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之改革

2024-04-30

英语教学之改革(精选十篇)

英语教学之改革 篇1

一、多表扬多鼓励, 激发学生的潜能

我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 如果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期望, 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如老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 不妨对学生说:“我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解决学习过程的难题”“、只要你们相信自己, 用心去钻研”、“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等等。这样, 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朝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人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生。只要老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并坚信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都能有新的突破, 那么不自信的学生就会变得自信, 没目标的学生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开朗的面对学习生活, 课堂也就会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二、变“满堂灌”为“群言堂”

通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 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合, 对学生施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 学生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探索一些问题。然而, 以往我们的课堂, 却更多地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而学生便成了支撑这舞台的忠实听众。倘若教材编得好些、教师讲得生动些, 学生还可以忍受;反之, 那就不敢恭维了, 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时反而败坏了教师的名声, 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不少学生睡觉、看课外书) , 而且在学生思想深处产生了信任和信仰危机。

三、更新观念, 正确对待课堂"活"起来的问题

观念的转变决定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现在我们的老师主要有两类思想:一是“怕”的思想, “怕”什么?一是怕学生活起来了不知怎样控制;二是怕自己费劲,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都是“一只粉笔一张嘴, 从头讲到尾”, 轻车熟路, 改起来太麻烦。第二种思想是想改但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怎样改才能收到成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首先我们老师在认识上要提高;其次, 教学管理者要充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要为广大教师创造好的环境, 要允许课堂先“乱”起来, 先“活”起来, 既然是改革, 就应该允许尝试, 允许失败;再次, 广大教师要注重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 可以先向"新课程"理念学习, 然后再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进行尝试。

四、革新教学方法, 真正营造课堂"活"起来的氛围

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效果。这里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知识量以及人格魅力。懂知识而不懂教育方法和技巧的教师是很难吸引学生的。目前, 比较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如何创设好的情境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抓住时机, 设疑导学, 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 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教学, 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创设激励情境。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 常用鼓励性的语言“你能行”。四是创设民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态度和蔼、亲切, 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教学效果则佳。五是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 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他真正重视的, 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

(3) 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 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 分析人际关系, 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我曾在《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尝试过, 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会计、审核, 财务主管等职务,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很热烈。

五、有效控制, 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活而不乱”是对传统的课堂中“活泼不足, 严肃有余”的否定, 体现了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一种尊重。如何界定“活”与“乱”?放开后乱了 (收不住) 怎么办?这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我认为, 如果绝大部分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的, 就是“活”, 当然要注意分析这里的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是已经会了, 还是跟不上,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这样做实际就是学习指导。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脱离学习内容, 并且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那就是“乱”, 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了。至于第二个问题, 我想, 首先, 放开课堂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不管你敢放还是不敢放或者是愿意放还是不愿意放。其次, 不放开就不会面对收不住的问题, 只有针对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我认为, 应该先放活, 再止乱。

另外, 在课堂管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在探索和研究中, 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 教师应当宽容待之, 要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 并设身处地地去帮助学生, 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技术人才要求的增加,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当前的中职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以及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是通过总结这些年的课堂教学感受, 谈谈如何让中职学校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改初探》作者:诸荟倩

PLC教学改革之探索 篇2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是现代工业控制的基础部件,是工厂自动化的支柱之一,是自动控制技术与通讯技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品,即工业专用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聚集了结构简单、编程方便、可靠性高、性价比高、抗干扰力强、通用灵活、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在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各技术学校的机电、电工专业均开设有PLC课程。

技工学校专业课程在理论要求上的难度并不亚于大专院校,而技校层次的学生的基础薄弱,增加了教学难度。过去教师授课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授课媒体主要是教材、黑板加粉笔,并没有充分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及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PLC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对PLC课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PLC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重视绪论课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刚开始上PLC课程时,学生对本课程不了解,很容易理解为计算机编程之类的课程,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下功夫,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授课之前,先列举PLC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例子,如汽车生产流水线、机械手、电梯的控制、货物的存取、运输、检测,甚至机器人的控制等等都有PLC的功劳,还有城市繁华的霓虹灯、交通灯,公园里的人工喷泉等等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觉得它就在自己身边,同时教师还可以联系就业市场的需求,如很多企业提出掌握PLC等先进技术者工资待遇从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劲头。

二、采用直观教学,增强感性认识

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所谓难点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多数是因为学生对客观现象缺乏实际感受,很难实现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概念的飞跃。PLC应用技术特点之一是逻辑性、抽象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示教板及挂图进行。例如,在讲解PLC的结构时,教师带学生到实验室观看PLC示教板,使他们对PLC的外部结构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利用挂图对内部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对PLC就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三、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学习效果

职高英语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3

【关键词】职高英语 教学目的 方法手段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27-01

英语的学习在现代化的今天,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本人一直从事于职高英语教学,在多年的教学中,使我深刻体会到职高英语与普高英语的差别,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的差

别。同时面对中等职校放开招生,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再加上多半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厌学情绪,不愿学英语,这主要是归结于学好英语实在太难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职高英语教学改革:

一、明确职高英语教学目的,确定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或学习,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

向,他们是引领我们成功的航标,是我们事半功倍的前提。职高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职高学习阶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做到对职高英语教学目标明确。

(一)把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职高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要把使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职高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职高基础理论教学要突破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度的意义,做到恰到好处。

(二)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职高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

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职高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使英语教学有所侧重。因此,职高英语课程的目标定位应为:

1.须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做到有效而轻松,展示新时代英语学习的优势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枯燥的英语学习中也能找到快乐,让他们有信心继续下阶段的学习,并且有能力实现下阶段的学习任务,为今后学习和应用英语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2.另外,要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岗位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改革职高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学任务需要有比较实用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配合才能出色完成,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还有英语教学的难度,的确需要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职高英语教学的重心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在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既传授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较强的应用能力,对职高英语教师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教师必须采用适合差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方法很多,但并没有能适应各种情况的万能教学法,教师不应过于迷恋于某一种教学法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教师应在围绕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灵活多样使用各种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并将竞赛机制适时地引入课堂:如聊天;讨

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正确认识;演讲即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题,进行课堂英语演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也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多种能力。在课堂教学手段方面,过去英语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黑板、粉笔和课本,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职高英语教学也可以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收集并使用各种图片,利用互联网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成倍增长,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把学生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让学生对学习做好平时的每一环,从小环节帮助学生加大对英语的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三、分层次教学

职业英语教学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教师在英语教学再采用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统一的方法,而不去考虑班级中好、中、差三种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那么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失去信心,对英语学习抱放弃态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程度好的学生却因为没有更高的目标,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能力得不到提高。有必要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各类学生都经常体验到进步的喜悦。比如说,阅读课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背诵全文或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能背诵重点段落,对于差生来说,只要求能读懂课文就行了,鼓励他们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使他们做到记好单词、短语、基础语法知识和它们的使用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4

初中英语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需从英语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英语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 强调英语事实的记忆和英语思维的严谨, 缺乏生动活泼的英语情趣, 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 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 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 甚至对英语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英语课, 不喜欢英语教师, 那么, 怎么会喜欢英语?怎么能学好英语呢?所以, 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 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以趣激疑、引思、导知”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 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亲切的英语教学氛围中。因此, 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 需要英语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 教师亲和的语言, 可亲可敬的教态, 机敏的教学机智, 都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互动教学更应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 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 特别是英语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 英语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 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 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让英语课堂“fun”起来。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授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 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英语童话剧表演活动, 英语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Wild animals时, 提出“面对捕杀野生生物如何采取行动进行保护?”学生围绕问题, 畅所欲言, 想出了好多办法。我在上课时, 有同学提出, 动物园的动物是不是也应该放归大自然, 如果这样好多动物我们就不能近距离观看了。在一次英语观摩课终, 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 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问题。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 但任课教师不能有指责、嘲笑, 也没有回避, 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 老师话锋一转:“假如你的父母穿皮毛做的衣服怎么办。由此, 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新情景在英语新课引入时必不可少

长期以来, 新课引入方法, 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Please turn to page…”把以口语交际为主的英语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背书课。初中英语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 用交流来代替死记硬背。虽然一字之差, 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英语故事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英语新闻;英语趣闻引入法;图片引入法;头脑冲浪法, 教师提出英语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 学生对学习主题进行汇报;目标激励法, 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 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 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 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英语游戏引入法, 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英语游戏或英语竞赛。

四、能力的提升是英语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 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 学习者无需死记英语知识, 完全可以借助阅读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英语语法的学习, 也可以借助阅读来学习掌握。阅读是英语信息的重要载体, 对初中生而言, 是帮助他们树立整体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英语思维的主要手段, 所以, 阅读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法, 也是学法。英语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词汇、语法, 写作, 听力等, 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 通过阅读都能实现这几个目标。

阅读能力也是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阅读能力包括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想象、演绎、等综合能力, 也是最具英语学科的能力。阅读教学能力是指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 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 对英语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英语教师本身缺乏能力, 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英语老师, 目前, 英语教师不愿改革教学方法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 并且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 恰恰与英语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关。

五、能力化是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与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 特别是要改革考试方法。近年来, 中考英语采用了人机对话, 加大了阅读理解的考查, 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 阅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很受教育, 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高, 所以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 可以引起教师注意这方面教学,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提高口语, 听力, 阅读能力, 这确实可以起到英语教学的交际实用性, 学生感到, 这样的考试, 不需要“死记硬背”, 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英语水平。

英语学业评价试题的特点应具备:

1. 基础性, 即学生必具备的基础知识, 词汇, 语法, 口语。

2. 能力性, 即完型填空, 阅读理解, 写作。

3. 开放性, 即对某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没有标准答案,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算对。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 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

综上所述, 教学目的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知识, 目前, 我校正处于教学改革的浪潮中, 每位教师都在充分利用“导学案”,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从“认识英语”到“学会英语”走向“会学英语”的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美]安奈特·L·布鲁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5

所属市县:平顶山市郏县

工作单位:堂街镇石桥店学校

作者姓名:李灿灿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leebng@163.com***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提高,教学改革要再深入一些,彻底一些。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在此,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谈些个人的体会。

【正文】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提高,教学改革要再深入一些,彻底一些。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在此,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谈些个人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展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却不能很好落实。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了以往应试教育下的定势思维,在教学改革中仍然无形地把自己放在主宰的位置。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大包大揽,指挥学生的学,认为:我教什么,你就要学什么,不教的知识,学了也没用,考试也不考。这就让学生不得不跟着教师走,没有了自主性,学习被动。知识的建构过程走形式主义,起不到能力的形成作用。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撒手,只要做到学习上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就够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能够在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变一言堂为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二、端正课堂教学思想

1、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这一

思想,已逐渐形成了语文教学界的共识,特别是中央提出推进素质教育以后,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2、要把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学的落脚点,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没有知识作为载体,能力的形成就是无本之木,但知识教学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果学生不能动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日后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将受到很大限制。

3、承认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追求整齐划一,忽视学生个别差异的现象相当普遍。实际上每个学生受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等影响,智能水平、思维方法、兴趣爱好是有一定区别的。教师应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要承认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人,是具潜能的人,做到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三、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

改革课堂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教学结构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结构繁琐、拖沓、千篇一律;重点不突出,教学面面俱到;重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根据课文类型选择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并指导他们学习使用这些方法。

3、根据教学内容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打破课内外的界限,适当地把语文活动如表演、竞赛、游戏等引进课堂,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4、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说,比获得一项知识更重要,它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四、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对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创造了一些各

具特色的反映先进教学观念的教学模式,如情境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主体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等,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可操作的形式。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其基本式是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在实践创作中,在具体设计中须一切从实际、实效出发,要循于模式,但不囿于模式,竟至超越模式。如:情境教育。所谓情境教育,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育正是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

情境教育的实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在教学中怎样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寓情于教,以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协调发展呢?例如:在教学诗歌《瀑布》一课时,在初读课文时,先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课堂上随着声音的变化气氛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住了,整个个体、整个思维仿佛都跟着作者走在参观瀑布的路上。接着,“山路忽然一转”,便利用多媒体将瀑布的全身,这个画面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让同学们在动的画面中从视觉上感受“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随着参观队伍的走近,将画面由远渐渐拉近,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这样,不但让学生懂得作者是“先听其声,后见其形”,而且知道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同时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气氛既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了素养,开发了智力,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积极开展创新性课外课堂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全面开放课外活动设施。课外活动为学生施展创造才能提供舞台,教师应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开展导读服务活动,设立素质教育读物专架,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举办导读讲座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学得的知识得到印证和拓宽,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2、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黑板报、广播站、小记者站、艺术团、书画社等等。放手让学生创办自己的专栏节目,主动充当其中角色,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发挥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指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对学生通过教学学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就必须进行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重申“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

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首先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会更注重学习态度习惯、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采用等级评价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树立进一步发展的信心。第三,等级评价改变了过去单一由教师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主体意识,使学生从以往的横向比较转为纵向比较,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初中英语的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教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英语教学改革是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教育和智力培养,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要达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对英语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

1.改革教学目标和要求。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比过去大纲中的目标与要求具体得多,这是一个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病,具体讲,存在着以下问题:①修订现行课标时,未能重视“需求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东西部差距依然很大。最好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标准,以利于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②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描述不太详细。课标对有些目标和要求的描述并不完全具体,无奈之余,教师在教学中就有些不知所措了。所以,我认为,既然要具体,就应该再详细一些,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操作。

2.改革和完善现行教材。现行教材有很多的优点,它已被广大初中师生所接受。但作为一套教材,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②教材缺乏系统性。③教材中的漏误。④配套材料不够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达标。根据以上问题,现行教材亟待改革。

3.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的。采用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可有效。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还一味地使用过去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更不用说达到教学目标了。鉴于此,各学校应该尽力去改善英语教学的手段。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教学辅助设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即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重点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重点,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顺木之天性,激情启疑使之乐学,否则将事与愿违,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迫学习,无效增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合作创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开展小组或男女生之间的问答、抢答竞赛或辩论赛。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取。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绝不插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教师就积极鼓励其独自完成。在开始阶段,学生不是很习惯,特别是初一学生,有时甚至会不知所措。教师除适当给予指导外,尽可能让同学相互合作,互教互学,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初中英语教学改革遵循的几个原则

1.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培养。凡是不符合这“三个有利于”的做法,都应该改。

2.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注意英语教育的多元性原则。教育现代化的特点之一也正是教学内容和教材的个性化的特点之一。根据这一特点,同时根据我国的地域差别,各地对英语的需求程度不同。实践证明,单一的课程设置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修订课标、教材、考试时,应充分注意这一实际。

3.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在教改中,首先我们要对英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反思,客观地分析,肯定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以便在教改中方向明确,少走弯路。其次,在教改中,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为我所用。再次,在教改的路上,要不时地注意回头望,遇到问题要多做辩证的分析,少点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

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 篇7

公安院校实验室是重要的教育基地, 也是学校的科研基础, 担负着培养学员实验技能和开发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任务。公安院校的实验教学对学员合理知识、智能结构的构成, 对启迪学员思维, 培养学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公安院校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公安院校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当务之急。作为培养公安人才重要基地的公安院校实验室, 必须及早动手, 进行规划和创新建设。

1 更新教育观念, 建立公安院校实验教学新体制

对公安院校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传统实验室体制是在“服务本学科、从属本学科”观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从发展的角度看, 公安院校旧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首先, 存在着人力资源的浪费。过去的实验室均在各教研室领导之下, 形成了独立单位多、数量多、人员多的状况, 不能根据教学任务统一调配人力, 同时也限制了实验技术人员总体优势的发挥, 导致人员忙闲不均。其次, 存在着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过去实验室由于学科的不同而各自为政、自成体系, 形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局面;室与室之间相互分割、互不协调, 相关学科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使仪器设备闲置率高;教学实验用房利用率低且松紧不一。多年来旧实验室体系的弊端制约了资金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使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综合交叉难以实现, 影响了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影响了教师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 进而影响了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在公安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内容上有一个根本转变, 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治安管理对人才的需求, 这是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2 规范实验教学工作, 建立科学的公安院校实验教学体系

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 要规范公安院校实验教学工作, 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及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院 (系) 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完善实验教学计划, 适当调整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 编写和修改实验教学大纲, 精心安排实验内容与实验项目。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 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监督。要积极采取措施, 制定各类实验教学的考核办法,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为毕业生走上公安一线工作岗位、迅速适应公安工作需要打好基础。其次, 要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按照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从注重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出发, 综合系列课程建设, 建立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科学的公安院校实验教学体系。要建立不断更新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机制, 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和突出公安教育特色, 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增加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并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定的障碍性实验。要注重对学员进行分层次实验教学, 使学员不仅能自由选择实验类型, 也能自由选择实验个数。要改革公安实验教学方法, 注重发挥学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员实验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实验教学成为学员有效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与研究理论的方法和途径。

3 加强公安院校教学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公安院校教学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是保证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加强教学实验室硬件建设, 一要增加教学实验室的投入, 二要注重硬件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硬件配置要从公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突出公安教学特色出发, 在对公安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的现状和发展目标透彻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硬件建设标准和方案, 然后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公安院校教学实验室硬件管理要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资料管理到信息管理、从账卡管理到提高利用率管理的转变, 把教学实验室硬件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利用率作为评价教学实验室硬件建设水平的主要尺度, 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室优质硬件资源共享, 减少重复投资, 集中更多资金办大事。

4 加强公安院校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阵地, 加强实验室管理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 为了适应公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实验室除保证基本建设之外, 重点要强调实验的管理和实验资料的管理。这种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员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开放实验室或新的教学方法的要求。

(1) 建立学员科技活动小组

可将一般的仪器、设备发放给学员保管。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提高学员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而且可以调动其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 保证了实验课的顺利开展与完成, 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加强实验资料建设和管理

为了培养学员实验动手能力, 应建立实验室档案卡制度。档案卡包括课题、目的、仪器、步骤、流程图、实验成功的关键、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内容。把它们按照科目装订成册、及时注意收集与实验有关的其他资料供学员参考, 这些会对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较大的益处。

5 加快公安院校实验教学现代化的步伐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进行网络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模拟、仿真技术, 加强对学员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要加强公安科研成果与实验内容的衔接和转化, 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学科前沿的结合, 使学员能够接受较为完整的现代实验技能的训练。要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对各学科实验教学的研究, 加强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实验教材建设, 修订和编写出版高水平的实验教材。

6 结论

公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只有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互相配合,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更好地培养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管理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摘要: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培养公安院校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因此公安院校必须不断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全面、系统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 而且也是为公安院校实验室建设创造了一个再发展的平台和机遇。因此, 公安院校必须不断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面系统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关键词:公安院校,实验教学,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爱芹.实验教学与管理创新初探[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

[2]荣昶, 赵向阳, 蔡惠萍.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 .

[3]张明高, 齐建国, 刘瑞.加快实验室改革与建设, 创建实验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6) .

[4]李群英.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 (7) .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8

1.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处于专业自发的、零散的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学时少,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许多专业课尚未学习就安排专业英语课,因为对教材中的许多专业知识不了解,所以学生阅读和翻译存在很大问题,也使其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2)没有十分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学校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选择有针对性、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性、难度适中、知识先进、能反映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和前沿内容为主的教材,使学生乐于学、愿意学。

(3)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高。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绝大多数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4)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实践的某些要求),这个时候,教师开始关注如何理解变革项目的“结构”和基本原则,也即开始寻求对变革项目的深刻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单独的教师学习和实践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变革和教师进一步变革自身的需要,只有通过“学习型组织”才能达到这一更高的目标。迈克尔·富兰认为,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即学习型组织是从学校获得进行持续不断改革所需的内部承诺的重要保证。[9]他在《教育变革新意义》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一个人的孤立就是另外一个人的隔绝;一个人的合作就是另外一个人的集体思维。”[10]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在学校中建立学习型组织,校长的作用不可小视。通过校长的不断努力和躬亲师范,教师能够学会在学习型组织中继续实践变革,并在这一更大的范围内分享和贡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现实中,一个学科组常规的集体备课或是跨学科共同研讨便是学习型组织在学校中的实践的缩影。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在每周固定的一天,一个教研组的成员坐下来共同讨论上课的方法,制定上课的方案。这样既可以体现出老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又可以听到年轻教师对于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尝试,在共同交流与分享中实现效果的最优化。然后通过实践的检验,在下一次的研讨会上教师们共同反思上一次的尝试,在不断的共同交流和集体实践后,大家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是翻译教学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特点不熟悉。

学生不熟悉专业英语的翻译过程,也不熟悉专业英语文章的格式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意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因此,在阅读和翻译专业英语文章时,常常采用查阅电子字典的方法,表面上看是“忠于”原文,实际上译文晦涩或是理解有偏差。

2.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各个行业对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许多行业是新兴行业、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对外交流频繁。为了能够了解并赶上世界先进技术的进步和国外专业的发展动向,高职学生应该阅读专业文献,并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

3.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法

(1)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学习角色的转变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地学,是配角;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去学,当主角。

(1)让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会。在每次讲述新的课程内容前,都让学生自行搜集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英文材料(要求有文字和图表)。英文材料的获取途径可以多样化,如从网上下载、图书馆借书等。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后,用英文配备简单的解说词;鼓励学生将准备好的材料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其所讲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再根据各个学生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2)教师在每堂课前,通过多媒体课件专门设计考查学生对前一次课程的掌握程度的测验,包括单词、短语、英译汉和汉译英等内容,并限制每位学生的答题时间。经过这样的强制训练,学生能够温故知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都能感受到在集体中的进步和专业合作的乐趣。这种教研活动若进一步扩展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研组分享之中,它所带来的思想碰撞的火花与共享就会更有意义。

针对教师在面对变革中所处的不同阶段,通过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学习,教师一定会在平时一点一滴地践行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发生变化,实现在学习和践行教育变革中变革自我。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2]王建军.什么样的教育变革更容易促成教师的变化[J]教师教育,2000,(6).

[3][4]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5][6][8][10]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35,40,141.

[7]吴黛舒.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发展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10).

[9]何齐宗,周益发.教育变革的新探索———迈克尔·富兰的教育变革思想述评[J].教育研究,2009,(9).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张爱国

(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江苏扬州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一面,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由此可知,素质教育仍然是我国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中心和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使学生素质得到发展?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参与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的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等。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品质都处在不同层次的发展之中。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各种教材课本内容的编辑意图都是面向全体,以素质发展出发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法设计要考虑培养“四个能力”,使“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这两头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素质都各自得到发展。

比如,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例题之前,我并不是简单地复习导入,而是先让学生翻阅第一单元已学过的类似的知识,使学生有大量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做的感性材料,再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迟缓生”的感知能力,而且体现了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承上启下”的功能。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类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我出示了一组应用题:(1)一堆煤重吨432,用去72,用去多少吨?(2)一堆煤重432吨,用去72,还剩下多少吨?(3)一堆煤重432吨,第一次用去72,第二次用去514,还剩下多少吨?让学生列式计算后,找规律。

(3)让学生养成阅读专业英文期刊的习惯。虽然,在目前设置的课时内讲授专业英语写作是不可能的,但专业英语写作的基础之一是熟悉科技英语文体,因为熟读专业英文期刊上的文章是一种好的训练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专业重要的英文期刊以供学生阅读。虽然学生对于这些期刊上的文章未必能完全理解,但是通过阅读,可以熟悉科技英语的写作格式,对于日后继续进行学习大有益处。

(4)选择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要把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或反映该领域的学科方向,适当增加词汇、句子结构学习、长难句分析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和句型,使学生的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5)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课后,教师与学生可通过网络随时沟通,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将作业提交到教师的电子邮箱里。同样,教师也可以在家中批改作业,并将其发回到学生的邮箱中。这样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随时沟通与交流。

(2)建立高职英语双考核体系。

课程学习评价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的理论考核与语言技能考核同步进行,将笔试阅读与翻译、口试专业词汇的掌握所得成绩作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平时成绩。对学生专业英语的考核既可鼓励其参加权威部门的认证考试,又可由院校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适合本校情况的考核方法。参加由国家或著名企业的认证部门的考核可提高学生就业率,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

“迟缓生”能顺利解答第(1)(2)题,“中等生”能顺利解答第(1)(2)(3)题,而“超常生”能找出规律,把吨看作单位“1”的量,问题要求的数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就用单位“1”的量乘以几分之几。我再把这个规律推广到其他题目。这样,各层次学生的“四力”都能得到培养,“两头”都照顾到了,素质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精心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1. 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新课标强调,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独立的获取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思考怎么教,又要琢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有这样一题: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20000箱,比九月份多生产了31,九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1)甲列的算式为20000×(1-31),他的思路是(1)把十月份产量看作整体“1”,(2)九月份比十月份少生产了31。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请你纠正甲的列式,写出你的思路。

(2)若按甲列的算式,题目应该怎样改编?

这是对第十一册教材中例题的翻新处理和重铸,通过改

语的潜能,突出高职毕业生“英语+专业技能”的实用性特色,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

4. 结语

在教学中,没有哪种教材、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机械地搬用过来就可以保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英语的教学也是如此。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才能很好地保证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目标,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朝英,刘俊花,郭国庆.关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徐静.浅议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4.

[3]章绍东.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4]申卫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3.

[5]颜科红,殷蕾.结合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

高中作文教学改革之痛 篇9

一、作文教学的十年孽障

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国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以经济为中心, 文学逐渐被边缘化, 作家的创作动力严重不足, 创造能力大幅萎缩, 文学市场上很难看到富有震撼力的新作, 期刊发行量锐减。到了九十年代末, 一批具有商人血统的文学编辑, 为了改变文学期刊发行的颓势, 把眼光瞄准学生市场。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舆论, 抓住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些失误, 对其大加挞伐, 努力造成中学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感觉。继而, 发起声势浩大的作文大赛, 精心选择一些极端的典型, 让这些学生一赛成名, 并通过大力炒作, 推出一批所谓的青春作家, 为广大中学生树起几个追崇的偶像。一时间, 千百万青少年学生受到鼓动, 群起效尤, 巨大的中学生市场被打开。就这样, 他们以极少的诱饵, 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如果单纯从文学书刊发行的市场运作来评价, 这一“创举”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但是如果深入基础教育内部, 考查这场炒作的负效应, 就会让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产生一种椎心之痛。发端于文学界的这股旋风, 十多年, 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1. 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

青春作家的成长经历和媒体对他们的极度炒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大肆批评, 让涉世不深的中学生误认为, 中学教师教的基础知识, 进行的语言规范训练, 基本的文体训练都是不必要的, 没有用的。因此, 在这十多年间, 语文老师遭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强烈置疑。一时间, 中语界失语, 语文教师被迫让步, 不敢理直气壮地进行系统的语言规范训练和基本的文体训练。热衷于各类作文大赛的学生, 与老师的教学公然对抗, 他们懒于学习, 各门功课高挂红灯, 却整天痴迷于书写变态心理, 大好青春被白白荒芜, 至初、高中毕业, 连基本的请假条、借条都不会写, 下笔就写错别字。对此, 他们不但不以为耻, 反而怨天尤人, 埋怨教师不懂文学, 影响了他们的美好前程, 可怜的中学生长期地被误导, 被贻误。

2. 助长严重的浮躁风气。

“板凳要坐十年冷”, 任何一项事业, 都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 “四季”的劳作, 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勤奋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皓首穷经是中国古代士人治学的必然经历。可怕的是青春作家的一步登天, 让学生误认为作文大赛为他们成才, 提供了一条终南捷径, 从此再也不必经受十年寒窗苦了。于是他们整天抱着投机心理, 做作家梦, 忙竞赛, 编小说, 盼望一朝出名, 浮躁之风愈演愈烈。殊不知, 这种“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学生作文大赛固然有发现文学新人的作用, 但对于庞大的中学生大军来说, 推出几个所谓的作家, 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书刊倾销, 期刊订阅的拉动效应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不可限量的。因此, 从本质上说, 这种作文竞赛的真正目的, 并不是为了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 只不过是一部分商业文人市场运作的一种伎俩。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开辟学生市场, 获得巨额的商业利润。笔者曾到一些初、高中学校调研, 八成左右的学生一度整天揣着一本青春小说津津乐道, 上课不听讲。连基本的句子都没有写通顺, 就胡编乱造所谓的小说。细读他们的文章, 或是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的所谓黑色幽默, 或是不知天高地厚、狂妄呐喊的所谓“先锋文学”。英汉夹杂, 文法不通, 别字连篇, 文体古怪, 非驴非马, 一味地追新猎奇, 剑走偏锋, 文词中透露出严重的心浮气躁和极端主义倾向, 给基础教育带来巨大的灾难。

3. 导致作文教学体系的瘫痪。

十多年来, 面对舆论的责难, 来自学生的强大压力, 中语界内部也在寻求改革, 先后推出一些改革措施, 但由于缺乏深沉的理性思考, 受舆论的牵引, 教学目标被错误地拔高, 丢掉了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体制, 越改越乱。例如:1997年以前, 作文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以基础的语言和文体训练为重点, 初、高中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训练的文体线索双循环, 初中重在进行入格训练, 高中重在进行出格训练, 教材安排有序, 作文教学实在, 虽然没有培养什么大作家, 但经过系统训练, 学生写作的基本功扎实, 文风淳朴, 习惯好, 终身受用不尽。而改革后的作文教材杂乱无章, 教学混乱不堪。以2002年改版的“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 全套教材共安排了30次作文训练, 其中基础训练4次, 综合训练4次, 自由写作实践5次,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训练各两次, 诗歌、散文、政论、札记与随笔、小小说、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科学小品、自然科学小论文、社会生活评论各一次。冷静思考, 上述体系中, 从诗歌开始的任何一个项目, 对于一个专业人员而言都要用毕生的经历来实践, 才可能有所成就, 教学中, 就这么孤立的一次训练, 有多大价值。泛泛而教, 不如不教, 大量浅表泛化的训练, 教坏了学生的习惯, 占用了大量有效训练时间, 直接导致基础训练不到位, 文体训练不落实, 结果是当教的没有教, 想教的又教不好。教材基本不可用, 语文教师只好依照高考模式组织作文训练, 每次作文之前教师们吃尽了苦头, 东找西找, 搜集材料, 编一个类似高考的文题, 让学生作文, 至于训练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不清楚, 学生更不清楚。新课程教材, 作文教学部分仍然是虚多实少, 作文训练缺乏系统的体系和规范的要求, 语文教学中根本不可用, 被一线教师弃之不用。十多年间, 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这样一种盲无目标的混乱状态, 学生的写作训练缺乏有效的指导, 写作能力完全处于一种纯自然的发展状态。

二、作文教学的十年反思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是非之争, 始于上世纪末, 至今已过去十多年, 事物运动的端倪已经开始显现, 以前不敢说的话, 不敢下的结论, 现在已经可以畅所欲言了。十年回眸, 是非曲直已见分晓, 其中的教训引人深思。

1. 教育规律永不可违。

炒作终是炒作, 浅薄终究浅薄。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热的兴起, 文学必然会回归本原, 真正伟大的作家和作品, 必然重回主流的文学领域, 投机文学和文人, 必将被人们真正所认识, 最终遭弃绝。事实上青春文学的颓势已经在六七年前就开显现。以“80后”作家群为例, 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 在2004年巅峰时期, “80后”作家群拥有近千人的队伍, 其中, 处在一线和二线的有近百人, 然而, 短短两年之后, 这支队伍已经萎缩到不足十人, 就连“80后”作家的招牌人物也要么热衷于办公司, 当老板, 要么迷恋于出唱片、开赛车 (见2006年8月20日《法制晚报》) , “80后”作家似乎离写作越来越远, 与作家的头衔极不相配。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的本质还会进一步显现, 作品的价值还会进一步得到检验。所以, 历史自有公论, 无需赘言。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 青春派作家对千百万中小学生的误导, 整整贻误了一代人, 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对此, 整个中语界要深刻反思。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不管在什么时候, 遭遇何种压力, 我们都要顶得住, 守住职业教师的底线。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国文教学的两种基本观念》一文里指出:“其实国文所包的范围很宽广, 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 同样被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 还有非文学的文字, 就是普通文字。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的应用文, 以及平时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 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文。中学生要应付生活, 阅读写作的训练, 就不能不在文学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文为对象。”中学教育是培养公民的教育, 在这些教育对象中间, 未来的作家只是一小部分, 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终身是普通劳动者,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普通劳动者, 要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 作文教学要围绕学生未来的生活需要开展有效训练, 要重视基本的实用文体训练, 满足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这是我们作文教学改革回归本原必然要走的路。

2. 规范训练永不可缺。

“大音不希, 大象无形”、宇宙时空的流转中, 有一个“简单”原理, 即真理往往是最简单, 最明白的, 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如作文教学, 可以说人人都知道规范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但很多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作家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 课堂教学是教不出作家的, 但作家也必须懂得语言的规范, 必须接受语言的规范化训练。课堂上教师的首要职责, 就是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规范, 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文体实践。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绝大多数时间可能是枯燥的, 甚至是乏味的, 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 才能最终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进而保持终生热爱语文的志趣, 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新的课改环境下, 出现了很多新名词, 新理念, 令人眼花缭乱, 但我们不能被它们掩盖了作文教学的一个简单真理——作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坚持语言的规范训练和基本的文体实践。对此梁启超先生在《作文教学法》中有一段描述:“孟子说:‘能与人规矩, 不能使人巧。’文章做得好不好, 属于巧拙问题, 巧拙关乎天才, 不是可以教出来的。如何才能写成一篇文章, 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 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学“规矩”, 学什么规矩呢?梁先生又说:“结构成一篇妥当文章, 有最低的要求, 是‘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照原样说出, 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这个要求, 看似寻常, 其实实行做到, 极不容易。”作文教学规范训练不可缺, 就要从这些最常规的训练, 也是最难的训练做起, 做实, 做出成效。作文教学改革必须克服好高骛远的倾向, 要从最基本的环节改起。

3. 有“格”更要无“格”。

文体实践, 肯定要有定格, 无格则无体, 但作文的入格, 不是最终的目的, 不拘定格, 才能达到写作的化境, 才是真格。因此, 作文要有格, 更要无格。完成由无格到有格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完成从有格到无格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教师应该作长远规划, 扎实训练。古人学诗, 讲究循序渐进, 诗分二十四品, 在基础阶段要一品一品地学, 学到了家, 自然就会跳出二十四品, 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好最基础的事情, 也就做好了最根本的事情。不能因为外界的批评, 就丢掉作文教学的根本。现在作文教学无序状态必须真正变革。朱自清先生曾说:“思想, 谈话, 演说, 作文, 这四步一步比一步难, 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条理;思想可以独自随心所问, 谈话和演说就得顾到少数与多数的听者, 作文更得顾到不见面的读者, 所以越来越需要条理。”中学作文教学应该回归本原, 从思想、谈话、演说、作文的程序逐级深入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基本功, 按照文体写作的程序, 一级一级地进行系统训练, 滚动发展, 形成完整的能力。作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统一规划, 从长计议, 从严落实。

4. 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浅谈基础教学之素描教学改革 篇10

一、素描的概念

素描的定义有很多, 在各类书籍中都有所阐释。

“素描”是与彩色绘画相对应的一种绘画形式, 是一种单色的绘画, 舶来词——drawing意译。最早的意思是指绘画之前的素材或草图。

在《布列塔尼克百科事典》中关于素描是这样定义的:所谓drawing, 主要以线条表现物体, 人物, 风景, 象征符号, 情感, 创意或构思的艺术形式。

而在中国古代称其为“粉本”——“非彩为素, 摹画为描”。

汉语《辞海》:“素描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

它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 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 结构, 形态, 明暗关系为目的。通常以此为习作或创作起稿。素描被誉为是一切造型的基础。

从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最初对于素描的界定还是要求必须是单色的绘画。而从其功能上看, 也只是停留在训练人们的造型基础或作为创作其他门类绘画的草稿的阶段。的确这也是素描的基本定义和作用。

二、素描的演变

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演变, 人们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也逐步发生了改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描的表现手法发生了挂念行的变化。正如印象派画家德加所概括指出的“所谓素描不是表现形态, 而是表现队形态的看法”。马蒂斯则提出了“准确的描绘不等于真实”的口号, 动摇了几百年来传统素描的样式。打破了解剖, 透视, 明暗等自然法则的制约。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重新组合视觉因素, 画家可以用不同的艺术挂念探索绘画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而不必拘泥于对眼睛所见进行写实再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现代绘画意义上的素描的概念更加宽泛了。不再局限于单色, 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在素描的功能上, 素描不仅是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段, 也不仅是绘画之前的创作草图。素描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种观念性的改变影响着现代艺术的发展, 于是逐渐出现了以创作性为目的创作素描, 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的展览也逐渐增多起来。许多“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创作素描稿在博物馆展出, 开始被人们关注。素描成为了一种单独出现的艺术品逐渐被艺术界和人们所接受。这表示, 人们对素描的看法在发生改变。

三、素描教学中的改革

针对当前素描理念发生的变化, 我认为在素描教学当中也应该相应的做出一些变化, 把最新的艺术理念传递给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 素描的基本概念比较明确。因为在艺术加试之前, 基本都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素描训练。而到了大学里,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延续加强这种训练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艺术发展趋势的需要。因此, 我们应该把基础的学院素描和创作素描加以结合, 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绘画的创作性思维能力, 提高的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 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因此, 我们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首先, 明确素描的基本概念。以主抓结构﹑体积﹑空间为主。在具体绘画当中, 结构是主要可以理解为物体的框架, 是构成形体的重要因素。在素描中, “形”与“结构”往往是结合得最紧密的两个概念。对于正在进行某一阶段素描基础训练的学生, 造型的准确与结构的严谨是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形的准确性极大地依赖于对结构的理解, 因此对结构进行研究性写生, 在学院的部分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进行结构素描训练, 这样可以对形体结构的物质特征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对于初学绘画者, 是比较有效的训练手段。在理解了结构的基础上, 学习黑, 白, 灰的基本表现手段, 通过这些表现手段去体现物体的体积。空间表现是素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形体是依赖空间而存在的, 并由此产生美学价值。而在绘画中, 考虑物象的比例﹑平衡﹑形体﹑结构﹑姿态的同时, 空间的概念也随之而形成。结合一点透视和多点透视,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空间。一系列的严格的基础训练, 会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 这也是我们过去一直贯彻教学方针和理念。

其次, 在掌握好素描基本的形体﹑结构﹑空间的基础上, 拓展学生的思路, 增加多样性的素描表现手法, 培养新素描理念。这点是我们在过去的教学当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过去总是告诫学生要严格的客观的再现形体, 其中不能有个人的主观因素。这在一方面虽然使学生的素描造型严谨, 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却会扼杀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使学生的素描习作都像是一个模子塑出来的, 缺乏艺术表现力, 没有个性化特征。其实, 每个人在对事物的观察中总会下意识地进行主观的取舍,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艺术创作中必然存在很多的主观因素, 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色彩。艺术工作者对视觉世界不仅应具有敏锐的感觉, 同时也应具有高度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既是主观的, 又是客观的。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思想, 进行艺术创作或设计, 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们对事物的感觉,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这是通过直觉, 洞察以及理解来进行的艺术创造, 这一创造过程不仅受客观世界的影响, 也受主观意识的限制。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其中的积极因素,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使素描不再是机械的复制, 而是对现实一种创作性的把握, 从而激发出学生素描的个性化特征。在素描的绘画把握基本形体结构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把个人情感与表现技巧完美结合, 融入到素描作品当中, 形成具有一定个人风格的素描作品。在素描训练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艺术创作的规律。在素描工具上, 也不必要有过多的限制, 因为不同的材质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尝试使用铅笔, 橡皮这些基础绘画工具以外的其他工具。通过这些不同材料的综合运用拓展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感受不同工具所制造出来的视觉效果。这样也能引发学生对素描绘画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 真正做到“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艺术在不断的发展, 素描从一种基础造型训练的课程, 艺术创作的草图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这对我们基础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在素描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才能跟上时代的形式, 引领学生一同进入到和谐, 自由, 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职类专业下一篇:设备维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