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素质

2024-05-08

国防素质(精选十篇)

国防素质 篇1

国防教育是指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 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 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和观念的教育;关于军事科学、国防科技、国防法规、国防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以轻武器射击、战术三防、地形学为主的军事技能教育;以《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为主的行为养成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据此, 把素质教育分成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及心理素质这五个方面是比较有利于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的。在任何一个国家, 素质教育都是提高民族成员素质的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我国当前基础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和主课题。同时, 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 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 就是国防教育。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 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也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些学科知识, 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 素质教育是国防教育的理论基础, 也是国防教育取得成果的评价标准, 并为国防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动力。而且, 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侧重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3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条例的规范下, 国防教育通过“军事理论课-集中军事训练-经常性国防活动”的三位一体化教育, 将素质教育的五个方面予以展开, 特别是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 更是集中地进行了强化。

没有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 是不完全的教育。它不仅是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必要载体, 同时也是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更是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可行方法。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 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在教学方面, 由于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它不仅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也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 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 而军事科学教育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 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 如微电子、光电子、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 这些都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 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 了解国际形势, 开阔视野, 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 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方面, 主要是集中一定的时间, 对大学生强制性进行队列、射击实战、以及体能等方面的军事技能训练,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 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 锻炼健壮的体魄,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这样, 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 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练就其健康的体魄, 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二、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国防教育, 其作用不仅仅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它更能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豪情、凝聚民族斗志, 它还表现为从人的意志力层面上升华人的素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共有的思想意识, 主要表现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共生存意识、共同利益追求, 同时也表现为民族成员为了民族的整体利益不惜牺牲自我的奉献意愿。民族精神的升华, 就是爱国主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 毛泽东对此曾高度概括:“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 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正是这种团结进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爱国奉献的伟大精神, 才使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成为我们的民族之魂。

在当代国际风云瞬息万变的多极化的复杂世界, 强化青少年的国防观念, 增强其建设和巩固国防的自觉性;对民族的兴衰乃至国家的存亡, 都有这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古人云:“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又云:“多难可以兴邦”即患难, 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 激发其自卫意识, 从而自觉地增强国防意识, 正所谓“常思危困必无危。”忧患意识是任何国家的人民都需要的但忧患意识又不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然保护的。国防教育, 就是和平时期强化人们忧患意识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国防教育作的好, 人们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就能经常保持忧患意识, 国防建设才能得到重视和加强, 只有国防就会巩固, 国家才能安定, 人们才能在和平的天空下享受人生。因此, 有充分必要大力开展国防教育, 坚决与和平麻痹思想做斗争, 确保中华民族能在新世纪振奋民族精神, 以极大的热情和智慧, 积极推动国防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持久发展。

三、素质教育是指导国防教育的可靠的理论基础

多年的素质教育活动, 使得从理论上的研究到实践上的探索, 素质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可行的操作方式, 这就为国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基础。国防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 把素质教育贯穿国防教育的始终, 在课程设置、学术活动等方面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色彩。

素质教育有利于克服国防教育中的一些偏差。在素质教育这个标杆的比对下, 国防教育在某些方面就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存在着因课时较少而盲目追求近期效果的短期行为和满足于走过场的问题;教育的目标上比较狭窄, 只是将其看作是一次军事技能的训练、国防意识的培养;教育内容上层次较浅, 缺少针对性和目的性;以课程教学代替国防教育, 以知识考试代替精神升华的智育化的教育方式等倾向。要解决上述问题, 就要从国防教育的价值观入手, 将“入学-军训”的即时教育延展到“日常素质教育”和“长效机制”层面, 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拓展国防教育的内涵, 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 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防教育体系。

再有, 素质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国防教育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国防教育的活力源泉。素质教育给国防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宽广的基础和全新的内容:文学艺术能激发人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丰富人的想象力;历史为人们提供正面和反面的经验教训, 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 可以在创新的路上少走弯路;哲学能够使人在错综复杂的科学问题面前, 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多重思维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人们确立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基础, 为坚持创新可能遇到的挫折提供继续前进的动力。

新时期, 各种竞争的激烈化对人才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对国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防教育者除了对受教育者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军事训练外, 还应着重强化心理素质教育。要设置一定的难题和障碍, 并加强劳动教育和训练, 以此磨练其意志, 进而塑造其精神, 提高其情商, 使他们最终拥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 成为善于化解痛苦, 勇于面对危机与不幸, 敢于迎接挑战、信念执着、工作努力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

由此, 我们可以确定, 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 拓宽各高校国防教育的渠道, 拓展教育功能, 积极创新, 逐步推进, 能够极大地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帮助澄清各方面对国防教育的误解, 从而为我国国防教育事业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为持续深入地开展地方高校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 用国防教育的手段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 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强化国防教育的价值观, 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创新观念, 让新时期的国防教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又是指导国防教育的可靠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邵灵红, 欧阳美平.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 .

[2]古添雄.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6 (8) .

[3]史济纯, 高中桥.论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

[4]黄妍, 熊鸿生.论素质教育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作用[J].高教高职研究, 2009, (2) .

[5]黄妍, 金久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 2009, (3) .

[6]黄乐.浅谈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如何提升国防生自身素质1 篇2

如何提升自身素质

如何提升自身素质

国防生,我军干部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国防生,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力量保障。面对新世纪条件下的军事变革,我们国防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迎接部队的挑选。

作为国防生,又是一名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重视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从而习得某方面的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

我们常常听说大学的知识到部队没有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大学的学习应该是培养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学习不应局限在大学课堂与书本。面对未来部队任职的需要,我们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心理学,管理学,法律我们都要涉猎,拓宽知识面,提升学习的综合能力。

部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地方。平时我们就要培养自己的纪律性与组织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总结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转化为自己的组织能力,丰富自身的组织思想。

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塑造自我的亮点。乐器,演讲,辩论,办板报,绘画,书法等技能在我们任职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技能不但陶冶我们自身的情操,同时能丰富连队的文化生活,增强部队的凝聚力。

作为国防生我们要牢记使命,积极提升自我的思想觉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它的历程苦难与辉煌共存,它的优良传统激励一代代从军报国的热血青年。作为一名后背选拔军官,我们要深刻了解这支军队的光辉历程,明白它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政治认识,升华革命信仰,劳铸军魂。

作为国防生,我们积极提高军政素质。大学期间,首先要积极参加军政训练,要充分利用日常的作训时间。我们一定要积极参加每周的早操、夜间的体能训练、队列会操等国防生大队安排的队列和体能训练,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如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班队列的指挥,方队的指挥等等。倘若将来到单位任职,无法完成部队常规队列操作流程,那就为时晚矣。学院给我们安排的军政课同样非常重要,教员们在部队工作了很长时间,对部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大家能够通过教员去了解部队,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我们要积极参加基地化训练。这是我们提高自身队列水平与军事技能的最好平台,一定要刻苦训练。特别是将来从事指挥类工作的国防生,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等到将来毕业到了单位,如果自身的队列水平一般,底下的战士就会不服,不利于自己去开展工作。通过这些锻炼机会我们能直接地了解部队现状,了解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发展自己该方面的能力。

我们国防生是一个大集体,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国防生赋予我们一个有别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因此我们国防生之间,不光有难忘的同学情,更有深深的战友情。我们要经营并维护好战友间的感情,我们要放开心胸,学会退让,懂得珍惜。

我们要主动关心别人。任何人都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在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别人对他的关心和鼓励,去帮助他走出低谷。这种关心,可以是学习上的关心,也可以是训练上的关心,同样还可以是生活上的关心。这样我们国防生这个大集体能够相互团结,相互信任,共同进步。

国防教育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篇3

一、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并把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提了出来。就人口素质结构而言,它是一个多要素的系统,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对其他因素起着统帅和总揽作用,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入手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考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把它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防教育是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和军事技能所进行的教育。我国《兵役法》和《国防法》都以明确规定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的意志技能和体魄;而学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国防观念,根本上是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不限于国防建设本身。从教育的角度上讲,国防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从国防建设角度上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通过综合培养,实现“在军事上和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科转化为凝聚力”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教育已纳入全民总体教育体系。《兵役法》《国防法》《教育法》以及《国防教育法》都对学校国防教育作了明确规定,这一切都表明国防教育具有为国防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二、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防教育的重大特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形成了生动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纪律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实施国防教育,最基本和常用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理论学习。军事训练,突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军事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强化遵纪守法观念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思想及作风;通过学习解放军共同条令,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意志品质、顽强作风的教育。国防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强化学生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引导他们树立以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为核心的群体意识。从国防教育的内容看,军事教育是融军事、政治、经济于一体,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身,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密切相关,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它侧重于理想信念、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然这对于学生的智力提高与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必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从国防教育所涉及的知识面看,它既有广泛的相关性,又有自己特殊的领域和规律,还有着独特的实现手段,因而是其他课程所无法代替的。所以,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人的素质主要在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而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尤为重要,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应试教育带来影响日益严重,其中又以中等教育阶段为最,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给人们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这必然对素质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延误素质教育的进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青少年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组织纪律观念,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而学生军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意义上有着特定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效果。首先,军训以其特有的军事化管理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多种能力的条件,军训成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极好机会,同时在军训期间,学生不但学习军事、政治,也学习生活必备的技能。其次,形象感染教育在军训中取得最佳效果。军训教官们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感染。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以及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第三,军训体现了环境影响和教育主导作用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高度统一。军训之所以对学生素质教育有着显著的强化作用,一是因为我党我军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优良传统发挥了主导作用,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内容更具有特色。军训中开展的“比思想比训练、比律、比团结、比作风、比成绩”的“六比”竞赛活动,既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造就学生时代所需要的高度责任感危机感和荣誉感,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由抽象变为具体,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从而迸发出催人向上的巨大力量。二是因为绿色军营特殊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具有人员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管理严格、政治气氛浓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等特点。由于教育训练、实践一体化,使得教育和环境的作用在整个军训期间保持内在的统一。在军事化的育人环境中,学生要做到一日生活条令化、一切行动军事化,达到令行禁止、整齐化一。从作息时间、内务卫生、军容风纪、操练上课到请假销假,都有合理而又严格的规章制度。时间上的全天候,空间上的全方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三是因为高强度训练提高学生的承受力。军训中队列、射击、战术训练是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训练强度大,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能的严峻考验。因此,训练的过程成为磨炼意志、锻炼体魄、培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的过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军训给学生在知识上拓宽了边界,在素质上增进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四、军人素质,使人才素质内涵更加全面

《解放军报》曾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国“三军仪仗队”六十多名复员军人,在名单出来后被数十家公司抢聘一空。在目前这样大环境下,军人能有这样被抢聘的现象,恐怕各公司更看重的是他们的军事素质,这值得我们深思。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是一所具有20多年国防教育特色的学校,每年暑假都要接受几十家家单位的训练任务。试想,他们花大力气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军事训练,其目的是就是培养他们服从会令、听从指挥,使员工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一句话,就是培养他们的军人作风。正因为如此,我校常年坚持军事化管理不放松,并提出了“一种素质”(军人素质)、“五种能力”(学习再学习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八种技能”(驾驶技术、实用外语、计算机操作、实用写作、书法、普通话、轻武器的使用和体音美特长)。并通过常规教育教学与具体活动相结合,如新生入校都要进行一个月的封闭式军事训练,使之初步了解一个准军人的要求,初步掌握一个准军人的技能,并在日后工作学习中严格按一日生活制度要求,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每周一举行的少年三军仪仗队军乐队组成的升旗仪式和周六对外的“国防教育日”活动,都吸引了大批学生家长参观学习;再如,每年暑假进行的拉练活动,让同学们从郑州徒步拉练到我校德育基地——革命老区庙子乡,使他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体魄,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随着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的日益突出,国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地位也更加巩固。学校把国防教育与教学活动中结合起来,实现了国防教育课程化、技能化、生活化和校本化。

总之,多年来,我校始终突出国防教育特色,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容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品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可见,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国防素质 篇4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关系研究

有国必须有防, 有国防必须有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里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不难看出, 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要, 做好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本文研究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1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 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教育学科, 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内容,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和国防技能等方面。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属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部分, 国防技能属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部分。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从学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 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 部分和整体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1.1 相互区别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严格的界限, 不能将国防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首先, 就两者涉及的领域而言, 国防教育只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 而素质教育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切领域。其次, 就两者的教育目的而言, 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 掌握国防知识,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素质教育的目的则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不同。高校国防教育只是高校所有教育学科中的一门, 通过高校有组织、有目的地开设国防教育课程, 学生的国防观念得到加强, 国防知识得到丰富, 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防教育是部分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教育。

1.2 相互联系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可分割。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也就变得不完善。国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提高学生国防意识,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影响。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素质教育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也同样会影响到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越重视, 人们越能认识到国防教育的独特性, 国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进而更加重视国防教育, 使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2 多和一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 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 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 一种“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 理论是一, 实践是多, 一种理论可以对多种实践有效。素质教育是一种理论, 是一;国防教育是实践活动, 是多。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有效, 也对其他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有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 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发展的落脚点是为了人, 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国防教育可以实现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总之,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多一关系是双向的多一关系, 任何割裂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3 被指导和指导的关系

高校国防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 素质教育指导国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探索、发现各门教育学科最佳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设计和优化, 对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和选择, 选择那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并力求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推进国防教育的力度。素质教育发展程度越高、素质教育理论越完善, 对国防教育的指导也就越科学, 对国防教育的推进力度越大, 国防教育的发展也就越好越快, 也就越能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4 结论

国防素质 篇5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一、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认同感

多年来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军事课,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学生的认同感

军训期间学生们能自愿接受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亲身体验军营生活接受军事锻炼,部队派出的优秀教官进校军训,在完成承训任务的同时,把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带进了校园,使同学们有了面对面向解放军学习的机会。

3、家长及社会的认同感

家长及社会对高校的学生军事教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认同。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军事训练改变日常生活中懒散懈怠作风,锻炼他们的意志品德,平衡他们的心态。

二、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内容是按照《通知》要求进行教学的,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及方法上看,国防教育为高校教育注入了活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1、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

2、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3、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三、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的深远意义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性作用 篇6

一、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方向

国防教育周活动除了具有一般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生动性和体验性的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艰苦性。因为部队的生活条件和训练条件比较艰苦,所以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周活动,到部队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对学生的锻炼和教育价值更大。二是典型性。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领导下一支光荣的人民军队;是一支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锋队性质的军队;是一支具有铁的纪律、钢的意志的军队;是一支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军队;是一支不怕困难,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三是方向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时间虽短,但它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强烈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引导学生去寻找努力的方向和成长的道路。结论是肯定的:坚定不移地组织中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周活动,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一条战略性途径。

二、搞好国防教育活动,发挥德育功能

在坚持组织初中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活动的12年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积累和完善,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及时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造成一种齐心协力的舆论氛围

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来自各方面的疑虑和非难。“孩子太小,不适合搞军训”、“搞好学习,比啥都强”、“时间宝贵,耽误学习”、“下去几天,没啥作用”、“部队太苦,折腾学生”、“没事找事,自惹麻烦”。对此,我们既不置之不理,也不大动肝火,而是通过板报、班会、座谈会、演讲会、家长学校,甚至新闻媒体等各种形式,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其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使其认识到国防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二)建立保障机制,实现国防教育活动课程化、制度化和基地化

国防教育活动不同于校内一般教育活动,也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活动时间长、地点远、困难多、组织难,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加以保障,是很难坚持持久的。为此,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这种机制的:

1. 纳入教学计划,列为正式的活动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校开始实行整体教育改革,同时探索课程改革,建立多维立体的课程结构。按照这一课程结构,国防教育活动从课程形式上分属于活动课,从课程管理上分属于必修课,从课程功能上分属于社会实践课。这样,国防教育周活动从课程理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2. 合理安排,形成制度。我校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体系:初中一年级学生入学时,开展为期10天的上海社会实践活动,上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初二年级学生到农村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初中三年级学生到工厂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时间、年龄、学业和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出发,把国防教育周活动安排在初一年级学生入学之初较为合适。同时,这也是一种制度,必须无条件执行。因此,每到初中一年级学生入学之初,既不需要商量,也不必请示汇报,初中一年级必须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这样,就使国防教育活动有了制度保障。

3. 加强军民共建,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这是最关键的一环。这里要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要选好实践基地。1979年,我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集团军正式建立军民共建关系,并确定十六集团军所属的高炮旅为我校学生国防教育活动基地。这是因为它具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距离合适。高炮旅距学校40华里,行车半小时即可到达。第二,该部队特点比较突出。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军部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纪律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第三,食宿问题可以解决。在部队的支持下,学生交少量的费用就可解决食宿。

(三)精心设计,统筹安排

国防教育活动以参加军事训练为主,实现实践形式的多样化。我校国防教育活动的时间一般为一周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周时间,把活动搞得既扎扎实实,又丰富多彩,我们主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 必须以参加一定的军事训练为主,这是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活动的主要锻炼形式。我们规定参加军事训练的时间不少于5天。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使学生所要参加的军事训练活动既要适合城市中学生,又能使学生学到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二者缺一不可。学生参加的军训活动主要有队列训练、军体拳训练和分列式训练。队列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活动,它要求参训者要有较好的体力、耐力,较强的意志和品质,较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此基础上,军体拳和分列式训练则更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这些正是大城市中学生所欠缺的。

2. 要做到形式的多样化。这些形式主要有:(1)报告会。我们请首长介绍我国国防概况和部队情况,使学生对人民军队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国防意识。(2)练歌。在教官的带领下,学习部队歌曲,使学生在欢歌笑语中感受部队、感受军人、感受艺术。(3)联欢。军训活动结束前师生与部队举行联欢活动。学校与部队、学生们与教官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这些形式因时间情况而有所变化,做到了统筹安排,灵活机动。

(四)依据国防教育活动自身特点和实际,确定主要教育内容

国防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所蕴含的德育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国防教育。一个有志青年应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做出重大的牺牲。深入部队营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亲自体验部队的训练与生活,面对面地与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交流、学习,必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之情,必将激发他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之志。

2. 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国防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向解放军战士学习的机会。学习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舍小家、保国家、献身国防、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们……这种学习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 组织纪律性教育。人民军队和解放军战士高度的组织性、严明的纪律性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们从中找到了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4. 艰苦奋斗教育。部队艰苦的生活和训练条件,解放军战士们不怕困难、艰苦朴素、奋发向上的精神无疑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

(五)严密组织实施,确保活动的教育效果

学生国防教育活动是一个教育过程,可分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各有其作用,皆不可忽视。

活动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思想动员,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工作。着重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活动目的、意义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这是保证实践效果的前提。

活动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教育活动,确保活动成功。这是保证教育效果的中心环节。

活动后阶段,它是总结、提高阶段,是保证国防教育活动的关键一环。

每次国防教育活动后,我们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总结,通过主题板报、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一个人的收获变为大家的收获。

只有不断地完善各种制度和措施,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才能真正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活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我們对这项活动不能有临时任务观点,应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军营社会实践活动又不是一般的学校教育活动,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花大气力,下大功夫,舍得投入,必须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及各种制度上予以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持久,而不至于时断时续,甚至夭折。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教育事业的理性选择,是新世纪教育变革的追求。我们将在承继历史、开创未来的基础上,培养“理想远大,知行合一,善于创造,全面发展,个性优长”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M].吉林人民出版社.

[2]憨氏.人生必修的48堂励志课[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3]万小遥,钟祥凤.习惯成就一生[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国防素质 篇7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相互关联性

引言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威胁的建设与斗争。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涉及到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范围非常广泛。国防建设的整体性决定国防教育内容,现代国防不仅仅是指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以及战场和战略要地的建设,而且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状况、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和观念的教育;关于军事科学、国防科技、国防法规、国防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以轻武器射击、战术三防、地形学为主的军事技能教育;以《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为主的行为养成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更加需要提高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操,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建设国家中去,把一腔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普通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更需要努力加强学生的国防素质教育。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应当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心灵。因此,在普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和国防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已然将高校国防教育提上日程,各大普通高校多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等,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今对于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结合程度还并不高,没有将国防教育很好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体系中去,许多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足。因此,在此时探讨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联性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二者的相互关系入手,通过探讨研究促进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普通高等院校的长足发展。

一、国防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谈及我国高校的教育问题时说道:“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从钱理群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到,高校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商,更加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无道德的知识是可怕的,一个只有知识,而对国家无热爱、对人民无责任的人,反而会做出许多危害社会的事情。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的“硬件”,而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则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软件”。正如复旦校长所说:“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可以看出,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已然意识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礼记·大学》有云,君子的最高道德追求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现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亦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由此可见,从古至今,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都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最高境界。在21世纪,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防素养,促进全社会的国防教育发展亦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意见》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对于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因此足见,在普通高校中开展国防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要的工作。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因此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绝不可将二者割裂分开来看。从理论和实践上将二者紧密结合,是推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联性

既已明确国防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二者的相互关联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才能从机理上入手,促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首先,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国防教育参与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如前文所述,爱国主义和国家意识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部分甚至核心所在,那么欲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水平、开展素质教育,国防教育便是不可绕开的重要部分。只有通过国防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防知识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而只有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了、国防素养提高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将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用到服务祖国与人民中去。同时,大力开展国防教育还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作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洞悉国际风云、了解国家的国防形势和政策也是一门提高综合素养的“必修课”。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流。但是,环顾全球,冲突不断,矛盾复杂,世界并不安宁。国际斗争形势虽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不少有利因素,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和统一,他们处心积虑地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高校大学生要意识到并深入了解分析这些国防基本形势,深刻意识到我国国防形势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方才能更好地将个人素养发挥到祖国建设中去。

其次,素质教育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坚实基础。

爱国主义情操是一个人道德追求的极高标准,只有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基本素养的群体才能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的目标。离开了素质教育,国防教育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首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才能为国防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教育家刘东先生曾说,“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人,否则你教育得再好,他也可能替萨达姆服务。”正所谓“教书育人”,素质教育正是试图完成“育人”的工作。从时间维度上开,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时间比国防教育长,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和理论成果较为丰富。故而,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都是国防教育借鉴的重要素材。同时,素质教育理论体系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为国防教育的进展提高了有效的指导,并成为国防教育成果检验的一大标尺。如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现存在军训模式化、军事理论课程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都可通过素质教育理论体系来进行纠正和优化。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防教育的丰富与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国防教育发展的重要源泉源泉。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国防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全新的内容:文学艺术素养的提高能激发人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丰富人的想象力;历史经验的总结则为学生提供了“以史明鉴”的宝贵教训的,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揭示科学发展的重要规律,使得国防教育可在创新的路上少走弯路;哲学和社会科学则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历史、发展地看待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洞察社会和国际形势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的基础和有利性的前景。只有在在素质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下,不断拓宽各高校国防教育的渠道,拓展教育功能,积极创新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势,逐步推进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才有其可能。素质教育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促进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事业的能力,有利于避免国防教育走入极端爱国主义的误区,从而为我国国防教育事业找到新的发展契机,为持续深入地、高效有益地开展地方高校教育工作提供充足了的动力。

最后,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处在发展变化中的有机整体。

撇开国防教育谈素质教育、剥离素质教育谈国防教育都是片面的,要深刻认识到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把二者看做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步促进二者共同发展,而不能有所偏重,片面发展其中之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以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国防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以国防教育的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21世纪的国防素质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关联建设与发展

分析探究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联性问题,其目的旨在通过理清二者的关联性,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因而,如何将二者的关联性关系应用到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中,是普通高校需要长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首先,国防教育应合理应用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创新国防教育的手段。在目前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还尚存诸多问题。如,通过对高校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调查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军事理论课程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学生自己对课程兴趣不够,参与度不高,故而从中收获不大,许多学生抱着应付军事理论课考试的心态学习,其国防素养和爱国意识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再如,有学生在军训中“消极怠工”、不能吃苦耐劳,没有做到积极参加训练,没有起到在军训中提高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质的作用。这些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表明,国防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国防教育要将素质教育的理论充分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注重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国防教育的教学和实践中去,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提高和进步。

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探索建立合理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确立合理准确的国防教育课程培养目标。普通高校在开设军事理论等国防教育课程时,要认识到在高校开设的国防理论课程是一门通识性、普及型的课程,而非是专业性、知识性强的课程,故而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不能过于学术和枯燥,要贴近我国的国防现状和形势,结合时事政治,主要给学生传授国防常识、注重教学相长、重点培育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在课堂上可综合应用多媒体手段,使课题更加有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次,要丰富普通高校军事训练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军训中能切实得到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切实获得“真才实学”的国防技能和知识。针对许多学生所反映出的在军训中不能吃苦耐劳、不能认真对待训练的问题,普通高校要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入手,在军训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得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军事训练。同时,还要丰富军事训练的内容,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训练项目,以期达到军训的最佳效果。

最后,还要注重加强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国防教育基地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依托。建立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具有整合国防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国防教育辐射功能的作用,使国防教育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建立高校国防教育基地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可以依托国防教育基地,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理论,改变过去那种“黑板上运筹、教室里作战”的现象。 (1) 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要综合校内校外一起考察,在校内,可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资源,如操场、设施等,因地制宜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活动;在校外,主要是以选取合适的军事营地为主,为学生军训提供一个真实、可感的环境,让学生在真正的军营中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国防素养的提高。

总之,只有牢牢把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时刻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原理应用到国防教育的建设中去,才能有效开展国防教育事业,促进高校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结语

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树立爱国主义理想。近年来,我国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在快速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理清了二者互为基础和重要内容的关系,确立了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并坚持素质教育应当指导国防教育的发展的理念。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永恒的主题,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只有牢牢抓住二者的关系,并从二者的关系入手,改进和优化国防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体系和内容,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达到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初衷。也只有加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对高校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和素质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高度的国家认同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敢于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才能使普通高校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充分应用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建设国家中去,才能使得高校学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局性的高度眼光,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书臻,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 石油大学学报, 2000 (12) ;

[2]王明明、米英杰,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内容体系[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 (03) ;

[3]梁仕新, 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促进高校国防教育[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2) ;

国防素质 篇8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局势的复杂性使国家安全观经历了从传统安全观、非传统安全观到综合安全观的演绎过程。除了传统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威胁外,西方敌对势力力图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分化中国、限制中国发展的事实一直都没有改变。“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弱则国家衰”。然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仅国防意识淡薄,而且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理想信念迷茫、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观扭曲,这使得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任务比以往要更加繁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针对高校国防教育明确指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见,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国防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与否。本文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对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等作了探讨。

一、国防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没有统一的民族精神、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无法自立、自强,就很容易被外部力量左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高校承载着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而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和长效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中存在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无视社会、集体的现象,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少数社会风气不正现象,加上大学生自身辨析能力较弱,引发道德观念淡漠,生活行为失范,把随意看作“潇洒”,把对道德、纪律的蔑视和叛逆看作是张扬“个性”,学生之间相互攀比、超前消费、无心向学、考试舞弊等现象表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提升大学生文明水准、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通过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引导他们以社会需要为己任,自觉把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盲目看票子、位子和牌子,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选拔,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实践证明,国防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体现大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技能运用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是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还是从追求个人幸福走向追求社会幸福从而实现道德成长的过程。

二、国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素养

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育动力应该来源于学生自己。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未来战争格局将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是人才的比拼和较量。国防知识教育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既激发民族自豪感,又产生发展国防科技的紧迫感,指引大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的热情,自觉用行动去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其次,有助于锻炼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国防教育能充分发挥宣传载体的重要作用,就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展开大讨论,使大学生在激情中学会理性爱国,使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根植于每个大学生头脑,回顾历史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才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摆脱了深受帝国主义压迫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这一切胜利取得的根本保证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坚持是“必须”的,是不可替代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国防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思考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局势,增强政治敏锐性,从而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拒腐防变,保持警惕心理,坚定爱党、爱国政治信仰。

三、国防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水平

现代健康的标准不仅指的是躯体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现在大学生大多生长在“温室”下,经历单纯,抗挫折能力弱,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已不是鲜有事例,无法对自己生命负责,更谈不上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关怀生命、善待生命是高校素质教育应秉持的态度。相对于单纯心理健康理论宣教,军事技能训练活动作为加强国防教育的有效手段,使学生的亲身体验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开展各项军事技能训练活动,如队列操练、内务整理、射击训练,不但能够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增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良好品德。军事动作整齐,内务整洁划一,强调大学生既要实现个体的价值,又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当今许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多学科的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对完成科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处理与他人合作的关系,并增强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学的国防教育相比较,我国大学国防教育的发展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师资匮乏;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开设科目过少,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对学生缺少吸引力,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增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效果。

1. 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途径和运行机制上要有明确的制度性保证。应考虑设置专门机构,做好人、财、物的保障工作。例如军事理论系列课程往往涉及人文社科教学或军工研究方面有重合,就师资可以在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上实现优化联动,提高效率。

2. 教学课时应有明确规定,防止教学的随意性。另外,课程科目和内容需定期予以重新修订教学计划,以适应国际社会发展形势。

3. 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加强对学生国防意识的引导,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配合,探索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形成合力,提高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的认知水平。

总之,国防教育是融军事、政治、经济于一体,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身,同众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教育。它侧重于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学生的智力提高与能力发展起到了必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综上所述,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不但可以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理想,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更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有利于培养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加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感,构建系统化军事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与更新国防教育活动形式,并常抓不懈是高校国防教育事业中一项艰巨而不容忽视的任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国防素质 篇9

一、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国防教育是国家根据国防的目的和要求, 对公民实施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国防形势、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科技、国防法制、军事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防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对全体公民施加影响, 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 强化国防观念, 增强国防意识, 促使公民自然维护民族利益, 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世界上的一些大国或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 无不重视国防教育, 像美国、以色列等国家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跟他们的重视国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人的素质内涵, 一般认为应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 是做人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 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业务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 其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 还包括工作能力;身心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 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而不是一套具体的教育方案。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引导下, 自己探求最佳的方案、措施。而国防教育则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的知识, 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 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 自觉维护民族利益, 保卫国家安全, 防止外来侵略的活动过程。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时, 着重指出:“规范国防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

二、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1. 国防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大学阶段, 是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 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特有的教育方式, 使大学生在增强国防观念的同时, 思想政治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这为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每年的军训, 军人的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 敢于担当, 不畏艰险的工作作风,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事理论课的开设和教学, 让许多同学对于国防政策、军事思想有着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通过训练和学习是同学们认识到自己要把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可见, 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起到了导向作用它有利于高校德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2. 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

国防教育的一个主要载体就是军训, 军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最直接、最见效的。军训期间, 无论晴天雨天, 都持续的高强度的操练, 使同学们感到兴奋、紧张、疲劳, 正是这种艰苦训练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许多同学在军训中晒黑了皮肤, 增强了体质, 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1]。

3. 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

据调查。中国高校20%的在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加强和改进高校的素质教育, 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国防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事教育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相结合。国防教育所进行的超强度的训练达到类似实战的要求。让受训者在极端艰苦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磨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苦乐观, 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瑞典《国防法》规定:“瑞典的防御, 包括国防、民防、经济防御和心理防御。”心理防御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实施心理防御, 实际上是专门负责国防教育的政府机构, 平时的任务是了解和掌握社会公众对国防的心态和意愿。向政府提供心理防御的工作建议, 组织各级机构举办心理防御训练班。美国对学生的国防教育经常进行一些军事技能训练, 目的是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此外, 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 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 进而对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由于国防教育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既有理论知识, 更有实际操作。因此, 它能使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发展智能, 提高技能。对于完善大学生的智能结构, 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防教育这种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教育, 是大学生智力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2]。

4. 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国防教育最能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军事课教学和开展的各项国防教育活动中, 同学们通过学习和实践, 深深懂得了集体主义的内涵, 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要以集体为重, 个人只有服从集体或在集体的支持下才能发挥作用, 一人不努力, 影响整个集体。只有将个人努力和集体利益融为一体, 互相协作, 团结一致, 才能取得胜利与成功。队列训练、内务卫生和评比检查、综合训练和阅兵式等科目, 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 锤炼了顽强的意志、毅力, 增强了体魄, 提高了自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整体观念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在训练中组织的各种评比比赛活动, 使每个学生始终把自己个人的行动融于集体之中,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动, 为集体争光, 总怕自己的言行影响了集体的荣誉, 从而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 去磨炼自己的意志。为了集体的荣誉, 同学们相互团结, 互帮互学, 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 从而, 造就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了集体主义思想。这种有形的教育和训练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解决的, 大学生只有经常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才能受到集体主义思想的熏陶, 才能不断地把自己的行动融人集体之中, 牢固树立集体主义思想, 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三、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基本途径

1. 加强领导, 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和平建设时期, 对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清醒的认识。许多高校领导, 都认为军训等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列列队形, 是新生入校的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因此, 必须转变观念, 认识到国防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 完善国防教育体制, 明确国防教育的任务、目的、方式和方法。

2. 大力宣传国防政策, 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素质的强弱, 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公民, 而且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祖国有用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高校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清加强国防教育是建设国防、巩固国防的战略性举措, 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 此加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高校国防教育最本质的作用, 就是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在中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设有关于中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国防法规等基本内容, 可以增强大学生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 提高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 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3. 以育人为中心, 积极开展军事训练。

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技能训练, 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强健体魄, 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 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 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军训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军事院校、国防设施和部队军事演练, 甚至可以选取训练优秀的、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直接参与到部队实战演练中去, 使他们切身体验部队生活的与众不同, 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与伟大, 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对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切实加强领导, 完善国防教育机制,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国防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集体主义精神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从加强领导意识, 开展军事训练等多方面、多途径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洲.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 2008, (20) .

国防素质 篇10

1 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国防教育, 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 即按照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和安全, 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 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 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教育的活动。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为载体, 大学生军训不仅是传授军事知识, 培养军事技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人生观的过程。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 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为目的。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 同时又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第一, 促进学生政治上的成熟。第二, 国家的安全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 同时, 还要以国民的精神为基础。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只有与国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及把国家安危系于一身的国家安危意识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而国防教育的重要使命正是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安危意识。这与高校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目前, 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因此, 要增强综合国力就需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 以此来弥补经济和军事上的不足。高校是知识密集型的地方, 它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造就今后国家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和各类高级技术人才, 他们将直接关系到明天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国家意志的强弱, 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因此,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是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 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 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国防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 属于基本素质教育范畴, 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 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2.1 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大学阶段

是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 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特有的教育方式, 使大学生在增强国防观念的同时, 思想政治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这为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通过与参训教官的接触, 部队教官爱岗敬业, 不怕艰难困苦的工作作风,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同学说, 我们要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伟大中华民族的一代, 把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可见, 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起到了导向作用它有利于高校德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2.2 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为载体, 军训中烈日下的操练和泥泞中的高强度战术训练, 使同学们感到兴奋、紧张、疲劳, 正是这种艰苦训练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许多同学在军训中晒黑了皮肤, 增强了体质, 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

2.3 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磨砺。

21世纪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心理素质的优劣将会成为评价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为21世纪成功人才的必备条件。国防教育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疾患发生、促进学生人格成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近, 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中, 充分反映了在高校中开展例如军训这样国防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使学生的意志得到培养。

意志是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良好的意志力主要表现在自觉性、自制力、果断性和坚持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就是意志的四个品质。当代大学生, 大多数没有经过艰苦的锻炼, 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想象不出军队中的艰苦。在军训中他们以坚强的毅力开始合拍于军队节奏。这期间谁也不肯落后, 谁都想显示出一个准军人的风采来。这些都对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果断性和坚持性都得到了培养。

2.5 使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除了集体主义的教育之外, 更重要的是在团体实践中对集体主义的理性感悟, 并使这种理性感悟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高校国防教育以军训为主要形式。军事活动的团体性和军事斗争的对抗性是军事领域的显著特点。团体性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协作精神, 激发集体荣誉感和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相精神, 激发竞争意识。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 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军训中, 使一度淡漠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6 使组织纪律观念得到加强。

在军训中吃饭、看电视、集体活动都要站队, 寝室布置要求统一, 训练时着装有要求, 枪支排列、水壶放置, 以及领徽、帽徽、臂章的佩带位置等, 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同学们都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自觉行动, 这样的军训, 时间虽是短暂的, 但其社会效益是无限的, 它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改变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开拓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

3 正确认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

从“三个代表”的角度出发, 无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还是建设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都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安宁、社会稳定, 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可见, 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就必须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放在国防活动的关键地位上。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 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战略措施。同时,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是21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可见, 国防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过程, 是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充分发挥高校以军训为重点内容的国防教育的综合作用, 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 民不兵不安”, 所以, 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 增强国防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 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增强国防观念。《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仅明确提出要“规范国防教育”, 而且明确规定了“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这个教育目标。可见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根本途径, 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 是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的重要保证, 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候树栋.国防教育大字典[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2.[1]候树栋.国防教育大字典[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2.

[2]卢晨泉.国防教育[M].大连:大连出版社, 1988.[2]卢晨泉.国防教育[M].大连:大连出版社, 1988.

[3]宋时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3]宋时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抽采技术试验下一篇:主动抑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