、该节点完全抵抗社会责任风险所应该达到的治理能力αi、αi0、βi0为第i个节点有关的比例系数,常量;Si-1、Xi-1、Yi-1分别为第i-1个节点传递出来的风险值、该节点不合理合同(订单)的评价值、不合理验厂标准的评价值,αi-1为与第i-1个节点有关的比例系数,常量。

公式(1)揭示了社会责任风险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传导具有非线性性;公式(2)揭示供应链网络中节点传导的社会责任风险不仅取决于它本身产生的风险,也取决于它接受的来自外部的社会责任风险和节点本身对风险的治理能力。

由公式(1)和公式(2)可知,当节点接收到的社会责任风险超越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时,这种相互作用因为供需关系具有前后耦合性的关联,而且相互间的作用呈现非线性。非线性使得社会责任风险的整体行为比各部分行为之和更为复杂。

同时,非线性性导致不断生成大量新的社会责任风险,产生新的结构和模式。节点产生的社会责任缺失风险又以产品、声誉为载体传导反馈回核心责任,导致核心企业诸如产品质量责任、消费者权益责任缺失风险产生,并通过核心企业进一步传导给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社会责任缺失在供应链不同相关节点企业被不断传导、转换和放大。这些不断出现的风险不仅具有动态性还具有层次性,也就是说,在某条供应链中出现的社会责任风险的涌现可以生成相关产业链的社会责任风险涌现,最终导致供应链乃至产业链出现断裂。所以核心型供应链网络结构决定了社会责任风险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传导呈现网络分布反馈模式。

(二)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网络社会责任风险防范的双重影响

对供应链网络的演化模型(郭进利,2007)[14]研究表明供应链网络的度分布为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度值都很低,但存在着度数非常高的中枢节点。这与现实世界中一个供需网络中,通常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企业,核心企业通过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节点企业建立起密切联系,建立了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生产、分销体系相符。

从复杂网络理论来看,无标度网络表现出对风险承受呈现鲁棒性和脆弱性的双重特征,好的网络结构可以增加网络的稳定性和抗攻击性(Dirk Helbing,2006)[15]。

一方面,无标度网络对随机节点故障具有极高的鲁棒性。在图1所示供应链网络中,少数核心企业具有极高的度。由公式(2)可知如果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合理的合同和订单承担更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并提升企业公司治理能力,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抑制社会责任风险的传导。

另一方面,虽然无标度网络度网络对随机节点故障具有极高的鲁棒性,但对蓄意攻击具有高度的脆弱性,也就是说只要有意识除去网络中极小量度最大的节点就会对网络的连通性产生大的影响(汪小帆等,2006)[16]。根据公式(1)和(2)分析可知,当少量核心企业发生社会责任风险时,社会责任风险在供应链网络中经过不断传导、转换、放大和反馈,最终导致风险涌现。

以上分析表明,由于核心企业在核心型供应链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度,它对供应链网络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核心企业社会责任风险防范和治理能力,就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整个供应链网络的抗社会责任风险能力和稳定性。

四、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社会责任运动中的主导作用

(一)核心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表现以及对供应链危害

核心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治理风险和公平贸易风险。而公平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核心企业因组织治理风险带来的企业的价值观扭曲而导致的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签订的不合理的合同/订单的价格、以及不公平的验厂标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供应链这条价值链的主要经济租金通常来源于生产外的环节,如设计、品牌和市场等(Kaplinsky&Morris,2001),核心企业在品牌、市场和设计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我国社会责任实践来看,现行的国际供应链格局是一个利益选择和博弈机制,而并不是价值传导机制。一方面,基于市场形象等外部因素的推动力,核心企业往往在公司治理、消费者权益、社区发展、慈善、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员工教育机会等方面比较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会每年公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核心企业往往利用不对称的市场地位,通过不合理的订单/合同、不公平的供应商“验厂”标准向处于价值链洼地的制造商转移社会责任,忽略甚至挤占供应链上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利益;另一方面,当出现重大社会责任风险的时候,核心企业往往采取终止合作关系的策略,导致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破产,严重影响到社会就业、损害了劳工权益。

在目前的供应链网络模式下,强调利用各种契约和规则来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陆杉等,2009)[17]。节点企业间的相互作用是节点适应契约和规则的表现,当少量核心企业发生契约不道德、外包策略信用风险等社会责任缺失风险时,社会责任风险会以合同、订单等信息流为传导载体传导给供应商、经销商或者合作伙伴。而不合理的合同和订单以及不公平的第三方验厂标准导致供应商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它们的风险治理能力较弱。供应商没有办法在保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消化来自核心企业(采购商)的社会责任风险,因此它们可能通过降低环境标准、劳工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多种方法,将接受到的来自供应商的社会责任风险转换为供应商对环境、员工权益、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风险,并隐瞒自身应当承担而没有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核心企业(如跨国公司)经常性验厂让供应商失去议价能力,利润空间被挤压,导致劳工标准的整体下滑,一系列的问题劳工问题相继出现———工伤、火灾、职业病、超时加班、使用童工、强迫劳动、低工资等(余晓敏,2007)[18]。

(二)核心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机制

核心企业发生对供应商以及其他利益方的社会责任风险时,虽然从短期来看,可以将企业自身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成本转移出去,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转嫁社会责任行为会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的适应性成长。因此,核心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机制直接决定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防范机制的奏效,所以有必要强化核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核心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机制的视角应该从企业内部转向外部,多方面承担起供应链社会责任运动的主导作用,框架图如图2:

1. 核心企业要承担起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

核心企业应该承担均衡供应链利益水平的主要责任。由于目前基于供应链协同的价格契约仅能反映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部分内容,而没有考虑社会责任的因素。因此,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模型中,应当将相关价格指标赋以适当权值,加入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指标并赋以相应权值,通过综合评价选择合作伙伴。这是供应链内部均衡问题。

因此,一方面,核心企业要通过合理的契约承担起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在给予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合理价格的同时,帮助它们采用新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工权益、帮助供应商和社区搞好互动。另一方面,核心企业在要求对供应商进行社会责任验厂的同时,应该主动让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并在供应商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简单的终止合作伙伴关系,而是积极帮助供应商从工艺、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整改,防止出现因为供应商破产导致的工人失业、社会不安定现象。[19,20]

2. 核心企业要承担起监督和评估供应链社会责任效用的责任。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供应链的系统输出是服务,其效果由服务对象来评价,服务对象包括社区、直接消费者和间接消费者(其他有关主体)。因此核心企业要协调好供应链与外部的均衡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综合的消费者效用模型来解决。

因此,核心企业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社会责任的价值观辐射到成员企业中,形成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念,让社会责任成为供应链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供应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提高核心企业和供应链的适应性成长能力。

3. 核心企业要承担起供应链信息枢纽的责任。

建立供应链信息枢纽是提高供应链网络中信息透明度的有效方法。社会责任信息网络中心能够及时处理和链接所有相关社会责任信息到所有合适的企业和部门,具有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存入/读取的能力。

因此,核心企业应该自行组建或委托独立的第三方信息服务提供商组建社会责任信息网络中心。在建立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社会责任检索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准入机制。

五、结语

本文从复杂网络理论视角研究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社会责任的主导作用,研究表明:由于供应链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处于强势地位的核心企业制定的不合理规则往往会导致社会责任缺失风险在供应链网络涌现,涌现严重影响到核心企业以及相关节点企业的适应性成长,甚至导致供应链乃至相关产业集群生存危机。因此,有必要加强核心企业社会责任主导作用。

摘要:核心企业往往通过制定不合理契约将社会责任风险转移到供应链中的相关利益方。通过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核心型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对核心型供应链网络中社会责任风险传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网络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导致社会责任风险在整个供应链网络中涌现,最终严重影响到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的适应性成长;另一方面,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度,对供应链网络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强化核心企业的社会责任主导作用来实现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

供应链责任 篇10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细化,市场竞争的模式正在由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伴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采购与贸易,企业社会责任也由单个企业的管理范畴转变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范畴。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10月底,我国共有中小企业42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8%。我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重要力量。基于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而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是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顺应社会责任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1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1.1 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的外在动力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不断加强是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的外在动力。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450多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立采购中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了维护自身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声誉,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纷纷在供应链体系内推行社会责任管理,并运用各种手段督促其供应链成员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以求通过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来提升顾客满意度,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供应链管理由单纯追求经济利润转变为寻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筹兼顾,在供应链上强调人文关怀和商业道德。循环经济的思想也要求中小企业构建闭环的绿色环保生态型供应链。

1.2 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Carter与Jennings研究认为基于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管理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绩效和企业竞争优势[2]。按照跨国公司要求进行社会责任审核与治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学习与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小企业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国际优质供应链的准入标准,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是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履行社会责任或者监督、提升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实践水平,可以保证中小企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Roberts研究认为基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3]。而Peng和Lin在2008年基于台湾制造业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管理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信任度和满意度[4],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利用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效应降低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成本,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水平。通过利用战略供应商的技术与能力,审核与验证供应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与企业信誉,中小企业可以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1.3 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战略性履行社会责任的注意事项

中小企业在将社会责任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建立共同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建立合作伙伴社会责任沟通对话机制,形成合作伙伴信任关系,以降低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风险,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中小企业必须正视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成本与利益协调问题。在供应链进行利益分配时要处理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成本的补偿问题。中小企业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成本—责任—利润”公平机制的建立是中小企业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的一个重点所在。此外,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实现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整体优化也是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中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业务多元化的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多条供应链。这时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业务或产品、服务种类的多少,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以及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企业而言具有战略意义的或者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的供应链来进行社会责任的重点管理。同时,企业要注意在供应链社会责任整合的过程中对履行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调整。

2 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封闭式供应链管理体系,以责任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存在着生产假冒恶劣产品,合同履行率低,欺诈客户和消费者现象。2008年发生的河北石家庄“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典型代表,不仅给消费者及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或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据有关部门对部分省市2000多家中小企业质量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产品质量基本合格的占74%,产品质量不合格及伪劣企业占26%[5]。企业的利润和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来源于企业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中小企业以社会责任理念实施封闭式供应链管理,可以改善企业的竞争环境,维护企业的市场管理秩序,以社会责任力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利益保障。封闭式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供应链成员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制度,以供应链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管理规范对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跟踪,以降低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此外通过可追溯的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封闭式供应链管理在维护供应链企业相对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基础上,以社会责任力提升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力。基于社会责任的封闭式供应链管理体系如下图一所示。

通过建立供应链成员准入管理制度,以一定的信用要求、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资本要求以及社会责任要求作为中小企业加入封闭式供应链的标准条件。从而以一定的准入标准在源头上控制社会责任风险。“三鹿事件”中的河北三鹿集团的奶源多而且复杂,由于没有严格的准入管理制度,无法保证奶源的品质一致性,一些不法奶源供应商进入三鹿供应链体系,导致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通过统一执行标准和操作管理规范,以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社会责任标准对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跟踪,及时淘汰不合格企业,有利于降低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保障供应链安全。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追溯的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使供应链企业必须对产品原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加工制造、消费者使用以及产品的报废回收和再生处置的全过程负责。这样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的追踪而明确社会责任的问题所在,有利于产品的召回或撤销。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的追踪则有利于发现造成产品质量的原因,从而使封闭式供应链管理具备明确产品原产地及特征的能力,并且有利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负责而提升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通过构建封闭式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预警体系,中小企业可以预测监控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防患于未然,通过构建社会责任危机管理体系以及应急管理体系,可以预防、避免和应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灾难性事变,以使损害或损失降低到最低点。风险预警及危机管理体系可以由以下四个部分的管理模式组成。即危机前的监测和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时的应对(Response)以及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通过上述的PPRR模式,企业对自身运作中发生的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企业形象受到损伤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危机管理,使企业转危为安。

封闭式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协调供应链企业的局部利益及行为同供应链整体系统目标之间的不一致性。供应链企业应以战略合作共赢为目标,及时就社会责任问题相互沟通,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和社会责任激励机制,以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实现封闭式供应链管理的运作。

3 构建绿色环保供应链管理体系,使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同企业业务流程相融合,提升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5年11月的调查,在我国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占我国污染源的60%[6]。在绿色环保理念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改善企业运营模式,如何提升企业业务流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如何以不牺牲环境、社区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中小企业实践中所关注的话题。另一方面,欧盟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指令)以及于2005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指令),涉及家用电器等10大类20万余种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机电产品,形成事实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笔者认为,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应该通过构建绿色环保供应链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相融合,不仅可以超越绿色贸易壁垒,而且可以实现企业在发展中与利益相关者“多赢共存”,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创维集团针对ROHS环保指令,专门设立了绿色环保供应链管理小组,专题研究如何构建禁用物质的管理体系。欧盟ROHS环保指令只管制铅、铬等六种有害物质,创维超前地将禁用物质扩大到33种,并将这一标准扩大到上游供应商管理中,构建了彩电行业内领先的绿色环保供应链,从而顺利进入欧盟市场。

所谓绿色环保供应链管理,笔者认为是指以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以绿色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综合考虑供应链各环节对环境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注重环境保护,将“无任何不良成份”、“无任何环境副作用”、“无污染无废弃”等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能源利用率最佳以及供应链整体系统效益最优的现代生态型供应链管理模式。绿色环保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绿色研发与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交付以及绿色逆向物流等五个闭环环节,在企业业务流程中充分考虑了对环境、社区及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社会责任管理理念。绿色环保供应链管理体系流程图如图二所示。

通过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绿色环保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节能减排降耗,以绿色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声誉。并且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合作,优化战略联盟关系,达到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与企业经济效益。此外,实施绿色环保供应链管理将促使中小企业改善企业内部工作环境,有助于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带来潜在竞争力。绿色环保供应链管理也有助于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获取与提升,强化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以及开拓国际市场,使中小企业在利用自身专业能力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同时,获取商业利益,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构建超越审核的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跨国公司对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采取验厂和SA8000认证审核的方式实施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但由于现行的国际供应链格局是一个利益选择和博弈机制,而并不是价值传导机制,我国中小企业消极被动地接受审核与验厂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削弱竞争优势,而且难以获得稳定的订单和公平的价格。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中小企业构建超越审核的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设想,其具体模式如图三所示。

首先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努力通过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来获取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主动权。具体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以往的消极被动型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应当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并使之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相融合,使社会责任理念作为企业使命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之中,在企业内部构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给予组织机构、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二是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所在行业特点主动参与全球社会责任标准的研讨与制定,使未来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减轻SA8000等基于发达国家状况而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还应积极推动所在行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建设,把掌握行业社会责任标准主导权作为企业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获取相应的竞争优势。三是通过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推动社会责任公平价格机制的形成。现行跨国公司主导的供应链定价标准中没有考虑中小企业反应能力这一因素以及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支出这一重要定价因素,从而导致供应链利益分配失衡。中小企业应通过寻求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上的一致性,以及形成相互依托的稳定型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在与跨国公司的谈判中,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标准而发生的成本能够在产品价格中得以体现,并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周期和稳定社会责任订单机制,努力形成全球供应链成本—责任—公平价格机制。

其次,中小企业应积极参与构建供应链社会责任沟通与协商机制。一方面使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形成主动、互动、联动的社会责任沟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责任目标实现。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积极地与国际品牌客户的采购部门和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就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及目标进行协调,以企业的良好社会责任表现获取国际品牌采购商稳定持续的订单承诺以及公平的订单价格。并且以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促进国际品牌客户所主导的供应链的内部整合,提升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中的话语权和管控力。

此外,中小企业应通过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而努力获取相应公共政策的支持。通过企业的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来改善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获取政府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政策支持,以责任力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推进企业员工能力建设。劳工权益是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方面。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员工技能的培训与员工权益的维护。通过员工与企业最高管理层沟通机制的构建,员工参与社会责任实践,构建申诉机制以及员工集体谈判方案的实践等社会责任管理,使中小企业的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作用于企业人力资源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是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围绕社会责任而建立的过程。中小企业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内以自身的专业优势来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与要求,也可以在在改善企业竞争环境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声誉,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可以说,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是中小企业实现企业使命和自身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的机会与途径,也是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社会责任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基于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进而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是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顺应社会责任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供应链

参考文献

[1]Porter,M.E.,Kramer,M.R..Corporate Strate-gy and Social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Competenc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128(12):76-99.

[2]Carter,C.R.and Jennings,M.M.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J].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2,38(1):37-52.

[3]Roberts,S.Supply Chain Specific Understand-ing the Patchy Success of Ethical Sourcing Initia-tiv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3,44(2-3):159-143.

[4]Peng,Y.S.and Lin,S.S.Local Responsiveness Pressure,Subsidiary Resources,Green Management Adoption and Subsidiary's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aiwanese Manufact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79(1-2):199-212.

[5]陈晖涛.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探析——基于和谐社会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08,(10):51-54.

上一篇:竞争变化下一篇:农家书屋服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