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品牌时代的来临

2024-05-05

商业品牌时代的来临(精选十篇)

商业品牌时代的来临 篇1

一、国有新华书店老字号品牌转型升级的历史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下品牌的形成并非一触而就, 往往需要经过若干年精心培育方能实现。然而, 我国计划经济下国有老字号品牌的旦生却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 依靠政治体制下的垄断经营以及产品需求的广阔市场空间, 便可一跃成为市场的宠儿, 顺理成章地奠定了其品牌基础。以我国国有新华书店为例, 自1937年毛泽东亲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新华书店提写了匾额, 新华书店的老字号品牌至今已有将近八十年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国有新华书店借着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在市场上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 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品牌书店。然而这种品牌基础的建立有着相当的历史局限性,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如期而至, 计划经济的温室效应日渐减退, 没有经过自由市场竞争洗礼的“红色品牌”由于企业自身的体制、管理经营等多种原因,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环境, 日渐显露出危机四伏的窘境。此时, 图书发行渠道多元化和发行模式多样化日益削弱国有新华书店在图书发行市场中“霸主”地位, 图书发行业从原来的以国有新华书店为主导, 向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等多种发行方式共存的模式转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电子技术的兴起以及信息社会的来临, 网络书店的发行模式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使许多实体书店要么面临了倒闭的际遇, 要么只有靠着店面出租等与书业无关的业务艰难地维持生存, 致使新华品牌危机步步加剧。面对此种困境, 如何站在全球化立场上审视国有图书发行业, 在巩固原有品牌优势基础上, 适应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趋势, 使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营销策略、创新发展模式等, 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的特点和需求, 从而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

二、新经济发展趋势下国有新华书店品牌创新策略

国有老字号品牌的持续发展壮大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企业自己面向市场、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创新经营。在20世纪末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潮推进下, 一些国有新华书店在进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进行了资产重组与集团运作, 通过强化产业布局, 或者拓展并延伸自身的产业链条等, 实现了国有老字号品牌的创新发展, 使改革取得了成功, 它们的成功既对国内其它国有图书发行业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也为中国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探索如何提高自身经营效益和增强经营能力提供了可借鉴之处。总结这些国有新华书店的成功发展经验, 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劣实品牌建设的基础

在我国, 许多国有老字号品牌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而向现代企业制度靠近的企业往往都获得了高速发展。老字号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机制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运营, 才能为品牌发展建设劣实坚定的基础。我国图书发行业在顺应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大多数国有新华书店实现了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经营单位转变, 但是由于政府在改革中依然承担着产权所有者的职责, 因而绝大多数新华书店企业没有实现真正的政企、企事、管办等方面的分开, 导致现行图书发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 使得产权不够明晰、风险管理制度薄弱、图书物流管理制度不到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所有这些是直接制约中国图书发行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国有新华书店要持续发展, 就必须加快机制创新, 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把优秀传统与现代企业机制、管理方法结合起来, 使老字号国有企业真正变为以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品牌创新企业, 以适应市场竞争。纵观现有的成功经验, 国有老字号企业要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转变, 重点是要在产权上实行股份制或者引进新的投资者, 在管理经营上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或者引进管理方。只有以此为基础, 才能扫清体制机制障碍, 加快实现企业转型, 并按照市场发展趋势重塑市场竞争新主体。例如:江苏新华发行集团自成立以来努力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以产权为纽带, 架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各子公司为经营实体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同时按照现代流通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 建立以连锁经营为主要业态的市场运营机制, 实现了服务江苏、面向全国、辐射海外的现代营销功能和服务体系。到2007年底集团名列国内文化企业第一位, 成为国内发行业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发行集团。

(二) 营销模式创新是品牌迈向卓越的不竭动力

市场营销是当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国有老字号企业要想不断获得品牌增值的竞争优势, 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方式, 构建高屋建瓴的营销理念, 充分挖掘品牌的潜在增值空间, 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 促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和产品 (服务) 的认知和忠信, 这就是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并非独立, 可以通过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一起来实现, 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1、发挥品牌的传统营销优势

品牌的传统营销可以通过整合广告、公关、促销等多种传播工具来提升品牌价值, 也可以通过市场细分使品牌的营销层次得以提升。例如, 贝塔斯曼集团正是由于第一个推出读者俱乐部这种营销策略, 才得以在跨入国内图书分销市场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近年来, 我国一些大型的图书中心也逐渐重视营销策划。一些国有新华书店通过树立品牌维度, 提升卖场的友好性和体验性来拉动客流的增长, 针对某些特别的节假日开展系列针对性较强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活动, 由此在提高客流量的同时, 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中, 企业通过营销策划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通过培育顾客的忠诚感, 形成了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使图书发行业的生产经营出现崭新的局面。

2、现代网络营销拓展品牌发展的巨大空间

当前, 电子商务正在给图书业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 网络图书发行模式以其更加丰富、高效、便利的优势, 与传统店铺共同争取市场利润空间。面对咄咄逼人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潮, 传统书店只有主动迎接挑战, 扬长避短, 在利用网络营销巨大优势的同时, 进一步充分发挥实体产业在零售和流通中的优势, 才能促进更多的图书销售和建立更好的品牌效应, 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之路。

品牌的网络营销是互联网对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传统书店在实体店面经营的基础之上, 运用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建立优质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网上书店主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网上购物环境, 高效的图书物流配送, 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同时, 又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增加客户的信任度, 还可借助网络公益事业, 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例如, 充分利用电子邮件、BBS、QQ等的沟通功能, 洞悉市场动态, 促进企业内外关系的平衡, 确定网络内容产品的联盟等, 从而使得市场盈利渠道更加畅通, 图书发行更有效率。实践证明, 将网上销售和实体店销售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基于传统书店的网上书店, 不遗余力地塑造品牌, 为传统书店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如:通过电子商务, 作为新华书店旗下的新华文轩经营的购物网站的客户在2009年就已经拓展到了除四川以外的全国各地, 甚至形成了一批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用户。当年已拥有注册会员数百万, 常备图书品种60万种, 网站年访问量为3416万人次, 点击量30亿次。近年来, 其电子商务销售额的增长速率远远超过传统图书行业。

(三) 企业文化建设是品牌发展创新的优良土壤

在21世纪文化经济发展的趋势下, 文化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 企业通过文化营销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更为品牌铸入深厚的灵魂。能否有效发挥企业的文化营销功能, 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只有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和较高公认度的企业文化, 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品牌。国有老字号品牌企业在较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禀承优良传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老字号向现代品牌转型, 并与新兴品牌的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的合理路径。与一般国有企业不同的是, 国有新华书店这样的老字号品牌具有公司企业与文化意识形态双重性质, 这就意味着加强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有益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更有利于维护社会文化价值核心观念, 甚至有利于维护整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由此也更加凸现出国有新华书店品牌价值的重要性。法国书店联合会代表米松曾经对书店提出“文化孵化器”的期望, 认为书店应该吸引人们在探寻文化、科技、哲学和政治的新观念、新动态的同时, 达到交流、互动和共鸣的目的。可见, 在老字号品牌由“老”向“新”的转变发展过程中, 不仅要改变品牌的经营思想与经营方式, 更应当坚守品牌文化内核的。要按照现代品牌的科学内涵对老字号品牌找差补缺, 更新充实, 使其真正成为个性鲜明、内涵丰富、并具有时代精神的“老而新”的现代品牌。

综上所述, 国有新华书店企业作为我国历史上曾经闪耀过的金字招牌, 要在21世纪经济转型的巨变中承担起创新突破、继往开来的新使命, 必须找到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的契合点, 使企业从根本上向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靠拢, 创新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 不断丰富其品牌的文化内涵, 充分挖掘和运用品牌的价值, 使国有老字号品牌升级再造为符合新经济时代标准和市场发展趋势的现代品牌。只有把握住这个品牌发展战略的核心, 国有新华书店的老字号品牌才能够突破万难,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谋取生存和发展机遇, 在创新中走出困境, 重筑百年老店的辉煌。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变迁,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 以科技和文化创新为支撑的新经济形态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使得许多国有老字号品牌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系列严峻的考验, 如何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国有老字号品牌的升级再造, 使之在市场中发挥最大效能, 成为当前极力探寻的热点问题。本文正是以国有新华书店为例, 探析国有老字号品牌企业在现代商业模式下的品牌升级发展之路, 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品牌,创新,可持续发展,国有新华书店

参考文献

[1]徐明阳.品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左小平.现代营销--我国图书发行的必由之路[J].商业研究.2002. (6)

[3]张立新, 杨平.电子商务时代传统书店的经营方式变革[J].经济导刊.2010 (4)

[4]刘蕊, 马玲.网络时代传统书店的制胜之疲乏[J].东南传播.2012 (1)

[5]马中红, 汪晓君, 汤遨玮.老字号品牌发展的内忧外患[J].中国广告.2010 (2)

[6]陈罗辉.对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研究[J].大众文艺.2009 (23)

[7]张立迎, 杨平.电子商务时代传统书店的经营方式变革[J]经济导刊.2010 (4)

[8]潘晓盼.论互联网为标准图书发行工作带来的机遇与转变[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1)

[9]张鸽盛, 杨正伟.图书寄销制存在的问题及规避措施[J].大学出版, 2007 (02)

商业品牌时代的来临 篇2

作者李镇江

设计师在这个行业里经历了起伏的变化,第一阶段是在02年到05年,设计师从不为人知到十分吃香,这一阶段设计师只要能绘图和稍有创意,就会受到业主的青睐,设计师的地位由低到高;在05年到08年这一阶段,设计师的地位走向低谷,由于装饰行业装饰公司井喷增多,竞争无序,市场混乱导致,设计师觉得憋气,很难干的活,薪水降低,待遇与业绩奖金提成挂钩,尤其中、中低端的设计师更是难受,设计师本身队伍在不断壮大,导致与装饰企业谈判力逐渐变弱。这一阶段出现特征,是设计费免费的旗号满天飞,设计师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很好认同,设计师基于业主个性需求的创作激情不高,出现恶性循环。在08年到如今,设计师的地位在又在回升,因为,重视生活品质,重视设计的优质客户在不断增多,客户被教育的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同设计师的设计劳动成果和创意价值,愿意付给相应的设计费,尤其高端客户,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方案设计水平好不好,能不能满足需要让其称心,现在很多装饰行业门户网站上开始出现独立设计师和专门纯设计机构。独立设计师或设计机构,主要在设计方面功底比较深,又不愿被市场现实所磨灭,于是,憋足勇气,走向自身独立专注于设计,务实于自己真正本行,施工基本都外包,交与专业施工队或装饰公司进行操作。尤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装饰家居行业门户网站不断增多,使得更多具有先行观念的设计师在网络上崭露头角,从以前静态展示到动态互动,都表现出设计师开始走向与客户第一接触点的真正位臵,从大师网设计师在线,搜房网的装修帮等等来看,可发现设计师已经走向前台,并以相对独立的身影,与客户交流和做生意。

设计师品牌时代已经来临,设计师们准备好了吗?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作为产品的市场已经产生,不仅仅限于少量的高端,设计师的身价将会上升,当然是针对有潜力有实力的那部分设计师。设计师的品牌对设计师的个人发展已经占据重要影响地位,目前对设计师所在的装饰公司的业绩都有一定的拉动或降低的影响。总之,设计师品牌塑造对于设计师个人和企业都是目前要进行的重要工作。设计师发展的自我定位目标

设计师在目前发展环境,是一个集技术、艺术和商业于一体的职业,是不

错的一个职业。说设计师难做和辛苦的,只不过是新手上路的和长期未提升的设计师群体的心理感受,真正做的好的设计师在职业感觉、客户服务反馈、成就收入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收获。体现在时尚、艺术、生活感觉及社会地位光鲜等方面,特别有范儿,特别有收获,受到很多人尊重。

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和职业中的设计师,都需要为自己定好定位和规划目标,这看起来,都只是一个设计师身份,其实这里面细节很多,要求也各不相同,在 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中,需要跟据自身情况,结合行业变化趋势,去设臵,其实很多方向目标可去追寻。如主任设计师、首席设计师、设计主管、排屋别墅大客户设计师、软装设计师、配饰设计师、工装设计师(酒店、商场、茶楼等)等,不说干到大家都知晓的大师梁志天的境界,但至少也要在专业领域里扎根很深很稳吧,做出出色的作品或服务很多满意的客户,让自己提升很快,生活过的很滋润。设计师由内而外的自我包装全攻略

设计师的自我包装十分重要,“七分真货,三分包装”,在现代商业社会,对于面向高端业主这些成功人士,交往接触及做生意,更是一大基本要求。设计师需要自我包装,是由内到外的,主要分为几种情况:自我形象包装、自身作品包装、自我名誉包装。

自我形象包装主要在于着装礼仪,言谈举止,着装方面一般建议,男性以正装或休闲艺术内为主,形成自己个性风格,清新干练为宜;女性以休闲风格装为主,但夏天不宜过于暴露。总体给人宜人的感觉。

自身作品包装,这点也很关键,但被很多设计师所忽视。这是给客户建立良好感觉和缩短信任时间的重要工具。很多设计师在工作中未建立自身的作品集,进行作品包装。在于客户初谈过程中,出现空谈的情景,难以持续愉快交流,容易中断。作品包装需要从几方面着手。

首先,书面作品包装可分几个方面,包含个人简况、作品分类、客户合影或奖旗或评语等。个人简况可以比较个性化介绍和个性化生活照片。作品分类可以做些亮点文字简洁点评,或者注解,最有说服力的是客户合影和见证,影响新客户,客户看到后,对公司品牌和设计师的形象有所快速提升,有助于谈单沟通关系建立和后期成交做铺垫。

其次,设计师对自身实力以网络形式包装及推广还未引起足够重视,需要从

典型的知名的门户网络上设臵推广,作品宣传、博客宣传、客户互动宣传等,国内主要有搜房网、和家网、地方区域装饰门户等网站平台进行操作,建立知名度,提升品牌,同时方便初期客户接触了解设计师或设计机构,获得下步洽谈沟通的机会。设计师自身网络营销将是设计师品牌提升和业绩提升的重要来源,在家居网络消费和设计消费逐步回归的时期里,需要设计师引起重视,并且加以执行推广,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达到提升品牌的目标。

设计师给客户带来什么?

室内设计师在国内大量兴起是在最近10年,国内房地产行业普遍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活跃,使得购房者越来越多,人们对居住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装饰设计的需求十分旺盛,在2002年后,设计师在装饰行业走向发展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开始超越施工,占据装饰消费的主导地位,客户在装修中首先选择看有没有好的设计师,早年至少是需要有好的绘图员,让客户可以获得事先清晰的家居布臵规划,也就是“方案”,方案的合理性导致客户在居家生活中的生活品质、舒适品质和幸福指数发生变化。

设计师给客户带来什么?决定了设计师的存在必要性,存在的状态、方式和结果,所以想从事室内设计行业和已经在装饰行业的设计师需要认真思考,作为一名设计师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1、生活功能品质提升规划

客户从一个居住空间,进入另一个新居住空间,一般都是对新的空间怀着更大的期望,许多客户与设计师接触,都希望设计师给他们更多创新,更多出乎意料的好东东。目前大部分客户都是第一次臵业,也有一部分是二次臵业,客户分多种类型,简单举例,一个客户从外地农村进入这个城市,并通过多年的辛苦打拼积累了比较多收入,他用这些收入的全部或一部分来购买房子。在房子买到装修前,都是在出租房里,他的整体居住方面谈不上品质,而在买的房子里开始自由的去装修时候,需要更高的生活要求和功能完善,品质的提升。有些是改善之类,对设计师设计要求会更高一些。考虑生活、饮食、起居、健康等功能的细节完整,合乎客户个人及家庭居住需要;考虑设计风格、形式、造型创新等审美方面的个性化表现。让人住进去很舒适和很愉快。

2、合理装修财务运筹规划

设计师对于在客户装修中,面临财务方面,相对三个角色,第一,对于自身专业角度而言,根据自身客观专业水平,操作发现客户的需求,进行操作定位,合理设计功能和选取材料及施工工艺,参照公司的预算定额设臵客户财务预算,进行财务规划;第二,需要考虑公司的运作及利益,考虑到性价格比和利润,两方面的结合,哪些是不盈利的,哪些是盈利的项目,哪些是创新项目,对于设计师都必须搞的很清楚,确保公司操作项目整体下来可以合理盈利;第三,更重要的是考虑客户的功能满足和价格心理接受程度,考虑客户的接受上限和下限,在合理的收费及心理预算空间内,设臵操作,进行财务规划,尽可能找到平衡点,让客户的费用可以合理规划与运用,尽力产生更大的价值,哪些是必须做的,是可以按其它方式做的,尽力做到合理运筹,帮助客户把握费用的支出与效果。也就是说,设计师既要站在公司角度,也要站在客户角度,最先要站在客户角度去设臵和专业规划。不同水平的设计师对于客户的家居空间装饰设计,结果都不一样的。平衡把握不好的设计师,要么签定不了单,要么给客户感觉不值和充满遗憾。

3、环保健康品质控制和提升

环保健康品质是居住对装饰品质的重要要求,根本的要求,是一种责任。很多时候装饰好了房子之后,客户感到开心欣喜,终于有自己的新居了。可是很多时候,都因为环保原因,导致住进去全家身体不舒服,尤其老人、儿童及妇女等需要保护的身体相对较弱的群体,一般都通风几个月才进去入住,但依然有污染存在,对身体健康危害颇大,前几年很多医院查不出很多病人的病症,经过调研,好多都与新房装修而后入住长时间受到污染影响有关,所以决不能让您的客户住在“毒盒子”里。最近几年人们的环保健康意识觉醒很快,在这方面都明确提出要求了,所以,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情况,在设计、用材等方面尽力设臵环保,增加健康环境指数,同时需要推动公司总经理的意识和操作的转变,不能只管赚钱,而不注重客户家居的健康环保。

4、个性心理审美精神满足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国内高收入阶层不断增多,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越来越挑剔,这是这些年感觉到生意难做的市场消费原因,客户的个性化追求越来越广泛,对家居装修在审美方面的精神

满足已经是大趋势,很多客户在风格、色调及选材等方面都感觉到自有主张,往往与设计师“唱反调”,使设计师比较累,甚至无所适从。尤其,一些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深的设计师,对高端生活的业主的生活习惯、文化偏好、兴趣特质和时尚追求等的把握较浅,使得作出作品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心理满足和审美需要,因而客户往往要求换设计师,导致容易跑单。因此,设计师要对主流人群的生活特征、心理追求以及潮流趋势等有充分感知。

5、人生和家庭顺和发展的环境

这是客户对家居装修的最高要求,一般难以达到,虽然只能凭感觉判断,但是在居住中是完全可以体验和评判的。所以很多客户对风水、软饰的要求比较高,这就是整体感觉从功能、人文、舒适度、感觉心理及审美等角度得到体验和映证。总之,客观的说,做好一名各方面都能平衡的设计师是相当不易的,各位优秀设计师任重而道远。

备注 本文章为培训师李镇江先生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背景 ——李镇江先生

李镇江,男,营销团队管理与策划专家,现任中国真经百赢商学院首席培训师、浙江大学商帮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驻浙团工委秘书长、《全球品牌网》、《中国营销传播网》营销策划专栏作家等职务,历经广告、策划、企业的磨练,在家装及家居建材行业8年实践,成功策划30多家装饰、建材企业,成为中国装饰和建材行业实战派培训师,2008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软实力”项目优秀培训师。培训业界400多家企业,学员过10000名,口碑卓越。

【金牌课程】《我必能成为设计签单高手》、《打造家装电话营销高手》、《自动自发》、《家装财富倍增密码》、《王牌导购》、《王牌店长》等。

联系 moganshan888@163.com

品牌时代已经来临 篇3

多数人知道今日资本总裁徐新是因为她投资的网易、中华英才网、土豆网这些知名的网络公司,而实际上,从德清源鸡蛋到铂利德钻石,今日资本也一直关注面向中产阶级消费领域的企业。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式快餐连锁真功夫也成为了今日资本的投资对象。

《创业邦》:您看中真功夫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徐新(以下简称徐):我们投资的项目是属于中式快餐连锁,核心是快餐,从工艺上已经改变了,并不是一个厨子来炒菜,那是艺术,不是一门科学。只有变成工艺化的过程才能做大。像真功夫所有东西都是蒸的,随便一个人两天的培训,把汤放进去,蒸四五分钟拿出来就行了。另外蒸的食品也比较有营养,这也是一个很核心的因素。

我们其实看了十几家都是快餐连锁店,后来选择真功夫的原因,一个就是它突破了中式快餐的主要瓶颈,工艺过程比较标准化;还有一个原因是创业团队我们也比较喜欢,创业者比较有理想,这么多年也没分红,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公司去发展。

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它全是直营店没有加盟店。我们觉得现在做加盟还没有成熟。因为中国人都有一个特点,宁为凤头、不为凤尾,再说店也是加盟商自己出钱租的,人也是他自己招,他凭什么要听你的?你耗费的精力还不如你自己开个店。后来我们发现一个特点,凡是做加盟的,现在都想把它收回来;凡是两方合资的,大股东都想把小股东买走,因为小股东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肯定跟你理念不一样,他就想挣钱。那么企业觉得还不如从风险投资商这里拿点钱。至少经营理念统一,执行力很强,所以我们选的企业都是不做加盟的。

《创业邦》:选择投资对象时,对企业家的要求有哪些?

徐:一般来说我们投资一个企业家,企业家要自己有主见,如果他都不知道怎么定战略,由我们来讲战略,这种情形我们是不敢投的。我们投资有3个关键词,第一投行业,第二投企业家,第三是帮他们打造行业第一品牌。像投资真功夫,很大的原因是看中真功夫的团队,他们做得非常好,已经有理念有系统,只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人再扶持一下。如果创业者没有什么理念,我们来跟他讲理念,这不是我们的风格。

《创业邦》:餐饮行业里,中式快餐的概念在资本市场的接受程度怎样?另外还有中式火锅连锁您怎么看?

徐:接受度非常好,你看味千拉面就知道了,当然它是日式的一种。它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厉害在每单的金额是很高的,有的面一碗40元钱。传统中餐最大的问题,又吃酒、又吃肉、又花钱,而快餐的好处就是单价又高还快速。味千拉面上市,将近30多倍回报,现在涨到60多倍,市场接受度非常好。

像火锅则是比较容易标准化的东西,因为它没有厨师,关键就是翻台率。顾客是作为正餐吃的,快餐的好处是早餐、中餐、晚餐都行,火锅可能晚餐比较好,当中饭吃还稍微少一点。

另外就是看它的成长性。比如吉野家可以开很多,但满大街都开全聚德肯定不行,除了可扩张性,还要看一个城市的容量。像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永和等等可以遍地开花,肯德基光上海就200家店,那真功夫也可以开200家,肯定比它正宗,中国人更喜欢吃中餐,所以不用担心扩张性,只要你做得好。

《创业邦》:您对传统行业的信心来源于哪里?资本进入以后,对连锁企业能起到什么作用?

徐:我觉得还是因为中产阶级的崛起、品牌时代的来临,我特别高兴,这个成长比我们预期得还要快。投资之后,我们会做三件事。第一帮企业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第二帮企业做企业文化建设;第三是促使其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绩效考核是个指挥棒,指哪打哪、非常有效,我自己管中华英才网就知道,在没有做绩效考核、没有做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的成长速度是30%,遇到瓶颈特别辛苦,做不大。后来做了之后,从30%的成长速度,涨到了100%。那后来为什么又逐渐涨到了180%呢?原因是我们又做了品牌的建设,打造行业第一品牌,中间当然有很多广告的投放,包括央视、包括分众、地铁、路牌、广播等组合投放。但是光有广告投放也是不行的,我们还进行了系统策划。

“云生活”时代的来临 篇4

但即使你仅仅会在App Store和Andoid市场下载各类付费的、免费的应用, 也将避免不了被“奥特”的命运, 因为在云计算技术迅速落地于运营商和企业的数据中心、运营支撑等后台系统, 并转移向各类云终端、云服务提供商的战略中之后, 运营商+终端厂商+应用服务提供商为个人带来的智能化“云生活”方式, 将更彻底地改变现有的信息沟通、消费、家居娱乐、交通出行等方方面面。

很快, 移动互联用户只需注册一个云账号即可实现个人信息存储于云端、通过一部智能终端即可享受各种应用, 甚至在“无缝切换”技术的支持下, 一个应用从你下班用手机, 到上车用车载系统, 再到家庭用电视或PC设备, 都能不间断持续。

本届通信展上运营商区人气最高的业务体验、设备商区最受关注的云架构方案已经从侧面显示出了“云”的巨大能力:智能家居展区, 通过一部终端可全方位实现家庭中各类电器的控制、实时安全监控, 电视、电脑、手机可不间断支持一部电影的播放。车载应用展区, 3G智能车载导航不仅实现3G车联网服务, 还支持车务管家、图博导航、违章查询、应用软件升级、GPS防盗辅助、Vo IP语音通话、全国道路救援实时路况、在线音乐等一系列服务功能。在医疗与教育展区, 云服务将为看病、教育资源共享等提供巨大便利。

而这一切应用的内容与技术支撑, 都已移交给强大的“云”后台。

云计算能力的转移、云终端与云服务概念的兴起, 也促使移动互联应用在向传统的消费方式说拜拜。继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 为数亿网民的网上消费解决了付费问题之后, 基于手机的网络订票、小额支付等移动支付功能已经日渐流行, 消费更多精彩的云内容, 将不再受阻于支付方式的局限, 而且逐渐完善的支付体系, 也将为阅读、音乐、电影等正版内容产业, 找到比传统互联网更健康的发展之路。

商业地产,变革时代来临 篇5

遥想当年,每一座城市的繁华地段都会有一个“百货大楼”或“华联商厦”,抑或二者皆有。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无疑是百货业最辉煌的时间段。

你还记得吗?当第一部手扶电梯出现在青岛华联大厦时,那汹涌的人潮是何等的澎湃。

你还记得吗?当第一次走进华联商厦或者百货大楼时,琳琅满目的商品可曾令你兴奋不已。

而当我们把时钟拨回到90年代末时,以大量洋品牌为代表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纷纷拔地而起,迅速抢占消费市场。她们带给老百姓的是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还有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服务又好,标识统一化。那个时候,你可曾感到眼前一亮,十分新鲜。是否曾因为其体量太大,环境太好,购物通道太宽阔,停车位太充足而在消费时有些“胆战心惊”。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如今,城市中的传统百货商场已渐渐少有人光顾,消费人群已纷纷涌向吃喝玩乐一条龙的一站式购物中心。但是也要看到,如今,城市中到处都是购物中心。以青岛为例,数一数我们的商圈集结了多少购物中心?青岛的消费能力真的能撑起这些鳞次栉比的商场吗?

世界变化太快了,但我们终究要学会接受每一个改变。同时,也要相信,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走。

“百货”的变身

近几年,传统百货业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全国各地纷纷传出百货店闭门歇业的消息。近日,一则“沈阳阳光百货没了‘百货’只剩餐饮娱乐”的消息一出,又一次让百货业的天空雾霾弥漫。

对此,戴德梁行青岛公司总经理张春雨表示,“在商业格局的演变与电商的双重冲击下,整个百货业都在走下坡路。而其中二线城市的百货业表现更为明显。过去那种百货业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诚然,无论是沈阳阳光百货的百货撤场还是已经关门的青岛巴黎春天广场,这都仅仅是传统高端百货业市场下行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从这个插曲中,我们不难窥到传统高端百货业的窘境与悲壮。

“其实,商业的演变除了受时代发展的趋势影响外,它跟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审美的提高以及消费能力的提高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阶段商业业态的出现,都是要满足那个时代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在张春雨看来,传统百货业下行的原因就在于传统百货业的体验性比较差,以单纯购物为目的的商场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购物中心就是通过增加消费者体验度,直击电商的不足之处,进而吸引消费者。但他同时指出,从长远来看,百货的业态不会彻底从市场中消失掉,但是会逼迫百货店的运营商转型调整。

以北京为例,北京新世界四期开设首家俱乐部式女子百货商场。两万多平方米的商场中将全部卖与女性有关的产品,而服务员全部是男性。

“很多百货店开始走一些精细化与专业化的路线,做细分市场定位,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现在的百货业正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张春雨说,“但是,单就百货的业态来说,她经过高峰正处在低谷,未来也会触底反弹,未来的百货其实在中国还会有很多发展的机会。”

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商业市场中,走细分化路线的百货企业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房企的首选是减少百货业配比,增加餐饮、电影院等体验式商业业态配比,变身小体量的购物中心。眼下,百货购物中心化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事实也证明,在传统百货日渐式微时,购物中心则大行其道,一些新兴的体验式购物中心人气爆棚。可硬币的另一面,商圈内大量涌现的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而且购物中心之间的物理距离又十分接近,这很可能成为高悬在它们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或许只需一个不小心,便会被市场所淘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变革的时代。”在张春雨看来,商业的竞争是永远存在于市场之中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加速商业地产项目优胜劣汰的同时,也会促进商圈的繁荣与发展。他以青岛香港中路商圈举例说,传统百货的代表阳光百货目前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加之,未来她将面临周边即将入市的银座与华润万象城的双重夹击,这就逼着她做调整和改造。而她经过升级和改造后又将重新适应市场而生存下去。

同理,升级后的阳光百货也会给周边商业带来压力,逼着其它商业重新调整。就这样,在商圈中形成一种不断升级变革的循环。如此一来,获益的无疑将是消费者。以往青岛的商业地产市场竞争并不激烈,打折促销并不多见。可随着香港中路商圈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商家的促销活动将越来越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触电”与融合

说到消费实惠,在B2C已经成为生活符号的时代,人们的第一个反应还是网上购物。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恰恰是源于网络购物的兴起才导致了传统百货业的黯然与落寞。起初,二者一直扮演着“死对头”的角色。可近期,事情却悄然起了变化。

在经历电商对零售业冲击后,大部分百货商家开始考虑转型,开辟自己网店的商家越来越多,纷纷“触电”,众商家在网上的圈地运动也愈演愈烈。而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线上电商开始走到线下,拥抱百货店。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日前,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中指出,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020)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020服务,其中9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020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020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尝试。另外,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转型。因为现在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比较,但最终选择在线上购买。

张春雨认为,电商的出现就犹如飓风一般,在传统商业还未回过神的瞬间便迅速席卷传统商业市场,打了传统商业一个措手不及。而飓风过后网络购物已经是一种趋势了,我们不能回避它。要积极选择拥抱电子商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网络品牌商而言,网络销售的成绩单固然漂亮,但消费者对你品牌的认知度并不太高。因此,仍然需要实体店的补充。

nlc202309031339

事实的确如此,眼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意识到网购商城的魅力,逐步展开一场针对顾客的“圈地运动”。

以大家最为熟悉的苏宁为例,很早便宣布了线上线下同价策略,实体与网店价格趋于一致。该策略一出,苏宁将传统的“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网购模式,直接转变为消费者“线上比价,实体店送货”的模式,不仅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其便利的购物模式和低廉的价格还直接促进了销售。其实,不仅仅是家电板块,近年来苏宁一直推行的百货多样化发展战略也在电商的普及中受益,据了解,目前苏宁易购囊括了母婴产品、化妆品及服饰,让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适合的购买方式。

不仅仅是家电卖场,超市、百货都在加快“触电”的步伐,纷纷拥抱电子商务,而同时线上的网店也开始走向线下。

目前,淘宝上经营最好的精油产品阿芙精油已经开始走向线下,开设实体店“展示厅”。就如同奔驰汽车开设的一些概念店一样,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感受其品牌文化,感受企业理念,最终,消费者选择在哪个平台购物都一样。

“传统商业与电商相结合就是一种互相扶持,互相融合。传统商业最坏的时代已经慢慢地过去了。”张春雨说。

转身“轻资产”

在商业地产领域,有一家企业总是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她就是万达地产。有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前几年看万达,是‘望其项背’,万达在前面跑,后面的人还能看到后脑勺;现在是‘望尘莫及’,只看见一溜烟,看不到人。”

此言非虚,就当众多商业地产运营商在全国各地拿地“厮杀”的时候,万达又要转型了。年初,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便表示,未来新增的万达商业项目绝大多数都会采取“轻资产”模式。

何为“轻资产”?“用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事。”张春雨介绍,万达的“轻资产”其实更趋近于商业地产REITS。这种模式就相当于把20个购物中心放到一个基金池,产权归属基金公司。万达代为开发和建设,后期帮助管理与运营。万达收取一定的运营管理费用。这种模式下,万达便无须再沉淀大量的资金在商业地产项目中。而且,走“轻资产”,万达有先天优势。

通过这几年的积累,万达拥有商业地产所需的成熟运营团队,另外,无论是其拿地的速度,开发经验,还是所拥有的大量品牌商资源,万达都是行业内的翘楚。而这些因素都是基金公司所重视的。换言之,基金最喜欢诸如万达这样的公司。

事实上,基金对于回报率的要求更多的是稳定,以及物业的升值。一般情况下,基金收到一个物业以后都会把它升级改造引入新的品牌,然后再做战略的调整。基金持有一个商业项目都要运营五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再把它卖掉获得收益。

尽管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美好,但“轻资产”之路可不是谁想走都能走的。对于更多的开发企业而言,做好内功,运营好自己的项目方为正道。正如商业地产圈流传的那句话,“购物中心不是招出来的,而是调出来的。”

“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要努力去做好错位经营,而不要同质化经营去争品牌。其实,最关键的是要了解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商业地产盖起来是面向消费者的,要考量好商场的定位与档次。太高端的商场普通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张春雨说,“招商,对于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只是一个刚刚的起步,后期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育。用真诚的服务理念把本地消费者的忠诚度培育好才能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当然,一定要积极触电结合电商。”

众所周知,零售市场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市场。只有那些懂得借势与变革的企业才会一直活下来。因为,在商业地产的变革时代,你永远无法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物联网新时代的来临 篇6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根据ITU的描述, 在物联网时代, 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 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 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要有数据传输通路;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要有CPU;要有操作系统;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要有数据发送器;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 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 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 (M2M) 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 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 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 只有具备了规模, 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 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 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 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 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 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 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 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一般来讲, 物联网的开展步骤主要如下: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 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 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 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 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 (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 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 也可能是集中式的, 如中国移动的IDC) , 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具体地说, 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并且被普遍连接, 形成物联网。

物联网应用案例

物联网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 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 只是并没有形成大规模运用。我国常见的运用案例有:

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登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防入侵系统中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 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 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 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 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 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 (ITS) 。这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 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 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 是发展ITS的基础, 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 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 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 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 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 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 “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 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 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 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 物联网在我国的高铁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已在苏州科技城投用, 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 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 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 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 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7月1日正式通车的国家重点工程沪宁城际铁路, 其全套客运服务系统和设备均在该中心研发生产, 此外, 京沪高铁、沪杭高铁等多个项目也已签约。国家计划的高铁建设里程达2万公里, 同时海外市场也很广阔, 而该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可以对外技术输出。

据悉, 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近年来进入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联集成系统开发, 正在形成万亿元级的庞大市场。业内人士预测, 该中心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未来3-5年内可达百亿元规模。

物联网热浪为什么在中国会迅速壮大呢?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第一, 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 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 在世界传感网领域, 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 专利拥有量高;第三, 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 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 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估计,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 它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有业内专家认为,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 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 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从在上海开幕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了解到, 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 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 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 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 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 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 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 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 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 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 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

目前我国物联网领域存在的问题

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 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 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 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 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 但由于该物品 (比如衣物) 的拥有者, 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 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 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 (ID) 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 且标签自动地, 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 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 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 做起来, 它不仅需要技术, 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 各个产业, 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 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 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 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 那结果是灾难的, 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 相互无法连通, 不能进行联网, 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 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 尽快统一技术标准, 形成一个管理机制, 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

管理平台的形成

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 这只是感知, 是物联网的其中一种应用, 其实感知的技术已经有, 虽然未必说成熟, 但是开发起来并不难。但是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 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 但是感知的信息, 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 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 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 庞大的, 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 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 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 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 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 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 成本高, 很难发展起来, 也很难起到效果。

这个平台, 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与可能来建设, 也可能这个过程中, 会有新的管理平台建设与提供者出现。我也相信, 这个平台的建设者会在未来的物联网发展中, 取得较好的市场地位, 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 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 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 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 有这样的一个体系, 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 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 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 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 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 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 却不被别人所用, 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 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 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 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 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 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 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 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 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 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应用的开发

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 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 不同行业, 会有不同的应用, 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 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 也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物联网企业, 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 这是非常难的一步, 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 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 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 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 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 也会把自己的应用和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 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

物联网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意义

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 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

物联网的发展, 也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 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 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 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 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

物联网的井喷时代即将来临 篇7

在BI看来, 预计到2020年, 全球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有240亿件, 未来5年投资到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资金也将高达6万亿美元。这主要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 包括全球日益扩张的互联网连接、不断增长的移动普及率、低成本的传感器和更大规模的物联网投资等。物联网的潜力无比巨大, 未来几年, 物联网有望改变人们生活、工作以及与他人彼此沟通的方式。初看上去, 物联网似乎非常复杂, 但事实上, 物联网完全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进行工作。

点评:物联网的井喷时代即将来临。随着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庭的到来, 物联网这种革命性的发展趋势将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Phone”时代来临 篇8

Phone时代的开始:苹果开发的iPhone, 造就了智能手机新时代的“阿凡达”。

2007年, 苹果推出iPhone, 首次将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以及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等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 加之其极具创新的个性化外观和操作模式, 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球。

iPhone的成功引来众多追随者的模仿, 事实上, 如今风靡的各种“Phone”, 似乎总能看到iPhone的影子。苹果iPhone的成功, 在于它建立起一种“终端+内容”的商业模式, 是令各IT、电信巨头对“Phone”情有独钟、难舍难分的原因。“苹果等公司在3G领域的成功, 缘于其以移动终端平台为核心, 建立起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与发展的模式。”在国内的一次3G终端论坛上,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对iPhone的火爆做了这样的注解。

众Phone争锋:谁最有希望颠覆苹果iPhone?

从目前情形看, OPhone、WPhone、乐Phone、GPhone都具有挑战实力。摩托罗拉将在2010年度至少推出20款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 而宏也计划在2010年上半年发布6款装有谷歌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

调研公司ForresterResearch预计, 2010年谷歌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0%。而Android手机出货量预计在2010年将达820万部, 在2014年将主导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Android阵营引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的青睐和加盟, 甚至有人将Android视为未来垄断移动操作系统的“Windows”一样的产品, 其实力不容小觑。

其中, 联想推出的乐Phone较为特殊。联想乐Phone虽然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 却使用了联想自身的应用。乐Phone完整地实现了产品、服务、内容和应用的端到端整合, 不仅提供全新的软硬件交互体验, 而且预置了用户可定制的微件和中国顶级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多种专为乐Phone调配的应用。通过乐Phone内置的联想应用商店, 用户还可以下载更多的桌面软件和应用。

OPhone是指采用OMS (开放移动系统) 智能操作系统的手机。该系统由中国移动主导开发, 目的是增进手机终端与TD-SCDMA网络及利用服务进行无缝对接。内置了中国移动的服务菜单、音乐随身听、手机导航、号簿管家、139邮箱、飞信、快讯和移动梦网等特色业务。目前, 海信、联想、三星、戴尔、LG、TCL、多普达、摩托罗拉、宇龙酷派等厂商已经发布OPhone手机, 在市场上赢得了不少掌声。

在智能手机市场上, 还有两家产品没有以Phone命名的厂商——诺基亚和RIM公司。虽然它们的智能手机没被称为“Phone”, 但在功能及应用上并不比“iPhone”逊色, 可以与其一较高下。

现在, 运营商、终端厂商以及系统提供商都集体为“X Phone”疯狂。但是, 是谁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盒子呢?“X Phone”是支持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佳移动终端之一。运营商要在3G时代掌控移动互联网, 不但需要提供消费者喜爱的应用, 也更需终端厂商提供优良的个人移动终端。这就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对其念念不忘的原因。

于是, 在运营商和诸多厂商的共同发力下, “X Phone”时代到来了, 全球范围新一轮移动通信的竞争也随之拉开序幕。

运营商火拼:中国最大的3家运营商,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Phone”争战。

中国移动是近几年来全球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 拥有5亿多用户, 一天能为股东带来2亿元的巨额利润。2009年8月31日, 它联合移动终端制造商推出OPhone手机。目标明确, 对手是中国联通——因为它欲挟苹果iPhone而重改中国通信市场格局。

就在移动和联通先后亮出了自己的撒手锏后, 一直被外界猜测难以拿出与OPhone、iPhone相匹敌产品的中国电信也做出令外界震撼的回应——与加拿大RIM和美国Palm合作, 引入Blackberry (黑莓) 和PalmTreo。

事实上, 联通与苹果的联姻得感谢移动的强硬。一直以来, 移动都有着一份浓厚的iPhone情结。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 移动与苹果就引入iPhone一事展开接触。但可惜的是, 中国移动信奉上下通吃的原则, 每一次布局都希望将更多的利润放入自己囊中, 而苹果也是这样的一个主。强势的移动碰上不懂得让步的苹果, 合作告吹, 由此造就了联通与苹果的姻缘。

与苹果分手后, 移动开始另起炉灶, 开发自己的手机操作平台, 推出OPhone手机。在OPhone的研发上, 移动打破了传统的先研究技术再研究产品, 或者先研究产品后研究技术的模式, 以用户为核心进行研发。其中, 开发的代码量就达到300万行, 系统测试达到200多万行, 用户试验和测试则经历了大量、长时间的工作。也许是受到苹果的刺激, 移动推出的开发平台向所有人开放。而且和所有终端厂商以及芯片厂商进行合作。现在, 高通、展讯等芯片厂商均已推出OPhone的芯片解决方案, 联想移动、LG、多普达、戴尔、桑菲 (飞利浦) 等厂商也已陆续推出各自的OPhone手机。

对于移动的布局, 联通一一看在眼里。虽说牵手苹果是中国联通制胜3G的撒手锏。但与拥有5亿多用户的中国移动相比, 中国联通1.4亿用户的规模远远难以与其对抗。与移动手中握有多家手机厂商提供的OPhone手机相比, 联通却只有一款iPhone。另外, 联通虽然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3G网络, 终端厂商众多, 但无法提供一款具备与iPhone同样受欢迎的终端。发现这一缺点后, 联通也加大了和终端厂商的呼应, 以弥补自身的短板。2009年年底, 三星推出一款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WPhone手机, 解决了联通的难题。

事实上, 运营商火拼终端,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希望在3G起步阶段, 利用明星终端的吸引力, 将用户聚集到自己身边。

终端厂商为“Phone”造势

在运营商展开的对“Phone”的追逐中, 一直为销售犯愁的手机厂商一扫此前烦恼。在智能手机利润大、销路不愁的刺激下, 手机厂商展开了一场制造“Phone”的比赛。而除了手机厂商外, 传统IT厂商也先后杀入智能手机市场, 惠普、戴尔、优派、华硕等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Phone”手机, 希望在这个市场上夺得一份蛋糕。

IT巨头为何纷纷染指智能手机业务?答案很简单。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和3G用户的迅速增加, 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步入快速增长轨道。据市场调研公司IDC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约11.3亿部, 较上年减少5.2%。但智能手机市场却逆势增长, 总出货量达1.74亿部, 较上年增长15.1%。

丰硕的利润, 巨大的前景, 让IT巨头们趋之若鹜的同时, 也让传统手机厂商为之狂热。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因素也是导致目前市场充斥着各种“Phone”的原因——各操作系统厂商之间的竞争。在业界, 一直有“诺基亚在每个人的口袋里放入了一部能上网的手机, 微软放入的则是一台PC, 苹果放入的是一种生活, 而Google放入的则是一张互联网”的比喻, 将目前手机操作系统厂商间的微妙关系和特色以及竞争态势描绘得颇为传神。

要推广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 必须与手机厂商进行合作。在2009年10月发布WindowsPhone时, 微软就邀请来了三星、摩托罗拉、LG、多普达、中兴等21家国际国内的手机厂商, 而其他操作系统厂商也都想方设法地将手机厂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些终端厂商为了不得罪它们, 在选择操作系统的态度上都表现出“左右逢源”。对许多手机厂商而言, 无论是以诺基亚为主的Symbian, 还是微软的WindowsPhone, 甚至是Google主导的Android, 对它们也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可选择项。正是这样的原因, 才使各种“Phone”层出不穷。

众“Phone”争锋, 得利的是消费者

事实上, “Phone”风行的背后, 是运营商或厂商的终端战略, 是它们3G发展战略的一个表象、一种营销手段、一个吸引用户的品牌口号。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忠实用户, 培养3G消费习惯, 建立和壮大终端产业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厂商在玩“Phone”的表象下, 悄悄地向消费者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一种基于工作、生活、娱乐的一站式生活方式。比如WindowsPhone的目标消费群是“追求极致生活者”:这些人“工作和生活都很繁忙”, 他们“与其满足现状, 不如不断追求”, 更重要的是他们“肩负多种重要角色”。这是微软的目的, 也是诺基亚、苹果、中国移动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从这个角度来说, 眼下的众“Phone”比拼之下, 暂时还没有输家。

自媒体时代来临 篇9

“自媒体时代”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表现, 它的出现让每一个社会人都可以传播自己的真实所见、真实所感, 人们完全可以把日常生活变为新闻发布会。“自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新闻发布途径, 它的出现意味深长,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自媒体时代之后, 电视、书刊、广播、报纸等高不可攀的传统媒介, 逐渐与平民百姓零距离接触, 权威落向了公众甚至每个社会个体, 人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论坛、BBS、MSN等社交软件和网络社区进行信息传播, 自媒体时代, 真正让个人变成世界的, 让世界变成个人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为信息全球化提高了一个公共平台, 在信息传播途径变革的关键时期, 一种被成为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手段悄然出现。Web2.0它不同于传统的媒体, 尤其是在传播渠道、受众、媒介、反馈等众多方面都与传统媒体大相径庭。现代科技使自媒体迅速升级从而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使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报道身边发生的大情小事, 例如:社会反腐机制能够与国家机制有效地衔接、舆论格局的形成、中国外交舆论政策、网络谣言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等。由此可见, 自媒体时代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 在实践的技术上创新, 并且源于普通公众, 它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的区别, 使当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随着而来的就是自媒体时代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亟待党和国家解决。

4G时代即将来临 篇10

4G时代的到来,会给大家带来怎样截然不同的变化呢?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智能手机比比皆是,而4G时代的到来则能使这些智能终端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上网速度更快,数据资费更便宜;目前互联网上的各种功能都可以便捷地移植到手机上,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终端,就能享受高清视频、互动游戏等原本只能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业务。

目前,全球LTE商用网络已达72个,其中包括LTE FDD商用网络66个,TD-LTE商用网络5个,LTE FDD/TD-LTE混合组网的商用网络1个。近日,中国移动宣布广州、深圳、南京、北京将成为继杭州之后开启4G高速体验的城市。至此,全国已有5个城市启动了4G体验网。

今年1月,我国主导的TD-LTE-Advanced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确定成为4G的两大国际标准之一,开启了移动通信的高速时代。作为4G技术的核心技术,TD-LTE在2012年将迎来不平凡的一年。自2月份日本软银TD-LTE网络正式商用后,TD-LTE全球商用正式拉开序幕。2012年初,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巴塞罗那表示,中国移动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并计划2013年在内地启动试商用,中国移动将采取新建和升级两种方式推进TD-LTE进程,基站规模将超过20万个,建成后将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

“4G最终发放牌照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宁可稍微慢一点也要准备得更充分,为的是让用户最终能够拿到成熟、好用的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TD-LTE的商用需解决基站密度和终端不成熟两个问题,目前TD-SCDMA网络的基站有22万个,要争取用三年时间,使基站增加至40万个,以便向4G演进。

4G的发展还意味着巨大的市场蛋糕。一旦4G规模商用,将不仅促进通信设备产业发展,而且会带动网络运营、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应用等相关产业链。就中国而言,预计4G在完整生命周期内将形成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各个市场的运营商和终端厂商都在根据自身的竞争态势和网络情况,采取或激进或稳健的网络改造和业务更新步骤。

何谓4G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斯科特·施奈德在他新近出版的《无线新世界:如何在4G革命中竞争》一书中谈道,在消费者刚刚觉得自己弄清了3G无线小玩意的时候,又到了要掌握第四代无线技术的时候。4G究竟是什么呢?他解释说,4G会比我们以前体验过的所有无线技术的速度都要快,也更具冲击力。施奈德预测,4G将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它将创造“一个庞大的无线生态系统”。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对4G通信进行精确地定义,有人说4G通信的概念来自其他无线服务的技术,从无线应用协定、全球袖珍型无线服务到3G;有人说4G通信是系统中的系统,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无线技术;但不管人们对4G通信怎样定义,有一点我们能够肯定的是:4G通信将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它将可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4G比3G更快了。在杭州公交线路上测试的TD-LTE网络,网速最高可以达到80M每秒,是目前3G上网速度的数十倍以上,在延时问题上也比3G网络有了显著的改善。4G系统能够以100 Mbit/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 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 Mbit/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将比3G便宜,不同制式的手机不用更换,只要配备网络转换器等设备,便可将4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接收。如果在公共区域或者在家中,也可以通过专用设备实现网络的转换接收。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的特征

未来的4G通信将给我们真正的沟通自由,并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形态。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下面9个的特征。

1.通信速度更快

从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作比较,第一代模拟式仅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数位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也只有9.6 kbit/s,最高可达32 kbit/s;而3G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 Mbit/s;专家则预估,4G可以达到10 Mbit/s至20 Mbit/s,甚至高达100 Mbit/s速度传输无线信息,这种速度将相当于目前手机的传输速度的1万倍左右。

2.网络频谱更宽

4G在通信带宽上比3G的蜂窝系统带宽更高,每个4G信道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网速是3G的10倍以上。

3.通信更加灵活

未来的4G通信将使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更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画、影像,当然更可以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网上联线对打游戏。

4.智能性能更高

4G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设定的因素来适时地提醒手机的主人如何办事,还可以将电影院票房资料直接下载到PDA上,这些资料能够把目前的售票情况、座位情况显示得清清楚楚,大家可以在线购买自己满意的电影票;4G手机可以被看作是一台手提电视,用来看体育比赛之类的各种现场直播。

5.兼容性能更平滑

未来的4G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第三代平稳过渡等特点。

6.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4G通信并不是从3G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而演变过来的,它们的核心建设技术根本就是不同的,3G系统主要以CDMA为核心技术,而4G则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最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不过考虑到与3G通信的过渡性,4G系统不会在未来仅仅只采用OFDM一种技术,将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分将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7.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系统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未来的4G系统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因此,4G必须可以容纳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不良,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8.频率使用效率更高

相比3G来说,4G在开发研制过程中使用和引入许多功能强大的突破性技术,例如引入了交换层级技术,这种技术能同时涵盖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也就是说4G主要是运用路由技术为主的网络架构。由于利用了几项不同的技术,所以无线频率使用率更高,下载速率有可能达到5~10 Mbit/s。

9.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通信的兼容性问题,而且引入了许多尖端的通信技术,保证了4G通信能提供一种灵活性非常高的系统操作方式,因此,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可以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行者和用户的费用。4G通信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将比3G通信更加便宜。

4G试点体验

4G网络带来的是比3G更快的速度体验。专家称,4G LTE无线网络可以达到甚至超越普通传统固网的速度,完全满足高清视频传输需求。

TD-LTE首批测试用户被中国移动锁定在深圳高校,他们选择了10名学生担任测试者,由于目前没有适合的移动智能终端与之匹配,所以中国移动只为试用者提供了免费的4G数据卡,测试用户将定期提交业务应用测试报告。

今年2月,日本软银TD-LTE网络正式商用放号,标志着TD-LTE已经首次“着陆”。自放号以来,软银TD-LTE商用网已发展几万用户,现阶段主要以MIFI/数据卡业务为主。使用该4G网络的感受者称,用无线网络下载一首歌大约需要1至2分钟时间,使用TD-LTE网络眨眼之间就下载完毕了!即使下载一部高清影片2个小时也能搞定。他还说,现在只能使用数据卡,他期待TD-LTE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

TD-LTE网络建设稳步推进,人们也终于开始尝到4G的甜头。在中国,杭州和深圳成为首批TD-LTE规模商用的试点城市。从今年3月30日开始,杭州市民率先在B1快速公交车及沿线“尝鲜”TD-LTE,免费享受到峰值每秒80M的4G网络:下载一首7M大小的高品质歌曲用时不到1秒,下载一部40G容量的蓝光3D影片不到2小时,而如果用4M的有线宽带,大概需要一天。据介绍,公交车上放置了华为的TDFi设备,其原理是通过TD-LTE实现Wi-Fi网络回传,TD-LTE与WLAN技术的良好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终端门槛问题,只要具备Wi-Fi功能的终端均可便捷接入LTE网络,畅享高速4G体验。用户只要登上体验公交车,不区分运营商、不限流量、无需验证,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免费体验TD-LTE网络上的高速冲浪。

同样的好消息也从香港传来。4月25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推出新一代4GLTE移动通信服务,将为客户提供最高下载速度为100 Mbit/s、最高上载速度为50 Mbit/s的移动数据服务,满足客户与日俱增的移动数据需要。

4G揭开“面纱”一角,各界期许精彩未来。5月15日,中国移动在深圳4G首批体验用户已畅享极速网络体验满两月。入选代表透露20倍高速上网、高清视频点播等一系列难忘体验,让人们初窥全新网络世界的美妙,市民也纷纷对事事可移动、无处不互联的4G生活革新充满期许。中国4G在深探索前行,向各方展现与世界同步的精彩未来。

自5月17日中国移动在广州启动TD-LTE公众体验活动以来,一系列让人目不暇给的精彩业务为广东市民揭开了4G的神秘面纱。381路大学城环岛公交车线作为广东省内首个TD-LTE公众体验项目,381路公交车安装了一个CPE无线网关设备,可将TD-LTE网络转化为Wi-F信号,乘客上网、浏览、点播视频、下载歌曲都速度飞快。当体验客户使用装有TD—LTE数据卡的笔记本电脑,登录远程FTP服务器进行下载,不到2分钟时间,一部700M的电影就下载完成了。即使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同时点播4个720P高清视频,所有画面仍然非常清晰流畅,视频缓冲速度非常快。

4G时代正慢悠悠地掀开“盖头”朝我们走来。然而,东南部的用户已经初尝4G甜头,而中西部地区的TD-LTE建设却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对此,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总经理简勤呼吁,应加快在西部地区开展TD-LTE的试点,以带动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简勤经过长期调研认为,成都作为西部重镇,应成为TD-LTE西部试点的首选。

4G有多远

4G的到来,不只是从“3”到“4”的简单进阶,而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改变,它将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中对固定宽带、手机网络的划分界限。据介绍,目前TD-LTE产业链已受到包括中国移动、日本软银、沃达丰、德国电信等一批国内外主流运营商的认可和接纳,在全球已建设33个试验网,预计今年将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TD-LTE网络商用部署,多家运营商已经启动预商用网络部署。

据悉,中国移动将从三个方面推动TD-LTE的发展:一是加快TD-LTE在中国的发展,二是大力推动LTE的融合,三是通过“无线城市”的建设为LTE规模发展培育市场。但是,产业链所面临的诸多瓶颈仍然是阻碍TD-LTE商用的障碍。

“目前,TD-LTE全球端到端产业链已经完成,今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建设,增加试验城市数量,加强优化,提升用户体验,提供TD-LTE大容量、高速率的网络服务,并呼吁全球产业链合作,推进形成全球规模效应。”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表示。

据介绍,中国移动在杭州通过平滑升级方法,进行简单的设备改造,就能将3G基站升级为4G,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3G网络设施,减少90%左右的工程量,单个基站的建设时间从2个月左右缩减到了3天,同时大大节省网络建设投资。从技术层面看,3G向4G的过渡则更加容易了。

实际上,TD-LTE技术正式成为4G国际标准,再次吹响了我国加快推进4G商用的号角。在此前巴塞罗那的2012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今年计划将原有的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TD-LTE技术试验城市扩大到9个,新增青岛、天津、北京,到2012年底将建设超过2万个TD-LTE基站。与此同时还将进行原有3G网络TD-SCDMA基站的平滑升级,使2013年全国TD-LTE基站规模超过20万个。2012年底部分试验城市的TD-LTE网络将实现商用。

4G的发展还意味着巨大的市场蛋糕。一旦4G规模商用,将不仅促进通信设备产业发展,而且会带动网络运营、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应用等相关产业链。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Maravedis的最新报告,目前全球LTE用户数已达到1 202万,近300家运营商承诺部署LTE商用网络。Verizon是世界上首个部署4GLTE网络的无线运营商。去年初,Verizon已在美国102个大都市地区部署了LTE网络。预计截至2013年底,Verizon将4GLTE移动宽带网络与其整个3G覆盖区域重叠部署完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TD-LTE高清视频监控、高清视频通话、家庭媒体网关等4G业务将走入寻常百姓家。

通信专家指出,4G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在信息时代,无线网络就像城市的“神经系统”,当4G的高速高效低成本特点逐步发挥时,整个城市的日常工作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革,无线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部署也有了更易部署、更有实效的载体,从而为“智慧城市”早日实现进一步提速。

4G网络海内外开花

世界各国都在加大4G网络建设步伐。目前,除欧美外,日本和韩国都在进行4G网络实验和测试。从我国来看,201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TD-LTE规模技术试验总体方案。TD-LTE技术通过在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上的成功演示,表明其技术已趋于成熟。

GSA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全球宣布部署LTE的运营商已经达到196个,作为LTE技术的版本之一,LTE TDD技术作为面向非对称频谱的全球解决方案,也正日益受到运营商的青睐。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18家运营商或者政府机构进行了LTE TDD的试验或演示,而中国移动是这一强劲增长势头的主要推动力。

第四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TE4G技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头相当良好,而LTE4G作为重要的移动宽带技术将会是未来最为重要的无线技术标准,预计到2014年全球LTE4G用户的数量将会超过1.5亿。

据国外媒体报道,韩国电信目前已完成了覆盖该国84座城市的LTE网络部署。据了解,该公司将在韩国全国范围内提供LTE服务,计划在今年上半年覆盖较小的县,全年的目标是LTE用户达到400万。此外,该公司还将推出LTE语音服务,时间定在10月份,届时各大手机制造商将会推出专门用于LTE语音服务的手机。

不仅韩国,目前全球的LTE网络建设可谓是百花竞放。这可以从移动通信亚洲大会GSMA日前统计的一组数字中得到印证:截至2012年3月,全球81个国家的运营商共投入242张LTE网络的建设。其中,已经商用的LTE网络达到了57个。预计到2012年底,实现商用的LTE网络将达到128个,LTE用户数达到670万户。目前,来自63个终端制造商推出的支持LTE的终端类型达到347款,这些终端包括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卡等,比上年同期增长72%。

由此可见,各个市场的运营商和终端厂商都在根据自身的竞争态势和网络情况,采取激进或稳健的网络改造和业务更新步骤。在完成了2G时代学习和3G时代竞争后,他们将如何实现4G时代超越?让我们拭目以待。

银行应积极准备

由于信息科技和金融服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4G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改变金融业的服务方式。对于在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银行来说,要积极做好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随着3G网络的日益成熟、4G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金融消费习惯。手机远程支付将更加深入人心,手机现场支付市场也将不断扩大,在银行电子银行多渠道业务体系中,移动金融将会异军突起,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最重要的服务方式。

上一篇:近节指骨骨折下一篇:加权测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