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幼儿园教育

2024-05-09

信息时代的幼儿园教育(精选十篇)

信息时代的幼儿园教育 篇1

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微课程、微视频的出现, 扩充了教育的可能;另一方面多种信息的纷扰, 也不可避免地使教育变得浮躁起来, 太多的立场、太多的观点如飓风般涌来, 却又不知为何而刮、刮往何处。缺乏独立的思考, 势必会导致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纠结或彷徨, 于是要么两手一摊, 要么急功近利。

我们班里有位孩子的父亲, 总是和我交流说, 他想要孩子完全地自主自由生长, 或者说是让孩子过得没有任何拘束。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示范来自于朋友圈中分享的一系列“国外学生学习现状和教育理念”等内容。可是他收获到的仅仅是网络时代的信息加工后呈现的内容。朋友圈或者家长们手指上下刷动之间产生的内容仅仅是一个标题式的“西方式教育”、“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有时仅仅是断章取义和望文生义。西式教育具体宽松在哪里?是不是什么方面都宽松?家长并不知情。事实上, 在西方的孩子活得并不轻松, 他们的独立生活意识是从3岁开始就要自己穿衣服收拾东西培养的;他们的公德意识是从小就绝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因为任何原因发脾气、吵闹获得的;他们的创新意识是通过经年累月的科研式训练、没日没夜地蹲图书馆, 写paper换来的;他们的宽松成长环境更是一种残酷的丛林法则, 没有自制力和没有经济能力的孩子在宽松的温水中逐渐被淘汰沉淀, 落到社会的底层。用一个看似合理的教育理念包装着对孩子的无限放纵, 殊不知任何教育不花费心血, 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可是我们家长却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每次开学, 我都会推荐家长看些教育类的书目, 但后来发现, 其实他们也根本无法耐着性子看完。家长们希望获得的是一剂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是几个看似可以完美解决的策略。他们从不考虑其背后原因, 以及这剂药针对的孩子情况或当时背景。在这样的时代, 朋友圈上、微博号上这类猛药并不少见。家长们对这些内容趋之若鹜, 他们只想着如何快速地、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却没有思考过是否真的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是否越快见效的方法就越好?

信息时代的幼儿园教育 篇2

沈阳市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

金丽

【论文摘要】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职业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信息素养现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一种基本素养。信息化时代下的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进而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素养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已关注学前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氛围。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灯移动终端媒体设备的普及与使用,使得媒体在信息化时代伴随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幼儿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主导者是教师,这就对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化程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幼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潜能。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各 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二、信息化时代下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信息时代的带来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 服务;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认知水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影响;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和具有正确的媒体反思观念,更好地为幼儿学习者服好务。

1.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幼儿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丰富 幼儿课外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正确认识媒体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以便推动自身的专业素质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加强对幼儿媒体发展的认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2.定期参加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

幼儿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决条件时对多媒体操作的熟练 程度,这也是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幼儿教师应在掌握原有的媒体操作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幼儿教师应定期参加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素养教育。

3.经常开展媒体发展讲座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不断涌现,众多媒体信息 融入了幼儿教学的整个领域,媒体已经成为幼儿学习者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幼儿学习者正面临繁杂的信息困扰,幼儿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学习者在媒体信息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幼儿园经常邀请媒体教育界的专家来园里作讲座和报告,以便扩大幼儿教师的信息面,增强信息素养。

4.建立信息素养资讯平台

浅谈信息时代幼儿园的管理 篇3

一、一个好园长是幼儿园管理成功的基石

有人说: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办好幼儿园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园长,因为有一个好园长,就会带出一批好教师,就会有高水平的保教质量,才能办出高水准的幼儿园,所以说一个好园长是幼儿园管理成功的基石。信息时代的园长应该做到:

1. 园长应把幼教事业和幼儿园当成自己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把工作的辛苦,家人的嗔怪,别人的不理解,置之度外。把孩子的笑声,家长的赞美作为自己最好的奖赏。

2. 园长应做一个懂幼教的出色管理者,对本地幼教发展状况和本单位的资源了如指掌,能够知人善任,处事公道,在自己努力工作的同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员工,能让他们各自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园长应是幼教改革的领头雁,要善于学习,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积极接受新鲜事物,能够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并将各种理论的精华与自己的工作经验相融合,带出一支有思想的教师队伍,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园理念和思路。

二、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管理成功的保障

有了园长科学管理做基石,还要有一支执行力强的队伍做支撑,幼儿园的各项措施才能得以实施,所以说精良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准幼儿园的保障。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意识。做到以下几点:

1. 信息时代,教师必须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尽最大能力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争取百分之百的家长满意度,打造物超所值的亲和服务。

2. 随着《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落实深入,现代幼儿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信息时代,幼儿园的课程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变为社会建构中心课程;由原来的强调分科、预设、讲授,变综合情境生成幼儿主动学习。

3. 新的幼儿课程架构模式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素养,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是一个积极学习、善于学习的人,读书必须成为每个幼儿教师的习惯。教师要成为善于反思的人,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反思,才能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回到实践中验证,然后再反思,积累有效的经验和教训。

三、与时俱进是幼儿园管理成功关键

要想让幼儿园有活力和竞争力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特色,创自己的品牌。

1. 改变僵化的办园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幼儿园要想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师意识,把教育服务做到位。根据家长也就是市场的需要灵活调整办园方式,改变僵化的办园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这也是幼儿园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利用资源优势,树立品牌意识,让国办园永葆青春活力。众所周知,现在城市里的私立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它们以灵活的办园方式,周到热情的服务,发展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大有抢占市场之势,给国办园造成威胁。就目前这种竞争态势,国办园要想取胜,就要发挥优势,改变劣势。创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从转变教师意识,把教育服务做到位,融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利用我们老国办园的优势不断创新向集团化发展。

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发展 篇4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目前, 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由于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 使大量信息得以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信息革命的大潮冲击着教育领域。在传统教育中, 人们总是认为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决定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忽略了技术手段的能动作用。现在信息技术不仅大量应用于教育领域, 而且对理论的牵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甚至对一些传统理论和观念提出了挑战。信息时代由计算机技术, 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 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在大量信息之中分析、挑选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 这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用单一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应试教育显然无法承担这种重任, 因而, 时代对教育者提出新要求的结果必然会引发传统教育观念的改革, 即向素质教育转轨。

2.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革新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 对“读、写、算”的传统教育“三大基石”产生了巨大冲击, 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式阅读, 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 使计算从纯数字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导致了传统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

(1) 教育内容多样化。

以往的教育内容主要源于文字教材, 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例、图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存在。此外, 现代教育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 教育资源共享化。

现代教学中, 教学内容和资源不仅以多媒体形式存在, 而且大量内容和资源经数字化后存贮。这样使教学资源能够方便大量存贮, 而且方便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共享。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不再局限于小范围、小集团内部, 而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共享, 甚至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3) 教育形式开放化。

传统教育采取学生在学校封闭、集中的学习形式, 受时间、空间限制, 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限的空间范围中受到教育。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不仅大大扩展了教育资源的使用范围和利用率, 而且可以打破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 打破传统单一的面对面的教学形式, 使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4) 教育过程个性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保障。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决定学习的内容和顺序, 决定学习的次数,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和个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呈个性化,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个人的习惯和技能等, 选择有个性的教学方法。

(5) 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 形式单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自学、投影教学、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等, 从文字、图表、动画、声音等多个角度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学、求知兴趣,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新趋势——走向信息化教育

信息技术以教育信息化的形式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所谓信息化教育, 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在宏观的教育层次上, 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1) 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现代教育观念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教育观念从终身教育的广义角度来考虑整个教育问题, 改变了教育的狭隘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念倡导人的主体性, 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习, 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强调个别化教学与学习。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既重视教师教的作用, 也重视学生学的作用。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向, 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以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信息化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信息化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 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选择和组合, 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是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

(3)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技术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

(4) 以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化教育中, 教学资源是关键, 特别是利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建立起的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的教育资源尤为重要。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 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在微观的教学层次上, 作为教育信息化之结果的信息化教育具有七个特点:

(1) 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 特别是超媒体技术, 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多媒体化, 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 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2) 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 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 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种类型, 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 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 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 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 学生个性的测定, 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 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4) 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事实上, 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 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 (网上合作学习) 、在计算机面前合作 (如小组合作) 、与计算机合作 (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合作角色) 。

(6) 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 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势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 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

(7) 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 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 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 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 校外教育是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

2.信息化教育的目的

信息化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最高目标, 因而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21世纪、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劳动者, 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1) 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信息教育中的信息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信息能力等几个方面。其中, 信息意识主要指学习者对信息的敏感度, 或捕捉、分析、判断与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 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实效意识、信息超前意识、信息创新意识等。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主要指不制作、不传播、不使用不良信息, 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 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隐私权, 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信息能力则是信息素养的重点与核心, 它主要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总之, 信息化教育应培养学习者利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用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

(2) 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 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互动、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3)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教育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非线性的发现式学习环境, 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信息化教育的目标之一, 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信息化教育中, 现代信息技术, 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协作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 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 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幼儿园教育 篇5

信息时代呼唤新型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师

本文通过对当今信息时代及职业教育的分析,提出时代的发展需要新型的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师如何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壅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如何做一名勇于改革的创新型的`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师,进行了全面阐述.

作 者:孙怡 Sun Yi 作者单位: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云南,曲靖,655000刊 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年,卷(期):“”(21)分类号:G71关键词:英语教师 挑战 效率 创新

浅析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教育 教育现代化 改革 发展 信息化

1 信息时代教育的概述

目前,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信息化教育是电化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開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最早是由内蒙古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李龙教授于2001年初提出的,并创建了一个中国化的英文词组来表达:信息化教育—Informationalized Education,简称I-Education或IE[1]。它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紧随科技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存在问题

2.1 信息化教育对师生交流方式的影响。信息化教育使得师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间接性、匿名性和机器表达为特征的网上交流方式。师生间交流的方式被拓展了,交流方式灵活多变,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为了应用技术而全盘放弃传统的师生间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这样就走入了技术应用的误区,得不偿失。

2.2 信息化教育应用中问题。有的信息化公司把利益放在首位,不顾学校的实际需求,只向学校提供价格昂贵的硬件或随便搭配软件,导致应用无法开展。一些技术型厂商仅从技术角度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设计出的软件不符合学校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不适合学校应用。

2.3 信息化教育服务问题。目前,我国信息化教育建设所遇到的服务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公司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够,在售前咨询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又不能为老师提供培训。系统建设完成后,公司又无法提供及时、周到的技术支持。综上所诉,一是设备提供公司对服务不重视,二是学校对服务作为商品认识不深,不愿意为服务付费,导致服务质量跟不上。

2.4 信息化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信息化教育需要很多资源,比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教育信息资源在信息化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

3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1 教育观念的转变。信息化教育使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单的面对面对学生讲授课程。在信息化教育中,应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去创设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这就要使教师充分意识到,媒体的主要功能不应是传递教学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

3.2 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培训只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起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纯技术层面的行为,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始终应该贯穿和体现其中,否则就会陷入纯技术主义的泥淖而迷失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之间人为的分离或互不关联的培训都是不足取的。

3.3 重视教育资源的发展。教育信息资源的作用众做周知,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如果想要信息化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引进和购置大量的各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弥补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形成的“瓶颈”,并且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保持传统教学方式优势的同时,逐步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快速、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昭嫦.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3(10).

[2] 钟伟.2007年教育信息化:高投入低增长[N].中国教育报,2007.3.26.

[3]刘渊,陈大柔.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与因应[J].教育发展研究,2003(10).

[4]杜秋虹.浅谈成人高等教育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5]石德万等.论成人的信息素质教育[J].成人教育,2007(10).

[6]王永志.成人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对策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2(1).

[7]黄万欣.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研究{J}.情报科学:2006(4).

[8]郑建明,等.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使用与资源共享[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

信息时代的幼儿园教育 篇7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媒体素养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我国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 数字化时代已悄然来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 媒体对社会作用的范围逐渐扩大, 媒体信息量大幅度增加, 所以媒体素养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确保媒体为社会带来正面的社会效益,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因此, 笔者对“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这一课题进行分析。

一媒体素养概述

1.媒体素养及媒体素养教育的概念分析

20 世纪30 年代, 随着电影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 先进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英国提出了关于媒体素养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发展, 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 1989 年英国相关学者对媒体素养做出了较为具体的总结, 媒体素养拥有了科学的定义, 即媒体素养是人们在生活中面临多种多样的媒体因素, 应该具备正确的甄别能力、消化能力、提出疑问的能力、有效评价的能力等多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此类针对多元化媒体信息能力的综合体即为人们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主要强调人们如何正确利用媒体信息, 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媒体素养教育的本质是对媒体素养的教育,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 媒体素养教育实质上是对人们媒体认识能力的培养, 使受教者强化对媒体信息的选择能力;第二, 通过正确引导, 提高人们对媒体信息的过滤及甄别能力, 能够将主观能动性中的选择、理解、鉴别等多方面能力应用于对媒体信息的整合过程中, 是受教者通过媒体信息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

2.媒体素养教育发展历程分析

媒体素养教育又称媒介素养教育 (Media Education) , 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80 多年发展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社会对人们综合人文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 如今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 已经非常关注如何提高国民的媒体素养, 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

20 世纪30 年代, 随着媒体素养概念的产生, 媒体素养教育在英国应运而生。由于广播电影事业的快速发展, 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一定的冲击力, 所以一些故步自封的社会学者根据如何捍卫和传承传统文化, 抵制大众媒体对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良影响, 提出了媒体素养教育, 因此, 最初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批判手段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但是也使媒体素养教育开始萌芽。

20 世纪30 年代以后, 电影电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电影电视作为大众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欢迎, 多元化发展的文化逐渐被人们接受, 人们开始意识到媒体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 人们开始转变对媒体素养教育的观念, 使媒体素养教育在理念上得到认可。随着人们对媒体素养教育观念的转变, 媒体素养教育开始迅速发展, 到2000 年, 媒体素养教育已经先后被55 个国家认可和重视, 2005 年中国香港开始将媒体素养教育内容融入英文课程中。

纵观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 媒体素养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不平衡性, 媒体教育兴起于欧洲, 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和澳洲积极关注, 但是亚非拉大部分国家的媒体素养教育依然处于萌芽状态。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 引入媒体素养教育内容的高校屈指可数, 这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不相符, 更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相悖, 同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育现状的分析

1.媒体素养教育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家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始在社会人文科学的教育中引入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2007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 对媒体素养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一, 要求受教者通过对高职英语的学习能够对英语阅读教材和全英文报刊进行熟知和理解, 能够理解较慢语速的英文广播和电视节目;第二, 要求高职学生通过对英语的不断学习能够对英语广播电视等媒体传递的信息做出正确理解;第三, 通过高职英语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受教者能够全面理解英语媒体传递的信息和文化因素。但是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要求中没有对互联网这一信息时代的重要媒体提出具体要求。因此, 将媒体素养教育内容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在国家教育政策上已经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促使大学英语施教者和受教者, 开始把学习目标转移到多元化媒体因素上, 重视媒体素养对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我国高职英语教材的分析, 不难发现学生学习的素材基本来自西方英语国家的主流媒体, 这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引入媒体素养教育内容的重要体现, 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整合进程的保证。

2.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并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大学英语教育主体即大学英语教师和高校大学生, 更为广泛地向主流媒体探寻媒体信息作为学习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强,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并行被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具体国情和教育背景的影响, 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 受媒体素养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的影响, 广大高校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过滤能力基础不够坚实,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源搜集力度不断增加, 导致青少年在进行资源选择过程中“网瘾”问题的出现。同时由于对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不强导致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资源广泛流传, 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因此, 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中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第二,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我国高职教育大学英语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的模式存在, 高校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因此, 大学英语教育依然着重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教育。大学英语的教学本质是增加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严重偏离教学本质, 媒体素养教育没有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大学英语教育未能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

三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有机结合的分析

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强化大学生媒体素养是增强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媒体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第一, 大学英语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硬件保证。国家相关教材编写部门在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工作中, 应大量引入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 着重对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进行培养, 将媒体素养教育融入英语语言教育当中。

第二, 教育考核体制是指引教育进程的“指南针”。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 将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因素融入教学内容, 把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英语教育的考核机制中。

第三, 将媒体素养教育渗透到大学英语教育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技术全面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使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媒体化, 英语听说教材取自西方主流媒体成为可能, 促使媒体素养教育真正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媒体素养教育, 使媒体素养教育成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媒体素养是人类综合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体素养并将媒体素养有效地贯穿于学生生活中已经成为教育事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在大学英语这类社会人文学科的学习上, 有效地与媒体素养进行整合, 对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都将起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蒋学清、陈杰.网络时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能的策略探究——以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视阈[J].现代传播, 2012 (8) :117~120

[2]邱欢.信息时代视野下大学英语教育媒体素养[J].亚太教育, 2015 (10) :103

[3]张慧芳.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7) :119~120

[4]王秋思.浅议信息时代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J].新闻界, 2009 (6) :95~96

信息时代的幼儿园教育 篇8

1.媒体素养的定义。媒体素养是指在媒体信息中的反映、理解、选择、质疑能力等,也可以称为媒介素养,媒体素养更多注重的是对人的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让人能够充分的利用、吸收媒体信息,合理利用信息来提高自身素养。总体来看,媒体素养包括了媒体认识能力的教育、媒体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其中媒体认识能力的教育是指让人能够正确的了解媒体的功能、特征等,能够正确的应用和选择媒体,而媒体信息鉴别能力是指能够用判断的眼光去吸收、理解、辨别媒体信息,让媒体信息能够不断的充实自我。

2.媒体素养教学的发展现状。媒体素养教学在我国起步相对国外较晚,媒体素养在国外已经发展了80多年,例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把媒体素养归入了基础教学课程中。20世纪30年代,英国设定了媒体素养这门课程,这主要是由于媒体素养的出现是由当时出现了大量的大众传媒决定的,美国政府为了保障传统、高雅文化,设定了这门课程。20世纪60年代,电影电视发展更为迅速,人们越来越喜欢一些多元化的事物,媒体素养教学发展的性质趋向于辨别鉴赏,甚至部分国家成立了媒体素养协会。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媒体素养正式发展的时期,55个国家举办了媒体素养论坛,并且在中文课程中加入了媒体素养教学。从世界角度来看,媒体素养发展较为不平衡,我国只是在一些发达城市学校教学中实行了媒体素养教育,而一些普通的高等教育学校,没有把媒体素养归入到教学中。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媒体素养教学的现状

1.媒体素养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文件,其中基本要求有:要能够熟悉英文文章,对于语速比较慢的广播能够听得懂,这些都是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互联网技术正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正常生活,大学生的一天校园生活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接触互联网,所以大学生要利用互联网学好英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转向类型较多的媒体。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大部分来自于媒体素材,包括BBC、美国之音等,包括现在我国的英语教材大多部分内容都采用的是西方的媒体。

2.大学英语教学中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的媒体鉴赏能力较差。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以往的电视、广播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包括手机、网络、E-BOOK等,这些都能够把英语教学内容用声音、图片、视频等表现出来。虽然电子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但是相应的有利就有弊,电子媒体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大学生出现严重的网瘾现象,不具备良好的媒体鉴赏力,没有利用电子媒体去学习英语知识,而是去欣赏一些低俗的媒体信息,所以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大学英语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出现了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我国张西平教授提出大学英语的本质教育是人文教育,而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主要以提高大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的,大学英语课主要被作为技能课、培训课来对待,尤其是实行了四、六级英语考试之后,大学更追求英语分数的现象更为严重,所谓的人文素养和媒体素养都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实质的实施行为。

三、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实施媒体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考核工作。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评价、考核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大学生较为抵触英语这门课程,也因此难以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要加强英语考核工作,其中不仅仅要对学生语言知识进行考核,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用考核制度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英语,在考核工作中要适度的加入一些人文素养的考核内容,让大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表达、应用能力。

2.提高优化英语教材的力度。要想实施媒体素养教育工作,首先要从优化英语教材中做起,完善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加入一些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这对培养大学生英语能力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对媒体力量的借助,通过媒体力量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拓宽学生的学习面,让大学生对英语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在英语教材中,要让大学生对媒体素养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充分意识到媒体信息的益处和害处,提高大学生的媒体信息鉴别能力,让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英语水平。

3.加强应用媒体的力度。大学英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接触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课堂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教会学生去应用媒体的功能,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网站或者电视台的媒体编辑部,让大学生能够对媒体技术有更好的认知。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客观的去认识和使用媒体,提高媒体使用意识,通过媒体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

四、总结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要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要加强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表达能力,大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媒体去学习英语,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篇9

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料的数字化, 管理系统的自动化, 读者群体的扩大与社会化, 使图书馆员的工作方式发生改变, 许多咨询工作、读者服务工作必须通过网络来完成。因此, 现代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处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对于还未走出传统图书馆工作方式的图书馆员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原有的图书馆员尽快地适应新的工作与服务方式?只有通过继续教育。

馆员重视——继续教育取得效益的保证

对于馆员自身来说, 必须对继续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学历高低、是否图书馆专业毕业人员、是否晋升职称, 都需要进行继续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 是工作的需要, 每个馆员都要把继续教育作为一个终身的自觉行动。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图书馆的业务不断扩展。在信息时代, 社会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广大用户的知识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他们迫切需要更快捷、更准确、更精练的信息服务。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员必须自觉地提升自身的思想与业务素质, 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自觉地充实自己的知识, 更新知识结构, 这些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例如我校图书馆, 在没有网络的传统图书馆时代, 为了让读者尽快能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料, 馆员需要做索引卡片, 不仅有目录索引卡片, 还有主题词索引卡片, 馆员的工作量很大, 效率却很低。对读者来说, 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更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不同了, 馆藏信息的数字化, 文献信息的多元化, 都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大量的电子期刊、电子书籍、文摘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多媒体光盘丰富着馆藏, 读者现在要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非常快捷, 只要上网查询, 很快就能得到需要的信息。但是, 现在读者所咨询的问题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简单, 譬如如何在网上查询馆藏, 如何在网上预约借阅, 如何使用某一个数据库, 如何才能快捷地检索出文献, 如何在网上递交论文, 如何……五花八门, 但大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如果图书馆员具备了这些知识和技能, 那么读者就能获得满意的解答与指引, 不仅方便了广大读者, 也使图书馆员的地位在读者心中得以提高。图书馆员应积极投身到继续教育的洪流中, 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随时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继续教育的目的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思考 篇10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工具, 如雨后春笋般在教育技术领域不断涌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是由它们的以下特点决定的:

1. 多媒体能够提供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 对学习者形成多感官刺激。

华生、斯金纳等人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其核心正是通过“刺激-反应”, 强化学习。

2. 随着web2.

0、3G时代的到来, 网络的交互性越来越好, 学习者能够自主控制信息, 能够灵活调用各种教育信息。

3. 多媒体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使得教育信息空前丰富, 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到想要的任何资源。

4.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教学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

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 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学习时间和内容。

二、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得当今社会变成了信息社会, 同时也使得教育技术正在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的方向上发展。

1. 数字化。

早在1965年,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摩尔提出这样一条著名的论断: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 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容量、高速度、高性能的存储媒介层出不穷。信息输入、输出、呈现都将被数字化的方式取代。

2. 网络化。

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 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 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 传递数字化内容, 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网络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 实现资源的共享,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 制定专门的计划, 并组织实施。

3. 多媒体化。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 并按人的要求以交互方式集成表现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 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的技术。它的交互性、非线性、动态性、实时性等众多优点, 使得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

4.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 已初露端倪。如智能教学专家系统, 就是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知识库的形式存入计算机, 并模仿专家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思维方式, 构造合理的推理机制, 调用知识库中的内容, 对现实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5.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 简称VR。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 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 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前景广阔。例如, 在医学院校, 学生可在虚拟实验室中, 进行“尸体”解剖和各种手术练习。在部队院校, 利用VR还可模拟零重力环境, 以代替现在非标准的水下训练宇航员的方法等。但是, 无论从纯技术角度还是从资金角度, “虚拟现实”技术在短时期内达不到广泛应用的阶段。

三、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思考

信息时代的到来, 给教育技术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

1. 唯技术论的思想愈演愈烈。

从教育技术引入我国至今, 许多人都坚持认为教育技术的核心就是技术。甚至有人凡谈及教育技术, 必然和计算机挂钩, 似乎教育技术离开了IT技术便不成其为教育技术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固有的观念。

2. 媒体的广泛运用容易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毋庸置疑, 现代媒体的介入使得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然而, 媒体传递的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的信息, 人的眼神、情绪、情感却无法通过媒体直接传递。这就使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没有认同感, 感情越来越淡漠。试问, 在同等条件下, 学习者愿意选择传统学校还是网络学校?也许答案不言自明。

3. 理论与实践不符。

教育技术的理论在不断发展, 为理论而服务的技术层出不穷, 然而, 教育技术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方面却显得软弱无力的。这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于教学时没有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原因在于, 设计是静态的而教学则是动态的。以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和加涅的九段教学理论[4]为例, 如果一堂课围绕5个知识点展开教学, 每个知识点只确定一个层次的目标, 每个目标都有9个步骤来完成教学, 每个步骤都成为一种教学活动, 那么一堂课下来就有5×9=45个教学活动需要控制, 还要按照教学设计理论中规定的某种合理的顺序展开。面对这样一种规模的教学任务, 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都无法胸有成竹[5]。

4.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纵观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们的重点一直放在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已运用到教学中, 其实质仍是强化课堂教学。所以, 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它始终只能处于辅助课堂教学的地位上, 而不能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

参考文献

[1]何荣杰国忠华.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分析与思考.教育与职业[J].2008 (30)

[2]李月华.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松辽学刊[J].2002 (5)

[3]李云龙.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J].1998 (1)

[4]张祖忻等.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5]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J].2000 (4)

[6]李龙.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中国电化教育[J].2001 (1)

上一篇:声乐演唱与心理素质下一篇:海南旅游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