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2024-05-12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精选九篇)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篇1

一、新媒体的源起及特征阐述

新媒体是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之下催生的新媒介形式, 它对于人类社会的秩序和文化有根本的转变作用, 新媒体之所以为“新”, 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媒体”而言的, 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替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 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之下, 具有引领时代潮流的意义。 它的涵义广泛, 并且呈现动态的发展趋势, 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形式。 在时代的发展下, 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

新媒体在时代发展进程中, 大体分为三大类型, 即数字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 同时, 新媒体以其分众性、交互性、实时性的传播优势, 迅速进入校园, 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主要的校园新媒体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园网。 校园网站以新媒体为载体, 主要宣传学校的新闻活动、会议报道、党支部及团支部信息、学生会信息等内容, 并根据新时期学生就业形势开设了就业指导板块, 为学生提供了社会求职就业的信息平台。 在这一网络新媒体形式下, 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娱乐活动、科技学习、就业指导等校园活动, 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

2.校园BBS。 BBS电子公告板是多人参与的网络论坛系统, 是校园网络舆论的发源地, 学生可以在校园BBS中热烈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并掌握相关的信息, 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 具有平等和匿名的特点。 同时, 高职院校可以成为校园BBS的“把关人”, 吸引学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 进行利益诉求和信息传达等。

3.微博。 它以“短、灵、快”的优势在用户之间传播和获取信息, 是一种即时的信息发布系统, 大家在“微博”上畅谈心声、分享生活方式和感受,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更新和讨论, 具有设计灵活、更新快、内容丰富的优势, 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4.即时通信。 这是学生较为喜爱的新媒体形式, 学生在QQ群、飞信、微信中交流思想、讨论新闻热点内容, 可以共享文件、图片、视频等, 具有虚拟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有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 形成独特的网络文化。

二、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高职院校中的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 它是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的融合体, 有其特定的精神文化氛围, 体现了高职院校的“软实力”, 是在校园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而生成的, 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方式和表达方式等, 有较强的同化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 其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媒体传承和发扬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 新媒体在高职院校中是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 它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意义, 同时, 新媒体也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交流和融合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 彰显出高职院校的文化价值, 体现高职院校的精神品质内涵。

2.新媒体扩大了校园文化覆盖面, 增强了影响力。 新媒体的介入, 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 增强了校园文化和生活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它以其大众传媒的形式, 开展校园的学术交流会、热点话题讨论、实践活动等, 成为传递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 扩大信息传递的覆盖面, 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3. 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创建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 使校园文化创建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通过校园局域网、校园电视、移动终端媒体等, 这些生动而形象的图片、视频工具, 使校园文化创建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凝聚学生关注的同时贴近校园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4.新媒体展现了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发展内容。 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校园环境建设在动态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用新媒体进行报道, 通过图片、视频、短片、“微电影”等形式, 报道校园环境建设的动态内容, 体现出人文关怀与科技手段的融合。

三、开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新媒体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1.在主题网站创建下, 以新媒体为依托, 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认识和驾驭新媒体的前提下, 进行主题网站的创建, 运用防火墙和加密等新兴技术手段, 对新媒体网站进行引导和创新, 从策划、报道的全程实现信息资源整合, 以各色主题为引, 创建具有特色的主题网站, 做好舆论的引导, 促进校园文化数字化建设。 例如:以革命为主题的“红色网站”、以社区为团体的“社区网站”、以典型示例为主题的“榜样示范网站”及校园“微公益”网站等。这些不同主题的网站的宗旨是以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为目标, 紧抓高职校本文化, 凸显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职业性”和“应用性”的办学特色及文化底蕴。

2.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新媒体, 促成良性互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对新媒体工具进行创新性的使用, 牢牢把握校园媒体的新鲜动态, 创新校园网络特色新媒体资源, 如:可以建立高职特色的BBS论坛、SNS主页设置、高职校园资讯等, 与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良性的互动, 促进交流与沟通, 实现新媒体环境创新下的信息共享。

3.创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校企文化共融。 高职院校的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体, 它的校园文化特色不能单纯显现学校的教育内容, 还要吸纳优秀企业、行业的文化进入校园, 根据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特征, 凸显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的可能性和必需性。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要在新媒体的介入下, 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 要借助新媒体手段与社会团体、企业、行业等建立交流互通的信息平台, 创建互联网新媒体下的校企合作互动平台, 对于高职和企业而言具有互动、 共享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通过新媒体平台, 可以引进和学习企业中的优秀文化内涵, 引进企业生产实践和管理过程中的分工合作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 丰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内涵。 另外, 对于企业、行业而言, 企业可以通过这一信息平台, 了解科研最新动向, 将专业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生产实验过程中, 为生产实践服务。

4.加强新媒体建设, 增强校园文化的监控。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 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富于时代气息, 实现了校园文化“加速”, 同时也要培养一支“双料”的多媒体管理队伍, 可以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 利用新媒体平等互动的优势, 追踪学生的情感波动, 提高新媒体技术监控水平, 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跟踪和掌控, 在校园新媒体监控区域内, 通过绿色监控软件的开发, 提高新媒体的监控技术, 并借助讲座、开办演示会等形式, 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和应用新媒体, 养成正确的媒介使用习惯, 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准确地对信息进行分辨, 并实现自身的道德自律。

总之, 新媒体载体的引入, 给高职校园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它对于高职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具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 新媒体这一载体还可以充分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融合, 打造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摘要: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较高, 然而,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 辨析能力还有欠缺, 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而, 高职院校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通过校园文化构建, 对大学生进行舆论的正确引导, 利用校园文化传播和宣传正面信息, 创新大学生的思想互动的形式和内容,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软实力。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校园文化,创新互动

参考文献

[1]薛波.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人民论坛, 2012 (26) .

[2]颜秉忠, 王晓玲, 葛春颖.论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构建[J].传媒观察, 2012 (09) .

[3]吕宇翔, 张铮.“新媒体”的再认识[J].编辑之友, 2012 (07) .

[4]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体[J].新闻与写作, 2012 (07) .

[5]思维.现代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校园文化探析[J].神州, 2012 (17) .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篇2

互动体验系统包括:互动投影、地震模拟演示、空中悬浮成像、动感平台、虚拟翻书、时空隧道等互动多媒体展项。是利用动作感应技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的一种虚拟翻书的视觉效果。它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的是一本以大屏幕投影机投影方式展现的电子书,参观者只需要站在展台前方,伸出手臂,在空中做出左右挥动手臂的动作,则计算机就能识别出参观者的动作,参观者面前的电子书就会随着手臂的左右挥动进行前后的翻页,栩栩如生的动态翻页效果让观众在惊叹神奇虚拟技术的同时,也会对图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系统分为四部份:高流明LCD投影机,数字红外感应器,服务器,拼接KVM。利用动态影像传感技术及绚丽的光感特效使坐在吧台的客人利用手中的任何物体和周围的朋友达到互动传递信息的作用。这种吧台突破传统的模式使新一代夜店增加了亮点和独特面。让客人更能无拘束的打破陌生人之间的尴尬感,从而微妙的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夜店的氛围更热闹,更融洽些。电光吧台属于非传统性设备,所以在安装和设计过程中工作量大,需要投资方提供详细的吧台尺寸数据。

互动触控技术应用非常之广泛,是结合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的一种应用,并且是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它具有多种技术的系统集成性,基本上包含了当今计算机领域内最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通过触摸屏查询设备,以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查询。观众可随意方便地进行欣赏和查询各种信息。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篇3

【 关键词 】医学生物学 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 实施

多媒体教学指的是利用多媒体工具对声音、动画、图像、文本等内容进行组合,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的实施进行探讨。

1、多媒体互动系统简介

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主要是由教师用数字化多功能数码显微镜、学生用内置数码显微镜、双向语音交流系统、软件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示分析和处理模块构成。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可以让老师清楚的看到所有学生的显微镜下的画面,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使用语音系统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利用提问系统直接求助于老师,利用高清摄像头,将一些微观的图像信息传送到电视、电脑、投影机等设备。可以更加直观方便的对图像进行讨论和观察。另外,多媒体互动系统还具有处理图像、长时间录像、图像分析等功能,实现了资料常时间保存,图像定量分析以及随时再现。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的有效和直观,通过将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应用到医学生物教学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互动系统的应用原则

在医学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互动系统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染色体的基本特征,教学效果也更加的理想。在实际使用多媒体互动系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按照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来开展。(1)因为大多数学生会对多媒体互动系统充满好奇心,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分散学生一部分注意力,所有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3)使用次数不可以过多,不管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点和缺点,虽然使用多媒体互动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但是也有其弊端存在。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和其他的教学方法进行结合。

3 、医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的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物的教学正逐渐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发展。对于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生物教学中,染色体的识别是一个学习难点,在显微镜下观察起来非常的困难,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是用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将教学内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将教学结构的功能充分的发挥了出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1 帮助学生进行实习

在教课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数码纤维镜或者大屏幕观察染色体的玻片,通过对观察玻片和染色的基本特征,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可以提高染色体的识别率。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通道把一些比较清晰的、典型的染色体指出来让学生观看,也可以实时的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将标记错误的染色体指出来。

3.2 利用数码互动系统进行授课

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数码互动系统进行授课,比如老师可以把人类46条染色体的G显带片给学生展示出来,做好不同染色体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知道不同染色体的基本特点,了解到什么类型的染色体玻片是完好的。老师也可以使用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为学生观察到的玻片进行讲解,遇到比较典型的案例时,可以切换到大屏幕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对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锁屏讲解。

3.3 多媒体教学具有优越性的特点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有着其特有的优点。首先使用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有着良好的教学效率,授课老师不需要到讲台下面就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其次使用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可以活跃课堂的授课氛围,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进行沟通交流。最后使用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进行教学,非常的直观,学生不仅可以利用显微镜对玻片标本进行观察,而且可以利用大屏幕对分裂的情况进行观察,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到图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提升。

4、 结语

通过在医学生物授课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显微镜互动系统,老师可以对所有的数码纤维镜的动态进行控制,也可以利用语音系统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在全通话的模式下,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数码系统为学生进行授课。也可以利用对讲模式和学生进行单独对话。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非常不错的效果。使用多媒体互动数码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和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而且也可以对图像进行分享和存储,实现了资讯和图像共享的作用,为医疗研究、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手段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左伋 .医学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刘艳平.生物学实验指导[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篇4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校园媒体,互动,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一、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构需要校园媒体发挥作用

(一)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几乎所有新建本科院校在建校之初都要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在一个新的学校建立之后如何准确定位及建立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在继承原有校园文化传统基础上,经改造后重新建构新的校园文化体系,以形成学校强有力的软实力。

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是,新建本科院校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大多数是高校扩招过程中“专升本”发展而来。他们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地方化进程上的作用日益显著,并成为中国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基地,将为社会输入大量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从职业教育转为普通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重新定位的问题。”[1]潘懋元先生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从全国布局和高校自身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第二,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应该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这些学校除师范类外,主要是按行业而不是按学科设置专业,为地方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

作为广西的新建本科院校,有必要立足广西,从地方特色出发办出学校特点。新的定位就要有新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在继承原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培育出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在办学定位上,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已达成共识,即立足地方,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目前有六所,除玉林师范学院与广西财经学院分别是在2000—2004年建立之外,钦州学院、河池学院、梧州学院、贺州学院等其他四所均建立于2006年,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仍然年轻。现在,相对较早建立的玉林师院在通过了教育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后,已开始转向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其成立了“桂东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广西财经学院在思考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过程中逐渐实践“练习内功”的问题。与其他五所院校不同,该校位于自治区首府南宁的特殊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已具有较高水平、财经教研实力基础较好,在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当中,该校人才服务可同时面向南宁和全区的范围拓展。其他新建本科院校则是依托地方特色,正在尝试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钦州学院提出努力打造临海工业、石油化工、海洋经济、东盟研究、北部湾经济等五大品牌,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河池学院依托地理优势建设安全文明校园,打造绿色大学,被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大学”。贺州学院针对地方发展实际将学科建设分为五个学科群,各有针对性。梧州学院则着重发展面向地方的特色专业。

(二)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关于文化的界定,笔者认为同样适用于校园文化的界定。校园文化建构与文化建构一样,大体从三个层面建设,即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几乎都是由物质层面建设切入,进而在精神层面与制度层面上进行重组与整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解决物质层面上的问题的同时,转入内涵式发展是必然之路。强化精神层面建设是高校领导者必然要思考的问题,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以制度作保证,这必然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终指向校园制度化及大学统一行为的最高境界。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培育一种具有强大新生力量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价值和规范体系,及其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要素。”[2]大学精神的重塑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需通过各种载体逐渐建成。校园媒体就是重要的载体之一。大学精神的形成,需要统一思想、强化意识,除了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要校园软硬环境的逐渐浸润,如校训、校歌、校徽、建筑、师生言行等,从而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校园媒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建构的重要载体

一般意义上认为,狭义的校园媒体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电视等几个方面,广义的校园媒体还包括户外媒体和新兴媒体,如校园橱窗、大小宣传栏、海报栏、通知通告栏、手机短信平台等。本文探索的是狭义校园媒体。

(一)学校党委喉舌,宣传主阵地

校园媒体首先是学校党委的喉舌,一切宣传行动都要在这个前提下展开。换言之,一切校园媒体都要围绕学校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中心去展开宣传。以校报为例。教育部2005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中明确了校报的地位和功能:“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3]由此可见,校园媒体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与大众媒体不同,校园媒体肩负着双重历史使命。在发挥一般大众传媒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应对媒体受众,主要是大学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也是校园媒体的责任。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一时期的强心剂。尤其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众传媒与媒介工具的发达,各种思潮的碰撞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也在迷茫之中前行。作为宣传工具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校园媒体,更应在引导大学生思想走向正确的道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大学生是准成年人,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显得紧迫和重要,通过积极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路线,把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及时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人生路上的思想困惑,使校园文化环境更加和谐。

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舆论引导。“高校校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校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3]这也是党中央对其他校园媒体提出的重要使命。一般大众媒体的功能有舆论宣传、大众娱乐、知识普及等,校园媒体同样具备这些功能,并且要通过议程设置,有意识地凝聚力量、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进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升高校群体的归属感,帮助大学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无论是对内宣传还是对外宣传,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此项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大学本身的教育使命决定的。

三、校园媒体资源合理配置与良性互动将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如何合理配置校园媒体资源并使之良性互动?这也是我们需要建立的和谐校园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一)校园媒体各自为阵不利于形成整体功势

与成熟本科院校比起来,新建本科院校存在一个重组的过程。校园媒体重组亦是如此。不仅仅是硬件的归总,更重要的是,管理媒体理念的更新与统一。如何让原班人马,统归一心地去办媒体?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校园媒体的情况是,相当一部分院校的校园媒体皆各自为阵,或是某两个媒体的配合,基本不能有效统一运作。校园媒体力量的分散,大大影响文化的整体攻势,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新建本科院校校园媒体亟需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合力作用。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优化校园媒体资源结构是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在整合运作的过程中,有效互动才是关键。如果说整合本身是静态的,那么互动起来才会风声水起,这有利于文化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二)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互动将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 报网互动。

报与网实现有机结合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说,校园网的新闻信息存在流动性、分散性、随机性特点,那么校报上的板块就是信息整合的符号。校报的“版面语言”会告诉读者,近期学校孰是重要新闻,孰是次重要新闻,读者应重点关注什么内容等。校报设置专栏,策划系列报道,会告诉读者某一阶段学校宣传的重点,或是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事件或中心工作。目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院校的校报信息来源,除了特别策划及专栏内容,其他新闻来源多数来自校园网。从校园网建设来看,虽有专题网站,但宣传效果与校报专栏仍有所区别。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从建校之初,就结好“报网互动”一张网,无疑有利于节省资源,并在整合有限资源过程中尽快形成新的舆论环境,这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各高校要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高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大学生、为大学喜爱、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4]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该校《广西财经学院报》已经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电子版。同时,该校也与广西其他部分高校一样,通过中国高校校报网发布了电子版,这样,读者通过校园网或中国高校校报网也可以完整地阅读校报。除学校主网站外,广西财经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也在蓬勃发展,该校以学校“莲湖”命名的“莲湖之约”思政主题网站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创办的一个大学生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在这个网站平台,通过上传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大学生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成为学生的网上家园。“莲湖之约”思政网站的“东盟之窗”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被评为广西思政主题网站精品栏目和精品活动。该网站“东盟之窗”栏目则紧紧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集合与东盟发展相关的政治、财经、科教等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关资讯。这充分体现了该校校园媒体与该校“立足广西,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的特点,即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基层的经济应用型人才。

2. 广播与报网联动。

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的主力军之一。在区内新建设本科院校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师生对校园广播的了解占到了35.39%的比例,是师生最熟悉的校园媒体。但基于校园资源的有限性及广播新闻形式的特殊性,由于其对编播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广西尚无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广播队伍能较好地做到“采编播一体”的层面,广播新闻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强化。据调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广播媒体的新闻来源,基本上取材于校报与校园网。把文字新闻转变为广播新闻形式,然后通过主持人声音传播出去是校园广播普遍的新闻加工方式,新闻形式和内容仍然相当薄弱。其中,也有个别新建本科院校的广播通过每天固定专栏节目,着重打造品牌节目,比如访谈节目、音乐视听、体育纵横、财经专题等,在重大的节日与重大活动期间,制作专题节目,增强宣传效果。仍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该校校园广播会在学校重大活动期间,与校报、学校网站及思政网站联动,在同一阶段推出专题特别节目,从广播版宣、背景音乐、广播内容、版块设置上与报网保持高度一致,在校园内形成整体宣传攻势。经过尝试,该校“诚以修身,信以立业”校训深入人心,学风校风建设取得新成果,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开展得有声有色。因为广播的积极联动,充分发挥其在校园媒体中语音传播的独特作用,改变了过去广播新闻性不强的印象。校园师生关注广播播出内容的比例因此大大高于联动之前。

3. 新闻媒体整体运作,户外媒体与新闻媒体一致运行。

学校校园文化生态环境要想和谐发展,媒体和谐要先行。新闻媒体整体运作,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还应该是内容上的统一。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学校有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校园舆情动态,正面引导舆情,让师生通过健康的媒介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爱校意识及学校归属感。报、网、广播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三方联动打好前阵,校内其他媒体形式也要加快步伐一致前行,即要整合校报、校刊、网络、广播、电视、及户外媒体等各种媒体资源,同声一气,统一调动,统一协调。学校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大局意识与整体观。组建一支政治素养与业务素养都较高的新闻队伍,围绕学校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积极采写新闻,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适时推出新闻策划与专题报道,形成宣传攻势与舆论强势,积极有效地引导校园风气,从而形成文化积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运行机制研究:第22卷[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 2007, (10) :93.

[2]许溪沙.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着力点研究:第12卷[J].中国建设教育, 2007, (12) :39.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社政[2005]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5-09:36-37.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篇5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科技的普及, 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 因此互动媒体的重要性就日渐现形了, 谁拥有了更多更有效的信息, 谁就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当今时代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利用因特网进行网络教学, 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资源共享。使用互动媒体, 不仅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而且大大的减少了学习的成本。尤其对于在学校中互动媒体的应用, 更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利用因特网进行网络教学, 是现代教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且高速的信息传递可以保障教学得到快捷的实施;网上教学真正超越时空,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学习;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 兴趣和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自主的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在知识时代这种学习方式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2、需求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 分析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1) 界面友好, 操作简单。

(2) 注册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注册成为本站的会员。

(3) 数据查询方便, 支持定位查询。

(4) 密码找回功能, 当会员忘记密码时能通过此功能找回。

(5) 发布下载教程, 会员提供发布教程和下载教程的功能。

(6) 实现留言功能进行互动交流功能。

(7) 后台管理功能, 管理员通过后台进行网站的维护和管理。

3、总体设计

3.1 模块划分

媒体互动学习系统主要由留言板模块、教程检索模块、发布并管理教程模块、查看教程模块、后台管理页面模块组成, 具体规划如下。

(1) 留言板模块

用于进行学习中的反馈, 用户可以通过留言版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别人进行交流。

(2) 发布并管理教程模块

网站的会员用户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或从其他途径收集到的教程发布到网站上, 供其他用户共享, 还可以对自己发布的教程进行管理, 以及查看其他用户的留言。

(3) 教程检索模块

用于快速的查找到用户想要的教程。

(4) 查看教程模块

在教程详细信息页面中, 用户可以查看教程的发布日期、发布人、该视频的点击率和视频教程的内容简介。

(5) 后台管理页面模块

3.2 开发环境及运行环境

系统的开发环境如下:

(1) 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2) 系统开发语言:C#

(3)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03

(4) 运行平台:Windows XP (SP3)

(5) 运行环境:Microsoft.NET Framework 2.0

(6) 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像素

4 详细设计

4.1 数据库设计

根据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分析创建数据库中的5张表:

(1) 公告信息表 (tb_Bulletin) , 主要用于存储管理员发布的公告信息, 包含的字段有:公告编号、公告标题、公告内容、发布公告日期和公告发布人。

(2) 会员信息表 (tb_login) , 主要用于存储会员注册的信息, 包含的字段有:会员编号、会员登录名、会员密码、真实姓名、性别、电子邮件地址、身份证号、密码提示问题、密码提示答案、会员注册日期和锁定状态。

(3) 教程信息表 (tb_Lesson) , 主要用于存储会员发布的教程信息, 包含的字段有:语音教程编号、教程语言类型、语音教程名称、语音教程存储路径、语音教程点击率、语音教程内容简介、语音教程发布日期和语音教程发布人。

(4) 留言信息表 (tb_Message) , 主要用于存储用户留言的详细信息, 包含的字段有:留言编号、留言人、教程类型、教程编号、留言内容、留言日期。

(5) 语言类型表 (tb_Type) , 主要存储用户选择的编程语言, 包含的字段有:语言类型编号和语言类型名称。

4.2 页面设计

(1) 留言板页面

用户下载资源出现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板进行反馈, 在学习教程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板进行反馈交流等。该页面包含的控件有:用于提交用户留言的Button、用来显示所有提交的留言内容的DataList及用于输入留言内容的TextBox。

(2) 发布并管理教程页面

会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或从其他途径收集到的教程发布到网站上供其他用户共享, 还可以对自己发布的教程进行管理, 以及查看其它用户的留言。该页面包含的控件有:用于输入视频名称的TextBox、用于输入教程的名称的TextBox、执行发布操作的Button、重置查询操作的Button、显示数据的DataGridView。

(3) 查看教程页面

用户可以查看教程的发布日期、发布人、该视频的点击率和视频教程的内容简介。当用户观看完视频教程时, 可以通过留言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进行技术交流。该页面包含的控件有:显示商品名称的TextBox、显示调动数量的TextBox、填写备注的TextBox、显示数据的DataGridView。

(4) 后台管理页面

在后台管理页面中管理员可以对注册用户进行锁定和删除操作。操作主要用于当用户发布了不当的视频或留言时将其锁定, 使此用户不能登录。还可以为不合格的留言进行删除操作。

5、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部分主要的工作是编写程序代码, 很多代码具有共性, 对数据的操作采用了如下方法:

(1) createCon方法

createCon () 方法用来连接数据库, 此方法返回的类型为OleDbConnection, 主要用来构造数据库的连接。

代码:

(2) adlData方法

adlData (string sql) 方法用来添加或删除数据。此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 用来表示添加或删除数据是否成功, 执行成功返回true, 否刚返回false。调用此方法时应传入一个string类型的参数, 此参数表示所经执行的SQL语句。

(3) isData方法

isData (string sql) 方法用来查找数据是否存在。此方法返回一个整形值, 用来表示是否查找到数据, 查找到数据刚返回一个大于0值, 否刚返回0。调用此方法时应传入一个string类型的参数, 此参数表示所要执行的SQL语句。

(4) updataData方法

updataData (string sql) 方法用来更新数据。此方法没有返回值。在调用此方法时应传入一个string类型的参数, 此参数表示所要执行的SQL语句。

代码:

(5) row方法

Row (string sql) 方法用来查找并返回一行数据。此方法返回一个OleDbDataReader对象。在调用此方法时应传入一个string类型的参数, 此参数表示所要执行的SQL语句。

代码:

(6) rows方法

Rows (string sql, string table) 方法服务业查找并返回多行数据。此方法返回一个DataTable对象。在调用此方法时应传入两个string类型的参数, 第一个参数表示要执行的SQL语句, 第二个参数表示表名。

代码:

6、总结

互动媒体学习交流系统实现了留言板管理、教程发布及管理、教程检索、教程信息查看及后台管理等功能, 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可作为独立网站运行, 也可作为大型学习网站中一个模块。

参考文献

[1]张领.ASP.NET项目开发全程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尚俊杰.ASP.NET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校园3D互动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篇6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高速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了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在基础校园网建设基本完成的条件下,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了必然。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作为3D互动智能教室建设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同时,多媒体教室的应用核心依旧是教学,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不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沿袭传统教学的习惯,使老师很自然的应用和过渡到新的教学模式下,从而不断地将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这是3D互动智能教室建设与普通多媒体教室最基本的区别。

作为全球教育创新的一大趋势,学校可利用3D技术更好地进行教学,并保持与时俱进。配备了相应的3D影视频资料库,上课时随时调用改变了以往只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件教学的弊端,从而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更真实而动态的学习环境,进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大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绩,相信很多教师与学生也很期待3D效果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大展身手。

1 系统应用价值的可行性

1.1 配建3D互动智能教室(学)系统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结合实际,加紧特色创新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开展多种模式资源运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研发技术,吸引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先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2 互动智能教室(学)使用效益

3 D互动教学具有可视化和可参与性,能更加形象、更容易引发学生关注和兴趣等优势,让学生以全新的方式学习,特别对于生物、物理、化学、科学等各学科特殊知识内容,有了3 D教学的辅助,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易懂,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时间。

3D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能力模块知识的主观认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境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有很大的自由度,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其自主意识、创新能力。

3D互动智能教学能在变动状态下保持不变的几何关系,使静态的物体变动态,抽象的概念变形象,枯燥的内容变有趣。

3 3D互动智能教室(学)功能介绍

3D互动教学可以使学生以全新的方式学习,如用二维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复杂的概念将很难被学生理解。而且,无论是老师的教授过程还是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二维方式都很难与3D媲美。3D教学不仅使学生们喜欢上课,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在课上学到的知识。用3D图像解释复杂概念时,会更容易理解,利于学生更好将课程内容形象化,发挥学生想象力。经历过3D教学的孩子,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模型展示等方法,增强了视觉化的记忆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缩短了学习概念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并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缩短学生对信息的记忆时间。

4 3D互动智能教室(学)系统的组成

3D教学环境的搭建非常便利。如图1—2所示,需要做的只是布置一间3D教室、一台支持3D输出DLP投影机、3D幕布、一套3D服务器及3D信号处理系统、3D眼镜和3D互动教学软件(软件资源库)。即3D互动教学软件、3D互动智能平台(3D服务器,3D投影机与幕布,3D同步信号处理系统,音响系统与中控系统)、3D眼镜、3D消毒推车。

4.1 3D互动教学智能平台

3D互动智能平台包含:3D服务器、3D投影机与幕布、3D同步信号处理系统、音响系统、中控系统。设备集中管理,一键式对系统进行开关机,切换信号频道,音量大小调节,投影机开关与幕布升降等操作;更智能、便捷地管理系统,提高使用及管理效率。

4.2 3D互动教学软件(资源)

3D互动教学软件(资源)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知识内容;学科主要有: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知识主要以科普知识为主。资源近300部。

数学(几何):将抽象复杂的概念,通过生动的立体展示进行分解演示;物理:将运动、摩擦、力学、声学、光学等转换原理通过立体展示展示转换过程;化学:利用3D教学视频互动操控,将每个独立的元素,化学分子反应及运动,演示不同元素如何发生反应的过程原理;生物:创设3D生态情景,将已知生活中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迹象、细胞合成及分裂现象从静态到动态、由抽象到形象;科普知识:虚拟再现,地球板块变迁,感知沧海桑田的历史痕迹,太空宇宙等奥秘。

4.3 3D专题教育资源(校园公共安全+传统文化)

3D专题教育主要围绕校园安全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通过立体,形象、生动有趣的3D卡通形象,动画情节,贴近校园安全及传统美德文化,高度仿真教育场景;3D校园安全教育包括:挤压事故、体育活动事故、消防事故、学生事故、乘坐电梯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3D传统文化教育包括:谦让、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

4.4 互动教学创新之处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现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优势互补的基本表现手段;3D互动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互能力;3D互动教学的推广和有效利用,能够显著地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革新课堂教学;3D互动教学必须作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整体来统筹设计,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科教学资源的支持,3D互动教学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推广和利用;3D互动教学必须在技术路线上作新的思考和革新,投影与电子白板的有机结合,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够走向大众,走向普及。

4.5 3D互动教学技术优势

3D互动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或会议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它可以配合投影机、电脑等工具,实现教学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生境互动等功能。从硬件原理上来说,3D互动教学软件搭配大屏幕投影技术,在教学中更震撼。

4.6 3D互动教学软件功能的应用

这是已经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的教师的应用方式。在这种应用方式下,教师已经较熟悉多媒体的特性,心理上也开始接受这个新鲜事物,并能有效地利用3D互动多媒体进行授学。这一层次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主导为主要特征。此时,教师对支持的需求已从技术逐渐转向资源的设计开发和教学设计。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可以在3D互动教学软件上熟练操作,离开了计算机操作台,又可以面向学生站在大屏幕前,这个变化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

每当教师在计算机操作台演示课件时,教师在讲台的走动和时间的延迟,很容易对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造成冗余信息传递而破坏他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这点尤其应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由于学生对屏幕关注的增多,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教师也变成整个学习集体中的一员,不再是远离学生躲在设备后的软件或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在无意识中达成了与老师和同学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5 结语

3D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3D教育与传统的多媒体教育资源相比,有着立体、生动、可交互性强等优点,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增强学生设计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D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必将推动教学方式的新变革。

参考文献

[1]吴怀宇.3D打印:三维智能数字化创造[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篇7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一套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它是一套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开发动态学习环境”,拥有多样化的学习模块,包括师生名录模块、课程选择模块、管理模块、资源添加模块和活动添加模块等,另外它还提供了时下流行的Blog,Wiki和RSS等社会性网络软件,是开展远程继续学习很好的软件。

二、Moodle应用于交互式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可能性

1. 小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育部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建设非常重视,在21世纪初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小学三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因此,中小学生有利用Moodle平台进行学习的技能支持。

2. M o o d1e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开发的软件

远程继续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意义建构。Mood1e是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能够帮助教师高质量创建和管理在线课程,并且Moodle不仅仅是一个先进的“课程管理系统”(CMS),更是一个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支持教师和学生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学习管理系统”。

3. Moodle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格式

Moodle提供了LAMS课程格式、SCORM格式、社区格式、主题格式、星期格式、星期格式-CSS/无表格等6种学习环境的设计格式,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教学方式选择恰当的学习环境格式。

4. Moodle具有多种资源的添加功能

在学习环境的编辑模块中,可以添加多种资源,如可以通过“链接到文件或站点”,使学习环境轻松地链接到本机的任何一个文件或链接到任何一个网站并且可以在当前学习窗口中打开;也可以在编辑模块中自行设计一个网页或一个文本学习内容。

5. 在学习环境中可以轻松的添加各种活动

在学习环境编辑模块中,可以通过添加活动选项,添加SCORM,Wi Ki,互动评价,聊天室,讨论区和程序教学等各种活动,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可靠的便利条件。

6. Moodle提供了强大的管理模块

在这个模块,管理者可以自由的给学生分配角色、分组,可以通过报表查看学习者的学习记录,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记录进行评等级,另外教师可以随时导入和备份自己的课程内容。

7. 在局域网中可以通过IP访问教师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在终端机的地址栏输入教师机的IP地址可以轻松地进入到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

三、基于Moodle的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Moodle的课堂互动式多媒体学习环境设计:下面以六年级(上)英语教程:Unit5“On The F a r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基于Moodle这一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式多媒体学习环境设计。

1. 设定课题名称

在安装完Moodle8后,把网站名称设定为“六年级(上)英语教程”,对本课程的内容做简单的说明。课程格式选定为“主题式”,将本节课标题设定为“Unit5:‘On The Farm’”。

2. 添加分组

在地址栏输入网址:http://localhost/,并以管理员身份进入网站。通过“网站管理—用户—账户—添加新用户”为本班学生设立账户,通常以学生的学号作为账号和密码进行设定,便于学生记忆。在当前页“现有课程”栏中选中“Unit 5:‘On The F a r m’”,进入学习内容设置窗口,通过“管理—分配角色”把学生委派为“学生”角色;通过“管理—组”把学生分成两组,便于后面讨论和辩论。

3. 添加学习资源

(1)通过“管理—打开编辑功能”,在添加活动下拉菜单中选择“聊天室”,添加一个课前讨论主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Farm?”。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warming-up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用目的语组织语言的平台,另一方面为本内容的学习起到一个导入的作用。

(2)通过“添加资源—链接到文件或站点”添加一段与“On The Farm”相关的英语发音,中、英文字幕视频材料,使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对“On The Farm”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通过“添加活动—聊天室”,添加一个主题为“Do you think What there are in the farm?”。这一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并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学习做准备。

(4)通过“添加资源—编辑文本页”显示本节需要学习的新单词;同时给出本节需要回答的3个问题:(1)Where did Nacy/Helen go last week?(2)Wha did Nacy do last week?(3)What did Helen do last week?

(5)通过“添加资源—链接到文件或站点”,添加课文内容的音频资源“On The Farm”,要求可以由学生自由控制其播放。在听音频时学生可以看(4)中的新单词和问题,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通过“添加资源—编辑文本页”,添加与课文相关的填空题目,要求学生边听边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然后回答(4)中提出的3个问题,要求学生以作业形式上交。(学生可以在自己电脑中编辑答案,然后通过“添加活动—作业”进行提交)促进学生提升注意力。

(7)通过“添加活动—作业”添加一个作业:“Try to write about your‘last week’”。要求学生叙述详细,注意时态,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4. 局域网中访问的设置

在Moodle文件夹中找到config.php文件并打开,找到这一句:$CFG->wwwroot='http://localhost';把里面的localhost它改为你(教师)的电脑IP地址,这样,其他同学只需要在其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你的IP地址就能打开你的网站了!

四、利用Moodle设计学习环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M o o d l e以其独特的便利强大功能可以较大幅度地改变课堂英语学习方式,增加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语言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设计和使用不当,则会导致课堂失控,教学内容完不成等不良后果,因此,利用Moodle设计学习环境时应注意以下4个问题:

(1)教师在学习环境中提供的音、视频应以“在另外一个窗口”显示和打开为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听或看视频,又要填空或回答问题,如果把问题和音、视频放在一个窗口打开,不便学生控制。

(2)合理的引导和控制是必要的。在讨论区中,有时会出现“冷场”或讨论过于“火爆”等问题,教师应该及时介入,针对不同情况及时加以引导和控制,以达到讨论的较好效果。

(3)及时的反馈是重要的。在讨论区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如把学生回答较好的句子和回答有误且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提出来,放在公告栏,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引起大家注意。

(4)教师通过“管理—报表”有针对性地查看学生的记录是必要。通过局域网进行学习,难免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其他的活动,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研究,1997,1

[2]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篇8

在信息网络融合所产生的媒体综合信息业务环境中,互动新媒体业务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在融合信息网络基础上开展互动业务,也成为信息服务领域内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与此同时,网络设施和新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互动型业务快速发展,这为在信息网络基础上开展互动业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1]。

2 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双向交互式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面向数字电视、IPTV、公众多媒体终端、掌上移动流媒体等融合业务终端,提供“分发网络融合、传输终端异构”的互动媒体业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对于近年来涌现或即将出现的各类新兴的媒体形态而言,开发和推广灵活新颖的互动新媒体业务,无不构成了其重要的关键发展战略[2,3]。

上海交互式数字电视己从2002年9月28日开始在全市已完成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或使用860 MHz宽带新网的160万用户中进行运营性试播。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采用的是Open TV的i TV技术与应用软件。在泉州,“福建有线互动电视”已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亮相。此项由福建省广电部门推出的服务包括3类:互动点播,精选频道,以及股市财经和电视网站。广东有线网也选择了Liberate科技公司的i TV软件用于其定于2003年上半年展开的数字电视业务。重庆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天广有线网络公司也于2003年1月份分别选中NDS公司的端到端数字广播系统用于有线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重庆有线使用NDS的解决方案将能够传送80多个频道,包括基本组合及高级组合等多种服务。即将推出的交互数字电视服务包括交互电子节目指南(IPO)、交互股票信息服务、交互体育节目、交互天气预报、交互新闻报道及交互音频广播。另外,香港电信于1998年开通的i TV业务通过一个光纤网络向用户传送交互式业务,该业务最初包括Vo D、电视商务和基于交易的业务。在台湾,中华电信已于2002年通过ADSL开通了一项Vo D服务。

在国外,BBC已从2002年开播i TV业务。此服务通过Kinston通信公司基于ADSL的ITV平台Ki T传送。此外,BBC日前正计划将聊天功能作为其i TV节目的主要特色。在爱尔兰,25.5万Sky电视观众除了己有的交互式新闻和体育节目外,现在又可以玩包括Space Invaders,Worms及Super Breakout在内的各种游戏,通过Yahoo和Talk 21收发电子邮件。在德国第四大有线电视运营商Prima Com最近使用Cisco公司提供的ONS 15454多业务保障平台(Multiservice Provisioning Platform)部署了一个城域光骨干网,用于支持其新的i TV、视频和因特网接入业务。在芬兰,Ortikon交互公司最近宣称己经开发出了世界首个基于MHP标准的i TV业务包。

但是,对于互动新媒体业务在技术层面的开发、设计与生成,以及新业务对于不同终端环境的本地化实施,目前尚未出现有效的开发工具支持,这使得数字电视、IPTV、智能手机、MP4、公共触摸屏和电子信息亭等互动新媒体系统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快速业务开发与部署,使得互动新媒体业务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以数字电视和IPTV为代表的互动新媒体,迫切需要研究并实现一种类似于桌面PC下的软件集成开发环境、或者手机软件仿真开发系统的“互动新媒体业务制作(生成)平台”,实现互动新媒体业务的快捷开发。

3 关键技术策略

3.1 交互性映射

在互动业务生成系统中,交互性映射技术是解决不同尺度、不同接口的客户端输入设备对同一的互动业务交互性消息描述之间的映射关系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具体实现上包括交互消息映射和热区交互映射2个功能模块:

1)交互消息映射,将机顶盒按键映射到101键盘,且能保证将来不管平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机顶盒升级到哪一代,应用都可以非常平滑地移植过去,提高了其实用性与经济性。

2)热区交互映射,是图像交互意义上的交互性映射,具体解决不同热区之间的跳转,由算法自动映射到不同按键消息的实现。通过热区交互映射,可大大提升互动业务设计制作与生成的效率,实现互动业务的规模化开发。

3.2 Web2.0/3.0技术

本文提出的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是一个网络化信息系统,在秉承近年来主流的基于Web(基于B/S结构或基于三层Web结构)的信息系统结构模式基础上,系统在技术框架上引入了当前正在兴起的Web2.0技术模式,如AJAX,RSS等,来解决Web的灵活交互与异步特性。进而,系统结构中对最新的Web3.0技术进行了特定层面的应用,如通过引入Mashup和开放API的业务模块混搭、GD图形图像处理等。Web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的网络化问题,使系统能够支持数量众多的用户对业务设计制作资源进行灵活访问,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3.3 CSCW相关技术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CSCW)是一个网络化信息系统中包含的重要技术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类似于传统广播电视中的节目采编制作网络系统,是与节目制作的业务流程(工作流)密切相关的。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平台在CSCW实现上,有两种基本策略,一是通过第三方的即时通信工具和异步消息工具的API,将这些协同工具集成到本系统中来,如通过Skype API,将Skype的高性能Vo IP核心功能引入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系统协作消息交换机制;二是根据系统内部对新媒体业务创意设计制作中的协同工作的具体定义与需求,基于Web2.0/3.0技术将同步与异步协作功能实现在系统内部,如同Google在其电子邮件服务Gmail平台上所开发的、基于AJAX的即时通信工具一样。

3.4 开放式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

本文研究的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是一个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在技术框架上,建立面向互动新媒体业务开发的垂直知识库,引入基于维客的开放式知识系统结构,实现基于知识的互动新媒体业务协同制作环境。

互动新媒体业务知识环境体系结构从层次上可以分为4层。第一层为基础设施层,包括知识本体基础设施、业务流程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基础设施、能力服务基础设施、数据仓库基础设施和协同工作基础设施。第二层为支撑平台层,包括数字资源(Digital Library)支撑平台和公众知识资源支撑平台。第三层为知识管理平台层,包括Web知识管理平台(Web KM)、会展知识管理平台(Event KM)、案例知识网络(Case Net)、人机协作知识件(i Know和AA)、决策智能平台(Strategy Intelligence)。第四层为应用层,包括评测类应用、媒介与知识门户类应用、决策支持类应用、“知识插件”类应用、“知识基础件”类应用和教育类应用。知识插件是一种知识处理技术的硬软件联合实现模式,它通过可嵌入尺度的硬件平台和必要的处理能力,实施功能可扩展的、具有共性接口的知识处理模块,其知识库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知识基础件则通过将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的底层技术与方法,如聚类数据挖掘、SVM学习、人工免疫算法等,进行基于SOA服务架构的标准封装,并应用于上层的实际知识管理应用问题的解决。

4 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方案概述

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在模块设计上,主要是以互动新媒体业务服务中间件平台为基础,面向IPTV、DVB数字电视、触摸屏、掌上流媒体终端等新媒体形态,结合互动业务的技术特点,设计开发互动新业务的制作工具集(插件体系)。其整体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4]。

4.2 基本功能描述

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采用具有透明性的技术框架,用户在安装以后,并不需要对其底层的消息映射与交换技术进行完全掌握和理解,而只需以中间件为基础,对相应的工具加以应用即可。

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可以实现对热区的创建、编辑、删除等功能,并能够与数据库的存储和读取同步,达到其即时操作,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实现了热区对于上下左右键的映射。此外,制作系统还实现了对互动业务模块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功能。

互动业务仿真系统承载了互动业务制作系统,主要实现了对互动业务制作系统的可视化呈现,以及在仿真环境下对用户交互操作的支持,为用户提供了可操作的灵活界面,其所支持的用户交互操作,是以标准的互动业务交互操作消息映射为基础的,向上兼容不同的用户交互设备。目前存在的互动业务中间件技术包括Web中间件、Java中间件和Flash/Flex中间件等类别,近年来的业界技术发展趋势充分表明,更多的机顶盒厂商开始采用Web中间件技术,将能够与PC下Web浏览器兼容的图形化Web内容浏览器实现在其嵌入式机顶盒环境之中,使其能够支持包括CSS、RSS、Java Script、XML、动态GIF等Web客户端关键技术,互动业务可以实现基于Web(HTML+Java Script+Web图像+XML+CSS等)、存储和运行在机顶盒终端的“离线业务模块”,以及基于动态Web(HTML+CGI脚本如PHP/C#等+数据库访问接口如ODBC)、存储于服务器端并由机顶盒通过HTTP请求访问的“在线业务模块”。

4.3 系统架构设计的特点

本文提出的互动新媒体业务生成系统,主要具备以下3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与优势:

1)本系统在基于Web2.0/3.0的技术框架下,实现对热区的创建、编辑、删除以及链接其他模块等功能,以用户的需求变化为出发点,使用户界面的外在形式和内部机制符合用户的需求。

2)本系统实现了统一的交互消息模型对终端“上、下、左、右”按键交互操作接口的算法级映射,实现不同热区之间的跳转,大大减少了人工热区制作的工作量和潜在的映射错误,并引入人机协作的机制,人为地验证比给予校正,提升了算法的精确度。

3)本系统的一个特色是依托于融合的媒体内容产业,以三网融合环境为基础,建立面向互动业务制作的垂直知识库,并引入基于维客的开放式知识系统架构,实现基于知识的互动业务协同制作环境。

5 结束语

以信息网络融合为方向的下一代网络及其业务支撑技术,是发展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础[5]。在未来的互动新媒体业务体系中,还可提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互动游戏、远程医疗、即时通信、互动社区、资源分享、统计调查、幸运抽奖、福利彩票、远程教育、咨询服务等业务形态。在“三网融合”的主趋势下,对新媒体互动业务的探索与研究,必将推动融合信息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的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赵燕平,肖春,曹三省,等.知识管理在数字电视互动业务管理中的应用[C]//第九届全国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者不详],2007:285-290.

[2]许斌.从运营看互动业务的开展[C]//2002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者不详],2002:377-380.

[3]丁俊龙,曹三省.基于Broker模式的分布式智能代理结构在宽带互动业务管理中的应用[C]//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海南,定安:[出版者不详],2006:287-291.

[4]徐诚,王玉坤.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宽带互动业务运营思路的探索[J].中国有线电视,1999(5):87-90.

校园互动媒体学习系统 篇9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互动系统,实验教学,考试成绩,改革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机制、病变及结局的医学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又是许多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故亦属临床医学[1]。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整体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其日后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奠定基础。由于病理学实验内容较多且与临床联系密切,学生普遍感觉枯燥单调。应用多媒体显微互动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教学方法,济宁医学院对该系统的应用已进行数年并逐渐取代传统实验教学,现对其应用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 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局限

在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首先以板书、挂图、播放电视录像等讲解实验内容,然后学生各自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自行观察组织切片,最后教师讲解大体标本病理变化,当学生自由观察时教师在实验室内巡回并指导学生阅片。由于组织切面不同及病变的复杂性等特点,同一疾病切片形态结构及染色等都可能存在差异,学生常找不到病变之处,需要教师反复解释,导致劳动强度大;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单人使用,教师在镜下解释问题时,学生观察不便。此外,由于个别学生问题较多,教师仅忙于对其指导而未能兼顾其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综上所述,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不利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2 多媒体互动系统配置组成

我院多年前为病理学实验室购进数套多媒体显微互动系统,以便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每个实验室均由1套多媒体互动系统构成,可容纳1名主讲教师及28名实习学生,每人均配置1台微型电脑及1台光学双目显微镜,每个实验室还配备1台多媒体数码投影仪及大屏幕。每套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由数码显微镜系统、多媒体语音问答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包括师生交流、学生示范、全通话、分组讨论等多种交流模式,具备以下功能:多个画面实时显示、可选择式多向语音回答及交谈式显微镜LED指示等。每套多媒体互动系统中教师端显微镜和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连接到28台学生用显微镜和计算机上,教师端和学生端显微镜下图像均可经图像处理系统相互实时传输到各自的显示器上,并可通过多媒体投影成像系统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同步显示,达到与计算机同步切换的效果,因而教师可以在主显示器及大屏幕上有选择地显示学生端的任何一台显微镜下的切片图像,使学生能实时动态观察典型的组织形态结构,有利于教师向全体学生讲授。该系统还设有拍照按键功能,学生可将需要的病变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计算机内以备复习考试时再用。此外,该系统还提供了师生对讲、学生示范、分组讨论及全通话交流模式,以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

3 多媒体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现以肉芽组织为例介绍该系统的具体应用。

3.1 动态演示实验过程

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挂图或教师绘图均与镜下真实病理改变有一定差距,且因挂图或绘图多为已事先备好,学生对如何寻找病变过程等细节并不知晓,而应用互动系统后此类问题可迎刃而解。例如观察肉芽组织时教师可使用系统“广播教学”功能锁定学生电脑,并将其镜下肉芽组织切片图像实时显示于教师及学生电脑屏幕上,通过多媒体投影系统可同步投射于大屏幕上,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借助该系统告知学生先以低倍镜寻找含小动脉、毛细血管及间质炎症细胞较多的典型区域,观察其概貌,初步判断为要寻找的病变结构—肉芽组织,然后换成高倍镜再仔细讲解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及其内皮细胞、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相关知识,遇到学生不明之处还可用“高清预览”功能对局部结构如新生内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等进一步放大并用鼠标详细指出其特点或在图像侧面以文字进行标记强调,学生通过其电脑或大屏幕可直观、清晰地看到教师调试切片寻找肉芽组织的过程,教师还可通过系统以视频形式播放肉芽组织中有关毛细血管生成、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渗出过程,实验过程动态性增强,学生可更加准确的理解应用普通显微镜时很难正确掌握的病变。此外,对学生认为较难区别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结构,尤其关于细胞核分叶情况等,教师可利用系统能同时显示多个画面的功能将肉芽组织中各种炎症细胞结构显示于学生电脑上或投影到大屏幕上同时进行比较,镜下图像由微观转为巨视,病变结构特点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对比鲜明强烈,相比传统实验教学对其理解记忆更容易,学生对肉芽组织结构的掌握更加巩固。

3.2 教学互动性增强

传统实验教学教师须在实验室内巡回以了解每位学生实验掌握情况,因此教师体力消耗及时间花费较多;有的学生很难正确指示并掌握镜下病变结构及其特点,且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限制,除非学生本人提出问题,否则教师无从知晓其实验进度及切片观察情况,两者之间交流欠佳;有的学生由于某些原因不愿与教师或其他同学沟通对话,存在师生互动性较为局限等问题[2]。引入多媒体互动系统后,教师只要应用“监控转播”功能即可控制实验室内学生端电脑,其实验进行情况及镜下组织结构可全部显示于教师电脑屏幕上,便于教师及时浏览学生镜下图像并发现其阅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肉芽组织为例,传统实验课上教师无法看到学生调试切片寻找肉芽组织的过程,而有的学生常错误地将正常真皮组织当成肉芽组织,此时教师应用“监控转播”功能即可实时监测学生镜下寻找肉芽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可针对具体问题向学生同时指导、解释真皮及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从而对二者进行正确鉴别,该过程使教师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可借助语音问答系统与学生一对一语音交流对话,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点对点”指导纠正,这种有的放矢的讲解因双方进行单独语音对话解除了提问者怕他人耻笑的后顾之忧,其心理障碍消除,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若带有普遍性的相同或相似问题提问者较多,教师可以以全通话模式实现“点对面”示教和讲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直观、有效的问答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大量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3 应用效果分析

考试分组:为分析应用多媒体互动系统教学效果,随机选择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4个班,编号为A、B、C、D,共217人,每个班级实验对象由于场地原因分为以下两组即实验组:采用多媒体互动系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授课,两组学生考试题目相同,成绩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考试成绩及分析:所有考生中得分最高者为96分,最低者51分,平均78.7分。两组学生实验考试平均成绩分布见表1,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注:*与同班级对照组相比,P<0.01

4 结论

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验证理论教学内容[3]。此次实验考试结果显示应用多媒体互动系统后学生平均实验成绩要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平均成绩且高分者增多,提示相比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互动系统建立新型实验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融会贯通和运用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内容,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镜下观察图片的交互性问题[4],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得到解决。

无庸讳言,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难免还会存在问题,如有的数码显微镜与显示器互不配套,且投影仪像素不高,显示器及大屏幕上的图像结构及颜色失真;有的教师由于使用此软件时间较短,系统操作不够熟练,课堂时间浪费较多,限制了师学生互动,影响教学效果。此外,该系统软件在某些方面还缺乏个性化要求。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逐步完善解决。

总之,多媒体互动系统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实验教学,将示教、提问、观察、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互动性大大加强。该系统的使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显示出较大的应用优势,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客观分析应用多媒体互动系统对实验教学的影响,将有助于把现代电子技术更好地运用于病理学实践,以便进一步发挥多媒体互动系统的优势和功能,更好地为包括病理学在内的形态学实验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高源,凌旭东.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75-76.

[3]姜晓刚,全芯,王舟,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对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6:659-660.

上一篇:全方位电子化统计分析下一篇: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