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流产原因及防治

2024-05-06

母猪流产原因及防治(精选十篇)

母猪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1

1 母猪化胎死胎流产的原因

1.1 由于卵子质量不好或未能掌握适时配种, 卵

子过于衰老, 虽可勉强受精, 但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终致死亡而被母体吸收。

1.2 怀孕母猪饲料营养不全面, 缺乏必要的优质

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特别是钙和磷, 以及维生素A和D, 以至引起胚胎死亡。

1.3 怀孕母猪过肥或长期便秘, 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以至引起化胎、死胎或流产。

1.4 用发霉、变质、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饲喂怀孕母猪, 以至引起饲料中毒而发生流产。

1.5 由于管理不善造成。

如运动场过滑或高低不平, 致使母猪滑倒;圈门狭小, 进出拥挤;鞭打、惊吓、追赶过急等等都容易造成母猪流产。

1.6 高度近亲繁殖, 常导致死胎数增加, 有时还会产出畸形、怪胎仔猪。

此外, 母猪激素紊乱, 生病发高烧以及患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布氏杆菌病等疾病, 都能引起死胎或流产。

2 防治对策

2.1 合理饲养怀孕母猪, 维持种用膘情, 保证胎儿能获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切营养。

特别要注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充分供应。

2.2 防止饲料中毒, 发霉的谷类, 带有毒性的棉

籽饼、马铃薯茎叶、蓖麻叶和含有农药残毒的饲料, 酸性过大的青贮饲料、粉浆和粉渣, 含酒精较多的酒糟等都应尽量避免用来饲喂怀孕母猪或用少量与其他饲料多样搭配。此外还要注意适当搭配一部分带轻泻性的饲料如麸皮等, 防止母猪便秘。

2.3 注意对怀孕母猪的管理, 防止互相拥挤、咬架、滑倒、惊吓和追赶等一切可以避免的机械撞伤。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和无计划的近亲繁殖。

2.4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在母猪怀孕期, 如不到正常分娩日期, 就发现减食或不食, 行动异常, 精神不安, 阴户红肿并流出粘液, 不时努责, 则可能要流产。当发现以上一些流产预兆后, 应及时注射黄体酮15~25 mg并内服镇静剂来安胎。

母猪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2

时间:2011-09-20 来源: 作者: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猪繁殖疾病已成为大中型饲养场最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环境、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病原性因素主要包括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PPV)、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猪伪狂犬病(Swine pseudorabies,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温和性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猪肠病毒综合征(Stillbirth mummification embryonic death infertility,SMEDI)等因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猪繁殖性疾病:

猪细小病毒

(1)预防:

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1月~2个月接种疫苗。

(2)治疗:

本病无特效药治疗,通常应用对症疗法,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促进康复。

发病后要及时补水和补盐,给大量的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用菌痢消或痢克沙或强效菌毒杀(0.1-0.15ML/KG)防止继发感染可减少死亡率。可试用康复母猪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毫升,连用3天,对新生仔猪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同时应立即封锁,严格消毒猪舍、用具、及通道等。

(二)乙型脑炎

(1)预防:

A 对于没有疫情的猪场,应对对后备母猪在5月龄~6月龄注射弱毒苗或灭活苗,每年2次,其他猪应在流行季节来临前1个月注射灭活苗。

B 对于有疫情的猪场:

a.把小母猪赶入关养过阳性猪的栏圈内饲养;

b.饲喂阳性猪的新鲜粪便,使其通过感染而建立主动免疫力,以免在首次怀孕时感染而引起繁殖障碍,也有将木乃伊猪捣碎喂小母猪的。

c.母猪在配种前几周注射疫苗,一般要求母源抗体转阴之后注苗。灭能苗安全有效,免疫期4个月以上,可保护母猪经胎盘感染PPV,经产母猪和公猪也应接种疫苗,以减少带毒和排毒。以通过猪睾丸(ST)细胞120~165代致弱的PPV毒株,以胎猪肾(PFK)细胞培养制成的弱毒苗,肌肉注射后可预防初产母猪的PPV感染,虽然疫苗毒株不会透过怀孕的胎盘屏障,但当直接接种子宫内时对胎儿有致病性,因此这种疫苗只宜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目前,有的国家已研制出了二联、三联和四联疫苗,供防制多种传染性母猪繁殖扰乱用。

d.一旦发生疫情,还要用瘟毒康和高热混感清或黄金散和混感双效拌料,连用七天,预防继发感染。

(2)治疗

加强护理和消炎,以防并发症。肌肉注射正源聚抗和菌毒克星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5天;对延时分娩的病猪及时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引产,防止胎儿fb,滞留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及不孕;对心功能差的使用强心药,机体脱水的要静脉补液等。

(三)猪伪狂犬病

(1)预防:

a.本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对新引进的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疫苗,不可做种用。

b.母猪配种前及临产前1个月左右预防注射疫苗。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2~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如果只免疫种猪,育肥猪感染病毒后可向外排毒,直接威胁种猪群。

c.猪场要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措施,最好使用2%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或酚类消毒剂。其粪尿应放入发酵池或沼气处处理,以免扩大传染本病。

d.在猪场内要进行严格的灭鼠措施,消灭鼠类带毒传播疾病的危险

e.一旦发生疫情,除了严格消毒外,还应用些黄金肽和头孢拉定或圆蓝混感康和头孢拉定拌料,连用七天,防止继发感染。

(2)治疗: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它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正源聚抗注射液和菌毒克星或克毒星和百特先锋治疗。对未发病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四)猪瘟 猪瘟的免疫程序:

①仔猪出生后20日龄首免,60日龄后2免。

②新生的仔猪实行乳猪超前免疫(又称零时免疫),方法为:仔猪出生后,在没有喂奶之前进行猪瘟疫苗的注射,剂量为1-1.5头份,注疫苗后1小时再给仔猪喂奶。实施乳猪超前免疫的仔猪,在45日龄进行一次5头份/头的猪瘟疫苗注射,可以保护育肥猪在整个饲养期内不发生猪瘟。应该注意的是,乳猪的超前免疫工作应在仔猪出生后3小时以内做完。并且疫苗的剂量不要加大,以免发生过敏,有注疫苗后过敏的仔猪,应用肾上腺素解敏。如因母猪的年龄、体况的影响,导致分娩时间延长,则可以配合母猪同期分娩诱导技术,使母猪的生产过程缩短,并且时间集中,从而方便稀释后的猪瘟疫苗的使用和保管,不致因稀释后疫苗的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效价降低或者失效,造成免疫失败。

③种用公母猪,每半年一次的猪瘟疫苗的注射,剂量为6头份/头。也可以在母猪配种前,注射猪瘟疫苗。母猪在妊娠前期40天内,不要做猪瘟疫苗,特别是大剂量的猪瘟疫苗,会透过母猪的胎盘,对胚胎期的仔猪造成隐性感染。猪瘟疫苗免疫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① 猪瘟疫苗可分为组织苗和细胞苗两种,在现场使用中,猪瘟兔化弱毒细胞活疫苗的效果好于猪瘟兔化弱毒组织活疫苗,所以尽量在猪瘟免疫中选用猪瘟兔化弱毒细胞活疫苗。疫苗稀释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用完(25℃以下2小时,25℃以上1小时)。注射的剂量要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并参照免疫程序来确定。注射时,要坚持一头猪换一个针头,防止因针头污染而传染其它的猪,紧急免疫注射时更应该注意。疫苗在注射及保管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阳光直射,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瞬间灭活猪瘟疫苗。

② 在注射猪瘟疫苗的前后一周,尽量不要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尤其是抗病毒的药物。猪瘟的免疫时间要和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时间间隔2周以上,因有资料证实,猪的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和猪瘟的免疫时间间隔过近的话,猪蓝耳病的免疫会严重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其它的猪病的疫苗免疫也应该间隔在5-7天以上。

③ 在免疫猪瘟疫苗的时候,因病情需要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在停药后,需要重新补免猪瘟疫苗。因为此类药物是免疫抑制剂,在免疫过程中使用,会抑制猪瘟特异抗体的产生。猪瘟的治疗

①进行猪瘟疫苗的主动免疫

确诊为猪瘟后,应该迅速的进行全群猪的紧急猪瘟疫苗免疫。免疫的剂量在每头10

头份。在使用疫苗的同时,应该使用猪用的基因工程白细胞干扰素进行注射。实践

证明,猪用的基因工程干扰素与猪瘟疫苗同时使用,可以加快病猪猪瘟特异抗体的

产生过程,并且可以非特异全面提高体液抗体的水平。

②使用抗生素、退热药进行猪瘟并发和继发疾病的对症治疗

因为在猪瘟发生后,往往并发其它的猪的细菌病、原虫病,所以在紧急免疫的同时,应该同时使用抗生素进行猪瘟的并发症的对症治疗;如倍能(孕蓄禁用),强效菌毒杀,混感专家等。出现高热现象的病猪,应该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柴胡细辛注射液等做退热治疗。

同时用瘟毒康和阿莫西林拌料,连用七天。

③使用猪用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猪用的免疫球蛋白做为一种被动抗体的补充用于猪瘟病猪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面积使用,证明治疗结果是确切的。猪用的免疫球蛋白和猪用的基因工程干扰素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猪瘟,同时也以用来控制和治疗其它的猪的病毒性传染病。应注意的是,采用此类的药物治疗猪病时,一定要选用同种同源的基因工程产品。

④使用中草药制剂、维生素制剂进行辅助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正确使用增进免疫的中草药制剂、维生素制剂进行治疗,可以增强病猪的体质,促进病猪病情的康复,对病猪尽快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选用的如:正源聚抗、克毒星、百服宁。VB1、VC、VB12等。

综上所述,猪瘟是一种严重影响养殖生产的猪病。目前本病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已经证明免疫接种是防治猪瘟的主要措施。所以应该以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为主,配合其它的一些综合措施,如保证日粮营养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消毒等防疫措施的执行等等,才能取得综合防治的效果,把猪瘟这一养猪业的头号传染病控制好。

(五)猪钩端螺旋体病

防治:

本病的预防应首先消灭猪圈及其周围的鼠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在本病常发地区,应进行疫苗免疫注射。可用单价或多价(根据实际需要将单价合并成)灭活菌苗3ml,肌肉注射,间隔1周,再肌肉注射5ml。每隔半年再免疫注射1次。

治疗:

A 正源附弓消(0.1-0.15ML/KG);

B病情严重的猪可用维生素、葡萄糖进行输液治疗;

C链霉素、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疗效。感染猪群可用土霉素拌料(0.75~1.5g/kg)连喂7天,可以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蔓延。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连续用土霉素拌料饲喂,可以防止发生流产。

D 如果猪群历史上存在周期性不孕,可在预期出现问题前通过饲料作预防性用药。

断奶时按25mg/kg体重给母猪注射链霉素。公猪每隔六周按此剂量治疗一次。如果没有链霉素,也可采用半合成青霉素。

配种后向阴道前端注入抗生素。同“阴道分泌物综合症”的疗法。于最后一次配种后6~18小时通过人工授精输精管将抗生素送入阴道前端。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二双氢链霉素。具体用药可征求兽医意见

(六)猪弓形虫病

预防和治疗:

母猪屡配不孕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3

近年来,很多养殖场(户)反映初(经)产母猪经常发生乏情及屡配不孕现象,尤其是养猪规模的高度集约化以及种猪的普及,该问题越显突出。笔者在进行猪人工授精推广的工作过程中也曾遇到这种情况,推广人工授精500余次,发生屡配不孕的高达10%左右。母猪屡配不孕给养猪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养殖效益。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供参考。

1 不孕原因

1.1 生殖系统疾病

母猪卵巢疾病、排卵异常、生殖道炎症或生殖机能衰退等均可引起母猪屡配不孕。很多养殖户反映只要母猪到发情期就会从阴门处流出石灰样物质,这是由于养殖户不按兽医卫生操作规程进行配种及分娩,将细菌带入子宫内,导致母猪抵抗力下降而诱发生殖系统疾病。

1.2 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对母猪的发情影响较大,大量生产统计资料表明,当气温在32℃以上配种时,返情率高达19.7%,其原因是强烈的热应激抑制了性激素的分泌,导致假发情,排卵推迟。

1.3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母猪屡配不孕症最为常见。主要由于饲料营养不足,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时常导致母猪生殖机能发生障碍。此外,猪食入霉变玉米中的黄曲霉素等及饲料中的其他霉菌毒素均可导致假发情。母猪一般表现为发情不正常,如发情不定期、发情期延长或持续发情,有的即使发情但不排卵,造成屡配不孕。

1.4 传染病因素

病毒性感染(如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非典型猪瘟病毒等)、细菌性感染(如布氏杆菌、魏氏梭菌等)、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钩端螺旋体等)均可引起母猪不孕、流产或死胎。

1.5 其他因素

如用来配种的公猪有死精、少精、精子畸形和精子活力不强及精液带脓等现象均会导致母猪不孕。

2 防治措施

(1)由于生殖系统疾病造成的母猪屡配不孕,首先必须尽可能地查明并及时对症治疗。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适当增加精料的喂量,并提供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保证母猪有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母猪的体质和抗病力。

(2)改善饲养环境。可在猪舍内安装降温换气设施,同时多喂青绿饲料,配种时注意环境和公(母)猪身体消毒,尤其在进行人工配种时更要注意卫生和消毒,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受胎率。

(3)针对传染病因素引起的母猪屡配不孕,应注意对母猪进行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对可以治疗的疾病应在病猪痊愈后再配种,对一些难以治疗的患猪建议淘汰。养殖场要树立加强消毒防疫,预防为主的养殖观念,要经常打扫圈舍,每周消毒1~2次,并做好灭蚊和灭鼠工作。

(4)对霉菌毒素引起的母猪屡配不孕,防治要点在于饲料的防霉、去霉和解霉三个环节。对已发生中毒的猪只,要立即更换饲料,及时服用去泻类的药物,促使肠道内毒素排出,同时喂给青绿饲料、补充维生素及葡萄糖,以缓解中毒症状,严重者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5)对因公猪繁殖期疾病引起的母猪屡配不孕,首先应调查和分析病史,找出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饲养管理中,必须注意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三者的平衡,才能使公猪提供优质的精液。

3 小结

随着家畜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在饲养过程中按照规范的养殖免疫程序,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势在必行。乡镇畜牧兽医部门应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确保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收稿日期:2011-11-05

作者简介:曹代平(1976-),男,贵州瓮安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电话)13595497828(电子信箱)xiaodefu83@sina.com。

母猪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4

1母猪流产和死胎原因

1.1疾病性因素

1.1.1病毒性传染病如猪瘟、猪繁殖呼吸系统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圆环病毒、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引起流产。

1.1.2细菌性传染病如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衣原体病。

1.1.3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可引发流产。

1.2营养性因素

1.2.1饲料营养不足

母猪的营养水平直接影响内分泌的平衡。内分泌的紊乱, 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 极易引起母猪流产。此外, 母猪食用发霉、变质、有毒饲料或食用了冰冻饲料、饮水等均可引起母猪流产。

1.2.2饲料质量太差:

一些养猪户不掌握母猪的科学饲养技术, 特别是对后备母猪、哺乳母猪、空怀母猪的饲养阶段所用的饲料质量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常常受传统饲养方法的影响。只顾省钱不顾后果, 所用精粗饲料比例不当, 造成母猪体质严重下降, 使妊娠母猪表现钙磷缺乏癖, 食盐和微量元素缺乏癖等症状, 从而导致母猪流产和死胎的发生。

1.3机械性因素

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 如母猪相互挤撞、咬架、追赶时跨沟、饲养员粗暴击打、饲养密度过大、栏位拥挤、猪舍地面光滑造成摔倒等, 引起流产或死胎。合群并圈或追赶引起的外伤性流产。

1.4应激性因素

突然受到惊吓、注射疫苗等应激因素, 引起的应激性流产;以及高温酷暑中, 母猪受热应激, 尤其是妊娠初期, 遭受高温应激可使

1.5其他因素

妊娠诊断不准确, 怀孕母猪妊娠期表现不明显, 特别是本交的母猪, 常常会造成孕后错配等;在妊娠期中投放大量的泻药、驱虫药、利尿剂, 造成胚胎死亡流产。还有生殖器官炎症及机能紊乱性, 医疗错误等引起的流产

2防治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健全饲养管理制度。在生产实际中, 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 让妊娠母猪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水平。

2.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和综合防疫的方针。

坚持预防免疫注射制度,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格执行经常性的防疫卫生制度。防患于未然。对疾病引起的流产, 可以经过抗体水平的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同时加强消毒工作。

2.3合理饲养怀孕母猪, 维持种用膘情, 保证胎儿能获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切营养。

特别要注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充分供应。母猪怀孕后尽量避免大范围的调圈和并圈。禁止剧烈运动和突然惊吓。

2.4给予母猪优质饲料。

防止饲料中毒, 发霉的谷类, 带有毒性的棉籽饼、马铃薯茎叶、蓖麻叶和含有农药残毒的饲料, 酸性过大的青贮饲料、粉浆和粉渣, 含酒精较多的酒糟等都应尽量避免用来饲喂怀孕母猪或用少量与其他饲料多样搭配。此外还要注意适当搭配一部分带轻泻性的饲料如麸皮等, 防止母猪便秘。

2.5

羊流产的原因及其防治 篇5

1 病因

该病病因千差万别,系统的整理主要分三个方向:一般流产、传染病性流产和寄生虫性流产。根据症状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自发性流产和症状性流产。自发性流产通常的临床表现是胎膜或者胎盘异常、胚胎数过多、胚体发育停缓等,症状性流产通常是通过生殖器官恶性疾病、饲养管理极度不当、母羊身体损伤、医疗失误或感染传染性疾病造成的。

2 临床症状

多数流产均有一个共同特征(除隐性流产):或多或少地表现拱腰、呈怒责排尿姿势,外阴挂有红色污秽分泌物或血液,病畜多有回头视腹等腹痛现象。

2.1隐性流产

常在怀孕25 d左右发生,胎儿死亡后组织在母体内液化被母体吸收,无明显临床症状。

2.2.小产和早产

因胎体及胎膜发育分化程度小,多数母羊无症状的情况下排出胎儿,此时未经变化,临床上叫小产;母羊有类似正常分娩的征兆,但不太明显,排出不足月的活胎,临床上叫早产,早产通常在排出胎儿的前3~4 d母羊有乳腺稍肿胀的征兆。

2.3干尸化胎儿

因黄体依然存在,子宫颈不能打开,微生物难以侵入母畜子宫中,胎儿在母体的保护下不会腐败降解,随着妊娠的中断,后期羊水等水分被母畜吸收,体积缩小硬如干尸。这种情况母畜没有任何发病现象,因此容易被忽视。细心者可发现的唯一外在迹象是母羊怀孕至某一时间后腹围不增大反而变小,怀孕终止。这种情况通过直肠检查可以摸到子宫呈圆球状,体积较正常怀孕月份小得多,无胎动、胎水,也无怀孕脉搏。

2.4排出浸溶胎儿

死于母体子宫内的胎儿在非腐败性微生物作用下软组织液化崩解,这种情况下骨头没有完全分解。母羊指示性征兆:经过母羊产道排出的恶臭黏液,黏液中夹杂着碎骨片,通过直肠检查可以发现子宫内有残存的碎骨片。

2.5胎儿崩解转气

这种现象是胎儿浸润的进一步的恶化,死于子宫内的胎体,受到腐败菌降解,产生硫化氢、氨气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充塞母畜胸腹腔。母羊临床表现:腹围变大、频繁努责,阴门流出恶臭的液体,并伴随体温升高,触诊可听到胎体有捻发音发出。

3 治疗

3.1症状后处理

通常母羊出现回头视腹等腹痛、起卧不安、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此时如果子宫颈黏液塞还没有溶解,即暗示可能即将发生流产现象。临床上通常采取以下安胎措施治疗母羊:肌注黄体酮:40 mg, 1 次/日,连用3~5次。同时肌肉注射镇定剂盐酸氯丙嗪0.8 mg/(kg·bw)制止母羊阵缩和努责,若配合中药对出现流产预兆的母羊进行安胎效果更好,如白术安胎散。按照上述处理后,若母羊的症状仍未得以好转,病情呈如下恶化:子宫颈不再闭合、阴道分泌物增多、胎囊脱入阴道或羊水已破,这时流产将难以避免,应尽快帮助孕羊将子宫胎体等物排出(措施可参考干尸化胎儿和浸溶胎儿的处理),保大弃小。

3.2干尸化胎儿和浸溶胎儿的处理

对于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有一个原则:加速促排,分离后取,消毒防炎。加速促排,通常通过前列腺素制剂和雌激素溶解黄体等方法、促使孕羊子宫颈扩张,进而使得产道顺畅(可以在产道内灌入混合着抗生素的润滑剂润滑产道),便于子宫内容物的快速排出。分离后取,在母畜排出内容物和死胎过程中,切记不要死拽硬拉,应将胎骨缓慢取出(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产道),如遇大块骨头,应该先将其拆成小块儿后再取出。消毒防炎,待内容物排出后,用消毒液或配有抗生素的10% 盐水洗净母畜子宫,可适量注射部分缩宫素(有利于子宫归位,残余液体排出),对于胎儿浸溶的流产情况,强烈建议在子宫内注入抗生素,同时给予全身的补液治疗,防止产后后遗症。

4 预防

流产的原因千差万别,症状也呈多种多样,通常流产一旦发生,往往无法阻止、预后不良,因此在对于流产应该是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做好羊的流产的预防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4.1 重视传染病预防

根据当地流行的羊传染病态势,带有明确目的去做好常发病的免疫防疫工作,通常情况下、在母羊的空怀期完成各种疫苗的免疫工作,针对衣原体流产,可注射甲醛灭活的卵黄囊灭活疫苗,一般为皮下注射3 mL/只,免疫期为7个月;针对布氏杆菌流产,非疫区定期饮水免疫接种布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活菌苗,剂量为100亿活菌一次饮完。同时应尽量实施人工授精技术,在引种种羊时,严格要求从无疫病区域引种,新入场羊只要进行隔离观察,为期不可低于15 d ,待确定无疫病羊只方可入群,防止病原流入养殖区。

4.2加强场舍卫生消毒工作

及时清理栏舍的粪便和废弃物,并对栏舍等活动区定期定量消毒,严格要求对发生流产疾病的母羊做好隔离并加强消毒力度,从而保证舍场清洁卫生。

4.3制定合理驱虫计划

因地制宜的制定体内外驱虫计划以减少寄生虫性流产的发生,通常采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抗蠕虫药对羊只进行定期定量驱虫,驱虫要求在准备怀孕母羊的空怀时期施行,驱虫后对粪尿等污物堆积进行生物发酵。对疑似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土壤场地等相关用品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4.4 做好孕羊的饲养管理工作

给孕羊补饲适当精饲料,以增强孕羊的体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同时严格禁止饲喂霉变的饲料、饲草,禁止饮用冰冻水。实行怀孕后期母羊单独饲养,严防孕羊受到挤压。避免孕羊受惊吓与剧烈运动,同时要加强通风和保暖,特别在炎热的季节要防止孕羊中暑。

4.5 规范日常用药、淘汰部分种羊

妊娠后禁用慎用可能引发母羊流产的某些药物,如:硫酸钠等泻下剂、硫酸奎宁等解热镇痛药、毛果芸香碱等拟胆碱药、催产素等子宫收缩药、前列腺素等催情药、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等。

母猪流产原因及综合防制 篇6

1.1 饲料因素

部分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及其副产品中含有有毒成分,用未经脱毒处理的作物喂母猪,会引起母猪流产。1.1.1棉子饼及棉子叶中含有棉子油酚,若母猪长期食用可发生中毒。棉子毒是一种细胞毒和神经毒,对胃肠黏膜有强刺激性,并能溶解红细胞,它可使神经机能发生紊乱。怀孕母猪食用未脱毒的棉子饼饲料后常发生流产。

1.1.2 麦类作物

(如裸麦、燕麦、大麦、小麦)生育期感染了麦角菌后,可在穗上形成麦角,怀孕母猪吃了麦角菌寄生的糠麸饲料后会发生麦角中毒。麦角的有毒成分主要是麦角毒和麦角胺,其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并可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和子宫收缩而导致母猪流产。

1.1.3

酒糟含有一定的乙醇,长期过量饲喂酒糟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

1.1.4

长期饲喂霉败、变质、冰冻的饲料或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和矿物质(如锌),喂饲不定时,母猪贪食过多亦可引起流产。

1.2 环境因素

怀孕母猪与育肥猪同舍饲养,猪只的追逐爬跨,造成怀孕母猪受惊、碰撞、跳跃、滑跌、急跑等都可能引起流产。

1.3 疾病因素

母猪患子宫内膜炎、阴道炎、肺炎、胃肠炎或热性重症及胎儿和胎膜异常时可引起流产。

1.4 药物因素

误用大量泻剂、糖皮质激素或促进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大剂量的硫酸钠、大黄、青霉素配合地塞米松都会引起怀孕母猪流产。

1.5 病原微生物因素

造成怀孕母猪流产的病原微生物很多,常见的引起流产的细菌有衣原体、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李氏杆菌、链球菌等;常见的引起流产的病毒性疾病有蓝耳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等;寄生虫病中的弓形虫病也会引起怀孕母猪流产。

2 症状

孕猪拱腰,屡作排尿姿势,阴道流出血液或不断地排出红色的污秽分泌物,患猪有腹痛表现。

流产时,母猪频频卧地,腹痛显著,出现努责症状,随后胎膜从阴道露出,并因母猪的强力努责而破水,有时破水后,胎儿仍停留在子宫内,其组织水分被吸收,变为棕黑色,似干尸样。有的胎儿在母体内发酵、腐败、分解,此时母猪阴道内流出污秽不洁的恶臭液体,并常混有腐败的胎儿组织碎块。胎儿的骨片停留于子宫内,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子宫内膜炎及败血症、子宫体高度水肿。患猪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病程长者,极度消瘦,直致死亡。

3 防治

3.1 非传染性流产的防治

3.1.1 饲养中喂给孕猪营养丰

富、新鲜、干净的饲料,按妊娠母猪饲养标准,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2%,同时应适量喂给食盐和骨粉等矿物质。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类添加剂,有条件的,补喂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胡萝卜,这对怀孕母猪特别重要。饲喂做到定时定量、少喂勤添;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如棉子饼、菜子饼等,不宜大量使用酒糟喂孕猪,否则会导致中毒、流产。

3.1.2 不要空腹饮水,冬季不要

饮冷水,饮水必须新鲜清洁。3.1.3怀孕母猪与育肥猪和空怀猪分槽(分群)喂养。母猪舍应采用防滑地面,并尽可能宽大,以免拥挤、滑跌,孕猪出入厩舍不要驱赶太快。

3.1.4 治疗孕猪疾病时应注意

用药禁忌,泻剂、糖皮质激素和促进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应慎用。3.1.5母猪流产,胎膜已破,胎水流出,子宫收缩无力,胎儿不能产出时,需及时进行助产,可肌肉或皮下注射乙烯雌酚注射液5~10 mg。流产时,如子宫颈口已经开大,但胎儿的位置及姿势反常或胎儿已亡,则需校正后用手将胎儿拉出,随后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

当胎儿浸溶,母猪阴道内流出污秽不洁的恶臭液体并混有腐败的胎儿组织碎块时,需及时进行剖腹术,以结扎子宫体,摘出子宫及胎儿骨片,否则可危及母猪生命。抗感染可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3万U肌肉注射3~5 d,每天2次。

3.2 传染性流产的防治

3.2.1 购进健康猪进行繁殖、育肥。

从外地购进种公猪、种母猪、育肥仔猪时,必须严格检疫,特别应注意对可导致繁殖障碍的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伪狂犬病等的检疫。

在排除患病后方可购入,购入后隔离饲养30d,再作一次检疫,结果为阴性方可混入健康群饲养,阳性猪应作淘汰处理。

3.2.2 防疫免疫。

了解当地生猪疫病动态,做好免疫工作,特别应注意对能导致母猪流产的传染病的防疫免疫,并建立免疫程序。

3.2.3 建立兽医卫生制度。

经常开展灭蝇、灭蚊、灭鼠工作,消灭传染媒介。定期选用对病毒、细菌有强力杀灭作用的消毒药品消毒圈舍及环境。

3.2.4 应急处置不可预见的传染病。

一旦发生传染病,应及时隔离病猪,深埋处理死亡猪及胎儿、流产物。

3.2.5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疫病,选用敏感药品治疗病猪。

母猪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7

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能排出20~40个卵子, 但每胎产仔数为10头左右, 这是由于产前胚胎死亡造成的。胚胎死亡多发生在孕后的9~13d, 第3周也有一部分死亡, 这两期胚胎死亡数占全部受精卵的30%~40%;妊娠60~70d还有一部分胎儿死亡, 约占15%左右。

1.1 胚胎死亡原因

1.1.1 营养不良

母猪在妊娠期严重缺乏蛋白质, 维生素A、E、B2, 矿物质钙、磷、铁、硒、典等营养物造成胚胎死亡。另外, 日粮中能量水平过高也容易造成胚胎死亡。

1.1.2 排卵数与子宫容积的矛盾

排卵数多, 胚胎数也多, 但子宫血管数并未明显增加, 营养供应不足, 造成胚胎死忙;妊娠后期由于胎儿数多, 胎儿挤压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 也会造成胎儿死亡。

1.1.3 内分泌不足

妊娠期母猪卵巢上妊娠黄体分泌的孕酮 (又叫黄体酮) 不足, 造成胚胎死亡。因此, 在初产母猪日粮中加入孕酮, 可增加胚胎的成活数。

1.1.4 生殖道疾病

母猪子宫感染布氏杆菌、细小病毒、大肠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败血性巴氏杆菌等, 造成胚胎死亡。感染途径多为配种时从公猪阴茎包皮、包皮集尿内或母猪阴道内带进细菌。

1.1.5 高烧疾病

如患猪瘟、猪丹毒、乙型脑炎、流感、败血症等, 连续高烧几天, 体温高达40.6℃以上, 造成死胎。

1.1.6 中毒饲料中毒或农药中毒也造成胚胎死亡。

1.1.7 高度近亲繁殖

高度近亲繁殖使母猪本身或胚胎的生活力下降, 造成排卵减少、卵子发育不健全, 胚胎发育不良, 胚胎死亡增多。

1.1.8 配种过早或过晚

配种过早或过晚使未成熟或衰老的卵子发生多精入卵, 从而形成多倍体受精卵, 这样的受精卵最多活17d, 为此, 适时交配, 重复交配与混合精液输精, 能提高胚胎的成活率。人工授精时, 保存2d以上的精液, 胚胎死亡数可能增加。

1.1.9 高气温影响

在妊娠的第一个星期, 外界气温在短时间内高达32~39℃, 胚胎死亡数增加。因此, 在炎夏把妊娠三个星期内的母猪养在阴凉处是很有好处的。

1.1.1 0 长期不运动母猪长期不运动胚胎死亡率比常运动的母猪提高0.3%。

1.2 防止胚胎死亡的措施

(1) 妊娠母猪饲料要营养全面, 尤其应注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注意勿使母猪过肥。 (2) 不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的饲料及冰冻饲料。 (3) 母猪妊娠后期增加饲喂次数, 但每次喂量不宜过多, 以免胃肠内容物挤压胎儿。产前应给母猪减料。 (4) 防止母猪咬斗、跳栏和滑倒, 不追赶、鞭打母猪。 (5) 配种应有计划, 防止近亲繁殖。掌握好母猪的发情规律, 做到适时配种。

2 母猪假妊娠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母猪配种后并未妊娠, 但腹部一天天大起来, 乳房也膨大, 到“临产”期前后, 甚至还能挤出一些清奶, 但就是不产, 腹部与乳房逐渐缩回。这种现象叫假妊娠。

2.1 假妊娠的原因

由于胚胎早期死亡与吸收, 妊娠黄体有时继续存在, 则孕酮继续分泌, 好像妊娠仍在继续。另外, 由于营养不良, 气候多变以及生殖器官疾病, 造成母猪内分泌紊乱, 致使发情母猪的卵巢排卵后所形成的性周黄体不能按时 (一般14~15d左右) 消失, 于是孕酮继续分泌, 抑制了垂体前叶分泌促滤泡成熟素, 滤泡发育停滞, 母猪发情周期延缓或停止。在孕酮作用下, 子宫内膜明显增生, 子宫收缩减弱, 乳腺小叶发育, 个别猪还能分泌少量清奶等。

2.2 防止措施

改善母猪配种前后的营养条件;预防治疗母猪生殖道疾病;做好冬季和早春的防寒、保温工作;早春配种的母猪, 在配种前适当多喂些青绿多汁或成品多种维生素, 以保证滤泡的正常发育;为了溶解持久黄体, 可注射前列腺素5mg与孕马血清1000IU。用法:将两种药同时肌肉注射;也可先肌肉注射前列腺素, 3d后再注射孕马血清。

3 妊娠母猪流产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3.1 母猪流产的原因

(下转55页) (上接52页)

3.1.1 营养不良妊娠母猪中严重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3.1.2 母猪过肥过瘦

过肥母猪子宫周围沉积的脂肪较多, 它压迫子宫造成供血不足或使子宫不能随胎儿的生长发育而扩张, 从而限制了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瘦主要是营养不良造成的。

3.1.3 近亲繁殖公、母猪高度近亲繁殖, 使胚胎生活力下降。

3.1.4 管理不当

如放牧或运动时, 滑跌、咬架、跳沟、打冷鞭、追赶过急、打猪、踢猪等;猪圈太拥挤, 圈内面积狭窄、争食、挤压等;猪窝高低不平, 胎儿受到不正常的挤压;用深坑大圈饲养妊娠母猪时, 粪坑太陡或圈内过于泥泞, 托扭了肚子。突然改换饲料, 使妊娠母猪不能忍受;冬季或早春喂冰冻饲料或饮了冰水;长期睡在阴冷, 潮湿的猪圈内。

3.1.5 疾病

母猪患某些高烧性疾病如患猪瘟、猪丹毒、流感、肺炎、便秘等病;母猪患疥癣、猪虱子或湿疹, 由于奇痒而经常用力蹭痒。

3.1.6 各种中毒

如霉菌、棉籽饼、菜子饼、龙葵精 (发芽的土豆中最多) 、甘薯黑斑病、氢氰酸 (高粱苗、玉米苗中含量高) 、酸度过大的青贮或酒糟造成的酸、以及各种剧毒中毒等。

3.2 防治措施

母猪胚胎死亡原因及防治 篇8

1 种公猪因素

妊娠母猪胚胎死亡的原因一部分来自种公猪。精子携带的遗传物质、精子的质量、精子和卵子之间的亲和力等, 都会影响胚胎的生命力和发育。

适时配种是提高胚胎成活率的重要保证。过早配种, 卵子排出时, 精子已失去受精能力, 即使勉强受精, 胚胎成活率也会降低。延迟配种, 当精子进入母猪生殖道内, 卵子活力降低, 同样导致胚胎成活率迅速下降。排卵6h以前和排卵14h后配种, 胚胎成活率分别为88%和32%。如果2次配种时间掌握的比较好, 对每头母猪最好不要配种2次以上。在站立反应后期进行配种, 会造成胚胎死亡。

配种刺激和精清也能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在配种4d后, 本交母猪胚胎发育程度高于人工授精母猪。猪精液保存3d以上进行输精, 也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 原因是精子核内的DNA下降。

精子异常或异常受精如多精子受精或含有两个雌性原核卵的单精子受精都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

2 繁殖母猪因素

初产母猪和产仔5胎以上的母猪胚胎死亡率较高。配种体重较大的母猪 (150kg以上) 其受胎率降低, 胚胎死亡严重。这是因为猪体过肥, 子宫体周围, 皮下和腹膜等处沉积过多脂肪, 影响并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 致使胚胎死亡。而体重较轻的母猪 (120kg左右) 胚胎死亡率较低。

母猪排卵时间也会影响到胚胎成活率, 排卵时间延迟使胚胎发育整齐度下降, 胚胎死亡率增加, 窝产仔数下降。

流产后的母猪立即配种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 所以应该等到下一个发情期再实施配种。

3 营养因素

母猪营养不良, 过肥或过瘦或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某些微量元素等, 不但会降低母猪排卵数和受精率, 而且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

3.1 能量水平

妊娠早期, 给母猪过高水平饲喂能量, 可使胚胎存活率下降。对于初产母猪, 在妊娠早期增加采食量, 会降低胚胎存活率。因为配种后3周以内, 受精卵形成胚胎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营养, 给母猪饲喂低能量水平的妊娠日粮, 即能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相反, 如果摄入过高营养水平的日粮, 配种后1~2d内机体代谢旺盛, 促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从而影响孕激素的分泌, 致使循环血液中黄体酮水平和极为重要的子宫特异性蛋白质的分泌降低, 造成胚胎死亡。但是, 如果母猪严重营养不足, 也会使胚胎存活率降低, 主要原因是由于母猪营养缺乏, 胎盘分泌的营养物质不能够满足胚胎生长发育的需要, 一部分胚胎得不到营养而发生死亡。母猪的养分需要量随怀孕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与胚胎的发育相一致。

3.2 母猪体况

母猪体况好坏决定着饲喂水平对胚胎成活率的影响。对体况较好的母猪给以高饲喂水平会使母体过肥而增加胚胎死亡率。但是, 对体况较差的瘦弱母猪饲喂较多的饲料, 则会提高胚胎成活率, 所以, 应按照每头怀孕母猪的体况来调整妊娠早期的采食量。

3.3 维生素

3.3.1 维生素A是猪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维生素。

它能维护妊娠母猪上皮组织正常发育, 促进特殊子宫蛋白质的分泌。如果妊娠母猪缺乏维生素A, 则会导致胚胎发生死亡或被母体吸收。母猪配种后4周内胚胎存活率与血液中的孕酮水平呈正相关, 而缺乏维生素A则会降低铁的吸收和血清中孕酮水平, 从而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同时, 维生素A缺乏会使胚胎直径变异性增加, 降低胚胎发育的整齐度, 促使胚胎发生死亡。

3.3.2 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酚, 是存在于所有细胞膜和细胞器中的高效生物抗氧化剂。

它不仅提高机体应激前后的免疫功能, 而且对妊娠母猪胚胎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妊娠母猪如果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繁殖机能紊乱, 使母猪胎盘和胚胎血管受损, 从而引起胚胎死亡。

3.3.3 叶酸对维持母猪繁殖机能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在母猪饲粮中添加辅酶型的叶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胚胎死亡。日粮添加适量叶酸 (10mg/kg) 可以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尤其是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处理过的母猪, 效果比较明显。随母猪饲料中叶酸水平增加, 胚胎叶酸盐水平呈线性增加, 母猪叶酸可能通过子宫主动转运机制转运至胚胎。叶酸缺乏不仅限制DNA的合成, 同时使DNA合成出现缺陷, 进而导致胚胎死亡和胎儿畸形。

3.4 矿物质

矿物质元素锌对胚胎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锌元素含量不足时, 怀孕母猪表现为胚胎发育异常, 胚胎死亡率增加, 难产、死胎增加, 卵巢萎缩, 发情周期紊乱, 延迟发情或不发情等症状。据报道, 低锌日粮对活产仔猪没有明显影响, 但会阻碍早期胚胎发育, 并导致母猪分娩时间延长和仔猪先天性畸形, 同时增加了分娩时的应激程度, 使母猪分娩时间延长。此外, 矿物质元素Se、Cr等严重缺乏会增加胚胎死亡率。

3.5 其它营养因素

给妊娠母猪饲喂过多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精料, 发霉、腐败、变质、冰冻等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的饲料也会造成胚胎死亡。胃肠内食物容积过大, 压迫胎儿也会造成死亡。

4 环境及管理因素

4.1 环境因素

4.1.1 子宫内环境子宫内胚胎数目对胚胎存活至关重要。

每一个胚胎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果胚胎数目增加, 则降低了每一个胚胎附植点的血液供应量, 也限制了胎膜的正常发育, 最后导致胚胎死亡。母猪胚胎数过多时, 长发生此种情况。胚胎数目过少时, 亦会引起胚胎死亡。因为胚胎数太少, 胚胎产生的激素不足, 母体妊娠识别发生障碍, 子宫内溶黄体物质使黄体退化, 最终导致胚胎死亡。

4.1.2 母体外环境母体的外环境如高温、圈舍环境等通过母体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导致胚胎死亡。

母猪在妊娠早期对高温的忍耐力很差, 当外界温度长时间超过32℃时, 妊娠母猪通过血液调节已维持不了自身的热平衡而产生热应激, 胚胎死亡率也明显增加。配种后3d~2周, 尤其是配种后11~12d附植期内, 在32~39℃环境中24h, 也会引起胚胎死亡, 同时, 存活率降低35%~40%。经产母猪在6~9月高温季节有32.5%~40%胚胎发育受阻, 而其他月份只有8.2%~20.7%。

妊娠母猪圈舍内环境的好坏,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如果母猪圈舍通风不良, 导致舍内有害气体 (CO、H2S、NH3等) 含量升高, 可以使妊娠前两周的母猪胚胎死亡率显著升高。母猪配种后须从配种舍转入妊娠舍, 转群工作应在配种后最初72h以内或在配后28d时进行, 否则会导致胚胎着床前或混群时的应激反应, 造成胚胎死亡。

4.2 管理因素

母猪妊娠30d后, 由于管理不当, 服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 也可引起胚胎死亡。30d后胎儿从母体血液中吸取营养, 此时给母猪服用有刺激性药物, 易使胎儿发生畸形或胚胎死亡。40d后胎儿各脏器逐渐发育成熟, 有刺激性药物可导致胎儿中毒, 轻者影响发育, 重者可引起流产和死胎。

另外, 对妊娠母猪管理不当如鞭打, 急追猛赶, 使母猪跨越壕沟或其他障碍, 母猪相互咬架, 或进出窄小的圈门时互相拥挤等都可能造成胚胎死亡或流产。大约有25%~30%的胚胎死亡是由外环境造成的。

5 遗传因素

猪的排卵数和胚胎成活率受遗传因素的控制, 主要表现在子宫长度与胚胎成活率之间有着高度的正相关。

近亲繁殖是引起胚胎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过度近交会使一些致死基因获得纯合的机会, 并且近亲繁殖受精亲和力降低, 胚胎生命力弱, 致使胚胎死亡率增加。

猪染色体的畸变与胚胎死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猪胚胎死亡不少是由三倍体所致,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易位、缺失等, 也可引起早期胚胎死亡。具有遗传缺陷的胚胎在妊娠早期同样发生胚胎死亡。

6 内分泌因素

母猪配种后21d内, 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 如果产生应激, 就会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分泌, 从而影响胚胎附植, 增加胚胎死亡率。激素的分泌与激素间的动态平衡对胚胎存活有重要作用。妊娠早期胚胎雌激素会导致胚胎发育的不均衡而增加早期胚胎的死亡率, 并且强势胚胎雌激素的分泌导致弱势胚胎死亡和被吸收。同时, 母猪配种受孕主要与分泌的孕酮和雌激素有关, 如果雌激素和孕酮分泌失调, 比例失衡, 会导致黄体溶解, 影响胚胎的正常附植, 最终导致胚胎死亡。对于发育不全的胚胎, 其内分泌功能不足以对抗子宫溶黄体物质的溶黄体作用, 孕酮含量下降, 胚胎死亡, 妊娠终止。

7 免疫学因素

免疫因素也是引起胚胎死亡的原因之一。免疫不亲合性能影响胚胎的发育。妊娠母猪被血浆蛋白的同种异型抗原致敏后, 胚盘屏障就会受到破坏, 大分子物质如抗原物质和抗体都可以通过, 进入胎儿体内, 必然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使胚胎死亡。一般情况下配种妊娠前4周的母猪应严禁接种疫苗, 因为免疫接种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若需要免疫接种, 应该在4周以后进行补免, 否则就会引起胚胎死亡。

8 泌乳因素

母猪是最典型的泌乳性乏情动物, 在泌乳期内不会发情排卵受胎, 但如果在泌乳第7d进行早期断奶然后配种, 则在妊娠的9~20d内, 胚胎死亡严重。胚胎成活率随哺乳期缩短而下降, 因此, 哺乳不足21d的母猪胚胎成活率较低。泌乳对胚胎发育的有害作用可能在于妨碍胚胎的附植, 也可能与子宫的不完全恢复有关。

9 疾病因素

母猪自身某些疾病可导致胚胎死亡。生殖器官幼稚型和畸形、子宫疾病以及危害生殖能力的传染病都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胚胎死亡。怀孕母猪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时, 会导致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等症状而引起胚胎死亡。例如:猪瘟病毒 (HCV) 、猪细小病毒 (PPV)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JEV) 、伪狂犬病病毒 (PRV) 、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 (PRRSV) 等均可引起胚胎死亡和干尸化。钩端螺旋体病、肠病毒病、布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都能引起胚胎死亡。

1 0 防治措施

对由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胎儿死亡, 应按病因改善猪的饲养管理, 对可救活的胎儿进行抢救, 为了防止胎儿死亡, 可以采用引产措施;防止近亲繁殖, 淘汰有遗传缺陷的母猪;科学饲养, 维持母猪的种用体况, 使母猪保持八成膘, 同时喂给全价配合饲料, 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 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有刺激性的饲料, 喂给母猪青绿多汁饲料或麸皮等轻泻性饲料, 防止母猪便秘。对围产期的母猪, 应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和钙制剂, 产前注射500mg葡萄糖铁、右旋糖苷铁或在每千克日粮中补加1mg的硫酸铁, 可使胎儿死亡率降至5%以下;及时淘汰超龄和有生育缺陷的母猪, 维持群体生产能力的最大化, 保证初配年龄的科学化;尽量减少环境等应激因素, 不追赶和鞭打怀孕母猪, 同时防止其发生碰撞、挤压等。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

1 1 小结

综上所述, 要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主要从种公猪、繁殖母猪的选留、日粮合理搭配以及日常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饲养, 才能给实际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母猪产后缺乳原因及防治 篇9

1.1有些青年母猪生产时过于兴奋、紧张、恐惧、烦躁或在泌乳期受到惊吓和强烈刺激, 导致泌乳机能受到抑制。对此可肌注镇静剂及缩宫素等, 使母猪安静并排乳。

1.2有些母猪对吮吸乳房所造成的疼痛非常敏感而不让仔猪吮吸。避免这种现象应在仔猪出生后不久将其尖锐的牙齿剪断。

1.3有些母猪乳头因受伤、发生病变或先天畸形而堵塞不通, 有些母猪先天产乳性能差, 对这两类母猪均应淘汰。

1.4老龄母猪或过早配种的青年母猪可能出现泌乳量少的现象。母猪生产8~9胎后如产乳少应淘汰, 青年母猪应在第二或第三个情期时配种。

2饲养管理因素引起的产后无乳及应对

2.1导致无乳的原因

2.1.1猪舍低矮、通风不良, 天气过热、过冷, 产房长时间噪音过大, 母猪泌乳期间转栏粗暴, 母猪临产时没有清洁消毒好乳房乳头, 引起乳房炎, 这些因素都可致母猪产后少乳或无乳。2.1.2饲养管理不当, 妊娠母猪过肥, 妊娠中后期或哺乳期营养供给不足, 长期饲喂营养不全或配制不当的饲料, 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 供给发霉饲料, 突然变换饲料, 供水不足等均可导致缺乳。

2.1.3母猪分娩前运动不足, 饲料颗粒过细、粗纤维含量不足, 应激或孕后期胎儿压迫直肠等原因可引起产后缺乳。

2.1.4产前饲喂水平过高时, 产后母猪可能发生乳房水肿, 乳汁流不出, 俗称涨奶。

2.2应对措施

2.2.1创造利于泌乳的环境。哺乳猪舍保持温暖、干燥、通风、卫生, 及时清除圈内排泄物, 定期消毒猪舍、走道及用具;减少噪音, 保持产房安静, 避免外界刺激。2.2.2控制母猪体况。母猪怀孕90 d前, 每日约喂1.4~1.8 kg饲料, 保持孕猪3号体型;怀孕90d以后, 加大饲喂量至每日2.8~3.2 kg, 使孕猪维持3~3.5号体型;产前7d开始, 饲料中添加钙制剂和维生素AD, 避免母猪因缺钙而产力不足;在分娩前3d至分娩后2d, 每天减少0.5kg日粮, 每天喂3~5次麦麸食盐水。生产当天不喂精料, 产后第3d开始逐渐增加喂量, 宜喂生湿料。

2.2.3按照哺乳母猪营养需要供给日粮。既要保证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又要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科学喂料, 定时定量饲喂, 以日喂3次为佳, 可定为7~9时、13时、20时喂, 且早晚饲喂量要大。保持饲料稳定, 不要频繁变换饲料。

2.2.4预防产后涨奶, 产前一周就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粉 (1∶1000) 清洗和消毒母猪乳房、腹侧和臀部, 并将母猪移入消毒产房。产后再清洗和消毒母猪乳房、腹侧和臀部并按摩乳房, 每日按摩3~5次, 每次20~30 min, 每隔几小时挤奶10~15 min, 以促进泌乳。

2.4.5产后肌注催产素, 促进子宫收缩、泌乳及尽快排出胎衣和炎症分泌物。

3疾病因素导致的缺乳及防治

寄生虫严重感染;病菌及病毒引起的急性子宫炎、乳房炎、产褥热及腹泻、传染性繁殖障碍等均可引起产后缺乳。

母猪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10

1 临床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母猪怀孕后的80~105d, 个别后备母猪70d左右也有发病。

母猪体温略偏高, 精神正常, 食欲下降, 1d后, 外阴红肿, 再经过1d, 阴门松弛, 从阴门流出污秽不洁的灰白色脓性分泌物, 气味腥臭, 严重者随即流出胎儿, 一般都是在分泌物流出12h后才有胎儿的排出。在出现征兆之前若不及时处理, 常可引起流产。

2 病因分析

引起母猪流产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一是传染性流产, 是胎膜、胎儿及子宫黏膜直接受到病原体的侵害, 猪主要是布氏杆菌病。还有症状性流产, 即流产是传染病的1个症状, 如发热性病, 导致胎儿死亡流产。引起这种传染性繁殖障碍病的病原体有李氏杆菌, 钩端螺旋体等;二是寄生虫性流产;三是普通性流产, 在普通性流产中, 包括自发性流产和损伤性流产2种, 主要由生殖器官炎症及机能紊乱引起。传染性全身疾病, 如发烧、呼吸困难, 高度贫血疾病等。饲养性流产, 这主要在于饲料品质不良和数量不足;损伤性及管理性流产, 主要是孕畜处于逆境危害而引起。另外, 医疗错误性流产, 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因误用药物而引起的流产。

3 综合防治

治疗比较困难。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 制止流产的发生;当不能制止时, 应促进死胎排出, 以保证母畜及其生殖道健康不受损害;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措施。

3.1 对有流产征兆 (胎动不安, 腹痛起卧, 呼吸、脉搏增数等) 而胎儿未被排出及习惯性流产, 应全力保胎, 以防流产。

注射黄体酮15~25mg/次。

3.2 对保胎无效, 流产胎儿排出受阻时, 按难产进行救助, 并注意产后治疗, 预防不孕症。

对延期流产, 应设法排出胎儿。确诊胎儿浸润和中毒时, 必须全身应用抗生素。

3.3 对传染性流产, 要特别注意隔离和消毒, 针对不同病原

实施治疗, 如布氏杆菌病用氯霉素, 弯杆菌病用链霉素, 滴虫病用吖啶黄或二硝基咪唑。

3.4 采取中药疗法, 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调气为治则。

方剂为白术30g, 当归30g, 川芎30g, 荆芥30g, 羌活32g, 黄芪35g, 厚朴30g, 菟丝子32g, 枳壳28g, 贝母31g, 艾叶32g, 甘草20g。连用2~3次, 打碎成粉拌料, 饲喂2~3d。

3.5 加强对种用母猪繁殖障碍病的免疫接种, 制定适合本地

的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 定期对种母猪进行驱虫, 减少传染性、寄生虫性引起的流产;加强对配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未配种前要适当增加运动, 对于个别母猪习惯性的流产, 以及在后期营养欠缺, 造成脾胃虚弱, 肾气不固的母猪, 于配种后20~30d内, 投喂上述中药, 可达到防治效果。

4 讨论

母猪的怀孕是从卵子受精开始至胎儿发育成熟后与其附属膜共同排出前母体复杂的生理过程。从中医角度讲, 机体气血虚弱, 不能营养胎儿, 脏腑功能都发生了改变, 通过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调气等中药来调节脏腑功能以补充气血, 使气血调和, 冲任得固, 则可使胎动得安, 从而创造适于胎儿发育的生理环境。

本病的预防关键在于制定适合本地的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严格执行程序, 让接种确实、驱虫落实。加强怀孕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科学饲喂母猪, 为怀孕种母猪创造安静、卫生、干燥的怀孕环境。

预防流产的发生,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 不仅在防疫工作方面要非常认真, 饲养管理也要按科学的要求进行, 还要注意母猪自身机体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而中药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 使西药未调理好的脏腑阴阳达到平衡。管理上加强, 避免人为因素引起流产, 这对防治母猪流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西药可以起到对症治疗的作用, 具有较快地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 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有安胎作用。

上一篇: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影响下一篇:外向型人才