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024-05-07

物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精选十篇)

物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1

一、帮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特点, 养成良好习惯

新课程虽然减小了学习梯度, 降低了衔接的难度, 但由于高中物理的自身客观要求, 难免在初、高中衔接中仍出现台阶, 学生仍会感觉高中物理难学。不论新教材编得多么完美, 都不能踏平高、初中物理学习的台阶。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台阶是提高高中物理学习效果的关键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分析台阶的产生原因,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我在过去十几年的工作中, 对比阅读初高中教材, 总结出产生台阶的原因总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 初中到高中的物理知识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跳变。

2. 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识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变化, 阶梯很高。

3. 学生不善于利用数学工具解题是形成台阶的重要因素。

4. 初中呆板学法的“惯性”对高中物理难学的结论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轻松进入

由于以上的台阶问题, 学生进入高中, 特别是在学习物理时要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这一转变跨度较大, 感到物理难学是很正常的。由于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分析这些言论, 在心理上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 上高一后, 这种消极的心理准备肯定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的, 极易造成未战先败, 使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 精神劲越来越大,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放弃对物理的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 应排除心理障碍。正确分析社会上的言论, 应认识到, 学习物理和学习其它任何一门课程一样, 都有一定的难度。开始时应多投入一点时间, 说物理难学, 对所有学生都一样, 起点都相同, 有什么可怕呢?老师要让每个同学要充分认识自己, 从心理上不能服输, 对学好物理应充满自信心, 再采用恰当的方法, 就一定能学好物理。

其次, 让学生摆脱依赖老师的心理。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所谓“好”老师的身上, 好象“好”老师就可以保证自己的成绩了。试想一下,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在同一个班上几十人, 有的人学得很好, 很轻松;而有的人学不好, 很吃力, 他们是同一位老师的学生, 究竟老师是“好”还是“不好”呢?所以, 学好物理应立足于自己的努力, 可以求助于同学、求助于老师, 但不是靠同学、依靠老师。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轻松学习

高中物理不仅要定性研究更要定量研究、由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 这些变化都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如果我们学法得当, 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好物理的。

1. 树立目标, 培养兴趣。

人生没有目标就会很茫然, 没有方向, 学习也是一样。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深厚的兴趣再难的事情也愿意去做。

2. 直面困难, 主动出击。

大多数时候, 我们是被困难的外表吓倒了, 许多困难, 你不去着手解决, 它就不会减少一分一毫, 有时反而会变得越来越难解决, 时时问问自己:“我最怕什么?”“我的弱点在哪儿?”若有答案, 就应该立即着手解决。

3. 正确看待, 把握现在。

有些同学总是把“基础不好”挂在嘴边作为现在学不好的借口, 虽然基础的作用确实是很明显的, 但在遇到困难时总理怨自己基础不好, 任凭同样的困难多次侵犯、挑畔, 这不是对待基础的正确方式。应该认识到, 任何人或多或少, 或这儿或那儿, 总会有学得不够好的地方, 以前所学的知识, 倘若有用, 则将会出现在你将要学习的知识中, 你只要不轻易放过现在和将来所面临的困难, 就完全可以把基础补好, 并在最近的考试中有所进步。

4. 及时复习, 及时总结。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要时不时地整理一下知识, 清醒一下头脑, 强调一下重点。不论以前是成功还是失败, 都会有所收获。“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倘若总结并吸取失败的教训, 多少次失败都不会孕育出成功来!

5. 针对特点, 扬长避短。

在目前的教学形式下, 老师的教学只能针对整个班的平均水平来安排教学,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的同时, 应多花一些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而不是平均用力。让学生学会时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不要一味只是跟着老师走, 既要扬长, 也要避短, 才能让自己的学习变得轻松。

6. 正确看待, 做好准备。

考试时, 适度紧张是有好处的, 但紧张过头就会适得其反。过度紧张是由于对考试成绩看得过重, 对考场发挥期望过高所致。为了防止过度紧张, 让学生明白我们应“重学习轻考试”, 考试时, 应该想:“不要紧, 只要认真做好会做的题, 不要因为紧张而发生失误。”只要尽了努力, 即使没考好也不会过份自责。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2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3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二、逆向阅读法

“逆向”是与“一般”“习惯”相悖的。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

如在阅读《驳“实惠”论》一文之前。同学们先对“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学雷锋,做好事,不收钱不留可谓‘名利双失对自己来说不是太吃亏了吗?”有的说“邵逸夫做好事捐给咱们大陆那么多钱造图书馆建医院,对大陆来说不是挺‘实惠的吗?”有的说“倘若当‘张亚奇在路边苦苦挣扎时,有一位雷锋式的好人,热心把他送进医院,对亚奇来说,难道仅仅用‘实惠二字能概括吗?不,因为雷锋为她挽回的是用金钱所无法换回的性命……”在大量的个人观点发表后,再去阅读课文,审查作者巍巍的论证思路,发现巍巍正是从逻辑上,从人生观上,从揭示“实惠”论的本质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三个方面来层层驳斥“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与刚才同学们自己的想法比较,其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逆向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

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立体交叉式综合阅读法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映,而是对学习对象作出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此“肢解课文,着眼局部的分析”是一种极端。然而本人认为“仅从整体入手,忽视了局部乃至细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极端,正确地阅读理解方法应是‘整体、局部、细节、大整体诸要素的主体交叉和综合。”

如在阅读《大明湖》一文时,有些同学认为这是作者通过对大明湖美的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有些同学则认为除了热爱之情外,还有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某种揭露和不满。两种意见其实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理解方法。确实,《大明湖》全文写了济南的优越地理位置,优美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赞美热爱之情似乎溢于言表。但实际上《大明湖》一文又只是《老残游记》这一小说的节选,就小说的总体而言,则主要是通过老残游程中的见闻和活动对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社会的黑暗有所揭露。况且《大明湖》一文中还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五月的青岛》中老舍的感慨,“那时的青岛将不再属于青岛的人”“且让我们欣赏这五月的青岛吧!”其间透露出的复杂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而此处──《大明湖》一文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也应是复杂的多重的。

四、比较阅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具体有同中求异比较法和异中求同比较法。

(一)同中求异比较法

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大家注意到: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奚落后,同样表现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情景,在文中前后两处的描写却极不相同。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

B、“取笑?要是不偷,怎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A处虽不可辩却硬要辩故意混淆“偷”“窃”的概念,迂腐可笑、自欺欺人。B处无法辩而不得辩。虽已写服辩但还是遭闷打,无可奈何,只能自欺欺人,谎称“跌断”。如果说A处的“自欺欺人”还能为孔乙己争回一点所谓“读书人的清高”的话,那么B处的“自欺欺人”已完全陷一种弱者的可怜的“哀求”。A到B处的变化,正显示了孔乙己从窘迫到穷途末路的生活轨迹,透露出悲剧的色彩。

(二)异中求同比较法

所谓异中求同就是从个别中寻找一般,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如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除了可以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前后变化来分析,还可结合其它的人物加以比较来分析:如本文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这些人,尽管他们所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都是旧社会下层人民群众的形象,他们同样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但又同样愚昧麻木,最终被封建制度无声无息地吞噬,却又对自己的命运百思不得其解。找到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就会对鲁迅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出发”揭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动机有新的认识。

疆内初班物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4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基本概念“六问”法

初中物理是以概念教学为主, 如何搞好概念教学,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而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 方法不是很多, 其中基本概念“六问”法值得一试。下面就“匀速直线运动与速度”一节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1、我们在讲物体运动时, 要比较哪个运动得快, 哪个运动得慢, 我们又是怎样来表示的?怎样来比较的呢?

2、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长短, 能否确定它的运动快慢?如果只看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长短, 能否判定它的运动快慢?因此, 我们必须考虑两个因素, 即路程和时间, 以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小来作比较, 或以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作比较, 由此来引入概念。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用公式表示即v=s/t, 由此可以看出,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单位来定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 时间的单位是秒, 则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读作“米每秒”。

5、速度是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如某物体的速度为“10米/秒”, 表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单位时间1秒内所通过的路程为10米。

6、这个新引进的物理量“速度”可以用哪些物理量来量度呢?它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呢?这个比值仅用来量度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 而不是决定速度大小的原因。

事实证明, 通过该教法的实施, 所任教班级中的学生对速度的概念理解透彻, 解题得心应手, 方法多, 正确率又高, 而且同学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教法, 层次分明, 主题明确, 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学习成绩当然有了保证。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复习:一般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复习觉得最困难, 常常因概念多, 公式多, 单位多而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状, 老师要具体指导:首先把初中物理学大致划分为光学、力学、声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六大块, 将题型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计算、简答六类来复习;然后将每一知识块的章节标题、主要内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条主线, 并罗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点知识详细展开出来, 配上例题示范, 再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性讲座, 并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后将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计算、综合应用, 结合六类题型充实到位, 构成一幅物理知识框架图。为使学生有条理、分重点地理解消化, 老师还应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将知识具体化, 生动有趣地讲授, 注重实验的演示, 并创设良好的情景, 插入一些艺术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 使知识框架宛如一部“物理电影片”, 学生很容易将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重现出来, 从而知识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 在听课感受“情节”过程中, 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情节”中, 参与活动, 使知识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我把这一方法定名为“电影”重现法。

在复习阶段, 巩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切不可搞题海战术, 而应精选习题, 并做到讲深、讲透, 要求学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识后, 再做习题, 切不可仿抄例题。要搞一些记忆复习,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使广大学生把知识梳理通畅, 灵活运用, 做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解题:在解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是: (1) 一题多解。物理学中, 有些习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 真正理解各已知条件的意图, 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和排除多余条件, 做到解题灵活多变。 (2) 一题多变。教师在做例题或示范解题时, 要把题目讲活, 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改为求, 而把求改为已知条件;或是将物理条件改换;还可以是题型变换, 这样把旧题变为“新题”, 方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引起学习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

强化。

对上述介绍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反复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会了这些方法的重要性, 直至使我们的学生主动来向老师征求科学的学习方法。

2、同化。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 老师应反复回顾运用过的各种方法, 及时地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用过这种方法, 使学生对这种方法牢固地掌握, 为自己的学习所实用, 既起到复习作用, 又达到概念的同化, 使新知识很快地被理解、消化。

3、深化。

对介绍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应用, 不断深化, 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从而使学习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 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觉得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此不再惧怕物理, 而是酷爱物理学, 对学习物理充满激情, 去感悟物理学的真谛。只有这样, 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既教会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 又教会了学生自我寻找答案、自我学习的学习方法, 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

4、感化。

在教学过程中, 应提倡师生感情交流, 发扬教学民主, 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老师要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说出不同的见解, 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并要注意老师向学生学习, 使“三人行, 必有吾师”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只有这样, 学生就会心情舒畅, 认真钻研老师的提问, 积极开动脑筋, 整个教学进程也就会在紧张、愉快、生动、活泼、亲近的气氛下进行, 学生在自愿、愉快、主动的心态下求知, 师生间的感情才能达到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 我们的教学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回顾近几年来的教学经历, 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方法是获取成功的最好途径, 我坚持采用以上的学习方法, 同我的爱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研讨、一起生活, 几年来,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摘要:党和政府在内高班的基础上创办了疆内初中班。为了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5

心理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想适应未来的.社会,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作 者:李殿录  作者单位:鸡西大学,黑龙江,鸡西,158100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2(5)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6

一、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以往的教学是以本为本,教师认真的讲,学生好好的听,认真做习题,但书越念胆子越小,认为书本上的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意识。而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感悟、创新。

学贵在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纵观古今中外,大多科学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因此,必须要善于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例如:一个物体的三视图是两个等腰梯形,一个圆环,问该物体的形状?同学们纷纷回答:圆台、烟囱、电线杆、粉笔、喇叭……通过回答,教师最后做出总结。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并给与恰当的肯定、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指导学生参与数学探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的思维和行动同学生产生有效的共振,师生并肩战在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前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并能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传统的教育认为,学习就是学生记住一些定义、公式、定理、法则,并运用它解题,这就是“参与”教学了。其实不然,学生参与置身于对所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抽象、归纳、总结,逐步完善过程之中,亲身体验、感受的过程。例如:画物体的三视图时,不能凭空想像,只有把实物摆在面前,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一下实物,把所看到的图形画在平面上,就形成了物体的三视图。实践证明,教师教前精心设计、策划好富有参与气息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时时刻刻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积极营造学生参与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与发现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才能使师生的思维和行为随活动的推进而得到有机的交融和渗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指导学生感悟数学结论

作为数学教师,不能一味的让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想,用内心来感受知识的认知和接受。

例如:平面上有几个不同的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点开始,进行分析,逐渐递增,再总结出公式。此时,教师及时点拨:这个公式还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有所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情境,构筑感悟空间,引发想象和类比,设疑善导,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生动感受,让他们触及学习中本质的东西,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指导学生交流数学心得

数学交流就是运用数学语言来传递信息与情感的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是一种较新颖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既是受到充分尊重的独立学习者,又是他人学习的伙伴与协作者。他不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动、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等等。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努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真正理解、真正领悟、真正掌握其实质的目的,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造福于人类,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综合、全面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有意向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即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通过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鼎盛状态,最终达到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双重目的,才能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要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 篇7

一、学法科学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学法科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

什么叫学习能力? 概言之,即人们在学习实践中应用已经习得与掌握的知识,深一步求知获得的各种实际才能、智慧或本领。学习能力可分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上的能力通常包括:获得、积累知识的基本学习能力。巩固、掌握知识的能力。广义上的学习能力除包括上述能力外,还包括实践中学习、运用、驾驭知识的能力。既然如此,那么人们的学习能力怎样得以产生、培养和提高呢? 除了先天因素这个基础因素外,学习能力的产生、培养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后天的学习实践。完全可以这样说: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构成人们学习能力的主要内部或灵魂, 实际学习能力主要是科学学习方法在人们学习实践中的直接实施和应用。学习方法科学,有助于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循着正确道路前进,少走弯路。

2.学习方法科学是人们搞好科学 、 学有成就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科学是依赖于方法的进步程度为推动而前进的。”这句话不假。方法每前进一步,犹如我们每上升一个台阶一样,会为我们展开更广阔的视野,看到前所未有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拟订方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二、学法指导的基本原则

1.针 对性原则 。

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针对学生的、物质的实际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式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

2.主 体性原则 。

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树立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面,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不会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接受并掌握方法。可见,要进行学法指导,必须与激发学生自主精神相结合,并作为首要一环抓好。

3.规 律性原则 。

任何事情都讲究规律,学法指导也不例外。要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学生的思维都是从具体向抽象过渡。因此,进行学法指导时,应注意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出发,通过众多直观的教学,抽象出一般的公式、概念、定义和法则等。

4.目标性原则 。

为了防止和克服学法指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指定教学目标和备课时,要制定明确的学法目标。教学时,把学法指导目标与整个教学目标一块考虑、一块实施,这样才能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5.操 作性原则 。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操作技能,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必须进行方法训练,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程度。进行方法训练时,最好能和各科具体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6.系 统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指对学习过程和各方面都进行指导,并且和家庭相互配合,全体教师协调一致地共同指导,实现学法指导目标。

三、学法指导的基本模式

1.课 程式 。

即通过开设学习方法课向学生系统传授一般学习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高度重视,并使学生系统掌握一般基本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 从而广泛迁移到各科学习之中。

2.专 题式 。

即把学法指导列入课程表,经常举办专题讲座的一种模式。

3.规 程式 。

即把规定的学习程式、方法材 料 (学习规程 )印发给学生, 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模式。这类规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简便节省。

4.领悟式 。

即在教师提示、启发下,让学生自悟学法的一种模式。此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启发、引导学生按教学思路领悟、发现新的学法,总结学法。此法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高,精心设计。

5.点 拨式 。

即教师以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的一种模式。运用此模式的关键是设计、选择点拨点,另外还有选择点拨的最佳时机。

6.问 题式 。

问题学习法是将单元教学目标转换成课堂问题, 学生依据问题,自学、讨论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反馈答案做评价、纠正,补充不足之处,最后实现目标的一种模式。

7.反 馈式 。

此学法学生容易遗忘,要靠教师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如解题法、复习法等都要靠教师经常反复指导运用。

8.矫正治疗式 。

即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治疗的一种模式。此模式针对性强,适应学生的差异性。

9.交流式 。

即同学之间进行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从同学身上获得符合口味的经验,产生竞争心理。

10.渗透式 。

即在各科教学和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在讲解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讲学习这些特定知识技能的方法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最基本学习规律、学习方法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可使学生在自学活动中掌握学法, 因此要求各科教师备课要备准学法,开讲要导悟学法,讲课要点拨学法、启发学法,总结课要总结学法、串联学法,总之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渗透学法,这是我们提倡的。除此之外,还有内化式、迁移式、训练式、示范式、咨询式、自我探索式等模式。

三、中专医学生的最优学习方法

对于一般中专医学生来说, 最佳学习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组织、学习准备、听课学习、实践学习、课外学习、自学复习。又可细分为:专业准备、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实验、生产实习、课外学习、第二课堂、社区服务、课后复习、考试测验。

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8

培养良好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 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 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 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 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 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 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2. 课前预习。

英语的课前预习要求做到:a朗读课文朗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b画疑难。在注意朗读的基础上, 画出疑难, 这些问题就是重点。

3. 上课认真。

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积极思维, 尽量做到调动各器官, 将自己的眼、耳、口、手、脑并用, 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 当堂消化。

4. 记笔记。

记老师总结和概括课文或段落的中心思想, 记老师对教材中的疑难及所举例句, 记老师对教材归纳的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等等。

5. 复习。

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 然后反复阅读教材, 对照笔记, 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

1. 坚持使用, 敢于实践。

应该拿起文章阅读, 打开录音机收听, 张开嘴说。多接触英语, 对英语的领悟就会加深, 也就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2. 起始阶段要重视语音语调。

掌握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学习英语, 应坚持听说领先的原则, 尤其在起始阶段。

3. 抓好阅读。

中学生应从精读和泛读两方面努力。所谓精读, 就是仔细读, 一句话一句话地将结构和意思搞明白。中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和一些英语名篇都可以作为精读的材料。所谓泛读, 就是泛泛一读, 只求了解大意, 不去考虑句子结构和某些词汇的用法。中学生英文报纸, 各类比较浅显的英语文章, 均可以供中学生泛读。

4. 写作。

写作, 可以使我们对英文的掌握更精确, 也可以促进听、说、读的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写英语, 开始不要长篇大论, 要从写简单句起练习。先写一两句话, 逐步发展到五句话、十句话。待有一定水平了, 也可以适当用一些复杂结构。

5. 背诵。

背诵的好处很多, 可以使我们熟悉英语的词汇和结构, 增强语感。背诵的另一个好处是为未来作积累。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中学背会的东西常常能永生难忘。没有中学时期的大量背诵, 将来在英语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困难了。

6. 词汇与语法的学习。

语法知识, 对精确的阅读, 好处是很多的。认真学习语法, 就是要把英语语法的基本条条记牢, 并经常运用到使用英语的实践中。

学习词汇可以采用“归类”的办法, 因为英语单词中有同一条规律的词往往就几个, 没法作为普遍法则来归纳。

教学活动中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 二是指导, 即教法。学法指导, 是指老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 并灵活运用于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系统归纳。

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 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例如, 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 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Asked many times, I told him the truth.

Separated at birth, the twins do not know each other.

Compared with you,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He came back, very excited.

Devoted to her mother, she looked after her for many years.

然后让学生总结用法, 通过归纳, 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 并且可作时间状语, 原因状语, 条件状语, 方式状语, 伴随状语。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 对比指导。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 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 弄清它们的区别, 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3. 启发思维。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 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 只让学生打勾勾, 划叉叉, 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 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4. 进行讨论。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指导策略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 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历史学法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手段。

一、教师在进行历史学法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紧扣教材, 指导学法。教材不同, 学法也不一样, 没有统一的“学法”模式, 即使同一内容, 因学生对象、教学条件不同, 学法也不尽相同, 关键是揭示客观而普通的学习规律。教学活动中, 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揭示学习规律。

2. 注意过程, 概括学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不满足于只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 能说出正确的结论, 而是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合理的学习过程, 实际上就是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的指点, 实质上的帮助对学习对象逐步提高认识层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不同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 灵活地调控或变换教学过程,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到达学习目标。

3. 教师示范, 展示学法。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 思维受阻的时候, 教师要做出示范, 展示学法, 以法获知, 供学生仿效。首先, 教师讲课本身也是学习方法的示范, 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训练,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再应用这些方法, 获得课本中的历史知识, 再获取课外历史知识。其次, 教师也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从简单的模仿学习方法到较高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学习方法

1. 比较法。这是经常应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便于对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 学生可以把中外历史上相关或者相类似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比较。比如, 学生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农民革命运动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从兴起、失败、作用、教训等方面加以比较, 从而明白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担负起挽救民族于水火的历史使命; 又如, 学生可以将《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加以比较, 找出外国侵略者是怎样将中国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2. 调查访问法。在学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课时, 学生可以访问老一辈人, 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加以整理, 形成史料。从实例中了解“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 从而锻炼学生整理口述资料的能力, 也体现了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前, 学生就可以调查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亲身经历的变化, 从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去分析人们生活方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而训练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3. 阅读法。有些同学读书抓不住要领, 收获不大。那么, 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更多呢? 第一, 要着重阅读正文。正文是每课的重点, 是精读部分; 第二, 在阅读时要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意思是说, 要有一个学习的欲望, 读时认真细看。同时手中要拿支笔, 勾画写记, 意在理清线索。第三, 要学会圈点方法。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字处做上记号, 或画横线, 或标上三角等。

4. 讨论法。让学生自己找个辩手, 就某个问题展开辩论, 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的能力, 还可以集思广益, 加深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比如, 在学习洋务运动时,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 使中国成功的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最终是以破产告终。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学生也可以分成正方和反方对左宗棠的功过进行辩论。

5. 材料分析法。历史材料有多种形式, 有文字的、图画的, 如课文中大量的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等, 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并应用这些材料, 学会从这些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和信息。材料一般是辅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或者提供给学生一种观点引起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和激发学习兴趣。文字的材料, 先要读懂, 然后结合本课的内容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理解、分析和感受, 从中获取历史知识。如《鸦片战争》一课中的《炮子谣》, 学生可以从中理解吸食鸦片带来危害: 摧残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大量钱财外流。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10

对今天的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因此, 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 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 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 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制订计划。要学习好, 首先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 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 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 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 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 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2) 课前自学。课前自学应改变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 自己记例句, 自己用新词造句, 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 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 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

(3) 专心上课。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积极思维, 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 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 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 当堂消化。

(4) 勤记笔记。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 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要做好听课笔记, 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 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 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 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 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也应扼要记些笔记, 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 及时复习。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要及时, 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注重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 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

(6) 反复练习。语言不是教会的, 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 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2. 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法, 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 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 并灵活运用于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归纳指导法。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 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例如, 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 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1) Seen from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2) Born and bred in the c ity, he found it inc onve nie nt to live in the c ountrys id e. (3) Give n a nothe r c ha nc e, I will d o it b e tte r. (4) Dr Wa ts on a nd I will s p e nd the nig ht loc ke d in your room. (5) The la d y re turne d home, followe d b y Mr.Holme s a nd Dr.Wa ts on. (6) If b itte n b y a d og, you s hould g o to the hos p ita l. (7) Whe n a s ke d to ma ke a s p e e c h, he s a id he would b e g la d to d o s o. (8) The room, a lthoug h s up p os e d to b e ke p t loc ke d, wa s ofte n le ft op e n.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 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 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样, 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 对比指导法。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 对一些相似又有不同的语言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 弄清它们的区别, 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3) 解答说理法。提出一种语言现象, 一个问题, 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 寻求正确答案, 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 启迪思维法。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钩钩, 画叉叉, 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 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 讨论活动法。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 对课文的理解, 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例如, 在学主语从句时,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1) 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important. (2) What we ne e d is more time. (3) How the y we nt to the USA re ma ine d a q ue s tion. (4) Whe n the p owe r s ta tion will b e re a d y is unc e rta in. (5) Why he took Swis s na tiona lity is a q ue s tion tha t inte re s ts us. (6) Whe the r the othe r s c ie ntis ts would a c c e p t his id e a s wa s unknown. (7) It wa s q uite c le a r tha t it wa s imp os s ib le for him to live in Ge rma ny. (8) Tha t lig ht tra ve ls in s tra ig ht line s is known to a ll.然后, 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 进行总结。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 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 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 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 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 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 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 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 课堂教学更加顺畅,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 使学习更加有效。

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 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 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上一篇:统计控制下一篇:数据管理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