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数学》

2024-05-01

高职《计算机数学》(精选十篇)

高职《计算机数学》 篇1

一、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多而不精。计算机数学课程内容分为连续数学和离散数学两部分, 主要为函数与极限, 导数与微分, 积分, 行列式与矩阵, 概率统计, 集合与关系, 图论, 数理逻辑。本着"必须, 够用"的原则, 目前现有教材编写都是本科内容的精简版, 去掉了大部分的证明和复杂的计算题, 虽然看似内容简单了, 但这样对老师的课堂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时, 增加了难度。没有了定理的推理和证明, 缺少知识的相关背景, 只是简单的概念、定理的罗列,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消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在数学课的教学中, 只注重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在整个课堂中, 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从概念的理解, 定理的证明, 习题的计算等, 教师从头讲到尾, 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 达到教学的要求。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 一般数学基础比较弱, 加之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 这种只注重"教", 而忽略"学"的方式, 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 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更无从谈起。

考核方式单一。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限制, 一般只能是采取笔试。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却不能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1, P216], 比如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具备必要的概念、定理的记忆以及计算能力使学生必须具备的, 但是不能以此取代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考查方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上世纪50年代皮亚杰提出了关于认识的建构主义观点, 直到80年代, 建构主义理论开始在国外数学教育学科范围流行, 直到90年代, 中国数学教育圈内才开展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P96]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文[3]指出,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计算机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是教会学生一些数学知识与工具, 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 更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比传统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 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更适合指导计算机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过程。通过课堂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参与到该问题的讨论中, 使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的思维与方法。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2, P114]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一个更大的现实问题联系, 使学生投入到问题解决当中。它强调真实的任务, 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情景中,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小组的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的背后的数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主义是一种教学的认识理论,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该理论支持和指导下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数学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首先要为学生以后在计算机应用层次提供"必须、够用"的数学知识, 其次通过较为系统的数学学习和严格的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最后掌握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程设计

4.1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计算机数学的教材较多, 但内容都大同小异, 一般都分为微积分、矩阵、概率、集合、图论、数理逻辑六部分, 教材[4]为本专业所选教材, 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数学建模和算法设计的相关知识介绍,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 让学生掌握建模的过程和算法设计的思想。建模与算法作为计算机数学课程的第一章内容。在教学的过程可以介绍相关的数学软件, 如Mathematics, 在对各章节习题保证一定的笔算的基础上, 可以要求学生用专业软件求解和验证。

4.2教学方式

将算法设计与实现作为计算机数学课程的教学的主线。计算机数学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 学生没有程序设计的概念, 也没有掌握算法实现的某种计算机语言的学习, 只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 用自然语言或伪代码描述出算法。教师可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演示和验证。这样可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计算机的应用相联系,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问题的提出与课堂讨论的组织。文[5]作者关于研究式的教学, 指出数学教学中点题[5, P104]的重要性, 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和学什么", 更要告诉学生"为什么", 进一步指出点题的本质是提出问题。一个好的问题需要有趣味性、实际性和启发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只是符号运算和逻辑推理, 更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语言艺术,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提高素质, 增长才干, 学到知识。知识源于实际, 也应该回到实际中去, 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显示它的价值和活力, 教学中更要重视实际性问题的讨论。一个好问题的提出, 能够启发学生产生联想,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训练其发散性的思维模式。作为该堂课讨论的引导性的问题, 教师不能一味的解释和解决该问题, 应该以该问题为楔子, 引导学生对该主题更进一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在适当的时机引入问题对应的知识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讲解, 最后再回到问题的解决上来。

4.3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 小论文, 课堂讨论问题的参与性作为考核的重点。笔试已经不能满足考核一个学生的完全的数学能力, 传统的笔试又会使学生回到背定理、记公式的老路上。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五、结束

计算机数学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问题较多的课程, 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教学模式, 本文通过以"问题情景--讨论--模型与算法"的课程设计, 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做些探索。虽然在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过去的单纯的数学知识的讲解为主到现在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过程转变, 更强调教师课堂的组织艺术。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计算机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问题情景--讨论--模型与算法"的课程设计,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郑毓敏.数学教育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9

[2].谢明初.数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一个哲学的审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9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5

[4].周忠荣.计算机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8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篇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这种不正常局面应该尽快得到改观。

我院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有些收获。

笔者认为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计划灵活安排,创造良好开端

以往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数制转换等,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往往在几个星期的理论课讲完后,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

有鉴于此,在教学计划上,可根据实际,灵活安排,先导入实例进行教学,再讲解理论,而不必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

如在讲授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时,可选取一个实用或典型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导入到教学内容的开头,先行教学,至于枯燥的理论,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穿插进行。

如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资表”入手,通过讲解“工资表”的功能、应用方法,并上机操作运行,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是有实用价值的,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二、授课讲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授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充分注重实践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教学中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首要问题。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笔者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创新,就必须让所有学生充分展示他的个性,使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不压制,不打击,不欺骗,使学生各尽所能、各展其才。

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活泼而又赋予创新意义。

要做学生的朋友,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是人机交互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我们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技能学习的真正主体,利用这个教学特点,让他们意识到你是今天学习的主人,实验结果来自于你的努力,老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老师的演示操作仅仅起着指导作用。

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就应以此理念要求学生,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产生“断奶”的痛苦,从而去寻求学习的方向,使自主学习的观念渗透到其内心中。

三、课后强化训练,娴熟操作技能

“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娴熟的操作技能需要大量的训练作前提,而课堂的练习是宝贵且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用大量的时间来强化训练。

1.充实实验例子,强化训练

加强训练是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自我测试光盘》是与教材相配套的CAI课件,具有题量广、可随机抽题、能自动评分等特点,而且操作环境与考试的环境非常相似。

因此,应将《自我测试光盘》作为学生课后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职《计算机数学》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TP30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指出高职教育应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计算机数学》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同时该门课程内容高度抽象,导致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应付式学习现象,缺乏学习热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计算机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协调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笔者根据计算机专业和该行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探讨。

1教学内容

高职《计算机数学》教材很多,但其内容一般分为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集合论、图论和数理逻辑六个部分。目前的教材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例题缺乏专业特点;与实际问题脱节,忽略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联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重新编排,只安排了行列式、矩阵、集合论、数理逻辑和图论这五部分内容,力争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与此同时,将课程内容与后续课程知识点相关联,如集合论与关系数据库关联,图论则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内容关联,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关的知识背景下进行学习,提高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计算机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2教学手段

2.1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数学》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教学的需求,需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课堂上如果老师花大量的时间来板书,学生就会感到疲倦;但是老师若至始至终都坐在操作台前操作和讲解,忽略了与学生边写边想、师生互动的板书教学,学生也会跟不上思路,无法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也要配合黑板板书,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效果。

2.2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数学》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举证内容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matlab对矩阵进行表示,实现矩阵加、减乘、转置运算等。另外,根据数学基础和学习积极性高低不同,把班上学生均衡分成若干个组,要求每组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专业或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软件和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软件求解模型,并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提供相关的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不断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方法和途径,既能增强《计算机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方法

3.1讨论式教学法

《计算机数学》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老师“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特别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为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个人人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这样一来,老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解决学生的疑问,学生也可以参与集中讨论或自由发言,增进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从而改进传统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少的教学状况,同时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2案例式教学法

《计算机数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高职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较欠缺,感觉枯燥乏味。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生动的实例过渡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上。例如对于集合划分概念的引入,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有6个颜色不同的乒乓球和若干个空盒子,如果把这6个乒乓球完全放到盒子里,并且每个盒子的乒乓球个数不限,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每种方法又各自需要多少个盒子呢?”对于这样的案例,学生通常会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出了集合划分的概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都得到较好的发挥。

3.3专业相关教学法

传统的《计算机数学》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茫然情绪,觉得“学无所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数学思想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合理结合,让学生了解所学计算机数学知识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机数学》课对专业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比如在讲解图论章节时,在介绍图的连通性问题时结合数据结构的最小生成树算法讲解;在介绍通路与回路问题时结合操作系统的死锁现象、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递归算法等讲解,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数学》与专业课关系紧密,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

3.4情境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数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通过设置具体合理的情境入手,实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引导学生逐步研究和探索并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老师在讲解关系时,可以引入家庭成员所组成的不同关系,如父子关系,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在讲解图论时,可用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周游世界等问题开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融直观、科学和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预备状态,集中课堂注意力;而且,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情景活动,既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4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

为了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把考核贯穿于《计算机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口头与书面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由单纯数学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笔者分三部分来考核学生成绩:一是期考的闭卷考试占50%,着重《计算机数学》部分理论知识的考核;二是平时测评占30%,包括学习态度、考勤情况、上课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平时测验、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三是实践能力占20%,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比较合理的评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结束语

《计算机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因此,需要继续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维军,李连富.TOPCARES-CDIO模式下高职“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软件工程师,2011(2).

[2]苏丽红,孔祥华,王富彬.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3]李健雄.高职《计算机数学基础》教学内容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4]项海飞.“结合专业、任务驱动”的高职计算机数学教学模式研究[C].2011Academic and Teaching Seminar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1SEHVE),2011.

[作者简介]莫新菊(1978-),女,广西恭城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学位。

例谈高职数学中极限计算的常见方法 篇4

极限是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极限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因此熟练掌握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高职数学中对极限计算的要求不是很高,但若高职学生要参加“专转本”升学考试,在“专转本”数学中极限计算的要求会略高一些。下面以高职数学中常见的极限计算题,结合历年“专转本”真题为例,将求极限的方法和类型作一些归纳总结。

1利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2利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倒数关系

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互为倒数关系。

利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当x→∞时,1/x→0。由此可在分子、分母同除x的最高次幂,把无穷大量转化为无穷小量进行计算。

3利用无穷小量的性质

无穷小量有一条重要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仍为无穷小量。

4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

在计算一些乘除运算中含有无穷小因式的极限时,这些无穷小因式可用等价代换的方法转换成更简单的因式,从而简化极限运算。值得注意的是,等价无穷小代换只能适用于乘除运算,而不能适用于加减运算。

等价无穷小代换常用在“0/0”型的极限。“0/0”型的极限虽然也有其他一些方法进行计算,如因式分解法、无理式有理化法、第一个重要极限等,但最常用的是等价无穷小代换和洛必达法则这两种方法。

这是一个“0/0”型的极限,可用第一个重要极限计算,但用等价无穷小代换的方法更简便。

除“0/0”型的极限外,其他只要是乘除运算中的无穷小因式也都可用等价无穷小代换。

此极限也是“0/0”型的极限,可用无理式有理化的方法约去零因子再计算,也可用变量替换的方法计算,但用洛必达法则计算更为简便。

此极限是“0/0”型的极限,计算过程中若有极限为非零常数的因子,则可先把其极限算出来,从而简化法则中的求导过程。

对“0/0”型的极限,很多时候如果直接使用洛必达法则,求导会比较麻烦,此时经常会结合等价无穷小代换先把函数化简,然后再使用洛必达法则。

含变上限定积分的“0/0”型极限同样是用洛必达法则计算。

6利用两个重要极限

7利用变量替换

变量替换也是极限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换元的同时必须把极限的变化过程作相应的改变。

8利用左、右极限求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极限对于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极限,需要用左、右极限来判断极限是否存在。只有当左、右极限都存在且相等的时候,此极限才存在且等于左、右极限。

9结语

以上对高职数学以及“专转本”数学的极限计算类型作了归纳。由此可见求极限的方法很多,一题多解的情况很多,且这些方法往往不是孤立的,常常在同一题中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因此对极限计算题需做到灵活分析、综合运用。

摘要:极限是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会求极限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基础,而求极限的方法和类型很多。这篇文章针对高职数学和“专转本”数学中常见的极限类型作一些归纳总结。

关键词:极限,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左元武,陆宗斌.高职数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史汉生,毛磊.专转本数学考试真题解析与应试对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孙玉梅.例谈求极限问题的类型及解法[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高职计算机教学探讨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理论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都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解决能够对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与重视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及学生特点

在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计算机教学也应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状态中。但长期以来,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

1.教与学的目标没有明确提出;

2.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更新较慢;

3.教学手段传统落后,难以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4.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5.计算机师资力量不强,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这些情况已经引起了高校的重视,也做出了初步的调整改革,但现今计算机教学状况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要求。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高院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结果:

1.普遍缺乏自觉学习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2.学生缺乏自信,对计算机课程有畏惧心态;

3.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也不愿在课余时间主动去实践;

4.在进高校学习前,由于各地计算机普及程度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准也参差不齐。容易有水平高者厌学、水平不足者畏学现象。

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十分重要。

二、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高职院校对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保障,高职院校应当对当前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客观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师资力量做出建设和完善。首先院校应当重视对教学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对计算机机房设施的完善,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保障;其次是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应当引起重视,包括对教师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上的培训以及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保证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重视教材的选择以及课外知识的扩充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材选择与更换的及时性应当引起重视,同时教师也应当以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发展与提高为出发点做好新教材的备课工作。同时教师应当依據互联网等具有信息传播优势的媒体扩充自身的知识量,从而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作出一些必要的扩展,以保证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够与时俱进,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快速的结合。

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兴趣的培养对提高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革新。在教学工具方面,教师可以选用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

三、结语

计算机应用水平之所以成为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带来的便捷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行业,而只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高校毕业生才能熟练地利用这种工具,使得计算机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因此为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就业率水平,学校要积极改进提升教学软硬件设施,并且积极联系促进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将纸上谈兵最大程度的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珍.小议影响计算机有效教学的因素[J].成才之路,2008.

高职《计算机数学》 篇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行业领域对数学尤其是对高等数学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计算机专业的大专类学生, 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 要想在这个专业上大有作为, 往往是不可能的。因此,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类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 并以此为工具, 促进今后计算机类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现阶段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时对这门课程的定位不准确[1]。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老师, 实际上并没有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在上高等数学的课程时, 依旧是按照小学、高中、大学时传统的数学学习模式, 把解出一定的课后题作为了学习的根本。这就和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根本愿望对立起来, 单纯要求学生进行定义的理解, 掌握运算的技巧, 这样的上课模式基本上与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脱节, 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学来无用”“不实用”等想法, 认为高等数学只是基础课程, 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认识不到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2) 高等数学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过于陈旧, 很难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现阶段大部分高等数学教材内容更新迟缓, 现代信息技术吸收不足, 过于抽象, 逻辑性、理论性强, 容易与实际相脱离。再加上没有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入课堂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费解。因此, 必须对高等数学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以适应高职培养人才的从业特点。把计算机引入课堂, 进行多媒体教学, 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1. 课程的重新定义

高等数学的课程定义不能太深, 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 创新教学模式。我们定位学生将来是计算机的应用型人才, 并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逻辑计算, 只要能理解现实问题需要哪些数学方法能解决就行。因此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工具的关注, 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教学软件的引进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减少学生大量的烦琐计算, 使其能够更容易理解一些数学概念, 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数学软件, 例如Mathematica、Matlab等。借助于计算机数学软件强大的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图形和动画功能, 为一些抽象概念加入有实际意义的背景材料和几何解释,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Mathematica[2]是由Wolfram公司设计开发的一个数学软件, 它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计算功能和作图功能。在交互式教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利用简单的程序编译, 就可以得到复杂数学运算的算数结果和图形。一方面使学生不会觉得高等数学的学习和以后计算机的学习完全没有关系;另一方, 面利用软件使得许多难以理解的数学过程不再抽象、晦涩, 软件强大的图形功能可以使学生马上理解例如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凹凸性等性质。

四、结束语

把计算机引进课堂,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仅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 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把计算机和数学结合起来, 不把数学放在与计算机专业毫无关系的对立面上, 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减少大量的烦琐计算,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云连英.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8 (4) :75—76.

高职计算机机房管理探索 篇7

关键词:机房,管理,维护,效率

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校机房管理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学校机房管理一直以来是一项专业性强且较为繁琐的工作, 除了要求机房管理人员掌握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外, 还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课堂管理技巧, 也需要有能耐住寂寞、抵制诱惑、踏实奋进的精神。如何在人少事多, 维护量大的情况下发挥机房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使用学校机房, 保证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 使学校机房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益的运作, 成为了学校各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们在高职计算机机房近五年来的工作经验, 通过对机房的软件、硬件的管理, 系统的维护, 卫生安全管理以及机房管理人员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机房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学校机房主要承担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图形图像、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上机等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自由上机实践。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完成, 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机房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机房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 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事情繁杂、工作量大、系统性不强。它包括技术管理, 设备管理, 人员管理, 安全管理等方面。这不仅关系到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已成为校园现代化投资的重要部分, 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依托点。机房的维护管理工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机房管理是否完善直接涉及到学生课程的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信息环境状况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 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这对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和最大限度地使用学校机房,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机房管理的现状

1. 机房管理人员现状

机房管理人员匮乏。机房的日常管理牵涉面广, 事务繁多, 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技术难度;许多机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 包括机房的日常软、硬设备的维护, 网络故障排除, 机房的防火、防盗, 学生日常上机安排等等, 这对机房管理人员的精力和体力都是一项挑战。

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计算机使用正常, 很少有领导会认为这是机房管理人员的功劳, 只有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 领导们才会想到机房管理人员的存在, 更谈不上晋级加工资了。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我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机房管理人员都是搞技术的而且大多都是学校留校的学生, 所以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二是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机房管理人员不但是工作强度大、并且经常处于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下工作, 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软硬件维护, 却得不到任何补贴, 这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对未来的发展比较渺茫。机房管理员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但在学校很难看到哪个机房管理员升职或者被表彰了, 这样时间一长, 工作积极性就会明显下降, 影响工作效率。

2. 学校对机房的投入不足

设备的严重滞后是导致机房故障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由于机房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 使得很多课程无法使用较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教学, 也致使机房的维护难度加大, 有时会出现硬件损坏而无法替换的情况。对计算机的教学和机房的维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 学生公德意识不强

由于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随意带食物、饮料等与上机实验无关的东西进入机房。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按照教师的要求, 违规操作电脑, 甚至肆意进行破坏, 导致电脑故障频频出现。

4. 病毒、木马危害极大

由于部分学生不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 擅自将带有病毒的光盘或U S B设备带入机房使用而引起计算机中毒, 但目前一般学校机房都安装有硬件还原卡或者还原软件, 计算机就算中了病毒, 一旦重启, 系统就会还原。由于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 自己使用的光盘或USB设备就带有计算机病毒、木马, 同时也放任学生在教师机上使用, 而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机由于教学的需要都没有安装硬件还原卡或还原软件, 导致成为了机房病毒、木马的最大传播者。计算机病毒、木马往往具有传播性, 使得网络中其他计算机迅速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使得受病毒侵害的电脑出现各种各样的软件故障, 堵塞网络, 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硬件的损坏, 严重影响着正常教学。

5. 部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由于前几年高职教育的大跨步发展, 使得计算机教师的师资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部分教师只知道把书本的内容照搬给学生, 自己却连最基本的计算机常识都不知道, 对上机软件的使用也不熟练, 甚至还有违规操作计算机的。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准确的判断, 找不出问题之所在, 就怪罪机房管理人员没有维护好, 要知道机房管理人员不是万能的, 不可能对每个教学软件都能熟练使用。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有些学生一上机就把网络禁用了, 教师连看都不看就直接告诉机房管理员网络有故障, 控制软件无法控制等。在目前人手匮乏的情况下, 一个机房管理人员往往需要管理3-4个机房, 如果每个教师都是这样, 机房管理人员就算效率再高也不可能同时对这些机房进行维护。这些教师没有解决计算机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的能力, 这对机房的管理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6. 机房环境和卫生的维护

机房适宜的卫生环境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寿命而且还能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目前部分学校把机房环境和卫生的维护作为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 由于学校机房环境和卫生是比较明显的工作, 迫于学校领导的巡视和卫生检查部门的检查, 渐渐地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就会转移到这方面来, 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损失, 一种人才的浪费。再加上每个管理人员管理的机房较多, 每天就打扫卫生就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体力, 除去学生上机的时间外, 基本没有时间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

7. 设备安全

部分学校没有在每个机房安装有防盗监控系统, 仅靠机房管理人员人工的巡视和检查。学校机房是个资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很容易发生人为的损坏和偷盗公共资源的行为, 一般都比较隐蔽, 仅靠人工巡视和检查很难发现, 一旦案发也无从追查, 而此时学校往往把责任全部怪在机房管理人员上, 这对学校资产的管理和机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极为不利。

三、应对措施

1. 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各项规章制度, 一方面使机房管理走向规范化, 一方面也是机房良好使用的前提和保证。机房里要有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上机老师的职责, 学生守则。制定机房上机日志、设备情况记录表等各类登记表, 由上机老师登记以便管理员及时的发现解决问题, 管理人员也应在相应的维护记录表上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一卡通刷卡上机的管理方式, 这样做既省去了教师上课点名, 也使学生能够按照指定位置就座, 方便教师管理。

2. 重视机房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

学校的发展需要仰仗每位教职员工的发展, 学校应该对机房管理人员这个群体引起重视, 提高其工资待遇和各种补贴。学校也应该提供发展的平台, 使他们有晋升职务、职称和受表彰的机会。通过机制来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 干好干坏不一样, 不断提高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未来大好前途的憧憬。

3. 加强机房硬件设施的投入, 使其与现行的教学软件相匹配

学校机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巨大的经费投入对任何一个学校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学校相关部门应该有远见卓识, 逐年积累建设经费, 逐步建设和更新机房以缓解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 还需制定学校机房更新的时间表, 做到心中有数, 既不影响正常教学, 也保证学校的钱花在刀刃上。

4. 加强教育, 与教师共同管理好学生

管理人员应配合上机教师做好新生第一次上机的教育。在新生第一堂课, 就要把学校的相关规定详细告诉学生, 并带学生到机房实地学习。注意每个学生都要过关, 对一些特别应注意的地方要反复强调, 比如开关机, 键盘、凳子等物品的摆放位置, 卫生安全注意事项等。在以后的上机过程中, 管理人员和教师也要时刻要求和提醒学生。

加强对上机教师的思想教育, 提高上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明确上机教师在机房上课时注意的问题。要求上机教师提高教师责任心, 及时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及时发现处理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好上报登记, 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和机房整理。

机房管理人员应经常召集教师和班干部, 对他们进行软硬件维护等方面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5. 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每位机房管理人员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学历和业务水平。学校也应该定期对机房管理员进行培训和交流, 以提高机房管理员的管理与维护能力, 提高其业务水平。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日志管理, 便于在今后对出现的相同问题快速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提高工作效率。

6. 做好机房里的安全、卫生工作

(1) 用电安全

机房的线路错综复杂, 任何一处的差错都可能引起设备的损坏, 甚至引起火灾, 造成人员的伤亡。电源控制应该由管理人员具体负责, 禁止教师和学生随意切断或打开电源, 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并在危险处标示出来。晚上机房断电时必须先关闭所有的计算机主机、显示器和网络设备, 以免在白天通电时由于瞬间电流过大而损坏设备, 将由于用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 设备安全

经过最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许多学校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 但其利用潜力远未开发。再加上近年来校园失窃现象不断的频繁发生, 让很多学校的师生都感到有加强治安监控的必要性。学校的机房都应该安装监控系统, 将闭路电视监控器安装在计算机中心值班室,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装在保安室和教务处。该举措较好地防止了人为的损坏和偷盗公共资源的行为, 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上课起到较好的督促作用。

(3) 人员安全

机房是个人员相对集中、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学校应给每个机房都配备干粉灭火器, 并定期进行机房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比如可以开展消防演习, 疏散人群等。还需要在机房配备应急灯和安全通道指示牌, 避免人员伤亡的发生。

(4) 机房环境和卫生

机房适宜的环境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寿命而且还能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机房管理员要保证机房通风, 做好上机前的准备。使用完毕时应切断电源、检查落实安全措施。日常应禁止学生将饮料和食物带进机房, 下课时组织班干部整理机房;每天一小扫, 每周一大扫, 体现育英的文明氛围。

(5) 硬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目前学校机房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这对设备的使用寿命极为不利, 硬件的损坏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作, 提高设备的正常使用率, 及时维护硬件设备显得十分必要的。建立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维修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利用机房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来降低硬件的损坏率。

(6) 系统的维护和软件的管理

为防止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硬盘、更改设置, 导致计算机系统不能快速恢复正常的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的院校的机房都使用了硬盘保护卡或者还原精灵。

四、结束语

机房的管理既关系到计算机教学和实践的质量, 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只有处理好上述的各种管理, 才能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机房, 才能完成机房的作用, 完成机房管理的基本任务。

总之, 机房管理与维护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 逐步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 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相同的错误发生, 才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魏晓玲, 王红珍.高校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福建电脑, 2003, 10

[2]施群, 刘纯, 陈年芳.高校机房管理经验研究[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2003, 3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篇8

通过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深刻体会到高职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育的大发展,各层次多渠道的办学,也培养出了不同层面需要的人才;为此,我校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培养“理论上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虽然我校在办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作为在计算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从事两年计算机教学中领会到高职教育思想的培养模式,现对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更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 细化教学计划

通过三年的教学循环,我们的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几乎没有自己突出的技能,对自己所学知识不能真正应用到工作当中,然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班却承担起了就业生的岗前培训和技能考证的任务。我认为我们现有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职业化的需求、技能型的需求来设置;真正体现“理论上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原则。按照我校提出的“2+1”模式,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

2.1 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中的一门主干学科

它应该强调的是学生的技能要求。该专业对实际操作要求会更高,这样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学生应该从那个方面入手、该学习什么知识、达到什么效果;是对软件方面进行培养呢,还是硬件方面进行培养呢。这样明确了培养目标,制定地教学计划才能把握好课程的合理安排和设置。如表1所示,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更多的体现了知识的理论性,而实践操作学时(包括上机和实验)只占了12%;经过连续三年的重新修订,将其中的一些实践操作学时体现了出来,如表2所示。

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基础课模块,实践学时占了33.5%;删去了如大学物理、电路及电工技术,缩减了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学时,分别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逻辑替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电子电路两门课程。

2.2 减少专业课程设置中传统的理论推导知识,增加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技能操作部分或用其它应用型较强的科目代替

从现有的教学计划当中,发现我们的大多数课程已经不适合我校的学生进行学习了。原因就是部分课程理论知识过多、较死板,而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的实践学时占7%,对学生学习会产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导致厌学、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如表3);通过学习几门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课程之后,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市场人才需求强的课程;比如3D MAX、动画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等课程(如表4);经过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占50.5%;从新的教学计划中反映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41%,实现了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实践学时占40%的要求。

2.3 教研室活动要切实落到实处,体现出教研室在执行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性

教学计划的贯彻执行,要通过教研室来体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每一位教研室的教师才是教学计划执行的具体载体。教师在贯彻教学计划过程中,不断的对教学计划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修订教学计划很有利。教师对教学计划的认识,具体就认识到了对每一门课程的掌握,这样可以通过“说课”来提高对教学计划的认识;使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对每一门课程的执行,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2.4 体现“2+1”模式

学生在两年之内学习完了技能性强的课程,那么在第三年就应该安排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实践。这个实践可以是课内实践,也可以是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就体现在课程安排适当的学时进行上机实际操作;课外实践就体现在集中实训,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如订单式培养)。通过集中实习、实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应用,然后将其转化为他们所需的技能证书。组织学生考取与课程有关的一两个技能证书,打开就业的敲门砖;这也符合高职高专关于采取“双证书”制度的有利结合。

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合理的师资队伍才是一个专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

3.1 引进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从我校现有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师资队伍中看,存在着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学经验不足的特点。现有的教师只能满足于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稍高层次的专业技能教学,不能满足更高层次关于高技能型专业技能的要求;所以,引进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我校对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工作。

3.2 教师应不断的进修和深造

虽然我们现有的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很缺乏,但我们都在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更精、更强;利用课余的时间,积极进取,充实自己。参加一些有本专业有关的专业进修,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进修在职深造,拓宽知识层面,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3.3 年轻教师应适当的到企业去锻炼,成为“双师型”教师

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是刚刚离开学校就又进入学校的,虽然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较强的实践性操作和应用。利用我们的假期或者是进修的时间我们走进工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应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方面的技能需求更强。将自己的亲身体会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完全掌握和知道自己的工作特性。这样,不仅解决了我校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困难,还培养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双师型”队伍。而对于计算机教学中的“双师型”教师,我认为通过到一些大型的培训公司,专门的培训学校,网络公司等企业中学习,更能体现出计算机工具的实用性。

4 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

传统的考试模式都是有纸“作业”,对于计算机教学中,大量的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应从课程的本身出发,采取“无纸化”的考试模式,比如全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可以使用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当的测试软件进行考试;3D MAX可以采取三维动画设计师认证考试的方式;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可以采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师认证考试的方式等等。这样以来,不仅使我们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自己取得相应的证书。当然,我们不能所有的课程都去考对应的证书,可以让学生自愿去选择。学校在学生考证方面应给于更大的支持,比如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另外,还可以和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培训学校建立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互惠互利;使我们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中不能进行鉴定的种类,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中进行鉴定;为学生提供一个畅通的考试途径。

5 结束语

总之,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改革;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要求,真正达到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技能的人才。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上才能站住脚,才能在就业岗位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出的高职教育才是成功的。

摘要:本文根据银川科技职业学院现有高职高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研究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关于修改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改革考试方式方面的见解;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为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计划,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俞林.“一条主线、三个层面”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职教论坛,2007(10)

[2]高林.职业院校“双证书”教学工作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3]涂廷保.高职“2+1”模式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7(10).

[4]雷正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5]卢海涛.关于高职发展“订单式培养”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6]郑春瑛.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7]聂建武.半工半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8]杨京楼.关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0)

论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 篇9

1 加强机房管理人员、学生上机和授课教师管理

(1) 机房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会开机关机和打扫卫生, 更重要的是懂维护、会维修、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能更好地管理机房, 学校应对机房管理人员严格要求, 以保证机房管理能够责任到人:保证机房电脑的正常运作, 负责日常开机关机工作, 负责机房卫生工作, 负责机房安全工作, 防止计算机病毒工作, 协助教师搞好计算机实操课, 定期检修, 负责机房的电源管理, 上下班断电等。

(2)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维持良好的机房秩序, 帮助学生上好电脑课, 光靠严格的管理显然是不够的, 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公民道德观念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道德观, 在上机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适当地分配一些任务给那些动手能力强、调皮捣蛋的学生, 努力引导其成为我们管理机房的好帮手,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负担,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的良好条件, 学生觉得在老师眼里受到了重视, 蓄意破坏学校机房的可能性也就小了。总之, 引导远比防范更重要。

(3) 授课教师上机是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 应加以鼓励和提倡。但教师上机不是无限制的, 也应提出相关要求, 加以管理:在其他教师授课期间, 不得进入机房上机;不得在机房玩游戏;任何人不得在机房吸烟;严格遵守机房管理规则等。

2 搞好计算机机房管理组织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成立若干个机房管理小组, 由机房管理教师负责组织、监督。

(1) 机房维护小组, 负责机房的软硬件维护, 由于这部分工作对计算机技术要求高, 经常涉及一些管理技术的核心, 因此, 人数要少而精;

(2) 上机管理小组, 负责各班上机时的纪律和卫生情况, 由于涉及每个上机的班级, 因此人数可以多一些;

(3) 机房卫生小组, 专门负责机房卫生的打扫。

这样, 机房的大部分工作交给这三个管理小组负责, 机房教师对机房的工作进行保持和改进, 做好组织小组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机房工作。让学生管理小组管理机房, 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管理小组组建的初期, 管理教师既要管好机房, 又要不时对管理小组的工作进行指点, 特别是对机房维护小组的培养, 这些都要花费管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②各个部门的工作记录及学生上机情况;③在人员的选拔上, 除了遵守自觉自愿的原则外, 应当少而精, 人少便于管理, 而且能够杜绝一些不能以身作则的人进入。

(4) 资源管理方面:由于物力财力的限制, 机房电脑也许不能跟进到时代步伐, 但是在软件上是却是可以更新的, 所以应该及时更新软件, 以适应教学。

3 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环境设计要求

(1) 安全。

计算机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0平方米, 一般一套机器按1.5-2平方米计算;计算机机房的建筑地面要高于室外的地面, 以防止室外水倒灌;机房顶棚与吊顶灯具、电扇等设备务必安装牢固, 用电线路设计必须考虑安全用电;门窗应安装防盗网和防盗门, 机房内应安装自动报警器。

(2) 防火。

机房装修应采用铝合金、铝塑板等阻燃防火材料;应配备灭火器, 计算机数量较多的机房应采用烟雾报警器, 机房内严禁明火与吸烟;消防系统的信号线、电源线和控制线均穿镀锌钢管在吊顶、墙内暗敷或在电缆桥架内敷设;应保证防火通道的畅通, 以备发生紧急情况时疏散人员之用。

(3) 防尘。

墙壁和顶棚表面要平整光滑, 不要明走各种管线和电缆线, 减少积尘面, 选择不易产生尘埃, 也不易吸附尘埃的材料装饰墙面和地面, 如钢板墙、铝塑板或环保立邦漆;门、窗、管线穿墙等的接缝处, 均应采取密封措施, 防止灰尘侵入, 并配置吸尘设备。

(4) 防静电。

机房应严禁使用地毯, 特别是化纤、羊毛地毯, 避免物体移动时产生的静电 (可达几万伏) 击穿设备中的集成电路芯片 (抗静电电压仅200-2000伏) , 最好安装防静电地板。

(5) 温度和湿度。

由于机房内的设备大部分均由半导体元器件组成, 它们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 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及时把热散发出去, 循环积累的温度就会加速设备老化, 导至设备出现故障, 过低的室温又会使印刷线路板等老化发脆、断裂;相对湿度过低容易产生静电干扰, 过高又会使设备内部焊点及接插件等电阻值增大, 造成接触不良;为此, 机房内应配备高效、低噪音、低振动、足够容量的空调设备, 使温、湿度尽可能符合《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 一般空调参数为温度:夏季23±2℃, 冬季20±2℃, 湿度45-65%;同时应安装通风换气设备, 使机房有一个清新的操作环境。

(6) 空气质量。

为确保机房内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在机房建设中为机房提供符合要求的场地环境, 机房内的新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清新的新风提高机房的洁净度, 使机房保证正压, 并提供新鲜空气。新风应满足两个指标:其一, 是每人每小时40立方米;其二, 是应占空调系统总风量的5-10%。因此, 机房专用空调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送风方式。

4 加强服务器的软件方面的管理和维护

(1) 备份工怍站系统目录和工怍目录任何一台工作站都有对工作目录的部分权限, 一些学生对工作目录中的某些目录或文件随意的修改、删除或其它操作, 都有可能使得某些工作站不能再登录操作系统, 而对于操作系统目录可以设置读取权限, 这可以对系统目录起到保护作用。因此, 管理人员应在服务器设有共享的驱动盘或文件下对系统目录、工作目录, 以及其它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一旦出现问题, 可以恢复过来。

(2) 权限的控制对于服务器的权限尤其重要, 一旦破坏了系统文件, 服务器就不能正常启动。服务器最好设置登陆系统密码, 而工作站的系统目录, 设置读取权限更为安全, 工作目录没置完全控制权限, 再可设置一个驱动盘或文件夹作为学生用于保存文件。该驱动盘或文件夹应具有完全控制权限, 这样便于管理人员更好地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

(3) 清理垃圾文件每一堂课结束后, 学生都保存了各种类型的文件在服务器里。如果不及时的清理这些垃圾文件, 时间一久, 垃圾文件越多, 占据的硬盘空间越大, 对服务器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5 硬件设备的管理

公共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使用频率高, 所以硬件的损坏率也比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作, 提高设备的正常工作率, 硬件设备的及时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如下:

(1) 建立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维修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2) 利用机房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来降低硬件的损坏率。如在实践教学部的老师的努力下, 目前机房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内的各类考试系统均采用了自己开发的服务器收发卷的一套考试系统, 大大改善了软盘驱动器大量损坏的状况, 同时也有效地提高考试和阅卷效率。

(3) 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 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以及时的更换。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内涵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地位也愈显重要。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提出了看法, 以期为有关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浅析 篇10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掌握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是时代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其教学培养体系中必不可缺的一环,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各不相同

对于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具有的计算机水平都是不同的,可能很多学生在接受中学教育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大学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这就会出现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象;还有很多学生可能会来自于一些地区比较偏远的山区,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非常少,在学习时甚至需要从头开始。学生计算机水平之间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应用软件方面的开发和创造能力,对于人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可以适当的在信息处理方面加强教学力度,这同样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研究,多分析。

(二)教学课程安排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功能的了解,熟悉基本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内容上可以分为理论和上机操作两大部分,占据成分比较大的一部分就是上机操作,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可以更加了解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各项知识点。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之间在开设上机操作课程时都有各自的特点,差异性比较明显,有的学校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还不够完善,大多存在下述几个问题:

1.重视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概念的理解上出现一定的误区,只是觉得上机操作课程要比理论课程更加轻松,抱着好玩的心态来学习这门课程,对上机课重视不够。

2.教学资源较短缺

有些高职院校的机房,计算机数量无法跟学生上机人数的数量达到和谐统一,计算机数量较少,上机课安排的学生却很多,导致很多学生得不到上机实践课程的训练。有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师资资源欠缺,一个教师带很多班级的计算机课程,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有些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安排不以学生为主体,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里需要教授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应付考试,没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不太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愿较弱。

(三)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等职业院校有明确规定,学生只有在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后才可以拿到毕业证书,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偏重计算机等级考试上的内容,不大重视教学大纲里的内容,甚至针对计算机考试等级题库进行重点和反复讲述与练习,学生照着这样的模式学习,在教师讲解考试题目时非常专注,模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时候也会认真操作,这样的形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或多或少的了解计算机相关的基本技能,但跟教学大纲里要求大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还是大相径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虽然很高,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

二、对策分析

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笔者认为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是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个人能力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层次教学是承认学生的差别,是实事求是地以学生为主体来考虑的。分层次教学一般采取分班策略和分类策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多采取的是分类策略,在班级内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行分层次设计,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掌握。在上机操作时,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作业,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掌握不是很熟练的学生要求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围绕兴趣点来掌握比如有关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上机的过程中注意分别进行指导,同时主动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饋信息,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调动起高水平小组的积极性,去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层教学模式实施起来可能有点麻烦,但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学习的热情也就更高了。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精讲多练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精讲要求讲出内容的精髓,多练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确定在1:2为宜,笔者所在学校2011年之前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比例是1:1,2011年后变更为3:4,这个比例不包括实训课。实践教学主要有三个环节:

(1)教学计划安排的上机实践,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由学生自主完成,任课教师提供辅导。

(2)课外上机实践,通过开放机房,让学生掌握教学计划中尚不熟练的操作内容,教师可通过网络或邮件等答疑。

(3)集中实训,是为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生开设的集中实训课程,集中实训是以“任务驱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的实践能力。笔者所在学校是通过一周实训的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重点放在office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上,要求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要达到较高水平,使学生具备综合应用办公软件和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为以后制作演讲性PPT、撰写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报告、制作求职简历等打下基础。集中实训学生普遍反响好,而且社会效果也不错。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多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虽然教师很努力,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或多个案例,其中隐含所要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个完成案例,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运用word制作表格型求职简历,可以通过将两张对比明显的求职简历展示给学生看,吸引学生的兴趣,一张简历是纯文字的叙述,另一张简历是表格和文字的组合,然后比较这两种简历的优劣,可以看出表格和文字组合的简历更简洁、清晰。接着就可以引出学习的重点word中的表格制作与编辑,可分解成几步讲解,即通过工具栏创建表格、用鼠标或键盘选择表格、使用工具栏或菜单命令编辑表格、对表格的外观进行美化等,在讲解中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最初可由创建一个三行四列的简易表格入手,然后让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技巧。

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共同参与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这一章时,因为有了前面Word和Excel软件的学习,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如PowerPoint的新建、打开、关闭、保存等操作是否Word和Excel的方式一样,这三者之间有哪些异同点,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找寻答案,用实际操作去验证结果,将新知识点推导出来,这样既免去因死记硬背而遗忘,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努力探索出适合自身学生成长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睛.论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孙春玲,潘晓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与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上一篇:大规模线性方程组下一篇: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