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变化

2024-05-03

会计制度变化(精选十篇)

会计制度变化 篇1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变化的优势

(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清理以及与无形资产摊销有关的核算科目, 比如, 累计折旧, 累计摊销。这样的话, 会使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式会逐渐取代原有的提取修缮基金的方法。高校应该对原有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固定年限内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摊。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 按照年限平均分摊, 对高校价值有一个真实准确的估算, 为固定资产更新和无形资产转让提供科学依据。

(二) 进行精确的成本核算

在以往的高校会计制度下, 由于管理存在漏洞, 难免会发生一些浪费现象。这要求我们的会计在核算成本, 提高资本利用率等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实行新的会计制度, 要求我们对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对师资、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财务工作进行分析, 分析它们的成本和预算, 及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改进新的计划, 这样, 使资金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杜绝浪费现象, 分配不均的现象, 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 满足实际需要

原来的会计制度, 有很多方面过于理想化, 处于主观臆测指定的要求和规章制度, 看起来很好,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会发现, 有一些制度过于理性化, 实际操作性偏差, 这也对高校会计制度的实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新高校会计制度对这一方面的弊端进行改进。新《高校会计制度》在发行前, 大量征集意见稿, 他们征求了高校会计从业人员与财政人员的要求, 最终确定发行了新《高校会计制度》这使得它的实用性大大增加。由于是征求的业内人士的意见, 使得它更加贴近实际。满足了高校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使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用性大大增加。

(四) 基本建设会计相关数据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

近年来, 高校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这虽然增加了学校的财政收入, 但是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压力增大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量增大了, 责任也相应增加了许多。这时候应该加强数据管理, 使得会计相关数据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的任务更是刻不容缓。建立新的财务报表, 详细的反映财政的收入支出, 结余等问题, 解决经费来源和用处不明等问题。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方面

(一) 会计核算基础方面, 收入核算不充分

虽然新高校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制度表明了需要责权发生制, 许多高校也是这么做的。但是2013年的文件表明, 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责权发生制, 这一制度, 使得许多高校虽然名义上使用责权发生制, 但是大部分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活动事项仍实行收付实现制, 核心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如:对于收取学生学费等非税收入的业务事项来说, 发生时, 直接记入应缴财政专户, 不能马上反映为高校的事业收入, 只有按计划进行核拨时才能正式反映为高校的事业收入, 应缴财政专户科目余额数一般大于事业收入的科目余额数, 回拨数与上缴数两者不是同比例的变动, 从而使负债虚增, 对于有建设项目的高校进行资产负债评估时, 会影响资产负债率指标。

而因特殊原因应交未交的学费等非税收入还不能在该账户中体现, 同时年末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上交国库的情况只是实缴数, 导致反映的学生交费经济业务不真实。

(二) 未建立配套的高校绩效考评体系, 无法计算高校办学效益

新高校会计制度专门设立成本费用管理, 要求加强成本核算, 明确绩效预算管理。但是并没有统一的高校绩效考评体系, 导致即使教育成本能够准确及时的核算, 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评和管理, 这不能不说是新高校会计制度的一个不足。

(三) 对收支匹配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收入和支出问题可以说是高校会计制度的老大难问题, 虽然新出台的新《高校会计制度》对这一方面有了一些改善和调整, 但是收支不匹配的问题还是在困扰着会计从业人员。

高校财政中收入一般是高校经费来源, 支出是指对已有经费的分配到学校各项的业务中。这收入和支出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各个方面。但是一般高校的一个收入项目同时对应着几个支出项目, 并不是严谨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对一匹配。这种行为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情况不明现象发生。不仅使会计管理人员工作不方便, 还使得高校资金不能物尽其用, 账务管理方面混乱。账务不明情况时有发生。

三、关于新高校会计制度不足的解决想法

(一) 针对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改良

加强措施, 对于高校的非税收入业务则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 发生时即实现为高校的事业收入, 应缴财政专户放在资产类核算, 核算应上缴财政专户款和财政核拨款, 发生应交未交学费业务时, 同时增加事业收入和应收账款明细, 这样事业收入就能全面反映高校的非税收入情况, 并且也能准确全面的提供人才成本的核算信息, 另外增加学生缴费和学生学籍注册一体化的缴费核算系统, 实行动态控制管理, 保证国有资金的安全完整。

(二) 建立统一的高校绩效考评体系

在这方面, 我们有我们的优势, 首先我们已经有了精确的成本核算方式, 使得我们的教育成本能够准确及时的核算, 其次, 虽然我们没有统一的高校绩效测评方式, 但是, 每所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测评方式, 这使得我们可以统一一下各个高校的测评方式去粗取精, 逐渐优化, 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和高校绩效测评体系。

(三) 加强收入和支出项目的管理

上文说到, 高校收入和支出匹配问题上存在的不足。我们也了解到收入和支出项目的重要性, 这要求我们对高校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的管理要加强。首先对原来存在的一个收入项目应对几个支出项目的行为进行改进。如教育经费收入就要应对教育支出方面, 这样既方便了会计管理人员更好的对高校资金进行管理, 也使得资金浪费, 账务不明的情况减少。有助于会计制度规范化, 促进高校发展。

四、结论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的实行解决了我们高校现存的一些问题, 弥补了制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改善了会计管理方面的一些弊端。同时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虽然新《高校会计制度》还不完美, 但是它的创新性、先进性, 实用性, 一定会在实践中更加不断地完善,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经济建设, 向国际化接轨, 最终使高校各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晶晶:新版高校会计制度变化多 (N) .中国会计报, 2013 (08) .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变化论文 篇2

【摘要】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初等学校会计制度》,已于1月1日正式开端施行。新制度从多个方面停止了补充与改良,不只可以促进资金应用率的进步,还促进了初等院校教育事业的波动、继续开展。如何施行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与转变,更好地执行新会计制度,本文经过剖析新会计制度的次要变化,结合日常任务状况,提出几项建议措施,从而更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任务。

【关键词】初等学校会计制度;变化剖析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时扩展,资金来源呈多元化趋向,资产规模大、业务活动复杂。爲顺应高校经济业务开展需求,进步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3年12月印发了修订后的《初等学校会计制度》,简称新制度,并要求各高校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二、新《初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变化

(1)会计核算根底由收付完成制改爲过度引入权责发作制

过度引入权责发作制,是指对政府的拨款、社会捐赠支出、收入等会计核算仍采用收付完成制,但对规则的局部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作制爲核算根底。基于这一准绳,要求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停止有形资产摊销。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不列入收入项目,而是冲减“非活动资产基金”科目,增加非活动资产科目占用的资金。这样的会计处置有利于精确反映高校资产的账面价值,爲报表运用者提供完好真实的资产情况信息。

(2)基建会计并入高校财务“大账”核算

新制度要求高校该当在独自核算根本建立投资的同时,将基建会计数据归入高校事业“大账”核算。设置了“在建工程”、“非活动性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本钱,并规则该当至多按月依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作额,在“大账”中依照新制度对基建相关业务停止会计处置。由此可完成基建账和事业账的顺利并轨整合,表现了一个会计主体的准绳,有利于对基建项目的监视与管理。

(3)爲教育本钱核算打下根底

随着国度对教育的投入逐年进步,高校规模的不时扩展,高校的教育本钱曾经成爲政府教育部门和管理者关注的一项重要信息。爲了便于教育本钱统计剖析,进一步标准高校教育本钱核算形式,新制度设置了“教育事业收入”科目,用于核算高校日常教学和教辅活动的收入。这一科目的设置有利于进步高校教育本钱管理的认识,增强管理的力度;有利于高校进步资金运用效益,便于剖析教育投入比例,降低办学本钱,合理运用资金。

(4)完善会计科目体系

新制度依照资金来源渠道将支出分类设置爲财政补助支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下级补助支出、隶属单位上缴支出、运营支出和其他支出。收入类科目对应支出类科目设置,分爲教育、科研、行政、后勤和离退休收入五大类。这样的科目设置可以愈加明晰地反映高校支出收入的比重和构造,有利于增强支出收入的核算与管理。活动资产中添加了“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爲顺应资金管理的变化,高校财政拨款不再拨入实体银行账户,而是一致归入零余额账户停止管理。“财政应返还额度”核算年末待结转和结余的财政资金,在年末反映出财政资金的结转和结余状况。在净资产类科目中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新制度对这两个科目的运用办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则,并列出了明晰的`账务处置流程,标准了期末财政补助资金和非财政补助资金结转和结余的核算。负债类科目运用“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临时应付款”、“临时借款”等规范会计科目,细化了高校的负债内容,有利于增强高校的负债管理,提降低校财务报表的标准水平。

(5)财务报表构造优化信息片面

新制度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在资产负债表、支出收入表的根底上添加了“财政补助支出收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制度中详细规则了三张会计报表的格式,优化了报表构造,进一步进步了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其中,财政补助支出收入表爲年度报表,反映高校在一个会计时期的财政补助支出、收入、结转及结余状况。资产负债表依照活动性和非活动性陈列资产负债项目。支出收入表按支出来源、收入功用分类列示,反映高校在一活期间内的支出收入、结余和结余分配进程,经过报表对高校收支结余情况了如指掌,及时理解资金静态,从而无效增强高校资金管理。会计报表附注的设计是爲了使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更易于了解,对高校的状况有一个直观的看法,要求以文字的方式涵盖下列内容:高校的业务活动、财务状况、严重项目的建立状况、重要资产的处置状况、有无严重投资、借款活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状况等信息。

三、关于高校施行新会计制度的考虑

(1)施行进程中如何了解新制度要求

新会计制度标准了高校的会计核算,但没有配套的施行细则,方便于新旧制度衔接,在实践业务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形成口径不分歧。比方:没有明白“公用基金”的提取比例。新的会计制度规则初等学校可以提取公用基金,包括先生奖助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等,但实践业务处置进程中,没有明白的公用基金提取比例和基数规范;没有明白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及有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目前各高校只是在做固定资产的清查任务,没有做累计折旧的会计处置;新会计制度没有设置收入科目下的明细科目,也没有提出明白的指点性意见,所以,各高校财务依照本人的了解和学校实践业务状况停止了设置,招致高校间的明细账缺乏标准性和可比性。因此相关细节出台十分必要。

(2)支出收入层级明细核算难以区分,会计核算任务量大

依据新制度要求,高校在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等收入科目中,按根本收入和项目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非财政补助收入等层级明细核算。由于高校财会人员岗位多、分工巧,各岗位任务绝对独立,因而在实践运转进程中,往往难以区分哪些业务属于财政补助收入,哪些属于其他资金收入。财政拨款有一局部是经过零余额账户下达的,另一局部是主管部门实践拨付的资金。因而会呈现财政补助收入大于财政补助支出的情形。关于会计核算方面,各高校深有同感,反映核算细化,操纵性难,收入科目分类没有明白规则,往往只凭会计人员客观判别,处置一条会计业务时,需求多级科目才可完成。高校资金量庞大,财务核算繁重,这样愈加重任务量。高校财务人员在完成少量的任务后,没有工夫对业务停止考虑、研讨、第01期中旬刊(总第648期)时代Times创新,思想方式固化,观念陈腐,任务方式更是原封不动,应变才能有待进步。另一方面,费用收入的划分仅凭会计核算人员团体判别,本钱确定自身没有详细的执行规范,经费进入教学收入还是科研事业收入等,没有一致规范,经费也存在穿插运用的状况,支出与收入很难配比。教育本钱的核算仅从“教育事业收入”科目反映也不完好,在实践业务活动中,教育本钱不只包括教学和教辅活动的收入,还包括很多直接费用,这些直接费用该如何归集和分配到教育本钱中,是任务中的难点。

(3)固定资产方面的成绩

新制度没有出台固定资产折旧处置的详细细则,固定资产在分类、折旧年限和折旧方式上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高校采用何种方法确定的固定资产现值,都带有客观性,累计折旧额不尽相反,从而招致高校教育本钱的核算发生差距,缺乏可比性,不利于标准管理。因而,主管部门应出台配套的施行细则来指点高校停止固定资产的衔接处置,使高校在清算固定资产时有章可循、规范一致。

(4)“基建+并账”在实践操作中执行困难

新制度要求高校在根本建立投资独自建账、独自核算的同时,把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高校会计“大账”。基建、并账在实践操作中不是复杂数字的相加,它触及很多根底实际知识和基建领取进程中的实践成绩。比方:如何调整基建的外部收支业务、如何调整基建的外部往来业务、以及兼并后相关数据如何调整等成绩。受不同地域高校会计核算状况存在差别及对制度了解的存在偏向影响,在实践并账时期往往会呈现并账数据不精确、基建账核算不标准、资产反复记账等相关成绩,形成核算信息不实,对新制度执行成效构成负面影响。

四、高校新会计制度施行的几点建议

(1)放慢制度建立,尽快出台相关细则

在新初等学校会计制度背景下,各地财政部门、教育部门需求对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出台相关规则,保证财务制度和核算办法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高校会计信息真实、精确、具有可比性。详细施行细则应包括教育本钱核算标准,用于确定教育本钱的范围,详细的费用分配归集办法。固定资产折旧、有形资产摊销详细的核算方法等。各高校应依据本单位的实践教学活动状况,制定和完善本校的配套财务管理制度。依据日常业务活动反映的状况来看,制度的制定应重点在固定资产的运用和管理方面、科研经费的运用和报销管理方法、运营支出确实认等方面。只要片面详细的制度条例,才干满足经济业务的要求,从而使高校会计管理标准、迷信、精密。金融FinanceNO.01,(CumulativetyNO.648)

(2)采取措施保证新版会计制度顺利施行

爲保证新版会计制度的顺利施行,可思索采用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增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优化财务人员的构造。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无效执行的一个重要要素是财会人员的执行才能。一方面适当招聘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财会人员,高学历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增强持续教育,进步现有会计人员的执行力,确保新会计制度可以继续波动地发扬作用。第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零碎,做好财务软件的更新和晋级任务。新会计制度的施行会影响原有财务软件零碎的运用,高校该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零碎停止及时更新和调试,完成数据及时转换,积极构建财务信息零碎以顺应新的要求。第四,做好新旧账务处置的衔接任务。财政部2014年制定了《新旧初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成绩的处置规则》,高校该当依照该规则,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任务。相关的任务包括:调整上年度期末余额,依据新科目编制科目余额表,依照新制度设立新账,将原科目、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科目等。第五,关于新制度施行之后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可以自创资产管理软件来完成,事前将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折旧办法、年限、残值率等录入资产管理零碎,固定资产入库时在零碎先停止分类,每月零碎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折旧报表数据,上传财务处停止账务处置。

五、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将促进高校会计核算愈加细致化和迷信化。高校财务部门在实践执行中要更关注教学本钱的核算,优化配置教学资源,进步风险防控认识,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只注重会计核算、报销业务转换爲增强理财认识,进步财务管理效益方面。高校会计核算人员应增强业务学习与培训,熟习新制度的内容,在理论任务中积极剖析总结,以便不时完善会计制度,确保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变革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初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2013年.

[2]财政部新旧初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成绩的处置规则,财会[2014]3号,2014年.

[3]魏欢欢新高校会计制度施行进程中的相关成绩探析,金融财税,.6.

[4]陆炜新初等学校财务制度施行及完善建议,古代商贸工业,2014.12.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变化及影响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变化 影响

事业单位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设置勾稽关系明晰的会计科目,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1997年财政部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旧版《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2012年的《征求稿》曾对规范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原有《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

当前,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紧密接轨,财税改革体系日趋完善,会计核算和多元化的财务信息需求日趋复杂,这些变化对《制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基于上述背景,财政部于2013年颁布新《制度》,在会计原则、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适应事业单位现状的要求。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变化

(一)适用范围比较

企业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机构,相比之下,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家分支机构。两者虽然目标有差异,但两者的功能互补促进了市场资源合理配置。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为进一步优化市场资源和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已开始逐步分类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同时,许多事业单位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获取非财政拨款资金,建立附属企业成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因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可能面临多元投资主体、会计业务日渐复杂等实际情况,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界限日趋模糊。因此,划定适用范围显示出财政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宏观把握。1997年旧《制度》总则中第二条明确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2013年新《制度》总则中第二条修订为该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对比可见,新《制度》规定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其范围相对于旧《制度》规定的我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扩大,涵盖非国有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分支机构,清晰的划定事业单位界限,有利于统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比较口径。

(二)会计处理比较

1、资产业务的核算变化

事业单位资产业务会计核算变化涉及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业务。以固定资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为例,(1)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会计核算变化。新《制度》执行前,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是按照初始购入金额入账和列示,从未进行过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其期间损耗未曾体现,不符合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不利于事业单位对所拥有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2)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变化。新增“累计摊销”科目用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额,其目的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相同,也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2006)36 号)中提出的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负债业务的会计核算

负债业务事业单位相对较少,主要是对科目的改进,包括:(1)基于对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的考虑,将旧《制度》用于核算借款的“借入款项”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科目核算。同时,对长期借款利息处理进行修订。(2)明确财政收支线路,将旧《制度》的隶属于负债项目的“应缴预算款”科目改为“应缴国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应缴税费外,按国家政策与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

由上述科目及要求的改变可知,新《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更加明晰化。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比较

会计原则在旧《制度》包括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新《制度》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明晰性、可理解性。新《制度》删去“收付实现制原则”体现出会计信息质量原则和核算原则的概念差异,删去“历史成本原则”更体现出对国有资产市场价值的真实反映。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删去“专款专用原则”财政拨款是针对特定项目的投入,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的显现,如何用好资金关乎社会发展,因此,必要的原则规定和配套的科目设立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

一是对会计制度体系的影响。新《制度》在固定资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的理论突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余和结转细致的划分和设计,以及进一步规范非财政补助结余和结转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引导事业单位逐步与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接轨,共同构建具有统一、可比口径的会计制度体系。

二是对事业单位价值的影响。新《制度》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废除“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出对国有资产市场价值的真实反映,激励事业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努力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同时,这也对事业单位和相关的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是对资产计量模式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均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存在难以反映真实会计信息的问题。自2013年起,部分事业单位可以选择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可以避免财务信息的失真,可见权责发生制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趋势。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从事财务人员必然面临未曾接触的新业务和新情况,会计工作的难度和财务管理风险不断增加,新《制度》的出台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政府宏观调整。同时,也体现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正在与企业会计处理接轨,实现社会财务信息的统一比较口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2013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S].1997

[3]陈敏,沈俊玲,肖海英,陈菁菁.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解读与思考[J].会计之友,2013(5)

[4]黄艳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

[5]王翠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旧变化的比较分析[J].新会计,2012(8)

会计制度变化 篇4

这次会计科目的变化总体上感觉跟工业企业会计科目相类似,财政部这次把医院采用权责发生制写到了医院会计制度当中,明确了医院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旧的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而其他均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来执行,在这种框架的束缚下,导致了医院的权责发生制执行起来不能够很到位,医院的成本核算就难以像工业企业会计核算那样精细。新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较旧制度有所增加,比较明显的变化有以下几类:

资产类科目中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减少了“药品进销差价”、“开办费”,将“对外投资”科目调整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我们知道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通过提修购基金的方式,在医院购进固定资产时通过“专用基金”核算,并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样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偏高,不利于掌握医院实际的资产数额,新制度中通过引入“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就会使固定资产的价值更加趋于合理,有利于医院会计报表使用者更加了解医院的整体资产状况,笔者认为如果能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考虑到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中来就更严谨了。医院的无形资产同样是医院的资产,随着医院的发展有些无形资产已经减值或者不具备无形资产的性质,通过“累计摊销”科目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可以保障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减少“药品进销差价”是考虑到医院将来的改革要取消药品加成,打破以药补医的局面,解决老百姓反应强烈的药品贵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现实的意义。“对外投资”科目的变化反应了医院发展方式的变化,医院可以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进行对外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用于医院自身的发展壮大。

负债类科目中主要增加了“应缴款项”、“应交税费”、“预计负债”、“代管款项”等,减少了“应缴超收款”科目,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社会保障费”科目调整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医院会计科目设置“预计负债”,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可以更好的较少医院的财务风险。由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药品核算实行零差价,因此旧制度中核算医院上缴的超过核定比例的药品收入的会计科目“应缴超收款”就没有必要再设置了。

净资产类科目中主要增加了“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等科目,减少了“固定基金”科目,将“收支结余”科目改为“本期结余”科目。由于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变,“固定基金”科目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新制度将其取消。医院除了提供医疗服务以外,更加应该注重科研,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将科教资金纳入收支管理,而是作为专用基金核算或者作为往来账处理,这就导致了医院整体收入数据的不健全,也就不能真正的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新制度中为了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明确了将医疗与科研项目合理划分,将科教项目纳入了收支管理中。

收支类科目中增加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等,取消了“上级补助收入”、“药品收入”、“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等,通过这些变化,将医疗、药品收支合并核算,同时也规范了管理费用的分摊和财务费用管理,对科教项目收支的会计处理也明确了,这样就解决了旧医院会计制度中医疗和药品收支不配比,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以及科研经费核算不准确的问题。不过这次收支类管理费用的核算依然有不严谨之处,体现在医院对一些应收医疗款的坏账处理上,由于医院结算时要垫付医保资金,当与医保中心结算时医保中心有可能对医院的一些违规收费进行处罚,这样容易导致一些医保款无法收回,再加上一些无法收回的病人欠费等等这些都是坏账形成的因素,对这些坏账的计提都计入“管理费用”,但是“管理费用”科目主要是用于核算医院行政后勤科室为组织、管理医院活动以及提供后勤服务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因此将医疗活动产生的坏账计入管理费用不尽合理,这部分费用应该由医疗部门承担,否则会造成医院的收入与支出不配比。

总之,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是综合考虑了医院发展的需要和现实要求所制定的,也是与国际管理接轨的一次新的尝试,它必将给医院今后的会计核算带来新的思路,促进医院经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71-72.

会计制度变化 篇5

一、发文单位及发布时间

发文单位:财政部。发文时间:2004年5月。

二、实施范围

小企业。

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标准的为小企业:

(一)不对外筹集资金。即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

(二)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即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确定的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如下表: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一般标准 中型企业 一般标准 中型企业 一般标准 中型企业

工业<2000人 ≥300人<3亿≥3000万<4亿 ≥4000万

建筑业<3000人 ≥600人<3亿≥3000万<4亿 ≥4000万

批发业<200人 ≥100人<3亿≥3000万

零售业<500人 ≥100人<1.5亿≥1000万

交通运输 <3000人 ≥500人<3亿≥3000万

邮政业<1000人 ≥400人<3亿≥3000万

住宿和餐饮<800人 ≥400人<1.5亿≥3000万

中型企业:同时满足上表三项一般标准和三项中型企业标准的企业;

小型企业:同时满足上表三项一般标准,但不同时满足三项中型企业标准的企业。

相关说明:

1.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它行业如房地产业、服务业等的标准另行制定(国家目前尚没制定)。

2.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

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三、实施要求

1.企业

从2005年1月1日起,结束旧账,建立新账。2004年度的会计报表仍按现行会计制度编制。

2.会计师事务所

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会计标准对小企业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四、与《企业会计制度》不同之处(新变化)

1.资产减值准备

考虑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等情况,小企业制度中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2.长期投资的核算

考虑到小企业投资的情况比较少,完全运用《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可能存在困难,因此,仅要求按照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3.借款费用的核算

要求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相挂钩。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由于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困难,小企业制度中对于符合融资租赁条件的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租赁款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来确定其入账价值。

5.会计报表

从会计报表体系来看,考虑到小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仅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

6.其它

会计制度变化 篇6

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院总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就尤其重要,为了适应各方面发展与变化,财政部、卫生部出台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里对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科目的账务处理进行了科学改进。

1 新旧制度中固定资产科目变化对比

(一)固定资产定义

旧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指持有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其中:专业设备的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

新制度中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则调整为:“专业设备的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二)固定资产核算范围

旧制度中,医院固定资产分五大类:1房屋和建筑物、2专用设备、3一般设备、4图书、5其他固定资产。且应用软件没有明确的规定。

新制度中,医院固定资产分四大类:1房屋及建筑物、2专业设备、3一般设备、4其他固定资产。图书则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但不需计提折旧。且新制度对于应用软件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如果该应用软件构成其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则应当将该应用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的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三)相关科目的应用

旧制度中,与固定资产相应使用的还有“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两个科目。固定基金科目一般与固定资产科目金额相等,反应的是医院积累的固定资产价值。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则体现的是医院为购置固定资产的储备。

新制度中,取消了上述两个科目,并增设了“累计折旧”科目,该科目作用于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使医院总资产更为真实的体现。同时,新制度还增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变化的实质在于:当固定资产拟出售、报废或发生毁损时必需核销时,需先将固定资产的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而旧制度则是在固定资产清理完毕后,才将清理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2 固定资产改革的必要性

(一)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的必要性。

近年来,物价指数的不断高升,固定资产的界定如果仍延用原来的标准,那么低值固定资产势必会无形的加大管理投入,降低医院的管理效能。可以说,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提高,则更利于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

(二)固定资产核算范围改变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应用软件已成为医院运营中不可或缺的资产,在新制度中,就明确了应用软件的财务核算口径,将软件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与划分,让长期以来困扰在各个医院的难题得以解决。

(三)固定资产相关科目改变的必要性。

旧制度中,固定资产以原值反映,没有折旧,只要资产没有报废,无论其是否仍有使用价值,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一直保持不变,那么,势必导致虚增医院总资产和净资產,会计报表反映失真,医院管理层与财务部门根本无法对资产的真实情况进行管理与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改革势在必行。

新制度增设累计折旧科目,能很好的反映了资产损耗的情况,也真实体现了资产实际的价值。同时,新制度还新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能将固定资产处置的全过程以原貌反映。旧制度中,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在没有得到上级的批示时,资产就一直停留在固定资产总账里,清理过程无法核算,新的会计制度借鉴了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模式,解决了该问题。而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失真,所以更好地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2012年全国统一执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弥补了旧制度的不足,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变化则更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更为真实、完整、准确、可靠,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聂兴凯,黄国诚.医院会计制度讲解与运用【M].医院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2] 陈武雄.医院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会通讯杂志,2005,(8).

试析高校会计制度的变化及实施 篇7

一、高校会计制度的变化

(一) 会计核算基础

新制定的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相比较, 变化较为明显的是会计核算基础。在旧会计制度中, 明确规定只有经营性的业务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 而不是经营性的业务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新会计制度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修改, 明确规定权责发生制不仅适用于经营性的业务, 还适用于资产类以及收入类业务, 新的会计制度扩大了权责发生制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 新的会计制度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会计预算科目, 将采用原始凭证制定的报表和核算业务生成了两类报表, 分别满足外部和内部的需求。[1]

(二) 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内容以及会计科目的变化

在旧的高校会计制度中, 主要组成要素是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和净资产这五个要素, 而改革之后的会计制度中, 则是将支出变成了费用, 其他的四项要素也有一些变化, 现将分别对这五种要素进行对比, 发现新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制度中的不同点。

资产类项目的变化。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在资产类项目中增加了一些新一级科目, 例如:文物文化资产、基建工程以及累计摊销等, 共增加了七个一级科目, 在资产类项目中增加了七个一级科目, 使高校资产的变化更加明显, 为高校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提供了便利。针对这七个一级科目, 新会计制度也规定了高校要制定出与之匹配的处理方法, 对高校资产的折旧方式进行明确记录, 在此基础之上要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核对。与此同时, 高校还对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预付账款、长期债券投资以及其他应收款这五个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将借出款中的一个一级科目予以取消。对资产类项目变更, 可以起到规范高校资产记录方式的作用。[2]

收入类项目的变化。在新会计制度中, 增加了财政拨款, 在这个基础之上增加了基建拨款、财政调剂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还有后勤收入共五个收入类科目。在增加了收入类科目同时, 也删掉了一个经营收入科目。新的会计制度使收入类项目更加的细致,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可以使高校的收入类项目更加清晰、完整, 为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支持。

负债类项目变化。在新会计制度中, 针对负债类项目的改变较小, 只增加了一个一级科目, 是应付职工薪酬。虽然增加的科目少, 但是新会计制度对应收账款以及长期应付款等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之后的负债类项目, 更加有利于高校会计管理部门在权责发生制下进行利息核算工作。

费用类项目的变化。在新会计制度中, 将支出项目变成了费用项目, 不仅是名称的变化, 费用类项目的内容也有了明显变化。增加了资产损耗以及财务费用等项目。与此同时, 取消了几个原有的费用类项目, 费用类项目的改变, 使高校中存在的资产折旧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净资产项目的变化。在净资产项目中, 新增了本期盈余等科目, 将固定资金、结余分配以及经营结余三个一级科目予以删除, 调整之后的净资产项目, 能够更好的反映高校净资产情况。[3]

二、财务报表的变化

新会计制度, 不仅对组成要素进行了调整, 还对财务报表进行改变。对财务报表的更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中, 将“会计报表”改为“财务报表”, 将“收入支出表”改为“收入费用表”。第二, 对资产负债表的记录内容进行更改, 取消了收入和支出要素的记载。第三, 增加了新的内容, 如:预算收支表以及基建投资表等。第四, 将收支情况说明书的名称进行更改, 调整为“财务报表附注”。调整之后的财务报表, 使高校的会计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三、提高高校运用新高校会计制度能力的建议

(一) 提高高校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目前, 我国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强, 这就使得各高校拥有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 若是这笔资金使用不恰当, 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必须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旧会计制度已经不符合当前高校对财务管理的需求, 因此, 国家对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了适当调整。新的会计制度在高校中运行, 需要高校中的财务管理进行相应变更, 这种改变不只是财务部门需要做的事情, 更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领导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学校中的相关部门才能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执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员工才能认真对待工作。与此同时, 领导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了解学校的运营成本, 从而实现对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4]

(二) 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 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因此, 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财会管理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 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第一, 开展新会计制度的讲座。在高校中, 很多财务人员任职成功之后, 就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 没有继续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 这样就导致很多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不了解, 不能熟练的使用新会计制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因此, 高校可以安排一些讲座, 讲解会计制度中更改的内容, 提高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第二, 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目前, 很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不能完成难度较高的财务管理工作, 因此, 高校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 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

(三) 完善高校的内部核算工作

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后, 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在以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有几张财务报表就已经足够。但是, 调整之后的会计制度明确要求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多种报表进行汇总, 这样的高要求迫使高校必须完善内部核算工作, 健全数据工作和系统工作, 从而满足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5]高校应该对目前拥有的资产进行一次彻查, 在此基础之上, 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工作进行完善, 并建立数据库, 从而为日常折旧的计提提供便利。与此同时, 高校要根据调整之后的新会计制度, 将以前保存的一些数据进行整理, 从而为后期的建账提供便利。

(四) 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预算水平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 离不开财务预算, 预算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开展预算工作的过程中, 高校可以利用学校中丰富的人力资源, 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然后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开展预算工作, 逐渐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高校想要更好的发展, 做好预算工作是基础, 高校要在新会计制度的规范下, 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预算水平, 从而确保高校的办学效益。

(五) 加强日常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高校中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与新会计制度不相符合, 因此, 高校必须根据新会计制度建立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 高校并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必须制定配套的财务模式和成本核算制度。与此同时, 还要保证成本核算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统一性, 只有这样,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才可以有序开展,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国家对高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有制度可依的情况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 为高校合理配置资源创造了有力条件, 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民.关于我国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 2014 (8) :129-129.

[2]王文.高校会计制度新变化之思考[J].会计师, 2014 (18) :64-65.

[3]张伟.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比较及实施建议[J].商业会计, 2012 (16) :107-108.

[4]于丰.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特点及内容变化探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11 (9) :120-124.

会计制度变化 篇8

新《制度》通过完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体系, 详细规定会计科目使用和财务报表编制, 较为全面地规范了行政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新制度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 又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

会计制度变化 篇9

一、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一) 会计科目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的会计核算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 国库集中支付在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已基本全面推行。公务卡消费已经取代传统的现金公务消费模式, 在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 用额度代替现金, 用指标进行预算管理是新型财政管理最大的特点。原库存现金在实务中已经被零余账户用款额度代替。年终指标结余和已经拨付的零余额用款额度结余都要通过财政应返还额度来核算等等, 由于是在新财政管理体制实施后发生的业务在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都没相应的科目核算规定, 财政部门只有不断的发布一些规范性文件不规范相关会计核算。从而造成各地核算方法及指标的不统一, 这也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比性”原则。

(二)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能反映资产实际价值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非经营性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也不摊销, 在资产负债表中一律以账面原值列报反映, 但在实务工作中, 随着固定资的使用, 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账面原值严重背离。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都属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范畴, 在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必须先履行审批手续, 未经批准前不得自行处置, 这就造成很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已经完全报废, 但在账面上还是按原值列示。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对财产物资的实物管理。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也是按原值来反映, 不计提无形资产的摊销, 更不计提减值准备。报告期末在报表上一律按账面原值反映, 而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和无形贬值是非常快的, 会计期末不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 这也会造成资产的账实不符, 也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作出分析判断。

(三)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报表体系不完整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会计报表只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事业支出明细表。缺乏对会计报表报表附注的相关规定要求, 另外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 按原制度规定, 在有专项的情况下, 如果当年专项有结余在资产负债表中收入项目会存有余额的现象, 这也是明显不合理的。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 新增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涉及的会计核算规定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新增了有关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公务卡车结算等公共财政改革会计核算内容, 与上述改革政策进行全面和有机的衔接。

增加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使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单位在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时,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补助收入, 购买商品、服务时, 借:材料 (事业支出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如果是属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 同时记: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在年终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下年初恢复额度时, 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应返还额度。特别是在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时, 根据两者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财政补助收入, 当在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时,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二)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事业单位除文物文化资产之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 以反映资产因使用中的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 从而真实体现资产价值。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 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 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原则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 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 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 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 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特别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一直是按购入时的历史成本计量, 没有考虑折旧和减值的因素, 没有在财务报表上列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也是对未来资产购置资金的积累, 这对于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本次颁布实施的新准则中, 我们看到了变化最大的一个地方就是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计提折旧, 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报表上列示。笔者认为, 这一核算方式的改变, 更符合资产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35页) 负债表观, 也更能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也更能与当前事业单位实施的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等各项财政改革工作相统一。

(三) 进一步完善会计科目设置和相关会计核算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现行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除上面提及的调整内容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应文化文物管理部门和有关文博单位的要求增设了“文物文化资产”科目, 为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将原“借入款项”科目区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科目、将原“其他应付款”科目区分为“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科目等。此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各科目的核算内容、核算要求、账务处理等作了更为全面、详细的规定。

(四) 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会计报表格式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财务报告中增加了财政拨款收支表, 改进了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主要如: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为便于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按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合理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补偿机制, 按照多步式结构设计收入支出表;等等。这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格式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更为协调, 增强了通用性;另一方面, 也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 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这些变化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格式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更为协调, 增强了通用性;另一方面, 也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健全, 满足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2, (12) .

[2]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的说明, 2012, (12) .

会计制度变化 篇10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

新会计制度在我国事业单位建设中兴起的时间较晚,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目前,如何更好的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供更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设。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

(一)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情况的是会计报告,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最终的结果体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从制度实施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会计报表和报表附件构成。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比如说会计报表编审的具体要求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要包括所有要求的表,其中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等,都必不可少,但是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具体要求和说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其缺陷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所变化,它明确的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说组成的,最重要的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严格要求了各子报表中的组成部分。

(二)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会计核算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首先,事业单位也需要对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工作重新要求,严格管理事业单位各部门财政资金的支出项目以及具体指出情况,并且要详细、准确的统计在册,做好每个项目投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其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增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项目,新设的这两个科目可以有效的全面的系统的掌控和管理事业单位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支出、结转以及结余的各个细节运转情况,而且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的具体情况,这样,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流通运转情况才能得到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和实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下,事业单位加强了了对会计核算内容的规范,具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目的、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对象、会计基本要领以及财政项目构成和分类等等。事业单位必须有效确保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完善,并且加强各制度的最大作用的发挥。其次,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事业单位要根据新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有机的实施应对措施,保证新制度的有力执行,稳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有效落实,对待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不规范行为,一定要严格处置,以儆效尤,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并且要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工作的完整性和基础性。还有就是事业单位内部各部分要分工合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内部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

(二)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逐步以市场为主体,并且将收付实现制作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事业单位的会计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是管理核算资金的收支去向,而几乎没有涉及到财政资金周转的问题。但是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实施,有很多事业单位开始转型,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活跃,这些事业单位越来越少的依赖国家财政,但是原有的会计制度只能涉及到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转型的事业单位更多的是需要利用权责发生制作来插入到资金周转的工作进行中,所以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应该更有效的利用全责发生制作,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既体现出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性、公平性,又能反应出不同时期的收益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事业单位有效发展建设都存在重大的促进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认真分析其中变化的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其会计核算建设,从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成宝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上一篇:豌豆主要病虫害防治下一篇: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