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发展

2024-05-06

农产品物流发展(精选十篇)

农产品物流发展 篇1

(一) 咸宁物流业发展的环境

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 长江中游。长江黄金水道依市而行, 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纵横南北, 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存, 区位适中, 交通便捷。全市现有通航里程564.4公里, 以长江码头建设为重点, 兼顾主要内河码头, 加快形成了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运输体系, 新建了石矶头1000吨级码头1座, 加快黄沙、赤壁、陆溪、鱼岳、潘家湾和牌州6座码头的完工配套, 使港口装卸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共有生产用码头58座, 泊位85个。2006年, 全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达到1226万吨、货物周转量11.68亿吨公里, 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4.02万吨, 分别是1990年的1.4倍、1.2倍、8.6倍。邮政业务量11317万元, 是1995年的1.3倍。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 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十二五”时期, 充分依托湖北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逐步构建物流圈 (带) ——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将武汉城市圈的现代物流圈建设成为以武汉为核心枢纽的华中现代物流中心区的总体目标要求, 咸宁要加快接轨武汉, 以市场及产业需求为导向来建设物流供应链。努力使咸宁市成为武汉城市圈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服务特色农业、电力、纺织、森工、机电、汽配、冶金、建材等产业, 重点建设咸宁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区、咸宁临江港口物流园区和咸宁永安商贸物流园区。

(三) 咸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咸宁市咸安区地处武汉市1+8城市圈, 有武汉“后花园”之称, 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城市, 而咸宁依托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等, 构成了区位优势。咸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一是要大力加强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连锁配送中心、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等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建设, 并争上粮食物流项目和建设流通加工型现代物流园区, 以此来提供优质服务, 并为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和强力支撑, 使咸宁成为网络鄂南、辐射湘鄂赣的区域性农副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和江南重要农产品集散地。

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咸宁已初步形成电力能源、纺织服装、森工造纸、机电及汽配、冶金建材和特色农业6大支柱产业, 农业已形成楠竹、苎麻、茶叶、畜牧、水产、苗木花卉、有机水果、蔬菜等十大基地, 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二、咸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一) 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

咸安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 位处咸安经济开发区内, 距咸宁中心城区约5公里。园区发展定位:依托咸宁市咸安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资源,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 走集约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展示、销售、物流于一体, 打造咸安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园区从功能上分为:农产品加工区、配套产品加工区、产品展示区、产品研发区、配套居住区、物流中心。六大产业分布:森工建材、苎麻纺织、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水产加工、饮品制造。依托咸安丰富的桂花原料资源, 整合咸安区从事桂花加工企业, 形成桂花食品产业链。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园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突出平台建设、调整结构、创造环境, 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或优势产品, 拉长产业链, 实施链条式开发, 增加附加值,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 信息化程度低, 管理体制有待改革

由于咸宁市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传统规模企业演化而来, 物流技术水平低, 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差, 物流设施设备水平落后, 还未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农产品特别是季节性、区域性农产品滞销时有发生, 而且频度在增加, 推动产区和销区对接工作。

我市物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 不能很好地开展业务外包, 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物流不畅, 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资源闲置分散、增量资源浪费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 也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整体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 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

咸宁市最大冷链物流即将建成使用, 咸宁市咸安区供销百源物流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冷链系统, 物流系统, 设备购置等, 集冷冻、冷藏及物流配送、销售农产品功能于一体。项目于2011年开工, 本着边建设边收益的原则, 部分仓库已建成投入使用。整体项目计划于2014年全部完工。现有分散的经营模式难以整合现在, 我国的冷链物流主要是由以前的运输公司、冷藏库等单位发展而来, 经营模式比较分散, 相互之间缺少联系。由于利益和体制因素, 各种信息交流欠缺, 各自独立运营, 整合难度较大。

三、促进咸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咸宁以开发“四乡六业”, 实施“特色农业”战略。咸宁嘉鱼蔬菜基地, 嘉鱼水产基地、崇阳水果基地、咸宁桂花苗木基地等。生产的水果、蔬菜、鱼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 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消耗。

建立蔬菜、果品、水产物流冷链是提升农产品产业绩效的基础。为了保证质量, 嘉鱼蔬菜、崇阳的水果、咸宁的桂花等从采摘直到销售, 冷藏链的预冷保鲜、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 都需要特殊的冷藏链专业技术和先进的供应链综合管理技术给予支撑, 使整个冷藏链完全保持在一个完整的低温链中。

蔬菜采摘后未经预冷在运输途中, 还是会腐烂。蔬菜采摘后携带大量的田间热, 呼吸热会使环境温度升高, 促进呼吸作用加快, 减少寿命。运输中需要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 才能有效保证货物的保鲜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进入批发和零售环节后, 需要继续保持低温或冻结的状态。

(二) 加大农超对接力度

咸宁农超对接, 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引导规模菜农和当地的大、中超市形成对接关系, 达成销售协议, 让农户走出了卖菜难的困境, 也是市民“菜篮子”和农民“钱袋子”的对接, 实现了最大的双赢。采取“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的方式, 直接将部分蔬菜卖入学校、企业的食堂。可以在城乡结合部及城市大型社区推广平价蔬菜连锁店, 减少菜场菜价肆意上涨, 不做“秤上文章”进一步推进“农社对接”。

农企对接工作, 不仅受益农民也受益企业。政府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投资, 兴建蔬菜生产基地, 特色农产品基地, 同时在当地建设冷库、净菜加工生产线和蔬菜检测中心、桂花食品的加工等基地的配套服务中心, 保证农产品质量和货源供应, 是完善农企双方合作机制的关键。加强农企、农超对接也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提高品牌效应, 可通过促进产销对接,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成本, 使居民得实惠、农民促增收。

咸宁市还应加大对合作社、基地参与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的政策支持, 不断地拓宽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渠道, 鼓励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 建设冷链系统、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等, 形成超市+基地对接、超市+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 最终实现双羸的目的。

(三) 加工农业推广技术力度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 快速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 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 扶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 随着特色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各县区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需要, 突出重点, 合理布局, 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 着眼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密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 在生产、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 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 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 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流通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 实现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实行全过程监控, 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

摘要:农产品物流问题是对农业影响最突出的问题。而咸宁农产品物流由于生产、加工、销售还未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目前咸宁特色农产品物流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咸宁如何在发展特色农业战略的基础上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咸宁物流业,农超对接,冷链物流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http://www.stats.gov.cn/ (国家统计局网)

[3]胡定寰.“农超对接”怎样做?[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8) :139

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 篇2

时间: 2009-06-29 10:27:22 来源: 《经济日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导致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邮政企业等网络的服务优势,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资源,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 要。

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农产品流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途径。

农产品物流,一般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 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搞活流 通,增加农民就业,扩大农村消费。

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要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遵循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一是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产品运 销协会等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增强农户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二是着力 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随着邮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邮政物流专业化经营的加快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已成为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 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完善经营机制,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 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要加大对邮政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邮政企业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农村物流新体 系,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与有实力的大型超市、商贸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进城等业务。交通运输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依托交通运输平台发展农资仓储和配送业务。

第二,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得到较大改善,但与现代物流的发展 要求相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物流技术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投入是关键。一是可以考虑通过专项资金等形式,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可以考虑通过适当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三是加强物流技术研发,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运技术、包装技术 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体系;四是加强物流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 物流行业标准。

浅析如何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64-02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大的柔性、更多的选择、更高的价值和更低的服务价格。为适应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要不失时机地把推行现代物流作为改造提升农产品传统流通业态的一种有效形式。

关键词:农产品运输; 物流发展; 策略措施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由于农产品本身特质,以及产销地域广阔分散的特点,所以对农产品物流规划、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个物流过程是目前农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关键环节。

1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

首先是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产品运销协会等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增强农户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其次是着力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随着邮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邮政物流专业化经营的加快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已成为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完善经营机制,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要加大对邮政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邮政企业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农村物流新体系,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与有实力的大型超市、商贸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进城等业务。交通运输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依托交通运输平台发展农资仓储和配送业务。

2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得到较大改善,但与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相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物流技术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关键。首先是可以考虑通过专项资金等形式,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其次是可以考虑通过适当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第三是加强物流技术研发,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体系;第四是加强物流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物流行业标准。

3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首先要加强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建设,对主销产品的生产、需求、进出口和市场行情进行监测、分析,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生产者、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其次要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准确地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提高农户和相关企业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效率;第三要加强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着力提升物流交易效率。

4民营物流企业市场广阔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是由大量的农户进行的。这些农户的生产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部分农民专业素质较差,市场意识淡薄,市场参与能力也较弱。由于农村中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农民多以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不仅使其在流通中蒙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无法全面收集和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农产品物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表明现代物流服务对于农产品的流通甚至是农民的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满足农民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要通过市场规律来运作,以企业为主体来实现。正惟如此,民营企业就有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它们可以发挥其经营观念新、机制灵活、管理方式适应性强的优势,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的物流增值服务,可包括分类、包装、适度加工、仓储管理、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好农业生产,避免因盲目生产带来的损失,增强农户在整体上的竞争力,也能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和运作效率,带动整个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从而解决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矛盾,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市场化。

此外,由于农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农产品企业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很难满足自身综合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将物流业务交给专门的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和流通企业最急需的是综合性服务(包括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这样可减少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配送活动,企业可集中精力和技术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实现效率最大化。不但节省运营成本,还可减少交通拥挤,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5建立村镇物流配送体系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支持發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主产区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大型连锁超市、学校、酒店、大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发挥供销社和邮政等物流体系在农村的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农资下乡"配送和农产品进城配送服务。其次要扶持建立一批有实力、有技术、专业性强的农村物流专业企业,在政策和措施上给与倾斜,在用地、供水、供电、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对开展鲜活农产品业务的冷库用电实行与工业同价。推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标准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第三要加快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的互通交换,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和联动,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 篇4

关键词:逆向物流,农产品逆向物流,对策

目前学术界对物流的研究角度可以说已经比较多了,对于物流的定义大家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即物流是指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再到消费者手中的流动过程,根据需要结合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这一过程伴随着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流动。相比之下,对逆向物流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农产品逆向物流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绝大部分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或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畜禽粪便26亿吨,农作物秸秆7亿吨,蔬菜废弃物1亿吨,肉类加工厂和农作物加工厂废弃物15亿吨,林业废弃物0.5亿吨,其他类的有机废弃物约0.5亿吨。这样庞大规模的与农产品正向物流相伴而生的资源使农产品逆向物流呼之欲出。大力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无论是从促进物流业本身的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都是意义深远的。

1 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1.1 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内涵。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经过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实体流动过程。在上述流动过程中伴随发生一系列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农产品逆向物流是对农产品正向物流的完善和补充,使农产品物流运作更加流畅,帮助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保值增值,减少农用物资货运空载,降低成本。

对于农产品逆向物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解释,本文综合不同观点给出农产品逆向物流定义,即农产品逆向物流是指:为重新获取在农资供应、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流通直到消费者消费各环节中产生的原料废物、残留的包装物、废弃产品、有缺陷品、退回品的价值,或使其得到正确处置以减少环境污染,使其从终结地到来源地的移动过程。农产品逆向物流包括农产品回收物流和农产品废弃物物流两部分(如图1所示)。

1.2 农产品逆向物流的特征。

由于农产品逆向物流本身的特殊性,区别于工业品和其他产品的逆向物流,而具有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1.2.1 对农产品正向物流具有较高的依存度。

农产品逆向物流是与农产品正向物流相伴而生的,农产品正向物流各环节的运作内容决定了逆向物流各环节的运作内容,正向物流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决定了逆向物流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

1.2.2 农产品逆向物流内容丰富。

农产品逆向物流大致包括两部分,即农产品的回收和对农产品废弃物的处理。其中农产品回收主要指对农产品的过期退回、包装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生产与流通加工中农副产品的再生利用等;农产品废弃物处理主要指对废弃物资的处理、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所以,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1.2.3 农产品逆向物流对象特殊。

与工业品逆向物流不同,工业品逆向物流中的某些物品仍保留着原来的使用价值,再回收以后可以通过更换零部件、改装、再加工等简单操作即可成为新产品再次投入流通过程,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中回收和处理的对象大多由于腐烂变质已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成为低附加值、低经济效益的物质,由此导致农产品逆向物流呈现出回收处置困难、成本高的特殊性,这也是一些企业不愿意涉足农产品逆向物流或者缺乏对农产品逆向物流足够重视的主要原因。

1.2.4 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具有复杂性。

在农产品正向物流中,包含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功能。而在各个物流环节或节点上,随时会产生可回收或废弃物处理的物质实体。对有毒有害的废弃物首先要化学处理使其无毒化,再运到指定地点填埋。但要简便快捷的将处理后的回收物资运送至农资供应商,使其进入下一轮物料循环就很困难,逆向供应链中回收中心废旧产品的供应与农资供应商的需求很难匹配,经常会出现供需失衡。整个回收过程不但存在着各种物资分类、混杂以及废弃物产生时间等不确定性,而且回收物也有质量差异、包装不统一、处理方式差异化等问题,这些都决定了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的复杂性。

1.2.5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产品逆向物流对返程空车的利用,对包装物、容器的回收利用等,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给物流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出现,弥补了正向物流单项运作模式的缺陷,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2 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的意义

农产品逆向物流是在农产品正向物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大力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不仅可以优化农产品物流的整条供应链,实现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共赢,而且会发挥出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模式而言的,传统经济模式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低利用,即“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而循环经济的特征恰恰相反,它是以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三低一高”为主要特征,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反馈式系统,它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循环经济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农产品经济发展也必须适应这一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发展农产品循环经济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农产品逆向物流是农产品循环经济实现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逆向物流,在整个农产品循环物流系统中,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发挥农产品循环经济与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据笔者调查,在我国,目前有一部分农村以农户为单位发展畜禽养殖业,而一些农户就近直接把畜禽圈舍搭建在村子里,甚至是家门口,与其他农户毗邻而居,大量的畜禽排泄物未经任何处理流经村子,到了夏天整条街道臭气熏天,附近居民大受其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村民的居住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果能通过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技术,推进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实现这些废弃物的能源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解决农村脏、乱、差的现状,营造生态家园,这些无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3 为扩大内需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是对农产品正向物流的有益补充,通过优化物流作业流程,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农产品实行全程监控、源头追溯,创造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物流条件,这无疑将对扩大内需发挥重要作用。

2.4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物流业是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6%左右。大力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农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可以直接从事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拉动生产和消费,从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经济协调发展。

3 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建议

基于农产品物流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业更好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产品逆向物流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变零和博弈为正和博弈,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多赢。

由于农产品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个阶段都有逆向物流活动的发生,因此农产品逆向物流参与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产前的农资供应商、产中的生产者(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后的销售商和消费者,还包括对农产品逆向物流起引导监督作用的政府部门及相关利益集团,如第三方物流、物流技术研究团队等(如图1)。农产品物流必须从系统化的角度,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各个参与主体不仅要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还必须着眼于整条供应链,与其他参与主体加强协作,特别要从逆向物流角度规划农产品循环物流,通过供应链内各个节点的联动化、一体化,优化逆向物流,节约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实现各参与主体各方共赢局面。

3.2 提高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参与意识。

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尤其是广大消费者,一方面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另一方面又是废旧物品的提供者,消费者对逆向物流的认识与支持对逆向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的意义,使公众了解农产品物流中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树立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理性消费,自觉购买可再循环的农产品,这样既降低了资源的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为逆向物流提供了物资保证,促进了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

3.3 培育有实力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

农产品逆向物流涉及内容多、对象特殊、回流活动复杂,这些特性对物流服务专业化、技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还是规模上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这样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由既熟悉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又熟悉返乡的包装物、容器、农资等物质的农民联合创办物流服务企业,这样既可以使农资供应商、农户、农产品销售商集中精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以避免农户分散从事物流活动所带来的低效率,实现规模经营。同时也增强了农户参与意识,促进了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

3.4 推进各项农产品逆向物流技术开发。

农产品生产企业在进行逆向物流操作时,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小且有利于农产品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技术,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废弃物处置的技术投入,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将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加上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和家畜排泄物能源化、肥料化,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和生产能源,向农田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

3.5 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产品综合信息平台。

各地政府应不断加强对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关注度,发挥自身在整合能力、服务能力方面的优势,为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建立一个完备的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实现农户、农业及相关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搭建一个实现适时性数据交换的信息平台。

3.6 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扶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设施网络建设、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绿色通道”建设。

3.7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支持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

政府要加快农产品逆向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引导农产品逆向物流朝着绿色、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提升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农产品逆向物流的特殊性,使从事农产品逆向物流的企业不一定会获得经济利益,反而有时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政府必须在政策、法规、税收等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减轻企业负担,建立综合物流业税目,统一税率,统一发票,适应一站式服务、一票到底业务发展需要。

便利物流车辆的通行,切实降低过路过桥收费,抓紧修订完善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管理办法,规范道路交通管理和超限治理行为,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办法,有效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

4 结论

农产品逆向物流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农产品逆向物流是农产品正向物流的有益补充,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产品正向物流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鉴于此,我们必须给予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以更多的投入和关注。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要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环境负担为主要目标,以信息化、标准化、科技创新为手段,努力营造农产品逆向物流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黎明.稳中求进整合提升促进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2(3):13-14.

[2]李连英,李崇光.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2(2):23-24.

[3]龚英.循环经济中逆向物流的实施现状及发展展望[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3):20-22.

[4]邱燕.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产品逆向物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9):823-825.

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篇5

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是提升一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发展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析了美洲、欧洲和亚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提出借鉴其先进经验来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产业;经验借鉴

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关系到发展优势农业,关系到农业规模经营,关系到农民收入多元化,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就如何借鉴其经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提出了相应对策。美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美洲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以美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其农产品物流集中体现了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数量非常巨大。例如,1991年美国储存谷物达6450万吨,约占世界总储存量的20%,为世界第一。由于美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品种繁多,农产品贸易活跃,使得美国拥有一个庞大、协调、通畅、复合、灵活、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物流专用设备先进,物流信息化程度高。

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农产品装卸输送设备主要有螺旋式等各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美国有发达的信息流基础,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方兴未艾的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根据农业网站Directag.com的调查,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l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占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五位,1999年农业电子商务总额达380亿美元。

(2)农产品物流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

美国的农业生产主体是以中小型农场主为主,大量连片的土地,便于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中劳动的节约,美国农业生产物流也实现了规模经营。20世纪80年代末,从事农产品物流的就业人员是农业从业人员的4.2倍,而且美国农产品物流产业拥有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以蔬菜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实现了生产物流的专业化。就物流通道而言,美国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大多数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厂,零售商的销售量次之,直接销售的很少(见图1)。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有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等。全美合作社有6 000个左右,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高、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层次高。

美国进行了良好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协会。产销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联合体。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农业协会,这些协会是自发性的、相互独立的组织,资金是自筹的。这两类组织构成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对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行起了关键作用。在美国,追踪(tracking)系统已经被证实在管理生产物流和追踪相关零售信息所具有的价值。绝大部分包装食品和大宗物品(袋装橘子、苹果)使用条形码(bar code)帮助企业进行收集销售信息,这些条形码的设计让企业知道自己食品供应链的物流流出状况和模式,借此来对供应链上游物流的流入进行有效管理。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发展了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的高新技术回溯(tracing)系统,比如农场主使用电子耳标识和相关数据收集卡来追踪食品或农产品的免疫记录、健康记录和饲养记录等。这些基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能使食品或农产品在市场中得以实现其质量的价格。

(4)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宏观政府调控,微观市场运行。

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物流的方式,主要是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从宏观上造成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的条件。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为此,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市场是商品经济运动的载体,在农产品市场中要把握农产品运动的规律。在美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批发业务实现了规模化。美国农村中的销售合作社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人员,活跃了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步运行,可以促进农产品“物尽其值”。

欧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欧洲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以荷兰最为典型,原因之一是它具有非常有利的区位优势——位于欧洲的中心。荷兰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物流产业,向世界各地配送了优质的农产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欧洲的配送中心。荷兰是世界奶牛大国、蔬菜大国和花卉王国,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有资料显示:荷兰的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l:4,然而我国却只有l:l;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是5%,而我国却高达25%,每年要损耗8 000万吨。荷兰农产品物流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尤其是该国的航空运输网络。

荷兰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以及通往内地的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鹿特丹港和斯希波尔机场是荷兰农产品物流通往欧洲“门户”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通道,58%以上的农产品和食品通过鹿特丹港和斯希波尔飞机场运往欧洲各地,再输送到世界各地。快捷、高效的物流,使得荷兰以发展鲜活农产品闻名,荷兰完成了全世界65%的花卉贸易。

(2)农产品物流链缩短,实现了物流增值。

荷兰通过收集分类-鲜储-拍卖-包装等程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散到世界各国,花卉品种达几千种,几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成交的花卉迅速由集装箱运往机场或港口,分销世界各地,有的当天就可以运到销地市场。

(3)发展电子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

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有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系统和订货系统,通过电子化农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4)注重发展冷冻储藏,冷冻行业非常发达。

配送保鲜、冷冻和易腐货物的公司大多数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都需要现代化的冷冻技术设备。这些冷冻设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日常开支,保证食品和农产品的储存成本低,运输和配送顺畅,保证了食品和农产品的安全。亚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亚洲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先进代表是韩国和日本。两国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1)政府主导,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以韩国为例,为了建设可乐洞市场与严弓洞市场,政府从市场规划开始就统筹安排,并组织方案论证,投入资金,实施市场管理,可谓“一杆插到底”。规划确定以后,资金问题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共同解决。等市场建成以后,政府公职人员组成管理与服务整个市场的市场管理公司。日本政府近年来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进行本国物流设施现代化建设,对大中城市枢纽地区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

韩、日两国的批发市场早已改变仅有广场、仓库和停车场的局面,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电子商务配送等业务。频繁而小批量的配送是日本物流产业的主要特色。韩国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市场这一载体,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在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市场流通费用、市场内出入车辆和入市人员情况等等。信息通过网络、自动应答电话、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3)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力量。

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且相当活跃。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O%是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的。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自然资源有限,很难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为了解决小而分散的生产规模,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它们非常注重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并形成了以“海岛模式” 为特点的蔬菜物流模式(见图2)。通过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有效保障了城市的农产品供应。韩国通过“青苹果人协会”和农户以信用为基础,契约为纽带,联结了不同交易主体的利益,节约了交易费用。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认识不足,还没有树立现代农产品物流意识;有关物流教育和培训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市场环境发育不完善;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物流信息不通畅,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政府缺乏统一规划。要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的农产品物流经验来发展我国相对滞后的农产品物流产业。

(1)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农产品物流实行归口管理。

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和法规来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如美国有《农产品销售协调法》,韩国有《关于农水产品流通及其价格安定的法律》等。日本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发挥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搞好市场服务),为农产品物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日本还确立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物流地位,规范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于1971年将制定于1923年的《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确立了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同时,日本为了消除多头管理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形成了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韩国则进行“一杆插到底”的农产品物流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我国应在政策上扶植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让农产品物流环节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

(2)发展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农产品物流特性千差万别,决定了农产品物流路径多样化。但是,仍然是规模化、差异化和组织化的农民和生产企业主导着农产品生产物流,大型超市、连锁零售集团和批发市场主导着农产品销售物流。美、日绝大多数(农场主)农民加入(销售)合作社,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我国应建设产地专业批发市场,改造销地批发交易市场,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联接市场与农民,促进政府与农民的联系,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在荷兰,访问者可以共享供应链上透明、准确、及时的信息,供应链变得更加活跃,及时改进物流计划,管理、调配、优选等操作变得更加现实。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的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已经建立,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电子物流。

(3)引进、改进和吸收物流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美国,有些企业通过使用先进的RSS(reduce space symbology)条码系统,进行更为具体的基于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对每个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进行标示,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时,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荷兰则建立了电子虚拟物流供应链管理。我国应引进物流先进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现代化,实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整合物流和信息流。

(4)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我国农产品集散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水平低,综合服务能力差,大多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形式建设。我国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功能相对比较单一,诸如笔者调查的浙江省农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主要物流相关功能有:电子商务、配货运输、仓储等。杭州市石桥路现有杭州笕桥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浙江省农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杭州市蔬菜限公司三里亭批发市场等,这里有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笔者建议在杭州市石桥路组建现代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创造更高的农产品场所价值、时间价值和加工价值。我国可以向荷兰学习建立专业型农产品(花卉、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向日本借鉴建立综合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5)加强物流基础教育和培训。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框架的构建 篇6

[关键词]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框架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它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最小成本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

湖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构建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还可以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通过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一、湖南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湘东、湘中抓住“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机遇,重点发展了无公害蔬菜、时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加工;湘北突出“湖”字特色,围绕洞庭湖,重点发展无公害稻米、优质棉花、油菜、水果、水生蔬菜和特种水产、水禽养殖;湘南则利用“天然温室”优势,重点发展了无公害蔬菜、时鲜瓜果、油茶、烤烟、养殖等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湘西则突出“山”字特色,重点发展无公害草食畜禽产品、优质水果、优质名茶、反季节蔬菜、药材开发等。

2.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要求物流的及时性、安全性;还要满足一些农产品的特种物流方式。

3.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传统优势。 湖南的农民聪慧勤劳,善于精耕细作,这也可以说是湖南农业的人力资本优势。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坚持把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4.湖南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区位优势。 湖南地处江南中部,北靠长江,南邻两广,毗邻港澳,具有呼应两东,承接两地辐射的有利地理条件。湖南交通比较发达,公路、铁路、水运等都比较方便。

二、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现在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

2.主体及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湖南省拥有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除原有的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农产品物流业中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也得到了发展,交易方式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还相继出现了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

3.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得到加强,同时,各种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农业专业性网站也相继建成。一些县乡和农村龙头企业及营销大户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

4.批发市场交易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中介环节过多,各种税费过多、过高,流通成本趋高。

5.生产主体多样,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生产主体有农民、农业企业,表现为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并存。生产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公司+农户。农户按公司要求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2)农户+农户。农民生产、农民销售。(3)市场+农户。农民生产、农民交易;(4)公司+基地。农业公司自主承包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

6.以传统的流通渠道为主体,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形成。 从县城到集镇、乡村,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7.第三方物流企业少。 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是农产品物流的中坚力量,而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始阶段,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很少,而且规模小、管理水平滞后,经营成本高,利润低。

8.发展缓慢,而且成本高。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249570亿元,同比增长26.8%;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品物流总值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的84.47%,而农产品物流总值仅占3.8%。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总值更是最低。

9.物流设备,技术比较落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的,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在运输的过程中,保鲜、包装、再次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而且运输工具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严重。

三、构建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框架的对策

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2.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主体可以是以下几类企业:一是国有流通企业,如国有粮食公司、供销社;二是农业公司,即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三是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能将社会上众多的闲散物流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提高整体物流效率。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能减少农产品流通中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其流通成本,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放到零售商的货架上,甚至是消费者的菜篮子里。此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农户或农产品生产直接下订单,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真正实现“订单农业”。

3.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需要有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指导,从而发展湖南农产品生产,湖南省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农产品物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4.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家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目前,一些大型连锁超市集团在向全国推出生鲜食品招标采购计划过程中,不得不参与推动标准化的工作,对招标采购的主要农产品品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农产品必须经过科技关、规模关和信誉关,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

5.建立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 建立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消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日本、欧美等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基本上实现了经营规模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营管理分离化。值得湖南参考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都归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事实证明,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体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充分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6.立法建章,规范市场管理与经营制度。立法建章,确立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规范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与经营制度。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借鉴国家法律法规,对湖南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软硬件设施管理,以及违规处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7.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 一是要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包装是物流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保护功能、定量功能、标识功能,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以防被污染或腐烂变质,也便于在柜台上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发展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礼品化、系列化。二是要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自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市场压力以及寻求高素质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改变现状已势在必行。一些品牌食品零售商及快餐连锁店,如家乐福、麦当劳等著名品牌正在极力推动和改善我国冷冻保鲜物流,以保持其品牌声誉。另外,我国家庭对冷藏食品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货币来取得高质量的服务。

8.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应通过教育、培训,来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来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篇7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消费领域的整个流通过程以及其中的一切增值活动。它覆盖农产品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农产品实体运动所必须的装卸、储运及加工增值的环节链系统。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 使得农产品物流与普通物流有很大不同, 而具备自身的特点。通常来说农产品物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 品种特别多。第二, 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第三, 物流周期相对较短但要求严格。第四, 加工增值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内容。第五, 农产品物流方向主要是从广大农村流向城市。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于现代物流的起步发展初期, 大多数农产品不能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但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的环境正在形成,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为农产品物流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的一整套组织环节, 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产品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 物流损耗率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由于没有科学的冷藏设备, 鲜活农产品损耗严重。据资料显示, 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 5%~3 O%,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5%以下。第二,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成本高。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道路状况差, 物流运费高;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 以及车况较差, 路网联通度低致使农产品物流时间过长。第三, 农业的信息化网络不适应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第四, 农产品物流的加工增值程度低。在整个物流链条上, 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 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都在9 0%以上, 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4~1:3, 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 0%;而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1:1, 加工增值比例为20%~30%左右, 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 0%。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策略

根据农产品物流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农产品物流当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

1.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积极发展冷藏运输业务, 实行专业化的发展策略, 专业化的道路, 购置良好的冷藏运输设备、改进原有的设备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输设备、加强保鲜冷藏库的建设、招用专业化的人才、提供专业化的冷运服务, 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走合作化的经营之路, 在进行冷藏运输市场营销时要重点发展大客户, 并与大客户进行深度合作, 提高冷藏运输的规模、效率的质量。

2. 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 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 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 不断改进物流技术, 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3. 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 很大程度上依赖完备和便利的基础设施, 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农产品储备、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今后应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 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的设施建设等。为做好这方面工作, 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 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提升产地、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4.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所谓农产品电子商务, 就是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需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 以网络为媒介, 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 使农产品交易与货币支付迅捷、安全地实现。目前, 国际上, 传统的农业品批发交易市场, 正在被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经营方式取代。这种经营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利用现代信息网和网上交易、实现农产品“双向直达式平衡物流配送”, 将大大提高物流速度, 拓展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空间。

5. 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而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尚不完善, 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 应在原有农村经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 改变重复建设, 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 推广网上订单、配送等物流方式;整合农产品物流分散运作资源, 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 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理与发布工作, 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6. 促进农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的提高

建立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 对农产品从收购、验收→运输→挑选→清洗→消毒→粗加工→精加工→检验包装→储藏装箱→冷藏→运输等加工工艺流程上进行控制, 集中精力、发挥其专长搞好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工作, 促进农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的提高, 这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邓汝春: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及其发展策略.商场现代化, 2008.6

[2]张敏: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国水运

[3]张京卫:中外农产品物流发展比较分析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7, 29 (6)

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探析 篇8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

物流园区是一种物流节点, 其集约功能十分强大, 它是各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 一般由: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等构成。

1978年, 我国首次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 之后,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 尤其是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物流业得到更加迅猛地发展。

1.2 研究意义

当前,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消费需求量呈增长态势, 为了顺应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 我们应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本论文聚焦的主题是农产品物流业, 其中关于农产品物流园区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模式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 我国农业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迈进的步伐可以得到逐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是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 必须加速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成为了必由之路。

其次, 农产品物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可以得到迅速提高。在结合自身状况的同时, 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物流发展模式, 可以减少库存和流通成本, 进而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 农产品供应链可以得到明显优化。为了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发展, 必须优化物流组织、物流管理、物流运作和物流配送。社会大物流的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农产品物流园区物流, 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大物流的发展。

2 农产品物流园区理论基础及功能分析

2.1 农产品物流园区概念

农产品物流园区是集农产品集散、交易、流通、加工、信息平台、展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是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农产品物流及加工企业等构成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区域, 该区域能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化、功能化和集约化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位于农产品产业链上的流通环节, 其上游延伸至生产领域, 下游扩展至零售和消费领域。

2.2 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分析

2.2.1 农产品运输集散主体功能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运输集散功能是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主体功能。这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集散功能和联合运输功能。

其一, 农产品集散功能。由于市场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和个性化营销服务的广泛开展, 农产品流通呈现出了多频率、小批量的趋势, 这为农产品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要提供大批量商品的干线运输, 又要满足分散的零售终端配送的需求。

其二, 农产品联合运输功能。由于处在优越的地理位置, 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 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 从而形成多层次、布局合理、运输功能齐全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

2.2.2 农产品交易展示功能

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以在交易展示区展出产品, 还可以通过洽谈、拍卖等方式进行现场交易, 同时, 也可进行财务结算。

2.2.3 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涵盖了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结算等功能, 能够提供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跟踪服务。

2.2.4 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

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是连接国内外农产品产业信息的通道。收集、处理、分析、公布与农产品交易及其产品有关的国内外信息, 并且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是该平台的主要功能。

2.2.5 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休闲旅游功能

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农业经济交流, 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此外, 农产品物流园区新建的农业文化主题区域, 还可以为都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等活动。

3 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兼论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政策、区位发展优势

3.1 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分析

优化我国物流运行平台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建设和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这一举措, 在我国, 农产品物流园区正处在建设和发展的起步阶段, 因此, 探讨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区运营模式、工业地产商主导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等四种模式。

3.1.1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模式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这种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是这种模式的主要参与者。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原有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该市场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 吸引大型现代物流中心、大型配送中心、仓储中心、运输企业等入驻, 构成农产品物流园区;二是在原有优越的物流条件下, 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零售企业入驻园区, 开展农产品物流园区一体化综合服务, 例如: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

3.1.2 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区运营模式

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区运营模式是将农产品物流园区与经济开发区等同起来, 在政府特定的开发政策引导下, 由政府专门设立的物流园区开发机构进行投资, 并自行组建管理公司, 园区建成后由政府开发机构独立运营, 并获得所有项目的收益, 同时也承担全部风险。另一种方式, 则是由政府设立的物流园区开发机构进行农产品物流园区集中规划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 然后进行项目经营权的公开招标, 由中标企业组建管理公司对物流园区进行运营, 并承担项目风险, 政府派驻的物流园区开发机构则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收益。

3.1.3 工业地产商主导模式

将农产品物流园区与工业地产项目等同起来是这种模式的典型特征, 政府统一规划农产品物流园区, 工业地产商投资和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 然后对园区相关设施, 进行转让、租赁或者合作经营。这种工业地产商主导模式投资量很大, 但统一规划建设可以使园区的功能布局更为合理, 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还可以降低政府派驻农产品物流园区开发机构的投资风险。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部分物流园区均采取这种工业地产商主导模式。

3.1.4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 政府通常从总体上对农产品物流园区作出规划,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具体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一般有两种运营方式:一是政府对园区用地进行规划后, 把用地划批给物流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二是政府在原有物流企业聚集的地区引导更多的物流企业进驻园区参与投资和开发建设。目前, 在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这两种运营方式, 实现多元化投资, 确保农产品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中, 由于缺少政府的有效引导, 物流企业往往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来进行园区的开发建设, 长此以往, 将不利于企业间物流资源的共享, 同时, 仓储、工业、办公、居住等各种用地布局难以趋向合理, 园区的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3.2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政策分析

3.2.1《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一主两副”规划布局, 即在“十二五”时期, 全省将着力构建由物流圈 (带) ———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构成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物流圈 (带) 包括武汉 (城市圈) 物流圈、鄂西物流圈、长江物流带。其中尤以武汉物流圈为中心。

3.2.2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区位优势

(1) 地理位置优势。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 贯通南北, 承接东西, 东临我国具有较强开放和技术优势, 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较高的地区, 西接具有资源优势, 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西部大开发地区。在这样一个中枢地带, 以省会武汉为圆心, 向北延伸至北京、天津, 往南扩大到广州、深圳, 东临上海、杭州, 西抵成都、西安, 距离都在约1100公里范围内。

(2) 经济产业优势。

省会武汉在切实进行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如今, 已经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三二一”产业布局结构, 第三产业、工业以及农业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3年武汉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9000亿元大关, 该市较好地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处于我国中等偏上水平。

(3) 人才优势。

湖北省, 尤其是省会武汉, 聚集着大量高等学校, 其先进的教育体系, 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地处武汉的中国光谷, 更是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这些有利条件强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3.2.3 襄阳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调查

(1) 襄阳农产品物流园区基本情况介绍。

襄阳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是湖北省“十二五”规划中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一环。襄阳市政府在综合分析襄阳市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形势下, 拟建设大型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 项目选址于襄城区尹集乡高速公路出口以西的城郊结合部。

该园区占地10000亩, 首期占地1000亩, 由散货中转区、农产品储备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交易服务区四大功能区组成。项目一期建设共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散货中转区和农副产品储备区及道路、管网等与园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步将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区;第三步将建设农副产品交易服务区、质检中心及服务楼群。

(2) 襄阳农产品物流园区经营范围与规划布局。

园区经营范围主要为:农副产品供销、加工, 兼营苗木、花卉和林木产品等;农产品期货交易平台;与市场交易有关的信息咨询、资金结算、商业服务;设施出租及相关服务;农产品研发等, 并将根据园区运行状况进行拓展。

园区实行分行划市, 根据不同品种和产地, 各经销商在指定区域内进行交易。各经销商自行组织货源, 首先对货品进行检验检疫, 然后按照市场指导价进行交易, 推行电子结算。

(3) 襄阳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支持。

为了促进该项目的顺利推进, 当地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 同时,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政策扶持, 积极招商引资, 促使项目尽快启动建设。为此, 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 例如:入驻企业将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 同时, 对参与园区建设的开发商给予用地政策优惠, 工业用地土地出让价格控制在征地成本价以内。

(4) 襄阳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该园区采取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 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完成交通、电力、通讯、供排水、贮藏、厂房、写字楼、金融服务等综合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园区建成后, 将吸纳市内和外埠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入驻, 聚集市内和全国各地优势农产品资源。

4 结论与展望

关于采用何种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我们应该把交通运输环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城市综合竞争力列入考虑范围, 并结合农产品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实际状况进行选择。

应大力加强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 这样既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条件下节约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 又可以使买方企业或卖方企业集中自身人力和物力发展壮大。

为了适应全球化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实现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要实现以下转变:从部门、区域独自发展转向跨部门、跨区域发展;从政府的立场转向企业的立场;从片面强调硬件环境转向发展软件环境;同时, 政府的宏观政策应该是系统的、灵活的、可调节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的进程中, 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5 (1) .

[2]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1, 7.

[3]焦必方, 方志权.中日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比较研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7.

[4]王珍.WTO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1.

[5] (美)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6]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M].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 2004, (5) .

[7]张晓玲.中国农业科技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 2004, (5) .

[8]张倩.江汉平原农产品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M].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 2004, (5) .

[9]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1.

[10]陈池波.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003, 5.

农产品物流发展 篇9

关键词:马克思物流思想,物商分流,流通费用,物流增值,农产品冷链物流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 物流业必须要加快调整和改革的步伐, 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为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刺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贡献力量。当前中国物流行业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已经到了突破瓶颈、实现创新的关键时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未明确提出“物流”的概念, 但是其暗含的先进的物流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如何将其成功应用并指导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对于物流业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物流思想的三个维度

1. 第一维度:物商分离

何为物商分离, 顾名思义即是指“物流”和“商流”的分离, 也就是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依据自己的规律和渠道进行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提出了“实际流通”的概念, 用来指代“物流”, 即商品实体的流动过程。2001年,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颁布, 强调物品这一实体从供应地向接收地流动的过程就是物流, 这与马克思的“实际流通”概念不谋而合。“商流”指的是商品通过货币的表现形式实现价值的流通, 马克思将之界定为“所有权的转让”。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论述到货币并不能帮助商品完成空间和时间的实际流通。货币只是体现商品价格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货币这一媒介, 商品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所以说, 通过货币发生转移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权。

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商流”和“物流”的概念, 但是马克思对于两者分离的经济现象作过分析和探讨。“A卖给B的房屋, 是作为商品流通的, 但是它并没有移动。棉花, 生铁之类可以移动的商品价值, 经过许多流通过程, 由投机者反复买卖, 但还是留在原来的货栈里。”马克思描述的这种情况, 即是只有商流没有物流的情况, 没有移动的房屋、仍留在货栈的棉花和生铁都没有发生实体空间的位移, 但是商品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商品价值已经发生位移。

“商品的实际流通, 在空间和时间上, 都不是由货币来实现的。货币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 从而把商品所有权转让给买主, 转让给提供交换手段的人。货币使之流通的不是商品, 而是商品所有权证书。”马克思论证的这种情况, 指的是只有物流没有商流的情况, 商品虽然发生了空间和时间的转移, 但是并没有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马克思认为“商流”和“物流”并非同时出现的, 两者可以实现分离。商品实体的流通为商品价值的流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商品价值的流通又为商品实体的流通提供了资金保障。马克思的物商分离的思想, 为物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大众视野, 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第二维度:流通费用

马克思将资本在流通领域范围内耗费的费用, 称之为资本流通费用。马克思认为资本流通费用包括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两种。纯粹流通费用是指与价值运动相关的费用, 也就是资本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产生的费用, 该费用不会产生社会财富。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和使用价值相关的费用, 即商品处于流通状态但继续生产加工所产生的费用, 该费用可以产生社会财富, 创造经济效益。

马克思认为企业进行商品交易时, 必须要对销售渠道进行严格地筛选。因为企业要进行商品交易,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流通费用。企业必须要选择流通费用较低的销售渠道, 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对现代物流行业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发展高效物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第三维度:物流增值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运输业所出售的东西就是场所的变动。它产生的效用, 是和运输过程即运输业的生产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旅客和货物是和运输工具一起行动的, 而运输工具的运行, 它的场所的变动, 也就是它所进行的生产过程。”马克思认为, 运输生产出了消费, 它所产生的价值, 作为追加价值附加到商品价值中去, 在此过程中,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创造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马克思阐释的运输过程, 即我们如今探讨的物流过程, 运输过程的增值即物流过程的增值。

通过运输过程, 商品从需求量小的地区转移到需求量大的地区, 创造了同一商品在不同场所的空间价值。另外, 高效的运输, 使商品流通的时间大大缩短, 流通速度大大加快, 商品的价值也在运输的过程中实现了增值。“流通的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 资本的职能就越大, 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 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马克思认为的流通时间即是物流时间, 因为物流时间的长短, 直接决定资本周转的速度和资本增值的速度。通过商品位移时间的缩短, 物流活动创造了同一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时间价值。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国家相关物流政策相继出台, 另外国务院对物流业的发展给与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10年7月, 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我国第一部专业的物流领域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 专业化的核心冷链企业的形成和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规划》的出台, 为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1.农产品供给充足, 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壮大。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58957万吨, 油料产量3436万吨, 2011年的蔬菜产量达到67929万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数量逐年增大, 国内冷链物流规模迅速增大。丰富的农产品产量, 为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也为国内外不断增长的农产品交易量提供了可能性。

2.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的冷藏库容量已达到一千七百万吨, 共建冷库两万余个。冷库建设的发展模式也日趋合理, 逐渐从粗放型转型为专业型、节约型、环保型。我国多个水产冷冻批发交易基地汇集国内外近千种的冷冻水产品, 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从2012年以来, 在国家政策和支持和冷链市场需求的刺激下, 全国各省市纷纷开始建设冷链基地, 一大批现代化的冷藏库和冷链配送中心相继完工。冷链基础设施的完善, 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3.冷链物流成为“热产业”, 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增多。沿海地区的海鲜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摆在上海、北京等不同省市的餐桌上, 大棚里的蔬菜在各地的蔬菜市场上销售时仍然十分新鲜, 这些都得益于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冷链物流企业。一些大型企业, 如双汇集团建立了自己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 以及遍及全国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逐步发展成为“热产业”, 冷链物流企业迅速增多, 冷链物流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取得的可喜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与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实现标准的规模化、系统化, 甚至农产品流通环节不能保证全程的低温有效控制, 这对于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起到了负面作用。从总体上看,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 大规模的标准化的冷链物流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但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冷链企业一定要加强技术革新, 积极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技术, 防止“断链”情况的发生。

三、马克思物流思想的现实意义

尽管没有明确提出“物流”之概念, 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24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透露出来的物流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物商分离、流通费用、物流增值等物流思想, 对于我们认识冷链物流行业的价值空间、研究现代冷链物流的发展走向、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振兴、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的物商分离思想, 使得物流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费用和物流增值理论, 使得人们认识到了现代物流的价值所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一定要切实符合马克思的物流思想, 并在其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加快调整步伐和改革产业结构,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真正发挥冷链物流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农产品物流发展 篇10

1 教学团队社会服务实践过程

项目负责人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选拔具有项目规划、市场调研、物流信息、物流营销等各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组建项目团队, 正式开展项目实施, 经历调研、规划定位、文本编制、意见征求及专家评审四个阶段。

(一) 调研阶段

在明确调研目标的前提下, 项目组制定调研计划, 设计调查问卷, 组织16名项目团队成员与30名优秀的学生组成四个调研小组对该市物流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农产品种植基地与合作社、流通企业、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消费者等采用文献调查、现场考察、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

在上述调研基础上, 项目团队成员陪同该市农业产业化局领导远赴山东寿光和深圳, 重点对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与深圳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物流园进行调研, 进一步把握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律。

(二) 规划战略定位阶段

根据调查的结果, 双方多次沟通, 反复研讨, 初步确定其城区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的战略定位为:构建差异化的基于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物流体系, 建立服务于武陵山协作区的年交易额千亿级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 以创建"中国武陵山农产品物流之都"为目标, 努力将该市建设成为规模优势明显、支撑体系先进、集散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完备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三) 规划文本编制阶段

依据调查数据、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项目组团队人员讨论并制定了规划说明书的整体框架, 分为规划概况、某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预测、典型地区农产品物流规划研究、发展战略及目标、空间策略与总体布局、某市重点农产品产业及物流发展规划、某市城区农产品物流重点工程规划、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规划、营销战略发展规划、某市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章节, 并进行人员具体分工, 明确了各部分的负责人, 着手进行规划编制, 几经研讨修改, 整理出规划文本。

(四) 意见征求与专家评审阶段

项目团队提交规划文本后, 该市农业产业化局广泛的商务局、规划局、交通局等各政府部门及重点农产品商贸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进行意见征求, 并及时向项目团队反馈, 项目团队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规划调整。最终定稿, 正式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并顺利通过评审。

2 社会服务成效与经验

(一) 成效

(1) 规划的重点项目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区、特色农产品一条街、某市农产品会展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正吸引着广大投资者前来洽谈投资。

(2) 物流管理专业进一步明确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参加项目规划的教师搜集在调研与规划过程中相关资源, 整理出教学案例, 应用于教学, 深受学生欢迎。

(3)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 走出了学校, 贴近了社会, 学生得到锻炼, 素质提升。

(二) 经验

(1) 深度的专业调研为项目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学团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 把握物流行业与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手信息, 一方面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提供基础数据, 另一方面为承接社会的横向课题奠定基础。

(2) 各专业教师研究特长的确定与发展为项目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各教学团队成员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需求与专业建设需求, 明确了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 做到"术业专攻", 在承接社会横向课题时, 根据项目研究需要与各专业教师的研究特长组建项目团队, 发挥各自优势, 分工协作, 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服务合力。

(3) 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广泛参与, 提升了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教学能力。以培养教学团队成员能力为出发点, 在承接社会横向课题组建项目团队成员时, 每个项目负责方向一般邀请两到三位该专业方向的教师参与, 使教学团队成员能有充分参与机会;同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要求各参与成员要将调研的内容或者项目规划的方案进行改编, 应用到教学, 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3 社会服务体会与思考

除了承接本项目外, 我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团队还承接了其他政府部门委托项目与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多个, 通过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的全方位资料的分析、总结、提升,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团队的提升、教学资源库的充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推动着物流管理专业的快步前行。

同时, 教学团队很好的处理教学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力争做到相互促进:专业教师与学生借助课题验证理论, 然后又通过课题研究升华理论, 反哺教学;通过课题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老师与合作部门或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在研究课题结束后, 仍长期保持沟通与联系, 一方面学院聘请合作部门与单位的专业技能专家到学校来指导教学、开设讲座、传播知识, 另一方面合作部门或企业聘请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作为企业的物流顾问, 指导企业发展。

摘要:本文以编制《某市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为例, 介绍了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系教学团队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实践, 并对其实施的成效、经验、体会与思考进行总结。

关键词:物流,教学团队,社会服务,实践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作文写作导引管理下一篇:现场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