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鉴赏

2024-05-02

舞蹈鉴赏(精选十篇)

舞蹈鉴赏 篇1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鉴赏,渗透作用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舞蹈鉴赏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美妙的旋律以及表情等将舞蹈中的审美思想体现出来, 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进而潜移默化的熏染学生, 使其接受此类舞蹈教学模式, 进而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素养, 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舞蹈特征

在舞蹈教学之前, 教师要想更好的渗透舞蹈鉴赏, 就要全面了解舞蹈的特征, 确保能够提高其渗透效率, 进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 在舞蹈作品中, 一些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技艺性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培养舞蹈演员的跳跃性与旋转性, 进而提高学生高难度技巧的控制能力。但是, 在舞蹈作品中高难度的技巧并不是舞蹈教学目的, 而是要引导学生表现出人物思想塑造能力, 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1。其次,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不能将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无法将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到舞蹈教学中, 一味的要求学生学习舞蹈技艺, 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 但是, 学生的舞蹈作品就会与舞蹈形式相互脱节, 或是舞蹈演出缺乏完整性, 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同时, 如果舞蹈教师不能培养学生的舞蹈思想, 就会使得学生的舞蹈成为技艺性表演, 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无法增强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最后, 在舞蹈教学期间, 教师必须要重视舞蹈教学的艺术性特征, 主要因为舞蹈是艺术中的核心, 涉及到较多艺术形式, 是由各类舞蹈形式与舞蹈风格组合而成, 在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下, 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 尤其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舞蹈鉴赏,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2。

二、舞蹈教学中舞蹈鉴赏的渗透作用

当前, 多数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都会渗透舞蹈鉴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能增强舞蹈教学的专业程度, 使得学生在学习舞蹈技艺的基础上,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渗透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提高基础训练效率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基础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提高学生的基础训练效率, 才能确保学生后续发展的有效性。目前, 多数舞蹈教师在基础训练期间, 只能利用阐述方式教授学生舞蹈基础知识, 或是单纯的为学生示范舞蹈基础动作要求学生模仿, 虽然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但是, 如果教师的示范不规范, 就会导致学生的舞蹈基础动作不规范, 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然而,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舞蹈鉴赏, 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赏析, 在学生鉴赏的过程中, 能够提高自身舞蹈模仿规范性, 并且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舞蹈审美与鉴赏习惯, 无论是学生的舞蹈学习心态, 还是学生的舞蹈学习形式, 都能得到良好的优化, 对其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 进而增强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效果3。

(二) 充分挖掘舞蹈元素

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舞蹈鉴赏, 可以充分挖掘舞蹈元素, 使得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舞蹈艺术与知识体系, 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此时, 舞蹈元素的挖掘, 主要体现在舞蹈实践教学中, 例如:傣族女子群舞《雨林》课程欣赏的时候, 可以利用舞蹈鉴赏挖掘教材中的各类教学元素, 引导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 多面理解原生态舞蹈形式、傣族舞蹈基本体态特征以及简单的屈伸膝动作特点, 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学习效率。此时,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舞蹈组合、舞蹈成品舞对学生进行教学, 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当代舞蹈的价值内涵, 进而增强学生的艺术解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形态与文化内部活力的体现效率, 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三) 增强舞蹈作品的呈现力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舞蹈鉴赏, 可以增强舞蹈作品的呈现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消化吸收能力, 同时, 在舞蹈教学排练的时候, 学生可以通过舞蹈鉴赏提高自身舞蹈表现能力, 将所学到的舞蹈知识运用在舞蹈表演中, 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传统的舞蹈排练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对舞蹈作品进行分析与鉴别, 无论是舞蹈动作还是舞蹈语汇, 都需要对作品的结构进行了解, 然而, 在舞蹈教师渗透舞蹈鉴赏之后, 学生就可以通过体会作品精神情感与内涵语境, 在表演过程中声情并茂的将舞蹈展现出来, 并且能够与情景相互交融,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学生只需要反复赏析舞蹈作品, 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 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5。

(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传统舞蹈的表演, 还要提高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使其可以自主创新出各类舞蹈形式。在教师渗透舞蹈鉴赏之后, 学生可以在鉴赏大量舞蹈作品之后, 形成良好的舞蹈编创能力, 使其可以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重新解读舞蹈与构建舞蹈, 这样, 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芭蕾舞的时候, 可以要求学生鉴赏一些现代舞, 引导学生将现代舞与芭蕾舞融合在一起, 在汲取前辈经验的基础上, 塑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 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蒙族女子群舞《祝福》, 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自主创造相关舞蹈, 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确保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 优化学生的舞蹈学习体系,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舞蹈鉴赏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风格。同时, 舞蹈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舞蹈鉴赏作品的艺术元素, 引导学生在鉴赏舞蹈作品的时候, 可以融入自身真实情感, 学习到新的舞蹈知识, 在提高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善学生的表达形式, 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注释

11.邱毅.浅析舞蹈教学中舞蹈鉴赏的渗透作用[J].黄河之声, 2016 (4) :20.

22 .刘佳.舞蹈教学中艺术鉴赏的重要性探讨[J].大众文艺, 2013 (18) :254.

33 .孙秋菊.谈舞蹈教学中艺术鉴赏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 2014 (1) :53.

44 .贾东霖.“创作、教学、表演、鉴赏”四位一体的舞蹈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 2014 (4) :243-244.

舞蹈鉴赏作业论文 篇2

《也许是要飞翔》——观后感

说实话,因为是现代舞,看前几遍时并没有真正能明白这个舞蹈的意思,因为毕竟对舞蹈的领悟还很浅。但通过舞蹈的名字,和背景音乐《冬天来了》的思考,又上网查了一些这个舞蹈的浅析后,再看了几遍后终于能明白舞蹈说要表达的意思,下面我就谈谈我看完后对这个舞蹈的个人看法和感想。

这个舞蹈大体讲述的是一个历经挫折、处于绝望中挣扎的女子,在经过各种痛苦挣扎后最终顽强重新站起来的故事。剧中,她穿着单薄的衣服,在背景音乐《冬天来了》的音乐中慢慢的走出来,然后止步伸手想要抓住什么,但是却抓不到任何东西,然后她在挣扎过后回头,像是在回忆和留恋什么让她放不下的东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她绝望的倒下后又掐着自己的脖子强迫自己重新站起来,然后起来又趴下,最后终于顽强的站了起来,最终用自己的坚强战胜了挫折。也许她是要飞翔吧,因为他的手伸向天空,那应该是对天空的热爱和追求吧。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再现。人生道路上,谁没有过挫折呢,也许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并且在这段痛苦中我们苦苦挣扎,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曾绝望、也曾无助过,也许有过对过去的怀念与不舍,也许有追求梦想时但又不舍放下一些东西,也许有对未来的迷茫,甚至也许有过要放弃梦想、放弃追求的念头,但是最终胜利的人是在痛苦挣扎过后战胜了一切,重新站起来,朝心中的梦想继续走下去。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都梦想在自己的天空中飞翔,那么就让我们像她一样,在无助,绝望,痛苦,挣扎后重新找到我们自己的那片梦想的天空吧!

对教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舞蹈

因为在课堂上放了好多和芭蕾有关的电影,并且因为路老师原来是学芭蕾的,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所以印象最深刻的肯定就是芭蕾舞了。

芭蕾一般都能很容易的分辨出来,因为其舞蹈动作里有独特的用脚尖点地跳舞的动作。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也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本意为跳舞。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的戏剧,往往是通过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改编而得。后来在出现了现代舞之后,也出现了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现代芭蕾舞。让人印象深刻的必然少不了老少皆知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芭蕾舞剧演出主要由主角、独舞者和群舞者组成。舞蹈中,演员会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和流露表情的习惯特点,经过提炼和加工后表现出来。在舞蹈中,演员常常做出脚尖点地的动作,在观众看来跳起来很轻松流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看似简单的背后要付出的艰辛。但在上了舞蹈鉴赏课之后,我才明白那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路老师以自己的经历给我们讲了芭蕾舞演员的艰辛,一个芭蕾舞演员的挑选时十分苛刻的,并且在日常训练中受的苦远远超过常人想象。路老师还拿了一双芭蕾舞鞋给我们看,鞋尖是一个硬壳以保护演员的脚尖,但是演员在日常训练时会经常把脚磨烂出血,但是仍然要坚持训练。为了能在舞台上让观众们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演员们受的苦是数不清的。所以我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要心存感动和感谢,感谢演员们在台下的默默付出。

学完舞蹈鉴赏后的收获

舞蹈鉴赏 篇3

关键词:中职 舞蹈教学 舞蹈鉴赏能力

一、提高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身心教育的关注与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前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中,舞蹈教学占用较重的比例,尤其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舞蹈教学在提升学生个性意识,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舞蹈鉴赏能力是舞蹈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又及其有难度的教学部分。

1.学习舞蹈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学习舞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舞蹈技巧、编排舞蹈等活动,还包括对舞蹈知识的理论性拓展。提高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的舞蹈知识储量。历史上每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有着背后的故事,包括创作背景、情感表达、灵感来源、所处社会环境、肢体语言表达等等相当重要的内容。观看甚至学习每一个舞蹈作品,不仅仅是感受作品的表面形式与描摹舞蹈动作,还应该了解舞蹈背后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它,并且将个人情感带入到舞蹈中。充满情感色彩的舞蹈才是能够震撼人心、直达灵魂的优秀作品。而这一切,除却学生个人天生感悟之外,还需要学校与教师的舞蹈鉴赏教学锻炼。

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

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愈加重视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舞蹈,作为传承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对学生个人成长塑造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舞蹈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1)舞蹈鉴赏的心育功能。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众所周知,舞蹈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天性、追随本心的肢体语言活动,任何的舞蹈动作都是舞者自身心理情感的集中表达与展示。而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舞蹈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健康态度,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积极地、健康的行为导向,进而受其影响触发自身的个性表达,实质上也是对学生心育的一种积极锻炼。

(2)舞蹈鉴赏的美育功能。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舞蹈鉴赏,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还有其自身的美化。这种人身美化,包含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情操等综合因素。优秀的舞蹈作品,传达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效果的盛宴享受,还有触及心灵的震撼。面对积极、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诸如《千手观音》,我们在感叹一个优秀、端庄、大气磅礴的肢体动作的同时,也在为全体聋哑舞者的敬业所折服。在感受舞蹈美妙的同时,也震撼地感受到全体聋哑舞者对自身的坚守。所谓生活不止苟且,还有未来与希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塑造。

3.拓展现代人文教育内涵

人文课程的设置是以张扬人的主体的个性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个性意识薄弱,就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中职集体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学生在课程标准的教化下,越来越缺乏创新能力。而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在国内外的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下,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4.丰富舞蹈教学课程

当前,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以理论教学与舞蹈技巧训练为主。学生日益徘徊在枯燥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繁杂舞蹈动作的教学中,长此以往,不仅对舞蹈的学习兴趣逐步缺失,也不利于舞蹈学习的深入拓展。而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不仅需要学生个人的长期锻炼,也需要教师为主导,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舞蹈鉴赏教学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丰富与完善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课程,也有助于加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发展。

二、如何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对于当前中职学校的舞蹈鉴赏专业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课程内容与专业相统一原则,即专业设置的教学内容无论在专业性质还是知识难易度上都要与舞蹈教育相统一,课程设置的范围要广,所教授的内容要博学,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个性选择方案。其二,应该传授学生鉴赏舞蹈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艺术欣赏是建立在人们对世界的整体认识之上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同时又远远高于生活。只有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全面的正确认知,才能以此为指导,领会到每一个舞蹈作品的艺术内涵与道德观。

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日常舞蹈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音乐、对待舞蹈,弘扬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

3.教授学生鉴赏舞蹈的技巧与方法

鉴赏舞蹈,就是在鉴赏艺术。艺术是千姿百态的,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具体的以语言解读与技巧分析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直观地认识舞蹈作品、理解舞蹈作品。教师要教授给学生鉴赏舞蹈作品的技巧与方法。

4.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在舞蹈鉴赏教学中,应该明确一点,就是不能单项地进行舞蹈部分的教学。古往今来,优秀艺术作品都是共存的,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是一切优秀作品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保持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感受舞蹈动作与音乐的高度契合,沉浸其中,并能够加以揣摩与解读。音乐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实质上是一种意境融入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需要培养其对音乐的敏感度与对音乐意境的品鉴能力。

三、小结

笔者就中职舞蹈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做出了分析与探讨。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有利于拓展现代人文教育内涵,也有利于丰富舞蹈教学课程。鉴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授学生鉴赏舞蹈的技巧与方法,促进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提升舞蹈鉴赏能力与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与教师方面的精心培养,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坚持学习。

参考文献:

[1]欧阳喜媛.中职学校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2]陈依雯.中国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3]陈频.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与舞蹈”模块的综合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官效臣.舞蹈“意境”的艺术体现与审美特征[J].民族艺术,2013(5).

[5]黄艳.提升幼教学生水平,实施教学创新——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

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的作用 篇4

一、舞蹈鉴赏是什么

舞蹈鉴赏中的“鉴”是相对于舞蹈欣赏中的“欣”提出的, 二者虽仅有一字的区别,但是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有着巨大不同。根据《中国舞蹈词典》中的解释,“舞蹈欣赏” 是指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的一种舞蹈欣赏,与“舞蹈鉴赏” 对观舞者提出的要求、目的截然不同。在“舞蹈欣赏”中, 观舞者只需要感受、体验、理解舞蹈就可以,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随意性很大。但是“舞蹈鉴赏”不仅要求观舞者感受、了解、体验舞蹈作品,更要求观舞者仔细观察,对舞蹈意境、舞蹈语言等进行鉴别、鉴定,分析舞蹈作品的美与不足,有引以为鉴之意。可见,舞蹈鉴赏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应当引起舞蹈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

二、舞蹈鉴赏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事业迅猛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要求教育适应新的挑战,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这样背景下,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艺术素养,帮助学生了解美、 组织美、表现美,养成良好的艺术品质。所以,不仅专业舞蹈院校设置了舞蹈鉴赏课,普通院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用于践行素质教育。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身体造型艺术,它通过身体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提高人的审美情操,而且文化内涵深厚,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能有效弥补素质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和品位。因此,舞蹈鉴赏绝不仅仅是对舞蹈作品的简单鉴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有着重大意义。

三、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的作用

在舞蹈教育中,舞蹈鉴赏有着重大的渗透作用。通过舞蹈鉴赏,学生能够了解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以及舞蹈创作、舞蹈表现中的不足,带动自身舞蹈技能和舞蹈创作能力的提升。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的渗透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舞蹈鉴赏可以提升基础训练效果

就现阶段而言,舞蹈教育中的基础训练以舞蹈动作为主,而教学形式基本都是“言传身教”,教师先向学生做示范动作,学生再模仿。但是,每一位舞蹈教师的舞蹈规范性是不同的,学生观察舞蹈动作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这为基础训练教学带来了极大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众多舞蹈作品中选取经典素材,结合经典舞蹈作品进行鉴赏性的传授,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理解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舞蹈基础训练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舞蹈动作学习上,更要求学生掌握并理解优秀舞蹈作品风格,这就要求开展舞蹈鉴赏课。在舞蹈鉴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舞蹈精粹的理解。 通过对舞蹈精粹的理解,可以增进学生对舞蹈形态成因的了解,更为准确地把握舞蹈风格,让学生更精准、更深入的体验舞蹈艺术的美感,弥补以往教学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遗憾,进一步优化舞蹈基础训练教学成效。

(二)舞蹈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剧目

舞蹈教育不仅是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分享过程,是教与学的真正结合。在舞蹈教育中,学习经典剧目并排练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升舞蹈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学习与排练经典舞蹈剧目,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舞蹈作品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蕴藏其中的多种舞蹈形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舞种学习。进行经典舞蹈剧目排练前,一般先进行经典舞蹈剧目鉴赏。具体鉴赏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舞蹈剧目的创作意图、创作手法、思想内涵、舞蹈动作等内容进行系统的鉴别, 了解其中的美与不足,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舞蹈学习,将舞蹈形象和思想贴切地展现出来,提升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鉴于舞蹈鉴赏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当注重舞蹈作品鉴赏,揣摩舞蹈意境,归纳舞蹈表现方法,以增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力。

(三)舞蹈鉴赏可以促进优秀舞种创作

舞蹈鉴赏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括视频赏析和现场表演,还包括民间原生态舞蹈风采、舞蹈文物、舞蹈壁画等内容。比如,随着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鉴赏与研究的逐步深入,在舞蹈领域形成敦煌舞学,并创作出了《飞天》这一优秀的舞蹈作品。这部舞蹈作品问世后,演出效果极其的好,受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称赞,其他国家的舞蹈艺术家也给予了极高赞扬。在这一舞种推出后,我国很多舞蹈艺术家纷纷投入到敦煌舞学研究中来,考察和整理敦煌壁画,创作了《丝路花雨》,将敦煌舞蹈运动规律与我国古典舞蹈韵律节奏结合起来,动与静遥相呼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敦煌舞蹈的艺术特色,受到人们广泛喜爱。从敦煌舞学的问世与发展可以看出,舞蹈鉴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这一舞种建立与发展的基础。

从舞种创编和建立角度看,大规模的舞蹈实践和鉴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舞蹈鉴赏,学习与吸收前人经验,再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形成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作品或新舞种,这是舞蹈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邓肯是现代舞蹈创始人,自小学习芭蕾,但中途退学自创一舞种叫“自由舞蹈”也就是现在的现代舞。她后来也觉得芭蕾非常美,并在以后的现代舞训练和表演中大量地运用了芭蕾技术,使得现代舞有血有肉的表现形式独具一格,使之成熟并在全球推广。可见,舞蹈是一种创造性的造型艺术,在理解、创新、再创作、再创新的过程中循环往复地发展着,才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在这一过程中,舞蹈鉴赏是最基础的部分,是舞蹈创编与新舞种创作的前提条件。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舞蹈种类愈加丰富。在舞蹈教育中,应当多多鉴赏国内外优秀的舞蹈作品,领略各类舞种的艺术魅力。通过舞蹈鉴赏,不仅能提高舞蹈教育的整体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优秀舞蹈剧目学习、排练, 让学生形成舞蹈创编与创作的基本能力,促进自身舞蹈技能和艺术表现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崔珊.通识教育下高校舞蹈鉴赏课程的目标与实践[J].音乐大观,2014,(04):152-153.

[2]龙源.关于上好大学生舞蹈鉴赏课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3,(28):192.

[3]王炳辉.谈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对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J].流行歌曲,2012,(35):19-20.

[4]马洁.对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6(03).

[5]岳喜宁.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戏剧之家,2016(10).

舞蹈鉴赏 篇5

第一节 舞蹈鉴赏的本质

一、舞蹈鉴赏概念: 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对人体动态美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具体说,它是鉴赏者通过作品中所展现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动作、构图、技巧、韵味、表情、音乐所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舞蹈鉴赏的本质

舞蹈鉴赏的本质是舞蹈艺术作品价值的体现。

第二节

舞蹈鉴赏活动的条件构成和心理过程

一、舞蹈鉴赏活动的条件构成

构成舞蹈鉴赏活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鉴赏主体、鉴赏客体、鉴赏中介

鉴赏主体

相互作用

鉴赏客体

(作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人)

(被鉴赏的舞蹈艺术作品)

通过

鉴赏中介

(舞蹈审美实践)

二、舞蹈鉴赏活动(创造性活动)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通过舞蹈审美实践后,两者相互作用,就构成舞蹈鉴赏活动。对于那些谙熟舞蹈艺术的鉴赏者来说,鉴赏舞蹈表演是一种视听觉的高级艺术享受。在鉴赏过程中,舞蹈作品积极影响着鉴赏主体,唤起鉴赏者的情感活动;鉴赏者又要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与之相结合,并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即鉴赏者的介入,努力领会和揭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与思想意蕴,并通过想象和联想去丰富和补充舞蹈舞蹈作品的形象,使其更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使鉴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第三节

舞蹈鉴赏的社会作用

一、舞蹈鉴赏的社会作用 1、审美教育作用

舞蹈艺术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舞蹈作为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工具的超语言艺术是通过美的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所塑造的一系列优美形象来表现生活的美。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感化作用潜移默化的,同时又是强烈鲜明震撼人心的。2、艺术教育作用

舞蹈是人们以劳动和生活为基础,遵循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含着无穷的艺术之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优秀的作品中,一切形式因素都是为内容来服务的。鉴赏中通过对舞蹈作品的反复领悟和探究,剖析形式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鉴赏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方向,而且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四节 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如何培养舞蹈鉴赏能力

审美眼光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舞蹈创作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为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的艺术形式是以一种远离生活形态,经过夸张、变形、虚拟、美化的面貌呈现给观众的。只有阅历丰富对社会生活深刻体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领悟舞蹈艺术的真正内涵。体验生活与鉴赏舞蹈相结合,可以使我们审美的眼光更敏锐。

2、其次要提高多方面的修养。

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知识,舞蹈的欣赏水平才可能提高。通过舞蹈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认识其特征,同时深入理解舞蹈作品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材料,如:社会背景、艺术背景、作者情况、创作意图和对作品已有的评价,还可以亲身参加到舞蹈活动中去。通过自己的动态感受、体会、理解、把握舞蹈美的本质内涵,从而得到身心最大的愉悦和满足。3、再次应积极参加欣赏活动。

①要积极大量的去欣赏舞蹈作品

②要多欣赏优秀的舞蹈名作

要从经典作品入手,从优秀舞蹈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来培养审美趣味和能力,从不熟悉到熟悉,逐渐成为舞蹈艺术活动的内行,领悟舞蹈这门至美的人体动作艺术,从而得到更大的美的享受。

第二章 舞蹈基本理论

第一节 舞蹈的概念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这些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即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其包括细腻的感情、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部自身矛盾、冲突。以此手段可以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来表达作家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在一定时间、空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动作过程、凝炼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变化的队形、画面,综合音乐、舞美的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艺术形象。

一、舞蹈是一种时间性、空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动态性、抒情性、虚拟性、综合性)

三、舞蹈是长于抒情的艺术,舞蹈抒情寓于多种表达方式之中。

①直接抒发

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发编导们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感情,去强烈地感染观众。如彝族舞蹈《阿惹妞》,编导就是抓住爱情历史悲剧这一最富有激情的传统题材,抓住人物最动情的时刻,以情动舞,把无形的情化为可见的形象。

②间接抒发

在舞蹈作品中,编导借助于动物的情态、植物的特征、自然界景物中的形状变化等,以借助比兴手法,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感情色彩。如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荷花赋》以及独舞《金蛇狂舞》等,就是出于这类作品。在这些舞蹈中,编导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观感情真情、激情与客观外界的景物达成有机的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反映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

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

在情节舞蹈和舞剧中运用“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性”的表达方式,可以把编导的内心情感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透露出来。抒情方式并不排斥叙事,它们往往互相渗透,糅和在一起。舞剧与话剧、歌剧、小说等相比,抒情性也表现得更为突出。即便是根据小说、歌剧、话剧等改编的舞剧,也仍然体现出“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性”的原则。如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蒙古族大型民族舞剧《森吉德玛》,就是紧紧抓住这一创作规律,一方面以精致的情节发展,一方面着意刻画表现人物心理的复杂多样的感情,在情感抒发方面大做文章。④舞蹈的虚拟性

舞蹈作为肢体动作的艺术,由于表现生活的材料和手段的特殊性,使它必然地要采取虚拟手法。虚拟,是其他多种艺术种类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在京剧《打渔杀家》中,萧恩与桂英父女持着船桨,通过虚拟性的动作,把船上的活动、船的颠簸、先进路线、水流方向等等都活生生地展现于舞台之上。

⑤舞蹈和音乐

虽说舞蹈和姐妹艺术联系都很明显,但要论联系最为紧密的要数音乐。舞蹈和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的。这一点,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它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

⑥舞蹈和舞台美术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台的美术布景、灯光、服饰等也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美术是舞蹈艺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舞台灯光则是舞台美术的一部分,它有着塑造空间环境和表现风格情调和烘托色彩气氛的丰富能力。舞蹈服饰对舞蹈表演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一方面,某些服饰由于人体的限制而导致一定舞蹈风格的成型。比如傣族姑娘穿的筒裙导致了蹲提步、送胯的舞步;彝族的大提裙,形成了提裙、甩裙的动作。另一方面,某些服饰成为人体动态的自然延伸,强烈感情的宣泄,构成舞蹈形象本身。

第二节 舞蹈的功能

一、古代社会舞蹈的功能

①交流情感的作用:加入了情感的手势,起到了传情达意的功能。②祭祀作用:例:“六代舞”(周代)系列祭祀舞蹈,达到人与神的交流。③娱乐: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或某种节目。

④狩猎:猎人们边说边跳,利用形体把狩猎的过程和胜利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还可以很生动地从中知道狩猎的过程和成功。

⑤性爱的功能:在原始社会中,两性相爱,都是通过舞蹈这种形式来表达的,这在当时非常普遍。

二、春秋战国时期舞蹈的功能

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提出了“乐教”。他认为乐教可以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儒家发展了舞蹈的教育功能。

三、隋唐时期舞蹈的功能

隋唐时期,“七步乐”“九步乐”在当时具有政治功能。四、五四时期

蔡元培(史学家、美学家)提出用美育代替宗教。美育(舞蹈、音乐、美术)。舞蹈具有美育功能,舞者的快乐是从筋骨中发出来的,是用一种运动来实现感情冲刺的。

五、当代舞蹈的功能

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

舞蹈是一种彻底和谐的艺术,既净化了心灵,又锻炼了身体。

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舞蹈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舞蹈语言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富有浓厚的情感因素。例:戴爱莲的《荷花舞》,通过荷花来表达人们爱和平自由,同时表现出人们高尚、纯结、像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舞蹈作为一种形象的情感语言,是任何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它具有特殊的交流传感作用。

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

舞蹈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它不仅达到健身的目的,还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可以说,以舞健身、以舞健美,是人们的追求。

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

艺术对象可创造出懂得艺术并且可以欣赏美的大众,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作用,能够提高艺术口味,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雀之灵》通过对孔雀灵性的描写,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以说是以心造舞。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欣赏作用。

5、通过舞蹈可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通过舞剧《丝路花雨》通过生动的形象,了解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盛况,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敦煌舞蹈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穿着爱好等人文景观。

6、宣传教化、团结群众

《百兽率舞》体现了舞蹈的教育功能,特点一是以舞蹈的特性和人的特性决定的,从古至今从未消失,人的根本性意识就是他有自娱意识。

第三节 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一、内容与形式

是构成舞蹈的两个要素。舞蹈内容是编导对客观生活对象的描绘和对所描绘对象的主观感受和审美理想的表达,即舞蹈的题材与主题,形式是舞蹈作品的存在方式、组织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段。

如群舞《黄土黄》,那震撼观众心灵的,既是它的内容,也是它的形式,那夸张变形的的动作,那反复击鼓的编舞技法的运用以及老农挥洒黄土的动态无不传达出编导深沉的爱!

二、题材与主题

是构成舞蹈作品的两个层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题材是舞蹈作品中直接表现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而主题则是寓于题材之中体现出来的,有时甚至是隐而不露的,需要经过观众的体味才能得以把握。

欣赏舞蹈作品不能仅满足于知道舞蹈表现了什么情节和故事,只有从题材、形式中感受到它所传递出的精神意蕴,懂得了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才算真正欣赏了舞蹈作品。

三、构思与结构

构思是指怎么编舞,怎么表现内容,明确用什么形式手段和怎样去表现。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作品表现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法,这就像写一篇文章,为了明白、准确地表达中心思想,要分段落、层次,讲究起承转合,从而使主题能够明确的体现,内容能清晰完美地表达,使作品达到完美和谐,又能符合人们的欣赏要求。

四、动作与组合

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节奏化、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它是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因素。舞蹈动作组合则是由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连接而成的。舞蹈组合有课堂训练组合和舞蹈表演组合之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五、队形与图形

舞蹈队形与图形,也称为舞蹈构图,它既是舞蹈作品形式上的构成因素,又是舞蹈编导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主题思想和交待环境情节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在舞蹈作品中,各种线条的移动都呈现出各自的特征及其感情倾向。

第四节 舞蹈的表现手段

一、对比

以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相反或相对的方面来进行对照,来表现各种事物不同的特征。借以造成鲜明深刻的印象。在舞蹈作品中,对比的手法运用在动作设计上,细条运用上,画面的变化上,结构的安排上,情节的处理上,还贯穿在服装、舞台、布景、音乐等方面。

二、重复

是在舞蹈作品中,持续呈现同一动作、线条、画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重复在舞蹈作品中首先是个动作的重复,其次是线条的重复,最后是画面的重复。

三、夸张

在舞蹈作品中,将其形象、情节、情感等艺术因素予以想象的扩大或浓缩,从而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夸张有舞蹈内容和舞蹈形式两种,在内容方面首先是艺术形象的夸张,其次是情节处理的夸张。以形式方面,首先是动作的夸张,其次是画面的夸张。

四、象征

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带有哲理意味的思想或概念的艺术手段。

第五节 舞蹈艺术的分类

一、以舞蹈表演形式分类

1、单人舞

又称独舞,就是,由一名演员表演的舞蹈。要求演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有较高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表演能力。独舞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是一部舞剧或一个舞蹈作品中的独舞部分。《一个扭秧歌的人》

2、双人舞

由两个人表演的舞蹈,多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男女双人舞还常常用来表现爱情生活的内容。双人舞对动作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要通过两人的配合来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和技巧。双人舞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如《老伴》、《萋萋长亭》等;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天鹅湖》中奥杰塔与王子的双人舞等。

3、三人舞

由三人表演的舞蹈,但并非三人表演的舞蹈都可称为三人舞,只有三人舞蹈中离开一个而不能进行表演的,才称得上三人舞。此类舞蹈对演员水平的要求与独人、双人舞不相上下,在舞台构图方面甚至比独舞和双人舞更丰富。三人舞作品有《牛背摇篮》、《小伙·四弦·马樱花》等。

4、群舞

由四人以上表演的舞蹈,大多用来表现某种单纯的情绪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变化以及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远的舞蹈意境,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作品有《小溪·江河·大海》、《踏歌》等。

二、以舞蹈作品的形式类别分类

1、抒情性舞蹈

2、叙事性舞蹈

3、戏剧性舞蹈

4、“交响性”结构的舞剧

三、按舞蹈种类来分,中国舞蹈分为以下几种 中国民间舞 中国古典舞 中国芭蕾舞 现代舞

第三章 舞蹈名作鉴赏

第一节 中国民间舞蹈

一、汉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

载歌载舞,自由生动

巧用道具,技艺结合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1、《红绸舞》——中国汉族民间群舞 编导:金明

获奖情况:1951年获第三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一等奖。1994年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背景资料:

金明在谈创作经验时说:“《红绸舞》创作于1950年,当时正值我们祖国刚刚诞生之际,‘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到处是锣鼓喧天,彩绸飞舞,全国亿万人民欢欣鼓舞。”这一情景激发了金明的创作灵感,他根据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秧歌舞,并汲取古老的戏曲艺术营养,来表现新中国的青年一代高举火炬,挥舞红绸,欢庆节日的情景。

2、《荷花舞》——中国汉族民间群舞 编导:戴爱莲

获奖情况:获1953年8月布加勒斯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舞蹈比赛银奖。1994年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背景资料:

《荷花舞》创作于是1952年,当时为庆祝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舞蹈团的几位编导合作创编了这个舞蹈,这一舞蹈的创作无论在人物、音乐、服装,还是道具等各方面都有其许多的新创。1953年,戴爱莲先生在此基础上予以加工,改名《荷花舞》。

戴爱莲:

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理事会主席。1916年生。毕业于英国兰伯特芭蕾舞学校。三四十年代创作了《警醒》《东江》《思乡曲》等作品,为新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她首次以拉班舞谱记录中国舞蹈,并以编导的《巴安弦子》《青春舞曲》《瑶人之鼓》等,打开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宝库。五十年代创作了《荷花舞》《飞天》被列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

3、《一个扭秧歌的人》 ——中国汉族民间独舞 编导:张继刚

独舞演员:于晓雪 首演于1991年 北京

获奖情况:1992年获第二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剧目奖,表演者于晓雪获民间舞表演第一名,张继刚《献给俺爹娘》舞蹈晚会作品之一。背景资料:

据编导说《一个扭秧歌的人》取材于《天津日报》上的一则《艺人之死》的报导,有感于民间艺人对艺术对人生的追求而创作。

二、中国藏族民间舞蹈

《牛背摇篮》 ——中国藏族三人舞 编导:苏自红、色尕 首演于1997年

获奖情况:1997年获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大奖;1998年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银奖。背景资料:

舞蹈以西藏“卓”的舞蹈语汇为基础,通过展示姑娘与牦牛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景,从而表现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这个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生活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中国蒙古族民间舞蹈

《蒙古人》 ——中国蒙古族女子独舞 编导:巴图、敖登格日勒

表演者:敖登格日勒 首演:1993年北京 音乐:腾格尔

敖登格日勒,1957年生于内蒙古,蒙古族。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一级演员,曾经主演舞剧《达那巴拉》、《蒙古源流》等。曾举办个人舞蹈晚会,曾获得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桃李杯” 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奖、园丁奖。《蒙古人》即其代表作。

四、中国傣族民间舞蹈

《雀之灵》——中国傣族舞女子独舞 编导及表演:杨丽萍 首演:1986年

获奖情况: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1994年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杨丽萍:云南大理人,白族。从小受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舞蹈天赋。1979年在全国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中,在大型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中扮演孔雀公主获得表演一等奖。1986年演出《雀之灵》获得成功后声誉鹊起,先后多次去泰国、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广泛欢迎。后又演出了“杨丽萍舞蹈晚会”,作品有:《雀之灵》、《猎中情》、《雨丝》、《火》等。

第二节 中国古典舞

一、中国古典舞:

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的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1、圆形的艺术

2、形神兼备的艺术

3、刚柔相济的艺术

1、中国古典舞女子群舞《踏歌》 编导:孙颖

孙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和教学,曾执教于北京舞蹈学院史论系。他在逆境中潜心研究汉代舞蹈,搜集和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立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体现在舞台上。获奖情况:1998年6月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金奖。

背景资料:编导孙颖对中国古代舞蹈史颇有研究,但他一向不满足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仅诉诸文字,而更热衷于将研究成果化作表演艺术呈现在舞台上。《踏歌》就是他对“联袂踏歌”这一古代民间自娱性舞蹈进行深入研究后的艺术成果。

2、中国古典舞男子独舞《醉鼓》 编导:邓林

表演:黄豆豆

首演:1994年全国第四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获奖情况:1994年全国第四届“桃李杯”比赛中,表演获男子少年甲组第一名;1995年第三届全国舞蹈(单、双、三)比赛中获编导奖、表演一等奖。背景介绍:

此舞表现的是一位为艺术“付出很多,而得到很少”的民间腰鼓艺人在酒醉之后流露真情——对艺术至真至诚,难以割舍的爱。

3、中国古典舞女子独舞《扇舞丹青》 编导:佟睿睿

音乐:根据民族古典乐曲《高山流水》改编 舞蹈服装:韩春启 首演时间:2000年 首演地点:北京

首演团体:北京舞蹈学院 首演演员:邹亚童

修改稿首演演员:王亚彬

获奖情况:2001年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获表演一等奖;

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并在“CCTV电视舞蹈作品展播评选”中获最佳电视舞蹈作品、最佳导演、最佳电视摄像、最佳电视美术设计4个奖项;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创作背景:

古典舞《扇舞丹青》的雏形是96级中国舞编导班的毕业晚会上的一段古典舞身韵表演,虽然只有一分多钟,但一向喜欢玩扇的佟睿睿把这一普通的传统道具挥舞得“似扇非扇”、“似剑非剑”,表现出来的艺术意象是“画中有舞”、“舞中有画”,这正好被古典舞系老师慧眼所识,又恰逢“桃李杯”比赛在即,于是把小小的身韵性扇舞扩展、创作成一个参赛作品,由古典舞系大专班最优秀的学生邹亚童表演。此外,“文舞双全”的唐满城教授给它取名为《扇舞丹青》,给舞蹈一个文化的定位、为舞蹈加上“点睛一笔”。由于作品尚存不足,此舞蹈没能获大奖,但在舞蹈界是“小荷刚露尖尖角”,已引起舞蹈专家们的关注,有了较大的影响。之后,编导经过不断的修改,给表演者更大的再创作的表演空问,充分地调动舞蹈肢体的表现力,透过扇子的舞动,实现舞蹈艺术构想,寻找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挖掘其蕴藏在中国传统书法、古典舞中的独特韵味。在王亚彬和编导默契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下,作品日趋完善,接近完美。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它既具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这不但是舞蹈艺术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无愧为雅俗共赏、赏心悦目,令观众目不转睛的“墨舞”精品。

4、舞蹈《胭脂扣》欣赏 演员:刘岩

5、舞蹈《龙之印》欣赏 演员:董华兴

6、舞蹈《书韵》欣赏 演员:王磊

第三节 中国芭蕾舞名作鉴赏

一、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芭蕾舞是由戴爱莲先生在英国学成后回国介绍给国内观众的。1954年北京舞蹈学院的成立,正式宣告了中国芭蕾舞的诞生,从此芭蕾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逐渐为我国广大人民所接受、所喜爱。1958年上演的经典舞剧《天鹅湖》,是中国芭蕾舞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二、芭蕾释义

芭蕾一词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来源于意大利语“Ballo(跳舞)”,经过4个多世纪演变而形成一套动作体系完整规范,艺术形式独特的舞蹈品种,是世界舞蹈艺术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在漫长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通常根据芭蕾在不同历史时期阶段中的具体内涵,将它释义成七种形式,即七种译名:①纯粹音译上的芭蕾②芭蕾舞③芭蕾舞剧④舞剧⑤舞蹈⑥芭蕾舞团⑦芭蕾音乐

三、风格特征:

芭蕾的四大审美原则:开、绷、直、立

开:指的是芭蕾舞者们不分男女,均需要 从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地向外打开,尤其是两脚应该向外打开180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肢体原有的线条并去占有舞台原本有限的空间,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并展现最初芭蕾舞者们所形成且延续至今的贵族气度。

绷:指是腿脚上的膝关节,以及脊椎和颈椎诸关节。唯有通过“绷”才能达到一种放射性效果,使舞者将肢体放射到舞台空间中去,有效延长肢体原有的线条,也只有通过绷才能将肢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能量向身体的中心垂线凝聚,产生上升的动势,达到轻盈飘逸的效果。但“绷”绝对不意味着骨骼、韧带和肌肉的“僵”。

直:指的是芭蕾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要使背部像门板似的向上挺直,大有中国古人所追求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行为准则之境界。芭蕾舞是一种直线的艺术,它在舞台上的运动轨迹大多也是直线的,并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常常是直的,因而它的后背起立能力及旋转的垂直感非常突出。立:指的是芭蕾舞都者不分男女,均需要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像古典的宫殿似地傲然挺立,气宇轩昂。这样可以空出芭蕾生来具有的贵族气度,并且使整个身体的能量内聚,重心上提,以便在较高的空间层面上发射能量,产生更加显赫的空间占有感。

四、《红色娘子军》是三幕六场中国芭蕾舞剧,首演于1964年9月在北京,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演出。本剧是根据梁信同名电影剧本改编、创作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芭蕾舞剧。此剧获得了1994年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白毛女》是中国八场芭蕾舞剧,首演于1965年上海市舞蹈学校于[上海之春]。本剧是依据著名歌剧《白毛女》改编、创作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又一部中国芭蕾舞剧。

第五章 外国芭蕾舞名作鉴赏

第一节 外国芭蕾舞的发展概况、风格特点

一、芭蕾的起源、学派及各自特点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最终从俄国走向世界。先后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英国、美国等学派。意大利:华丽 法兰西:妩媚 俄罗斯:雄浑 丹麦:精巧

二、关于芭蕾发展史的时期划分 芭蕾史通常划分的阶段:

文艺复兴——→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

第二节 “古典芭蕾”时期的芭蕾舞作品

一、欣赏“古典芭蕾”时期的三大芭蕾舞剧之一的四幕芭蕾舞剧《天鹅湖》

1、《天鹅湖》的背景资料:

1877年3月4日,在莫斯科大剧院推出了由奥地利芭蕾大师文策尔·莱辛格尔编排的《天鹅湖》,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版本《天鹅湖》,首演失败。1894年由列夫依万诺夫单独编导及公演了《天鹅湖》二幕。1895年的1月27日,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推出了由法国芭蕾大师佩蒂帕和他的弟子依万诺夫编导的《天鹅湖》首演,这一版本演出获得空前成功,流传至今,成为古典芭蕾经典代表作之一。

2、《天鹅湖》的审美结构:

⑴《天鹅湖》的各个场景都向人们展示了芭蕾的特有之美,尤其是以超现实的场景——湖畔,构成了芭蕾中的精品,给人塑造了自然的场景。

⑵《天鹅湖》展现了情感美、情操美,即人格美、理想美,这种审美主题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达到了观众与角色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⑶《天鹅湖》是以坚贞爱情最终战胜邪恶势力为主题的证据,但悲剧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⑷《天鹅湖》作者在人性的张扬上遵循人们的心路,舞剧中富于诗意和贴切的处理,将舞剧主题的阐述增加了力度。

3、评价:

⑴从它的风格与传统的关系看:白色的基调继承并发扬了浪漫芭蕾中仙女和吉赛尔轻盈向上的动感和灵珑剔透的属性。

⑵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王子和白天鹅之间的纯真爱情在单纯透明的白色基调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观众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⑶从舞段的设计与表演看:白色的基调使白天鹅双人舞雍容华贵、超凡脱俗,使得四小天鹅舞单纯轻丽、活泼可爱,使得三大天鹅舞高洁挺拔、舒展大方,使得天鹅群舞整齐化

一、仙气荡漾,使得整个舞蹈诗意浓郁、一气呵成。全剧中最难忘的最具审美享受的就是著名的《天鹅湖》二幕。本剧的作曲家:柴诃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三大舞剧的音乐,他的音乐经受百年考验,是彻底改变芭蕾音乐面貌的俄罗斯作曲家。1876年,他采取了交响乐作曲的原则创作了舞剧《天鹅湖》,把舞剧音乐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音乐中包含着深遂的意境,流露着真挚而含蓄的情感,渗透了精深的人生哲理,成为编导和演员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作为柴诃夫斯基代表作品《天鹅湖》,它体现了人文思想的深度刻画。

第二节 浪漫芭蕾时期作品《海盗》

首演于1856年,由巴黎歌剧院演出,编剧:圣乔治、马季利耶,作曲:亚当,编导:马季利耶。1858年佩罗把这部舞剧搬上了俄国舞台,这次重排是以马季利耶原版本为基础,增加了一些舞蹈,其中有一段Pas d’ esclave(奴隶之舞),是由彼季帕选用奥尔登堡斯基的音乐排演的,后来成为世界的芭蕾精品之一。三幕五场舞剧《海盗》根据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同名长诗改编。

剧情:希腊姑娘米多拉被海盗康拉德一伙从奴隶市场劫走。康拉德爱上了她并与她成亲。奴隶贩子阿赫麦德利用诡计将她重新劫回,卖给土耳其总督赛伊德。康拉德带领弟兄乔装潜入总督的大船,救出米多拉。但在返回途中,他们的船遇险沉没,被人救起,到达大海对岸。

这部舞剧在欧洲舞台上早已停演,但它却成了俄国的保留剧目。1858年佩罗把它移植过来以后,彼季帕、戈尔斯基等人多次修改重排这部舞剧。

第三节 欣赏——著名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

浅谈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鉴赏 篇6

关键词:浅谈 民族 舞蹈 风格 鉴赏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一、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二、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 自然 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 历史 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西藏舞蹈与歌唱 艺术 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三、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四、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 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 发展 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这种 经济 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薩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五、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

六、彝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解放以后,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祖国文化百花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

七、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鲜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他们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他们特别喜爱白鹤,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民族性格与审美观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歌舞中,便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朝鲜族传统舞蹈种类繁多、风采各异,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十多种。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舞蹈艺术家们的努力下,许多民间传统舞蹈被整理创作成为优秀节目,在群众中广为传播。我们可以在舞蹈《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节目中,看到身穿小巧短衣、下着拖地长裙、襟垂飘带的朝鲜族姑娘们翩然起舞的优美形象,在宛若鹤群展翅的舞姿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朝鲜民族精神。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下面来谈谈汉族民间舞的作品赏析。

汉族民间舞蹈就拿《红绸舞》来说,此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作品以民间传统舞形式表达了亿万人民翻身作主的喜庆心情,体现了工农大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时代精神。编导在民间秧歌的基础上,注入弹跳的律动,加强动作的热烈欢快的情绪;道具红绸大小8字、横波、立波、肩圈、大车轮的展开,形成了丰富生动、多彩多姿的流动造型;蹦子、射雁、翻身、倒踢紫金冠等传统戏曲语汇的纳入,更增强了整个舞蹈的 艺术 表现力。构思的特点:(1)主次分明,领舞无论在长绸动作难度或空间上都占有突出的地位;(2)热闹而有序,台前、中、后方各成一体,看似杂沓纷乱,却又秩序井然;(3)画面设计别致。

《红绸舞》的服装道具,亦见匠心。作为主要道具的红绸,时而扎成火炬状,时而打开,将编导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服装方面,绿衣与红绸在色彩上形成互补,白衣、黑鞋又与红绸相互映衬,使得整个舞蹈在色调上鲜明开朗,富有层次感。

基于微课教学的《舞蹈鉴赏》课变革 篇7

一、关于微课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精悍的课,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高校教育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始终存在着诸多问题。微课,以新颖的特征和迅猛发展的势头,促使从事普及舞蹈教育的高校教师对舞蹈鉴赏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讨和思考。

二、《舞蹈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个体的基础差异较大。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学习舞蹈鉴赏的基础是不同的,因此《舞蹈鉴赏》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学的知识不够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又觉得掌握不了,而舞蹈老师没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幅度降低。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无法落实。在进行《舞蹈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同样重要。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对自己进行及时的点拨和一对一的辅导,但现在一个班的学生数一般在120人以上,一位老师不可能兼顾到所有学生。因此, 在常规的教学中,老师不得不先讲清任务需求,分解知识点,再演示操作,最后让学生练半节课。有的学校甚至这一周在教室里上课讲解,等到下周上课时再到舞蹈室进行练习,等到练习的时候学生往往都记不清先前老师讲解的步骤,这样的课堂不仅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就连基本的教学效果都无法保证。

(三)实际教学课时开设不足。《舞蹈鉴赏》课在高校是属于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虽然纳入到了八大艺术类选修课中,但由于重视力度不大,所以很多高校实际上并没有开设该课程,有的学校由于师资不足,每次开课也只有部分学生能够选上,因此开发微课堂,对于舞蹈鉴赏课来说势在必行。

三、基于微课教学《舞蹈鉴赏》课的变革

(一)利用微课分层教学。在进行《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学生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基础,而微课的教学却有这方面的优势,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 这在传统课堂上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而现在,利用微课便可以非常方便地实施分层教学。

首先,教师将知识点按照理解和操作的难度分成三个等级,然后录制相应的微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学习某一层次的内容,这样,便可以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基础较差但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甚至可以逐级学习多个层次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舞蹈鉴赏》课程中有《天籁之音,舞动世界》 这样一个章节,需要对音乐以及舞姿进行综合性的鉴赏。 教师可以录制三个难度级别的微课:基础级的微课、进阶级的微课、深入级的微课。

基础级的微课,主要实现教材上的基本操作:打开上节课中录制的朗诵音频文件和一个背景音乐文件,让学生对舞姿的主旋律音乐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利用微课阐述出其相应的背景。

进阶级的微课,除实现基础级中的基本音乐鉴赏外, 还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舞姿的动态和进行初步的台上模仿。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还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迅速结合,从而达到微课教学的进阶目的。

对于深入级的微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而且时尚的舞蹈进行讲解,并让基础好的学生提出自己鉴赏的创新之处。在这种大背景下,就能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学有所获,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舞蹈知识点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舞蹈鉴赏水平观看不同的微课进行学习,既不会强迫所有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操作,也不会因为少数学生基础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教学。三个层次的微课,就像有多个老师在同时进行三个不同层次的一对一教学一样,指导基础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能有效解决教师分层教学的难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所有学生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二)利用微课有效展示教学内容。 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许多技能型的内容,可以通过微课的有效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技能类的学习正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其中有一个步骤做错了,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全部失败,很多技能类学习都有多个步骤,学生在课堂观看教师讲解后自己回忆练习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微小的错误,而且这种错误很不容易被发现。学生一旦没法儿正确完成某一步骤,就会导致后面操作失败, 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打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有学生觉得这些操作太难而畏惧舞蹈课程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微课能有效的展示教学内容。 可以制作两段微课。第一段录制展示舞蹈演练的过程, 录制完毕后进行适当的编辑,配合解说,向视频中添加红色的提示性方框并键入简介的文字,以帮助学生认清窗口各个部分;第二段录制添加文字的操作过程,录制时选择对理论知识的强调,让学生能够认清学习中的各种阻碍,从而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再三强调需要注意的细节,能够更高效的展示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使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及接受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难度等级的微课进行学习;在教师使用微课展示复杂的操作技能类型知识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暂停、快进或快退来观看某一步的操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而且微课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教育教学的方式在变,技术能改进我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进行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全面地自主地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教师既把尝试的机会充分给了学生,又通过微课和学习活动单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得到提升。

四、结语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舞蹈鉴赏》课程中微课的应用效率,就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分层次的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舞蹈教育,然后还要对微课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最后,让微课以一种良师益友的形式融入到学生的《舞蹈鉴赏》课程学习中,让学生在《舞蹈鉴赏》课程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群.微课,微鉴赏舞蹈鉴赏教学的新变革[J].舞蹈,2013(09).

[2]陆娟娟.翻转课堂——舞蹈教育走进微课时代[J].舞蹈,2016(05).

舞蹈教学中艺术鉴赏的重要性探讨 篇8

一、民族舞蹈教学中艺术鉴赏必要性

舞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教育者, 其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使舞蹈艺术能自然而然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 更好的满足学生美育需求和情感需求, 以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教学目的。在舞蹈教学中, 学生应该对所学舞蹈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研究, 以便更好的通过舞蹈教学来了解整个艺术领域的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舞蹈学生就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树立正确的艺术鉴赏观念。

二、对舞蹈教学艺术鉴赏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 发挥艺术鉴赏作用, 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艺术鉴赏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更好的发挥艺术鉴赏的作用, 就应该开拓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舞蹈学习和艺术鉴赏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舞蹈是有生命的, 它并不是单一的动作, 要想使舞蹈具有生命力, 就应该加强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使其舞蹈能力能得到提高。要想使学生的舞蹈能力得到提高, 就要不断的开拓学生的眼界, 引导学生对不同题材、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优秀舞蹈作品进行分析, 对相应音乐的风格、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艺术鉴赏作为一种抽象艺术, 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给养。在对音乐艺术进行鉴赏时, 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分析, 并引导学生准确感受音乐, 使学生真正的了解音乐作品真正的内涵, 真正达到音乐艺术鉴赏的目的。

(二) 发挥艺术鉴赏作用, 提高舞蹈教学水平。

艺术鉴赏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舞蹈从发展之初, 就是伴着各种敲打节奏出现的, 现在的舞蹈艺术也是随着音乐起舞的。可见, 音乐与舞蹈是分不开的, 音乐艺术鉴赏对舞蹈教学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 舞蹈动作大部分是通过生活中不同的动作经过提炼、加工而成, 但更多的时候是来自音乐。一些舞蹈家只要听到能使自己震撼的音乐, 其就会根据自己现有的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进行分析, 并将作品以视觉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对舞蹈作品中的内涵也有一定的了解。音乐艺术鉴赏在舞蹈表演中是必不可少的, 一旦缺少音乐, 其视觉效果、影响力、表现力则会显著的下降。从中可以看出, 音乐艺术鉴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三) 发挥艺术鉴赏的作用, 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艺术鉴赏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在舞蹈教学中, 仅靠教师对音乐艺术进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学生的参与。就音乐艺术而言, 其能全面、立体化的表达相应的情感, 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 就应该积极的了解音乐艺术。毕竟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 不对音乐艺术进行相应的分析, 就让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是无法达到舞蹈教学目的的。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 当学生在鉴赏中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也能对音乐有全新的感悟。如, 教师在教学生《盛装舞》的时候, 可以先给学生放一些关于蒙古族的音乐及视频录像, 让学生感受一下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氛, 再欣赏剧目《盛装舞》, 使学生对这个舞蹈有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教师在放映舞蹈视频的同时, 可以在旁边适当的告诉学生蒙古族的文化背景、作品大意, 其中蒙族舞的柔臂、硬腕、耸肩、笑肩等一些动作应注意的要领, 脆而有棱角, 动作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要体现出蒙古族那种特有的韵味和独特的气质。学生对这个剧目有相应的了解之后, 教师再教学生随着舞曲跳这个舞蹈。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技术鉴赏能力, 也能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只有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才能提高其舞蹈技能、素质, 才能使其更好的进行舞蹈学习。

(四) 发挥艺术鉴赏作用, 使学生进入舞蹈意境。

意境在舞蹈艺术中有重要的作用, 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经说过:“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 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 而音乐作为舞蹈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 其不仅能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诠释舞蹈, 还能将其带入一种意境之中, 使其学生的舞蹈充满活力。在著名舞蹈《孔乙己》中, 放映《欢沁》音乐时, 学生一边听音乐, 一边做潇洒的动作, 一个癫狂可爱的老头现在人们面前。随着音乐高潮的出现, 学生用跳跃、旋转、翻腾带入情节来表演偷书挨打, 其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经过痛苦挣扎之后舞蹈动作。当放《迎春》这段音乐的时候, 学生用一种有形的舞蹈语言诠释了孔乙己所处的凄凉、悲惨环境, 最后以“人之初, 性本善”的童声结束整个舞蹈, 使观众真正的理解整个舞蹈的内涵。如果学生在表演这段舞蹈的时候, 没有对这一舞蹈进行相应艺术鉴赏, 没有将舞蹈和音乐艺术结合在一起, 学生就不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舞蹈中, 也不能使观众真正的理解其内涵。从中可以看出, 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五) 发挥艺术鉴赏作用,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对于舞蹈学生来说, 情绪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在舞蹈表演中, 学生根据相应的舞蹈素材只能用相应的情绪进行表演, 并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才能将舞蹈发挥的淋漓尽致。要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表演及音乐中, 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形成, 往往来自音乐欣赏课或是某一感人故事的欣赏上。教师在上音乐鉴赏课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感人的音乐故事, 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到一种可以让自己心情舒畅的东西。在讲课的时候, 可以放映一段通俗易懂的影片, 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 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学习中, 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找答案的过程, 也是艺术欣赏的过程, 也是精神集中过程。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无形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能够迅速的融入舞蹈和音乐中。舞蹈艺术作为一门情感艺术, 情是其内在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领悟音乐世界中的美, 能够将心、音乐、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真正的展现艺术的魅力。

三、结语

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 没有音乐的舞蹈是空洞的, 毕竟在舞蹈发展之初, 就是伴随着各种敲击节拍出现的。现在的舞蹈更是离不开音乐, 要想将舞蹈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就要对音乐艺术、民族背景进行鉴赏、分析, 在把握音乐内涵的基础上, 再进行相应的舞蹈练习, 才能更好的诠释舞蹈的魅力。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舞蹈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 对舞蹈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要求其舞蹈教育必须与音乐艺术鉴赏结合在一起。本文主要从舞蹈教学中艺术鉴赏的必要性出发, 对舞蹈教学艺术鉴赏重要性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舞蹈教学,艺术鉴赏,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肖云帆.音乐欣赏课在舞蹈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 2011

[2].蒙昌银.浅谈音乐舞蹈教学的三要素[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9

[3].李萍.浅谈高职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董李娟.谈几种不同类型音乐欣赏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舞蹈鉴赏 篇9

“创作、教学、表演、鉴赏”四位一体 (以下简称“四位一体”) 的舞蹈教学模式研究正是从舞蹈艺术活动的整体构架出发, 关照到舞蹈创作、表演、教学、鉴赏几方面的关系, 从而在实践教学中对教学各环节做了整体的统筹和新的安排, 注重舞蹈艺术活动的整体演练, 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并且, 在实践中注重理论的指导与教学中的新发现, 力求找到新的规律, 总结出有价值的新经验。

一、构想缘起

目前国内高校舞蹈教育事业中普遍呈现人才培养过于“专业”或者过于“粗放”这两级特点, 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缺乏。专业舞蹈院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安排都比较细致;综合性大学碍于“综合”的特点, 要安排非常多的公共课程, 而总课时量是有限的, 所以专业课程就会压缩很多, 专业性上也就比较“粗放”一些。

“专业”是好事, 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单薄, 学生除了本专业内的事情, 别的知识就欠缺较多。这里欠缺的不仅仅是音乐、美术、地理、民俗等人文学科知识, 仅就舞蹈学科内部知识来说, 也是有所欠缺的, 舞蹈教育、表演、评论等知识总是不能平衡发展, 不能全面发展, 最终导致越走路越窄, 专业越发展越畸形, 脱离群众、脱离生活、脱离艺术品质, 成了玩弄技巧、玩弄概念的所谓的“先锋”。“粗放”是个缺点, 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 学生除了舞蹈知识, 还掌握比较丰厚的人文学科知识, 这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 也必须看到综合大学培养出来的粗放型人才也太粗了, 粗的有点糙了。显然舞蹈专业技术不够硬, 缺乏训练。

一个学科设置的总课时量是有限的, 如果通过增加课程和课时量来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 在增加的同时势必对某些方面有所削弱。这种情况下, 考虑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四位一体”就是这样一种现实情况下实验的一种新型舞蹈教育模式。

二、四位一体的构想设计

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块的课程采用“讲解示范”“言传身授”等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习, 但是缺少互动。四位一体的舞蹈教育模式构想中, 是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技术的同时能够拥有创作体验、鉴赏评论体验、同学间的相互教学体验等切实参与课堂教学的体验。从“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演练”, 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田野教学、舞台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从不同的经验中学习, 全面演练学习, 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且在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 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评价转为学生自评与互评, 以及教师评价结合;由单一学习结果考核转向作品评论、虚拟课堂评价等几方面评价结果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结合, 并不是为了考学生, 而是用不同的刺激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位一体”的舞蹈教学模式设计中, 涵盖了舞蹈教育、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和舞蹈鉴赏这四大部分, 而且这四部分是连环进行的。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 舞蹈实践主体都是同一批学生, 他们是舞蹈教学课堂的主导者, 他们是舞蹈创作的创作者, 也是舞蹈表演的表演者, 更是舞蹈评论的评论者。活动与活动之间环环相扣, 从一而终, 四位一体。

虽然是四步连环, 但是哪个是第一步, 哪个是第二步却是机动进行的。根据课程性质不同, 四步的前后关系会略作调换。比如, 在《舞蹈教学法》这门课程中, 首先可能根据老师的要求, 学生先要自己创作舞蹈教学组合;进而设计教案, 进行教学演示;之后同学们和教师对其整个过程进行教学评价;最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评价反馈回来的信息做深入调整, 进入新一轮的四位一体。又如《剧目排练》这门课程中, 第一步要进行的应该是舞蹈鉴赏, 教师带领同学们首先对将要学习的剧目做赏析评价。第二步进入舞蹈教学。在学习剧目的过程中, 要尊重原作, 但是学生专业技术情况不同, 同样的技术不同的学生完成的并得不到同样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 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对学习剧目的某些动作或者段落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调整当然包含创作成分, 是另一种教学智慧, 这是四步环节的第三步。第四步才是进行教学表演。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的同时, 同学们和教师又可以对现场表演进行舞蹈鉴赏和评论。同样是四步连环、四位一体, 但是课程不同, 四步的先后顺序也会有所调整。

四位一体的具体教学环节中, 设计了以下教学设计。包括“搜集材料”“材料分析与整理”“提取元素”“教学设计”“创作设计”“实践制作”“成果教学”“成果表演”“课程评价体系设计”“舞蹈作品评论”“整体课程反思”等。同样, 在不同的课程中, 具体教学设计的环节归属也不同。例如在《舞蹈编导》这门课中, 搜集材料、材料分析与整理、提取创作元素、创作设计等等这些环节是对创作对象进行的舞蹈文化搜集和解读, 寻找舞蹈创作点, 寻找舞蹈动机, 提取动作元素等内容, 这些都应该属于“舞蹈创作”这一环节。而如果是《剧目排练》一门课中, 搜集材料、材料分析与整理这些设计应该是对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故事内涵、角色心理等内容进行的分析, 则应该归属“舞蹈鉴赏”这一环节。

四位一体的舞蹈教学模式研究是对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和创新教育方法的一种有益探索, 这套模式研究是在不增加专业总课时量的前提下, 在不改变课程结构的前提下, 试图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改善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单薄的情况。

这套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方便教师深入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搜集素材”“材料分析”“创作”“教学”“表演”“鉴赏”等一系列的练习, 不仅可以从实践到理论得到一个综合的训练, 同时从搜集素材到整合研究、从舞蹈创作到教学传授、从舞蹈表演到作品评论, 以及课程评价等训练对舞蹈艺术得到一个全方位的感知演练, 使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具备编、演、教、评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领学生望向艺术大视野, 懂得舞蹈艺术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会利用这种关系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为培养全方位的舞蹈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摘要:“创作、教学、表演、鉴赏”四位一体的舞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是对舞蹈学科教学模式的一个新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它从舞蹈艺术活动的整体构架出发,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注重舞蹈艺术活动的整体演练, 对培养全方位的舞蹈人才具有很好的训练价值, 对舞蹈学科乃至各个艺术学科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舞蹈鉴赏 篇10

一、教会学生感受律动,在音乐中自由舞动

所谓律动,主要指的是身体对于音乐来临时的基础反应。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通过身体产生的韵律,利用想象、创造对乐感、律动感进行培养,这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学鉴赏教学中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生活中,审美应当是无处不在的,这是生活的必要环节,更是发展的必然要素。因此,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高尚的、自由的审美情操。在音乐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以及优美的韵律,但是,音乐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与想象性,每一个学生在鉴赏的时候,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让音乐在心中留下独特的烙印。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中,需要引入舞蹈元素,让学生感受舞蹈的律动,随着节拍自由舞动,这样能够将音乐自身的抽象性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了解音乐、掌握音乐,懂得音乐背后的故事。其实,每个人自身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当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肢体会不受控制的自由摆动,这是人体最自然的条件反射,因此,在中学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要利用这种规律,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将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视听能力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上,音乐教师需要将舞蹈当作一种特殊的审美载体,利用舞蹈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教师在组织学生跳舞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握音乐、欣赏音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自由舞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旋律、律动节奏,不断挖掘出自身的舞蹈天赋,利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舞蹈表现出来。

不仅如此,学生在跳舞时,脑子需要不停地运转,不停地去分析,对听到的音乐的节拍、律动、情感或者音速的变化等进行理解,让思维能够更为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当中。例如,在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随着音乐摆动,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模仿各种舞蹈动作,曲子可以选南非世界杯的主体曲Waka Waka。这个曲子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律动性非常强,全班的学生可以利用肢体动作体会非洲的音乐特色,感受非洲的当地文化,提高鉴赏的效率。同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结合舞蹈动作去分析音乐作品,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利用舞蹈动作去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舞蹈的感知能力。

三、实现自由舞动,需要做足准备活动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上,想要有效地结合舞蹈律动,发挥出舞蹈的真实作用,需要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主要的工作在于:

( 一) 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在鉴赏课上,可以重新给学生排座位,将座位围成一个大圆,中间留出足够的表演空间,让学生更为放松,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看得更为清楚。例如,在鉴赏藏族民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圆圈中自由跳舞,感受藏族舞蹈、藏族音乐的魅力。当学生融入音乐、舞蹈中的时候,可以真正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那种吸引力。

( 二) 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音乐鉴赏课还是其他的文化课,教学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一个压抑,充满束缚的环境中学习,相信学习效率一定不高,而且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还会导致厌学心态的产生。在音乐鉴赏课上,环境的营造更为重要,需要给学生们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度,吸引学生参加课堂上举行的各类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态,看看是否有不愿参与,或者一些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这些都是观察的重点。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下一番功夫,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在下节课上,争取将他们喜欢的元素融进音乐中,融进舞蹈中。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提高教学效率。

( 三) 找寻网络流行元素,让学生爱上舞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舞蹈,喜欢音乐,才能更好地进行鉴赏教学。作为现代社会的音乐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了解现阶段的流行趋势,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挖掘一些优秀的舞蹈、音乐。例如,风靡全国的《小苹果》,这个曲子欢快、自由,并且舞蹈动作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都能够很快的掌握舞蹈动作。学生在舞曲中可以自由的舞动,利用肢体的摆动将压力释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鉴赏教育的目的,还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基础性要求。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因为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缺乏艺术细胞,跳舞、唱歌对自己来讲很难,害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重视起来。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只需要自由的释放,只需要在舞蹈的律动中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享受音乐带来的这种美,这就足够了。相信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喜爱音乐、喜爱舞蹈、喜爱艺术。

四、结语

上一篇:煤矿机电运输控制研究下一篇:现代主义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