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之教学改革

2022-11-1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代号多和实践性强等特点, 产生了“学生不好学, 教师不好教”的现象。为此, 本文结合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对公差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

1 目前技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的教学现状

1.1 教材配置不合理

(1) 教材内容不能适应技工工作的需要

该课程内容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 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教育, 其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 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现有的技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虽然在不断改进, 但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 介绍抽象的基本定义和专业术语方面的“陈述性知识”比较多, 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比较少, 不利于实现该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2) 课程内容无延伸性, 不能全面体现技工工作需要

传统课程只介绍了如何进行精度设计, 没有涉及如何通过加工获得所设计的公差, 学生对本课程在技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全面, 造成学生学习的茫然性。

1.2 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 教师习惯于“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 这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1.3 受教师操作技能和实验设备的影响,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提高

本课程所用到的试验设备 (如:万能测长仪、干涉显微镜等) 一般价格较高、日常维护繁琐、对教师和实验员的操作要求严格 (一般要求获得精密测量员资格证) 。目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由于实验设备缺乏、教师和实验员操作水平不够, 而无法开设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

2 技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技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改革应以技术应用能力, 素质培养为主线, 构建以适用、适应为主旨特征的教学内容, 并以此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即要实施技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 必须按照“目标的定向性”“内容的应用性”“实施的整体性”对现行的教学进行改革及创新。

2.1 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精选授课内容, 优化课程的安排。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理论部分内容应以够用为度, 适用为限, 应当缩减理论教学的时间, 以增加技能学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分为:重点 (必讲) 、难点、评析与自学等四五个层次。

(1) 重点内容的处理:技工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 必须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具备规定图样上的多种技术要求和进行常规检测的初步技能。对于重点内容, 我们要讲深讲透, 熟练掌握。

(2) 对于难点内容的处理:如形位公差和误差的定义, 形位误差的检测等。由于学生实践经验少, 无感性认识, 空间想象力较差, 学起来较枯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电脑设备, 增强直观性教学, 并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提高动手能力。

(3) 对于评析内容的处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各项标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掌握标准化的知识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可现有的教材对此知识的讲述不多,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补充有关标准化组织, 认证机构、标准化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4) 对于自学内容的处理:是指学生可以自学的一些文字叙述性内容。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不必进行讲授, 只提出些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让学生课余自学。如公差表格的形成原理;典型零件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标准构成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2.2 增加试验教学课程比重, 进行具有实际岗位任务情境的教学

如何根据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当前机械类学生的就业岗位需要, 提高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实践动手能力, 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对实验课程的重视与改革, 实训过程的强化等来实现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改革目的。理论与实践要互动,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训课分为三部分组织教学: (1) 常用量具的操作设置实验有, 游标类量具检测孔径、螺旋测微类量具检测轴径、百分表和偏摆仪合用检测跳动公差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实验数据, 既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又训练了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 专用量具的使用:通过购置工厂淘汰的专用量具, 让学生测量分析专用量具, 了解设计原理;实际操作专用量具掌握其使用方法。设置的实验有, 锥度塞规着色检测内圆锥角、螺纹塞 (环) 规检测内外螺纹等; (3) 新设备新工具的介绍, 例如:三坐标测量仪、气动量仪、齿轮检测中心等, 由于这些仪器价格很高在实验室很少配置。传统公差课程中的应用举例只具有一般性而没有具体性, 很难让学生体验实际岗位任务情境,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 通过带学生参观大型企业的检测中心, 可以让学生了解先进设备, 了解检测人员的操作规程, 日常工作中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式, 或录制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光盘, 从而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 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体验实际岗位任务情境,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考试模式改革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而传统的考试方式只能引导学生成为高分低能者。考试模式的改革, 可采取以实验作为主要的考试方式, 结合答辩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考核。教师可以以抽签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实验题目, 分批次, 分阶段进行考试, 让学生独自完成实验。教师再对完成实验的学生进行问答, 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较好地运用各相关知识组织实验过程, 这种考核模式是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仪器使用和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考核。考核成绩能体现对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创新的能力。

4 结语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 常言道:“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 以上是我们对公差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愿与各位同仁商榷, 以求完善。

摘要:本文对我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目前存在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结合技工教育的特点, 着重介绍多年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体会, 并对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技工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范强, 刘浩亮.技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 2007, 20.

[2] 张小燕.《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探索.

[3] 韩明容, 林铸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7.

上一篇:如何减少焦粉对延迟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下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