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2024-05-07

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共9篇)

篇1: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到更加实用的会计知识,会计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关键词】多方位教学 对比教学 引导教学 归纳教学 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67-01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充分认识到,会计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需求,也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尤其是搬入新校区后,学校又推行了“361”高效课堂,让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那么我们的会计教学在新的教法体系中如何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 使用多方位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抓特色概念,从同一项业务的不同角度来理解知识点。众所周知,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若只是从专业知识方面进行讲解,便会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这势必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方位教学法,就是对同一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如在讲解“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区别时,我首先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某企业购买了一批原材料,账款未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在讲解这笔业务时,我便试着让学生明白,对这样同一笔业务,当我们站在购货方的角度理解时,就形成了债务结算账户“应付账款”,该账户是负债类账户,在账户结构上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而当我们站在销货方的角度来说时,便形成了债权结算账户“应收账款”,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在账户结构上是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通过这样针对不同立足点的分析,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之所以会形成“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两个不同的账户,是因为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还让他们明白了这两个账户分别属于不同的账户性质,因而它们在账户结构上、记账方向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二 使用对比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抓层次逻辑,对同样的一笔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计价方法时,处理业务有哪些不同点,比如在讲授《企业会计》第三章“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一节时,关于两种不同计价方式中的业务处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首先,账户设置不同:在实际成本计价下,需要设置的账户有“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在途物资(用来核算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银行存款”等账户;而在计划成本计价下,设置的账户有“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材料采购(用来核算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其次,账务处理步骤不同,实际成本计价下,一般是两个步骤:(1)实际买价付款;(2)实际成本验收入库。在计划成本下,一般是三个步骤:(1)实际买价付款;(2)计划成本验收入库;(3)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种不同计价方式的区别,学生也终于弄清实际成本计价下,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要用“在途物资”,计划成本计价下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却要使用“材料采购”账户,这样的对比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使用引导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最新的会计改革内容,把学生从旧的知识中引导出来,让学生正确地运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2007年会计制度改革后,对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已经不能再采用后进先出法去核算,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人为调整利润,在教学中我就会反复强调,以后的会计核算中决不能再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了,不然就违反了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再比如在计算职工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在2011年9月1日以后,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基数已经由原来的2000元改为3500元,通过引进新知识,让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打下基础。

四 使用重点教学

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会计教学中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要进行全方位的诠释,要凸显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学生加深印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会计基础学习中,借贷记账法一节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账户,往往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我在讲解时首先会说明一般账户的结构,一般资产类的账户都是增加时记借方、减少时记贷方,如“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累计摊销”“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的账户,虽然性质上属于资产类,但这些账户却是资产类中的特殊账户,主要表现在结构的特殊上,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和一般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截然相反,然后又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教学,使大家对这些重点且特殊的会计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正确处理经济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使用归纳教学

归纳教学是所有教学中都应当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我把每次小结课作为“点睛”之笔,通过课堂上对每一章节的逐一讲解,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也就是完成“画龙”的框架,掌握其中的核算方法和业务处理模式。通过纵横对比,学生就可以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了然于胸。

以上的几点会计教学改革内容,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向优秀老师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庞远燕〕

篇2: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开江县职业中学 樊红

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与学。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会计课中,案例的设计与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材中案例的不足。案例的设计既要与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要与课堂时间相适应。据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目前使用的会计教材中所列举的许多案例,大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计的案例与客观现实情况距离较远,特别是新税制实行以来,教材中案例与现行要求已不相符。比如,没有把增值税考虑进去。

二是有的没有按照章节相关的内容要求设计案例,反而使学生学起来难以理解。

三是有的案例所列的数据无来龙去脉,例如编制会计报表的案例,仅有报表的数据,没的指明其来源,无法正确说明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四是关于成本核算的案例太长,内容太多,不利于课堂板书讲解。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今后在编写会计教材时,设计选用符合要求的案例,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按要求灵活设计案例。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弥补教材中部分案例的不足。我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根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和选用

各种能为学生理解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体会到,设计和选用案例应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1、要体现针对性。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紧密结合会计教材,在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

2、要体现正确性。案例的设计要以“两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使整个会计处理过程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

3、要体现典型性。要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能够比较有代表性地说明教学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在介绍增值税的核算时,只对一般纳税人的帐户设置和核算过程进行介绍,并举出案例加以说明,它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抵扣,税率为17%。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则只要说明基本核算方法即可,它是采用6%的征收率。

4、要体现可操作性。不能使案例的内容十分复杂和面面俱到,否则,复杂的计算过程和处理方法,将使学生减少兴趣,甚至不易理解,起不到好的效果。

5、要体现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包括案例本身的完整和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

由于经济业务的独立性,设计的案例在逻辑上应该是严密的。从设定的条件到解题过程都应符合逻辑。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常常表现为内容上的连续性,但不要重复,并且要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例如,使一个案例的结果,成为另一个案例的条件;或者一个案例稍微改变其中的个别条件,形成一个案例的条件;或者一个案例稍微改变其中的个别条件,形成一个新的案例。这样进行教学,就效果较好。当然,对不同的案例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得前后矛盾,更不能与财经法规相抵触。

认真利用案例进行教学。会计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案例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一些简单的案例可以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而一些较复杂的案例要通过板书来解决,一板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简化”,设计的案例以及解题过程应在一版以内解决,不要溢出,否则影响教学的联贯性。二是要“形象化”尽量利用图表说明案例和解题过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讲到应增值税明细帐时,可以采用丁字帐的形式来说明该帐户的结构和各明细科目借贷的含义。对于一些比较大而又非常复杂的案例,我认为应该采用挂图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教师事先将已知的资料抄录在小黑板或绘图纸上,讲到案例时,先展示已知资料,再用板书说明解题过程,这种挂图可以多次使用,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成本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案例的设计。至于要表现动态的经济活动,这就要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借助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成本核算时,对于企业的生产组织类型和生产工艺过程,如果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电脑组织教学,效果则更好。

篇3: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一使用多方位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抓特色概念, 从同一项业务的不同角度来理解知识点。众所周知, 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若只是从专业知识方面进行讲解, 便会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这势必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困惑。因此, 在教学中, 我采用了多方位教学法, 就是对同一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如在讲解“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区别时, 我首先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某企业购买了一批原材料, 账款未付, 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在讲解这笔业务时, 我便试着让学生明白, 对这样同一笔业务, 当我们站在购货方的角度理解时, 就形成了债务结算账户“应付账款”, 该账户是负债类账户, 在账户结构上是增加记贷方, 减少记借方;而当我们站在销货方的角度来说时, 便形成了债权结算账户“应收账款”, 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 在账户结构上是增加记借方, 减少记贷方。通过这样针对不同立足点的分析, 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之所以会形成“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两个不同的账户, 是因为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同时还让他们明白了这两个账户分别属于不同的账户性质, 因而它们在账户结构上、记账方向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二使用对比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抓层次逻辑, 对同样的一笔经济业务, 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计价方法时, 处理业务有哪些不同点, 比如在讲授《企业会计》第三章“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一节时, 关于两种不同计价方式中的业务处理,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首先, 账户设置不同:在实际成本计价下, 需要设置的账户有“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在途物资 (用来核算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 ”“银行存款”等账户;而在计划成本计价下, 设置的账户有“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材料采购 (用来核算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其次, 账务处理步骤不同, 实际成本计价下, 一般是两个步骤: (1) 实际买价付款; (2) 实际成本验收入库。在计划成本下, 一般是三个步骤: (1) 实际买价付款; (2) 计划成本验收入库; (3) 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 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种不同计价方式的区别, 学生也终于弄清实际成本计价下, 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要用“在途物资”, 计划成本计价下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却要使用“材料采购”账户, 这样的对比教学,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使用引导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符合会计核算原则, 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会结合最新的会计改革内容, 把学生从旧的知识中引导出来, 让学生正确地运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2007年会计制度改革后, 对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 已经不能再采用后进先出法去核算, 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人为调整利润, 在教学中我就会反复强调, 以后的会计核算中决不能再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了, 不然就违反了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再比如在计算职工个人所得税方面, 我国在2011年9月1日以后, 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基数已经由原来的2000元改为3500元, 通过引进新知识, 让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便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打下基础。

四使用重点教学

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会计教学中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要进行全方位的诠释, 要凸显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使学生加深印象,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会计基础学习中, 借贷记账法一节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 我用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账户, 往往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 我在讲解时首先会说明一般账户的结构, 一般资产类的账户都是增加时记借方、减少时记贷方, 如“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累计摊销”“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的账户, 虽然性质上属于资产类, 但这些账户却是资产类中的特殊账户, 主要表现在结构的特殊上, 是增加记贷方, 减少记借方, 和一般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截然相反, 然后又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教学, 使大家对这些重点且特殊的会计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学生以后正确处理经济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使用归纳教学

归纳教学是所有教学中都应当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教师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 我把每次小结课作为“点睛”之笔, 通过课堂上对每一章节的逐一讲解, 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 也就是完成“画龙”的框架, 掌握其中的核算方法和业务处理模式。通过纵横对比, 学生就可以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了然于胸。

以上的几点会计教学改革内容, 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会努力向优秀老师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 让学生学到更加实用的会计知识, 会计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篇4:中职会计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 现状及问题 实践性教学

一、引言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所工厂,刚入校的学生就是原材料,那老师就是车间一线的工人。如何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质量好的产品,这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要使产品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除产品质量过硬外,更多要看学校专业的设置。当然如果产品有较好的市场,那就看车间工人加工的技巧。我作为中职学校一名普通的会计教师,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二、中职教育的特点

1.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也差,生活习惯也差。这就决定了中职教学不能再走普通高中教学的模式,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更不善于去作积极的思考。

2.中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这种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必须具有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投身知识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凡是上过中职课的老师都知道,特别是上基础课的老师,都在叹息:中职生怎么就那么难教呢?其实,我认为,学生方面的原因那是不用说了,但是老师应该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突出中职教学的特点。

三、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实践教学环境。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常照搬照用外省、外校的材料,而且一用几年不变,又通常主要以工业企业为案例。校外实习也是套用多年不变的老模式,根据学校给定的实习计划,要求学生从翻阅凭证,查看帐簿、报表开始,到自编凭证、登帐、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使得实践教学只能得到一些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处于实践教学的最低层次。而实习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对实习学生的不放手,及本身实习时间短促,又只能使得实践教学如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应付了事。如此种种,与如今会计实际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大相径庭。

2.教学观念。对中职的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中职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的很明显。尽管中职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往往追求形式,搞走过场。

3.实践教学方式。现今中职教师正逐渐地从“三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4.师资水平。从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影响实习效果,有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有的甚至还误导学生,从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重视两个环节

1.课前准备

为了在讲授时力求严谨,争取做到每句话、每分钟学生都有收益,教师应认真备课,准备工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

(1)备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多少知识,传授哪些知识,应安排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首先,内容尽量少而精,充实、丰富,有现代气息与实践气息。其次,内容要紧扣教材,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离题万里。

(2)备思路。应明确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在课堂里应思路清楚、重点突出、善于应用。

2.课中讲究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讲清、讲透教材内容,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判断事物能力的会计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启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使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得以提高。

五、突出三个重点

1.重基础

众所周知,就目前来看,走职业教育这条道路并不是家长们愿意的,而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文化基础差得实在是无法迈向大学那道门槛才不得已让孩子选择中职教育这条道路。那么,对于上中职课的老师,特别是上基础课的老师,就应该根据中职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难易程度,切忌走普通高中的那套模式,好高骛远,要高标准低要求。教学中应该突出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2.重能力

我们中职教学的又一特点就是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即注重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通过记账、过账、对账等的操作。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同时还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3.重方法

中职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说句心里话,如果中职学生懂方法,每一门学科都能学好,那么他们也就不会选择职业教育这条道路。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上课的老师,应该反观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了。我认为,根据中职学生之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兴趣发展和能力提高的方法尤为重要。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多种学习方法的传授。

总之,中职教学的特点来源于中职生的特点。要想搞好中职教育,还必须根据中职生的各个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锻炼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篇5: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纵观我国中职学校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仍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中职成本会计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最后导致现行的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本文结合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关于创新会计教学模式的观点。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成本会计开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从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该课程以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课程 [1]。它主要教授成本的核算、各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以及制造费用的核算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最后要达到对产品计算基本方法的系统掌握,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可以说,它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学科。

一、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根据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它重点在于各种成本的核算及费用的核算方法,而在教授这些内容时都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及图表,像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等。而要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一方面有的教师只用粉笔將公式和图标逐一列到黑板上,这不仅大量地耗费了授课时间,而且一旦教师把这些内容擦除,一切將无法再恢复。另外,当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表时,很多学生会钻空子,无所事事,或者去干别的事情,最后严重影响到课堂的秩序和实效。而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教师,大多数为了应付教学,制作一些质量较差的课件,像计算过程不形象,计算过程中数据和表格中的数据不统一,数据显示不清晰等等现象。最后,看似是课件反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导致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还不能有效地做好听课笔记,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教学的实效。

(二)缺乏应有的考核方法

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都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经过这一次考核来断定学生成绩的优异,而且通常这种考核都是主讲导师出题,范围也是由导师定,这就造成考核方式的局限性、范围的狭窄性,往往这样的考核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公正。比如说平时学的比较好的,因为期末考核没有发挥好就会被断定为成绩不好,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而平时可能没有用心学的学生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却考出了好的成绩,然而实际上他并不具备会计专业能力。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中职学校,就要慎重考虑本校的考核方法,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考核方法,从而真正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改变以往不足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建立起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其次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方式;最后还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实践小组。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环节中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培养出他们综合性的专业素养。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任教者就必须要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比如通过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灵活性,用心制作出清晰直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一看就能清楚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用途。

另外,教师在授课当中应该把握住授课重点,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做到手动、脑动、嘴动,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要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并让他们在学习每种成本计算方法之前了解到什么样的生产类型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过程,且应该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产品的成本。待了解完这些后,教师就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来讲解下每种费用分配表与成本计算单的关系等等问题,这就有效地利用了每堂课的授课时间,还突出了重点,做到了让学生整堂课都参与课堂的宗旨。

再者,具有创新模式的成本会计教学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比如说每堂课后教师布置定量的课外作业,像根据课程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等。通过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作业来考核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计算成本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更多的考核方式。比如说定期的测验,或是现场操作检测,这样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在一个固定时间内对成本会计课程掌握的情况,还能检测出他们的实际计算能力。或者也可以采取在期末考试时加重成本会计计算题的比例,通过几套典型题的测试来检测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最后,中职学校还应该针对成本会计教学建立起一些实践小组,定期带他们去企业实习,让他们亲眼目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让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为他们讲解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情况,从而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成本计算的全过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结语

篇6:会计职业道德之我见

摘要:在会计行业里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最备受争议的。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信息失真;会计环境;建设;重要性

你可能不知道ST生态,但你一定记得这个名字“蓝田”。曾轰动全国的蓝田股份造假事件,至今仍有余温。当时,在中央电视台铺天盖地的黄金广告,让人至今印象深刻。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长盛不衰的绩优神话,这只传奇性的股票,在股市创造了很多不可能,而在这些不可能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与欺骗。顶着“中国农业第一股”的旗号叱咤股市,却在600字的文章面前轰然崩塌。

郑百文公司在上市后披露虚假信息,虚增利润,隐瞒大额投资及投资收益事项,编制虚假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该公司的经营情况。

红光实业公司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隐瞒重大事项。还有银广夏造假事件、世界通信公司舞弊案等等。

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我们心里是何感想?谎言终究会被彻底戳破,但为这些谎言所付出的代价确是惨重的,这里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相关部门的信誉和国人的信心。会计造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消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损害法律尊严,消弱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增添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等等。

一、会计造假行为的心理透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一系列的丑闻不断?看着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人们的逐利心理、低风险、侥幸心理、从众、攀比心理、自我表现心理等,驱使着人们的犯罪行为。

会计核算造假者由于对物质财富和富裕生活的羡慕,如果通过正当的劳动取得的合法收入与其膨胀的物质欲望相差悬殊,只有通过非法手段才能满足其贪欲,这种心理促使行为人费劲心机造假。追求政绩,保官升官是会计造假的有一主要动机。会计造假很难被查出,比较安全,几乎无风险,即便引人注目且透明度相当高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远低于1%,低风险又诱发侥幸心理。

二、我国会计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信息失真固然有社会环境和会计系统本身的诸多原因,但我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不论其最终的职业是什么,都避免不了道德教育。而“道德”二字,对于从事会计职业的人来说,更是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然而,近些年发生的公司舞弊事件,引发了社会的思考。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对于会计这个行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关人员曾做了一个针对财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问卷调查,调查了100位财务工作者,调查结果显示,如果领导授意你作假帐时,坚决不做假账的财务人员仅占28%,72%的财务人员无论出于哪种考虑,都无法严格坚持准则,依法办事;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财务人员对职业道德现状不同程度地不满意,其中80%的财务人员认为会计行业太混乱。通过调查,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反映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主动违法犯罪。

2、会计人员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3、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4、部分公司受利益驱使,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

造成职业道德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职业操守不高,容易受到利益驱动影响。部分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筹谋划策,使会计行为偏离了既定的会计目标。

2、会计人员受权力压制的影响。通过调查显示,单位领导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行业职业道德遵守情况。

3、会计职业界自身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职业团体只有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协会,而且是由财政部管辖的半官方性职业团体;英国就有六大会计职业团体,还成立了特许会计师职业道德委员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还设立了职业道德委员会,解答各种有关职业道德的具体问题。

4、社会不良风气是造成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外部因素。会计行业本身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受到社会各因素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体制、观念转变迅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风气对会计人员影响极大。

5、会计职业纪律松弛,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我国的会计的相关法制体系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很难从根本上杜绝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的会计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更侧重于会计理论、会计技能的培训,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盲点。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职业,主要是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诚信、真实、可靠地职业本质,才获得了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

会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密切联系的,具有会计职业特征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决纠正会计行业不正之风、清除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以及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建设。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也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

四、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会计人员加强学习和教育,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只有加强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树立诚信等职业道德观念,从心理上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的认识。

2、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监督管理体系。监督管理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环节。许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至违法犯罪的案例,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管理监督乏力的问题,要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3、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健全职业道德体系应建立在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和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或惩罚,促使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会计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还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要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搞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律意识极差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优化会计行为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

(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能完全依靠舆论监督来约束,必须要以法规的形式,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

2、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有关制度。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不仅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我觉悟,而且要辅以监督和好的机制、措施来完善。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好单位负责人会计主体资格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三是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行会计委派制。

3、加强宣传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强化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还应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在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注意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同时,还应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永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研究》,2009

【2】唐潇泓,《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思考》,2008

【3】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李裔,《会计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李冠众,《会计造假行为心理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3

篇7: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之我见

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之我见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②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③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④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作 者:孙丽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陈洋镇农经服务中心,江苏,射阳,224300刊 名:长三角英文刊名:YANGTZE DELTA MAGAZINE年,卷(期):3(15)分类号:F2关键词:

篇8:会计英语教学之我见

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化, 会计信息的国际交流已成为必然。加强会计英语学习, 消除涉外经贸往来中的语言障碍, 是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必须胜任的一项任务。

作为普通的本科院校, 其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 国际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流、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会计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课程, 它不仅是财经类学生的一个会计专业课程, 而且是学习专业英语语言的课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学生了解会计基础知识, 掌握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 突出对会计专业英语语言的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在财会岗位上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

会计英语这门课程对适应将来会计工作, 能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教师通过对会计英语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打好语言基础, 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国家需要会计专业方面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这对会计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 大多数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英语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二、会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会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会计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又是一门有其特殊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学科, 教师在会计专业课的传统教学中应遵循相应的模式及规律。这种规律不仅表现在专业课之间有一定的教学层次, 也表现在中西方会计实务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要求教师在开展会计英语教学时, 必须做好专业课教学的准备工作。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 再进行会计英语教学, 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各国会计概念框架不同, 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同, 且各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存在着差异, 会计实务的依据就是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 而其他的课程却是存在全球性的理论基础, 只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时采取的方法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 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一个不同于本国会计处理的全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 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3) 会计英语是会计专业知识与英语相结合, 是教师通过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传授给学生会计方面的知识。因此, 从事这门课教学的老师, 既要懂会计专业知识, 又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而且,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知识必须不断更新, 即教学必须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在教学中将语言服务于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 这要求教师能够不断调整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探求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高校而言, 应提高会计英语教学质量, 注重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会计英语教学方法

首先, 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会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以下几点: (1) 使学生了解并能用英语表达会计基本原理、会计方法、会计术语、会计准则内容以及最新的会计动态。 (2) 有一定阅读专业期刊的会计英语文章。 (3) 能够进行英语的交流, 并熟练地进行会计知识的交谈。 (4) 有能力用英语写出专业的会计文章, 并试图进行发表。

其次, 要对会计知识有很好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会计知识的复习巩固。会计英语是以会计知识为提前的, 要学好会计英语, 首先必须对会计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不能将会计英语作为一项普通的英语来进行教与学。所谓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会计英语的同时对之前学习的会计英语, 不仅是对会计知识进行一次很好的复习, 而且对会计英语的教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 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会计动态, 尽可能对会计的新型概念及最新研究有所了解, 诵读国内外会计原文。对国内外最新的会计原文的阅读, 不仅可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对于会计专业而言, 不停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而适应不停变化的会计需要, 而且可以增强自己对会计专业英语在语句结构以及表达上的能力, 为日后的交流以及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 提高英语词汇量是会计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会计英语属于专业英语, 势必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和会计专业术语。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在原来具有一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英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常用的词汇融入课文中, 并且能够对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原文进行教学, 还可以介绍国外会计研究者的原文著作。

第五, 课堂对一些著名的会计案例进行分析, 尽量提高课堂的活跃性, 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 从而提高会计英语的读、写、说方面的水平。对案例进行分析, 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 通过剖析会计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寻找一些以前的著名案例的资料, 比如对安然、世通案例及各方对此的态度和观点, 在能够读懂的基础上对各个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第六,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实际的运用, 即必须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只有全面做到这些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作用。对于如何更好地做到这点, 有人提出会计英语的“五步”教学法即设定问题、独立思考、小组研究、大班讲评、巩固提高, 在教学中也应该因班而异、因人而异, 考试形式也应该注重实质, 比如就对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四、会计英语教学的意义

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将会计英语较为容易的让学生接受和运用, 学好会计英语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以及我们会计的发展, 必须更多的参考学习其他国际的会计准则。如果只是单纯地阅读别人翻译的文章就不能体会准则中的真正含义,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够很好地学习国外的准则。

摘要:经济全球化促使积极参与国际活动的各国会计准则逐渐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 会计英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同时也对高校会计专业的会计英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会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提出一些方法以提高会计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于连江, 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2001, (6) .

[2]张宁, 韩艳荣, 田欣.会计英语教学的“五步”教学法[J].会计之友, 2007, (11) .

[3]孙鹏云.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7, (3) .

篇9: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旺盛。据调查近几年社会对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居第二位。然而,就目前会计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原因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不愿花金钱和时间去培训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其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让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企业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形成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顺利地完成学业,实现从学生生涯到职业生涯的过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是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过程之中。开展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工学结合、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借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高职会计教育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财会人才。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仿真性差。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方式方面都要重点突出实践。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内容涉及范围过于狭窄,一般只涉及某一工业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业务时间跨度较小,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而现实会计实践中除了工业企业以外,还有大量的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等企业,这使得学生在走入社会以后对其他行业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等经济业务的处理还是感到陌生。因而学生学完会计课程后,真正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二是由于学校实践经费投入较少,有的院校没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有的建有会计实验室的也因为经费投入少等问题和其他课程的实验室比较起来,条件很简陋,几张桌子、几台电脑加一个软件就是一个会计模拟实训室。

(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虽然高职院校逐步意识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也与一些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然而,现在的企业都是一个个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密,出于嫌麻烦、怕泄露商业秘密、增加成本费用、担心实习学生造成工作差错等考虑,现在企业一般都不喜欢接收实习生,而且,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不仅要支付工资还要为学生承担工伤等保险费用,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诸如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费用可以双倍在所得税前扣除等鼓励性政策出台,企业缺乏参与工学结合的原动力。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像一名企业财务人员一样去接触财务资料,大多数学生都是打杂。

(三)真正“双师型”的教师较匮乏。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然而现实中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还有部分教师是半路从企业转行来当老师的,一般都是只熟悉某一行业或某一岗位的会计工作,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的能力;有的教师虽然通过考试获得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但也只是具备资格而已,属于考试型的“双师型”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据统计,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平均仅达40% 左右,这个数据应该算是比较乐观了,如果剔除考试型的“双师型”教师人数,这个比例会更低。

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深化高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课程体系。为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打破原有的理论和教学编写体系模式,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强化操作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学课程体系,把与会计工作密切的财税、金融、市场和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整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运营,掌握公司财务工作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财会知识,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理论把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调沟通综合素质,这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并帮助学生明确目标,理清完成任务的主要思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或主动到企业中寻找答案,最终完成任务,交出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现在一些企业或单位因考虑到商业机密和其他原因一般不愿接受学生参加会计实践,使得学生很难找实习单位。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应加强自身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投入。同时,吸引企业在学院建立院内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实训中心,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效果。建立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会计模拟实验中除了模拟一个企业的会计部门以外, 还应该模拟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部门, 同时应该模拟银行和税务所。

(四)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教师应具有较全面的、系统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处理实际经济业务,熟练操作常用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的能力。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适当地引入一定比例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会计师,或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到校兼课,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实践的规章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累积实际工作经验。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学生的成才,必须得到社会认同。衡量成才与否的标准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很快胜任在企业中的工作角色,即学生的质量由企业来验证。因此,高职院校应非常重视企业的意见,通过对毕业生情况的跟踪调查,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士的经常接触,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专业方向,使我们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同,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黄铁梅. 基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价值工程,2009(5)

上一篇:蓦山溪,蓦山溪吕渭老,蓦山溪的意思,蓦山溪赏析下一篇:道路工程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