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价值

2024-05-09

学术研究价值(精选十篇)

学术研究价值 篇1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0年2月颁布的第7号概念公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是当前的非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 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 (或负债) 的买卖 (或发生与清偿) 的价格 (FASB2000) 。”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 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个定义充分考虑了基本国情, 符合我国的市场需要。相比以初始成本来计量的成本计量法来说, 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对资产的计价要坚持客观的计量, 以反映资产的真正价值。如某家公司出租地产, 若干年前的入账价值为建造成本的总和6000万元, 但按照现实地价, 地产价格已经升值到了12000万元, 此时如果还用入账价值6000万元来计量, 显然不能真实地反映这一资产的价值。

公允价值最大的“价值点”就是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资产的实际价值总是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动, 相比成本计价的静态性, 公允价值坚持动态的价值反映, 这可以说是新准则的一大突破和亮点, 促使企业的真实价值得到发现。

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今天, 更多的人士对此深表担忧, 公允价值计量法是否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新工具?

首先, 新准则已考虑到了公允价值被误用的情况, 一方面, 公允价值的应用是谨慎的, 目前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另一方面, 公允价值的确认要有相应的规定, 如对“商业实质”、“可靠计量”等条件的规定, 并不是企业“拍拍脑袋”就可以实行的, 很多达不到有关条件的企业目前还不能实行公允价值计量。

其次, 新准则只是概括的原则性规定, 业内人士透露, 随后发布的准则指南和讲解中有具体的规定, 钻起空子来并非那么容易。

早在1998年, 公允价值的概念就出现在会计准则的债务重组等有关内容中, 后来因为有不少公司利用这一规定来操纵利润, 2001年会计准则修订时取消了该规定。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规定较前一次严密, 这些在准则指南和讲解中有具体的规定和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 公允价值计量在大多数准则中并非强制的。是否运用这一计量方法, 即使是满足有关条件的企业也会仔细掂量。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将带来企业账面收益的增加和计税基数的提高, 而企业并没有实际现金流入, 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是自讨苦吃。

有专家估计, 国内很多上市公司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的账面价值普遍低于其公允价值。在全流通日益迫近、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 公允价值所提倡的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取向必将是市场的最终选择。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 有的公司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应用, 有的公司琢磨的却是如何利用其不足。人心之不足往往与技术性缺陷互为表里, 因而, 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会计准则本身。

不难理解, 账面价值侧重于解决会计信息可靠性, 而公允价值则强调解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美国会计协会 (AAA) 把会计定义为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进行决策的过程。从决策有用性的观点来看:相关性和可靠性哪一个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有用?这始终是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焦点。实质上这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博弈的结果。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的入账原值为其成本, 即资产取得时的实际资金消耗量, 而且原值数额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更改。即资产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账面价值入账的, 现行规定较多地选择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但随着我国入世,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最终要和国际接轨。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里,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为普遍。此次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允价值计量法存在千丝万缕的相关性, 可这并不能否定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重要的是如何去用好这一工具, 使它不被某些投机者所操纵。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公允价值实质上是完善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评估,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都没有以市场为标准, 而公允价值则突破了传统会计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只提供过去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对于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价值更具有决策相关性。所以对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会计核算对象来说, 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显然要优于其他方法。

本文从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的具体比较中找到以下差别:

第一,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固定资产) 。国际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计量。我国新会计准则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第二, 所有者投入的不动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证券。国际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我国新会计准则以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三, 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国际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 确认利得或损失。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 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下列的条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满足上述条件的,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

第四, 短期投资。国际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 如果归类为“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其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归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其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投资出售前计入权益。我国新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 如果归类为“交易性”的金融资产, 其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归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第五, 长期投资额。如果为长期股权投资, 国际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 其价值变动可以计入当期损益或在投资出售时计入权益。如果为长期债权投注, 国际会计准则归类为“持有至到期日”投资, 以摊余成本减去可能发生的减值计量;如果归类为“可供出售”投资, 则按公允价值计量, 其价值变动可以计入当期损益, 或者在投资出售前计入权益。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 如果归类为“持有至到期日”投资, 以摊余成本减去可能发生的减值计量;如果归类为“可供出售”投资, 则按公允价值计量, 其价值变动可以计入当期损益。

不难发现: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 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 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如投资性房地产, 账面5000万元, 如果市价上涨2亿元, 会计上就应该反映2亿元, 这样的信息才真实有用。如果仍然坚持在报表上显示5000万元, 这种信息不仅不能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分析, 甚至产生误导。任何改革都不能因噎废食, 会计准则的改革也不例外。与国际接轨是方向, 是大势所趋, 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而已”, 公允价值不再是橡皮尺子。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3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3个要素, 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 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

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十分谨慎, 不会导致滥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 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 进行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 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可见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 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 并非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因此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 公允价值就会真的做到公允。

又如在非货币交易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 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 公允价值不允许被滥用。

发展到今天, 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2003年中央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标志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转向完善, 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另外, 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 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试点, 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的程序, 颁布了大量监管规章, 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财政部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独立董事、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的理性经济选择为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构筑了多道“防火墙”;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势异时移, 这些都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初步实现。我们应该采用发展的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 不能“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参考文献

[1]、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张效莲.新会计准则讲解[M].济南出版社, 2006.

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篇2

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作文教学模式。模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

教学遵循一种规律,规律呈现一些模式,模式显示一种特色,模式是教学的一种追求,成功的教师都自己科学的模式。

学术价值:也叫作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对于事物的客观规律作出较深刻的反映,它同以往的科研成果相比较,在观点和资料,广度和深度,系统和结构以及表述方式上有新的进步。因此,学术价值就成了课题的生命。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是:

1.撰写出高水平的《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包括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构建出科学的层递式训练效果评价体系。

2.课题组成员整理出在实施《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过程中的课堂实录,教案设计,活动总结,教学反思,精彩案例等,力求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学会如何进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学会作文修改的方法;学会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

把解决中学教师对于记叙文教学束手无策、问题纳入到一个探索记叙文写作大平台来思考解决,这是一种理论研究视角的新探索。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核心是基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把中学教师的发展整合到作文教学中互动中来,这是教师培养理论的创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新拓展。

应用价值

①层递式作文教学有效缓解七年级学生因不会不懂何写作,而恐惧写作、抄作文的现状,作文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对写作方面发展的希望。

②“层递式作文教学”使部分语文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参与高校组织的集中培训、网络培训以及校本研修,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了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③“层递式作文教学”促进了项城四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了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它中学的伙伴关系。

社会影响和效益

“层递式作文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课题的研究 成果已被周口市教育局等部门采纳。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作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写作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的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李冰洁老师、范海霞老师和石振老师获得了市教学成果奖。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篇3

关键词: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5-0025-04

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简言之,就是人们对特定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就是指编辑对自己的劳动对象——作品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1、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辩证关系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不同于普通人的价值判断,这是由学术编辑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的。普通人的价值判断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会因不同的价值观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其特点更多表现出的是个性。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虽因个体差异表现出微小的不同,但由于其社会地位和劳动对象以及劳动产品需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其价值判断呈现趋同性,更多表现出的是共性。

学术编辑的价值选择与普通人的价值选择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差异。之所以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学术编辑的价值选择与普通人一样,都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之所以有诸多差异,也可说是本质上的差异,是因为学术编辑的价值选择具有“替人选择”的性质,更多地承担着社会责任。如果脱离了社会责任,学术编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价值判断是学术编辑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反过来又是其价值判断的体现。这种关系循环往复,使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接近或达到正确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是一个个学术编辑个体对一篇篇学术论文能否满足读者需要以及满足程度的判断,学术编辑的价值选择正是在这种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是对稿件承载的信息与读者需要的关系作出的判断,这种对“关系”的判断必然需要考虑发生关系双方的因素,即一方面要考虑稿件这一客观事物的性质,另一方面又要考虑读者的需要。因此,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既具客观性又具主观性。学术编辑价值判断的结论一般不会是惟一的,但这并不排除其价值判断有正误之分。衡量学术编辑价值判断正误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致。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不同于学术事实判断,学术事实判断是对稿件学术价值自身性质的认识,一般不涉及编辑的需要、喜好等主观因素,而且往往是要排除编辑的主观因素干扰才能得出的比较客观的结论,一般是惟一的。衡量事实判断正误的标准,是看学术编辑的认识与稿件学术价值是否相符合。

2、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有正误之分。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使学术编辑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的社会功用,使编辑的劳动产品最大限度地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错误的价值判断会使学术编辑作出错误的价值选择,其后果不但使编辑的社会功用难以发挥,使编辑的劳动产品成为垃圾,而且严重的错误还会使其劳动产品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因此,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是编辑的生命所在。

2.1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学术编辑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世界的部分,其发展具有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的能动性、选择性体现为能动地认识世界并能动而有效地改造世界。人们只有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方法,才能获得行动上的自由。学术编辑作为社会中人,必然要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才能有所保证。这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具体体现。当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符合客观规律时,其价值判断与选择就是正确的。当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与客观规律不相符合时,其价值判断与选择很可能是错误的。

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要求,在尊重社会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学术编辑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指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性的前提与基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坚持真理。坚持真理是编辑思想的应然要求,是编辑人格的意志品质,是编辑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编辑作風的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术编辑而言就是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创造和积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和倡导文化精神。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价值原则。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学术编辑从事的是文化工作,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学术事业站好岗、把好关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正确的价值决断与价值选择是必需的。

2.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学术编辑必须具有社会历史眼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转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这就要求学术编辑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独到的社会历史眼光去发现价值,进行深邃的理性思辨,增强价值判断的正确性,达到正确的价值选择。

学术价值有时候会像金子一样被埋在沙子里面,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人们对某一学术价值的认识,大多要经过发掘、清理、关注、观察、分析、评估、确认的认识过程。不同的人对其会有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认识。达尔文的进化论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1858年夏天,达尔文收到学者华莱士的一篇关于自然选择理论方面的论文,征求达尔文的意见。达尔文看完论文后很震撼,因为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在这之前关于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在朋友赖尔和虎克的建议下,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压缩成篇论文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在林奈学会的学报上,但当时未有多大反响,直到后来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自然进化理论才闻名于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学者对进化论表示了怀疑。对于自然进化理论,人们无论赞许也好,怀疑也好,都无法遮掩其光芒四射的学术价值,我们不得不叹服当时学术编辑超凡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历史目光。

学术编辑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助于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

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编辑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作出符合历史发展的正确的价值判断,达到正确的价值选择。学术编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其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学术编辑必须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是我国的出版原则之一,而要在实践中贯彻这条原则,就必须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相结合。这就要求学术编辑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出版方针和原则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因为,学术编辑所从事的学术出版事业是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从不同的阶层看,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从不同的个体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人们对同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存在差异。基于此,能否真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能否真正为我国学术理论发展把好关就成为衡量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性的尺度。学术编辑不同于普通大众,主要在于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为了满足广大学术理论者的需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本质而言,具有为社会服务的性质。所以,学术编辑个体必须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只有在这种价值观的统领下,才能保证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3、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性的实现

学术编辑的劳动价值是在浩如烟海的稿件中发现有真正学术价值的观点和理论,然后通过编辑加工过程,最终将之推向社会,使之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从创造的角度看,是学术编辑劳动价值的实现过程;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只有学术编辑个人劳动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才能实现编辑的劳动价值。总的来说,编辑劳动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基础之上的,如果离开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一切将无从谈起。

3.1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在劳动中实现

编辑勞动是种极其复杂的特殊劳动,具有从属性、创造性和非重复性的特点。编辑劳动依附于劳动产品之中,劳动对象大都是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如果离开作品而谈编辑劳动,则毫无意义。学术繁荣离不开编辑的劳动,编辑劳动价值的体现更离不开学术繁荣,这就是编辑劳动的从属性。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既有原创的成分又有再创造的成分。原创表现在编辑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发现社会的学术理论需求,设计、策划学术理论选题,开拓和发展学术理论的新领域:再创造表现在编辑根据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选择、优化具体的学术作品,或者把优秀的学术作品组合起来,创造学术作品整体效应。社会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编辑的劳动对象学术作品更是千差万别,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然随之改变,才可能保持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其正确性,这就是编辑劳动的非重复性。从属性、创造性和非重复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编辑劳动特点,正确的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始终贯穿在这些特点之中。

3.2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在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实现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有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才能确保其正确性。学术编辑价值观主导下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相一致是判断其正确性的惟一标准。在当代,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术编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是其正确性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学术编辑面对各种学术作品及其所包含的学术观点时,在坚持“双百”方针的同时,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领之下,惟有如此,才能在编辑实践中确保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有同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相一致,才能确保其正确性。学术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基于编辑素养形成的编辑风格干差万别,对同一学术问题的认识也可能困人而异,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可能有所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学术作品能否出版问世,也必然涉及作者、读者和编辑自己的利益。如果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正确的,符合读者需求的优秀学术作品必然会顺利出版。这对作者而言。其创作目的将会实现,并会因此而获得个人劳动价值的实现;对学术编辑而言,其内化于作品中的编辑劳动会使编辑个体得到心灵和精神的满足:对读者而言,学术作品中蕴含的学术观点,会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启发人生的智慧,使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更加成功,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对社会来说,学术作品的问世,不但丰富了学术文化的内容,还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学术编辑作出了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作者而言,其作品或困无法发表而达不到研究目的,或发表后因观点不正确遭受质疑,进而给作者带去难以承受的烦恼,使作者处于焦虑与迷茫之中:对读者而言,编辑在错误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下产生的劳动产品,只能给他们带去错误的信息和消极的影响;对社会来说,不但损害学术文化,还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学术编辑只有将此意识内化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中,才能实现其正确性。

3.3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在自我砥砺中实现

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作为价值观的具体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认识活动,有一个逐步深入、逐步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学术编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更离不开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砥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术编辑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劳动价值的实现是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来自于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和年复一年的成功、失败,来自于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的文化追求。

价值经营中的质量、价值研究 篇4

关键词:价值经营,质量功能,质量成本,价值

0 引言

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要求的程度、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度。因此,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可以从满足顾客要求,满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角度来加以理解。其中顾客要求是产品或服务存在的前提。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当他得到了该产品或服务后,在心理上就觉得获得了某一预期的效用u(utility),这是基于顾客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顾客即使购买的是相同的某一产品或服务,他们各自获得的心理预期效用u也是不同的。假设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是c(cost),是企业为了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提供一定数量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成本总额。受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员工素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服务各自的成本c也是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是p(price),受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品牌以及提供该产品或服务的公司或工厂的声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但是,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最终还是市场竞争过程中顾客和生产者之间达成的一种均衡结果。通常情况下u>p>c,即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获得的预期效用u要高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p,其差额(u-p)为消费者剩余;而在非倾销的情况下,生产者出售产品或服务的价格p要高于其生产成本c,其差额(p-c)构成生产者利润。如果生产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c,而u、p保持不变,对于顾客来说,虽然没有带来额外的好处,但是由于(p-c)会增加,从而使生产者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生产者不想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即保持(p-c)不变,由于生产成本的下降,则可以相应地降低销售价格p,从而使(u-p)增加,即为顾客带来了超额的消费者剩余,这样增加了该产品或服务对顾客的吸引力,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综合上面的分析,由于成本的下降,或者是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或者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但是都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1 顾客满意与质量功能、成本

顾客对产品或服务预期的效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价格高的贵重物品会给顾客带来更高的预期效用;反之,预期效用也不会更低。顾客对产品或服务预期效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v(value),即其质量、功能和成本的综合评价。

在价值经营中,其最终目的是要提升价值,价值的构成由功能和成本的比值来确定。成本是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生命周期成本,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质量成本,而质量好坏的最终评价来自于顾客的满意与否,即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隐性方面,而顾客满意度是质量成本的显性方面。质量兼有主观性的一面(顾客所期望的)和客观性的一面(独立于顾客期望的产品或服务的属性);质量的一个重要度量指标是一定售价下的价值;质量必须由可测量的量化特性来反映,必须把潜在顾客的需求转化为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可度量的特性,以满足市场需要。正是由于质量的主观性一面,质量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样,正是由于质量的客观性一面,使得对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成为可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顾客满意度成为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手段。为此,要科学确定顾客满意度的指标和满意度并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这也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控制的关键问题。积极开展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满意和不满意因素的研究,确定顾客满意程度的定量指标或定性描述,划分好顾客满意度,并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分析,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要建立一组科学的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指标,首先要研究顾客的需求结构,对顾客作大量的调查分析,顾客需求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品质需求:包括性能、适用性、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学(外观)等。适用性是指产品或服务适合使用的特性,包括使用性能、辅助性能和适应性。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反映产品或服务可以做什么,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性能是指产品或服务做得怎么样;因此,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性能与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是有区别的。辅助性能是指保障使用性能发挥作用的性能。适应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不同的环境下依然保持其使用性能的能力。

产品或服务的可信性包括可靠性和便利性。可靠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是从时间的角度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衡量。可维修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出现问题时提供替代产品或服务和持续服务的便利程度,随着现代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使用过程中所需投入费用的大小。经济性尽管与使用性能无关,但是消费者所关心的,即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总成本。

产品或服务的美观性是指产品或服务的审美特性与目标顾客期望的符合程度。顾客通常不会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审美特性提出具体要求,但当产品或服务的外观、款式、颜色、服务态度不符合顾客的审美要求时,顾客就会排斥这种产品或服务;当产品或服务的外观、款式、颜色、服务态度符合顾客的审美要求时,顾客就会被这种产品或服务所吸引。

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指产品或服务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财产和人身不会构成损害的特性。不管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性能如何、经济性如何,如果产品或服务存在安全隐患,那不仅是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政府有关部门也会出面干涉或处罚生产企业,安全性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质量指标。

(2)功能需求:在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中,把功能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或者是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使用功能和品味功能;不足功能和过剩功能。

(3)外延需求:包括服务需求和心理及文化需求等;

(4)价格需求:包括价位、性能与价格比、价格弹性等。

组织在提供产品或服务时,都应当考虑顾客上述的这4种基本需求,因为它们是产品或服务质量成本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消费人群对这些需求有不同的需求强度。在消费后又存在一个满意水平的高低。当顾客需求强度高时,稍有不足,他们就会有不满或强烈不满,当需求强度要求低时,只需低水平的满足即可。故此,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顾客需求,确定主要的需求结构,以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要求,使顾客满意。收集顾客满意信息的目的是针对顾客不满意的因素寻找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因此,需要对收集到的顾客满意度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找出不满意的主要因素,确定纠正措施并付之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改进目标。同时,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评价判断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当然,对于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来说,质量的内涵可能有所偏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必须深入识别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性的关注重点,避免闭门造车,防止顾客关心的质量特性不足、顾客不重视的质量特性投入过多的情况发生。

2“魅力质量”和“理所当然”的质量

在质量功能展开的消费者需求调查中,一种富有特色的方法是从“明确”和“隐含”两个角度,深入挖掘消费者的各层次需求,以了解消费者心目中的“魅力质量”和“理所当然”的质量。明确的质量是显性的质量,顾客可以感受到并认为是超值的质量,提升这一部分的质量,可以提升顾客感受到的功能。

“理所当然的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某种特性,是消费者要求必须具备的。如果这一特性不充足,则消费者会十分不满意:而其充分具备,消费者则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理所当然的质量”对应更多的是产品或服务的必须功能,过分提升这部分功能会带来功能的过剩,同时,因为这部分功能是实实在在的功能,提升这部分功能必然会带来成本的提升,这和价值经营是背道而驰的。

“魅力”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某种质量特性。如果“魅力”不充足,并不影响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也不违背有关标准;但如果这一质量特性得以充分满足,则会使其“魅力”大大增强,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魅力”质量表示的是消费者的一种潜在的隐含的需求。

这点和价值工程功能分析的出发点是有所不同的。必要功能、基本功能、使用功能构成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也是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理由所在,这些功能对应于产品或服务的“理所当然”的质量。而不必要功能、辅助功能、品味功能和过剩功能可以帮忙提升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预期效用值。很显然,这些功能对应于产品或服务的“魅力质量”。在价值工程中,是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功能、辅助功能、品味功能和过剩功能,而在价值经营中又提倡增加“魅力质量”。两者看似矛盾,但是实质是一样的。因为在价值工程中,尽可能减少的是实实在在的不必要功能、辅助功能、品味功能和过剩功能,而在价值经营中增加的是顾客感觉到的“魅力质量”,也可以称之为“虚拟”的质量,与之对应的则是“虚拟”的功能。实际上,在魅力质量曲线上,当质量特征充足度提高时,满意程度快速提升;而当充足度下降时,满意程度则缓慢下降。而理所当然的质量曲线呈相反的变化动态。而增加“魅力质量”并不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额外成本,因此,这一“实”和一“虚”的功能并不矛盾,反而是辨证的统一。

对消费者需求,区分“理所当然”的质量和“魅力质量”是十分有意义的,实际上,了解“理所当然的质量”是质量保证得以实现的前提,而“魅力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条件,因为从价值经营的角度来看,“魅力质量”并没有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却提升了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从而提升了产品或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价值。

“理所当然的质量”特性与富有“魅力质量”的特性的区别: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仅仅具有理所当然的质量特性,只能保证顾客不会不满意,但无法保证顾客满意;只有具有富有魅力的质量特性,产品或服务才会有吸引力,企业才会赢得忠诚顾客。如果企业满足于理所当然的质量特性表现,那么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就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甚至却得其反的效果。质量特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原来富有魅力的质量特性会逐渐变为理所当然的质量特性而不再具有吸引力;因此,任何企业都不能一味地抱着过去的成功模式不放,而需要积极地寻求并打造富有魅力的质量。

3 质量功能的展开

企业重视市场调查和研究,把市场调查放在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设计的不可逾越的起点,凭此正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质量功能展开的用户满意度调查,即把用户满意作为质量功能展开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即以“用户满意”的质量需求为唯一源流来开展活动,以用户满意为活动成果的唯一评价标准,这一活动成为质量功能展开的首要一环。

首先,相对于需求质量重要度的大小比例来分配目标价值;然后,再和现状成本相比较,从而提取关键部分,为成本改进提供依据。质量功能展开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围绕“质量”、“技术”、“成本”、“可靠性”展开的。

质量和可靠性在前面的分析中已有表述。在技术方面,一是在质量展开中提取“关键技术”,即进行技术展开,在设计质量确定之后,为判定其质量功能和质量是否能达到预定要求,应用了功能展开和结构展开的二元表方法。二是在质量功能展开中,既以用户需求信息为“源流”,又密切结合技术情报信息,从某种意义而言,技术情报信息可能很敏感地反映了用户的潜在需求,这为质量功能的展开提供“超越性”信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成本方面,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讲,主要是两种成本,一种是为顾客提供便利的成本,另一种是沟通的成本。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普遍采用传统的4P(price,place,product,promotion)理论,一般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以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基数来制定作价办法(price),而营销4C(cost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中的cost取代营销4P中的price,更切实地考虑到了顾客的购买成本。这种购买成本不仅包括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货币支出,还包括顾客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购买风险,同时也意味着产品或服务定价的理想状况。这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作价方式,因为可以知己知彼,就能够让我们在市场营销中做到进退自如,即使是低于顾客心理底线的价格水平,亦能够让企业有所盈利,所以,营销4C中的成本(cost),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基于对利润的考虑,制定的一种目标成本,这也是一种成本控制方法。但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利润规划,它要求我们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首先要考虑市场,分析商业机会从战略上讲,这种成本管理方法因为较早地进人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具有前瞻性,能够积极、主动、目标明确地实现顾客满意,并且可以更有效地获取利润和控制风险。

因此,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运用价值经营的思想、工具、方法综合考虑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质量成本,可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岑咏霆、盛宝忠:《质量管理教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齐二石:《基于顾客价值的需求强度分析》[J];《价值工程》2000(5):45~47。

[3]王简:《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3):20~23。

[4]郑大喜:《目标成本规划及其对我国成本管理的启示》[J];《广西会计》2002(11):20~21。

[5]谭浩邦、左小德:《价值经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效益的新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谭浩邦、左小德:《产业价值工程——工业企业、建筑工程篇》[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7]张艳辉:《作业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规划的融合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3):90~91。

学术研究价值 篇5

决策的背后都有价值认知问题,不同的`决策研究范式对决策涵义理解的差异也体现在价值认知上.基于决策元价值概念模型对简单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以及复杂系统决策的价值认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价值认知体系,并讨论了不同决策系统中决策与价值分析、价值寻求分析的关系,给出了面向复杂系统问题决策的价值综合集成概念框架.

作 者:张彩江 马庆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刊 名:管理科学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年,卷(期):2004 17(2) 分类号:C934 关键词:价值认知   决策元价值概念模型   复杂系统   价值综合集成  

★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 校园安防系统方案设计

★ 环境污染事故中公路运输论文

★ 把握市场经济特点提高决策研究水平

★ 地铁车辆系统应急预案探究

★ 中控系统方案

★ 风险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 锅炉燃油系统跑油应急预案

公允价值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问题与对策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会计中公允价值一词,最初来源于法律,是指得到公众认可的价值,最终由法院来判定价值是否公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是指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大量的买者和卖者集中了各种信息之后,最后对商品进行成交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知情且自愿的当事方之间交换资产或处置负债的金额。与历史成本计量不同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使财务报告包涵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增进财务报告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问题

1.缺乏健全有效的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的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将成为我国会计工作领域中应用与实践的关键,而公开、活跃、健全的市场环境恰恰是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公允价值广泛运用的条件有:拥有健康而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1]、生产资料市场、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能够使价格真正反映价值,能够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获取是应该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活跃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公允价值要求交易双方在参加交易之前必须以自愿的原则为基础,以任何要求权或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可以公开查阅,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为辅助,尽可能地缩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指明各种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以上情况来确定交易价格。

2.缺乏高素质管理者和会计人员

企业管理层都是“经济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将选择使各项财务指标在可预见范围内的会计政策,而由于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因此,管理层往往选择规避公允价值计量;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往往被企业管理层用来粉饰经营业绩报告、伪造盈利要求企业能够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这导致企业所确定的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允性值得商榷,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在我国制定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是偏向原则导向的,其在实务中确定更多地依赖于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判断能力偏低,那么,在此基础上所搜集或者估计的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允性就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致使公允价值难以有效应用。

3.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

首先,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使用较为谨慎,我国学者张瑞琛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好度仅为0.408,而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好度为0.649,高出我国50%以上,这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其次,我国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缺乏可操作性。国目前的会计准则是偏向原则导向的,应用指南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公允价值应用中,企业会计人员普遍反映应用指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应用指南中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2],但是并没有解释三个层次的具体界限,即何时适用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计价、何时适用于双方定价,何时适用于模型计算,而在进行模型计算时,应用指南也没有给出合适的参数进行指导。

三、解决公允价值会计实务中问题对策

1.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

要完善公允价值运用建立成熟的市场环境,我们就要清楚市场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充分性、并且了解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充分明确在公允价值计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我们想更加容易的取得并控制公允价值,那我们就要拥有足够健全和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我国应加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市场价格体系并拥有国家网络信息数据,加大力度推进企业之间公开资源信息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取得可靠的、及时的、充分的公允价值信息,才能更有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最精准的决策。

2.提高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

当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又一重要原因。虽然我国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下了很大功夫,也屡见成效,但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一个长期过程,从业人员的素质锻炼还需加强与深化。因此,一方面,企业应对本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公允价值理论、确认等方面的专门的知识培训,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要紧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到公允价值知识的认识、了解与运用中去。

3.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规定过于苛刻,因此,会计准则制定者可以适当放宽会计准则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如将CAS3准则改为: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没有证据时或者公允价值不能持续可靠取得时,“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產进行后续计量。这样的改进,并未改变对公允价值使用保持审慎的态度,同时可以合理地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四、结论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不再是混乱的、盲目的。通过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及成长,更是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做了见证。经过漫长的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在提高运作透明度、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强化公司治理、清理违规行为方面由量的积累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这样的大进步无疑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1]伍刚.公允价值计量的新视角[J].财会月刊,2012,(3):4-5

[2]李明辉,试论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2):61-64

价值工程理论下的会计信息价值研究 篇7

价值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用公式表示:V=F/C

公式中:V为价值, F为功能, C为成本。

1.1 这里的“价值”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含义不同, 它有其特殊的定义, 是一种“评价有效程度的尺度”, 定义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1.2 公式里的“功能”是指产品的功能和效用等, 即产品所具有的性能, 也叫使用价值。功能是对象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 对于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含义, 如对于物品来说, 其功能就是它的用途;对于企业来说, 它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高产品和服务;对于作业或方法来说, 功能就是它所起的作用或要达到的目的。

1.3 价值工程中的成本是指产品寿命周期的总成本, 包括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产品寿命周期从产品的研制开始算起, 包括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 直至报废的整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发生的所有费用与成本, 就是价值工程的产品成本。

1.4 提高价值的途径:

以提高价值为目的, 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 提高价值的途径有5种: (1) 功能不变, 成本降低, 价值提高; (2) 成本不变, 功能提高, 价值提高; (3) 功能提高的幅度高于成本增加的幅度; (4) 功能降低的幅度小于成本降低的幅度; (5) 功能提高, 成本降低, 价值大大提高。

2 会计信息的价值分析

价值工程原理认为凡是为人类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都具有使用价值, 即功能, 功能是使用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会计信息是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服务的, 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即功能, 同时也有成本, 另外从会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来理解也具有使用价值和成本。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完全符合价值工程里的条件, 即功能和成本, 完全可以通过价值工程对其进行分析。

2.1 会计信息的功能分析

2.1.1 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 价值分析的核心是功能分析, 就是要对分析对象进行功能定义。这种定义不仅要定义其主要功能, 还要定义其辅助功能, 并列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就会计信息的功能进行定义。

会计信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它对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管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将其作用概括如下:

(1) 为管理者作出经营决策, 加强经济管理服务。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 整理, 将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 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做出决策, 采取措施, 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2) 为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服务。在市场经济环境里, 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 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 为了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 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 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服务。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 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

(4) 实现现代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现代经济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 经营者承担着所有者所赋予的经管责任, 包括财产的保管和使用以及增值的责任, 经营者是否称职, 所有者能否实现目标, 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会计向投资者提供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真实而详细的资料, 如经营者的投资方向是否正确、成本高低、赊销业务、筹资业务是否合理, 利润总额、缴纳税款、利润分配是否合法等等。一旦没有会计信息, 投资者将不无法证明受托者是否履行了契约承诺的责任, 也就不敢将自己的资产委托给经营者管理。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的存在保障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顺利进行。

(5)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近些年来, 空气污染、水质变差、生态失衡、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于是出现了社会责任会计, 它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迫使企业对社会的生存环境负责, 同时通过会计信息公开, 以及会计和审计的监督来证明各级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工作有效。可见, 会计在民主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综合上面的作用, 笔者运用价值工程的语言对会计信息进行定义:会计的基本功能就是“有利于经济决策”。

2.1.2 会计信息的辅助功能

基本功能定义后还必须定义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是实现基本功能的所必需的功能。基本功能确定以后是不能改变的, 而辅助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在辅助功能分析时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辅助功能不足, 影响基本功能的实现, 这就需要增加辅助功能, 以实现基本功能;二是辅助功能剩余, 这就需要减少剩余的辅助功能, 以节约成本;三是以新的辅助功能替代原来的辅助功能, 从而节约成本。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总是通过对辅助功能的研究, 发现是否有剩余、不足或替代的新功能, 并对其进行增删、替代来达到提高基本功能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三张会计报表显示出来的, 三张报表各有自己的功能, 这就是会计信息的辅助功能。

第一是“资产负债表”, 该报表提供的信息是企业某一时点 (月末、年末) 的资产分布情况以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情况。其功能定义为显示企业某一时点的资产和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状况。

第二是“利润表”, 该表提供的信息是企业一段时间 (月或年) 利润形成以及费用支出和利润分配情况, 其功能定义为显示企业一段时间利润和费用的支出情况。

第三是现金流量表, 该报表该信息是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各项现金流出量和各项现金流入量以及现金净流量的情况。其功能定义为显示企业一段时间的现金流出和流入情况。

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有利于经济决策”是通过三个辅助功能实现的, 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由此可以看出, 只要增加辅助功能就会提升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 从而达到增加会计信息价值的目的。

2.1.3 会计信息功能的质量特征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功能, 实现其价值, 会计学提出了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 重要性、及时性、谨慎性、清晰性、实质重于形式和一贯性等9个质量指标。这些质量指标对于会计信息的功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决定会计信息功能的存亡和大小, 不了解它们就不能完全理解会计信息的功能。现分析如下:

第一层次的质量指标:可靠性和相关性。它们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 因为它们与会计的功能休休相连, 缺一不可。假如会计信息很真实, 即具有可靠性, 但与经济决策毫无相关, 这样的信息只是一堆与经济决策毫无关系的数字和文字, 毫无使用价值;反之, 如果会计信息与经济非常相关, 即具有相关性, 但数字全是假的, 这样的信息不但不助于经济决策, 还会造成错误的决策, 给经济带来损失。可见,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决定会计功能的存在, 两者之中缺少任何一个, 会计信息的功能就不存在, 会计信息也就毫无价值, 由此可以说明,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

可靠性和相关性虽然同属第一层次, 但它们也有上下之分, 应该说可靠性是基础, 相关性是基础上的建筑物。没有可靠性, 其他的质量指标就没有了依据, 也就无从谈起。就经济决策方面来说, 会计信息的可靠与否会给经济决策带来正面效用或负面效用, 而相关性一般不会带来负效应, 顶多也是零效用, 但它能影响会计信息功能的大小, 相比之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经济决策更为重要。

第二层次的质量指标:其他质量指标是属于第二层次的, 因为它们只对会计信息功能的大小有影响, 并不威胁会计信息功能的存在。

2.2 会计信息的成本分析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 使用价值在其寿命周期都有一定的耗费, 叫成本。其寿命周期分为生产期和使用期, 其成本也就有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用公式表示:C=c1+c2

公式中C为寿命周期成本, c1为生产成本, c2为使用成本。

就会计信息而言, 生产成本就是会计信息的制作成本, 包括收集、处理、汇总和审计等成本。会计信息从原始数据到会计报表, 期间要经过收集、确认、计量、记录、汇总和报告等过程。这就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 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损耗、账簿费用以及其他办公费用等, 另外还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出差等费用。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会计报表还要经过独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然后才能对外报告, 这就要支付审计费用。制作成本都可以用货币计量, 也把它叫做有形成本。

会计信息的使用成本是指会计信息制作出来以后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按其是否直接用货币计量可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形成本包括报表的传递费用、放在网上的费用、资料保管费用等。无形成本是指会计信息披露以后给企业带来的不能直接用货币计量的潜在的损失, 主要包括: (1) 竞争劣势成本, 它是指竞争者通过会计报表获取更多有关企业的信息或秘密, 从而调整经营策略, 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带来的损失; (2) 诉讼成本, 它是指由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误导信息等而导致对企业的诉讼, 造成企业声誉受损或增加诉讼费用等。

价值工程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成本必须与功能匹配, 不是实现功能的成本必须删掉, 即使是实现功能的成本, 也要进行研究, 看其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是否有替代品可以降低成本。

2.3 会计信息价值分析

会计信息价值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功能) 和成本的比率,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就是要找到提高其功能和降低成本的途径。笔者认为增加会计信息的功能和降低成本的途径如下:

2.3.1 扩大会计信息量, 也就是拓展与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提升会计信息的功能, 增加会计信息价值。

会计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三个辅助功能来实现的, 只要增加三个或者其中一个会计报表的信息量就可以增加与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我们都知道进行经济决策必需掌握有关人力、财力、物力、市场环境和业务管理水平等信息, 但企业的三张会计报表只是提供了企业财力和物力方面的信息, 而对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源, 却未能提供信息, 也就是说从会计报表中看不到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如果将人力资源的信息增补到会计报表里, 就可以增加会计信息量, 提高会计信息的功能, 这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体做法是对“利润表”作一些补充, 就是在该表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项下将“工资费用”显示出来, 并另设置一张“工资费用附表”, 用来说明“利润表”中“工资费用”的详细情况。附表列示如表1所示。

表1按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职员等项目列示, 当然也可以增删部门和项目。表1中管理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各项金额合计与“利润表”项下列示的“工资费用”相同, 各部门的人数相加与实际人数相同。这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员结构和工资水平, 如果与其他报表的数据进行计算还可以获得“人均销售额、人均资产额、人均利润额”等数据。通过人力和财力、物力的比较, 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 并折射出企业管理水平好坏。

2.3.2 缩短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报送时间, 增加时效性, 提高会计信息的功能, 增加价值。

会计信息是有时效的, 过时的信息就没有价值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与时间成反比, 时间短, 信息的使用价值就大;时间越长, 使用价值就小;过时的信息, 几乎就没有价值, 因为它已成为历史资料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大, 经济步伐加快, 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人们必须根据多变的经济环境随时作出或改变经营决策, 这就要求作为经济决策主要参考依据的会计信息能及时反映企业的变化情况, 满足这种要求。但现行会计报表制度是每月报告一次, 加上编制、报送时间, 月报至少40天以后才能与使用者见面。这显然跟不上经济的步伐, 需要改进。如果将会计月报改为旬报, 每月报告三次, 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会更好的利用会计数据, 因为越新的会计数据越接近现实, 对经济决策就越有参考价值, 会计信息的功能也就会大大提高。应该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会计月报改为旬报是可以实现的。因为会计月报是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作出的, 适应当时的技术条件。而现在每个企业都使用电脑, 采用财务软件, 极大地缩短了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只要将原始数据输入电脑, 软件系统就会立即自动将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都做好。另外。以后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网站, 将企业的会计报表及时放到网上, 这就节省了报送时间, 可以说会计信息实行旬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许有人会担心月报改为旬报后会增加税收工作量, 其实税收还是按原来的月报征收, 一点也不影响。当然这一改革会增加一点费用, 但这费用是很少的, 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的问题是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时间是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 要将月报改为旬报, 财政部门要修改有关制度才行。

2.3.3 降低会计信息的制作成本, 提高会计信息的功能, 从而增加会计信息的价值在手工制作条件下, 会计数据的制作经过收集、确认、计量、记录、汇总和报告等程序, 每个工序都要手工操作, 效率很低。

自财务软件问世以后, 大部分的操作程序由电脑完成,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节约了会计信息制作成本。尽管如此, 每个企业无论大小还是要聘请两个或以上的会计人员, 至少一个出纳, 一个会计, 如果大一点的企业, 要聘用几个会计。假如某企业聘用了三个会计人员, 每人平均月工资3000元人民币, 再加“三金”和奖金等约1000元人民币, 那么该企业每年要支付会计人员的工资费用约15万人民币, 这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如果成立会计公司, 将会计工作专业化、公司化, 代理企业办理各项会计事务, 包括账务处理、计税报税、审计和年检等。企业只要聘用一个会计人员做出纳员并收集原始凭证就可以了, 而且在同样的业务条件下支付给会计公司的代理费比自己聘请会计人员要低得多, 因为会计公司专业化和集中化, 极大地节约了劳动时间, 如办理年检、报税等业务, 企业的会计人员每次只能办理本企业的业务, 而会计公司的会计人员一次就可以办理几个甚至几十个企业的业务。如果上述企业将会计事务交给会计公司, 那么该企业只要聘用一个会计人员, 按其业务规模和目前的市场价格, 每月支付代理费约2500元人民币就可以了。这样算下来, 可以节约会计人员的工资费用7万人民币 (150000-50000-2500×12=70000) , 此外, 还可以节省财务软件费、办公费、培训费和纸张费等, 同时还可以避免一些工作上的差错, 因为在会计公司是由有经验的会计师审核确认和计量的, 可以避免一些由于工作差错而带来的损失。其实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代理记帐的会计公司, 但还不很规范, 数量也有待发展, 我们应该从理论加以探讨和肯定, 让其更好地发展, 为会计的发展服务。

3 结束语

利用价值工程对会计信息进行价值分析, 找到了会计信息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弄清了质量指标与功能的关系, 这就扩大了我们的视野, 理清了我们的思路, 为会计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仅仅抛了一块砖而已, 因为提高会计信息功能和降低成本有很多途径, 既可以增加会计报表, 也可以对原来的会计报表加以改进, 还可以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加以改进, 另外, 降低会计的成本也有路可走, 但愿同有识之士一起为增加会计信息的功能, 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而努力, 使会计信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为人类服务。

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是基于会计信息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而言的, 可见人们对会计信息作用的认识是很深的, 但对其价值研究很少, 本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会计信息进行价值分析, 试图找到会计信息的功能, 通过完善和增加其功能, 降低成本, 提高会计信息价值, 更好地为现代经济服务和人类服务。

关键词:价值工程,会计信息功能,会计信息成本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价值工程原理7.

[2]马洪娟, 胡燕灵, 张大葳.对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 2008 (05) .

学术研究价值 篇8

1 影响力函数

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五种,可归类为:报纸、广播、电视、电脑和手机。模型“影响力函数”是为了描述不同种类媒体的影响力所建立的。

首先我们假设该模型是在以下条件下成立的:不考虑同种媒体间的竞争;假设新闻被发布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撤销;假设人们对一种媒介的喜爱不会影响对另一种媒介的接受程度。

下面对函数中的系数进行定义:Y-事件发生的年份;fn(Y)-对个人的最大传输能力,即不同年份不同各类的媒体的传输速度;Mn(Y)-在不同年份收到媒体影响的人数;U(Y)-在不同年份信息的影响力;-媒体1相对于媒体2的相关系数;-在某一年份Y通过某一媒体n接受到信息x的人数;-公众对某一来源于媒体n的信息的感兴趣程度;τ(y)-时间因子。

下面,我们来对这些符号进行解释和建模。

我们定义媒体的影响力可用该媒体的接收人数和最大传输能力表示,即U1(Y)=M1(Y)f1(y)。当然,在手机之后很可能出现第六种传播媒介,我们在模型中也将此可能性算在内。所以,总的影响力函数,可表示为:

相关系数的引入是因为考虑到了不同媒体将会对同一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人受某种媒体影响的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媒体形式的影响。如一个人在看报纸的同时也听了广播,那么同一个事件在不同媒体中的报道内容会有所不同,就会分别对这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引入相关系数这一概念后,影响力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影响力矩阵可表示为:

为了解释影响力矩阵,我们对该矩阵做个变形:

在1920年,阅读报纸的人数相对于1910年读报纸的人数变化了(1+I11)。同时,由于广播的影响出现,随着听广播人数的增多,对读报纸人数的影响用I21表示。通过对以往数据的计算,在不考虑大众喜爱程度的情况下,I为一定值。

电视机兴起于1970年,所以阅读报纸的人在1970年受到电视这种媒介的影响。下面为一约束条件:

2 优化函数

在之前的模型中,我们定义相关系数I为一常数,不考虑公众对某一媒体或信息的喜爱对该信息传播的影响。但是,人们总是偏向于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便导致了相关系数I的变化。事实上,I的变化受到INTn的影响。例如:电视传输信息的方式不仅仅是文字和声音,还有图片影像,那么相对于报纸和广播,电视这种媒介就更受公众热爱。在考虑了公众兴趣后Axn(Y)和Hxn(Y)将会作为“兴趣函数”INTn的变量。

相关系数I将随着INTn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将相关系数代入“影响矩阵”后便得到一新的矩阵,考虑了观众偏好的情况这一主观因素。

3 影响力函数与贝叶斯模型的结合

已有的贝叶斯模型分析了媒体筛选信息的方法,来解释传播方式是怎么影响重要性的,它是正向分析信息传播到人的过程。我们引入了影响函数,逆向溯源人们接收到的信息的来源。两个方向结合,使得模型预测的精确度更高、对于数据的波动更稳定。

传统的基于信息过滤的模型对于分析复杂的时间关系仍有欠缺。它很难分析出过滤系统中的内在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改进了贝叶斯模型。一开始,N维向量被用来解决模型过滤的问题,但这种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

N维矢量模型是基于余弦定理的模型。在我们的讨论中,可将N维向量A=[K1,K2,K3,…,Kn]作为一相对于媒体的向量,其中K代表媒体所接收到的不同种类信息的范围。向量B=[S1,S2,S3,…,Sl],其中S表示新闻的分类特性,如政治、体育、娱乐等。所以cos<A,B>的值表示了A和B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传统模型不同的是,基于贝叶斯模型的信息过滤系统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

贝叶斯模型是概率图模型,通过一个定向的非循环的图表表示一个由随机变量及其依赖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所有的信息分类都需要此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模型中的参数。H代表社会热点,G代表所接收信息的关键词,F代表读者的需求信息,E代表最终媒体报道出来的信息,即新闻。根据此模型,可做出五条假设:

(1)如果F=1,E:P(E|F)=1。

(2)如果F=0,P(E|-F)=f。f:相关信息随机组合的可能性。

(3)如果G=H=1,P(F|G,H)=1。

(4)如果H=1,G=0,P(F|-G,H)=0。

(5)如果H=0,G=1,P(F|G,-H)=1。

这些假设可以处理一些简单信息,但对于媒体筛选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仍过于简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把各种简单模型相结合,整合出一个复杂的可应对实际情况的模型再进行分析。本文中,只简单引出贝叶斯这一概念,对复杂模型不予详细描述。

参考文献

《羊城晚报》的学术研究价值 篇9

《羊城晚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办起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 曾经是广州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它遵循“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的方针, 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采编精良, 作风严谨, 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 是一份深入华南地区主流家庭的综合影响力大报。在新闻方面, 《羊城晚报》一向以自采新闻多、独家报道多, 反应迅速、视野开阔而著称;在副刊方面, 《羊城晚报》则以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并重, 拥有大量独具岭南特色的名牌栏目而闻名。近年开设的各类深具服务性和实用性的专版, 更是深受读者和客户欢迎。本文通过运用引文分析法, 试图揭示《羊城晚报》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学术研究价值。

现代科学论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在“参考文献”标志下依序列出所援引文献的著录事项, 一般来说, 附在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是作者所需要和利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参考文献 (被引用文献) 与正文 (引用文献) 的简单逻辑关系就是引文分析的基础和背景。引文分析法, 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 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 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方法的数学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型数据库的出现, 为文献计量研究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平台。本调查所提供的数据全部采集于CNKI (中国知网) 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上, 调查从2003至2011年9年之间相关报纸被引事实。《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学科特点将所有收录论文类分为10大类, 即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经济管理。另外, 某种报纸的学术研究价值具有相对性, 即其学术价值的大小总是在同其它报纸比较之后方能鉴别。为了便于鉴别, 在调查《羊城晚报》的被引的同时, 也收集了另外9种报纸同期被引数据。这9种报纸在级别、内容、学科、出版周期、读者对象等方面各有千秋, 有利于多角度对比, 从而更加真实、客观揭示《羊城晚报》在国内报纸媒体群中的影响力度。

表1是被调查的10种报纸2003至2011年间各自被引频次。从表中可以看出:

(1) 中央级报纸的高被引倾向十分显著, 其中《人民日报》以被引237347次而独倨傲头, 《北京日报》以213133次紧随其后, 说明《人民日报》等中央重要报纸的学术研究价值同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是相应的。《羊城晚报》虽以被引4766次而位居中央级报纸及地方党报之后, 但其学术影响力超过了《新民晚报》等国内同类型著名大报, 而且在十种学科分类中被引频次比较均衡,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在“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和“经济管理”中被引较高, 这也说明《羊城晚报》在各个领域及学科都有涉猎。能有如此高的被引量, 说明《羊城晚报》刊发的文章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长的文献寿命, 此外, 《羊城晚报》较高的发行量和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广泛读者群也是形成较高被引频次的原因之一。

(2) 不同的报纸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表现出不同的学术价值。例如《人民日报》在“政治军事与法律”学科领域影响巨大, 在“医药卫生”学科领域则表现一般。《羊城晚报》在“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学科领域表现突出, 在“农业”学科领域则表现一般;

(3) 从上表提供的数据还可看出, 《羊城晚报》作为一种著名文献类型的报纸, 其学术研究价值,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体现比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体现要充分得多。换言之, 报纸文献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比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者更为重要。

学术研究价值 篇10

1. 服务价值链基本介绍。

服务价值链的思想是20世纪末哈佛商学院Heskett等学者提出, 其核心观点是:利润、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得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员工的能力、满意度、忠诚度及其生产率之间存在直接、牢固的关系, 利润和回报的增长来自忠诚的顾客, 顾客忠诚又来源于顾客满意, 而顾客满意受感知的服务价值的影响, 服务价值是由那些满意的、投入的、生产性的员工创造的, 员工满意产生于对信息技术和培训的投资及员工授权的政策。

具体应用到保险企业, 服务价值链认为, 保险企业的利润和回报的增长来自忠诚的顾客, 顾客忠诚又源于顾客满意, 而顾客满意受感知服务价值的影响。进一步推导, 顾客的满意是来自于员工的服务, 员工的服务主要来自员工的满意度。因此, 归根到底, 保险公司的服务价值是由那些满意、投入的、生产性的员工创造的。保险公司员工满意来自于岗位设计、工作环境、员工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及服务工具和技术支持等。保险公司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 及其对企业利润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2. 保险企业服务价值链的构建。

服务价值链的根本点在于服务价值链主动地把相关的企业与机构组织起来, 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时间的服务。同时, 服务价值链是一个不断与顾客沟通、交流的过程, 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发现问题, 设计并调整方案, 为顾客解决问题, 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控制和评估。同时, 由于顾客服务导向型特征, 专业服务非常具有针对性, 强调每个顾客的特殊性并凸现各个客户的独特性, 为顾客提供度身定制的服务。因此, 服务型企业的价值链具有定制化特色, 不像制造企业价值链那样定形和标准通用, 往往会因不同的顾客和需求, 甚至合作关系的持续时间而发生变化。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 服务价值链就是要把各项工作串起来, 形成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职能部门为基层服务、领导为员工服务的意识和氛围, 并为此建立相应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保证各项工作环环相扣, 流程畅通无阻, 最终给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企业服务价值链, 需要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等相关工作都围绕这条主线进行规划和实施, 保证各种业务活动单元价值观的一元化和在创造“最大化”价值时的同向性, 从而提高协同的效率。同时服务价值链需要向上下游拓展, 实现与外部价值链的对接。

二、保险企业价值创新路径分析

1. 企业的价值创新的基本理论。

企业价值创新是W·钱·金和勒妮·莫博捏在蓝海战略中所提及的, 在他们的逻辑框架中, 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企业价值创新的战略逻辑是, 企业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 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 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 彻底甩脱竞争。

对于企业价值创新而言, “价值”和“创新”同样重视。一方面, 如果只重价值不重创新, 就容易使企业把精力放在小步递增的“价值创造”上。这种做法, 虽然也能改善价值, 却不足以使你在市场中出类拔萃;但是另一方面, 如果只重创新, 不重价值, 则易使创新仅为技术突破所驱动, 或只注重市场先行, 或一味追求新奇怪诞, 结果是常常超过买方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购买力。因此, 要把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市场先行区分开。

研究显示, 开创蓝海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分水岭, 不在于尖端技术, 也不在于“进入市场的时机”。这些因素在更多时候并不存在。只有当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成本整合一体时, 才有价值创新。如果创新不能如此植根于价值之中, 那么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先驱者往往可能会为他们所用。

2. 保险企业价值创新的路径。

保险企业需要对价值创新的全过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从行业内部来看, 客户与保险企业之间彼此链结, 相互关联, 组成了行业内的“价值系统”。再进一步, 如果将保险企业至于金融行业作为流通大环境中的一个价值环节来考虑, 那么保险企业的整个价值传递过程包括从保险订单、服务的供应到保险中介及销售渠道、再到终端客户、消费者等所有环节。

保险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销售服务。保险企业的目标是以客户为中心开展工作, 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因此, 保险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策略只有转变为价值链竞争, 即转变为争取客户最大满意的服务竞争, 企业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保险企业的任务不得不从销售提升来创造和传递价值, 而企业创造和传递价值的过程就是为客户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 员工比客户重要, 只有员工管理好了, 才能管理好客户。因此, 企业价值创新的核心环节在于, 企业应首先打造好企业内部的服务链, 通过企业服务价值链驱动外部价值链。因此, 打造企业服务价值链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将客户的价值系统纳入企业的价值系统即企业的服务价值链, 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因此, 保险企业价值创新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说是价值链系统中的一个传输增值环节, 企业的价值创新链需要向两端延伸, 向上下游拓展, 实现保险产品在整个价值系统的增值。

三、服务价值链是保险企业价值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1. 价值创新驱动来源之一:

服务价值链可以优化顾客价值链, 提高顾客价值。实际上, 企业竞争差异性优势的来源有两个, 即要么使客户的价值链更有效率, 要么能增加客户的价值链的差异性, 进而使得其产品和服务具有差异性。保险企业服务价值链的构建有组于保险企业优质服务的提供。保险行业是服务性较强的产业, 顾客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 更有赖于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全过程的服务, 也包括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服务。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因此, 通过为顾客提供送货、培训、安装、咨询、售后等一揽子服务, 增加顾客价值是保险企业差异化营销的重要手段。

同时, 服务价值链的构建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柔性。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 为了避免顾客的损失, 打消顾客的疑虑, 产品的柔性 (兼容和升级) 非常重要。提高产品的柔性就意味着提高了顾客的价值。

2. 企业价值创新来源之二:

服务价值链能够发挥价值信号的作用, 提升顾客的价值认同。产品的独特价值能否创造有效需求有赖于顾客认同。保险产品市场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会影响产品独特价值的发挥。产品价值的不易感受性使得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之前不可能全面了解产品的独特价值和企业为实现这种价值所做的一切努力。因此, 企业能否使顾客清晰完整地感知、认同其产品的独特价值对于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 应该认识到, 保险企业的价值链和买方的价值链等对企业机制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是否拥有高效率、高质量的上下游价值链就成为能否获取价值创新, 进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

3. 企业价值创新来源之三:

员工满意驱动企业价值的创新。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对其工作中所包含的各项因素进行评估的一种态度的反映, 据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 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 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将提高5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达到80%的公司, 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2 0%左右。

(1) 员工忠诚度推动员工生产力。忠诚度是指员工对其所属社会团体的目标、象征和宗旨等方面的坚信不疑的品质。高忠诚度的员工在处理单位内成员之间的问题时通常坚持单位内的规范和信条。同时, 他们在面临外单位比本单位有更好的经济待遇时, 仍然会选择继续坚持留在本单位工作, 且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忠诚是效率, 是竞争力, 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忠诚管理可以带来可观的回报。相反, 对企业缺乏忠诚的员工给企业造成的直接损失使生产力下降和顾客满意度降低。经验表明, 员工不忠将会影响2 0%~5 0%的公司业绩。

(2) 员工满意度推动员工忠诚度。企业如何对待员工, 员工就如何对待顾客。正如顾客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度一样, 员工满意度提高的同时也会使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 对企业不满的员工将会导致其对企业的“不忠”, 员工对企业不忠会导致顾客流失。对员工而言, 满意乃指“对工作付出”与“从工作获得”之间的关系, 且“满意是经由对工作评价后, 所产生的喜悦或正面的情绪状态”。将员工视如内部顾客, 使其能感受到如同外部顾客一样地满意, 继而造就出更为忠诚的员工, 甚至为企业带来实质的收益。

据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 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 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将提高5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达到80%的公司, 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2 0%左右。因此, 为使顾客满意成为一项事实, 企业必须先让员工满意。只有员工拥有了这样一种对企业满意的正面情绪, 才可能对公司忠诚。员工满意与忠诚, 最终将决定顾客的满意与忠诚。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赫斯克特厄尔·萨塞伦纳德·施莱辛格著牛海鹏等译:服务利润链[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大企业培育下一篇:生命科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